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2024-07-26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共8篇)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1

企业文化的力量——对文化型企业的思考

中国经营报 晓东

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在21世纪的生存能力,企业的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今年4月,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1999年食品日用品市场报告及监测结果表明,1999年在进入500强的领先品牌中,白酒25个,啤酒21个,果酒18个,果酒、白酒分别增加了28.57%和25%,而啤酒则减少了5.26%。这一结果显示,白酒、啤酒、果酒成为我国酒业市场的三极,张裕、青岛啤酒和五粮液成为酒业的三强。在三强崛起的诸多原因中,它们的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经营是一种道德行为

管理行为是由管理假设决定的。1962年,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其《企业的人事方面》一书中,提出了企业经营道德性假设。它是企业及其管理者持有的企业经营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假设,或者说是有效地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假设。企业利益相关者通常包括顾客、供应者、竞争者、政府、社区、所有者、员工等。在怎样看待企业经营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或怎样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上,存在着两个对立的假设:非道德经营假设和道德经营假设。前者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为企业经营的宗旨,企业可以从事一切能够赚取利润的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就可以了。后者在承认企业是营利性组织的同时,还强调企业的社会性,认为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要赢利,还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在张裕、青啤、五粮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经营的道德性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体现,百年之前,张弼士建立张裕之初衷就是振兴民族实业,探索强国富民之路,因此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张裕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每年赚取多少银两,它更多地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它的经营也就相应地要符合社会道德的约束。在张裕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经营的道德性从来没有消退过。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获得了4枚金质奖章,在当时这4枚奖章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经济意义,张裕参选的首要目的是要向整个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有自己的葡萄酒,至于参选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润则考虑得很少。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90%的人表示,在产品质量、服务和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他们将考虑购买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公司产品。所以,三强的崛起并非偶然,这与他们长期的道德性经营有着密切关系。

企业经营是一种价值追求

美国一家调研公司曾作过调查,表现出色的公司,员工往往都有一套较清楚的企业价值观(或称信念)。在公司财务方面,那些把财务目标定得非常明确的公司,通常不如那些把财务目标定得不够明确,但注重共同信念和崇高目标的公司。这项调查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出色企业的经营已从单纯的逐利行为发展

到价值追求行为,这里所谓的价值已经超出了物质利益的狭小范围,扩展到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的广义范畴。

张裕以酿造世界级葡萄酒为企业的价值目标,以期与象征西方葡萄酒的波尔多一较高下。价值追求的作用不体现在远大的目标上,而是促使企业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而进行不断地改革,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张裕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已经建立了目前业内唯一的具有省级资格的研究中心;同时张裕还进行了原料基地的“精”、“深”建设,保证原料供应。

青啤的目标是“世界啤酒十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青啤实施了“统一鲁啤”的战略,并坚持三大转变:从贵族向大众转变,从生产优先向市场优先转变,从产地销向销地产转变。五粮液则推行“专卖店”战略,实现从建厂到建城的转变,以保持白酒的长久不衰。青岛啤酒的企业目标是要由世界知名品牌成长为世界弛名品牌,由中国名牌企业上升为世界名牌企业,由此产生出更强劲、影响力更大的名牌效应。为此,青岛啤酒集团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在经营规模、管理模式、文化观念、产值、销售收入等各方面都要向国际先进企业的标准攀升。企业经营是一个品牌塑造的过程

品牌塑造是企业实现价值追求的首要和必然的步骤。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品牌建立期,经营者最主要的目标是如何进行广告投放及下降成本,但这些措施已越发显得“苍白无力”。张裕从改革之初就很注重品牌的建设,它不仅要塑造一个知名的产品品牌,还要塑造一个具有民族意义的象征。在葡萄酒行业中,当其他葡萄酒企业沉醉于旺盛的市场需求而一味扩大生产规模时,张裕的品牌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因而在最近两年葡萄酒市场进入平台期,许多较大的葡萄酒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的情况下,张裕依靠自己的品牌优势依然保持着稳定上升的势头,1999年销售收入、上缴利税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6%和24%。

青啤也注重企业形象建设,青啤将企业形象概括为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真诚奉献的服务形象。青啤认为: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巨额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与消费者长久不衰的亲和力。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蒙牛的企业文化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了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并将之嫁接到蒙牛独创的文化肌体之上,形成蒙牛公司全面系统的文化脉络。蒙牛企业文化的主根在“德”,强调经营道德是企业文化之魂。以德治企,崇道德,尚伦理,讲人格,守信誉,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是其鲜明的经营哲学。归结起来,蒙牛的企业文化可分为以下几类:

1、管理文化。

蒙牛的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管理的影子无处不在。蒙牛推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在蒙牛每一个部门外都有一张OEC考核榜,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综合控制。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要进行考核,“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事完评价”就挂在考核榜的下方。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人人有事,事事有人”小到一个花盆,大到机组设备,在蒙牛都有专人负责。因此,每个员工的是非功过,月底一目了然,对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公司实施“三工转换制度”,优秀员工(贴红标),合格员工(贴蓝标),试用员工(贴黄标)。如果某个员工连续试用3个月,即须下岗。

蒙牛企业有一套简单有效的廉政管理办法:只许上级给下级拜年,不许下级给上级拜年;只许上级请下级吃饭,不许下级请上级吃饭;只许上级给下级送礼,不许下级给上级送礼;婚丧嫁娶,过生日迁新居,请客可以,但一律不准收礼金、礼品;职务越高越不准有特权,凡是中高层领导的直系亲属,一律不准进企业。

蒙牛在管理文化建设上力图有所创新。如在资源整合上,提出处理智力、体力、财力三者辩证关系的“三力法则”;在企业运作上,提出目标决定过程的“目标倒推法”;在决策管理上,提出人人都是盲人的“全盲定律”。正是这种细致周密而又严格的管理文化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起到了非常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

2、用人文化。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协调、改善、培养员工之间良性的人际关系是企业发达兴旺的动力保证。蒙牛公司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无缺点就无优点”的“变形虫”理论,十分重视“以事业感召人、以感情凝聚人、以利益吸引人”他们的人才观是“尊重人的品德、尊重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以及“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合作中共赢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则。”具体的,蒙牛的用人文化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原则。他们的理念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把知人、容人、用人、育人有机统一起来,让合适的人去合适的岗位,用其所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蒙牛的员工全部采取聘任制,竞争上岗,每一位新招员工都要经过考试录用,任何人不能凭借关系进入。

其次,实行严格的竞争机制,他们提出:蒙牛是“精英的天地,但不是精英的保险柜”“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那么请你离开本单位。”“通过实绩看贡献,通过竞争排名次,着力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既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做到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再次,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建立学习性组织是蒙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公司注重从内部培养,讲究快速成才。“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就张贴在培训室的中央。

第四,关心员工每一件小事。公司一位员工患病,领导带头捐献,全公司共捐献4万元,解决了这位员工的医疗费用。公司女工多,每逢“三八”妇女节,公司领导都要去看望生产第一线的女员工;公司还为员工组织集体婚礼,给每对新人送上一份礼金,这些事例体现了企业文化“珍惜人的感情”的内涵,增强了经营者与广大员工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理解,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3、感恩文化。

蒙牛公司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蒙牛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中国,光凭个别企业的一己之力很难获得长远发展。他们认为,企业只有时刻关爱社会,关爱消费者,关爱所有的关系客户群,才能够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精神援助。在战略决策中,将股东、银行、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五满意”作为企业立身之本,将企业利益寓社会利益之中,用“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嫌钱,父老乡亲盼税收”的经营理念教育每位员工,在利益面前要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

蒙牛人认为,国家兴,企业兴,离开党的政策,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就没有蒙牛的今天。因而他们发展不忘国家,不忘社会,不忘消费者,力求以最好的产品回报社会。蒙牛公司把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看作企业奉献给社会的第一道光彩,在蒙牛人的意识中“产品的好坏,就是人品质量的好坏”,“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生产新鲜的、卫生的、销售营养的、健康的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是蒙牛集团的承诺,也是蒙牛全体员工的追求;多年来,蒙牛在以利税形式为社会做贡献外,还以各种形式表达奉献诚意,如在蒙牛公司创建之初,北京曾援助100万,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蒙牛将回捐1000万。2003年抗非典期间,蒙牛公司向全国各地捐赠1200多万元,还每年捐款12万元,建立“和林县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会”。

蒙牛公司立足全局,从建设好内蒙古乳业大区这个大品牌出发运筹企业,蒙牛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他们胸怀全局,放眼未来,提出了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中国乳都”的主张,设计了蒙牛在建设“中国乳都”中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蒙牛公司先后扶持和发展了养牛户10万个,使和林县地区增加了奶牛8000多头,每头奶牛年收益可达3000~5000元,激发了奶户养牛致富的积极性,推动了和林县地区奶牛养殖业和饲养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和林县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蒙牛公司直接接收员工5000余人,创造的间接就业岗位达20万个以上,成为内蒙古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4、竞争文化。

“蒙牛”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在国内外乳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刻,“蒙牛”以其独特的理念、方式和战略,与国内外名品企业形成了抗争的态势。蒙牛人“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蒙牛,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定位成“百年蒙牛”,就是要做长寿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紧紧用做大做强企业这一主题,提出要建设以“两高,目标高,境界高;两强,企业文化创新力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三型,学习型、尊重型、竞争型企业,体现了强烈的改革、创新文化意识和氛围,把企业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赋予经营理念之中,他们把做“全球乳业的领先者”,作为企业精神的基调和主题,为尽快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大,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迈进,全公司上下千方百计谋发展,蒙牛公司管理层时刻以“狮子与羚羊”的故事来警示自己和教育员工,把创新作为关系企业命运的根本措施来抓,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创造卓越的精神和作用,保持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蒙牛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与自己较劲”,着眼点是提升自己,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品牌,不是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谁为消费者创造了更有价值的产品,消费者就会选择谁,因此,蒙牛公司提倡“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要“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蒙牛公司注意地区大品牌的构建。他们率先提出了“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的概念。他们既尊重同城的老大哥伊利公司,也将他们两公司的共同进步与发展看作同生共栖的利益关系。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蒙牛提出了“世界牛”的奋斗目标。蒙牛人认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他们崇尚毅力,认为“毅力是无可替代的,只有毅力和决心是无所不能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们警示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蒙牛高层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而是未雨绸缪,将眼光瞄准了国际大舞台。2002年12月,摩根、鼎辉、英联三家国际投资基金公司与蒙牛签订正式投资协议,共同加盟蒙牛,成为蒙牛公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二、蒙牛文化的实施保证

蒙牛注重企业文化的实施,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如果没有渗透至企业组织之中,没有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没有被员工所接收、理解、接受,再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空头设计,对企业的发展毫无意义。蒙牛在企业文化实施中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完善的制度和坚强的组织保障。

蒙牛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制度、组织的保障作用。他们把领导推动和员工推动相结合,由公司负责人挂帅,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文化建设规划、策划和具体组织实施,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有步聚、有计划的推进。如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企业党的机构,配备了专职书记和相应的纪委、工团组织,设立了党群办公室,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专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坚持了事情做到哪儿,规矩就立到哪儿,每年都要补充新的制度,使文化建设有矩可规、有章可循,不仅建立制度,并且能够严格执行制度,使员工们能充分认识到“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自觉的去做好每件事情,从而逐步形成了文化共识和共同的道德规范,培育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2、领导者率先垂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但企业家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担负着倡导、示范、整合、变革的责任,企业文化理念实际上体现了企业家的价值观。企业家的重视、支持,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现状和未来。蒙牛公司负责人认为企业家要在管理中用先进理念和价值观教育员工,把先进的文化变为广大员工的共识,把文化作为企业变革的基因,使自己的经营理念得到绝大多数员工的认同,除了重视文化、设计文化、经营文化外,还必须要以身作则,不能搞形式主义。蒙牛的管理者严于律己,“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就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了榜样,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生动教材,让员工看清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推动全体员工都能信服地去学、去做,使公司的文化理念伴随着企业发展逐步深入人心。

3、持之以恒的理念渗透。

企业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为有效地将企业理念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心态,蒙牛公司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渗透法:(1)教育法:企业理念确定之后对全体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培训使员工对企业理念有全面、准确的认识。(2)环境法:他们将企业理念视觉化,使之在企业环境中充分反映,把企业理念做成匾额、条幅或做成海报、壁画等,把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形象化。当你步入和林格尔县境内的蒙牛园区,无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中的宣传牌上,还是在办公室,车间走廊的墙上,到处都整洁大方地悬挂着风格各异的经营理念标语、特别口号,达到直观的教育效果。(3)象征法:蒙牛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进行宣传,如他们通过非洲大草原上“狮子与羚羊”的故事体现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给企业、员工以危机感。蒙牛将企业理念渗透与企业的各种活动,如与庆祝仪式、表彰会、宣讲比赛、智力竞赛、大型文化等相结合,通过这些对企业理念进行具体、生动宣传,让公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使经营理念根深蒂固,经久不息、引导个人和群体行为。(4)榜样法:即通过先进人物等理念化身的榜样示范,鼓舞启迪、教育、调动职工积极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向心力。

总之,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蒙牛企业文化,为其超常规发展和成功莫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提升了其经营业绩,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和效益,并将支撑蒙牛的持续发展和稳健成长。

参考文献

[1]牛永革, 蔡静, 李蔚.伊利品牌软肋[J].企业管理, 2005, (1) .

[2]李志刚.蒙牛的跟随成长战略[J].企业管理, 2005, (6) .

[3]李志刚.“蒙牛”要做“世界牛[”J].CHINA BUSINESS UP-DATE, 2004, (12) .

[4]自治区政研会, 呼和浩特市政研会联合调研组.企业文化——蒙牛升腾的不竭动力[J].2004, (10) .

[5]牛根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基因工程”——蒙牛企业文化建设扫描[J].当代经理人, 2003, (11) .

[6]钢花, 畅军锋.西部企业如何崛起——蒙牛速度”解析[J].现代企业, 2004, (3) .

[7]李文龙.论蒙牛的企业文化[J].北方经济, 2004, (12) .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3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以文化为主导的经营管理理论,是以经营哲学、管理思想、价值观、目标信念和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高级经营管理形态和新型管理方式,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最新发展形式。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式管理的提出起源于东方,但企业文化的理论却形成于美国。美国学者在研究日本经验时,注意到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于是,美国企业开始进^自觉的文化管理的新阶段。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企业界的普遍重视。为寻求企业长远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的重大发展战略进行考虑,并在经营实践中进行着积极的尝试。笔者认为,文化的主体是人,只有人道德的升华才会外延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人类文化。如果把企业当作一个人来看,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人的道德操守在接人待物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因此,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外:从企业文化的构成来看,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分为表层、浅层、中层、深层四个层面。其中心内容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作为全新的经营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这些企业创新经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培育和建立企业文化要坚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炼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而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格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提炼企业精神既要包含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共性,又要体现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个性。要认真回顾总结企业多年来在文化建设上走过的历程、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绩,全面,深入地挖掘和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精神内涵,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塑造企业“灵魂”。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面向未来,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生存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科技理念、竞争理念、用^理念、市场理念、营销理念、质量理念、创新理念、服务理念等理念体系。

二是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体现了—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并影响着企业行为。要按照文化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建立更加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把文化建设纳入科学化管理轨道,规范和促进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规范制度文化—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用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的每一名员工的言行,特别是管理者的言行,企业领导必须从规范自身的行为着手,率先垂范,为企业文化的顺利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推进行为文化。按照企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学习和借鉴先进的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标准,规范员工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建立和完善《员工行为规范》。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制定设计员工形象。根据工作岗位和行业特点对员工着装、语言、行为等制定规范要求,塑造和树立企业员工团队形象。逐步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它分为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的行为活动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员工教育(包括职业道德、工作精神、接送礼仪、礼貌用语,服务态度),公共关系、工作环境、职工福利、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及研究发展项目等。对外的行为活动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促销活动、公益性文化活动等,努力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通过每一名员工的言谈举止向客户传达企业理念、企业精神。

四是提升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显像文化,它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个企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企业要按照国际先进企业的通行做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物质文化建设标准手册》,做好环境刷新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开发工作,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形象,扩大对外影响。逐步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来传达企业的经营特征。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选对方向,打牢基础,符合规律,循序渐进至关重要,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遵循和把握以下六项原则:

—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员工第一”是我们天津粮油集团历来倡导的,核心是把员工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倡导与参与的关系,自始至终形成—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建设局面,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是讲求实效的原则。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力戒形式主义。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实施中要做到起点高、标准高、规范化,着眼于同国际接轨、同市场接轨,做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要使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大要素协调发展、务求实效,真正使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重在领导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在企业中,领导者的身教永远重于言教。众多企业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证明,企业领导的言行会对企业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而深刻地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与顺逆。在文化建设中领导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思考,带头实践,时时事事给员工做出榜样,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全员的力量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四是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树立“精华需要积累”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铸基”和“铸魂”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要搞好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分层落实。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定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践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努力做到上下同心合力,协调运作,切实把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五是突出特色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是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文化。开展文化建设要注意突出企业自身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挖掘和整理企业特色文化内涵,要牢牢把握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特色中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六是追求卓越的原则。建设企业文化,要体现超前性,要考虑未来天津发展的定位,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一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使企业员工在追求卓越的文化模式中与企业产生共鸣,形成“人人追求卓越,个个表现卓越”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文化力”。要把追求卓越的原则落实到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使企业和员工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激情,始终保持创新向上的拼劲,不断追求完美,争先夺冠,永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动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是—项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综合分析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一些企业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分夸大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有的单位把企业文化的作用无限夸大,以为只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事实上,企业文化只是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不是也不可能“包治百病”。任何夸大企业文化作用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众多管理理论的支撑。

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无限放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就在于独创性和真实性,需要的是脚踏实地、长期积淀。而一些单位则注重搞形式上的东西,把原有的或是现成的东西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都叫做企业文化,不潜心研究,不提炼升华,把传统做法改头换面,实施“翻牌”操作,经过纸上作业后就叫做企业文化。把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学习型组织经验等各种经验材料换一个角度就成了企业文化的做法和经验,这种做法本身就很不严肃,这样的企业文化怎么能被职工群众接受,又怎么能真正为企业生存发展服务。

三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恒久的执行力。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但是有的企业把这些理念当作文字性和表象性的东西,仅仅是纸上谈兵,不能一而贯之地从制度和行动上加以落实。精心归纳提炼的企业价值、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只有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只是热衷于追求理念表述的完整性、震撼力和永久化,而是要坚持适应原则和相对优化原则,提炼出真正能吸引员工、打动员工、激励员工的理念系统。

四是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形象设计市场包装。这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搞文化建设的初衷。他们认为,定位于形象塑造,既工作具体,又容易见效,便于得到大家的认同,于是轰轰烈烈的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一度成为部分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从理论上说,企业文化确实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有效手段,作为一个方面的工作抓手,形象塑造也完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把文化建设定位于形象塑造上,如果把形象建设仅仅看作是视觉上、外观上的东西,那就是误区。形象是内质的表现,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外化,没有厚重的企业内涵,就不可能有企业的整体形象,单纯依靠包装效应是得不到持久的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内外兼修。

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4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四矿”问题引起了许多与会代表的关注,他们纷纷就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煤炭行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对策。对于传统的煤炭企业要想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向非煤产业扩张等,而且更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提升企业精神,培育市场价值观,规范职工行为准则,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为企业走出困境,再铸煤炭企业辉煌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一、培育和提升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作为传统煤炭企业,在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形势下,努力培育既要体现时代意识,又能反映职工价值取向、人生追求、职业准则的企业精神,对于推进企业的改革,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更新职工思想观念是培育企业精神的重要前提。由于职工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而形成的封闭、僵化、保守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改革发展的速度。一些企业至今还没完全摆脱困境,在人事、劳动、分配上的改革及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从主观上讲与观念滞后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市场竞争观念,破除求稳怕变思想;树立改革观念,破除观望等待思想,树立发展观念;这些既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内在的要求。其次,继承和发扬煤矿工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培育企业精神的重要基础。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多数是五六十年代建立的,那时设备、通信、技术还很落后,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

艰苦。在这种条件下,造就了献身煤炭事业,艰苦创业,无

私奉献的煤矿职工精神,培育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

伍。因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成为煤炭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旗帜。现在,职工工作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进

步,生活较以前富裕了,但艰苦创业精神有所退化,表现在少部分职工对企业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缺乏信心,甚至怨天尤

人、消极悲观。企业新工人不断增多,且多数是大中专、技

校毕业生和复员军人,他们虽然有文化、有知识、思想开放,但部分人怕艰苦,不安心井下工作。有的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追求个人利益,贪图安逸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迫切需要在职工中继续培育与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企业精神,通过企业精神的引导,使煤炭企业广大职工

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的精神,弘扬煤矿职工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使煤矿工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以升华,在市场经济中创出新的辉煌。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

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不仅学文化、学技术的愿望越来越高,而且追求时尚的文化生活和高品位娱乐活动的想法也多起

来。因此,企业应从满足企业和职工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注意对人的作用研究的多方位性:

1、企业不仅要担负职工的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完成对职工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生活等内容的传播与普及,使企

业文化涉及的面更宽,对职工发展有帮助的内容更多。

2、发展职工的文学文艺创作。煤矿有一支文学创作队伍,他们

凭着对煤矿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煤矿工人生产生活的亲身

体验,创作出一批诗歌、散文、小说、摄影、绘画等优秀作

品、在矿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企业应当支持他们的创作活

动,鼓励他们多创作高品位的作品,并以此来大力宣传煤矿

两个文明建设,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扩大企业知名度。

3、以春节等重要民俗节日、文艺演出、街头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使煤矿职工身在山区,同样可以感受

大都市的文化生活,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更新观

念。

4、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多开

辟一批图书馆、阅览室及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并管好用

好这些场所。企业要因地制宜,多增加一些文化场所,使广

大职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升华企业文化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我矿目

前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

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形

象力和核心竞争力,营造“企业有生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

一、总体思路

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完成矿井战略发展规划所

设计的目标要求,同时考虑到矿井的建设进程,我矿企业文化建设总

体思路为:主攻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推进行为文化,提升物质

文化。主攻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全员性企业文化审计,挖掘和弘扬

企业精神内涵,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塑

造企业“灵魂”。规范制度文化,主要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

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使之导入科学化管理轨

道,从而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进

行为文化,主要是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抓好员工的行为养

成规范,建立并完善《员工行为规范》,并抓好推进落实。提升物质

文化,主要是按照郑煤集团的要求,做好环境刷新和视觉识别系统开

发工作,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

整体形象。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

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

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良

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三、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通过

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

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

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在企业文化建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

好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特决定由相关的各自科室自

行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宣传牌板。

2、讲求实效的原则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

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

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要求精求好,搞精品工程,做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版面设计力求新意,杜绝雷同现象。

3、重在领导的原则

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

思考,带头实践,时时事事给员工做出榜样,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

创新、有建树。各级管理领导者,都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

应负的责任,并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

造性,依靠全员的力量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4、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

念。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搞好整体设

计,分步推进,分层次落实。

5、突出特色的原则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

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

牢牢把握企业历史、现状、未来的实际情况,重视挖掘提炼和整理出

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来,走出一条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

对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5

2010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这标志着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然而,择路易而行路难,当企业文化建设进入到推进实施阶段,面临的任务显然会更加艰巨。

一、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推进中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如何能让农行的企业文化根植在每名员工的内心,形成全体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果企业文化不能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和遵循,那它就只是档案室里无人翻阅的文件、墙上无人注意的标语而已。农业银行拥有中国银行业中最庞大的机构设置和遍布全国的40多万名员工,地域环境的差异、员工资历和教育程度的不同都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此外,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一样,农业银行多年的国企身份,使她也不免带有一些“官本位”文化的影子,在组织内部彻底抛弃消极落后的观念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如何让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作用。

强力而正确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为企业带来业绩的增长,这个观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共识。但是比起“企业文化的作用”,其实管理层更加应该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企业文化发挥作用”。企业文化是实践的文化,即使从领导层到基

层员工人人都能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倒背如流,只要不去在经营管理中去实践,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将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出它的凝聚和调节作用。著名管理学家金克拉夫博士曾提出一个卓越的企业文化应该实现五个目标:

1.每名员工都理解公司的业务、目标和愿景;2.每名员工都知道他(或她)如何为公司做贡献;3.每名员工都知道如何改进他们的流程;4.每名员工都知道如何解决问题;5.每个部门都能够精诚合作。此外,另一个需要重视的细节是,农业银行是中国境内网点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的银行,如果所有的机构都对总行发布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进行生搬硬套,是一种思维僵化的表现,一些经营环境比较特殊的行,应该在保证中心思想不改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对核心理念进行微调,产生与自身经营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二、推进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以人为本

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要让每名员工接受并践行企业文化要使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不少企业看似都拥有一套华丽的企业文化体系,但是大多数都仅仅是高层决策者的一厢情愿,大量企业基层管理的薄弱之处正是来源于员工对企业文化表面认同,而内心里却普遍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甚至是抵触的态度。要改变这种

情况,必须要做的就是让企业文化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确立与企业愿景和使命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会给他们带来现实的收益。当每一名员工都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后,再适当的引导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他们实现目标的思路和行动指南。

其次,要让每名员工接受并践行企业文化,必须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一家企业能够得到外界的尊重首先需要得到员工的尊重,而要得到员工的尊重,就必须先要尊重员工。苹果公司连续两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甚至连许多已经从该公司离职的员工也依然会认为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这一切都来源于苹果公司自由、平等、推崇个性的企业文化,在这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能传播出来,即使最基层的员工也可以直接向CEO表达他们的想法,在这里每个人的观点只能被反对而不会被轻视,在这里领导是被员工尊敬和崇拜的榜样。反观我国的企业,长期以来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精神,严重压抑了个人需求的表达,一切的决策和创意都是从上层逐级传达下来,基层员工只有接受和执行。这样的管理文化使员工很难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个性被逐渐消磨,变得消极而平庸。因此,农业银行在推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员工的个性表达,给予每个人充分的尊重,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教育引导与强势灌输相结

合。

农业银行拥有40多万员工,要引导每名员工自主地接受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将会异常困难,且过程漫长,因此有必要采取强势灌输与引导教育并举的措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从领导抓起,在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因此这里要着力抓好基层领导的思想认识。要让每一名基层领导都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让他们作为第一批践行者,通过他们的行为带动广大员工关注企业文化,进而认同并遵循企业文化的精神。其次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不断地在员工头脑中强化企业文化的内容,例如可以举办企业文化知识考试、宣讲等活动,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活动形式一定多样和富有趣味性,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三)做好企业文化品牌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一样,不仅需要内部认同,同时也需要得到外部认同。企业自身以及员工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于社会公众对该企业文化的认同,将企业文化形成品牌向社会进行宣扬,是成熟自信的表现,是有追求、有责任感的表现,有利于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一点对于农业银行这样的大型企业尤其重要。有人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文化,如果企业能够得到目标客户群体在文化上的接纳,那么就等于获得了客户最高的忠诚度和信任度。农业银行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统一企业形象。农业

银行网点众多,遍布城乡。参差不齐的网点环境和服务水平给客户带来的是不专业、管理混乱的感觉,因此农业银行必须在所有基层网点统一形象,包括LOGO、装修设计、服务流程等等,让客户无论在哪里走入农业银行的大门都能够获得统一标准的体验,形成全国农行一个整体的规范化管理。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发布广告、张贴海报、散发宣传品的方式,把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与农行产品结合起来,传达给客户,增加农业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三是充分重视新媒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统治力再渐渐减弱,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壮大。网络是大多数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年轻人又是企业最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因此如果能在网络上塑造出良好的形象,获得青年群体的认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6

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全面爆发,在制造业将美国人逼入了墙角,因此美国人在七十年代开始全方位的研究日本,希望到答案。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企业文化”因素就是美国学者在比较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中提出来的。企业文化论在八十年代传入了我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竞争力,对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文化的设存在种种错误的认识与看法,本文主要述了企业文化的含义与构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作用,并提出了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企业文化的理论源于美国,二战后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并帮助日本企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在八十年代,全世界掀起了一场“企业文化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学术界加强了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交流,在1986年,中国正式出现了“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伴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管理者日益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和作风,这些观念和作风本身就是企业 文化的内容,因此企业文化在我国渐渐由理论发展到管理实践。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与构成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的学术界对于“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统计结果显示企业文化一共有200多种不同的定义。虽然这些定义的表述五花八门,但从整体上来看,其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它受到整个组织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对企业及组织成员的行为有种无形的约束力。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元素

企业文化属于社会学描述的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必须将其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中考察。与社会文化对应,我们认为企业文化也有三个主要构成因素:

1、经营理念 它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要持续经营首先要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所在。所以现代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企业宗旨与目标:松下创始人 松下幸之助认为:“我的任务就是制造象自来水一样多的电气用具,这是我的生产使命;,“要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宗旨。没有积极正面、有益社会企业宗旨的公司就象没有理想的个人一样,很难在未来获得成功。

2、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在企业经营思想的指导下而形成的处理事务所进行的行为方式的观念意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指导着人的行为的选择和态度的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突出表现在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勇于创新、具有竞争意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人才等,而错误的企业价值观则只重视短期利益,为了追求企业短期的利润最大化不择手段,这样的企业在较长的经营过程中很容易被淘汰。

3、行为方式 企业行为是一种规范化的经营运作过程。严谨认真、公平有序是这一过程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要想完备地实现这一运作过程,必须要有一套客观的企业领导者评判指标体系,有一套可测度的能刚性执行的企业纪律体系和明确的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于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之中,使全员上下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近几年,大多数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 性,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自身的需要相比,企业文化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研究有待深入。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还缺乏有目的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什么?它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都需要尽快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指导工作。二是认识有待提高,一些职工,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地位作用等认识不足,文化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高,重视不够,动作不快。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三是观念有待更新。一些干部职工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人”的观念较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和“企业人”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严重制约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四是工作还需务实,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没有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等不够明确,有的企业缺乏人本意识和企业意识,使企业文化建设要求过高,内容较空,与企业的愿景不相适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得不到职工的认可,还没有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动力和保证。五是特色有待挖掘。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在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主要内涵的提炼方面,缺乏特性。所有这些对企业建设具有鲜明个 性特征的企业文化、提升其品位和品质,是极为不利的。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体说,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引导着企业对其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位臵、形象做出定位和选择。第二,企业文化促进着企业的管理理念的人本主义提升。企业文化管理介入到企业管理中来,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理念,使其从传统的经济人管理提升为社会人管理。第三,企业文化具有传播功能,文化传播比商品的流通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影响力,是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关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对社会公众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构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三、我国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大部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只处在企业文化的最外层,也就是物质层面。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这样一些误区:第一,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政治工作。很多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 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灵了,所以企业文化也就没有必要建设了。第二,企业文化建设象搞文体活动。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员工说起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第三,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了班组,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第四,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一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

如上述所说,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层面,但在改革后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建立了一整套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华为电信等等,他们无一例外的没有脱离了我国本土的民族文化,没有一个全盘接受某种特定的成功文化。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经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只能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才可能成功。

四、我国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随着我国入世,近年来国内的各个市场逐步向外开放,我国企业在本土受到了外国企业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为了应对外国跨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我国企业必须积极吸收日美企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发展出适合中国人的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一)精心设计经营理念,实现管理变革。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以理念管理为主导。实行理念管理的企业,不再单纯依靠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企业理念会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心田,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设计、提炼企业经营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和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战略、经营特色、人力资源状况等,提出或进一步调整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而后再把这一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例如: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双鹤药业的企业道德是“诚实守信,忠善亲和”,企业作风是“雷厉风行,敢为人先”。

(二)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重视营造爱才氛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许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后,推出了人才本土化战略,并采取高薪吸引、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等方法,从中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企业挖走大量的人才,使中国专业人才的流失十分严重。现在,很多企业开始注意在分配上向人才倾斜,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中国企业向来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在大胆吸收外国企业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唤起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们还是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三)重视文化冲突,建设“合金”文化。

近几年来,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由于每个企业各自的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所要联合、兼并的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从而将各方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日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中国优秀文化+美国优秀文化+本国传统文化的“合金”文化。中国著名而又独特的海尔文化,也是融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的。

(四)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的内部资源往往分为三大块: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前二者被说得很多,而后者易被忽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源优势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无形资源包括企业信誉、品牌企业文化、顾客的忠诚度等。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人力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难以超越,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兴衰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如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我认为:一是很高的企业标准和企业目标,二是信息的开放共享、自由流动;三是培养人才,四是激励创新,五是文化的自我更新,与时俱进:六是不断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执行很高的企业标准和拥有很高的企业目标。它能够使企业信息实现开放共享,自由流动。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于减少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信息 是价格信息,一切资源的有效配臵都依赖交易主体对市场价格信息的把握和处理。企业内部信息的快速和广泛传播,可以有效减少企业人员行为的盲目性,降低企业内部资源交易成本,提高内部资源配臵效率。能否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由流动是衡量企业文化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创新而不是限制创新。使企业成员的每一个人,不论是经理层还是员工,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创新意见,并得到充分的尊重。建立这样一种管理评价和奖励制度,注重发现那些每天都在不懈地寻找新创意,寻找更好的方法,并具表现这种能力的人。创新活动遭受挫败时也会得到正面的酬赏和鼓励,而不会受到惩罚,否则,大家就不敢尝试和行动了,必然阻塞创新的涌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断更新的,能够实现不断的文化革命,能够不断淘汰旧理念,形成新理念,能够自我更新,与时俱进。有时企业的改革进行了很久又回到老样子,根本的原因是企业文化没有随着而改变,企业文化一日未改,改革转型便一日未成。当企业的技术进步、组织结构的改变被人遗忘时企业文化可能还在指导组织的行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最具挑战的一环。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比较的、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将文化建设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位臵,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用文化打造企业形象,用文化打造企业的品 牌,用文化打造高素质的职工干部队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其中有许多精华部分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务实的做法,不仅要吸收西方企业优秀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发掘自己民族的精神瑰宝,塑造自己民族的企业精神。只有这,我们才能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 魏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12-13〃

[2] 《论企业价值观》 刘泽军〃

社会科学家,1997,4:21-22〃

[3] 《企业文化现状分析》李琦〃〃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0(2):35-36〃

[4] 《企业文化建设与提高核心竞争力》吕志明〃天津日报,2006〃5〃12〃

对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思考 篇7

一、培育要素

培育要素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第一项基本内容, 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要素包括产品、个性、定位、联想、情感、标识等要素。

1. 产品要素。

产品是品牌文化的载体, 没有产品, 品牌文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任何一种品牌文化均需和产品联系在一起。产品可以是实体的, 也可以是非实体的, 它是品牌文化籍以形成的最基本要素。因为产品是品牌文化价值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 也是品牌文化内涵最综合、最生动的表现。一个在市场中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产品, 一定是其中蕴涵着优秀的品牌文化的产品。作为品牌组成的基本要素, 产品还包含着功能、包装、价格和品质等其他内容。

2. 个性要素。

个性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中展现出来的独特品质。个性, 一方面使品牌文化在市场上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特立独行与卓尔不群;另一方面, 又使品牌文化于消费者眼中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理念与风格。个性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关键要素。

3. 定位要素。

定位是指品牌文化所要进取的方向与目标, 它是品牌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定位常以主题词或主题形象的方式出现。尚佳的主题词或主题形象陈述简洁、表现生动, 能够在广泛的人群中迅速地引起高度关注、引发美好的联想。定位最重要的是将品牌文化由产品导向、竞争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

4. 联想要素。

联想是指由依附于产品、标识、服务等品牌文化的载体所引起的任何关联想象。品牌文化的联想越丰富、广泛, 品牌文化的内涵也会愈丰厚、宽泛, 更会为人们所关注。实践证明, 联想与品牌文化紧密相连。

5. 情感要素。

情感是指品牌文化向消费者传递的感情诉求的信息。对于情感的理解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文化的培育方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所倾注的感情, 这种感情使品牌文化在市场表现上更富于人性色彩, 且不停的健康延续、发扬光大, 从而为品牌文化积淀更深厚的内涵;二是消费方对品牌文化所表达的感情诉求。消费者在享用品牌文化的过程中, 逐渐累积起个人的消费偏好, 从而形成个人的消费习惯, 最终会成为品牌文化的忠诚追随者。由此可见, 情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6. 标识要素。

标识是指品牌文化的名称和视觉形象。优秀的产品名称是品牌文化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品牌名称或视觉形象必定会给人们以美好的联想空间, 并折射出其所内含的历史与文化。所以, 标识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上六个要素相互联系、不可或缺。

二、培育路径

培育路径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又一基本内容, 它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在明确了培育要素之后, 还要正确地确定培育路径。而系统型路径就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一条基本路径, 该路径由内部认同、目标定位、传递与传播三个系统环节所组成。

1. 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

这里内部认同是指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对品牌文化的产生与定位具有一致性方向的认同感, 这是影响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根本性因素。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内部员工的广泛、深刻的认同, 若要进行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这一根本性工作, 既要培育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精髓, 又要培养出企业品牌文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要培植出使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制度规范得以有序、有力、有效实施的根基。

2. 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

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 必须要对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判断和选择。品牌文化目标定位的基础依据应是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核心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能力。它包括核心技术优势与能力、核心管理优势与能力、核心信息优势与能力、核心创新优势与能力以及核心文化优势与能力。另外, 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 也必须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客观地确定符合市场与社会需要的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的理性承诺。

3. 是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

传递与传播是指企业将其品牌文化向市场与社会进行传达与渗透的活动。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重要性因素。迄今为止, 从理论与实践运用结果的角度观察, 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工作的重要策略。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对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分析研究后认为, 值得参考与借鉴的三种规律分别是, 波浪原则、类马太效应和充电池原理。波浪原则是指企业在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轮次上要注意时间间隔;类马太效应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推广时, 一定要使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及承诺被目标消费群体所认知和接受。充电池原理是指企业品牌文化在其培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做好首次循环过程, 否则就像首次未能充满的电池一样, 以后将永远无法充足。

三、培育步骤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同样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可分为以下六步。

1. 第一步, 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

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法的首要内容。它必须依据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 对所有与之相关的各种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进行提炼与归纳, 在此基础上, 构建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体系。例如:北京全聚德集团的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 其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一流品质、民族特点、正宗口味, 由此派生出来的传统品牌文化就能在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基础上得以延伸, 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全聚德文化的深深印记, 进而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健康印象。

2. 第二步, 确立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

通常, 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确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范围;其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个性;再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价值;第四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消费目标群体;第五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消费目标群体的价值;第六是评估、维护、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同消费目标群体的关系。

3. 第三步, 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

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由内部管理系统和外部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内部管理系统是根据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目标定位, 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建立高度认同的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 并通过各项管理活动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外部管理系统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 围绕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进行广泛地传递和渗透, 以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通过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管理系统的塑造过程, 使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内涵, 并最终取得令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良好效果。

4. 第四步, 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

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的关键首先是明确可以运用的企业内外部所有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企业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与品牌文化有关的市场与社会的资源、要素。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并影响与品牌文化相关的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以上两方面品牌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行业产业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等。通过企业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的整合, 确保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所需的企业内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的统一性。

5. 第五步, 实施与监控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方案。

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具体实施, 关键需要企业切实加强对培育方案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执行和落实, 切实做到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培育方案在落实过程中执行不力或走样变形的情况发生。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又一关键是对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落实的全过程给予严密的监控, 进而科学持续地建设和完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监控体系, 以形成系统性制度保障。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实施与监控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持久努力。

6. 第六步, 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

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关键在于构建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全过程中, 企业必须关注与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 在培育体系的塑造实践中经常地审视和检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目标定位和市场渗透, 并据此进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完善、创新和优化。

四、培育原则

培育原则同样是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它是构成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育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十项原则。

1. 价值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是为品牌制造影响力和崇敬感, 特别是利用各种方式与方法, 为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

2. 意识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关键在于建立起一种品牌意识, 以彰显品牌文化的精髓, 并保证它的意识形态存在的长久性。

3. 中心原则。

品牌文化的培育实际上是要改变企业经营过程的常规, 将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 以使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各种环节、各种工作都能通晓品牌文化的发展方向与行动策略, 并围绕其展开各自的活动。

4. 定位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必须明智地进行, 在并购新的品牌后, 要扩大品牌文化的资产价值, 且必须为此品牌做好科学的定位或再定位。

5. 统一原则。

品牌文化的培育将使其精髓深入全体员工的身心, 并唤起员工才智的潜能, 形成员工的高度忠诚, 统一在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下, 以促成品牌文化培育活动的持久进行。

6. 责任原则。品牌文化不仅仅只是产品与服务的保障, 也是一种和消费者的情感关系, 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7. 协作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建立品牌文化的构架, 并确保这一构架能清楚和有连贯性地充分保证各子品牌之间的协作性。

8. 合作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召集所有合作伙伴进入到同一工作平台。品牌顾问、品牌文化标识设计顾问、品牌文化公关顾问、广告公司等应整合在一起进行活动, 并发挥各自的专业性特长。

9. 传播原则。

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为品牌文化的传播建立起一个顺畅的沟通机制。在此机制下, 开发出能够良好表达品牌文化的的语言, 并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 充分运用和传播。

1 0.创新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通常要打破旧有的品牌文化培育模式, 用创新的方式和与众不同的方法将新的品牌文化向消费者表达和传递。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科学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是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实践中具有战略性的关键课题之一。唯有解决好此课题, 企业才能在品牌文化培育的实践中少走弯路, 才能科学、持久地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约瑟夫·马恰列洛:德鲁克日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埃里克.乔基姆勒: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2001

[3]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祝合良:品牌创建与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思考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在实际中,社会大众往往容易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部分职业院校更是把“校企合作”直接诠释为学校与企业合作招生、合作办班,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优先录取;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认为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就是委培生。并不否认此类合作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绩,但它强调和重视招生办班,突出和强化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十八大提出的“职业教育作为体系,学校和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真正做到紧密对接、深度融合。

1 校企合作的现状

伴随行业产业发展,各地各类高职院校挂牌组建(升格、合并)成立。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产业内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形式、层次和特色的合作。按照合作的深度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三个等级。

1.1 浅层合作。企业把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实现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学校的专业设置根据企业所需确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成立实习指导委员会和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招聘高级技师、行业企业专家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

1.2 中层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争取企业家、学者、专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知名专家参加,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如:在学校开设“订单班”,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校给“订单班”上课,传授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接受“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还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订单班”培养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学校和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企业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

1.3 深层合作。学校为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提高整体效益,两者之间相互渗透。首先学校和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规划专业设置、改革教材和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开展就业指导并定期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公司职员”身份到企业进行脱产顶岗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其次政府、工业园区、企业、学校、行业机构等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协调专业设置,教材开发,整合教育资源,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等。

通过校企合作,对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有效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给他们一个有效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提高了学生创业精神和就业能力。

百度百科中“有机结合”的释义为:互相结合,即两个及两个以上事物互相结合,并不相互抵触、牵制,而是各出所长,相互取长补短,获得更好的成果。而“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所以,融合更契合职业教育是一个整体体系的提法,更能体现紧密对接。

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2.1 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英译为school culture,通常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可以看做学校的气质,是一种内涵,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绿化美化、校园景观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学风、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2.2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英译为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通常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英雄人物、价值观、文化网络和文化仪式。因此,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企业的目标、传统、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不同,奠定了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

2.3 两者的共性。第一,都属于组织文化。学校和企业都是一个组织,他们都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文化形式和传播宣灌,规范约束其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两者都具有规范、导向和凝聚的功能。第二,有相似的结构层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都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物质文化是前提,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基本的场所、平台等载体;制度文化是保障,能够维持学校和企业正常开展文化活动,调动人的积极性;精神文化是核心,在文化活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提炼、凝结,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第三,有类似的功能表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财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在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创建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他们都代表了各自组织独一无二的、最核心的内容。

2.4 两者的差别。一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学校的功能是教书、育人和科研,企业的功能是通过竞争创造更多的价值,二者的宗旨和目标不一致。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文化,体现的是内涵性,与业绩等不紧密关联;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体现的是操作性。企业文化基于企业战略而存在,核心就是创新、竞争和客户导向。二是积累的过程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很多名校的校训自它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传颂,历经种种变革,物是人非而历久不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企业文化虽然也有计划性,但企业作为市场的产物,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文化兼具了灵活性。很多知名大企业,从成立以来,有些企业标志变化多次,有些完全放弃了最初的经营产业,有些则改变了公司性质,由此则带动了企业的不断更新变化。

3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提出要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展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打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展通道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提前介入高职教育,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受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更早地在心理、行为、价值观等方面更加近的接近社会与企业,这对于高职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的引导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是校企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中,加深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体验与理解,提高了学生对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等优秀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认同和理解,从而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自然过渡。二是校企文化的互动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外,更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精神和道德。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学生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校企文化的互补将有利于高职院校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学习与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让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文化的互补能够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

4 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实现校企文化融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搭建起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4.1 加强特色校园建设。加强硬件建设,使校内基础设施、实训基地渗透企业文化。一是校内的楼、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可以用知名合作企业、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来命名;二是通过各种媒介,发布行业企业动态、用人需求等信息;三是可以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为一体,使学生学习即置身于职业环境中,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创造能力。

4.2 加强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文化素质、职业素养,正确理解企业文化,有企业实践或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 高职院校可聘请行业企业的优秀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骨干担任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授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鼓励和安排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教师回炉再造创造条件。

4.3 加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观念教育。一是要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适当自我定位、认清就业形势,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二是要帮助学生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走出校门后,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三是要帮助学生准备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实力。高职学生从一进校门起,应自觉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未来就业联系在一起,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科学思维、组织协调等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将逐渐走向办学社会化。在当前开展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思考如何使两种文化更好更快融合,发挥文化的作用,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将是一项长期而具有实际意义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门户网站,2013年1月9日.

[2]徐建平.融入企业文化 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3]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

上一篇:经典导游词开场白参考下一篇:春晚客怀 其五,春晚客怀 其五王冕,春晚客怀 其五的意思,春晚客怀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