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2024-06-01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共9篇)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1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以后,是否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国际化的监管标准,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相对都较为浅显。国有商业银行历经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形成了明显的共性特征。比如: 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人民币资金实力较强,具有相对坚实的客户基础;倡导“做大规模”、“效益立行”的经营理念,等等。但总体上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仍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富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就此作些探讨。思考之一:(一)倡导科学的理念,营造成熟的管理文化 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这种群体价值取向和心理预期即银行的目标与企业信念。一家银行的经营理念、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企业目标和制度的制定,若仅仅掌握在少数银行管理者和几个专家手中,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在理念和文化上加以更新,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营造科学和成熟的管理文化。首先,要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根据资本回报要求,上市银行负有承担并实现股东(员工持股)价值最大化的责任,上市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利益。另外,对于国家绝对控股的国有商业而言,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意味着实现国家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管理取向和荣辱观,培养员工的责任心,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三,要从树立团队精神的理论高度统一规划和创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企业文化。真正以维护集体利益为核心,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归属感,强化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和继续偏好等忠诚心理效应。第四,要建立“科学、严谨、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通过倡导科学理念教育、风险文化宣传和严格执行纪律等规范建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讲纪律、讲诚信,按章办事、违规必究”的氛围,培养员工以一种创新的风貌、严明的纪律、诚信的观念、务实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防范风险和全面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水平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思考之二: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文化不求新,则没有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人视“诚信”是“为人之本”、“为商之道”。可以说,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逐步形成的,是民族的本性及其实现方式的浓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国际化”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民族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组合,其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一味强调“民族化”,无法适应今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全盘倡导“国际化”,又意味着放弃民族传统文化,缺乏独创性。所以,要在大量吸收古今中外先进金融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诚信立业”、“诚信为商”等民族文化作为现代中外金融文化交流、碰撞的一种整合机制,传承并超越传统文化,跨越被动接受现存“国际化”的困扰,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从移植走向创新,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传统化走向个性化,为中华民族金融业迅速与“国际化”接轨,实现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争和携手合作创造必要的条件。[!--empirenews.page--]思考之三: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品牌战略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银行业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金融产品从功能到营销和服务手段等都日趋相同,惟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品牌可以帮助客户在繁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制定长远的品牌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使银行的品牌与客户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要抓住当前改制和上市的契机,在巩固国内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资金,实现自身治理结构的更新,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和信誉走向世界,致力于在境外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为国有商业银行向全球性金融集团方向发展奠定基础。思考之四:崇尚“人本精神”,实施人才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人平等与纪律严明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底蕴,把这种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建立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机制,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加以保障,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空间,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源是银行文化建设的主体。2006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各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必将成为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一要转变以往将人力资源作为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管理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要着力从实现银行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重新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培养和储备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四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五要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潜力,形成一种创新、竞争、和谐的氛围,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思考之五:强化创新意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创新与风险之间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加大创新力度,银行不可避免地会承受由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过分注重风险,又会使银行逐渐趋向保守经营,丧失快速发展的契机。处于新旧磨合时期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惟有创新,才是真正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障金融安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在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上,要以全能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等混业经营形式为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积极更新理念、锐意创新制度;在产品创新上,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加快研发设计和推广新产品的速度,转变以往“先有产品,再销售服务”的传统模式,主动向市场提供需求量大、产品利润丰厚、易于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突出并培育“金融创新先驱者”和“诚信是创新的基础”等科学健康的理念及行为规范,鼓励员工在创新和严格控制风险的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动性。让每名员工将务实创新与风险控制始终视为日常工作的神圣职责,体现富有进取心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显示出稳健而富有活力的企业特色,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和集体智慧,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业务发展多元化,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empirenews.page--]思考之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地维护和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实现银行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是因为,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目标客户吸引到银行来办理业务,要想吸引客户长期选择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必须持续为客户提供最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实现客户与银行的持久合作关系。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要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在努力挖掘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充分发挥规模、网络、人脉和地域的优势,通过创新成功实施资产运作和拓展新型业务。随着客户自身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通过银行的专业服务迅速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就要求银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实现银行价值“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协调统一。面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要从满足不同重点客户新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等不同方式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要培育一支具有丰富理财经验、具备较高金融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的员工队伍,积极向客户提供准确详尽的金融咨询信息,帮助客户制定投融资计划和办理有关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周到和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要通过挖掘和发现潜在客户的需求,科学引导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使银行的价值得到同步提升。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 国有企业的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从短缺经济转为相对过剩经济;从数量扩张型增长转为质量提高型增长。同时, 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侧重治标转到标本兼治, 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形势变化对国有企业既是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对加强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以推进董事会建设、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选任机制、发挥监事会作用为重点, 逐步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努力形成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目前, 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 难以形成股权多元化, 董事会权力制衡受到局限;“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容易产生“败德行为”和“道德风险”;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相互重叠, 权责不清。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制衡, 不仅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当前, 国有企业监督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监督体制不完善。现有国有企业党内监督机构实际上是以同级领导为主, 上级领导为辅, 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很难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同级领导班子的职责。二是纪检监察工作逐步“边缘化”。在企业深化改革中, 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有弱化的趋势, 纪检监察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三是监督信息不对称。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处于封闭运行状态, 透明度低, 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信息相对滞后。四是监督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企业虽然有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财务审计监督等, 但各监督主体独立运行, 监督效果和效率都不明显, 等等。在新的形势下, 必须抓住强化监督这一关键环节, 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强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实现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衡。

构建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笔者就如何构建国有企业监督体系进行研究探索。

一、增强监督意识

首先,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强化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是非观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时刻把国家的利益、企业发展、职工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 坚持依靠法规纪律办事, 坚决制止违法违纪问题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提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 正确认识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 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积极支持监督工作, 主动接受监督, 勇于开展自我监督。其次, 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监督的接受能力, 努力使“监督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 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第三, 要强化职工民主监督意识, 着力克服监督工作中的种种不良心态, 增强监督主体履行监督职责的主动性。要进一步确立资源整合、合力监督的意识。整合监督资源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优化监督资源配置, 提高现有监督资源的效率, 防止重复监督和无效监督, 减少盲目监督。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一) 健全协调机制

纪检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通过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不断总结监督工作情况, 制定重点监督方案, 研究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及时向党委提出意见和建议, 更好地协助党委在监督工作上谋划全局, 统一部署, 整合各种监督资源, 形成整体合力。企业纪检监督机构要注重发挥企业内部各监督部门的力量, 协调审计、财务等监督主体对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 通过联席会议、工作例会、联手操作, 互通情况等方式, 使企业各种监督力量形成合力, 建立大监督体系, 以达到整个监督系统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相互配合, 形成有机整体, 从而使企业整个监督系统有序运作, 发挥整体效能, 实现监督力量的有机结合。

(二) 信息共享机制

要在监督组织体系内, 建立各类监督信息的相互通报、相互反馈和相互交流的运作机制。要加强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 为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有关信息提供有效载体和平台支持。健全信息快速反应机制, 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改进监督工作方法, 提高监督资源整合水平。完善企业外部监督力度和内部监督力量的内外沟通协调机制, 对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 进一步明确职责, 通过建立经常性的工作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 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监督工作信息员制度、畅通监督渠道, 形成覆盖面广、资源丰富、渠道畅通、反应灵敏、反馈及时、快捷高效、统一归口管理的信息网络。

(三) 职能互补机制

就是要赋予传统监督主体补充性的新职能, 增强各监督主体的监督力度。注重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财务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 加强对企业监督, 特别重视对主要领导人员在重大决策、财务支出、人员任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

三、完善监督制度

将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是构建企业监督体系的首要环节, 也是依法依纪监督的具体体现。

(一) 坚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要针对国有企业发生腐败问题的特点和原因, 从经营管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入手, 把规范权力运行作为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 推动企业强化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方式。要努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严格执行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和经营管理层工作细则, 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逐步推行财务信息公开化, 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 增强企业财务控制力和执行力。加强招投标管理, 规范采购、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交易行为。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内审组织体系, 强化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职能。

(二) 坚持深化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要把职代会作为企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载体, 规范公开内容, 完善公开工作机制, 健全公开监督保障措施, 提高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形成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要把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作为重点, 企业涉及改革改制、产权变动、职工安置、薪酬奖励等同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公开, 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 并提交职代会审议。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工资制度, 建立和形成企业职工随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分配机制, 切实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三) 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效能监察

要重点加强对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兼并破产、重要物质购销、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在建项目管理等环节的效能监察, 推动效能监察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延伸、由单项监督向综合监督延伸、由纠错性监督向建设性监督延伸, 针对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督促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推动企业健康运转和持续发展。要通过解决企业效能问题, 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资产保全、追缴制度和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追究制度,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 积极探索、逐步完善效能监察工作的评价机制、评估方式和奖惩制度, 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创新监督手段

对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3

长炼液化气站是集易燃易爆有毒害于一体的企业,长期来,他们内强管理、外抓形象,大力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采取了行之有效方式,结合石化行业的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安全文化指南,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使职工从被动管理服从,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长炼液化气站连续多年获得了长炼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岗检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如何才能有效地抓好高危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树立正确安全观念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安全管理上,最大的隐患就是思想隐患。要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让职工牢固树立先进、科学、完整的安全理念。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是立企之本,安全是为官之本,安全是效益之本,安全是稳定之本”的思想,坚决杜绝忽视安全突击生产的现象。二要树立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的观念。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液化气站只有实现安全才能确保企业稳定的生产秩序。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向职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等安全理念,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三要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企业对安全工作、对员工生命的关注不仅要强调生命存在的可贵,更要对员工进行情感和精神关怀,使企业“人本、人权、人性、人情”的核心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潜移默化地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行动。

二、构建全员管理模式

首先,单位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安全监管是安全管理的主管职责,安全培训是负责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主要任务。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实现严实精细的安全管理,确定并落实各项安全规章、措施和办法,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营造起浓厚的安全文化管理氛围。其次,党的组织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核心,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监督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内部报刊、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网络等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监督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形式的活动,起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的作用。第三,工会、共青团和家属等群众组织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主要力量,通过广大员工、团员青年、家属的广泛参与,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构成全员参与安全文化氛围的自我教育的庞大体系,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呈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群众氛围。

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为了规范管理而制定的,同时也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而制定的。在安全管理上,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制度,形成一种凡事讲规矩,做事靠制度的氛围,让每一名员工在安全管理上,遵守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并在遵守、维护、执行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不论是对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整改、违章违纪的纠察、“三违”现象的制止、奖惩等一切行为都按制度办事的规范的行为模式。就长炼液化气站而言,针对石化企业易燃、易爆、易毒、易污染的特性,根据“现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液化气站安全生产总则》,《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入厂安全教育制度》等8种制度。下设了专门的安全机构,强化了安全职责。在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直接领导和在专职管理机构监督检查下,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各种现代安全生产活动,自觉遵守各项现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新理念,主动提出改进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努力实现“三不伤害”,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通过现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液化气站的安全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连续多年保证了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四、突出安全知识教育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安全知识活动,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员工、家属,重点是各个层面上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因为只有执行层的这些人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扎实了,才能把各项规程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可以从学习内容、形式、效果方面坚持做到“五个一”。一是按照长炼分公司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的要求,开展员工“人人学习一本书”活动,引导员工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二是扎实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引导员工学技爱岗,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使全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写一篇安全管理体会文章。管理干部每年紧密结合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撰写一篇安全管理方面的体会文章,巩固学习成果。四是讲一次安全文化教育课。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管理层的领导,从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到班组长,每月给员工讲一次安全课,可分层次进行,扩大教育面,增强安全知识学习的效果。五是组织一次安全文化研讨会,每年进行一次,在全车间进行安全文化研讨交流,表彰奖励,这也是对安全文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检验。如为了有效提高外来人员和职工队伍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如2014年长炼液化气站举办了三期用户安全学习班,对178名液化气用户进行了安全培训,签订《安全承诺书》,举行了两期职工安全教育学习班。

五、强化现场管理,塑造适宜的安全文化氛围

长炼液化气站把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作为现场管理的首要工作,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到位不生产”。对此做到了整顿、清洁和养成。所谓整顿,就是要求员工对生产现场区分有用和没用物品,即经常对工作现场物品进行识别,对任何物品都进行有必要和无必要的区分,不断把不必要的物品消除,而保留有用物品,目的是塑造一个清爽,有序、宽松的工作环境;所谓清洁,就是生产现场用品摆放整齐,整洁有序,一目了然,这样既可把物品存放有序,避免摆放零乱,又可以让操作者使用时方便、顺手、省力、省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所谓养成,就是每一个成员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言行举止都符合安全规定和要求,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效果。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使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共同的自觉行为。安全文化既是一种管理艺术,又是一种管理文化,它要求每个人日常生产、活的习惯,让它能渗透到安全文化生产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安全文化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一定能激发企业员工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4

--2006-11-24 山西经济日报--

1、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员工的思想更趋活跃,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问题。

创新思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国企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迫切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的创新,以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是无止境的。要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贯彻依法治企的方针,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法制教育;必须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新型的企业人才队伍。

创新思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由之路。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应运而生。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思维,在工作思路、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立足现实,创新教育内容

在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紧扣时代脉搏,从实际出发,丰富思想教育内容。从实践看,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深化教育内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一条根本的原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也不能脱离这个前提。

二是进一步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在新形势下,企业面临改革、改制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只有抓住理论武装这个首要问题,努力回答员工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才能巩固和发展干部员工团结奋斗谋发展的共同基础。

三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趋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针对市场化、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突出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宣传,解疑释惑,引导他们正视差距,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3、不拘一格,创新选、用、育人长效机制

一是选配高素质兼职人员,建立“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在专职政工队伍“少而精”的情况下,要注意挑选素质好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书记或副书记,充实政工队伍力量,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结合,互相促进,避免“两张皮”现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氛围。

二是引进优秀专职人才,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引进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尖端人才”,作为专职政工队伍的领军人物,提高全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优秀人才要及时提拔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积极做好组织与人事之间、纪检与审计之间、工会与行政之间、不同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把政工岗位的“一潭死水”激活;要从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打破身份、学历、专业、职称等界限,让这些有潜质、基础较好、热爱政工

工作的年轻人有机会到政工岗位上磨练成长;鼓励和支持政工人员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

4、积极探索,借鉴创新工作载体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就是要求凡是能够准确、有效地表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和内容的有效手段、形式都可以使用,具体阐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改变重灌输的权威性、轻对话沟通的平等性倾向,树立新的思想教育观,实现思想教育由强制性向渗透性的转变。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有了丰富的发展。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员工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明显。

二是转变重典型引领、轻机制推动的倾向,加强机制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培育典型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色,先进典型的涌现也对企业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制度问题更带有稳定性、长期性、全面性和根本性”,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从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上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地配备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机构,规范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序,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评价标准,靠健全的机制来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出发,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创造新的教育形式。如在企业各项改革过程中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情况,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四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大胆借鉴和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宣传和引导,也能够给职工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增强工作本领提供舞台。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5

[摘要]面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挑战,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较强科学性和严密性的财务会计报告内控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机制。但从总体上来看,财务会计内控体系还不完善,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

2008 年6 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 年4 月五部委又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国版“萨班斯”自此诞生,成为中国内部控制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至此,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衔接有序、整体互动的有机统一整体。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随着观念的更新和体制的创新,如何按照五部委要求在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构建财务会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防范虚假的财务报告造成决策失误,有效利用财务报告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经营效益的稳健、持续、快速增长,是摆在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组织架构不合理,管理部门权限不清,影响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进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尚不合理,财务会计部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财务会计内控工作中职责不清,造成财务会计内控工作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层次过多,环节过多,降低了内部控制的灵敏度,重大的财务会计错误、舞弊、非常事项未能及时向管理汇报,客观上增加了组织运行的风险,影响了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对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执行力参差不齐。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等于建立了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流程中环环相扣动态监督机制。更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更有甚者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片面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控制,客观上造成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大量经济案件和管理漏洞出现。

(三)缺乏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维护。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机构没有将财务会计内控的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体系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效能,影响了财务会计内控工作有效的执行和维护。

(四)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事前分析、预测和监督整改机制,影响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会计内控机制核心内容为持续监督、独立评估、缺陷报告和整改,但国有商业银在日常的管理中缺乏分析、预测、监督机制,存在个别机构对费用的审核不严,领导审批超授权等现象。

(五)财务会计关键岗位得不良好的培训,影响了内控制度的实施。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培养高业务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不仅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主要支撑,而且可以有效弥补内控制度的不足,进而改进内控制度,提高内控效率;但目前财务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的培训,业务素质过低,制约着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如:财务会计人员忙于日常业务,参加正规的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远远不够,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因而造成责任事故。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对于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必然产生不利影响。

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思路和举措针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正确把握发展与风险的平衡点,把提高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水平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牢抓实,逐步建立和完财务会计内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健全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一是健全内设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管理部门,全面协调各业务条线进行内控管理、业务核算及检查监督。二是进一步整合管理职能,理顺各级监管人员的职责关系,增强监管整体效能,逐步建立风险控制、财务会计、营运和内外部审计“四位一体”的立体监控网络。

(二)创新内控管理理念,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一是创新内控管理理念,把抓财务会计报告内控管理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明确抓好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减少损失就是增加了价值;内控管理缺位或不到位,造成的损失就是在减少价值。二是在内控管理上避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财务会计内控管理要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应适时调整。逐步实现以制度为依据的内控管理思想向以防范风险为目的的内控管理理念的转变。三是财务会计机构要有充分的独立性,财务会计主管同时对主管行长和上级财务会计主管负责,强化检查监督和问责扣分,切实提高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四是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预算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实施职责分离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三)完善内控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树立“管理出效益”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正激励机制,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其所得绩效成正比例挂钩,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参与管理、投入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一味扣罚所引起的负面影响。把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针对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查漏补缺,充实完善。二是健全内控管理激励机制。将机构部分收入与内控管理挂钩,组建风险管理考核小组,并建立相应的外部监督考核体系,利用外部监督对执行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监督来督促各项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从而建立起一个及时的、动态的、规范的内部控制模式。三是建立财务会计内控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上级行内控评价标准等内控管理规定,结合主要业务风险点,建立内控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对内控管理状况进行量化考核,可制定多层次的内部控制考核制度,用量化指标去观察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确定每个指标的分值和扣分标准,保证量化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完善财务报告内控工具,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一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要通过管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反映四项基本程序,定期分析识别出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二是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加强内控分析。按照流程记录出各个业务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现象,并对风险属性和程度进行判断,录入到风险数据库,作为财务报告内控分析的工具。三是利用财务会计风险控制矩阵(RiskControl Matrix, RCM), 详细体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设计情况,作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联合业务流程、风险、现有控制措施以及规章制度文件的工具。四是建立完整、迅速、安全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使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通过电脑联网及时获得信息,通过分析统一的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对经营行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

(五)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6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全面推进,尽管实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改革措施,但如何使这些改革措施产生实效,使之能够切实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仍然具有关键性意义。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难点恰恰就在于如何建立科学的内部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银行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一套相对健全的激励机制。但是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其激励机制还是比较落后的。若与西方国家企业相比,则差距更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励资源稀缺,形式单一。激励资源也即拿什么激励的问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针对人的需要实施相应激励是可能的。但激励人们努力的方式不应是单一的,应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并且还应针对人的需求层次来设计不同的激励形式。目前西方国家激励机制主要包括职务晋升、薪酬、各种福利和精神激励,其中以薪酬制度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

下表是西方企业薪酬制度结构,企业普通员工主要是基薪和津贴或奖金,经理人员除此之外还可以享受到经理股票期权、业绩股份和股票增值权益。基薪和津贴或奖金对银行员工和经理人员的风险影响程度很小,其对经理人员的决策影响也比较小,只能起到短期激励作用。股票期权、业绩股份和股票增值权益则把经理人员的风险收入与其长期努力相联系,具有长期激励效果。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主要包括职务晋升、薪酬、各种福利(主要包括五险一金、住房补贴和培训等)以及精神激励。从大的结构来说和西方企业差不多,但是却明显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工资机制僵化。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工资总额仍然由财政部来核定,银行基本上没有自主权,影响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二是在薪酬结构中,无论是银行高管还是普通员工,其薪酬都不包括股票期权、业绩股份和股票增值权益,基本上没有长期激励机制。

激励依据不完善。激励依据也即凭什么激励的问题。这是激励机制的核心问题。因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依据的合理与公正程度。如果激励依据不完善、不合理、不公正,激励机制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西方国家在职务晋升、薪酬支付等方面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选拔机制和指标体系。例如花旗银行制定了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潜能考核体系,又称九方格图。绩效考核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对整体结果的贡献、对客户的效率、个人业务和技术熟练程度、执行程度、领导力、对内对外关系、全球效力和社会责任等。潜能考核主要是根据员工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考核。花旗银行综合绩效考核和潜能考核情况来决定员工的奖惩。

就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激励机制考核的设计比较简单,系统性差,科学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标体系比较简单。如对存款的激励考核主要是依据存款规模和存款结构,对贷款的考核主要是依据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比率等。二是对不同部门、不

同岗位设定的考核指标有时相互矛盾,人为导致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目标效用函数不同,利益趋向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银行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三是不同时期过分强调某些指标甚至某一项指标,导致银行经营发展的不均衡。比如近几年,对各分支机构的考核主要是不良贷款(资产)比率的下降。结果是各分支机构把这一指标作为首要任务,不惜采取弄虚作假甚至明显损害银行发展的各种措施来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四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重短期指标而忽视长期指标,也即“长计划短安排”、“有任务没规划”,结果导致银行经营的短期化。五是现有的制度安排使得银行自身也无法进行长远规划。比如银行的股权多元化、扁平化管理等,银行无法完全自主决定。

激励机制的实施不科学。激励机制的实施实际上就是激励谁、何时激励以及如何操作的问题,也是激励机制如何执行的问题。如果执行不力、不当,再好的激励资源和考核体系也无法发挥其作用。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商业银行的基本做法是把经营目标分解到每一条业务线和每一个经营部门以及每一个部门里的不同业务团队。每个部门、每条业务线、每个分行、每个工作小组占有了多少资源都是一定要核算清楚的。考核是以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每个机构、每个小组、每个人在考核期内,做了多少业务、创造了多少收益、开拓了多少市场、占用了多少资源、花费了多少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都有明确的界定,避免了银行成本收益界定不清的情况。这样银行就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实施激励机制。西方银行非常强调考核、激励过程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激励机制实施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施的基础欠缺,影响了考核的科学性。比如考核指标的分解需要科学的内部定价系统和资金内部转移成本分析系统,考核的过程需要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而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这些系统,从而导致了考核指标很难分解,尤其是对中台和后台人员,无法进行科学的考核。二是分支机构层级过多,影响了考核信息的传递,影响了银行的执行力。从而造成了“贷款从下到上,指标从上到下”,计划不合理,责任不明确,风险无法有效控制,激励机制难以实施。近几年发生的银行大案要案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三是考核结果的实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比如员工培训,作为西方商业银行非常重视的一种福利性质的奖励,在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往往由于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这也是机制问题),而有时间培训的却是那些考核结果较差的员工。四是激励约束机制中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现在各行基本上是一年一考核,从而诱导了银行员工的短期行为。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应从激励资源、激励依据和激励实施三个方面入手。

拓宽激励资源。一要构建多元化的激励资源体系;二要确保激励资源能够使代理人(银行员工尤其是银行高中层管理人员)与委托人(银行所有者)具有共同利益,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在银行管理人员身上匹配,使银行管理人员的目标函数与银行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从而协调二者的利益冲突。

在拓宽激励资源上,重点应做好以下事情:一是尽快制定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制度是指企业员工通过持有本企业一部分特殊股权,以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剩余利润分配所形成的企业激励制度。由于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在全企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员工与银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银行的效率和效益。二是在高管层实

施经理股票期权。这是西方企业普遍采用的对高管激励的措施。它赋予高管在某一期限内(通常3~5年)按预定价格购买本企业股票期权的一种选择。这样可以起到长期激励的效果。三是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这是目前美国比较流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手段。它是公司拿出一部分股票,直接奖励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但是这些股票的售出有时间和业绩的限制,从而激励公司高管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公司长远发展计划中去,促使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和“限制性股票”计划的法律障碍已经消除。修改后的《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公司在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时,可以收购本公司股份。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和“限制性股票” 计划提供制度保证,允许上市公司在发行时或发行后在确认的核准额度内库存和回购股票。国有商业银行应尽快出台该类激励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股份制机制相适应的激励制度,为银行业的发展培养一支优秀的管理人才团队,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基础。四是改革工资管理制度,由目前的财政部确定国有商业银行的工资总额改为由董事会确定员工薪酬制度与水平,实施灵活的工资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依据。激励依据的制定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的设计既要细化、全面,又要有可操作性;定量指标的设计要突出银行业的经营特点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指标要有主有次;要特别注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要从源头上防止银行经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利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人为随意调整指标,弄虚作假,进行“套利”。在指标的设计上要区分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分别合理制定对机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要“纵向到底”,从总行到最基层,又要“横向到边”,各层级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考核都要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来。要合理设定短期指标和中长指标,短、中、长期指标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和连续性,又要避免“棘轮效应”,否则会导致“鞭打快牛”,影响银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重视并加快银行中、后台员工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7

1 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成立近30年来企业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以客户为中心”,华为人做到了一以贯之、一干到底。笔者以前在其他资料里看到过任正非对华为核心价值观的一段精彩论述:“我们总结的方法来自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文明讲‘童叟无欺’,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也是以客户(人民)为中心。我们为客户服务,我想赚你的钱,就要为你服务好,客户是送钱给你的,送你钱的人你为什么不对他好呢?其实我们就这点价值,没有其他东西。”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不外乎两个道理,一个是客户,一个是货源,中间的交易就是法律。烟草行业也要回到原点上思考这些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我到哪里去。专卖是什么?首先意味着只允许烟草行业卖烟,不允许别人卖烟,卷烟只能在限定的区域里卖。烟草行业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运行的市场体系,卷烟销售客户只有一个那就是卷烟零售户,这也就是卷烟销售工作的原点原位,零售客户就是给烟草企业送钱买单的,他们就是烟草企业的衣食父母,就是上帝,不重视客户,不考虑客户需求,偏离客户,谁来养活企业,这就是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常识,华为人常说“客户好,你就好”,再朴实不过的语言却蕴含着至高至深的销售学问。

任正非说,华为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烟草行业目前何尝不是如此,多年的高速运行发展企业已处于一个高位运行平台,“四大拐点”不断逼近,行业瓶颈制约日益凸显,半坡起步非上即下成为摆在每一个烟草人面前的严峻课题。烟草人不能丢掉最基础性的东西,更不能忽视常识,回归原位,回归理性、回归常识才是正道。格物致知,迁善改过,尊重客观规律,摸清实际情况。把客户在交易链中的位置提前再提前,把客户牢牢地抓在手里,放在心上,服务好客户就是王道,低做堰,让零售客户实实在在赚钱提高零售毛利就是硬道理,就像马云所讲的3W,让客户先赢,再是合作伙伴赢,最后才是自己赢。3W其中的蕴含的经营思想管理思维与华为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企业反思借鉴。

2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任正非讲过,华为不能在舒服中死去。这句话总给人以很大的震撼。书中也讲到,华为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土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在《华为基本法》出台时,任正非坚决要求把“对那些有功但落后的员工绝不迁就”写进基本法,努力奋斗是过程,良好贡献是结果,这也与任正非一以贯之始终坚持要求所有员工一要努力奋斗,二要做出良好贡献的管理哲学一脉相承。华为价值观中,强调的艰苦奋斗,不单是指工作生活上的,更重要的是指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华为的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更有深层次含义,那就是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任正非常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烟草行业是国有垄断企业,企业体制机制与华为大相径庭,事物发展的规律却是相通的,更应具备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以前说狼来了,狼可能真的就来了。还是要坚守“大巧若拙”的艰苦奋斗精神,网络流行语言“猪站在风口上都会飞”。但是想要乘风而起,需要的是守拙用劲的大智慧。这也折射出好多人一种借风起飞的普遍心态,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东西。无论处事、干事,苦干实干永远是立足之本、立身之基。

3 自我批判精神

2008年任正非写了这样一段话,“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会局限于自己的圈子,错过很多新思想,而这些思想对我们成为世界级公司至关重要…公司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自我批判的传统能坚持多久。”一个健康成长的组织的首要因素就是本身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要不断地自我批判,不论进步有多大,都要自我批判,这也源于任正非对对人性和组织规律深刻洞察。读完这本书可以体会到,华为倡导的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如果说“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华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图腾,而自我批判则是核心价值观的“护法宝器”。华为从来不主张较大幅度地变革,而主张不断地改良,企业现在仍然要耐得住性子,谋定而后动。管理改革要继续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遵循适用的原则。在公司的改良上,华为一直坚持“小建议,大奖励。大建议,不奖励”,真正地体现了“实用适用”的原则。烟草行业目前开展的精益管理活动及QC小组课题攻关活动也很好地体现这种实用适用的思想,不追求大而全,力求小而精,点点滴滴的改良或改进必将带来潜移默化的收获或变化。华为“自我批判”的思想还体现在“保守”上。任正非说过这样的话,保守是个好东西,保是保持,守是守定。不能总是变革与创新,一个组织的成长一定要保持行之有效的东西不变,总是折腾的企业随时会垮掉。这也给国有企业如何很好地把握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4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华为“七反对”原则第六条就是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的人参加变革。机关是支持、服务和监控的中心,而不是管控中心,打不打仗,后方决定,怎么打仗,前方说了算。笔者以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作决策、定方向、出制度何尝不是如此。仅凭想象或臆想高高在上不结合实际情况搞调查研究作决策,那样掌握的资料是二手的,看到的信息是经过过滤的,作出的结论可能会有偏差或纰漏。有事多商量、有事要商量,有事会商量。既不搞长官意志,又不做没有意志的长官。决策忌快忌急,慢一些会少出差错,而决策一旦形成,执行层却要讲速度、讲效率、出成绩。智慧的思想火花在群众之中。真理就在常识之中。笔者理解这“数”的内涵是广义的立体的,所指包含数字、情况、人员、意见等多层次多角度。多听听基层人员的建议,多听听一线人员的建议,多听听下级或部下人员的意见,倾听他人的呼声,上下同欲者胜,尽可能形成最大的公约数,尽可能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有灰度,不执着,吸收更丰富的营养,培养多角度、长镜头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才能视野开阔,看清事情以后的走向或趋势。事事这么做,时时这样做,在正确的方向上也不至于偏了向岔了道,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运行。

5 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

华为公司设立“心声社区”,鼓励员工就公司的制度、政策、决定等发表意见和看法,透明外衣,收集民意,上情下达,将反映的意见汇总成《工作问题》,分发给高管们学习和反思。这也是华为“开放、妥协、灰度”管理思想的一个侧面体现。马云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喜欢的人,是提意见,有建设性意见,并且有行动的人”。笔者认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理性对待哪些不同的声音,也能从中借鉴和吸收很好的方法和思路。一个单位的管理其实就是一个网格管理,每个部门、每个人既有求助于他人的愿望,也有被他人求助的意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孤岛”。多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格局大一点,视野开阔一些,你就会发现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尊异”八个字就好。

6 制度与文化的力量

书中描述了华为公司这样一个小细节,2004年春天,任正非带人去参观华为一个基地的数据中心,任正非本人却不能进去,他的门卡在那里是无效的,公司流程没有赋予他出现在这里的权力。这就是制度伟大的地方。任正非曾说过:“只要制度与流程在,我们可以再造一个华为”。笔者认为好的管理制度科学地规范了企业的“行”与“止”,“放”与“禁”,原野辽阔有界,河流堤固道宽,好的制度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切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强调控制、效率和基础,对制度的推崇要达到“宗教”的程度,这种信仰一般的对制度的坚持、敬畏、谦恭、专注、自省可以激发组织活力,克服惰性与疲懈,优化组织结构,具有建设性和理性精神。当然,一个单位或一个组织不可能把每一种情况都写成规章制度,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写在书面上。这时就要用好的文化熏陶、好的工作惯例来进行自我约束。这种文化的软洗礼就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遇到问题时,都能自然地产生符合文化主张的行为。技法(制度)是有限的,而心法是无限的。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初步探讨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自我批判精神”及相关管理精髓思想,为烟草商业企业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或启示。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8

决定企业命运的是市场综合实力不是“所有制”

在讨论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二者关系的时候,特别是在讨论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二者关系的时候,要淡化“所有制观点”。不能孤立抽象地对二者进行“退”与“进”的判定。实际上,在真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其经营结果,都会有盈有亏,有得有失,有的企业发展壮大,有的企业亏损破产,有死有活,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是其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实力。而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制度创新能力。在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很不合理的情况下,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制度因素,即受制于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决定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运行机制决定企业活力。

说得具体点,企业活力,决定于企业的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是动力与压力的结合。而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是由经济管理体制决定的。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的,是怎样加快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而不是抽象地去争论,到底是应当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还是人为地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甚至用行政手段,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制定规划,层层落实,命令国有经济从部分市场竞争领域“退出”。

当前,特别是最近几年,在采取应急措施,对付世界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特别是财大权大的央企,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巨大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的特殊支持政策,来源于无所不在的行政垄断权力。这种不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国进民退”现象,是很不公正的。这样的“国进”这样的“民退”,折射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在做大做强有国经济的口号下,计划经济体制,重新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因素,计划经济“进”了,市场经济“退”了,这才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急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国有经济运行出现弊端根源是政企、政资不分

但是,应当明确,当前国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种种弊端,特别是行政性垄断,其根源在于政企不分,在于政资不分,在于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不是国有经济本身。

因此,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主攻方向,就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而不是人为地去限制国有经济发展,人为地规定(调整)国有经济存在发展的市场空间。如果那样做,不仅同样对国有经济不公平,而且对非国有经济,对私人经济的市场发育和在竞争中成长,同样不利。■

对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篇9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既是“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也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在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直接经营和管理企

业资产,直接操纵资金运作,直接从事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等经济活动,权力可谓不小,尤其是国企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掌握着企业的人、财、物大权,既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又是管理者和监督者。近几年来,国有企业中违纪违法案件屡有发生,且大都与企业的领导干部本身不廉洁有关,他们有的借企业改制、上市、产权变更之际,浑水摸鱼,趁机侵吞、贪污国有资产;有的擅自决定重大事项,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的热衷于计划外生产经营,垄断“体外”生产经营账目;有的私设“小金库”,转移或肆意侵吞国家资产。虽然上述腐败现象在国有企业领导人中只是极少数,但是这极少数人的堕落、腐败给我们的教训却是十分深刻的,损失更是巨大的。分析他们违法违纪的根源,主要是权力过分集中,个人独断专行。因此,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改革和完善权力监督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范而有效的内部及外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把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一个单位管理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党政领导干部“入口”关是否能严把,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展措施一般都是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去具体推行,如果连自身都无法自律,又怎能去执行好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其次,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问题,试想连贪官、庸官都能被屡屡提拔,那这样的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不正当运用,最主要的就是把那些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于律已,自觉接受权力监督和制约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的人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特别是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选拔任用。只有把好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把好了选拔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入口关,才能为以后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和程序,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制度和相互制约的选人用人机制,并加快培育人才市场,把组织选派与向人才市场公开选拔竞争结合起来,以促进党政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的优化配置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的合理流动,这是从制度上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对企业负责、对干部职工负责的关键。另外,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选拔党政主要负责人时,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密切配合,把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超前到位,确实把握好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的关口,为对其在今后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确立一个较高的起点。在选人用人方法上,还要注意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选拔任用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搞好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情况,以确保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群众公认度,做到凡是职工群众不拥护、不信任、社会舆论反映强烈的干部坚决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委以重任。要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和用人失误失察追究制,明确干部推荐、考察、决策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切实解决责任不明确和用人失误失察无人负责、无法追究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具体制度。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做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这一结论既避免了把细小问题商来议去,浪费大量时间,造成决策缓慢,又能切实避免个人专断和无人负责情况发生。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制度可以说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对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党的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要关心全局工作,积极参与集体领导。”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问题应当由

集体讨论,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不能搞个人说了算。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失职者要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制度,强化党政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明确划分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职权范围,把权力限制在履行职务所允许的范围内,这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进行限制,防止权力独揽、权力滥用,逃避权力监督和制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其他副职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对确保副职对副职、副职对正职、正职对副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落到实处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深化企业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和深化改革的方向,抓住以下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形成互制格局: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按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用人规范结合起来,推行企业管理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实行干部任用公示制、试用期制、末位淘汰制;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二是加快财会体制改革,加强对财务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对中小型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以改变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受制于经营者的状况。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对外担保;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加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等,把住资金关口。三是深化营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销售环节控制。就煤炭企业而言,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就要对合同、结算、质检、发运等关键环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各环节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防止销售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四是深化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物资采供环节的监管。加强物资采供环节的监管,就是要建立大宗物资实行公开招标、议标采购,零星物资比质比价采购制度,形成物资采购“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物资采购供应体制。

上一篇:脑筋急转弯小偷最怕什么机关下一篇:我心中的风景作文600字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