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浅见

2024-08-31

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浅见(通用7篇)

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浅见 篇1

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浅见

2009年支队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条主线、强化三大建设、实现四个突破”,其中,“三大建设”指的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当前,在公安民警中开展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对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下面,笔者就当前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及解决办法谈几点浅见。

一、当前影响警民和谐关系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影响警民和谐关系的因素随之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法为民意识树得不牢,化解矛盾能力水平低。个别民警群众观念淡薄,在路面执勤、执法,业务办理等工作中缺乏耐心和艺术,执法方法简单,执法用语生硬,执法态度冷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

(二)业务不够熟练,群众不满意。一些民警对本职工作不精,导致在法律文书的制作、填写上不规范;案卷材料相关证据不全;违反法定程序办案等问题;有的对待群众交通事故处理、解决纠纷要求等不能给予满意答复,使群众认为民警是在应付、推卸责任,只注重执法的严肃性,从而造成群众不满。

(三)民警压力过大,工作易情绪化。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道路交通人流、物流、车流迅速增长,交通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加之警力相对不足,致使广大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工作压力过大,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易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警民和谐关系。

当然在群众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部分群众交通意识淡薄,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少数别有用心人借机炒作,通过互联网等媒介蔓延,小纠纷、小矛盾造成恶劣影响等。

二、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思考

公安交警是公安机关重要的警种和外在形象的“窗口”,公安交警执法量大面广,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最具体,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责无旁贷。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脚踏实地地围绕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开展各项本职工作。

(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夯实和谐警民关系之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首要的就是把执法为民的思想贯穿于执法活动全过程。因此,以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首先要解决的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人民公安为人民,作为基层公安交警就要视人民为父母,视群众为亲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起,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管理。只有真正把对待人民群众感情问题解决了,才能在执法活动中急人民群众之所盼、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助人民群众之所求,真正把执法活动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其次就是要正确使手中的权力。怎样使用手中权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作为公安交警要切实在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不能耍特权、抖威风。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要多想一想群众遇到困难时的焦虑之情、想一想群众遇到办事不公时的无奈之情、想一想群众遇到冷硬横推时的痛恨之情,以用好权来实现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和政治责任,认认真真地履行职责,确保道路安全、有序、畅通。

(二)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塑造爱民亲民交警形象。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从为民办小事做起,公安交警是接触群众最直接最广泛的警种之一,承担着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预防、车辆及驾驶人管理等职责,从中涉及到对一起行人违法处罚、事故损失赔偿、驾驶证办理等诸多细小环节。只有把这些细小工作做好了,做实了,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在当前,公安交警要积极转变执法思想,着力提高民警

执法素质,认真贯彻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便民、利民的理念,化刚性执法为理性服务,以真心换取群众的信心;要进一步强化“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服务观念,从抓外在形象和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入手,加强事故处理、车管、违法处理等窗口建设,强化队伍的养成教育,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要努力精简服务窗口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实行承诺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真情开辟“绿色通道”;要做到“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周到服务,零距离服务,”要最大限度地把方便让给人民群众,以自己的行动树立良好形象,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公安交警。

(三)狠抓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不断落实保障民生措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群众最关注的交通安全问题、最痛恨的交通违法问题、反映最强烈的执法问题和最关注的服务问题,在对待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问题上做到“从严从严再从严”。为此,作为基层公安交警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走科技强警之路,不断提高城乡道路现代化、科技化管理水平。事实证明,事故预防工作科技含量越高、智能化程度越强,消除交通事故隐患的力度越大,事故发生机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增大交通管理的科技投入,广泛运用信息网络、电子警察、雷达测速仪、酒精测量仪等先进交通管理设施和装备及手段,实现交通指挥智能化、交管信息网络化,推动交通管理由经验型、粗放型向智能型、集约型的转变。二是要努力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放在广大驾驶人、城乡居民及中小学生这三个方面,教育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安全,养成良好的现代交通文明意识,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营造宽松的交通管理工作环境。三是要深化勤务制度改革,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效能。合理调配警力,实行错时上岗和弹性工作制。对重点路段、高峰时刻、主干线实行全天候管理,要尽可能地把警力从岗台指挥中解放出来,用于路面巡逻,交通安全宣传,加大动态违法查纠力度,减少管理盲区与死角,形成点、线、面为一体的区域化管理模式。

(四)要积极开展好“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自2008年12月25日到2009年3月底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 “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主动走访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事故受害者、特困户、普通群众,在走访活动中广泛收集意见,征求建议,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一回复。同时在“大走访”活动中,要随时注意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他们对民警执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办法加强民警自身建设,从而将此次“大走访”受民实践活动成为一剂“亲民”的“良药”,和谐的“良方”。

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浅见 篇2

从总体上看,医患关系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大的和谐之中存在小的不和谐。医患关系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据统计,全国医疗机构每年提供医疗服务的人次达2 0多亿,即使我们做到99%的和谐,只有1%的不和谐,也有2000万人次,这可不是小数目,绝不容忽视。影响医患关系主要来自以下3个方面。

1.1 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1)医疗体质改革相对滞后,医疗保健制度不够完善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大部分患者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随着医疗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进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消费也在不断增加,医疗费用成了医患矛盾的焦点,社会普遍责难“看病贵”;(2)行业发展不均衡,很多低收入的国民对过高的医疗费用不堪重负,在不了解医疗市场行情的情况下,一味地责怪医院收费太高、医疗太黑,由此而心生怨气;(3)社会舆论对医院的片面指责,媒体的爆炒和不正确引导,导致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4)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难度,没能有效地将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

1.2 来自医院方面的原因

(1)医务人员只注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2)医院服务流程复杂,服务不到位,“三长一短”现象导致病人反复排队等候。(3)少数医生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收受“红包”、“回扣”等,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使医院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造成医患间隔阂。(4)医疗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如规章制度不全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5)由于医疗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部分医院在两个效益上更注重经济效益,特别是科室经济独立核算后,科室自负盈亏,只能打经济算盘,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1.3 来自患者方面的原因

(1)部分患者及家属简单地认为医患关系就是合同关系,就是消费关系,“我交了钱,你就得把我的病治好”。他们没有认识到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风险的一门科学,不了解人体的复杂性和医疗技术的有限性,当患者所期望的效果没能达到时就容易发生纠纷和冲突。(2)极少数患者不配合治疗,以致延误病情。(3)个别患者出于某种不良动机,看到医疗纠纷赔偿有利可图,便以各种借口谋求经济补偿,甚至利用专门的“医闹”向院方施加压力,谋取高额的赔偿。

2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坚持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

2.1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是医务人员根据病人和医院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等多层次的需求,给病人以最人性化的关怀和呵护。当前在激烈的市场医疗竞争中,患者就医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技术和设备,而更加关注医院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和水平。因此,如何以人为本,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到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医院只有在尊重、理解、关心病人等多方面不断寻求提供优质服务的创新点,才能更有利于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2.2 注重社会效益,打造诚信医院

医院应以提高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建立起以医生职业自律和医疗质量保障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体系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使医务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此外,让医疗制度阳光化,彻底消除患者就诊“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现象,让患者对医院和医生产生充分方便感和依赖感。

2.3 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

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医务工作者每天要抽适当的时间和他们谈心,拉近与患者的距离。绝不能鄙视病人,绝不能把病人家属的询问视为唠叨。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学会谈话的艺术,对于不该向病人透露的内容要学会艺术地回避,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健康。

2.4 合理收费,维护患者的利益

医疗服务的价值基础,决定了医疗事业从根本上说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为了谋求造福他人,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业,它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因此,在制度安排上,医院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努力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请吃”。

2.5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

医院应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监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强化岗位考核,加强重点医疗环节的风险防范,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摘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矛盾却在不断增多,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值得医务工作者深思。

浅谈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篇3

党的十大以来,全国上下和社会各界正齐心协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作为承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部门,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也是公安机关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

务这一伟大目标所必须为之创造的条件和工作的落脚点,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具有时代性和紧迫性。

一、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按照双方主体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是指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与群众之间形成的一种基于法律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在办证过程中,人民警察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办证当事人,有义务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期限内为当事人办理证件,对不符合办证条件的当事人则有拒绝办理的权利。而办证当事人则有认真遵守法律、如实提供法定办证所需的各种资料,有权对人民警察的办证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第二层次,是指广大群众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重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履行法定义务,确保人民警察顺利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这一层次的警民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讲,广大群众仅自己履行法定义务,至于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则不主动参与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中来,也不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便利条件。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警民关系,即是本文所指的和谐警民关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社会秩序井然。广大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的行列中来,踊跃参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人民警察则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警民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良性互动。这种和谐的警民关系,最大限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个层次的警民关系,可以相互共存。第一层次的警民关系,突出的是人民警察处于管理者地位,人民群众是管理的对象;第二层次的警民关系,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但参与管理意识不强,人民警察的服务意识有所增强,警民之间没有互动;第三层次的警民关系,即和谐的警民关系,是警民一体,不仅群众的社会主体意识增强,而且人民警察也不再以管人者自居,服务的意识占主导地位。

二、怎样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

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首先要从公安机关自身抓起,狠抓公安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警民关系。

(一)从严治警,打造群众满意的队伍。人民警察要想赢得群众的信任,首先得从自身做起,“打铁还得自身硬”,这就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在实际工作中,在执法过程中,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要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要带头不做;要严格、公正执法,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执法对象和自己有某种关系而枉法,更不能因为自己是人民警察就赋予自己某种特权。同时,要切实提高广大民警的“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借助大练兵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当前队伍中存在的诸如“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等问题,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战斗力强的群众满意的队伍。

(二)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公安工作绩效。一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最大服务。二是要坚持“服务在先”的理念,不断改进和加强治安行政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秉公办事,采取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特别要注意选择突破口,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窗口单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真抓实干,竭诚为民服务,使群众真正信服,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三是要摆正位置。要把人民警察定位在“公仆”和“勤务员”的角色上,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群众身上进行“感情投资”,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让群众既感受到人民警察的威严,又感受到警察的可爱可亲。四是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在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下,公安民警应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治安状况,吸纳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形成的主观臆断,使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增强法制

观念,提高执法水平。一是要牢固树立“公安工作对法律负责”的观念,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心。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培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公安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要完善执法内外监督制约机制,认真执行《行政监督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等规定,加大内部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力度,防止滥用权力。四是要针对影响严格、公正执法的突出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扰、权大于法、金钱诱惑等,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内外监督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坚决纠正执法随意性,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五是要明确执法范围,下大力气减少、杜绝行政干扰和非警务活动,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度化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代替行政命令,指导和约束警务行为,尽可能减少不规范的人为因素,以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执法环境,缔造和谐的警民关系。

(四)疏通警民沟通渠道,缩短警民距离。一是要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把公安信访机制推向社会,面向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对信访案件要做到“人人见局长,件件有着落”。二是要改善警务运作模式,做到警力下沉,沉到社区,警务前移,移到窗口,与群众实行“零距离”接触。三是加强“110”、“119”、“122”等服务机制的建设,真正做到“有警必接,有难必救”。四是警务公开,建立和完善民警向群众定期述职制度,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从而取得彼此信任,增进尊重与合作,避免误会和磨擦。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安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各种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利用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形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倾听群众和当事人的意见,化解纠纷,解决矛盾。

(五)严格执法,确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广大群众感到在人民警察的保护下有安全感。据统计,连续四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刑事犯罪、治安秩序混乱、交通事故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三大重要问题。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就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因势利导,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站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前沿,公安机关如果对某件群体性事件没有处理好,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件群体事件没有处理好,可能将以前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所作的努力化为乌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其他公安工作的困难。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逐渐被打破,一些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凸显,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成为各级政府新的工作重点,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坚持区分引发群体性事件矛盾性质,区别对待,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因势利导,及时处理。对事件中的违法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权限依法处理,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决不姑息,及时消除社会不良影响,维护社会的政治和治安稳定。

三、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意义深远

(一)和谐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构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我们要构建的和谐警民关系,就是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公安机关创造出的良好治安环境,能安居乐业;群众的社会管理热情得到调动,社会上形成了警民联手维护社会治安、维护良好社会治安为人民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解决警力不足的重要举措。有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警力不足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社会的管理中,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维护群众利益最直接的公安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现象更为严重。在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关系、价值观念冲突导致各类矛盾易发,社会治安局势将越来越复杂。而与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尚未建立或相对滞后。以现有严重不足的警力、相对薄弱的社会防控机制、不完善的矛盾处理机制来应付日趋复杂的治安局势,人民警察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现有机制下,大规模增强警力是不可能的。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最好的出路就是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让群众参与到这场防控战役中来,减轻民警的负担,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解决当前复杂社会治安局势的有效办法。当前,社会治安局势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刑事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增长迅猛,危害程度日趋严重;网络犯罪日益增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黑社会性质犯罪危害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毒品违法犯罪严重,引发一系列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占相当大的比重,流动人口犯罪日益突出;犯罪的动态化、暴力化、组织化趋势明显,打击难度增大等等。建立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公安机关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可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在社会中构筑起一道严密、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同时,依靠广大群众不断提高的法律意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热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供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查处违法犯罪所需的各种线索、证据支持,给予违法犯罪分子以严厉的打击。

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4

为扎实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信阳市公安机关立足“六抓”,积极开展为民助民惠民活动,自觉融入和谐、锦绣信阳建设大局,主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和支持,卓有成效地融洽了警政警民关系。

一、抓队伍,打造群众满意警队。全市公安机关紧紧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充分发挥民警队伍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建设一流队伍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一是强化主体意识。以全市警务室、社区和乡村为依托,结合“警民恳谈•问计于民”、“警营开放日”等活动,自觉主动地融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自己的真情感动群众,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扩大与人民群众的话语权。二是提升能力素质。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提升民警“三懂五会”的能力素质,组织民警学习江西民警周俊军工作法,组织民警参加全省公安机关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巡回宣讲报告会,组织优秀责任区民警和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民警谈体会、讲感受、传经验,让更多的民警学会与群众面对面接触、面对面交流的技巧。三是注重作风建设。坚持从严管理不放松、从严治警不动摇,把警风建设贯穿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全过程,组织开展创建无违纪所科室活动,围绕“五条禁令”、“六条铁轨”和“五禁止、十不准”等的落实,强化民警的作风建设,努力减少和杜绝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作风不良、执法不公、形象不好等问题,以严明的纪律、良好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二、抓主业,打造和谐治安环境。注重打防结合,以防促打,以打保平安,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一是坚持慎用警力。对土地征用、违章建房、拆迁安置、环境污染、利益分配等各种矛盾,坚持依法用警,既不盲目地当政府的挡箭牌,也不无原则地做群众的保姆,找准职能定位,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认认真真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二是加强治安防范。针对全市治安状况,立足现有条件,多渠道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治安防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整合银行、旅馆、网吧等社会监控资源,扩充壮大保安力量和专职巡防队伍,充实各城区巡防大队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城乡群防群治组织作用,对全市所有的街面、路面、社区、村居等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巡逻防控,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三是突出打击职能。坚持把打击整治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工作来抓,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在破大案的同时,突出“两抢”、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和扫黑除恶等案件的侦破,以打团伙、打系列为切入点,力争多破案、多追赃、多返赃。

三、抓规范,提高执法为民水平。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市民警的执法水平,以优质的执法态度和优良的执法质量取信于民。一是健全日常执法制度。以执法质量考评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处理群众信访案件、办理110举报投诉件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为基点,进一步查找执法执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使执法活动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执法执勤源头上解决不规范的问题。二是提升执法主体素质。紧紧抓住中层干部、新民警、社区民警这三个弱点和办案民警、兼职法制员、法制部门民警这三个重点以及部门法制领导、法制室、局领导这三个关键环节,通过新警执法基础培训、法制视频讲座、民警到法制室跟班学习、以案释法、旁听庭审等形式,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办案竞赛、优质案件展评和案卷考评等活动,提升民警的的法律素养,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三是改进执法方式方法。积极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坚持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做到既依法打击犯罪又依法保障人权,既严格执法又文明执法,既公正执法又高效执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有效解决民警简单执法、粗放执法和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执法不严格、不公正等问题,实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抓中心,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围绕全市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积极推出

具体服务举措,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社会稳定。一是成立企业服务队伍。各县区公安分局、抽调经侦、治安、办证等部门和派出所民警组建企业服务队,每月到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商户,现场办理公安业务,指导企业规范内部管理、落实防范措施、排查安全隐患,协助企业健全内保组织、调处矛盾纠纷,开展法律宣传、提供法律服务,为企业员工进行法制培训和预防经济犯罪培训,帮助企业核对员工身份等。二是开通网上服务企业专栏。在全市公安机关互联网站上开设了服务企业专栏,提供法律咨询、解释政策法规、开展网上法律宣传;接受企业和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即时解答网民问题;及时通报辖区治安状况,发布预警信息,提出注意事项;开展网上法制培训等业务。三是建立警企联系制度。建立各县区、公安局局领导联系龙头企业、职能部门和派出所联系规模企业、社区民警进驻企业制度,明确要求联系人每周不少于一次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对公安工作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整治各县区、工业园区周边治安环境,强化工业园区的治安巡逻,建立经济预警信息机制,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等举措,全方位地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五、抓民生,帮扶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尽力化解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是积极调处矛盾纠纷。坚持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置身于和谐社会建设大局之中,充分履行公安职能,从解决小矛盾、化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入手,最大努力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最大成效地办理各种信访投诉案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开展多种帮扶活动。结合“爱民实践月”、“大走访”、“人民满意年”、行风评议等活动,组织民警深入社区、村居、学校、企业和暂住人口家中,了解群众的诉求,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架起警民“连心桥”。三是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围绕市委政府开展的“企业服务年”活动,推出了保障和服务企业21条措施,围绕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推出便民、利民、安民15条新举措,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管理,从户口登记、证照办理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入手,简化办事程序,拓宽服务领域,让群众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就能把事情办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开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纪实 篇5

一、向阳社区警务室化解一起邻里纠纷

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立足基层实际,积极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全面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及社会动态,从小处着手,主动上门服务发放治安防范宣传资料,在走访中发现矛盾并及时为群众化解纠纷,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位于城关镇西三角地供销社商住楼六楼住户谭某、翟某为解决楼顶漏水问题,于2011年9月以修建楼顶遮雨棚为由,擅自在楼顶加筑房屋一层,引起了同楼王某等10家住户的不满,考虑到楼房承重和居民安全,王某等住户多次要求谭某、翟某拆除违章建筑,并向城建部门和社区反映此事,要求相关部门维护住户的合法权益,给予妥善处理。

向阳社区警务室民警陈华了解到情况后,为了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2011年11月9日,他主动联系社区干部,赶到供销社商住楼实地察看顶层违章建筑情况,并组织10余住户在谭某的家中现场调解,与居住该楼层的群众进行了沟通、交流,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二、城关所巡警大队热心救助一名外乡老人

2011年11月15日下午15时许,一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带焦急之色走进城关派出所求助,经值班民警询问了解,得知该老人叫陈万山,今年已经66岁高龄,家住四川省广安县,来我县投奔儿子,寻找多日未果,现在身无分文没钱回家,便到派出所求助。

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浅见 篇6

公安机关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十分广泛,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工作就在群众中间,警民关系直接影响着党群关系。为此,各级公安机关要努力营造“四个环境”,为打造平安梅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一、营造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

良好的治安环境,首先是稳定。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去审视现阶段公安工作,会使我们产生许多更深更新的认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应当定位于消解社会对立、缓解社会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使其发展为对抗性的矛盾。从公安职能来看,维护稳定的工作内容既有对敌斗争,也有处置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攻势,以解决梅州社会治安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全力维护梅州的社会政治稳定,保稳定树形象,以稳定促和谐。

二、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各级公安机关乃至全体民警要进一步规范行为,心系群众,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想方设法寻求各种途径,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原有市公安局制定的公开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近期内结合各自部门的业务实际,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开通便民利民、方便快捷的快车通道,开通宾至如归优质服务的便民通道。通过开设上述“三条通道”,让群众感受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在效果。要以贯彻新《信访条例》为契机,努力做好“大接访”工作。近期应精心组织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坚持每月1日、15日局长接访日制度,面对群众,敞开大门,确保群众上访、信访渠道畅通。切实改变信访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通过卓有成效的信访工作,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三、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公安机关据此要积极实施人文警务,倡导道德治安。要改变以往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冷、硬、横”作风,严禁刑讯逼供,要更多地将人文精神注入警务活动和警务行为之中,更多地发挥道德的力量去开展治安工作,率先实现公安工作与社会的和谐。近期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千警连千户”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和充实活动内容。要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成效。

四、营造浓厚的沟通和宣传环境

对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浅见 篇7

一、狠抓源头,四道防线有效防止初信初访。改变以往就信访办信访的老思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变被动接访为主动预防,全力堵住信访源头。一是内强素质,筑起第一道信访防线。进一步端正民警执法思想,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提升民警执法水平,确保民警执法公正,树立民警执法形象。进一步细化了行政裁量权,强化对民警的执法约束,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努力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的发生。在公安信息网开通法制在线,为民警搭建一个双向互动的练兵平台,强化业务学习培训。实行法律知识月考评、执法案卷季评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二是落实责任,筑起第二道信访防线。强化责任追究。规定:因执法问题引发信访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予以停职,负责查办该案件直至办结;民警在接出处警工作中因接警态度、出警速度、处警公正度等方面受到群众投诉或来信来访的,经查实,给予黄牌警告;造成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视情给予纪律处分;在同一单位累计发生2次上述情形的,给予岗位调整;因自身执法过错、工作失职、失误或工作作风粗暴导致信访事项发生,或者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规定,激化矛盾,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是务实高效,筑起第三道信访防线。对信访件的办理时限、取证规定进行规范和明确。四是强化监督,筑起第四道信访防线。充分发挥县局督察大队和指挥中心的监督职能,认真开展接、出、处警工作,确保接警及时、出警快速、处警得当,切实提高打击力度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率。统一制定使用《出警情况登记表》、《调查取证审批表》等一系列

文书表格,进一步规范接、出、处警和办案程序。从接处警、案件受理查处、调查立案入手,紧紧抓住人民群众不满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努力减少、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全力遏制新信访件的产生。

二、积极应对,四项制度有效遏制越级上访。一是开门接访。坚持实行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局长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每月接待群众来访不少于2次,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和越级赴省进京信访人,由局长约访,协调处理。各部门、各警种建立经常性的群众来访接待制度,主要责任人随时接待来访群众,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主动约访。在开门接访中了解掌握信访人的思想动态,发现对本地公安机关抱有不信任态度,有越级上访苗头的,县局及责任单位领导主动约访信访当事人,以真心消除戒心,加强沟通与交流,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同时,要求派出所所长、办案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至少接待或约见一次信访人,当面听取信访人意见,组织调查处理上访案件。经办民警主动约访当事人,解疑释惑、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信访人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引导走正常的法律诉讼渠道。三是带案下访。定期召开信访工作分析会,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信访工作形势,评估、剖析带有共性的信访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意见和改进措施,协调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对梳理出来的疑难信访件采取责任制,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结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四是定期回访。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理念引入公安信访工作,坚持落实信访回访制度,追求信访工作社会效果最大化。对每一起信访件指定专人挂钩帮扶,通过回访了解掌握当事人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政策扶持、物质帮助,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力求做到办结一件,满意一片。

上一篇:充分履行社会责任 再创福利彩票新辉煌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元旦竞赛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