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10-05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9篇)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自中共中央颁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党校工作条例》以来,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各级党校、行政院校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各培训职能部门都能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就《条例》所赋予的新精神、新要求进行着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讨,主要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如何面对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挑战,作为基层党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就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加以思考,以期与各位达成共识。

一、新时期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

1、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有冲击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趋势。《干部教育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以上两条规定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进入市场化运行的新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也将覆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党校的“主阵地”显然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抓不住机遇,抢占不了市场,就守不住“阵地”。说到底,也就是我们各级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既有可能失去培训机会和培训项目的危险。就县级党校而言,“主要培训项目”就是内各类 主体班(次)的举办,如果党校无胜任教育培训干部的资质,争不到项目,那么,项目就会被上级或者同级具备资质的教育机构所获取,按照市场法则,党校及其党校人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函授教育生源日趋枯竭,其它形式办学尚处于摸索阶段,这无形中给党校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设置了障碍。党校函授办学十余年来,为各条战线、不同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弥补了因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相当一部分同志学历偏低或无学历的状况,也大大提高了干部素质,有力的推进了各地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函授教育也扩大了党校的办学容量,丰富了党校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党校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党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结构的日趋合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毕业生学历已达到要求,同时,也由于国家开始严把公务员队伍入口关,无真才实学者也觉得取得一个党校文凭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党校函授生源日益枯竭,学员人数骤减,招生由原来的被动招生变成现在的主动招生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难和压力。作为党校人,随时也在思考和洞察这一现实问题,各校结合各自的实际,都在探索多元化的办学路子,诸如开办村干函授学历大专班,开通劳动力转移培训渠道,挂靠高等院校进行函授办学或高考补习等等,但这些班次的举办存在着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党校的师资专业布局尚有一些距离,办学过程不是形不成规模,就是办学成本过大或者师资力量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着党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党校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面临着 较为艰难的选择。

3、县级党校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党校在竞争条件下持续发展。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县级党校的教师,总量小,且多数是从普通中学借调来的,就专业而言,文科专业的多,其他专业的少,讲政治理论的多,从事现代技术专业教学的少,且普遍存在着视野狭窄,科研能力弱,懒于调研的特点,习惯于全年准备一两个专题,讲几节课,对新兴的教学技术应用少,诸如不会灵活应用多媒体,实现不了教学的“精”与“深”等等。二是体现在管理上。由于党校教育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制约,县级党校每教员人均授课一般超不过30场(次),一部分教员全年上不到5节课,平时工作习惯于领导安排,多数工作不能直接与教学紧密相联。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诸如专题审查,教案审阅,评教赛教,听众反馈等等,但教员实践的机会少,在科学规范施教的程度上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教学规模单一化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多数教师授课习惯于“满堂灌”、唱“独角戏”,对“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新教法的具体运用比较少,调动不起学员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般化。

此上挑战,既有历史原因、政策因素,还有体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理性的思考党校的发展。

二、应对挑战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构建队伍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综合的管理层、教学层和后勤服务层。以人为本的主题是人,以人为本的过程是全体人员的参与过程,党校工作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整体合力和整体效应。就管理者而言,必须培养战略眼光和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首先应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瞄准培训项目管理和机构准入,函授生源枯竭,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统筹分析、科学规划,提出实施方案,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管理办法。诸如对党校能否具备培训资质的冷静分析;对项目管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如何争取项目的探讨和研究;党校函授缺失后的内外在补充方式探究;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等等。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应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这一中心下功夫,全体教师应着力革除教学中存在的陈规陋习,善于借鉴、吸纳新教法和新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要树立一专多长的观念,“专”一门学科,“专”一个领域,在“专”的基础上达到“精”,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自己的特长,不能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学习,但什么都不是行家,达到专并不是形势和任务对党校教师的唯一要求,党校教师还要涉猎多门学科,成为多面手,既能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能讲市场经济、和谐社会,既能笔耕重大理论问题,又能捕捉县域经济问题,还应研究管理科学等等。就后勤服务队伍而言,不应只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做好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应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实施科学、优质、高效服务上下功夫。诸如科学预测,超前思考,合理安排,善始善终,勤俭节约等等,随着形势的变化,党校后勤工作走社会化的路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县级党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要走出一条新模式和新途径就给后勤服务人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是发挥内在潜能,依据阵地搞服务,还 是偷鸡生蛋,依托社会资源搞服务,这就要求后勤服务工作者,开动脑筋,掌握信息,学习技术,做更多缜密细致的工作。

思考二:应培育和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已经把党校工作推向了市场,这就要求党校从业者必须用市场经济眼光来审视学校的一切。在管理上、教学上、服务上借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工作。特别是面对目前函授生源日益枯竭的现实,应把培训的触 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区域,各个层次,特别是在保质保量地办好主体班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供电、税务、建筑、工商、民营企业、国民教育等行业的长、短培训班,实施分行业培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党校的闲置资源,也可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应当积极地走出去,依托社会优势实施多元办学,走复合型、开放式、多渠道的办学路子,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各类各样的学历班、师资班、专业技术班;与人事部门联合举办公务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班;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举办高考补习班;与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举办劳务输出班等等,同时,全方位审视县域内低层次工作人员量大面广的这一形势,多办广办失业下岗再就业培训班,村干部学历班,村干部农村实用技术班等,通过开门办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下活党校培训一盘棋,以丰富多彩的办学形式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固守办学的阵地。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县级党校还应当充分挖掘党校现有不动产的优势,实现资产的盘活变现,即广泛利用党校教室、宿舍、院落、读书、车辆、桌椅、多媒体设施、远程卫星网络等,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实现形式创造价值,所得费用用以弥补教学办公经费的不足。

思考三:强化基础理论,提升科研水平,以优势迎接挑战。党校的优势在哪里?一在基本理论方面,党校从创办到今天,多是以宣传、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教学内容,在此方面,与其它办学单位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立于不败之地,党校人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即无时无刻地抓好党校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研深研透,以雄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赢得受训干部的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应加大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结构,多方位引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优质”“精品”化。二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尽快提升科研水平,党校工作,离开空洞的理论不行,照本宣科不行,无论是教学,还是研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作为县级党校,近年来,在为当地县委、政府提供科学政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负责地讲,科研的范围,科研的数量与质量,科研的成果都比较窄小,科研工作产生的社会效应还不明显,这就启示我们,必须走科研强校之路,我们应成立不同的课题组,分解任务,限划范围和时间,安排学科带头人带领课题组下乡进厂,到生产一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工作,撰写出一些有质量,有见底的理论文章,真正发挥科研在党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形成名师带动效应,进而扩大党校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优势强势占领阵地的目的。

(作者:灵台县委党校

张文勇

电话号码***)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2

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转型中的功能定位

湖南省教育厅曾对教师培训及教师培训机构提出要求:今后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和保障有力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由此可见,今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转型定位应该是“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这里我们可以参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命名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即为教师发展中心,又是县级基层教师培训的主阵地,那么该怎样定位它的功能呢?笔者以为教师培训机构转型中的功能定位为:“本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中心”“学校发展支援中心”“本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测中心”四项功能。下面分述论之:1本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既然是学习资源中心,应该有优秀的学习资源平台。第一,配备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师资,培训好本县教师现代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引领教师走上现代化教学之路,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拥有全县教学优质资源的交流平台,含网络平台和常规交流平台;网络平台具有优质资源多,交流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常规交流平台如教师学习刊物、定期交流会等,优势在于面对面交流更直接,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操作性强,能解决教育教学特定问题;两个平台相互弥补发挥各自优势;这个平台之所以重要,因为其资源更具有本地特点,适合县情校情。第三,政策咨询平台。教师不论是个人职业还是个人生活权益都有不同的诉求,作为教师发展中心,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基层教师提供政策咨询平台,更要为本县教师权益保障提供政策支持,只有这样,基层教师才会把中心当做一个家、一个温馨的港湾。2本县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中心。专业发展研训,是关系到全县教师业务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发展中心应牢牢把握好这个工作重心,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成效:第一,有一支专业的教师研究团队,团队的组成要专兼结合,既有一线的基层教师又有专业研究员,针对本县普遍共性问题进行研究;第二,有特色的适合本地教师培训的自主研发教材资源;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则会引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同,为使培训更接地气,更需要针对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武陵山片区因为落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等就成了当地必须解决的教育问题。所以,县级发展中心更要自主研发系列培训教材,让本地老师乐于接受、用心接受,只有当教师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培训效果自然会好。第三,教育成果研发功能。中心要能够在一定教育基础理论的支撑下,结合实践操作经验,将教育成果进行研发,研发后进行试点推广,在推广中不断改进;切忌以往照搬死学、不接地气;切忌随意发动、不了了之的做法。第四,教师资格的审定。发展中心要把好基础教育教师的准入关,让高素质的教师进入教育队伍。3学校发展支援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要做到教师发展有平台,学校发展有支撑;学校发展指的是软实力的打造,主要是学校教育理念的提升、教育政策的咨询、教育文化的打造、学校特色的建设。教育理念的提升主要采用是“引进来、走出去”,再研究改造的办法;教育政策的咨询主要是依法办学,莫走偏路;教育文化的打造要依地依校,挖掘地方特色,深入学校研究。学校特色的建设是当今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发展中心要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积极为本地学校特色建设出谋划策,积极研究应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为学校办点实事。要积极构建交流平台,让各学校有交流机会、有交流对象。4本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测中心。发展中心应该时刻监控本地义务教育的质量,做出客观的评测,以便本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正确决策:第一、对义务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的监控指导;第二、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控,实施常规监测指导,涵盖课程开设、计划制订、实施细节等;第三、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评测;实施动态管理、综合评价,既要有过程的评价,也有结果的定性;要有效地发挥评估检测的作用,要起到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当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定位明确后,其工作目标就会指向明确,指向明确就会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理念的定位。

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转型中的理念定位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实现顺利转型,理念定位是关键支撑。笔者以为新时期的教师培训机构应构建如下理念:1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理念,牢固服务意识。服务,就意味着你必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就要求你必须有优秀教师团队;服务,你就必须深入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服务,你就必须以良好的态度赢得教师的信任。2树立“创新才是生命力”的理念。教师培训机构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命力,而根本在于创新。创新培训模式,让教师学有所乐,力争惠及全县教师;创新培训内容,让教师学有所得,实实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创造特色培训,力争培训有特点有需求。3坚定“追求卓越”的理念。追求卓越,就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追求卓越,就会不遗余力地把培训做好;追求卓越,就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转型中理念的指引下,培训工作思路就会更宽。

三、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转型中的培训构思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构思:以“学分运用”为抓手,校本研训为主阵地,远程和集中培训为支撑,实行梯级式培训。

省教师发展中心出台的“学分运用”政策是一个抓手,更是一个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转型中的县级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抓手,强有力地推进县级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学分认定程序,及时发布学分情况,激发教师参训需求。

校本研训,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主战场,特点就是涉及面广、培训针对性强、便于操作。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认真把好这个主战场。1要定期下校督查,保证校本研训按计划实施;2要定期派员指导,保证校本教研实效;3加强区域交流,要定期组织区域学校交流,实现同步提高。

集中、远程培训是支撑,特点在于面对面,交流全面,实践性强;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还得做到精、准、好。1精,就是学习资源精,避免浪费参训教师时间精力;2准,就是培训内容紧扣实践问题,不做无用功;3好,注重培训效果,创新培训方式。

梯级培训,指的是按层级培训,有助于教师逐步提高,不重复培训,不浪费资源。1按资历梯级培训,分为: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老年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培训;2按成长梯级培训,分为:上岗通识培训、骨干能手培训、名师铸造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3按学科特点梯级培训,分为:课程标准解读、学科疑难探讨培训、学科课程建设培训、学科课堂建设培训。总体看来,应该是培训对象明确,培训目的明确,培训收获实用。

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转型中的教师转型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培训者教师素质是核心要素。培训者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笔者以为,一所优秀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应该是:1学科专业的带头人。业务精湛方能纵横课堂,深入浅出,让人信服。2课改的践行者。只有深入课堂践行,才能把脉准确,摸清问题方能有的放矢。3教研的尖头兵。研训一体就是要求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研究者才能解答其中疑惑。4善于思考的教育人。善于思考,会找准问题,会找到思路,会找到出路;热心教育、钟爱教育、献身教育,方能称之教育人。5善良的服务人。有了善良,就会急人之所急;有了善良,才会帮助别人;有了善良,才会服务于人。教师培训机构要转型,需要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

关于对县级电大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 县级电大;招生工作;教学管理:学习中心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实行的是中央、省、市、县四级管理模式,县级电大作为基层教育实践点,承担面向学生教学管理和提供服务的任务和职责,为进一步推进县级电大的建设,完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本文试图以丰城电大为蓝本,对县级电大工作进行探讨。

一、招生工作

电大要充分发挥形式灵活、门类多样、适用性强的办学优势,努力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步伐。生源是办好电大开放教育的关键。以往,电大习惯于在家“守株待兔”式的招生方式,而且眼光也只紧紧盯住机关、学校、医院、金融等一些招生热点部门。但是,近年来,随着招生热点部门这条生源主渠道日渐“淤塞”,电大办学的生源问题开始变得忧心。要扩大生源,用牵引的办法把电大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大舞台,把招生的触角向企业、农村和社会各行各业延伸,重新找到电大生源的“源头活水”。在工作中,以最大的耐心、最真的情感、最优的服务动员每一个有志愿、有需求、有上进的人员,尽最大可能把一个个农民、工人、私企老板和外出务工人员领进电大开放教育的课堂。

二、教学管理

县级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通过切实有效的远程信息技术为学员提供综合教育服务,因此县级电大要“进一步形成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位教育质量”。宜春电大丰城分校依托丰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在教学管理、培训提升方面有独树一帜的先进经验。一直以来,宜春电大丰城分校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学员既招得进,又教得好,是丰城电大培训工作的追求和承诺。在教学中,丰城电大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定所有论文指导老师必须专业对口,职称达标,教艺精湛,爱岗敬业,确保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电大的教学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学员结构、成人学习特点、学工矛盾等原因,电大的教学必须要有新的方法和举措,丰城电大从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面向特殊群体,建立行业学习中心

围绕行业需求开设土木工程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班、工程造价班等多个特色班,为建筑行业培育人才助一臂之力。这些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的学历教育为我们下一步教学模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立足需求,为学员提供专业特色服务。秉承着为行业服务的理念,电大需架起急需实用型人才及技术管理人才的行业与电大的网络通道。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在专业师资队伍上,针对行业特点,可从企事业单位和大学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给学员讲课,实行专兼执教结合,以适应行业专业变化的要求,确保人才质量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学习中心应以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2014年,丰城电大取得市民政局的支持,使全市38名优秀社区干部轻松入学;同时,通过与市科技局牵手,共同开发人力资源,又使36名民营科技型企业管理人员成为了电大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2015年,还争得市委组织部大力支持,招收40名科级干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提升教育;通过与市药监局配合,招收52名药店管理人员进行药学专业学习。(2)立足创新,开辟招生领域新天地。行业学习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起点,也必将开辟一片新天地,学习中心作为行业与院校的桥梁纽带,是维护院校声誉的窗口,是学生求知的港湾。

2.面向企业员工,成立企业学习中心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它成为广播电视大学提升战略终端的合适对象,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转型的终端战略的选择对象,建设企业合作型学习中心,主动地利用终端建设来重新整合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优质服务,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广播电视大学社会的整体竞争力和向国家开放大学的转型和发展。因此,需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国家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建设新模式,实现外置式向内置式合作形式的转变:(1)探索企业电大的功能。企业电大主要功能就是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实践经验,在实践工作中提升理论水平,使教学、学习、工作做到“无界化”合作。目前,丰城电大分校通过开设企业讲堂,成功与“江西华伍制动股份有限公司”、“东鹏陶瓷”等6家知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签订培训合同,共吸纳161名企业骨干报名电大。(2)探索企业学习中心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企业电大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操作要点如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目标化;以企业资源为切入口,实现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优势共享;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远程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两种模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院校合作为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了师资保障。行业、企业是电大的生源基地。不管是与院校合作还是与行业、企业合作,丰城电大都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为了实现从县级电大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转型,丰城电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在原有学校网站的基础上建立电大网络教学支持服务系统;(2)拓宽与院校合作的领域如:课程资源建设、非学历职业培训等;(3)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4)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度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刘永权,刘海德.开放大学未来学习中心的架构[J].中国远程教育2014(3)

[2]王铁军.内地远教需要科学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24)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4

[发布时间:2011-8-11 21:04:00阅读次数:189]

党校是党委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主渠道,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党校培训学习,达到了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县级党校中心工作是培养较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稳定服务。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适应时代新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同形势变化发展相比,同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相比,县级党校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如:在对县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缺乏一定的深度;教学不能满足学员学习需求,服务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科研成果较少;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一些学科和专题偏重于宏观理论教学研究,框架大、线条粗,应用性、操作性不强;课堂教学只注重理论讲授,不注重联系县情,存在“空对空”现象;教学手段和设备落后,教师观念、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创新,实现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从加强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等方面入手,立足同心实际,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新路子,为适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需要,推动同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构建教学新布局,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党校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努力建设既能充分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又能突出同心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

加强理论基础。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原著学习为主,课堂教学要精、管用。

具有世界眼光。即努力把握当代世界的基本动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开设“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律和中国法制建设”、“当代世界民族与宗教”、“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国际经验比较”等课程。

培养战略思维。即注重对国内重大现实问题、战略问题特别是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及转变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研讨科目,应重点开设宁夏经济文化发展及资源、人口、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系列专题课,要尽可能地联系我县实际,为县委、政府决策服务。

增强党性修养。即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要坚持开设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党建理论的新实践新发展等课程,把理论学习同自觉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同研究探讨我县党建工作特别是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学员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开展党性分析和党风教育。要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形成自觉增强党性的良好氛围。

各主体班次教学应根据教学总体布局,有针对性地作出具体安排。科级干部培训班要突出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把握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尤其要加强对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的研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要着眼于培训接班人,从打好理论基础入手,开拓视野,提高中青年干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及创新能力;村干部培训班要紧密联系我县农村实际,着力提高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推行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一)坚持“管用”原则。推行“以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加强研讨式、双向交流等学习方法,把听课、读书和研讨有机结合起来。研讨应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确保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组织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学习小组或班组讨论、举办专题研讨会等。研讨的各种环节要纳入教学计划,教师要参与并计算工作量。学员研讨有价值的成果,要报县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参考。

(二)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积极总结和探索党校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体现“精、深、新、实、活”,确保针对性、鲜活性、创造性。要引导教师从敬业精神、理论功底、政治水平、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授课艺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研讨交流。课堂教学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辩论式等方法,鼓励学员参与教学改革实践。要为教师素质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改进“第二课堂”教学。发挥兼职教师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请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专家、优秀企业家来校做报告或讲课,帮助学员了解县情和县委、政府工作思路,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要把开展考察和调研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调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教学新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关键在人。要通过组织自学、业务研讨、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研究教学管理规律及学员心理,建立起鼓励竞争和激励约束的新机制。

(一)建立教学分析和总结制度。要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组织开展教学分析、检查和小结,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推广好经验与做法,不断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

(二)建立民主评议教学计划制度。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教学总体计划,提出课程、专题设置意见和各阶段教学具体方案,由校方组织人员筛选,制定出具体方案,评议后实行。

(三)建立教案检查和试讲制度。每次开班前都要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做到无教案和老教案不准上课。各班次专题讲座及主要课程特别是新开课、重点课,要按照“机会均等、择优选聘、质量优先、兼顾培养”的原则,采取竞聘授课的办法,经评议审核后确定专题授课人,激发教师上好课、出精品课的工作热情。

(四)建立教学效果评估考核制度。改进教学评估办法。进一步完善学员教学打分制度,合理选择样本,课后及时评议。组成教学考评小组,按照科学性、公正性、专业性与综合性要求,从备课、讲稿或教案、讲课效果、教学责任心与综合能力、学员反映等方面进行评议。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低于一定标准或发生重大教学责任事故者,应暂停选聘资格。

(五)建立教学津贴与奖励制度。本着强化激励、奖优罚劣、提高质量的原则,对所有课程区分类别,制定标准,按月发放教学津贴。并根据办学规模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发放标准。设立优秀教学奖、精品课奖等,鼓励教师增强教学责任心,提高教学质量。

在加强对教师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完善报到注册制度。配合组织、人事部门抓好每学期各班次学员报到率,严格报到注册手续,无故不参加学习者,由纪检、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年终考核评优的资格。完善学习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学员在校期间,由班主任对其听课、自学、研讨、考察调研等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考勤情况在学员班内定期汇总公布,并记入学员学籍档案。完善学员自学检查制度。学员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进行自学,研讨原著和规定的学习文献,授课教师应会同班主任通过个别交谈、查访、批阅读书笔记等方式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完善学习考核制度。通过评阅作业、考试、考查、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调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校在遵循干部教育规律的同时,还要遵循经济规律的要求,以求得自身的科学发展。面对党校函授停办后,党校如何生存发展,尤其是后勤保障问题,已成为党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党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和细节性的工作,其工作策略、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艺术将会决定了后勤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党校全面工作。因此,只有提高党校后勤服务水平,才可以确保党校实行科学发展。

一、提党校后勤服务水平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做好党校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方向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以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对党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积极探索党校管理工作规律。如何迎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挑战,已经是摆在党校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其中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现代化管理经营又十分关键,它在整个党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让后勤服务工作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服务优质,对党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党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思想僵化

现阶段党校后勤服务中经济意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宁愿服务不足,也不愿冒险,自力更生意识不强,总希望靠政府帮助解决困难。在工作中,依然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

(二)后勤服务管理体制不规范

目前,党校主要是使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忙于应付会议和培训班等日常事务,造成现在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当今形势发展。党校存在行政科室和服务经营主体没有彻底分离,其职责也不明确,再加上各种配套设施落后,各方面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使后勤服务难以科学规范化。

(三)后勤保障能力无法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

党校的食堂较小,宿舍数量明显不足,后勤保障能力相对较差,这与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与学员和教职工的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是党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存在的挑战。

三、提高党校后勤服务水平的思路

(一)坚持观念思路的创新

社会化服务对一切领域的渗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部门和单位的自我服务必须与社会化服务融为一体,必须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创新,大胆改革。社会化服务以对社会一切领域开展服务为目标,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中体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部门和单位的自我服务则是以相对有限的服务设施和手段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对相对有限的人群开展的服务,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不积极融入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必然遭到社会化服务的取代而淘汰。因此党校的后勤服务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服务体制,在围绕党校工作开展服务的同时,积极寻找生存和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校通过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党校后勤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开好头,起好步。引进社会化参与党校后勤服务,目的就是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嫁接改造党校后勤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党校后勤事业发展。党校后勤工作一定要超前部署,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后勤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各种物资的管理、使用、节约制度,奖惩制度等。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始终牢记服务的宗旨

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一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直接的服务,如校内教学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校外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等。二是为教学科研提供的间接服务,如解决食宿、交通等服务。当前,党校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保障规模还比较小,必须做好直接与间接服务的文章,处理好直接与间接服务的关系。其次,要做好学员的服务工作。党校学员大都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干部,担负繁重的工作责任,到党校来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珍惜的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说党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员来进行的,行政后勤工作也应如此,为学员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行政后勤工作应尽的责任,这就要求行政后勤工作要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服务管理,改进服务质量。第三,要为广大教职工服务。党校教职工担负着用理论武装干部、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责任重大,为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以稳定队伍,解决其后顾之忧,使教职工集中精力从事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也是党校行政后勤工作的重要职责。

(三)重点抓好建设的任务

首先,要抓好基本建设。一是要做好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搞好校园整体建设。既要树立战略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又要做到美观、大方、实用、经济。二是抓好教学科研基本设施的建设,如教室、国书馆、报告厅、活动场所等;学员、教职工生活、文体活动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如宿舍、食堂等;校园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暖、通讯、道路、排水、地下综合管网、安全防火监测等,这些都是办好党校的基础保障,是重要办学条件。其次,要抓好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党校现代化建设首要任务,其实质就是努力掌握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的手段和新的武器,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好地完成培训干部的任务。信息网络建设,建是基础,用是根本,在当前关键是抓好远程网和党校系统网。第三,要抓好环境建设。强化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增大绿色植物覆盖率,努力做到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景色宜人,赏心悦目。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广大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可以陶冶情缘,美化人们的生活,是校容校貌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把握规范管理的主题

行政后勤工作必须坚持规范化管理。首先,规范卫生管理。维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干净、文明,有助于广大学员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一靠制度,二靠广大学员和教职工的自觉维护和保障,为使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卫标准和卫生清扫责任制度。其次,规范秩序管理。校园秩序是一个窗口,它可以展示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衡量党校管理本平的重要标志。一是必须要明确分工,落实管理责任,以安全保卫部门为主,全校广大学员和教职工积极参与,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综合管理的良好管理机制。二是在防火防盗等防范措施上要舍得投入。楼内定期检查和更换老的电源线路,财务室、档案室等门窗要加固。三是严格门卫值班和夜间巡逻制度。用制度来保障门卫和巡逻等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五)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好坏。要经常对行政后勤管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服务员上岗前要向酒店宾馆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上岗时统一穿着工作服,佩戴胸章,展示党校事业党校人的良好精神风貌。要充分调动行政后勤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经常开展以“敬业在岗位,满意在党校”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注意树立服务标兵和劳动模范,使大家行有方向,赶有目标,学有榜样。要积极培养行政后勤人员的集体荣誉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形式教育员工关心集体,热爱党校事业,关心党校发展,珍视党校荣誉,用维护党校集体荣誉这条纽带来规范行政后勤人员的行为,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精神振奋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使行政后勤人员都能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实现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首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行政后勤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到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谐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努力使广大行政后勤人员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保持和发扬勤俭、敬业、务实、奉献的良好作风,爱党爱校、爱党敬业、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其次,努力提高文化水平。行政后勤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学历层次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如果不注意从繁忙的事务中挤出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已的政治理论素质,只能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工作水平很难提高。所以,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第三,努力提高业务能力。行政后勤工作是一门学问,行攻后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一批业务上过得硬的行家能手,一是要有计划地选送业务骨干到外单位进行培训,学习考察,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二组织并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勤奋钻研业务知识的技能,学习工作有关的专业文化知识。三是经常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形成比、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警,为群众提供服务,又要从事各种抢险救援以及处置各类突发性紧急事件。为了使巡警队伍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服务群众,应对新时期巡警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识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新时期巡逻工作的特点

当前,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社会治安局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巡逻工作也随之呈现出新特点。

(一)职责功能多,执法范围广。巡警作为适应社会治安形势由静态到动态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支新型警种,在打击和预防现行犯罪活动中,在为民服务架接政府和群众桥梁作用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低估的作用。其职责越来越多,执法范围越来越广,已由过去单一的治安巡逻转变为110接处警、处置突发事件、安全保卫、抢险救灾、服务群众等多项职责,一警多能、一警多用,执法活动也由处理简单的治安案件延伸到参与专项行动、追抓逃犯、服务群众等诸多方面。这种职责和执法特点决定了巡警必须是一支精通公安业务、熟知法律法规、熟悉社科常识、风土人情、具备实战技能和处置技能技巧的复合型新型警种。

(二)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巡警在巡逻处警中,担负着大量急难险重任务,长期加班加点,工作量大,工作十分辛苦,而且往往以公开身份直接与违法犯罪嫌疑人接触,直接盘查和检查可疑人员或物品,没有任何隐蔽性。而犯罪嫌疑人往往躲在暗处,身份较为隐蔽,且多为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因此巡警工作常常面临各种危险。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在执法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群众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却胡搅蛮缠,强词夺理,给巡警执法活动带来相当的难度和干扰。

(三)群众期望高,法律要求严。多年来,巡警以其“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工作实际,“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困难找巡警”已成为街头百姓的口头禅,人民群众对巡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法制进程的推进,在快速反应、先期处置等方面也对巡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时期巡警工作应达到的水平

(一)合情、合理、合法。巡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当事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处理难度较大的小纠纷,如何做到妥善处理,及时调解,让当事人满意,我们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合情,要从日常情理出发,洞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处理结果合乎情理。二是合理,要按常规进行衡量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要让当事人觉得处理的有道理;三是合法,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履行法律程序,严格依法办案,谁违法追究谁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二)快出警、快取证、快处警。快速反应是巡逻工作的生命线,如果出警、取证和处置稍有怠慢就可能延误时机,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所以在处置中必须坚持“三快”,即:快出警,接到报案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明确分工,及时了解案情经过,取得第一手有关资料;快取证,有些证据由于时间关系和人员流动,只要错过机会就再也难以取到;快处警,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一旦基本事实清楚,就要当即立断,采取措施,撤离现场,避免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和不法分子趁机起哄、闹事,出现被动局面。

(三)耐心、细心、诚心。一是耐心,每个当事人都想得到一个使自己满意的答案和结果,特别是对情绪偏激的当事人,要耐心听、仔细看、认真想、客观分析,不急于表态,同时正确引导,找到切入点即矛盾的中心,有的放矢加以处理。二是细心,由于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差别,特别是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许多人讲话语无伦次,事情经过难以准确表述,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听取、分析判断,不能受当事人的表述所左右。三是诚心,我们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要让对方感到你是真心诚意为他们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消除疑虑,诚心沟通,以诚相见,这样才能相互配合,取得对方合作,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四)不畏难、不怕苦、不惧死。一是要不畏难,巡逻接处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亡命之徒、社会无赖,而且还经常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这些都给我们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我们不仅需要一身正气,无所畏惧,而且要有不唯权、不畏难的精神,敢于碰硬,敢于管理,善于应变,既要体现法律的尊严,又要保证执法的公正。二是要不怕苦。巡警工作经

常是不分昼夜,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即使是加班加点,我们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作为一名巡警,要乐于奉献,甘于奉献。三是要不惧死。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面对突发事件,急难险重和各类暴力犯罪分子,不仅要具备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气势,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在努力履行职责的同时,注

意做好自我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巡警队伍面临的问题

(一)工作强度大,民警健康状况欠佳。巡警在日常巡逻及接处警工作中,担负着大量繁重的任务,工作强度过大,同时由于工作及执法环境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70%以上民警都呈亚健康状态或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

(二)认识不到位,观念出现偏差。部分民警对巡警特点、作用认识比较模糊。有的认为巡警并没有专业管辖和专门职责,纯粹是一支机动力量,因此,哪儿有事就让巡警往哪儿冲,哪儿缺人就把巡警往哪儿调,巡警成了“全能警”,“救火兵”,“勤杂工”,但在福利待遇、教育培训、装备投入等方面却很少想到巡警。由于各种模糊认识和偏见的存在,造成对巡警队伍关心不够,保障不力,巡警队伍的工作条件,总体素质和战斗力还不尽人意。

(三)接出警处置过程中对巡警的牵制。随着职责功能的增多,巡警在为人民服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职责功能的增多,也对巡警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一些接出警处置工作对巡警警力牵制很大。例如,群众一打“110”,涉及该辖区派出所管辖时,“110”就通知有关部门去处理,但是常常姗姗来迟,巡警长时间地在现场等待,严重浪费警力。

四、正确解决问题,让巡警队伍健康发展

(一)加大培训力度。巡警作为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攻坚和突击力量,必须清楚认识当前局势,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掌握执法力度,并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培训期间,应加强基础训练和应用训练,全面提高队伍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紧急应变和快速机动能力。

(二)规范管理,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如:巡逻行为,接处警行为,服务行为,执法行为都应有明确的规范。同时应建立健全队伍的机制和奖惩机制,使优秀的民警能得到重用,让他们感到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个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个人的发展有希望,从而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三)加大投入,消除巡警队伍的后顾之忧,提高队伍的战斗力。一方面在人员方面应给予足够的警力,避免民警超负荷工作,保持民警精力旺盛。另一方面在装备上的资金投入应给予倾斜,保证巡警工作的正常运转。现从各警种的艰苦程度看,巡警可谓是名列前茅,但巡警的福利待遇却不算高。在这种工作艰苦,危险性大的工作岗位应能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以进一步调动起巡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7

1 灌南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1.1 培训机构现状

灌南县农机培训学校 (以下简称学校) 于2004年底经连云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 2005年6月被省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省劳保厅等部门确定为“首批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 2005年10月通过省农机局验收, 成为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2010年12月被省农机局授予“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示范化学校”称号。2012年3月被省农机局确定为“首批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通过几年的建设, 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能力已颇具规模。现拥有理论教员和教练员6人, 其中5人为专职教师, 他们都持有省农机局核发的《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员准教证》, 6名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人, 高级工3人。学校于2010年9月新建了一幢独立的教学楼, 建筑面积1 100 m2, 其中教室300 m2, 办公用房180 m2, 学员休息室、车库等300 m2;有硬化教学场地3 000 m2;教练车辆齐全, 有两台变拖, 一台大拖, 一台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 一台手扶, 一台联合收割机, 这6台教练车均悬挂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核发的教练车牌;有电脑10台, 多媒体1台;有一条拖拉机驾驶培训专用线路。

学校成立8年来, 共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4 000多人, 为灌南县农机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 学校每年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和实施培训补贴项目的收入都在70万元左右。

1.2 具体做法

(1) 农机培训与农机化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好水稻机插秧、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技术培训, 为农机化重点工作服务。这类培训是公益性的免费培训。培训工作主要在乡镇、村组和田头进行, 得到了农机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兄弟单位的支持。

(2) 农机培训与新机具推广工作相结合。为了做好购买补贴机具机手的培训工作, 灌南县农机局规定, 凡是购买补贴机具的农民, 必须办理驾驶证、行驶证、职业资格证, 这样在培训的生源方面有了基本的保证。

(3) 农机培训与扶贫培训工程相结合。扶贫培训工程是针对省政府确定的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开展的劳动技能培训, 培训工种主要包括电脑、电焊、车床、数控等。通过积极争取, 县扶贫办于2006年将大中型农业机械驾驶技术培训纳入扶贫培训补贴工种, 给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补贴500元培训费。该项目实施6年来, 共有1 200多个农村贫困劳动力参加农机驾驶技术培训并受益。

(4) 农机培训与阳光工程相结合。学校从2007年开始实施阳光工程项目, 2007、2008年, 完成了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的400个培训指标。2009、2010、2011年, 学校又实施了省农机局下达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 3年共培训950人。

(5) 农机培训与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实施, 培训对象为农村劳动力。学校从2008年开始实施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 当年培训150人。2009年起, 省政府调整政策, 把阳光工程和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合并, 统称为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2009年培训230人, 2010年培训280人, 2011年培训410人, 四年共培训1 070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源不足

一是生源在不断减少。变型拖拉机驾驶培训即将停止, 因为江苏省将于2012年七八月份全面停止变型拖拉机驾驶证的办理, 而变型拖拉机驾驶学员是苏北部分农机培训机构的重要生源。另外, 随着“乡村道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 乡村道路的通行条件改善, 原来的农用运输车正逐步被低速载货汽车取代。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 法律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农机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 只在农忙时节从事农田作业, 上道路行驶少, 不需要参加技术培训, 也不需要办理驾驶证, 手扶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受训生源主要是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农机手, 是政策使然, 自愿来农机校接受培训的很少。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机手多数为兼职, 只在农忙时才从事农机作业, 其他时间多数在外务工, 他们认为参加学习不划算, 学习一天, 就影响一天的收入。

2.2 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教员的知识结构老化。目前, 我国的农机工业发展迅速,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 新式农机具不断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而现有的农机校教员所学的农机技术多数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内容, 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另外, 农机校教师接受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专业知识老化, 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教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有的培训机构多年来未进新人, 有的进了新人也留不住, 教师队伍断层, 人才青黄不接。三是教员不以教育培训工作为主业。农机校多数和县农机推广站合署办公, 近年来, 因为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购机补贴力度加大, 农机推广的任务加重, 农机校人员的工作重点向农机推广服务倾斜。

2.3 教学设备不足

一是教练机具不全。根据《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规范》的要求, 培训机构对每个培训工种都应配备一台相应的教练机具, 并悬挂教练机车牌照, 但有少数培训机构还没有达到要求, 这一方面有培训机构财力相对不足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推广使用的机具种类多, 配备齐全难度很大。二是教学课件开发不及时。利用课件教学能更直观地讲解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学员也容易接受, 但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适用的课件运用于教学中。三是先进的教学设备不足。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等配备不够。四是教学场地面积不足, 还有个别培训机构没有机具教练场地。

2.4 抗风险的能力弱

新的交通法规实施后, 对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人将进行责任倒纠, 要倒查培训、考试、审验等环节, 发现问题就要查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由于农机手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驾驶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超载、超速、违章载人等现象较多,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在场地驾驶培训和道路驾驶培训中, 一但发生事故, 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使得培训机构工作起来如履薄冰。而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化的培训机构, 资本积累都比较少, 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

3 对策与措施

3.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

首先, 培训教师要树立为农服务的意识, 热爱农机教育培训事业, 把学员当做兄弟、朋友, 要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调整、实施教学方案, 让学员学到真知识、真技能;其次, 要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引进一些有知识、会技能的年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对现有的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关院校或省市农机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 加强知识更新, 提高教学方法, 增强授课的艺术性。

3.2 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

要广泛宣传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共识。广泛宣传农民群众依靠农机科技脱贫致富的典型, 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 营造主动参与教育培训的氛围。要广泛宣传无证驾驶的危害性, 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 加大田检路查力度, 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 就必须参加农机培训, 办理驾驶操作证。

3.3 解放思想, 拓宽办学渠道

农机培训机构应积极争取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更多的补贴培训指标;同时, 要协调好与地方农业、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的关系, 争取一些与农机培训相关的补贴培训指标。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设备和场地, 与汽车驾校协办汽车驾驶培训, 以及举办一些电脑、电焊培训班, 拓宽办学渠道。也可以利用教学机具参与跨区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作业, 做一些新式农机具的性能测试, 这样在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 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3.4 加大投入, 提高办学水平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质检机构;提升质量;地方经济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质检机构发展的趋势将是国际化、市场化、高效化,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质检机构应采取转变工作理念、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检验能力、加大技术投入、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技术支撑作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夯实检验基础,满足监管要求

一是抓基础建设,奠定监管基石。检验设备和检验条件是基础,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检验条件,质检机构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因此,我们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压缩经费节约开支等手段,加大检验条件和设备的投入,改善检验条件;另一方面还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继续加强检验投入,将检验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实验室的再发展。县级检验机构由于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仅靠自身努力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还需要上级部门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要加大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设备的投入,大力提升检验能力,为技术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抓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质量。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是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发展的基础。而重新认识新时期质监工作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则是转变传统观念的首要任务。地方质监系统的定位应该放在动员全系统力量,全力支持和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努力寻找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克服错误想法,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强化职能服务,寓管理与服务,以实际行动和更大的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促进质量兴国和地方经济又好。

2.整合优势资源 减少资源浪费

质检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发展,为了尽快提升检验能力,满足当前检验工作的需求,还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已有技术资源为我所用。

一是加强与其他检验部门、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联合,充分利用社会上现有的资源。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同时提升我们检验人员的水平。

二是向企业宣传“相对质量”和“绝对质量”的关系。从根源上保证产(商)品质量,同时整合企业与质检机构的检验资源。在保障质检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

3.加强内部管理,树立行业新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服务效应已成为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检验机构的管理是体现技术水平的保障,技术机构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严格检验程序,按照实验室审查验收的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检验工作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运行,保证检验工作科学规范。

二是规范检验行为,质检机构是一个公正检验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代表我们行业形象,所以一方面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加强质检行业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使我们的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考核来规范工作行为。使我们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科学公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质检行业道德风尚。只有加强行业自律才能形成一只高素质的质检队伍,保证检验能力的有效发挥,体现技术支撑的权威。

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在为招商引资及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最佳软环境的形势下,质检工作一方面要秉公执法,严格守法确保质检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讲微笑服务、讲方便服务、讲实效服务、讲文明服务,以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出发点,做好每一项细微工作,切实履行好质检工作的职责。

4.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一是强化服务职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质检机构既有监督职能还具有服务职能,在监督的同时更要利用技术优势履行服务职能。对于企业我们要立足实际,本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帮扶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利用我们丰富的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通过我们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企业信任和好评,同时也防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不仅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是加强横向联系,服务地方经济。为了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优势,我们要重视与工商、卫生、商务、农业、畜牧等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以求得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工作的力度,更好的为产品质量监管出一份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以便更好的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监管职能。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9

[摘要]当前,江苏农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为建设新苏垦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G5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90-01

一、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垦区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江苏垦区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职工本身变化带来的挑战。党员干部队伍的变化带来的挑战。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思想价值观念的误区带来的挑战。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方式老套带来的挑战等。而要解决这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是应有之义。

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江苏垦区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一些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对基层党建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π滦问葡禄?层党建工作的地位、作用、特征认识不清,使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不稳定;基层党建工作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由于体制和机制不断变化,在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有弱化状况;政工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党建工作作缺位,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以及手段方法落后的问题等。

三、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创新这一基础性工作,充分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方法,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问题,深刻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阶段性特点,科学谋划基层党建工作发展思路,努力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在动力,使基层党建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具备开放性,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坚持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党建思想根基。

近年来,??港农场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持续推进理论知识武装的学习教育。为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调动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责任意识,以理论知识武装党务工作者,充分利用“外脑”助力提升党建,?通过专家、学者的辅导讲座,在党务工作开展、支部书记如何更好履职、中央最新精神解读等方面开展辅导帮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农场已集中组织了多次专题辅导,通过对多层次各岗位党员干部的辅导,及时更新党建知识,跟上党建新形势,读懂理解中央及集团公司党建工作要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理清思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集团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上来,为农场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农场党委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学理论,议大事,出思路”,以问题导向、任务导向来主导学习调研,通过知识的积累、外部的催化,不断激发创新思维。使得基层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得到了加强,在创新中得到了提高。

(二)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党建运行体系。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建立和完善制度入手。近年来,??港农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内在要求,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基基层党建重点转移,工作方法转变,进一步扩大基层党建覆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公司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基础建设,完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岗双责,齐心协力、各司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确领导责任、工作目标、教育任务、日常管理等工作要求,建立保证其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如社区党总支注重把服务职工居民、突出破解难题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着力加强党支部领导力量,社区三个付主任分别兼任三个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并充分发挥党支部密切联系职工居民的优势,坚持做到农场公司的大事让党员先知,职工的难事让党员先议,服务的实事让党员先行,使党建工作整体效应在现代企业运行中得到充分印证和强化。

(三)实施核心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党建推进模式。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在提高核心能力建设上大胆实践,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港农场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学习培训。通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注重把党建的引领和专项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党建工作的功能,使党员干部具备较高的生产知识和灵活运用科技能力,提高文化执行力,为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供智力支持。该公司每年举办的新任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也把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列为重要的课程。通过核心能力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增长才干,在改革发展第一线磨练品质,在服务职工群众中树立形象”的价值取向,从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场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四)搭建高效服务平台,增强基层党建内在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如何向全体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通过学习教育推动基层党组织从严治党,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各基层党组织纷纷响应农场党委“抓好党建促扶贫”号召,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活动,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展对党员的党性修养培养,增强党员的党性觉悟。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工作要求,结合农场党委开展“党员牵手职工致富工程”各基层党总支、支部将辖区内贫困职工的建档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提出不同的扶贫方案,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同时,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发展富民主题,以党组织“凝聚力工程”为抓手,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强责任、带民富、奔小康,开展了“展党员风采,创一流业绩”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成为“引领能力强,创新发展好,管理服务优”的时代先锋。针对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探索发挥基层党组织牵手合作社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新途径,推出了“党组织+合作社”工作新模式,通过基层党组织指导合作社,合作社带动职工,把基层组织优势、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同合作社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延伸,放大党组织、党员在产业链上带民富的效应。通过开展结对帮扶、“致富工程”等活动,密切职工群众关系,创新服务方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结束语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党建工作出亮点、出特色、出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桐: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全力推进企业发展[D];《大连党建杂志》2015年9月

上一篇:安乐小学2017-18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发现姥爷也臭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