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投资论文(共12篇)
高校金融投资论文 篇1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也是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 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 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高等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也不尽相同。
英国目前以公立大学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 政府负责宏观政策和申报年度预算, 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HEFCE) 作为中介机构, 代表政府承担对大学的拨款职能。英国教学拨款按分类学科设置定额, 以学生人数为基数计算核拨, 研究经费按照大学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核拨;其他渠道研究经费则是通过竞争性获得。英国政府和高校正在努力开拓资金渠道, 增强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据HEFCE提供的数据, 2008年英国高等学校总的经费收入234.4亿英镑中, 公共资金占60%左右, 学校自筹经费达到了40% (20世纪90年代, 政府对大学的拨款一直占大学全部经费的70%左右) 。
美国高等教育是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社区学院等多种体制办学的格局。美国目前的3000多所高等学校中, 私立学校的数量多于公立学校。由于社会多元化, 美国各州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有很大不同。联邦政府只对高校提供宏观指导、咨询服务和资助经费。各州政府独立管理本州的高等教育, 拥有对高等教育的立法权, 为本州公立高等学校提供经费。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在经费来源渠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公立学校经费相当一部分来自州和地方政府, 而私立学校大多来自捐赠和学费。在美国2009年《U.S.News》“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中, 前100所大学有53所是私立大学, 前20名全部是私立大学。
笔者以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以及国内几所高校为例, 分析其投资来源及经费运行情况, 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有所启示
一、英美高校经费来源分析
1. 世界顶级大学资金实力雄厚。
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顶级大学, 一方面是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就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办学的有力支撑, 以此形成了高水平的学术地位与全方位投资渠道的良性循环。
哈佛大学是私立大学, 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依次为捐赠资金、项目资金和学费收入, 在2009年学校总收入38.28亿美元中, 这三项所占比例分别是45.3%、18.7%和17.7%。按学生自然规模, 生均经费是18.13万美元。公立大学密歇根大学, 生均经费是4.77万美元, 两者相差3.8倍, 而后者的学生规模是前者的2.75倍。
牛津大学是英国的公立大学, 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依次为项目资金、政府拨款、其他收入和学费收入。2009年学校总收入8.63亿英镑, 其中项目资金、政府拨款、其他收入和学费收入分别占39.5%、22.6%、19.3%和14.3%。按学生自然规模, 生均经费是4.24万英镑, 其中教育经费拨款生均0.96万英镑。英国另一所著名大学伯明翰大学, 生均经费是1.69万英镑, 与牛津大学相差2.5倍。
从以上经费来源可以看出, 世界顶级大学由于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使其在政府和社会关注度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大学, 在研究项目、社会捐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收入明显好于其他学校。
在这些大学的收入构成中, 政府及其他机构的项目资金 (研究经费为主) 所占比例较大, 哈佛大学2009年为7.14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18.7%, 位列学校收入第2位;密歇根大学为9.22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33.3%, 位列学校收入第1位。
英国高校研究项目拨款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竞争性。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科研拨款与高校科研评估紧密挂钩,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 其他社会机构也会把研究项目向这些顶级大学倾斜。牛津大学依靠其雄厚的研究实力, 2009年项目资金收入为3.41亿英镑, 占总收入的39.5%, 位列学校收入第1位。而研究型大学伯明翰大学的项目资金仅为0.98亿英镑, 占总收入的22.2%, 位列学校收入第3位。
高水平大学需要资金作保障, 有经济实力才能在师资选择、教学设施等方面有大的投入。因此, 不断提高大学的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进而提高经济实力, 是高校不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2. 政府拨款占大学总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 英美两国公立大学的政府教育拨款占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美国公立大学的政府拨款主要来源于州政府, 由于经济的不景气, 总的趋势是政府对大学的投入逐年减少, 加之办学成本不断上升, 使得公立高校资金严重不足。以密歇根州为例, 州政府对密歇根大学的拨款, 从2002年的4.16亿下降到2009年的3.74亿, 下降约10%;政府拨款占大学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由上世纪60年代的80%, 减少到2009年的13.5%;政府教育拨款在学校收入来源中已排在项目资金和学费收入之后列第3位。
以政府预算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英国大学, 在2008年以前, 政府的教育拨款总额比较稳定并略有增长, 但是占大学收入的比例却在下降。如牛津大学, 2005年为1.59亿英镑, 占学校总收入的30.0%;2009年为1.95亿英镑, 占学校总收入却下降到22.6%。伯明翰大学的政府教育拨款在学校收入中位列第一, 2005年为1.14亿英镑, 2009年为1.44英镑, 占学校收入的比例却从34.1%下降到32.7%。
2008年以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 英国大学面临大幅削减教育经费预算的局面。2010年10月, 英国政府公布未来4年削减公共开支方案, 英格兰的大学面临削减40多亿英镑教育经费, 包括30亿英镑教学经费和10亿英镑研究经费。英格兰的大学之前每年从政府得到约110亿英镑的资金。这项削减计划无疑对大学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削减教育经费一直遭到大学的强烈反对, 他们担心由此将使英国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流高等教育质量沦为三流。削减教育经费而提高大学学费也引起大学学生和雇员的强烈不满, 由此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削减教育经费和提高学费, 实质是高校办学成本如何负担的问题。被誉为世界旗帜的英国高等教育, 势必要迎来大学投资体制的重大变革。为保障办学资金来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历史悠久的公办大学格局有可能被打破。
3. 学费收入占大学总收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随着办学成本不断增加, 政府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断减小, 学费收入在英美大学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成为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美国, 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世界著名私立大学, 学费收入一直位列学校收入的前3位。著名公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的学费收入位列学校总收入的第2位, 从2005年的25.8%增加到2009年的29.8%, 从6.2亿美元增加到8.26亿美元。随着州政府拨款的不断下降, 美国著名公立大学对学费收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美国的大学收费标准逐年上调, 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尽管增加费用不断遭到多方面批评, 但增长幅度仍然很大。哈佛大学本科生2005年平均收费为39880美元 (含) , 其中学费是27448美元;2009年学生收费增加到47215美元, 其中学费是32557美元, 5年间收费和学费分别增长了18.4%和18.6%。2010年学费继续增长了3.5%, 达到33696美元。住宿费增加最为明显, 5年间由4974美元增加到6060美元, 增长了21.8%, 2010年达到7248美元, 一年增长了19.6%。而5年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12.98%, 中位家庭收入增长11.9%。美国11所著名私立大学2010年收费标准为4.75万美元-5.15万美元不等, 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2.9%-4.8%。
美国各大学自定学费标准, 公立和私立大学收费差距较大。私立大学本身收费标准较高, 相对而言, 公立大学收费增长的幅度更大一些。公立大学对州内外学生及国际学生收费标准不同, 州外学生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州内学生的2-3倍。在办学经费压力下, 公立大学也在想办法录取更多的州外学生。
2005年到2009年的5年间, 密歇根大学学费收入从6.2亿美元增加到8.26亿美元, 增长了33%。安娜堡校区本科生收费标准, 2008-2010年3年分别增加了7.4%、5.6%和5.6%。2010年本科生平均收费标准, 本州学生为21782美元, 其中学费12590美元;州外学生为46457美元, 其中学费37265美元, 与私立大学收费标准的差距在缩小。
英国大学收费在近几年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以政府拨款为主的英国大学从1998年开始全面收费, 标准由政府统一确定。2006年9月以后, 英格兰地区的学费提高到上限每年3290英镑。2005年, 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学费收入都位列学校总收入的第四位, 分别占12.8%和19.8%, 为0.68亿英镑和0.66亿英镑。2009年, 牛津大学的学费收入虽然仍位列学校第四位, 但比例已经提高到14.3%, 为1.23亿英镑。伯明翰大学中学费收入则已位列学校总收入的第二位, 在学校总收入4.41亿英镑中占23.8%, 达到1.05亿英镑。增加部分主要是欧盟以外的学生收费。
2010年10月, 英国政府在公布削减大学教育经费的同时, 提出了大幅提高大学学费的方案。允许英格兰地区大学将本土及欧盟本科生年学费上限, 由目前的最高3290英镑提高到9000英镑。如此力度提高大学学费, 打破了多年以来政府为大学投资主体的格局, 引起了英国民众的强烈反响。他们担忧是否会影响贫穷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以及大学费用上涨对家庭带来的压力。各大学也在积极提出应对措施, 既要争取资金保障大学的稳定运转, 更要吸引优质生源, 保证提高培养质量, 增强大学的竞争力。因此, 政府调整学生贷款政策, 大学拓宽筹资渠道, 成为大幅提高学费后必须考虑的对策。
4. 国际化办学带来可观收益。
英美两国大学的学费收入中国际学生贡献率日益增大。
美国的私立大学本身收费较高, 对本土和海外的学生收费标准没有差别, 招收海外学生主要是吸收优质生源, 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公立大学由州政府部分拨款办学, 因此对州内外的学生收费差别较大。以密歇根大学为例, 2009-2010学年, 本科一年级本州学生学费平均为11993美元/年, 州外学生为35460美元/年 (含国际学生) , 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收费则更高。该校2009年注册国际学生5282人, 安娜堡校区国际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11.65%。国际学生学费收入在1.87亿美元以上, 占全年学费总收入8.26亿美元的22.6%。在州政府教育拨款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国际学生收费成为学校办学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应对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 英国各大学非常重视吸引欧盟以外的海外生源, 因为英国政府对招收本土学生和欧盟学生人数有规定, 对海外学生则没有限制。对国际学生的收费要高出本土和欧盟学生很多倍, 有的高达8倍。来自国际学生的收入, 为处在金融危机中的英国大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牛津大学国际化办学较早, 2005-2009年5年间, 国际学生比例由21.3%提高到23.6% (2000年为17.2%) 。国际学生学费收入所占比例增长较快, 由3117.8万英磅增加到4830万英镑, 增长了54.9%, 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在6%左右。2009年, 牛津大学本土和欧盟学生学费收入占学校学费总收入1.23亿英镑的31.3%, 而国际学生学费收入则占到了39.4%。其余为课程进修收费、非全日制学生收费等收入。
伯明翰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化办学, 注意扩大国际学生的规模。2008-2009年度分别在印度和中国设立了海外办事处, 开拓海外市场, 对学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也给学校带来可观收益。5年间, 国际学生学费收入由1929.5万英磅增加到3698.5万英镑, 增长了91.7%;由占学校总收入的5.8%增长到8.4%。2009年, 国际学生数量占学生总人数的18.3%, 国际学生学费收入占学费总收入1.05亿英镑的35.4%, 本土和欧盟学生学费收入占57.6%。
5. 加大奖助学金力度。
英美两国大学在学生收费不断增长的同时, 也在增大奖助学金的力度。
哈佛大学让每个录取的优秀学生都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不论国内外的生源, 都会按需求提供足够的资助, 大约70%的本科生得到资助。2009年, 学费收入中直接用于入学奖学金的奖励经费, 由2008年的2.52亿美元增加到3.02亿美元, 增加19.9%。2009年, 学校其他形式的奖助学金支出1.23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0.8%。另外有学生酬金、定向资助等支出1.04亿美元。学生的三项奖助学金总和为5.29亿美元, 增加13.8%。生均资助达25053美元, 占生均收费的50%以上。
作为公立大学, 密歇根大学资助的重点, 是保护最受经济影响的那些学生完成学业。学费收入中直接用于入学奖学金的经费, 由2008年的1.84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03亿美元, 增加了10.2%。另有政府专项资助1.18亿美元, 用于对本科生的奖励。在学校支出中增长率最大的是各类奖助学金, 由2008年的0.99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07亿美元, 增长8.4%。2005-2009年5年间增长42.6%。以上2009年各项奖助学金总和为4.28亿美元, 生均资助7368美元。
英国在提出大幅提高学费以后, 对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相应地提高了生活补助金的标准, 并且通过调整贷款政策, 使学生毕业后的还款起点从年收入15000英镑提高到年收入21000英镑, 还款期限从25年延长至30年, 从而把学费上涨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转化为学生的未来负担。
英美两国的公立大学, 对国际学生本科生基本不提供奖助学金资助。
6. 捐赠资金是学校主要资金来源渠道。
英美大学办学历史长, 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大, 校友回报母校成为传统, 校友和社会团体的公益性资助成为学校资金的又一主要来源。
截至2009年, 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总额是260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 比2008年369亿美元的总额缩水了109亿美元) 。当年收到的捐赠, 包括列入捐赠基金的资金、捐赠的建设资金和社会机构捐助共计3.06亿美元。捐赠基金经过投资运作, 其收入直接用于学校的运行。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缩水, 但2009年用于运行的捐赠基金收入, 仍然比2008年增长了20.5%, 从14.38亿美元增加到17.33亿美元, 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从37.3%增加到45.3%, 对缓解金融危机对学校运行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2005年, 这项用于运行的收入为10.43亿美元, 5年间增加了66%。捐赠收入成为学校的经济支柱。
美国公立大学的捐赠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相对较少, 但对学校的运行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截至2009年, 密歇根大学的捐赠基金总额是60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 比2008年76亿美元的总额减少了16亿美元) 。尽管有损失, 但密歇根大学仍然有2.44亿美元捐赠收入用于学校的运行, 占学校总收入的3.5%, 其中0.97亿元是捐赠基金投资收入。
英国牛津大学2009年接受的捐赠基金是2200万英镑。捐赠基金投资收入用于运行的资金是0.25亿英镑, 占学校总收入的2.9%。伯明翰大学捐赠基金投资收入用于运行的资金是0.03亿英镑, 占总收入的0.7%。与美国同类大学相比, 英国大学的捐赠资金收入对学校运行的贡献率相对较小。金融危机同样使英国大学捐赠基金总额受到损失, 捐赠资金下降。
捐赠资金是美国著名私立大学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公立大学则是运行经费的补充。英美大学收到的捐赠, 除了建立捐赠基金以外, 每年还有指定性捐赠, 如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专项资金。
7. 其他收入在学校运行中的作用。
其他收入是英美大学运行经费的重要补充。几所大学其他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分别接近20%, 主要包括学生住宿和餐饮收入、投资收入、销售服务收入等。这些著名大学还有一些特色收入来源, 如哈佛大学的版税、密歇根大学的医疗系统、牛津大学的牛津出版社、伯明翰大学的房屋租赁等。
2009年, 哈佛大学其他收入为7.02亿美元, 占学校总收入的18.3%, 其中版税 (专利、版权和商标) 收入1.58亿美元。密歇根大学其他收入5.52亿美元, 占学校总收入的19.9%, 而医疗系统的收入为22.21亿美元, 未计入学校总收入。
牛津大学其他收入1.67亿英镑, 占学校总收入的19.3%, 其中出版社交学校0.383亿英镑;出版社还在大学建设项目上投入0.63亿英镑。2009年, 牛津出版社共为大学提供了1.013亿资金支持。伯明翰大学其他收入0.87亿英镑, 占学校总收入的19.7%, 其中房屋租赁及综合服务收入为0.27亿英镑。
几所大学基本建设资金均未计算在2009年总收入中, 主要来源是专项捐赠和政府专项拨款, 如:密歇根大学4000万美元, 牛津大学2.069亿英镑。这几所大学虽然有一流办学条件, 但近年来仍在进行建设的投入, 如密歇根大学2009年新建成了学校最好的学生宿舍以及妇女儿童健康中心等设施。
二、对完善我国办学投资体制的启示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创办一百余年, 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变革, 形成了目前的多种办学体制:2000多所高校分别为中央部属、地方政府所属、地方与部委共建、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等多种管理模式, 形成了不同的投资渠道。其中85%以上的学校仍然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公办院校, 学校收入结构有很大差异。如何完善投资渠道, 扩大资金来源, 成为政府和学校共同思考的问题。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投资体制和保障机制, 对快速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政府持续增长的资金投入。
英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较长, 投资体制也在不断变革之中。通过变革寻求建立新的资金保障机制, 可使办学基础更加雄厚。英美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作基础, 在办学资源上各具特色, 显示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
我国高等教育短期内迅速发展, 历史性地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完成了英美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办学规模扩大以后, 学校总体收入和生均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们办学基础薄弱, 投资能力有限, 在基本办学条件方面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既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 还要实现“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 若干所大学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撑。高质量的教育, 需要高水平师资和高水平的设备等硬件条件做保障, 而这些都离不开高标准的投入, 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我国高校以公办为主, 又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各级政府投入仍然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渠道。要完成建设“一批”和“若干所”的目标, 必须以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基础, 否则很难实现。
持续的投资增长是大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无论是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还是夯实高等教育基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都需要政府持续地加大教育投入, 并且通过完善投资体制, 拓宽投资渠道, 使高等教育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一致, 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投资保障机制。
2. 拓宽筹资渠道, 增强大学自我发展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以公办为主的格局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无论隶属关系怎样, 都是以各级政府投资为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据部分统计数据, 中央部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政府拨款、项目资金 (科研经费收入等) 、教育事业收入 (学费、住宿费等) 。政府拨款位于学校收入第一位的占74%, 项目资金排在第一位的占15% (“985工程”学校排第一位的占25%) , 教育事业收入排在第一位的占11% (“211工程”学校排第一位的占15%) 。少数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 项目资金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较高。较多的“211工程”学校的教育事业收入高于项目资金的收入。
从英美几所大学收入来源看, 投资体制相对成熟的美国高校, 学费类收入和项目类收入所占学校收入比例较高。历史上以政府拨款为主的英国高校, 正面临着投资体制的剧烈变革, 学费类收入和项目类收入占学校收入的比例在逐步提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在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由于我国高校数量大、层次多、分布广、扩展快, 即使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投资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 从国情出发, 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下, 如何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保障基本办学条件, 是高校无法回避的课题。
拓宽高校投资渠道, 高校首先要增强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牢固树立以服务求发展的战略思维。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功能,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科技创新需求更加旺盛, 高等院校应在产学研结合中赢得发展的机会。通过努力, 争取更多的服务项目, 在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同时, 提高行业和地方政府资金在高校收入中的比例。
其次, 要争取社会资金对大学的投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多种投资主体办学。鼓励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鼓励民办高校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我国民办高校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但办学水平还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美国排名前20名最好的高校几乎都是私立大学, 这些大学都经历了比较长的发展历程。发展社会资金办学既要有政策支持, 还要有学校的长远规划, 更要有办学者的胆识、远见以及品牌意识。我国民办高校通过稳定的政策支持、投资人持续的加大投入,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 应该有一部分学校跻身一流大学的行列。
捐资助学在美国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传统。近些年, 我国高校开始重视捐资助学工作, 接受的捐赠数额不断提高, 捐赠资金正逐渐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补充。尽管如此, 高校捐赠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培育高校特有的捐赠文化, 扩大资金来源, 使捐赠成为常态。
加大留学生教育, 既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也是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 英美高校已经尝到了甜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对国际学生来华求学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大作为。
3. 稳定的投入增长需要建立投资调整联动机制。
各国国情不同,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有所差异。政府投入、学校筹集、学生负担以及其他来源, 各方面投资比例多少合适, 仍然是不断探索的问题。
政府高等教育预算受多种因素影响。政府加大投入, 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近年来, 政府拨款在英美高校收入中的比例逐年下降, 既是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影响, 也是高校筹资能力增强、学生收费不断增加的结果。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政府投资力度稳步增加, 使学校比较艰难地渡过了扩张期。总体上我们的办学投入还是低水平的, 高校提高办学水平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条件还有较大差距。
高等教育合理负担机制的问题, 已经引起政府、学校的重视, 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高等教育投入应该是动态的、可调的, 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高等教育是公共事业, 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都是受益者, 教育费用应该进行合理分摊。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分担。从我国高校发展现状来看, 最急迫的是建立高校投资增长的联动机制, 即在国家经济状况、学校办学成本、家庭负担能力、学生资助政策之间建立起互动的联系。为此, 应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完善相应政策,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有可信度的计算方法。在联动机制中, 政府始终处于投资主体地位, 最为敏感的是学费合理负担问题。
英美高校的学杂费调整, 都要经历激烈的利益博弈。目前, 学费类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哈佛大学17.7%, 牛津大学14.3%, 密歇根大学29.8%, 伯明翰大学23.8%。与5年前相比, 学费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在上世纪60-80年代保持了学费的基本稳定, 80年代以后开始迅速上涨, 目前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上调。英国在1998年开始对学生收费, 2006年英格兰地区收费标准调整到3290英镑。2010年,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 提出了将学费提高到9000英镑的上限标准。调整过程中, 学校和政府通过提高奖助学金力度, 改善学生贷款条件等政策, 使学杂费调整成为可能。
我国高校近些年学费标准相对稳定。学费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中央部属高校大部分在15%-25%之间, 与5年前相比, 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学生收费若干年不变, 政府生均拨款略有增加, 这种靠政策稳定收费的做法, 虽然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不利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应该在充分考虑社会发展水平、家庭负担能力 (学费占家庭收入比例) 、完善资助体系 (贷款政策、奖助学金力度等) 等诸因素情况下, 通过分析大学学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与大学生均培养成本的关系,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生收费标准调整机制, 使其与平均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 与大学办学成本相适应。
当然, 在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投资调整联动机制以外, 大学也要加强内部经费使用管理, 注意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共存的现象。资金的使用效益缺少评估和监督等问题, 应该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重视。
摘要:哈佛、牛津等英美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顶级大学, 一方面是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办学的有力支撑。其政府拨款占大学总收入的比例虽呈下降趋势, 但学费收入占大学总收入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 在学费增长的同时, 也增大了奖学金的力度。在他们的筹资渠道中, 国际化办学收入和捐赠资金是非常重要的来源。借鉴英美等国投资体制和保障机制的经验, 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 政府必须持续增长资金投入, 拓宽高校筹资渠道, 建立投资调整联动机制, 同时加强内部经费使用管理评估与监督。
关键词:英美高校,投资体制,经费来源
参考文献
[1]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Financial Report, Fiscal Year2009[EB/OL].http://cdn.wds.harvard.edu/2009fullreport.pdf.
[2]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9 Financial Report[EB/OL].http://www.finops.umich.edu/reports/2009/.
[3]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08/9[EB/OL].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financial_statements.html.
[4]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Annual Accounts2008/9[EB/OL].http://www.birmingham.ac.uk/Documents/university/accounts/Accounts08-09.pdf.
[5]李莉.英美两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比较及经验借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
[6]王焕现, 白尧.经费削减引发英国高等教育变局[N].中国教育报, 2011-01-04.
高校金融投资论文 篇2
近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走进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洪楼校区)和山东政法学院,开展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教育活动,主要采取发放知识手册、微信推送、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网上答题等方式,向在校大学生普及金融消费知识,帮助大学生提升金融消费维权能力,有效防范各类金融消费陷阱。此次活动是山东省金融消费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新消费我做主”消费维权年主题要求,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金融消费教育进社区、进高校、进农村等系列金融消费教育活动,面向弱势金融消费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帮助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积极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危机下高校的应对之策 篇3
学校作为学生与社会的桥梁,在急转直下的新形势下学校将有哪些应对措施?大学生就业思路该进行怎样的调整?本期就此话题,特邀各院校长展开讨论。
主持人:万祎 投稿邮箱:amelie_van@yahoo.com.cn
蒋伟:
强就业意识 抢就业先机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有不少专家指出,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会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的经济形势也将出现多种不可预见的变化。
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前已经拉开帷幕,2009年我校就业工作的目标是:抓引导,拓渠道,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目标,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保证全校就业率不低于93%,做好“五个强化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工作态度,我校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学校与各系签署“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状”,对达标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不达标单位给予相应处罚,调动大家对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强化服务意识 各系要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并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工作。各系通过对毕业生实际工作表现的调研,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的质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培训和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总之我们要细心、主动、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件事,要让服务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就业工作当中,并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强化创新意识 就业中心、各系不能只坐在学校等着用人单位上门,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继续保持珠江三角洲的就业稳固地位的同时,还要努力争取长江三角洲、西部发展区域甚至是境外、国外更多有实力的用人企业,主动宣传推荐我校毕业生。此外除了保持传统用人行业的良好合作关系,还要积极开拓其他行业就业市场,使各专业的毕业生都能有足够的空间挑选用人单位。
强化市场导向意识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多年来,学校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亲自带队到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合理定位培养目标。例如我们从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获悉,策划大型会议的人才十分缺乏,于是我们增设了“旅游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强化学习意识 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择机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系列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修养与工作能力;不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与兄弟院系的联系与合作,认真学习兄弟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经验。
总之,无论在多么严峻的形势下,我们都坚决坚持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不放弃每一份努力,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就业的严冬季节打造旅游类就业的春天。
陈建华:
审时度势 变“危”为“机”
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
面对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届更加严峻,求职更为艰难。如何把金融危机转“危”为“机”?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场危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尽可能地挖掘有利因素,在竞争中寻找机会,这才是高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应该要做的事。
让学生学会“自救”
为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我校就业部门采取措施,帮助毕业生启动“接招预案”,指导毕业生学会“自救”。
重新设计职业规划。指导毕业生理性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职业定位,重新规划设计自己人生的备选方向。择业时尽量规避那些在金融危机中容易受冲击的行业和企业。
适当降低求职预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取消了招聘计划,有的已经裁员或正在研究裁员计划。因此,我校重视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倡导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去建功立业。
开拓更多就业渠道
我们十分重视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分管领导亲自率队赴深圳、东莞、佛山、广州等地,走访人才市场和同类高校,调研就业形势,了解最新就业动态,并深入就业有困难的院系,进行现场办公,促进毕业生就业。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为毕业生“找饭碗”。要求所有教职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出击,采取走出校园、上门邀请单位来校招聘、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认真筹备多种类型的小型专场招聘会。我校在组织好大型招聘会之外,每周三下午都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小型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
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毕业生第一时间了解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毕业生手中。
全方位服务用人单位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举办招聘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就业信息的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以及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和优秀毕业生的经验交流。
加强就业服务的各种硬件建设。改版就业网,同时正式启用新的就业咨询室、就业信息查询室,实现招聘单位信息与毕业生信息的直接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免费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会,组织模拟面试大赛,指导学生如何在金融危机中谋职,如何应聘;同时,举办优秀校友经验交流会,帮助毕业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减少择业走弯路。
关注金融危机时期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我们强调一定要关注当前经济困难毕业生现状,确保每一位毕业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求职。
高校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篇4
1 勘察与设计阶段的控制
该阶段的工作在项目实施控制中起到关键环节的作用。其中,地质钻探是前提,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基础及主体结构设计的依据,基础型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体现出较为合理的性价比。
(1)提供准确地质勘察报告。
建议性价比最好的基础型式的重要性。根据泉州师院东海校区总平面规划,建筑物分布在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不一的山坡或滩涂地带,其地表土层或下卧层或持力层分布呈无规律性。在地质勘察钻探过程,建议钻点分布科学,尽量查明地质结构分布特性及变化。在形成勘察报告前,多探讨分析比较不同基础型式的性价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及体量大小,可以在同一建筑物选取不同基础型式,通过沉降缝的设置,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东海校区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其基础选型中分别建议浅基础有柱下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深基础有人工挖孔桩、机械钻孔桩、PH管桩。这些建议经过设计采纳减少大量的土方开挖与回填、石方爆破。既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又降低基础工程造价。实践证明,合理出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合理建议基础选型,充分考虑基础型式的性价比是设计投资控制的前提工作之一。
(2)科学规划,重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在泉州师院东海新校区总平面规划中,规划设计人员非常重视,多次到现场拍摄征地原始地形地貌,并结合该组团的市政配套规划。针对新校区地处丘陵山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东北部较高,西南部临海部分相对平坦,地块黄海高程最低处为5.0M,最高处为55.0M。规划设计充分考虑避免大开挖、大回填,尽量保留原始地形,做到挖填基本平衡,在道路、排水、排污、室外挡土垟等配套设施及竖向景观设计上分区形成组团,适度聚集,从源头上节省了大量的校区室外配套设施的投资。
重视工程设计阶段在整个项目工程造价实施主动,积极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采用落后、保守的设计,不合理缩短设计时间,不控制工程投资而突破工程概算的现象依然存在。设计影响工程造价的潜力大大超过施工阶段。从表面上看大量的建设资金是在施工阶段投入的,但实质在设计过程中就决定的。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对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加快进度,高质有效地把工程建设好,降低工程成本是前提条件。必须重视工程设计的事前造价控制工作。初步方案设计是基础工程中创造性最强的一个综合环节, 要创造性地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即费用最省,功能最为完善的建筑方案,要求建筑师绞尽脑汁,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高校基建业主须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提出设计任务书,应包括建筑的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各类用房之间的面积分配比例,工程概算控制额,地区性通用或推广使用的价廉物美、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根据高校建设的特点,建筑应以适应和满足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以方便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便捷为出发点。因此,校园建筑既不能象宫殿、庙宇那样庄严肃穆,也不能象高级宾馆、商业建筑那样豪华铺张,应当具有朴素而典雅、宁静而活泼、简洁大方、经济实用的建筑风格。这些要求都决定着高校建设项目设计必须严格限额控制。
其次,加强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落实限额设计措施,提高设计质量,使施工图纸符合设计深度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期间发生不必要的设计变更。东海校区已竣工的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建筑专业方面:山坡地建筑高程的确定基本按照挖填平衡原则,立足教学建筑特色,不求豪华的外装饰,减少幕墙、网架及外装饰构件的布设。尽量利用本地价廉质优的花岗石材及釉面砖为基本装饰面层。
结构专业方面:提供详尽地质勘察报告,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对桩基比较性地选择使用PH管桩;改变较长建筑传统设置变形缝,采用EUA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的结构措施,对双向板跨中构造面筋的合理设置;设计使用的高标号混凝土,合理控制结构断面尺寸,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提高结构抗震能力。
设备安装专业方面:电气预埋管尽量采用PVC管的照明系统预埋管和弱电系统的KBG管预埋,不使用SC管,可降低安装预埋造价。对群体建筑的幢内电气采用独立系统分区控制,可节省电缆桥架及供电电缆的投入,降低造价,又方便管理。沿海地区气候宜人,酷暑季节恰遇学校放假期间,暖通工程不设计商业中央空调,避免设备安装闲置浪费的现象,减少投资。
综上,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各专业设计师通力协作及建设业主单位的配合,共同把关。
2 加强建安工程预算编制及招标管理工作阶段的投资控制管理
该阶段是按照设计文件付诸实现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几年以来,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建设工程交易市场规范运作,在业主负责制下,委托咨询中介公司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定额单价套取,确定工程招标预算价或控制价。工程量清单的准确编制及定额单价套取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度,此阶段的市场化运作如何加强是关键所在。东海校区建设以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曾经采取“一编一审”和“二编互审”的方法,目的是力求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定额单价套取中材料的单价确定采用以政府市场指导价(信息价)为主,市场询价为辅的办法。总之,凡属招标文件范畴的一定要做到公开、合理、透明、以贯穿工程施工后续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同时,根据东海校区建设地点远离市区的特殊性,施工现场对环保、噪音的影响较少,专呈报告申请基础主体结构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替代商品混凝土 ,仅此、每平方米可降低建安工程造价约40~50元。同时,响应泉州市政府提出的“举全市之力,办泉州大学”的号召,结合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现状,要求参投单位承诺中标后让利1%作为企业捐赠学校建设。东海校区目前已竣工完成30万平方米,在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及中标让利1%的方法上,节省投产额约2000万元。
3 加强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根据招标文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泉州师院东海校区建设施工合同价款都采用固定价格合同。一般情况下,不予调整涉及政策性及建材价格浮动等因素造成工程造价变动;但是,双方约定合同价款的其他调整因素如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则需给予按实调整。按此原则,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图纸施工,完善设计变更及工程量变更签证手续,如设计不当或用材更改等影响到工程建安造价,应加强现场控制,对照招标预算,多方比较地提出安全、经济、实用的变更方案,然后提交设计人员处理。对山坡地浅基础工程的场地土石方平整爆破,地基开挖时土石方的挖爆等隐蔽签证可调部位,办理签证时,必须结合工程量清单及编制说明,确认土质类别、石质类别,余土回填及场外弃运距离。对于桩基础的施工,应及时做好成孔施工记录,核对高程,记录桩长以保证桩基按实计量的准确性。总之,施工阶段发生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其涉及面广、时间长、专业性强,各参建方人员应统一思想、尽量细化、共同把关,方能达到控制造价追补。
4 重视竣工结算的造价把关
结合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技术要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隐蔽签证等工程资料,逐项核对工程量增减内容,是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的重点,难点。而这些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应从以下方面把关:
(1)加强对竣工图编制的审核管理。
首先应核对涉及的设计变更部位、范围,使其真正反映在竣工图上,其次应加强对二次专项设计如玻璃幕垟、网架、吊顶及小型构件的竣工图的真实做法审核,防止竣工图纸与现场实际发生不吻合,出现量与做法不实、高套虚假的现象。
(2)加强对道路、管线等配套工程的隐蔽签证的审核。
避免出现不同工序工程量的重复计量。如山地道路工程的路槽开挖,管沟槽开挖,必须测量原始地形,做好记录,对照工程量清单及编制说明,及时办理场地移交,对管道工程的管材、基座做法,回填材料等隐蔽工程的签证计量,应做到先签证后隐蔽回填的工作程序,避免今后出现扯不清的现象发生。
(3)加强对招标预算编制的定额理解。
包括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范围。如人工挖孔桩成孔施工定额子目已包括通风送气安全措施,岩石成孔的比例,遇到岩石爆破成孔时,必须按实签证另行调整。对另行委托桩基井点降水的,不得另行办理桩基抽水费用的签证。
(4)加强对竣工结算个别项目价格取定的管理。
对设计变更或签证所涉及到施工做法、用材不同时,竣工结算时的单价取定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执行,对实际竣工图进行人、机、料消耗分析,套用招标发生期人、机单价,不同的主材单价应对照当时信息价并结合当时市场询价作定,并考虑降幅系数,防止出现原投标预算时个别项目低单价中标、竣工时高套价的结算等违规操作现象。
工程竣工结算的控制是一项涉及到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作,要求参与者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既合理又合法的造价控制。
5 结语
“金融消费教育进高校”活动简报 篇5
近日,遂宁市消委会、遂宁市工商局与四川省职业技术学院和遂宁市师校青年志愿者共同开展了“遂宁市消委会金融消费教育进校园”活动,市消委会、3.15志愿者、学校青年志愿者共2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市消委会、工商局工作人员走进四川省职业技术学院和遂宁市师校,带领青年志愿者向同学们发放宣传资料,耐心地向咨询的同学讲解金融消费知识,号召和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金融消费知识在线有奖问答、观看金融消费知识展板,向同学们宣讲安全用卡、电话诈骗、电子银行和“校园货”等学生身边的金融安全问题。
此次活动,市消委会、市工商局翻印中消协各种宣传手册500册、宣传资料5000份、宣传横幅6幅、宣传展架10个,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海报、放发宣传资料、播放视频、巡回展示展板、赠阅教育手册等多种方式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知识送进校园,提高大学生金融消费群体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高校金融投资论文 篇6
摘要:金融模拟教学平台旨在通过该平台的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更好的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该平台也是在推进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下的产物,该平台的推广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开放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今金融背景下各种金融工具的应用,提前为学生以后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实战经验。
关键词:金融模拟教学;应用;推广
一、基于同花顺软件的金融模拟教学平台
该教学平台由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提出设想,与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300033)进行合作,并利用同花顺金融界领先的技术能力进行共同研发和利益共享得一个金融模拟教学平台。该款金融模拟教学平台软件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在互联网大金融背景下进行大部分金融活动的模拟平台功能。
现今财经类院校金融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偏向于理论化与传统化。学生缺乏一定的应用性实践经验,而现今社会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相关人员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者实战经验。许多学生希望能够提早接触到社会上所有专业一体化的感觉。而该金融模拟教学平台能提供给学生操作机会,给予实际经历的积累,从而使学生对于投资理念和投资分析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可以通过与资本市场行情同步变动的金融模拟教学平台来进行虚拟资金但是实际行情和买卖操作,给无力承担资本市场实际成本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经过该软件的十天实训过程中,模拟出金融市场的所有信息,并且给予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学生在虚拟平台中真实地体验资本市场的波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册自己学校的教学工号,将教学班内的学生或者参加比赛的学生按学生学号上传的方式导入,也可以自行组建教学班或创建比赛。学生都会有一个按照自己学号产生的一个初始账户和密码。老师可以通过金融模拟教学平台发布操作性的作业并进行批阅,指导。还可以上传相关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老师同时可以查看学生的实时收益率和交易记录,以便作出更好的指导。互联网大金融模拟平台不仅联通金融机构还让各类金融工具互相交易。
该平台致力于将各大金融机构互相打通并且将各项金融工具的使用介绍以及实际操作流程都包括进去,目前所拥有的金融工具包括:股票交易、商品期货、股指期货、车贷房贷、理财银保、期权交易等,将金融的理论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训中的真实性。
这个平台的思维属于全国首创,突破传统的概念,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可满足众多财经类院校学生的需求。
二、基于同花顺软件的金融模拟教学平台的实践意义和作用
(一)实践意义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当今财经院校大金融概念相关学科的教学偏向理论化与传统化,学生缺乏应用性的训练,在投资理念与投资分析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了薄弱性。学生对于投资理念和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学生在资本市场上的实际经历的积累。
另一方面,在传统金融学高等教育课堂上,主要还以介绍金融中介机构为主,例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各类金融机构。但是,大金融认为金融的本质在于“资金的融通”,即金融行业必须要做到以服务实体行业发展为基本前提,而在金融行业中融资者(资金的需求者)和投资者(资金的供给者)才是真正的主体,而非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只是一个服务性行业,所以教学也必须为金融市场的主体--投融资者服务。
2.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金融模拟教学平台的创建能够帮助学生用虚拟成本代替期初所产生的对于资本市场的经验学习成本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与资本市场行情同步变动的金融模拟教学平台来取代实际资本进行操作,将理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并与实践相结合。
3.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
借助于金融模拟教学平台与资本市场的完全相关性,可以模拟出资本市场的所有信息,并且可以给予学生定量的虚拟资本,让其经历了资本市场的波动,学会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分析资本市场、将其在资本市场初期阶段所要付出的学习成本转移为无成本的虚拟资本,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融入到资本市场的投资群体,学会对待资本市场的态度与分析资本市场的能力。
4.解决初始资本的矛盾
金融模拟教学平台的推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财经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财经类学科的教学缓解资本投资的初始资本与学生这一无收入群体对资本的缺乏的矛盾,在学生无力承担资本市场的最低成本的时候为有志向投身资本市场的学生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为我国大金融概念学科的教学改革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二)作用
我国2014年有49所财经类大学,再考虑到我国综合性大学多数都开设有金融学专业,再加上大专,我国就读于金融学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可谓数不胜数,而这其中能够投身于资本市场的学生却并未占据大多数。金融学等大金融概念学科是一类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在实际操作中对资本市场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投资心态把握能力都具有一定要求,而这些要求并非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所能掌握提升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上的学习与实际的操作,而投资资本市场的期初成本却对于无收入或者低收入的学生群体而言具有较大的负担,而针对这一矛盾,通过金融模拟教学平台的设计则可以帮助部分囊中羞涩的同学缓解这一矛盾,从而投身资本市场。
三、平台的应用和推广
(一)平台的应用
1.前期准备
教学安排:参加软件测试的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金融分院的学生。指导团队由金融专业的教师团队和同花顺技术员共同组成。
软件设备:由同花顺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维修和调试。
时间安排:为期两周按照正常课表作息。
地点安排: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金融实训中心。
2.实体操作
体验者们通过模拟实训平台,按照导师团队先前所拟定的安排进行操作。体验者们身份为投资者,导师们则为各个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给所有投资者一笔初始固定资金,使其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自由配置资金,让资金增加。这些都可以根据投资者的个人理财偏好来进行选择操作,最后比较一下投资者们两周的剩余资产。期间各项任务以及投资者的操作都是通过此平台实现的。当然,在此之前指导教师团队会让投资者们熟悉此平台,并指导他们操作平台各项功能。
3.效果和反馈
截止目前,我校已经用此平台进行了4轮培训,每轮人数大约为400人。体验者们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此平台,开始十分陌生,困惑。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尤其大部分学生都有玩网络游戏的经验,且各项任务和软件功能都很新颖,存在竞争比较的乐趣,所以大家很快就熟悉了实训规则和平台上的各项操作。大家纷纷认为此次实训较课堂学习更为生动有趣,能学到知识更贴近生活,把平时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操作过程中,极具实用性。对于该平台的设计和操作性也是连连赞许。
但试验过程中模拟平台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平台上没有链接和窗口显示真实行情的大量数据,需要切换平台来看,不是特别简便。
(2)该平台的通道口较窄,客流量一大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网络瘫痪现象,延误了投资者的最佳投资时机。
(二)平台的推广
1.平台推广定位
基于目前我国金融教学方式中实操演练意识的匮乏益。因此,在平台认知期的推广我组认为应该线下与线上结合,但更应该注重线下的推广。
推广群体定位:
(1)学校区域周围高校中金融类学生机构或是学术性社团;
(2)省内高校中金融类学生机构或是学术性社团;
(3)社会性金融培训机构。
推广程度定位:各大高校及社会金融培训机构对平台有基本认识外且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度和支持率。
1.初期总体推广
(1)建设平台的推广网站,提高网站访问量和注册量。因为客户要想直接的了解平台的服务内容以及相关的要求,普通的宣传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站上有我们最新最全面的平台信息,并且还有在线客服为客户解疑答惑,能够让客户最全面、最便捷、最直观的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2)申请微博和微信的有关该金融教学模拟平台介绍的公众号,主要起到和网站一样的作用。而如何让客户知道我们的网站并进入我们的网站或是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就是在前期推广需要做的。
(3)校内传播。在校内主要以老师在课堂上提及、各类学生机构和社团的内部宣传、辅导员通过学生干部在班级群内推送等提升校内师生对于平台的基本了解。
(4)校外传播。结合校内传播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鼓励校内师生关注平台公众号且推荐给校外朋友圈。
2.中后期推广
(1)邀请各大高校领导莅临指导。此款软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它是拆装式的,可以增加策略交易模块、高频交易模块等,用于研究生使用;也可以拆分出简单的操作模块,用于大专学生使用,以此类推,无论是一本、二本、三本或是专科,可以通过拆分组合的形式对各类型的高校提供最合适的组合。因此可以通过分院领导出面邀请各所高校的领导代表来我校对模拟平台的建设进行交流,参观。其中,同花顺公司也派出代表参与此次活动。
(2)主动赴高校宣传。小组成员将模拟平台的介绍制作为生动的PPT演示稿,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同学联系了解对方学校金融类学生机构或是学术性社团的建设情况,并与其负责人进行交流,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后,亲自赴其校进行平台的基本内容介绍与操作演示。
(3)路演宣传。不光产品可以路演宣传,金融模拟教学平台也可以用路演来宣传。爱热闹是中国人的天性,在演出一段时间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后进行宣传,再演出一段时间再宣传,这样观众是不断流动的,宣传的范围也是在不断扩大的。
(三)推广成果
1.平台知名度提高
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的推广,从校内到校外,金融模拟教学平台的知名度有着显著的提高,除几家高校学术性社团十分感兴趣外还有社会培训机构主动要求与我们合作开办培训班。
2.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受益面广
此项金融模拟教学平台是一次效果显著的教学改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从乏味的课本文字到线上实盘操作,学生所能接触到更真实的行情和实际操作过程。受益面积迅速扩大。
3.教育同行充分肯定,社会广泛关注
通过邀请各大高校代表人莅临我校对该平台的参观,讨论。代表人们纷纷表示赞许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然也相对的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和建议,表明回校后将继续关注该平台的发展,并在成熟的时机使用该教育模式。
四、对同花顺软件的建议
(一)应用者意见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金融分院的学生在学校金融老师专业指导下,配合本金融模拟教学平台完成实训。经过10天的金融实训,参与实验的学生给出了自己的反馈意见,帮助本金融模拟教学平台更好的改进。
1.教学时间安排可以再延长一些
在实训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训时间可以再延长一些。因为平时理论知识学得多,真正运用到实践中还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的。另外,大多数学生想借此机会好好实践一下各种金融工具,但毕竟每天的实训时间有限,希望可以开发应用者个人版,从另一方面增加自身实训的时间,进一步完善本模拟平台的用户体验,帮助应用者感受更真实的金融世界。
2.教学软件有待升级
金融模拟平台服务器有时会不稳定,对学生操作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在进行模拟交易时有时候会卡,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如果可以升级完善一下,将会更加完美。
(二)推广者意见
经过四轮的实训,从使用者想延长实训时间这一点上看,本系统得到使用者的一致好评,至于使用者提及的两项建议在技术上都是可以解决的。
传统金融教学方式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想进入市场时也经常会出现囊中羞涩的状况,且市场上模拟软件质量并不能有效地投身于市场中进行实践。当金融模拟教学平台与传统授课模式结合,并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进入市场前有较为充分的金融投资理念与经验,而且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极易于学生产生兴趣。在该平台中,学生独立拥有个人账号,方便教师进行评阅个人收益,对学生的投资理念与操作进行指导,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合并,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专业性。
地方高校多元化投资探讨 篇7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所肩负的重要职能。国家立足于现代化建设要求和总体布局, 结合新世纪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 提出了符合中国人才发展需要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 并在过去的十年里, 通过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升级, 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提高质量确定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地方高校作为“扩招”的主力,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深切感受到特色办学和质量提升所需要资金的压力。如何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服务教学, 保证质量, 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 成为地方高校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也因此带来了高额成本的债务问题。
二、地方高校资金来源进程的演化及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 教育经费列入国家预算, 由国家财政统一列支。这种由计划经济产生的高度集中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虽然与当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相吻合, 但不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严重制约了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后, 我国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国家全部财政收支的中央财政体制, 转变为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分级负责的新财政体制。与此相适应, 高等教育支出根据学校行政隶属关系, 分别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各自负担。高等院校办学经费开始由单一拨款, 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过渡。
改革开放以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颁布了《教育法》, 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 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入、校办产业的营业收入、社会民间捐集资金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高校教育经费的新模式, 进一步在法律上确立了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资体制。但就目前看来, 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仍是财政拨款, 占到了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50%以上, 甚至达到更高的比率。随着扩大招生规模而收取的学杂费收入占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比重日益增加, 也使得地方高校教育经费对学费收入的依赖性大大加强。
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地方高校资金来源单一, 其他经费收入来源比重过低, 形成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地方高校为解决扩招后在校生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 在学生宿舍、活动场馆等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硬件维修维护方面大规模投入, 为满足教学需求在人才引进、教学仪器和设备的购建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 日益高涨的预算需求使高校资金更加捉襟见肘。
(一) 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高度重视实现4%目标
为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要求各级政府在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过程中, 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 保证财政支出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要求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 新增财力要向教育倾斜, 切实做到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明显提高;要求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要求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 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以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在这四条措施的高度关注下, 全国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地方征收的教育附加和预算内基建的教育支出比重都有了相应的增幅, 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有所缓解。
(二) 财政部、教育部出台政策, 减轻地方高校债务, 化解高校债务风险
国家充分肯定高校在积极落实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中发挥的主体作用, 针对高等教育大扩招之后带来的债务风险和还本付息压力现状, 经国务院研究批准, 从2009年起, 在中央高校实施减轻债务负担, 化解债务风险试点工作。以土地置换、安排事业收入等方式积极偿还贷款, 与此同时要求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帮助地方高校化解债务危机。在2010-2012年, 中央财政在锁定截至2009年底地方高校为完成扩招任务而未还清贷款余额的基础上, 根据地方财政通过预算安排的化债资金, 综合考虑各地高校化债工作努力程度、债务规模下降幅度及扩招学生人数等因素, 采取基础奖励加浮动奖励的方式, 对有效化解高校债务的省份给予支持。2012年以后的高校还债工作, 由各地自行开展。中央督促地方财政花大力气解决地方高校债务问题, 为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减轻了包袱。
(三) 地方高校应该抓住发展契机, 努力发挥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职能, 广泛争取社会资金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界对专业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的需求日益强烈。地方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发展契机, 充分发挥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 特别是发挥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职能, 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 大力支持社会有关方面人才的培养, 锻炼造就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不断探索与科研院所、有关部门、企业、单位等联合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及创建实习基地等模式, 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促进形成产业化,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广泛争取社会资金的投入。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使地方高校得到了实惠的帮助, 越来越相信在阴影的附近一定有阳光, 也看到了困难背后阳光带来的机遇和希望。
四、地方高校争取多元化投资的策略
(一)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
由于高校办学资金投入巨大, 而目前地方高校大部分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 所以只有不断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才能更好的保障高校的资金需要。首先, 地方高校应积极与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加强沟通, 使他们能够深切关注、了解、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 争取到更多的财政拨款, 以维护国家财政性拨款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的主导地位。其次, 地方高校要重视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设, 采取增收节支措施, 在经费的目标管理上下功夫, 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 合理保证学校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
(二) 特色办学, 吸引更多的生源和资金支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地方高校应该把握政策机遇根据发展历史、区位强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文化传承和社会需要等因素, 落实和扩大专业设置自主权, 建立特色专业, 重点突出专业和行业特色, 经营特色办学理念, 提高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保证生源的数量。
(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联合办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 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尝试办学管理新模式, 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因素, 明确合作办学方向, 争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日常教学管理中, 不但要适当提高外藉老师的数量, 还要考虑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海外业务交流与培训, 做好文化传承与发扬。
(四) 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吸引投资经验,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国外高校办学资金基本来源于社会投资和民间个人捐资, 这种资金来源模式能够保证资金的供应以及资金来源多元化, 可以提升高校的竞争意识, 从而有利于办学质量的提高。我国地方高校在这一方面经验学习还不够, 社会资本和民间捐助的比例占资金来源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有通过提高社会资本投资高校的政策优惠水平, 强调社会资本进入的互利原则, 加强对社会资本投入的宣传力度, 才能引导和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捐助, 提高地方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水平, 给予地方高校资金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多元化投资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强调的是, 在筹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 才能合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实现, 推进地方高校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地方高校经费供给不足一方面束缚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使地方高校不得不怀揣梦想背负高额成本举债度日。如何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 成为地方高校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地方高校资金来源的现状谈起, 分析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提出通过多元化筹资化解地方高校经费短缺矛盾的设想, 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多元化,筹资
参考文献
高校对外投资管理的探讨 篇8
一、高等学校对外投资的内容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对外投资是指高等学校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 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 应当履行有关审批程序。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 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实物、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合理确定资产价值。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 应当纳入学校预算,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由此可见, 高校的对外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国债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与原制度相比, 新制度在对外投资方面, 体现出来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从严控制高校对外投资。
高校的对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了高校经济总量的持续和快速增长。但是高校的对外投资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 从高校对外投资现状来看, 存在投资决策程序不规范、项目投资效益差、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问题。多数高校对外投资收益不甚理想, 给高校造成财务困境, 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校对外投资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盲目投资, 缺乏一定的可行性论证
对外投资作为高校重要的经济活动, 除了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外, 更应做好科学、民主的决策, 提高其可行性论证。然而部分高校对外投资未经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者备案, 甚至也未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论证, 导致投资存在风险。
(二)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运转不规范
1. 投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畅。
高校为投资企业提供了很多资源, 如:公司生产经营基地占用学校房产, 学校临街商铺委托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等。但由于受国家相关政策等多方面限制, 高校并未能将经营性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投资企业或真正市场化运作, 合理收取各项资产使用费、租赁费。既得利益者在思想上的顾虑或多或少阻碍了校企人员完全分离, 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校办企业的独立自主经营。
2. 管理模式不科学。
高校投资企业及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通常由学校派员组成, 选择面过于狭窄。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主, 大多不是专业的管理人才, 许多由学校委派到企业的经营者不擅长经营,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 由此所办经济实体的收益率不高, 存在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三) 高校对外投资存在只投不管、一投了之的现象
部分高校疏于管理, 对投资的经营管理情况缺乏应有的重视, 没有后续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校办企业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 学校在两会中也委派了校方代表, 但董事会、监事会一年仅开一、两次会, 甚至不开会, 校方代表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情况, 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治理机构几乎形同虚设。校办产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审计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四) 投资收益长期挂账
部分高校既不在会计核算上反映投资收益, 也不关注投资损失。对外投资的企业由于缺少约束机制, 存在延迟分配利润或不分配利润的现象, 盈余资金长期结余在企业账户,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 对外投资核算不规范, 无法如实反映单位资金变化情况
1. 目前, 一些高校对外投资的核算, 往往是记入“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 不能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对外投资的相应情况;或者虽然通过“对外投资”科目核算但并未同时通过“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以及“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核算, 因此无法如实地将单位资金变化情况进行正确反映。
2. 对外投资科目设置不完善, 不能反映对外投资盈亏情况和实际价值。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 “对外投资”科目仅核算的是对外投资的初始成本。在后期计量过程中, 只有在实际取得收益时才将金额记入“其他收入”科目, 而对于投资过程中形成的损失, 则无法在账面进行反映, 只在收回投资时进行冲销。“对外投资”科目账面始终无法反映对外投资的盈亏情况和实际价值, 也无法掌握对外投资公司的资产情况和经营状况, 对于出现的亏损不能及时进行入账核算, 容易使亏损持续扩大,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高等学校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 投资项目必须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并履行有关审批程序
应制订高校对外投资审批管理办法, 建立操作可行、管控明确、机制灵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内部投资审批制度。学校所有对外投资首先应进行充分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价;其次要建立对外投资决策制度, 实行集体讨论, 民主决策, 避免投资主观性;最后要明确对外投资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严格按权限和程序执行。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规范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1. 高校成立资产管理专业机构。
第一步是在高校建立国有独资性质的产业实体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 。第二步以实体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 的形式对外投资, 其他的团体或者个人不允许对外进行投资, 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步是产业集团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 全权负责学校的对外经营活动,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 促进校办企业股东多元化, 实现产权清晰、资产明确、校企分离。
2. 学校资产分类管理, 明晰资产权属, 实现有偿使用成本核算。
学校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学校经营性资产划归资产公司具体运营, 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对于所办企业占用学校房产、无形资产、技术成果等相关资产, 采用收取租金、相关使用费等有偿使用原则。
3. 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制。
4. 扩大选择范围, 科学选择公司经营管理者。
要科学用人, 着重考察经营者的能力, 必要时择优选定职业经理人, 不局限于学校编制人员。避免经常性更换, 切实保证经营者的经营权力。
(三)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高校应明确被投资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每年对被投资企业下达业绩考核指标, 签订责任书, 年终进行考核, 提出奖惩和任免建议。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定期向学校报告日常经营状况, 对发生的重大采购、重大资产出售和处置、重大诉讼及仲裁等事项, 要及时报告。
(四) 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利润分配机制, 确保对外投资权益的实现
被投资企业应参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及时做好年度利润分配工作。规定每年应分配的利润不得低于可分配利润的一定比例, 及时足额上缴学校投资收益。
(五) 建立健全投资管理监督机制,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行
1. 建立健全对产业活动和投资行为监督管理的基本制度。
明确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投资的方向、对外投资决策的校内审批权限和程序、学校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责任、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和投资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2. 建立健全学校向所投资企业派出干部的管理制度。
明确向哪些企业派出管理干部, 学校的哪些人员不能在企业任职。明确干部遴选、考察、委派的程序, 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 派出人员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3. 建立健全校办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和审计监督机制。
要求被投资企业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及时报送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 接受出资人的检查和监督, 并定期委派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财务审计。对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良、亏损严重的企业要进行清理整顿, 及时化解投资风险;引导企业实施收购、兼并、重组, 做强做大企业, 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 规范会计核算管理, 真实反映对外投资实际价值
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规范的对外投资科目核算内容仅能反映期初投资成本, 无法满足后续计量的核算要求, 为了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核算, 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核算要求, 增设“对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对外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 对对外投资持有期间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使其能够及时反映盈亏变动情况。
摘要:目前, 我国部分高校对外投资存在账实不符、校企不分、对外投资收益不高等问题, 根源在于制度、管理、监督上的缺位。高校对外投资是学校进行资产重新组合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科学管理, 完善高校对外投资的核算和监督, 才能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对外投资,会计核算,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邹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1) .
[2] .张钰冰.高校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方法研究[J].才智, 2011, (11) .
高校基建项目投资控制分析 篇9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投资控制的基础工作
基建项目投资大、工期紧、参与方多, 完善投资控制的基础工作是有效开展投资活动, 实现控制目标的保证。高校应成立以分管基建校领导为组长, 基建、财务、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建领导小组, 负责基建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完善基建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参与各方的工作职责、权限和经济责任, 使基建管理人员依法办事、遵章办事;加强基建投资监督, 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使基建投资管理行为得到有效的监控;积极推进基建信息化管理进程, 提高工作效率;选择懂基建、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负责投资控制, 加强其对法律法规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使其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素质、思想水平, 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二、加强基建项目建设各阶段投资控制, 提高投资效益
1、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决策正确与否, 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 正确的决策是合理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的前提条件, 只有把决策工作做细做实, 才能规避投资风险, 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
高校应从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出发,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 结合学校已有建筑面积, 确定建设规模;根据学校财力、物力, 坚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确定建设标准;正确选择建设地点, 节约土地占用, 降低土地补偿费用;准确收集有关基础资料, 如工程所在地的用水、用电、交通、地质、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主要设备及材料的价格信息, 认真做好市场调研, 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
在项目决策过程中, 高校要以全生命周期投资效果最优为原则,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多方案比较, 优选出最佳投资方案, 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要尽量细致、全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 保证投资估算的相对准确性, 以近期类似项目的投资额为参考, 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估算, 做到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留有余地, 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高校应实事求是向上级部门报批基建项目, 不能为了获得上级部门批准而有意压低投资估算, 搞“钓鱼工程”, 将可行性报告变成“可批性研究报告”, 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 在项目具体实施时投资难以控制。
2、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设计阶段描绘了工程的实物形象, 确定了工程所用材料及设备的种类、型号和数量, 是决定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 是整个投资控制的核心。据测算, 设计费在项目建设工程费用中所占比例不高, 约为建筑安装造价的1%~2%, 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约为70%~80%, 只有在设计阶段切实做好投资控制, 才能为以后工程建设各阶段打好基础, 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高校只有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在设计管理中起到主体作用, 加强项目设计管理工作,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工程项目投资。
设计任务书是充分表达业主意图和要求的重要文件, 是设计单位进行详细设计的重要依据。高校要注重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质量, 在设计任务书中, 对基建项目的建筑外观、使用功能、设备配备、建筑材料的选用等要求要罗列详尽, 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功能改造等变更,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和浪费。
积极推行设计招标, 引入竞争机制, 注重设计单位的资质, 选择实力雄厚的正规设计单位参加竞标, 采用建筑方案和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评标办法, 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选, 力争做到设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促使设计人员改变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 转换设计人员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的保守观念, 做到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促进设计单位建立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和激励奖罚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 调动设计人员工作热情, 积极倡导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从源头上控制造价, 设计出整体布局合理、符合业主使用功能需求又经济实用的作品。此外, 高校在考虑整体工期时, 一定要给设计人员留足设计时间, 使其开展优化设计, 降低工程造价。
高校要以项目投资估算为限额, 敦促设计中标单位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设计一开始, 就将造价限额分配给各专业设计人员, 让其在自身分配的限额内进行设计, 加强造价动态管理, 做到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概算, 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 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经济核算, 环环相扣;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建筑、结构、水暖等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 防止各设计专业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在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时, 要明确突破设计限额的责任和处罚, 利用经济杠杆的力量, 促使设计人员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图纸设计完成后, 高校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或设计监理要对设计图纸进行符合性审查, 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 对图纸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人员进行必要修改, 减少因施工图设计缺陷造成后续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以免给项目投资控制带来不利影响。目前, 大多数高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引进了全过程跟踪审计, 但一般引进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单位只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 高校应将投资控制关口前移, 要求跟踪审计单位从项目设计时就介入工程建设, 以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失误, 提高设计质量, 将设计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把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高校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采用的EPC总承包模式, EPC承包也可称为项目总承包, 是指一家总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 在工程总承包的情况下, 承包商相对业主来说是专业化的队伍, 而且他们能把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这些阶段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设计对产品价值形成的关键作用。
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招投标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对设计概算实施控制的目的, 又是对施工阶段实施投资控制的依据。
招标文件是招投标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 起草招标文件时, 必须对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人资格、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作出详细规定, 高校在招标时要尽可能地将招标范围、投标人报价应包含的施工内容等在招标文件中叙述清楚, 做到符合现行法律要求、内容详细、前后条款一致。
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专用条款是未来签订施工合同的依据, 招标代理机构完成招标文件编制后, 高校要加强对合同专用条款的审查工作, 减少合同签订时的扯皮和磋商。
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控制价和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 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善性由招标人负责, 并承担误差风险, 投标人投标时不负有核实的义务。高校必须严格依据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 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进行工程量计算和清单编制, 做到编制依据明确、工程量计算准确、清单项目划分合理、项目内容完整, 特别是对综合单价影响较大的项目特征描述一定要清楚。如果基建项目投资额较大, 高校可以同时委托两家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背靠背地编制工程量清单, 编制完成后再进行对比, 对发现工程量清单中缺项、漏项或特征描述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正, 保证工程量计算准确, 避免投标单位在投标时采用巧妙的投标策略, 故意将预计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单价提高, 进行不平衡报价, 工程结算时提高造价, 给学校造成损失。
招标控制价是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 可有效控制投资, 防止投标单位哄抬报价带来的投资风险。相对准确的招标控制价, 对抑制投标单位串标、围标, 保证投资控制, 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考虑合理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组织编制招标控制价。
4、项目合同签订阶段的投资控制
合同管理是招投标管理的延伸, 为招投标的效果提供实施的保证。施工合同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 是针对施工承包内容、施工范围、价款结算、索赔原则、工程量计算、工期、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的约定。高校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仔细推敲合同条款中的文字和语句, 避免出现意思含糊不清和规定不明确的条款, 增强合同严密性, 保证合同内容的有效合理。在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的内容, 高校应通过合同谈判, 遵循有利于学校利益的原则, 在合同中签订时予以明确, 以减少后续工作中的经济纠纷。
高校应建立合同审查监督机制, 依托学校监察、审计、财务、法律等部门的力量, 加强对施工合同的审查, 对合同内容拾遗补漏, 完善合同条款, 确保各方依法履行合同, 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5、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设计意图得到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 这一阶段受到外界的是影响最大的, 也是投资控制最难、最复杂的阶段。高校要规范业主的自身行为, 抓好现场管理, 避免返工情况的出现, 最大限度减少有关构配件的二次搬运等重复施工量, 减少索赔产生的起因, 降低索赔形成的影响, 做好反索赔的准备工作, 降低工程造价。
对于非发生不可的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 变更发生的越早, 损失就越小。在设计阶段发生, 仅需对施工图纸修改, 没有其他费用发生;在采购阶段发生, 不仅需修改图纸, 设备材料还需重新采购;如在施工阶段发生, 除发生上述费用外, 还需对已经施工的工程进行拆除, 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
由于建设单位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施工现场遇到事前未预料到的情况, 都会发生工程量的变更, 施工单位都要求办理现场签证。高校应建立健全工程量的变更签证制度, 明确变更流程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确保签证质量, 杜绝不必要的和虚假签证;对已供代用材料的价格签证, 基建管理人员应广泛掌握建材行情, 做好市场询价工作, 在保证代用材料质量的基础上, 严把材料价格关, 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6、项目工程结算审核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工程结算审核阶段是工程造价的最后一关, 在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审核工程结算前, 高校应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基建部门、审计部门的作用, 加强工程结算初审工作, 减少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核减额, 节省工程结算审核费用;在向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报送工程结算时, 高校应提供施工单位施工内容清单, 防止施工单位将学校已经分包的工程纳入工程结算中, 造成学校重复支付工程款项。
工程结算审核时, 应认真核对施工合同条款, 从工程量和价两方面进行把关, 重点关注签证单与合同内部分是否有重复计价部分, 工程量计算、定额的套用是否准确, 材料价格调差、人工费调整是否正确。高校要加强对工程签证的审查, 工程签证一般会引起工程量的增加, 但有时也会引起工程量的减少, 施工单位在报送工程结算时, 故意提供有利于他们的工程量增加的签证, 而工程量减少的签证则隐瞒不报,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因缺少对施工现场情况的了解, 而不能发现其中的猫腻, 造成工程造价虚增。为此, 高校应加强变更签证资料的管理和记录, 要求施工单位提供连续编号的变更签证的原件资料, 防止施工单位篡改变更签证或隐瞒不报工程量减少的签证, 确保工程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结语
在基建项目投资控制过程中, 高校要重点做好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也不可忽视对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工程结算审核各阶段的投资控制, 要将控制投资的观念贯穿每个阶段, 将工程投资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
参考文献
[1]刘从兵:关于加强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控制的思考[J].商业会计, 2013 (15) .
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初探 篇10
1)高校并没有制定科学的基建工程投资计划。
部分高校对基建工程认识不足,在基建项目上盲目地走“高、新、贵”的路线,把建设最好的教学楼、最贵的科研实验室、最高的学校建筑等作为基建工程的目标。还有的高校往往是“想一出,是一出”,存在边设计边投资的建设行为,这些做法都是缺乏长远规划的。各所高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在基建工程中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基建工程的目标是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满足学校培育人才的目标。同时,高校如果不摆正基建工程建设的思路,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基层项目投资过多,造成学校负债过多的现象,不利于学校投资效益的实现。
2)高校在基建工程上容易犯“重视基建工程建设,忽视基建投资管理”的错误,造成投资审计部门和问责机制的缺失。
当前,很多高校在基建工程建设中并不是很重视资金管理,学校的领导部门和其他执行部门主观上认为提前进行投资估算是“没多大价值的”,所有的投资都要以“实际的建设为准”,他们把事前的投资预算估算等行为只是当作学校基建工程的一个参考,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投资标准来执行。因此,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对工程的投资进行控制,造成工程投资问责机制的缺失,对实际工程中的“一再超支”现象也不予追究,造成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学校基建工程的投资大多是依靠银行贷款所得,因此每笔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不重视投资控制,不强化资金节约意识,很有可能出现投资失控现象,会造成基建工程追加投资情况的出现,会加大学校的财政负担。
3)高校基建工程招标管理混乱,存在“攀亲戚,送红包”换取投标中标的腐败现象。给基建工程建设埋下施工隐患,增加了基层工程的投资风险和建设风险。
高校的基建工程工程量巨大,是很多施工单位“觊觎”的对象,一旦中标将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施工收入。因此,很多施工单位挖空心思和学校主管招投标的领导“攀关系,送红包”,还有的高校,负责招标的领导人通过“围标”或“先低价中标,后高价结算”的方式把学校的建设工程包给和自己有连带关系的施工单位。这种腐败行为,使得一些施工资质低,施工信誉不高的施工单位“浑水摸鱼”取得了学校基建工程的承包权。而靠这些非法手段中标的施工单位往往会在实际施工中压缩工程款,通过工程变更、追加投资等不法手段来牟取利益。这种做法不但会增加高校的投资负担,同时无法保证基建工程的质量,很有可能造成学校基建“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
4)高校在基建工程建设中不注重合同管理,容易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为基建工程的“三超”现象埋下了隐患。
部分高校在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不能做到事事巨细,不注重合同条款的制定,只把合同当作一纸文书,忽略了合同在高校基建工程投资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往往存在很多漏洞,比如对施工工期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单位延长工期行为的约束和惩罚,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更问题的处理,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合同中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用“视具体情况而定”,这都使得高校失去了对施工单位的约束力,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在竣工结算时和施工单位出现“扯皮”现象。
2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五步走”策略
1)做好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基本建设是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投资额大的工作,项目的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将会造成损失和浪费,达不到预期的建设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最终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Abstract:前提,故必须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另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额的准确性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高校一定要切实从单位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财力、物力,在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论证,编制出合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要坚持“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先行的原则。
对任何一项工程来说,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都是必要的,因为这个阶段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总投资。高校基建工程的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对设计预算的审核,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确保设计出来的基建工程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对设计方案的预算进行审核,要确保预算在高校基建工程建设投资的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高校要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科学性,要选择最科学、最合理,同时也能最大限度节约资金的设计方案。为了保证设计在总投资可承受范围之内,可以推行限额设计,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做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向有经验的部门和专家咨询,进一步进行设计挖潜,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上下功夫,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3)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关键之加强“招标投资控制”。
高校基建工程关系重大,因此,一定要保证招标阶段的规范性,一要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时叙述内容清晰明了,对施工要求和竣工结算特别是工程变更和新增工程的取费依据等必须表达清楚。二要重视预算控制价的制定。预算控制价是招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控制价的编制要科学、合理,可采用审计部门和基建部门各委托一个造价机构打出预算控制价的方法,双方再通过“对数”的方式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综合单价,以此来确定最终的上限控制价。投标时的报价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报价方式,确保计算口径的一致,有了统一的竞争基础,增强了招标工作的透明性,杜绝不良竞争。同时,招标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方式,但当出现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明显超低时,要考虑投标人的商务标中的工程量和综合单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三要严格编审一个真实反映工程实际状况,工程招标相关资料和条件明确、体现业主真实意图的严谨的招标文件,才能正确指导施工监理过程中投资、进度、质量的控制,明确责任,减少纠纷,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4)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重点之严格“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是整个基建工程投资监控工作的重点,这个阶段耗时长,工程量巨大,必须加强投资控制。具体要做到:
a.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序、工艺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避免发生土方调配无序、材料二次搬运等引起工程投资的增加,保证学校的每一分钱都不会白花。
b.要尽量避免现场设计变更,及时做好隐蔽工程的签证验收工作,避免因超时而产生不必要的扯皮。临时变更设计是影响基建工程投资控制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设计的变更会产生一些预算外的费用,而有些施工单位也会借设计变更迫使学校增加投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如果是必须变更的情况要联合学校的审计部门、基建部门、施工单位做好各种现场记录和预算,要尽量不影响工程的总投资和总造价。
c.现场签证要规范,在设计变更发生的情况下,要在现场签证中注明变更产生费用由谁负责,现场签证超过一定的工程量或金额必须要由学校审计等监督部门在场确认,同时要注意现场签证办理的时效性。同时,要避免工程管理人员随意签证,不算经济账而造成的投资失控,严格工程监理制度,保证工程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经济性,杜绝弄虚作假。
d.要严格合同管理,控制施工进度。高校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工程工期,对工程延期情况要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施工单位无故延期,学校要依据合同进行罚款等。
5)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保障之加强“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控制”。
各高校都设有内审机构,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内审机构和造价中介机构,对整个基建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审核,高校的工程项目结算大都是委托中介的造价咨询服务公司审核工程结算,而施工单位为了多结算工程款,往往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不真实披露材料、设备的价格,高套定额重复计算的方式,人为制造和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施工单位送审的结算工程价普遍虚高,而按核减部分工程造价平均支付7%咨询费计算,高校多付的咨询费有时可达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为了防止施工单位虚报工程造价,可在合同中约定施工单位所送的工程结算价超过中介最终核定的结算价±7%以上的,超出部分的审核费由施工单位支付,这样可避免施工单位在结算价上弄虚作假。此外,工程结算审核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作为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并掌握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工程定额,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业务技术能力和实际的工程经验,熟悉施工的整个过程、施工规范、材料的市场信息价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照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变更及隐蔽工程记录等结合实地测量的有关数据,核实工程量。这样,在进行工程造价审核“对数”过程中也可减少实质性的测试工作,保证客观公正的工程造价,维护学校利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基建工程关系重大,同时资金来之不易,因此,必须加强基建工程中的投资控制。在基建工程投资控制中不但要重视事后控制,更要注重事前和事中控制,要对工程各个阶段进行投资监控,保证基建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高效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主要分析了高校基层工程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基建资金的合理利用,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培涛.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管理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08(4):29-31.
[2]杨卫红,邓志凌.高校基建投资管理与控制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7(9):56-57.
高校金融投资论文 篇11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校学生;就业
1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策略
(1)要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很好的进行结合。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坚持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原则,要对毕业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的同时,不忽视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成才与发财、事业与生活、索取与奉献的关系,让毕业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合理定位,正确择业,及时就业。
(2)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合理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
所谓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体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紧相结合,设计和规划人生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实现人生目标的行动计划。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环境下,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选择和规划职业发展,为度过危机环境做好准备,成为了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重点。
因此,在金融海啸面前,我们首先对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优势,结合目前经济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准确把握职业选择的策略,制定择业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其次重视职业生涯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适应性评价、尤其在就业形势不好的前提下,更应该重视未来职业设计、自我启发和自我成长等,同时让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及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再者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职业危机,了解职业生涯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如自信心、人际关系、应变能力等,学会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等。
(3)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通才”含义的理解也有了新的内涵。“现代社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不仅要求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且要求必须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事者知识水平高、内容新、实用性强。现在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学分制,以学分制的实施为契机,开设中文专业选修课程。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因此作为中文系的学生首先应该对历史和哲学有所了解和掌握。其次可开设一些中文应用性强的科目,例如影视评论、公文写作、新闻学、编辑学、广告策划等方面的课程。再次可开些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演讲与口才、人际交往与沟通等技能型课程。同时,还通过各类选修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源探析
经济危机背景下,市辖区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此严峻,一方面和经济危机本身的影响不可分割,而另一方面这更是我国长期以来体制方面的缺陷所带来的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就要从体制根本上想办法。
(1)更新教育模式,实行通才教育。
现代教育是一种民主的教育(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而非智育中心、学科中心、书本中心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中国传统以博取功名为目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格格不入的。中国要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民主政治的社会现代化方向相一致的现代化教育。
大学实行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的通例,也是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的传统。现代大学的通才教育,并非重申贵族教育、绅士教育的理想,而以培养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已任,以别于专门学院或社区学院以传授专门技能、事职业训练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而有效的满足就业需求。
(2)将学校由行政型管理改为学术型管理,建立“教授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
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教学和科研组织,与此同时,建立有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和评议机构。应当说,大学的这种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已经是相当成熟和定型的,虽然各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借鉴吸收,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尽管制度创新在大学高墙内是个艰难的话题。但对于教育的现代化,制度创新是必须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才都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这对于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同样振聋发聩。否则,在这之外论及高校竞争力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不过是奢谈,总也逃不掉关起门来陶醉式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会欣.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5,(3).
[2]张家俊.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意识[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3).
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研究 篇12
一、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研究
其一,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型综述及实证研究。多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经历了由中央计划统一控制型向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管理型的历史性转轨, 逐步形成教育部、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三类高等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在转型中快速发展。尤其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 各级政府重视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借扩招和“科教兴国”政策迅猛发展, 全国大学从10年前的1000所左右发展到2007年4月的2286所;在学人数从1998年扩招前108万人, 发展到1999年扩招时413万人, 2001年为719万人, 2008年达到2600万人;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8年秋季的23%。据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认定, 毛入学率达到15%~23%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因此,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
大众化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协调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但是, 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 (包括所有的教育经费) 的支出占GDP的比例2000年~2007年之间一直徘徊在2.79%到2.32%之间, 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明确提出的“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还未实现。因此, 由中央计划统一控制型→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管理型→省市共建管理型的历史性转轨, 在高校社会职责事权不变的情况下, 国家把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财权逐步下放到省政府、市政府或者省市两级政府。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 本是中央和省政府的责任, 尤其是高等教育, 但中央和省政府对其支出责任转移给地方, 造成地方财政承担着超职能的相当沉重的支出责任, 最终也力不从心, 造成地方高校与省部级高校的发展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 其最终后果将是地方本科院校和我国高等教育无法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健康发展。以广西为例, 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边陲地区, 社会经济落后, 财力严重不足, 对于“专升本”的四所省 (区) 市共建高校, 由于经济性、政策性、体制性等因素影响, 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存在不一致性, 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界定不清, 省 (区) 市两级政府至今对其事权与财力的划分与界定尚未出台科学合理的量化定论, 以致财力与事权不匹配, 财权不明, 甚至财权模糊性或边缘化, 四所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所在市级地方政府承担着90%的预算内高等教育支出, 勉强支撑并承担着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在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教育总财政投入不足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过低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勃增的三重压力下, 四所省 (区) 市共建高校近三年生均预算事业费仅占《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教发[2006]17号) 指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高校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保证高等教育经费逐步增长。近三年生均预算事业费须达5000元”规定标准的46.20%。
其二, 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探索。在省 (区) 市共建高校投资机制处于模糊性和边缘化的前提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2007年7月参照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教[2001]75号) 和进一步修改的财教[2002]213号 (此文件于2006年3月30日废止) , 制定了《自治区与市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桂财教[2007]71号) , 对四所新升格本科院校实行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补助, 用于缓解共建高校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在执行过程中, 省 (区) 市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的分担比例、经费分类及结构、预算额度依据、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管、资金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有待明确和落实。
鉴于此, 对于四所新升格的省 (区) 市共建高校的投资管理模式, 本文提出省 (自治区) 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实行“省 (区) 直管校”的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路, 即省 (区) 对高校转移支付补助、专项拨款补助、预算资金调度等, 均实行省 (区) 对高校直接管理, 并除人员经费和零星公用业务经费以及占经费额度较少的市级预算经费外, 其他重大经费全部实行项目管理。“省 (区) 直管校”的投资项目管理模式要求省级政府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教高厅[2004]21号) 的评估指标以及本省 (区)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按照“控制总量, 调整存量, 优化增量, 提高质量”的思路, 把全省 (区) 高等教育的市场、资源、布局、规划、项目、资金与管理统一研究落实, 除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11工程”、“985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项目工程优先考虑外, 优化高等教育转移支出结构, 向后发展高校倾斜, 重点围绕四所省 (区) 市共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情况和重点建设项目, 坚持“透明、公正、效率”原则, 理顺并确定高等教育经费占各级教育经费之比和高等教育经费占各地高等院校间的教育经费之比, 不断加大对地方高等学校的投入力度, 建议目前省 (区) :市按8:2比例投入, 3年~5年后按9:1比例投入, 省级政府直接把对省 (区) 市共建高校中的中央与省级高等教育经费的财权下放到四所地方本科院校, 缓解当前共建高校发展中的资金困难, 并逐年加大对四所地方本科院校的投入力度, 确保其拥有一定的后发展资金。“省直管校”的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下, 高校建立项目立项和申报制度, 实行严格的项目负责制;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管理机构, 建立以省 (区) 级教育主管部门为项目管理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立项审批的项目与要求,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尤其是项目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审批、项目预算、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省 (区) 市两级财审部门为投资项目的监督部门, 对投资项目管理跟踪、考核、评价、问责, 实行5E绩效评价机制, 对严格按照规定管理项目和使用资金, 成绩显著的, 在下一年度安排投资项目时给予优先考虑, 对通过投机取巧取得投资项目与资金的或对项目资金挪用、挤占、流失的, 实行缓拨、减拨、停拨甚至追回项目投资资金, 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其三, 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积极意义。从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来看, 实行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管理是我国多年来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成功实践和改革措施, 近年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11工程”、“985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是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管理模式的典范, 其最大特点是把国家政策与目标结合起来, 实行项目管理的办法, 推进了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直接或间接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省 (自治区) 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实行“省 (区) 直管校”的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是在参照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管理模式成功典范的基础上, 结合“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在我国国民经济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国家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省 (区) , 集中财力,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重点建设项目, 改革与完善《自治区与市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投资管理方式, 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财政运行机制和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有利于理顺投入与管理的关系, 促进财力与事权相互匹配, 有利于调动省 (区) 市两级政府科学理财、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内部运行机制, 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的综合效益。总之, 省 (自治区) 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实行“省 (区) 直管校”的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对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和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绩效评价研究
高校资金是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活动的财力支撑点和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 根据科学可行的原则, 以绩效内涵和高等教育支出过程特性作为构建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在内部过程绩效和外部过程绩效的基础上, 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来架构省 (区) 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 绩效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以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福利 (公平) 等各方面的综合协调评估。绩效评价内容与时俱进, 不断拓展, 由原来的3E发展到4E。笔者在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科学发展观、资源观、绩效观和循环经济学与生态学等原理, 把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的绩效评价内容拓展为5E, 即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和效果性 (effectivenss) 、公平性 (equity) 、环保性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其中社会效益尤其值得关注, 强调省市共建高校的财政投资项目必须实行多层次目标的社会性评价。高校投资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的经济性指在财政公共支出中建立高效低耗的高等教育投资项目支出管理机制, 使其达到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条件下项目支出与资源耗费的最小化, 即效益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效率性是指投资项目的投入资源和产出的教学、科研、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 即成本既定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 即成本 (资源投入) 一定条件下的效益有无或者大小情况, 即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本文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 是否促进了地方本科院校和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既定目标,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实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目的;公平性原则指的是效果 (如服务的数量和货币化的收益) 和努力 (如货币成本) 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分配, 作为一个衡量性指标, 关心的是“接受服务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 即社会公民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对高等教育机会是否享受均等和公平的待遇, 以广西为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差距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而与全国趋同;环保性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环保评估质量标准, 要求校园发展规划、基本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等项目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严格以环保评估质量为标准, 绝不能以破坏甚至牺牲下一代利益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5E相辅相成, 系统、全面、综合地评价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的绩效。省市共建高校投资管理模式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路径模式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 《广州日报》2008年11月11日。
[2]财政部科学研究所 (绩效预算) 课题组:《美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版。
[3]茆英娥:《地方财政科技支撑平台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财政研究》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