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统计论文

2024-05-29

金融市场统计论文(通用7篇)

金融市场统计论文 篇1

河南是中部崛起的“领头羊”, 其经济总量和主要金融总量指标也一直位居中部各省前列。但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 河南省的金融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建立衡量区域金融结构特征的指标体系, 对河南金融结构特征进行统计描述, 描述结果期望能为河南省金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建立衡量区域金融结构特征的指标体系

对于区域金融结构的衡量指标, 经济学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文在借鉴学者多种衡量指标的基础上, 谨慎筛选, 最终选取了反映金融发展程度的金融相关比率指标, 反映金融工具集中度的金融结构比率指标, 反映金融体系效率的区域融资结构指标3个指标来描述河南金融结构特征。

金融相关比率 (FIR) 。以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金融结构论提出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所属的金融结构类型[1]。我们把FIR定义为某一时点上地区金融资产总量与地区GDP之比。其中金融资产总量的构成包括:非货币性金融资产 (非银行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 如股票、债券、保险单等) 和货币金融资产 (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 。

金融结构比率 (FS) 。FS通常以非货币金融资产量 (金融资产总量-金融机构存款额-金融机构贷款额) 在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比例来表示。它可以反映金融市场在全社会资本资源配置中的相对地位的上升, 还可以反映金融体系内部分工的细化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2]。

区域融资结构。地区融资结构是从企业外源融资的角度考察地区金融体系为企业提供的资金项目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反映金融体系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

2河南区域金融结构特征的统计描述

2.1河南省金融资产的相对规模、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表1是经过整理的河南省金融资产结构及余额图, 从中可以看出:

1) 从金融资产的纵向构成变化看, 河南省金融结构在逐步优化。在1989年之前, 河南的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类型的存贷款凭证。进入90年代以后, 金融资产种类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结构比率FS显著提高, 尤其是到2000年达到顶峰9.82的水平, 与此同时, 金融相关率也在逐渐提高, 并于2003年达到2.04的峰值。说明该阶段河南省金融发展处于快速提升的状态, 这主要得益于自90年代开始的金融改革, 包括对国有银行的改革以及一系列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出现, 为河南金融机构的发展增添了活力[3]。值得注意的是, 从2000年后, 金融结构比率FS呈下降趋势, 2006年以后有逐渐回升迹象, 2008年股市的不景气使金融结构比率显著下降。

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统计年鉴 (2010) 、河南金融年鉴 (2010) 等数据统计计算得到。

2) 从金融资产规模的横向比较看, 河南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证券市场融资额和保费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低于河南GDP在全国的份额。除了河南省保费收入占全国比重不断上升之外, 其他指标在全国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 与GDP占比的差距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其中, 河南省贷款总量占全国份额与河南GDP占全国份额之间的差距由2004年的1.37个百分点, 扩大到2009年的2.65个百分点, 增加1.33个百分点[4]。这说明, 河南省金融资源的匮乏与河南省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河南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 在金融结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3) 河南金融资产仍然呈现形式单一, 数量集中的特点, 形式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类型的存贷款凭证。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河南省金融资产余额从结构上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 但是多元化程度非常有限, 因为通过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融资的规模微乎其微。通过金融中介机构 (银行) 进行的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了金融资产余额的绝对比重。

4) 非货币金融资产 (相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供给与需求非常不稳定。表现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余额变化极不稳定。

2.2河南省地区金融相关比率 (FIR)

金融相关比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金融变化发展的主要指标。影响金融相关比率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相关因素, 如资本形成率、经济货币化率、企业外部融资率等;另一类是负相关因素, 如企业内源融资率、通货膨胀率等。金融相关率对于区域金融结构理论的意义在于:金融相关比率值越大, 表明该地区经济体系的金融货币化程度越高[5]。从河南经济纵向发展历史看, 河南省金融相关率呈现较稳定的增长趋势, 说明河南省的金融深化程度在逐渐加强 (见表1) 。

但从全国横向对比情况看, 河南金融相关率却一直偏低。且与全国金融相关比率的差距在不断拉大。2003年河南金融相关比率FIR为2.04, 到2008年下降到1.39, 降幅高达32%。2004年河南金融相关比率FIR与全国金融相关比率FIR相差0.74, 到2008年两者差距扩大到1.17, 2009年差距出现缩小迹象。河南金融相关率较低, 说明河南省企业外源融资效率低, 外源融资占企业发展资金结构的比重较小, 河南金融业的发展滞后于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2.3河南省区域融资结构特征

1) 在中国金融结构大变迁的背景之下, 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 河南省多元化地区金融体系己初步成形。河南省金融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结构比率逐年上升, 到2000年达到9.82%的高点, 虽然之后有所下降, 但纵向比较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另外, 河南省辖内企业利用证券市场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进行融资的绝对金额也在逐年上升, 2001年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的规模为34.9亿元, 2006年达到114.86亿元, 2010年达到38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规模及占比也在逐年提高。

2) 融资结构发展不平衡, 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虽然近年来河南省金融市场的多元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融资结构发展极不平衡, 河南非金融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主要渠道为金融机构贷款, 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所占比重明显很低。2001年, 金融机构贷款占到企业外源融资总量的93.1%, 到2009年, 这一比例仍然高达92.7%[6]。

3) 证券市场发展滞后, 股票、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较小。2003年之后, 河南省辖内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占全国的比例极低且有逐年走低的趋势。2006年河南境内A股上市公司家数为33, 占全国数量的2.2%, 股票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1.1%。截止2009年底, 河南境内A股上市公司41家, 占全国数量1.6%, 股票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0.83%。另外, 企业债券融资金额也过小。2007、2008、2009、2010河南非金融企业融资额中债券融资分别占比4.2%、2.8%、6.9%、7.4%, 如果扣除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 (其性质更接近股票) , 这一数据会更低。

3统计描述结论

通过上述综合指标体系对河南区域金融结构特征的衡量, 得到以下结论:

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河南省金融发展处于快速提升的状态。金融相关率 (FIR) 和金融结构比率 (FS) 的显著提高, 说明河南金融深化程度在不断加强, 这主要得益于河南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发展和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

2) 河南金融资产占全国比重明显低于河南GDP在全国的份额, 说明河南省金融资源匮乏, 河南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

3) 河南金融相关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与全国差距在逐步增大, 这说明河南省企业外源融资效率低, 外源融资占企业发展资金结构的比重较小, 河南金融业的发展滞后于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4) 河南融资结构发展不平衡, 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河南非金融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主要渠道为金融机构贷款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衡量金融机构效率的存贷比指标, 得出河南金融机构资本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 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所占比重明显很低, 河南证券市场发展滞后于银行信贷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98-99.

[2]于长秋.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 2001 (8) :7-11.

[3]吴晓求, 许荣.金融市场化趋势推动着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J].财贸经济, 2002 (9) :5-12.

[4]计承江, 骆波, 李天忠, 郑豫晓, 张明辉.河南省金融机构3000亿元存差剖析[J].金融研究, 2007 (10) :166-177.

[5]曾康霖.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162.

[6]高敏.河南金融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战略重点[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 (6) :61-64.

金融市场统计论文 篇2

一、金融统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1、我支行能认真贯彻《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相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二、金融统计统计制度的情况:

我支行能即时收集、汇总、编制、管理本支行金融统计数据和报表。

三、统计工作管理情况

1、统计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我支行有专人负责,辖内各成员积极配合提供统计数据和上报金融工作动态。

2、日常报表操作情况。经查,所报的贷款月报、季报、年报、不良贷款统计表等各类统计报表均能即时、保质、保量地报送至上级支行,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即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有虚报、瞒报、伪造、拒报、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四、存有问题

1、统计力量、科技支持力度尚显薄弱

我支行因为人员缺乏,没能设置独立的统计岗,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而是由其它岗位人员兼任。另外,因为统计工作量大,仅仅依靠手工数据筛选汇总,数据质量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故需要科技的进一步支持,加之员工因为忙于各自日常工作中的事情,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不能真正地重视起来。

五、采取措施:

1、切实增强统计队伍建设,保证统计员队伍的稳定,增强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努力提升统计人员素质。

2、逐步改进和完善金融统计报表制度,以适合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对金融统计工作要求,持续提升金融统计工作水平。

点击金融业统计年报 篇3

统计涵盖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大量新兴金融业态纳入统计范畴

2011年11月1日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该《标准》对《GB/T4754-2002》中部分大类、中类、小类的条目、名称和范围作了调整。对于金融业来说,行业分类由原来16个行业小类增加为29个行业小类,且进一步规范并明确了金融活动的范围。北京市的金融业统计调查单位除传统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外,重点对以下几类金融活动进行了规范和补充:

(1)金融租赁服务,除原有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融资租赁企业外,还将商务部批准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也纳入金融业中“金融租赁服务”统计范畴。

(2)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公积金房屋信贷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新兴金融业态纳入金融业中“其他非货币银行服务” 统计范畴。

(3)将为企业及其他客户进行的资产组合和基金管理活动、企业年金、社保基金和专户理财企业等纳入金融业中“基金管理服务”统计范畴。

(4)将非机构股票投资服务、非机构基金投资服务、非机构债券投资服务、其他非机构证券投资服务、创业投资业务服务、代理创业投资业务服务、创业投资咨询服务、创业企业管理服务、企业项目策划服务、企业财务顾问服务、企业并购服务、企业上市重组服务和其他企业投资服务等纳入金融业中“资本投资服务”统计范畴。

(5)将从事的资本运作、金融投资、金融控股投资的控股公司纳入金融业中“控股公司服务”统计范畴。

(6)将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他支付服务等纳入金融业中“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统计范畴。

(7)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将由市金融局监管的融资担保公司纳入金融业统计范畴。

金融业统计调查单位统计口径的特殊处理

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是“法人经营地”统计原则,即各法人单位按照实际经营地向所在地政府统计机构报送统计数据。但对于银行、保险公司这类法人单位,其在全国各地有大量的分支机构,国家统计局专门规定,“银行、保险等系统所属企事业法人的省、地级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大量的金融业总部单位,如国有银行的总行、保险公司的总公司。全市在实施金融业统计调查中做了如下规定,需调查单位牢记。

(1)各银行、保险公司法人本部在京的,同时在各省市设有分支机构,法人银行、保险公司本部只报送总行、总公司本级统计数据,不含各省分行、分公司及以下机构数据。

(2)各银行、保险公司法人本部在京,同时在各省市不设有分支机构,法人银行本部报送全法人口径统计数据。

(3)各银行、保险公司北京分行、分公司视同法人,报送分行、分公司全辖口径统计数据。

(4)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有分支机构的证券公司,公司法人本部报送全法人口径统计数据及法人本级口径统计数据;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各在京证券营业部、证券公司北京分公司、期货营业部报送办事处、分公司、营业部口径统计数据。

不同的金融业务活动对应填报不同的财务状况统计报表

金融业务财务与其他专业财务相比较为复杂,新旧会计制度并行、金融业内部各类活动所使用的会计指标相对独立,使得全市很难将金融各行业财务报表整合至一张统计财务状况表中,为此设立了四种财务状况表,以适应不同的金融企业。

(1)财务状况J103-1表(执行金融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对应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财务报表,适合银行、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典当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填报。

(2)财务状况J103-2表(执行保险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对应保险公司财务报表,适合保险公司填报。

(3)财务状况J103-3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对应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适合一般投资企业、资本市场服务企业,非金融支付机构、保险代理及融资担保公司等填报。

(4)财务状况J103-4表(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对应行政事业财务报表,适合一行三会、一部三局等实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统计指标和填报要点

统计报表中有特殊规定的指标

“财务状况表”中有部分统计指标是有特殊规定的,企业不能按照自身报表指标设置填报。如“内部往来资产”、“内部往来负债”,内部往来是指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往来交易,是企业与内部所属各个独立核算的单位之间,或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彼此之间的往来款项。有部分企业将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往来交易计入其他科目,需要从其他科目提取计入本指标,同时其他科目也需要做相应的扣减;“在建工程”在J103-3表中,“在建工程”按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设置为“固定资产合计”平级指标,但未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合计”中已经包含,对于这部分企业统计部门要求“在建工程”指标仍需要再次填报。

“应付职工薪酬”与“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区别

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本单位报告期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这两个指标都与职工报酬有关,填报中要特别注意两者的区别。

首先,“应付职工薪酬”是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报告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反映的是该会计科目本期的计提数;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号令)计算获得,反映的是本期实际支付数。其次,“应付职工薪酬”中不含企业中劳务派遣人员、保险营销员等的工资(他们通过“劳务费”、“手续费”等方式取得报酬);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则应该包含这部分。最后,“应付职工薪酬”中包含企业给职工支付的五险一金、补充养老(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其他人身险,以及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则不包含这部分支出。

“证券经营机构业务情况”调查表中需明确的填报要点

“股票交易额”中不含申购新股及申购中签交易额,也不含配股、分红、送股及转增交易额。

“基金交易额”只填报封闭式基金、ETF、LOF交易,其中ETF、LOF的申购、赎回交易计入“基金交易额”中的“其他交易额”。

“债券现货交易额”不含一级市场交易。

除封闭式基金、ETF、LOF 外,其他基金(含一对多)的申购、赎回交易在“其他交易额”中的“其他”填报。

股票申购中签的交易额、配股交易额、国债、企业债、开放式基金的发售在“募集资金交易额”中填报。

“累计开户数”指标要求填报的是营业部开业以来的散户、法人的开户数减去销户数后的数值,而不是只填当年的数,也不是只填开户的累计数。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篇4

1 金融统计模式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1)金融分析方式更为科学有效。金融分析方式受到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影响,其形式不再是局限于曾经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而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逻辑性。金融分析方式受益于大数据时代中科学技术的支持,虽然在数据方面的分析趋于复杂化,但是能够有序且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分析的内容也越趋于全面和精细。决策者可以通过参考经由大数据技术分析提供的数据更好地把握全局的发展,从而做出更适合未来发展的决策。

(2)数据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式受到所处时代的技术限制,数据在汇总的过程中的环节往往过于繁杂,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还会降低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当金融统计模式与大数据时代结合后,不仅能够降低金融统计的成本,还能够提高该模式运作的效率,创造出优于以往的经济效益。

(3)金融监管效率提高。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使得数据的收集更加快速有效,金融统计结构日趋完善。央行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在这一行业中进行相关操作,正是得益于结合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金融统计数据。

(4)传统的统计思维与大数据时代统计思维的差异。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统计思维与现有的统计思维产生了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的数据源思维存在着差异,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数据来源的严谨性。传统的金融统计要求数据的来源必须具有高度的匹配性,把关极其严格;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收集来源要比传统模式更为广泛,因此并没有过于严格要求数据来源必须要有极高的匹配度。

(2)数据在提供的方式上,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大量使用标准图表以及格式化设置等结构性的设置是传统思维中常见的数据结构,该方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简洁性。而在大数据时代中,由于数据来源广泛,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较少采用规范性的结构图表表示,往往是以非关系型结构进行数据表示,继而得出分析结果。

(3)使用数据的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式里,由于数据来源较为单一,且具有极高的匹配度,往往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决定性,更适合少部分参考人士进行决策使用;而在大数据时代里,由于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分析更为全面系统,最终提供的结果多偏向于相关概率且不带决定性,因而能够适用于大多数行业的使用者,给他们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参考数据,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行业预判。

2 大数据时代金融统计模式建议

(1)结合大数据技术规范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统计的数据收集由于受到信息传递技术的限制,致使相关的数据结果无论是准确性、可靠性,还是一致性都比较低。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的金融统计数据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适合现代适合的需求。但金融统计在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金融机构信息、金融工具和金融计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构建金融机构。

(2)金融统计思维的转变。金融统计模式若要在大数据时代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必要的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出现代统计学的作用。传统的金融统计思维需要进行改革的主要有三方面,即主体定义、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以及数据主体的不确定性。

在主体定义这一方面,传统的金融统计由于受技术和信息来源方向较少的限制,基本上会事先确定好数据的主题,从而进行数据采集;而大数据时代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而在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式上,现代的金融统计只有结合现代的科技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现代统计学的作用。

根据前两方面,还可知在大数据时代里,由于信息来源的路径广泛,较之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式里,数据主体反而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且遵循非原则性。

(3)增强信息共享,完善信息统筹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于金融统计的管理不应只是遵循于过往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免存在不必要的漏洞。现代对于金融统计的管理,更多地应该依靠于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的约束。同时,金融数据统计的有关部门人员,应当在入职前就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明白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从源头上降低问题出现的几率。

在大数据时代下,金融统计信息应当增强信息共享,使得数据信息能够更为清晰透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够增强对金融统计数据的管理。当数据管理出现问题时,还能快速地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出现问题的金融统计数据。

(4)重视细粒度数据采集。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数据采集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在相关金融机构采集数据后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的现象,从而判断市场变动将会带来的影响,即像细粒度数据采集方向变化。采用细粒度数据采集的方式,能够及时地发现市场变动所带来的问题,并能够快速地分析出对应的有效解决措施,从而一步步地推动金融统计模式的发展,使其带来的数据具有更高的精准度。

(5)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业统计体系。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在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中分析出有效的数据信息,并提供相关的结果,所以金融业统计体系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帮助相关人士能够及时把控相关的信息,对金融体系中的资金进行精准而又全面的控制。同时,由于金融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金融业统计体系以规避相应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手段控制事态发展,从而推动金融业的进一步平稳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统计模式结合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式由于其数据来源、数据结构、数据分析等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能使金融统计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为相关的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从而做出有利的判断,促进金融业的平稳发展,更应当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人们已经置身于大数据时代。因此,原有的金融统计模式必须随之进行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人们的新需求。文章将在研究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旧有的金融统计模式进行创新以及研究当中存在的意义,以求更好地推动金融统计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数据,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建超.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统计未来的发展方向[J].中国统计,2015(4):6-7.

[2]周涛.金融统计业务系统数据集中方案设计及实现[J].华北金融,2012,33(6):312-313.

[3]张小明.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4]俞立平.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金融统计的改革与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45(32):112-114.

[5]孟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代统计思维模式的创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2):92-93.

货币与金融统计 篇5

参照以上原则将金融部门分为金融中介部门(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等机构部门、其他金融中介{例如离岸银行})。然后根据不同部门在创造货币中所起的作用,将上述部门分类又归纳为两大类分别为存款性公司与其他金融性公司。MFS较之SNA更加关注与金融性公司部门内部的分类,使得统计数据更加细致,便于为相关货币政策制定与金融监管提供帮助。

金融资产的分类按照流动性强弱与描述债权人/债务人关系形式的法律特征两个标准,金融资产可分为(货币黄金与特别提款权、通货与存款、非股票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股权、保险技术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账款)。金融公司概览包含了存款性公司概览与其他金融公司概览

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定制,对与经常交易的资产采用市场价格定值,对于无法获得的相关资产的定价,可以使用公平价值定价法,该方法包含了类比法与现值法。对于外币工具的定值,对于外币工具转换为本币时应当使用中间汇率进行核算。

货币统计更注重于货币总量的统计。广义货币是指由特定部门发行并由特定部门持有的具有充分货币性的资产。判断一种金融资产属于广义货币总量时,最终要的是要看该种资产提供的流动性,以及这种资产所提供的贮藏价值。货币的持有部门指的是除中央银行与存款性公司之外的部门。货币的发行部门包含了中央银行与其他存款性公司,部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净值。

从分部门的概览中我们可以得出该部门与政府部门、其他金融与非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与非居民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中构成概览的为各分支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概览中的其他负债项包含了不包含在广义货币之内的非股票类证券、存款、金融衍生工具、股票等。上面的为MFS中的相关规定

在中国只有存款性公司概览,其下面分为货币当局概览与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货币供应量为存量概念,其中中央财政存款不能记入货币供应量,只有其付给社会大众之后才会被记入货币供应量,银行之间的债券与债务同样不计入货币供应量中,因此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金融危机带给统计工作新契机 篇6

数据采集和分析职能分散在联邦政府各个职能部门

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政府统计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实行分散管理,依靠部门统计;在垂直方向上由联邦政府垂直管理国家和地方各级统计工作。在此模式下,美国统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职能分散在联邦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下面。联邦政府各部下属的统计机构及其在各区域的分支机构承担了国家政府统计的主要职能,而州、郡、市一级政府通常不设专职的统计机构。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的政府统计职能主要由商务部下属的普查局和经济分析局,劳工部下属的劳工统计局,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办公室等众多职能部门下属的统计机构合作完成。而州、郡等地方统计工作则主要由经济分析局、普查局等机构及其在各区域的直属分支机构完成,数据来源除了联邦政府各部门掌握的地方统计数据外还包括所在地区的州、郡、市定期报送的税收和财政数据。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置类似我国国家统计局这样的部级独立统计部门,管理、审批、协调联邦各机构统计活动的重要职能由直接向总统报告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承担。其下属的信息管理办公室设有总统计师一名,负责联邦政府100多个机构所执行统计项目的管理。为了实现各个机构在统计标准、职能分工和信息数据交换方面的一致,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还建立了由各统计机构领导参加的部际统计政策协调委员会,来协调部门数据和标准的衔接。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众对政府统计数据关注度明显增加

在美国,企业、组织和个人将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视为投资、就业等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公众对于政府统计数据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失业率、住宅销售价格、新建房屋开工许可数量、城市人口变化等指标成为了媒体上最热门的词汇。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于政府统计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在1997年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一站式联邦统计数据发布平台(www.fedstats.gov)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尽管美国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众多,但通过这个平台,公众可以方便地链接到超过100个联邦统计机构,并得到相应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经济、人口、犯罪、教育、医疗、航空安全、能源消费、农产品产量等广泛的美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在此基础上,各个统计机构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发布和查询网站,除了一般性的汇总数据和分析报告外,还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为公众提供互动式的信息查询工具,可以动态生成与统计数据相关联的图形和表格,方便公众直观地获取信息。此外,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还对各联邦政府机构公布统计数据的职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对各类统计数据的发布日期制定了详细和准确的时间表。

非常时期美国联邦政府给予统计工作更大力度的支持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联邦政府不但没有缩减政府统计工作开支,反而在资金和人员配备上给予了统计工作更大的支持。

根据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的2010财年美国政府统计项目报告,2010财年联邦政府统计工作预算为123.861亿美元,其中用于2010年人口普查的预算为69.01亿美元,其余的54.851亿美元作为常规预算。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经济不景气、财政赤字持续增加的不利情况下,联邦政府开始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很多部门预算减少甚至开始裁员,但这些并没有对统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数据显示,2010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总支出比2009年减少了4070亿美元,同比下降10.2%;而根据政府统计项目报告,在扣除人口普查预算后的联邦常规统计工作预算依然保持小幅增加,达到54.851亿美元,比2009财年增长5.0%;在过去三年间,年度统计工作预算超过50万美元的美国联邦机构多达80余个,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在资金得到保障后,2010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明显加强了联邦统计机构的人员力量。美国政府统计项目报告显示,13个以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主要任务的联邦统计机构中有9个机构人员比2009年增加,4个机构与2009年持平,没有一个机构出现人员数量减少的情况。

美国政府统计系统资金和人员力量的加强,一方面得益于2010年是美国的人口普查年,普查局等相关机构大幅度增加了人力资源方面的预算支出;另一方面得益于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新政,包括应对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复兴法案,旨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降低政府医疗费用支出的医疗改革计划和绿色清洁能源政策。这些新政策强化了美国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力度,对统计数据和分析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在共和党布什政府当政期间因预算资金限制停滞的统计调查和研究项目得以恢复和加强,如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恢复了外国直接投资统计,加强了此前基础薄弱的郡一级地区经济核算以评估美国地方经济的复苏情况;一些新的调查项目也正在积极地部署和开展,如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的清洁能源产业带动新增就业情况等,金融危机带给美国政府统计工作新契机。

金融市场统计论文 篇7

关键词:区县统计工作;问题;困难;思路;对策

一、做好金融危机背景下区县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统计工作任务、统计调查对象不断发生变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努力做好构建统计工作重要基础的区县统计工作,对于确保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完整,提供准确的信息、科学的判断和政策依据,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做好区县统计工作,不仅关系到统计部门自身的形象和地位,更关系到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做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区县统计工作,推进科学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当前区县统计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政府部门的统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1)区县统计部门既要面对统计法律制度对统计数据的规范性、严谨性、真实性要求以及上级统计机构的数据质量检查,又要考虑关系地方政府的形象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因素。在这种状况下,统计工作人员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左右为难。

(2)不少区县级统计人员不能很好地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区县统计数据数出多门,信息失真,重统漏统现象时有发生。

(3)从事区县统计工作的人员少,经费缺,办公条件欠佳,技术设备差,难以适应工作发展需要。这些都导致政府部门统计难以有效发挥职能作用。

2.统计方法制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科学统计的要求

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统计数据和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统计调查领域不够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反映得还不够全面和及时;统计报表指标重复多乱现象依然存在,统计专项调查较频繁、时间紧、任务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层统计员的工作量。

三、提高区县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思路和对策

1.构建实施新的统计工作体制机制

(1)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对各级统计机构的设置、统计干部队伍的建设、业务建设和统计数据质量等开展定期的检查监督,确保严格执行统计制度、依法开展统计调查、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建立合理的协调机制,加强统计部门对部门统计和行业统计的管理和指导,杜绝重复和不必要的调查,切实减轻基层统计的负担,切实避免数出多门和统计数据使用上的混乱,特别是要正确处理横向协作和纵向沟通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效运转,顺畅互动、灵活高效的统计工作流程,进一步改善和完善统计工作;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抓落实,致力于推动科学统计为科学发展服务。

(2)要在坚持统计“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全面报表为补充”,突出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减少定期报表。第三,管理好统计数据的发布工作,要求做到宏观统计数据只由一个官方机构发布。增强统计信息发布的公正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2.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和健全各项统计指标体系

(1)建立完善区域统计指标体系。要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和科学发展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全面有效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民生等方面的统计指标。积极研究和确立反映自主创新能力、能源资源环境、现代服务业统计、民生统计、节约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统计监测指标。

(2)建立健全统计调查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统计调查制度,工业园区统计调查制度和能源统计监测调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现代服务业统计,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继续改革和调整城镇居民工资、农民收入,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力和工资统计制度;着力加强人口、教育、失业和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统计。

(3)完善统计数据评估体系,不断规范统计评估业务流程,继续加大以核算为龙头的专业统计及其重要指标“下管一级”力度,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千方百计提高各项统计指标数据质量。

3.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努力提升统计能力

(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完善乡镇街道统计管理工作,明确统计负责人和专职统计人员,确保统计工作经费满足统计工作需要。

(2)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坚持制度优先,认真把统计工作制度中的各项工作指南抓落实,大力推进全区依法统计和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3)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抓好统计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及早建立全区统计数据库,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尽快实现“三上企业”和乡镇街道统计报表网上直报。

(4)加强统计业务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大统计业务培训力度,继续开展统计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营造学业务、钻业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统计干部队伍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曾平德:坚持统计“三性”落实科学发展.重庆统计[J].2009(1).

上一篇:医保支付模式下一篇:职业学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