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精选12篇)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篇1
金融体系的构建, 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金融体系具备融资的主要功能, 即实现资金由盈余方向短缺方的转移, 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供给, 提升资金的利用率。金融体系中融资活动的实现, 可以由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渠道完成, 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发挥主要作用, 而直接融资则由金融市场进行。由此可见, 金融体系可以划分为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两个部分, 双方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同时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和差距。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定义
(一)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又称为资金市场, 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金融市场包括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以开展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金融市场在构成上较为复杂, 从交易工具的期限上分, 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主要类别。货币市场融通资金的期限较短, 资本市场融通资金期限则相对较长。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等资本市场则包括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二) 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较金融市场相比, 金融中介的构成则相对较为简单。金融中介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开展金融融通过程中的媒介或者桥梁, 金融中介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机构。金融中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类别, 即货币金融中介和非货币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以及证券公司都属于金融中介范畴。金融中介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是金融体系中资金融通的基础方式。
二、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比较分析
(一) 融资保险性比较。
从融资保险性上来看, 金融市场的融资保险性要优于金融中介。金融市场涵盖范围较广, 当企业要求融资的情况下, 股东可以将股票买入为企业提供一定资金, 而企业则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来解决企业暂时的资金问题, 保证市场资金的有效流动。当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管理、企业效益等问题后, 股东则可以立刻卖出手中股票, 收回融资资金, 防止被企业套牢, 降低投资人风险。但是, 金融中介夏的融资保险性上则相对不足。当企业在向银行等机构提出融资请求后, 银行向企业进行贷款, 当企业经营发生问题后, 企业却不能够直接进行贷款之后, 相反还需要继续投入更多资金, 以解决企业经营困难, 以减少银行损失。金融中介下的融资, 投资人存在较高的被动性, 融资保险性也就相对较低。
(二) 融资能力比较。
从融资能力上来看, 金融市场比金融中介的融资能力要高。金融中介方面, 主要以单个银行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为主, 而这些投资商本身的资金是较为有限的, 对于铁路、石油、地铁等动辄十几亿、上百亿的项目, 金融中介几乎无法满足融资请求。但是, 金融市场则能够通过发行股票成立公司公司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任务。金融市场并不是依靠个人或者单一机构实现融资, 金融市场所面对的群体更加广泛, 而这也是金融中介所无法比拟的。但是, 金融中介也拥有自身的融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资金困难, 金融中介房贷速度快, 流程简便等优点则凸显出来, 成为企业所热衷的融资渠道。
(三) 融资监控和激励比较。
在融资监控方面, 金融中介也具有一定优势。在金融市场中, 股东直接对融资企业进行干预, 通过主动监控来降低融资风险。但是, 这种监控形式下, 很容易影响企业的自身发展, 当股东与企业发展战略出现分歧之后, 股东股票大量抛售的情况发生, 将导致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受到影响, 并给二次监控机制带来较大压力。金融市场监控能力的不足, 导致金融市场容易出现短期投机行为的产生, 对正常的投资秩序和环境构成影响。但是, 金融中介下的融资监控则更为合理。金融中介一般依靠代理公司对企业进行监控, 负责监控企业的成本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以降低金融中介的融资风险。金融中介在监控成本方面较金融市场也相对较低, 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在激励方面, 金融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与股票相挂钩的管理合同, 以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和投资热情, 使企业经营效益和投资者个人利益相挂钩, 而金融中介则缺乏较为实际可行的几例政策, 导致金融中介难以和金融市场的激励相抗衡。
三、总结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两者在功能、性质等方面各有优势, 两者同属于金融体系中的资源配置方式, 尤其是在经济化、市场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两者的互补性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投资者来说, 必须要明确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别和特点, 针对不同的融资项目选择合理的融资形式, 才能够真正的确保自身经济利益, 降低融资风险, 并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摘要:金融体系作为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 有利于对资金流动的有效引导, 借助相关激励手段和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 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者之间相互补充, 为企业和社会融资提供可靠支持。本文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定义入手, 深入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主要区别。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比较,开拓建议
参考文献
[1]郭翠荣.金融中介结构性转变的若干问题探讨[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 (11) :29-35
[2]彭文平, 肖继辉.金融中介理论述评[J].当代财经, 2012 (03) :19-20
[3]蔡庆丰, 李超.金融中介影响资产定价的初步探讨[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11 (14) :10-13
[4]冉茂盛, 黄凌云, 张宗益.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技术[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2)
[5]余利丰, 邓柏盛, 王菲.金融发展与中国生产率增长——随机前沿分析的视角[J].管理科学, 2011 (05) :105-112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篇2
由于持续的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一方面表现了央行抑制金融泡沫的决心,一方面就是与国际金融炒家的一场长期性的金融博弈!
首先,我认为现在并不是持有任何金融产品的时机,也就是说一切相对于现在的情况,都不具有升值的可能!我看跌现在的金融市场,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表面上一片繁荣,其实内里却木朽于里。
我看跌现在金融市场原因有三:
一. 首先,最重要的是银根的收紧和汇率的上升,我必要的提一下就是93年的日本金融危机,中国现在的情
况和93年的日本颇为相似,银根的收紧代表金融市
场里面最需要的一样东西-------资金流的冻结,利率
上升-----利用借贷投资的成本增加,(需要注明的是金
融领域里面最普遍的情况就是空手套白狼,如果你用
空手套白狼去评论一个从事金融的人,不是贬低他,而是褒奖他)汇率上升------外汇储备外流,出口降低!
二. 其次,金融市场的矛盾,已经初现,从国内的温浙一
带的高利贷跑路,到美国民众的占领华尔街的举动,动荡的局势已初现端倪!(注:2007年的美国两房危
机并没有随着两房的破产终结,而是把风险转接到政
府身上,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从而美元横流,美
国当政者起初天真的以为,继续刺激经济,能够再次
促进就业,然后达到让民众自己还贷的目的)
三. 楼市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当资金流断裂的时候,楼市必遭重创!因为楼市的持续繁荣,取决
于房价的持续上升,从而炒房才能带来收益,从而推
高楼价!如果房价持平或者下跌,将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但是这取决于外国炒家何时将资金撤离中国!
如果汇率持续上升,必将引发大规模资金撤离,楼市
必定暴跌!因为美国为了本国的金融稳定,也必须尽
快将风险转嫁到中国!
现在的投资策略我觉得股市现在并不适宜长期投资,我觉得你没有很好的投资能力在近期也并不要去持有股票,前段时间的所出现的三高是一种背离的现象!黄金等贵金属价格高涨,股市高涨,利率高涨是一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表现,价值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背离,但是必将回归,黄金价格降低,近期股市会有小幅度的上涨,但是要注意股票与黄金的转换,把他们当成两个死对头就行,一个涨,肯定一个跌,我觉得最后还是投资黄金能够保值,至于在什么价位投资黄金,需要计算汇率,利率,还有股指,等众多因素,但是我觉得在1300美元没盎司的价格持有美元,会给你带来保值并有微小回报,越降你得到的回报将越多。由于前段时间黄金涨到1800美元,我觉得市场上好像没有一种金融产品能
够保值并带来收益,但是在金融领域就是一头涨一头跌,资金必须找到宣泄口!其实金融是一种破而后立的游戏,当财富掠夺达到一定限度时,就爆破它,让一切从零开始,但是巨头们却会把所谓的高价资产出售,引进廉价的资产,如此周而复始,巨头可以让价值背离的年限会超出你的想象,以至于你会相信这种假象!
浅析中美金融市场博弈分析 篇3
【关键词】 中美 金融 博弈 汇率 次贷危机
引言
当今世界强大的两个国家,中美博弈正向全方位扩展延伸。伴随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中美金融博弈日益凸显。有学者认为中国与美国的金融博弈中凶多吉少,因为美国己经对金融工具非常熟悉,而中国市场还处在习惯于窖藏货币阶段,在金融博弈中我国几乎完全处于劣势。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美金融博弈关系中,中国并不是完全的被动方,而是可以通过减持美国国债、深化战略经济对话和相关国际谈判等手段及相互的国际谈判来为自己争取经济与金融上的利益。
通过金融危机条件下的中美贸易争端及博弈分析,美国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一直是对华贸易摩擦的主要发起国之一。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在博弈中必须也只能积极应对,并争取化被动为主动。
1. 中美经贸关系回顾
中美经贸关系从1979年中美建交开始到今天成为紧密经贸合作伙伴,中美经贸关系回顾如表1所示。
作为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贸易发展迅速,双边经贸合作发展不断扩大。近年来,中美贸易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双边贸易额已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4467亿美元,增长了182倍。
随着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与中国间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据中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始于1993年,为63亿美元;到2003年为586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其对华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2003年为1240亿美元,在2000年时,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最大的逆差国。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美国2010年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730.7亿美元。美国国内将其巨额贸易逆差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制度,认为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要求中国政府采取措施调整汇率制度,促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引发了持续多年的中美汇率战,中美间的金融市场博弈也日益激烈。
然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两国的国际地位都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美中两国作为全球第一、第二两大经济体,在资源条件、经济结构以及消费水平等要素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能够保持良好稳定的经贸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经济和谐发展。
2. 中美金融市场博弈主战场——汇率
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增大,美国认为中国赚取了其巨额利润,夺走了其就业机会,一面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采取了单边加增反倾销税等强硬措施,制造贸易摩擦;另一面对人民币汇率接连施压,这严重损害了两国贸易的正常进行和发展。
中美之间的人民币汇率之争肇始于2002年,在随后的两年内达到白热化,成为各国政府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半数以上的海外重量级金融机构将人民币持续升值列入了2005-2006年国际外汇市场的展望报;同时在美国的策划下,国际社会日益对中国施压,要求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从而帮助改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失衡状况。在此期间,美国总统布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前则政部长诺斯等美国政府官员多次要求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放弃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并明确表示希望人民币升值。与之相应,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从最初的完全排斥“升值论”,到“小幅升值无损整体经济”,再到做出“将长期缓慢地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表态。国务院、人民银行、则政部官员在不同场合反复声明,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进行不正当竞争。就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最终会走向某种方式的浮动,但由于当前的国内经济状况,人民币并不适合完全放开,中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和时间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政策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2012年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421,相对于2005年7月21日汇改之前人民幣对美元的月平均汇率8.2765,已升值了30.5%,图1为2004年至2011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图。
事实上,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并非对美国完全有害,中美商品贸易结构呈互补状态,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商品,如纺织品、普通家电、服装、鞋类、玩具、五金等,这些产业在美国已经是夕阳产业。因此,美国从中国进口,合乎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正是他们的消费需求实现了中国商品的价廉物美,也实现了美国中产阶级消费者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梦想。如果这些商品不从中国进口,那么美国消费只能从其他国家花更多的钱来进口。例如,在2006年12月的美国圣诞节市场上,由人民币升值而使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价格上涨了5%左右,玩具价格上涨了10%左右。虽然人民币升值符合美国国内部分制造业厂商的利益,但这也加重了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的负担。
然而,美国看似在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2011年美国的国债负债额突破了14万亿美元大关。14万亿是个标志性数字,因为14万亿正好等于美国一年的GDP。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不能超过利息额度,就意味着美国将不可能还上这一笔贷款,如果美元贬值,这笔债务将缩水,大大缓解还款压力。而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2012年7月份中国增持了241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当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从6月份的7764亿美元增至8005亿美元,中国同时持有超过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无疑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3. 08年金融危机中美中博弈分析
美国在08年金融危机(下称次贷危机)中用提振“经济信心”,使美元再一次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当多数人还在危机的惯性中恐慌时,
美国人步步走向胜利,这其中金融博弈应对我们有所启示。
3.1美国在次贷危机中的博弈分析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定义为“百年一遇”。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中的高超的战略战术令人惊叹。
3.1.1注入国家信用。
现代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它的根基是国家信用,因此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信用危机。虽然“次级债券”是企业信誉,因为它会触发美元体系崩溃,美国毫不犹豫地以国家信用替换企业信用。美国几乎动用了一切可动用的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息、降税、直接救助、总统财长的信心喊话、“限空令”等等。所有这些行动都围绕一个核心,就是注入“国家信用”,以提振市场信心,刺激经济。
3.1.2外交应对。
在注入流动性、救助金融机构方面,美联储往往与多个国家的央行采取一致行动。财长保尔森多次访华,谋求并取得了中国对危机中美元的支持(如在特定时期不抛售美元资产甚至增持)。实际上,美国只要稳住中国、日本这两个美元最大持有国,美元就高枕无忧。
3.1.3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纵横驰骋,输出通胀,完成危机转嫁。
本次次货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的财富湮灭数额巨大。为了减少损失,部分金融巨头借助资金优势,在石油、农产品和金属期货上赚取利润。据统计,2008年与2003年相比,涌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资本增长了近20倍,达到2600亿美元,其中50%以上的资金用于石油期货交易。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哈利勒就曾表示,油价被人为炒高40美元,照此,并以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39.528亿吨,交易量约占56.8%作为基数来估算,炒家一年就可从原油市场赚走6255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我国为原油进口就多付出了233亿美元。以我国石油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7.6%估算,全球石油贸易中因炒家炒高油价而多付出的金额就达6131.5亿美元。
3.1.4炒高原油对应美元贬值
美国政府不用担心美元有什么问题,中国在美元问题上己成骑虎之势。好处是一举三得:一是本国金融财团获利巨大,巨大的获利会促使美元回流走强;二是各国需要更多的美元来支付进口原油和农产品,美元恢复走强。三是高价原油使中国等原油输入国通胀率大为提高,控通胀必然抑制其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强世界经济对美元的依赖。
通过得当的应对,美国虽然发生如此巨大的“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根据2008年第二季度公布的数据,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3%,增幅不仅远远高于1.9%的初步数据,同时也高于经济学家2.7%的预期。美元指数不跌反升,从今年三月份最低的70.68点,涨升到2008年9月11日的80.38的,高低点涨幅高达13.7%。危机中的美国股市跌得也不多,从2007年10月9日道琼指数最高点14198.10点,至2008年9月19日的11389.75点,仅跌19.78%。
3.2中国在次贷危机损失分析
美国为应付“次贷危机”使出全身解数,是一场美元保卫战,自身利益的防卫战。很难有证据证明是直接针对中国而来,但是中国却是此次金融博弈中的最大受害者。
3.2.1美元减息、美元注水,都是弱势美元政策,会促使美元长期汇价进一步走低。2008年中国持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美元贬值通过汇价传递中国损失最多。
3.2.2美元贬值促使以美元定价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价格走高,中国是这些商品最大的消费国。2009年中国由于铁矿砂今年的涨价就要多付出了266亿美元。
3.2.3原油期货市场上的高度炒作,已估算09年比08年中国要多付出3100亿元人民币。而去年的原油价平均价位78美元,已经很高了。
中国持有“两房”债券就高达3760亿美元,几乎占海外持有该债务总量的三分之一。美国政府救市会造成中国损失,如果美不救市,“两房”债券失灭,中国损失更大。中国骑虎难下。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中资金融机构亏损浮出水面:中国工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余额1.518亿美元,中国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借贷债权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7000万美元,华安QDII因雷曼破产可能导致其损失1亿美元左右。合计3.7亿美元,大部份将被损失。
国际农产品涨价、高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置换而形成的国内购买力、弱势美元所引起的人民币汇差损失,这些因素都会通过通货膨胀表现出来,并直接反映到CPI的中,在PPI中也会叠加。而国际资源性产品的涨价所引起的通胀则直接反映在PPI中。至2008年8月份虽然我国CPI已下跌到4.9%,但PPI仍高达10.1%,可见,金融博弈通过通货膨胀的链条传导给我们造成损失的严重性。
4. 中国在中美金融博弈中的策略和方法
4.1 积极争取在国际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中国已连续l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积极争取在国际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为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的上发展铺平道路。
4.2 重点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
中国要在中美金融博弈中获胜,还需修炼内功,将重点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主要有以下措施:
4.2.1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的影响,经济增长下滑过快,中美金融市场博弈日益激烈,已经成为當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保增长的关键是要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当前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需求大幅收缩。而我国人口众多,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4.2.2结构性减税;
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4.2.3采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
4.2.4补贴消费,如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
4.2.5万村千乡计划,启动农村消费;
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孕育出25万家连锁经营的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的行政村和70%的乡镇,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2.6增加就业。
结束语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与美国的金融博弈中节节失利,蒙受巨大损失,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金融体系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罗桓.中美关系之汇率战[J].中国商贸,2011.10.
[2] 金鑫. 中美博弈之人民币升值[J].致富时代,2010(11).
[3] 火颖.金融战与中美金融冲突博弈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0.9.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分析 篇4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农村资金的融通。它是以资金为实体, 信用为手段, 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存款的吸收与支取、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
我国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农村金融的涉及面广, 它不仅涉及农业, 同时也涉及农村工商业;二是农村金融的稳定性差, 这主要是由农业的弱质性造成的;三是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困难。农村金融的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它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增长,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对市场经济下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金融服务。近年来, 我国农村金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基本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格局, 同时, 金融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金融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但实际上, 金融业发展“二元化”现象在不断加剧, 农村金融信贷供给明显不足, 对“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形成制约。
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分析
所谓市场结构, 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 主要包括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数量、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进入条件及纵向一体化程度等。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卖者集团主要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非正式金融组织。非正式金融组织是指游离于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机构, 非正式金融组织的融资活动即非正式金融。邮政储汇局2006年9月起才开始向农村发放小额贷款。另外三类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指2009年末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后, 按有关规定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买者集团主要包括农户、农村产业。
1、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是度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 它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或产业中, 少数前几位较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 集中度的变化能直接反映市场的竞争状态变化, 反映一个产业内企业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垄断和竞争的程度。市场集中度越高, 说明少数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大, 市场垄断程度越高。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集中度较高, 而且在2003~2005年, 集中度CR3分别是62.74%、64.87%、6812%, 有逐步提高的倾向。市场结构的分类主要有完全竞争型、不完全竞争型、寡占型以及完全垄断型,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类型整体来看是寡占型市场。
当然, 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比如, 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金融机构的密度就明显较大, 除了农村信用社, 还有各大商业银行仍在各个村镇驻扎, 它们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方面都存在着竞争;而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在乡镇一级, 正规金融市场中就只有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 其他各大商业银行大部分都撤出了农村金融市场。
2、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壁垒。
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壁垒是指阻止新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各种因素或障碍, 即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现有金融机构而不利于潜在金融机构进入的各种因素之和。金融市场准入壁垒中包括注册资本限制、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等经济壁垒以及政策法规限制等非经济壁垒。发达国家金融业主要表现为经济壁垒, 而发展中国家金融业主要表现为政策性壁垒。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进入壁垒主要为政策性壁垒, 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大规模撤出村镇, 导致正规金融机构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了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又限制民间金融的发展。从而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 并直接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竞争力不足, 农民、农户、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贷款难的局面。
3、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单一。
目前, 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金融服务主要局限于信贷业务, 由于农村金融面临需求分散、信息和交易成本高、周期长、季节性强等挑战, 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提供证券与保险等服务。
三、形成高度集中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原因
在社会的急速变迁中, 从乡土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 带来现在生活方式、制度、道德标准的改变, 从而使得乡土社会的信用无法适用于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 于是就存在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进而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缺失和不完全。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也很难对信贷风险和借款者信用进行评估, 贷款的回收遭遇困境, 因此资金的放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是分散性的小农生产。农村金融市场是个分散的、小额的、个性化的市场, 而不是集中的、大额的、共性化的市场。商业银行集中化的机构和管理适应不了农村大量的小额贷款, 所得的收益与所耗费的成本相比, 结果往往是无利可图, 所以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逐步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 作为贷款人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
四、如何解决这种困境
1、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壁垒。
政府对农村金融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正在逐步放松。银监会自2006年以来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 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在地方政府、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配合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较好, 风险可控, 在试点地区农村资金实现了部分回流,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加强, 农村金融服务也得到了积极改善。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信息, 截至2009年6月末, 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 从机构类型看, 村镇银行100家, 贷款公司7家, 农村资金互助社11家;从经营情况看, 已开业机构实收资本47.33亿元, 存款余额131亿元, 贷款余额98亿元,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 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 并且多数机构已实现盈利, 其中2009年累计盈利达4, 074万元。很多省份都抓住了这个契机, 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活动, 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环境, 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放开和规范民间金融。
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系统性负投资”的现象, 即当大量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储蓄, 城市以及国有企业部门而不是回馈农村经济的现象。农村吸收的存款与发放的贷款都在增长, 而吸收存款的幅度明显比发放贷款的幅度大, 信贷供给方面的不足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和农村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 由于信贷供给的不足, 农民似乎更倾向于民间借贷。民间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也促进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据统计, 1984~1990年我国民间借贷的规模平均每年以大约19%的速度增长, 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主体融资的主体。但是, 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限制, 民间借贷得不到正式金融机构的支持。
由于民间信贷存在着随意性, 更具有竞争优势, 但是它的供不应求导致了利率的上涨, 从而可能会使农村金融体系发生紊乱。政府开放信贷市场, 但要尽快制定放贷人条例, 完善支持小额贷款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 更有利于对民间金融的监督管理。比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 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3、建立信用体系, 鼓励创新。
依托法律, 可以由政府与银行共同参与创建新型农村金融信用系统。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扩大农户贷款的覆盖率。勇于创新, 寻找新的贷款担保方式, 发展农业期货等衍生产品与农业保险等服务。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此外, 还要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 推进金融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摘要:本文首先解释农村金融的定义, 然后通过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集中度和准入壁垒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进行剖析, 而且分析形成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集中度,准入壁垒
参考文献
[1]崔红.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分析[J].当代经济, 2008.4 (上) .
[2]郝耀东.农村金融现状与发展的经济法解读[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3.
[3]干春晖等.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7.
我国民间金融市场条件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金融市场 民间金融 开放
民间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银行业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我国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点限制和客户限制,落实加入WTO金融领域兑现国民待遇的承诺。
国民待遇是国际上关于外国人待遇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其基本涵义是指一国以对待本国国民之同样方式对待外国国民,即外国人与本国人享有同等的待遇,它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平等竞争的基础。目前,我国政府还在研究开放民间金融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
笔者认为,开放民间金融也是利弊共存,其利肯定远大于弊。回顾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时起,民间货币信贷已经在民间存在了四千多年,唐朝的民间金融相当昌盛,国民经济也很发达。而真正的国家金融是在1935年前后才开始的,但当时仍然存在一定量的民间金融,就是钱庄、票号和当铺等机构。上世纪50年代,类似当铺、银行、钱庄这样的民间金融机构被国家储蓄所代替,并被100%国营化。民间金融从那时被定义为“非正规金融”,但是民间金融这种形式一直存在并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当前的民间金融规模和巨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民间金融的规模高达1万亿元。另外,我国居民和民营企业还10多万亿元的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与此同时,数百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却同时存在着贷款难、融资难的尴尬。目前非国有部门对GDp的贡献超过了70%,但是它在过去十几年里获得的银行正式贷款却不到20%,其余的80%以上都流向了国有部门。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约有三分之一强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
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利弊分析
民间金融是在银行和信用社所不能及的范围内自动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和生产的需求,深受群众的欢迎。但无庸置疑,民间金融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留下了后遗症。
然而民间金融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较高的金融风险。民间金融处于地下状态,缺乏正常金融机构规范的制度约束机制,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监管,存款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民间金融的金融风险较高。由于民间金融在地下存在多年,并没有出现较大混乱。如果民间金融走出地下变为阳光下的作业,自然要出台国家监管条例,其自身也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各种业务行为,以确保正常运转,从而降低风险系数。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民间金融往往会干扰政府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政府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例如人民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了再贴现率。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也相应提高,而民间金融并未提高利率。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资金减少了,而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增加了,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部分资金转由民间金融来提供,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根本没减少。
金融市场对外国人开放和对民间开放,客观上都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的转型。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共同市场将使竞争与监管理念与手段趋于一致,单向的封锁行为已无法持续。
民间金融机构的“地下性”,决定了其处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灰色地带。有人利用民间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性从事诈骗活动;还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地下经济关系密切,甚至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刺激了地下经济和犯罪活动;更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黑社会勾结,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此弊源于民间金融的“地下”身份,因其属于地下,所以缺乏监管。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应加强政府监管,指导民间金融组织制定自身管理制度,规范民资按照规矩运行。如同票据诈骗、银行内外勾结骗贷、高管携巨款潜逃等正规金融机构内的犯罪行为,应归咎于个别银行薄弱的内控机制,而不应视为正规金融本身的过错一样。
此外,民间金融的高利贷也是一直令政府担心的问题。民间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中小企业或者居民个人贷款方便了,利率高自然就会被抛弃,高利贷没有了市场就会自己降下来。概括地说,民间金融“地下阶段”存在的诸多弊端不会长期存在,随着民间金融身份的阳光化会得到逐渐控制和消除。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条件
民间金融的优势是明显的。一是制度优势。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有时会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管制利率,而民间融资中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是市场化的。可以说,民间金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二是信息优势。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经常存在的,有的借款人为了得到贷款甚至不惜编造虚假的财务数据或实施其他造假行为,而民间融资中的当事人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与融资相关的信息极易获得且高度透明。三是成本优势。在民间融资过程中,融资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融资后的管理成本很低,一般不需要对融资方“公关”而支付“寻租”成本,因而融资交易成本较之正规金融明显为低。四是速度优势。民间融资无烦琐的交易手续,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能尽快达成交易,使借款人迅速、方便地筹到所需资金。民间金融的这些独特优势,也是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的重要原因。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民间金融的发展,并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试点行动。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破题农村金融改革。村镇银行的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和湖北6省(区)县及县以下区域开展,到2008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15个省(区)左右。因此,作为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又可以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人们有理由期望即将试点的村镇银行在破解小额信贷难题方面有所作为。
结论
对民间金融长期的压制已经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民间金融开放的越晚,金融资源的浪费越大。
事实上,金融业放松准入管制而加强管理艺术,已经为当前的国际主流。只有引入多元化的资本,才能建立服务于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机构,否则,资金配置的扭曲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结构风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着力抓好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这证明在已经对外资银行开放之际,强调对内资、民资的开放,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长远利益。
未来几年内外资银行必在我国成立本土银行,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由于国内银行与大企业的传统银企关系难以打破,外资银行自然会把注意力首先放在中小企业客户身上。而外资银行的产品创新与金融服务能力,是国内银行所难以比拟的,进入国内市场后,必然对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扩张产生巨大冲击。此时,按照中国银监会的时间表,民间金融的开放试点可能还没有结束,民间金融还不能放开手脚大显身手。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篇6
摘要:在我国比较薄弱的金融体系是农村金融的环节。由于农村金融的效率弱化和农村信用社的垄断,知识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处于低效、失衡的情况。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实施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入手,简述了农村金融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加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市场营销农村金融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农村的金融成本过高。风险性太大、收益极低这些情况不能满足可持续的需求。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支持有着莫大的关系,农村金融市场的不足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营销手段的改进是为适应农村多元化的服务要求而产生。农村的金融服务的缺失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如何依据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使其运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功效,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实施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农村的金融机构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体系,金融市场的经营是给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基础,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取自身的经济效益。采用市场营销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明智选择。由于金融市场的剧烈竞争,多种金融机构开始引入市场营销的手段,运用种类的多样化、手段的现代化等各个方面加入到竞争的队伍中。金融环境特别是基层的金融市场必须改变过去的经营形式,运用市场营销的手段满足客户的最新需求。市场营销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综合竞争的能力。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金融市场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运用高效的营销管理机制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加强竞争力的依据。采用高效的市场营销活动,把农村金融市场的产品及服务营销给客户,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农村金融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营销所出现的问题而制约着,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部分:
(一)营销意识浅薄,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长期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有些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依赖上级的指示和要求进行工作,没有开拓经营的理念,致使金融市场的营销意识浅薄,市场营销工作没有真正、高效的展开。等候客人上门、有求助才回应是目前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农村金融机构虽已注重营销工作的实施,但因为对市场营销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一部分传统的错误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致使市场营销的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或浅层次上。因为营销意识的浅薄,营销理念的落后,致使市场营销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严重的阻碍着农村金融市场营销工作的展开,制约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加以提高。
(二)市场定位不准,贷款所选对象不当
现今。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调研和细分的工作研究不深,在市场定位上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某些金融机构注重工商业看轻种植业,看重企业轻视农户,注重公有形式的经济组织看轻私营企业的经济组织,一味的注重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在贷款领域的扩张方面,注重生产经营贷款的发放,忽视农村的投资贷款、助学贷款等新形势的贷款领域。还有一些金融机构盲目跟风其它商业机构,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农民、转型商业化的管理,和商业机构争夺市场和资金,背弃了自己原来的服务群体,使得农村的服务不断弱化。
(三)金融市场经营品种单一,营销方法陈旧
金融市场的经营品种,传统的经营种类局限在原有的存款、贷款等业务上,在服务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市场营销的方式上,还限制在微笑待人、广告宣传党的浅层服务上,没有对营销做出深层次的研究和规划,只注重形式不曾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这种营销方式不仅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也不能很好的达到营销的目标。
三、加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工作的方法
营销战略指的是依据整体对市场营销活动做出合理的规划和约束。农村金融市场实施市场营销是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依据。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农村的金融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各个行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较大的改观,基于突变的经营环境,农村金融市场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运用市场作为导向展开市场的营销活动。观念的改变,营销意识的不断加强,可以采用经典的营销意识开展营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品营销策略
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资金,在对产品进行策略制定的时候,可以采用新颖的形式来引起顾客的注意,进而很好的为顾客所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农村金融市场要想稳固地位,就必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金融服务项目,进而扩大市场的占有度。农村期待什么样的服务形式,金融机构就提供怎样的服务,把各个银行办成金融超市,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在对产品策略进行制定的时候,必须依据实际的市场情况,分析各个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建造出各自独特的市场形象,进而招揽大量的顾客,发挥产品营销策略的优势。
(二)价格营销的策略
金融市场中各个产品的价格主要反应在服务项目和利率之上,因为农村的金融服务项目不多。这里所指的策略是以不违背利率的规定为基础,采用上下浮动的利率政策,开展各种利率档次的不同业务。金融市场中个银行进行产品价格确定的方式也要多样化,依据成本、种类、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为依据制定价格。金融机构的产品价格,不只要把成本考虑在内,也必须考虑法规权限、市场变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三)服务营销的策略
农村金融市场必须加强服务的意识,在服务上下苦功夫,可以量化服务并进行考核。可以采用限时服务、挂牌服务等形式来提升服务的质量标准。必须要求金融机构的职工在工作时文明用语,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以便快捷高效的为顾客所服务,使顾客在金融机构办理各项业务时具有安全、温暖、舒适的感觉。
(四)人才策略
农村金融市场必须以人力资源的培养为主导,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竞争意识。可以依据金融机构的业务要求来选用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选择有胆识、有谋略、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才,还有掌握不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熟练掌握新知识的专业人才。
结束语:从大量的实际经验可知,健全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可以高效的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不足、低效率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高效促进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的方法,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运行的效率。(作者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02).
[2]范国华,徐世平.农村经济组织与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破解[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3]吴宇,张明艳.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01).
[4]田静婷.从产权视角看我国农村信贷担保融资制度的创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篇7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 在中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都可以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 向发达国家出售。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 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通过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必将有大批项目可被开发为CDM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 目前中国提供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 居全球第二, 预计到2012年, 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据世界银行测算, 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超过2亿吨, 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其中一半要以CDM (清洁发展机制) 的形式实现, 可见CDM市场潜力之大。由于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 因此, 在中国, “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托CDM的金融活动。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 中国的“碳金融”市场潜力更加巨大。
2 中国碳金融市场潜在发展障碍
2.1 话语权缺失障碍
中国碳交易的现状也是中国碳交易核心问题, 即标准的话语权缺失。CDM机制交易过程中的核心法律文件大量使用欧洲法律概念, 参与他们的交易, 必须遵循他们的游戏规则, 毕竟他们是标准制定者。
相比之下, 发展中国家的碳金融要落后许多。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 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CDM项目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 但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 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 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 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
2.2 对CDM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
CDM和“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中国的, 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有限, 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同时, 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 目前关注“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 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
2.3 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
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 CDM项目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 这导致CDM项目开发周期比较长, 并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此外, 开发CDM项目涉及风险因素较多, 主要有政策风险、项目风险和CDM特有风险和周期风险等。项目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风险, 如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 资源能否按预期产生等。而在项目可行性认定上, 能效贷款较一般性贷款也更为专业, 银行人员的专业技术判断能力不足。
2.4 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
CDM机制项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 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 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 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 合同期限很长, 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在国外, CDM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大多数是由中介机构完成, 而中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 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量的项目。另外, 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2.5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催生的资金问题
从减排的角度看, 中国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 国内外也都有比较成熟的减排技术, 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 中国CDM项目正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眼下在哥本哈根争执不下的焦点之一, 就是发达国家是否应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来帮助其经济增长方式更清洁。文件要求, 发达国家到2010年至2012年期间, 总共提供3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20年前, 发达国家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而计划的每年1000亿美元援助中, 既有公共资金, 也有私人资金。但即使通过重重审查获得CDM项目, 国内企业也有可能拿不到资金。金融危机后, 欧美国家一些从事CDM项目的投资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毁约也明显增多。
3 中国金融业拓展碳金融业务路径分析
3.1 政策环境层面
(1) 制定激励机制, 推动碳金融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出台合理的优惠政策, 对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激励。第一, 在税收方面, 可以通过降低碳金融项目的有关税率、适当延长免税期以提高项目的经济强度, 对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收入进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第二, 在银行监管方面, 可以采取在碳金融项目贷款额度内存款准备金要求的适当减免, 加大项目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降低碳金融项目的贷款资本金要求等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以促使金融机构的业务向碳金融领域倾斜。
(2) 完善法律法规, 规范碳金融发展。
目前国内有关碳金融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碳金融参与主体权利的保护和义务的约束缺乏必要适用准则。因此, 国家有关部委如发改委、商务部和银监会等应加大协调力度,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碳金融的操作办法和法律法规, 确保中国碳金融业务的规范发展。
(3) 构建交易平台, 统一碳交易市场。
由于交易平台的缺失, 目前中国CDM项目发起人在同国外CERs需求方接洽的时候只能进行分散的“谈判”, 交易费用较高, 也容易造成CERs的压价现象, 致使中国的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因此, 有必要通过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机制来逐步统一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目前, 可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并发展的基础上, 着手推进交易所制度的完善, 促进参与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
(4) 培育中介机构, 促进碳金融业务开展。
碳金融业务, 特别是CDM项目链条长、关系复杂, 且项目融资需要担保机构的介入, 合同订立需要法律机构的协助等。因此, 鼓励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参与到碳金融业务之中, 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项目风险, 促进碳金融业务的开展。
3.2 金融机构层面
(1) 转变角度, 摆脱中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尽管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 却仍不是定价方。由于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突显, 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 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碳金融大大推动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价值链分工。
碳交易权的计价结算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 这是全球金融的又一失衡。目前, 欧元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 日本也正在摩拳擦掌, 试图使日元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的第三货币。中国必须积极布局, 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 这是打破美元、欧元等货币制衡,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应在全球能源金融新博弈中争取主动权, 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 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 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 改变中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获取国家最大的战略权益。
(2) 大力创新, 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模式。
当前, 除了已经开展的以CDM项目现金流为主要还款来源的CDM项目融资以及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以外, 中国金融机构应该探索更多的业务模式, 特别是中介服务模式满足CDM项目下的多样性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可发掘新的业务领域, 至少主要包括:第一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利用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中心或者与专业的租赁公司合作, 为CDM项目建设阶段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第二咨询顾问与项目协调。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协调项目发起人、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第三, 设立专门资金账户。通过设立专门的资金账户, 有效管理CDM项目下的资金流动, 担当CDM项目的资金管理人;第四, 参与托管碳基金。发挥托管各种基金的经验优势, 参与托管正在快速成长并大规模进入中国的碳基金。
商业银行可以尝试低碳信贷创新业务。银行未来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应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 重点关注能效技术评估, 大力支持诸如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由于环境总容量是有限的, 于是污染物排放指标具有价值, 通过转让能产生收益, 因此, 商业银行能够容许将其作为抵押物来申请贷款。特别是对于一些环保企业, 可能没有抵押担保品, 申请银行贷款也比较困难, 这时完全可以把这种排污许可证作为抵押品, 来为环保企业进行融资。
努力开展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银行业承担信贷资金配置的碳约束责任, 保险业承担规避和转移风险的责任, 机构投资者承担环境治理的信托责任, 碳基金承担碳市场交易主体的责任。通过这些机构的共同努力, 实现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目前, 世界银行已经设立了8个碳基金, 总额高达10亿美元。此外, 挪威碳点公司、欧洲碳基金也非常活跃。中国要借鉴国际经验, 着手设立中国CDM基金, 着力加强CDM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同时, 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 助力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3) 控制风险, 确保碳金融业务稳健开展。
金融机构首先应选择那些经济强度好、外部担保强的项目, 并且在提供贷款的过程中, 可通过银团贷款、分期投入等方式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CDM项目未来本息大多是采用外币偿还, 金融机构应实行必要的套期保值以防范汇率变化的风险;对于政策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相关的合同条款, 尽量将不可承受的风险转移出去;对于法律风险, 在制定合同过程中, 可通过咨询或聘任擅长国际法律的律师事务所, 实现对金融机构有利的法律适用和法律管辖。此外, 金融机构还可以探索诸如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 转移碳金融业务中的操作风险。
(4) 灵活经营, 积极应对未来碳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
随着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中重要性的增加, 中国碳金融业务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因此, 金融机构应该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改变, 及时转变相关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流程, 拓宽业务领域。在这一环节, 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产品设计和碳金融等多个部门之间应加大协调合作的力度, 提高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效率, 加强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模式变化的应对能力。
摘要:“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束, 更是催生了碳金融的创新, 碳金融也被正式提上中国国内市场的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碳金融”市场在中国的发展障碍, 提出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碳金融业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碳金融,低碳,金融业
参考文献
[1]张茉楠.中国理应在全球低碳产业链中占据高端[N].上海证券报, 2009-8-5.
[2]张世秋.中国低碳化转型的政策选择[J].绿叶, 2009, 5.
[3]吴平.开启中国低碳时代之门.国研网, 2009, 12.
[4]邵伟.浅析我国碳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2009, 12.
[5]王江, 陈曦.中国CDM碳金融市场供需两旺背景下的市场供给空洞[J].经济论坛, 2009, 5.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篇8
一、海南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情况及现实意义
2002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停止了中资银行所有离岸金融业务后, 首次批准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全面恢复离岸业务。2009年, 深圳发展银行海口分行获得深圳发展银行总行授予的离岸业务推介行资格, 其权限仅限于:只涉及客户服务和业务信息审查、业务信息录入及客户维护管理等部分, 不涉及会计账务。所有离岸会计账务仍集中在深圳发展银行总行离岸业务中心, 会计凭证原件、开户资料、授信业务资料和其他所有业务单据原件集中在深圳发展银行总行离岸业务中心保管。2002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交通银行离岸部通过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向在海南的非居民推介离岸金融业务, 但业务处理都集中在交通银行总行处理。南洋商业银行海口分行采用“国内接单, 境外处理”的方式, 通过其内部电子系统为在海南的非居民提供离岸金融服务。2012年, 海南金融离岸业务试逐渐获批。2012年8月, 中国银行已经布局海南, 即将设立中国银行离岸业务部。调查发现, 目前在海南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机构只有3家商业银行, 而且其所开展的离岸金融业务不是完整的离岸金融业务, 仅仅是为其总行离岸金融业务在海南做推介。
海南创建离岸金融市场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海南以战略的思维、前瞻的眼光、开发的姿态明确努力创建服务贸易型离岸金融中心, 形成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金融产业集群, 构建海南离岸金融示范中心, 将符合中国打造战略利益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实际要求。
其二, 成为境外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创建离岸金融市场, 可以吸引国际大银行、保险、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落户海南集群布局, 形成集聚效应, 而且将为海南带来税收、银行利润;锻炼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国际金融、会计师业务人才, 不断活跃本地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等, 这些有利条件将不断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
其三, 提升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随着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业务推进, 留存境外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大幅扩张, 在境内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 同时以此作为窗口, 可以对非居民所持人民币资产规模、交易活动进行监测统计, 为内地利率、汇率形成提供一个参照系。
其四, 便利企业国际化经营, 实现“走出去”战略。企业与当地银行业务往来不多, 难以就近得到银行授信, 利用其国内企业与国内银行的业务关系, 通过“内保外贷”等多项离岸金融产品, 可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并进一步将企业推向国际性市场。同时, 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需要便利的国际金融服务, 集中管理境外成员的外汇资金和投融资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推动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其一, 政治环境稳定, 发展时机良好。在全球范围来看, 我国政治经济较为稳定, 外资企业愿意到政局稳定的国家进行投融资活动, 这为设立离岸金融市场, 为向国际资金提供服务提供了支持。同时, 我国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并且积极探索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 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同时, 经济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 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宏观经济环境良好, 为离岸金融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生存条件。
其二, 自然环境优越, 旅游资源丰富。海南地处北纬18-20°, 是一个岛屿城市, 以自然农业为主, 空气质量和生活舒适度极佳, 具有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先天条件, 对各国金融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 海南允许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26个国家入境免签。由于免签证, 来海南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 截止2011年底, 海南省接待免签证的26国游客已占到全部海外游客的60%以上。众多的境外旅游人员, 将成为在海南开办离岸国际金融业务的重要客户来源。
其三, 得天独厚的经济交通要塞。海南毗邻广东、港澳台, 服务于珠三角市场, 又是中国沟通东南亚的重要桥梁。珠三角地区主要以出口加工业为主, 出口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问题, 而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使人民币迅速的回流, 解决信贷问题;港澳台是发达的经济体, 也是祖国大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海南成立离岸金融中心, 办理人民币自由兑换、结算业务, 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增强两个经济体的紧密联合性, 不论对于大陆, 还是港澳台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东盟与中国之间经贸等领域联系的不断深入, 东南亚地区自贸区经济发展战略将是以后国家重点开发的一片领域, 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能够促进人民币参与国际资本流动。
其四, 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海南经济特区开办境内外汇业务已有多年, 有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外汇专业人才, 且在金融机构管理部门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不乏有高学位 (博士后、博士、硕士) 、高职称、留学归国的人员, 占有高比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这就为海南创建离岸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约海南创建离岸金融市场的不利因素
其一, 税收优惠政策缺失。纵观日本、新加坡等政策推动型离岸金融市场, 其建立初始阶段均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相对宽松的管制来吸引离岸业务和离岸资金。我国目前还未制定针对离岸业务及离岸金融的税收法规, 各地离岸金融业务税收优惠也各自为政, 使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无法可依。
其二, 客户资源稀缺。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国企业和离岸公司办理离岸业务, 而海南经济总量偏小, 外向型经济实体不多, 中、外资金融机构难以拓展与国际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岸金融业务。调查发现, 在海南开展离岸金融推介业务最好的是海口深发行, 但截至2010年1月31日, 该行仅仅只开发了45个离岸客户, 离岸业务结算量, 2007年0.58亿美元、2008年1.27亿美元、2009年2.20亿美元。
其三, 业务宣传渠道有限。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 均有相对完善离岸中介服务机构, 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会计、审计等咨询服务, 以及办理离岸公司注册、开户等一系列相关手续, 推进当地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 海南省缺失相关离岸业务中介服务机构, 使得省内银行分支机构很难接触和引进境外机构来琼开办离岸账户。部分岛内进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离岸业务, 开办离岸账户的不多, 银行离岸业务开展只能依赖于银行自身及银行客户间的相互交流, 不利于离岸金融的健康发展。
其四, 受到国家外汇政策约束。《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资金往来规定, 汇入行应当按照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和出口收汇核销管理规定, 严格审查有效商业单据和有效凭证, 并且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进行申报。该项规定限制了庞大的离岸资金进入国内在岸市场为我所用, 离岸资金主要服务于非居民, 减弱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岸业务对非居民的吸引力, 同时也导致了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积极性不高。
四、海南创建离岸金融市场的几点对策及建议
第一, 大力申请中央赋予政策配套支持。建议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有条件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海南省分行在琼开办离岸金融业务, 借鉴国际离岸金融中心通行做法, 划定一定范围区域先行先试, 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企业间的联系, 形成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模式。
第二, 完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配套措施。税收优惠是离岸金融市场普遍采用的方式, 因此应抓紧制定与整个国家税法体系衔接的离岸税收法规并降低外资银行准入门槛, 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从省内实际出发, 包括从制定诸如要求减免或完全豁免利息预扣税、所得税、地方税和印花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实施细则、提供优惠地价、推动金融机制创新、央行在海南的特殊货币政策等诸方面入手, 尽快建立一整套规范和完善离岸金融健康运转的运行规则并以法律框架固定下来, 多渠道快速募集建设资金, 促使海南金融市场逐步开放。
第三, 严格采取内外分离模式。在离岸金融业务经营模式上要采取内外分离型模式, 严格内外业务分离, 构建严密的防火墙。即开展离岸业务的经办行设立离岸业务部, 专门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部实行单独设账、单独核算、行内并表的营运管理模式;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严格区分, 离岸金融业务开户、存款、贷款等业务对象均为非居民。确保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有一道严密的防火墙, 离岸发放的贷款和投资必须同时由离岸业务进行融资, 严格禁止在岸的资金违规为离岸业务融资。
第四, 引进或组建专业的离岸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借助国内外专业的离岸中介咨询服务公司的信息优势, 推荐国外非居民企业和个人来琼开办离岸金融业务, 增加银行的离岸服务对象;同时通过专业的中介咨询服务公司提供一系列相关的法律、税务等咨询服务及企业注册服务, 帮助境内外企业在境外或在海南离岸金融管辖区注册离岸公司, 吸引这些离岸公司来琼开立离岸账户, 以此带动海南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第五, 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双管齐下”。在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初始阶段, 应当采取谨慎性原则, 确定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业务拓展思路与对策, 包括我国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接轨, 对离岸金融的合理、有效和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督与管理。经验证实, 对金融机构保持严格高标准的监管, 与创建更加具有活力、创新机制的金融体系并不矛盾, 稳健的金融体系可以为金融自由化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离岸金融业务在海南的开展情况, 结合当前海南发展的经济金融环境, 指出在海南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创建离岸金融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结在海南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不断探索创建海南离岸金融市场的有效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 (2009) 44号) [R].2009.[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 (2009) 44号) [R].2009.
[2]王小明, 吴帆.对海南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考[J].财经视点, 2011, (03) :157.[2]王小明, 吴帆.对海南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考[J].财经视点, 2011, (03) :157.
[3]史薇.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 1999, (05) :53-57.[3]史薇.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 1999, (05) :53-57.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篇9
关键词:碳金融,CER期货,脉冲响应函数,政策建议
一、引言
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依托于碳交易平台的建立, 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碳排放指标和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碳交易现货、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的交易市场陆续推出。迄今, 很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有关碳排放指标的交易所, 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 ETS) 、英国排放交易体系 (UK ETS) 、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CCX) 、澳洲新南威尔士交易体系、中国的京津沪及国内很多城市都成立的排放权交易所等。其中,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最大的排放贸易机制。
一般而言, 按照交易产品的不同, 国际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基于配额的市场 (Allowance-based Markets) 和基于项目的市场 (Project-based Markets) 两类。
全球碳金融市场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如图1所示。
目前碳交易规模呈爆炸式增长,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 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据世界银行统计, 全球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1亿吨上升到2009年的86.9亿吨, 上升了约11倍。全球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1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437亿美元, 上升了约12倍。如表所示, 2010年配额市场的交易规模达1209亿美元, 占全部交易总额的85.2%, 项目市场的交易额为210亿美元, 占14.8%。其中, 配额市场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主导, 交易额达1198亿美元, 新南威尔士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及配额排放单位 (AAUs) 的合计交易额仅11亿美元。项目市场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主导, 交易额达198亿美元, 联合履约机制和其他自愿型市场交易额合计仅为12亿美元。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 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 (约合1900亿美元) , 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超过石油市场, 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而碳排放额度也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
此外,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 自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CDM初级市场交易量有所萎缩, 但是CDM二级市场交易量却突飞猛进地增长, 2010年交易额达183亿美元, 是初级市场15亿美元的12.2倍, 占全球碳交易总额的12.9%, 活跃的CDM二级市场给国际碳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二级市场的形成是以初级市场为基础的, 买家将所获得的CERs核证拿到欧盟的气候交易所或者通过柜台交易, 就形成CDM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的价格比初级市场的价格要高。2009年, CDM初级市场交易额中的一半都是中国供应的, 约13亿美元, 但若放到整个全球碳市场, 中国只占1%。 (见表1)
其中欧洲气候交易是全球最大的碳金融交易所, 欧洲气候交易所 (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 ECX) ECX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下设的一个子公司, CCX拥有其51%的股份, 后被美国气候交易集团收购。美国气候交易集团成员还包括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该集团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二板市场注册。该交易所最初的产品包括现货、远期和期货, 后来逐渐增加了互换和期权等交易产品。目前, 欧洲气候交易所的交易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EUA类产品和CER类产品。
欧洲的碳交易市场从创立后一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且已经开始显现出一些成熟市场的特征。早在2006年, 在所有通过交易所结算交割的553亿吨碳信用中, ECX交易的碳信用已达到453亿吨, 占82%, 且全部是在伦敦跨洲气候交易市场 (ICE Futures Exchange in London) 进行的电子交易, 因此, ECX具有重要的价格发现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温室气体的排放占整个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 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 居世界第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10月, 中国CDM注册项目1629项, 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数的45.99%, 注册的计划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占世界第一。国际能源机构估测, 到2025年前后,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 居世界第一位。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温室气体减排信用额提供者, 但是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较为混乱, 多是企业间的场外交易, 缺乏价格发现和引导机制。因此, 对碳排放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以及期现货价格之间波动效应的研究, 对于目前中国碳排放交易争取价格决定权, 以及未来建立碳排放权二级交易市场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际碳金融实证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碳金融中研究CER衍生品现货的价格发现机制的相关文献非常少, 对于碳金融的市场交易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主要集中于基于配额的交易市场。Convery和Redmond (2007) 讨论了欧盟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市场机制和价格水平。Algeria与Chevalier (2008) 研究了试验期中 (2005-2007) 的EUA交易, 他们认为试验期内EUA的价格偏低与银行对碳交易的严格限制有关, 这些破坏了EU ETS的价格信号功能。Murray、Newell和Pizer (2009) 提出了用许可储备 (allowance reserve) 的概念用来量化排放限额, 可以有助于提高减排的政策效果。
另一方面主要集中于非金融衍生品, 即减排第一阶段市场运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Derek W.Bunn和Carlo Fezzi (2007) 以及Emilie Alberola (2007) 等先后分析了EU ETS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碳价的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英国电、天然气、碳价的每日现货价格, 采用VAR模型得出碳价和天然气价格联合作用对电价均衡产生影响, 发现现货价格不仅反映其它能源市场及天气情况, 而且和EU ETS下的主要经济活动有关。Convery和Redmond (2007) 分析了2004年11月1日-2006年7月31日的EUA市场, 发现能源价格是影响EUA价格的重要因素, 而气候对EUA价格的影响不显著。Massenet Battelle et al (2007) 探讨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价格波动与能源因子 (原油, 煤, 天然气) , 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二氧化碳排放价格排放权价格波动议题, 需将能源价格变数 (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 原油价格, 煤炭价格, 天然气价格) 去自然对数再一阶差分, 转换为波动形式进行分析:气候因子采用虚拟变数:德国气温极大, 极小值, 德国雨量极大, 极小值与欧洲气温极大, 极小值。该文以kruskal-Wallis检定进行分析, 结果煤炭价格, 气候因子中雨量影响显著性较小;气候因子中气温显著性较小。Julien Chevallier (2008) 等研究了第一阶段 (2005~2007) 欧盟排放体系下的各部门工业生产对CO2排放交易现货价格的影响, 从经济活动角度对欧盟碳价变动做出分析, 证明碳价不仅反映了能源价格、天气变动, 还反映了欧洲排放交易体系规定下的三大部门工业生产活动。
(二) 国内碳金融实证研究现状
内碳交易场刚刚建立, 交易机制还不完善, 交易规模也相对比较小, 还没有比较充足的实证数据, 因此相关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理论介绍的阶段, 基本没有关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定量研究。杨志指出, 碳交易市场在引领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碳排放大国, 应当积极的从全球金融战略的视角参与到国际碳市场的构建中, 研究碳市场的定价机制, 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话语权。英、张正等提出碳排放权价格需由供求关系决定, 且碳价格与能源!场价格关联性强。首先, 碳配额!场是排放权价格发现的基础, 碳减排额的提供及统一配给构成了市场供应量。工业实际减排量、惩罚力度的大小决定着市场需求量, 而场供求关系又决定了碳排放权的价值。其次, 在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上, 可以看出碳价格与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的能源价格紧密联系。许广永提出研究碳排放权价格的关键是确定一种碳排放权定价模式, 主要数量模式是:剩余碳排放碳定价=剩余碳排放量*碳强度系数*价格指数。其中, 剩余碳排放量主要指企业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碳排放配额的差距, 碳强度系数是指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燃烧或者在其他条件下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2009) 构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理论框架, 指出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全球减排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在于合理界定并严格执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权, 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排放权交易。樊纲、苏铭和曹静 (2010) 从福利角度建议以1850年以来的人均积累消费排放作为国际公平分担减排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指标。王玉海和潘绍明 (2009) 认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存在着低价出售现象, CDM项目开发领域也过于狭窄, 指出应该加快培养碳交易专门人才, 加快相关中介咨询、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 争取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
现有文献研究已经说明CDM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成本, 二级CDM项目中以CER为基础的金融工具为减排项目融资提供了便利, 而且为初级CDM项目市场提供风险对冲。二级CDM项目的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价值迅速扩张, 然而, 关于二级市场上的主要交易产品CER的价格机理研究并不多见。实际上CER的期货价格反应了交易者对CDM项目的理性预期, 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真实的市场供求状况以及未来的变动趋势, 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提前反应。因此,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CER的期货价格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 探讨我国二级CDM市场的建设, 促进减排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 维护碳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CER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
(一) 数据的选取
目前由于近期CDM机制交易处于低潮期, 为了所选用的数据更能反映市场现状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所以本文选用碳金融交易的年限为比较活跃的2009和2010年。因为目前中国的碳金融及其衍生品交易尚不发达, 而且中国的CER产品, 大部分都是用来供应欧洲的期货市场。所以本文主要选取欧洲气候交易所 (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 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进行研究, 选取期货合约的收盘价作为期货价格进行计算, 并把价格的时间序列中非交易日如周末等的数据踢除"综上考虑之后, 本文选取以下这样的时间范围内的数据 (欧元/单位) :
1. CER商品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09年3月19日至2010年7月29日, 共347个数据。在计算中, 把CER期货收盘价记为Cft, 现货价格为Cst
2. EUA商品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选取的时间范围也为:2009年3月19日至2010年7月29日, 共347个数据。记EUA期货收盘价为Eft, 现货价格为Est。
数据来源:CER, EUA期货价格来源于wind数据库;CER现货价格来源于http://www.pointcarbon.com/ (http://www.
货价格来源于http://www.pointcarbon.com/ (http://www.neas.eu/cdm/cer+and+eua+prices)
(二)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对数据取对数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 并能削弱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 因此本文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 分别做出期现货表示自然对数的CER的期现货价格和EUA的期现货价格。
从图2中可以粗略的看出CER的期现货价格变化较大, 非水平平稳。用ADF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点,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 他们是不平稳的, 即存在单位根。
首先根据单位根检验中无差分的选项, 发现Cft与Cst均存在不稳定性, 其无差分的P值均大于5%, 故之后采用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如上。
自然对数的CER的期现货价格和EUA的期现货价格的一阶差分的ADF统计量均小于5%的临界值, 因此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即认为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 即两变量具有同阶单整性。
(三) CER商品现货价格与期货的交互关系分析
1、格兰杰因果检验。
因为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为序列必须平稳, 所以选取其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 对其现货期货的对数分别做格兰杰因果检验, 其结果如表3:
2、E-G两步法协整检验。
首先对ln Cft和ln Cst做OLS回归, 然后提取它们的残差, 对残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其把回归后的残差 (e) 进行平稳性检验, 其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所以证明CER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对数值之间的协整方程是存在的, 这就意味着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也是存在的。随后以OLS求到的残差作为非均衡误差项加入到误差修正模型中, 并用OLS法估计相应参数, 经过分析得到其期货与现货和一阶期货滞后项的关系, 依据Eviews5的计算结果, 得到标准化的误差修正模型方程为: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 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 CER期货价格为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因果原因, 而现货价却不是期货价的格兰杰原因, 但是其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从而说明, 在CER的价格形成的过程中, , 期货价格起着主导的作用, 这完全符合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说明CDM机制下的期货市场已经能发挥出价格发现的功能, 我觉得这说明了CER市场已经开始迈向成熟, 虽然碳金融衍生品的起步时间比较晚, 但是已经接近市场化。同时说明了在2010年参与期货交易的人数众多, 这些人的目标价格综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比较权威的未来的现货价格。这种价格信息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 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从而会推动长期的CER期货的发展。但是其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这可能与碳金融市场刚刚发展, 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CER供应国却没能完全发挥其作用, 全球的CER期货并不成熟有关。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表示的是时间关系, 所以具体的还要看后面的脉冲响应函数。
3、VAR模型设定与估计。
为了进一步分析CER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关系, 要构建VAR模型。通过Eviews5进行计算, 然后依据SC准则进行判断, 最后确定最佳滞后系数是2, 所以模型应当设定为VAR (2) 形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 (OLS法) 进行估计, 得到表达式如下:
在构建了VAR模型后, 可以对CER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 即脉冲响应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分析, 可以发现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之前, 要先检测VAR模型的稳定性, 采用的方法是AR根图法。AR根图法是通过检验VAR模型所有的根模倒数是否小于1, 即是否位于单位圆内, 来判断其是否是稳定的。如果在单位圆内, 则是稳定的;反之不稳定。AR根图法检测的结果如图3所示, 根模倒数都位于单位圆内, VAR模型是稳定的, 可以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其进行分析。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 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 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 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 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 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见图4-6脉冲响应分布图。
分别选出CER现货期货取对数的价格及其自身的标准差, 可以从上图看出, 对于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扰动, CER现货价格在30期基本就归零, 其效应变化不大, 而对于期货价格的标准差扰动, 它的效应变化要大的多。同时对于现货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 现货价格显现出比较低的正效应, 而对于期货价格的标准差冲击, 现货价格呈现出很高的正效应。从上面的脉冲响应分析中可以看出, 与CER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冲击相比, CER期货价格对于现货价格的冲击要明显的多, 这使得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在当前的CER交易市场上, 还是期货价格引导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 进而决定着CER的价格,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发挥。
四、CER与EUA两种商品期货价格关系分析
CER与EUA是国际碳交易期货市场的两种主要的交易商品, 且在国际碳交易期货市场中存在替代关系, ICER=IEUA, 这决定了CER与EUA的期货价格之间非常可能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 下面来通过E-G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来进行验证。
(一) E-G协整检验
(见图7、表5)
因为根据单位根ADF检验, 验证CER和EUA期货具有同阶单整性, 所以直接做OLS回归, 对CER与EUA两种商品期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用Eviews5软件进行分析, 发现二者的相关性为0.84, 说明二者期货价格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对ln Cft和ln Eft做回归, 然后提取它们的残差, 对残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6:
从表6可以看出, CER与EUA期货价格之间的协整方程也是存在的, 也意味着二者期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也是存在的。依据Eviews5的计算结果, 可得出如下的标准化误差修正方程:
(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CER与EUA期货价格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以对系统中两个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见表7)
得出结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CER期货价格是EUA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 而EUA期货价格却不是CER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Eviews5分析结果说明EUA期货价格主要受CER期货价格引导, 所以中国作为CER最大的生产国, 对碳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中国应当利用好这个优势。
五、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 可以看出碳排放权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CER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存在的。这表明虽然在短期的市场走势中, CER现货价格偏离期货价格的情况可能会出现, 但这只是短暂的偏离, 它们长期的走势还是呈逐渐趋近的状态, 即从长期来看, 价格会呈现均衡状态。CER价格上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也表明了在目前的CER交易中,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是相互影响。CER期货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了价格发现的功能, 在CER价格的形成上, 期货价格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分析可见, EUA和CER这两种主要碳排价格指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同时CER期货价格引导EUA期货价格变化。原因可能是因为EUA与CDM市场紧密联系, 一部分CDM市场中的CER可以在一定比例内抵消EUA, 而2009年之后, 欧洲各国的碳排放额需求下降, 而CER的产量还是保持增长, 供大于求, EUA的价格就受到了CER期货的影响。
六、政策建议
(一) 逐步构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CER市场
因为现货有它的特点, 周期长, 交易麻烦, 所以需要多家碳现货市场共同运营, 共同帮助企业开发碳项目。但未来的期货市场, 不应再各自为政的建立这么多的碳交易所, 中国应当在现有的现货交易所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碳期货交易所。虽然我国已在京津沪成立了排放权交易所, 武汉、杭州、昆明环境交易所也已相继成立, 但这些交易所非常分散, 一般规模都比较小, 交易无序且不规范, 一方面不利于全国形成统一的交易标准, 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接轨, 另一方面分割的市场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 增大交易成本。所以要逐步构建起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将更多碳交易项目从场外吸纳到场内交易所平台上, 形成统一的标准, 提高交易效率, 节约交易成本。并建立市场监督机构, 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二) 加快培育碳金融中介机构
目前,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CDM项目的开发。CDM项目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 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 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 只有专业机构才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在国外, CDM项目的评估大多由中介机构完成, 而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 数量少, 经验不足, 专业技能差, 这导致我国在CDM项目交易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国要加快培育碳金融中介结构, 使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资产评估机构逐渐参与到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与交易当中, 不仅为CDM项目提供融资, 而且可以有效规避项目风险, 使我国逐渐摆脱发达国家在CDM项目上的的牵制, 从而在项目定价上占据主动权。
(三) 争夺碳产品定价权, 提高我国在碳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篇10
1 民间金融的相关理论概述
1. 1 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所指的是非公有的民间之间所进行的金融体系和资金运用,主要分为合法的、正式的银行等金融组织,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组织,例如钱庄与和会等。而民间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社、农村合作信用社、城市合作信用社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在改革开放之后,专业学者都对民间金融的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将其与民营金融、地方性金融、灰色金融、非制度金融等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区分,让民间金融实际的发展能与理论进行全面的结合。[1]
1. 2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所指的就是民间金融的总称,具体来讲就是指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这种借贷有三种形式,包括白色借贷、灰色借贷和黑色借贷,由于这种借贷的利率不统一、比较隐蔽、形式不规范,所以在管理的时候难度也比较大。另外,这种借贷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简单履约型、口头约定型和高利贷型。
1. 3 民间集资
民间集资这种形式起步较早,有效地推动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集资的形式一般包括互助合作办福利集资、公益性集资、生产性集资等,具体来讲包括临时集资、联营集资、专项集资、人股集资和以劳带资等。但是这种集资的方式风险性比较强,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经济秩序,所以其发展都会得到抑制。
1. 4 私人钱庄
私人钱庄是一种没有经过审批过程的非正式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运行原理相似,都是吸收存款之后再进行贷款的工作。私人钱庄一般可以分为非法集资的钱庄和设计外汇买卖业务的钱庄。由于政策的打压,让更多的钱庄开始地下化,更有很多非法的钱庄被政府取缔。
2 中国民间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问题
2. 1 政府力量的压制
从近年来的法律政策上来看,很多的政策都对民间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压制性。例如,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上就有很大的限制,没有经过审批的机构,不能够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或者设立金融机构。一旦违反了相关的条例,就会进行坚决的取缔,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民间金融的发展有了更大程度的阻碍。
政府之所以要对民间金融的设立与发展提出很多的政策和法律,就是要加强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的控制,从而让经济得到全面的提升。这是由于很多的民间金融机构利率非常高,在实际的资金运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基金使用者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经济损害。同时民间金融还具有很强的隐秘性,让国民经济处于一种不透明的境况,所以使得中央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弱,也造成了很多偷税漏税的行为,让我国的经济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失。[2]
2. 2 市场制度的缺失
在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全健全的民间金融的制度体系,所以具有很大的不规范性。首先在财产权利制度的制定上就没有符合全面性的标准,例如还没有对私人财产权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个人的财产安全得到法律的保障。与此同时很多的民间金融组织都开设地下经营的模式,由于特殊主义和市场分割的现象,让整个经济市场都处于一种垄断的情况之下,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十分不利。另外,在民间金融的监督制度上也十分不健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间金融运行的不规范性,阻碍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2. 3 地方政府的越位
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容易出现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会出现 “越位”的现象,所以导致政府所作出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民间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对很多不需要改革的方面进行了干预,造成资源的抵消配置和浪费的现象。持续的进行 “越位”行为,会让政府出现多种类型的问题,阻碍了政府自身的发展。
3 中国民间金融未来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3. 1 重视民间金融的地位
民间金融想要在这些问题的挤压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就要对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新的认识。在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制度上和法律上的认可,甚至连生存都出现了很严重的危机。但是民间金融在艰难的发展条件下仍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具体的发展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民间金融体系,对民间金融的制度和管理手段有充分的重视,将民间金融作为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之间的桥梁,让民间资金的流向更加符合正常的生产需求,也让民间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其次,在民间金融的产权结构上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这种调整的方式,并不是将其结构样式进行直接的改变,而是要建立多样化的产权结构,让我国的民间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产业结构的选择。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变产品定价的方式,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调整金融机构的利率,从而有效地缓解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和服务不到位的情况。[3]
另外,由于民间金融一直缺少制度上的约束,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强的不规范性。所以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要以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作为发展的原则,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实现最优化的配置,让整个资本市场都能够融入更多的竞争因素,从而在竞争中不断的提升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4]
3. 2 对民间金融进行充分的监管
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不规范的问题,让金融机构对自身的这种问题进行改善,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更大的连锁效应,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来对市场进行全面的监管,才能让我国经济能够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在民间金融出现危机和风险的时候,会让金融机构出现很严重的信用危机,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经济链条的失控。另外,要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有效地保障投资人与存款人的共同利益,这样才能让金融机构的信息结构更加对称,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运转状态的监管,这样才能让我国整体的金融体系达到全面的稳定。[5]
3. 3 树立政府的正确地位
由于民间金融在经济运作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其发展的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政府想要让民间金融得到更多的利益,就要将改革的步伐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并且还要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发展和谐的推进。所以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适度的放松对于市场的管制,对发展的格局进行全面的改革,实现民间金融发展的相对平衡状态,这样才能够积极的推进民间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6]
3. 4 对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的完善
除了政府对于民间金融的宏观调整和制度制定,民间金融还要对自身进行全面的完善,才能保证民间金融更有效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民间金融机构应该对企业的制度和产权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同时还应该扩大自身的资本投入,有效地扩大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让自身的运作过程更加透明化,增强自身的信用程度,从而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进行组织机构的治理过程中要将经营权与所有权进行有效的分离,这样才能保证经营中的权利结构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模式,从而有效的稳定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
4 结论
总之,民间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让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变化。所以政府应该充分重视民间金融的重要作用,使用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对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而让民间金融更好地发挥其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李丁丁.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利弊分析及发展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王新靖.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研究:成因、影响及解决途径[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喻志勇.中国地方金融综合改革方向探讨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3.
[4]谈樱佳.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的共生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温玉娇.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法治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黄金市场分析 篇11
关键词:黄金价格;石油价格;美元指数;通货膨胀
一、金融危机下的黄金市场的状况
历史上黄金市场经历过一场牛市,那是在1960年的10月,西方国家出现了挤兑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这一风潮席卷了几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市场,使得黄金的美元价格在这些市场上达到空前高涨。1960年10月20日,伦敦市场上黄金的价格涨到40.6美元/盎司,比抢购刚开始时上涨了将近5美元。美联社评论称,“伦敦和其他地方抢购黄金的风潮牵涉到美元的威信和对美国经济趋势的怀疑。”此时,人们还没有料到,从1960年开始到1980年,20年间,现货黄金的价格竟然涨了20倍。
现在金价震荡上扬显然又是处于新的一轮牛市当中。本轮市场始于2001年,恐怖袭击以后,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受到挑战,美国在全球范围进行反恐军事行动,此后,金价一路上扬。到了2008年,始于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失控。美国五大投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兼并,雷曼兄弟破产,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则由投行变为传统的商业银行,银行相继倒闭,黄金价格一度突破了1000美元/盎司,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至2009年10月23日止,2009年倒闭银行数量突破百家,增至105家,为20年来的最高水平。美国国内经济不见明显复苏,金融环境稳定性欠佳,导致美元走势疲软,美元指数不断下跌,在2009年11月初跌破了75点的关口,欧元兑美元也突破了1.50关口。与此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预示着全球的通货膨胀,人们为了规避风险,纷纷进入了黄金市场,掀起了一场购买黄金的热潮。
二、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推动黄金价格的因素多种多样,下文重点分析四类:美元指数、原油、通货膨胀以及股票市场。
(一)美元指数
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其最初是因为美国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因为利率太高,用户的还款压力增大,出现了违约的可能。借款人无力还款,银行收回房屋,但是卖出的房屋弥补不了本金和利息,银行出现了亏损。利息上升,导致大面积违约的发生,次贷危机由此发生。但其实质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而造成的。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 2007年年底美国境内的地产、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2007年美国GDP的30倍左右。这就好比美国是一支股票,用其虚拟资产总市值除以美国GDP算出的“市盈率”已经高达30倍左右,而其他国家类似计算出来的“市盈率”最多只有十几倍,如日本是16倍左右、中国是10倍左右,充分说明美国经济已经如一只市盈率过高的股票一样,具有了一定的泡沫性。
在金融危机下,2009年年初受到美国国内经济三大政策影响,其分别是:其一、房地产行业的贴息;其二、旧车换新车的补贴;其三、降息。人们对经济复苏抱有乐观的态度,美元指数从1月初的81点上升到3月初的89点。但是,美国国内经济迟迟没有长足的增长,美国长期以来的“双赤字”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各种经济数表现令人担忧,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然不明朗。美国劳工部的报告称,10月份失业率达到了10.2%,创26年来的新高,企业雇主裁员人数高于市场预期。因此美元指数从3月份开始一路下跌,至11月13号止,美元指数一度跌破75点的水平,创15个月来的新低。而国际黄金价格是由美元来标价的,美元贬值了,黄金就相对升值了,因此黄金价格一向与美元指数保持着负相关关系,受美元指数的影响,黄金价格2009年以来一直波动上升。
(二)原油
自工业革命以来,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它在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长期来来看,黄金价格与原油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原油价格自09年1月初的40美元持续上升,在10月份还出现爆发性上升,从70美元一下子上升到81美元,上涨幅度达到15.7%。推动09年原油价格上升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石油的供求关系仍然偏紧。虽然欧佩克预期09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下降到8570万桶,但是其减产计划仍然令供求关系偏紧。但是,新兴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国际市场对原油需求的增幅远远大于供给的增幅。在供给方面,已经有40年没有重大油田被发现。这个供求关系会因新兴国家的增加而愈发紧张。
第二,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依然紧张。伊朗核问题仍没解决,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中东局势仍处于风雨摇摆中。地缘局势的紧张对原油价格的上升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伊朗与美国是否会爆发战争广泛受到关注。中东局势给处于恢复阶段的国际经济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给石油价格带来强大的支持。
在过去30多年,黄金与石油按美金计价的价格波动相对平稳,黄金平均价格约为300美元/盎司,石油的平均价格为20美元/桶左右。黄金与黑金的兑换关系平均为1盎司黄金兑换约16桶石油。相对石油的上升,金价的上升显然还有很大的空间。黄金市场将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三)通货膨胀
黄金价格向来与通货膨胀有着正相关关系,因为当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货币大幅贬值,黄金却可以保值,通货膨胀得越厉害,黄金价格就升得越厉害。如上世经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高通账,就促使了黄金市场的第一次大牛市。因此要判断黄金的未来趋势的时候,研究通货膨胀的走势是非常重要的。
自进入09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黄金与石油的大幅上涨,虽然大量资金流入其中起着一定作用,但仍预示着通货膨胀的来临。目前,各国的CPI增幅不大,就以美国为例,从09年年初以来,每月基本都呈上升态势,虽然10月份CPI下降1%,创下历史最大跌幅,但是CPI仍然年升3.7%。显然CPI的升幅还属于正常水平,通货膨胀时期还没来临,但是大宗商品上升势头强劲,这来自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人们的预期推动着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
货币供应方面,从2008年9月初开始,美联储大幅增加基础货币,增幅略低于1万亿美元。美国现在基础货币为原来的10倍,增幅为过去50年之最;基础货币中流通货币,在货币扩张之前占基础货币的95%,其增幅略小于10%;M1的12个月平均增幅为15%左右,其增加速度接近过去半个世纪的最高水平。美国的经济复苏政策计划向市场投放7000亿美元,英国投入5000亿英镑救市,而中国也投入40000亿元人民币来刺激经济,各国经济的经济政策显然很有默契,流通领域突然增加了这几笔巨大资金,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是否会带来通货膨胀?美元走势仍然疲软,大宗商品持续走高,人们对经济复苏抱有观望的态度,同时却预期通货膨胀的来临。
(四)股票市场
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各国央行都有加息的预期,唯独美国不能加。因为美国加息会使今年逐渐走高的股市市场出现暴跌,也会使本来已处于下跌的房价进一步暴跌,美国经济不能再受到再一次的金融冲击。面对着美元走软的态势,美国只能默默忍受,美国不可能为了美元的强势地位而放弃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而其它国家的加息预期只会使美元持续走弱,忍受通货膨胀的到来。欧元区的经济恢复要比美国的情况好,欧元持续走强,给美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更进一步地带来金价的上涨。
从历史数据来看,股票市场与黄金市场一般是负相关关系,即股票价格上涨,黄金价格下跌,反之亦然。当证券市场繁荣的时候,黄金投资与之相比有明显的不足。例如:持有黄金没有利息、分红,贮藏费用比较高,在太平盛世时下跌的风险比较大等。但是,证券投资毕竟是虚拟经济,当股市“泡沫”破灭、虚拟经济走弱时,大量闲散资金以及原来证券市场中的资金就极有可能转向黄金等实物投资,使实体经济走强。虽然从证券市场退出的资金并非都转向黄金投资,但是只要这庞大资金有一点投向黄金,那么对金价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但目前全球的股市和金市都是一路呈上升,显然不符合一般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套利交易行为引起的,因此美元持续走势,使得澳元再次成为理想的投资货币,因此套利交易就形成了,借助便宜的美元,买入澳元资产。其实,这都主要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通货膨胀即将来临,购入黄金,以避开货币贬值的风险,一部分人认为通货膨胀并不会实际地到来,目前经济数据虽然不甚乐观,但是政府必将大力支持经济复苏,前景看好。双方的不同预期带来了股市与金市的共同繁荣。
三、结束语
黄金价格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美元指数、通货膨胀、石油价格、利率高低、地缘政治局势等等对黄金价格的影响不仅单一地影响金价的波动,而是互相交替地综合影响金价,其扑朔迷离的关系更令金价的走势难以预测,加上国际经济影响的因素增加,更使对金价的预测难上加难。目前,虽然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据的比重和影响已逐渐下降,美国经济GDP占世界经济的GDP由2000年的30.6%降到2007年25.4%,但美国仍然是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国际经济仍然以美国为主导,美国经济的好坏在国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美元持续走弱,虽然在短期内有反弹,但不影响金价的走高,在中长期内,金价走高成为必然的走势。虽然2009年12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比预期好,美元强劲反弹,但美联储继续维持低息,美国银行业隐患重重。而且11月的非农数据的好转,不能排除临近年底有感恩节,圣诞节以及元旦节三大节假日造成服务业和零售业进入旺季,而提供了临时就业机会的因素。1月公布的非农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进一步说明了临时就业机会对上个月公布数据的影响。脆弱的美国经济将经历相当漫长的复苏过程,美元持续贬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黄金价格在2010获利调整后,将继续上升。
参考文献:
[1]冯亮.通货膨胀与黄金价格[J].中国金属通报,2009,(6).
[2]刘洪君.浅谈黄金价格[J].黄金科学技术,2009,(1).
[3]庞昌伟.美元贬值是油价飙升主因[J].国际融资,2008,(6).
办公自动化软件用于金融市场分析 篇12
1 办公自动化软件特点
办公自动化 (OA) 是信息化时代企业经营模式的特点, 其不仅适应了科技化产业背景要求, 也顺应了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相关要求, 为行业经营创建了高科技平台。
1.1 功能性
办公软件指可以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简单数据库的处理等方面工作的软件。企业走信息化改革之后, 对计算机软件功能要求越来越多, 这是现实办公事务处理所需要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可根据行业用户提供对应的功能, 满足日常经营及市场分析等多方面的操作要求, 具有广泛的功能性特点。
1.2 多样性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样性改造, 办公软件产品形式也呈现了不同类别, 满足了办公人员多方面的作业要求。例如, 金融行业办公软件更加多元化, 主要包括微软Offi ce系列、金山WPS系列、永中Offi ce系列等。多样性软件用于行业分析, 可减少人工参与金融事务处理的难度, 建立了高科技经营模式。
2 金融市场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金融业是我国新型行业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 受到经济全球化大市场的影响, 国内金融市场依旧面临着不同的波动性, 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化而扰乱了经营秩序, 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金融市场分析是对行业变化的预测性评估, 应用计算机软件展开自动化分析活动, 主要研究问题包括:
2.1 客观性问题
强调调研活动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符合科学的要求, 以求金融市场分析活动中的各种偏差极小化, 保证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市场客观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具有无法人工预测的特性, 市场分析失误会对经营者决策造成了很大困境。
2.2 系统性问题
金融市场分析是一个计划严密的系统过程, 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去收集、分析和解释有关资料。金融市场分析是为决策服务的管理工具, 企业要积极选用自动化软件辅助办公, 及时预测到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 做好市场决策应对工作。
2.3 营销性问题
市场分析应向决策者提供信息, 而非资料。资料是通过营销调研活动所收集到的各种未经处理的事实和数据, 它们是形成信息的原料。信息是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而获得的认识和结论, 是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加工后的产物。
3 办公自动化软件用于金融市场分析
计算机软件是OA系统的核心构成, 不同软件可以发挥出多种操控功能, 用其作为企业经营调度中心具有多方面优势。笔者认为, 办公软件用于金融市场分析必须发挥其功能, 将软件功能用于市场分析的多个方面。
3.1 远程办公
远程调控主要是集成金融企业的各项信息, 标准配置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人事管理等极具价值的模块, 为市场分析提供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OA系统根据金融市场现状收集相关数据, 为软件执行自动化程序提供真实参考, 提升了办公人员决策的科学性。
3.2 数据处理
Windows网站服务器与MSSQL数据库的完美结合, 使得软件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更可利用多台计算机组成高性能应用集群, 全面面向金融市场规模化应用。OA系统用于金融数据处理具有智能化优点, 避免了人工参与数据处理的缺陷, 使市场分析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3.3 安全保护
基于OA系统的企业办公软件, 在市场数据保护方面也有显著的功能优势。例如, 金融数据存取集中控制, 避免了数据泄漏的可能;提供数据备份工具, 保护金融系统数据安全;这些可以防止商业竞争中数据库资源丢失, 影响到金融业经营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快了产业结构模式改革。
3.4 定期升级
OA软件成熟度很高, 可实施性很强, 为市场分析提供了便捷性。在大量用户实际使用的基础上, OA软件历经多次版本升级, 按照金融业经营改革要求进行调整。为了适应金融市场分析的自动化趋势, 企业要定期更新OA系统以辅助经营模式, 为产业科技化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 结论
总之, 面对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金融行业开始创建现代化的经营调控模式, 以计算机应用科技为中心实现自动化生产, 这些有助于金融经济体制深化改革。OA软件用于金融市场分析, 减小了人工参与市场数据处理的难度, 提升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适应了金融行业科技化发展要求。
摘要:金融业是市场经济的新型产业模式, 改变了传统经济产业固有的结构层次, 实现了市场经济最优化转变。基于计算机应用科技快速发展趋势下, 金融行业走办公自动化发展道路是必然决策, 充分利用办公软件辅助金融行业分析是极为有效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特点, 总结办公软件用于金融市场分析的主要问题, 提出计算机软件用于金融业的可行性功能。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金融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啸.基于LotusNote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J].办公自动化, 1998 (06) .
[2]雄.LotusNotes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金融电子化, 1998 (09) .
[3]永国, 蓝科.一种轻量级工作流引擎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 2010 (20) .
【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股票分析报告论文08-26
金融市场分析报告08-19
金融市场统计论文05-29
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11-09
新型城镇化金融市场论文07-20
金融混业经营分析论文06-19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分析论文06-26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05-09
金融市场金融监管08-09
股票市场收益率分析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