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礼仪教育

2024-11-10

道德礼仪教育(共7篇)

道德礼仪教育 篇1

一、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文明礼貌”作为现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出了“明礼”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到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要将礼仪教育内容有效融入到道德教育中,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时效性,也要将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到礼仪教育中,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礼仪教育的理论深度,通过对其两者采取合理整合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作为社会大众正确判断好坏、是非以及善恶的标准,能够有效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道德在社会舆论、观念以及教育推广下形成了一种无形能量[1],无时无刻不再调整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想保障社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在道德规范下约束人们一定的行为举止。而礼仪则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气质和文化修养,礼仪的高低水平决定了人们的文明程度,人们常说一句话“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礼仪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懂得宽容,能够用善心对待他人,只有真正心中有德的人,才会尊敬爱戴他人,有道德的人往往会是一个守礼的人。因此,“道德”决定了“礼”,人一旦没有了道德,势必也就不会去遵纪守礼。

“礼”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两者任何一方的进步完善都会致使另一方的发展,“礼”的高低水平充分反映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无德的礼仪是一种虚伪的体现,往往是不世人所接受的,同样无礼的道德也是不被人所认可的。

三、高校整合礼仪与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礼仪教育塑造道德人格

礼仪作为一种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能够有效保障道德原则的实施,通过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的道德信念,掌握了解到各种准确的礼仪准则。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实际运用在学习生活当中,从而在长期的礼仪教育下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礼仪规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礼节去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改正自身的恶习,要学会运用文明风趣的语言进行交流[2]。

(二)通过礼仪教育约束规范行为

当前存在众多高校还未能够建立起健全的道德教育体系,过度注重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言行举止的教育。高校要展开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通过礼仪教育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要将自身的礼仪道德体现在生活学习当中。礼仪作为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准,直接反映了不同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技巧,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加强礼仪教育,牢牢围绕学生品格以及心灵的塑造展开礼仪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礼仪知识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各种社会交际实践活动中善于展示自我的形象,让学生自觉的约束自己,懂得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不被社会所淘汰。

(三)通过礼仪教育协调人际关系

高校礼仪教师在礼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运用感激赞美之词,例如“谢谢”它表达的是一种感激之情,能够让人感受到赞美、肯定之意,会更加自觉的在生活中乐于助人,觉得这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礼仪语言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不会混乱说话,善于用礼貌语言处理人际关系,更好与他人相处。此外,道德教育也能够有效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两者之间的追求目标就是社会的和谐发展[3]。

(四)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高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礼仪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言行和不文明现象,组织学生参与礼仪专题研讨会、辩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社会有名的礼仪专家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各种礼仪知识,并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运用礼仪知识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克制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能够文明待人、乐于助人、遵纪守法,做一个有道德素养的社会公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礼仪与道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礼仪教育具有道德功能,道德教育具有礼仪功能,高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要积极创新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将礼仪教育内容与道德教育内容的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塑造优秀的道德人格,在生活中严格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以礼待人、以德服人,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校教育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礼仪与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到礼仪与道德教学,要有效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充分发挥出现代大学生言行方面的德育功能。本文将进一步对高校整合礼仪与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相整合,礼仪与道德教育,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林华坤.多途径进行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4-85.

[2]李小茹.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和途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5.

[3]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修养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3):42-45.

道德礼仪教育 篇2

我国自古就有“崇礼尚德”的传统,并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礼仪内容丰富,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来说,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世界多元化文化冲击下,我国引以为傲的礼仪文化却不断在遗失。随着社会的条件的不断提高,直到现在才渐渐被人们拾起,如今我国已经将礼仪文化当做为了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并大力提倡,还被做为了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高职院校为培养我国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驿站因为其极强的实用性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了对于学生的礼仪修养,因此,一些学生可能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现象。所以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之中,学生的礼仪道德教育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而将礼仪道德教育更好的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是一种可以更好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中的基础课程,必须要将礼仪道德带入到课程之中,并将其作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要重视礼仪道德教育的渗透。换句话说,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专业基本技能,更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1.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适应社会道德发展需求

在当今社会中,因为一些礼仪问题引发了很多的恶性的事件,显示出的都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以及人性的残酷,同时也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对于各类群体礼仪道德的培养,唤醒人们的良知以及道德意识都是社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正因如此,对于高职院校在礼仪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一定要适应社会道德的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只重视体育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礼仪道德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礼仪、尊守礼仪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明道德和体育礼仪修养,遵循起素质教育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的理念,让体育教学发挥出它在礼仪道德教育中的功能,使体育教学与礼仪道德教育能够完美的融合。只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通过体育课堂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礼仪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感的提升,减少各类礼仪道德缺失而引发的恶性的事件的发生。

2.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入一些积极高雅的体育项目

要想实现体育教学中开展礼仪道德教育的目标,就一定要预先设置好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体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以及有效的利用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礼仪道德品质的重要推力。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勇于突破常规,打破传统的体育教育资源的限制,摆脱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选取中的局限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部门可以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之上,引入一些积极高雅的,被广大师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比如说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网球等交际性、礼仪性、特色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因为这些积极高雅的体育项目自身所包含的美感以及气质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感染力以及吸引力,所以学生对其中的礼仪教育更容易被接受。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抱拳礼、武德等内容,都是教师开展礼仪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自然的提高自身的行为意识,培养自己高雅的礼仪习惯,从而有效的提升礼仪道德修养。

3.于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道德教育,完善学生自身修养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道德教育,不是在教学活动中规定好哪一个阶段或者哪一个时间来进行,而是应该将礼仪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尽量减少机械性、灌输性的礼仪道德教育,要在体育课堂上要寓礼仪道德教育于无形当中,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讲礼仪重道德的良好习惯。比如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摆正自己体育学习的动机,规范他们的言行,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对于老师以及自己同学的态度,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重视的礼仪道德培养的内容。体育教学自身是富含美学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姿态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礼仪道德的完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要在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学会如何同他人进行配合、协作、沟通等,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并且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勇敢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4.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礼仪道德修养,做好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在体育教学之中,不单单只有体育技能的传授以及体育信息的交流,还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而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使他们重视起自身礼仪道德的培养。比如说,在体育锻炼中,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教师要及时的纠正并且正确的示范。教师对于一些体育知识的讲解要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对学生进行动作辅导时要有足够的耐心,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学生的行为要做到尊重以及理解。而面对那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时,教师不能够歧视他们,而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们在感受到体育教师关怀爱护的同时,领悟到礼仪道德的魅力。这种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之中,积极主动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己的礼仪道德修养水平。

5.结语

文明礼仪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举止文明”“人人知礼”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总而言之,礼仪道德教育是如今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教育之一。因为它在社会快速发展以及转型时期有着净化人们的心灵、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将礼仪道德教育有效渗透进去,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落后体育教学的理念,丰富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好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高职院校的文明建设的发展,为打造社会文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94-96.

[2]冉婷.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周智娟.传统礼仪文化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8):78,138.

道德礼仪教育 篇3

关键词:道德教育;礼仪教育;探究分析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本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均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就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来说,我国高校对于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比如开设《大学生礼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加强当代高校人才教育,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中国带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优品质栋梁,进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因此,对于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势在必行,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提高人生价值,更好推动社会的发展。对于怎样实行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并针对性的给出一些意见。

一、道德教育培养个人修养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此书主要是从道德教育的方面以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入手,教导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合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美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及社会道德之中,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使大学生更好融入社会,让道德教育对思想进行指导,思想的改变才能推动礼仪教育的落实。指导通常采用以下两个方面:

(1)荣辱观的指导

荣辱观来自于对社会事情好坏区分的总结,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是否符合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如果符合那么在他看来就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的荣辱观对一个人来说是决定自己行为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而在荣辱观的形成中,法律规定以及道德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法律不用说,是国家对人民群众行为束缚的一种手段,然而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保证一些基本的方向不出现错误,那么也就要求道德教育对法律没有规定到的地方,进行思想约束,生活环境能够无形中对于个人荣辱观进行同化,只有确保社会环境风气优良,才能达到培养正确的荣辱观的作用,有了正确荣辱观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制约,提高自制力。从心理学来说,一个人运用良好的情绪来处理工作,对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来说,都要高于平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由此可得,情绪的变化对同一件事情的信息选择性加工是完全不同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形成正确荣辱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教学当中,老师就该采用利于达到积极向上的情绪为目标,来设定教学主题,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荣辱观,提高个人修养。

(2)责任与义务的指导

这里所说的责任与义务,指的还是道德当中的责任与义务。责任产生的同时义务也就存在着,责任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事实上,道德责任要求是在他人和社会中,自己担当的角色所需要履行的职责,而道德义务是对该履行的职责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那么我们能够了解到,道德责任的产生与道德义务的执行存在内在一致性,比如在道德教育中,各大高校都要求学生,对待处理的事情有承担后果的责任感,注重“在其位谋其政”的使命感,以及班级或是学校的集体感。具体要求还是要在政治课当中,通过授课教师来传达社会的要求,使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养成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拥有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将自己放在合适的社会地位上,避免融入社会后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做出伤害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举止。比如老师可从生命的责任与义务为着手点,对同学进行道德义务与道德责任的教育,以此达到教学的目的。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生命都不在乎的人,是极其可怕的,他们不会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冷漠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或许他们不单是袖手旁观甚至对他人的生命进行打击践踏,这样的人在给人觉得可怕的同时也会感觉可悲,就如一块石头,不懂人情冷暖,为了培养其人情味,教师也该使其懂得珍惜生命,进而教导他们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自觉执行应做的事,行为举止符合道德规范。使责任与义务能够帮助初入社会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式,从责任和义务出发,达到培养学生个人修养的目的。

二、礼仪教育升华个人修养

从《大学生礼仪》这门课来说,本书主要通过规范个人礼仪、调整社交礼仪、完善家庭礼仪、指导校园礼仪,以及教导求职礼仪这些方面对大学生的外貌、言谈举止进行规范化教育。礼仪的指导不仅表现在礼貌这一方面,更需要注重行为举止。一个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通过仪态与语言和做事方式来体现的,好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对于求职人员而言,尤为重要。

事实上,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后续的相处中对于外表形象也不能忽略,应明白其印象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就更要注重后续形象问题,改变他们对你的固有看法。并且你要记住妆容要匹配你的年龄,合适的仪容,更容易使别人接受你,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给别人耳目一新的外表,端庄大方的举止,简洁清晰的谈吐,均能为你的形象,增添不少的风采。礼仪是你走向社会的指南,提高个人修养的同时也是你工作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毕竟没人会不喜欢礼貌与高素质并存的积极进取的奋斗小青年。

礼仪还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在合适的时候做合理的事,给人体贴、细心、放松之感,拉近你与你的家人、朋友、上司关系。温馨的朋友圈更有利于你的工作或学习。

【结语】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是为了高校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运用其进行社交的最好手段,在道德教育落实的同时也要加强礼仪教育的实施,只有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媛媛,郭淑新.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礼仪教育新探[J].江淮论坛.2015(02)

[2]赵明媚,王娜,高晶.高校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论略[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拓展英语阅读,学习道德礼仪 篇4

一、从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培养

一篇名为The Importance of Being Honest的英语阅读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人在纽约的一个地铁站门口拉小提琴, 由于他的琴声很优美, 路过的许多人都向他的礼帽里投钱。 一天, 一位名叫乔治·桑的先生在向礼帽里投钱时, 不小心把自己刚中奖的50万美元的奖票也投进礼帽中。 年轻人在整理东西时, 发现了这张奖票, 他毅然退掉了自己已经订好的当天飞往维也纳的机票, 重新返回地铁站门口拉小提琴, 并在身边铺开一张大纸, 纸上写着“昨天傍晚, 有一位叫乔治·桑的先生错将一份很重要的东西放在我的礼帽里, 请您速来认领”的信息。 后来, 乔治·桑先生赶到了, 当他拿到自己的奖票时, 非常感动。 拉小提琴的年轻人本来是要去维也纳进修的, 而去维也纳进修需要一大笔学费, 为此, 他才每天到地铁站门口拉小提琴以筹集学费, 但是当他发现了奖票的时候, 他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 而是选择将奖票还给主人。 他说“虽然我没钱, 但我活得很快乐;假如我没了诚信, 我一天也不会快乐”。

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经典例子, 可以用于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 当前, 部分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讲诚信, 比如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约定不守时;上课不守时, 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严重;日常作业不认真完成, 在临交作业的时候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以应付老师;在考试中作弊、抄袭等。 通过上述阅读案例, 启发学生在人的一生中诚实守信相当重要, 如果以虚伪、 不诚实的方式为人处世, 也许能获得暂时的 “成功”, 但从长远看, 最终是会失败的。 不诚实的人就像山上的水, 刚开始的时候, 所处的位置比较高, 随着渐渐往下流, 就再也没有上升的机会。

二、从阅读中对学生进行与人为善的培养

在一篇名为“Internati life” (《情暖今生》) 的阅读文章里, 作者叙述了作为病人的他在美国纽约的医院里与一个陌生男子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故事:作者在医院里做了手术, 在进行了手术的几个小时之后便下地行走, 他在医院的长廊里徘徊时, 看到一位陌生的男子。 当时那位男子站在一间病房的门口, 或许对那位男子来说, 当时的作者就像个幽灵。 在药物和疼痛的作用下, 作者的双眼是朦胧的, 但他还是能感觉得到这个陌生男子的身体影像和身体语言所流露出的对自己的同情和鼓励。 在那以后, 作者常在医院的长廊里行走。 每次他经过那位陌生男子站立过的窗口时, 那位男子都会站在那里向他微笑、点头。 后来, 那位男子把作者介绍给他的妻子和儿子, 他告诉作者, 他和他的妻子满怀希望地把他十几岁的儿子从伊朗带到这家医院, 他儿子的情况不容乐观, 但他们依然抱有希望。他告诉作者, 作者手术后第一个难熬的晚上艰辛的行走使他受到了鼓舞, 他也在暗暗为作者加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他们经常在医院的长廊里一起交谈, 彼此关爱。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 每个人都在不断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追寻过程中, 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 给周围的人提供一点温暖和帮助, 部分人甚至觉得社会上什么都不可信, 所有人的善意都是带着目的性的、不真诚的。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 人心都是需要温暖和关爱的, 当一个人处在困境之中时, 便尤其需要他人的鼓励和关怀。 在这篇阅读文章里, 作者和那位陌生男子都是处在逆境中的人, 他们因相互鼓舞而变得亲切, 成为知心朋友。

三、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道德教育

一篇名为“The Wooden Bowl”的英语阅读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和儿子、儿媳还有四岁的小孙子生活在一起。 老人的双手颤抖, 眼睛昏花, 一家人吃饭时, 老人常常将牛奶等食物洒在桌上, 弄得杯盘狼藉。 儿子和儿媳对老人的行为感到反感, 他们在角落里给老人单独摆了张桌子让他在那儿吃饭, 他的饭碗也换成了一个木碗。 有时候, 当小孙子向爷爷的那个方向看一眼, 就会发现爷爷独自吃饭时, 眼里含着泪花。 夫妻俩人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孩子也开始为自己的父母准备木碗, 预备以后给自己的父母用。 当夫妻二人知道这个事时, 心里充满了悔恨, 于是他们拉着老人的手, 温和地重新让他回到了家庭饭桌旁。

总之, 我们在英语阅读课教学及扩展阅读中, 要积极探索渗透德育内容及其最佳方法, 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做到既向学生传授知识, 又能成功渗透德育内容, 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做到知识与品德教育并重, 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道德礼仪总的来说是待人处世的规矩, 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 它能帮助人们约束自我,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从而创造出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的培养应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完成的, 对于学校来说, 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专门的德育教育完成, 还应将道德礼仪的培养渗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本文以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谈谈通过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道德礼仪

参考文献

[1]周雪梅.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酒之礼仪道德 篇5

关于酒德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儒家思想认为,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骄奢淫逸。用酒祭祀敬神,尊老奉宾,都是德行的体现,因此儒家并不反对饮酒。《尚书·酒诰》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归纳起来有四点:“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

古代饮酒的.礼仪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具体来说就是先做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最后仰杯而尽。酒礼必须要被遵守,不然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道德礼仪教育 篇6

1礼仪的具体内容

1.1礼仪廉耻

跆拳道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外兼修, 内修的就是跆拳道的礼仪精神。“礼仪廉耻”是跆拳道礼仪中不了分割的部分之一, 要求练习者要学会廉耻、明辨是非, 不能厚颜无耻, 如若做错了事, 不管在任何人面前, 都应该自觉惭愧、无地自容, 且知耻而后勇。

1.2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是跆拳道的道德礼仪之一。跆拳道每次上下课前都要有向国旗敬礼和向跆拳道宣誓的仪式:背对国旗整理好服装后, 先向国旗敬礼 (是对国旗特有的一种礼节, 不是鞠躬礼) , 再集体向跆拳道宣誓道:“跆拳道, 尊师重道, 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 报效祖国。”其中“尊师重道”就是第一句;跆拳道练习者于精神修养中就包含有“礼仪”教育的熏陶, 而这对练习者养成“礼仪廉耻, 忍耐克己, 百折不屈”和“尊师重道, 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 报效祖国”的优秀品质、内涵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3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一门学问, 没人能“不学而会”, 一个人所具有的文明礼貌不是与生俱来的。文明礼貌的系统学习, 对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养成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是跆拳道学练所具备的功能之一, 它时时刻刻地督促练习者做到知礼、守礼, 跆拳道礼仪是练习者要注重的重要的内在修养之一。

2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内涵和现状

2.1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内涵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素质, 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做人处世、处理他人、社会各种关系的一种素质。道德, 是一定时期的社会规范其成员的各种规则和人们遵守规则的内在自觉性。

2.2现代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现状

中职学生主流是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 在我国发展的形势下, 他们在中职学生生活中表现出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创新开放的特点,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准处于较高的层面, 但就学生个体而言, 他们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缺陷、不足, 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 令人不容乐观。

2.2.1道德意志不坚定

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时, 能够自觉克服障碍且作出抉择的这种坚韧精神和力量非常弱小, 突出表现在考试作弊, 真正刻苦钻研、学习的毅力几乎为零。有些进学校后两三年都是“及时享乐”, 早就忘了自己刚进入学校时抱着远大理想。

2.2.2诚信缺失

以学习为主的学生, 逃课、迟到、早退便成为家常便饭, 就算上课, 也就是在教室里玩手机或睡觉;上课请同学代替签到自己却在寝室睡觉;考试时利用各种通讯设备绞尽脑汁进行作弊;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下;毕业自荐材料虚伪包装等普遍现象, 足以说明现代中职学生诚信度很低, 诚信缺失严重。

2.2.3道德“知”与“行”脱节

道德“知”“行”脱节也是学生较为严重的现象, 学生虽然有较高的认可和理性的思考, 但他们不会付诸行动, 永远就只是嘴上说说就行了, 知道学习知识、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知道公共场合要遵守社会公德, 更知道要勤俭节约。但需要拿出具体行动的时候, 我们却看到的诸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酗酒闹事等与社会公德不符的行为。

3跆拳道对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积极意义

中职学生的道德意志形成于他的道德感情和道德认识等活动, 他的道德认识则形成于他的道德实践等活动, 故道德实践等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正确的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的启发和影响。

3.1跆拳道礼仪对提升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跆拳道礼仪的提倡是最能提升人文素质的一个方法手段, 也是学生礼仪教育的专门课程, 若能与高校的教育改革融洽在一起, 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服务, 也是跆拳道教学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 跆拳道现已风靡全球, 人们对跆拳道的认可和学习跆拳道的人数毋庸置疑, 那么, 跆拳道礼仪倡导也是人们选择学练跆拳道的重要因素之一。

3.2磨练道德意志

跆拳道“忍耐克己, 百折不饶”的宗旨和教练员的鼓励和要求, 再加上长期练习过程中顽强拼博, 自然而然地会养成或加强意志坚定不移的品格。能够逐渐培养出克制学生只喜欢知礼知德而不喜欢守礼守德的不良行为。成为一个文明礼貌、优秀合格的国家未来栋梁之才。更有跆拳道高级别和高段位对练习者的吸引和鼓励, 永远推动着练习者不断努力, 不断进取。久而久之, 就养成了不只是在跆拳道一方面暂时的进取心了。

3.3填补学生道德诚信缺失

跆拳道的道德礼仪的形成离不开中国的儒家文化, 它非常丰富、全面, 把中国儒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它对培养和提升道德素质、礼仪精神的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 也是非常全面、系统的。作为跆拳道练习者的学生来说, 这对提升或加强各方面道德素质、政治热情、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心理健康更能超出预期效果。当道德素质成为终身不离的好习惯时, 道德诚信自然对你形影不离了。

4跆拳道礼仪对提升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学生只有在学练跆拳道过程中或跆拳道的强烈氛围里, 才能得到跆拳道“礼仪”的熏陶, 而目前跆拳道没有进入中职课堂, 中职学校里的跆拳道就只是有极少部分爱好者组成的社团, 这大大限制了跆拳道对学生的教育。

首先, 学校应将跆拳道引入课程, 让大部学生都能学习跆拳道, 都能感受跆拳道的礼仪氛围。但是, 跆拳道的开展与实施, 离不开人才的组织与实施, 所以, 要把跆拳道引进中职学校课堂, 必须要先引进一批专业的人才, 没有他们的管理、组织和监督, 跆拳道就不叫跆拳道了。

其次, 学校要有场地设施, 没有专门的场地, 就完全没有了跆拳道的礼仪存在的气场、氛围, 学生就得不到跆拳道礼仪的教育、熏陶。所以学校引进跆拳道, 就非常有必要有完善的场地和器材。课程设施要完善、健全, 要以跆拳道恰当融合, 让跆拳道完全融入课程, 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跆拳道, 都能得到跆拳道礼仪的教育、熏陶, 若不融入课程, 那学校的跆拳道就和现在学校有跆拳道协会一样了, 能学跆拳道的就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并且没有较强的制度约束, 那就大大地削弱了跆拳道的教育力度。

摘要:中职学生是国家未来各条战线中的骨干力量, 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 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所以中职学生要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身体及坚定的道德素质。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了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跆拳道蕴含着厚重的礼仪精神, 对练习者具有非常明显的道德教育效果。练习者通过特殊的身体练习过程, 按照礼仪规则、践行其中的精神, 从而养成内在的行为习惯。因此, 利用跆拳道的礼仪蕴意来提升中职学生道德素质期待得到探讨。

关键词:跆拳道礼仪,中职学生,道德素质,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腊梅, 刘重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32-33.

[2]王守都.练习跆拳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32) :84-86.

道德礼仪教育 篇7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交礼仪,合并教学,必要性,可行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合并教学的必要性

(一)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密切

《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就是说一个人若仅品格质朴, 而不注重礼节仪表, 就会显得粗野;若只注重礼节仪表, 而缺乏质朴的品格, 就会显得虚浮。只有外在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结合, 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可见,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 “德”成于中, “礼”形于外, “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

道德的内在要求和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一对矛盾中, 我们应该既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又重视外在礼仪形式的重要作用。正如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约翰所说的那样:“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无论什么事情, 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 才能显得漂亮, 得到别人的喜悦。”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是空洞和无用的。

基于礼仪与道德关系的紧密性,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这二十个字的方针中, 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

(二) 现行德、礼分开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目前, 大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 打架斗殴, 污言秽语, 信手涂鸦, 破坏公物, 迟到早退, 考试作弊。更令人不安的是, 有的大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 行为不羁,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有的大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知尊人为何物, 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我们的大学德育教育过大、过空、过泛, 德、礼教育脱节, 理论和实践分离, 难以“入耳、入心、入脑”不无关系。

现行的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弊端, 就是抽象性的道德境界方面要求的多, 具体的行为养成强调的少, 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 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 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大学生中这种受教育没教养,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

难怪2006年3月12日新华网报道了司富春委员的呼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

(三) 道德与礼仪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以礼“引”德。荀子说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 就具备了最高道德。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 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以礼“显”德。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 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即所谓“诚于中而行于外, 慧于心而秀于言”。

以礼“保”德。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 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选择适合道德原则的“礼仪”, 就可以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 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 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 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 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操作, 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礼”“德”结合, 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 引导大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 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解决知与行不统一, 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合并教学的可行性

(一) 二者的教学目标一致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的教学目标来看, 二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 培养出懂礼、知仪、行礼, 具有良好道德和优雅行为的, 综合素质高的全方位优秀人才。

近年来, 我们致力于对内搞活经济, 对外扩大开放。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 是非分明、推心置腹、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 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 正日益成为我们扩大开放、增进友谊、促成合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都承担着培养“内”“外”一致、“形”“神”兼具的优秀大学生的光荣任务, 分开教学, 地位不同, 显然不能顺利完成历史使命, 而合并教学则会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有经验可循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2005年之前一直都是各自独挡一面的两门课程, 教学分开:前者在大一开设, 后者在大二开设。这样的课程安排不能很好地实现两门课程在功能上的互补, 导致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两者之间相互脱节。大学生在学习过后并不十分清楚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秩序规范方面各自所起的作用, 也不知道两者的联系, 从而不能有效地运用二者约束个人的行为。为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 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即5号文件) , 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规定为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新教材以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 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 以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 成为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 合并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借鉴这一成熟经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两门课程的合并教学就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人才是国家事业发达、民族昌盛的保证。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破旧立新, 与时俱进、不断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 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社交礼仪》合并教学无疑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我们期待着能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参考文献

[1]杨中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7卷第3期.

[2]李霞.论知礼、行礼、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DB/CD].http://www.ilib.cn/AISSN~10044914 (2008) 0611402.html, 20090831/20091108.

上一篇:金融股票市场分析论文下一篇: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