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职业礼仪教学设计—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doc

2024-09-17

遵从职业礼仪教学设计—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doc(通用3篇)

遵从职业礼仪教学设计—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doc 篇1

《遵从职业礼仪》信息化教学设计

——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教学设计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第二课第一框题,授课题目为遵从职业礼仪,授课时长为1课时。

礼仪是敬人之道,掌握好礼仪知识,对于学生践行道德、遵守法律起着基础性作用。它是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入口,职业礼仪作为礼仪的重要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相关,实用性强,其行业及成功人士对礼仪的重视程度足以见得学习之重要。面对未来职业竞争的需要,职业礼仪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电子商务专业2012级1班学生。

学习的优势在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个别学生有打工、开网店的经历,掌握礼仪知识的认可度高,效果好;班风正,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会顺畅;学生的热情高,表现欲强,拍摄“体验剧”的主体条件具备。

面临的学习问题是:由于内容熟悉,而不够重视;由于知识浅显,而提不起欲望,由于学习时间短,而容易走过场。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的一般规范。 能力目标:能够在特定的职场环境中应用职业礼仪。

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观察、体验职业交往中遵从礼仪的行为,做一个爱己敬人的现代人。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 教学重点: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的一般规范。

教学难点:

1、呈现求职礼仪和职场礼仪的艺术。

2、体会职业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

(一)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式教法组织教学,布置的任务有三个:一是登录数字化教学平台上传 “职业之美”片段、补充“职场工作礼仪”至成果与展示板块;二是登录数字化教学平台普及礼仪知识;三是“求职组”和“工作组”各自整理学习素材,自拍“体验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增强自主、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

(二)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全班同学自愿结合分两组,与教学内容结合,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上传“职业之美”片段,作为情境导入备选素材,补充“职场工作礼仪”作为教学的延伸。

创设情境——“求职组”和“工作组”各自整理学习素材,自拍“体验剧”,为学习提供职业场景,学生观察、体验职业礼仪。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登录数字化教学平台搜集、整理学习素材,确定“体验剧”的主要内容、实施策略、完成拍摄。

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等方法学习,贯穿课前、课上、课后,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环境 安装局域网的机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以教材、大纲和上网搜集到的素材为基础,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分为专家讲座、行业培训、礼仪比赛、岗位示范、成果与展示五个板块。资源随之学习的深入不断补充,包括网上下载的音频、视频、ppt、学生和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体验剧”等。

学生浏览数字化教学平台,在普及礼仪知识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习能

力和个性特点、按照抽签内容冠名“求职组”和“工作组”,各组收集、整理学习素材、制作课件、自拍体验剧,准备上课使用。

(二)实施阶段

1、第一环节:发现问题、概说礼仪

本环节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职业礼仪的含义、职业礼仪与道德的关系、遵从职业礼仪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较为直观的了解,我借助学生上传的“职业之美”典型事例呈现,把学生带入社会生活。同学们就“职业行为美在哪里?”发表评论,从从业者的行为中发现礼仪规范、探究遵从职业礼仪的意义,领会礼仪的实质。教师运用ppt归纳要点,使教学效果体现水到渠成之感。其策略是以强调学生是职业体验者的身份主动学习的,礼仪的培养是要落实在行为上的。

2、第二环节:融入环境、求职成功

本环节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求职礼仪,教材侧重讲授面试的礼仪。面试是整个求职过程的“临门一脚”,是求职成败的关键。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融入求职环境模拟体验是最重要的。“求职组”登陆数字化教学平台观看以“专家讲座的职场礼仪”、“会计、网管等行业的礼仪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炼该岗位职业礼仪规范,自拍体验剧《会计求职礼仪》和《网管求职礼仪》(请专职礼仪教师和信息处教师从知识的准确度和技术的效果方面把关)。课上呈现,学生在观察和比较鉴别中明晰求职礼仪要点,教师制作ppt归纳。之所以这样做是要在学生的思想上植入一种想法,求职的过程是被选拔的过程,考官会从各个环节考察你,求职的准备突出一个“细”字,求职的礼仪毕竟要落实在行为上,学生作为体验者会注意到行为是否妥帖,从而掌握求职礼仪。

3、第三环节:转换角色、遵从礼仪

本环节着重学习职场基本礼仪。职场礼仪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重点阐述基本礼仪。我会引导“工作组”登陆数字化教学平台观看以“专家讲座的职场礼仪”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整理出仪表仪态、同事相处的礼仪、接待礼仪、下属与上级之间的沟通表达、办公室禁忌等礼仪知识拍摄体验剧(请专职礼仪教师和信息处教师从知识的准确度和技术的效果方面把关)。由于角色的转变,学习的专注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课上呈现,学生自然而然被带入工作场景,通过观察、体验最大可能地学习、应用职场礼仪知识。礼仪的实质是一个“敬”字,虽然职业礼仪的全部细节并非都能学到,但学生通过熟悉职场环境,做好感情铺垫以备今后职场磨炼,这种教学方法及策略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五、教学反思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增强了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的方法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激扬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学生创作的作品“职业之美”、“体验剧”作为学习的工具,起到了非常好的学习引领作用,达成了教学目标。

遵从职业礼仪教学设计—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doc 篇2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选题设计,案例运用

一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选题设计

当前德育教育的首要要求是理论联系实践, 学习与实践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内容特点, 结合当前的形势和要求, 找准最佳契合点, 并据此设计实践教学主题。

1. 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

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需围绕课程重难点分析, 集中展现课程思想和特色。教学重难点具体是指学生不易懂的知识点及技能技巧, 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在教学过程中, 组织实践活动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举措。教师需在大纲及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 并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情, 寓乐于教, 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思想感情, 充实精神生活, 提高道德境界。

2. 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实践, 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的人才。且学生的思想行为因专业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所以, 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教学活动, 设计课题使学生专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另外, 选择专业素材要避免本末倒置, 应使专业知识和德育一同发展。

3. 围绕校内外的社会热点

实践教学需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要使实践教学的魅力充分发展, 需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热点, 通过专题讲座及讨论、演讲, 丰富学生见闻, 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政治素养, 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校内外热点组织实践活动时, 所选素材须以教学内容为主, 结合专业知识, 切合教学主题, 紧扣时代脉搏, 具有典型性, 时代性和现实性。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案例运用

在课程中使用鲜活的案例, 改变了“大水漫灌式”教学, 真实的案例接触, 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 这便是案例教学法。用代表性事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一种教学策略, 寓教于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提高水平, 达到教学目的。

1. 从身边精选案例

案例必须要有代表性, 要来源于真实生活, 要注意真实的细节, 不能由教师主观捏造, 虚构演绎。案例一定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他们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 认真地分析案情, 才能找到相关的课堂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很多典型事件发生, 这些或明或暗的案例需要精心选择, 避免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 选择案例恰当出现, 不能超脱学生的理解能力, 引入符合正确的价值观的问题, 比如在物价的涨幅章节, 大谈房价的问题, 显然学生不会感同身受。

生活是真实的, 来源于生活的案例要有系统性, 有说服力。如在道德之美的教学中, 关于如何解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笔者选择了李某撞人后下车杀人案和最美女孩一条腿换回一条命的事迹来比较横向分析, 让学生感受到, 个人道德水平下降、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严重后果。

2. 从网上挑选案例

如今, 网络媒体日益发达, 网上的新闻事件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引起学习了解的兴趣;而网络文章观点莫衷一是, 学生容易无从判断。学生在说到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诚信时便提出疑问, 在生活中, 吃亏的往往是老实人, 占便宜的确实不诚实的人, 究竟我们还要不要讲诚信呢?针对这些疑问, 教师用香港限购奶粉事件进行举例, 大陆的顾客为什么蜂拥至香港去买奶粉, 国产奶粉为什么会失去市场?使学生意识到企业若想长足发展, 坚持诚实信用才是根本, 这样才能屹立不倒。所以, 在网络与教学案例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至关重要。

有的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 便失去了原有的示范作用, 所以案例要及时更新换代。因此, 教师需要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和今日说法等节目, 认真做好备案记录, 做到信手拈来。案例选用得当, 能使一潭死水的课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在学习中拓宽视野, 发展智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不断自我创新, 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我们应在教学中大力推广。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考核的综合性展现

考核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考核应更真实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综合考评。该课程属于公共课, 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 传统的考试只是简单地出些题目, 而忽视了综合性考量, 进而导致学生并不用心学习课本, 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造成了一定障碍。

真正客观地进行综合性考核首先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考核机制, 这要求学校师生共同建设和参与。笔者建议, 可以将课堂考核、作业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教学考核联系起来共同进行。比如, 可以组织一个课堂讨论活动, 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 在考核项目上加分, 又或者将课外生活中助人为乐作为言行考核的专项加分。这种考核模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不仅能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够敦促学生向善,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业胜.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16)

[2]刘风挑.构建“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效课堂的策略[J].河南教育 (职成教版) , 2013 (11)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初探 篇3

一、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设置的理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德育课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行为养成更加贴近。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针对技能教学,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就要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应当把学生定位为即将走向一线职业岗位的人,结合经济建设一线工作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教师需要关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就业市场趋势、相应国家与社会的要求,贴合实际,按就业市场需要的知识、能力、品德来设置课程,同时还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探索与尝试的重点,也是提高课程质量的关键。现阶段,大多中职学校采用的都是比较新的符合中职学校特色的教材,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及时转变,而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不太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以至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感到乏味,大大影响了教学成效。以笔者的实际经验看,本课的教学实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与创新上。

下图是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制定者、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主编张伟教授所做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调查结果。看图可知,体验式教学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并主动观察、反思、感悟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深刻的内化的知识,实现情感的升华。”[1] 中职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好探究的心理,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比如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如何避免违法犯罪等等,设计为各种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社会焦点问题的案例,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荣辱观”这一课之前,将学校学生食堂、图书馆、宿舍和教学楼内一些不文明行为记录下来,选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有关荣辱不分的报道作为案例资料。[2]《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任务本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师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情境体验,最终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考核方式的综合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更真实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综合考评,最终实现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的提升。相对来说,一般学校与学生都更加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与考核,而《职业道德与法律》属于公共课,内容又显得比较“虚”,造成某些学校某些老师不重视本课程的考核,认为公共课只要考试时出些题目就可以了,不必太重视,进而导致学生不用心学习本课,对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养造成很大的障碍。

而要真正客观地考查和评价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考核机制,这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建设与参与。笔者认为,可以把课堂考核、实践教学考核、日常言行考核、基本理论知识考试结合起来进行。比如一个热情参与课堂学习讨论或案例角色扮演的学生,可以在课堂考核项目上得到加分;一个在课外生活中助人为乐并有据可查的学生,在言行考核一项可以有专项加分;等等。这种加分项与减分项的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考评模式,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到一言一行的重要性,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其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敦促其学好向善,亦能使其真正认识和感受到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良好道德与法律素养的人才。

总之,正确理解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改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仔细观察时刻发展的社会形势,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兴趣爱好,不断探索创新并实践教学方法的突破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养,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追求。只有经常进行探讨并勇于尝试,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内外兼修、诚实可信、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伟.与您共悟新课程理念下《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设计的优化和创新[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谭业胜.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6).

上一篇:有效的劝阻作文400字下一篇:圣诞风趣祝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