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遵从度

2024-06-28

税收遵从度(共11篇)

税收遵从度 篇1

税收遵从这一概念在我国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出现,指的是纳税人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它包含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及时申报,二是准确申报,三是按时缴款。纳税遵从这一概念体现了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税制优化目标,涵盖了现代社会公民自我意识和国家意识提升的基本思想,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税收征纳关系是否和谐。从纳税人角度看,它可以衡量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从征税人角度看,它可以衡量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研究税收遵从问题对于“和谐税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税收遵从度的衡量

如何衡量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是分析、研究、提高纳税人遵从的首要环节。在税收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通过对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的衡量并划分等级,有便于财税部门主动对税制设计做出安排,对纳税遵从度不同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和税收流失,增加管理效能;通过对纳税遵从度的衡量,还有利于财税部门准确把握纳税人行为,找到影响税收遵从度的诸多因素,为完善法律、政策和管理规定提供科学的基础支持,提高税制运行效率。但是,由于税收遵从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受到许多主观性因素的制约,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指标,要准确衡量税收遵从度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且不同的衡量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衡量税收遵从度的大小应该主要通过四个指标来反映:(1)潜在纳税人和登记纳税人之间的差额----反映没有登记的纳税人数量;(2)登记注册的纳税人与实际申报的纳税人之间数量的差额----反映未申报的纳税人数量;(3)纳税人申报的税额与根据法律应缴纳的潜在的税款之间的差额----反映偷逃税的程度;(4)纳税人实际申报的税额与实际缴纳的税款之间的差额----反映税款的拖欠程度。(1)

衡量税收遵从度的方法有许多,且各有优缺点。主要有:

1.1 问卷调查法

这种方法通过选择纳税人样本人群,调查纳税人的价值观和信念、行为和动机、对税法的理解、不遵从税法的收益等,以了解这些影响纳税人税法遵从的因素分布状态,找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和瑞典等许多国家就曾采取过这种方法来对纳税遵从度进行衡量。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包含了许多社会经济、人文和主观态度方面因素的信息,这是纳税申报表和税务审计所不能提供的,研究者可以据此分析与不遵从有关的因素;主要缺点是它的信息由被调查人自己提供,而且常常很不准确。

1.2 实验研究法

税收实验是研究人员主动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税收实验通常设计成参与者在一个期间内多次申报的游戏,参与者自行申报、缴纳税款、接受审计并因被查出不遵从行为而支付罚款,以发现哪一种因素对税收遵从度的影响更显著。这一切都是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税收实验的优点是可以显示人在风险选择下的基本行为动机;主要缺陷是实验中的虚拟决策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环境中的选择,而且税收遵从的一些影响因素,如道德、情绪和社会影响,不能在实验中复制。所以,税收实验的结论只是表明选择倾向,而不是绝对的。

1.3 回归模型法

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采用的分析方法。相对来讲,建立模型衡量税收遵从度的好处在于,它成本比较小,只需要较少的统计数据。美国国内收入局(IRS)研究开发了税收遵从度研究信息系统(Compliance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CRIS)。这个系统运用回归模型,通过分析TCMP的有关数据,来研究评介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1.4 税务审计法

税务审计法包括随机税务审计和常规税务审计两种方式。随机税务审计法就是税务当局为了达到衡量纳税遵从程度的预期目标,随机抽样选取纳税人账户、可能不申报户或申报表,进行全面的调查或审计,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早在1964年,美国国内收入局(IRS)就采取了这种方法并设计了纳税人税收遵从测度程序(TCMP),用来衡量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的程度。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一些人为和主观因素,使得利用税务检查来衡量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目标得以实现。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对纳税人的干扰较大,并会增加纳税人的潜在负担。

常规税务审计法是指税务机关有针对性地根据一些信息分析确定检查对象。用这种方法来衡量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时,税务检查人员通常是归纳税收不遵从的一些特征,然后在纳税人中寻找要检查的样本。税收不遵从的一些特征有可能没有很好地被归纳或发现,这样确定的审计检查样本,会忽略没有被归纳和发现的问题,该方法可消除潜在的负担、减少对纳税人的干扰。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衡量税收遵从度,存在不准确、不能代表所有纳税人的情况等问题。衡量税收遵从度的目标是描述所有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水平,而不是只对一部分人进行详细检查。在通常的税务审计检查下,税务机关往往挑选那些认为可能不遵从税法的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检查,所得到数据的代表性,与衡量税收遵从度的目标不完全符合。

1.5 财务数据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将某一个纳税人或一群纳税人的财务数据在各期比较,或与另一些纳税人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以发现一些痕迹或趋势,以预测和判断纳税人是否遵从税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建立基准指标,典型的基准指标的建立方式是:计算平均值,或根据有关数据的特性,采用移动平均值或中值作为基准值。澳大利亚税务机关和有关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和发展这种方法,他们通过建立模型,对来源于税务机关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标准数据进行处理,以便建立衡量纳税人税收行为的指标,包括利润指数、税收指数、实际税收指数等,以此进一步衡量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2 影响税收遵从度的因素

税收遵从度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社会因素、纳税人个人因素、税制因素、征管因素以及用税因素等。

2.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税收遵从度的背景原因。社会各种问题的外在表现和原因,都与社会的现状及历史文化有着渊源不断的联系,税收遵从问题也是这样,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和税收文化因素的影响。

2.1.1 社会心理因素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了一个“心里场”理论,他认为人类行为服从这样一个公式: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人的内力场,E表示环境力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在外界刺激的诱导下潜在内驱力的迸发。(2)纳税遵从行为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税收的无偿性特征,纳税人缴纳税款就意味着纳税人自身利益的减少,受到利益的驱动,纳税人都存在偷逃税的动机,这里对自身利益的偏好就是内力场(P)。环境力场(E)则为政府和税务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果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纳税人选择偷逃税的可能性就较大,税收遵从度就会降低。另外,纳税人的遵从行为还会受到其周围他人行为的影响,如果他身边所熟悉或他所观察的人都普遍选择纳税不遵从,那么他选择不遵从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这也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从众心理。

2.1.2 税收文化因素

根据《辞海》释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税收文化,是指税收征纳双方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各自内在的税收行为活动的文明成果,以及征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是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在长期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总和。税收文化不仅指税收机构自身的组织文化,更重要的是包含社会范畴里的税收观念、纳税意识等意识形态及保证税收工作正常有序周转的税收制度。税收文化对纳税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税收环境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提高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另一方面利用税收征管服务中的非法律、非行政的力量来约束征纳双方的行为。如果一个国家有较高质量的税收文化,道德修养会在该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约束条件,对该国纳税人的心理造成深远影响,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2.2 税制因素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安排能够对当事人形成约束和激励,从而影响当事人行动的选择。一国的税收制度就是一种按照税法要求合理、合法缴纳税款的规则,也具有约束和激励两大功能。但是,如果一国的税收制度不完善或存在较大的缺陷的话,税制的这两大功能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税制缺陷的存在会对纳税人甚至征税人的利益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复杂而广泛的影响,并最终生成种种税收不遵从的现象。一个完善的税收制度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税制越是确实和简便越有利于降低遵从成本,促进纳税遵从,税制越是复杂,越容易存在征管真空,纳税人会利用税收制度的缺陷避开税务征管,“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若某一纳税人利用税制缺陷“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很快就会有另外的纳税人争相效仿,使税收不遵从产生“倍数效应”。如果纳税人认为税制是公平的,则纳税人选择纳税遵从的可能性较大,相反,在欠公平的税收制度下,其纳税遵从程度必定会受到影响。刘易斯(Lewis,1982)研究个体纳税心理发现,只有在纳税人感到对他的收入而言税收政策是公平合理的,才可能自觉地缴纳税款,否则就会偷逃税,产生“搭便车”行为。

2.3 征管因素

税收征管工作会影响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税收征管是否有效力,是影响纳税人行为的关键因素。如果征管力度不够或管理松散,会导致偷税、逃税成为某些纳税人经常使用的小伎俩,初犯转变成惯犯,形成心理适应;并且对于原本具有良好税收遵从意识的纳税人,由于征管工作的不力,造成其心理失衡,可能影响其税收遵从意识并进一步影响其税收遵从行为,从而大大降低税收遵从度。世界各国的税收管理实践已表明,对偷、逃税的查获概率和处罚率越高,人们偷、逃税的动机就越弱。而查获概率和处罚率的高低取决于税收征管水平和政府廉洁法治程度。首先,征管水平特别是对税源的监控水平越高,政府对纳税人信息的掌握就越充分,偷、逃税被发现的概率就越大。其次,廉洁法治程度越高,意味着偷、逃税被发现后越会受到依法严惩,越难以通过金钱、权力、人情等手段获得宽大处理。

2.4 用税因素

公民的税收遵从度与政府用税机制关系极大。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希望政府用他们缴纳的税款来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氛围以及健全的社会公益事业,包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交通、休闲娱乐、社会治安、环境绿化等等,当纳税人对上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不到最低限度满足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纳税对立情绪和对税收取向的不信任感,客观上造成税收不遵从。要促使纳税人自觉纳税,就必须使他们缴给政府的税款和他们从政府那儿得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基本上相对称,使纳税人真切地感到税有所值。这就要求政府应当高效地使用纳税人的税款,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此外,税收遵从度还受到纳税人个人状况的影响。纳税人因不同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道德素养、法制观念、社会阅历等原因,在纳税动机、纳税行为、纳税结果上会产生差异,直接反映出对税法的不同遵从程度。纳税人是否熟悉税收知识,行为上直接影响纳税人税收遵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丰富税收知识的纳税人,则了解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清楚履行纳税义务的程序,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

3 我国税收遵从度现状及提高我国税收遵从度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对税收遵从水平进行估量,在我国现行的征管数据中,也没有建立能够与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对接的数据。但是从我国近几十年的税收实践来看,我国的税收遵从程度是比较低的,纳税不遵从现象非常严重,主要体现在:不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没有及时变更、注销;纳税不申报或申报不及时、不准确;申报不入库;会计记账混乱,做假账,账中账,账外账;发票使用不规范;偷、欠、骗、抗税;征税人违规等。虽然税收不遵从的各种表现在于纳税人,其根源却在于以上分析的一些影响因素,要提高我国税收遵从度,必须从根源下手。

3.1 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对利益、权力的追求具有自发性;而对义务、责任的自觉承担则是后天习得。因而,我国现阶段很有必要通过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来提高纳税遵从度。搞好税收文化建设能够对税收的意识、习惯、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有利于改善税收环境,提高税务工作者的执法水平,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使依法纳税、依法治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税收文化的建设,显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税收文化的建设要从内外两层环境建设来抓,健全税法体系,加强执法的刚性,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是税收文化建设的外层环境。内层环境建设则应抓好税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税收教育宣传。税法宣传要贴近群众日常生活,要注意把国家征税与公共财政、公共产品的提供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人们深刻体会到税收给自己带来的福利。

3.2 深化税制改革,为税收遵从构建一个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制度平台

简明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因此,构建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应是我国税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尽管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过多过滥的税收优惠容易造成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损害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也是一些纳税人设法拉拢税务干部牟取不法利益、滋生腐败的根源。税收优惠和减免必须符合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遵照“尽量少的优惠减免,尽量规范明确的形式”这一原则,建立完整的税收优惠减免制度,明确享受优惠减免的条件,明确优惠减免权的归宿,杜绝非法减免和越权减免。

3.3 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不遵从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个制度实施机制是否有效,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有效的实施机制使违约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约行为都得不偿失,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由于我国现行税收罚则的处罚偏轻,罚款数量的规定也有一定的弹性,且存在执法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和人治因素,使不遵从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存在着诱人的差额。因此,我国必须优化税收征管,提高纳税不遵从成本,一方面必须从法律上对有关罚则进行调整和修改,改变目前处罚标准偏低、数量界限模糊、弹性太大的状况;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坚决克服“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等错误做法,加强对处罚中“人治”行为的约束。

3.4 增强公共财政透明度,提高用税效率

目前我国的公共支出效率不高,缺乏监督。纳税人对税款怎样使用、用在何处,都处于不知情的状态,公共支出也没有完全体现纳税人的意愿。若想提高税收遵从率,应该让纳税人及其代表享有充分的决策权、监督权、知情权、批评权和建议权。让纳税人真正体会到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纳税是有回报的,纳税与享受公共物品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纳税人对国家财政支出的民主监督制度,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财政预算执行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保障程序,明确规定民主监督的内容、范围、程序和方法,明确规定财政预算执行者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以及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应给予的惩处措施等。另外,还应建立制度化的财政支出决策听证制度、纳税人质询制度、向社会定期公布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及重大财政事项进展情况制度、财政支出审计情况公布制度等,把公共资金支出的信息及时予以公布,使信息公开化、本地化、社区化,在纳税人、立法者、管理者之间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以增强政府用税的透明度。如果这些制度建立起来并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则对税收遵从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5 强调纳税人权力,提升纳税服务质量

随着20世纪80-90年代轰轰烈烈的纳税人权利运动的兴起,发达国家纷纷制订《纳税人权利宪章》。但我国过去的税务法规对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很少提及,而较多强调的是纳税人的义务,比如依法纳税、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等,这不仅容易造成税务执法的暗箱操作,纵容税务人员的违规执法,还极易造成征纳双方关系的对立,甚至妨碍正常的税务执法。因此,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益应作为我国税务机关一个新的工作重点。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也是纳税权利人,赋予纳税人与义务相对等的权利,并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这样有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首先,在宪法中应该明确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明确纳税人所享有各项具体权利,并建立专门保护纳税人权利的机构组织,通过各种途径体现纳税人的权利。其次,要为纳税人提供诚信优质服务,这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必要前提。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专家的定义,如果把整个税收征管体系比做一个“金字塔”,那么,为纳税人服务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基础,从下至上依次是为纳税人服务、处理申报信息、进行税务稽查、查处偷逃税案件、追究法律责任。为纳税人提供简捷、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是现代税收管理的潮流。

摘要:如何衡量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是分析、研究、提高纳税人遵从的首要环节,衡量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得到需要的数据。影响税收遵从度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税制因素、征管因素和用税因素以及纳税人个人因素等。我国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对税收遵从水平进行估量,但我国税收不遵从现象非常严重,应该采取加强税收文化建设、优化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用税效率和提升纳税服务质量等措施来提高我国税收遵从度。

关键词:税收遵从度,税收文化,用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林木.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2]理查德·M·伯德,米尔卡·卡萨内格拉·德·韩舍尔.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改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3]陆宁.纳税遵从的成本效益分析[J].税务研究,2007,(03).

[4]王炳文.关于促进纳税遵从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6,(12).

[5]梁芬.纳税遵从的国际借鉴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探讨[J].特区经济,2007,(07).

[6]梁俊娇.纳税遵从意识的影响因素[J].税务研究,2006,(01).

税收遵从度 篇2

为防控税务风险,降低税收征纳成本,提高税法遵从度,税企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信合作的原则,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第一条 协议主体和适用范围

本协议由***公司(甲方)和国家税务总局(乙方)签订。适用本协议的甲方范围为,***公司及其实际控制的成员企业。经甲方和乙方协商,适用本协议的甲方成员企业具体名单见附件。

适用本协议的乙方范围为,国家税务总局及其与适用本协议的甲方成员企业(包括分支机构)对应的各层级税务机关。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除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外,甲方根据本协议享有以下权利并承担以下义务:

(一)参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及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体系,每年对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及其有效性进行评估、测试和改进。

(二)及时向乙方报告组织结构重大变化、重大投融资活动、兼并重组、重大财产损失等重大涉税事项,并有权就未来可预期的重大交易事项如何适用税法,向乙方申请事先裁定。

(三)积极配合乙方开展的税收管理和检查工作,根据乙方 要求,提供与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文件,以及生产经营、财务核算资料和电子数据,并保证涉税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四)成员企业与主管税务机关就涉税事宜产生意见分歧时,甲方有权向乙方反映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请求乙方协调解决。

(五)有权向乙方反映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收问题,请求乙方提出解决方案。

(六)每年6月30日前向乙方提供上一企业税收遵从责任报告,其中包括协议执行情况以及对税务机关改进纳税服务的建议等内容。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除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外,乙方根据本协议享有以下权利并承担以下义务:

(一)积极引导和帮助甲方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向甲方反馈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二)及时研究、分析甲方提交的重大涉税事项及其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建议。对甲方申请事先裁定的重大交易事项,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三)合理安排甲方涉税资料的报送和电子数据的采集,尽量避免重复要求甲方提供相关资料。认为确有必要对甲方进行税收检查时,除涉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以及上级批办、相关部门转办、举报、协查和税收执法督察事项外,可以给予甲方不短于一 2 个月的自查期限。甲方对自查结果声明承担法律责任。

(四)确定专人负责与甲方联系,提供必要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甲方反映的问题。

(五)研究、解决甲方提出的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收问题。

(六)每年对甲方税收遵从情况和协议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积极采纳甲方对税务机关改进纳税服务的建议,并提出优化纳税服务的具体措施。

第四条 甲乙双方对协议签订与执行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均依法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经协商一致,甲乙双方可以对本协议的适用范围进行调整,或进行其他必要修订。本协议在解释和执行中产生的分歧,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第六条 本协议在下列情况下终止:

(一)执行期内,一方违反协议,且不能在合理期限内及时纠正的。

(二)执行期内,乙方通过风险评估发现甲方或其成员企业有较大税务风险,向甲方通报并提出改进建议后,甲方拒绝采纳的。

(三)协议执行到期,甲乙双方均未提出续签申请或一方提出的续签申请未被另一方采纳的。

但本协议涉及的税收事项,如在其他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中有相关规定的,不因本协议的终止而终止。

第七条 甲方主要成员企业可与省级税务机关签订本协议 3 的具体执行协议或补充协议,并分别报甲方、乙方备案。

第八条

本协议于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开始执行,有效执行期3年。甲乙双方均可在协议执行期满前60日内提出续签磋商申请,共同商定是否续签本协议。

附件:适用本协议的甲方成员企业具体名单

甲方:

乙方: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税收遵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

纳税是否遵从与作为纳税主体的纳税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质是纳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纳税人所做的决策将影响他的行为,也就直接影响税收遵从度。

一、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从而大大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的解释能力。

前景理论认为决策过程主要是由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决策权重函数(decision weighting function)共同决定。第一,价值函数。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效用函数取决于最终财富水平,而在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取决于财富的变化量,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点的收益或损失来表示的。第二,决策权重函数。在预期效用理论中,不确定的结果是由概率来权重的,但在前景理论中,不确定的结果是由权重函数来表示的。

概括而言,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理论观点:一是人们在面临收益前景时更加倾向于风险厌恶,在面临损失前景时更倾向于风险偏好。二是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财富损失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产生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三是获得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reference point)而言的。

二、前景理论对税收不遵从的原因分析

利用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很好的解释纳税不遵从的现象。

第一,假定税务机关对税收不遵从的查获率不变,当税率提高时,纳税人的损失会更大。根据前景理论,在面临损失前景时人们是倾向于风险偏好的而且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那么纳税人会冒风险避税。

第二,由于获得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因而不同的参照点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损益框架。参照点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纵向参照点,即决策者通过自身比较来判断损益的参照点。如纳税人把要缴纳的税额同预期的收益进行比较。根据前景理论,纳税人在面临还须补缴税款的情况下,就会倾向于风险偏好,而在面临可获退税前景时,就会倾向于风险厌恶。因此,在我国在税制设计时,可以增加预提额,尽量使纳税人纳税申报时处于可获退税的“收益”状态,从而减少甚至消除税收不遵从的动机。

另一类“参照点”是横向参照点,即决策者通过与其他人相比较来判断损益的参照点。一方面,纳税人会与同等情况下其他纳税人相比。当纳税人觉得自己的税负比同样境况的其他人高时,常常觉得是一种损失,往往会选择纳税不遵从。另一方面,纳税人也会通过权衡自己缴纳的税额与从政府那儿得到的收益来评价。如果纳税人认为享受的权利抵不上支付的成本,也会有税收不遵从的动机。

第三,根据前景理论,当人们对一个前景进行判断决策时,会对组成每一种前景的一系列成分进行分离,从而进行取舍以简化决策过程。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纳税人无法准确的预测被查获概率,纳税人就将主要根据违法行为的实际处罚率来做出是否违法的选择,决策的权重就在实际处罚率上。那么,高的实际处罚率是纳税人是否违法的重要决策因素,会对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

三、遏制纳税不遵从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完善我国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税制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公平性,而公平性又是影响税收不遵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税制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建立公平、合理、简便的税收制度,这样,税收遵从率才可能提高。

第二,加大惩罚力度,严格执法。研究表明,惩罚力度大、查获率和处罚率高的国家的纳税遵从水平比较高。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表明: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加敏感,高处罚率是纳税人是否违法的重要决策因素。因此,高的查获率能对税收不遵从起到很强的遏制作用。

第三,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要求政府机关以廉洁为本。从根本上看,公共财政活动是由社会公众决定的,它只是政府在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在按照社会公众的意愿去开展收支活动。而现如今,我国的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缺乏监督。纳税人对税款怎样使用、用在何处,都处于不知情的状态,而且公共支出也没有完全体现纳税人的意愿。因此,若想提高税收遵从率,应该让纳税人有监督权、决策权和知情权,让纳税人真正体会到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纳税是有回报的,纳税与享受公共物品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只有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其权利,才能自觉履行其义务。

第四,建立完善的税收激励机制。研究表明,好的激励措施比惩罚措施更有效,能更好的促进税收遵从。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建立纳税和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制度,即多纳税者多享受社会福利,以此来提升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促进税收遵从。

第五,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对利益、权力的追求具有自发性;而对义务、责任的自觉承担则是后天习得。因而,我国现阶段很有必要通过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来提高税收遵从度。搞好税收文化建设能够对税收的意识、习惯、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有利于改善税收环境,提高税务工作者的执法水平,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使依法纳税、依法治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林木.促进纳税遵从[J].福建税务,2003,(10).

税收遵从度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遵从,税收负担,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拓展税源,但由于电子商务本身的隐蔽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给我国现有的税收管理带来了较大冲击。其中,电子商务行业税收遵从度低所导致的税源流失问题,成为了我国税制改革过程中亟待攻破的一道难关。鉴于这方面的原因,本文提出了提升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税收遵从度的对策,希望能够为该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一、以降低税收负担为着力点,创建公平税收环境

1、强化税收监督管理

作为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收监管。一要强化纪律意识、法制意识,时刻绷紧依法治税这根弦,规范行政执法,认真贯彻好“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持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税收工作原则,努力提高执法的公正性。二要用好、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税收环境。三要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税源监控,重点稽查,及时掌握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情况、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情况,要在坚持使用大数据、云技术抓取涉税数据的同时,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企业的税务稽查与处罚机制、强有力的实施机制以提高违约成本,从而使电子商务企业的任何偷逃税的行为得不偿失。

2、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一是在充分考虑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差异化的电子商务企业规模认定标准,将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为大、中、小型三类。二是本着“抓大控中放小”的原则,切实实现分类管理。通过实行“一对一”管理,重点把握大型企业的税源管理,严堵税源漏洞;通过分行业管理,统一中型企业管理标准,提升中型企业的税收遵从度;通过制定小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初期对小企业实施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有效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征管成本,提升税务机关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效率。

3、统一行业税收优惠

必须尽快制定针对性强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专门税收法律,对现行优惠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清理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歧视性规定,建立统一、规范、可操作、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框架,并以正式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推动建立一个“税基广、税负低”的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另外,要统筹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的税负水平,积极落实好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个人网店起征点政策;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积极研究对个人网店实行定期减免税或按综合征收率征税的可行性;研究完善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鼓励支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创新发展。

二、以提升纳税服务为切入点,降低税收遵从成本

1、强化个性化纳税服务

在工作中税务部门要更加注重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诉求,根据电子商务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办税流程、难点问题、典型案例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税法宣传,确保广大电子商务企业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税收政策法规信息。同时要建立健全纳税咨询辅导服务制度,规范咨询服务行为,使电子商务企业及时了解、准确掌握和使用税法。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积极推行电子商务企业税收代理制度,充分发挥税务代理机构的作用,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税务咨询、税务代理,尽量减少纳税人对纳税细则不了解而造成的纳税失误,提高电子商务企业代理性和自我服务性的税收遵从。

2、优化涉税办理流程

首先,简化电子商务企业的审批流程,清理其办税流程中存在的重复环节,合并办理不同税收业务流程中的调查、检查等事项,取消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重复报送的各类资料,重点清理申报表无效数据栏目,整合附报资料,探索研究实行综合申报表,降低电子商务企业办税成本。其次,要进一步积极推行电子商务企业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进一步规范其办税行为,缩短办税时间,提高办税效率。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逐步建立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电话办税、邮寄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实现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缴税、涉税审批、信息查询等涉税事项的多元化办理。完善现有网上办税功能,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在电子商务企业自愿选择前提下,积极引导其选择网上办税。

3、推行网络平台服务

为了能节省更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办税时间,可以通过直接在电商平台上建立涉税服务平台,并派税务专员入驻该涉税服务平台实施管理。让电子商务企业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办理纳税相关业务,有效节约电商企业的办税成本;需要审批的较复杂的涉税事项也可以通过涉税服务平台上传涉税审批资料,由税务专员接收后开始审批流程。该涉税服务平台还可以实时向电子商务企业公布最新的税收法规、政策、办事程序和涉税案件的处理结果等电子商务企业关心的问题。这样既能让电子商务企业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税收政策,又能通过网络了解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而且还能加强各级税务机关包括国地税的资源信息共享,以减轻税收成本。

三、以完善产品提供为落脚点,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1、加大电子商务行业扶持力度

从电子商务行业的角度,由于政府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参与度不高、政策支持不够、支撑体系薄弱、领军电商平台分布不均、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现行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都让该行业的纳税人缺乏安全感,让其感觉缴税并未换来应有公共产品服务。因此,政府应该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为电子商务企业或者传统企业“触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2、保证公共支出的合规性

完善国家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保证各部门公共支出的合规性。在宪法中,为了体现税收收入与财政支出同时决定原则,要求每一项新的支出要通过税收来提供收入,从而加以控制新的支出。要建立专门的预算审批委员会,委员会由社会公众选举的经济和法律专家组成,专门负责预算的审批,实现预算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对用税权的约束。还应建立制度化的财政支出决策听证制度、纳税人质询制度、向社会定期公布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及重大财政事项进展情况制度、财政支出审计情况公布制度等,把公共资金支出的信息及时予以公布,使信息公开化、本地化、社区化,在纳税人、立法者、管理者之间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

3、建立公共支出效率评估体系

公共支出效率评估是根据公共责任、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分析与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中期成果与最终成果所反映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建立公共支出效率评估体系,使得纳税人可以通过公共责任机制直接对政府公共部门进行监控,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提供合乎纳税人意愿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改善纳税人的福利水平。此外,公共支出效率评估是作为改善政府公共部门与纳税人的关系、加强纳税人对政府信任的措施,体现了服务和纳税人至上的管理理念。随着政府角色和职能的重新界定,促使政府公共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由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关系转变为公共产品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积极有效地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

四、以逐步简化制度为突破口,降低税制复杂程度

1、简化税制

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规定繁多,加大了税务机关的管理难度,不利于电子商务行业税收遵从度的提高。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都会处在由间接税体系向直接税体系过渡过程中,无论税制如何改革,都必须要根据电子商务的新特点,清晰界定税制要素,确保电子商务活动适用税种、税目及有关税收政策准确、统一。同时要积极参与OECD的BEPS项目,增强电子商务税收管辖权国际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维护国家税收主权。总而言之,无论是税种的简并、税率的调整,还是授权条款的确定、税收征管的加强,都会影响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因此必须要在税制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税收遵从问题。

2、加强税收宣传

税收宣传是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来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是将税收性质、职能、作用、地位等向纳税人讲清楚,促使纳税人对依法纳税产生认同感,并纳入其观念体系,形成纳税意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要根据其企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给其讲解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税负。税收教育是指针对电子商务企业容易对税法理解错误或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重点讲解,减少无知性不遵从。另外,通过税收宣传,根据不同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自身涉税特点,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税收宣传辅导手册,免费提供电子商务企业纳税学习,第一时间把一些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送达电子商务企业手中,让电子商务企业树立权利主体意识,让其了解纳税不是一种义务,更多的是一种权利,增加税收遵从的忠诚性。

3、优化征管制度

要加快修订税收征管法,奠定规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法律基础。完善税务登记制度,积极推动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个人纳税人税务登记制度。完善纳税申报制度,创新申报方式,降低纳税成本。建立电子发票制度,确立电子发票作为收付款凭证的法律地位,规范电子发票技术标准,明确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应开具电子发票并与税务机关联网。探索建立简便、实用、高效、无纸化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方便电子商务经营者履行纳税义务。

综上所述,为提升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税收遵从度,应当把握以下对策:以降低税收负担为着力点,创建公平税收环境;以提升纳税服务为切入点,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以完善产品提供为落脚点,打造廉洁高效政府;以逐步简化制度为突破口,降低税制复杂程度。

参考文献

[1]蒋震:关于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2013(6).

税收遵从度 篇5

贾茂坤 许传征 陈为玉

【摘要】随着税收管理信息化、税收执法规范化、纳税服务常态化的日臻发展与完善,税收遵从行为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时期重点研究探讨的课题。对此,本文以胶南市大企业税收管理为例,从税收遵从行为现状、存在问题两个方面,探讨提升大企业税收遵从行为的对策,以期对提升大企业税收遵从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

主题词:提升大企业税收遵从行为

税收遵从是纳税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自觉履行税法及相关规定的权利义务、依法申报纳税,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依法管理的行为。纳税遵从度是衡量税制优劣、征管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纳税人纳税意识和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状况,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税务机关管理能力强弱和税收征管效率的问题。因此,提高税收遵从度对实现依法治税、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和降低税收成本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胶南市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为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各地按照总局、省市局大企业管理要求,根据企业收入规模、税源结构及税收收入的不同,各自确定大企业划分管理标准。以胶南局为例,根据全市现有企业规模及纳税情况,确定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占税收总额50%以上的320户纳税人确定为大企业(亦称重点税源)管理对象,实行市(县)集中管理、重点监控,突出大企业在税收收入中的作用。

一是大企业是税收收入的中坚。为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方式、统一管理标准,结合本区域税源结构及其纳税现状,自2010年起将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统一集中管理,实行集中与分工、专业与评查、服务点对点、点与面相结合的方法,提升了大企业税收遵从度。为更好地适应青岛西海岸经济区——胶南核心发展带需要,根据胶南市大企业增速加快、规模增大等特点,2011年又适时调整了大企业划分管理标准,由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调整到100万元以上,主要涉及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批发零售等行业,2011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实现各项税收74063万元,占税收总量的51.51%。2012年1-5月仅大企业实现各项税收73256万元,同比增长18.44%,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7.81%,占税收总量比重提高了6点3个百分点,大企业在组织税收收入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是重点行业是税收收入的支撑。从胶南市“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及税收完成情况看,房地产建筑及制造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与带动的支柱产业,更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实现的地方税收入情况看,“十一五”期间70%以上的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建筑、房地产、制造三大重点行业,2010年三大行业税收贡献率达到76.5%,实现税收收入分别为29488万元、66636万元和41093万元,税收贡献率分别16.44%、37.15%和22.91%。“十二五”之初的2011年,在国家大力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高压态势下,建筑、房地产业实现地方各税收入42818万元、86540万元,制造业44616万元,三大行业税收总额占全年税收总量的81.4%;2012年1-6月三大行业实现地方各税113004 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70.7%,同比增长31.1%。其中建筑业32056万元、房地产54043万元、制造业26905 万元,同比增长53.7%、20.8%和30.6%。由此可见,重点行业在税收收入中的地位作用突出。

三是大企业税收遵从行为日渐提高。自2010年对大企业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以来,该局积极探索实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通过整合税收风险管理资源,结合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并制定完善了大企业风险管理办法,实行纳税服务与案头分析前置,事中预警提示与自我纠正,事后监督与考核制度等措施,使大企业纳税申报率、申报准确率明显提高。2011年共对65户大企业进行了税务稽查、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查处有问题企业55户,占检查户的84%,查补税款5658万元,申报准确率为4.3%。从大企业纳税情况看,自行申报率及准确率明显高于中小企业的5.2%,税收遵从行为明显增强。

二、税收遵从行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税收法律法规掌握不够。一是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快了解不及时。当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后未及时了解,仍然按原规定办理;二是统一政策各地解释理解或执行不统一。从目前企业集团在登记所在地汇总纳税的情况看,各地出于地方利益考虑,各自的解释和执行不一致,致使同一个纳税人不知如何执行;三是涉税事宜过于依赖税收管理员,由于企业自身税收知识的浅薄,致使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调整等。

(二)社会大环境影响纳税意识。纳税遵从行为是直接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纳税的活动。就企业而言,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就纳税遵从行为而言,社会大环境直接影响着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当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受到社会成员鄙视,对企业不信任时,纳税行为会趋向遵从;当依法纳税的社会压力不足或缺失时,不遵从行为会在社会成员之间蔓延。尤其当前,由于受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税收征管宽严不同等因素影响,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纳税人的遵从行为偏低。就纳税个体而言,受社会纳税大环境及思想意识的影响,企业出于利益考虑,能合理规避的尽量规避,能漏则漏;有的钻政策空子、做假账、虚列乱摊成本费用,想方设法逃避纳税。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存在侥幸心理的大有人在。

(三)税收风险自我防范意识不高。从大企业总体纳税情况看,财务核算及管理相对规范,存在的税收风险不是主观故意,而是来自于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以及纳税观念等因素。从胶南大企业税收预警分析、评估及日常检查情况看,部分企业税收风险防范意识不高,潜在的税收风险往往被忽视。一是成本费用列支混乱、应调增计税所得额的未调整;二是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发生低级错误;三是地方税申报不实或不准确而少申报缴纳税款等等。还有个别大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税收,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少缴、不缴税款,加大了税收风险。

(四)中介机构不法行为降低纳税遵从。税务代理是市场经济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它具有涉税代理、咨询和鉴证职能的社会中介组织。随着税收管理的需要,中介代理机构逐渐涉入税收管理业务,如财产损失,税收减免抵扣,税收扣除,土地增值税清算,企业所得税汇缴等。但从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看,部分代理机构存在鉴证报告质量不高、数据不真实问题;有的中介机构为承揽更多的代理业务,一味的满足纳税人要求,纳税人有什么要求就出具什么报告;还有的代理机构或代理人利用代理的合法性,帮助纳税人逃避税收,不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三、提升大企业税收遵从行为对策探讨

提升税收遵从行为是现阶段乃至今后时期征纳税人及其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提升税收遵从行为,必须从强化税务机关及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政策水平与素质、规范执法、强化服务以及纳税人合法权益保护意识,借助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引导和促使纳税人自觉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税收遵从行为的良好氛围,促进税收遵从行为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对税收遵从行为重要性的认识。一是严格执法,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在当前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严厉查处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渎职犯罪的高压态势下,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规范执法,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行业行为。二是强化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的综合学习。按照专业化管理、岗位细化、分工协作模式,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长效学习机制,全面系统熟练的掌握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及程序,为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征税权,依法征收管理。同时,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增强税务干部自身素质,重点培养专业化、高技能、高水平的高管人才。

(二)强化税收宣传完善纳税服务措施。一要改变以税务机关为中心的宣传方式,建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外向型宣传机制,主动了解和掌握纳税人需求变化,实行点与面、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宣传效果。二要建立点对点的服务模式。搭建多功能服务平台,完善服务途径,建立专门的网站、开通专门信箱,制作纳税服务指南,发送电子信息等等,增强税企沟通的有效性;三要在办税环节上,开辟大企业办税通道,推行预约办税和延时办税措施,在满足大企业涉税诉求上,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联系制度,受理联系大企业提出的涉税诉求和个性化服务申请,并在第一时间内研究处理、回复。四要加强税法咨询和纳税实务知识宣传,使纳税人充分了解和掌握依法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强化纳税人权益宣传,改变纳税人被动履行义务的消极心理;强化依法“诚信”纳税宣传促使纳税人自觉依法履行义务。五要充分利用税收辅导培训、纳税人学校、地税网站、手机短息等多种形式加强税收法律法规辅导、培训,宣传等,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律知识和依法纳税意识。

(三)建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一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制定分行业内控标准、操作流程,引导和帮助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自控体系,通过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和税务日常检查等措施,帮助大企业提升对税收风险的自我防控意识和能力。二是构建网络化、高效服务机制。通过服务管理和信息技术整合,形成现代化服务网络。根据大企业特征和规律,制定对应的征管办法,为行业预警分析、政策执行评估、涉税诉求分析和遵从测评等工作提供参考。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设置的纳税预警指标,对其经营状况、生产经营规律及特征、财务指标、税收遵从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通过对不同行业相关指标、不同阶段涉税情况进行纵横比对分析,发现纳税异常及时提醒纳税人自我调整,有效提高抵御涉税风险能力。四是拓展涉税信息采集渠道(面),实现外部多方联动,内部加工分析利用,运用征管查互动机制,实行征管查共同监控;五是强化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确保税收政策执行到位、税源监控到位,把握大企业税源发展趋势,掌握税源变化动态,实现税源微观全面监控。

(四)加大中介涉税服务推介力度。在大企业中推行中介涉税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税收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针对中介涉税市场不规范的状况,采取约束力强的系列措施,规范中介涉税服务领域,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介力量,税收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一要根据中介涉税行业发展和执业标准化的需要,制定涉税鉴证服务准则,完善中介行业制度体系;二要加强行业及执业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自觉履行服务职能,提高执业服务质量;三要加强税收公益服务制度建设,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纳税服务,增强纳税服务社会化的效果,为社会纳税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四要在大企业中大力推行中介涉税服务,减少执法人员直接参入企业税收管理的局面,使执法权得到有效分解。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涉税服务机构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等一系列资料,由政策法规部门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对出具的报告资料质量不高的,提出意见限期纠正;对故意弄虚作假、出具伪报告的机构或职业人员,责令劝其退出涉税鉴证业务,净化中介涉税市场。

(五)完善税收法律救助机制。做好纳税人权益受损救助工作要从事后救助向事前转移。首先要提高对纳税人合法权益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税务机关及执法人员应依法履行维权职责,当纳税人提出需求及涉及纳税人权益时,要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把纳税人视为“顾客”,站在纳税人维权角度,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真正使纳税人从服务中感受到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和地位。其次要建立健全纳税人投诉举报受理、承办协办、调查、处理、反馈和督办机制,明确其维权部门及流程,实行统一受理、部门专办、调解、处理、反馈,建立起具有主动性、可预见性的纳税人权益救助模式,充分体现税收的公平与公正。再次要拓展办税服务厅维权服务功能,建立“纳税人权利义务及税务机关义务公告”制度,定期将审批备案事项、时效和减免税政策,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主体、执法责任、处理处罚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向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公布,既提高透明度,又拓展了维权服务空间。四是纳税人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税法知识,准确了解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做到知法、守法,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五要落实纳税人的监督权,及时向纳税人反馈举报投诉处理结果,不断提高税务机关的公信力,促进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六要加强内部监督。定期召开征纳双方座谈会,就维权服务的热点和薄弱环节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开展纳税人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对税务干部的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严格执法、廉洁从税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为纳税人行使监督权提供有力条件。

(六)强化税收遵从行为监督。一要形成全社会依法纳税舆论氛围,通过建立舆论导向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等措施,使纳税不遵从行为受到社会普遍谴责;二要强化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拓展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应用面和影响力,使税收不遵从者在企业信誉、金融信誉、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承受巨大社会压力。三要加强对执法者的监督。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坚决克服以补代罚、重则轻罚、自由裁量权过宽问题,杜绝“人治”行为的发生。四要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责任和权力,强化稽查执法刚性,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税法权威。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纳税不遵从行为不遵从成本的大小,要坚决克服“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等错误做法,防止纳税人低估税收不遵从行为的风险判断,从而提高税收遵从度。

参考资料:

①2010-06-18田大勇 对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探讨。②2010年税收研究资料第12期 余凯颂 关于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思考。

税收遵从度 篇6

关键词:降低税收成本;纳税服务;税收遵从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10-0045-04

收稿日期:2011-08-14

作者简介:刘华堂(1975—),女,辽宁大连人,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纳税服务。

一、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服务建设的意义

(一)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可以提高税收遵从度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因此,税收又是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大焦点,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征税者——税务机关和纳税者——纳税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时刻进行着博弈与较量,二者之间成为矛盾的统一体。纳税人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而税务机关的目标是拿走企业的部分利润进行再分配,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具有天然性的。值得重视的是,纳税人在承担着税收本身的同时,还担负着沉重的税收遵从成本(税收遵从成本指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务方面所花费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税外负担)。在税收本已较高的情况下,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必将使征纳关系进一步疏远。虽然在一定情况下,纳税人有可能选择忍受现状,承受遵从成本负担,但更有可能选择相应的应对方式(如逃避纳税义务)来设法避免遵从成本。因此,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将是提高税收遵从度的必然选择。

纳税服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税收遵从度。纳税服务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以纳税人满意为宗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办税环境的服务是较浅层次的服务,以降低纳税成本为要求的便捷、高效、优质的各种服务是较高层次的服务。这种高层次的纳税服务是以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及时足额地申报纳税为目标的。换句话说,纳税服务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税务形象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投资环境、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更是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根本途径。

(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降低纳税成本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的直接途径。以纳税人为中心,以降低纳税成本为出发点,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简化纳税流程为导向,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科学规范执法,降低纳税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纳税人乃至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满意度,是纳税服务工作开展的初衷。国外的税收专家和学者也发现,在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不遵从程度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特别是相对于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税务机关来说,企业是天然的弱势一方,他们在依法纳税的情况下,还发生着一笔“隐形的税收”,即税收遵从成本。在税收工作中,税务机关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提高纳税人自愿遵从的重要性。在探讨怎样提高税收遵从度时,税务工作者们发现其所做的纳税服务是提高遵从度的重要途径。因此,从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角度来进行有效的纳税服务建设是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做好税收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现状和弊端

目前,尽管我国尚未开始对税收遵从成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但税收遵从成本的社会影响已被实践验证。我国税收遵从成本高的现状与弊端不容忽视。

⒈从涉税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机构设置重叠复杂。目前,我国的税务机构实行国地税分管,虽有其积极意义,但税务机构内人员冗杂、工作效率低,必然造成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的提高。由于经济全球化,需要一些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新的税务管理机构,然而急需的机构设置不全,被时代淘汰的机构却依然存在。于是形成了机构内部协调受阻的问题。第二,信息化管理缺失。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税务系统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征税。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统一,实现税务管理信息化仍需时间。例如:虽然实行税务信息化管理,但是纳税人仍不能简单地通过网上申报纳税事宜;更存在纳税人信息档案建设不完备、信息传递滞后、信息不全等问题。第三,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税收遵从成本高,并非税务机构一手造成的。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也负有责任。纳税人税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优先考虑的事项。我国企业缺乏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管理税务风险的机构,往往把税务事项当作财务部门的事,出现的税务事宜也由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临时处理。由于忽视事前控制税务风险,所以往往通过非正常手段降低税务风险,选择事后找关系摆平涉税违法行为。因此产生了税收遵从成本提高的后果。第四,税种繁杂。我国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流转税、行为税、财产税。每一种税都要纳税人填写单独的纳税申报表,到税务机关办理申报和缴税手续。特别是税收缴纳的税率、计算方法、表格的填报等一系列工作非常复杂,现行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等应纳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制度较为繁琐不利于纳税人简单、明了地缴纳税款,遵从成本因此提高。另外,有的税种的税基设计不尽合理,造成了纳税人对税收的不满,无形中又增加了税收遵从成本。如个人所得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物价消费指数差异性很强,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在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这无疑是不尽合理的。也因此迫使有的纳税人想方设法逃避个人所得税。

⒉从涉税成本角度分析。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全球纳税成本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由于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77.1%的总税率”,在175个受调查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68位,纳税成本高居第8位。由此可见,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主要包括税款、缴税时间和涉税过程中的心理承受压力三方面。这三方面对纳税人的遵从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做法却不容乐观。

第一,货币成本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按1992年的年报统计,美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58%,日本为1.13%,而据有关专家透露,估算中国这一指标近年来已接近8%。高比例的征税成本自然由纳税人来承担。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化,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走向规模化。企业在壮大的同时,社会责任在增强,绝对税收值也在增加。另外,纳税人在缴税过程中与税务代理、中介及咨询机构产生了业务联系,这些因税产生的额外费用也导致纳税人的税收货币成本不断提高。

第二,时间成本仍然较高。我们提出降低税收成本,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压缩税收经费支出,在办税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也是纳税人头痛的事情。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人搜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收据,填写纳税申报表所耗费的时间价值。我国税收体系复杂、税种繁多才是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力制约着税法宣传的力度,纳税人了解税法规定、学会缴税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我国信息管税水平不高,纳税申报还做不到电子化申报,缴税过程需要花费纳税人大量的时间成本。

第三,心理成本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税收法律法规会更加纷繁复杂,纳税人学习税法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国、地税分设,征、管、检分离造成的重复检查,给纳税人带来了额外的心理负担;少数税务工作人员不当的工作方式使纳税人不得不承担一些精神压力;另外,一些地区和税务部门的不正之风依然严重,这使纳税人产生的焦虑及不满情绪愈发严重,心理成本必然增加。

三、国外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的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在探索如何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时,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⒈更新纳税服务理念。近年来,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将“整体政府”理念引入纳税服务中,从而降低了税收遵从成本。所谓“整体政府”是指通过横向和纵向协调的思想与行动以实现预期利益的政府治理模式。第一,建立统一税收与社保基金的征管机构。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将征收社会保障费用交给税务机关,整合社保资金和税种的征收管理,统筹协调,减少征税过程中产生的时间耗费。如:因表格不同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和研究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纳税人的遵从成本。而建立了统一的征管机构,统一的格式、统一的系统,相同的审计系统大量减少了文字工作,提高了雇主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税收遵从度。第二,减少纳税人重复报送信息。世界各国政府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企业填报大量的信息。由于政府机构复杂,各部门收集信息时常常是“多头”管理。这必然导致企业信息的重复报送。为了解决重复报送问题,荷兰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信息数据分类标准计划”,以实现从本质上减轻企业行政负担的目标。这一举措实行三年后,又进行了与相关的金融会计及软件包的整合,使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改革前比较,时间节省了33%。具体地讲,小型企业每年约节省9个小时,中型企业每年节省140个小时,总计减负达3.5亿欧元。

⒉采取“以人为本”的纳税服务方式。这里的“以人为本”是以纳税人为本。在纳税服务工作中时刻以纳税人为中心进行设置安排。第一,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以纳税人为中心。近年来,国际税务界改变了传统的“按税种”的管理模式,并按照“整体顾客”的理念,构建了一系列的纳税服务体系。其根本原因在于:税务机关已经认识到理解纳税人的观念和行为,才能改善纳税人的整体税收遵从度。因此,认知、把握纳税人心理,可以开发潜在纳税机会,减轻遵从成本,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比如,建立大企业专业化征管服务部门,根据大企业的个性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二,整合税务信息,科学设计网站。以往税务机关为每个税种都提供了独立的税务信息系统。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负担。目前,较为先进的做法是实行统一的信息系统,减少重复信息收集带来的浪费。与此同时,国外税务局按照“纳税人类型”设计网站“主页”。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和澳大利亚税务局都拥有相同的“以客户为导向”的门户网站主页,指引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浏览网页。其目的是便于纳税人更便捷地获得与其纳税相关的信息,节省纳税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⒊简化税收程序。第一,采用简易方法确定应缴税款。国际上采用简易方法确定应缴税款已经不在少数,其目的就是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比如,澳大利亚实行的《小企业税法修正案》,目的就是让小企业纳税人更为简捷地确定自己的资格,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第二,细化税收起征点。税收的发展至今已较为完备,纳税服务意识也与日俱增。以细化纳税起征点的方式减少对纳税人的打扰也是发达国家降低税收遵从度的另一方式。例如,德国对上一年度工资税低于 3000德国马克的企业按季度报税,低于800德国马克的企业按年度报税,其他企业按月度报税;加拿大政府对每月平均应纳税款低于3000加元的企业按季度扣缴;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的税务机关对小企业的增值税申报实行合并征期等方式。这些做法的根本目标是减轻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同时也减轻了税务部门的工作量。第三,简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为了简化程序,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法国、德国、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典、芬兰、日本、韩国、美国和荷兰对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扣除项目表格,简化了税务机关的行政程序,减少了税务机关逐个审批扣除项目的工作量。有的国家还利用第三方信息比对来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例如,韩国近年来在交税时提交医疗、教育、保险等费用的原始凭证,而这些凭证都有现成的电子版,很容易收集到,这种方法使纳税人节省了收集原始证明的时间和费用,企业也节省了资料储存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支出,税收遵从成本因此也大大降低。

⒋大力推行网络应用,拓展纳税服务手段。第一,推进税收信息化进程。澳大利亚、瑞典以及丹麦等国的税务机关已经采取电子化措施,整合各个税种的税款计算、申报和缴纳。第二,广泛运用网络服务税收。电子服务为税收带来的便捷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走入电子服务还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国家的税务机关采取激励机制,鼓励纳税人使用电子服务。例如,澳大利亚对进行电子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比正常申报期延后两周申报;同时,许多国家还拓展对纳税人和税务中介的服务范畴,提供了全面的网上在线服务。韩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则采用金钱激励的方式鼓励纳税人使用网上服务。进行相关费用补贴,有效地引导了纳税人使用网上在线服务。

⒌减少税务检查。频繁的税务检查对企业来说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税收遵从成本。特别是企业在应对检查时可能负担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因此,税务机关有必要减少、缩短稽查时间。为了达到科学检查的目的,各国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意大利实行纳税人自查制度,即纳税人主动邀请税务机关对其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查出应补缴税款后,只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而不按偷逃税处理。这种做法在短期内虽然会减少税收收入,但纳税人从心理上得到了切实的尊重与激励,而获得的弥补机会更有助于它们形成自觉纳税意识。相对于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征税人来说 ,纳税人是天然的弱势一方 ,他们很需要这份尊重与激励,因此带来的税收遵从成本方面的收获是巨大的。

四、从降低税收遵从成本角度出发加强纳税服务模式建设

纳税服务与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前者,纳税服务的关键是要知道服务什么、如何实施纳税服务,以及如何评判纳税服务的优劣。后者,纳税人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是什么,要求提供那些应有的纳税服务,如何以合法的方式降低自身的税收遵从成本。因此,二者的关键和切入点是如何从纳税人角度出发,以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方式加强纳税服务模式建设。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纳税服务模式

为纳税人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税务部门的基本要求,是国外税务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税收工作的根本理念。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名称直译就是“国内税收服务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则通过制定宪章的形式确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的一大趋势和任务。由此可见,以创建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为出发点,及时了解纳税人的诉求,减少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满足纳税人的合法需求,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纳税服务模式的基点。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提高利益相关主体对税收立法的参与度,提高税法适用的确定性;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完善税收法律援助制度,构建援助激励机制是建设科学纳税服务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简化纳税程序

从前文对纳税遵从成本的分析上来看,简化税收过程中的复杂程序,将会有效而直接地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在税收工作中,我们应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优化服务流程。譬如推行公开办税制度,落实“一站式”服务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同城办税等制度。减少税务工作人员对于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和不必要的重复接待,减少个别税务人员损害纳税人利益行为发生的客观条件。同时,优化行政程序,对于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减免税审批等要力求手续简化。推行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内部流转,统一对外公布结果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

(三)拓展信息管税能力

推进税收信息化进程,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推广网上申报纳税、网上填报纳税报表和资料;充分利用网站进行税法宣传教育,以方便纳税人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及其他税务信息。拓宽网上纳税服务,建设网上办税服务业务。实行网上登记、网上申报缴税、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服务等措施,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建立提高纳税人满意度的纳税服务考核体系

应以“纳税人满意度”这一考核指标来衡量纳税服务质量,形成社会各界与纳税人广泛参与的评价机制。根据“激励为主、突出重点、内外结合、结果导向”的原则,明确考核范围,细化考核指标,健全社会化监督评价体系和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及考核机制。科学的考核体制应与公平的纳税服务奖惩机制配套运行。有条件的地方尽早推行第三方主导的纳税人满意度、纳税服务工作整体满意度等调研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德平.建立现代的纳税服务体系[J].税务研究,2004,(01):20-23.

[2]王红涛,薛桂芝.浅议税收遵从成本对税收遵从行为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2)

[3]谢旭人.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J].中国税务,2007,(07):36-40.

[4]杨志安,韩娇.降低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途径选择[J].税务研究,2006,(01):8-70.

[5]赵迎春.现代管理理论在纳税服务中的运用[J].税务与经济,2006,(02):42-44.

[6]曾飞.国外纳税服务的经验及借鉴[J].税务研究,2003,(12):46-48.

[7]马国强.正确认识与开展税务服务[J].涉外税务,2005,(30):5-8.

[8]王德平.建立现代纳税服务体系的理性思考[J].税收与企业,2003,(12):12-13.

[9]李坤,於鼎丞.从降低纳税遵从成本的角度看我国税收服务的取向[J].财会研究,2004,(06):10-12.

[10]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8-142.

[11]李胜良.纳税人行为解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2]韩晓琴.论当前优化纳税服务的重点及需要处理的关系[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04)

[13]李林木.国外税收遵从成本研究述评[J].涉外税务,2004,(08):41-45.

(责任编辑:牟春野)

Reduce the Tax Compliance Costs and Innovate the Tax Service Model

Liu Huatang

Abstract:Taxpayers need to tax compliance costs as low as possible,and the tax authorities want to maximize taxpayer compliance with tax laws,tax collection levied for both sides in the game has a rational choice of meeting point-to reduce tax compliance costs.Thus,tax compliance costs of taxpayers and tax related services,explore reduce tax compliance costs to promote tax services,tax services through improved measures to reduce the taxpayer's tax compliance costs and create a virtuous cycle between the two,the China's enterprises,the tax authorities,and e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税收遵从度 篇7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主要组成内容

税收遵从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心理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其它成本。心理成本指的是因为纳税这一行为对纳税人在心理产生的影响,使纳税人心理、情绪、精神上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影响主要指的是纳税人产生急躁、不满、焦虑等负面影响。如果纳税人遇到困难向中介机构求助时,纳税人将需要支付一部分的货币,此时心理成本也就转变为了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先顾问咨询而支付的费用等。时间成本是指个人纳税以及公司纳税行为在对相关纳税义务旅行时,需要时间对收据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以及纳税报表填写等行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纳税个人以及纳税公司在纳税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参照社会平均工资率进行正比例转化。时间成本在税收遵从总成本中所占国家的比例较大。其它成本指的是在纳税环节过程中,内部的机关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少数关于贪污腐败行为,该纳税人和纳税公司增加了其它遵从成本。

二、税收遵从与税收征管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纳税过程中,如果遵从成本内的货币增多,将会使纳税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多,从而降低纳税在经济上的收入,这也就表明了纳税人需要将被打算用于其它方面上的资源用于在纳税事务上的处理上,这势必会降低纳税人的在经济上获取的收入。因此在纳税过程中,税制越复杂,税务管理环节越多吗,那么征税的管理费用也就将会变得更高,同时也会使纳税成本增高,由此可见,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有着一定关系。如果纳税人或纳税公司的经济实力使其可以忍受现状,选择忍受这一情况,但如果从“经纪人”理性选择来对问题进行考虑,纳税者可能会从其它途径入手来适当的规避这一成本的产生,由此可见,较为复杂的管理体制和税制将会大幅度降低纳税者的税收遵从意愿,从而在纳税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遵从行为。

三、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

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征管成本两者共同构成税收运行成本,税收遵从成本的规模较大,因此对纳税人的行为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税系统及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税收的成本运行,从而降低税收的遵从成本。

1. 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

行政程序和复杂的税法以及税收和过多的税收制度以及动机条款决定了税制的复杂性。复杂的税制是纳税和征税纳税在理解上都存在着更大的困难,不仅增加了遵从成本,同时也导致了征管成本的增加。近几年,我国的相关政策放宽了在税务上的政策,减免税制结构成为了我国在税收上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宽税基不仅可以确保征税收收人的利益,而且可以使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税种运用同一种税基。税种上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避免纳税者在进行纳税过程中进行税种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价格低税收遵从成本,实现对经济扭曲的矫正,从而减少遵从成本,提高纳税者的经济效益。

2. 提高税收服务质量

改善税收服务,提高税收服务水平,是降低遵从成本的根本途径。税收服务中的每一项对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都有着重要作用。从税务机关的服务来看,有效的税收服务信息,能够帮助纳税者减少收集涉税的货币成本和信息成本;良好的纳税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纳税者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优质的服务可以降低纳税者的货币成本。纳税服务应当贯穿整个纳税过程。纳税前应当为纳税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服务,从而使纳税者的办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纳税中应当为纳税者提供便利的条件,使纳税者准确、快速的完成纳税;税后应当为纳税者提供投诉监督,确保纳税的合法性。

3. 规范税务代理机构

税务代理机构在纳税过程中以中介代理机构的形式出现在纳税中,依照税法中的相关规定正确的对税种进行计算,从而确保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收益都不会受到损害。目前,在我国税务代理机构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处于一种初始阶段。在日后的工作中于要对税务代理机构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将税务结构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从而使税务中介结构变得更加独立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从而更好的纳税服务,努力减少遵从成本中的货币成本。

四、结束语

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税在改革上能够实现良好的改革,通过税收遵从成本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减少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进而使遵从成本与征管成本之间构成良性发展,使税收制度变得更加稳定,降低纳税者在纳税过程中的遵从成本。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娇.纳税遵从行为理论及其对我国制定纳税激励措施的启示[J].税务研究,2010,7(01):121-122.

[2]薛箐.税制复杂性与税收遵从成本关系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10,5(01):110-111.

[3]王宜刚,刘龙飞.我国财政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1,7(03):51-52.

提高我国纳税遵从度 篇8

我国纳税遵从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虽然不断加强税收征管, 但纳税遵从度仍然较低, 欠税、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财政部发布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显示:2008年个人所得税完成3722.19亿元, 从具体项目上看, 工薪所得税收入超过50%。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公布申报人数统计数据也显示:2007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 自行申报人数为170万, 2008年为240万;以保守的600万人为基数, 申报比例分别为28.33%和40%, 申报比例偏低。在河南省国税局曝光的2008年十起涉税案件中, 整体稽查成果为23.88亿元, 直接补税12.69亿元。甘肃省国税局稽查部门在2008年检查的5474户中, 有问题的达3385户, 为61.84%。2007年湖南省安化县国税局、地税局对安化县清塘镇煤矿偷税案联合立案稽查, 经查实, 该煤矿偷逃税款达385.85万元, 占其应纳税额的90.84%。

根据预期效用最大化理论, 纳税人会选择一个能使其预期效用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如果纳税不遵从的预期效用大于纳税遵从的预期效用, 那么纳税人将选择纳税不遵从;反之纳税人将选择纳税遵从。目前, 我国纳税遵从度之所以较低, 原因就在于“纳税遵从成本高, 纳税不遵从成本低”。这是现行税收制度、税务部门行为等因素导致的。

1. 税制复杂, 税法不稳定

(1) 税制复杂。我国税制中存在的基本法和实施细则不完善、税收优惠减免规定过多等问题, 使税收制度过于复杂。比如, 增值税、营业税交叉征收, 增值税的税负偏高;营业税实行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在企业经营多元化情况下, 容易出现税收征管真空;个人所得税采用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制度, 不利于采集个人收入信息。

(2) 现行税法种类众多, 具有多种法律渊源, 大部分税种未通过人大立法, 而是以条例形式发布;法规层次低, 具体条款频繁修改, 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加大了纳税主体依法纳税的成本。

2. 税收执法力度不大

如果一个国家的税收执法力度较大, 那么该国的纳税人就会认为不纳税而获取收益的风险较大, 从而愿意纳税;反之, 如果该国纳税人认为不纳税获得收益的风险较小, 就可能偷税、逃税。税务机关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和惩罚力度是影响纳税遵从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 我国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刚性不足。在有关税收征管的法律法规中, 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适用标准过低, 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相比, 处罚过轻。比如, 对偷逃税问题, 税务机关只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 有时却不要求其缴纳罚款和滞纳金, 更谈不上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3. 税务机关税收征管不完善

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和稽查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使税源管理相脱节;未建立职责制约机制, 对同一纳税人, 征收、管理和稽查部门都在管, 而当纳税人出现问题时, 三个管理部门又相互推诿、扯皮。另外, 税务部门虽然在新的征管模式基础上, 确立了计算机网络在税收征管中的“依托”地位, 但是税务管理还未实现信息化。

4. 纳税服务质量不高

(1) 税法宣传不深入。税法宣传工作大多流于形式, 宣传效果不佳, 造成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不强。纳税人既不懂得如何缴税, 也不了解如果不及时足额缴税将受到何种处罚, 这是导致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办税流程复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时过多强调自身的便利, 而忽略了纳税人的便利。比如, 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 将税收征管流程设置得很复杂, 把本应税务部门办理的许多手续让纳税人办理;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咨询等过程中, 纳税只体现为限时办理和“一窗式”服务, 服务层次较低。征税程序越复杂, 纳税人越可能出错。纳税人面对繁杂的纳税环节、流程和手续, 难免出现不遵从现象。

(3) 税务机关缺乏正确的征税理念。税务机关是征税过程中的强势主体, 部分税务工作人员以管理者自居, 忽视了征纳双方在征管法中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还有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方法欠妥当, 挫伤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积极性。

提高纳税遵从度

纳税遵从度的高低,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纳税遵从度, 既要有一套公平合理、明确易行、奖罚分明的税制, 也要使纳税人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含义, 更要明确税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简明的税制可清晰地界定税收义务, 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税收立法是各项税收工作的起点, 是产生纳税成本的第一环节。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构造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 是我国税制建设的目标。我国要尽快完成具有一般原则的各税种的立法工作, 修订税收暂行条例, 使其成为刚性的法律法规, 还要建立完善的税收优惠减免制度。虽然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过多的税收优惠容易造成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 损害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税收优惠和减免要按照“尽量少的优惠减免, 尽量规范明确的形式”的原则, 明确享受优惠减免的条件, 杜绝非法减免和越权减免。

2. 加大税收执法力度

税务机关要加大税收执法力度, 这是提高纳税人纳税理性的制度保障。具有纳税理性的纳税人, 面对可选择的组合方案时, 总会选择边际成本小于边际利益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加大违法的成本和代价。纳税人在选择纳税行为时, 会参考其他人的做法和意见, 以此预测偷逃税的成本几率。建立严厉的税收处罚机制, 加大对偷税逃税的惩罚力度, 就会增加纳税人偷税逃税的风险成本, 降低他们偷税逃税的预期收益, 提高他们的税收遵从度。同时, 还要将对纳税人的税款征收、违法处罚等情况置于广大纳税人的监督之下, 实行“阳光”办税。只要税务机关执法公平、公正、公开, 而且力度大、监管防范严, 纳税人偷税逃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3. 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我国大部分纳税成本都发生在办理涉税事项过程中, 要使纳税成本最小化, 必须提高征纳双方的效率, 节省纳税人的费用。

(1) 完善以纳税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重点, 多元申报、集中征收、集约管理、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

(2) 加快信息化建设, 推进电子报税、网上报税等征收方式的改革进程, 优化征税渠道和方式, 简化征税手续, 降低纳税成本;进一步优化税收机关的工作流程, 设置合理的征税程序。

(3) 加快办税服务厅建设, 按照“办税事项在前台集中, 服务在外部延伸, 业务在内部流转, 质量在后台监控”的要求, 把税收服务事项拓展到所有纳税人和所有涉税事项, 让纳税人真正享受“一窗式”服务。

(4) 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机制, 做好“征、管、查”的协调配合。

4. 提高征税服务质量

(1) 加强税法宣传。第一, 丰富宣传内容,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税收宣传活动, 加强税收宣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时效性, 增强公民的依法纳税观念。第二, 优化税收环境, 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 面向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 宣传对象要有层次性, 宣传内容要有针对性, 宣传形式要有多样性。比如, 根据不同的纳税人群体, 举办税收座谈会、培训班, 宣传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第三, 建立税法宣传长效机制, 创新宣传形式。既要搞好税收宣传月活动, 突出重点, 扩大影响, 又要加大日常宣传的力度。

(2) 建立完善的税法咨询体系。第一,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专业化的税法咨询体系, 减少纳税人获得性税收不遵从行为。第二, 依托信息技术, 建立税法咨询数据库, 并实时更新, 使纳税人在第一时间了解税法内容。第三, 拓展纳税咨询渠道, 做好纳税咨询回复工作, 规范纳税咨询管理。第四, 税务机关要加强税务网站建设, 为纳税人提供详尽周到、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 提高征管效率。

(3) 树立正确的征纳理念。和谐的征纳关系是建立在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一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合作关系, 它是在征纳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征税人能够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利, 那么就会使纳税人产生公平感, 促进纳税人提高纳税遵从度。税务机关要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 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 平等对待每个纳税人;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制度建设, 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行税务公开, 扎实做好税务法律普及工作, 严肃查处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

(4) 规范税务代理业务, 使其真正成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的重要途径。税务代理人作为独立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第三方, 一方面可通过为纳税人提供专业、优质的纳税服务, 减少纳税人的税收风险, 防止偷税漏税违法行为发生, 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另一方面, 又可监督税务机关是否依法征税, 是否依法为纳税人提供税收优惠, 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纳税遵从度的理论分析 篇9

(一) 纳税遵从内涵分析

纳税遵从问题自税收产生而产生。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非对称信息博弈框架下, 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税收遵从的研究大多基于纳税人角度进行, 如Roth等于1989年将纳税遵从定义为“纳税人在适当的时间填写所有的申报表, 并按照《国内收入法典》条例以及填写申报表时所使适用的法庭裁定准确的报告应纳税额”。西方还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对纳税遵从进行研究, 如美国学者Mc Ewen和Kidder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强制、自利、习惯、政府合法性、社会压力、税法不确定性等方面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并把纳税遵从分为防卫遵从、制度性遵从、自我服务性遵从、习惯性遵从、忠诚性遵从、社会性遵从, 代理性遵从和懒惰遵从等8种类型;将纳税不遵从分为程度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懒惰性不遵从、自私性不遵从、象征性不遵从、社会性不遵从、经纪人性不遵从和习惯性不遵从8种类型。

税收遵从概念在我国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 指的是纳税人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及时申报, 二是准确申报, 三是按时缴款。纳税遵从这一概念体现了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税制优化目标, 涵盖了现代社会公民自我意识和国家意识提升的基本思想,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税收征纳关系是否和谐。

(二) 税收遵从行为理论基础

1. 预期效用理论。

纳税遵从的正式理论研究起始于1972年Allingham&Sandmo的《所得税逃税:一种理论分析》。他们在“纳税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了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 (即A-S模型) 。他们的研究表明, 纳税人做出纳税遵从或不遵从的决策只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同时, 他们从理论角度论证出罚款率、稽查率与纳税遵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A-S模型及A-S-Y模型研究的都是在固定税率的条件下稽查率、罚款率及税率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的纳税环境中, 有些税种是按累进税率来征收的。所以, Witte&Woodbury将A-S模型中固定税率的假设条件放宽, 引进了累进所得税率。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累进所得税率对收入申报有一个反向的激励, 而更大的惩罚概率会起相反方向的激励作用。

2. 期望理论。

基于Tversky&Kahneman提出的期望理论分析风险选择偏好以及框架效应等对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 并解释预期效用理论下分析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一些困惑。此理论是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 提出了期望理论, 这一理论包括确定性效应、表述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人们是厌恶风险的, 与可能的结果相比, 人们更青睐于确定的结果。假如税制简明易于遵守, 并且逃税的社会威慑十分强大, 风险收益对比鲜明, 纳税人就易于做出遵从税法的选择;反之, 则纳税人极有可能选择逃税。表述性效应是指决策如何受到表述形式的极大影响。对同样的境况因表述方式的不同, 可能会引导纳税人关注问题的不同方面, 最终做出不同的决策。

二、影响纳税遵从行为因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税收遵从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压力因素和税收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压力主要是因税收不遵从从而被不信任和被鄙视, 国家机关失纳税信用所面向的主体, 纳税信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个经济主体的信任度。高纳税信任度让人产生更高的责任感, 有利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纳税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从而, 社会压力对税收不遵从不仅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而且也可以正面对纳税遵从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税收文化, 是指税收征纳双方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 各自内在的税收行为活动的文明成果, 以及征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识形态, 是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在长期税收实践中形成的, 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总和。税收文化不仅指税收机构自身的组织文化, 更重要的是包含社会范畴里的税收观念、纳税意识等意识形态及保证税收工作正常有序周转的税收制度。税收文化对纳税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税收环境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提高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 另一方面利用税收征管服务中的非法律、非行政的力量来约束征纳双方的行为。如果一个国家有较高质量的税收文化, 道德修养会在该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约束条件, 对该国纳税人的心理造成深远影响, 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二) 税制因素

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的安排能够对当事人形成约束和激励, 从而影响当事人行动的选择。一国的税收制度就是一种按照税法要求合理、合法缴纳税款的规则, 也具有约束和激励两大功能。税制缺陷的存在会对征税人、纳税人的利益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复杂而广泛的影响, 并最终生成种种税收不遵从现象。首先, 征税人有可能利用手中职权与纳税人相互勾结偷逃国家税收, 在征与不征、征多与征少之间以及税率高低之间, 任意自由裁量, 采用低税率, 选择不征或少征。其次, 纳税人也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避开税务征管, 如钻政策空子、攫取税收优惠, 改变收入性质或调整入账时间, 化整为零, “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需要强调的是, 若某一纳税人利用税制缺陷“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 很快就会有另外的纳税人争相效仿, 使税收不遵从产生“倍数效应”。刘易斯 (Lewis, 1982) 研究个体纳税心理发现, 只有在纳税人感到对他的收入而言税收政策是公平合理的, 才可能自觉地缴纳税款, 否则就会偷逃税, 产生“搭便车”行为。

(三) 征管因素

税收征管工作会影响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 税收征管是否有效力, 是影响纳税人行为的关键因素。如果征管力度不够或管理松散, 会导致偷税、逃税成为某些纳税人经常使用的小伎俩, 初犯转变成惯犯, 形成心理适应;并且对于原本具有良好税收遵从意识的纳税人, 由于征管工作的不力, 造成其心理失衡, 可能影响其税收遵从意识并进一步影响其税收遵从行为, 从而大大降低税收遵从度。世界各国的税收管理实践已表明, 对偷、逃税的查获概率和处罚率越高, 人们偷、逃税的动机就越弱。而查获概率和处罚率的高低取决于税收征管水平和政府廉洁法治程度。首先, 征管水平特别是对税源的监控水平越高, 政府对纳税人信息的掌握就越充分, 偷、逃税被发现的概率就越大。其次, 廉洁法治程度越高, 意味着偷、逃税被发现后越会受到依法严惩, 越难以通过金钱、权力、人情等手段获得宽大处理。

三、提高纳税遵从度的举措

(一) 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培养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我国现阶段有必要通过加强税收文化建设, 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来提高纳税遵从度。关键要摆正征纳双方的地位, 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为此, 要从纳税人根本需求出发, 落实“纳税服务”的目标。税务机关作为纳税服务的提供方, 一定要从纳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 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宣传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网上服务等方式, 简化办税程序, 降低纳税人成本。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平等对待每个纳税人, 避免纳税人因权利受到损害而失去对税收的信任与支持, 同时应提高税务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以消除征纳双方的对立心理, 改善征纳双方的关系, 减少征税阻力, 提高税收遵从度。

(二) 增强用税透明度, 赋予公民税款知情权

公民纳税意识和税收道德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对税款去向的知情权。纳税人如果不清楚税款的用途和去向, 或是知道税款被用于与其利益相悖的地方, 即使税收负担不重, 也会引起纳税人的反感、抵触, 甚至被剥削感。为此, 务必要建立完备的税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定期公布税收资料, 尤其是税款去向, 以获取公民和纳税人的信任。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对于纳税人的权利还不够重视, 在宣传教育中过分强调纳税义务, 而忽视纳税人权利的宣传。因此, 要完善税法, 注重纳税人权利的充实和宣传, 诸如对税款的知情权、隐私权, 税收筹划的权利等等。而税务机关在征税工作中也要尊重纳税人的权利, 如对纳税人的有关信息进行保密。

(三) 深化税制改革, 为税收遵从构建一个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制度平台

简明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 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公平、确实、简便的税收制度, 有利于保护忠诚性税收遵从, 鼓励制度性税收遵从, 避免情感性税收不遵从和减少无知性税收不遵从。不公平、不确实、不简便的税收制度, 必然会破坏忠诚性税收遵从和制度性税收遵从, 诱发情感性税收不遵从和增加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税收制度是否公平、简便确实, 主要由税收所承担的任务和税收立法的体制与程序所决定。构建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应是我国税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尽管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过多过滥的税收优惠容易造成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 损害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也是一些纳税人设法拉拢税务干部牟取不法利益、滋生腐败的根源。

参考文献

[1]李林木.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5.

[2]王炳文.关于促进纳税遵从的思考[J].税务研究, 2006 (12) .

[3]梁芬.纳税遵从的国际借鉴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探讨[J].特区经济, 2007 (7) .

[4]梁俊娇.纳税遵从意识的影响因素[J].税务研究, 2006 (1) .

税收遵从度 篇10

税收遵从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1)对纳税人行为的准确把握,了解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关系,减少征纳双方不必要的矛盾和对立,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2)保护和尊重纳税人权利,转变过去过于强调行政权而相对忽视纳税人权利的状况;(3)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减少管理成本和税收流失。

1 文献回顾

税收遵从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以研究偷逃税为起点的。Allingham和Sandmo在1972年建立了A-S模型[1],其理论基础是Becker(1968)关于犯罪经济学的研究和Arrow(1970)关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学。后来的Srinivasan(1973)[2]又提出了预期所得最大模型,构成了国外对偷逃税研究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此后,国外学者又对这两个模型不断加以扩展和检验,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引入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例如,Kahneman、Daniel和Tversky(1979)[3]提出的前景理论更加注重纳税人的心理因素,认为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不同的征管方式可能会导致纳税人不同的风险倾向。Smith(1990)[4]认为威慑因素对税收遵从产生的影响一般比伦理价值产生的影响小。Erard和Eeinstein(1994)[5]的研究表明对政府支出和腐败等行为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对政府的评价和满意程度,进而也会影响纳税人的税收遵从选择。如果纳税人认为其所缴纳的税款没有被很好地使用,就会拒绝完全履行纳税义务。

蔡德发、林吉双(2004)[6]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纳税人隐瞒收入存在“最优隐瞒收入比例”,尽管税务机关按“最优概率”进行检查,但还是有一定比例的纳税人向往冒险,从而得出诚信纳税存在自身缺陷的结论。王玮(2008)[7]认为纳税人权利的缺失与我国税收遵从程度不高有着直接的关联,全面确立纳税人的各项权利并使之切实得到保障,对提升我国现阶段的税收遵从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韬、许评(2007)[8]通过控制实验方法,考察了我国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决策中是否存在框架效应。

已有的研究证实了纳税人纳税遵从与否的选择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外生因素和内在因素的交融,而且这一过程是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而且,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征纳行为的均衡点以及各因素对征纳双方行为的影响,征纳博弈模型的构建一般也是以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理性行为和收益函数等都是共同知识为隐含前提的,并具有一次性博弈的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行为主体的非完全理性,征纳双方的一次性决策选择是难以实现特定的均衡,征纳之间的博弈更应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过程。Andreoni,Erard和Feinstein(1998)[9]指出,应重视纳税人和征管当局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性与重复性特征的分析,这是税收遵从领域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邓力平、安然(2006)[10]对将演化博弈理论引入到税收遵从研究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应用演化博弈工具来分析税收征纳中这种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试图揭示征税人和纳税人之间既合作又对抗的演化路径。

2 税收遵从的演化博弈模型

2.1 模型假设

征税人根据纳税人的收益所得,按期征税。在每个征税周期中,征税人和纳税人分别遵循“经济人”理性要求做出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模型假设:

(1)征税人的策略有两种:合作或不合作,当征税人合作时,会投入较少的监管,设监督成本为c1,当征税人采取不合作策略时,投入较大的监管,监督成本为c2,则00,c=c1,c2,这说明监督成本越大,逃税被查出的概率越大。所以有p(c1)

(2)征税人、纳税人均为风险中性的。

(3)y表示纳税人的应税所得;ζ表示税率,0<ζ<1;x表示纳税人向征税人的申报所得,x≤y;a表示征税人查出纳税人有未申报所得后对未申报所得的惩罚率,a≥2。

2.2 模型构建

税收系统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调整的交互作用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进化。征税人和纳税人的策略选择是在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的空间进行的,征税人和纳税人关于税收遵从的博弈行为是重复且动态的,二者的策略选择不断调整,并且根据对方策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这些参与者在每一阶段重复地进行博弈便构成了演化博弈模型。征税人、纳税人的某种策略的增长率不仅依赖于其适应度,产生更高收益的策略将具有更高的增长率,而且也会通过模仿和试验那些应用成功策略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那些应用成功的策略增加。

在第t个征税周期中(t=1,2,3…),征税人、纳税人的收益如表1所示:

所以,在(征税人,纳税人)采取(合作,不接受)策略时,

征税人的期望收益=p(c1)(a(y-x)+ζy-c1)+(1-p(c1))(ζx-c1)=p(c1)(a+ζ)(y-x)+ζxc1;

同理可计算得,在(征税人,纳税人)采取(不合作,不接受)策略时,

纳税人的期望收益=(y-ζx)-p(c2)(a+ζ)(y-x),

征税人的期望收益=p(c2)(a+ζ)(y-x)+ζx-c2。

假设征税人可以随机独立地选择合作策略和不合作策略,纳税人也可以随机独立地选择接受合作策略和不接受合作策略,并在多次征税周期中重复地进行博弈。在征税周期t,假设纳税人以概率pt选择接受合作策略,征税人以概率qt选择合作策略,则纳税人选择不接受合作的概率为(1-pt),征税人选择不合作的概率为(1-qt)。相应地,在征税周期t,

纳税人选择接受合作时的期望收益为:

纳税人选择不接受合作策略时的期望收益为:

征税人选择合作策略时的期望收益为:

征税人选择不合作策略时的期望收益为:

所以,纳税人的期望收益为πp=ptπp1+(1-pt)πp2;

征税人的期望收益为πg=qtπg1+(1-qt)πg2。

纳税人在每一个纳税周期选择接受合作策略的概率变化可用如下离散动力系统描述:

为叙述方便,此系统简称为系统(1)。它表示:若纳税人选择接受合作策略时获得的收益大于社会平均个体取得的收益,那么,将增加接受合作策略的概率,反之,将减少下一期接受合作策略的概率。

同理,征税人每一个纳税周期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变化可用如下离散动力系统描述:

为叙述方便,此系统简称为系统(2)。

(1)式两边同减去pt,整理可得如下离散动力系统:

(2)式两边同减去qt,整理可得如下离散动力系统:

在稳定状态时,有pt+1=pt,qt+1=qt,令pt+1=pt,qt+1=qt,带入(3)、(4)式可得系统(1)、(2)的平衡点如下表2所示。

进一步分析系统(1)、(2)的演化稳定性,可得系统(1)、(2)的演化稳定情况如表3所示。

从图1(A)可看出,在区域Ⅰ时,(pt,qt)演化稳定于(1,1);在区域Ⅱ,(pt,qt)趋向于(Δ1,0)。从图1(B)可看出,在区域Ⅲ,(pt,qt)演化稳定于(1,1)。从图1(C)可看出,在区域Ⅳ,(pt,qt)演化稳定于(1,Δ2);在区域Ⅴ,(pt,qt)演化稳定于(Δ1,0);在区域Ⅵ,(pt,qt)演化稳定于(Δ1,1);在区域Ⅶ,(pt,qt)演化稳定于(0,Δ2)。在图1(D)中可看出,在区域Ⅷ,(pt,qt)演化稳定于(1,Δ2),在区域Ⅸ,(pt,qt)演化稳定于(0,1)。

2.3 模型分析

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必须要征税人和纳税人双方合作,即在每个征税周期中,(征税人,纳税人)采取(合作,接受合作)策略,这实际上,要求系统(1)、(2)都演化都稳定于平衡点1。不难看出,在演化相图中,只有区域Ⅰ和区域Ⅲ,系统(1)、(2)同时演化稳定于1,即(pt,qt)演化稳定于(1,1),所以对和谐税收征纳系统而言,区域Ⅰ和Ⅲ是有效区域。在区域Ⅳ和区域Ⅷ,只有纳税人趋于合作,而征税人合作的概率不会超过Δ2;在区域Ⅵ,只有征税人趋于合作,而纳税人合作的概率只是趋于Δ1;在区域Ⅸ,纳税人单方面倾向于合作,而纳税人却会逐步选择增大逃税的概率,直到最后逃税。在这些区域(区域Ⅳ、区域Ⅷ、区域Ⅵ和区域Ⅸ)只是达到一方合作,另一方不合作或随机选择合作或不合作,我们称这样的区域为准有效区域;剩余的区域Ⅱ、区域Ⅴ和区域Ⅶ,我们称其为无效区域。下面我们对税收征纳关系的演化路径展开分析。

(1)当p(c1)>Δ3时。说明在征税人采取合作策略,监督成本为c1时,纳税人逃税被查出的概率必须大于Δ3。结合表3,可知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首先要保证p(c1)>Δ3,当监督成本为c2时,纳税人逃税被查出的概率p(c2)。表示征税人的监督成本从c1增大到c2的过程中,概率函数p(c)(c为征税人的监督成本)的单位变化率。从演化相图可看出,

(1)当时,纳税人和征税人都逐步趋向于合作,即区域Ⅲ所示。表明当监督成本从c1增大到c2时,纳税人逃税被查出的概率不会有太大增长,那么征税人会考虑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减少监督成本并且取得避免纳税人逃税的目的。

(2)当时,监督成本从c1增大到c2,逃税被查出的概率有较大增长。此时,如果纳税人接受合作的概率pt>Δ1,这时征税人也会逐步增大合作的概率,最终使得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即形成和谐税收征纳的良性循环(如区域Ⅰ所示);如果纳税人接受合作的概率pt<Δt,这时征税人会趋向于不合作,通过增大监督成本,提高逃税被查出的概率,来达到阻止纳税人逃税的目的。由于逃税不成功的概率增大,纳税人会逐步增大接受合作的概率,但其接受合作的概率不会超过Δ1,如区域Ⅱ所示。所以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的形成,要保证

(2)当p(c1)<Δ3时。即当征税人采取合作策略,监督成本为c1时,纳税人逃税被查出的概率小于Δ3。由于逃税被查出的概率比较小,所以纳税人会通过逃税来增大自己的收益。此时,如果征税人把监督成本增大到c2,纳税人逃税被查出的概率不会有太大增大,即时,如果征税人比较趋向于合作,即合作的概率qt>Δ2,那么纳税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逃税(区域Ⅸ所示)。但是如果征税人合作的概率qt<Δ2,征税人会增大监督的力度,此时纳税人为避免逃税被查出,会减少逃税的概率,增大接受合作的概率,使得纳税人最终演化稳定于接受合作(区域Ⅷ所示)。

(3)当p(c1)<Δ3时,征税人把监督成本增大到c2,纳税人逃税被查出的概率就增加得很大,即,双方的演化呈现出复杂的局面:(1)如果在第t个时期征税人合作的概率比较低,qt<Δ2时,征税人不会趋向于合作。此时如果纳税人接受合作的概率也比较低,pt<Δ1,那么征税人会逐步演化稳定于不合作,纳税人合作的概率会无限趋向于Δ1,但是不会超过Δ1(区域Ⅴ所示);如果纳税人接受合作的概率pt>Δ1,那么纳税人会演化稳定于接受合作,但是征税人合作的概率始终不会超过Δ2(区域Ⅳ所示)。(2)如果在第t个时期征税人合作的概率大于Δ2时,纳税人会考虑到逃税被查出的可能性减少。此时,如果纳税人不愿意接受合作(pt<Δ1),那么纳税人会逐步演化稳定于逃税,而征税人合作的概率也不会增大到1,只是无限趋向于Δ2(区域Ⅶ所示);但是如果纳税人接受合作的概率pt>Δ1,那么征税人会稳定于合作。面临逃税不被查出的诱惑,纳税人不会再增大合作的概率,只是保证其概率无限趋于Δ1,并且大于Δ1(区域所示

不难看出,Δ1是关于a、ζ的增函数,税率ζ越高,Δ1越大;同样,惩罚率a越高,Δ1越大。在演化相图中我们可以看出,Δ1的增大会导致Δ1右移;这样有效区域Ⅰ的面积变小,这显然不利于和谐税收征纳系统的演化。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税收征纳系统,政府应当适当降低税率和惩罚率。

现实中,和谐税收征纳系统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系统从不稳定点开始逐渐演化到稳定点,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一种合作与不合作策略、接受合作与不接受合作策略共存的局面。

3 基本结论及政策含义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保证一定的政府监管效率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前提;(2)高税率和高惩罚率一样都不利于和谐征纳关系的形成;(3)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博弈是一个相互作用的、重复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当征税人的监督成本和征管概率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限于征管成本的预算约束,征税人的监管概率是一定的,而在这一博弈关系中,大部分纳税人出于对纳税义务的认识或对逃税后果的考虑,也一般会倾向于诚信纳税。此时,维持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倾向并把它转化为现实成为征税人的最佳选择。

3.1 加强法制建设,保护纳税人权利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而忽略了政府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政府征税的公权力凌驾于纳税人个人权利之上,形成了纳税人同政府互不信任的心理基础。强化纳税人的权利意识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应从宪法的高度确立纳税人和征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维护纳税人的权利。

3.2 增加政府财政透明度

政府的作为对纳税人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助于纳税人对政府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判断。除加强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外,也进一步强化了纳税人的权利义务观念。

3.3 拓宽纳税人税收参与途径

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决策的合理与否是以是否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为标准的,加强纳税人的参与程度,可以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有助于合理公共决策的形成。

3.4 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监管效率

减少征管费用,提高征管效率是和谐征纳关系构建的要求。通过加强税收征管的信息化、精细化,做到税款征收的应收尽收。

参考文献

[1].Allingham,M.,SandmoA.Income Tax Evasion:ATheoretical Analysi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2:323~338

[2].Srinivasan,T.N..Tax Evasion:A Model[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3,(2):339~46

[3].Kahneman,Daniel and Amos Tversky..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nca,1979,47:263~91

[4].Smith,Kent..Integrating Three Perspectives on Non-compliance-A Sequential Decision Model[J].Criminal Justiceand Behavior,1990,17:350~69

[5].Brian Erard&Jonathan S.Feinstein.Honesty and Eva-sion in the Tax Compliance Game[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The RAND Corporation,1994,25(1):1~19

[6].蔡德发,林吉双.从纳税人隐瞒收入的博弈分析论诚信纳税的自身缺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5

[7].王玮.纳税人权利与我国税收遵从度的提升[J].税务研究,2008,(8):70~74

[8].王韬,许评.框架效应影响税收遵从的实验研究[J].税务研究,2007,(12):76~79

[9].Andreoni J.,Erard B.,FeinsteinJ..Tax Compliance[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8,36:818~860

税收遵从度 篇11

1. 遵从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1) 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公平、公开、公正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也是税收遵从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公平”即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 避免歧视对待。“公开”即通过建立透明、廉洁的机制, 保障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防止腐败。“公正”是要求税务机关维护正义和中立, 防止徇私舞弊。大企业税收遵从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才能作为普适的标准,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遵从度评价、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2) 对纳税人科学分类。

构建遵从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对不同遵从度的纳税人实施差别化的管理与服务, 以达到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的目的。因此, 大企业税收遵从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对纳税人合理分类、科学分类的基础上。

(3) 持续完善原则。

由于构建大企业税收遵从评价体系在国内尚处在探索阶段, 评价指标的科学性都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同时由于税务评价指标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指望一套评价指标能够普遍使用, 而需要我们边实践, 边思考, 边完善, 最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大企业和各类税务风险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从而提高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2. 遵从评价体系的架构

(1) 评价体系主要内容。

(1) 将评价指标分类并确定权重。根据税法遵从度定义以及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3个基本要求, 税法遵从度评价指标分为企业税款缴纳、内部控制制度、义务配合与履行等类型, 同时根据各类指标对于遵从评价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权重。

(2) 评价方法。为使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公正,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 同时更具可操作性, 可采取分值累加、综合评定的方法, 即在合理构建税法遵从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科学设置各类指标具体分值和相应权重, 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测算出各指标得分后, 再逐级加权汇总即得到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最终得分, 简而言之就是以分值量化。

(3) 具体评价指标。税款缴纳类指标可根据申报准确率、准期入库率、税收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等指标确定;内控指标可由基础控制、循环控制及涉税内控等指标构成;义务履行与合作可由税务登记、各类认定、账簿管理、备案管理及违法违章等指标构成。

(2) 遵从评价等级分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认为, 纳税人可分为“纳税人完全不遵从”“纳税人可能不遵从”“纳税人想遵从但实现难度较大”和“纳税人遵从”等4类情况。可根据综合评价后企业具体分值将其分为上述4类纳税人, 区别对待。

(3) 评价结果应用。

根据上述分类, 税务机关应对前2类纳税人强化管理和惩处, 严格执法, 决不姑息, 矫正其未遵从或不遵从税法的行为, 杜绝其不依法纳税的侥幸心理;对第3类纳税人应通过教育、辅导、帮助等形式, 引导其自觉遵从税法, 协助其提高依法诚信纳税的能力;对第4类纳税人则要重点向其提供纳税服务, 同时通过奖励等手段鼓励自觉遵从者做得更好。

3. 遵从评价体系的特点

(1) 指标分类的设计更具科学性。

先将评价指标分类, 再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确定各自的权重, 适用于具体纳税人后测算出各指标得分后, 再逐级加权汇总, 得到具体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最终得分。这样的设计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价纳税人的遵从程度, 体现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 强调对大企业内控的评价。

税法遵从度的定义中对于纳税人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及时、准确申报, 正确计算应缴纳的税款, 服从税务部门的合法管理, 并没有提及企业内控。但在实际工作中,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税务风险的过滤与处理体系, 强化企业的事前税务管理, 能够引导和帮助企业合理控制和规避税务风险, 实现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与税务机关积极有效管理、有机结合, 进而达到降低税收成本、防控税务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的目标。因此, 将大企业内控相关指标也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 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全面。

(3) 将结果应用纳入征管体系。

上一篇: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下一篇: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