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核算

2024-06-21

税收核算(共9篇)

税收核算 篇1

税收优惠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税收杠杆, 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纳税人的重视。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需要扶持的产业、亟待发展的落后地区、资源环境保护、鼓励出口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制定相应税收征管政策。具体的税收优惠形式包括:减税、免税、退税、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弥补亏损及延期纳税等。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会计核算现状

(一) 企业对于免税、减税、延期纳税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处理

1. 免税的会计处理。免税是指税法规定对特定纳税人或纳税对象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免税一般包括法定免税、特定免税和临时免税三种情况。如《关于加强免征增值税货物专用发票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5】780 号) 第1 条规定, 一般纳税人销售免税货物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此规定下, 纳税人销售免税货物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具体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等) , 贷记营业收入。

2. 减税的会计处理。减税是指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减除一部分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减税一般可分为税基式减税、税额式减税及税率式减税三种形式。其中, 税基式减税是指以直接缩小计税金额、计税依据的方式从而达到减征税款的目的, 一般有起征点、免征额等;税额式减税指的是通过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 以达到减税的目的。如企业所得税中的免二减三;税率式减税是以降低税率的方式减征税款, 如低税率、零税率 (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按应纳税所得额15% 计征)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如果该企业在所得税纳税年度实现了应纳税所得额, 就应当按照公式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15% 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这里的一个问题是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不会按照正常企业所得税税率即33% 计提所得税, 因而对于国家给予其的减税税收优惠也就难以通过会计核算体现出来, 最终也就不能在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中披露出来, 造成披露信息的缺失。可见, 减税的税收优惠企业一般在会计核算中不做特别的处理, 只是直接申报、缴税。

3. 延期纳税。延期纳税是指纳税人延缓一定的时期后再缴纳税收的一种优惠政策。延期纳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 即延期纳税技术。其实质是企业在符合税收制度规定的前提下, 利用一定的方法使其延缓缴纳税款的税收筹划方式。纳税人所要上缴的税额较多且暂时无法筹措到较大规模的资金, 或是虽然有一定的资金, 但为了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而延缓缴纳税金。在上述情形下, 企业都可以采用延期纳税的办法, 这相当于是向税务机关融资。企业在其日常会计核算中, 往往无法进行延期纳税的会计处理, 且在其财务报告中不能披露, 因而财务报告使用人无法了解到企业延期纳税的情况。

(二) 即征即退的会计核算处理

即征即退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后, 由税务机关部分或是全部退还该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方式。如财税【2011】100 号规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 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以后, 以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 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会计处理如下:

(三) 加速折旧的会计核算处理

加速折旧一般是指受国家鼓励的企业, 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法提取折旧, 以便增加企业当期成本、费用, 抵减应纳税所得额, 最终达到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例:A企业的固定资产 (机器设备) 为100 万元, 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为5 年, 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净值率忽略不计) , 每年应计提20 万元折旧。年折旧率为20%, 企业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一般为:

假设按照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则第一年至第三年分别为40 万元、24 万元、14.4 万元, 第四年至第五年为10.8 万元。可以看出, 加速折旧法与平均年限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都不尽相同, 进而计算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不相同。企业在会计核算中, 一般都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折旧并计算企业所得税, 只是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做相应的纳税调整, 冲减或是增加当期应纳税所税额。因而, 在加速折旧法下, 会计核算过程中并不体现所享受的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会计事项。

(四) 弥补亏损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 纳税人在该纳税年度发生的且经过税务机关认定的亏损, 可以向以后的纳税年度结转, 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弥补, 结转期限不得超过五年。弥补亏损政策本身就是对亏损企业的一种所得税优惠, 以期达到“以丰补歉”的目的。然而, 企业年度亏损的弥补数额一般只体现在其年度汇算清缴的报告之中, 且弥补亏损无须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因而使得该项税收优惠政策难以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

二、企业会计核算对于税收优惠缺失的原因

(一) 会计准则中缺乏对于税收优惠核算的要求

目前,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了核算方便及税务检查需要, 仅对税收返还及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对其他税收优惠则未予明确如何核算, 同时, 实务中对直接减免的税收优惠不做会计核算。其原因在于,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并发布, 主要是偏重于对企业所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监督, 注重保护企业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 而对于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并不是很关注, 造成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税收优惠日常的会计核算缺少相应的要求, 最终也就难以使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

(二) 财务人员对于税务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名优秀财务人员在其日常工作当中, 对于其所在企业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应该做到“了熟于心”。企业财务人员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而节约纳税成本, 是其财务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 企业的财务人员存在“重税收筹划、轻税务会计核算”的现象, 总觉得只要是合法、合理的少缴税款, 节约纳税成本的目的就可以了, 至于税务会计的核算问题, 以及是否应该在对外的报表中披露相关税收优惠财务信息, 也已变得无关紧要且无人问津。另外, 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于税收优惠认识也仅是停留在节税的结果上, 对于税收优惠的会计核算没有过多的要求, 这也就更进一步的使得财务人员对于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 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忽略对税务会计核算的审计监督

现阶段国内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执业过程中, 多半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盈利情况及现金流进行审计。侧重对被审计单位所拥有资产的可靠性、利润实现的真实性以及是否有违规问题进行审查、监督。对于被审计单位税收优惠的会计核算业务, 注册会计师在其执业过程中, 一般不作为工作重点。另外, 由于国内目前注册会计师与税务师 (原注册税务师) 属于分业经营, 即企业涉税事宜业务主要是由税务师负责, 注册会计师仅负责对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其审计意见, 因而造成对企业的涉税业务不太关注。

(四) 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税收优惠信息缺乏披露要求

由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同, 对于财务报告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以上市公司为例, 证券监管部门主要是关注报告中的持续盈利情况、是否发生会计舞弊情况、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关联方交易问题等;公司的投资人主要是关心其盈利情况、股息分配、持续发展情况及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债权人侧重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或本息等;税务机关主要是检查公司是否有偷、逃税款及税收违法事实的发生。可见, 公司财务报告的阅读者对于企业所享受税收优惠的会计核算都不太在意, 即使在意也只关注公司能节约多少纳税成本, 而税收优惠的会计核算规范与否与纳税成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由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于企业税收优惠的核算及其财务信息的披露缺乏一定的要求, 也就直接影响到税收优惠的会计核算, 进而造成税收优惠核算缺乏相应的规范性。

三、解决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缺失的策略

(一) 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

会计法规起到规范财务人员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 因而应该完善现行的相关会计制度、准则, 将税收优惠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细化。从法律层面予以确认, 最终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二) 增强会计人员税收优惠会计核算意识

会计人员在其日常工作当中,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应该依据一定的会计核算规则及自身的职业判断力, 将相关的税务会计核算业务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样方能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信息要求的客观性原则, 从而使得相关报表使用者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

财务信息的披露需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鉴证, 因而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开性、透明性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其从业审计执业过程中, 不能只侧重于企业的财务状况, 还应当关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情况, 不仅要审计、监督, 还应该服务。同时, 还应该指导和帮助企业将税收优惠的相关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正确的披露, 这样才能做到为企业负责, 为财务报告的使用人负责。

四、总结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为达到一定政治、经济目的, 采用对相应税种进行缓征、减征或是免征的税收征收管理政策。各相关企业应该加强税收优惠的会计核算工作, 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国家相关政策对于企业的扶持与帮助, 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

摘要:企业相关税费的缴纳与其日常会计核算密不可分, 但是从目前的会计准则来看, 对企业税收优惠方面的会计核算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规范, 容易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实。本文将从企业税收优惠的会计核算为出发点, 并提出一些完善会计核算的策略, 以便使得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更好地披露其财务信息。

关键词:企业,税收优惠,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吴春璇.北部湾经济区财税优惠政策会计处理探讨[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12) .

[2]王英伦.消费型征税模式下的企业固定资产增值税核算模式的初探[J].商业经济, 2011 (18) .

[3]张宁.生产企业购销业务运费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25) .

税收核算 篇2

这学期选修了名师讲座自然科学这门课,感受颇深!让我了解了平时接触不多的自然科学类知识,更让我这个文科生弥补了自然科学类这一领域的空白。“会计核算与涉税处理技巧”、“经济数学发展历史”、“电子商务趋势与移动商务运用”三位主讲老师讲得很仔细也很用心。每段视频都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料,课件做得也很清楚细致,通过老师的细心周到讲解,是我懂得了很多之前不曾了解的知识,更让对自然科学类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科学类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很广,里面讲到的都是跟工作上息息相关的要点,我就挑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谈谈自己的心得。如

1、会计核算与涉税处理技巧、2、从利润表看企业会计核算与税收的关系、3、收入造假和会计核算与税收的关系等知识要点。

接下来还是具体说说从利润表看企业会计核算与税收的关系,我学习到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因为,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来确定利润总额。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实现税收的目的,即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确定企业应缴纳所得税,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显然,税前会计利润的计算严格地受财务会计报告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则受国家税法的约束。两者产生的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前者是某些项目在一种计算中适宜于包括在内,但在另一种计算中却要求除外。例如,某些捐赠支出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除,但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则可以扣除。且这种差异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因此称为永久性差异。后者是某些项目在计算确定某种金额时,包括在不同时期的计算之中。例如,会计政策规定,当产品或劳务已经提供,且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即可将其收入计入会计收益,但税法则可能准许在收回现金后才计入。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的这些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最终是一致的,但是计入的时期却不一致。这种发生于本期,但能够在以后的一个会计期间或若干个会计期间转回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

税收核算 篇3

【关键词】税收筹划;企业管理;会计核算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自己的利用率,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税收筹划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重要节税策略,其能够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寻找到最佳的纳税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合理避税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更大的空间。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对税收筹划予以关注,探究气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灵活应用,为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的负债小于收益时候,两者呈现正比例关系,企业的负债比率越大,其收益就会越大,但是,随着企业负债比率的增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就会越高。此时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筹资决策后的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的重中之重在于资金结构和筹资的方法。企业所选择的筹资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资金结构,决定着企业资金结构的走向。就筹资的方法主体来说,其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负债资金类;第二类,权益资金类。在企业的经济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上面的两种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时,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2.利益分配中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在利益分配中的应用也同样非常重要,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是股份分配类型。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股份分配方式主要包括资金分配和股票分配,依照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股东所取得的资金分配需要交纳一定的税款,但是股票分配则不需要交纳税款,因此,企业在进行自我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是实际情况进行资金和股票的均衡分配,这也是税收筹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二种是再投资分配的类型,企业可以使用税后的资金进行在投资,这时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税收资金的投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优化企业的成本资金使用情况。

3.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主要有三种可选择的方式:第一种,组件形式的选择方式。其主要是根据企业组成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税收政策。第二种,设置分公司的选择方式。企业因为规模扩大需要进行分支设立时候,可以选用分公司的形式予以开展,待公司各项业务日渐成熟之后在进行子公司的形式开展业务,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纳税政策。第三种,投资行业的选择。国家为保持经济的平衡会对一些不盈利或者亏损严重的企业,或者新型企业,采用税后优惠的政策。企业在成立之初,可以有现在此方面予以考虑,从而获得更大的国家优惠政策,减少亏损可能。

三、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税收筹划在企业收入结算上的应用

在我国的税法规定中,对公司的税金上交时间所进行的规定不尽相同,对于产品售出后收入为直接现金的,需要在收到现金的当天进行纳税,对于赊账销售或者是分期进行付款的商品,则是以双方签的合同约定时间为依据进行纳税。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收入结算方式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给予资金使用更大的空间。

2.税收筹划在会计核算列支费用上的应用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在各种费用列支上下功夫,确保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企业在进行费用核算的过程中,尽量列支当期费用,从而能够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会计核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当期的费用入到账本上,准备好相应的可以进行抵税的凭证。第二,企业存货中有损毁或者盘亏的情况,要立刻进行坏账冲账处理,列出具体费用进行会计核算。第三,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营所出现的费用开支需要进行预提费用,其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及时核算。

3.税收筹划在加速折旧会计核算上的应用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的税收筹划要关注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当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加速折旧的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利用这一方法有两个好的方面,一方面可以有效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利润收入,降低当期应纳税金额,大大延长了纳税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达到了税收筹划的目的。

4.税收筹划在存货会计核算上的应用

每个公司在其正常运营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存货的产生,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应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规避不合理税金是对于企业来说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尤其对于期末存货的会计核算,更加需要认真对待。比如,当产品价格呈现出上涨趋势时候,可以使用后进先出的方法对存货进行会计核算,这时候在会计核算中可以多记录本期的存货成本,减少存货的期末库存数量,减少收益,减少纳税金额。

四、结语

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做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更好地税收筹划方式,让其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相契合,让其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繁重税收,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增加企业的利润收入,让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金少勇.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中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56-257.

[2]李振湖.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及云会计应用研究[J]. 管理观察,2014,08:84-85+87.

房地产企业税收核算规范探讨 篇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加快, 房地产税收在我国的税收地位不断增高, 现行的税收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之需要, 这要求房地产税收核算进行规范化、合理化, 加强对房地产税收的改革力度。由于对房地产税收在各个课税领域意见不统一,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税制改革的进行, 所以加强税收核算的整理与规范已迫在眉捷。

二、房地产税收核算现状分析

由于房地产项目具有特殊性, 开发周期与销售周期太长, 根据现有的税收制度, 房地产企业在纳完税之后, 以预售款成为营业收入以前, 预缴税款需要挂帐,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之规定, 需归入应交税的借方, 在流动负债中则呈现出负数, 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纳税计提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附加税与营业税

当预售款收入已经转化成已收款时, 房地产企业的计提税金分录存在贷记应交税款, 借记待摊款项, 借记开发成本项, 贷记应交税款等不规范行为。

(二) 土地增值税

根据预售款收入定率代征, 并不进行清算, 并且根据预售收入的比例对其进行预征, 而在工程项目全面竣工销售完成之后进行清算。在这一过程中, 对借记管理款项与贷记应交税款;借记待摊款项与贷记应交税款;借记开发成本与贷记应交税款等都存在不规范的行为现象。

(三) 企业所得税

借记递延税与代记应交税款等企业所得税也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四) 印花税

因为房地产企业税收的核算不需要通过对应交税款的核算, 所以都是根据预售收入缴纳税款, 其后的分录对借记待摊款项与贷记银行存款存在不规范行为。

(五) 房产税

房地产企业在收到租金以后, 将全部以营业外收入或者是其他业务收入;收到租金以后直接用为业务收入或者预售款收入进行冲减;这两种不规范的核算方法都没有对相关税款进行计算, 从而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涉税风险。

(六) 土地使用税

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项目在开发与占用土地的过程中, 对土地使用税并没有进行计提。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计提, 但是核算过程并不规范。比如:对借记待摊款项的分录与配比原则不相符, 贷记应交款的分录与待摊款项定义不符等。

三、房地产税收征收方式、政策与会计处理的方式的差异

在新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出台后, 虽适用于房产业, 但部分企业没从房产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进行考虑, 对税收差异没有准确的判断与理解, 在使用会计制度时, 涉及税收事项的核算科目使用不统一, 差错频出, 对会计核算的质量影响极大,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在营业税收与附加税收方面的差异

根据会计制度之规定, 房地产收预收房款收入, 并不能满足收入确认的所有条件, 在预收财款核算科目核算时不做纳税处理, 企业在房产移交时, 将发票提交在得到买方认可后方确定营业收入, 同时计提附加与营业税。但是根据劳业税暂行管理办法之规定, 房地产企一般都采取预收款方式, 预售收入的时候就是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纳税依据是实际收入的预售款, 或现房销售款总款。

(二) 在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方面的差异

所得是税是根据是会计制度之规定的企业费用支出, 根据会计本期损益与一定的税率计算配比金额。依照国家税发规定, 房地产所采取的预售销售方式, 得按预售款不低于15%的利润额交企业所得税, 在开发项目完全竣工后结算销售款并调整。

(三) 在土地增值税方面的差异

根据我国土地增值税暂行管理规定,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在竣工结算销售款后清算, 增值税额到达税法规定比例时, 采用四级超率的方式累进税率计缴增值税。但是税务机关在实际的征税过程中, 分为三种方式进行征收:首先是在项目全面竣工决算, 销售完成后一次性清算土地增值税;其次, 根据预售款比例定率带征, 在项目全面竣工后不进行清算;最的, 根据预收的比例预征, 在项目完全竣工决算。

(四) 在印花税方面的差异

根据印花税暂行规定, 房地产企业所缴纳的印花税的税目是商品房购买合同, 在双方签定购销合同时进行纳税。税务部门的征收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按合同签定金额全额征收印花税, 发生在签定合同时, 二是根据实际收取预售款收入收取印花税。

(五) 在房产税方面的差异

根据房产税暂行管理办法之规定, 房产业的固定资产原价值实行以价记税, 房屋出租收入按照从租计税;但房地产商品房未出售之前出租款项收入, 视为固定资产出租收入项, 应缴纳相关房产税。

(六) 土地使用税方面的差异

根据城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之规定, 房地产除了上缴固定资产使用土地税之外, 还要上缴开发项目在开发期间占用土地的使用税。

四、对规范房地产企业税收核算的思考

房地产税收核算的规范化建设, 是对企业资产,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弄清纳税性质, 由于房地产业的特殊性,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增设税收科目依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采取行之有效的税收核算体制。

(一) 对税源进行科学管理

在房地产企业中, 因为税基缺乏真实性, 成本费用的支出和收入总金额没进行准确的核算, 因而无法为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准确, 完整, 真实的纳税信息与资料。见于这种情况下, 可实行核定征管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税收征管, 这包括定额征收与核定征收的核算。如有挂靠或承包房地产项目的情况应根据同规模进行核定征收, 同时做好纳税责任与义务的宣传与审核评税工作确保税收的申报率, 入库率, 提高申报准确率与税务登记率等。

(二) 加强房地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

在房地产开发初期, 税务机关要求企业对项目的规划图, 建房方式, 立项书以及承包合同, 材料等各供应方的真实情况进行如实上报, 对工程的开发情况进行全面掌控, 为监管工作打下基础。在竣工以后, 立即要求企业对成本费分摊办法进行上报, 避免房地产企业转移利润, 从而逃避税收。

(三) 加强房产税核算规范建设

规范房产税核算是企业的资产,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保障。加强对房产税核算必清楚认识房产税收的基本特性, 根据房地产开发周期长的特点, 可以根据税收制度之规定实行计提税金, 把一部分进行挂账核算。

1.在对房产税进行计提的过程中, 不能直接计入损益类的税收科目核算税额, 根据预售收入进行提取附加与营业税时, 须用借记的方式待扣税金, 贷记应交税款;根据预收款来计算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时, 须用借记的方式待扣税款, 贷记应交税款;根据购房合同款或预售款缴纳印花税, 须以借记的方式待扣税金, 贷记的方式银行存款。

2.可以直接计算损益与成本科目的核算税金, 在房地产项目完工之后, 现房的销售额所纳税金和土地增值税, 在进行计提时须做借记营业税与附加税, 贷记应交税款, 比例分配一定与原则相符;根据应缴所得税额和税法之规定的配比缴纳, 并在年终对所有清缴所得税进行结算, 同时在进行计提时须借记所得税, 贷记应缴税款;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完工前占用土地, 在计提土地使用税时, 须借记到开发成本之中, 贷记到应缴税款里。在商品房未完成销售以前, 计提出租业务收入税金时, 须借记别的业务支出, 贷记须交税款。

五、结语

总之, 在房地产业快速展的新时期, 针对房地产税收核算的缺陷与漏洞, 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统一制定符合房地产业发展, 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房地产业的税种, 对特殊行业的征收方式规范与统一。只有逐步完善房地产业会计核算方法与制度, 才能有效保障房地产企业税收的稳定性, 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蔡小和.房地产企业税收核算的规范与思考[J].商业会会, 2010, (4) .

[2]江丹萍, 温皓亮.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9) .

[3]孙静.论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税收环境与对策[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5) .

[4]姜涛, 刘晶.浅析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09, (3) .

BT项目会计核算与税收业务处理 篇5

一、BT模式简要介绍

BT (Build--Transfer) 即建设——移交, 是指工程项目发起方通过对选定的投资者给予授权, 由投资者负责进行项目的建设 (包括筹资) ,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建成后的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 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方的回购合同在一定期限内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并加上合理的资金回报。因此, 从本质上说BT是一种投资方式, 区别于普通的工程施工。

BT模式下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发起方、投资方、项目公司、建设方、回购方和回购担保方等,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各种合同进行约定。本文重在对项目公司和建设承包方的会计和税收进行探讨。为便于对问题的理解,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BT项目公司, 它是投资方在项目所在地成立的、负责BT项目的具体投资以及建设管理的法人组织。其他各方不再赘述。

二、BT项目的会计核算

1.项目公司独立核算的会计处理。依据BT公司代理政府或其他组织实施投融资职能的实质, 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款以及发生银行借款利息须作为投资活动, 计入“长期应收款”科目;工程完工并审价后, 以审计确定的回购基数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两者之间的差额一次性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根据回购协议, 投资回报是以后实际收到的回购资金与回购基数之间的差额, 在实际收到日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BT项目公司的一般BT项目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 BT项目公司支付工程成本、资本化利息以及其他投资活动费用 (如项目规划费、招投标代理费、监理费、勘察设计费、技术咨询费等等) 。

(2) 工程审价后, 以审计确定的回购基数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 与长期应收款的差额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3) 工程竣工后按照回购协议分期收到回购资金, 回购资金大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部分, 计入投资收益。

2.总承包方的会计核算。之所以在此谈到总承包的会计核算, 是因为目前实践BT项目建设模式的投资人一般为工程公司或者建筑承包商, 而BT项目公司是投资人设立的项目法人, 反过来由BT项目公司在履行规范的招投标程序后, 会根据总承包合同按照工程进度向总包方支付工程款。

总包方发生经济业务后的会计核算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布的建造合同会计准则。

三、BT项目的税收处理

目前国家尚未有明确针对BT项目经营模式下取得的经营收入如何纳税的相关纳税规定, 为了做好税务筹划, 就要求投资人在签订项目之初, 与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和相关职能机构进行积极和全面的沟通。根据境内成功项目运作的模式, 分析BT项目在纳税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BT项目公司的税收处理。对BT项目公司取得的营业收入 (收支差额部分) , 按照服务业——代理业缴纳营业税, 税率5%。原因是鉴于BT项目公司承接的项目多为政府立项, 企业受托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 建成后又由政府回购的实际情况, 对与发生的建设成本而言, 本质上是代收代付业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代理业务, 这也是按照服务业——代理业缴纳营业税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对于BT项目公司在竣工后取得的投资收益, 即实际收到的回购资金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的差额部分, 应计入利润总额, 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投资收益是由年度回购本金和投资报酬率计算得来的 (投资收益的几种计算方法在此也不再赘述) , 其内涵不是营业收入, 所以不存在流转税环节的营业税问题。

2.总包单位税收处理。BT项目公司支付给总包单位的工程总承包收入, 由总承包单位按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缴纳营业税, 支付给其他协作方的费用也是按照所属行业的税收规定缴纳税费, 这也是为避免重复征税, BT项目公司只按照差额缴纳营业税的又一个原因。

企业财务核算中的税收筹划 篇6

一、利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税收筹划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在任何一个会计期间, 多次购入的存货通常具有不同的价格;企业制造的不同批别或在不同期间制造的产品, 也总会有不同的制造成本。通常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不同的计价方法, 在不同的税制条件下, 会对企业纳税造成不同影响。

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 移动平均法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先进先出法次之。移动平均法有这样一个特点, 即在原材料价格差别较大时, 移动平均法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使材料费用的单位价格平均, 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 从而利润变化较小, 使运用税率不致过高, 从而应纳税额相对较低。

二、利用成本费用分摊进行税收筹划

费用分摊方法常用的有实际费用摊销法、平均分摊法、不规则摊销法。实际费用摊销法就是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 多就多摊, 少就少摊, 没有就不摊销。平均分摊法是指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销在每个单位产品成本中。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经营需要进行费用摊销, 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单位产品成本中, 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 一分钱费用都不摊。这三种方法, 对企业费用开支来讲, 每一种产生的结果都不相同, 对企业利润冲减程度和纳税多少均有不同影响。

从企业纳税负担来看, 选择采用何种费用分摊法, 就要考虑如何实现最小利润支付, 在费用摊入成本时考虑怎样使其实现最大摊入。企业的费用和开支有多种多样, 如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等等各项费用开支。而费用开支也有多种标准, 但最小、最低的标准只有一个, 它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决定的。如劳务费用开支, 就是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务使用最佳状态点。在这个最佳状况上, 劳动力和各种人员配备使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同时劳务费用支付也是最省的。因此, 寻找和发现这一最佳结合状况点是成本费用分摊方法的基础。

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 企业有权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分摊费用方法, 不同的费用分摊方法在事实上对利润和纳税是有影响的, 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就必然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实践经验表明, 采用不规则费用摊销法的企业, 特别是在超额累进税率的情况下, 其税负实际增大了。因为这种摊销方法会使某一段时间内的成本中所含费用有时过多, 有时过少, 从而使企业获利有时过高, 有时过低, 利润过低时少纳的税款很难抵消利润过高时多纳的税款。这样就是纳税额增加。平均费用摊销方法是最大限度抵消利润、减少纳税的最佳方法。

三、利用购销活动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购销活动的地点、对象、定价、结算方式, 与企业的税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 在企业销售资金难以及时回笼的情况下, 采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较之其他结算方式, 可以推迟纳税期限。因此, 做好企业采购、销售中的税务筹划,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利用地区性的税负差别, 在税负较低的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子公

司等分支机构, 将货物调拨到分支机构销售, 通过转让定价的方法, 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2. 购销活动中, 利用增值税购进扣税法, 以各种方式延缓纳税。

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 尽管不会降低企业应税产品的总体税负, 但却可为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延缓纳税, 并可利用通货膨胀和时间价值因素, 为相对降低税负创造条件。

3. 利用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权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产品销售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总体上有两种类型:现销方式和赊销方式。现行税制和财务制度对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销售实现时间的规定是一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按销售结算方式不同, 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是不同的, 这就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

纳税人可以利用结算方式的选择权, 采用没有收到货款不开发票的方式, 就能达到递延税款的目的。例如:第一, 对发货后一时难以回笼的货款, 作为委托代销商品处理, 待收到货款时才出具发票纳税。避免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结算方式销售货物, 防止垫付税款。第二, 尽可能采用支票、银行本票和汇兑结算方式销售货物。第三, 在不能及时收到货款的情况下, 采用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避免垫付税款。以上是对销货方面而言的。若从购货方的角度出发, 则应作相反的纳税筹划。

四、利用资金时间价值进行税收筹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 包括税务筹划效果, 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资金时间价值与通货膨胀水平, 其中也隐含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及税负水平的最深刻的影响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内在价值方面。企业利用时间价值因素组织税务筹划活动应确立的基本考虑是, 提高应计现金流入量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触犯政策、法律和不损害企业市场信誉的前提下, 尽可能延缓现金支付的时间、速度, 控制即期现金支付的比重。利用时间价值进行经营决策已经为我国企业经营者所接受。

五、利用技术改造时间进行税收筹划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间不同, 无疑会对企业利润实现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税负水平。

人们都知道机器设备磨损的规律,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磨损阶段, 这一阶段, 零件表面粗糙不平部分迅速磨去, 机器设备尚未进入最佳运行状态;之后, 迅速进入第二阶段, 称为正常磨损阶段, 这时设备的磨损速度趋于缓慢, 曲线呈平稳状态, 这是设备运行的最佳状态, 这时, 设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很大, 但却是逐年递减的;第三阶段称为急剧磨损阶段, 磨损速度急剧增加, 曲线呈上升状态, 设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迅速减少。

基于固定资产的运行规律有上述特点, 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也是逐年递减, 故把更新改造安排在固定资产的中期偏后进行, 则有其科学道理。因为到了中后期, 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逐年下降, 这时如果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改造后的固定资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新增的利润。这样, 在利润还未大幅度下降时, 人为地把利润提高, 就可使企业利润呈现稳定状况, 不致大起大落,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过高利润给企业带来的偏高税负, 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是一个与企业纳税相关的问题。企业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特点, 安排合理的更新改造时间, 使其更有利于企业。

六、纳税期选择与税收筹划

一般来说, 对企业各项收入、费用、损失的入账时间, 政府会计制度都有明确规定, 企业本身基本上没有选择余地。但有时对同一项目的入账时间与计税期, 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又可能存在差异。这时, 税法往往表现出更大的权威性。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理》第九条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对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 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因此, 纳税人可以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 选择有关项目的纳税期。

税收核算 篇7

对建筑企业而言,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工程结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科目以建筑企业所发生的实际合同成本及合同毛利等为主要核算内容,此项内容应下设两大明细科目,其中包括合同成本与合同毛利,前者是以企业内部各项施工合同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为核算内容,其包含了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以及分包成本等;后者则是对企业内部各项工程施工合同所确认合同毛利进行核算。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机械作业科目,主要是对建筑企业生产施工中所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此项科目是根据建筑企业施工机械的种类及施工机械使用费的项目,分别实施明细设置。

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科目设置了应收工程款、应收销货款以及应收质保金等,应收工程款对建筑企业按照工程进度已向发包商开出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进行核算,应收销货款是对建筑企业材料销售货款以及应收产品等进行核算,应收质保金是对建设单位暂扣建筑企业工程质保金的核算,此项科目应设置到期日;应付账款科目下设较多明细科目,其包括应付购货款、应付分包款、应付质保金以及暂估应付款等。应付购货款是对建筑企业应付设备款和购货款等实施的核算,应付分包款是对建筑企业应付分包单位分包工程款的核算,应付质保金是对应付分包单位的质保金实行的核算,暂估应付款是对建筑企业暂估入账的款项进行的核算;工程结算科目是立足于建筑企业合同完工进度,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的核算,该项科目是对工程结算价款的办理科目,其主要依据工程施工合同设置相应的明细账。

二、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根据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及管理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注重强化公司和项目的财务管理,要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核算、监督、反映的职能。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具体方法如下。

(一)工程施工,相当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科目。

主要核算各项目成本及毛利。下面设置“合同成本”和“毛利”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二)机械作业。

该科目主要是针对建筑企业有单独的设备管理部门,为各项目提供设备发生的费用及内部结算的台班的核算。相当于制造业的“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针对本公司的设备设置单机核算,准确核算每台大型或者主要设备每个台班的耗用成本。

(三)根据建造合同准则,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成本、合同毛利。

(四)合同完工时,应将“工程施工”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

(五)工程结算(往来单位/项目核算)。

核算根据业主进度报表签证资料或者工程结算的款项。

(六)主营业务收入(手工账可不用以下明细科目,只需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即可)

1. 施工时, 发生材料费和应付工人工资时,

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2. 完工时,需结转间接费用

同时, 将“工程施工”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对建筑集团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5) .

[2]李文超.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资治文摘 (管理版) , 2010 (5) .

[3]蒋伟峰.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 (2) .

税收核算 篇8

关键词:BT项目,税收征管,会计核算,现状,问题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对BT模式的采用越来越多, 对于大型建筑企业来说, BT模式的运用对防范中小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 BT模式下对项目投资风险、质量风险的管理变得更为简洁有效。但是与此同时, 我国BT模式运行的外部环境并不十分有利于其发展, 法律法规滞后, 相关会计核算尚不规范, 因而对BT项目税收征管和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思考, 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是促进BT模式下工程项目顺利运行的基础。

一、BT模式概述

BT模式的英文全程为Build—Transfer, 即建设——移交, 具体指的是工程项目的发起方对选定的投资者给予授权, 再由投资方负责项目的建设, 包括投资款的筹集,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建设, 将质量合格的建设成果移交给发起人。BT模式下的建设项目主要参与者包括:发起方、建设方、项目公司、投资方、回购方和回购担保方, 各方之间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关系由种种合同约定。从本质上看BT是一种投资运营模式而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

二、BT项目税收征管现状及其问题

BT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建设模式, 在我国的运用时间较短, 成功经验不多, 学界对其理论研究也尚不够深入细致, 这使得我国税务主管部门对BT模式的重视不足, 对其税收征管业务流程没有提出一套合理化、规范化的方法和规定。使得BT项目在税收征管业务处理中无据可依,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BT项目税收处理

1、BT项目公司的税收处理。

对BT项目公司取得的营业收入 (收支差额部分) , 按照服务业——代理业缴纳营业税, 税率为5%。

2、总包单位税收处理。

BT项目公司支付给总包单位的工程总承包收人, 由总承包单位按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缴纳营业税, 支付给其他协作方的费用也是按照所属行业的税收规定缴纳税费。

(二) BT项目税收征管中的问题

1、BT项目流转税计征税目不明确。

对BT模式下建设项目的流转税计征存在以下两种看法: (1) BT项目是建筑商垫资建设的行为, 其中包括融资和施工两个部分, 从该角度看, 应将施工方分析收回的工程款视为融资本金和利息的合计, 税务机关征收税金时应就本金部分征收建筑营业税, 对利息部分则不能按营业税征收; (2) 不论融资人是否有施工营业范围, 均应将其认定为建筑业总承包方, 税务机关应全部按建筑营业税征收。

2、BT项目税收征缴实施难度大。

在税务机关尚无统一明确的文件指导的情况下, 税务机关对BT项目的税收执法口径无法得到统一, 造成BT项目税收征缴的操作难度加大。例如:对业主、承包方、建设方应该开何种结算票据, 数目是多少等问题, 缺乏统一的操作规定, 无法实现规范化的BT项目税收征缴。

3、BT项目税收征缴实施难度大。

在税务机关尚无统一明确的文件指导的情况下, 税务机关对BT项目的税收执法口径无法得到统一, 造成BT项目税收征缴的操作难度加大。例如:对业主、承包方、建设方应该开何种结算票据, 数目是多少等问题, 缺乏统一的操作规定, 无法实现规范化的BT项目税收征缴。

三、BT项目会计核算现状及其问题

(一) BT项目会计核算现状

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前, 对BT项目的会计核算操作实务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项目建设方将BT项目作为在建工程, 所投入建设资金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2、项目建设方将BT项目投入资金作为一项长期债权, 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3、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前, 项目建设方将BT项目视为长期投资, 将所投入资金在“长期投资”科目核算。

4、项目建设方将将BT合同归入建造合同范围.

所投入建设资金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下分明细核算, 并在建设期确认收入、成本和毛利。

(二) BT项目会计核算现有问题

目前我国BT模式下的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业务操作方法不统一:一些投资方将BT项目作为“在建工程”, 按照“在建工程”科目对BT项目投资进行核算;有的将BT项目作为“长期投资”, 对BT项目投资按“长期投资”科目进行明细科目核算;一些投资方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对BT项目投资进行核算;还有部分投资方按建造合同执行会计核算;投资方与施工方分开的会计核算情况下, 投资方往往执行《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而负责BT模式下建设项目的建设承包商则按照建造合同准则进行会计核算。除此之外, BT模式下, 不论是投资方是否自行施工, 建设融资费用的计算都是一个关键问题。一般情况下, 融资费用都实行固定总价包干, 这就要求企业:在投标时, 对贷款利率的测算一定要充分估计到今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在贷款时尽力争取与银行签订固定基准利率或基准利率加固定上浮比例合同。

四、总结

我国BT项目税收征管和会计核算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仍有待提升。从BT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来看, 在法律层面尚无统一的法律规范, 也无统一的BT工程项目合同、协议文本, 一般仍套用招投标规范, 如政府与投融资人的合同、协议只是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合同、协议范本增删一些条款, 对施工方与投融资人不是同一人的, 有的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因此, 要完善B T项目的税收征管和会计核算工作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 建立健全BT模式下建设项目的税收征管和会计核

算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业务流程, 制定统一税目划分标准、税收基数标准等。

(二) 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加大检查力度, 拓宽监督渠道, 对重大资金流转实现全方位监控。

参考文献

[1]赵琨.BT项目会计核算与税收业务处理.[J].冶金财会.2010;11

[2]张延红.BT项目的会计核算与税收问题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8;23

[3]刘素红.BT建设模式下华水集团公司在建设项目税收征管及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海河水利, 2011;4

税收核算 篇9

基于成本费用核算管理的企业纳税筹划, 主要是指企业在国家相关企业会计和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计算程序的应用, 以及费用分配等一系列手段来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管理, 从而达到成本费用最大化, 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在国家相关税收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规定范围内, 将允许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充分列支, 从而达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并降低应纳税额的目标。

二、企业税收筹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税收筹划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 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 因此, 要对纳税筹划产生的成本和收获的效益进行计量, 本着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来进行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如果在纳税筹划中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导致企业不但没有收回纳税筹划的成本, 还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管理, 这种行为一定要避免。

2. 税收筹划要结合长远利益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 一定要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分析, 要避免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有些纳税筹划的方案可能在短期内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税负, 但是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 因此, 在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时, 要结合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综合考虑, 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3. 税收筹划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企业在税收筹划时, 一定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企业一定要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 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 利用国家法律法规的漏洞和不足来进行合理避税, 千万避免出现违法的偷税漏税行为。

三、基于成本费用核算管理的税收筹划手段

1. 利用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采取不同的固定折旧方法, 对企业每个年度的成本和利润额会有影响, 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属于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 因此, 折旧提取的方法, 以及折旧提取的金额关系到企业所得利润的多少, 进而决定了企业应纳税额的多少。例如, 加速折旧法就是企业可以应用的一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 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前面的年份多提折旧, 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 进而降低了企业前面年份的应纳税所得额。这种方法可以让企业在前面年份少缴纳所得税, 从而充分的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成本, 并达到了合理节税的目的。

2. 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来进行税收筹划

存货成本也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的存货计价法有先进先出, 后进先出, 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新的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这一存货计价方法。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会对企业当期的销售成本的结转额产生不同的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当期和以后期间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小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 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制定相应的存货计价方法。在实行不同的税率条件下, 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从而达到降低税负,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 利用工资薪金支出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也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相关的合理自支出, 准许在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扣除。新的所得税法将内资企业的人工成本也纳入了税前扣除的范围。因此,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定, 对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进行合理的安排, 从而达到减税的目的。税法中还对于残疾人的工资薪金支出制定了一些抵免规定, 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

4. 利用技术开发费用进行税收筹划

根据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税法中一般规定企业可以按照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50%来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因此,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定。例如, 企业如果预期当年利润较大的时候, 可以将技术开发费用预算适当的多提一点, 从而充分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通过将技术开发费用在不同年度的分配, 实现企业节税的最大化。

5. 利用对外捐赠进行税收筹划

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国内企业的公益性捐赠额在企业年利润总额的12%以内的部分, 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时准予全额扣除, 另外, 给红十字会的捐赠额, 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纳税额时准予全额扣除。因此, 企业在捐赠数额和捐赠机构的选择上, 可以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而达到节税的效果。

税收筹划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一定要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管理, 充分利用各种合法合理的手段, 来达到降低企业税负, 提升盈利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税收核算】推荐阅读:

地方税收07-14

税收资金05-15

税收05-18

税收差异05-20

税收经济05-26

税收体系05-30

税收流失06-01

税收活动06-03

税收支持06-06

税收职能07-07

上一篇:必修课下一篇:变化中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