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2024-06-21

变化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精选4篇)

变化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篇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必须常抓不懈”,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层层落实责任, 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可见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物质条件的举足轻重, 其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必将影响到粮食生产的波动, 从而影响到粮食有效供给及粮食安全水平。

1 甘肃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

1.1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

(1) 总量变化。随着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农业耕地资源非农化利用的趋势加剧, 甘肃省耕地数量持续减少。30年间, 全省耕地数量由1978年的3.56222×106 hm2减少到2007年的3.44899×106 hm2, 绝对量减少了1.1323×105 hm2, 年均递减1.09‰。

(2) 人均耕地数量变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 甘肃省人口却从1978年1870万人持续增加至2007年的2617.16万人, 导致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1978-2007年, 甘肃省人均耕地面积从0.19 hm2下降到了0.1317hm2。

(3) 耕地空间分布的变化。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异, 甘肃省14个市 (州) 耕地数量的空间分布变化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可用相对变化率定量表示耕地利用的空间差异, [1]其公式为:Rid= (Kb-Ka×Ca) / (Cb-Ca×Ka) 。

式中:Ka, Kb分别为各市 (州) 研究初期及末期的耕地面积;Ca, Cb分别为全省研究初期及末期的耕地面积, 则全省耕地相对变化率为1, 若某市 (州) 的Rid>1, 表示其变化较全省大;反之则小, 如表1。据此可以将甘肃省耕地的变化区域划分为五: (1)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区。主要是平凉市; (2) 耕地数量快速减少区。包括兰州市、临夏州、陇南市、天水市和嘉峪关市。 (3) 耕地数量平稳减少区。包括庆阳市和定西市。 (4) 耕地数量缓慢减少区。包括武威市和白银市。 (5) 耕地数量增加区。包括酒泉、金昌及张掖三市。

1.2 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分析

耕地面积的变化受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制约, 故对甘肃省1978-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 (Y) (公顷) 与人均GDP (X) (元/人) 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7205, 且随着人均GDP的增长, 耕地面积的减少呈减缓趋势。可据此建立方程:Y=3542003-35.78X+0.0026X2。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以上, 以此测算, 2010年甘肃省耕地面积将为3.4442×106hm2, 相对于2007年将减少4.8×103 hm2。

2 甘肃省耕地资源质量变化

研究显示, 甘肃省耕地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89.6%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面积约3.0465×1010 m 2。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低,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20g/kg的耕地面积占到82.5%, 平均含量仅为10g/kg。

造成甘肃省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耕地保护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甚至是掠夺式经营, 使耕地超负荷应用, 不少地方对耕地的使用与保护存在“四重四轻”现象。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引起土壤物理、化学退化。据统计, 仅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每公顷山坡地年流失水750-1500 m3, 表土45-135 t, 不但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土地肥力下降, 而且也将大量泥沙带入黄河, 成为母亲河的心腹之患。三是土壤污染严重。一方面, “白色污染”严重;同时, 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2.6292×106t, 使用污水灌溉的土地面积接近3×104 hm2, 占全省灌溉面积的2.92%。土壤污染正威胁着耕地质量、食品安全、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安全。

3 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资源是实现甘肃省粮食安全的关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Smin) (hm2/人) 给出了为保障一定区域粮食安全而需保护的耕地数量底线, [3]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β表示粮食自给率 (%) , Gr表示人均粮食需求量 (kg/人) , p表示粮食单产 (kg/hm2) , q表示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之比 (%) , k表示复种指数 (%) 。

将甘肃省相关数据代入上式, 可以计算出2007年甘肃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0.0757hm2/人, 根据有关预测, 取2010年粮食自给率为95%, 人均粮食需求量为380kg/人, 粮食单产3100kg/hm2, 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之比为60%, 复种指数为180%, 则2010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为0.1078hm2/人, 若记当年预计人口数为3131万人, 就意味着全省耕地面积要达到3.3758×106hm2才能保证甘肃省的粮食安全。以此预测结果与前述预测相较可见, 在不出现异常的情况下, 从总量上来看, 甘肃省的粮食安全问题短期内不会太大。但仍要未雨绸缪, 提前做好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以解决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结构失衡问题。

4 实现甘肃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4.1 严格控制耕地资源数量,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 严格控制非农业占地, 尤其是优质耕地,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将耕地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同时, 加强现有耕地的深度开发, 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耕作制度、优质品种等, 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相对增加播种面积。另外, 要通过不同渠道, 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强化粮食安全意识, 提高全民保护耕地资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

4.2 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抑制耕地质量下降

要杜绝耕地利用过程中的掠夺式生产, 使其利用与休养并举;同时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增强耕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防治水土流失;大力推广有机生态肥的施用, 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缩减耕地污染源, 逐步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3 把握各市州特点, 发挥区域生产优势

建议根据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及耕作方式的不同, 在全省范围内适当调整种植结构, 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特色产业区, 以实现农产品供给结构平衡: (1) 粮食主产区。可将河西走廊地区作为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甜菜和瓜类等; (2) 粮油生产区。因河西地区土地资源有限, 可利用陇中及陇东地区耕地分布集中、土地垦殖指数高的优势, 种植一部分粮油作物。 (3) 亚热带作物种植区。陇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雨热条件较好, 宜药、宜果、宜茶、宜桑, 是甘肃惟一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种植的地区。 (4) 林牧业生产区。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一带可主要种植青稞、油菜、燕麦等饲料作物。

4.4 调节利益分配机制,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应通过建立利益调节机制, 利用宏观调控手段缩小城乡差距,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投资基本农田建设, 实现公平分配, 从根本上消除耕地流失的经济驱动力, 实现对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最终构建一个“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君仁, 许庆福.山东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 2008.5.

【2】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甘肃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持续增产空间有限【J】.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8.1.10.

【3】蔡运龙等.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J】.地理学报, 2002, 57 (2) :127-134.

变化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篇2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症状

有些老年人认为病多自然服药就多,其实不然。多种药物用时使用,不但相互影响,而且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老年人之所以对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多是因年龄大,生理功能改变,各器官功能减退,导致其药物动力学受到一定影响。

即使是在常规容量内服用某种药物,往往也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些人服用氨基碱会出心悸,心动过速;服用诺氟沙星会出现急性尿潴留;服用强的松、氯霉素会出现兴奋多语,服用复方降压片会出现淡漠、嗜睡、抑郁;服用硝苯地平会出现下肢浮肿;服用双黄连会出现头晕症状,而这些症状在停药后短时间内便会恢复正常。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人到老年,身体的各个脏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如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眩晕等。由于老年人肺的通气功能、抵御外邪的能力减退,其耐缺氧能力差,对季节气候变化适应性较差等,易发生呼吸道病变,肝、肾功能也随之下降。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易怒、失眠头胀。同时普遍出现精力不济,体力下降,发疏发白,牙齿松动脱落,记忆力下降,性欲减退,腰膝酸软,听力减退,耳鸣等。

生理改变对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老年人胃肠道生理有所变化,如胃肠道的pH值升高,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减慢,胃排空速率下降,消化液与消化酶减少,胃肠血流量降低,黏膜细胞吸收面积减少等。因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药物吸收。就口服药而言,除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及胃肠疾病因素外,上述胃肠生理改变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很大。

对药物分布的影响:药物吸收后在体内的分布,除了受其极性、蛋白质结合率及病人个体特异性影响外,与老年人机体组成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这些改变包括机体蛋白质含量,局部血流量,以及体内脂肪和液体容量的。上述改变最终会导致药物分布容积的改变,而致药物动力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老年人用药后血药浓度增高,而发生毒副作用或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老年人用药必须注意其生理变化特点。

对代谢的影响: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肝脏变小,功能性肝细胞减少,肝血流量与内脏血流量平行下降,肝微粒体药物代谢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多数抗惊厥药、口服抗凝剂和口服降血糖药等,毒性反应增高。

对排泄的影响:肾功能的改变对年龄依赖性很强。衰老时肾重量减轻,失重是由于肾血管硬化萎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这可能是引起老年人药物动力学改变的最重要原因。因为绝大药物或代谢物都由肾脏排汇。由于肾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产生过高血药浓度。如服用甲腈咪胍之后,出现神经紊乱等不良反应。

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老年人各脏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行性改变,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都有影响,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必须特别的谨慎。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退行性变,导致体弱多病,用药品种多,剂量相对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由此而致的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高。故老年人合理用药备受关注。根据一些常用药物在老年人中的研究资料,主要包括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的一些变化特点,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影响,结合老年人用药的一些特殊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老年人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为了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合理用药对于老年人显得特别重要,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所谓合理用药,即在用药时必须做到药物选择正确,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联用合理,充分发挥药物作用,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迅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恢复人体健康。

为了做到合理用药,现做如下探讨:①小剂量联合用药: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老年高血压,多主张选择温和有效的降压药,并采用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每种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②合理选用抗生素:头孢氨苄为广谱强杀菌剂,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而且一般剂量应用不受限制,故老年患者使用较多。而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等,老年患者应慎用或减量。③老年患者由于性别、年龄、体质上的差别,应选择适当剂量。多药并用时,必须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人用药,必须注意病情与药物之间的作用,剂量要因人、因病、因年龄而异,要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

注意以下几点:①须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结合病情与个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用药。②治疗用的必须药物,应尽量简单,品种不宜过多,剂量应从小到大。③由于老年人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常规用药量已不适用,宜小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逐渐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④老年人多同时并生几种疾病,应根据轻重缓急用药。⑤服对肝肾功能可能有损害的药物时,治疗前应作肝、肾功能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⑥切忌滥用新药、补药。⑦不要贪图便宜,到街边购买药品,以防买到假药。

变化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篇3

一、利用辅助圆分析力的合成问题

例1如果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大于90°, 现保持其夹角不变, 同时增大这两个力的大小, 则其合力大小可能如何改变?

分析:对于此题, 学生很容易按经验解答, 认为两个分力都增大, 合力就一定会增大, 但结合余弦定理系统地分析后可知, 结论并非如此。要想解决此类问题, 除了用定量计算进行判断之外, 还可以运用辅助圆进行定性判断。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 其合力大小均等于辅助圆半径长度。在保证其夹角大于90°且不变的情况下, 使它们分别增大到F'1和F'2。图1显示出两次的合力大小相等, 线段长度均等于辅助圆半径;图2显示出后来的合力F'更小;图3显示后来的合力F'更大。所以, 这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大小保持不变, 这取决于F1和F2两个力增幅的大小。

二、利用辅助圆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例2假如水流速度v1恒定,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大小一定, 且v1>v2, 试求船应该如何行驶, 过河距离最短?

以上几个问题的本质都是在矢量的合成过程中巧妙借助圆的特性进行分析的, 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直观化。用上述方法还可以判断当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一定, 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一定时, 其方向的改变将导致合力如何变化的动态变化问题。

三、在竖直平面内利用“等时”辅助圆分析质点的运动

例3如图6, 从A点到斜面上的B、C、D三点有三条光滑杆, 其中AB杆处于竖直方向上, AC与斜面垂直。若有三个相同的光滑珠子从A点分别沿AB、AC和AD杆由静止滑下, 试比较三个珠子到达斜面的时间长短。

(2) 在匀强电场中, 对于带电粒子沿光滑绝缘杆的滑动, 也有类似的结论;

(3) 在匀强电场与重力场等复杂的叠加场中, 只要质点的受力情况与在重力场中类似, 均可用“等时圆”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

四、利用辅助圆分析带电粒子在单直线边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范围

例4如图7所示, 真空室内存在匀强磁场,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0.60T, 磁场内有一块平面感光板AB, 板面与磁场方向平行, 在距AB的距离l=16cm处, 有一个点状的α放射源S向各个方向发射α粒子, α粒子的速度都是v=3.0×106m/s, 已知α粒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q/m=5.0×107C/kg, 现只考虑在图纸平面中运动的α粒子, 求AB上被α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

分析:以粒子的发射点为圆心, 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为半径画圆, 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所有发射的粒子运动的轨道圆的圆心均在此虚线圆周上移动, 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轨道圆在A处与感光板相切, 此点为粒子能打到板上的左边界;在B点处与感光板相交, 此时发射点到B的距离恰为轨道圆的直径, 所以此点为粒子所能达到感光板的右边界。由此, 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很容易地求出粒子在板上所能到达的区域AB的长度。

五、利用辅助圆分析带电粒子在圆形边界磁场中的运动

变化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篇4

一、同1998年《对账办法》相比账务核对工作的一些变化

(一) 征收机关的改变致使国库报表及对账方法发生变化

1998年《对账办法》出台时, 官渡区国库部门只需面对同级财政、国税、地税部门, 国库报表种类也相应简单。只需编制汇总的中央、省、市、区级预算收入报表和对账单即可。而随着体制改革, 现如今官渡区国库需要面对的征收机关发展到区财政、区国税、区地税、地税省直征、地税市直征、市环保局、省财监办7家单位。而区国税、区地税、地税省直征、地税市直征的收入中有许多都涉及到中央、省、市、区四级收入, 需要编制的报表也进一步细分到每一家征收机关。对账方法也不象1998年《对账办法》里规定的那样只需和各征收机关核对其相应级次的收入数, 而是首先需要分别和财政税务等每一家征收机关核对各自或代收的全部级次收入数, 然后再汇总同财政部门核对预算收入总数、库存数、支出数、调拨数等。这样一来就与1998年《对账办法》里规定的具体报表、对账单的份数和种类不尽相同。1998年《对账办法》中规定的一些具体对账方法, 与现阶段国库和征收机关的对账需求已不相适应。针对此情况, 在修改大的对账办法同时, 各地也该因地制宜, 制定切实符合本地情况的对账细则, 向上级报备, 并在辖区内实施。

(二) 对账单编制时间期限不同

1998年《对账办法》规定, 各级对账单可以在5日内进行编制。而现实中一些征收机关在月底或年底当日就急于向国库部门索要各自报表。由于考虑到对账工作的重要性和及时性, 国库部门一般就在月底年底加班编制各类报表、对账单给各征收机关, 并要求其3个工作日内反馈核对情况。

(三) 年度终了整理期的变化

最近几年, 随着国库核算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原先《对账办法》里规定的10天库款报解整理期在昆明辖区已经连续几年没有设置了。各国库经收处12月31日以前所收到的税款都能够保证在年终决算日内划转入库。之所以能做到这些, 昆明票据清算中心为首的票据交换系统建立与2003年以来的现代化支付系统逐步上线功不可没。这也是国库核算近年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核算效率的同时也给我们自身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个情况, 在制定昆明辖区自身的对账办法时, 可以考虑年终决算无特殊情况下不设置库款报解整理期。

(四) 对账工作的组织和监督情况

根据1998年《对账办法》规定“各级财政机关 (含专员办) 对预算收入对账工作负有组织和监督责任。财政机关应定期 (至少每半年一次) 组织同级征收机关和国库召开对账工作联席会议, 及时协调解决对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 多是国库部门对预算收入对账工作进行组织。财政更多是充当参与者的角色。

二、目前账务核对中存在问题

(一) 个别征收机关对账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核对出问题,

往往只核对账表总数或本部门需要的数字, 未对其他数据进行逐项核对

如:财政机关核对拨款支出报表时, 有时只核对总数, 对一些分项不注意。这种做法会导致财政局对国库支出报表的支出分项数据不了解, 如果遇到拨款退回业务就经常会将账务入到原本没有发生过支出的分项科目中去, 造成国库预算支出报表数据失真。

(二) 账务核对不及时

第一是收入类。由于官渡区税收业务量大, 例如地税有时每天税票笔数达5000笔, 地税工作人员基本无法用一天时间将这些税票核对完, 这样积累之后, 账务核对上就会有一些延迟。会造成一些需要更正的税款不能及时处理。第二是拨款、退库类。库款出库环节一直是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 但有的征收机关办理完退库后不及时拿取回单、账表对账。这让对账工作出现一个真空期, 不利于风险防范。

(三) 对账人员的管理问题

我支库一直以来都规定各征收机关的对账参与人员必须预留身份证明等资料, 但在人员相互制约、人员临时抵岗等问题上一直没有规范性制度。这就有可能出现拿送票人员与对账人员为同一人的情况, 两项工作如果被人一手清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资金风险, 也有悖于人员岗位制约原则。

(四) 对账签章问题

各地的签章制度不尽相同, 签章式样也各有差异。例如国库业务中有的要求征收机关刻有对账专用章, 而会计业务则要求开户单位对账时加盖资金汇划时的预留印鉴。有的要求核对人亲笔签字, 有的又规定签章均可。以上做法中各有利弊, 不过仍然缺乏一个实用、有效的规范制度。

三、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 考虑修改1998年《对账办法》中一些与现阶段国库对

账需求不相适应的具体规定, 同时各地也应该在不违反上级规定的前提下适时制定自身对账实施细则。

(二) 各地的财、税、库等就账务核对工作联合发文, 明确各环节的对账责任, 以此增强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心。

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推诿扯皮。特别是财政局, 应该依照1998年联合下发《对账办法》规定, 承担起对账工作中的组织和监督责任。

(三) 加强与各征收机关的对账协调、沟通、宣传工作。

并签署相应的责任书。

(四) 在账务核对制度中明确规定各岗位相关工作人员资料报备必须至少2人。

并且规定拿送票人员与对账人员不能为同一人。

(五) 从实用、有效的角度规定对账印章式样。

上一篇:税收核算下一篇:高中课程美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