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变化

2024-07-16

处理变化(精选11篇)

处理变化 篇1

摘要:“营改增”实行之后, 对于房地产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因为国内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投入额巨大、建设周期长、融资成本过高, 这些特点导致“营改增”实行之后, 房地产的发展遭遇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其中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会计处理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更好的组织会计核算工作, 对此我们针对“营改增”实行之后企业会计处理工作发生的变化展开详细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房地产企业会计处理相关工作具有的显著特点, 进而分析了“营改增”实施之后, 企业会计处理工作发生的变化, 最后就会计处理发生的变化企业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进行探讨, 由此提高自身会计工作效率。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会计处理,变化,处理

2016年5月1日, “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 金融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都纳入到“营改增”范畴内。房地产业同人民的居住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应当对其“营改增”实行后的变化进行重点研究。“营改增”指的是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转为缴纳增值税。实施“营改增”克服重复征税这一问题, 促使企业税收成本降低,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营改增”的全面推行, 彻底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 税制结构获得了改善和优化, 这有利于国家经济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一、概述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

房地产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有下面几项内容:其一, 筹集项目开发建设资金;其二, 计算房屋建设成本、强化成本管理, 降低企业成本;其三, 对房地产项目收支进行核算, 强化经营管理,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其四, 加强商品房的销售, 及时对销售款项进行回收;其五, 根据国家政策, 对企业利润进行合理的分配。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其会计核算工作的特殊。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属性, 由此其会计核算工作对应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地产企业立项阶段、项目准确阶段、项目开发阶段、商品房销售阶段、商品房销售利润配置阶段。

二、“营改增”下房地产企业会计处理的变化

(一) 适用税率的变化

实行“营改增”之前, 房地产企业根据不动产销售营业税征税的规定, 征收5%的税率。“营改增”实行之后, 房地产企业税收缴纳中所适用的税率为11%。

(二) 会计利润的变化

在不计算营业成本的前提下, 房地产企业实行“营改增”之后, 自身的会计利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假如将营业成本计算在内, 必须重视采购过程中的进项税抵扣。假如在采购过程中企业不能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有关的进项税抵扣无法进行抵扣, 部分税金则会被划入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中, 税金就会加重房地产企业的采购成本, 由此降低会计利润。但是假如企业可以获取采购环节的增值税发票, 可以将进项税予以抵扣, 那么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不涉及税价款, 在“营改增”实施之前, 采购过程中购置价款含有施工单位的营业税, 所以“营改增”的实行会使房地产企业购置成本明显缩减, 对应的利润总额会比“营改增”实行之前要高。企业可抵扣成本比例越高, 毛利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三) 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

首先, 房地产老项目。这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以下为《许可证》) 表明的合同开工时间在2016年4月30日以前的项目, 或者没有标注具体开工时间的以及没有取得《许可证》, 但是建筑承包合同却已经标注了早于2016年4月30日时间的项目。房地产开发商中一般纳税人, 出售自主开发老项目, 则可以按照5%的税率进行纳税, 采取简易及税法, 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其次, 房地产新项目。它指的是许可证标注的开工时间在2016年4月30日以后的项目。实行“营改增”, 对于房地产企业产生了联动、系统性的影响。税率由5%营业税税率转变为11%增值税税率, 但是在是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此外, 成本税金的改变也会对所得税的缴纳形成影响。按照现在企业总体情况看, “营改增”的实行其实加重了企业税负以及经营成本。

(四) 发票管理的变化

在“营改增”实行之前, 营业税发票只是采购过程中一项资产以及费用凭证, 并不能进行抵扣。实行“营改增”实行之后, 必须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管理, 因为增值税发票同下游企业的进项税抵扣具有密切的联系, 增值税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抵扣链, 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关注销项发票的领取、出具、保管、作废, 重视进项发票的获取、确认、抵扣等活动。实行“营改增”之后, 企业必须对发票加强管理。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 尽可能的选择一般纳税人, 方便抵扣进项税, 降低企业应缴税额。

三、应对“营改增”房地产企业会计处理变化的措施

(一) 优化会计处理流程

“营改增”实行之后, 企业必须严格区分会计处理流程, 转变原有的税务计算和申报方法, 结合税收改革政策, 有效规避风险, 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争取有力的税务支持, 防止税收存在不公平情况。会计核算机制涉及了企业数据采集、整合分析、核算明细等活动, 应当切实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 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改善, 制定科学的会计处理流程制度,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确定会计人员的责任, 明确档案管理细节, 科学的组织人员配置, 完善企业整体的会计制度。

(二) 提升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国家实行“营改增”之后, 企业会计核算、发票管理等多方面会计处理工作都出现了变化, 所以企业需要积极的组织培训工作, 从而促进企业财务人员学习和掌握会计管理知识和方法, 促使财务人员及时适应新的税收制度。同时强化增值税税务业务活动培训。在税制改革之后,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中常常需要利用应用税分离法核算自身的成本和收入, 所以需要增强财务人员核算能力。另外, 企业需要努力强化增值税使用培训。增值税管理非常复杂, 财务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切实保持严谨态度。税制改革之后,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必须提高其增值税使用能力, 才可以不断完善增值税管理机制。企业可以利用培训方法促进财务人员税务管理能力的显著提升, 由此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

(三)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 企业需要对财务内控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管, 尤其是加强对发票的管理, 需要根据国家税收统筹计划进行财务管理。采取有效的“营改增”措施, 应对企业税务当中存在的漏洞。做好税收管理基础工作, 有效控制企业法律风险, 减少企业纳税负担, 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 同时对企业增值税发票进行规范。企业需要了解和掌握“营改增”对自身发展造成的利弊, 同时针对各项利弊, 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 优化票务管理形式, 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结合“营改增”所产生的税负影响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的调整, 制定并采取积极的税收筹划策略。比如, 房屋建筑材料购置成本管理, 房地产企业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进行建筑材料购置, 由此可以获取17%的进项税额。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集中采购的方法, 由此可以确保建筑材料质量, 同时也可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结束语

综上, “营改增”实行之后, 房地产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会计处理工作。“营改增”的实行消除了重复收税的情况, 降低了税收负担。如果企业会计处理工作存在问题, 必然会使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需要深入的分析“营改增”实行之后, 房地产企业会计处理具体的变化, 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应对这一变化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妹柔, 陈金婷“.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会计处理的变化及对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的影响[J].商业会计, 2015, 24:37-39.

[2]艾静萍.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16:148.

[3]韩笑.实施“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研究, 2014, 07:20-23.

处理变化 篇2

(一)新政策规定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就明确了企业投资损失包括债权性投资损失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并明确了企业的股权(权益)投资当有确凿证据表明已形成资产损失时,应扣除责任人和保险赔款、变价收入或可收回金额后,再确认发生的资产损失。可收回金额一律暂定为账面余额的5%。并且国税发[2009]88号文件明确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

可见股权投资损失从国税发[2009]88号可以得到结论应当是一次性扣除。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在“投资损失扣除填报口径”中进一步指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规定,企业发生的投资(转让)损失应按实际确认或发生的当期扣除,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相关行次,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损失,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中“投资损失补充资料”的相关内容不再填报。即表式中第一、二、三、四、五年的内容不再填报。

3、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6号)规定: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以下简称“股权”)投资所发生的损失,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本规定发布以前,企业发生的尚未处理的股权投资损失,按照本规定,准予在2010一次性扣除。

举例说明:,某企业2010发生长期股权投资损失500万元。如果企业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只有300万元,根据新政策规定经审批在2010一次性扣除投资损失500万元,并将损失归集填报至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相关行次。

(二)旧政策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规定,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可见原税法下投资(转让)损失当期税前扣除是有限制性规定。

后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中关于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和损失的所得税处理问题明确,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权益性投资转让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向以后纳税结转扣除。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损失连续向后结转5年仍不能从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中扣除的,准予在该股权投资转让后第6年一次性扣除。

该政策对投资损失税前弥补期限作出的调整,改变了国税发[2000]118号规定无限期向以后结转扣除的规定,而是有结转年限的规定。以至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附表“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中多了“投资损失补充资料”的内容。

上述例子中按照原政策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投资损失只能是300万元,因为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300万元,不足弥补投资损失500万元,还有200万元结转以后扣除。

对比新旧政策,《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当期一次性扣除,不再受当期投资所得和转让收益限额内扣除的限制,从而避免了由于政策规定导致的时间性差异,这点是有利于纳税人。

二、程序性规定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国税发[2009]88号文件规定,股权投资损失不属于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税前扣除。

根据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涉税管理事项的通知》(苏地税规[2010]3号)和《南通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涉税事项管理工作的》(通地税[2010]120号)文件要求,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的扣除分四种情形需向税务机关报送如下资料:

(一)、被投资方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情形:

1、投资合同(协议);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损失的书面声明;

3、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4、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

5、被投资方清算剩余资产分配情况的证明;

6、《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7、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二)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情形:

1、投资合同(协议);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损失的书面声明,并注明有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

3、被投资方财务报表或亏损情况说明;

4、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被投资方近三年经营情况证明;

5、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

6、《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7、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三)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

1、投资合同(协议);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损失的书面声明;

3、被投资方近三年财务报表或近三年亏损情况说明;

4、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

5、《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6、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四)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

1、投资合同(协议);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损失的书面声明;

3、被投资方清算有关文件;

4、被投资方清算前一年财务报表;

5、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

6、《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7、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这里注意,国税发[2009]88号文件规定股权(权益)投资损失应扣除责任人和保险赔款、变价收入或可收回金额后,再确认发生的资产损失。可收回金额一律暂定为账面余额的5%。

处理变化 篇3

一、关于换入资产成本及交换损益的确认与计量规定不同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只涉及少量的补价(货币性资产),补价所含的损益部分更少,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很小,按照会计重要性的核算原则,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新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更为简洁方便,符合重要性原则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

二、在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情况下,对换入各项资产成本的计量新旧准则的规定也不同

新准则按照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分别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原账面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或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成本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而旧准则,不管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均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新准则将在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对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分配基础采用账面价值,较旧准则均以公允价值为分配基础显然更为合理与简便。

三、新旧准则关于披露的差异

新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1)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2)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3)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旧准则仅要求在附注中披露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及其金额。显然,新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更广,对投资者分析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更有帮助。

四、新旧会计处理的衔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计量方法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但涉及的交易是一次性完成的,且过去交易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交易属于新准则体系执行之前已经完成的特殊交易和事项,不应追溯调整。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日”编制期初资产负债表时,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的相关资产项目余额直接结转。

下面举例说明以上变化:(1)未涉及补价的情况: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例1: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中使用的车床交换黄河股份有限公司库存商品办公家俱,换入的办公家俱作为库存商品进行管理。车床的帐面原值为100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0000元,公允价值为75000元。办公家俱的帐面价值为60000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5000元,计税价格为75000元。销售办公家俱的增值税税率为17%,换入的车床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假设整个交换过程不涉及其他相关税费。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借: 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累计折旧 50000

贷:固定资产----车床 100000

借: 库存商品----家俱 6225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27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5000

借: 固定资产清理 25000

贷:营业外收入 25000

黄河股份有限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借: 固定资产----车床 877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750

借: 主营业务成本 60000

贷:库存商品----家俱 60000

(2)涉及补价的情况: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例2:泰山股份有限公司与经营相同出租业务的黄山股份有限公司商定,泰山股份有限公司用一辆福特汽车交换黄山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的帐面原值为150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5000元,公允价值为160000元;通用汽车的帐面原值为200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4000元,公允价值为170000元。泰山股份有限公司另外向黄山股份有限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0000元。假设在交换过程中泰山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运杂费2100元,泰山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运杂费3200元;除此之外没有发生其他税费。

泰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借: 固定资产清理 135000

累计折旧 15000

贷:固定资产----福特汽车 150000

借: 固定资产清理 2100

贷:银行存款 2100

借: 固定资产----通用汽车 1621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固定资产清理 152100

借: 固定资产清理 15000

贷:营业外收入 15000

黄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因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10000/170000=5.88%,低于25%。故此笔交换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分录为:

借: 固定资产清理 136000

累计折旧 64000

贷:固定资产----通用汽车 200000

借: 固定资产清理 3200

贷:银行存款 3200

借: 固定资产----福特汽车 173200

银行存款 1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3200

借: 固定资产清理 44000

贷:营业外收入 44000

处理变化 篇4

[例1]A公司2000年开始营业以来, 公司报税时以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会计核算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该公司固定资产于1999年12月购入设备一台, 原值44万元, 净残值4万元。折旧年限4年, 其他有关资料如表1。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做出2000~2003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假如企业税率是非预期税率。

各年暂时性差异如表2所示。

(1) 2000年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率15%) :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6×15%=0.9 (万元)

应交所得税=[38+ (10-16) ]×15%=4.8 (万元)

所得税费用=4.8+0.9=5.7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48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8000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9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9000 (2) 2001年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率15%) :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8×15%-0.9=0.3 (万元)

应交所得税=[46+ (10-12) ]×15%=6.6 (万元)

所得税费用=6.6+0.3=6.9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6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6000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3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 (3) 2002年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率30%) :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6×30%-1.2=0.6 (万元)

应交所得税=[32+ (10-8) ]×30%=10.2 (万元)

所得税费用=10.2+0.6=10.8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0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2000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 (4) 2003年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率30%) :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0×30%-1.8=-1.8 (万元)

应交所得税=[42+ (10-4) ]×30%=14.4 (万元)

所得税费用=14.4-1.8=12.6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44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400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8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8000

[例2]B公司2006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0.66万元, 2006年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 2007年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万元, 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2007年度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为120万元。假设企业税率是预期税率, 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做出2007年所得税会计处理。

200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0.66÷33%+4) ×25%=1.5 (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1.5-0.66=0.84 (万元) (贷方)

2007年应交所得税= (120-4) ×25%=29 (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29+0.84=29.84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9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90000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84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8400

即当税率改变时, 无论税率是预期还是非预期, 只要在当期采用新的税率, 通过递延税款的期末余额减去其期初余额, 即可计算出所有变动的发生额。

参考文献

处理变化 篇5

生态滤池污水处理过程中氮形态变化及平衡研究

污水经生态滤池(MEEF)处理后,出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s)、总氮(TN)和总磷(TP)的.质量浓度降低,氮的形态构成与进水有较大差异.水力负荷分别为1.0 m3・m-2・d-1和2.0 m3・m-2・d-1时,进水中NH4+-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5.8和35.7 mg・L-1,出水中分别降为10.3和20.0 mg・L-1;进水中NO3--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24和0.2 mg・L-1,出水中分别增加到30.4和4.1 mg・L-1.进水中硝态氮占总氮的0.3%,在两种水力负荷下出水中硝态氮占出水总氮的比例分别增加到52.7%和12.8%,说明水力负荷降低有利于硝化作用进行.还对氮的质量平衡进行了估计,并讨论了MEEF的工作原理.

作 者:韩润平邹卫华 石杰 杨健 陆雍森 刘宏民 Han Runping Zou Weihua Shi Jie Yang Jian Lu Yongsen Liu Hongmin  作者单位:韩润平,邹卫华,石杰,刘宏民,Han Runping,Zou Weihua,Shi Jie,Liu Hongmin(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01)

杨健,陆雍森,Yang Jian,Lu Yongsen(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37(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生态滤池   蚯蚓   氮形态   氮质量平衡  

处理变化 篇6

关键词:丛植菌根真菌(AMF);红花;生育期;生态化学计量;土壤

中图分类号: S182;S151.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468-04

收稿日期:2014-11-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160410)。

作者简介:赵维奇(1989—),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疆本土作物遗传及变异规律。E-mail:zhaoweiqi0225@126.com。

通信作者:张霞,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新疆本土作物遗传及变异规律研究。E-mail:xiazh@shzu.edu.cn。土壤中含有生物所需的大量碳、氮、磷及多种微量元素,是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1],而土壤在不同的施肥条件下会影响植物生长[2]和微生物的分布[3]。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陆地上广泛分布的一类菌根,能够和80%以上的维管类植物建立起共生关系并形成AM菌根[4],菌根具有促进植物养分吸收、改善植物水分代谢[5]、增强植物耐盐性[6]、提高植物抗病性、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植物产量等作用[7],因此被誉为“生物肥料”[8]。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产区,在新疆“红色产业”中具有支柱作用[9]。一直以来,红花作为一种油、药、饲、天然色素、燃料兼用的经济作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红花-菌根-土壤理化性质为切入点,在接种1种或者2种以及不接种AM真菌的条件下,测定植物根部土壤中碳、氮、磷的含量,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期土壤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所导致的植物生长的变化,探求出不同时期土壤营养元素的需求,为更合理地施肥、灌溉提供间接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材料新疆主栽红花品种裕民无刺。

1.1.2供试菌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简称I)、混合菌种(G. mosseae、G. intraradices、G. cladoideum、G. microagregatum、 G. caledonium和 G. etunicatum,简称H),试验除I、M、H这3种处理模式外,还设置了1个不接种处理作为对照(简称CK)。M和I产地为山东青岛,由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刘润进提供;H产地为捷克共和国,由该国的“Symbio-m”菌种公司提供。上述菌种是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广萍将其接种在三叶草根部进行土壤扩大繁殖后获得含孢子菌丝和侵染根际土等的混合物。

1.1.3研究区概况本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该站位于石河子东北部市郊附近乌伊公路,天山北麓。石河子地区位于43°20′~45°20′ N、84°45′~86°40′ E之间,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光照充沛,年光照时间为2 721~2 818 h;无霜期为168~171 d;年平均气温为6.5~7.2 ℃,夏季平均气温为24.2~25.7 ℃。该地区为灌溉农业区,年降水量为125.0~207.7 mm,1年中降水较多的月份主要出现在4—7月,降水量13.0~20.0 mm,年蒸发量为1 500~2 400 mm,是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石河子土壤质地为重壤土,表土层厚约15~21 cm,pH值为7.4,微碱性,土壤含水量为18%;有机质(soil organic carbon,SOM)含量为15.2 g/kg,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为0.077%,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含量为43.9 mg/kg,全磷(total phospohorus,TP)含量为 1 750 mg/kg,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含量为 27.5 mg/kg,全钾(total kalium,TK)含量为2.574 0 mg/kg,速效钾(available kalium,AK)含量为183.5 mg/kg。

1.2试验方法

1.2.1育苗与样品采集红花选取粒大、饱满、色白的种子进行育种,在每盆中施10 g接种物作为处理组,不接种作为对照,室温15~20 ℃下培养至发芽,其间浇灌的水为无菌水。红花幼苗生长35~40 d出现一定菌根效应后,从每个处理中选取5~10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幼苗,利用染色镜检法进行根部菌根侵染率的检测。菌根侵染率达到30%以上,进行移栽,移栽时按株距25 cm、行距35 cm规格种植,以减少不同处理间的相互影响。施肥量为:尿素450 kg/hm2,重过磷酸钙 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10];施肥方法为:尿素50%作基肥,50%在初花期追施;重过磷酸钙30%作基肥,定苗后施40%,初花期施30%;硫酸钾定苗后施60%,初花期施40%。由于红花怕涝,试验过程接入滴灌带,安装水表进行灌溉。整个生育期只需浇3次水,共3 000 m3/hm2,分别在定苗后30%、初花期40%、终花期30%。

nlc202309030025

试验设3次重复,4次采样,采样的4个时期为:莲座期(5月28日)、伸长期(6月25日)、盛花期(7月27日)和种子成熟期(8月20日)。待其生长至莲座期、伸长期、盛花期、种子成熟期,采集红花根部的0~10、10~20 cm土层样品,分别装入标记好的牛皮纸袋中,贴好标签带入实验室,风干处理后备用。

1.2.2测定指标参照鲍士旦的《土壤农化分析》测定方法,分别测定0~10、10~20 cm土层的SOM(重铬酸钾容量法)、TN(凯氏定氮法)、AN(扩散法)、TP(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AP(NaHCO3法)及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

1.3数据处理

SOM、氮、磷含量单位为 mg/kg。氮磷比为元素浓度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水平土壤养分含量及比值的差异性。以上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和制图。

2结果与分析

2.1AMF处理土壤有机质的时空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真菌处理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 0~10、10~20 cm土层SOM含量不同,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0~10 cm土层SOM含量小于10~20 cm土层,但没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红花根的发育程度及养分吸收的部位有关[11]。同一真菌处理模式的0~10 cm土层SOM含量小于10~20 cm土层,不同生育期SOM含量表现为莲座期到伸长期降低、到盛花期升高、种子成熟期又降低,因为莲座期和伸长期是红花快速生长的时期,需要大量利用土壤养分[12],导致SOM含量处于低的水平状态,而花前施肥,盛花期SOM水平又提高,盛花期到种子成熟期是花绒生长和籽粒成熟的阶段,需要大量的磷肥,加上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其再次降低。各处理模式下不同土层SOM含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一致,真菌处理明显高于对照组SOM含量,说明真菌增加了土壤肥力,而H处理模式下不同土层SOM含量均达到较大值,说明混合菌的效果要比单独施菌更能增加土壤肥力。

2.2AMF处理土壤氮含量的时空变化

植物生长直接利用的是土壤速效成分,而土壤速效成分是由土壤全成分供给的。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真菌处理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0~10、10~20 cm土层土壤TN、AN含量均不相同。各土层土壤氮含量在不同处理模式下各生育期含量与SOM的变化趋势一致,因为在莲座期到伸长期是红花迅速生长的时期,这2个时期红花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素,而植物所需氮素是由土壤提供的,相应土壤元素就随之降低;到了伸长期,由于花前追肥导致土壤氮含量再次回升,到成熟期由于供给种子的发育导致其再次降低。0~10 cm土层的TN、AN含量均小于10~20 cm土层,说明红花根的生长主要在上层土壤部分,这可能和须根的发育程度有关。真菌处理TN和AN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而处理组TN只有在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的0~10 cm土层差异明显,莲座期的AN在各处理水平下差异明显,这可能和菌根的数量和菌根菌的生长有关,因为红花的生长需要直接利用土壤AN,菌根菌的生长也利用土壤AN。真菌处理模式下土壤氮水平高于不施菌模式,而处理组表现亦各不相同,H处理模式下不同土层土壤氮含量均达到最大值,说明混合菌的效果要比单独施菌更能提高土壤氮水平。

2.3AMF处理土壤磷含量的时空变化

由表3可以看出,土壤TP与TN变化趋势是不一致的。不同真菌处理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磷含量不同,且有一定差异。各土层土壤AP在不同处理模式下各生育期含量呈“降低-上升-降低”的趋势,因为在莲座期到伸长期是红花迅速生长的时期,这2个时期红花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而AP是由土壤TP提供的,相应土壤AP含量就会降低。0~10 cm土层的土壤TP含量在部分时期小于10~20 cm土层,这与SOM和土壤TN的变化趋势一致,而0~10 cm土层的土壤AP含量大于10~20 cm土层,这可能与根的发育程度及对养分吸收的部位和程度有关。真菌处理比对照组土壤TP含量低,说明真菌处理使更多的土壤TP分解成AP;真菌处理比对照组土壤AP含量高,且差异明显,说明真菌处理提高了土壤AP水平,这与TP的解释一致。而H处理模式下不同土层磷含量均达到最低值,说明混合菌的效果要比单独施菌更能促进植物对土壤磷的吸收。

2.4AMF处理土壤元素比值的时空变化

由图1-a可见,该区土壤化学计量比随不同处理的变化不大,碳氮比在伸长期较大,说明该时期氮含量相对较低,因为此时期是红花营养器官迅速生长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氮供给,导致土壤相应氮降低。由图1-b可见,碳磷比在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较低,因为该时期是红花花绒生长和种子发育的时期,蛋白质的大量合成,需要大量磷的供给,导致土壤磷降低。0~10 cm土层碳氮比和碳磷比均高于10~20 cm土层,且H处理均较大,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得出0~10 cm土层环境质量在H处理下较好。不同真菌处理模式下各土层碳氮比和碳磷比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图1-c可知,不同真菌处理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0~10、10~20 cm 土层土壤氮磷比是不同的,0~10 cm土层的土壤氮磷比小于10~20 cm土层的氮磷比。真菌处理增大了土壤各层氮磷比,而真菌处理组H处理模式下不同土层氮磷比均达到最大值,M处理组则最小,说明混合菌处理比单独施菌处理提高了土壤氮磷比。同一处理模式下各生育期的氮磷比差异明显。各土层土壤氮磷比在不同处理模式下各生育期含量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该区土壤氮磷比较氮、磷全量养分稳定,0~10 cm较10~20 cm稳定。这说明当土壤养分含量发生变化时,土壤会通过一定机制调整以使自身的化学计量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例如微生物对枯落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自身的养分固持作用,以及对植物的供应等,而这种作用是较为强烈的,因此0~10 cm土层较为稳定,而10~20 cm土层作用较弱,稳定性不及上层,它们的变化可能更多受土壤母质的影响。综合上述结果,可以认为该区土壤质量整体而言以H处理较好。

nlc202309030025

3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对药用红花裕民无刺接种AM真菌,结果表明,伴随着红花生长期的延长,接种AM真菌与对照组红花根部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明显都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且不同AM真菌以及混合菌株对红花根部元素含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在土壤垂直层面上,不同土层根部对营养物吸收基本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可能与AM真菌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有关[13]。

生态化学计量是一个描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论[14],它的出现构建了现实和多产的框架[15,16]。生态化学计量主要是对关键要素的化学计量关系的确定,例如:碳、氮和磷(碳 ∶氮 ∶磷摩尔比例)根据组织层次和生物化学功能有系统地区分[14]。有机体的生长水平、生活阶段有较高的增长率,该特征通常与高含量的RNA有联系(碳 ∶氮 ∶磷在18 ∶6 ∶1与 21 ∶7 ∶1 之间)[17],而且这有可能全部转化成为它们的营养成分。

本研究中不同生育期SOM含量表现为“降—升—降”的趋势,这是因为莲座期和伸长期是红花快速生长的时期,需要大量利用土壤养分,导致SOM含量处于较低的状态,而花前施肥,盛花期SOM水平又提高,盛花期到种子成熟期是花绒生长和籽粒成熟的阶段,需要大量的磷肥,加上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其再次降低。同一真菌处理模式的0~10 cm土层SOM含量小于10~20 cm土层,这可能与红花根的发育程度及养分吸收的部位有关[10]。真菌处理SO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真菌增加了土壤肥力,而H处理模式下不同土层SOM含量均达到最大值,说明混合菌的效果要比单独施菌更能增加土壤肥力。

氮、磷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养分都取代不了的,植株最佳的生长和繁殖有赖于供应充足的养分,这些元素通过根毛、根尖和最外层根细胞进入植株,一旦进入植物根系,便贮存于根系或转移至植株地上部并经各种化学反应生成酶类、核酸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再以这些有机形态在植株内移动并参与各种化学反应[18]。在分解利用SOM的过程中,土壤生物将它们所需要的元素同化,将多余的元素释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有机元素的矿化,如果SOM提供的氮、磷不能满足这些生物的需要,它们就会从土壤中吸收,这就构成了元素的生物固持作用,这些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而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土壤AN和AP含量,真菌处理组土壤氮、磷含量及AN和AP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施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氮、磷含量,相应土壤AN和AP含量随之增加。混合菌处理下土壤TN、TP、AN、AP含量都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混合菌剂更好地促进了土壤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使之增加。各成分在红花莲座期和伸长期都较低,因为该时期红花各器官处于营养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使得土壤营养成分降低。到盛花期各成分增加,因为在花前施肥提高了土壤肥力。由于种子的发育,需要氮、磷,使得土壤氮、磷降低。由此可以看出,AMF能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菌肥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均能促进植物菌根的生长,因此可引导农民少施化肥以节约成本。

本试验区土壤化学计量比随不同处理的变化不大,碳氮比在伸长期较大,说明该时期氮含量相对较低,因为该时期是红花营养器官迅速生长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氮供给,导致土壤相应氮含量降低。碳磷比在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较低,因为该时期是红花花绒生长和种子发育的时期,蛋白质的大量合成需要大量磷的供给,导致土壤磷降低。H处理碳氮比、碳磷比较大,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得出,0~10 cm土层环境质量在H处理下较好。真菌处理增大了土壤各层氮磷比,而真菌处理组H处理模式下不同土层氮磷比均达到最大值,说明混合菌处理比单独施菌处理提高了土壤氮磷比。该区土壤氮磷比较氮、磷全量养分稳定,0~10 cm 较10~20 cm稳定。这说明当土壤养分含量发生变化时,土壤会通过一定机制调整以使自身的化学计量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例如微生物对枯落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自身的养分固持作用,以及对植物的供应等,而这种作用是较为强烈的,因此0~10 cm土层较为稳定,而10~20 cm土层作用较弱,因此稳定性不及上层,它们的变化可能更多受土壤母质的影响。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可以得出结论,即本试验区土壤质量整体而言以H处理较好。

参考文献:

[1]Black J G. 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M]//蔡谨,译.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53-558.

[2]汤宏,张杨珠,侯金权,等. 不同施肥条件下夏季辣椒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规律研究[J]. 土壤通报,2012,43(4):890-895.

[3]李秀英,赵秉强,李絮花,等.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591-1599.

[4]Schüβler A,Schwarzott D,Walker C. A new fungal phylum,the Glomeromycota:phylogeny and evolution[J]. Mycological Research,2001,105(12):1413-1421.

[5]祝英,熊俊兰,吕广超,等.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对植物水分关系的影响及机理[J]. 生态学报,2015,35(8):2419~2427.

[6]柳洁,肖斌,王丽霞,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茶树耐盐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0-225,234.

[7]刘润进,陈应龙.菌根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魏娜,贾钧彦,蔡晓布,等. AM真菌与植物的抗旱性[J]. 西藏科技,2008(8):67-71.

[9]郑良军,李发云,李仁辉,等. 新疆红花发展前景及对策[J]. 新疆农业科技,2002(4):7.

nlc202309030025

[10]郭欢,刘斌,马晓丽,等. 不同水肥处理对红花根际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3(16):202-207.

[11]邹良栋.植物生长与环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刘斌. 新疆红花主栽品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多样性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13]郭欢,曾广萍,刘红玲,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根围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7):1214-1224.

[14]Sterner R W,Elser J J.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The biology of elements from molecules to the biosphere[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2.

[15]Fierer N,Grandy A S,Six J,et al. Searching for unifying principles in soil ecology[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41(11):2249-2256.

[16]Sistla S A,Schimel J P. Stoichiometric flexibility as a regulator of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under change[J]. The New Phytologist,2012,196(1):68-78.

[17]Vitousek P M,Fahey T,Johnson D W,et al. Element interactions in forest ecosystems:succession,allometry and input-output budgets[J]. Biogeochemistry,1988,5(1):7-34.

[18]卢升高,吕 军.环境生态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陈重军,王建芳,凌士平,等. 农田面源污染生态沟渠生态净化效能评估[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472-474.

营改增后企业会计处理的变化 篇7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处理

随着我国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在紧跟时代的发展并进行调整。作为我国主要税种之一的营业税, 在现阶段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因此我国正在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这次改革的行业有:物流辅助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多个行业。为了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将纳入税制改革的行业实施“营改增”, 以此来降低重复征收的几率, 实现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

一、营改增的内涵

增值税相较于营业税来说能起到调节和健全税制的作用, 现如今的“营改增”就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这样不仅能减少重复征税的漏洞, 还能缓解间接税种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营改增”的一般纳税人适用于一般计税法, 将纳税中的销项税额分为三个档次进行计算, 依次为6%、11%、17%, 而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则适用于简易计税法, 增值税= (不含税) 销售额×3%。依据国家目前“营改增”的改革政策与会计准则, 使得“营改增”后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营改增后企业会计处理的变化

(一) 营改增差额会计处理变化

1. 一般纳税人会计处理变化

(1) 一般纳税人在提供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试点范围内, 如果要从销售额中扣除非试点纳税人支付款项的, 需要按照营改增的相关规定进行扣减。按规定从销售额中扣减的销项税额, 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中再加设一栏, 记为“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与此同时, 还要按照经营业务的类型在“主营业务成本”或“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中记录以备详细核算。

(2) 一般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在试点纳税期间, 一般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时, 需要按照有关税改规定将“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 借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中, 将企业由于扣除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进行相应统计。与此同时, 将实际支付、给付或者产生的增值税差额,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

(3) 一般纳税人期末一次性进账的会计处理:如果企业账务实施期末一次性处理, 就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将本期内可以扣减的销项税额, 也即“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账目, 贷:“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应科目。

2. 小规模纳税人会计处理

(1) 小规模纳税人在提供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在试点范围内, 如果要从销售额中扣除非试点纳税人支付款项的, 需要按照营改增的相关规定进行扣减。因此, 销售额中减少的应交增值税部分, 应直接记录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中。

(2) 小规模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在试点期间, 小规模的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的过程中, 也可以按照规定将支付给其他的非试点范围内的纳税人的价款进行扣除, 从销售额中扣取费用后减少的增值税, 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将实际支付的金额、应付的金额或者产生的增值税差额等, 借记到“主营业务成本”下, 贷记写为“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3) 小规模纳税人期末一次性进账的会计处理:对于期末实施一次性账务处理的相关企业, 在期末, 将应交的增值税额度,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应科目。

(二) 其他特殊事项会计处理的变化

1. 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处理

企业由于税改转换而导致税负增加, 并且有资格进行扶持资金申请, 在期末实施会计处理时就可以进行相应扶持资金的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供企业的相关证明和凭据, 申请的扶持资金, 可以将资金按照应收的款项借记“其他应收款”, 贷记“营业外收入”, 等到实际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 再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数目借记到“银行存款”, 贷记到“其他应收款”。

2.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

在试点期间一些地区有应税服务的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为了避免一些税额的重复, 需要在“应交税费”下增设“增值税留抵税额”科目, 用来将规定中不能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扣除的款项纳入核算统计范围内, 这些都要求在试点当月的月初进行。

在月初, 企业要将未实施扣抵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借记在“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的科目中, 贷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下。扣除税额待后期可以抵扣时, 再按照可以抵扣的额度, 借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在“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下。

三、结语

在税改过程中, “营改增”在调整和完善税费制度结构方面具有深刻地指导意义, 如可以补充现有税制的不足, 减轻税收的负担并减少了重复征税等现象。“营改增”后企业的会计处理中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通过对各个事项会计处理变化的分析, 能够进一步理解“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Z].财会字[2012]13号.

处理变化 篇8

关键词:游隙变化,失效,轴承,过盈量

0引言

某水泥厂在一次开窑生产将近2周后,窑尾高温风机负荷端出现振幅偏高现象,随即停机并更换了高温风机负荷端的轴承。但更换完轴承并开机1h左右,轴承座处温度急剧升高。根据中控显示,高温风机电流也超出警戒值,随后立即停机。通过检查发现轴承内部润滑油发黑,调心轴承的内部保持架破裂,轴承的滚动体部分位置错乱,轴承已经完全损坏。经过仔细拆卸和测量,并一一分析各种可能原因,最终解决了该故障。下文对本次故障主要原因———轴承的游隙变化失效进行详细分析计算。

1轴承故障的具体情况

现场发现轴承温度偏高后立即急停高温风机,发现轴承内部润滑油发黑,轴承上面也沾着很多黑色油斑,轴承靠电机端的保持架断裂,部分滚动体错位,如图1所示。

将轴承全部拆卸后发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靠电机端的接触面已经出现几条很深的磨痕,在轴承内外圈的另一面没有这种现象。轴承为双列球面滚子轴承,靠电机端的那一列保持架和内外圈球面都遭到了损坏。

在本次轴承损坏事故原因的详细调查中又有以下发现:(1)安装轴承时采用油组方式,但加温机油的时候没有严格控制油温,当时油温有可能超过90℃;(2)本次更换轴承前,由于轴存在一定的磨损,所以对轴径进行了加工,轴直径增大了4丝;(3)现场发现轴承发热后,中控显示的风机振幅并不高,约为6.9mm/s,且比较稳定,但高温风机电流已经开始明显增高;(4)用千分表测量轴的弯曲度,发现轴的同心度相差约50丝;(5)轴的内圈严重粘合轴,部分结合处已经无法分出轴承与轴的结合面,轴承的拆卸非常困难,最后只好直接割掉轴承;(6)在完成本次轴承安装以后,曾经试车约1h,当时振幅约为6.9mm/s,没有发现轴承发热现象。

2轴承故障的可能原因分析

2.1接触疲劳失效

接触疲劳失效指轴承工作表面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而失效。一般从接触表面下最大吃力处开始产生不同形式的剥落现象,通常为点状或者小片状,随着剥落的加剧,往往会向深层扩展,最终轴承失效。

在拆开轴承盖以后,对轴承的内外圈以及滚动体都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剥落或者点蚀症状。并且,本次轴承刚刚使用不久,仅仅开机1h,所以可排除本项原因。

2.2磨损失效

磨损失效指工作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导致表面金属不断磨损而产生的失效,分为因外来较硬的异物引起的磨粒磨损和因局部摩擦导致的粘着磨损。

从损坏的轴承内外圈上发现有一定的磨损痕迹,但不能确定为外来坚硬物造成,在本次轴承换油组时,选用的机油不是新的机油,而是其他地方更换下来的油,所以不排除机油内有异物被带入轴承内部的可能。但类似的方式曾采用多次,之前都没有类似故障产生,所以这个原因的可能性较小。为防止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在后来的油组中严禁使用二次机油。

2.3断裂失效

由于轴承生产中存在一些微小裂纹或者气泡等缺陷,遇到冲击或剧烈振动时导致轴承断裂的现象就是轴承断裂失效。另外,当轴承的负荷超过了材料的极限强度而造成的断裂现象也是断裂失效。

本次故障发生时,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过载现象,一直都是稳定的负荷,与以往一直使用的负荷相同,所以也可排除该项原因。

2.4游隙变化失效

轴承在工作中,由于外界或内在因素的影响,使原有配合间隙改变,精度降低,乃至造成“咬死”的现象称为游隙变化失效。可能的外在因素有过盈量过大导致的不匹配、安装不正确、不合理温升引起的超限膨胀、冲击过载等,内在因素有残余应力处于不稳定状态等。另外,如果轴承装配时过盈量偏大的话,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加剧摩擦生热,从而提前出现剥落现象,同时零件剥落的碎屑进入保持架中,导致保持架运转不畅而使摩擦力加剧,最终可能导致保持架出现断裂。

通过各种故障特征以及相应的理论分析,游隙变化失效导致轴承故障的可能性非常大。在更换本次轴承前,曾经对轴径进行了加工,并扩大了配合的过盈量,这会直接减少轴承的内部游隙。另外,在冷态试机时运转正常,但热态开机仅仅1h,轴承就严重高温发烫,同时,双列滚子轴承中,仅仅是靠近电机端的外列保持架和内外圈受到损坏。在温升时,内外圈温度差会进一步减少轴承的内部游隙。由于温升,轴会有一定的膨胀量,而轴的靠电机端是被限定位置的,轴只能借助轴承的外列调心滚子的轴向分力作用,向远电机端窜动,轴承的轴向分力则会再次减小轴承的内部游隙,主要是减少轴承外列滚子的游隙。综合各种因素造成的游隙减少量后,很可能会导致轴承内部游隙变化失效,从而造成轴承损坏,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外列轴承保持架和内外圈损坏的可能原因之一。

2.5主机振幅偏高

从故障发生时的特征看,高温风机振幅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6.9mm/s左右,虽然该振幅有点高,但以前也经常出现这样甚至更高的振幅,轴承也一直比较正常地工作,所以本次的轴承损坏不大可能是因振幅高而引起。

3游隙变化失效的具体分析

上文分别对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此节主要从理论计算方面再次验证轴与轴承的配合过盈量太大会造成轴承内部游隙减小,严重时更会导致轴承游隙变化失效,从而引起轴承损坏。

式中,Δr为残留游隙,是轴承安装后的游隙;Δo为初始游隙,是供货游隙;δfi为内圈和轴配合引起的游隙减少量;δfo为外圈和轴壳配合引起的游隙减少量。

式中,Δd为内径和轴配合的过盈量(mm);d为轴承内径(mm);di为轴承内圈平均外径(mm),di如无确切数据,可按下式估计:di=(3D+7d)/10;do为空心轴的内径(mm),如实心轴do=0;ΔD为外径和轴壳配合的过盈量(mm);D为轴承外径(mm);De为轴承外圈平均内径(mm),De如无确切数据,可按照下式估计:De=(7D+3d)/10;Dh为轴承座的外径(mm),如刚体轴承座Dh=∞。

有效游隙Δe即轴承在实际运转时的游隙。由于轴承在实际工作时受温升和散热条件的影响,一般是内圈温度高于外圈温度,会导致游隙减小。因此:

式中,δt为轴承内外圈温差导致的游隙减少量(mm)。

δt=αΔtDo

式中,α为轴承钢的膨胀系数,α=1.12×10-5;Δt为内外圈的温度差(℃),Δt=T内 -T外 ;Do为外圈滚道直径(mm),Do如无确切数据,可按以下方法估计:对于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Do=(4D+d)/5,对于圆柱滚子轴承,Do=(3D+d)/4。

有效游隙的计算:

由式(1)、式(2)可得:

只要计算出上述几个影响游隙的因素,轴承的有效游隙即可按照式(3)计算出来。

窑尾高温风机选用的轴承是SKF22228CC/W33,轴径被加工以后与轴承之间的配合过盈2丝,即过盈0.02mm,轴承正常工作时内圈温度高于外圈约20℃。

22228CC/W33:外径D=250mm,内径d=140mm;基本组游隙:最大0.145mm,最小0.095mm,通过测量得出Δo=0.14mm。

计算如下:di= (3D+7d)/10=173 mm,do=0,Δd=0.02+0.02=0.04mm。

由以上结果可以算出δfi=0.032。

暂不考虑轴承与外壳之间的配合引起的游隙减小量,即令δfo=0,由式 (1)得:Δr=Δo -δfi -δfo =0.14-0.032=0.108mm。

另外,δt=αΔtDo =1.12×10-5×20× (4D +d)/5=0.051mm。

最后由式(3)可以得到:

Δe=Δo-δfi-δfo-δt=0.14-0.032-0-0.051=0.057mm

即计算出来的有效游隙为0.057mm,但考虑到轴被加工时是人工加工,精度不高,轴面更粗糙,实际配合过盈量应该比2丝还要大,如果是3丝,那么就会再次减少轴承有效游隙约2丝的量,当轴温升后膨胀时,轴承内部游隙要进一步减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很可能会导致轴在窜动时轴承的内部游隙小于0,从而造成轴承内滚子与轴承内外圈之间咬死,并逐步引起保持架损坏。所以,从本实例的分析计算中可以看出,游隙失效是本次轴承损坏的最主要原因。

4结语

处理变化 篇9

一、增值税转型后税法内容的变化

(一) 界定了增值税转型的区域和固定资产的范围

自2009年1月1日起, 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 允许全国范围内 (不分地区和行业) 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 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 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也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二) 调整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1) 调整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摆脱经济困境, 同时便于税务机关操作, 新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税率征收, 将征收率统一降到3%, 同时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 一是将过去的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标准分别从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为50万元和80万元, 二是将过去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统一按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的规定, 调整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继续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而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2) 恢复矿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矿山企业外购设备将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 整体税负将有所下降, 为公平税负, 规范税制, 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需要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这里所称金属矿采选产品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包括除金属矿采选产品以外的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煤炭和盐。食用盐和居民用煤炭制品仍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以后, 因下个环节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应增加, 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增加或减少, 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会发生一定转移, 在总量上财政并不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

(三) 调整税务处理办法

(1) 调整了兼营行为的税务处理办法。原有政策规定, 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增值税应税劳务和营业税应税劳务应分别核算销售额和营业额, 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 应一并征收增值税。但在执行中, 对于此种情形, 容易出现增值税和营业税重复征收的问题, 给纳税人产生额外负担。此次修订, 将这一规定改为, 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别核定货物、增值税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2) 调整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 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以下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 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一是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二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三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四)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作为增值税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 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转型改革后, 企业购买设备, 不论是否进口, 其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 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一样能得到抵扣。

(五) 其他变化

一是非正常损失的范围缩小。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里所称的非正常损失, 只限于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而属于非正常损失中的自然灾害损失则允许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二是延长纳税期限。增值税转型后, 将增值税纳税期限由10天延长到15天, 减少了纳税人等候的时间, 提高了纳税服务水平。由于增值税转型后, 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允许全额抵扣, 避免了以前将可抵扣购进货物和劳务与不可抵扣购进货物和劳务分开的复杂审查, 降低征收和纳税成本, 提高了征管的效率。

二、增值税转型后的会计处理

(一) 购进生产设备企业购进的生产设备主要分为需要安装和不需要安装两种情况。

(1) 购进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

[例1]2010年1月18日, A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 发生运输费6000元, 款项全部付清。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本例中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70000+6000×7%=170420 (元)

(2) 购进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

[例2]2010年2月5日, B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用机器设备,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2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20.4万元, 支付的运输费为4000元, 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安装设备时, 领用本公司原材料一批, 价值3万元, 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00元, 支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52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支付设备价款、增值税、运输费

本例中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04000+4000×7%=204280 (元) , 在消费型增值税征税模式下, 领用原材料安装设备所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不用转出。

(二) 以其他方式取得生产设备购进此外其他方式取得的生产设备主要接受捐赠, 按照投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重现等。

(1) 接受捐赠的生产设备。

[例3]2010年3月10日, C公司接受M公司捐赠的一台生产设备,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5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25.5万元。C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 接受投资者投入的生产设备。

[例4]2010年5月20日, D公司接受投资者投入的一台生产设备,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8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3.6万元。D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生产设备。

[例5]M公司以生产的钢材换入N公司的一台设备, 钢材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 设备原值为100万元, 累计折旧为15万元。钢材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 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M公司和N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M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4) 债务重组取得生产设备。

[例6]P公司于2009年1月1日销售给W公司一批材料, 价值40万元, 增值税额6.8万元。按购销合同约定, W公司应于2009年10月31日前支付款项, 但至2010年3月31日W公司尚未支付款项。由于W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短期内不能支付款项。2010年4月3日, 经过协商, P公司同意W公司以一台设备偿还债务。该项设备的账面原价为35万元, 已提折旧5万元, 设备的公允价值为36万元。P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2万元。设备已于2010年5月9日运抵P公司。P公司和W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P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三) 生产设备改变用途如企业将原用于生产的设备改用于工程建设项目。

[例7]2010年7月1日, 甲公司将2009年6月16日购入的一台生产设备, 用于本企业的厂房改扩建工程,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 该生产设备原值10万元, 已计提折旧2万元。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四) 生产设备发生非正常损失企业生产设备因自然成被盗等原因损失。

[例8]2010年6月9日, 乙公司的一台生产设备因为管理不善被盗。该设备系乙公司在2009年12月7日购入, 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 账面原值10万元, 已提折旧1万元。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100000-10000) ×17%=15300 (元)

(五) 工程物资用于更新改造生产线企业购进专用材料用于更新改造生产线设备等。

[例9]2010年4月8日, 丙公司购入一批工程物资用于更新改造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款项已全部支付。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如果工程物资用于建造厂房, 则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令第538号:《增值税暂行条例》, 2009年1月1日实施。

增值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处理 篇10

按照增值税法规规定的计税方法确认计税依据, 计算应缴 (补、退) 税额;根据增值税专用凭证及其他有关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在增值税专用明细账及相关账户中进行登记与结转;根据应纳税额计算结果及账簿登记的有关内容编制增值税专用会计报表, 以综合反映其计算过程及结果;根据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结果进行纳税申报, 填制纳税申报表及税款缴款书, 在规定的期限内, 通过开户银行结转税款, 完成纳税手续;将纳税申报资料及完税凭证归入会计档案妥善保管, 以备纳税检查与纳税分析。

二、新企业准则下增值税会计的变化

(一) 增值税会计科目的变化

1.总账科目的变化。增值税原来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进行核算;新的会计科目将“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 核算口径有所增大, 不仅包括原来“应交税金”的相关内容, 而且包括原来记入“其他应交款”中的教育费附加等内容, 增值税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进行核算。

2.增值税下各明细栏目设置的变化。过去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了“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多交增值税”等栏目;目前,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明细栏目对增值税进行核算, 明细科目相比原来有所减少。

(二)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的变化

原来对于视同销售的处理是:按照产品、商品或材料的成本结转成本, 按照计税价格 (或市场售价) 核算增值税, 不核算收入;新的处理规定是与销售做同样的处理, 即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成本。下面举例说明关于视同销售行为新旧会计核算的差异。

例如, 甲公司将自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 该批产品的成本价为200万元, 市场售价为300万元。假设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税率为17%。

1.旧的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2 510 000

贷:库存商品2 0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510 000

2.新准则体系下的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3 5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51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 000 000

贷:库存商品2 000 000

在视同销售行为中, 改变前后增值税的计算与核算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 而是收入确认与否的变化。新的准则体系下要对视同销售行为确认收入成本并核算利润, 会影响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

(三) 增值税月末与缴纳时会计核算的变化

过去将增值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应交增值税;另一部分为未交增值税。月末要将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中。在缴纳时, 区分是缴纳本月的增值税还是其他期的增值税。本月缴纳本月的增值税, 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本月尚未缴纳或多交的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中:若为应缴纳而尚未缴纳的增值税, 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转出未交增值税) ”科目, 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若为多交的增值税, 则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转出多交增值税) ”科目;本月缴纳上期的增值税, 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而在新的准则体系下, 不再包括未交增值税部分, 在缴纳时也不再区分是本期还是上期的增值税, 一律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科目中核算。

例如, 甲公司2007年5月份缴纳增值税共500 000元, 其中应缴增值税额为600 000元;2007年6月缴纳增值税800 000元, 其中本月应交增值税额为600 000元, 上月应交增值税额为100 000元, 多交了增值税100 000元。

1.旧的会计处理为:

2007年5月份: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500 000

贷:银行存款500 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转出未交增值税) 100 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00 000

2007年6月份: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700 000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00 000

贷:银行存款800 000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00 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转出多交增值税) 100 000

2.新的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5月份: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500 000

贷:银行存款500 000

2007年6月份: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800 000

贷:银行存款800 000

处理变化 篇11

一、会计科目不同

《准则》设置了150个一级科目, 除适用于特殊行业的50多个科目外, 其他90多个一级科目适用于一般企业, 《小准则》设置了66个一级科目, 而《小制度》设置了60个一级科目。《小准则》的科目名称, 除“短期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外, 其他科目与《准则》科目名称完全一致。除个别科目外 (如长期借款、资本公积、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 科目核算内容与《准则》也基本相同。但是《小准则》与《小制度》相比, 会计科目发生了较大变化, 除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增加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外, 很多科目名称均发生了变化。

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在会计计量方面, 《小准则》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不再采用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如对小企业的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 不允许计提任何资产减值准备, 包括《准则》中允许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确认方法向《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界定标准看齐, 以消除减值准备计提导致的暂时性差异;对小企业的负债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不考虑其公允价值, 另外, 借款利息确认时也不需采用实际利率法, 直接按本金乘以借款合同利率计算利息费用即可;对小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量时, 无需再考虑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而直接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加上相关的税费入账。这种单一的计量属性虽然会相对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但却可以大大简化小企业的账务处理。

三、存货处理方面的变化

《小准则》存货类科目除删除了“发出商品”和“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外, 其他科目基本照搬《准则》的规定。科目设置与《小制度》相比, 变化较多。具体处理方面的变化如下: (1) 取消发出存货后进先出法。这个规定是向《准则》靠拢。主要在于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项目的金额不能准确地反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 会严重歪曲存货的实际价值, 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尤为如此。 (2) 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小制度》中被取消的“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在《小准则》中得以恢复, 核算内容与以前相同。另外, 《小准则》规定, 存货盘盈盘亏均计入营业外收支项目, 盘盈不再冲减“管理费用”。

四、简化了对外投资核算

《小准则》将企业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沿用《小制度》中的方法, 并未采用《准则》中对金融资产按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的划分方式, 但调整和简化了部分核算方法。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1) 短期投资收到股利或利息时的处理。《小准则》规定, 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实际收到的股利或利息计入投资收益。这个规定与《准则》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相似。而与《小制度》规定的“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实际收到股利或利息时, 冲减投资成本”不同。 (2) 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的处理。《准则》规定, 债券的溢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而《小准则》规定, 债券的溢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这个规定与《小制度》中长期债权投资的处理相似。 (3)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小准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删除了《准则》和《小制度》中允许采用的相对复杂的处理方法———权益法。并明确指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 不再通过“投资收益”核算。

五、固定资产处理方面的变化

《小准则》中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调整主要体现在: (1)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小准则》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 由建造该项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支出 (含相关的借款费用) 构成。这个规定与《小制度》和《准则》中提及的以建造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资本化的分界点不同。区别主要在于不需做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 只需进行简单的竣工决算判断即可。与此同时, 借款利息资本化条件, 也由《准则》中规定的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变为工程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利息, 不再考虑《准则》原来设定的三个借款利息资本化条件, 在操作上大大简化。但应注意的是, 《小制度》明确指出只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的利息可以资本化, 一般借款就算用于固定资产购建, 其所产生的利息也不允许资本化, 而《小准则》却并未对此做出限定, 可以理解为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只要是与固定资产购建相关的资金, 只要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费用均可以资本化。 (2)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成本的确定。见前述第二点“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3) 固定资产折旧考虑税法规定。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面, 为缩小固定资产折旧引起的暂时性差异, 《小准则》向税法靠拢, 最低折旧年限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执行。而《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而不必考虑税法的规定”。 (4)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小准则》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后继支出划分为改建支出、大修理支出和日常修理费, 对于这三种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而言, 对于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一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但已提足折旧和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除外 (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大修理支出在发生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在摊销期内平均摊销;日常修理费计入当期费用, 可计入当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 (5) 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小准则》沿袭《小制度》的规定, 将固定资产盘盈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 并未采纳《准则》中的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处理方法。

六、无形资产处理方面的变化

《小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基本与《准则》一致, 如对于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处理规定以及增设“累计摊销”科目的做法。这些新变化, 原《小制度》中均无。《小准则》简化了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判断。《小准则》规定,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开始至停止使用或出售时止;有关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 可以按照规定或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 摊销期不得低于10年。而《准则》规定, 企业应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应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只需在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即可。很明显, 《小准则》简化了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判断。

七、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向税法靠拢

《小准则》规定, 小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及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长期待摊费用采用平均年限法, 在其摊销期限内进行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向《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靠拢, 而这一核算内容要大于《准则》中规定的内容。

八、负债处理方面的变化

负债处理方面的变化表现在: (1) 会计科目发生变化。《小准则》的会计科目沿用《准则》规定, 新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用来核算小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补贴、社保等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新设“应交税费”科目用来核算小企业应交的各种税费。“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交税费”的核算内容也基本与《准则》一致。取消了《小制度》中的“其他应交款”和“预提费用”科目 (另补充: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企业仍可设, 但是编制年报时科目余额需为零) 。 (2) 历史成本计量。见前述第二点“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3) 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处理方法发生变化。《小准则》规定企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记入“营业外收入”, 与《小制度》中规定的记入“资本公积”不同。 (4) “长期借款”科目核算内容发生变化。《小准则》规定“长期借款”科目只核算各项借款本金, 对于长期借款利息费用, 通过“应付利息”核算。这主要是考虑到小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一般每年都需支付, 很少存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与《准则》及《小制度》规定不同。

九、所有者权益处理方面的变化

所有者权益变化较大的是资本公积。基于小企业资本公积影响因素少, 《小准则》简化了资本公积的核算。规定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 不再考虑除此之外, 在《准则》中需考虑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其他资本公积, 核算范围远远小于《准则》及《小制度》中的规定。

十、损益类项目核算的变化

损益类项目核算的变化表现在: (1) 会计科目的变化。《小准则》中损益类会计科目名称沿用《准则》规定, 与《小制度》比变化较大。但各科目核算内容与《准则》不尽相同, 如“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税金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四税一费” (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及教育费附加) , 还包括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 新增的这些税费在《准则》中一般计入“管理费用”科目。这样一来, 在对各项税费的处理时不需再细分哪些是与业务相关的税费, 哪些是与经营管理相关的税费, 简化了核算, 消除了误会。 (2) 收入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变化。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相对偏低, 不能恰当地进行职业判断。在收入确认方面, 《小准则》要求小企业以发出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作为确认标准, 即确认收入时更侧重于看发票是否开具、款项是否收到, 无需按照《准则》和《小制度》中规定的以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来判断是否确认收入, 即收入确认时不再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时, 为规范收入确认的时点, 《小准则》还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的确认时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收入计量方面, 《小准则》要求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收入的金额, 不再采用《准则》中规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这也是《小准则》中历史计量属性的体现。 (3) 简化了所得税的处理。《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先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 (即当期所得税费用) , 再计算递延所得税, 利用公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净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净增加额”计算确认所得税费用。而《小准则》要求企业直接将计算的当期应交缴纳的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 不考虑递延所得税, 即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大大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十一、财务报表方面的变化

财务报表方面的变化表现在: (1) 增加了现金流量表的披露。《小准则》规定, 小企业提交的财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4个部分, 不需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很明显, 现金流量表已由《小制度》中的非强制披露变成了强制披露。 (2) 利润表披露格式考虑税法调整需要。《小准则》的利润表披露格式基本借鉴《准则》的框架, 按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四步披露。对于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可能涉及调整的项目在报表中单独披露, 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研发费用等。对于企业发生的各项税费也单独披露, 方便税务核查。 (3) 简化了现金流量表的披露。考虑到小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小准则》简化了现金流量表的披露格式, 只需披露各单个项目的现金流, 不需披露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各种小计, 各项目更加清楚明了。除此之外, 《小准则》要求现金流量表只需按直接法披露, 无需披露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过程和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信息, 大大简化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4) 简化了附注内容的披露。小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大为减少, 更加直观, 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 但在附注中要求企业增加纳税调整信息的披露。

(编辑余俊娟)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甘肃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下一篇:选择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