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变化(精选12篇)
水平变化 篇1
有学者认为尿酸 (uric acid, UA) 是人体血浆中的一种主要的抗氧化物质, 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但也存在许多争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UA具有促氧化应激、神经损伤的作用[2]。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约有7000万癫痫患者, 在不同人群中癫痫的发病率大约是0.45%~0.82%,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而且其常需要长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癫痫发作与氧化应激有着密切的联系[3]。而UA与癫痫的关系目前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对癫痫患者血清尿酸 (serum uric acid, SUA) 水平的观察及分析, 探讨其与癫痫可能存在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诊断的癫痫患者70例为癫痫组, 均符合200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标准;所有患者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代谢相关的疾病, 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癫痫组男40例, 女30例;年龄18~69岁, 平均 (48.71±14.34) 岁;病程1个月~20年;其中隐源性癫痫25例, 特发性癫痫25例, 症状性癫痫20例, 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3例、梅毒及麻痹性痴呆4例、阿尔茨海默病7例、帕金森氏病1例、脑脓肿术后1例、透明隔囊肿1例、脑囊虫病1例、海马硬化1例和胼胝体缺如1例;且癫痫组按病因分为隐源性癫痫、特发性癫痫、症状性癫痫三组。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健康成人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对照组, 男35例, 女35例;年龄20~69岁, 平均 (44.60±10.21)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测定方法
采集清晨空腹全血3 m L, 分离血清, 使用比色法测定SUA。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UA测定试剂盒 (罗氏公司) 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癫痫组SUA水平为 (399.37±129.23) μmol/L,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16.56±66.84) 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 ;隐源性癫痫组、特发性癫痫组、症状性癫痫组的SUA水平分别为 (399.24±152.04) μmol/L、 (386.88±102.71) μmol/L、 (415.15±132.89) μmol/L;对三组的SUA水平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7、0.33、0.56) ;而上述三组S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4、0.01) 。
3 讨论
本试验发现癫痫患者SUA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4,5]。Paulson等[4]发现癫痫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UA水平显著升高。UA是由氧、氮和氢组成的有机复合物, 是嘌呤代谢在人类、较高级的狗和灵长类动物等特定物种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尿酸的主要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尿酸大约占总尿酸的80%, 源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外源性尿酸主要是从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在正常生理浓度和血液p H值情况下, 超过99%的尿酸是以电离形式存在的, 2/3的尿酸随着尿液排泄, 其余通过粪便排出。UA在人体内的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有人发现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中UA水平下降, 同时UA在动物实验中具有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等;这些学者认为UA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性的天然抗氧化剂、铁螯合剂、自由基清除剂, 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 具有抗氧化应激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1,6,7,8]。相反, 也有研究报道UA水平过高, 反而会增加氧化损伤,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损伤神经细胞[2]。
到目前为止, 癫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癫痫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正常生理情况下, 细胞中氧化和抗氧化是平衡的。病理情况下, 氧化产物的增多或抗氧化剂的减少均可导致氧化应激。大部分细胞结构, 尤其是由蛋白、酶和核酸组成的细胞膜非常容易受到活性氧的损伤, 而大脑几乎是单一的通过线粒体呼吸链的有氧代谢获取能量, 并且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抗氧化能力较弱, 随着氧化应激产生的大量自由基, 大脑最容易受到损伤[9], 大脑对氧化应激损伤的高度敏感性提示氧化应激在癫痫病理生理学中的有着重要作用。在癫痫大鼠模型中发现羰基水平在癫痫大鼠海马和脑干中24 h持续增高, 癫痫降低了大鼠海马中GSH水平以及Na+/K+ATP酶的活性, 增加了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10];癫痫患者血清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液F2-异前列腺素、高级氧化蛋白产物、非蛋白结合铁和总氢过氧化物等含量升高[11]。而许多抗氧化剂分子减弱癫痫患者及癫痫动物模型氧化应激的同时减少了痫性发作[12,13]。如Agarwal等[12]发现姜黄素对戊四唑诱导的癫痫模型大鼠有保护作用, 增加老鼠大脑组织中的GSH水平。Shin等[13]发现人参皂苷增加癫痫老鼠海马SOD水平, 降低脂质过氧化、羰基化蛋白, 从而阻止线粒体功能失调、线粒体变性、氧化应激, 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目前有许多机制也许可以解释升高的SUA与癫痫的氧化应激机制之间的关系。如:UA可促进多种生化反应导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UA升高损伤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水平减少;UA为固有免疫反应的内生信号, 刺激炎症因子的表达及释放等[14]。许多学者采用别嘌呤醇作为附加治疗难治性癫痫取得的良好效果也说明UA升高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病机制[15,16]。
总之, 本研究结果显示SUA水平与癫痫存在显著相关性, 至少可以表明高SUA水平是癫痫的一种危险标志物。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在阐明一种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SUA水平是否为癫痫氧化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癫痫的并发症有关, 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 或需继续探讨痫性发作控制率与UA的关系, 癫痫患者脑梗死、智力下降与UA水平的关系等。
水平变化 篇2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百姓生活水平、质量变化调查姓名: 学号********************年级专业:指导教师:_____
2011年11月11日
百姓生活水平、质量变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月*日星期一
调查地点:***市周边某村庄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对我国近年来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水平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推进建言献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战略方向。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和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推出的一系列利农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美好未来,也看到了政府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大力发展各项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的发展进步,而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来实现。
本次调查主要以以下方式进行:
一、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
庸置疑,简单说来,较高的收入和较轻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轻松期望是促进农民消费的主要原因,相反较低的收入和较重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紧张期望是引起农民消费不旺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收入过低
据调查,大约有70%的农民认为收入过低是导致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很显然,本年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究其原因,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一些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较低;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也使农民改变低收入境况的能力十分贫乏;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也是限制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
2、虽然本收入不错,但是有债务负担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家庭都存在负债现象,债务反映的是往期预支的收入,债务负担很明显减少了农民本的实际收入,因此,这也成为了影响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3、来年有重要事情需要用钱
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民对改善生活条件的预期消费也在逐渐增长,而一些诸如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是使农民不敢轻易花钱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市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第一主要阵地。在我国,大部分乡镇农村地区都有或大或小的集市,占总人口80%以上的众多农业人口主要都是通过集市来进行交易和消费的。从生产资料的购进到农副产品的销售,使农村集市成为流通领域最大的市场。从集市的消费对象来看,众多的农业人口手里付出的花消,加上农村在外打工人员的收入主要还是带回或寄回农村,通过集市消费出去的,累计起来其销售额确实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农村集市的繁荣兴旺和健康发展,可以激活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为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服务。当前农村集市在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也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农村集市在农民的各项经济社会生活中向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所处地域比较偏远的农村,集市不仅是一个占据当地特定地域范围内中心地位的经济活动
场所,还是一个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农民的日常经济生活多在这里得到实现,也有相当多的村民把逛集市当作娱乐。对那些很少到城里来的农民,集市就是一个开展经济活动、获得各种信息、进行文化娱乐消费的重要场所。因此,繁荣农村集市市场,保障农村集市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三、农民主要的娱乐方式和内容
1、家人内部娱乐。由于农村居民并不像城市居民一样有很多公共娱乐设施可以使用,依然以家人内部的娱乐为主。其中,像家人之间打牌取乐、共同下厨、一起看电视节目等等,都是农民重要的家庭内部娱乐方式。
2、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在农村的集体娱乐活动主要体现在一些集体性的民俗活动上。比如庙会等民间传统娱乐方式。这些内容不仅是增添过节氛围、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也对农村经济的繁荣有重要影响。其中以民俗庙会的影响最大,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它最早起源泉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新的内容不断充实。明清时期,庙会发展到顶峰,成为集宗教信仰、游乐玩赏、商业集市于一体的大众化文化节日。如今,庙会依然在农村过节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其他娱乐活动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家外出旅游等时髦过节方式也开始在农村发展起来,但是选择这样的娱乐方式的家庭所占比例尚比较低。
当前农村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增收难度明显偏大。而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影响社会和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多一些科学的思考和现实的对策。
四、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增加财政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财政投入在整个支农体系中应起主导作用。当前,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应
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坚持支农投入与减轻农民负担并重。要努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而且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同时,要积极推进和巩固农村费改税的成效,逐步削减农业税种,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合理调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今后财政支农资金应逐步退出一般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增加社会性关键项目投入和非建设性项目投入。三是积极改进财政支农资金扶持方式。
2、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3、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4、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新农村建设,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政府的管理职能,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和激励。这就要求各
级党政机构要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中得来的血的教训。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长期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当今世界存在着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在我国都十分普遍和突出。人口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森林锐减、沙漠扩大、酸雨危害等环境问题都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则高达近万亿元。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而,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已经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一定要注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不能以农村环境的牺牲换取眼前经济的发展,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意识,保证农村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消费网:《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因》。
水平变化 篇3
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综合地价水平值为3943元/平方米,各用途地价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各用途地价变化规律相一致。
全国总体地价增长率涨幅明显
重点监测城市地价略高于平均水平
各用途地价增长率均高于2009年
主要城市综合地价一季度出现较大增幅,二季度有所放缓,三、四季度持续回升
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值最高,增长率最低;珠江三角洲地区商业地价水平值和增长率最高;环渤海地区上涨幅度较大,居住地价增长率最高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价增长较快,尤以商业和居住地价增长明显,工业地价增长体现出东、中、西部的梯次差异
2010年全国主要城市综合地价增长率为8.62%,较上年同比提高了3.57个百分点。商业、居住、工业用地平均地价增长率都比上年有所上升,其中,商业用地地价增长率为10.03%,较上年同比提高了4.49个百分点;居住用地地价增长率为11.02%,较上年同比提高了3.10个百分点;工业用地地价增长率为5.29%,较上年同比提高了3.73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重点城市各用途地价增长率均高于2009年,从历年数据来看,2010年综合、居住、工业地价增幅仅次于2007年曾出现的历史高点,商业地价增幅甚至超过2007年,为历年最高。
2010年全国主要城市四个季度的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依次为2.34%、1.52%、1.76%和2.53%;重点城市四个季度的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依次为2.97%、1.88%、2.20%、2.82%。从总体来看,一到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和重点城市综合地价均呈上升趋势,重点城市各季度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均高于主要城市,两者变动趋势一致,二季度综合地价增长幅度有所趋缓,三、四季度加速上涨。
三个重点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在三个重点地区内最高,为4403元/平方米,珠江三角洲地区次之,为3830元/平方米,环渤海地区最低,为3182元/平方米。三个重点地区的商业、居住、工业地价水平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延续上年的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商业地价水平高于居住和工业地价水平,且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商业地价水平,是全国平均商业地价水平值的2.36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居住和工业地价水平值均为全国最高,分别为7334元/平方米和803元/平方米。环渤海地区的各用途地价水平值均为最低。
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地价增长率最低,为6.72%,低于全国8.62%的平均水平,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商业、居住地价增长率低于其他两个重点监测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增长率最高,为10.70%,居住地价增长率为8.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业、工业地价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及其他两个重点监测区域平均水平,分别为25.58%和9.15%。环渤海地区的综合地价增长率居中,为9.77%,商业地价增长率为11.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地价增长率低于全国及其他两个重点监测区域,为4.80%,居住地价增长率则高于全国及其他两个重点监测区域平均水平,为13.78%。
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地价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各用途地价水平值最高,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综合地价达5735元/平方米;中西部地区各用途地价水平值则均低于全国平均地价水平值,中部地区综合地价最低,为1949元/平方米,西部地区综合地价居中,为2705元/平方米。
东部地区商业、工业地价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7.06%和9.25%,高于全国及其他两个地区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居住地价增长率最高,高于全国及其他两个地区平均水平,为16.03%;中部地区地价增长率较低,综合地价为8.28%,商业、居住地价明显低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89%、10.78%,工业地价居中,为5.41%。
商品房价格变动趋势与地价基本一致
全国商住综合地价保持较快上涨,商品房销售价格增长率较上年大幅回落
住房开发用地增幅明显,供应结构趋向政策预期,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平均价款四季度上涨明显
各重点监测城市居住用地地价房价比存在较大差异
2010年,全国商业和居住综合平均地面地价为4488元/平方米,平均增长率为10.76%;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029元/平方米,增长率达到7.11%,地价增长率比房价增长率高3.65个百分点,地价增长率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了3.45个百分点,房价增长率变化幅度较上年下降了13.98个百分点。
2001年以来,我国的商住综合地价逐年上涨,地价变化体现出与宏观经济变化相一致的波动性。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地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波动幅度更为突出。2001年~2007年,全国商品房价格逐年上涨,其中2004年、2005年、2007年三年的增长率较大,均在10%以上,2004年增长率甚至高达17.76%。2008年商品房价格基本与2007年持平,2009年迅速攀升,达到历史高点21.10%,2010年增长率再次回落到10%以下。
2010年住房用地供应量增长显著,全年供地总量约12.5万公顷,同比增幅达64%。在住宅用地中,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2.5万公顷,同比增长了125%,占住宅用地的19.7%,同比提高了5.4个百分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应7.1万公顷,同比大幅增长。从住房用地出让价格来看,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平均价款178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17.9%。
2010年全国重点监测城市基于相同市场时点的居住用地地价房价比均值为34.07%,处于近年平均水平。其中厦门、长春、福州、宁波的居住用地地价房价比在50%以上,分别为63.46%、54.71%、54.11%和52.39%;而海口、重庆、南宁、西宁的居住用地地价房价比较低,均低于20%,分别为19.45%、17.69%、16.49%和16.18%;其余城市的居住用地地价房价比均在20%~50%之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居住用途土地的交易量大,居住土地市场活跃,相应的地价房价比较高;而城市人口总量小,土地供给量大,居住土地的需求量比较少,居住土地市场交易不是很活跃,发展未完全,地价房价比处于较低的水平。
通胀压力和投资需求直接推动房价和地价过快上涨
通胀压力的不断加大和投资性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房价、地价过快上涨的直接因素
流动性过剩和多重调控政策协调性不足,使得地价增长呈现波动性变化
城市地价的起伏交替与2010年房地产行业的两轮调控密切相关
在2009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大量救市资金投放的影响下,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全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四个季度分别上涨2.2%、2.9%、3.5%和4.7%,全年CPI同比上涨3.3%;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全年净投放现金6381亿元,同比多投放2354亿元。
土地由于其自身的保值增值特性,以及土地资源储备在房地产业盈利预期的特殊作用,在实体经济不明朗、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重,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2010年的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升温,房地产投机性需求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全国性房价、地价快速上涨。
2010年,国家针对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为收紧流动性,不断调整信贷政策,央行六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并取消小型金融机构的政策照顾,货币政策开始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在金融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影响下,一、二季度全国综合地价增速放缓,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34%和1.52%,但三、四季度增长幅度则有所回升,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76%和2.53%。
2010年1月10日,“国十一条”引发第一轮调控,虽然一季度仍受2009年一系列房地产优惠政策延续效应的持续刺激,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市场均有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出现成交量大幅上升的現象,但城市地价基本得到控制,地价增长率环比较上一季度回落0.67个百分点。接着,4月17日,“国十条”要求各商业银行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同时,各地调控措施陆续出台,一系列限购令、限贷令、限外令等措施逐步得到落实,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二季度地价增长率较一季度持续回落,环比增长率为1.52%,下降了0.8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了两个季度的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对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是,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预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从8月份开始,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三季度地价增长率环比小幅上升0.24个百分点,综合地价增长率达1.76%。为进一步巩固第一轮房地产调控成果,9月29日,国务院五部委联合推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新政“组合拳”,启动了第二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但受到年底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地执行政策情况和力度各异,二、三线城市地价过快上涨带动四季度全国综合地价增长率有所提高,四季度综合地价同比增长2.53%。
2011年通胀预期之下地价变化趋势将更为复杂
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将主导城市地价的变化方向
税收政策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抑制投资性需求,限购政策逐步严格并不断扩大范围,短期内将产生明显抑制效果
“十二五”期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对进一步抑制地价过快上涨将起到一定作用
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始终是影响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尽管2010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救市资金的大量投放、货币超发及外资等等仍将影响着2011年宏观经济状况,国内流动性充裕、结构性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存在。在通胀预期的压力下,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将更为复杂,土地及房地产的投资保值特性仍将吸引主要的流动性投资,因此能否有效控制国际、国内金融环境,有效遏制和合理分散过剩的流动性,是能否控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的关键。
2011年1月27日,重庆、上海均宣布试点房地产税,上海房产税征收方案的重点是对住房增量进行调节,针对新购房者人均面积征收;重庆市实施差别化调控,主要针对高档房征税。虽两地方案有所差异,但均能通过增加新购住房的持有成本,有效抑制投机炒房客,一旦房产税实施范围扩大对房价将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有利于稳定地价。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文),首次明确提出了“房价控制目标”,要求扩大限购政策的实施范围、继续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二套房首付从50%提高到60%、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从差额转为全额征收、2011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不得低于前两年均值、大力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出让土地等,从政府监管、金融政策、交易税费、约谈问责等方面部署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工作,这在短期内对抑制投机性需求必将产生明显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一要考虑相应的治本之策尽快跟上,二要防止过剩的流动性向限购城市以外转移。
母水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水平变化 篇4
对5 头发情周期明显的母水牛定期进行颈静脉采血,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ELISA) 测定了发情周期血样中的促卵泡素 (FSH) 、促黄体素 (LH) 、雌二醇 (E_2) 和孕酮 (P_4) 四种激素的浓度变化。 结果表明, 血清中FSH和LH的含量均由排卵前的第4 d开始缓慢上升, 排卵当天达到峰值水平, 在排卵后又明显下降;E_2 在排卵前1 d出现峰值水平, 在排卵后第9 d又出现一个小波峰;P_4 含量在排卵后的第5 d明显上升, 第13 d时达峰值, 在排卵前3 d下降至最低水平。
水平变化 篇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
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全面、客观评价人民生活,是反映经济成果的需要。经过20年的努力,沈阳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一小康
是不全面的,是以物质生活的改善为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重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调,更加关心社会安
全和社会公平,即从注重物质的生活水平提升到重视整体生活质量。从社会发展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福利水平,使居民过
上幸福的生活。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增长只不过是
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经济、政治、社会的各种制度的演进也只是为了人的发展
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全面、综合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树立
生活质量观念,全面、综合反映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从反映物质生活为主
改变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举,从主要反映家庭生活变为衡量生活的环境,从
反映满足居民商品和服务的需要转向全面评价生活的满意度,体现了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为进一步详细了解目前沈阳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状况以及近年来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经济学院2012级国际商务硕士我在沈阳市的社区随机抽选
100户居民家庭进行基本生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
进行了设计。
一、调查的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社区。我们调查小组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
选调查街道、调查居委会,根据居民家庭住址分布图抽选调查户。调查对象为社该区所有居民家庭。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居民家庭人口、就业、健康状况、现金收入、消费支出、教育、医疗、居住以及低保户补助等基本情况,还有居民对自己的工
作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评价。调查结果不仅反映二十
一世纪初期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为制定下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提
供决策依据,而且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医疗和教育制度改革等重大
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以这次基情问卷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使内容更加丰富,对比更加鲜明,更加切合实际。
二、南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包括四个方面。1.物质状态:指客观的生活
水平。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医疗保障、教育和社会服务等。2.生理功能状态:包括一般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躯体疾病(尤其是严重影响生
活功能的慢性疾病);是否存在某些慢性症状,如疲劳、疼痛等;身体的功能(呼
吸、循环、消化、排泄、运动等)状况是否正常。3.社会功能状态:主要指社会
参与和社会交往的水平。是否能胜任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工作、家庭、其他社
会关系等),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等。4.心理健康:主要包括积极的自我评价(自
尊、自信),保持情绪稳定和愉快的心境,有给予和接受他人爱的能力,能享受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并产生幸福感。(摘自《心理与健康》2004年第2期)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沈阳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短缺经济下追求生活条件数量上的提高,而是越来越注重于提高生活质量。这可以从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来领悟生活质量发生的可喜变化。目前沈阳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居民收入水平节节增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年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12年度该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18.6倍,年均增长11.99%。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风向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品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57.3%下降目前的34.2%。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沈阳市社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594元,比1991年的1096.79元增加3497.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6.0%。消费支出的大幅度提高,使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居民总体上摆脱了以温饱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等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城镇居民在食品支出比重下降的同时,饮食结构也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表现为主食消费量不断下降,家禽、鲜蛋、鱼虾、干鲜瓜果和制品、鲜奶消费量明显上升。衣着消费同样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原来的数量少、档次低发展到现在高档化和一季多衣。
(三)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1、居民条件的改善,标志着居民生活的提高。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6年房改以来,沈阳市貌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新建小区比比皆是,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新建居民住宅逐年增加,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发生了很高质量的变化。
(1)新房多、面积大,居住环境舒畅。
调查资料表明,沈阳市社区居民住房中,九十年代以后建的住房占63.7%,大多数居民住房都是近十年以来改造的。2012年居民家庭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户占总户数的58.12%;面积在80-100平方米家庭占26.77%;60-80平方米的家庭占16.7%;6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占2.42%。而同样条件的全国水平分别为17.2%、19.8%、29.7%和33.3%(本文全国数据均为2011年)。住房成套率达到90.6%,17.2%的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83.0%、10.7%)高出7.6和6.5个百分点。我市社区居民的住房面积和房屋产权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另外从有关资料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判断,住房讲舒适、选位置、看环境将是今后一个时期购房者的首选。
(2)卫生设施趋于完备,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居室中的厕所和浴室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厕所和浴室设备与住房建筑档次呈正相关关系。据调查,2012年该社区居民家庭中有38.7%的家庭拥有坐式抽水马桶厕所;61.3%的家庭居室中拥有冲水蹲便厕所;23.4%的家庭居室中拥有双卫浴、厕设施,这不仅反映了居民家庭生活卫生状况的改善,从一
个侧面也折射出沈阳市整体的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
2、医疗制度改革有所深入,继续推进仍需加大力度
据调查,2012年沈阳市社区居民年人均医疗费支出395.4元(全国1152元),其中自费支出290.8元,自费比重为73.54%。2011年全年去医院看病超过10人次的家庭占8.2%;6-10人次占2.5%;1-5人次占37.3%;52%的家庭没有人去医院看过病。
没有看过病的家庭中,有25.3%家庭没人生病,47.7%的家庭自己买药,1%的家庭因为工作太忙,17.6%家庭嫌医疗费用太贵,其它原因的家庭占8.4%。医疗保障状况与五年前相比,20%的家庭认为有所好转,36.8%点家庭认为与过去差不多,43.2%的家庭感到比过去差了。
(四)居民健康状况良好,九成以上居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
据调查,92.4%被调查家庭的户主认为自己身体健康,1.2%的户主有生理上的残疾,只有6.4%的户主感到身体不健康。2011年没有人去医院看过病的家庭与五年前相比,27.3%的居民认为身体有所好转,19.6%的居民感到变差,53.1%的居民感到与过去差不多。
(五)城镇居民对生活现状的自我评价
调查资料表明,城镇居民对目前的生活状况评价较为谨慎,半数以上的居民认为与周围的人相差不大,认为比别人状况好的居民所占的比重低于感觉比别人差的比重。
1、居民对生活感受基本正常,大多数居民感觉到总体状况与其他人差不多,3.2%的居民认为比别人过的好,8.3%认为比别人差。
2、对工作的满意程度。53.2%的居民认为差不多,23.6%的居民感觉较满意,23.2%的居民感觉较差。
3、对居住状况感觉较好,73.5%的居民认为与其他人差不多,11.2%的人感到居住条件比别人好,15.3%认为比别人差。
4、对医疗保障状况感觉较差,57%的居民感觉一般,7.5%的居民认为较好,35.5%的居民感觉较差或很差。
(六)与五年前相比居民自我感觉较好
与五年前相比,认为生活条件比过去提高的居民占26.2%。感觉和过去差不多的占64.3%;9.5%的居民认为有所下降。
1、与五年前相比,医疗保障依然是感觉最差的一项。20%的居民认为有所改善,36.8%的居民感觉变化不大,43.2%的居民认为比过去变的较差或很差。
2、与五年前相比,居住条件改善感觉更为明显,认为居住条件比过去改善的占67.3%,感觉差不多的占24.5%,认为变的较差的仅占8.2%。
三、目前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差距
(一)、从城镇居民生活状况来观察,上世纪末已在整体上达到或接近小康标准,目前又有新的发展。
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6919元,比1999年增长53.2%(全国44.7%)。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5.72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92%(全国22.2%);恩格尔系数已降到34.2%,比1999年下降7个百分点(全国5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城市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状况与上世纪末相比有很大改善。2011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362元(全国9101元),比1999年增长79.9%;城镇人口比重27.03%,比1999年增加8.4个百分点。
2004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6.1辆,比1999年增长73%;人均拥有铺路面积8.7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7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1.4倍。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1、贫富差距继续拉大
由于存在着社会分配体制、就业状况、行业差距等等诸多问题,使得一方面社会效益更多的流向高收入阶层,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群体家庭生活困难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据调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占15.5%,与全国16.4%基本接近。按城镇收入高低排序,各占5%的最高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收入之比1999年为3.9:1,2011年扩大到7.58:1,略低于全国8.4:1的水平。
2、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不够完善。
水平变化 篇6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脂代谢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159-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疾病,孕妇的发病率约为9.4%,多发生于20周后,也是我国目前孕产妇围生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其病因仍未明,国外研究显示胎盘血管床及蜕膜血管床及蜕膜螺旋动脉的脂质沉积、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子痫前期的组织学特征。国内也有研究认为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血脂水平可能预测先兆子痫[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以《妇产科》第六版[2]为标准。本研究对孕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正常孕妇血脂进行测定,通过观察其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孕妇12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63例(HDCP组),正常孕妇57例(对照组),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在年龄、体重、身高和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仪器和方法
所有孕妇禁食12 h后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检验仪器为全自动生化仪,试剂为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比较,t值分别为1.22、1.54、1.08、0.43,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比较,t值分别为7.66、4.09,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和正常孕妇血脂比较,见表2。
表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和正常孕妇血脂比较(x±s)
3 讨论
妊娠时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母体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胎盘分泌雌孕激素增加,肠道脂肪吸收能力水平明显增加,脂代谢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生理上高脂血症,以高甘油三酯为主妊娠能量需求增加,脂质代谢改变是适应机体整体需要的表现。尽管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妊娠早期就开始升高,并在妊娠28周左右达高峰。HDL有助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和胆固醇的合成,阻止胆固醇积累在动脉壁和其它组织中,有从血管壁清除脂质的作用。报道认为正常孕妇血脂水平从9~13周开始升高,随着妊娠进展逐渐上升,31~36周达高峰,维持高水平,于产后24 h明显下降,4~6周恢复正常。Saarelainen等[3]测定健康妊娠和未孕妇女血脂中脂质含量发现,妊娠期TC、TG、LDL、HDL和VLDL均高于健康未孕妇女,且血脂水平随妊娠周数增加而上升,TG约上升两倍多。TG为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提。血脂在血浆中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形式运输。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结合、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激活或调节脂蛋白、识别脂蛋白受体等重要功能。Apo-A为HDL的载脂蛋白,可激活胆固醇脂酸转化酶,具有识别HDL受体作用,HDL含有蛋白质50%,HDL有从血管中清除脂质作用,是血管保护因子,Apo-B为LDL的载脂蛋白,具有识别LDL受体作用,LDL含有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血管粥样硬化的有害因子。
孕妇子宫肌层及蜕膜螺旋小动脉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演变为高容量低阻力的无弹性管道,以消除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而增加的动脉容量。血脂代谢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有关,脂代谢异常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胆固醇堆积,形成粥样斑块,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本资料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HDL、Apo-A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亦即抵御血管粥样病变的保护因素减弱,降低了血管清除脂质的能力,导致了血管粥样病变的风险增加。有认为血管的急性动脉粥样病变使宫腔变窄血流受阻,加重了胎盘缺血缺氧,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学者谭华云[4]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血脂水平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线性相关趋势需进一步研究。本资料也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孕妇,提示肥胖孕妇发展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与梁桂玲等[5]孕期体重变化、胰岛素抵抗和尿酸水平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影响的分析一致。本资料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组孕周明显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组较早干预终止妊娠有关。本资料也显示,两组孕妇孕龄、身高比较无明显差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多种因素导致,而各个学说只能解释其中一个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为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特别是与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有关。孕期严密监测,积极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孜. 重视脂质代谢与先兆子痫等病理妊娠的发生发展[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6):405.
[2]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
[3] Saarelainen H,Laitinen T,Raitakari OT,et al. Pregnancy-related hyperlipidemia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health women[J]. Diabet Med,2003,20(1):37.
[4] 谭云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异常的关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30(5):416.
[5] 梁桂玲,严华. 孕期体重变化、胰岛素抵抗和尿酸水平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影响的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4):297.
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研究 篇7
关键词:肝硬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肝脏是合成、储存、转运并分解脂质的枢纽, 在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硬化是以肝脏组织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此阶段病情重,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肝脏损害对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1]。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我们对6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血脂检测,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60例肝硬化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已确诊的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15例, 年龄30岁~76岁。5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 其中男35例, 女15例, 年龄25岁~68岁。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阴性, 无肝病史, 均排除甲亢、糖尿病 (DM) 、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影响血脂的有关疾病, 未使用调脂和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和避孕药、雌激素等。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采血前保持正常饮食1周, 空腹12 h后清晨采血, 分离血清, 分别测定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 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
1.3 试剂与仪器
采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仪器为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肝硬化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明显降低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 在国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 胆汁性肝硬化与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管长期梗阻有关, 由于胆管梗阻, 血清脂类总量和胆固醇含量持续升高[2]。肝脏是脂代谢的重要场所, 体内70%~80%的CHO (胆固醇) 、TG由肝脏合成, 90%的HDL由肝脏合成。CHO主要在肝细胞的微粒体内合成, 肝硬变时肝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细胞器受损, 使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减少, 抑制限速酶合成的胰高血糖素增多;此时从CHO的合成到处理血浆脂蛋白及组装血浆脂蛋白的全过程都发生障碍, 胆固醇合成减少, 引起血清CHO水平降低。TG以乳糜微粒的形式摄入, 由肠道转运至淋巴液, 然后被血管内皮中的脂蛋白酶水解, 进入肝脏后脂酸与三磷酸甘油结合形成TG.肝硬化时由于肝功损害影响TG代谢的正常运行, 导致血液中TG的改变[3]。HDL主要来源于肝脏和小肠, 肝病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 合成不足, 导致HDL水平下降。HDL进行性降低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HDL可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升高, 因而HDL是肝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4]。而LDL来源于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的继续代谢, LDL主要作用是将CHO从肝内转运到肝外, 肝硬化时VLDL合成减少致使LDL含量下降。
总之, 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脂代谢紊乱, 存在血脂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祖森, 梁兴.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5, 21 (1) :34-35.
[2]姚希贤, 南月敏, 姚东梅, 等.肝硬化病因[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03, 6 (4) :362-363.
[3]杨玉林, 贺志安.肝胆疾病实验诊断[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125-128.
水平变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年龄22~39岁,平均(26.7±2.2)岁;孕周30~36周,平均(33.1±1.5)周;轻度36例,重度24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正常孕妇60例为正常妊娠组,年龄22~39岁,平均(26.9±2.8)岁;孕周30~36周,平均(33.2±1.6)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基础血压、体质量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子痫前期的诊断及分类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6版[2];(2)两组均为单胎初产妇,无原发性高血压、肝肾疾病及其他影响血脂代谢的疾病,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孕前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3)自愿参与检测,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受检者于入院第2天取空腹清晨肘静脉血3 ml,置于含抗凝剂的试管内,静置3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测定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TC-HDL-C)/HDL-C]。检测试剂由北京中生公司提供,仪器为Olympus 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子痫前期组TC、TG、LDL-C、Apo B、AI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Apo AI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HDL-C低于正常妊娠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相关性
重度TG、LDL-C、Apo B、AI明显高于轻度(P<0.05),而TC、HDL-C、Apo AI与轻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所有指标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轻度与正常妊娠组比较除Apo AI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注:与正常妊娠组比较,a P<0.05
注:与正常妊娠组比较,a P<0.05;与轻度比较,bP<0.05
3 讨论
研究证实,孕妇在妊娠期常伴有血脂的代谢变化,表现为生理性高血脂状态,TC、TG、HDL-C、LDL-C、Apo AI、Apo B水平均会升高,至产褥期恢复正常[3],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其意义在于帮助母体减少糖原消耗,储备足够的能量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正常孕妇并不会因此而发生血管病变,原因在于正常孕妇体内存在着对抗血管病变的保护性机制。目前认为Apo AI/Apo B比值升高是抵御血管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LDL-C/HDL-C比值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反映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正常妊娠时虽HDL-C、LDL-C、Apo AI、Apo B水平均会升高,但Apo AI/Apo B、LDL-C/HDL-C比值并无明显变化,从而保持一定的均衡关系,使血管内皮免受损伤[4,5]。
目前认为子痫前期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和损伤,氧化应激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6]。本文资料显示,子痫前期组TC、TG、LDL-C、Apo B、AI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Apo AI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TG、LDL-C、Apo B、AI明显高于轻度(P<0.05)。以此可以分析,子痫前期孕妇确实存在着血脂代谢异常,并且随病情加重而更加紊乱,尤其是TG、LDL-C、Apo B、AI可能在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示血脂代谢异常在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可引起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可引发血管内皮损伤,产生大量缩血管因子,造成血管收缩和舒张失调,从而导致或加重子痫前期[7]。Ustun等[8]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发病前10~20周即可测得TG、LDL-C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
因此,我们认为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孕期应严密监测,作为预测和诊断子痫前期发病与疾病程度的依据。不过究竟是子痫前期导致脂质代谢紊乱,抑或脂质代谢紊乱引发子痫前期,抑或是相互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其因果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子痫前期孕妇60例为子痫前期组,正常孕妇60例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TC、TG、LDL-C、ApoB、AI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3.91、4.32、4.87、4.22、4.31,P<0.05);ApoAI低于正常妊娠组(t=3.96,P<0.05);HDL-C低于正常妊娠组,但无显著性差异(t=2.52,P>0.05);重度TG、LDL-C、ApoB、AI明显高于轻度(t=5.11、4.13、3.94、4.43,P<0.05),而TC、HDL-C、ApoAI与轻度无显著差异(t=1.21、2.12、1.87,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存在着明显血脂代谢异常,并且随病情加重而更加紊乱,孕期应严密监测血脂水平,作为预测和诊断子痫前期发病与疾病程度的依据。
关键词: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岩.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J].工企医刊,2009,22(6):76-76.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41-42.
[3]胡晓燕,潘峰.妊娠期妇女血脂的变化特点[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3):418-418.
[4]邱辅佑,胡春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脂水平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66-4267.
[5]陈铮,黄亚娟.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及预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2):25-27.
[6]党丽艳,张文颖,王莉,等.子痫前期孕妇孕中期血脂、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14-815.
[7]Bayhan G,KocyigitY,AtamerA,et al.Potential atherogenic roles of lipids,lipoprotein(a)and lipid peroxidationin preeclampsia[J].GynecolEndocrinol,2005,21:1-6.
水平变化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牛, 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畜牧场提供的成年、生殖健康的母水牛5头, 其中纯种摩拉水牛2头、纯种尼里-拉菲水牛1头、摩拉/本地杂交 (二代) 水牛2头。
1.2 发情观察
采用外部观察和直肠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期间, 由经验丰富的畜牧场工作人员对母水牛进行外部观察, 每天早晨、中午和下午各观察1次, 临近发情时上、下午各观察1~2次, 记录发情时间。
确定发情的主要标准: 母牛表现兴奋, 神经过敏, 精神不安;放牧时抬头四望, 采食量下降;常喜欢接近公牛或有公牛跟随, 出现爬跨行为或接受爬跨;举臀翘尾, 后肢外张, 安定不动;外阴部充血、肿胀、黏膜发红, 部分母水牛发情时阴部有黏液排出, 阴门肿胀, 阴道黏膜充血等。
1.3 血样的采集
血样的采集时间为8:30—9:30, 从母水牛颈静脉穿刺采血 (每次采集20 mL) , 30 min内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以分离血清, 分装 (0.6 mL/支) , -80 ℃ 保存, 备用。
从发情当天开始, 每隔6 h跟踪采样1次, 直至排卵 (定为0天) , 然后隔1 d采1次血样直至下次发情并排卵, 同时结合B-型超声波显像技术 (B超) 检查双侧卵巢的卵泡发育情况, 综合判断计为1个发情周期。
1.4 激素的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 测定血样中FSH、LH、E2和P4的浓度[其中E2、P4试剂盒购自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FSH、LH试剂盒购自大连泛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国外进口, 河流型水牛专用) 。所有试剂盒使用前均在2~8 ℃保存, 并在保质期内参照其说明书使用]。
1.5 数据的处理
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程序进行比较分析;数据绘图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表示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undefined。
2 结果与分析
采用ELISA法对5头试验母水牛发情周期的血清样本中E2和P4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由于试验所用试剂盒等原因只检测了1头杂交母水牛 (牛号为271号) 发情周期血清样本中FSH和LH的浓度。
2.1 血清中生殖激素的标准曲线及拟合方程
2.1.1 血清中E2、P4的标准曲线及拟合方程
E2试剂盒的检测原理: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血清中E2的含量。首先用羊抗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二抗, 然后加入待测血清、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E2以及抗E2抗体, 使之形成包被二抗-抗E2抗体——E2 (HRP) 复合物, 标记E2的结合量与待测血清中E2的含量成反比。经显色后在酶标仪上测定吸光值 (OD值) , 通过计算机拟合标准曲线反算出待测血清中E2的含量。P4试剂盒的检测原理与E2试验盒相同, 于波长450 nm的酶标仪上读取相应的OD值。
按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作图步骤绘图:以标准品浓度为横轴, 以对应的百分结合率 (各标准品的OD值分别除以标准品为0时的OD值为相对百分结合率) 为纵轴, 绘制出平滑曲线, 即为标准曲线。E2、P4标准曲线见图1、图2。
由E2标准曲线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 得出其回归方程Y=3 180.5e-6.658 8x, 该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2 = 0.999 5。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Y值, 即为待测样本血清的E2浓度 (pg/mL) 。E2试剂盒内给定的质控样本血清浓度范围为120~270 pg/mL, 试验测得其浓度为 (228.8±66.9) pg/mL (n=5) , 质控样本血清的测定值在给定范围内, 但略微偏高。
由P4标准曲线得出其回归方程Y=436.05e-6.777 7x, 该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2=0.999 0。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Y值, 即为待测样本血清的P4浓度 (ng/mL) 。P4试剂盒给定的质控样本血清范围为2.3~7.6 ng/mL, 试验测得其浓度为 (2.2±0.4) ng/mL (n=5) , 质控样本血清的测定值比给定范围略微偏低。
2.1.2 血清中FSH、LH的标准曲线及拟合方程
FSH试剂盒检测原理:采用酶联免疫非竞争法检测血清中FSH的含量。首先用羊抗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二抗, 然后加入待测血清、酶标抗体, 使之形成“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抗体”夹心复合物, 该夹心复合物的形成量与血清中FSH的量成正比。LH试剂盒的检测原理与FSH相同。于波长450 nm的酶标仪上读取相应的OD值。
按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作图步骤绘图:以标准品浓度为横轴, 以对应的OD值为纵轴, 绘制出平滑曲线, 即为标准曲线。FSH、LH标准曲线见图3、图4。
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由FSH标准曲线得出其回归方程Y =3.516e9.914 6x, 该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2 = 0.972 9。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Y值, 即为待测样本血清的FSH浓度 (ng/mL) 。由LH标准曲线得出其回归方程Y=5.6917e26.25x, 该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2 = 0.918 2。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Y值, 即为待测样本血清的LH浓度 (ng/mL) 。
2.2 血清中FSH、LH、E2、P4水平在整个发情周期的变化情况
2.2.1 血清中E2和P4的水平在整个发情周期的变化情况
E2的水平在发情周期的第9天左右达到一个较低的值[ (634.30±184.69) pg/mL], 而在第16天逐渐升高, 第20天达到峰值[ (711.19±37.83) pg/mL], 其他时间则保持低水平。P4水平在发情周期的第5天缓慢升高, 之后保持上升趋势, 第13天达到最高值[ (91.23±23.39) ng/mL];发情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发情时迅速下降至低水平并维持在低水平。图5为杂交牛271号母水牛发情周期E2、P4浓度的变化, 由图5中可以看出其浓度水平的变化趋势。
由上述结果和统计分析来看, E2的含量在发情周期的第9天出现1个峰, 在第19天发情开始时升高, 达到峰值, 并显著地高于排卵前后其他各时间的浓度水平;P4含量由发情周期的第5天缓慢上升, 到第13天达到峰值, 在第19天发情开始时有一个明显下降的过程且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
2.2.2 血清中FSH和LH的水平在整个发情周期的变化情况 见图6。
由上述结果和统计分析来看:FSH水平在发情周期的第9天出现1个小峰, 在周期中其他时间都是以较小的幅度上下波动;第17天开始上升, 并在发情当天达到峰值 (15.62 ng/mL) ;LH的变化趋势与FSH相似, 也是在发情周期的第17天迅速上升, 在第19天达到峰值 (42.74 ng/mL) , 其他时间则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波动。
3 讨论
3.1 母水牛血清中E2和P4在发情周期中的浓度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 E2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6]。本试验中, 在母水牛发情当天E2的浓度出现峰值, 而周期的第9天也出现了1个明显的E2峰, 与本试验同步采用B超观察发现的第2波的卵泡发育时间相吻合 (B超观察结果另文报道) , 同时也与王建辰等[7]的报道相似。本试验中, E2与P4水平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趋势与Kanai Y等[8]人的研究所得到的E2与P4水平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趋势相似。本试验中, P4含量由发情周期的第5天缓慢上升, 第13天达峰值后也出现了1个台状曲线, P4水平在急剧升高的同时伴随着E2水平持续下降。Kanai Y和Shimizu H认为在水牛发情周期中, P4水平在第5天开始升高, 在第10天出现台状峰值;而P4水平在第5天急剧升高的同时伴随着E2水平持续下降。
本试验中, 母水牛血清中的P4浓度在发情周期的第5天明显升高, 且呈现上升趋势, 这一升高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排卵后黄体的形成;P4在发情周期的第13 天浓度水平达到峰值, 同时伴随着E2浓度的下降;在发情周期的第19 天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 而E2浓度水平显著升高, 随后形成了E2第2个峰。由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E2峰的出现完全是由于P4的降低而产生的。在发情后的24 h内, E2和P4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可能与两种激素在发情时均处于低含量有关。
3.2 母水牛血清中LH和FSH在发情周期中的浓度变化规律
在动物发情周期中的卵泡期, LH的分泌量基本保持恒定, 直到排卵前分泌量才出现明显的增加, 形成排卵前的LH峰;排卵后, LH的分泌量又逐渐减少, 除在黄体期中出现一次小分泌峰外, 在整个黄体期基本恒定在较低水平[9], 这与本试验中LH呈现的动态变化基本相符。本试验中, FSH的分泌有规律性, 整个情期FSH基本恒定, 在新的卵泡波出现时有较明显的FSH峰, 在排卵前也能形成明显的FSH峰, 这与王祖昆等[10]的报道是相似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畜牧场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本试验选择的母水牛发情旺季时发情当天也捕捉不到明显的FSH峰值与LH峰值, 主要原因是母水牛出现隐性发情的比例大, 占40%~60%, 发情行为表现不明显, 很少出现母水牛之间的相互爬跨行为, 因而在采血时可能错过FSH、LH分泌最高值的时间, 这与谢炳坤[1]的研究结果很相似。
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水平与本试验同步采用B超观察发现的卵泡波的发育时间 (另文报道) 相吻合, 母水牛的排卵发生在发情或LH峰后的3 d内。母水牛出现隐性发情的比例大, 发情行为表现不明显, 建议在研究母水牛的同期发情处理、人工授精、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动物繁殖生物技术时, 利用B超观察双侧卵巢卵泡的发育情况, 以便能更好地了解母水牛的生理状况。
由于生殖激素在不同生理时期内的变化幅度较大, 且在短时间内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 致使标准差增加, 掩盖了其潜在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首次应用ELISA法对发情旺季母水牛生殖激素的水平进行了测定, 得到的数据与已经报道的用放射性免疫测定 (RIA) 法测得的相应数据有一定的差别, 其原因是否是两种方法学的缘故仍需进一步通过扩大研究动物的数量进行研究, 以便能全面地阐明母水牛激素变化水平的规律, 为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谢炳坤.广西黄牛和水牛发情周期血清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05.
[2]王正, 王康辉, 陈作清, 等.广东母水牛繁殖生理参数调查报告[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1994, 19 (1) :29-31.
[3]蒋如明, 韦英明, 凌泽继.氯前列烯醇、孕酮阴道栓单独或结合其他激素处理本地母水牛后的发情和受胎率情况[J].中国畜牧杂志, 2003, 29 (6) :17-18.
[4]ABUOL-ELA MB E.Superouvlation in the buffalo:consrtaints andmanipulation[J].Buafflo Jounral, 2000, 1:1-20.
[5]王海滨, 谢辉蓉, 夏国良.哺乳动物卵泡早期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科技, 2002, 29 (1) :37-42.
[6]刘继龙, 曹思钦, 王慧英, 等.水牛卵泡液中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7) :1-3.
[7]王建辰, 章孝荣.动物生殖调控[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1-14.
[8]KANAI Y, SHIMIZU H.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LH, progesteroneand oestradiol during the oestrous cycle in swamp buffaloes[J].Re-prod Fertil, 1984, 70:507-510.
[9]LINDSEY B R, MACLELLAN L J, WHYTE T R, et al.Differentialrequirement for pulsatile LHduring the follicular phase and exposureto the preovulatory LH surge for oocyte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de-velopment in cattle[J].Theriogenology, 2002, 58:1651-1662.
水平变化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选择
恩施本地种植的有刺种尖叶菠菜。
1.2 仪器及药品
仪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 英国PP Systeme国际有限公司;AL204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锄头、水桶、毛线和木棍、红彩带。
肥料:磷酸二氢钾、氧化钾、尿素。
1.3 种植地的土壤状况
见参考文献[2]。
1.4 施肥 (N) 水平、施肥量、时间设计方案
在梨园共整理出15块地进行N0、N20、N40、N60、N805种不同施尿素量处理 (N0表示施肥量为空白, N20表示施尿素量为8.3 kg/667m2, N40表示施尿素量为16.6 kg/667m2, N60表示施尿素量为每24.9kg/667m2, N80表示施尿素量为每35.2 kg/667m2) , 每种处理有3个平行试验。菠菜播种后, 等到菠菜发芽后, 根据其生长和天气状况, 分3次施用尿素。
1.5 种植
先把土壤整细, 施入适量的KH2PO4、K2SO4作底肥, 土壤混匀后, 起垄高20cm, 长为2m, 宽为0.6m, 垄与垄之间的间距为20cm。播种, 在每块地的右侧写标签, 9月28号发芽长出小苗后间苗, 使每块土地菠菜分布尽可能地保持一致。种植过程中, 前期的气温高, 适当浇水, 尽可能地保证土壤疏松、无杂草。
1.6 光合速率及其它参数的测定分析
利用英国PP Systeme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测定顶端向下的长势较完全的光合速率 (Pn:μmol CO2m-2s-1) 、温度 (T:℃) 、光合有效辐射 (PAR:μmol m-2s-1) 、蒸腾速率 (Evap:mmol m-2s-1) 、叶片气孔导度 (GS:mmol m-2s-1) 、细胞间隙C2O浓度 (CINT:ppm) , 测定过程中利用白天的日变化, 不做其它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菠菜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由图1可知:在11~20℃测试的范围内, 菠菜的蒸腾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15点的温度是当天最大值时为19.7℃, 蒸腾速率达到最大;16点后温度下降, 蒸腾速率随之下降。施肥水平对蒸腾速率没有太大的影响, 空白蒸腾速率变化最大, 变化范围为0~1.79nmol·m-2·s-1, N60蒸腾速率变化较小, 变化范围为0~1.27 nmol·m-2·s-1。
2.2 菠菜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由图2可知:13点以前叶片气孔导度随温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14~16点之间, 叶片的气孔导度有所下降;16点以后当温度渐渐下降时, 叶片气孔导度反而上升, 上升的幅度较大, 18点时叶片气孔导度达到240.75~370.5mmol·m-2·s-1。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 空白组叶片气孔导度变化值变化最大为370.5 mmol·m-2·s-1, 最小值为0。施肥量为80g的组气孔导度变化最小为7.56mmol·m-2·s-1, 最大值为240.75mmol·m-2·s-1, 变化趋势由大到小排序为:N0>N20>N60>N40>N80。
2.3 菠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
由图3可知:从上午10点至18点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而变化, 每组处理在正午12点光合速率相对下降。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各个处理间有一定的差距, 从整体看, N20处理在同一测定时间光合速率均大于其它处理, 其光合速率的值为59.76 umol·m-2·s-1, 出现在上午11点, 其它处理光合速率高峰出现在14点, 与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值一致, 变化幅度最小的是N80。
2.4 菠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由图4可知:从上午10~18点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组处理在正午12点光合速率相对下降。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各个处理间有一定的差距, 从整体看, 13~14点时温度达17~19.7℃, 每个测定时间光合速率均大于其它处理, 其光合速率达12.54~37.56umol·m-2·s-1, 由此可见, 光合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3 结论
不同施肥水平、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等因子的影响下, 菠菜的光合作用变化较大。在一天中, 从上午开始光合有效辐射慢慢升高, 到14点达到较大值, 随后开始慢慢降低, 在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下温度, 叶片的气孔导度随之变化, 同时随温度的升高, 蒸腾速率变大, 温度降低时蒸腾速率继续增加, 直到16点后开始下降。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基本上随光合有效辐射、温度而变化的, 在11~14点, 光合速率处于较稳定的时段, 15点以后下降速度较快。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光合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N20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高于其它处理, 适当的施肥也是提高光合效率的有效途径。
摘要:为了解菠菜光合日变化规律与氮素水平的相关性, 施用N0、N20、N40、N60、N805种不同浓度的氮肥种植菠菜, 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菠菜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等因子的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等因子的影响下, 菠菜的光合作用变化较大。在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下温度、叶片的气孔导度随之变化, 同时随温度的升高, 蒸腾速率变大, 温度降低蒸腾速率随之降低。光合速率的日变化随光合有效辐射、温度而变化的, 在11~14点, 光合速率处于较稳定的时段, 15点以后下降速度较快。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光合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N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高于其它处理, 适当的施肥是提高光合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尖叶菠菜,光合作用,氮素水平,环境因子,日变化
参考文献
[1]陈永山, 戴剑锋等.叶片氮浓度对温室黄瓜花后叶片最大总光合速率影响的模拟[N].农业工程学报, 2004 (3)
水平变化 篇11
摘 要 探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男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与尿蛋白变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指标运动前后的变化得出不同训练水平对指标的影响;通过对运动次日指标与正常值的分析比较,得出不同训练水平男大学生身体恢复机能状况。本研究为衡量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运动疲劳发生程度及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男大学生 运动训练 运动负荷 尿蛋白
尿十项检测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手段,包括尿酮体、白细胞、尿糖、尿蛋白、尿胆红素、尿潜血、亚硝酸盐等十项指标的检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完成的身体负荷量。不同的负荷量对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不同训练水平的人在进行相同运动负荷时,各器官系统反应也不同,这些反应在免疫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表现的十分明显[1]。尿蛋白(PRO)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运动时尿中蛋白排出的数量和组成成分,与运动强度和量有关。在激烈运动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加,此增加的现象称为运动性尿蛋白[2]。本课题通过测定运动前后尿蛋白的变化,可有效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以及疲劳程度并为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学院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男大学生各40名,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均无病史;平均身高(173±14)cm,平均体重(69.8±13.7)kg。
(二)研究方法
1.实验仪器、实验试剂采用日本产AUTION MINI AM—4290型自动化尿十项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一次性试管、MONARK功率自行车、心率遥测仪、身高体重称等。
2.指标测试时间: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5min、运动后第二天清醒空腹安靜状态
3.测试步骤: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并记录;测试前24h,测试者不得做剧烈活动。测试时,测试者静坐15min,取中尿10ml;受试着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运动后5min取中尿10ml;取运动后第二天清醒空腹安静状态中尿10ml。
4.数据统计:将原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中存儲,建立原始数据库,实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
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男大学生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5min、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尿蛋白(PRO)含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进行运动时间为9min,功率为200w,转速为60r的功率自行车测试。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在运动前安静状态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都为0;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运动后5min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10% ,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12.5%;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运动次日测量的尿蛋白(PRO)含量阳性率为0,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5%。运动后5min、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的中尿尿蛋白(PRO)含量与运动前安静状态相比经t检验分析:运动后5min体育专业组和普通专业组尿蛋白(PRO)含量都有所提升且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普通专业男大学生的尿蛋白(PRO)含量比体育专业男大学生明显提高;运动次日体育专业组和普通专业组尿蛋白(PRO)含量相对有所提升且有著性变化(P<0.05)。
三、讨论与分析
根据在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5min、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对尿蛋白和尿胆原所测量的有关数据分析,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在运动前安静状态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都没有出现阳性变化,每位学生的尿蛋白(PRO)含量各不相同但都在正常范围(阴性,<15mg/dl)之内。提示,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测验指标含量正常。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即学生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测量的尿蛋白(PRO)含量阳性率为0,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5%,提示,这是因为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与体育专业组相比没有进行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导致普通专业的学生和少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出现大强度下尿蛋白含量升高甚至出现运动性尿蛋白的现象,其存在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体的相对稳定性,即不同的学生之间尿蛋白的排泄量可不受训练水平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是个体差异的结果,但在完成相同负荷时,训练水平则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结论与建议
(一)运动后尿蛋白的排泄量与运动强度有关,一般来说,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尿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晨尿中尿蛋白的含量还是较高或是超过正常范围,这可能是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的表现,教师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上课计划。
(二)相同个体在完成相近的运动强度时,运动后尿蛋白的含量相对稳定;当身体机能下降时,尿蛋白含量则会增加;当训练水平提高或机体适应能力较强时,尿蛋白含量则会减少。
(三)尿蛋白作为评定运动负荷较为灵敏的指标应被体育教师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运用指标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传敏,魏争.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后某些生化变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RP水平变化 篇12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 年龄 (59.5±7.5) 岁。选取体检初次发现或于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 (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 年龄 (63.5±11.5) 岁。全部病例均排除近1个月内有病毒、细菌感染、吸烟、妊娠、风湿活动, 2周内无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将此60例患者分为3组:DN1组, 即正常白蛋白尿组 (24h尿白蛋白排出量<30mg) ;DN2组, 即微量白蛋白尿组 (24h尿白蛋白排出量在30~300mg之间) ;DN3组, 即临床白蛋白尿组 (24h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或尿蛋白总量>0.5g) 。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测量身高、体质量, 计算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空腹8~12h后次晨抽血10ml, 分离血清, 待测CRP、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水平。仪器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正常参考值:成人0.42~5.2mg/L) , 使用英国朗道公司试剂盒, 其余使用北京九强生物有限公司试剂盒。
2结果
各组患者UAER、BUN、SCr、CRP的水平,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DN1组、DN2组、DN3组CRP升高,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分别为P<0.05, P<0.01, P<0.01) ;DN2、DN3组与DN1组比较, CRP升高, 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均为P<0.01) ;DN3组与DN2组比较, CRP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0.01) 。而BUN及SCr, 与对照组比较, 仅DN3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
3讨论
在炎症因子中,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CRP, CRP是参与炎症或急性时相反应的主要蛋白, 也是最敏感的指标。CRP致糖尿病的机制可能涉及两方面:炎症因子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内皮通透性的降低和外周血流的减少会限制胰岛素的转运, 促进胰岛素抵抗;炎症使β细胞结构与功能发生障碍, 部分与脂肪细胞的异常代谢有关, 另外炎症因子触发的氧化应激过程也是导致β细胞凋亡的原因。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mpathy, DN) 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50%。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均提出2型糖尿病可能是一种低度炎症性疾病, 其低度炎症状态亦可能参与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C反应蛋白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由肝脏产生并分泌, 其表达主要受IL-6、IL-1β、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的调控, 参与体内各种炎症及免疫反应 [1]。
近年的研究发现,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 且与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密切相关[2,3]。Abrahamian等 [4]对141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 将其分为无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 测定其血清CRP水平, 发现CRP水平随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而增加。Bessa [5] 及Stehouwer [6] 的研究也发现血清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本文中, 亦显示对照组、DN1组、DN2组、DN3组CRP水平逐渐增高, 且与对照组相比,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与近年来的研究结果相符。DN中, CRP水平的增高目前认为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1) 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CRP与内皮激活及损伤因子vWF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相关, CRP的升高反应内皮功能的受损 [7]。 (2) 与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可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及抑制纤维蛋白原和CRP的合成, 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 则会不同程度影响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对CRP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 [8]。 (3) 与TNFa合成增加有关。Navarro [9] 的研究发现, 2型糖尿病时, TNFet的表达增高, 从而刺激肝脏进一步导致CRP合成增加。 (4) 与IL-6的合成增加有关。权晓娟[10]的研究所示, 高血糖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IL-6, 大量IL-6同样作用于肝脏使CRP的合成增加。
2型糖尿病患者中CRP水平增高, 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相关, 而微量白蛋白尿目前认为是筛选早期DN的主要指标, 亦是T1DM和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的标志。因而, CRP水平可作为DN发生、发展及心血管疾病等终点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糖尿病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 一旦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 往往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何冰等[7]研究结果表明, 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程度平行。本文也观察到, 糖尿病肾病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 会出现血清CRP水平的进一步升高,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 。CRP主要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及刺激内皮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l) 而实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由此可推测CRP水平较BUN和SCr可更及时地反应糖尿病肾脏损害的程度, 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血清CRP水平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早期逐渐升高, 表明其可能是二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CRP水平的进一步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预测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 在糖尿病肾病 (DN) 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0例正常人群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 同时测定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24h尿白蛋白排出率 (UAER) , 并根据24h尿蛋白排出率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尿白蛋白组 (DN1组) ;微量白蛋白尿组 (DN2组) ;临床白蛋白尿组 (DN3组) 。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DN1组、DN2组、DN3组CRP升高,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分别P<0.05, P<0.01, P<0.01) ;DN2、DN3组与DN1组比较, CRP升高, 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均为P<0.01) ;DN3组与DN2组比较, CRP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0.01) 。而BUN及SCr, 与对照组比较, 仅DN3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结论:CRP水平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高而逐渐增高, 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出率,糖尿病肾病,尿素氮,血肌酐
参考文献
[1]Duclos TW.Fun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J) .Ann Med, 2000, 2 (4) :274-278.
[2]Schulze MB, Rimm E B, Li T, 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men with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 2004, 27 (4) :889-894.
[3]陈伟坤.血清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J) .河北医学, 2007, 13 (12) :1255-1257.
[4]Abrahamian H, Endler G, Exner M, et al.Asso-ciation of low-grade inflammation with nephropathy in type 2diabetic pa-tients:Role of elevated CRP-levels and 2different gene-poly-morphism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J)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07, 115 (1) :38-41.
[5]Bessas S, Hamdy SM, Alie M.Haptoglobin gene polymorphismin type 2diabe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nephropathy:AnEgyptian study (J) .Eur J Intern Med, 2007, 18 (6) :489-495.
[6]Stehouwer CD, Gall MA, Twisk JW, et al.Increase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 in type 2diabetes:progressive, interrelat-ed, and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death (J) .Diabe-tes, 2008, 51 (4) :1157-1165.
[7]何冰, 韩萍, 吕先科.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 23 (4) :260-262.
[8]刘建军.2型糖尿病及其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 (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6) :26-27.
[9]Navarro J F, Mora C, Muros M, et al.Urinary tumour necrosisfactor-alpha excretion independently correlates with clinicalmarkers of glomerular and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in type 2di-abetic patient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 21 (12) :3428-3434.
【水平变化】推荐阅读:
象山港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水平及其变化趋势09-10
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09-25
写新变化的作文:奶奶家的新变化08-21
路径变化07-14
处理变化07-16
视野变化07-19
变化07-22
煤层变化10-20
养分变化05-11
应力变化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