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变化(共12篇)
功能变化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在欧美企业流行近百年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和方法迅速在我国传播开来, 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 (试行) 》和2002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了预算管理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遍实施。几乎与此同时, 西方管理学界对传统预算管理发起新一轮挑战, 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 传统工业经济已向知识经济发展, 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明显增强, 传统预算得以运行的基础和前提面临挑战, 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因此提出了“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的主张。
传统管理理论中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计划和控制两个方面。作为对未来组织运行目标的正式安排, 至今尚未发现能替代预算的更好机制出现, 因此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组织, 预算管理作为计划工具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 预算管理显然没有“过时”。我们从相关文献中发现, 长期以来备受批评和质疑的主要是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 而控制系统研究提供了预算管理之外的控制工具。同时我们还在实践中观察到部分企业在设计其预算体系时, 不再要求预算管理同时满足计划和控制的需要, 有些企业将预算管理的功能目标重点转向资源配置的计划方面, 以适应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环境, 而放松了预算和事后业绩评价的联系, 将预算控制功能让位给其他的管理控制机制, 从而降低预算管理的负面影响。本文将重点放在对预算管理控制功能的分析上, 以期抛砖引玉, 供感兴趣的学者和实务界同行进一步探讨。
一、对预算管理控制功能的研究回顾
1. 传统预算管理理念。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 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是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用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 以达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是实现企业目标, 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 (财企[2002]102号)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 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是确定组织未来行动目标并为之配置资源的计划工具。但是在传统预算管理理念中, 预算同时是组织的管理工具。在众多的管理会计教材中都可以看到, 人们期望组织能够通过预算管理获得“计划、控制和协调”三方面的好处, 计划和控制是最基本的预算功能。
实践中, 很多企业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超过其计划作用, 甚至某些组织管理者仅把预算管理当作控制下级部门业绩的手段。Michael Schiff和Arie Y.Lewin早在1970年就曾指出:“传统的预算用综合的预计财务报告反映未来年度的公司计划。由于这些计划成为计量未来业绩的原则而作为控制系统的基础, 因而财务预算具有双重的作用。事实上, 预算越来越被看作控制的同义词。”这些论述清楚地表明, 预算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经历了从强调计划功能到强调控制功能的演化。
2. 对传统预算管理控制功能的批评和讨论。
在早期的预算批评者中, 最有影响的是Argyris, 他在1952年做了一项预算过程的实地调查。这个调查发现完成预算的压力产生了种种行为问题, 阿吉里斯观察到管理者在预算中使用的不同方式, 如参与和伪参与对行为的不同影响。他极力推崇参与式的预算模式, 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预算参与以及相关行为的长达半个世纪的讨论。今天很多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参与预算的方法, 但是除了增加预算编制过程的时间之外, 对于改善预算控制效果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
1972年, Hopwood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会计数据在业绩评价中所起作用的经验研究》, 将业绩评价模式根据是否依靠预算和是否考虑会计数据分为四类, 他发现“预算约束型”模式与增加的工作紧张感、厌恶同行关系以及部门的规模相联系, 他推断在业绩评价中高度强调预算会导致更高的数据操纵、不信任、敌对态度以及决策的功能失调, 他认为这些行为对业绩有负面的影响。他的论文引发了随后几十年有关业绩评价模式的讨论。
80年代的预算研究反映了代理理论的影响。研究者关注信息不对称和报酬制度设计等因素对预算行为的影响, 但备受关注的魏茨曼的“真实导向”激励计划模型等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采纳。90年代以来的预算管理研究引入了战略与预算模式, 同时借用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各种角度研究如何克服预算控制中的负面影响, 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但是从问题的反复提出可见, 有关预算的争论其实主要还是围绕着它的控制功能展开, 几十年来, 如何解决预算控制的负面行为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0世纪90年代, 针对传统预算管理的弊端, 有学者提出了超越预算思想, 超越预算理论主张只将预算的作用、内容和范围局限在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划上, 而传统预算的控制与激励作用则由其他的绩效管理制度来替代。超越预算理论的早期倡导者指出, 超越预算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预算与其他的战略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回顾, 人们发现除财务预算预测功能之外, 预算管理并不比其他战略管理方法更有效, 于是得出结论应放弃预算的业绩管理职能, 并用一个整合了多种方法的更有效率、更富成果的管理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预算管理;超越预算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研究如何整合现有的各具特色的管理控制方法, 使组织的预测、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更加有效。
超越预算理论的早期主张是针对预算控制功能的批评, 而并非彻底否定预算。但是, 随后的观点越来越偏激, 甚至有人提出解决预算过程内在矛盾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它完全打碎, 将企业从预算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实践调查
1. 调查背景。
为了观察中国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否存在改变, 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改变, 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高科技特点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我们推测高科技企业最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 竞争激烈、风险高、所处的环境不确定性高, 比较符合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提倡者所讨论的环境。如果企业有背离传统预算特征的表现, 那么在这类企业环境中应该比较容易发现。
本研究采用实地访谈方式, 与样本企业的财务或预算负责人进行探讨, 通常每家企业的访谈时间在2~4小时。一共有十家高科技企业被纳入了研究范围,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 被调查企业预算管理情况。
通过与每家企业几个小时的访谈, 我们对被调查企业的预算情况作了初步了解, 感觉到每个企业的预算都有各自的特点, 反映了不同企业的不同历史、特征和管理需要。
(1) 预算管理的历史和动因。我们调查的十家企业中, 目前都在实施不同形式的预算管理, 其预算管理的发展历史和推动力量有所不同。
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都是从开始建立就根据外部投资方的要求进行预算管理;一些新建立的高科技公司则是根据自己的发展和管理需要, 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预算管理模式;而对于具有国有企业背景的高科技企业, 虽然他们的存续时间较长, 但预算管理的起步比较晚, 引进预算管理很大程度上基于上级公司或者外界环境的强制要求, 有的企业虽然对预算管理的必要性有一定认识, 但是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 预算管理的阻力比较大。
(2) 预算内容。作为调查对象的十家企业的预算内容各不相同, 反映了各自预算管理的不同需要和不同成熟程度, 不过总体上这些企业编制的预算内容与传统行业相比显得比较简单, 很少有完整的全面预算。从业务预算来看, 很少见资产负债表要素的预算, 很多公司的利润表要素预算也不尽完整, 有些企业只有费用预算, 有些企业虽然有销售收入预算, 但是没有生产品种、数量预算, 存货预算和采购预算也很少见。
各家企业的预算项目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不过在具体的费用预算方面, 细化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多数公司由于缺少严格准确的消耗标准, 费用预算主要通过总额反映, 相对比较粗糙。但是两家外商独资企业, 对于每个明细费用项目都有消耗定额, 成本项目包括折旧、摊销、资产减值预算, 而且所有的费用增长都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例如, 如果工资增长, 必须提供当地物价指数变动信息和平均工资水平数据;如果人员增加, 那么就应该相应增加办公空间、桌椅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的预算, 并且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3) 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要求。在我国, 很多企业预算编制都要经过几上几下的讨价还价过程才能最终确定, 这一过程往往要耗费数月时间, 费时费力, 最后还会产生很多矛盾和意见。可是我们调查的样本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则普遍相对比较简单。其中有七家公司都是下级制定, 上级审批备案, 没有反复协商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些公司要经过协商, 一般要经过上下两次对接, 预算指标最后由企业高层确定。
不过即使在这些上级起主要作用的企业预算中, 预算指标也是比较宽松的。多数公司的预算都能完成, 只有三家公司的预算通常比当前业绩要高一些, 不过完不成预算的几率低于10%。总体来看, 样本企业的预算指标比较宽松, 这可能与高科技企业自身的特点有着密切联系,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性强, 主要是脑力劳动, 需要相对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这些公司的战略重点一般都是创新产品, 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设计的新颖性, 因此在预算方面这些公司更注重的是员工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成本的节约。
(4) 预算的执行和评价。从预算执行的结果来看, 每个单位对预算管理都比较重视, 在预算期结束时都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差异分析解释原因。但有五家企业只要解释的原因是合理的, 上级公司就会接受其结果, 不再追究;他们认为完成预算是正常的、应该的, 并不会为此发放额外的奖金, 通常也不鼓励超额完成预算, 认为只要实事求是的预算就是最好的。其余五家则将预算完成情况与奖励制度挂钩, 在完成预算或超额完成时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 但是在完不成预算时会扣减甚至停发奖金。
在预算管理发挥的主要作用方面, 一家公司明确提出预算管理是为了控制成本, 提高盈利;四家公司认为预算管理发挥着业绩评价的重要作用, 引导员工和下级部门增加收入, 降低成本, 以上五家公司的预算管理都表现出比较强的业绩控制功能;其余五家公司认为预算管理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未来运行的安排和资源 (主要是人力和资金) 配置, 追求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资源消耗的规律, 至于运行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奖惩则通过其他方式进行。
根据以上资料, 我们将十家企业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概括描述如下:
三、企业预算管理功能模式比较及其影响因素
尽管十家企业的预算管理内容和方法表现出非常丰富多彩的变化, 我们仔细分析其规律性差异, 发现这些企业的预算管理基本上都含有预先计划的功能目标, 但是只有一部分企业把预算的结果和事后的评价奖惩联系起来。
预算和控制相结合能够提高组织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但是过分关注预算的结果往往会削弱预算的事前计划作用, 造成如“预算松弛”或“短期行为”之类的功能失调行为。对于某些迫切需要准确计划和有效规划资源配置的组织, 特别是许多跨国公司, 他们在预算管理的控制和计划功能之间进行了取舍, 一定程度放弃预算的事后控制功能, 强调预算的事前信息功能, 鼓励下级部门运用预算工具真实反映客观环境和组织的变化, 帮助组织有效把握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从而做到应对自如。对这类企业, 一定存在相应的其他控制机制替代预算控制。
当然, 对于长期实施预算管理的传统企业来说, 任何改变都可能是有成本、阻力和副作用的。因此, 我们自然需要考虑哪些特征与预算管理的这种新的功能模式相联系。限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本文分析了组织因素 (包括公司性质、规模、组织授权模式) 和环境因素 (主要是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 对企业预算管理功能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 并采用简单的统计工具进行了检验,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 性质。不少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学者注意到公司的产权性质对公司管理模式的影响, 有合资经历的中国企业比非合资企业更注重现代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运用。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在放松预算控制功能的5家公司中有2家中外合资企业和2家外商独资企业。为什么具有外资背景的公司更可能放宽预算的控制作用, 以前的研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进行一些推测。
在我们的调查中, 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都是外国公司的子公司, 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多数由外方担任, 其在公司的管理制度建设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这些公司的母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调整对样本企业的投入, 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调整对员工的使用, 从而形成很强的市场控制力量。在这样的组织背景下, 员工 (包括管理层) 为了自己的职位和升迁机会, 有动力努力工作, 这种控制力有效替代了预算的控制力量。
因此在这样的企业, 预算可以与业绩评价和奖惩制度相对脱离, 集中于其资源配置的计划功能。公司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 预算编制有专门的表格, 固定的格式, 做得比较细, 对预算编制工作比较重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则相对比较宽松, 当超预算时, 需进行差异分析解释原因, 而不会与奖金挂钩。另外, 员工的奖金与公司 (或项目) 的整体业绩有关, 公司 (项目) 的业绩好, 则员工的奖金会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员工的个人主义行为。
(2) 公司规模。很多管理会计研究也探讨公司规模对管理模式和方法 (包括预算管理) 运用的影响, 但是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不过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方面,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规模较大公司往往需要更多依靠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指标, 而较小的公司, 或者在较低的组织层级, 比较容易使用非财务指标。如果这个看法能够成立, 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 规模较大的公司在使用预算管理时, 可能需要用预算的财务指标进行控制, 并作为业绩衡量的标准。
从我们调查的企业来看, 确实有这样的倾向:采用预算控制模式的公司规模相对比较大。在调查样本中相对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都依靠预算管理实行业绩控制, 并作为奖惩标准, 而相对较小的公司没有把预算与奖惩挂钩。
(3) 预算编制中的集权和分权。预算管理的参与制经过几十年的宣传, 似乎已经被广泛接受, 但是在实际的预算过程中, 还是有集权和分权的制度差异, 主要表现在预算讨论和最终决策的过程中。相关研究成果显示, 上级拥有最终决策权的预算中, 上级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更强烈的要求, 因此更可能把预算作为事后业绩评价和兑现奖惩的标准。
在预算改进的过程中, 放松预算的控制作用, 就是给下级更多决策和反应的权限, 实施分权管理的公司会降低预算对业绩评价的作用, 让预算的功能集中在计划方面。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编制由下级决策, 报上级批准或备案, 只有3家企业有比较复杂的上下谈判过程, 并且最终指标由上级确定, 而这三家公司都将预算作为奖惩的依据。
(4) 环境不确定性。以权变为基础的研究在管理控制系统研究中有很长的历史, 被最广泛研究的环境因素是不确定性, 近来有许多评论认为它在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中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科技企业的基本特征就是任务和环境的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 但是为了分析竞争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我们根据被调查样本企业的经营性质来区分其风险和不确定的程度:如果公司有相对稳定的产品, 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比较长, 我们就认为其不确定程度相对较低, 反之则不确定程度较高。因此我们统计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有一定重叠, 最终只用了一个变量。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对调查样本资料作了一些粗略的统计分析, 以观察上面分析的各种因素对预算功能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因为实际上所有的预算都具有配置资源的计划功能, 所以我们把同时注重控制功能的公司称作预算控制模式, 不注重预算控制功能的称作计划模式。
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3和表4:
相关性分析显示, 预算的控制模式选择与规模显著正相关, 与外资介入、授权程度以及不确定程度都有负向相关性。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也在一定程度支持这种关系存在。
统计分析虽然有局限性,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是否运用预算作为控制工具,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逻辑上看, 其中可能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确定程度, 外资介入和规模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四、研究结论和局限性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 探讨了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在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于预算管理的功能一直备受批评, 近年来更被认为在市场导向、高度竞争和不可预见的企业环境中, 传统的预算管理存在产生“僵化的业绩合同”、强化内部的博弈与误传信息等严重缺陷。但是这些批评显然是针对预算用于业绩评价和奖惩的控制功能, 而并非针对预算的计划功能。同时近年来有关控制系统和工具的研究有很大发展, 因此某些企业有可能放弃或放松预算管理在业绩评价方面的功能, 而把重点集中在配置资源的计划方面。
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 有一半企业的预算管理注重发挥业绩评价和成本控制的功能;而另外一些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发挥计划 (资源配置) 作用, 这些企业放松了通过预算进行业绩评价和奖惩的要求, 基本上由其他的管理控制工具代替预算的控制和业绩评价功能。
我们发现, 不确定性强的企业更可能放宽预算的控制作用, 这是因为他们更需要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 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应对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他们对预算的结果并不十分在意, 但是对预算的准确性非常在意, 因此他们强调差异分析的程度并不亚于那些用预算进行业绩评价的公司, 他们要求对每一项重要的预算差异进行认真而不是敷衍的解释, 从而不断增加整个组织对环境和运行不确定因素的理解和把握。因为这种差异的大小和方向与信息提供者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但是解释的合理性却体现了信息提供者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这种差异分析有可能改善长期困扰预算管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观察到, 有外资介入的企业更多地放弃了预算的控制功能, 因为他们有其他的控制机制可供选择。他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改变公司的存在和发展, 从而改变公司管理者和员工的命运;他们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选择管理者和员工, 改变员工的升迁和任用;他们可以通过外部的咨询机构调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市场反映, 作为业绩评价和奖惩的依据。这些手段都对组织内的人员形成强大激励和惩戒作用。因此,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 可能会有更多的组织有条件将预算管理回归到它本源的计划作用, 而让控制功能通过其他管理机制来完成。
摘要:长期以来, 预算被认为同时作用于“计划”和“控制”两大目标, 但有不少学者发现这两大目标之间其实存在冲突。目前有关预算的批评大部分集中在它的控制功能, 并且发现过于严格的预算控制可能导致预算松弛而破坏其计划功能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 探讨了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在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作出改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预算管理,计划,控制
参考文献
[1].冯巧根.超越预算的实务发展动向与评价.会计研究, 2005;12
[2].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判断及其评价.会计研究, 2001;4
[3].冯巧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一种理论与实践综合的视角.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王斌.公司预算管理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5].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邱寒等译.决策与控制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功能变化 篇2
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莽措湖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在1990年和2000年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1990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情况,对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出1990年和2000年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分别为3.10×109 元*年-1和3.05×109 元*年-1,2000年比1990年减少4.71×107 元*年-1.同时分析了1990年和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的原因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作 者:肖玉 谢高地 安凯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2003 14(5) 分类号:Q948.11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莽措湖流域 经济价值
功能变化 篇3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感染管理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 目的:调查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情况,并找出影响癌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因素,为今后探索癌症患者家庭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2010年8月在新疆某肿瘤专科医院的宁养院新登记的宁养服务癌症晚期患者,共发放问卷134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本研究将一般情况和家庭功能量表(FAD)编成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接受宁养服务后,癌症患者家庭的总功能分值与接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与家庭人口数呈负相关;“沟通”与家庭孩子情况呈正相关,与婚姻状况、患病年限呈负相关;“角色”与年龄及患病年限呈正相关;“情感反应”与患病年限及家庭人口数呈正相关;“情感介入”与家庭人口数呈正相关,与患病年限呈负相关;“行为控制”与年龄及婚姻状况、家庭孩子情况呈负相关;总的功能年龄与呈正相关,与患病年限及家庭人口数呈负相关。3.癌症患者家庭功能与多因素有相关性。结论: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较接受前均有改善,且家庭功能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系,但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内部仍有问题存在。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加,我国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2003年卫生部将癌症防治提升到“大卫生”的议事日程,同时将晚期癌症的宁养服务纳入了人类对癌症整体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在宁养服务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患者认为家庭是度过癌症末期最舒适的地方,并且特别渴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爱抚[2],也就是“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爱与归属的需要[3]。新疆地处祖国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占人口的绝大部分,为了切实做好癌症晚期患者宁养服务,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宁养工作者更肩负着巨大的义务和责任。本文旨在了解接受宁养服务的癌症患者家庭功能状况,希望在宁养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患者家属勇于面对亲人身患绝症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残酷现实,更能在患者有限的生命里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关爱,珍惜现有的生活、珍视宝贵的生命,使得宁养服务更贴心、更细致、更人性化,同时给予国内宁养服务工作者一些可参照的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新疆某肿瘤专科医院的宁养院是新疆唯一一所提供宁养服务的慈善机构,现在以2009年6月-2010年8月新登记的接受我院宁养服务的癌症晚期12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接受宁养服务的癌症晚期患者;②家庭贫困;③家住在乌鲁木齐市的居民;④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
1.2 调查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被调查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族别、婚姻状况、家庭子女状况、家庭人口数等。
1.2.2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FAD),能简单有效地找到家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问卷依据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McMaster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MMFF)确定量表的测定范围,共60个条目,含7个分量表:①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PS);②沟通(Communication,CM);③角色(Roles,RL);④情感反应(Affective Responsiveness,AR);⑤情感介入(Affective Involvement,AI);⑥行为控制(Behavior Control,BC);⑦总的功能(General Functioning,GF)。该量表每个条目均有4个答案供选择,其评分为:非常同意=1,同意=2,不同意=3,完全不同意=4。涉及家庭功能欠缺(不健康)的条目,其评分方式为5-实际得分。1分代表健康,4分代表不健康,每个分量表的各条目得分平均数即为该分量表的分值。量表作者对FAD的信、效度作过反复测定,均提示FAD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调查工具 在确定为宁养服务对象后次日进行家庭出诊调查即进行宁养服务接受前家庭功能相关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后,在宁养服务标准基础上再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疏导三次(即三个月)尔后对进行宁养服务接受后家庭功能相关问卷(同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由专业人员负责,调查前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填写问卷表的具体要求,讲解注意事项,打消被调查者疑虑,取得信任,获得被调查者认真如实的填写,当场收回。少数民族患者家庭由专业少数民族医务工作人员进行解释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两人复核录入建立Epidate数据库,统计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采用t、F检验、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家庭功能在患者接受宁养服务前后的差异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中,该量表各维度分值越低,表明家庭功能越健全。经t检验,接受宁养服务后,癌症患者家庭的总功能分值与接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在未接受宁养服务时家庭的总体功能不及接受后。患者在未接受宁养服务时家庭的沟通、情感介入2个维度的分值高于接受后;其角色、情感反应2个维度的分值也呈现偏高趋势,提示在未接受宁养服务时癌症患者家庭部分功能存在缺陷或偏差。但在解决问题和行为控制两个维度的分值未呈现差异。(见表2)
表2 家庭功能在患者接受宁养服务前后的差异
2.3 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与各因素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维度与其一般情况存在一定相关。即: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与家庭人口数呈负相关;“沟通”与家庭孩子情况呈正相关,与婚姻状况、患病年限呈负相关;“角色”与年龄及患病年限呈正相关;“情感反应”与患病年限及家庭人口数呈正相关;“情感介入”与家庭人口数呈正相关,与患病年限呈负相关;“行为控制”与年龄及婚姻状况、家庭孩子情况呈负相关;总的功能年龄与呈正相关,与患病年限及家庭人口数呈负相关。提示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年龄越小、婚姻状况越好、患病年限越短、家庭人口数越少及家庭孩子情况越好,其家庭功能越健全(见表3)。
表3 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分析(r值)
注: * P<0.05
2.4 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总功能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民族、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及家庭适应性作为自变量,家庭总功能作为应变量,对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总功能影响因素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总功能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注: * P<0.05
3 讨论
在当前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由于高昂的医药费不能住院治疗,在边远、贫困山区的晚期癌症患者,甚至连基本的止痛治疗都得不到满足,只能待在家中痛苦地等待死亡,而以家居式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宁养服务为提高当今世界上难以治愈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宁养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模式,过去是病人找到医院来看病治疗,现在主动上门去看望病人,尤其是癌痛病人,根据他们生理上各功能脏器的衰竭、病情变化快,加之精神上的孤独和固执、心理上的难以接受,使更大多数患者认为家庭是度过生命末期最舒适的地方,并且特别渴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爱抚[4],随着家庭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加重,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多项研究表明:较夫妻健康的对照家庭而言,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呈弱化趋势。而本次研究显示,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的家庭总功能得分已由未接受时2.32±0.27降低为2.18±0.24,即家庭总功能有好转趋势,具体表现在:遇到危及家庭完整和功能容量的问题时,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家庭建立家庭功能的行为模式过程中,家庭任务分工更加明确和公平、家庭成员也能认真地完成任务;家庭成员对刺激的情感反应的程度降低;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对对方的活动和一些事情关心和重视的程度更高。本文结果示,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和情感介入在不同性别存在差异,其中男性患者问题解决、沟通能力低于女性,而情感反应和情感介入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男性患者情感不易表露,且男性癌症患者多为40-60岁以上,他们要工作,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孩子,因此他们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大,有时可能会因为长期的照顾责任,令患者心力交瘁,亦或病人情绪低落也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压力。问题解决、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在不同民族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少数民族人群民族信仰文化有关,他们把自己患病能归于天命,可以找到心理平衡,致使可以坦然地面对绝症,从而减轻了癌症带来的精神压力;而其他方面在民族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原因可能为调查对象均为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常住人口,现代社会使其民族差异越来越小有关系。
家庭是一个自然支持系统,扮演着促进和保护个人健康的重要角色。癌症患者的康复除了需要一定的医疗保健服务资源之外,家庭又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康复过程中的主要照顾者。家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病或严重创伤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打击;同时,它又作为一个应激源对患者的家庭造成影响,家庭因其成员患病会受到多方面的冲击,承受心理、躯体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可能产生适应不良等家庭功能障碍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家庭功能各维度得分在不同患病年限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原因可能在于患病年限越短的患者越不能接受现实,且造成家庭功能各维度越不健全。而癌症患者问题解决、沟通和行为控制在婚姻状况下,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在患者不同家庭人口数、沟通和行为控制在患者孩子不同状况下存在统计学差异,原因在于:已婚患者、家庭人口数<4的家庭问题解决迅速,已婚、家中无孩子的患者沟通容易,家庭人口数<4的患者情感反应小、情感介入少,已婚、家庭人口数<4和家中无孩子、子女有工作的家庭患者后顾之忧少,家庭经济状况较其他家庭稍好,家庭功能总体较好,还可能在于每个家庭都有内在规则,这些内在规则规定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地位、行为准则,同时也规定了家庭与外界交往的基本原则。由于家庭整体需要和成员个体需要不能总是保持一致,当家庭成员因为个体需要而违反家庭内在规则的规定时,家庭内部常常会发生冲突,并由此导致家庭的情感、行为问题[5]。家庭人数越多,这些潜规则越难约束个人行为和情感。通过各种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家庭功能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宁养服务会使癌症家庭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就癌症患者需要关爱和被尊重的特点,从心理疏导方面入手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止痛。癌痛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恐惧更大于死亡的恐惧,因此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前提是获得病人的信任。宁养家居服务免费为患者发放止痛药物,在满足患者生理需要如疼痛的缓解、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相关心理疏导,使家属了解到癌症患者由于患病状态和对疾病的恐惧以及由于治疗的经济压力而导致的自我评价降低,人际交往减少,常常出现的绝望及抑郁症状,对生活失去兴趣,消极对待,容易产生家庭社会关系紧张、职责推诿、角色功能削弱及社会退缩等问题[6]。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考虑患者生理的需求,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虽仍有些缺陷,但较接受前已改善很多。朱桂霞等报道97%癌症患者家属有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7];崔以泰等也发现中国人在对待自己亲人的死亡及濒死状态方面较美国人的恐惧程度高[8]。癌症末期的患者在精神上的需要和照顾比之机械地维持心跳和呼吸更迫切,他们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心地照料和亲友们的依恋[9]。患者及家属常常向宁养医护人员寻求更多的帮助。本研究提示广大医护人员、心理学工作者应在治疗干预癌症患者病症的同时关注其家庭功能,尤其需关注男性、汉族、家庭人数多的、患病时程短的患者,并对其家庭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干预措施增强其家庭功能对患者身心状态的积极影响。而相对于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我们国内宁养服务仍显得比较粗糙,有待扩充和发展,服务内容也需要更细致、周到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主编. 姑息医学. 2008
[2]钟进才. 香港的宁养服务[J]. 医学文选, 2003, 22(1):83-85
[3]朱风云. 临终关怀的发展和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1992, 27(7): 323
[4]Pitts M. Fullfilling needs in final days[J]. Homecare, 1995,17:40
[5]Inoue S, Saeki T, Mantani T,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patient's mental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functioning. Support-Care-Cancer, 2003,11(3):178-184
[6]Maliskis L, kwan L, Krupski T, et al, confidence in the abl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hysicians among low-income patiences with prostate cancer[J], Urology, 2004, 64(2): 329-334.
[7]陈海喻. 对癌症病人及其家属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3, 12(2):83.
[8]杨国亮, 包天奎, 朱丽. 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功能状况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05, 8(19): 1582-1585.
[9]穆新华, 刘晓虹. 癌症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与应用.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7):39-41.
白靖平:通讯作者
表1 接受宁养服务癌症患者的一般情况
变量 组别 人数百分比(%)
性别 男 72 57.1
女 54 42.9
民族 汉族 79 62.7
少数名族 47 37.3
年龄(岁)<40岁 13 10.3
40~60岁 87 69.0
>=60岁 26 20.6
婚姻状况 已婚 74 58.7
离异 36 28.6
其他 16 12.7
家庭人口数<4 15 11.9
4~6 44 34.9
>=6 67 53.2
家庭子女状况无孩子18 14.3
孩子尚未工作28 22.2
孩子已参加工作80 63.5
患病年限(年) <539 31.0
矽肺患者肺功能动态变化调查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从事铁矿工作的男性, 年龄41~61岁, 平均年龄 (43.7±2.4) 岁, 工龄在10年以上。且这100例患者在2009年1-12月间均接受过体检。对100例矽肺患者前后四年的矽肺晋级及肺功能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一般方法
对所有矽肺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X线片检查等常规检查, 观察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其中肺功能检查项目主要有FVC (用力肺活量) 及FEV1 (第1秒用力呼气量) , 所有患者每一项测3次, 取最大值。以本院自主制作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工作、吸烟史、健康状况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对100例矽肺患者2009年和2013年的矽肺晋级及肺功能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 矽肺分期可分为四个等级:0期、Ⅰ期、Ⅱ期及Ⅲ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矽肺分期及晋级情况比较
2009年100例矽肺患者中矽肺0期9例 (9%) , Ⅰ期39例 (39%) , Ⅱ期36例 (36%) , Ⅲ期16例 (16%) 。2013年100例矽肺患者中矽肺0期0例 (0%) , Ⅰ期20例 (20%) , Ⅱ期59例 (59%) , Ⅲ期21例 (21%) 。然后矽肺晋级情况采取12小级分级计算法, 与2009年相比, 2013年矽肺患者矽肺晋级1小级。此外,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分期的矽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工龄等无明显差异, P>0.05。
2.2 前后4年患者肺功能动态变化及矽肺不同分期间肺功能变化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可知用力肺活量平均下降值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平均下降值与矽肺分期呈正相关。
2.3 2013年患者矽肺分期呼吸系统症状阳性情况见表2。
此外, 根据患者吸烟与否将其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吸烟组咳嗽、咳痰阳性率为86.3%、呼吸困难阳性率为47.6%;不吸烟组分别为64.5%、40.4%。两组在咳嗽、咳痰阳性率上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呼吸困难上差异不大,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矽肺主要是由过量吸入二氧化硅所致, 临床上判断矽肺严重程度的主要标志是肺功能。而肺功能与矽肺分期、吸烟史等有密切的关联。对矽肺患者采取X射线、肺功能检查等诊断, 可通过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相关数值反映矽肺患者肺功能状况[2]。相关研究表明, 肺功能与年龄有关, 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本研究中矽肺等级越高, 用力肺活量平均下降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平均下降值就越大, 即力肺活量平均下降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平均下降值与矽肺分期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肺弥漫性纤维化速度随着矽肺分期级别的升高而变快, 从而致使肺功能损伤越严重。因此要加强矽肺患者早期诊疗, 有效控制肺功能障碍的进一步恶化。由表2可知, 矽肺分期级别越高, 患者呼吸困难阳性率越高。且吸烟组咳嗽、咳痰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由此可见吸烟会加重肺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矽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等临床资料, 探讨矽肺患者肺功能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矽肺患者的X线片、肺功能检查及随访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该100例患者2009年的体检、肺功能诊断等进行对比, 探讨矽肺患者的肺功能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与2009年相比, 2013年患者矽肺等级平均增加1小级。且4年间矽肺不同分期的FVC及FEV1均有所下降 (P<0.05) 。结论 用力肺活量平均下降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平均下降值与矽肺分期呈正相关。
关键词:矽肺,肺功能,动态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乜庆荣, 矽肺患者肺功能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 (2) :96-97.
[2]陈佰锋, 矽肺病人肺功能动态变化追踪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 (1) :41-42.
功能变化 篇5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该流域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为深刻,是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作 者:刘蕾 夏军 丰华丽 占车生 尹雄锐 LIU Lei XIA Jun FENG Hua-li ZHAN Chen-sheng YIN Xiong-rui 作者单位:刘蕾,尹雄锐,LIU Lei,YIN Xiong-rui(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夏军,XIA Jun(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丰华丽,占车生,FENG Hua-li,ZHAN Chen-sheng(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功能变化 篇6
【关键词】 围产期;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临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表现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水平上,使得在对围产期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上的监测系统更加的完善,也导致了医学界不断重视对围产期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为了能够探究新生儿在围产期时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探讨变化指标的临床价值,对此,我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5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围产期新生儿,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并对100例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指标包括:①PT凝血酶原时;②TT凝血酶时间;③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④FBG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等1)并将所得的几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5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围产期新生儿,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男性为60例,女性为40例,新生儿的孕周在32—40之间,平均孕周为35.2±3.2。其中,早产儿有54例,具体包括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羊水吸入。呼吸暂停综合征,先心病,咽下综合征2。足月儿为46例,具体包括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羊水吸入,合并肺出血,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等。
1.2 方法 我院收治的100例围产期新生儿在入院时都接受股静脉取血的方式,从而来进行测定①PT凝血酶原时间;②TT凝血酶时间;③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④FBG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指标。另外当新生儿脑颅内出血时,则需要对患儿在出生后的2到5天进行CT检测。
2 结 果
2.1 当围产期新生儿的孕周时间越长时,则新生儿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将会出现显著的增强,而FBG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则会出现显著的下降。
2.2 轻度窒息的围产期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足月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没有显著的差异,在窒息程度上面,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的比较也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将重度窒息的围产期新生儿和足月没有病变的新生儿相比,则具有显著的差异,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将会出现显著的增强,而FBG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PLT值则显著地降低。由此可以显示出,重度窒息患儿在凝血功能上面具有明显的障碍。
2.3 将早产儿和出血期患儿和脑颅内没有出血的患儿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早产儿和出血期患儿这一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而FBG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血小板值则显著的降低。
2.4 将围产期脑颅内出血的患儿和足月患儿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围产期脑颅内出血的患儿这一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将会出现显著的增强,而FBG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则明显地降低。
3 討 论
当围产期新生儿出现窒息缺氧的状态时,患儿的凝血功能状态将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改变,尤其在重度窒息围产期新生儿最为突出。其病理机制主要为由于患而的缺氧导致其体内的凝血因子不能够正常的合成,从而进一步的导致患儿体内的酸性中毒和血管内皮细胞3的损害,最终将会释放出更多的组织因子,最终导致患儿体内的凝血功能出现紊乱。
当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PLT来进行围产期新生儿各个指标的监测,但是由于早产儿的病情发展比较的快,因此,在对其进行监测的时候,尽管PLT的数目在明显的变化,但是此时患儿的出血症状已经发生了。
综上所述,对围产期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动态监测,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脑颅内出血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患儿的窒息程度,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莲,高革,司予比.早产儿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2;155—156.
[2] 毕玫荣,张岩.新生儿凝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1):15—18.
功能变化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该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无功能垂体瘤患者36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7例, 平均年龄 (51±19) 岁, 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入院进行评估, 以后每年住院评估1次, 平均随访时间 (3.5±1.9) 年。患者入院前的症状包括:视野缺损27例, 头痛6例, 意外瘤3例。其中经蝶手术26例, 经颅手术10例。肿瘤完全切除20例, 大部切除10例, 部分切术6例。8例术后进行鞍区放疗, 其中大部切除术6例, 部分切除2例。予以直线加速治疗, 总剂量50 Gy, 2 Gy/d, 每周5 d。放疗于术后1个月开始。根据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治疗方式, 将人群分为3组:A组:垂体瘤完全切除 (20例) , 其中男11例 (55%) , 平均年龄 (50±20) 岁;B组:垂体瘤大部分或部分切除 (8例) , 其中男4例 (50%) , 平均年龄 (52±19) 岁;C组:肿瘤大部切除或者部分切除并行术后垂体放疗 (8例) , 其中男4例 (55%) , 平均年龄 (50±18) 岁。3组人群肿瘤体积大小分别为: (20±7.6) 、 (33±8.9) 和 (35±9.5) mm, 3组之间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A、B、C 3组的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半年及1年进行垂体前叶功能评估, 以后每年评估1次, 同时C组于术后1个月开始放疗。低血糖兴奋试验评估GH、皮质醇的储备功能;Gn RH兴奋试验评估LH和FSH的储备功能;由于第4代TSH测定方法的出现, 已经能够鉴别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因此没有进行TRH兴奋试验。垂体肾上腺轴的评估以皮质醇代替了ACTH。血清GH、皮质醇、TSH、LH、FSH及PRL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高泌素血症是由于病变累及垂体柄, 促使泌乳素抑制因子 (PIF) 释放增加。垂体功能低下是指激素基础值很低或者在激发试验中反应低下;垂体功能重建是指基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或者激发试验出现正常反应。术后出现肾上腺或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 分别予以糖皮质激素或者甲状腺激素替代, 并在试验前停药。
1.3 实验方法
1.3.1 低血糖兴奋试验
空腹状态下进行, 抽取0分钟静脉血后, 予以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 (商品名:诺和灵R, 生产厂家:Novo Nordisk A/S, 批号:国药准字J20100041) 0.1~0.15 IU/kg iv (胰岛素0.1~0.15 u/kg iv, ) 然后分别于注射后30 min、60 min、90min、120 min抽血化验皮质醇、生长激素, 病人多在注射后15~45min发生低血糖, 对症状严重者在取血后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 m L, 提前终止试验。
1.3.2 Gn RH兴奋实验
实验于空腹状态下进行, 实验前抽取静脉血, 予以戈那瑞林 (商品名:戈那瑞林, 国药准字H10960063) 10μg溶于2 m L生理盐水中, 静脉注射后, 15 min、30 min、45min、60 min、90 min分别抽血化验LH、FSH。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率) 表示, 3组之间连续性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病变部位的随访结果
A组没有出现肿瘤复发, B组出现3 (37%) 例复发, 2例进行二次手术。C组有2 (25%) 例出现复发, 没有进行二次手术。
2.2 术前及随访结束时垂体功能评估情况
术前及随访结束后时分别进行激发试验评估垂体-甲状腺轴、肾上腺轴、性腺轴和生长激素的储备功能, 结果表明术前3组之间的GH、F、TSH、LH、FSH、PRL异常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随访终点各组之间上述各指标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但是A组的患者随访结束时垂体功能基本完全恢复正常水平, C组随访结束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合B组, 和术前相比, C组随访结束时垂体-肾上腺轴、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和生长激素发生功能减退的比例明显升高。见表1。
2.3 各组激素替代治疗情况
C组激素替代治疗的发生率最高, A组随访结束时基本无需替代治疗, B组激素替代治疗的比例小于C组, 但是>A组, 3组之间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垂体功能重建的情况
A组于术后1年完成了垂体功能重建。A组术后1年没有出现新发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B组部分患者由于垂体瘤生长, 间断出现新的垂体功能损伤;C组不论有无肿瘤生长,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比例越来越高。
注:各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代表术前3组之间率的比较, P#代表术后各组之间率的比较, P*#代表总体人群中术前和术后激素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肿瘤, 在正常人群随机MRI检查时发现垂体腺瘤的几率为10%~38.5% (平均22.5%) [2], 生长激素分泌功能受损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其它垂体前叶激素, 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前GH低下的比例明显高于F、TSH、LH、FSH低下的比例 (66.7%VS 22.2%、11.1%、25.0%、30.6%) , 随访终点时仍显示GH低下的患病率最高 (36.1%) , 这和蒋[3]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术后F低下的比例低于低TSH、LH、FSH的发生率 (19.4%VS 22.2%、30.6%、30.6%、30.6%) , 提示垂体-肾上腺轴 (HPA) 功能重建的比例要高于其它轴系, 这和Tominaga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该研究HPA轴功能重建的发生率比较高的原因可能和本试验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为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刺激试验不需要通过下丘脑, 而是直接刺激垂体分泌ACTH[5],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验的灵敏性, C组在随访结束时发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比例最高, GH、F、TSH、LH、FSH低下的比例分别为:100%、67.5%、62.5%、100%和100%, 而且远远高于术前这些激素低下的比例, 考虑术后垂体功能低下比例升高的原因和垂体放疗相关, 因为放疗起效的时间较晚, 作用缓慢, 随着时间的延长, 发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比例越高, 放疗后10年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7]。
该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 (1) 垂体功能重建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 如果1年后垂体功能仍未恢复, 可能患者发生了永久性垂体功能减退。重建的时间一般在术后3个月~1年之间, 如果没有出现肿瘤的复发, 那么1年后基本不用继续随访并评估垂体功能; (2) 是否进行周期性内分泌的随访和评估取决于治疗方式。A组由于肿瘤完整切除, 随着随访时间延长, 垂体前叶功能基本完全恢复重建。B组合C组的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别, 但是术后垂体功能的恢复结局差异明显, 原因在于C组术后进行了垂体放疗, 发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比例明显升高; (3) 垂体瘤手术未完全切除接受放疗时, 即使肿瘤没有复发, 数年后仍有多数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术后放疗有助于预防垂体肿瘤的复发, 很多专家推荐此疗法, 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因此术后接受垂体放疗的患者, 需要长期随访并评估垂体功能。有研究者认为, 术后放疗不仅可以影响到垂体的分泌功能, 还有可能损伤下丘脑的功能, 造成垂体促激素的分泌功能受损[8,9]。
目前对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替代治疗的药物主要是氢化可的松 (没有条件时可以选用强的松) 和左旋甲状腺素, 尽管生长激素分泌功能受损的发生率比较高, 但是由于市场上生长激素价格昂贵, 因此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的人群并不多。但是随着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 目前会有更多的患者接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还需要更多此方面的临床试验, 寻找合适的替代剂量。
综上所述, 该研究表明术后接受垂体放疗的, 建议进行长期内分泌功能的随访, 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如果术后1年没有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则不必继续进行内分泌随访。
摘要:目的 探讨无功能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变化及替代治疗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重建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36例无功能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受试者分为3组:A组:垂体瘤完全切除;B组:垂体瘤大部分或部分切除;C组:垂体瘤大部或部分切除并行垂体放疗。放疗在垂体瘤术后1个月开始。根据术后垂体功能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采用激发试验评估垂体功能, 包括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试验, TSH刺激试验和GnRH兴奋试验。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半年及1年进行随访, 以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患者于术后1年垂体前叶功能完成了重建。术前GH低下的比例明显高于F、TSH、LH、FSH低下的比例 (66.7%VS 22.2%、11.1%、25.0%、30.6%) , 随访终点时仍显示GH低下的患病率最高 (36.1%) 。术后F低下的比例低于TSH、LH、FSH低下的患病率 (19.4%VS 22.2%、30.6%、30.6%、30.6%) 。随访结束时A组患者没有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B组间断出现新的垂体功能的损伤;C组于随访结束时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术后进行垂体放疗的无功能垂体瘤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内分泌功能的评估;而肿瘤完全切除且术后1年没有发生垂体功能减退, 则不必长期进行内分泌随访。
关键词:无功能垂体瘤,垂体前叶功能,手术,放疗,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Halvorsen H, Ramm-Pettersen J, Josefsen R, et al.Sur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transsphenoidal microscopic and endoscopic 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a consecutive series of 506 procedure[J].Acta neurochirurgica, 2014, 156 (3) :441-449.
[2]Ammirati M, Wei L, Ciric I.Short-term outcome of endoscopic versus microscopic pituitary adenoma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2013, 84 (8) :843-849.
[3]蒋翠萍.垂体瘤术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 2011, 3 (18) :369-370.
[4]Tominaga A, Uozumi T, Arita K, et al.Anterior pituit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results of longitudinal follow-up[J].Endocrine journal, 1995, 42 (3) :421-427.
[5]Yuen KC, Amin R, Cook MB, et al.Evaluation of the pituitary function with insulin tolerance (hypoglycaemia) testing: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using insulin lispro compared to regular insulin[J].Hormone research, 2008, 69 (4) :233-239.
[6]潘绵顺, 王鹏, 牛朝诗.功能性垂体腺瘤放疗[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 21 (2) :121-125.
[7]付晓红, 周培志, 尹森林, 等.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变化及激素替代[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4 (3) :448-451.
[8]Pollock BE.Comparing radiation therapy and radio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 patients[J].World neurosurgery, 2012, 78 (1-2) :58-59.
PEP教材单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篇8
1.第1~2页主情景图(选学):修订前,教材安排在真实情景中呈现本单元核心词汇及句型。修订后,在原基础上通过图片或情景语言适当扩充了有关中西文化和情感态度教育方面的内容。
2.第3页A Let′s talk;Let′s play等(必学):修订前,教材通过真实自然的情景对话呈现核心句型,通过游戏巩固所学语言。修订后,适当增加了文化内容有一些学生体验运用语言的活动。
3.第4页A Let′s learn;Let′s do/chant等(必学):修订前,教材的编排是教学5~6个单词,并通过TPR活动或歌谣,巩固所学单词。修订后,简化了TPR活动或歌谣,使其针对性更强。
4.第5页:修订前,教材的编排是Let′s make/draw;Let′s sing/chant等动手动口,调动多元智能的活动,巩固A部分的单词和句型。修订后,本页功能定位为语音学习(Phonics),三年级上册主要介绍26个字母的名称音、大小写和顺序;重点学习辅音字母的发音,帮助学生建立辅音字母与其音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5.第6页A Let′s talk;Let′s play等(必学):修订前,在复习A部分句型的基础上适当扩展新的语言,通过游戏巩固所学核心句型。修订后,适当增加了文化内容,替换了一些交际性不太强的活动。
6.第7页A Let′s learn;Let′s play等(必学):修订前,在A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再增加4~5个生词,通过TPR活动或歌谣巩固所学单词。修订后,简化了TPR活动或歌谣,使其内容针对性更强。
7.第8页:修订前,教材的编排是选学内容C Let′s check;Let′s sing,通过听力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歌曲巩固所学核心词汇和句型。修订后,教材将本页功能定位为阅读技能培养,三年级上册本页内容分上下两部分活动,分别针对字母认读和单词认读进行了多种活动设计。
8.第9页:修订前,教材的编排是选学内容C Story time,通过趣味故事保持学生兴趣,扩大阅读量。修订后,本页为必学内容,检测本单元核心内容,听力题型从原来形式单一的选择题,丰富为选择、排序、判断正误,此外,专门针对核心词的认读增设了各种活动。
功能变化 篇9
1身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
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实现高质量生活的保证。而肌肉力量、有氧耐力、柔韧性、平衡能力、体重指数等身体参数则是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等功能任务的关键指标。这些功能任务主要包括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能力:购物、打扫卫生、娱乐休闲、提拉重物等。
如表1所示,拥有足够的功能能力,是维系正常生活、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较差的体能,唐氏智障者的身体功能比正常人群要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部分人群功能衰弱、疾病(与年龄相关)等健康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良好的身体功能,是唐氏智障者健康生活的基础保证。
2唐氏智障者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 . 1身体状况
随着年龄增长,唐氏智障者身体状况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肥胖、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甲状腺功能失调等。
2.1.1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
研究表明,智障人群的有氧能力和最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唐氏智障者比其他智障人群的有氧能力和最大心率更低。成年唐氏智障者的最大摄氧量比正常人群要低。
成年唐氏智障者心血管系统功能低下与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肌力萎缩、肺部异常、甲状腺功能失调、交感系统反应能力减弱等因素有关。
2.1.2肥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肥胖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功能衰竭、骨关节炎以及某些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有密切关系。然而,肥胖是唐氏智障者非常流行的一种现象。
导致成年唐氏智障者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础代谢率低。基础代谢率低的幼儿唐氏智障者,成年后更易于肥胖。
2.1.3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
由于过早老化,成年唐氏智障者通常会遭遇正常老年人群才需要面对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大约1%~2%青少年唐氏智障者患有幼年型关节炎。成年唐氏智障者患颈椎关节炎的几率比正常人群高出许多。并且,由于肌力萎缩,导致髋关节不稳定,不能保持正常步态。
唐氏智障者比同龄正常人群存在更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几率。成年唐氏智障人群比同龄正常人群下背部骨密度低14.5%、骨盆骨密度低11.5%。并且,女性智障患者,唐氏智障是导致骨密度含量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
导致唐氏智障者骨质疏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内分泌失调、身体活动减少、肌力萎缩等。
与同龄正常人群乃至普通智障者相比,唐氏智障者肌肉力量明显偏低。力量的衰退不仅使唐氏智障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几率增大,并且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行走、站立时保持平衡)以及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2.1.4甲状腺功能失调
随着年纪的增长,成年唐氏智障者既有可能成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也有可能成为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其中,后者的几率更大。20%的儿童唐氏智障者甲状腺功能失调,并且多数是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
2 . 2唐氏智障者神经学或精神病学的健康状况
随着年龄增长,唐氏智障者最常见的神经学或精神病学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抑郁症也有较高的发病率。早期的诊断、治疗是抑制此类功能衰退的有效措施之一。
2.2.1老年痴呆症
几乎所有40岁以上的唐氏智障者在精神病理学与老年痴呆的症状相吻合。Lai等人发现,唐氏智障者在35~49岁痴呆症患病率是8%,50~59岁是55%,60岁以上则达75%。另有研究表明,40~49岁唐氏智障者的痴呆症患病率是11%,60~69岁则达77%。
即使没有痴呆症,成年唐氏智障者认知功能的衰退也是显而易见的。抑郁症以及其他类型的心理疾病同样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2.2.2抑郁症
成年唐氏智障者精神病患病率接近30%。正是由于功能能力的降低,抑郁症成为该部分人群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他常见症状主要包括无法安然入眠、活动能力衰退、冷漠、体重下降等。
3唐氏智障者身体锻炼
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唐氏智障者身体功能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能够更加健康、愉快、独立地享受生活[2]。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推荐以下内容供他们进行身体锻炼。
3 . 1心血管系统练习
心血管系统的练习是指身体主要大肌群参与的、活动时间在10min以上持续性运动。考虑到唐氏智障者低水平的心血管功能,这类练习是该部分人群的重要练习内容。可以推荐的练习形式主要有:散步、慢跑、功率自行车、低强度的有氧健身操等。起始负荷强度为30%~5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00-年龄),活动持续时间为5~10min,活动频率为1~2次/周。然后,随着心肺功能的增强,逐渐增加到40%~60%最大心率、10~30min、3~4次/周,直至60%~75%最大心率、15~60min、3~5次/周。
3 . 2力量练习
唐氏智障者力量能力偏低,对其日常生活乃至工作都造成了诸多不便。因此,力量练习同样是该部分人群身体锻炼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针对大肌肉群进行最大力量的练习。每块肌肉1~2个动作,每个动作2~3组,每组次数8~12RM(RM是指每组最大负荷次数)。同时,考虑到该部分人群对力量耐力的要求,循环训练法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练习方法。每站练习2min,站间歇30~60s,每个循环4~10站。
3 . 3平衡练习
平衡是指身体在支撑面保持自由活动避免摔倒的控制能力。与正常人以及非唐氏智障者相比,唐氏智障者的平衡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这对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以及生活、工作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所以,平衡能力同样是该部分人群所必需的。静态平衡能力可以通过单腿站立、闭眼单腿站立等形式加强。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则可以通过走直线、走平衡柱、单腿跳等形式进行。
4结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唐氏智障者将会面临许多功能衰退和障碍,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应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潜在的导致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受限的预防措施上来。持续、有效的身体锻炼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加上合理的膳食结构、定期的身体检查以及各种社区参与等相关条件的配套提供,共同促进了该部分人群延长生命长度、提高生活质量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唐氏智障者会由于身体的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在分析、探讨唐氏智障者身体结构、功能变化的基础上,对促进该部分人群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内容、方法手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功能变化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筛选出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例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10例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8例非老年非重症患者,分成4个研究组。4组患者基本病情见表1。
1.2 病例纳入诊断标准
选取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须同时满足:(1)年龄>60岁;(2)参照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于2007年制定的重症肺炎的标准界定,所选患者须至少符合2条主要标准及1条次要标准[2,3]。老年非重症组患者年龄须>60岁并符合肺炎诊断标准,但不及重症肺炎诊断标准。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年龄须在20~59岁,同时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非老年非重症组患者年龄须在20~59岁,同时符合肺炎诊断标准但不及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所选取病例均不伴有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其他部位感染、肿瘤、糖尿病、肺栓塞等疾病,以及近期未曾使用过免疫抑制剂。
1.3 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抽取患者2m L外周抗凝血,从中取全血100μL分别加入鼠抗CD3-藻红蛋白Cy5(PC5),鼠抗人CD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鼠抗人CD8-藻红蛋白(PE),鼠抗人CD16加CD56-PE单克隆抗体各20μL;并设置同型对照试管,在常温下避光孵育后,应用红细胞裂解液及细胞仪对细胞进行裂解、分离,对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记录为CD3+、CD4+、CD8+,计算CD4+与CD8+之间的比值,以及NK细胞的活性值。
1.4 资料统计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各项指标均用表示。
2 结果
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与老年非重症组相比下降明显,P均<0.01;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均低于非老年非重症组患者,P<0.05或0.01;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及CD8+两项指标上均低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P均<0.05;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性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也在不断升高,其临床特点为: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常伴随吸入性肺炎,导致感染;痰液不能及时排除,常导致脓肿形成;急性渗出、坏死与慢性修复同时存在;病情易反复、迁延不愈、感染不易控制彻底;易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T细胞亚群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表现在CD3+、CD4+、以及CD4+/CD8+随年龄增长而降低[4]。
T细胞亚群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人体系统的正常免疫功能,CD3+T细胞指标能够代表总T细胞[5,6,7]。本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患者的CD3+值偏低,老年重症组患者的数值下降更为严重,与剩余两组患者相比较下降约1/3,相比之下,非重症肺炎患者的CD3+指标均在正常值附近,由此说明重症肺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底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下降更为严重,免疫功能的减退可能是导致老年重症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CD4+、CD8+指标方面重症肺炎患者下降明显,老年重症肺炎组下降更为明显,可导致T、B细胞免疫应答效应减退以及B细胞大量繁殖,继发病理损害,此为重症肺炎患者较易继发多脏器损害的原因之一。在NK细胞活性方面重症肺炎患者明显低于同龄非重症肺炎患者,说明NK细胞表面受体受到重症感染的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本次研究中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重症组相比,各项指标较为相似,表明非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地改变。综上所述,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抗感染等临床对症治疗的同时,可加用免疫增强疗法,以增强疗效。
摘要:目的 探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年龄及病情筛选肺炎患者并分成4组:老年重症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0例;非老年重症组: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例;老年非重症组:老年非重症患者28例;非老年非重症组:非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18例,运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进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与老年非重症组相比下降明显,P均<0.01;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均低于非老年非重症组患者,P<0.05或0.01;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及CD8+两项指标上均低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P均<0.05;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较非重症肺炎患者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有所下降,且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为显著。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可能是诱发老年患者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重症肺炎,老年人,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丰良,袁嘉丽,宋建新,等.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及红细胞膜免疫分子表达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6):411-412.
[2]钱桂生,王耀丽.老年人重症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16(3):131-132.
[3]陈文彬.重症肺炎初期经验治疗的抗生素选择及降阶段疗法策略[J].新医学,2002,33(7):390-391.
[4]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
[5]Orange JS.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 deficiencies[J].Curr OpinAllergy Clin Immunol,2006,6(6):399-409.
[6]Cooper MA,Elliotf JM,Keyel PA,et a1.Cy-tokine-induced memory-like natural killer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2009,106(6):1915-1919.
功能变化 篇11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流变学;红细胞免疫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部队无偿献血人员100名,年龄18岁~45岁,平均年龄33.6±5.8岁,分别留取其献血前及献血后72h内的血标本。
1.2方法采用LBY-N6K普利生全血自动学流变仪检测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积聚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采用红细胞免疫粘附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如表1)献血者献血前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积聚指数、全血高切相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与献血后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
3讨论
红细胞对炎性产物及癌细胞的免疫黏附及清除作用是其天然免疫功能之一,临床试验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军队无偿献血者是无偿献血的一个特殊群体,观察献血者献血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粘附红能的变化,对于保证献血者献血后身体状况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红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有形成分,明显影响全血粘度和血压幅值,献血后红细胞压积在正常范围内降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由红细胞变形性产生,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增多时,特别是其活性增强时能直接提高血浆粘度。另外红细胞聚集指数表示红细胞积聚程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全血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意义与全血低切粘度相同。本研究通过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献血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全血相对指数均有所下降。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由红细胞聚集决定,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献血后也降低。献血后血浆粘度下降明显。提示献血后72小时血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低于献血前的检测结果,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流变学各项指标会慢慢恢复正常。红细胞不仅具有输送氧气的生理功能,而且还具有多种天然免疫功能。红细胞对炎性产物及癌细胞的免疫黏附及清除作用是其天然免疫功能,Hament等[3]研究发现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主要是通过红细胞表面的免疫黏附活性受体(RBC-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IC)结合而实现。因此C3b受体的黏附活性及分子数量对IC的清除,对与机体抵抗炎症反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献血后72h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献血前(P<0.05),说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短暂的下降,献血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会渐渐恢复正常。综上所述,献血后72h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会有短暂的下降,临床上应注意休息和恢复,与此同时,献血后对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危害健康的疾病能起到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夜盲症患者眼的感光功能变化 篇12
在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含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叫视紫红质,对光敏感度强,可感弱光;视锥细胞有三种感光色素,可感受强光和色光。视杆细胞的功能就是产生边缘视觉,视锥细胞的功能就是产生中央视觉。由于先天性视网膜中缺乏视杆细胞或体内缺乏维生素A(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人在傍晚或暗处看不清东西,叫夜盲症[1]。由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感光功能不同,夜盲症患者的感光功能与正常人相比也必然有所改变。具体变化如下:
1. 视敏度(视力)
在亮光下,中央凹的视敏度最高,因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而视锥细胞的功能是感受强光和色光,维持中央视觉。从中央凹起,越向视网膜边缘视锥细胞越少,视杆细胞越多,加之视细胞与双极细胞和节细胞联系上的特点,视网膜周围部分的视敏度便迅速下降,最边缘部分的视敏度仅为中央凹处的1/40。在暗处,中央凹处几乎看不见东西,周围部位视敏度也很低。可见中央视觉的特点是在亮光下分辨物体细节;而边缘视觉的特点则是在暗光中感受弱光。因此,夜盲症患者的中央视觉正常,而边缘视觉减弱,也就是在暗处的视力下降,在明亮处的视力正常。通常人们所说的视力是指中央凹的视力,若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夜盲症患者中央视力正常[2]。
2. 颜色视觉
实验已证实,在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线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含有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视锥细胞感亮光和色光,所以夜盲症患者色视觉正常。
3. 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由光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随着视觉敏感度逐渐增加,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这称为暗适应。当由暗处突然来到光亮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
暗适应的特点,是由感光色素的光化学特性所决定的。当眼处于强光下时,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虽然都被漂白,但两者感光色素的剩余量却不一样。视杆细胞的色素剩余量较少,已达到不易产生兴奋的程度;而视锥细胞感光色素的分解和合成却可建立新水平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昼光下的视觉。这时以视锥细胞的活动为主,而视杆细胞基本上处于无我们就必须考虑把伦理道德上升到法律高度,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约束科技活动中的失范行为。管理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够从不同层面对人们的科技行为进行硬性约束。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要更好地利用它,就必须重视伦理道德在其中的作用,必须把科技伦理所蕴含的精神贯作用的状态。
暗适应过程实际包括两部分,先是刚进入暗处后较快发生的光阈降低,光敏感度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不大,这是视锥细胞的暗适应。视锥细胞暗适应完成较快,由明处进入暗处最初七八分钟内完成。这段时间内,视锥细胞内的感光色素迅速合成,并在另一新的水平上开始活动,光敏度有所提高,对暗处稍亮些的光能感受到,但暂时还看不清光度很微弱的物体。随着时间的延长,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量逐渐恢复到足以使视杆细胞可以兴奋的水平。暗视觉的光敏度便达到最高值,达到充分的暗适应状态。这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约20—30分钟完成。研究证明,视网膜的光敏度同未被分解的感光色素的量成正比关系[3]。
暗适应后进入亮处,对光非常敏感,有眩耀的感觉,几分钟后,视觉恢复正常,这是明适应。明适应其实就是暗适应的消失。
夜盲症患者由于VA供应不足,视紫红质合成不足,导致暗适应功能降低,时间延长。
4. 视野
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此眼所能感觉到的视觉范围叫该眼的视野,也叫周围视力,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视野分为中心视野和周边视野,在注视点以内30度范围为中心视野,主要是黄斑部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的视野。30度以外范围叫周边视野,主要是视杆细胞的视野。夜盲症患者是视杆细胞缺如或视紫红质缺乏,使视杆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因此周边视野缺损,严重者只剩下一点点中心视野。
以上只是笼统的介绍,夜盲症有多种,也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许多先天及后天性疾病的统称,其表现也有差别。
夜盲症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夜盲症又分为静止性、进行性两类。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眼病,该种夜盲症的视力、视野、眼底均无异常,但暗适应功能降低、时间延长。出生后即可出现夜盲症症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无需特殊治疗。先天性进行性夜盲症多与其它遗传性视网膜疾患并发,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其暗适应功能随病情进展而不断下降,同时伴有视力、视野及眼底的改变。后天性夜盲症患者以VA缺乏为主,常由其它全身性疾病引起,或营养不良造成,伴有暗适应障碍、视力、视野改变等。这种情况,当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夜盲症状自然消失。
摘要:人在傍晚或暗处看不清东西,叫夜盲症。夜盲症患者的感光功能在视敏度(视力)、颜色视觉、暗适应与明适应、视野等几方面与正常人相比有所不同,文章从这几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夜盲症,感光功能,变化
参考文献
[1]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8-142.
[2]湖南医学院.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03-405.
【功能变化】推荐阅读:
脑功能变化特征09-14
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09-25
写新变化的作文:奶奶家的新变化08-21
路径变化07-14
处理变化07-16
视野变化07-19
变化07-22
煤层变化10-20
水平变化05-10
养分变化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