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变化(共5篇)
语音变化 篇1
在国际上英语被认可的主要因素还是因为英语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发展性与变动性,英语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种语言,尤其是对国际影响比较大,英语覆盖面非常广,起到的实际作用也很大,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在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同时,还加大了各国之间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全球对英语语言使用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促使英语语言学当中的一些内容需要对应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当中变化较为明显的就是语音与词汇的变化,加强对其的研究,才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与时代发展的速度一致。
一、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变化的概念
关于英语语言学中语音与词汇变化,主要是根据英语语音与词汇自身生成的规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主要是根据英语语言交流中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变化的方向。英语语言学中语音学与词汇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连带发音方面。简单来讲,将两个单词放在一起,单词之间的发音便会连在一起,如果发音的速度比较快,就无法准确进行分辨,主要是为了适应交流之间的语速,加快交流的效率。以元音与辅音之间的发音规律为例,元音会因为单词中还前一个元音的影响而不用发音,进而使其发音趋向统一化,在这个形势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交流、学习、沟通的快捷方便的程度得以增加。
二、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变化的现状
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是为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让各国之间能够更好的交流。但是不得不重视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所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是非常明显的,由于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导致语言学的内容繁多,为教学与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学习的语言内容不断的发生变化,那么就无法保障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规律都存在一定的变化性,更加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其模糊性。
(一)学习难度加大
对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大的特征便是内容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增加中,这就为学习英语语言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语言的辨认难度加大、英语语音学习的复杂程度加大、对词汇理解的程度加大。随着实际需求的不断变化,英语语言学中的词汇为了实际需求也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要掌握这些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air”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空气、天空,随着英语的发展,“air”这个词当前人们常常用在直播、广播方面。“holiday”原本是基督教徒对复活节、圣诞节的形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常常用于指代每一个节假日。由此可见,无法及时掌握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便会出现很多的障碍,便会在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互相传递方面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二)应用缺乏保障
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实际应用缺乏保障,前文提到语音与词汇的变化主要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来决定方向的。国际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的方面有很多,包括:科技因素、信息因素、流行因素及急速变化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加,英语语言学的内容也会对应的增加。因此,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学习缺乏实际应用的保障,如对当前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进行了学习,但是如果其中某一块内容,尤其是主流因素一旦变化随之便会有大部分的更新,导致学习内容出现滞后性,因此,更加难以保障其实用性。没有及时掌握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会出现英语交流之间的落差现象。
(三)发展规律模糊
发展规律模糊难以评估这是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变化一个主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词汇的感情色彩也不规律的发生了变化,本来是含有贬义的意思逐渐却变成了褒义。如“shrewd”这个单词的本意是不怀好意、邪恶的意思,当前人们却将这个词用来形容精明、聪明。带有一定程度夸奖的意义。由于无法把握其规律性,导致学习与应用就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情况就无法提高英语使用的效率与质量。
三、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变化的使用优化
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变化的使用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国家发展国际化、跨国经济、跨国旅游、跨国文化、跨国科技等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各方面的表换进行归纳与总结,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逐步降低难度,从而增加学习使用的优势。在英语语言学语音和词汇变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操作习惯,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缓冲时期,英语语言学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速度相符合,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全球范围内各国在各方面的交流与进步。为了保障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作用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与时代发展相接轨,让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变化处于进步化状态,而其作用要保持处于优化的状态。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世界各国也都早已经开始对英语语言学展开了研究。英语语言学当中语音学与词汇学是其中主要的两个板块。对英语语言学语音与词汇的变化进行研究,目的是让英语能够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语音,词汇,变化
参考文献
[1]殷立.从社会语言学视阈看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变异现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2]梅宝,张发祥.英语语言学语音和词汇的变异[J].新课程·下旬,2014(7):201-201.
语音变化 篇2
关键词:英语语音;[n]/[ ?];微变化研究法;练习频率
H319
一、引言
语音作为英语学习的最初始阶段,也是语言掌握的第一步,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自己内在的生理或者心理机制,以及外在社会文化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语音问题。[n]/[ ?]不分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尤为常见。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微变化研究法,以期通过高密度的观察和精细的分析来讨论练习频次对[n]/[ ?]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和影响。
二、研究背景
微变化研究法(microgenetic method),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微变化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在某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通过高频度的观察,记录受试者学习和掌握某个观念,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项微技能的过程,并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精确分析,以揭示群体内部与个体本身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文秋芳,2003:312-313)另外,Siegler(1995)还提出了微变化研究的5个维度:变化的根源(sources of change)、路径(path of change)、速率(rate of change)、广度(breadth of change)和可变性(variability of change)。
根据Ellis(2002:178-9)的二语习得理论,频率(frequency)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频率通常指语言特征的分布规律,也包括个体接触语言的经历,后者即我们所说的练习频率(task frequency)或是练习重复次数(Harrington & Dennis,2002:261.)Macky(1965.王得杏译)指出重复的练习,能强化已学的模式,并使得他们成为习惯或者技能,抵制可能出现于心理中的任何矛盾的模式和干扰。一个语言现象或者语言行为频繁越高,越容易被强化,从而被习得。周丹丹(2006)指出,练习频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同一学习任务的重复练习,因为练习频率既可以是输入的重复累加,也可以是输出的不断强化。因此有必要将练习频次细化为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输入频率能帮助学习者加强对语言分布特点的分析,认识语言输入规律,但输入频率不能直接转换为语言输出,输出频率能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因此,本研究对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作了区分,前者指听录音的次数,后者指朗读材料的次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练习频率如何影响和作用于英语发音中[n]/ [?] 不分?
2.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分别对[n]/ [?]不分语音纠错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作用?
3.在练习频率的作用下, [n]/ [?]不分语音纠错达到的效果在不同的语境下是否有差异?
4.练习频率的周期长短是否影响[n]/ [?]不分的纠音效果?
(二)受试者
两名来自英语专业一年级的英语中等水平学生(分别以他们的名字首字母W,X表示),均有良好的学习语音的动机,能在实验中积极配合,但都存在[n]/[ ?]不分的情况。
(三)实验工具
本研究的练习材料选自王桂珍编著的《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和邹为诚编著的《综合英语教程1》。所选材料对于受试的英语水平来讲接近中等水平。其中包括:10对含[n]/ [?]读音的单词组;两份单词表(词表1和词表2),每份词表包含5对含[n]/ [?]读音的单词组;句子表在都含有20个含[n]/ [?]读音的单词(每类各10个)。包括两篇短文:短文1和短文2,都含有20个含[n]/ [?]读音的单词(每类各10个)。
(四)研究过程
本研究针对受试[n]/ [?]不分的发音问题,进行高频度、有针对性的练习,共10次。整个研究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测试1):前测。在正式实验前对两名受试进行了前侧,以确定他们在训练前对[n]/ [?]發音的掌握情况。第二阶段(测试2—6):听读训练。并未采用通常口语中常用的432重复练习法,而分成三步走:对于词表1,受试听三遍录音后,朗读一遍;对于词表2,受试听一遍录音后,朗读三遍。用于比较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在纠错中哪个更为关键些。此外,受试还需朗读句子,其得分作为每次测试的成绩用于总体比较。第三阶段(测试7-9):只读训练。受试不再听录音,输入训练停止,受试直接朗读单词。朗读句子部分不变。第四阶段(测试10):所有的受试在事前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接受一个后侧来测试他们对[n]/ [?]的掌握情况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
所有受试的对[n]/ [?]不分的纠错情况都通过他们在测试中去的成绩来衡量。在每个实验阶段完成后,对两名受试分别作了回溯性访谈。讲述自己在纠错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练习的看法等等。对受试接受测试的情况录音后转写,对每次测试的情况打分,为进一部做数据分析做好准备。“[n]/ [?]不分”错误包括两种情况:把[n]读成[?]和把[?]读成[n]。与此同时发现把[?]读成[n]的情况更普遍些。除第二阶段的测试均要求受试朗读两遍,单词不读。笔者把每个[n]/ [?]读音作为一个得分点,对于同一个单词,若两次发音一致,就按其一致的正、误得分(读对得1分,读错不得分);若两次发音不一致,即一次读对,一次读错,则不得分。
四、结果和讨论
(一)练习频率引起的[n]/[?]发音变化
1.微变化研究法中的“微”在于它通常从上文中所提到的5个维度来去考虑事物发展的变化,笔者通过研究法相发现:1)受试W,X在变化发展总体趋势是:第二次测试都得分相对较低,然后在適当的频率,我们可以理解为最佳频次,达到一个高值,最后趋于稳定的这种变化趋势,但是各自在达到趋于稳定的值的时候频率是不一样的,受试W是在第四次测试就达到了区分[n]/[?]发音要点,后续几次测试达到了稳定点,所以第四次测试是W 发音的转折点,是其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也是他对纠正[n]/ [?]不分的最佳频次。而受试X则相对慢一点在第五次测试才趋于稳定,那么可以说受试X对区分[n]/[?]发音要点的关键点是第五次测试。
2.在本研究中,受试W在20天的时间内从8分进步到15分;受试X在10天的时间内从7分进步到16分。两名受试的变化速率都比较快,但两名受试在发音上还是存在不稳定性,可以看出,不稳定发音数在每次测试中都会出现,两名被试对于同一个音,有时发“[?]”,有时发“[n]”,发言很不稳定。时对时错这说明他们对这两个音的掌握不够确定。即使通过10次训练后,他们的错读音中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不稳定发音,不过数量被控制在3、4次左右。
(二)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
根据两名受试在访谈中表示,由于他们无法从听觉上正确区分[v]/[w],通过反复的听力输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有助于其区分和提高发音,此时,输入频率对于纠音训练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第三阶段的单词训练取消了朗读前的听录音,停止了输入练习。可以看分数曲线均出现下滑。其中受试W的单词得分表现尤为明显,分数从峰值18分陡落到14分。没有了听力输入,纠音效果明显比着前一阶段明显下滑。在朗读单词阶段,听完录音再模仿、受试对每个单词的正确读音都会把握的更准确。与此同时,听力训练也影响到朗读句子,如果在朗读前先进行了听力输入练习,可以加深受试则对这两个音的发音方法的印象,自然朗读句子的准确性也会越高。
(三)不同语境下的纠错
在测试10中,受试分别在一下4种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了测试:朗读单词、句子、短文1和短文2。短文1要求受试只读;短文2则要求受试读完后针对关文章内容,回答几个问题。受试测试的结果; 受试甲、乙在不同语境中的得分情况基本相同,均为单词得分最高,句子稍差,短文1有所上升,短文2又急剧下降,降至最低。原因在于注意力的分配程度,在读单词的时候,注意力主要放在区分[n]/[?],而在读句子的时候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句法或者生僻词等等,注意力明显下降,但短文1是一篇语义连贯的文章,受试因而能更容易地跟随上下文理解文章,不会因为语境陌生而影响发音。短文2要求受试在朗读完后回答问题,在此情况下,受试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文章内容上,忽视了语言形式,用于读音的注意力资源也相对减少,因此得分最低。
(四)训练周期对纠音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有意识的将W、X两名受试的研究控制周期不同,W的训练周期设计为20天,X的训练周期设为10天。,但经过10次训练,X的最终成绩却不如W高(甲是15分,乙为14分)。笔者发现:练习频率的周期需要一定长度,不能太短,否则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微变化研究法,回答了4个研究问题,得出了以下结果:1)练习频率对语音纠错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进步的幅度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不通的学习者在语言纠错上所欲要的最大频次是不同的2)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对语音纠错都很重要,但相之下,输入频率的作用更为明显;3)通过练习频率所达到的语音纠错效果在不同的语境下有所不同,这说明语音纠错的效果也是和情景相关的;4)练习频率要发挥较好效果需要一定长度的时间周期。本研究证明了频率作用在语音纠错方面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英语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在纠音练习,应充分重视频率作用,尤其应注重加强输入频率,并且保证纠音练习的周期长度,巩固学生所得,并进一步提高。
由于本研究只是探索性的,且由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Ellis, N. 2002.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 [J].SSLA2:
143-188.
[2] Flynn, Emma, Karen Pine & Charlie Lewis. 2006.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Time for change? [J].The Psychologist3: 152-155.
[3]Richard, J. C., J. Platt & H. Platt. 2000.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Siegler, Robert S. & Kevin Crowley. 1991.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A direct means for study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6: 606-620.
[5]文秋芳. 2003.微变化研究法与二语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3): 312-317.
语音变化 篇3
关键词:凉水井,客家话,语音,变化,原因
历史上, 由于战乱、灾害、垦戌、殖民等原因而导致的民族迁徙和移民活动始终未断, 民族迁徙和移民不论其原因如何, 其结果都造成了某些文化群体成员所处的地域环境的变动, 形成一种民族杂居的局面, 这就增加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接触, 这种文化环境是语言交融发展的重要原因。
60年前, 凉水井客家人已基本结束大规模族群迁徙, 在这块土地上已经定居生活了一个多世纪, 其所受迁徙过程中途经地方言的影响已经内化, 不在本文考察的范畴之内, 凉水井地区的地理环境, 以及60年间发生的政治、经济等变化对凉水井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凉水井由于其作为四川省会成都市的近郊 (或者叫做城乡接合部) ,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凉水井客家话受到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远较其他客家人集聚地要大, 随着经济地位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凉水井客家人看待客家话的标准也随着他们掌握的语言种类逐步增多而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60年来, 凉水井地区的客家人经历了解放战争、全国解放、政权体制更迭, 经历了随之而来的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 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特别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行, 农村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撤乡并镇使客家人生活的圈子发生了改变, 日常交际范围扩大。在市场经济意识的推动下, 大批固作在“祖宗田”的客家人开始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 他们中一部分人招募工人兴办企业, 开办家庭作坊, 相当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土地开发成为了发展经济的前哨站, 10年内, 由于多家企业落户, 基础设施、住房和道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 凉水井所在的成都周边地区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仅凉水井地区的耕地面积就由近200亩锐减到不足50亩。失去土地的凉水井人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来的围堡大屋和天井四合院逐渐消失, 代之而起的是两层小楼房或高层居民小区。以前以精耕细作为主的农业经济变成了小商品生产和服务业为主的商品经济。
二、交通通讯状况的改善带来观念和语言使用的变化
与发展经济相适应, 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几十年间, 在凉水井附近兴修了成渝高速公路、城南 (南充) 高速公路, 成洛 (洛带) 公路、成龙 (龙泉) 公路、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等等, 加上原有的成渝公路、成渝铁路, 使凉水井地区处于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之中。乡村小公路也遍及乡间各地, 原来的依山而居, 时闻鸡鸣狗吠的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被纵横交错的现代化交通网分割, 加上电视的普及, 使凉水井客家人迅速融入到全国经济建设的大潮中, 新一代凉水井客家人从观念上逐渐放松了祖辈们秉持的“宁卖祖宗田, 不卖祖宗言”的信念, 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乃至普通话在今天的凉水井已经不再招人侧目。正是这种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 导致了凉水井客家话从语音到词汇乃至语法加速与周边四川话融合, 从而在语音上发生了从声母、韵母、声调到语流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三、年龄因素的影响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 5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说的话与《记音》中的材料基本接近, 这表明一个人在20岁以前对一种语言的掌握已经基本定型, 即使今后的生活经历有较大变化, 其语言的使用状况也不会因此而发生大的变化;40~50岁的客家人的发音与《记音》有了较大区别, 他们吸纳西南官话 (特别是成都话) 的成分明显增加, 如卷舌音、边音、梅花音的出现等, 说明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 客家话与周边的西南官话 (客家人称为湖广话) 之间一直经历着较为密切的交往融合的过程, 凉水井客家人对自己语言的价值认同发生了倾斜。在这个时期, 凉水井客家话吸收了大量的西南官话的语言要素, 包括语音和词汇;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乃至10~20岁的青少年多从家庭走进学校, 接受过正规的现代教育, 他们的发音则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一些传统农业器具及劳动用具已经渐趋消失,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这种变化还在不断发生。
四、方言保护及未来走势
语音变化 篇4
维吾尔族接受伊斯兰教之前就跟波斯人有过各种来往, 而之后 (10世纪之后) 他们之间的来往更密切了。所以波斯人、波斯语、波斯文学, 甚至波斯文化的各个方面, 对维吾尔族的影响很深。当时阿拉伯语、阿拉伯文化的各个方面对维吾尔族的影响也很大, 可是本人认为, 很多阿拉伯语词、阿拉伯文化现象都是通过波斯人传来的, 所以维吾尔人受波斯人的影响远远超过阿拉伯人的影响, 阿拉伯语借词也基本上是通过波斯语借进的。当时学阿拉伯语、波斯语, 用这些语言写作文学作品成了一种时髦现象。到了15—16世纪, 在有些文学作品中波斯语、阿拉伯语借词占80%—90%以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现代维语是察合台维语的延续。虽然在现代维语里的波斯语、阿拉伯语借词比当时少了很多, 可是在现代维语一般词汇里仍然占相当的比例 (在现代维语正字词典里有30000个词, 其中有3000多个阿拉伯—波斯语借词的词根) , 而且它们成了维吾尔人使用率最高的、不可缺少的词汇成份。
我们一分析就发现, 维吾尔人虽然接受了很多语言的借词, 可是他们接受的大部分词是名词、形容词、代词和部分附加成份……基本上没有动词, 而且, 他们把大部分词完全维吾尔化了。那些词现在已发生音变或者词义被转移、缩小等变化。现在很难分清楚哪个是本民族语言的词, 哪个是外来借词。
本文主要论述在现代维吾尔语里正被使用的部分波斯语借词和通过波斯语间接借进的一些阿拉伯语借词的音变情况。
在现代维语里很多波斯语、阿拉伯语借词已经有了语音上的变化。具体如下:
一、辅音变化
波斯语、阿拉伯语里的[b]音在现代维语里发成[V]、[P]等音。
如:
以上的变化在现代维语里也有。古代维语里的[b]音在现代维语里变成[v]、[p]等音。
如:
以上的例子说明, 维吾尔语把以上那类的波斯语、阿拉伯语借词维语尔化, 让它们服从了维语的语音变化规律。
2.[f]——[p]
波斯语里的以[f]构成的很多词在现代维语里被发成[P]音。如:
以上的这种变化在现代维语里出现, 而在古代和察合台维语里没有这样的变化。也就是说, 被借进来的词当时没有发音上的变化。因为当时在文学语言中要求尊重原语言的发音和书写规则。到了现代维语时期维语里本身没有的, 后来被借进的[f]音基本上被发成[p]音。因为维吾尔人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音。这就说明:改变一个民族的发音习惯是很难的一件事。在现代维语里这样现象很普遍。如俄语借词:
在现代维语里这两种音都没有, 所以这两个音都被脱落 (察合台维语时期这两个音都照样发音过, 因为在当时的文学语言里尊重源语言的发音习惯) 。这也是一种维吾尔化的语音变化。如:
在现代维语里波斯语借词的[dʒ]音发成[tʃ]音。如:
这种现象在现代维语里也有。古代的[dʒ]音现代发成[tʃ]音。所以在和田方言里保留原发音。如:
在现代维语里出现波斯语借词原没有的辅音[h]增加的现象。
加[h]音和脱落[h]音是现代维语里不管在维语本身的词还是借来的词都会发生的, 很普遍的现象。如:
现代维语里
1) [hø1]湿的, 潮湿的[ø1] (在古代维语, 察合台维语, 现代维语和田方言里)
2) [hɑ:rduq]休息[ɑ:rduq] (在古代维语里)
3) [gunɑ:h][gunɑ:] (口语里, 方言里)
6.[r], [j]等音重叠时脱落一个
在现代维语没有[tε蘩dit]这个附号, 所以没有把一个音重叠读成两个的语音规则, 自然这些音当中的一个被省略。
在现代维语部分波斯语借词的[m]音在波斯语文学语言里发[n]音。这个音在波斯语口语和现代维语的发音一样。因为这两个语言都发生了语音同化现象。这是共同变化。如:
波斯语现代维语
1) [εnbɑ:r]仓库[ɑmbɑ:r]仓库
2) [εnbur]//[εnbu:r]钳子, 夹子[ɑmbur]钳子
这种变化在现代维语本身也有。如:
1) [onbir]——[ombir]十一
2) [onbεʃ]——[ombεʃ]十五
这些词的具体语音变化原因是这样:
[b]——双唇音, 塞音
[n]——舌尖前音, 鼻音
[m]——双唇音, 鼻音
以上可以看到[b]和[n]无论在发音部位, 还是发音方法都不一样, 当完全不一样的两个音在一起时, 发音上有些困难, 所以[b]音把[n]音在发音部位上同化, 并换成[m]音了, 这是一种部分逆同化现象。
8.阿拉伯、波斯语借词里的词尾以[d]音构成的有些词在现代维语里变成[t]音。这种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文学语言和口语都变成[t]音的, 另一种是, 在文学语言里发[d]音, 在口语里发[t]音的现象。如:
第一种现象:
二、元音变化
1.[ε]——[ɑ:]
现代维语里波斯语, 阿拉伯语借词中的[ε]音变成[ɑ:]音。如:
2、[ɑ:]—[ε], [ε]—[i]
1) [ɑ:stεr]衬里——[εstεr]里子
2) [ɑ:fεri:n]赞美, 好极了——[ɑ:pirin]赞美, 好极了
以上这些词的变化属于同一类音变。因为现代维语里有语音和谐问题, 而这些借词不服从这些规律, 所以按维语的音节结构把前音节的音同化成跟后音节的音一样。也就是说, 这些词音节结构上被维吾尔化了。其中最后一个词[ɑfεri:n]的变化是这样:首先把长元音[i:]变成短元音[i], 而之后[ε]音服从后边的[i]音, 最后变成了上述形式。[ɑ:fεri:n]—ɑ:fεrin—[ɑ:pirin]。
3.[u], [u:]——[ø], [u], [i], [o:]
1) [gu:r] (1) 坟墓, 坟——[go:r]//[g o:]坟.坟墓陵墓, 野驴 (2) 陵墓 (3) 野驴
2) [buhrɑ:n]危机——[b覬hrɑ:n]危机
3) [uslu:b]方式, 方法——[uslub]文笔, 笔法, 文风手段, 文风, 作风, 风格
4) [ustuxɑ:n]骨, 身份[ustiɑ:n]骨身份//[ustxɑ:n][ustu掼ɑ:n] (在方言里)
上述词里的长元音[U:]在维语里换成了[u] (短元音) ;波斯语里的[u]音在现代维语发成[o], [ø], [i]等等。
4.[e]—[i], [ε], [ɑ:]
以上词里[e]音变成[i]音是现代维语方言和文学语言的一种区别, 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如:
[e]音变成[ɑ:]音是因为:后音节里有[ɑ:], 所以把它同化了。[e]音变成了[ε]音也是一种同化现象, 因为:元音[ɑ:]比元音[e]更接近于元音[ε], 所以前音节的[ɑ:]把后音节的[e]同化成跟自己接近一点的[ε]音。
5.[i]音的增加
在现代维语里没有双元音, 而双辅音也很少, 所以在外来词的有些双辅音中间加一个元音, 把它改成维吾尔化音节的现象多见。如:在现代维语里的俄语借词也有以上的变化。
这种现象在波斯语借词里也出现。如:
主义, 学说, 原本的, 根本的
6.[i:][ε]——[i][e:][ɑ:]
以上的变化属于弱化和同化现象。[ε]音变[e:]音是维语里的一种弱化现象。[i:]变[i]音也可以说是一种弱化现象, 波斯语借词都有这样的变化。[ε]音变成[ɑ]音是一种同化现象。因为[i:]音是前元音, 它变成[i]音时, 它被发成中元音[i], 所以, 它把[ε]也向后拉, 同化成[ɑ]音 (后元音) 。总之, 现代维语里正在被使用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在词形和词义、发音方面基本上维吾尔化了, 成了现代维吾尔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词语部分。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维语的词汇, 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力, 研究它们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波斯语教研室编.波斯语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9.
[2]李湘, 哈米提编.基础波斯语.民族出版社, 1990, 1.
[3]阿布利孜, 牙库甫, 艾尼扎提.艾尤拉尼, 等编.维吾尔语详解辞典.民族出版社, 1990, 5.
[4]新疆大学中国语文系编.维汉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2.
[5]彭宗禄, 依布拉音.阿合买提等编.汉维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9.
[6]哈力克.尼牙孜, 木合拜提.哈斯木.语言学概论.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9, 11.
语音变化 篇5
关键词:微变化研究法,频率,英语语音,纠错,作用
1. 引言
笔者是一名高校的英语教师, 在教学生语音的过程中, 发现学生普遍对/s/和/θ/的发音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寻找到帮助学生纠正语音的好方法, 笔者咨询了多位老师, 也和学生做了讨论, 大家普遍反映练习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练习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真正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发音问题, 笔者就此展开了研究, 而频率又是练习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所以对频率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用了微变化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观察到更加微小的变化, 能够使研究者进行更细致入微的分析, 从而得出较为精确可信的结论。
2. 研究背景
2.1 微变化研究
微变化研究法不是现在才有的方法, 早在70年前Vygotsky和Werner就提出了这一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 (Miller&Coyle, 1999, Wen, 2003) 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人付诸实践。它是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研究方法, 但是实际上在二语习得领域也可以被广泛地使用。
微变化研究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分别是: (1) 观察的周期要恰当, 覆盖变化的全过程; (2) 观察的频度要高。研究者只有高频度地观察变化的过程, 才有可能发现变化的关键时刻; (3) 数据分析要精确, 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精确的分析。 (Siegler&Crowley, 1991) 。
微变化研究的优势很明显, 它可以考查变化的不同方面。比如Siegler (1995) 就提出了变化的五个维度:路径、速率、广度、变异性和根源。变化的路径是指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过程;变化的速率是指变化的速度快慢;变化的广度是指在某次实验中产生的变化是否具有延伸性和广泛性;变化的变异性是指由于受试者的个体差异, 他们在实验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变化的根源是探讨变化产生的真正原因。
在实验中, 实验者用微变化研究的方法可以细致地观察受试者在整个实验中的表现, 据此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2.2 频率研究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 (Richards, et al, 2002) 曾对频率下这样的定义, 频率是指语言项目在语段或语言材料中出现的次数, 不同的语言项目在说和写中有不同的出现频率。而在过去的二语习得研究中, 研究者们也普遍认为频率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Skinner在行为主义心理学领域对频率效应做出比较详细的研究。而Anderson (1983) 在他的ACT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模型中也指出语言习得依赖于频率研究。Nick Ellis曾发表主题论文Frequency Effect In Language Processing, 提出“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假说 (文秋芳2003) 。以上种种皆说明, 频率是二语习得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面。
笔者把频率细化成了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输入频率, 即受试者从外界接收语言刺激的频率, 在本实验中是指受试者听听力材料的次数;输出频率, 即受试者向外发出语音的频率, 在本实验中是指受试者朗读听力材料的次数。笔者希望通过此实验研究出频率对英语语音的纠错所起的作用有多大。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研究目的
笔者将本实验设计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1) 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对英语语音纠错上的不同效果。 (2) 频率在不同语境 (这里指文本) 下对英语语音纠错作用的差异。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五个问题:变化的根源、路径、速率、广度和变异性。
3.2 受试者
由于微变化研究费时费力, 因此本实验只选择了某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四名学生作为受试者, 两人为一组。Student 1与Student 2学习较好且英语水平相当, 她们主要参与实验的第一部分。Student 3与Student4水平有明显差距, Student3水平较差, Student4水平较高, 她们二人主要参与实验的第二部分。由于本实验比较费时间费精力, 因此需要参与者能够热爱英语, 保持旺盛的精力, 并且积极配合实验, 这四名学生符合这些要求。
3.3 实验材料
本实验的语音材料分别来自于《现代大学英语语音教程》的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 以及英语学习网站上的材料。总共有三个单词表, 一个句子表和两篇短文。这些材料都有语音和文字材料, 能够满足实验所需。在三个单词表中, 每个单词表都各有含/s/音和/θ/音的五对单词。句子表中有含/s/音和/θ/音的五对单词。短文1和短文2中各有含/s/音和/θ/音的四对单词。在给受试者记成绩时, 每个单词、句子或短文都让其读两遍。如果在这两遍中, 某一单词都读对了, 那么得一分, 否则就不得分, 两遍都读错不倒扣分。
3.4 实验步骤
Part One (实验第一部分)
(1) 测试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对英语语音纠错的不同效果
受试者为Student1和Student2, 她们都知道/s/和/θ/的发音规则, 但是在实际发音中经常出错。
使用单词表1
Student1只听两遍单词表1, 然后朗读两遍。Student2只读两遍单词表1, 然后朗读两遍。分别记录下二人的成绩。此次实验各进行5次。
对测试结果作出图表如下:
以上图表为Student 1的成绩
以上图表为Student 2的成绩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 如果在只有输入频率或只有输出频率的情况下, 输入频率对英语语音的纠错效果就更好一些。究其原因, 是在有语音输入的情况下Student1可以对比录音中的正确发音和自己所学到的发音规则, 就此发出正确的音;而只有语音输出的学生只能听到自己的发音, 无法对比, 只能在一遍一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摸索正确的读音, 所以正确率较低, 纠音效果较差。但因为/s/和/θ/音不断被重复, 所以两个受试者的成绩还是在不断上升的。
(2) 频率在不同语境 (文本) 下对英语语音纠错作用的差异
受试者仍为Student1和Student2.
这里实验材料为单词表2、句子表、短文1和短文2。实验如下:
Student1与Student2分别听单词表2、句子表、短文1、和短文2各一遍, 然后分别朗读单词表2、句子表、短文1和短文2各一遍, 然后让两名受试者各朗读两遍, 分别测二人的成绩。这里短文1与短文2是有区别的。短文1只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朗读即可, 而短文2在让学生听材料之前告诉她们, 听完后需要复述短文的意思。
对测试结果作出的图表如下: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读单词表2、句子表、短文1和短文2的正确率呈递减趋势。在之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出结论如下。在听读单词时因为是单个的词, 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的发音上, 所以正确率较高。在听读句子和短文时, 其他单词干扰了学生对含有/s/和/θ/单词的注意, 所以正确率下降。尤其是在听读短文2时, 由于学生知道要复述短文的意思, 有一部分注意力被分散到了理解短文及记忆短文的意思上了, 因此正确率比短文1还要低一些。由此可以证明, 频率在不同语境 (文本) 下对英语语音纠错作用是不同的。越是简单的语境, 简单的文本, 纠错作用越好, 越是复杂的语境, 纠错作用就越差。这也提醒老师们在训练学生发音时, 注意选择合适的文本材料。
Part Two (实验第二部分)
变化的根源、路径、速率、广度和变异性
实验第二部分的受试者为Student3和Student4。两人在英语水平上有明显差异, 其中Student3不知道/s/和/θ/的发音规则, 而Student4知道。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为单词表1、2、3。
在实验开始之初, 先用单词表1测出两人的原始成绩 (Test1) 。在接下来的五天中, 两人每天进行一次实验, 都是分别先听两遍单词表2, 读一遍单词表2, 然后让两名受试者朗读两遍单词表2, 测两人的成绩, 总共记录5次成绩 (Test2-6) 。在第六天, 让两人分别朗读两遍单词表3, 然后测两人的成绩 (Test7) 。最后比较Test1与Test7两人的成绩差别。此实验共进行了六天, 符合微变化研究对实验频率与周期的要求。
现将测试结果画出图表如下:
笔者根据图表对变化的根源、路径、速率、广度和变异性分析如下:
(1) 变化的根源
实验前笔者曾采访受试的学生, 学生反映尽管她们在一定程度上知道/s/和/θ/的发音规则, 但是由于在母语中并没有/θ/音, 因此她们在遇到英文单词时还是很容易发成/s/。这也可能是造成/s/和/θ/发音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 通过不断练习, 发音是可以得到提高的。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源就是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这就提醒老师, 平时应该让学生多听多读, 从输入和输出两方面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
(2) 变化的路径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学生在持续地输入和输出练习中成绩是不断上升的, 其中本来就知道发音规则的学生进步更快一些。因为她是在不断检验自己语音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进步。而不懂发音规则的学生需要先摸索出发音规则再检验实践, 所以进步较缓慢, 但毋庸置疑, 受试的学生成绩都是在上升的。
(3) 变化的速率
受试的学生在语音方面提高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发现, 她们在语音方面变化的速率还是较高的。
(4) 变化的广度
通过Test7我们可以发现, 受试者有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扩展的能力。在Test1中, 两名受试者成绩普遍偏低, 随着输入与输出的增加, 两人的成绩呈上升趋势。把Test7与Test1的成绩相对比, 虽然单词表3是两名受试者都没读过的新单词, 但是两人成绩普遍都比Test1的成绩要高很多。这说明两人通过前面的练习掌握了/s/和/θ/的发音技巧, 并且把它们应用于新的材料中, 这就说明变化是有相当的广度的。
(5) 变化的变异性
尽管受试者的总体成绩都在进步, 两者的发展趋势相同,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不同, 因此她们的变化是有一定差异的。对Student3来说, 她不懂/s/和/θ/发音规则, 所以她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在不断地输入练习和输出练习中总结出发音规则, 然后检验并实践发音规则, 所以进步较缓慢;而Student4本身就知道/s/和/θ/的发音规则, 那么她只需在练习中检验即可, 所以提高较快。总之, 由于个体的差异, 即使是在相同的条件下, 个体产生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这就是变化的变异性。
4. 实验结论及启示
在本文中, 笔者运用微变化研究法, 通过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4.1 在对英语语音的纠错过程中, 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都有效果, 但是输入频率的效果要更好些。
4.2 在不同的语境 (文本) 中, 频率对英语语音的纠错作用有所不同。文本越简单, 频率的纠错作用就越明显。
4.3 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是造成学生语音变化的根本原因。由于受试者的不同, 她们的语音变化是有差异的, 但是总体来说通过练习, 成绩都呈上升趋势, 而且受试者有把发音规则扩展使用的能力。
这些结论对高校英语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比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听多练英语材料, 以此潜移默化, 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再比如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材料要与学生目前的水平相适应, 不应太难, 让学生无所适从, 但也不应太简单, 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提醒教师要因材施教, 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比如在教授发音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要听多于练, 而有些学生要练多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