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结构

2024-07-23

语音结构(共7篇)

语音结构 篇1

自古以来, 人们不断探索着语言的本质, 规律, 与其本源。语言作为一种符号, 其最基本的功能便是通过语言符号本身 (能指) 来指称外界的事物 (所指) 。因此, 语言符号的能指 (signifier) 和所指 (signified) 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焦点。那么,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对应关系, 还是一种任意的, 非对应关系?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 这便是著名的语言的任意性和像似性之争。自从索绪尔提出任意性的观点以来, 任意性不仅仅被看成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 而且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假设。索绪尔之后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心灵主义都秉承了这一观点。

《一朵红红的玫瑰》中的语音结构分析

如上所述, 语言在其各个层面都具有象似性。但与语言的其他层面相比, 语音层表现出的象似性相对薄弱, 语言中大多数单词的语音与其所指事物之间并无必然的对应关系。但这并不能说明语言在语音层面上就不具备象似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苏格兰诗人彭斯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分析来阐述语言中的语音象似性。

虽然语言在语音层面上具有较大的任意性的特点, 但某些语音仍然具有象似性, 有着较强的语义暗示功能, 李玉华把语音的这功能称之为语音象征。根据语音象征的特性, 语音象征可分为直接语音象征和联觉语音象征。直接语音象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拟声词。拟声词是指单词的发音直接来源于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 其发音与其所代表的意义是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 这是语音象似性的直接体现。如clank, clang, jingle (金属碰击声) ;plump, flop (重物落地声) 等等。联觉语音象征是指“由某个语音或某组语音的音响或发音特征而联想到某种意义。”因为直接语音象征 (拟声词) 在本诗中并没有出现, 因此诗歌中联觉语音象征是我们分析的重点。根据其定义, 联觉语音象征一般分为单音的语音象似性和音组的语音象似性。

诗歌中单音的语音象似性

(1) 诗歌中清辅音的象似性

纵观全诗, 我们不难发现, 作者在诗中尽量避免爆破音在词尾出现。其象征性意义在于:爱情是敏感的, 纯洁无瑕的, 爱情犹如温室中的幼苗, 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 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而爆破音读起来是那么刺耳, 就像在浪漫、抒情的音乐中加上了不和谐的弦外之音。相反, 诗人大量运用了[p], [t], [k], [s], [f]等清辅音, 这些音把主人公的柔情蜜意勾画了出来, 具有很强的暗示意义。

(2) 诗歌中元音的象似性

另外, 从诗中所使用, like, rose, june, sweetly, tune等词中, 我们可以看出, 诗人用了大量的长元音, 双元音如/i:/./u:/, /au/, /ai/等。这样, 使读者读来欲速不能, 只给慢慢地吟诵, 从而深深地体会到诗人对自己心上人真诚、温柔、持久、永恒的爱。正是这一系列双元音的应用, 使全诗于意蕴之外, 也处处洋溢着圆润、饱满、温热的爱的气息, 表达了诗人对甜美、持久爱的渴望。

(3) 诗歌中韵脚的象似性

巧妙的音韵安排是该诗的又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前两个诗节采用了一, 四行押韵的方法, 而二、四诗节则采用了隔行押韵的方式。一, 三句一个韵脚, 二四句一个韵脚。韵脚从前到后依次为[n], [ai].[i e].[v]和[l]。鼻音、双元音、唇音和侧音都是比较柔和的音, 其象征性意义在于:虽然爱得轰轰烈烈, 情意却很缠绵。韵脚的运用对表达这种情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诗歌中音组的象似性

以英语为例, 某些单音的组合也可以和某种特定意义的联系在一起。例如 (1) 表示声音的音组, gr-常表示“沉闷而令人小快的声音”如groan, growl;-mp常表示“沉重地碰击”.如clump, thump等。2) 表示光线:fl-与gl-往往与闪耀的或移动的光线有关, 如flare, gleam等。而-are暗示强烈的光线, 如flare, blare等音组的象似性的另外一种特殊的用法常常用于诗歌的写作中。例如, 或许某些单个的语音本身与意义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但是如果把他们放在一定的语境中, 用适当的手段 (如重复, 押韵等) 把它们连接起来, 就能有助于传递一定的思想感情乃至意思。诗的格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位的组合形式和音节重音的变化规律。诗歌的音美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音韵上。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韵律来阐述音组的象似性。

(1) 诗歌中格律的象似性

全诗共四节, 用民谣体的形式写成, 即每节四行诗, 其中奇数行为四音步, 偶数行为三音步, 格律基木上是抑扬格。前两节的韵脚为abcb, 后两节的韵脚为abab。这样的韵式安排寓意深刻, 其象征性在于这种交叉韵不但强调了作者思想的变化, 而且使诗行迸发出一种和谐美, 对称美和永恒美, 有效地表达诗人的情思。如果说前两节是对爱情的表白, 那么后两节就是对坚贞爱情的铮铮誓言, 诗歌的调子也变得激昂。抑扬格, 隔行押韵的形式最大的特点是读起来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 更能表达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决心。

(2) 诗歌中押韵的象似性

在标题“a red, red rose”中, 诗人反复使用了/r/音, 增加了诗歌的韵味。

这种头韵的使用产生了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感。第一行和第二行的“love”和“like”的词首辅音相同, 头韵的使用同时也增强了表达的音响效果。在第一节中, 诗人两次使用的/au/音作为一句话的开头呼语, 使表达朗朗上口, 和谐悦耳, 同时使一种炽热、浓烈的爱慕之情跃然纸上, 让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另外诗歌在结构、措辞上重复、对称等, 也产生了回旋往复, 一唱二叹的音乐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在第二节中的韵脚在第三节中重复出现, 把看似松散”的第一, 二节与紧凑的第三, 四节连在一起。这一张一弛, 使整首诗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些音节的奇妙组合, 以及头韵、尾韵、抑扬格的格律和重复等手法造就了这首诗强烈的音乐美。这是彭斯的诗能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索绪尔的任意说使得语言成为了一个“自治系统”。他强调语言符号的价值在于系统内部符号间的关系, 而忽视语言的外部因素。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许多语言学家通过观察, 归纳, 发现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必然联系, 有很多理据可循。语言的任意性不是绝对的.就连索绪尔本人稍后也修正了他的观点, 语言不是完全任意的, 而是里面有相对的道理。因此我们应该说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 又有象似性, 二者都是相对的, 在一定程度交织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赵亮.语言象似性的符号分析[J].外语教学2006 (5) :19-23.

[4]王寅.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认知语言学讨论之一[J].山东外语教学, 2000 (3) :1-6.

[5]李玉华.英语语音象征探新[J].山东外语教学, 2006 (2) :63-66.

语音结构 篇2

开启方法1:

登录QQ后在主面板点开群/讨论组页面,点击您想要语音聊天的QQ群打开群会话窗口:

在该群会话窗口的顶部功能栏中点击群语音按钮即可开启群语音功能

开启方法2:

在QQ群会话窗口点击群语音按钮右侧的下拉箭头,点击【进入群语音】操作项

开启方法3:

点击QQ群会话窗口内文字信息展示区内群语音邀请信息的【点击参与】链接

群友语音畅谈

开启群语音后您将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弹出语音会话窗口,对着麦克风发言就可以与群内正在试用群语音功能的群友们一块语音聊天了,

正在语音的标示:语音会话窗口内群友 QQ头像左侧的绿色声波图标代表着该用户当前正在使用语音发言

邀请群成员

在使用群语音过程中您也可以在语音会话窗口的主面板上点击【邀请群成员】,邀请群友与您一同使用群语音。

语音结构 篇3

【关键词】英汉 语音差异 语音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教改重点项目“汉英语音课改革与实验研究”(1233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97-02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英语与汉语作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种语言,在语音学方面有一定共性,在语音系统、音位系统及节奏韵律方面都有一定相似之处,明确英汉语音的差异对于更好的学习不同语言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英语语音学习这个难点,减少发音错误。因此明确英汉语言差异有助于更好的指导英语语音教学工作的展开,对于提升英语语音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下面对英汉语音差异及英语语音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1.英汉语言对比

汉语音韵学主要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音节开口为声母,声母之后为韵母,韵母包括元音及辅音,其中韵母组成部分主要为元音,但并不等于原因,声母主要由辅音充当,汉语字音开口无辅音的话,被称为零韵母。

1.1英汉元音对比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没有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节,各种不同的元音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双唇的园展撮不同形状所造成的。元音的不同是由共鸣腔造成,决定元音发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舌头往前伸还是往后缩;嘴唇撮起来还是展平,嘴张的大小或者舌头的高低,嘴张得越大舌头位置就越低,相反张得越小舌头位置越高。英语元音系统主要由12单元音和8双元音构成,元音20个分别为前元音/i:/、/i/、/e/、/?覸/;中元音/?誻:/、/?藜/、/?蘧/,后元音/u:/、/u/、/?蘅:/、/?鬑/、/a:/;汉语韵母系统则主要由6个单韵母、13个复韵母及15个鼻韵母构成,韵母39个以a、o、e……ong、iong等为主。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比如开元音/i:/、/a/、/o/、/e/,双元音/ia/、/ie/,闭元音/u/、/ua/等。要注意两种语言中相似但是不同的元音,尤其要注意汉语中所没有的英语元音,在英语元音发音中注意松紧的对立,注意到长短的区别,避免将汉语中没有松紧、长短区别的较长较紧元音发音习惯带入。要注意英语双元音由第一个元音划到第二个元音算一个单位,具有前长后短、前重后轻、滑动明显等特点,避免汉语双元音习惯的带入。

1.2英汉辅音对比

辅音作为英汉语言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发音中占据重要地位,辅音是盛强中气流受阻所形成的一类发音,其音质同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密切相关。汉语辅音以声母为主共计21个,英语辅音28个,主要以齿龈音t、d、s、z,腭音sh、ch,舌根音k、g、ng,唇音p、b、m,唇齿音f、v,齿间音th等为主,后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还有清浊之分。英语的强弱辅音与汉语的送气、不送气辅音,英语辅助浊音多清音少,清浊或强弱的区别在于英语中具有辨别意义的功能,但是送气、不送气的区别不影响意义,汉语辅音清音多于浊音,送气与不送气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齿龈音/s/思、四,/z/资、自,/c/、/ts/次、此,腭音/?蘩/、(sh), /r/、/?廾/以及流音/r/,舌根音/h/喝,河,和,/t?蘩/、/d?廾/,(ch)和/d?廾/、(zh)等。汉语中的z不同于英语中的/z/,英汉辅音中r和/r/、h和/h/、w和/v/发同音,汉语中的j、q、x、zh、ch较为特殊,英语中的/d?廾/和/t?蘩/发同音,英语辅音群如/st-/、/kl-/、/-pt/、/-tl/不能在其中加元音。

另外,还要注意英汉语言在音节结构上的区别,音系学层面来看,语音要素在汉英语中具有不同价值,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要素均各有特色,汉语对音高敏感,是声调语言,英语对音强敏感,是重音语言,在发音训练中一定要把握好音高与音强的区别,从而做到准确发音。

2.英汉语音差异下英语语音教学探究

2.1提升英语教师语音素养

要立足于英汉语音差异强化教师语音素养及教学技能的提高培训。要针对一线教师常见英语语音问题展开培训,以高度浓缩语音教学内容为主,从音长、口型和舌位示范音素发音入手进行练习,并在词和语境中的音变进行训练,着重于中英易混音素和英语特色音素的指导和训练。从louder,longer and higher三方面结合音乐韵律进行节奏训练,在语境中体会六种不同语调表达的意义差异,利用重音、连读和停顿体现节奏的强弱和意义的变化。

教师语音培训中要以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线,从音素、音节、重音和节奏的教学方法入手,引导教师们举一反三,通过设计不同的语音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参与性与积极性,并指导教师运用所学结合英语教材设计语音教学片断,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2.2创新语音教学方法

语音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英语学习中只有学好语音、打好基础,才能够更加轻松的完成日后的英语学习,教师要巧妙设计多种创新教法,积极运用各种辅助教具配合科学有效的方式完成英语语音教学。比如教师可利用Missing card将所授音标进行展示,利用互动游戏让学生识记音标并调动学习兴趣,在掌握音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英语思维和发音,使其集中注意力,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教师可以组织Finding the good friends等类似游戏,进行英语清辅音或浊辅音的训练应对及短元音或长元音的训练应对,练习学生对比发音的同时培养其快速反应能力,要积极设计多种音标操练游戏,利用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设计面对面发音或者传递口型等互动活动,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不同英语发音的唇形、口型及发音部位,及时发现自己及他人错误,纠正不良发音习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会学。利用口型传递让学生对音素之间口腔张合度、唇型、舌位及舌位高低的变化和差异有一定认识,配合面对面发音的机械练习进一步增强学习趣味性与娱乐性,配合教师引导掌握英语准确语音。此外,英语绕口令、角色扮演等也是有效教学方法,比如“Can you can a can like a caner can can a can? ”简单的绕口令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发音中意群、连读等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发音学习的兴趣,让发音器官更加灵活,帮助学生辨音和发音。角色扮演可引入英语原声电影欣赏等方法,通过听电影原声模仿台词让学生进行语调练习,以经典的电影作为听力教材,利用正宗地道的英式或美式口语展开模仿练习,从而把握语调与情感,运用所学的语音知识如语调、重音、连读、爆破等进行模仿发音,在实践中发现更多更加适合自己学习语音的方法,除此之外学唱英文歌曲、对话练习等也是有效手段。

2.3强化英语语音训练

英语语音教学中要通过强化语音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各种错误的语音现象。要严格把好音标关,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打好语音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英语口语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英语口语正确发音习惯,为长期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要引导学生加强英语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输入诸如语句重音、节奏、弱化、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并加以模仿,极大程度上减小自身发音和标准英语口语发音的差异。通过不断的训练,掌握英语语调的调式,了解不同语调调式所代表的差异化意义;通常情况下,可以用降调、升调、降升调来划分英语基本调式,一般在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型中运用降调,如“She is beautiful.”“How smart he is.”,用于表述事实,或者表达肯定语气。在请求、道歉、打招呼等句型中则主要运用升调,如“Is she a good girl?”“You like English?”,表达一种建议、责怪或者怀疑等。而在含有对比意义的陈述句、表达反驳意义的陈述句中则主要运用降升调,如“Mary isnt my wife. But…”将对比、含蓄或者言外之意表达出来。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英语语音训练效果,还要帮助学生增进对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使其学会地道纯正的英语口语表达,通过深入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和生活习惯,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将英语国家的习俗文化渗透到学习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其养成正确的英语表达习惯,练就纯正英语语音及口语表达。

3.小结

综上所述,英汉语音差异的存在对语音学习造成一定影响,要立足于英汉语音差异,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改进语音教学,减少学生语音发音错误,提升发音准确性,以促进英语语音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钱虹.迁移理论视域下的英汉语音对比及英语语音教学浅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5(1):20-23.

[2]张玉鹏.语音对比与英语语音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5):101-104.

[3]廖立夏,王蔚嘉.高校英语语音课中的英美发音差异教学研究[J].教育,2015(2):208-208.

[4]刘晓然.英语专业基于合作学习的语言教学与传统语音教学的对比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2):32-36.

[5]李斯斯.基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英语语音习得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88-89.

作者简介:

语音结构 篇4

关键词:普适计算,数字语音教学平台,体系结构

一、引言

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使计算模式继主机计算和桌面计算之后进入一种全新的模式, 这就是普适计算模式。“普适计算”指的就是, “无论何时何地, 只要您需要, 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到所需的信息”。这种新的计算模式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它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使用户能方便地访问信息和得到计算的服务。而随着校园网的逐步完善、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日趋丰富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显然, 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将对学校和其他学习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普适计算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以及这种交互的无缝连接。这要求系统对用户所发出的各种信息 (多媒体信息) 进行实时的捕获、识别、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一过程要处理的信息包括以下几种:音频、静态图像、视频等。而这些信息的处理恰恰是多媒体技术中研究的主要问题。可以说, 多媒体技术是普适计算的技术基础。

数字语音教学平台是普适计算模式下的嵌入式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应用之一, 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同时鉴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方面无可比拟的强大功能, 而得到现代教育系统推崇的教学设备。

二、研究背景

(一) 研究现状。

目前, 各高职院校语音实验室的建设经过努力都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从技术条件来看, 主要包括两种语音室:其一, 普及型语音室;其二, 二网合一语音室。普及型语音室学生单元的功能基本上依据录音机的功能而设计, 主要是对录音带的操作, 这样的功能设计正是基于模拟电路的特点而产生, 几乎不存在互动型。因此这种普及型传统语音室从功能上是为了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实验室, 它只能作为教学辅助设备, 表现在上课结束后只能闲置, 无法对学生开放, 设备浪费严重。显然, 传统语音室已愈来愈不能满足高职教学应用的需求。二网合一语音室是直接使用PC机作为学生客户机, 通过安装语音教学软件实现语音教学的数字化。虽然这样可以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花费较小的成本实现语音教学系统的数字化, 但由于PC机可用资源的丰富性, 学生容易迷恋电影、游戏等娱乐项目, 造成上课开小差, 影响学习效率。另一方面, 机房与语音室两者合一, 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计算机网络病毒而影响语音教学的情况也频繁发生。显然, 这两种传统型语音教学平台均不能满足教学应用的需求, 那么怎样发挥语音教学平台的教学作用, 怎样使网络教学资源在语音教学上得以应用, 怎样使语音教学平台与校园网相连, 做到无缝连接?答案只有一个, 就是实现语音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了更好的满足教学增长和多数用户的需要, 我们将否定在机房里实现语音教学系统数字化的方案, 构建“新型数字语音教学平台”。

(二) 现实意义。

本文构建的数字化语音教学平台是建立在网络资料交换的基础上, 将经过A/D转换后的语音资料或音频的数据文件, 通过标准的网络协议传送给用户终端。网络及终端之间的传递符合标准网络协议, 可以达到语言学习的良好音质, 从而满足教学在形式上多样性的需求, 是一种组建合理和资源利用充分的全新的语音教学系统。

该新型数字语音教学平台与传统型相比, 有着无法比拟的技术应用优势:从结构设计上看, 数字化语音教学系统的核心是基于计算机传输协议的网络技术, 整个系统几乎没有机械部件, 故不存在机械故障。多媒体网络语音室的数字化系统中, 所有设备都是由标准的网络系统与计算机设备组成, 与我们常见的计算机局域网设备一样, 它们的高效稳定已被我们所熟知, 从而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从应用效果来看, 数字语音教学平台与传统型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不仅消除了噪声干扰, 而且音质也可达到专业的立体声音质效果。从教师应用上看, 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 整个过程简单方便;从教材的选择上, 丰富的教学资源相当于几十所学校所有资料的总和, 教师不再为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而烦恼;基于磁带的变调, 绞带都不再出现。从学生的应用上来看, 学习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教师所带的磁带, 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由点播, 阅读或自习的方式使用校园网上提供的海量资料, 多语种、多年级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共享语音教室, 甚至可以利用终端边听音乐边看参考书。从学校语音室的建设上来看, 语音教室将成为一种真正的语言教学系统, 其利用率将成倍提高。从另一角度看, 数字化语音教学系统相当于语音教室, 电子阅览室, 模拟考场, 电子听音室等各种系统的综合, 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易维护等都是传统型语音教室所无法拥有的。另外, 该平台还将带来新一轮的高职教师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依托数字化校园, 把课外自学模式引入到课堂, 辅之以学习反馈功能, 形成新型的自主型泛在学习模式。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注重在新课程体系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性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设计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该数字语音教学平台采用开放式的数字媒体架构,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一台教师机和N台学生机组成, 通过局域网互连, 以实现1名教师对N名学生的语言教学, 其中教师机采用PC机, 学生机则采用自主开发的嵌入式硬件终端。

该平台采用基于数据包的数据分组交换方式, 以实现真正的语音分组教学和交互教学。系统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对传统语音信号经过模数转换、编码压缩后, 按一定的打包规则将压缩帧转换成数据包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在目的地经过数据解压、数模转换复原成话音, 从而达到语音通信的目的。

(一) 普适计算的软件体系结构。

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 将普适计算体系结构划分为五层:物理层 (Hardware) 、操作系统层 (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 、互操作计算层 (Interoperable Computing) 、上下文感知计算层 (Context-Aware Computing) 、接口层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结构如图2所示。

1. 物理层。

物理层是普适计算操作的硬件平台, 主要解决计算硬件基础的问题。

2. 操作系统层。

操作系统层包括传统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主要解决计算调度, 负责报文的接收与发送、管理设备内部各任务的并发行, 使之在规定的时间约束下完成。

3. 互操作计算层。

互操作计算层解决的是人机交互过程中多模态输入与识别的问题及服务的协同互操作问题。包括脚本引擎管理器对各个脚本执行引擎的管理和调度;对下层协议栈中各项服务功能的封装;为上层提供方便的编程接口以及通过相应的数据结构、语法和通信协议向其它设备请求或者提供所需服务等功能。

4. 上下文感知计算层。

普适计算中上下文是指可用于表征实体状态的信息, 上下文感知计算是指利用上下文的信息自动为用户提供适合当前情景 (包括任务、位置、时间、用户的身份等) 的服务。上下文感知应用则指应用的行为能与用户的上下文联系在一起。该层解决应用所处情景的识别。

5. 应用层。

经过对低层各功能的封装, 应用程序可以利用API提供在传统计算模式下无法实现的新型服务, 如移动控制 (MobileControling) 、灵感捕捉 (Notion Capture或Experience Capture) 和普遍交互 (Univers Interaction) 等。

(二) 基于普适计算的学生机体系结构的设计。

如前所述, 新型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由教师机、多个学生机和数字传输网络组成。其中, 教师机一般采用计算机控制, 主要完成系统管理及网络管理;学生机则采用自主开发的硬件终端设备。可以说, 学生机是整个系统研究的难点, 它直接决定了整个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的质量好坏。因此, 构建学生机的体系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普适计算的软件体系结构, 学生机总体架构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由下至上的层次结构依次是:

1. 硬件层。

硬件层是整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的硬件平台, 不同的应用通常有不同的硬件环境。在该层中构建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的学生机硬件结构。

2. 操作系统层。

嵌入式操作系统可完成嵌入式应用的任务调度和控制等核心功能, 具有内核精简、可配置、相对不变性、与高层应用紧密关联等特点。该层中选用μC/OS-II操作系统, 并完成μC/OS-II系统的移植。

3. 驱动层。

嵌入式系统中的驱动程序是嵌入式系统控制硬件的接口, 驱动程序的开发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层中重点实现各个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

4. 应用层。

该层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 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机制完成特定功能的嵌入式应用。在该层中分析嵌入式因特网协议栈, 实现播放程序的开发, 并完成友好的图形化用户界面。

(三) 学生端硬件平台结构的设计。

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的学生机是一个嵌入式终端硬件平台, 它以Samsung公司生产的一款RISC指令集的高速的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为核心, 通过扩展存储器 (Flash/SDRAM) 、触摸屏、小键盘、网络接口Ethernet模块、音频处理模块等构建, 因此学生机的终端应包括CPU、存储器、LCD、音频播放芯片和支持外部网络的接口五个部分, 其硬件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四、结语

随着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 “将现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 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外语教学改革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合理利用教育投资和资源, 充分满足语言教学需要, 本文针对传统模拟语音室的弊端, 基于普适计算的体系结构提出了新型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硬件上给出了基于ARM处理器的设计实现, 为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的随意分组讨论、点名、选择题问答、播放文件和回放等一系列功能提供了实现基础;在软件上也提出了整体的构建思路和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该体系结构的提出, 对新型数字语音教学平台的设计实现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曾宪权, 裴洪文.普适计算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时代, 2007

[2].栗红生.多媒体数字语音室与传统语音室之异同[J].科技论坛, 2005

[3].姜丽芬, 卢桂章, 辛运帏.普适计算软件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

[4].牛连强, 王金东, 赵海.普适计算体系结构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

语音结构 篇5

1、在 Microsoft Windows XP控制面板中,单击声音、语音和音频设备,再单击语音,

在 Windows 控制面板中,双击语音图标。

2、单击语音识别选项卡。

3、在语言下,选择语音识别引擎。

注释

如果您要切换语音识别引擎:

若要使用听写,您必须切换键盘布局以便与语音引擎的语言相匹配。

语音结构 篇6

关键词:中国东北方言音  日语语音  相似性

一、引言

历史上,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使汉字直接或间接地传入了日本。在汉字传入日本的同时,汉字音也随之传入日本。日本人将传入的汉字作为自己的表记文字,并使这些汉字语音延续至今,从而创造了日本独有的语言文字体系。正是中日语言之间的历史渊源,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规律,因此二者的语音之间也必然存在着相似之处。近些年来,关于中日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正逐步兴起。其中,中日词汇对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关于语音方面的研究却为数不多。针对日语与汉语北方方言区下的次方言区的比较研究成果则更不多见。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东北方言在发音方面与日语具有相似之处。所以,本文拟从语音方面进行初步比较,希望能够为今后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二、中国东北方言音与日语语音的相似性

1.平翘舌转化现象

“z、c、s”为舌尖前音,即平舌音。“zh、ch、sh”为舌尖后音,即翘舌音。舌尖前音声母与舌尖后音声母混淆是中国东北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如表1所示。

表1:中国东北方言翘舌音与标准平舌音示例

汉字 中国东北方言读音 标准读音

怎 zhěn zěn

正月 zēng yuè zhēng yuè

充电 cōng diàn chōng diàn

睡觉 suì jiào shuì jiào

责怪 zhé guài zé guài

餐厅 chān tīng cān tīng

比赛 bǐ shài bǐ sài

打伞 dǎ shǎn da sǎn

此外,还有一些平翘舌发音的字易混淆,如“支援——资源,治理——自理,撤出——测出,身长——深藏,散光——闪光,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等。

通过对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声母为“zh、ch、sh”的汉字进行考察(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汉语中翘舌音“zh、ch 、sh”在日语中的发音都向“sa”行或“ta”行转换, 从发音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卷舌音。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发音的相似之处。

表2:汉语翘舌音与日语平舌音示例

中国汉字音 日语汉字音 中国汉字音 日语汉字音 中国汉字音 日语汉字音

札(zha) さつ(satsu) 茶(cha) さ(sa) 砂(sha) さ(sa)

展(zhan) てん(ten) 产(chan) さん(san) 山(shan) さん(san)

折(zhe) せつ(setu) 车(che) しゃ(sya) 舌(she) した(sita)

珍(zhen) ちん(tin) 沈(chen) ちん(tin) 深(shen) しん(sin)

政(zheng) せい(sei) 成(cheng) せい(sei) 生(sheng) せい(sei)

支(zhi) し(si) 吃(chi) ち(ti) 师(shi) し(si)

周(zhou) しゅう(syuu) 出(chu) しゅつ(syutu) 收(shou) しゅう(syuu)

追(zhui) つい(tui) 垂(chu) た(ta) 水(shui) すい(sui)

2.鼻化现象

在中国东北方言中,与平翘舌现象同样明显的是鼻化现象。在中国东北,部分地区的方言习惯在零声母音节前添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这类添加的鼻辅音包括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普通话中的“e、ai、ao、ou、an、en、ang”等7个开口呼零声母音节前常常被加上声母“n”,变成“n”声母音节,如“熬袄欧安俺岸恩昂”等。东北的偏远地区或者年纪大的人更习惯这样发音。另外,在开口呼音节前添加一个后鼻辅音“ng”的习惯用法,这一语音特点主要通过当地居民在日常交流中不经意间表达出来。

表3:中国东北方言中的鼻化音示例

汉字 中国东北方言读音 标准读音

矮 nǎi ǎi

挨着 nāi zhe āi zhe

熬粥 náo zhōu áo zhōu

棉袄 mián nǎo mián ǎo

安排 nān pái ān pái

饿 nè è

大鹅 dà né dà é

恶心 ně xīn ě xīn

俺们 nǎn men ǎn men

在日语中,“ga”行假名的辅音为“g”,但当其出现在词首以外的位置时,就要根据情况发成鼻音“n”。两种发音在单词中虽没有区别,但当“ga”位于句尾时,即以“すみませんが......ですが......”的形式出现时,发鼻音“n”能更好地起到缓冲语气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中国东北方言和日语的发音规则是相同的。

3.塞擦音声母向塞音声母的转化现象

中国东北方言中有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的情况,如将“机械(xiè)”读成机“械(jiè)”;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如将“刹(chà)那”读成“刹(shà)那”;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如将“解(jiě)扣儿”读成“解(gǎi)扣儿”。这种改换个别字声母的现象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略有不同。声母为“j”的汉字在日语中也多读为“ka”行或“ga”行音,即发为以“g”为辅音的音。

表4:发“g”辅音的汉字示例

汉字 标准读音 中国东北方言读音 日语(括号里为罗马字发音)

解 jiě gǎi がい(gai)

解放 jiě fàng gǎi fàng かいほう(kai)

街 jiē gāi がい(gai)

上街 shàng jiē shàng gāi がい

4.硬腭化现象

中国东北方言中,“r”声母音节分别被“n”“l”“y(零声母1)”声母取代,这种取代一般与“r”同“u”“ui”等声母与韵母构成的音节有关。被“n”取代的字为“扔(rēng)”。被“l”取代的音节不多,常听到的有“儒(rú)生”,中国东北方言读作“儒生(lú)”;“花蕊(rǔi)”,中国东北方言读作“花蕊(lǔi)”。剩下的大部分都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例如,“吵嚷(rǎng)”,中国东北方言读作“吵嚷(yǎng)”;“闷热(rè)”,中国东北方言读作“闷热(yè)”;“肥肉(ròu)”,中国东北方言读作“肥肉(yòu)”。但是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的韵母时,韵母就会发生变化,例如“人(rén)民”,中国东北方言读作“人(yín)民”。

上文提到,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没有“r”声母字,它为“l”“n”“y(零声母)”所替代。在日语中,“r”属于齿龈边闪音/?/(或卷舌闪音/?/),具有“闪颤”的发音特点,并且日语中不存在“r”和“l”的对立,因此,很多外来语特别是英语中的以“r”为首的词汇在日语中都发音为“l”。这一发音规则与中国东北方言中发“r”的音被“l”取代的规则有相似之处。

三、中国东北方言音与日语语音存在相似性的原因

中国东北方言由于受地理条件、民族杂居以及其他各方言渗透的影响,在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汉语语音词汇,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语音词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满语和移民人口带来的各地方言音对中国东北方言的影响。

(一)满语语音的影响

中国东北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以汉族为主体,满族、鄂伦春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构成了该地区的民族结构。其中,满族作为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满语随着满族人与汉族人的杂居共处与中国东北方言渐趋融合,有些语言甚至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语言。满语作为阿尔泰语系的分支之一,有6个元音、19个辅音,名词无领属形式,动词无人称形式,句子结构为主宾谓,主从复合句较发达,通过大量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具有黏着语的特点。从这些特征来看,可以初步断定满语与日语属于同源语系,二者在构词及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共性。受满语的影响,中国东北方言音与日语的语音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二)移民方言音的影响

方言是语言发展的活化石,一种方言的变化发展不仅体现着该地区内部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等的变化,也体现着整个语言大环境的变化。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方言可能会沿着单一路线发展,不会呈现出太大的变化。语言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当方言处于与外来语言相连通的环境之中,它就很容易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变化。在这种动态开放的体系之中,移民活动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当移民数量巨大、时间集中且聚居时,外来方言就必然会对原有的语言格局造成影响。由于历史上的劳动力掠夺、国家移民政策、人口流放、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国东北地区曾经是人口大量迁入的地区,这些移民的迁出地以山东为主,即著名的“闯关东”;其他地区还包括华北的幽燕之地,即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安徽、河南洛阳、山西以及江苏连云港、云南等地也有大量人口迁入东北,伴随着人口迁移而来的是迁入人口的语言对当地原有语言的影响。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迁入人口的方言渐渐融入中国东北方言之中,对其发音、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都带来了一定的改变。而这些迁入人口的原有语言又与日语在语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对应关系。

四、结语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就有交流沟通,在这种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传入日本的中国汉字及其发音对日语语言文字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两国之间虽然有过战争摩擦,但随着世界大环境的改变,中日两国渐渐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成为不可分割的两个主体。因此,对中日语言进行对比,尤其是语音方面的对比研究,不仅对研究中日两国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天更是具有新的使命和意义。目前,关于中国方言与日语的语音比较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因此,本文仅从中国东北方言与日语的语音相似性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追溯了中国东北方言在发音上的历史渊源和变化过程,希望能够对汉日两种语言在发音方面细致而深入的比较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蔡全胜.日语语音学[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7.

[2]赵冬梅.《甄嬛传》和《大奥》中的女性人物对比分析[J].电影

文学,2013,(4).

[3]包婷婷.浅谈东北方言中的满语成分[J].甘肃高师学报,2008,

(3).

[4]何丰.湘方言与日语语音相似点的比较研究[J].长沙铁道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赵冬梅.论室町喜剧狂言的艺术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5).

[6]黎力.论重庆方言与日语在发音特征上的近似性[J].语文建设,

2013,(15).

语音结构 篇7

摘 要:语言迁移理论长久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对粤方言与英语发音规律的对比研究,分析了粤方言在英语辅音、元音、重音和语调方面的干扰,进而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言迁移;负迁移;粤方言;辅音;元音;重音;语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116-3

Abstract: The hypothesis of language transfer has long been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i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English language differs from Yue Dialect in phonetics, which results in difficulty for the native speakers of Yue Dialect in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By contrasting of phone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Yue Dialect, the paper reveals the standard phonemes, thus minimizes negative transfer 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acquisition on Cantonese English learners.

Key words: language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Yue Dialect, consonants, vowels, stress, intonation, 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交流的工具,交际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许多英语学习者具备深厚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英语知识,但英语的发音和语调却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不同的语言具有其特定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汉语拼音系统与英语44个音标系统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在发音上的差别是中国学生学英语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各不相同,语音学习上必然存在普通话和方言的干扰,因此有必要讨论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本文以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为标准,就广东地区为例分析粤方言环境下母语对英语基本语音(辅音和元音)、重音、语调的干扰,以提高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效性。

2. 语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在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研究至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Odlin, 2001: 3)。从发展背景上看,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较早行为主义实证研究的杰出代表是文瑞克(1953: 135-150),他在研究美国移民双语现象中发现双语环境下的语言接触可以产生L1与L2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相互迁移与干扰。对比分析理论是语言迁移行为主义学家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障碍是母语干扰,迁移就是母语影响。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迁移和母语等同起来;60年代末到70 年代,乔姆斯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行为主义认识论发起了挑战,提出了心智主义(mentalism)的认识论思想,在认知科学研究和语言科学研究领域中引起了一场革命。他认为语言是后天经验作用于人脑遗传属性的结果,是先天属性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Chomsky, 1959: 26-58)。70年代末80年代初,迁移在语言教学领域被视为语言学习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重要策略和认知过程,语言学家们设法从语言、心理、认知、社会等各个方面解释母语迁移的作用。Odlin(2001: 3)认为语言迁移是学习者以前所学的任何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目的语与已习得(或未完全习得)语言之间不能完全雷同也不至于绝对相异,因而迁移有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的划分。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傅小平,2003);起反作用或者干扰、破坏作用的便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罗立胜等,2002)。

3. 粤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3.1 粤方言的语音特点

粤语,又叫广东话,本地人称白话。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之一,是一种最有特色的方言。很多人误把粤语称作广州话,广东境内还有客家话、潮州话、台山话等方言,但只有广州话即白话才能代表粤语。粤方言是大部分广东人、香港人、澳门人和部分海外华人的母语,使用人数高达8000万,是普通话以外最具影响力的汉语地方方言。

广州方言来源于古汉语并发展至今。广州话在语音即声母、韵母和声调上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语音痕迹。声母方面,普通话的舌面音在广州话里发舌根音。韵母方面,广州话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韵尾。声调方面,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广州话则多达九个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阳入、中入)(詹伯慧,2004:120-135)。由于声调和音位的不同,受粤语方言的影响,广东学生的英语学习会遇到特殊的困难。

3.2 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3.2.1 粤方言对英语辅音的负迁移

英语辅音和汉语声母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英语的一些辅音在汉语中根本没有,如/v/、/F/、/T/、/W/等。在学习这类英语辅音音素时,学生往往为在汉语语音中找不到类似的音而苦恼,许多操粤方言的学生误拿粤语中的音素替代。

(1)/n/和/l/混淆

粤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导致zh、ch、sh与平舌音z、c、s不分;舌尖后音r与舌尖中音l混同,很多学生分不清鼻腔音/n/和汉语拼音声母l的读音,因为粤语种把“你”[nei]念成[lei],从而影响了英语[n]与[l]的发音。

(2)粤语方言音素中没有/r/、/F/和/V/、/T/和/W/

由于粤方言中没有/r/的音素,很多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容易用相似的音代替,比如在“rose”、“sorry”等诸多单词中,学生会把/r/误读为/l/。

粤语方言中没有/F/和/V/这一组发音,因此学生习惯用/s/来代替/z/。

英语辅音/T/、/W/是广东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上的难点。这一对音素是齿间摩擦音,如果用/s/、/z/来代替,说出来的英语就会有明显的口音。

(3)/v/音的误读

粤方言中可以找到以/w/为声母的字,却没有以/v/为声母的字,因此学生容易把/v/读成/w/。而在发/f/时,一些学习者用/f/代替/v/,如在“survive”中把/v/错发为/f/。

(4)尾音不读

粤语只包含/p/、/t/、/k/、/n/、/m/、/N/六种韵尾,/m/、/n/、/N/在词尾发得很清晰、响亮,而/p/、/t/、/k/只有轻微爆破。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遇到以/m/、/n/、/N/后边再加上/p/、/t/、/k/结尾的词时,很容易把后边的音完全忽略,例如在发英语单词比如“student”、“think”时,学生经常忘记发尾音。

3.2.2 粤方言对英语元音的负迁移作用

在元音方面,粤方言的负迁移作用相对不太明显,主要表现在单元音的长短上。英语的元音是松紧和长短成对的,如/u:/和/u/。在粤方言中,除了/B/有长短之外,其余都没有长短松紧之别,都发得较长、较紧,这使一些英语学习者往往倾向于把英语的短元音发长,较明显的有把 /i/ 发成/i:/。

3.2.3 粤方言对英语重音的负迁移作用

重音是英语节奏的标记和灵魂,英语节奏主要体现在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的交替变化中,元音在重音的指派下具有明显的强/弱对立、长/短对立和清晰/模糊对立(许曦明,2007)。粤方言的节奏特征主要体现在声调的变化上。粤语方言的环境下,母语的干扰表现在学生习惯把每个词都重读,没有强读、弱读和连读的语调特征,造成了英语弱读音节读得偏重,对于首音节弱读,重音靠后的单词更难以掌握,导致重音指派出错或全部重读(罗立胜等,2002)。这些负迁移都会严重影响讲英语的语调,破坏英语语句节奏和韵律美感。

3.2.4 粤方言的声调对英语语调的影响

在声调上,粤方言有一套复杂的声调体系,共有9个声调。英语靠最后一个重读音节的升或降来决定句子的语调,有升调、降调和升降调。语调在表达话语的思想感情和意图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受方言的干扰,英语语调平淡无味。方言中受每个字的声调限制,句末的升降幅度不大。受方言影响的学生在读英语时出现语调升降不自然,且习惯用降调的现象。

(2)英语的音调一般是平调开始,呈梯级音高模式由高到低依次下降。很多英语学习者受粤方言阴平调的影响,往往用高平调念英文段落,给人情绪激动的感觉,听上去别扭、不自然,带有明显的方言痕迹。

4. 英语教学对策

语音是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的内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语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发音器官的产物。必须理解自己发音器官的各部分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及如何起作用,才能在日常学习中理性地进行模范训练。训练过程要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对于一些简单模仿就能够正确发出的那些音位(如元音),学生可以直接模仿;对一些较难掌握的音来说,尤其是粤方言中没有的或学生容易混淆和误读的音素,教师有必要分析它们的发音特点和发音器官的动作,让学生理解发音的部位和有关特点后再进行模仿,必要时还可进行适当的比较。英语的语音学习并不是独立的,在教学中应巧妙地把语音教学与听力、朗读、口语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开始注意发音与语境和内容的联系,注意到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有效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注意所输入语言的特征,并且注意所输入语言和输出语言间的差距。在了解粤方言负迁移的基本机制和产生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加强语言的实践原则,尽量将方言的负迁移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Chomsky, N. Review of verbal behavior by B. F. Skinner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57)[J]. Language, 1959(35): 26-58.

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Weinreich, U. Language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M]. New York: 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 1953: 135-150.

傅小平. 论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 课程·教材·教法,2003(2).

罗立胜、张莱湘. 英语语音教学的回议[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上一篇: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下一篇:阳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