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税收

2024-08-28

生态税收(精选7篇)

生态税收 篇1

摘要: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略。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税制体系, 通过调整完善现有的生态税收、开征独立的生态税税种、增加生态税收优惠措施等, 提高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税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继续增长, 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理应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的前提下, 对构建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 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对我国的生态税改革有以下建议:

一、近期建议—调整现有的生态税收制度

(一) 调整税率

税率的设计不能太高, 太高容易加重纳税人的负担, 纳税人为了不支付高昂的税收负担而过分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支出费用, 结果反而会浪费了社会资源;同时也不能设计得太低, 太低起不到税收应有的调节作用, 纳税人宁愿支付税费也不愿意为环保花费更多的代价, 因此税率的设计应该是弹性的, 有差别的。

(二) 扩大某些生态税种的课税范围

首先是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应该扩大。我国原有的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仅限于燃料、矿产资源和一些有色金属及盐类。对于很多非可再生的、恢复速度较慢的、稀缺的资源应该列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资源和草场资源等等。其次是消费税。在新时期消费税的作用不仅仅只局限于调节收入, 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还应该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主要是对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和损害环境的行为征税, 计税依据可以选择企业生产的对生态环境有害的产品的价值。比如非可回收的饮料容器、含磷的洗涤剂、原浆纸、一次性纸制品、电池、相机、电动剃刀、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及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里昂产品、塑料袋等都应该作为消费税的征税对象。

(三) 完善现有生态税的计税依据

随着某些税种课税范围的增加, 计税依据也应该相应的调整并加以完善。比如说资源税, 我国原有资源税都是在销售环节按销售量课征的, 会使得一部分税收流失。调整后的资源税应以实际的开采量为计税依据, 会比较真实合理的反映纳税人因资源的开采所承担的税收负担;对于刚刚扩围进来的水资源可以以实际占有量为计税依据, 森林资源以砍伐量为计税依据, 渔业资源以捕捞量为计税依据。

二、长远建议—开征独立的生态税税种

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我国应该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征独立的生态保护税税种, 并使之逐渐成为生态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开征独立的生态税对我国的环保工作具有长远的意义。生态税, 应该定性为一个综合性税种。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设置不同的税目, 其中税目的适度调整则可以参考实际的具体情况。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状况, 生态税可以设置以下税目:

首先是水污染税。水污染税的征收对象是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及城乡居民排放的废水, 以排放废水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以排污量和污水的浓度为计税依据, 对企业和个人应采用分别征收的办法。对企业排放的污水以测定的排放量为计税依据, 并根据排放污水所含污染物质的成分和浓度不同, 设计差别的定额累进税率, 实行按量定率征收, 对居民排放的生活废水, 由于其浓度基本相同, 可以居民的实际用水量为征税根据, 并采取无差别的定额累进税率, 累进税既能有效地防止对居民用水负担过重的问题, 又能起到倡导节约用水的作用。

其次是大气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是对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征收的一种税收, 其征税范围主要包括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等。以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和征税水平来看, 可以分为两种: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化石类燃料燃烧而产生的, 因此碳税最终将落在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成品油这些化石类能源上, 即根据这些燃料的碳排放量以这些燃料为课税对象征收碳税。在纳税环节上因为燃料才开采到使用会经过很多环节, 可以在生产、进口环节一次性课征。这样可以在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而且方便征收管理, 节约征税成本。对于有些关系到民生的行业例如居民生活用的天然气, 煤炭等和火车用的燃料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过大导致酸雨也是环境污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监测技术难度较大, 我国目前的水平还无法精确地测定其排放量, 这也是开征二氧化硫税的主要困难之一。在开征初期我国可以采取简单的做法:针对一些大的固定污染源, 进行定期监测, 根据监测数据实行从量征税;二是对小排放源直接根据其所消耗燃料的价值实行比例税率。

再者是垃圾税。垃圾税以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居民排放的各种固体废弃物为课税对象, 以排放固体废物的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居民为纳税人。对需不同方式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采用不一样的计税方法。以垃圾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 实行从量课征。设置税率时, 对相同种类的垃圾, 还应考虑其堆放地点、处理方式是否相同。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操作是很有难度的, 因此可以暂时采取变通措施:第一, 针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消费品可以在生产或销售环节征收, 例如一次性筷子、电池、饮料容器、塑料袋等;第二针对居民生活垃圾可以采取从量征收, 按人口分配的方法, 即根据一个居住小区在处理垃圾的重量征税, 然后按人口平分到每个家庭, 分月或分年征收;第三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垃圾可以根据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不同设置差别税率, 并且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总产量实行核定征收, 税务机关应参考环保部门数据进行核定税额。

综上所述, 完善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工程, 所有的完善改革措施都应该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行。生态税收的完善要建立在我国整体税负水平不变的基础之上, 使我国逐渐地摆脱经济和环境相互制约的瓶颈,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体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税收 篇2

汤富民曹文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此项决策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结构战略性转型,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将成为我省吸引国际合作、企业聚集、项目落户的重要平台,必将得到国家在项目、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成为实现我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大机遇,引领我省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和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地税机关要增强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地税职能,积极主动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一、用足用好用活税收政策,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根据上述十大产业定位,在国家现行政策范围内,要强化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结合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两核一控”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综合运用减税、缓税、退税或加速折旧、税前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税收对产业结构的调节作用,引导资金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要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一平台”的功能定位,深入调研并积极争取支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经济和特色经济的税收政策,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 1

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有力的税收政策支持。在支持绿色经济方面,重点是争取有关惠农税收政策的扶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突出发展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在支持低碳经济方面,重点是争取有关企业生产环保设备、节能节水设备、为实现低排放而购置设备或进行更新改造的税收政策扶持;争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开征环境保护税试点,并将此项收入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在支持循环经济方面,重点是争取有关鼓励低消耗和鼓励废弃物的再应用、资源综合应用的税收政策。在支持高新技术经济方面,重点是争取有关鼓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高新技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主攻 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 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 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 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在支持特色经济方面,重点是争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陶瓷、铜冶炼等特色行业经济的税收扶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基础。

二、求真务实、优化发展环境,实税收与经济谐调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围绕构建“四大支撑体系”、打造“十大产业基地”的发展大局,税务部门必需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机关效能,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促进全民创业。

(一)优化业务流程。大力优化税务登记、普通发票领购、延期申报等办税流程中的重复环节,在满足工作需要和保证执法质量的前提下,对可要可不要的,一律精简;对需保留的,一律优化。以建立税源监控、税收经济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税源管理机制为突破口,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打破职能部门壁垒,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及时满足纳税人提出的适当需求。建立新增办税流程会签制度,避免增加纳税人的办税负担。

(二)创新办税方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加快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立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电话办税、短信办税、邮寄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按照“效率优先、就近纳税、同城通办”的原则,逐步实现纳税人在同一城区内任何一个办税厅均可办理申报纳税通报通缴、普通发票通验通售、涉税文书通取通查、税务登记通受通办、税务咨询通问通答等涉税事宜。夯实征管基础、抓好税源建设,实现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规范执法行为。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为重点,以提高地税执法人员素质为着力点,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税收执法制度、便捷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优化税收执法流程,推行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计算机自动考核和过程监控,杜绝执法的随意性,促使税收执法行为不断规范、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纳税服务。充分发挥地税部门熟悉政策的特点,积极参与政府招商引资评估服务工作,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企业改革工作。不时完善“税收服务直通车”制度,重点服务大项目。加强网上办税服务厅建设,逐步实现覆盖所有税务事项办理“一网通”,积极引导纳税人使用网络方式办理大量日常共性化业务,降低办税成本。积极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增强税收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地税人员的基本行政行为规范,增强公共责任感;增强依法行政是最佳服务的理念,通过依法治税、公正执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序的税收法制环境;增强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高效率的地税机关。

(五)加强行风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地税机关为抓手,以素质建设为核心,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意识。按照组织领导、统筹兼顾、有机渗透、科学建设、重在落实的原则,强化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管理。全面排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或加大廉政风险的各种信息,建立监控应对措施,实现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三、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税收对策建议

(一)建立生态税收体系。在保证国家税制严肃性和收入中性的前提下,建议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和完善生态税收体系试点。一是按照费改税的指导思想,清理环保方面的各种收费,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由地税部门征收。二是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取消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相关费用,将对土地课征的税种并入资源税,扩大征税范围,调整税率、严格减免,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试点开征环境保护税(生态税)。设置该税就是要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特定行为征税,通过利益机制纠正纳税人的行为,从而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四是调整、完善、充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税收体系构建。将带有环保意识的产业调整、产品更新、设备改造纳入区域性税收优惠总体方案;视企业高新技术生产的环保产品或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对环境的正面效应程度,分别给予免税、零税率、低税率优惠。

(二)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坚持以产业优惠为原则,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10%的比例实行税额抵免;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100%扣除;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10%的收入。同时,规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海水淡化等项目,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对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此外,对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技术转

让所得在500万元以下的免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税收优惠方式也体现了多样性,包括税收减免、税率优惠、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弥补亏损、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和税额抵免等多种方式。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拟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

(三)实行以税还贷或税前还贷。把税收优惠同资本投入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考虑,使税收优惠直接带动投资。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的基础产业、生态和环保产业、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办或技改的均可以考虑实行以税还贷或税前还贷。以税还贷是以贷款投资新增的税收归还借款本息,税前还贷是以贷款投资新增的利润归还借款本息,这一税收优惠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过,对一些地方和企业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行这一税收优惠不仅可以解决投资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因地方财力不足使税收减免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还拓展了税收优惠的形式,突破了税收优惠主要在减免所得税上打转的局面,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壮大经济规模的目的。

(四)调整完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措施,充分运用税收政策限制“高耗能”产品,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做好废旧物资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政策制定,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制度,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的内资重点龙头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促进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配套税收政策,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四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再就业政策的扶持范围,完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税收政策;全面推行调整后的福利企业税收政策,支持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五是贯彻好扶持老少边地区发展以及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六是完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优化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减少贸易顺差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压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

(五)加强税收政策引导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一是要积极梳理、整合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落实优惠政策的机制,寻找落实优惠政策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在整合现有税收优惠的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中央提出并争取若干有利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充分利用和吸引民间资本,着力解决资金“瓶颈”难题。四是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四区”构建规划,多层次争取国家投资、税收等政策的支持,从而显现税收优惠的差异,充分体现加快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的政策意图。为永保“一湖清水”、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速发展,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生态税收的评价标准及其影响 篇3

一、生态税收的评价标准

分析生态税收最优性的主要标准之一是经济结果和生态效率,减少有害的环境活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的就是要找到这样的方式,在环保、环境和经济性能之间取得平衡。

俄罗斯生态学家鲁德果夫斯基对于生态税收的分析,提出了生态税收的评价标准。他提出的对观点即保留了以前开发方法的特点,也引入了一些新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定性和评价生态税收的方法。因此,确定了以下的生态税收标准为:效率、平等、管理,符合立法的要求,税收收入的使用,以及考虑这些标准的详细信息。

效率,这个术语是指对社会的概念,包括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税收的净影响。从理论上讲,生态税收减少过多的税收负担,通过更好地分配资源,破坏抑制环境的生产工艺。但生态税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不利于某些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除税收外,在现代化建设投资中,经济和环境目标之间保持平衡是各国的期望。几乎所有的欧盟引进生态税收优惠的和提供税务豁免某些行业,以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业,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并在其他生产的性质,包括由税务所得到的利益。但是,许多专家认为,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如污染税———这是一个隐藏的税。鲁德果夫斯基认为,生产成本的增加,生态税收加剧了经济税收的扭曲。事实证明,“隐藏”的税收会导致产品的生产和投资下降的实际收入增加。

平等,是一个民主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政府的措施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不论种族、阶级和其他属性。生态税收的有效性是平等地分享所有与利益相关者的成本和收益的政策。如果征税,所获得的利益经济主体的组织其费用支付比例过高,会导致过度的税收负担。当然,环境政策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更好的环境条件的地区,是更昂贵的租金及其他费用。据鲁德果夫斯基的应高度重视支付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税收的定义。间接影响消费者的是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而直接影响包括应税产品的消费。除了确定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行评估,及税项负债的范围,也就是正式的和现实的税收范围。

鲁德果夫斯基提出,生态税收的效果也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开征税项。当税收是在几个国家在国家层面上,引入生产者将承担更大的消费负担比。在短期内会增加消费者的价格,随后税收负担将落在客户身上,将长期的税收负担转嫁到业主的生产上。

管理,许多生态税收的管理问题决定着污染税的形式和程度,会对在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灵活快速反应。正确识别的具体形式和体积的空气,水、土壤能准确评估以货币形式对环境的破坏。确定污染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测量的过程,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此外,需要监测环境的状态是不特定的功能,只有生态税收适用于各种环境管理。

单独的税务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的成本问题这也适用于生态税。这样的成本是检查其性能较低。如果税收科目越清晰,均匀税项负债越容易。更透明的税收计划,更清楚的税额和征税对象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大的激励效果。灵活的税收对于经济过程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能力。鲁德果夫斯基认为,一个反应迅速的生态税收对该公司的环保政策的变化具有优势。事实上,有效的生态税收应鼓励节约活动,但同时必须灵活应对,以提高治疗的技术和完善的环境损害评估技术。符合环保法例(包括税务)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同样,税收对当地水域的废水,可以很容易地由当地环保部门控制,但在全球污染的情况下,许多时候缺乏在国际层面上的协调。税收行政效率的生态系统依赖于完善的污染控制和会计系统,最重要的是,相关环境服务的质量。生态税收的刺激作用,由环境有害影响的高低来决定。付税应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相反,纳税人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增加生态税收的经济效应,简化税收征管就是行动组计算的税基,计算应纳税额的控制权支付的状态。

法律执行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鲁德果夫斯基建议减少法律实施的成本。通常情况下每个生态税收的计算需要考虑许多企业的业务指标。此外,税务机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检查和记录提交的信息。事实证明,合格成本与立法的要求是生态税收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鼓励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就势必会减少生态税收。所以,生态税收不能带来稳定的收入,不能纳入国家的税收预算。生态税收的收入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用来弥补由于预算削减征收率的其他税收的损失。它应该被用于生态税收改革。因此,生态税收的有效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他们将是更有效的,例如,改善环境状态,削减开支管理。但生态税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明确的,因此,需要保持和改善环境立法,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先进技术,包括“税”的意思。

二、俄罗斯联邦生态环境影响

俄罗斯通过对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的预测,以及根据近年来俄罗斯在生态保护领域国际合作及对外交流的扩大和巩固客观分析,提出了生态政策的制定基础应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俄罗斯资源开采占据着经济中心位置,国民生产总值的25%至30%。与此同时,他们的份额在俄罗斯联邦的综合预算的收入是7~8%。今天评估潜在的现行税制,必须指出的是最高级别的份额从天然资源的收入由税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不能超过20%。开采自然资源的直接税方面,他们只有百分之几计算。显然俄罗斯需要改革税制。在现代实践中,自然资源税收的开发系统对其转型的主要目标是简化了系统的联邦税和提高自身的水平。在未来几年内,最好是集中精力发展从税收征收单位提取的原料,可以取代现有的消费税,以及去自然资源的特许权使用费。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国家制定地区收入再分配的税收制度。对于俄罗斯联邦的不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税的建立将需要很大的努力,即只有在此基础上制定自然资源的使用之间的一种折衷联邦政府和联邦实体相结合的州税和联邦税。

联邦预算的真正内涵,为当地的天然资源,获得最大的奖励金额。自然资源在收入方面的预算支付的份额逐渐增加,将有助于提高资金的繁殖和保护自然资源。应该体现在对环境管理的一般立法的基本途径,改革薪酬,还需要制定一套影响使用自然资源的行政和经济措施。此外,从俄罗斯的角度看,生态税收在支付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税取代现有的环境政策。因此,为了生态税制的发展前景,可以改善这方面的立法,建立为环境付款的支付金额,这将鼓励企业引进清洁生产,还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环境和经济方向,这将是环境管理和政府机构,以及生态税收的收集,污染的控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环保组织可以直接与专家采取更加协调一致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国家已经采取公平分配,可以更广泛地理解,那就是平等地获得资源,不仅现在这一代人,后代亦如此。此外,如果我们遵循原则、效率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对资源的消耗,就更能丰富税收收入。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绿化的税收政策是必要的。隔离其方向:逐步增加生态税收在总税收收入的自然资源潜力的份额。征收的税,用于生态资源的使用,从而扩大生态税收的基础。间接引入生态税收的商品和服务,都会使环境的风险增加。友好的生产环境,以及直接和间接补贴环境的危险,以鼓励他们提高技术和过渡“环境轨”的税收优惠政策。基于国外的经验,例如日本,要加快过渡到“绿化税制”应课税活动,使社会环境成本,环境中性的产品和服务征收较低的税费。还计划建立一个体系,向客户收取同等价值的抵押品。欧盟已推出“绿色税”社区能源系统的融资环境的措施。此外,在德国,增加能源成本,减少投资的产业。美国计划逐步转移的税收负担对经济活动的表现,反映了损坏的资源潜力和自然环境,是直接参与的提取和处理的矿物和其他资源(环境排放,消耗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和等等)。对于企业来说,对环境有害的活动将被取消政府补贴和奖励。

在俄罗斯,改善生态税收的方法之一是局部更换所得税。引进“能源消费税”的状态可以使国内能源价格接近欧洲的平均水平,并开始建立全国性发展基金。这个消费税的尺寸不得超过流动负债的企业所得税。它的优势在于,公司和其他能源的消费者将能够合法地,无限期地减轻他们的税务费只需通过节约能源,或切换到替代能源供应。应该指出的是,国家应鼓励替代能源和税收优惠过渡的企业。经过抵减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以刺激替代能源的发展。在欧盟被广泛使用,其方法的应用使可再生能源的份额越来越大。例如,在15个最发达的国家在欧盟能源消费结构替代固体燃料的15%。俄罗斯生态税收的好处为公司大力推广使用替代燃料,到2020年,将使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从1%提高到7~8%,使国家的整体能源平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替代能源,设备,技术和知识,需要仔细评估和选择。此外,任何改革都需要被认为是有效的,因此,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时必须深思熟虑,因为它会影响结果。

当今,俄罗斯生态政策长期规划的有效性价值评价已经开始关注生态功能的恢复、环境质量与人们健康、寿命以及其他人口指标及环境生物潜力的相互关系的关注,尽管这种评价需要通过长期的繁重的专业研究才能获得,评价环境状况及自然界自净能力的恢复成无疑成为了俄罗斯生态政策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世界各国实现和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世界各国开始从对抗、自由竞争到互利互信,最终实现人类和谐共赢范式选择。如何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自然界自身调节能力的恢复,真正实现一个没有国界的人类生态家园。需要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或许,俄罗斯的生态政治或多或少的能够给我们这些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摘要: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资源危机与环境恶化, 使得保护环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利用生态税收政策无疑是在新时代提出的保护资源、环境的一项新税种, 怎样合理的去核算以及评估生态税收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因此, 确定了以:效率, 平等, 管理, 符合立法的要求, 税收收入的使用等详细信息的生态税收标准。

关键词:生态税收,评价标准,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洪岩.俄罗斯现行生态政策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 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5) .

[2] 李 峰.俄罗斯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政策简述[J].全 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1 (5) .

[3] 熊 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 范 纯.俄罗斯环境政策评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 究, 2010 (6) .

[5] ЕрофеевБ.В.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е права России [M].2003, ст 584.

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路径探索 篇4

一、生态税收的涵义

生态税收源于西方理论, 自提出已有80余年, 目前已形成了一些经典性理论和实践成果。它是指国家以实现生态环保为目的, 向所有因生产和消费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系列税收的总称。生态税收有如下特征:

(一) 特定的目的

生态税收是国家为了控制污染, 促进资源效率的提高, 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国家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专门从事的生态保护工作。它的首要以及特定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

(二) 宏观调控的作用

生态税收调控的手段是通过价格信号, 使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成为被征收者的内在成本因素之一, 从而影响被征收者的经营决策行为, 引导被征收者的行为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变化。从宏观层面的角度, 生态税收可促进整个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的角度, 生态税收可以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现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进行集约式生产, 从而使企业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二、我国建立生态税收体系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必然性分析

1. 生态资源紧缺。

我国生态基础薄弱, 自然资源并不丰富, 人均资源更是不足。何况我国尚且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粗放, 企业环保技术含量低以及治污染的能力有限等原因, 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出现了许多生态和环境的问题。构建生态税收体系可保护环境, 调节产业结构, 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现行生态保护措施力度不足。

为了达到保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我国在生态保护中采取了相关的措施, 主要体现为命令控制政策和排污收费制度。随着这两种措施的推广, 其都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命令控制政策无法针对所有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活动制定明确的环境标准, 在管制手段上也缺乏对企业技术革新的刺激。排污收费制度收费标准偏低, 范围较窄, 征收对象不全。由此可见, 我国需通过完善税收的手段加强生态保护。

3. 税收比行政手段和其他经济手段具有相对优势。

(1) 税收比行政手段更有效率和弹性。行政手段的依据是法律, 制定出环境质量标准, 若违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 其优点为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但是行政手段的实施对象是广大民众, 广度范围较大, 用强制的手段进行大范围推行的是不现实的, 因此缺点为缺乏弹性和效率。而税收的调节更加灵活, 也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 这也是它比行政手段更具有效率和弹性的地方。 (2) 税收比其他手段适应性强。补贴政策和排污收费为其他手段中的典型代表。税收和补贴政策从原则上都能够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当中, 无论是补贴采用直接给予货币的形式还是以税收的方式间接补贴, 所支付的补贴费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都没有太大的效果。从长期的角度看, 税收会减少整个社会的污染。但是补贴由于使得私人边际成本加失去补贴的边际机会成本等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边际成本, 会使得原本该停止的污染环境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继续下去, 会增加社会总体成本, 从而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

税收和排污收费相比较, 排污收费在我国目前的环境法律中规定, 其对象仅限于企事业单位, 没有居民和其他团体, 因此把理应承担环境污染费用的消费者排除在外。我国排污收费制度主要采取超标排污收费, 基本不考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主要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超标收费, 不利于污染的总量控制。而税收比排污收费征收范围广, 且一旦缴纳税款后, 并不具有相对应排污的权限, 一旦排污超过法定标准, 还需缴纳罚款, 并承担限期改正等法律责任。因此构建生态税收体系是发展可持续生态中必不可少的政策。

(二) 可行性分析

1. 有一定的环境实践。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没有专门系统的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税种, 但是已有与生态相关税种鼓励环保行为和限制污染行为, 对有利于生态的行为和产品给予减免税、对不符合生态保护政策的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产业, 增加其使用资源的客观成本, 约束其行为的同时也筹集一定保护生态的资金, 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政府对生态体系的重视。

我国正从“消费型”向“享受型”转型, 政府对生态体系问题都日渐重视, 已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十八大明确指出,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为把生态观念融入到财税政策从而建立生态税收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 具备构建的物质基础。

生态税收体系的构建会影响公众的消费选择, 比如生态税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 从而引导公众的消费方向。这个成本即使公众所需要承担的, 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和必须付出的代价。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已完全有能力承担生态税收体系构建中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4. 国外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如今, 资源和环境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而是全世界的, 国际社会以及意识到发展可持续生态是需要国际间的合作。迄今为止, 有关于环境、资源的国际协定日益增加, 同时许多国家也将税收作为发展可持续的重要手段, 增加对污染的税收, 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这其中以员国为代表, 它们都有专门为资源环境保护设计的生态税收, 也发挥出了相应的功效。从它们的世间中可借鉴经验, 使我国在构建生态税收体系中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 提高构建的效率。

因此, 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生态税收体系的基本条件, 且势在必行。

三、对我国目前税收体系的评价

(一) 我国现行与生态相关的税种

如今, 我国在构建具有生态价值的税收制度上采取了相应措施。首先, 开征了具有生态税性质的税种。资源税是环保意义最强的一个税种, 征收对象就是资源环境本身。从征收的目的可以看出, 资源税促进资源保护和节约、调节级差收入和组织财政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可以调节不合理占用土地的行为, 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其次, 在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中增加了保护环境的相应税收优惠条款。如我国增值税已对废旧物品回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保护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消费税制度在多个税目设计中考虑了环保的目的, 如烟、化妆品、柴油、汽油等, 对环境不利的商品征税, 绿化我国的产品结构, 引导绿色消费。

(二)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存在的不足

1. 环保理念不深入。

环保理念决定具体税种的设计和税收功能的发挥。纵观发达国家的生态税收体系的发展历程, 都是先有了环保理念, 然后才在其的指引下经过一系列的生态税的尝试和进一步的改革, 建立起较完善的生态税收体系。而我国在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上还缺乏足够的深入性, 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持续发展。

2. 主体生态税种缺位。

税收在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中具有十分还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现行税制中还没有开征排污税、污染产品税和生态保护相关的税种。并且我国还没有开征关于污染、环境破坏的行为的针对性税种, 再加上环保相关税收措施的多度分散, 使得生态税收的设计上不具有整体性。

3. 相关配套税种缺失。

现行税制中有一些与环保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条款, 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仅有的几个税种征得的与环保相关的税款较少, 不能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我国现在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税种实施的效果也偏低, 不能达到通过税收倡导生态平衡, 引导资源的高效率配置的初衷。从可持续生态发展中经济的流程来看, 其路径应为“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 我国现行的税制对发展可持续生态经济的作用还是比较零星、没有系统性, 其调节的力度和范围远远不够。

四、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 深入环保理念

生态保护必须被全社会所关心与支持。明确构建生态税收的首要和根本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 其是否改善及程度如何是评价生态税收体系是否合格的基本指标。我国目前虽已有《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 但从生态保护的要求来看, 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法律手段建设。在社会上通过科普教育和公众宣传这种“软手段”, 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生态保护当中。建立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制和程序,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让公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对生态环境公共事务积极参与。根据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生态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为我国可持续生态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 完善现有税种

1.调整资源税。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共七个税目, 涉及盐和矿产品。在构建生态税收体系中应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将所有不可再生资源和部分存量并已处于临界水平、进一步消耗会严重影响其存量或其再生能力已经受到明显损害的资源纳入征税范围。资源税的征收应以开采或生产数量而不是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依据, 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

2. 改革消费税。

一方面, 将难以降解和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和在进行生产、在使用中会造成严重污染的产品列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可考虑增设一次性餐饮容器、塑料包装袋、镍镉类电池、含磷洗涤剂等产品的消费税税目。另一方面, 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实行低税率, 对生态有害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实行高税率。并且对适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交通工具实行低税或免税。

3. 完善增值税。

适当降低优惠政策适用“门槛”, 并对循环利用的非主要原材料考虑加计扣除进项税额, 拉长上游进项抵扣链条, 降低利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的税收负担。完善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对政策扶持的再生能源产业降低其增值税税率。这样实行一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或先征后退的政策可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为发展可持续生态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撑。

(三) 开征新税种

借鉴国外的做法, 建立环保税, 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者浓度等作为税基。环报税的税率可以采用弹性定额税率从量计征, 将来还可考虑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和排污指标交易的办法, 鼓励企业努力减少污染和提高治理污染的积极性。运用征收环境税的方法促进节能减排, 需要有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监督管理。

(四) 与其他措施相互配合

税收虽然是实现可持续生态发展的途径之一, 也是政府治理污染, 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手段。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应该在实施过程当中与其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辅相成, 共同在发挥税收优势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出相关政策的整合功能。

(五) 建立完善的融资渠道

我国目前生态保护的资金仍是来源政府, 除了可借鉴荷兰政府建立环境基金、采取专款专用制度外, 可以探索通过多个渠道来弥补资金的不足。提高公众对生态的需要水平, 加强公众的支付意愿;采取鼓励政策激励企业的投入;接受国外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支持等促进融资渠道的完善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税法》,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3) .

[2]潘颖, 聂建平, 黄晓艳, 基于生态文明的我国资源税改革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 2013 (09) .

[3]王浩军, 王丹.我国的环境税征管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13 (05) .

[4]杨勇, 李代俊.试论完善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J].商业时代, 2013 (23) .

完善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对策思考 篇5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占有量稀少, 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继续增长, 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理应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环保要告别“脚疼医脚”的弊端, 步入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因此, 在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的前提下, 对构建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谓生态税, 一些学者认为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目的, 筹集生态环保资金, 向所有因其生产和消费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的纳税单位个体的税收”;还有学者认为是“扩大了的环境税”。笔者认为生态税可以定义为:为达到通过税收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限制对环境的破坏, 结合目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所有税种, 附加开征新税种, 优化税制形成一整套税收体系, 筹集资金集中治理环境问题的税收。

一、我国生态税收现状及问题

(一) 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

由于起步较晚, 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税制体系。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种情况: (1) 独立的生态税, 主要是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也包括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 (2) 涉及生态税的各项优惠措施。例如增值税中针对环保产品、清洁能源的优惠;企业所得税中对高技术新能源企业的优惠等等;消费税对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的征税, 对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车的征税。 (3) 其余的税种, 例如关税、烟叶税、房产税等中的某些措施都是有利于生态保护的, 但是体系并不完善。 (4) 各种名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主要包括三费:排污费, 污水处理费, 垃圾处理费。这些收费项目并不完全由税务部门负责, 但具有某些税的性质。

(二) 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生态税收体系不完整, 主体税种缺失, 现有税种“生态化”程度不够, 部分生态税计税依据不得当, 税率不合理, 支出范围狭窄, 税费颠倒, 主辅错位, 问题严重。

二、国外生态税收体系现状

历史上最先提出生态税概念的是英国人庇古, 即我们熟知的庇古税。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二战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让其产生了“绿色税制”的概念。1990年芬兰率先开征“碳税”, 由此引领了西方各国对生态税的探索和发展, 这对我国生态税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 美国的生态税收制度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 经历了漫长的环境马拉松长跑, 美国的环境状况实现了完全性好转, 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环境总体得到改善, 生态税收体系相对比较完善。

首先在税种设置上有一下税种: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 (破坏臭氧层化学品生产税、储存税, 进口和使用破坏臭氧层化学品进行生产的生产税、危险化学品生产税和进口化学品税) , 与汽车使用相关的轮胎税、汽油税、汽车使用税、进口原油及制品税, 石油开采税以及法人超过200万美元以上收益的环境收入税。

其次在税率上, 主要采用了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如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与联邦政府、州政府征收的汽油税实行的是定额税率。

再次在税收优惠政策上, 直接税收减免、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等是美国的生态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体现。

(二) 欧盟的生态税收制度

欧盟税收制度生态化改革成功推行有利于税收负担的合理转移, 即在不增加总体负担的前提下, 对税收负担进行重新分配, 将税收重点从对收入征税逐步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活动征税, 削减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

首先在税种设置上, 主要分为五类:第一, 针对自然资源开采的行为所征收的资源税类;第二, 针对企业投入品进行征税, 如能源税;第三, 在生产和消费领域, 以各种排放物为征收对象的课税, 例如废渣、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税等。例如德国对二氧化硫征收的二氧化硫税, 对废水征收的水污染税;英国、挪威、荷兰征收的二氧化碳税。第四, 针对高能耗、高物耗得行为或产品进行课税。例如德国和荷兰征收的润滑油税, 法国征收的旧轮胎税, 挪威征收的饮料容器税等;第五, 对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征税, 比如噪音税、拥挤税和填埋税等。

其次在税率方面, 欧盟各国税率形式由简单的定额税率过渡到比例税率和复合税率综合运用。

(三) 国外生态税制对我国的启示

欧美地区经历了几十年的税制生态化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保护环境、缓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我国建立健全生态税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但是, 由于欧美地区推行环境税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与我国具体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 我国环境税制建设需要有选择地借鉴欧美税收制度生态化经验, 在吸取其精华的同时, 更要着眼于我国的国情, 有效把握现阶段我国税收负担的整体情况, 科学设计生态税税率, 设置具有导向作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倡导绿色投资、清洁生产、绿色消费,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税收制度生态化改革。

三、完善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对策

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需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 我国建设生态税制要保持纳税人税收负担总水平基本不变, 坚定税收“收入中性”原则;第二, 生态税的实施应该是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环境现状, 生态税制建设应在总体上进行通盘考虑, 坚持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并重, 以融入型生态税推动独立型生态税制建设, 完善现有的生态税种, 积极推动独立的新生态税种的建设。

(一) 调整和完善现有的生态税收制度

(1) 合理调整税率。首先, 资源税要建立价格体系, 适度提高资源税的征税标准。充分考虑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 对资源稀缺、破坏严重、恢复速度慢的应设置高税率。

其次, 消费税应当区分含铅汽油和不含铅汽油的税率;对于排气量不相同的小汽车要采取差别税率;对于排气量相同的小汽车要区分是否安装了尾气净化装置而设置不同的税率;实木地板和木制一次性筷子按销售量设置有差别的累进税率, 多消费多负担, 少消费少负担。

(2) 扩大部分生态税种的课税范围。应逐步扩大资源税的课税范围, 如水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资源和草场资源等均应计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在消费税层面, 应对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和损害环境的行为征税, 计税依据可以选择企业生产的对生态环境有害的产品的价值, 如含磷的洗涤剂、一次性纸制品、电池、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及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里昂产品、塑料袋等都应该作为消费税的征税对象。

(3) 完善现有生态税的计税依据。一是资源税, 原有资源税是在销售环节按销售量课征的, 应以实际的开采量为计税依据。二是车船税, 可以根据其燃油量或者汽缸容量为计税依据, 并按档次设置差别税率。

(4) 增加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一是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环保方面的科技研究与开发, 其科研成果转让免征或减征流转税、所得税, 用来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环保研发放在重要位置。二是对废品回收站销售其回收的废品和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与税收优惠, 免征所得税等。三是通过利用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等措施, 鼓励企业加大对治污设备的投资;四是削减那些不利于污染控制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适度下调对农药、化肥的补贴, 提高有毒、有害产品的进口关税等。

(二) 开征必要的生态税收新税种

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我国应该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征独立的生态保护税税种, 并使之逐渐成为生态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设置如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垃圾税、噪音税等税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经济飞速发展, 资源被大量开发滥用, 由此带来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场锐减、森林消失等威胁, 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略。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税制体系, 通过调整完善现有的生态税收、开征独立的生态税税种、增加生态税收优惠措施等, 提高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税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霞、郑凯文、李思齐, “欧盟税收制度生态化改革对我国环境税制建设的启示”, 《当代经济研究》, 2012年第4期。

生态税收 篇6

一、生态税收驱动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分析

1. 生态税的调节目标与两型社会目标指向统一

(1) 保护“公共产品”, 缓解“经济负外部性”。由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公共性”而导致消费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时在使用它们时可以不缴费, 从而非常容易产生“经济负外部性”, 使得个别主体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成本不断增加并呈现在社会公共成本上。为了缓解这种情况, 政府必须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合理定价环境和资源公共产品, 让接受资源和环境服务者付费, 进而使得这种成本“内部化”。这是生态税收产生的根本原因。生态税主要调节目标是通过适当对公共产品的定价, 调整经济主体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浪费的程度, 基于税收成本和削减环境污染成本对比考虑, 经济主体也将选择规范自己的行为, 尽量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这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高度一致。

(2) 基于“可持续发展”, 力维“生态资本”。自然环境和资源是包容、供应和支持整个经济的一个外壳, 是生态资本, 具有稀缺性和生态服务价值, 要发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潜力, 就必须使得生态资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得以持续发生作用, 为人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两型社会的最初提出也是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矛盾。两型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符合生态规律, 向着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使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生态税收和两型社会最终都追求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税收收入给予两型社会建设资金支撑

资源、环境, 以及生态保护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无偿提供需要补偿成本, 税收是政府采用诸多手段中的最佳手段, 因为它具有“双重红利”性质, 在将社会成本内部化的同时, 也实现了税收的基本职能:为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补偿了成本。生态税收收入的获得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各类环境治理;环境生态建设直接投入;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利用;环境检测技术与系统的引入;环保产业的扶持、环保专项基金的设立提供了一定的资金, 政府通过对收入的再次分配, 积极优化资源配置, 加大可持续发展产业的投入及优惠程度, 为两型社会建设创造更好的财源。

二、生态税收驱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分析

1. 世界生态税收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

自20世纪70年代起, 不少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相继采取了各种法律和政策手段。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将建立生态税制或将税收生态化, 创新税收的生态职能, 并使之在环保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最为突出的是欧盟由单个生态税种到税收制度生态化的税制改革, 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1) 欧盟国家建立的“开采-生产-消费”多源端调控的生态税收制度, 促进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利用”的生态经济发展。欧盟国家通过增设新税种和调整原有税收制度, 征收资源税类、投入品税 (主要包括能源税, 还包括化肥、农药税) 、排放税 (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机动车税) 、固体废弃物税 (塑料袋税、电池税) 、噪音税, 包括了各个环节各种类型的多元化生态税种。经过几十年的生态税改革, 欧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新增长。从税收效应来看, 随着生态税的征收,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都在减少, 并转移为对政府的税收贡献;政府通过征税获得了一定的财政收入, 为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财力, 同时还通过降低其他税种税率达到“中性”税收, 取得了双重红利效应;污染产出及其导致的损失减少, 也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从而实现了生态税矫正经济负外部性的职能。从经济效应来看, 税收由单纯关注经济数量高速增长转变为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增加高污染、高投入、高排放行为的税负, 鼓励清洁生产, 诱导生态消费。生态税收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生态效应来看, 随着各种生态税开征, 使污染者将环境污染的成本纳入生产或消费过程中, 通过价格杠杆影响商品的生产和使用。污染者只能一方面转用清洁能源, 降低能耗, 优化能源结构, 使得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另一方面,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改进技术, 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减少排污,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长久的发展态势,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

(2) 美国相对完善的生态税收制度, 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国目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税收制度, 主要征收消费税、汽油税、汽车销售税、开采税、固体废弃物税、环境许可费及系列减少污染的财产退税政策。实践证明, 生态税收制度对美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OCE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 随着生态税的征收, 在产品投产时大大减少了有害环境的材料的使用, 鼓励了广大消费者使用节能型汽车, 减少了汽车废弃物的排放, 减少了石油总产量等, 使得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税收在平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 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实效微谈生态税效应

从2007年以来, 长株潭借着两型社会建设契机, 不断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价格、用地、产业、技术等各种政策和手段, 改变经济发展方向, 同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截止到2012年长株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在下降, 水质整体在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 累计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08个, “十二五”将启动十大环保工程。具体实行了火电、水泥的脱硝工程 (废气排放减少) 、湘江流域铅、砷等五种金属污染物 (湘江重金属) 污染治理、扶持和培育环保产业创新经济增长点、相关污染项目检测设备安装。这些绿色技术的引入、节能环保设备的更新、环保产业的兴起、环保检测系统的建立在税收上都享受了优惠政策, 并且通过对非环境友好行为征收的税收和排污费对生态友好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生态补偿。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公共资金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国目前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排污费等各类生态税费。在生态税收的正确引导下, 许多企业和消费者出于成本及社会效益角度走上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路。

总之, 生态税收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应该侧重做好生态税收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的有效机制, 同时还要协调好长株潭各级地方政府对生态税收的分配协调机制, 为两型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晓红.西方国家生态税收实践与我国生态税制建设构想[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4, (10) .

[2]孙晓娜.生态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价值[J].生产力研究, 2012, (12) .

生态税收 篇7

一、财政税收政策支持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的原则

(一) 环境治理原则

生态重建主要是针对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的被破坏的环境进行环境治理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很难用货币来衡量, 所以, 如果生态遭到破坏很难用有效的措施进行补偿。政府在财政与税收的政策上一定要强调, 资源型生态重建过程要对环境进行治理保护,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财政税收的政策防患于未然。

(二) 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部分资源开采后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再生, 所以这些资源如果过度开采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所以在对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必须保证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 积极落实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 通过相应的政策大力引导生态重建的投资项目。

二、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的财政政策体系建设

生态重建也需要很多资金的支持, 这是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面临的重点问题, 在这方面, 城市的财政政策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重建制度必要措施。

(一) 加大资源型城市生态市建设的财政投入

首先政府要大力宣传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将生态重建的具体项目加入城市发展的项目中, 并且要将生态重建需要的资金纳入财政支出的分配中, 使生态重建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 因为生态重建需要开展众多项目对环境进行治理, 比如污水的治理, 环境监督局等等机构, 生态的重建还需要种植花草、树木等植被, 并且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 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时,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的结构, 建立引导的资金, 政府在投资项目中的收益可以分出一些用于生态重建, 或者缩小其他项目投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这样都可以节省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重建的投资计划中, 这些生态重建的投资计划也可以为城市的财政带来相对应的收益, 因为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治理, 才能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对生态重建的投资, 积极筹集生态重建所需的资金, 资源城市的生态重建既需要建立污水治理单位, 也需要建立回收、治理垃圾的机制, 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投资项目。所以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外国的大小企业, 也不论是什么体制下的企业, 政府都要鼓励它们为环境保护、生态重建做出贡献, 大力对这些项目进行投资, 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造福人类做出的有益贡献。

(二) 增列环保支出预算科目

由于生态遭到的破坏的时间不长, 一开始政府没有看到过度开采资源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 所以在国家的财政预算中并设立出环保保护的项目资金。在生态遭到破坏后, 政府只能把财政预算中多余的资金用作生态重建, 这样使得生态重建的项目落实的并不好, 很多项目由于资金不足, 都暂时搁置了, 所以如果不把环保的项目纳入政策预算的话, 就不能很好的计算出生态重建项目需要的具体资金, 同时也利于对生态重建进行必要的监督, 而想要做好资源型城市的生态重建计划, 就必须保证它在财政预算的收支中占有一定数目的份额。再有了资金的保障下, 生态重建计划就可以建立出很多投资项目, 比如预防治理水污染、工业污染等治理项目, 增设环境保护设施的项目, 绿化土地美化城市的资源项目, 这些项目的投资都可以很好的为生态重建做出积极贡献。在资金的控制上, 政府财政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这些资金的流向, 对资金的使用和涨幅情况做出相应的了解与监督, 这样才能使资源型城市在财政政策支持下的生态重建有秩序的开展。

(三) 优化支出结构

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 主要是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也可以通过发放大量的生态产品为主要手段, 生态重建可以带来长期的效益,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重建除了可以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 也可以使我们居住的环境更加健康, 是一项长期受益的投资项目, 财政的预算由于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支出, 所以这种情况下, 财政的政策主要是支持对其的投资引导, 其次是经济补贴形势的支持, 由于下中国是农业大国, 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很大, 所以生态重建的重点是大力改善土地资源, 使得农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促进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使我国的农业越来越发达。在投资上, 我国主要侧重的投资项目是生态产品的治理性修护、生态产品的创造性改善以及生态品的维护与保护等方面。

(四) 设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资金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开发需要很多的机器与设施, 一般都是大型的机械, 而这些机械花费的资金也比较多, 所以资源型企业一般可用性资金都比较少, 所以无法积极的进行企业的经济转型, 这时就需要政府部门作出大力的支持, 利用财政政策建立专项资金, 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变为资源型城市, 并且为生态重建的具体措施提供资金的供给, 保障其更好的进行转变。政府在进行财政支持的时候, 应优先考虑那些率先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的机制。政府对于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要首先设立财力转移支付, 这些资金主要用作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投资贷款等项目, 在生态重建的过程中, 不同的重建程度需要的资金数目不同, 并且不同的重建设施、材料金额也不一样, 所以具体的拨款数目要根据不同的进度与需要发放。不同的项目需要的资金不同,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 要进行必要的监管, 避免浪费用滥用。

三、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的税收政策体系建设

(一)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改革现行资源税

现有资源税的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背道而驰。资源税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视野下重新定位, 站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视角下, 外部性成本的补偿还应包括后代获得资源能力损失的补偿, 真正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二) 开征生态税

严格地讲, 我国目前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税。因此, 我国实施生态税制的第一步可考虑将现行的一些宜于以税收形式管理的环保收费项目纳入征税范围, 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逐步设立生态税。 (1) 环境污染税。在资源型城市环保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有必要改排污收费为征税。 (2) 水污染税。对直接或间接排放废弃污染物和有毒物质而造成水体污染的活动或行为从量征收。 (3) 大气污染税。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税和碳税。

(三) 建立真意义上的环境税

从概念上说, 环境税是指对开发、保护和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的一种税。征收环境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定价, 改变市场信号, 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同时鼓励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四、结语

通过财政政策, 可以加大对生态重建的资金投入, 并且使其在财政预算中占有一定份额, 并专设一项重建资金。而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征生态税、环境税等政策对生态重建起到推动的作用。这两大政策对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舒惠晓.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生态税收】推荐阅读:

绿色生态税收06-30

地方税收07-14

税收资金05-15

税收05-18

税收差异05-20

税收经济05-26

税收体系05-30

税收流失06-01

税收活动06-03

税收支持06-06

上一篇:室内色彩搭配的技巧下一篇:建筑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