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资金

2024-05-15

税收资金(精选4篇)

税收资金 篇1

由于债务资金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 有抵税作用, 资金成本较股权资金成本低, 债务资金成为项目筹资的首要资金来源。但目前相关教材和论著有关债务资金成本的计算对于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的抵税考虑不全面, 从而影响到债务资金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项目投资的决策。

一、现有债务资金成本的计算

项目投资的债务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长期借款和发行债券。当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时, 银行借款资金成本, 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当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时, 银行借款资金成本Kd由下列等式求得:

其中D0为银行借款总额, It为各期实际支付的利息, n为债务到期期限;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Kb由下列等式求得:

其中B0为债权的发行总额, It为各期实际支付的利息, n为债券到期期限, Bn为债券的面值总额即到期的本金。

虽然上述公式都考虑了利息费用对税收的抵扣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两种公式关于所得税的影响考虑得还不够全面。

二、债务资金成本计算存在的问题

(1) 忽视了成本费用对于税收抵扣作用的前提是企业有足够的盈利。债务资金成本税收抵免的前提是该年此项目或是企业有足够的盈利给予抵扣。项目投资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大部分项目投资的效应是逐渐释放的, 一个项目投资之初即使没有盈利, 但此时如果企业盈利, 财务费用仍然有抵税的作用。但此时如果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即使项目本身盈利, 财务费用仍然不能充分发挥抵税作用。所以, 在考虑债务资金成本抵税问题时, 要考虑整个企业的盈利状况, 而不能单纯的只考虑项目的盈利状况, 这样可能会低估债务资金成本, 造成项目投资决策的失误。

(2) 只考虑了利息费用的抵税, 没有考虑筹资费用和债券溢折价对所得税的影响。筹资费用是资金成本的一部分, 也应考虑其对所得税的抵扣作用。发行债券中的折价和溢价, 其实质是对债券票面利息的调整。对溢价的摊销会减少当期财务费用, 从而减少财务费用的抵税效应, 客观上起到增加所得税的作用;对折价的摊销, 会增加当期财务费用, 增加财务费用的抵税效应。如果不予考虑这些, 可能会造成债务资金成本高估或低估。

(3) 没有考虑项目计算期各期借款费用会计处理的复杂性。一般来说, 项目投产日之前, 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并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 逐渐以折旧形式计入费用, 从而产生抵税作用;投产日之后, 借款费用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也有抵税作用。

(4) 没有考虑费用抵税和利息实际支付的时间差问题。债务资金的还款方式多种多样, 实际支付利息和本金的时间也是多样的。而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应该以实际负担的利息 (包括溢折价的调整) 作为财务费用, 在计入财务费用的当期即产生了对所得税的影响, 而不论是否实际支付。显然现有计算公式没有考虑这种时间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三、债务资金成本计算改进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对现有的债务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为准确起见, 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公式为例, 同时为分析方便, 假设债务资金的使用期限和项目计算期相同。

(1) 长期借款资金成本计算公式的改进。为简化起见, 假设项目建设期为零, 没有利息费用资本化的问题。设每期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为Ft, 所得税税率为T, 每期实付的利息为It, 银行借款总额为D0, f为筹资费用率, 则筹资费用和利息费用对税收的抵扣额分别为D0f T、FtT, 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Kd应由下列等式确定:

推及一般的情况, 项目建设期为n, 考虑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设建设期借款费用资本化额为C (其中C不仅包括筹资费用D0f, 还包括一部分应计的利息费用) , 并在项目的经营期按照直线法以折旧的形式摊销, 每期摊销的金额为C/ (n-m) , 对税收的抵扣额为CT/ (n-m) , 则上述公式应改为:。

(2) 发行债券资金成本计算公式的改进。对发行债券资金成本计算公式的改进实际上与长期借款相类似, 只不过要考虑债券发行的溢折价摊销对所得税的影响。设B0为债权的发行总额, Bn为债券的面值总额即到期的本金, 那么 (B0-Bn) 为债券的溢折价, 当该差额等于正数时为溢价发行, 有加税效应, 等于负数时为折价发行, 有减税效应。按照会计准则, 对于溢折价的摊销应该按照实际利率来进行, 但是在项目投资中, 假设按照直线法摊销来简化计算。那么每期的摊销额为 (B0-Bn) /n, 投资期应该予以资本化的金额为 (B0-Bn) m/n, 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Kb, 则由下列等式求得:

改进后的长期借款和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计算公式克服了传统计算公式的缺陷, 考虑了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使资金成本的计算更加精确, 避免了项目投资和筹资决策的失误。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税收资金 篇2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涉税风险;风险防范

一、成员单位收到的存在结算中心的存款利息是否缴纳营业税

目前,税法对成员单位收取的上划至结算中心款项的存款利息是否缴纳营业税没有明确规定。结算中心将收到的成员单位的资金存在主办银行开立的总账户中并收取存款利息同时依托并参照银行系统为各成员单位计算并支付存款利息。部分资金宽裕的成员单位会将部分资金作为定期存款存在结算中心,结算中心按照人民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并支付存款利息。在该项业务中,结算中心收到的存款利息收入由于其取得了由银行出具的存款利息票据具有法定效力,不需要缴纳营业税,且不存在税收争议。

成员单位取得的存款利息是否缴纳营业税存在争议:从税务机关角度出发,大都倾向于需要缴纳营业税。他们一般认为结算中心不是金融机构,集团公司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又是两个法律实体的关系。资金的划转导致了不同法人实体账户间资金的转移,而这种转移没有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为基础,至少形式上形成了公司间的借贷。从成员单位角度出发,认为不应该缴税,对这部分利息收入大都未进行营业税的申报和缴纳,他们认为应该参照会计业务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给与结算中心 “类金融机构”的待遇,成员单位从结算中心取得的存款利息应依据国税函发[1995]156号文的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税企双方基于不同立场上的观点形成了税企争议,而税企争议最终的处理结果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很大的税收风险,再加上税企争议的裁量权往往在主管税务机关手里,在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博弈中,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成员单位收取的存在结算中心的存款利息未缴纳营业税的问题一旦被发现,企业就面临缴纳补税、滞纳金和罚款的较大可能性。

鉴于此,建议企业做如下风险防范策略以最大化避免该类涉税风险:

(一)结算中心存款利息收入争取不缴纳营业税。与一般的公司间借贷不同,成员单位按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将自己的资金上划至结算中心,是一种单纯的归集资金的行为,而不是将资金贷与结算中心,而且成员单位在结算中心的监管下还是可以自由支配各自在资金池内的资金的,不能简单套用国税函发[1995]156号文第十条的规定。对于成员单位上划至结算中心的存款利息收入,只要存款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征收营业税的法律依据不充分。

(二)对从结算中心取得利息收入开具税务机关监制的发

票或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企业如果难以和税务机关达成一致意见,在恪守谨慎性原则的前提下各成员单位收到的存款利息,应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或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二、结算中心发放给成员单位的贷款取得的贷款利息是否缴纳营业税

结算中心发放给成员单位贷款一般有三种形式:(1)结算中心利用盈余资金向成员单位单位发放贷款;(2)结算中心将盈余资金利用银行委托贷款的形式发放给成员单位;(3)结算中心利用从银行取得贷款分贷给成员单位。这三种方式是否缴纳营业税应视情况而定:

(1)第一种形式属于公司间拆借行为,应缴纳营业税。(2)第二种形式是由受托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作为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营业税。(3)第三种形式即统借统还的融资模式是否征收营业税要视情况而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以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贷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如果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则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

站在集团公司层面,考虑到集团公司的长远规划,往往并不追求与成员单位间的存贷利差产生的经济效益,会主动放弃存贷产生的利益。鉴于此,建议结算中心要严格按照统借统还的政策要求依据支付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避免该类涉税风险。

三、结算中心与成员单位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在借款合同中,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贷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贷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纳税义务人为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应税的“借款合同”仅仅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其它金融组织”是指除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以外,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书的单位。但是结算中心不是金融机构,它与成员单位签订的借款合同不用缴纳印花税。

四、结算中心模式下的成员单位贷款利息支出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对于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采用结算中心管理模式下,结算中心利用盈余资金对成员单位发放贷款,成员单位的贷款利息支出只能在不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内准予扣除,同时要求结算中心到主管税务机关代开或经申请批准后自行开具相应发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企业对发票规定不了解,未使用地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仅使用收据作为结算凭证。由于收据并非合法凭证,由此也造成成员单位所属税务机关的排斥,无法正常在所得税税前列支。

结算中心利用“统借统还”对成员单位发放贷款,成员单位贷款利息支出的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凭据,税务机关一般不再要求代开利息收入的发票。集团公司总部每年将从金融机构借来的资金使用及利息分摊情况进行统计,列明总计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总额,各成员单位使用多少本金,每个成员单位应负担的利息是多少,同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金融机构贷款合同等,证明自己分拨的贷款及收取的利息属于“统借统还”性质;而各成员单位凭该相关证明材料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证明自己使用的贷款及列支的利息支出均属于“统借统还”性质。

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资金集中管理在集团公司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结算中心所涉及的服务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从而会有更多的涉税问题会产生。作为税务机构应随时了解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状况、业务流程,并及时为纳税人解决由此产生的税收问题,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作为企业应该规范结算中心的各项业务,认真学习并按照有关税收法规开展工作,共同构建和谐的税企关系。

参考文献:

[1] 谢则谨,资金池业务相关税金探讨[J] ,国际商务财会,2012(4).

税收资金 篇3

影响企业税收负担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价格总水平和相对价格结构的变化对税收负担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对税收负担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尤为突出。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升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实质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便是通过货币贬值,使纳税人实际购买力下降,导致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发生转移,即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面影响纳税人的利益,纳税人利益的调整,必然影响到纳税人的应税收益,使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与名义税收负担相背离。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的税额。一般用实际负担率来反映纳税人的税负水平,即用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实纳税额占其实际收益的比率来表示。通货膨胀对纳税人税收负担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通货膨胀会影响纳税人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进而影响流转税负。流转税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为课税对象,价格的持续上升,可能会使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的持续扩大,导致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流转税税额的增加,甚至影响到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水平

例]:某纳税人用1 000元购进某种商品1件,支付进项税额170元,购进该商品时计划以1 404元的含税价格出售,但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致使该商品实际销售价为1 521元(含税价)。则该企业经营该商品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金及增值税负担率增减变化计算如表1所示:

价格上涨后比价格上涨前缴纳的税金增加17元,大约为1.09%,虽然我国目前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销项税额是向购货方收取的。但是这种转嫁会通过价格机制反作用于销货方,使税收负担的转嫁不够彻底,销货方的税收负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通货膨胀虽然不会改变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的税收负担率,但会导致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额和营业税税额的增加。

2.通货膨胀对所得税的直接影响便是导致纳税人营业收益的虚假增长,进而影响所得税税负。价格上涨会使纳税人的营业收入同比例地增加,在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不变的情况下,结果便是应税收益的增加。但是,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下,由于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确认的价格基础是历史成本,纳税人应税收益的增加便具有了虚假的成分,用虚增后的应税收益计算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也不可避免地虚增了。

3.通货膨胀会使按账面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贬值,使纳税人无法按现行市价进行简单再生产,导致企业所得税税负相对加重。因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作为法人主体,其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是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现行税法和会计法规对应税收益的计算,却不考虑企业的成本费用是否得以充分补偿,尽管在核算方法上的确也采取了诸如后进先出法和加速折旧法等补救措施,但其对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抵消作用效应有限。例如上例,假设企业税后利润中的留存收益与对投资者分红的比例各占50%,则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企业经营该商品可收回的资金为1 000+(250-75)×50%=1 087.5(元),不足以支付通货膨胀后购买该种商品的价格1 100元,也就是说企业连进行简单再生产的条件都无法具备。

(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税负影响的方法

虽然通货膨胀会对纳税人产生税负增加的不利影响,但如果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有效地利用通货膨胀达到延缓税负增加或抑减税负的效果。

首先,在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纳税人对存货的计价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便可使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营业成本更接近于现行市价,把通货膨胀虚增的应税收益和所得税额降到最低限度。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假设按后进先出法计价该种商品的单位成本为1 080元,则企业的应税收益为1 300-1 080-50=170(元),企业虚增的应税收益便只有170-150=20(元),虚增应税收益增加的所得税额从30元降低到6元。

其次,在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固定资产如果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折旧,必然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抵税效应,即相当于政府将一部分税款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给了企业,从而达到抑减税负的效果。

既然通货膨胀会对企业税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根据通货膨胀水平及时校正各种纳税方案,在纳税方案的选择上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以及对纳税人税负的影响程度。

二、资金时间价值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部分,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税收筹划),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价值因素,就无法正确计算不同时期的财务收支,也就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纳税人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纳税人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税收筹划,就是要通过比较不同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的节税效应,以便选择能为纳税人带来最大税收利益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不同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的节税效应比较,不是节税金额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2:某公司2006年12月拟购入电子设备一台,该电子设备的原值为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10%,准备于2007年1月投入使用,年利息率为10%,所得税预计税率为3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平均年限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折旧方案可供选择。请比较两种折旧方法的节税效应,做出科学的税收筹划。

分析:该公司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和每年节省的所得税金额计算如表2所示。

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两种折旧方案5年内的折旧总额和节税金额都一样,故无法通过比较两种折旧方案进行抉择。如果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把两种折旧方案的节税金额核算成现值,就会得出不同的节税效应。现分别计算如下:

采用平均年限法的节税效应现值:V0=A×PVIF (A,10%,5)=5 400×3.791=20 471.4(元)。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节税效应现值:PV0=Ao×PVIF(10%,0)+A1×PVIF (10%,1)+A2×PVIF (10%,2)+A3×PVIF(10%,3)+A4×PVIF(10%,4)=12 000×1+7 200×0.909+4 320×0.826+1 740×0.751+1 740×0.683=24 608.28(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因降低税负为企业带来的节约现金流出量的现值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大。因此,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一折旧方案。

税收资金 篇4

通知要求, 各地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 确保不留资金缺口。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今年住房保障任务, 测算需要政府出资的数额, 按照规定渠道落实资金。

通知强调, 2012年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试点地区取得的房产税收入, 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各地可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区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努力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本。

【税收资金】推荐阅读:

地方税收07-14

税收05-18

税收差异05-20

税收经济05-26

税收体系05-30

税收流失06-01

税收活动06-03

税收支持06-06

税收核算06-21

税收职能07-07

上一篇: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下一篇:2013清单计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