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遵从的问题

2024-11-07

纳税遵从的问题(共10篇)

纳税遵从的问题 篇1

当前, 纳税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如何进行纳税人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成为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水平的重要话题, 也是当前税务机关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纳税遵从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建立和谐税企管理的基础, 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税收管理成本、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实现,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效应。当前, 我国社会诚信度不高, 纳税人还存在偷税、漏税等现象, 影响了我国税收收入, 对我国税收管理的严肃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此, 税务机关应通过强化税务管理, 加大税务工作的宣传, 来不断地提高纳税人的税法的遵从度。

一、纳税遵从概念

从概念角度来看, 纳税遵从主要包括了及时性、报告性和准确性等要求, 纳税遵从和纳税不遵从概念是相互对应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能否进行及时的纳税义务的履行。从法律角度来进行概念辨析, 可以看出纳税义务的履行方面, 如果纳税人不按期进行税款的缴纳, 或者税务机关不作为都可以认为是纳税不遵从, 反之, 就是纳税遵从。从行为学角度来辨析纳税遵从的概念, 我们可以认为纳税人如果采用了非法的手段, 来使得自身的纳税义务减轻, 可以被认为是纳税不遵从。从合理避税的角度来看, 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征管过程中, 通过相应的强制形式来使得国家税法得以履行, 进而使得纳税人正确承担应尽的纳税义务。但从目前税法实践来看, 纳税遵从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完全统一概念表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我国税收纳税遵从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税制复杂不利于纳税遵从

当前, 我国税收主要是集中在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 这些税务计算较为复杂, 而且计算的难度较大, 对纳税人正确进行纳税申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更容易出现纳税中的错报和漏报现象。例如,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应按期进行, 年度终了后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纳税清缴。年度纳税申报不仅手续繁杂, 而且涉及到的纳税申报表较多, 容易出现错报或漏报现象发生。又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过程中, 不但包括了工资性收入而且还包括各种劳务收入等等, 各种不同来源的收入其纳税计算标准和税率也不尽相同, 各种不同来源的税率计算方法需要进行正确的纳税申报, 容易出现人为漏税问题发生。

(二) 纳税遵从成本较高不利于纳税遵从

纳税遵从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之和。高效率的税务部门可以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 来不断的降低纳税人的成本。目前来看, 我国税务机关纳税遵从度较高。一是纳税申报成本较高, 纳税人需要定期的向税务机关进行相关纳税申报, 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纳税缴纳。在书面申报过程中, 受制于交通等方面的限制, 可能要产生一定的交通等费用、申报费用等等。二是检查成本较高, 税务机关内各个职能部门较多, 既有负责日常稽核的部门, 又有相关税收征收管理部门, 多部门进行税务征收管理, 不可避免的就要发生相关费用, 也不利于税务部门内部效能水平的提升。三是相关税务处罚成本较高。我国中小企业众多, 相关纳税人税务知识缺乏, 对税收相关法规掌握较少, 虽然中小企业多采用了税务代理的方式来进行税务申报, 但相关代理人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容易出现非主观故意而导致的税收处罚。

(三) 税收执法权的监督约束滞后

当前, 我国相关税收法律还不够健全, 特别是税收征收管理法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 只是通过条例的形式来进行约束。税收征收法律中一些法律实践需要依据其他法律规定来进行, 这种法律不完善的制约性作用导致我们税收法律相关实践程度不高, 法律效率低下。在我国税收相关实践活动中, 还存在税务部门履行职责中的不作为现象, 甚至有的税务征收管理人员和纳税人相互串通偷税、漏税, 进而导致税款流失。这种情形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副作用是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不公平、不公正, 税务机关形象收到一定的损害, 对税收征收管理人员的执法行为表示怀疑的态度, 进而导致依法纳税很难做到, 甚至出现抗税行为的发生。

(四) 纳税人法制意识和道德水平影响纳税遵从

受到传统的“皇粮国税”等片面思想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管理行为存在一定的思想偏见, 没有考虑到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而是认为国家征税是对公民负担的一种强加。这种非正常文化对纳税人纳税行为的影响, 使得我国依法纳税的整体环境不佳, 纳税遵从度低。虽然近年来, 我国税务机关开展了多样的正面纳税宣传, 但效果不佳, 税法在公民中的普及率不高, 公民的纳税思想不浓厚, 缺乏依法纳税意识。

三、对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政策建议

(一) 提升税收法律层次

目前, 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来看, 多属于位阶较低的条例等形式, 而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定, 影响了法律制度执行的权威性, 也不利于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的复杂, 也不利于纳税人合理纳税和税收征收管理部门的依法征税。因此, 需要通过加强税收法律制度的制定, 提高税法的位阶的形式来解决当前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例如, 可以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条例进行修订, 上升为法律层面。其次, 要通过加快税收制度改革的形式, 来提高税收法律的适用性。例如, 对个人所得税可以考虑重新制定相关法律规定, 以家庭课税, 减少纳税主体较多而带来的税收法律执行难的问题。再次, 根据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 取消部分不适合经济发展的税种, 而开辟新的税种, 随着我国2014年全面养老保险的提出, 我国当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以费用的形式征收已经不适合, 因此, 可以通过税法的制定, 将以上的两种费用纳入税收征收管理的范畴中去, 既可以保障全民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 也利于纳税人缴纳遵从。

(二) 加强执法力度

随着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逐步深入, 依法纳税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也是公民应遵守的基本要求。通过加强立法, 提高执法力度, 可以有效的对我国税收违法活动进行有力的打击, 提高公民自觉遵守税收法律规定的自觉性。通过法律宣传的形式来提高公民对税收法律规定的认识, 通过对违法税收法律行为的惩处, 来震慑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 可以提前让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介入, 确保稽查执法到位。在税收稽核工作中, 为了提高稽核工作的效果, 可以通过异地办案, 下级案件上缴等形式, 防范可能出现的“关系案”、“人情案”现象的发生, 确保稽查执法过程的公正严明。同时, 对于拖欠税款较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 可以通过公告制度来催收, 对于拖欠行为较为严重的案件, 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来进行公开曝光, 来不断的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通过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曝光, 增加纳税不遵从行为的社会压力和道德压力。

(三) 建立纳税人信誉等级制度

对纳税人进行信誉等级制度的建立是发达国家为了进行科学纳税管理而建立的一种制度。通过对纳税人进行等级分类管理, 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的税收服务。信誉等级制度对于鼓励纳税人进行真实的纳税申报, 降低纳税人的税收征收成本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纳税人不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 不仅仅不能得到纳税服务方面的好处, 而且可能要受到税务部门的相关处罚, 在利益和损失面前, 纳税人就要进行权衡, 减少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 进而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 增强自我调节和自我克制意识。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对相关标准进行合理的评定, 确保纳税人进行纳税过程中, 主体税合理, 并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纳税评估标准, 对纳税人从纳税登记到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管理, 确保纳税人有一个合理的依法纳税标准。为了更好的进行税收管理, 提高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 税务机关在进行纳税评估过程找那个, 要本着公平合理的角度进行规范, 该降低纳税评估等级的就要降低, 改提升纳税评估等级的就提高, 通过动态管理的方式, 来确保纳税人进行合理科学的纳税。二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稳定型的遵从主体, 在纳税管理中要以程序性管理为主要方式, 给予纳税人一定的纳税优惠措施, 确保纳税人在诚信纳税活动中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 降低单位的纳税成本, 促使其始终保持较高的纳税遵从度。对于制度性遵从的纳税主体, 这类纳税人不够稳定, 容易从纳税遵从转化为纳税不遵从, 因此, 税务机关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通过严格管理和强化措施等手段, 来确保纳税人能够遵守税法相关规定。对于纳税不遵从的纳税主体, 要主动上面进行宣传和有针对性的开展税法相关知识的培训, 增强他们的纳税遵从意识。同时, 通过严格的管理, 来增加纳税人不遵守税法的成本, 使纳税人付出偷逃税额多倍的代价, 降低纳税不遵从的可能性。

(四)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税务机关要保护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逐步推行阳光纳税服务。目前, 部分税务机关的权利意识浓厚, 而服务意识淡薄, 没有将纳税人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 公共税务观念在税收征收管理中体现不足, 难以满足纳税人所需要的政府服务, 更难以体现服务性税务机关建设的要求。因此, 当前应结合国情, 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国外先进文化的养分, 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行政制度伦理规范制度, 确保公共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正如罗尔斯所说, :“公正和平等是社会首要价值, 制度无论多有效, 只要不公平和不公正, 就应该改造和废除。”

《礼记·大学》所言“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修身是治国的前提, 身不得以修何言治国。一个人自己的行为都不能得到修正, 那么延伸到公权利的行使中必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要从思想上去增强税收管理人员的权利观, “一切权利来源于人民”, 权利的行使也必然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标, 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在税收执法过程中, 要从群众利益着想, 要了解群众所需、所想, 正确引导人民群众进行合法经营。在税收执法中, 要树立群众感情观念, 做到公平和正义, 这样才能信服于群众, 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要树立牢固的道德信仰, 在利益面前要能有抵御能力, 放弃一己之私, 巩固道德防线, 进而真正做到为百姓谋利益。通过行之有效的道德交易, 使得税收管理人员公共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执法活动中, 并将正确的道德伦理标准内化为其行动标准, 使得税收管理人员成为心系百姓、遵纪守法、道德高尚、清正廉洁的社会楷模。对只享有权利而缺乏义务履行的行为进行约束或惩戒。“人们在权利面前想到的首先是责任, 也就不会认为权利是一种奖励”。责任和权利是伴生的, 有权必有责, 权利责任相当, 权利有多大责任就有多重。逐步实现纳税服务由形式性服务向实效性服务的转变, 提高税收遵从度, 降低税收成本。同时积极引导纳税人不断增强维权意识, 形成共同创造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薛菁.纳税遵从:理论与实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王锐.税收不遵从的识别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9.

[3]杨进军.企业所得税纳税遵从风险与防范[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4]许评.有限理性下的税收遵从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5]薛菁.企业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 2010 (1) .

纳税遵从的问题 篇2

(适用查账征收企业)

尊敬的纳税人:

您好!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难免会发生各种资产损失,对于发生的资产损失,只要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税前扣除,这是您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但是不符合税收规定的资产损失如果您自行在税前扣除了,就将面临被查处的税收风险。

2011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11年第25号公告,对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变化之一就是从审批改为自主申报扣除,此项行政审批的改革也意味着原税务机关的审批风险已经转移至纳税人自主承担申报风险。从对全省资产损失的审核情况来看,存在着纳税人由于政策不了解、申报资料不齐全、申报程序不清楚或者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税收风险。

2012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即将来临,为了帮助您更好的维护合法权益,防范税收风险,我们专门制作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纳税遵从提示,真诚希望我们的提示能帮助您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能准确进行所得税处理,如对我们的提示还有疑问的,请拨打12366-1税法咨询电话。

一、申报程序提醒 1.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无论是正常损失还是非正常损失,均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才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2、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应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3.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只要填报《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申报受理表》报送税务机关即可,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除了报送《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受理表》外,还应逐项(或逐笔)报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具体请参见《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报送资料一览表》)。

4、企业发生的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①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②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③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④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⑤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企业发生的其他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如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应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5、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但最长不能超过三个月。

6、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①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②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③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7、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资产损失进行核查。对有证据证明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的,有权依法作出税收处理。二、一般企业资产损失提醒

1、企业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如果出现债务人破产清算、诉讼、停止营业、或者死亡、失踪的,进行专项申报后可按25号公告规定税前扣除。

2、应收款项如果逾期三年以上的,或者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且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3、存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盘亏、被盗、报废、毁损等损失的,进行专项申报后可按25号公告规定税前扣除。

4、在建工程因停建、报废发生的损失,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可认定为损失,进行专项申报后可按25号公告规定税前扣除。

5、无形资产被其他新技术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尚未摊销的金额可认定为损失按规定税前扣除。

三、电信企业话费损失提醒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已废止,电信企业的话费损失应统一按25号公告的第二十四条规定执行,即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了核销损失的会计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专项报告可由企业出具,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四、金融企业呆帐损失提醒

1、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如果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按25号公告申报后可以税前扣除,但企业应提供投资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2、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只要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以及追索记录等,专项申报后即可按规定税前扣除。其他各类原因发生的债权性损失,可具体对照25号公告。

3、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4、下列股权和债权损失不能税前扣除:①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②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③行政干预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④)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⑤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⑥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权。

五、常见问题特别提醒

1.资产入账依据缺失或证明不充分。相关资产取得时计税基础证据缺失或不充分。如,固定资产卡片与其他相关资料不符;股权投资初始投资的原始凭证缺失;债权性投资有的贷款时间较早贷款合同、借据不齐全等。

2.损失申报主体资格不明确。有的企业在成立之前,由其母公司代为支付款项,且取得的发票抬头也为其母公司。有的企业进行工商登记变更,而部分证明材料中的名称等基础信息为变更前企业,但证明材料中无相应的变更记录;债权性投资损失中债务人信息与证明材料不一致造成贷款权属不清。

3.不符合损失确认原则或证明损失形成的要件缺失。如股权投资损失由于被投资企业停止生产经营发生的损失,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等材料缺失;债权性投资损失中仅就债务人向法院申请执行,未涉及担保人相关情况。

4.损失金额确认不准确或证明材料不充分。破产清偿方案缺失;债权性投资期间偿还的凭证等资料不齐全;资产处置收入未从损失金额中剔除;有利用价值的损失资产未进行处置。

5.损失确认不准确。应追溯在以前税前扣除的损失在申报扣除。

6.资料形式未完全符合要求。如法人代表签名、日期缺失;复印件未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缺失等。

以上提示仅供参考,具体政策请参阅各级税务机关发布的正式文件。资产损失需要提供的证据资料请在省局网站下载。

________国家税务局

二○一三年

企业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纳税;遵从成本;纳税筹划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必须上交的一项基本支出。但是,日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税收遵从成本意识比较低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提高人们税收遵从意识、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以及强化与税务机关的相关于作能力等人手,给提高出业纳税遵从成本的建议。

一、企业纳税行为存在的问题

1.企业白觉纳税意识薄弱

日前,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税收法制意识,传统人情税的恶习还没有完全被根治,对于依法纳税看成是企业的一项负担。很多企业高层的管理者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自主纳税行为,同时也没能对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很好的理解以及利用,没有得到和所交税收相等的优惠和服务,觉得交税就是一种损失,因此在交税的过程中行为不积极,能拖就拖。同时还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拖久了可能就没有了。有些企业给税收人员行贿,想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

2.企业对纳税服务质量不满意

日前税务机关已经加大了税收的宣传力度以及征管的具体内容的宣传,设立了税收相关咨询电话以及网上服务站等,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但是日前我国的纳税服务系统尚未完成,还没能实现制度化、综合性以及常态化的服务体系,例如:办理税收的程序复杂且材料繁多,加大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企业的相关纳税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同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软件使用费用,导致企业纳税遵从成本增加。

3.税务代理筹划的专业性较差

税务代理筹划在我国的使用比较晚,日前税务代理机构以及从业人员工作水平普遍不高。市场上的税务代理机构多数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而成立的,服务质量不是很高。从业人员多数为学生和工作经验比较少的初级会计师,税务知识、会计知识、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本身不是很强,再加上实践经验少,因此导致专业水平、工作沟通能力以及职业操守都不能达到税务代理筹划的工作要求。

二、降低企业纳税遵从成本的基本对策

1.加强纳税遵从意识和制度建设

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纳税事物,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纳税支出-使企业实现纳税遵从成本的目标。但需要企业完善内部财务纳税复核制度。主要包括:设置专门财务人员负责审核工作,财务和纳税问题在企业内部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对于一些重大决定,可以召开紧急会议,集合大家的智慧,化解税收风险,完善企业的财务系统,做好纳税筹划工作,降低企业纳税遵从成本。

2.提高人员素质和代理应用程度

提高企业纳税人员的培训力度,综合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有效降低企业纳税遵从成本。对相关的财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要根据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学历水平不同,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严格控制纳税筹划的工作质量,既要保证已有员工的培训质量,同时还要招聘优秀的纳税人才加入企业,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

3.强化企业与税务机关协调能力

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组织,主要以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税务机关作为征税的主体,要从意识和依法行政上引导企业依法纳税活动。使企业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也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近年来,纳税信息化不断提高和完善,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并推出了很多新的纳税手段,纳税信用的评级以及税收奖罚制度得到了大力的实施。

4.简化办税程序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辅助工作手段,简化办税流程,提供网上纳税服务、电子申报是税务机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降低纳税人办理税收业务的时间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的重要转变。由于很多人白天忙于工作,很多有时间可以到税务机关去办理相关业务,因此这样新的办理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税务机关所做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完善的税收征管制度和相关的税收服务制度,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为了更好了适应人们忙碌的生活,税务机关的业务办理应该以日益简便的办税程序为目标,切实节约纳税人的办税时间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前在我国的税收遵从成本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人员的税收遵从成本意识比较低,税收服务质量也不能使人们满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税收遵从成本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希望可以对企业有所帮助,有效降低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提高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合理分配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

參考文献:

[1]孙玉霞,毕景春税收遵从成本最小化视角的小微企业纳税服务优化[J].国际税收,2014.11:66-68

[2]李彩霞,张玉兰.企业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的内生性机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4,11:56-58

[3]李旭红.我国中小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累退性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J].财政研究,2014,07:65-68

[4]韩素娟.税收遵从成本问题浅析[J].商,2013,23:225

纳税遵从的问题 篇4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主要组成内容

税收遵从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心理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其它成本。心理成本指的是因为纳税这一行为对纳税人在心理产生的影响,使纳税人心理、情绪、精神上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影响主要指的是纳税人产生急躁、不满、焦虑等负面影响。如果纳税人遇到困难向中介机构求助时,纳税人将需要支付一部分的货币,此时心理成本也就转变为了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先顾问咨询而支付的费用等。时间成本是指个人纳税以及公司纳税行为在对相关纳税义务旅行时,需要时间对收据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以及纳税报表填写等行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纳税个人以及纳税公司在纳税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参照社会平均工资率进行正比例转化。时间成本在税收遵从总成本中所占国家的比例较大。其它成本指的是在纳税环节过程中,内部的机关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少数关于贪污腐败行为,该纳税人和纳税公司增加了其它遵从成本。

二、税收遵从与税收征管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纳税过程中,如果遵从成本内的货币增多,将会使纳税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多,从而降低纳税在经济上的收入,这也就表明了纳税人需要将被打算用于其它方面上的资源用于在纳税事务上的处理上,这势必会降低纳税人的在经济上获取的收入。因此在纳税过程中,税制越复杂,税务管理环节越多吗,那么征税的管理费用也就将会变得更高,同时也会使纳税成本增高,由此可见,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有着一定关系。如果纳税人或纳税公司的经济实力使其可以忍受现状,选择忍受这一情况,但如果从“经纪人”理性选择来对问题进行考虑,纳税者可能会从其它途径入手来适当的规避这一成本的产生,由此可见,较为复杂的管理体制和税制将会大幅度降低纳税者的税收遵从意愿,从而在纳税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遵从行为。

三、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

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征管成本两者共同构成税收运行成本,税收遵从成本的规模较大,因此对纳税人的行为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税系统及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税收的成本运行,从而降低税收的遵从成本。

1. 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

行政程序和复杂的税法以及税收和过多的税收制度以及动机条款决定了税制的复杂性。复杂的税制是纳税和征税纳税在理解上都存在着更大的困难,不仅增加了遵从成本,同时也导致了征管成本的增加。近几年,我国的相关政策放宽了在税务上的政策,减免税制结构成为了我国在税收上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宽税基不仅可以确保征税收收人的利益,而且可以使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税种运用同一种税基。税种上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避免纳税者在进行纳税过程中进行税种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价格低税收遵从成本,实现对经济扭曲的矫正,从而减少遵从成本,提高纳税者的经济效益。

2. 提高税收服务质量

改善税收服务,提高税收服务水平,是降低遵从成本的根本途径。税收服务中的每一项对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都有着重要作用。从税务机关的服务来看,有效的税收服务信息,能够帮助纳税者减少收集涉税的货币成本和信息成本;良好的纳税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纳税者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优质的服务可以降低纳税者的货币成本。纳税服务应当贯穿整个纳税过程。纳税前应当为纳税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服务,从而使纳税者的办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纳税中应当为纳税者提供便利的条件,使纳税者准确、快速的完成纳税;税后应当为纳税者提供投诉监督,确保纳税的合法性。

3. 规范税务代理机构

税务代理机构在纳税过程中以中介代理机构的形式出现在纳税中,依照税法中的相关规定正确的对税种进行计算,从而确保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收益都不会受到损害。目前,在我国税务代理机构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处于一种初始阶段。在日后的工作中于要对税务代理机构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将税务结构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从而使税务中介结构变得更加独立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从而更好的纳税服务,努力减少遵从成本中的货币成本。

四、结束语

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税在改革上能够实现良好的改革,通过税收遵从成本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减少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进而使遵从成本与征管成本之间构成良性发展,使税收制度变得更加稳定,降低纳税者在纳税过程中的遵从成本。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娇.纳税遵从行为理论及其对我国制定纳税激励措施的启示[J].税务研究,2010,7(01):121-122.

[2]薛箐.税制复杂性与税收遵从成本关系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10,5(01):110-111.

[3]王宜刚,刘龙飞.我国财政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1,7(03):51-52.

纳税遵从的问题 篇5

风险提示手册

(适用核定征收企业)

尊敬的纳税人:

2011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已经来临,感谢您2011年对税收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为帮助您更好的享受权利、履行纳税义务,特将主要纳税事项提示如下,真诚希望我们的提示能对您的汇缴申报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拨打12366税法咨询电话。

一、申报程序提示

1.您只有在四季度申报完成后,才能进行汇缴申报,申报前请仔细阅读申报政策提示。

2.税法规定应在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申报,但为避免集中申报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合理安排申报时间。

3.申报期内您如果发现申报有误可以更正申报。

二、申报表填报提示

1.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有收入都应申报纳税,具体包括:

(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接受捐赠收入;(9)其他收入。

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2.申报所得税收入时一般应与增值税收入、营业税收入或者两者之和相符,不相符的应有合理原因。

3.四季度申报的所得税累计收入与申报的收入原则上应保持一致,不相符的应有合理原因。

4.在申报中,请您注意所得税申报表及附报资料与财务报表逻辑关系上的一致性,反映客观真实的经营活动及成果,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三、重点事项提示

(一)征收方式变更提示

1.如果企业属于以下特定类型的,请您在汇缴申报前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将征收方式改为查账征收:

(1)汇总纳税企业;(2)上市公司;

(3)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等金融企业;

(4)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税务、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工程造价、律师、价格鉴证、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专利代理、商标代理以及其他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

(5)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

(6)增值税出口退税分类等级管理的A类和B类纳税人;(7)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的纳税人;(8)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纳税人。

2.如果企业2011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最大的经营项目)发生重大变化时,申报前应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进行税务登记主行业的变更、应税所得率地调整等相关手续的办理。

3.您单位应逐步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达到查账征收条件后应在次年6月底前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将次年所得税征收方式变更为查账征收。

(二)税收优惠提示

1.您可以在3月15日前备案享受以下税收优惠:(1)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地方债券利息收入)(2)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3)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2.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除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优惠和不征税收入外,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及其他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四)、特殊事项提示

1.如果企业的实际利润率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20%时,申报前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应税所得率。

2.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在中间取得增值较大的股权投资转让收益或土地转让收益等非日常经营性项目所得,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以上提示仅供参考,具体政策请参阅各级税务机关发布的正式文件。

提高纳税遵从度的理论分析 篇6

(一) 纳税遵从内涵分析

纳税遵从问题自税收产生而产生。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非对称信息博弈框架下, 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税收遵从的研究大多基于纳税人角度进行, 如Roth等于1989年将纳税遵从定义为“纳税人在适当的时间填写所有的申报表, 并按照《国内收入法典》条例以及填写申报表时所使适用的法庭裁定准确的报告应纳税额”。西方还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对纳税遵从进行研究, 如美国学者Mc Ewen和Kidder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强制、自利、习惯、政府合法性、社会压力、税法不确定性等方面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并把纳税遵从分为防卫遵从、制度性遵从、自我服务性遵从、习惯性遵从、忠诚性遵从、社会性遵从, 代理性遵从和懒惰遵从等8种类型;将纳税不遵从分为程度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懒惰性不遵从、自私性不遵从、象征性不遵从、社会性不遵从、经纪人性不遵从和习惯性不遵从8种类型。

税收遵从概念在我国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 指的是纳税人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及时申报, 二是准确申报, 三是按时缴款。纳税遵从这一概念体现了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税制优化目标, 涵盖了现代社会公民自我意识和国家意识提升的基本思想,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税收征纳关系是否和谐。

(二) 税收遵从行为理论基础

1. 预期效用理论。

纳税遵从的正式理论研究起始于1972年Allingham&Sandmo的《所得税逃税:一种理论分析》。他们在“纳税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了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 (即A-S模型) 。他们的研究表明, 纳税人做出纳税遵从或不遵从的决策只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同时, 他们从理论角度论证出罚款率、稽查率与纳税遵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A-S模型及A-S-Y模型研究的都是在固定税率的条件下稽查率、罚款率及税率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的纳税环境中, 有些税种是按累进税率来征收的。所以, Witte&Woodbury将A-S模型中固定税率的假设条件放宽, 引进了累进所得税率。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累进所得税率对收入申报有一个反向的激励, 而更大的惩罚概率会起相反方向的激励作用。

2. 期望理论。

基于Tversky&Kahneman提出的期望理论分析风险选择偏好以及框架效应等对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 并解释预期效用理论下分析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一些困惑。此理论是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 提出了期望理论, 这一理论包括确定性效应、表述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人们是厌恶风险的, 与可能的结果相比, 人们更青睐于确定的结果。假如税制简明易于遵守, 并且逃税的社会威慑十分强大, 风险收益对比鲜明, 纳税人就易于做出遵从税法的选择;反之, 则纳税人极有可能选择逃税。表述性效应是指决策如何受到表述形式的极大影响。对同样的境况因表述方式的不同, 可能会引导纳税人关注问题的不同方面, 最终做出不同的决策。

二、影响纳税遵从行为因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税收遵从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压力因素和税收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压力主要是因税收不遵从从而被不信任和被鄙视, 国家机关失纳税信用所面向的主体, 纳税信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个经济主体的信任度。高纳税信任度让人产生更高的责任感, 有利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纳税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从而, 社会压力对税收不遵从不仅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而且也可以正面对纳税遵从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税收文化, 是指税收征纳双方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 各自内在的税收行为活动的文明成果, 以及征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识形态, 是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在长期税收实践中形成的, 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总和。税收文化不仅指税收机构自身的组织文化, 更重要的是包含社会范畴里的税收观念、纳税意识等意识形态及保证税收工作正常有序周转的税收制度。税收文化对纳税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税收环境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提高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 另一方面利用税收征管服务中的非法律、非行政的力量来约束征纳双方的行为。如果一个国家有较高质量的税收文化, 道德修养会在该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约束条件, 对该国纳税人的心理造成深远影响, 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二) 税制因素

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的安排能够对当事人形成约束和激励, 从而影响当事人行动的选择。一国的税收制度就是一种按照税法要求合理、合法缴纳税款的规则, 也具有约束和激励两大功能。税制缺陷的存在会对征税人、纳税人的利益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复杂而广泛的影响, 并最终生成种种税收不遵从现象。首先, 征税人有可能利用手中职权与纳税人相互勾结偷逃国家税收, 在征与不征、征多与征少之间以及税率高低之间, 任意自由裁量, 采用低税率, 选择不征或少征。其次, 纳税人也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避开税务征管, 如钻政策空子、攫取税收优惠, 改变收入性质或调整入账时间, 化整为零, “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需要强调的是, 若某一纳税人利用税制缺陷“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 很快就会有另外的纳税人争相效仿, 使税收不遵从产生“倍数效应”。刘易斯 (Lewis, 1982) 研究个体纳税心理发现, 只有在纳税人感到对他的收入而言税收政策是公平合理的, 才可能自觉地缴纳税款, 否则就会偷逃税, 产生“搭便车”行为。

(三) 征管因素

税收征管工作会影响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 税收征管是否有效力, 是影响纳税人行为的关键因素。如果征管力度不够或管理松散, 会导致偷税、逃税成为某些纳税人经常使用的小伎俩, 初犯转变成惯犯, 形成心理适应;并且对于原本具有良好税收遵从意识的纳税人, 由于征管工作的不力, 造成其心理失衡, 可能影响其税收遵从意识并进一步影响其税收遵从行为, 从而大大降低税收遵从度。世界各国的税收管理实践已表明, 对偷、逃税的查获概率和处罚率越高, 人们偷、逃税的动机就越弱。而查获概率和处罚率的高低取决于税收征管水平和政府廉洁法治程度。首先, 征管水平特别是对税源的监控水平越高, 政府对纳税人信息的掌握就越充分, 偷、逃税被发现的概率就越大。其次, 廉洁法治程度越高, 意味着偷、逃税被发现后越会受到依法严惩, 越难以通过金钱、权力、人情等手段获得宽大处理。

三、提高纳税遵从度的举措

(一) 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培养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我国现阶段有必要通过加强税收文化建设, 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来提高纳税遵从度。关键要摆正征纳双方的地位, 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为此, 要从纳税人根本需求出发, 落实“纳税服务”的目标。税务机关作为纳税服务的提供方, 一定要从纳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 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宣传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网上服务等方式, 简化办税程序, 降低纳税人成本。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平等对待每个纳税人, 避免纳税人因权利受到损害而失去对税收的信任与支持, 同时应提高税务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以消除征纳双方的对立心理, 改善征纳双方的关系, 减少征税阻力, 提高税收遵从度。

(二) 增强用税透明度, 赋予公民税款知情权

公民纳税意识和税收道德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对税款去向的知情权。纳税人如果不清楚税款的用途和去向, 或是知道税款被用于与其利益相悖的地方, 即使税收负担不重, 也会引起纳税人的反感、抵触, 甚至被剥削感。为此, 务必要建立完备的税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定期公布税收资料, 尤其是税款去向, 以获取公民和纳税人的信任。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对于纳税人的权利还不够重视, 在宣传教育中过分强调纳税义务, 而忽视纳税人权利的宣传。因此, 要完善税法, 注重纳税人权利的充实和宣传, 诸如对税款的知情权、隐私权, 税收筹划的权利等等。而税务机关在征税工作中也要尊重纳税人的权利, 如对纳税人的有关信息进行保密。

(三) 深化税制改革, 为税收遵从构建一个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制度平台

简明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 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公平、确实、简便的税收制度, 有利于保护忠诚性税收遵从, 鼓励制度性税收遵从, 避免情感性税收不遵从和减少无知性税收不遵从。不公平、不确实、不简便的税收制度, 必然会破坏忠诚性税收遵从和制度性税收遵从, 诱发情感性税收不遵从和增加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税收制度是否公平、简便确实, 主要由税收所承担的任务和税收立法的体制与程序所决定。构建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应是我国税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尽管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过多过滥的税收优惠容易造成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 损害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也是一些纳税人设法拉拢税务干部牟取不法利益、滋生腐败的根源。

参考文献

[1]李林木.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5.

[2]王炳文.关于促进纳税遵从的思考[J].税务研究, 2006 (12) .

[3]梁芬.纳税遵从的国际借鉴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探讨[J].特区经济, 2007 (7) .

[4]梁俊娇.纳税遵从意识的影响因素[J].税务研究, 2006 (1) .

提高我国纳税遵从度 篇7

我国纳税遵从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虽然不断加强税收征管, 但纳税遵从度仍然较低, 欠税、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财政部发布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显示:2008年个人所得税完成3722.19亿元, 从具体项目上看, 工薪所得税收入超过50%。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公布申报人数统计数据也显示:2007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 自行申报人数为170万, 2008年为240万;以保守的600万人为基数, 申报比例分别为28.33%和40%, 申报比例偏低。在河南省国税局曝光的2008年十起涉税案件中, 整体稽查成果为23.88亿元, 直接补税12.69亿元。甘肃省国税局稽查部门在2008年检查的5474户中, 有问题的达3385户, 为61.84%。2007年湖南省安化县国税局、地税局对安化县清塘镇煤矿偷税案联合立案稽查, 经查实, 该煤矿偷逃税款达385.85万元, 占其应纳税额的90.84%。

根据预期效用最大化理论, 纳税人会选择一个能使其预期效用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如果纳税不遵从的预期效用大于纳税遵从的预期效用, 那么纳税人将选择纳税不遵从;反之纳税人将选择纳税遵从。目前, 我国纳税遵从度之所以较低, 原因就在于“纳税遵从成本高, 纳税不遵从成本低”。这是现行税收制度、税务部门行为等因素导致的。

1. 税制复杂, 税法不稳定

(1) 税制复杂。我国税制中存在的基本法和实施细则不完善、税收优惠减免规定过多等问题, 使税收制度过于复杂。比如, 增值税、营业税交叉征收, 增值税的税负偏高;营业税实行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在企业经营多元化情况下, 容易出现税收征管真空;个人所得税采用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制度, 不利于采集个人收入信息。

(2) 现行税法种类众多, 具有多种法律渊源, 大部分税种未通过人大立法, 而是以条例形式发布;法规层次低, 具体条款频繁修改, 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加大了纳税主体依法纳税的成本。

2. 税收执法力度不大

如果一个国家的税收执法力度较大, 那么该国的纳税人就会认为不纳税而获取收益的风险较大, 从而愿意纳税;反之, 如果该国纳税人认为不纳税获得收益的风险较小, 就可能偷税、逃税。税务机关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和惩罚力度是影响纳税遵从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 我国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刚性不足。在有关税收征管的法律法规中, 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适用标准过低, 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相比, 处罚过轻。比如, 对偷逃税问题, 税务机关只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 有时却不要求其缴纳罚款和滞纳金, 更谈不上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3. 税务机关税收征管不完善

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和稽查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使税源管理相脱节;未建立职责制约机制, 对同一纳税人, 征收、管理和稽查部门都在管, 而当纳税人出现问题时, 三个管理部门又相互推诿、扯皮。另外, 税务部门虽然在新的征管模式基础上, 确立了计算机网络在税收征管中的“依托”地位, 但是税务管理还未实现信息化。

4. 纳税服务质量不高

(1) 税法宣传不深入。税法宣传工作大多流于形式, 宣传效果不佳, 造成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不强。纳税人既不懂得如何缴税, 也不了解如果不及时足额缴税将受到何种处罚, 这是导致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办税流程复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时过多强调自身的便利, 而忽略了纳税人的便利。比如, 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 将税收征管流程设置得很复杂, 把本应税务部门办理的许多手续让纳税人办理;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咨询等过程中, 纳税只体现为限时办理和“一窗式”服务, 服务层次较低。征税程序越复杂, 纳税人越可能出错。纳税人面对繁杂的纳税环节、流程和手续, 难免出现不遵从现象。

(3) 税务机关缺乏正确的征税理念。税务机关是征税过程中的强势主体, 部分税务工作人员以管理者自居, 忽视了征纳双方在征管法中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还有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方法欠妥当, 挫伤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积极性。

提高纳税遵从度

纳税遵从度的高低,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纳税遵从度, 既要有一套公平合理、明确易行、奖罚分明的税制, 也要使纳税人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含义, 更要明确税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简明的税制可清晰地界定税收义务, 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税收立法是各项税收工作的起点, 是产生纳税成本的第一环节。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构造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 是我国税制建设的目标。我国要尽快完成具有一般原则的各税种的立法工作, 修订税收暂行条例, 使其成为刚性的法律法规, 还要建立完善的税收优惠减免制度。虽然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过多的税收优惠容易造成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 损害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税收优惠和减免要按照“尽量少的优惠减免, 尽量规范明确的形式”的原则, 明确享受优惠减免的条件, 杜绝非法减免和越权减免。

2. 加大税收执法力度

税务机关要加大税收执法力度, 这是提高纳税人纳税理性的制度保障。具有纳税理性的纳税人, 面对可选择的组合方案时, 总会选择边际成本小于边际利益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加大违法的成本和代价。纳税人在选择纳税行为时, 会参考其他人的做法和意见, 以此预测偷逃税的成本几率。建立严厉的税收处罚机制, 加大对偷税逃税的惩罚力度, 就会增加纳税人偷税逃税的风险成本, 降低他们偷税逃税的预期收益, 提高他们的税收遵从度。同时, 还要将对纳税人的税款征收、违法处罚等情况置于广大纳税人的监督之下, 实行“阳光”办税。只要税务机关执法公平、公正、公开, 而且力度大、监管防范严, 纳税人偷税逃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3. 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我国大部分纳税成本都发生在办理涉税事项过程中, 要使纳税成本最小化, 必须提高征纳双方的效率, 节省纳税人的费用。

(1) 完善以纳税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重点, 多元申报、集中征收、集约管理、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

(2) 加快信息化建设, 推进电子报税、网上报税等征收方式的改革进程, 优化征税渠道和方式, 简化征税手续, 降低纳税成本;进一步优化税收机关的工作流程, 设置合理的征税程序。

(3) 加快办税服务厅建设, 按照“办税事项在前台集中, 服务在外部延伸, 业务在内部流转, 质量在后台监控”的要求, 把税收服务事项拓展到所有纳税人和所有涉税事项, 让纳税人真正享受“一窗式”服务。

(4) 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机制, 做好“征、管、查”的协调配合。

4. 提高征税服务质量

(1) 加强税法宣传。第一, 丰富宣传内容,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税收宣传活动, 加强税收宣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时效性, 增强公民的依法纳税观念。第二, 优化税收环境, 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 面向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 宣传对象要有层次性, 宣传内容要有针对性, 宣传形式要有多样性。比如, 根据不同的纳税人群体, 举办税收座谈会、培训班, 宣传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第三, 建立税法宣传长效机制, 创新宣传形式。既要搞好税收宣传月活动, 突出重点, 扩大影响, 又要加大日常宣传的力度。

(2) 建立完善的税法咨询体系。第一,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专业化的税法咨询体系, 减少纳税人获得性税收不遵从行为。第二, 依托信息技术, 建立税法咨询数据库, 并实时更新, 使纳税人在第一时间了解税法内容。第三, 拓展纳税咨询渠道, 做好纳税咨询回复工作, 规范纳税咨询管理。第四, 税务机关要加强税务网站建设, 为纳税人提供详尽周到、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 提高征管效率。

(3) 树立正确的征纳理念。和谐的征纳关系是建立在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一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合作关系, 它是在征纳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征税人能够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利, 那么就会使纳税人产生公平感, 促进纳税人提高纳税遵从度。税务机关要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 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 平等对待每个纳税人;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制度建设, 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行税务公开, 扎实做好税务法律普及工作, 严肃查处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

(4) 规范税务代理业务, 使其真正成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的重要途径。税务代理人作为独立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第三方, 一方面可通过为纳税人提供专业、优质的纳税服务, 减少纳税人的税收风险, 防止偷税漏税违法行为发生, 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另一方面, 又可监督税务机关是否依法征税, 是否依法为纳税人提供税收优惠, 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纳税遵从的问题 篇8

一、对纳税遵从的数学模型分析

分析纳税遵从可以从以下思路开始分析, 即把纳税人看作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他们会在权衡收益与成本对比关系的基础上, 决定是否据实申报应税收入以及申报多少收入。收益通常是由纳税不遵从产生的, 即纳税不遵从能够直接减少个人的税款支出, 增加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即纳税人如果不进行任何申报, 则能够得全部的收入, 所以说纳税不遵从的最大收益是收入本身。但实际上, 纳税遵从还会产生一些成本, 这些同时也会成为纳税人收益的减项, 例如填申报单的花费、向税务代理人咨询的花费等, 即纳税遵从成本。

但对于税收不遵从, 我们还必须考虑纳税人所可能付出的成本。从成本角度看, 纳税不遵从有可能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本:一是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 纳税人不仅需要补缴税款, 还要缴纳一定税额的罚金和利息。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二是纳税人不遵从, 即偷逃税款有可能为当事人的诚信纪录带来污点, 从而为其消费信贷、求职乃至职务升迁带来负面影响;三是由于税收的可追溯性, 偷逃税款可能给纳税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出于经济人假设的理论依据, 只有当纳税不遵从能够取得的收益大于由于纳税不遵从产生的成本时, 纳税人才会进行纳税不遵从, 即偷逃税款。所以,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测算出一个纳税不遵从的无差别平衡点, 处于平衡点时, 收益与成本相等。

对上述思想我们只考虑可以量化的成本, 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假设:纳税人的收入为I;纳税人实际申报的收入为D, 纳税人必须按照边际税率t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成本为C;纳税人面临的审计概率为p;如果遭到税务机关的审计, 纳税人因瞒报收入而被处以相当于偷逃税款数额的f倍的罚款。则纳税不遵从能够得到的收益, 我们可以用 (I-D) t-C来表示;而成本, 我们可以用f (I-D) t来表示 (注:这里只考虑成本中可以量化的部分) 。考虑审计概率的因素后, 可以得出一个等式, 即:

求解这个等式, 可以得出一个申报数额的无差别平衡点, 即:

通过计算这个无差别平衡点, 可以对如下结论进行分析:

1. D与C成反比, 纳税遵从成本越高, 申报数额越小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对纳税遵从成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都能够一致得出这一结论。纳税人对纳税遵从成本过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会直接导致偷税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他们感到在税收方面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因此, 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规避高税收遵从成本, 甚至偷逃税的动机也相对比较强烈。英国的经验调查表明, 个体经营者为了使营业额低于起征点或者适用较低的税率档次, 经常打折销售商品, 或者干脆停止销售某些需要履行较为复杂的纳税手续的商品, 更为极端的行为就是少报营业额, 从而达到简化纳税手续降低遵从成本的目的。这种行为具有较强的积累性, 对于形成自觉申报、诚信纳税的税收氛围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2. D与p成正比, 审计概率越高, 申报数额越大

所谓的审计概率, 和一个国家的税收征管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一国的税收征管力度比较大, 则该国纳税人认为通过纳税不遵从而获得收益的风险就比较大, 从而为规避风险而愿意纳税。如果征管力度不够, 纳税人会认为通过纳税不遵从而获得收益的风险较小, 从而容易导致偷逃税, 而且这种偷逃税行为会逐渐成为纳税人的一种行为习惯, 从而形成一种偷逃税的社会风气。以我国的纳税环境为例, 当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形势比较严峻,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监督体系不严, 使寻租现象普遍存在, 偷逃税的动机和诱因强烈。

3. D与f成正比, 罚款倍数越大, 申报数额越大

从以上的数学模型分析, 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严厉的惩罚能够遏制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发生。但实际情况是税收理论界及社会并不认同对轻微违法行为施加过于严厉的处罚。在美国, 税收部门对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处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厉:对于税收欺诈行为, 其处罚只相当于偷税数额的75%;对于过失性不遵从行为, 其处罚力度通常不超过税收误差额的20%。实际上, 大多数人在缴纳税款时,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按时足额地缴纳了税款, 并非去计较或算计过经济得失。这样, 美国的现实情况与理论的推断恰恰形成了强烈反差。但是,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 资料显示, 我国对逃税的处罚力度过轻, 尽管税收征管法规定, 查实偷税可处5倍以下的罚款, 但多年来全国税务机关对查处偷逃税的处罚均处于“低水平”。1996-1999年全国税务机关稽查补税罚款总额达1628亿元, 但其中罚款仅为114亿元, 处罚率为7%。对逃税的处罚过于轻微致使税务稽查缺乏应有的威慑, 纳税人逃税的预期成本低微, 最终会助长“傻瓜才讲诚信”的社会心理, 纳税人就可能在逃税方面竞相仿效。因此, 如何确定适度的税收处罚才是现实中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处罚过轻, 不中以威慑偷逃税行为;处罚过重, 则会使纳税人由于无力负担而无法实施处罚, 使处罚流于形式。

4. D与t成正比, 边际税率越高, 申报数额越大

如果仅从本文数学模型推断, 的确是边际税率越高, 申报数额越大。但这一结论在税收理论界却得不到认同。与此结论恰恰相反, 根据纳税不遵从行为的有关研究表明, 税负过重是大多数纳税不遵从行为的一个基本原因, 税负的轻重与否则应该与纳税人心理方面的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税收的无偿性, 如果认为税负过重, 则纳税人在心理上就会很难接受将自己的既得利益无偿缴纳给税务机关。如果用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理论分析, 当纳税人感到税负过重时, 其自我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以至掩盖了超我的精神力量, 自我在其间很难抉择, 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纳税不遵从行为。

二、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几点建议

1. 降低纳税遵从成本

其主要措施有:简化税法;简化纳税申报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税法宣传;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为纳税人提供简便的、多样化的纳税申报方式;强化服务意识, 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指导和帮助;允许纳税人用日常保留的其他票据来充当相关证明材料, 以减轻纳税人的相关负担。

2. 加强税收征管能力

积极开展企业纳税评估, 建立税源管理责任制, 严格税务登记管理, 深入开展纳税评估, 切实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源监控。同时与税务评估相配合, 开展税务约谈和经常检查, 充分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应加大税务稽查力度, 它不仅是避免税收损失、增加税收收入的有效办法, 而且是加强税法刚性, 确保税制优化的重要保证。将对偷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者的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理作为硬指标, 以保证税务检查双重目的的实现。同时, 税务部门应与检察机关、法院配合,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打击涉税违法者, 保障税收法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 培育良好的社会纳税风尚

通过第一部分内容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了一些恰好和现实情况相背的结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 我们所考虑的因素中, 只是那些可以或视同可以人为量化的因素, 但还有一些不能量化的因素对税收遵从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为, 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社会纳税风尚。当纳税人发现周围人群的纳税遵从度普遍较低时, 这将显著降低该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水平, 降低其纳税积极性。相反, 良好的社会纳税风尚则能有效地遏制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 纳税遵从水平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正中.税收经济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5-11

[2]刘华.社会纳税风尚与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 (12)

[3]刘思遥.税收征管措施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分析[J].消费导刊, 2009 (3)

[4]陆宁.纳税遵从的成本——效益分析[J].税务研究, 2007 (3)

[5]柳秋芹.冶炼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讨——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主, 人性化管理为辅[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6)

[6]Huayu Su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China., Au-tonomy and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under the De Facto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Huayu Su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China.2009 (3)

纳税遵从的问题 篇9

一、纳税遵从与纳税不遵从的含义与类别

按纳税人是否依法纳税, 将纳税行为分为纳税遵从行为和纳税不遵从行为。

纳税遵从行为(有时称为纳税人遵从行为)和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含义与类别是从西方税收理论中引进我国的,比较规范和正式地出现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编著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年出版的《西方税收理论》一书中。 我国国内的研究者大都以该理论为蓝本进行了扩展研究,其中刘剑文和朱青二位教授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刘剑文(2003)认为:纳税人遵从是指纳税人的实际涉税活动完全遵从税法的规定, 强调纳税人的行为客观上符合法律,而不论纳税人的主观意愿如何。诸如没有在适当的时间完成纳税申报、 过多申报或过少申报都属于纳税人不遵从,无论是出于故意、粗心还是不了解信息等原因。

朱青(2008)认为:纳税人按照税收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在适当的时间填写所要求填写的申报表,表中的应纳税额按照适用于填表时的税法、规定或法院的裁决填写,从而做到诚信纳税的行为可以视为纳税遵从。 和纳税遵从行为相对应, 一切不符合税收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的纳税行为均是纳税不遵从行为。

刘剑文和朱青二位教授都赞同西方学者对纳税遵从与纳税不遵从所作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认为:纳税遵从分为防卫性遵从、制度性遵从、自我服务性遵从、习惯性遵从、忠诚性遵从、社会性遵从、代理性遵从、懒惰性遵从八类;纳税不遵从分为程序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懒惰性不遵从、自私性不遵从、象征性不遵从、社会性不遵从、经纪人不遵从(也被称为代理性不遵从)、习惯性不遵从八类。除了上述分类方法,也有学者采用其他分类方法。例如我国学者马国强(2000)把纳税不遵从行为分为自私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情感性不遵从三类。

总结国内外的观点, 可以发现人们对纳税遵从和纳税不遵从所做的定义和分类在形式表述上大同小异, 在内容实质上基本相同。大家达成了以下共识:纳税遵从的核心要求是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完全遵从税法的规定, 完全符合税法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 凡是不符合此核心要求的纳税行为就是纳税不遵从行为。

二、我国的增值税法规中有关免税的规定及应用举例

(一)相关规定

自1994 年1 月1 日起我国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至今,增值税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税种。 2008 年11 月国务院修订了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相应修改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都从2009 年1 月1日起施行。从2012 年1 月1 日起,我国开始在上海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为“营改增”)试点,2013 年部分行业的“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目前“营改增”的范围正逐步扩大。 相关法规中大量涉及到货物、劳务和服务的增值税免税问题,现仅举如下几个和本文有密切联系的例子。

增值税暂行条例一直规定:销售、提供免税货物或劳务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财税[2007]127 号文件首次规定:生产、销售、提供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劳务的纳税人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要求放弃免税权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放弃免税权声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自提交备案材料的次月起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放弃免税权的纳税人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其销售的货物或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自税务机关受理放弃免税权声明的次月起12 个月内不得申请免税。 财税[2008]56号文件规定:自2008 年6 月1 日起,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享受上述免税政策的有机肥产品是指符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标准的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纳税人销售免税的有机肥产品时应当按规定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自2009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把纳税人放弃免税的规定修改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适用免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依照条例的规定缴纳增值税, 放弃免税后的36 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 号)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免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依照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免税后的36 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此后发布的扩大“营改增”实施范围的财税[2013]37 号和财税[2013]106 号文件中都延续了上述规定。

(二)举例说明

[案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某有机化肥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其生产的化肥一直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 该企业所生产的有机化肥既作为最终消费品直接销售给农业生产者,又作为原材料销售给其他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在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的情况下,该企业每吨有机化肥的对外售价均为2 500 元,每吨有机化肥的生产成本为1 755 元, 这1 755 元中包含从“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明细账户中转入的255 元(因为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而导致的原材料被购进后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该企业生产有机化肥所用的原材料均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016 年初该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了是否放弃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的问题。有关资料如下:假设放弃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为了不影响销售量,销售给农业生产者的有机化肥的含税售价仍为2 500 元/吨;又由于放弃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后购买方能够取得该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 所以把销售给其他化工企业的有机化肥的价格提高为不含税售价2 500 元/吨。 以销售总量为100 吨为例,对农业生产者的销售量超过多少时, 和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相比,放弃增值税免税优惠将对该企业不利?

[解答]设对农业生产者的销售量为x吨,则对其他化工企业的销售量为(100-x)吨。 为了便于解答和易于理解,以如下的相关会计分录作为辅助的分析工具并且不考虑除增值税之外的其他税费。

1.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的情况下,该企业不需要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购进1 吨原材料:

(2)把购入的1吨原材料转入生产:

(3)向农业生产者销售1吨有机化肥:

向其他化工企业销售1吨有机化肥:

(4)结转1 吨有机化肥的销售成本(不考虑原材料之外的其他成本项目):

2.放弃增值税免税优惠的情况下,该企业应当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并且抵扣采购原材料等负担的进项税额,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购进1 吨原材料:

(2)把购入的1吨原材料转入生产:

(3)向农业生产者销售1吨有机化肥:

向其他化工企业销售1吨有机化肥:

(4)结转1 吨有机化肥的销售成本(不考虑原材料之外的其他成本项目):

评价不同的纳税方案时,可以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以取其各自合理之处。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从价计征并实行税款抵扣机制,所以,增值税税额的增加往往伴随着收入的增加, 从而应纳增值税税款的增加往往并不意味着纳税人获得的可支配的经济利益减少,所以,应交增值税额这个指标往往不能反映出纳税方案对纳税人的总体影响, 因而应当使用具有综合衡量功能的评价指标。 本着能够说明问题并且简化的原则,本例使用销售毛利润作为评价指标。

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的情况下, 该有机化肥生产企业获得的销售毛利润:

放弃增值税免税优惠的情况下, 该有机化肥生产企业获得的销售毛利润:

当R1>R2时,获得的销售毛利润相对减少,放弃增值税免税优惠对该有机化肥生产企业不利。 此时有:

所以,如果采用销售毛利润作为决策评价指标,且销售总量为100 吨时,则当对农业生产者的销售量超过88.66 吨时放弃增值税免税对该有机化肥生产企业不利;反之亦然。

三、纳税人选择是否放弃增值税免税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从上述举例可知: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法规允许纳税人自由选择是否享受增值税免税; 如果一般纳税人选择适用增值税免税,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减轻其税收负担,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却会加重其税收负担。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实行多环节征收、层层抵扣制度,一般纳税人在某一环节享受增值税免税待遇, 就意味着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在此环节丧失了抵扣权,必须负担此前所有流转环节已由国家征收的增值税款。 选择增值税免税能否减轻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该一般纳税人在整个应税货物、劳务或服务流转链条中所处的位置,购买方采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还是一般计税方法, 购买方是否属于“高征低扣”的情况,等等。

如果增值税纳税人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因为不存在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所以选择增值税免税一定会减轻其税收负担,从而,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一定是纳税遵从行为, 因为这种纳税行为符合税法设置免税这一税法要素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

既然一般纳税人选择适用增值税免税的结果是可能减轻其税收负担,也可能加重其税收负担,那么一般纳税人选择适用或放弃增值税免税所导致的后果是纳税遵从还是纳税不遵从?对纳税遵从度、税收征纳关系和税收征管效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必须从以下方面来回答这些疑问。

(一)免税的性质是什么? 税法设置免税这一税法要素的直接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是什么?

经过广泛考查,张学博(2012)指出:免税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税收优惠方式。王霞(2012)指出:免税是按照税法的规定免除全部应纳税款的形式,是税收优惠的种类之一。

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 号)中指出:本办法所称的减免税是指依据税收法律、 法规以及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给予纳税人减税、免税;免税是指免征某一税种、某一项目的税款。自2015 年8 月1 日起取代上述国税发[2005]129 号文件的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 年第43号)指出:本办法所称的减免税是指国家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三类。

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著的历年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 都把免税作为各个税种的优惠措施之一。 例如2015 年度的教材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一节中写到:“税收优惠是指国家对某一部分特定企业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 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 ”

由上述观点可见, 我国的官方和民间都对以上观点达成了共识: 税法设置免税这一税法要素的直接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是欲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由于纳税人通过免税获得了实惠和好处, 所以免税在性质上就成为了一种税收优惠方式。

(二)构成纳税遵从和纳税不遵从的核心要件是什么?

如前所述,国内外学者达成了以下共识:纳税遵从的核心要求是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完全遵从税法的规定, 完全符合税法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 凡是不符合此核心要求的纳税行为都属于纳税不遵从行为。本文认为,上述核心要求规定了纳税遵从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形式上和实质上两方面的要件:在形式上,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完全遵从税法的规定,形式上合法,例如符合征税的形式要件;在实质上,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完全符合税法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 例如符合实质课税原则的要求。 凡是不同时具备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要件的纳税行为都属于纳税不遵从行为。

基于以上两个回答,结合上文案例,分析一般纳税人选择或放弃增值税免税所导致的后果是纳税遵从还是纳税不遵从。 如下表所示:

A:我国税法设置免税这一税法要素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即:如果享受免税待遇,则税收负担减轻;如果不享受免税待遇,则税收负担加重)。B: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法规允许放弃增值税免税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即:如果放弃增值税免税,则增值税税收负担减轻)。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悖论”:税法设置免税这一税法要素的直接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精神是欲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但在一些情况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选择适用增值税免税却会加重自身的税收负担, 导致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发生; 而在一些情况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选择放弃增值税免税却会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导致纳税遵从行为的发生。这是对传统的、主流的、普遍的观点的挑战和颠覆。 这种“悖论”的成因有以下两个:一是税法适用原则之一的“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在增值税领域的应用;二是增值税计征制度的设计。这种“悖论”产生的消极影响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导致纳税人困惑。 税收和税法具有复杂性、专业性、技术性,属于专业阶层的专有知识,一般民众很难确切理解和掌握,只能了解一些税法常识(例如免税的后果就是减轻税收负担),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应税行为(例如选择免税)。 这种情况在现阶段的中国尤其明显。 假如一般纳税人选择适用增值税免税后经过一段时期却发现自己的税收负担实际上加重了,则必然疑惑:免税究竟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还是为了加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第二,导致纳税人质疑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税机关的权威和诚信。税收作为一种公法上的非对等的金钱给付,是公权力对纳税人的私人财产的强制掠夺, 趋利避害和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人的天性,所以纳税人一般不乐意纳税。如果一般纳税人选择适用增值税免税一段时期之后自觉发现或经由他人指出而发现免税反而加重了其税收负担, 则必然认为国家采取愚民的手段获得了税收收入, 进而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税机关的权威和诚信产生质疑。第三,上述两点消极影响的进一步后果就是导致税收征纳关系趋于紧张,税收征管的质量低、效果差。

为化解上述消极影响,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是必要的:第一,积极开展税收理论创新。 要拓展免税的含义和后果,应当在理论上明确指出:事物的存在皆依存于所处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免税能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免税则加重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第二, 从国家层面, 税收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都应当增强纳税人权利保护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力度。例如采取多种方式详细地解释税法, 帮助纳税人避免无知性纳税不遵从(是指因税法复杂或意义不明导致纳税人不了解而发生利益受损和纳税错误)。 第三,积极培育和支持专业的税务代理机构发展,营造代理性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人寻求税务代理人的帮助从而实现纳税遵从)的氛围。 第四,纳税人要积极学习税法知识,克服懒惰性纳税不遵从。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税收征管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朱青.税收管理[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3]张学博.减免税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4]王霞.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纳税遵从的问题 篇10

一、纳税服务的经济理论依据:税收遵从理论

纳税服务的理论依据可追溯到“主权在民”的契约国家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期, 税收遵从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 并成为近现代纳税服务的重要理论依据, 引起这些国家一场重大税务行政改革。纳税遵从理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和纳税服务的税收遵从的影响;二是税收遵从成本对税收遵从的影响。这两方面都有力说明了税务部门开展纳税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税收征管过程中, 税收遵从行为的实现可以由两种看似矛盾的方式来推动, 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以纳税服务为主, 通过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及完善的纳税服务来促进税收遵从;另一个以强化不遵从行为风险与成本意识的税务稽查为主来促进税收遵从。从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及纳税服务对税收遵从的影响上看, 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通过促进和引导自愿遵从来取得法定的税收收入。税收遵从理论认为, 纳税人是税收管理活动中的纳税主体, 在税收征纳关系中, 纳税人不像征税人 (政府及其税务机关) 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 是天然的弱势方。如果不认真确立和保障纳税人的地位并将其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 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证, 纳税人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只能是附属的、被动的, 不可能有很高的依法纳税人积极性。Widdowson (l998) 通过对澳大利亚海关1994年4月以来实行的税收遵从管理新举措的考察, 认为“运用激励措施强化税收遵从比单纯用强制手段更有效, 即有效的税收遵从管理应该是‘多点胡萝卜, 省些大棒’。” (1) 税务部门应该像企业对顾客一样, 将纳税人视作顾客, 对其提供信息、教育以及其他纳税服务, 并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总之, 纳税人的地位及征税人在税收工作中对纳税人的态度以及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的内容和质量都直接影响税收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税收遵从成本对税收遵从有着重要影响, 在同等条件下, 纳税人遵从成本实际上要比想象中的负担重得多, 从西方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 税收遵从成本往往出现低收入高于高收入者、小企业高于大企业的现象。因此, 税收遵从成本表现出累退性, 税负随着收入的增加负担变小, 不符合量能纳税原则。税收遵从成本负担的不均衡, 使纳税人从心理上感受到强烈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不断增长的遵从成本容易导致中小纳税人的厌税心理和强烈的偷逃税动机, 不利于税收遵从度的提高。为促进税收遵从, 必须有效地降低税收遵从成本, 特别是降低中小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纳税服务虽然增加了征税的成本, 但开展纳税服务是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有效办法。为使税收遵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纳税人, 特别是中小纳税人十分需要税务部门提供专业的纳税服务。这一点, 目前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广泛共识。

二、当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纳税服务的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各种制约因素, 逐步向优化纳税服务目标靠近的过程。近年来, 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经过税务部门的多方努力, 特别是《纳税服务工作规范 (试行) 》的颁布, 纳税服务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观, 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税务部门以纳税人需求为出发点, 以“电子税务服务“为突破口, 大力建设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及手机短信涉税服务“三个平台”实现了电话、网络、短信三位一体的电子税务服务体系。多元化的全程纳税服务, 收到了显著成效, 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但是, 总体上看,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服务的满意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还存在以下问题:

1. 纳税服务观念尚处于法定义务的低水平。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一直以来, 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偏重于管理执法, 忽视纳税服务, 认为纳税服务只是额外的工作, 认为提供与否、质量高低只涉及工作作风、涉及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素质, 没有提升到一种法制化的责任高度。甚至有人将纳税服务与加强执法对立起来看, 认为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就是弱化税收执法力度。虽然新《税收征管法》为纳税人提供了权利保障, 但在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的实践过程中, 税务机关对纳税服务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 把纳税人作为其管理和打击对象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加之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较为淡薄, 从立法、执法到司法都存在税务机关凌驾于纳税人之上的现象。

2. 纳税服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虽然新《税收征管法》的修订, 在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作了多方面的修改和完善, 但同纳税人义务相比, 在立法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从法律层面看, 我国缺少一部纳税人权利基本法。目前, 我国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最主要体现在新《税收征管法》中, 而《税收征管法》主要是对税务管理行为的规范, 强调的是纳税人对管理权的服从, 其定位并不能真正体现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虽然明确了纳税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对税务机关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行为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这只是系统内部的工作规范, 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可见, 支撑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法律层次偏低, 不利于纳税服务的有效实施和服务理念的树立。

3. 缺乏考核监督机制, 纳税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

当前我国的纳税服务还处在初步探索的阶段, 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形成一套从可行性分析、决策、实施到效果评价、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的纳综合税服务工作机制, 纳税服务还处在模糊考察状况, 纳税人的满意度不高。近年来, 税务机关为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制定了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但其中没有一项反映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指标, 纳税服务质量好坏完全取决于征税部门和主体的自觉行为。2005年, 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 (试行) 》, 比较全面地规定了纳税服务的总则、内容、办税服务厅等事宜, 但对考核和监督只提出相关要求, 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而且由于纳税服务具有垄断性, 行政效率并没有市场机制作为参照, 从外部来看, 纳税服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 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4. 纳税代理服务发展缓慢。

税务中介代理机构作为独立于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的第三方, 所提供的有偿涉税服务是构成完整的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务代理也已成为税收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税务机关的培植、引导和纳税人的认识问题, 税务代理行业尚处于成长探索阶段。近几年来, 税务机关引导和推进社会中介纳税服务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税务代理在税收征管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 全国地区间的税务代理发展还很不平衡, 税务代机构审核涉税事项还没有得到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普遍认可。以广西为例, 从税务师事务所的情况看, 截至2009年底, 全国已有税务师事务所4030家, 执业的注册税务师28722人, 从业人员77767人。而广西只有79家, 执业注册税务师558人, 税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1403人, 远远分别低于126家、897人、2430人的全国平均水平。

5. 纳税人税务决策参与渠道不畅。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 我国在国际上的经贸往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特别是近些年来, 跨区域经济合作、跨境经贸合作等等, 都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的重要经贸往来平台。与此同时, 跨国、跨区域的纳税人日益增多,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没有一套畅通、高效的联系渠道, 对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能及时传递到税务机关, 税务机关也不能及时了解不同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不同诉求。有的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服务需求信息的主动性差, 重税收管理, 轻服务, 没有建立长期、固定的模式, 对纳税服务信息的了解片面、不完整, 加大了税收遵从难度。

6. 纳税服务保障不足。

服务保障主要体现在纳税服务的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一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独立的、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从基层税务部门目前现状来看, 纳税服务是征管部门的一个下属机构或挂靠职能, 机构没有独立出来;工作职责归口征管部门, 工作内容往往服从于征管需要;一个基层局最多安排1~2个人兼职负责纳税服务岗位, 人员力量明显不足。二是缺少资金投入。现代良好的纳税服务应该是建立在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而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一个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的基层税务机关来说, 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 显然无法满足纳税人更多的信息化服务需求, 难以为纳税人税收主动遵从创造良好条件。

三、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1. 转变观念, 树立税收服务意识。

税收遵从理论主要强调尊重纳税主体, 认为只有给予纳税主体充分的尊重之后, 才能谈得上更高层次的税法遵从。由于我国目前法治还很不健全, 难以将纳税服务上升到法定职责的高度。这就要求税务机关改变观念, 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意识, 为纳税人提供诚信服务, 以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必须牢固树立“服务为本”思想, 通过优化纳税服务来预防涉税犯罪, 逐步实现税务机关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改变以往“控 (统) 制”纳税人的习惯做法, 清除过去对纳税人有罪判定意识, 将服务基点从对纳税人不信任转变到相信纳税人, 尊重纳税人, 服务纳税人, 以有效激发纳税人纳税的积极性, 提高税收遵从度。

2. 完善纳税服务法律体系。

根据法律规定, 依法行政是税务机关的主要原则, 也是纳税服务的基本准则。随着社会纳税意识的不断增强, 纳税人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愿望日益强烈, 对纳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以用法的形式把对纳税服务的要求固定下来, 取代当前各种临时性、应景式、不规范、形式主义的做法。因此, 按照国际惯例, 在充分酝酿,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展和纳税人权利的立法, 建立和完善法律, 法规的税务服务, 将纳税服务真正从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转换为法律义务和法律行为。一方面要明确作为税务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了解纳税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 纳税人的权利要通过明确的保护方式来约束税务机关的权力, 要通过建立一个公平、透明和有序的税收秩序, 有效地提高税收遵从度。

3. 建立纳税服务考核评估体系。

多年来, 税收管理的考核指标单一, 主要集中在收入任务的完成和征管质量的效率上, 而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责任, 缺乏统一的规定。很显然, 这类考核办法往往会导致税务机关忽视纳税服务工作。税收遵从成本的理论分析指出, 税收行政的水平不能以单一的收入任务来衡量, 纳税服务等内容也应是管理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一是将纳税服务管理纳入ISO管理体系, 建立纳税服务规范标准。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较为完善的内部制约、过程控制和结构控制等手段, 贯彻“以纳税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原则, 不但有效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而且也为建立纳税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支持, 引导纳税遵从。二是要加强纳税服务的考核和日常监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管理机制的核心。因此, 税务机关必须明确在纳税服务的内容, 建立质量指标, 考核和问责制, 明确税务服务与工作人员薪酬和晋升挂钩。

4. 发展和完善税务代理。

税务代理是税收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税务代理, 对于健全和完善税收服务体系, 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要依法规范和支持税务代理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税务代理机制, 加强税务代理法制建设、机构内部建设, 使税务代理得到广大纳税人的认同, 帮助纳税人规避税收风险, 提到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引进竞争机制, 在加强和规范税务代理机构管理的基础上, 允许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税务代理业的竞争, 促进纳税中介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快税务代理人才的培养。注册税务师是税务代理和税收筹划的中坚力量, 注册税务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对于税务代理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三要加强税务代理机构自身建设,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税务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委托方提供专业、规范、实用的中介服务。

5. 建立纳税人税务决策参与体系。

纳税人参与并影响行政决策, 将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隐患提前到事前阶段, 这是减少社会纳税的总成本, 提高税收遵从度, 并确保正确实施法律和法规的有利保障。一是结合我国的实情,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立法和行政机关及行政决策, 使纳税人有机会参与和影响的行政法规、规章和税收征管措施。具体的制度选择有:听证程序、公开透明度原则、列席制度、专家委员会的评估等等。二是加大政策法规出台前的宣传讨论, 我国乃至地方在出台税收政策法规或各地在出台征管办法之前, 都应加大草案的透明度,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使广大纳税人事前知晓。因此, 即使政策和法规,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约束性, 但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纳税人遵从度是纳税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为今后实施政策和法规奠定基础。

6. 建立纳税服务的保障体系。

税务服务作为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 理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目前, 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服务的主渠道是遍布各地的办税服务厅。从长远来看, 应当将纳税服务更广泛地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系列的税收征管部门, 配备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制度。纳税服务的质量对整个税收征管的质量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多年来, 许多地区在纳税服务方面仍然处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境地而投入非常有限, 但在税收行政开支中, 还是应当拨出专项资金, 确保纳税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

摘要:文章在分析税收遵从理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优化纳税服务的有效路径, 通过引导纳税遵从, 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营造一个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税收遵从,纳税服务,优化路径

注释

上一篇: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下一篇:幼儿交往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