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2024-09-17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精选12篇)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篇1

系统论认为, 宇宙自然人类, 一切都在一个统一的运转的系统之中;一切伟大的进步都必须以系统论作为出发点与归属处。本文以系统论的视角观察纳税筹划, 发现了纳税筹划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纳税筹划系统

1、纳税筹划系统构成要素。

什么是纳税筹划?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回答, 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但基本都把纳税筹划定义为一个活动或过程。如, 纳税筹划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 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 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活动。系统论认为, 系统是无处不在的, 在研究和处理任何对象时都应将其看作一个系统整体。观察纳税筹划, 既应该看到纳税筹划活动, 也应该看到纳税筹划系统。纳税筹划系统就是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各要素组织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运动的, 纳税筹划活动就是纳税筹划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在这一活动中的人、资金和信息就是构成纳税筹划系统的基本要素。

其中人包括企业从事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财务人员, 也包括实施筹划方案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任何一个相关人员的缺席, 纳税筹划就无法实现。没有筹划方案设计的财务人员, 企业不可能有纳税筹划活动;企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会计人员不按照筹划方案的要求从事相关活动, 纳税筹划同样无法实现。

资金是指企业拥有、占用和支配的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 包括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价值角度看, 就是资金不断循环和增值的过程。资金处于不同阶段和形态会有不同的纳税义务和权利。如, 购买材料时, 货币资金转变为储备资金, 企业产生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权利;销售产品取得收入时, 成品资金转变成结算资金或货币资金, 企业产生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 如果有盈利, 还产生了所得税的纳税义务。纳税筹划正是通过对资金形态的控制实现节税收益。

此处的信息是指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 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在这个反映过程中, 会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反映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 有平均年限法, 也有年数总各法。不同的方法, 最终结果是一致的, 但在不同时点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如, 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是一致的, 都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残值, 但在不同年份, 计提的折旧额不同。由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以会计信息为基本依据的, 因此不同的会计信息, 会导致应纳税额计算结果的不一样。因此, 只要税法允许企业采用不同会计方法, 企业就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 以实现节税目的。

2、纳税筹划系统结构。

纳税筹划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在这一系统中, 人是主体, 资金是基础, 信息是载体和工具。没有人, 就没有了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主体, 也谈不上筹划;没有资金, 也就不存在纳税义务, 更不存在减轻纳税义务, 所有的筹划都是空谈;会计信息是筹划得以进行的基础, 没有准确的会计信息, 就无以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 筹划就无法进行, 同时会计本身也是筹划的工具。只有纳税筹划相关人、资金和信息共同作用, 纳税筹划才可能产生效益, 实现目的。

纳税筹划系统的三个要素, 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人, 不是一个人, 而是由方案设计者、方案实施者组成的集体。资金, 也不是唯一的资金, 而是多种形态的资金。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这些要素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是纳税筹划系统的子系统。因此, 可以说纳税筹划系统包含筹划人的系统、资金系统、信息系统。

纳税筹划系统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因为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 纳税筹划的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纳税筹划系统功能。

纳税筹划系统是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 其功能就是实现纳税筹划的目标, 具体包括节税功能和调节功能。节税功能是指纳税筹划为企业节约税收支出, 这是纳税筹划的直接功能。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个功能, 纳税筹划才受到企业的青睐。纳税筹划从三个方面节税, 一是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安排和会计政策的运用, 选择税负最低的纳税方案, 直接减少企业税收支出;二是通过对税法的严格执行和合理运用, 实现涉税零风险, 消除税收罚款等涉税支出;三是通过对企业经营和会计的安排,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延期交税, 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调节功能是纳税筹划的宏观功能, 也是纳税筹划的间接功能。税收法律法规作为贯彻国家意志的重要杠杆之一, 必然要体现国家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导向意图。国家会在公平税负、税收中性的一般原则下,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对纳税人的物质利益进行调节, 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的符合国家预期的宏观经济发展要求, 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如对不同部门, 不同行业, 不同企业或不同产品, 实行区别对待, 对需要鼓励的, 往往少征税或不征税, 对需要限制的, 往往多征税。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纳税筹划的活动, 也是企业执行国家政策的活动。国家税收的宏观调控意图正是通过一个个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得以实现。这就是纳税筹划系统的调节功能, 也正是这一功能的存在, 纳税筹划才得到国家的允许和支持。

4、纳税筹划系统环境。

系统论认为, 任何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 受环境制约, 并对环境产生影响。纳税筹划系统面对的环境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以税法为主的法律环境, 二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税法环境决定着纳税筹划系统的筹划活动是否被允许, 它由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以及执行它们的税收执法活动等因素构成。经营环境主要由企业内部、企业供应商、企业经销商等要素组成, 它决定了纳税筹划系统的活动是否可行。

二、系统性对纳税筹划工作的要求

作为一个系统, 其能够不断生存发展的条件是系统内外的协调性, 即系统内各个要素相互协调, 并且能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系统性原则, 它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是目标一致性, 二是环境适应性。

1、目标一致性原则。

目标一致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 纳税筹划系统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其目标应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致。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 则纳税筹划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 则纳税筹划也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总之, 纳税筹划不能以短期的税负最低作为目标, 而要综合考虑筹划方案实施的成本费用和收益, 要考虑实施筹划方案对企业总体战略的影响。采用一项纳税筹划方案要看其是否符合以下两个标准:⑴筹划方案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⑵筹划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采用不符合这两条标准的筹划方案, 只能让企业得不偿失。

其次, 纳税筹划系统的各个要素必须协同一致。纳税筹划系统三个要素中, 人是主体, 资金和信息是由人操控的, 处于被动地位。因此, 纳税筹划系统各要素的协同一致, 关键是相关人员要协同一致。现实中, 很多企业认为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责, 与他人无关。这不符合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使企业的纳税筹划沦为空谈。从上述对纳税筹划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财务人员只是纳税筹划系统中人的要素之一, 他只能完成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纳税筹划方案最终取得效益, 需要所有参与资金运转控制和信息控制的人按筹划方案的要求从事相关工作。这些人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经营人员、营销人员、会计人员等。如, 企业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 会有不同的税收负担, 投资管理人员按照纳税筹划方案的要求操作, 才能获得节税收益;不同的促销方式, 也对应着不同的税收负担, 营销人员只有按照纳税筹划的方案操作才能获得节税收益。当然, 这些都要求纳税筹划方案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是一致的。

2、环境适应性原则。

环境适应性原则要求纳税筹划方案与法律、经济环境相适应。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才具有实践可行性。环境适应性原则也具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合法性要求。只有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 才能得到税务行政机关的许可, 才有实施的可能。强行实施不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 只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罚款等涉税负担。合法性原则既要求纳税筹划方案形式上合法, 更要求在实质上合法。形式上合法的要求是, 任何纳税筹划的方案, 形式上不能含有与我国当前有关企业、工商、金融、保险、贸易、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等法律法规相矛盾的地方。方案设计的具体操作程序、步骤和方法也必须合法有效。实质上合法则是指纳税筹划不仅不能违反相关的税收法律, 而且还应有效贯彻税收立法宗旨, 充分体现税收导向政策的合理性。企业应着力避免表面上合法实质上不合法的行为, 例如, 利用税法的差别规定和优惠政策, 通过“挂靠”或“虚设机构”的名义, 以合法之名行偷税之实, 这种行为根本不是纳税筹划。同时要注意, 不用税法漏洞进行纳税筹划。税法上的漏洞不符合税收立法精神, 在征管过程会不断被完善被堵塞。从法律角度来看, 利用漏洞节税, 只能称为避税, 不能称为纳税筹划;从经济角度来看, 利用税法漏洞给企业带来的是短期收益, 长期是风险。合法性原则划定了纳税筹划系统的边界, 纳税筹划活动只能限定在这个范围内。

二是纳税筹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相适应。很多纳税筹划方案并不是企业内部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企业外部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如, 在采购环节进行纳税筹划需要供应商的配合, 在销售环节进行的纳税筹划需要经销商的配合。企业必须在综合考虑行业发展水平、市场行情、竞争状况等因素后, 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筹划方案。如代销方式有两种, 收取手续费和视同买断, 两种不同方式的税负不一样。但企业并不一定能够采用税负最低的筹划方案, 采用哪种方案是由谈判决定的, 企业只能向最优的筹划方案靠近。能否实现目标, 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反之,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竞争力大小, 设计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的筹划方案。不遵循这一原则, 再好的纳税筹划方案也是空谈。

总之, 纳税筹划是一个系统, 纳税筹划活动就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纳税筹划活动既要注意目标一致, 又要注重与环境相适应。

摘要:从系统论的角度观察, 纳税筹划也是一个系统, 其要素包括人、资金和信息。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其功能是实现纳税筹划目标, 包括节税功能和调节功能。它受经济法律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纳税筹划系统的活动, 即纳税筹划, 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 包含目标一致性和环境适应性两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系统论,纳税筹划,原则

参考文献

[1]黄桃红.代销方式的纳税筹划[J].科技创业月刊, 2008, (04)

[2]冷琳.纳税筹划理论基础探微[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7, (02) .

[3]王黎.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东岳论丛, 2008, (07) .

[4]高民芳, 杨孝安.论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及运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5, (09) .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篇2

近年来,世界各国税务机关相继认识到纳税服务将成为现代税收征管发展的新战略、大趋势,已竞相把纳税服务提升到税收征管的战略层面。我国的纳税服务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起步,但发展较快。2007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历史上首次召开了“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纳税服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方便纳税人依法及时足额纳税,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次会议后,总局分别于当年8月30日和11月2日下发了《关于落实“两个减负”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两个文件都旨在减轻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不必要的办税负担。这表明,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开始积极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努力降低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

一、目前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税收遵从定义: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人在适当时间填写所有要求填写的申报表,且申报表上的应纳税额按照填表时期的税法、规定和法院裁决的要求正确计算,或者说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内,依照税法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地计算应纳税款并申报。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现阶段尚未开始税收遵从成本的系统研究,税收遵从成本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有待经验研究论证。但是,借鉴国外税收遵从成本研究的经验,重视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从而提高税收遵从度理应成为我国今后完善税制建设和加强税收征管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的税收遵从成本还存在许多隐蔽的问题。

1、企业缴纳的工商税税种繁杂。我国企业需要缴纳的工商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每一种税企业都要填写单独的纳税申报表,到税务机关办理申报和缴税手续。从税收成本角度分析,部分税种课征制度相对复杂。如现行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等应纳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制度都较为繁琐,不利于纳税人简单、明了的缴纳税款,从而提升了遵从成本。此外,部分税种的税基设计不尽合理,增加了纳税人偷逃纳税的可能性,也会提升遵从成本。

2、税务机构设置不科学。国、地税务系统分设,征收、管理、检查三分离造成的多人多次检查给纳税人增加了时间及心理上的负担。目前,我国机构臃肿、人员冗杂、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机构设置庞杂、人员众多,形成了机构内部协调失衡的问题。

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优先考虑的事项。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往往把税务事项当作财务部门的事,忽视事前控制税务风险,喜欢事后找关系摆平涉税违法行为,通过非正常手段降低税务风险。

4、管理信息化不到位。尽管我国税务部门在税收新的征管模式基础上,确立了计算机网络在税收征管中的“依托”地位,但是税务管理远没有实现管理信息化,信息传递不到位的问题随处可见。另外,税务机关缺乏服务意识,纳税人也很难得到来自税务部门对其生产经营起指导或促进作用的有效信息。

二、以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为目标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一)健全纳税服务制度体系。

推进纳税服务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加强经费管理,加强纳税服务工作保障,能有效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

1、推进纳税服务制度建设根据纳税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包括纳税服务范围、纳税服务程序、服务监督管理在内的纳税服务标准和规范,统一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短信平台等各类纳税服务渠道的服务标准。整合现有办税服务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预约制度、服务应急处理预案等制度。同时明晰各岗位职能,建立纳税服务岗位责任体系,以保证各项工作制度能够落实到具体岗位。

2、加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服务意识强、业务熟练、具有良好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员配置到纳税服务岗位;引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纳税咨询和纳税人权益保护有关工作岗位。建立持续培训机制,将纳税服务培训教育纳入税务教育培训计划,分层次、分类型逐年开展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纳税服务经费管理,建立纳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规范纳税服务经费构成,控制纳税服务成本。纳税服务经费既要优先保障为大多数纳税人提供的基本服务,推进公共纳税服务均等化,又要重点保障纳税人迫切需求的分类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二)整合纳税服务平台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网站、短信服务平台的整合,进而建立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体系,为纳税人提供统一完整、务实高效的纳税服务。

1、提升办税服务厅功能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调整和转换办税服务厅的功能。推行后台业务向前台的转移,压缩管理层次和内部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科学划分现有办税服务厅功能区域。

2、开展立体化税法宣传咨询。依托网站、12366呼叫中心等信息化平台、办税服务厅等场所以及新闻媒体、广告媒介、办税设施用品等载体,合理选择图、文、影、音等形式,适当运用网页发布、纸质或电子资料发送、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当面宣传辅导等多种方式,提供更加多样、便捷的税法宣传咨询服务。引导更多的纳税人通过上网查阅、订制等方式获取税法信息。

3、丰富办税服务方式。在实现短信平台的提醒服务、征纳互动、业务咨询等功能,以及涉税事项网上申报、网上缴税、网上审批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还要区分纳税人的不同需求,推广“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全程服务”、倡导“同城通办”。

(三)健全纳税服务社会化体系。

借鉴西方经验,建立健全纳税服务社会化体系,重视发挥税收群团组织联系税企、协调关系、倾听企业呼声的作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通过客观公正、精通税法的中介机构来相互沟通,把纳税人和税务人员,从纷繁复杂的涉税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样,既有利于纳税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上,也可以使税务人员不再直接受理纳税事宜,从而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税源调查、税制建设等工作中。

1、鼓励税务中介服务业发展改善税收中介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规范税收执法,加强行业监管,营造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税务代理市场秩序。建立税务师事务所信用及服务状况评估机制,引导和促进税务师事务所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守法经营,提高执业质量。加强对税收中介行业的宣传推介,增强纳税人对税收中介行业的认知度,引导纳税人自主选择税务代理。

2、加强税收公益服务制度建设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纳税服务,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增强纳税服务社会化的效果,为社会纳税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与社区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合作,开展税收宣传辅导。与此同时,要探索与工商、邮政、银行等单位的合作,更加为纳税人提供便利服务。

(四)健全纳税人权益保护体系。

税务机关应及时了解纳税人的诉求,解决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满足纳税人的合法需求。同时推动相关立法,进一步创建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并通过法律援助等手段,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1、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联系,通过直接沟通等方式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开展网上调查、收集服务评价信息、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听取特邀监察员意见等渠道,经常性地开展调查,侧重于了解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特定环节、特定项目的意见,汇集纳税人以不同渠道反映的涉税问题。对直接调查和纳税人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纳税人意见的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提出报告,适时向社会公布。

2、加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按照纳税人的类型、规模,制定相应的信用评级标准。根据税收业务内容的变化,对指标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客观反映纳税人信用状况。根据纳税人不同的纳税信用等级,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对信用良好的纳税人,给予办税便利,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实行办税绿色通道;对信用较差的纳税人,在加强宣传辅导的同时,重点监管。同时根据信用状况,分析纳税人构成,提高税收风险预警能力。针对不同信用纳税人的行业、区域分布等特点,合理调配管理资源,加强对信用较差纳税人的监督,提高税收管理效能。

3、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规范纳税人投诉举报的受理、响应和处理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响应、统一受理、全程跟踪、主动反馈”。加强税收争议调解机制,完善税收争议的预防、调解和申诉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调解、申诉程序,保障对争议事项的公正处理。

(五)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考评体系。

多年来,税收管理的考核指标单一,主要集中在收入任务的完成和征管质量的效率上,而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责任,缺乏统一的规定。很显然,这类考核办法往往会导致税务机关忽视纳税服务工作。税收遵从成本的理论分析指出,税收行政的水平不能以单一的收入任务来衡量,纳税服务等内容也应是管理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1、建立纳税服务奖惩机制,使纳税服务考核与税务人员评先、晋升及待遇相结合。按照纳税服务工作性质和特点,科学划分纳税服务职位类别,加强对纳税服务人员的职务激励。

2、建立纳税服务考核分析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对工作标准明确、量化的服务岗位,根据征管信息系统、纳税服务系统和其他系统中相关数据,分析服务工作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数据,发挥信息化条件下考核的过程控制作用。

3、有效发挥纳税服务外部评价作用,定期开展第三方主导的纳税人满意度、纳税服务工作整体满意度等调研评估工作,通过收集、调查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等服务对象的评价信息,对纳税服务工作人员做出评价。税务机关应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今后年度落实跟进改进情况和效果。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篇3

【关键词】“营改增”;物流行业;纳税筹划

一、引言

对于企业来讲,税收负担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多少。而“营改增”的实施,原本是为了减轻企业税负。但对于一些物流公司来讲,反而出现了税负增加的情况。为积极应对这种现象,物流公司还应制定科学的纳税筹划,即通过合理筹划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减轻公司的税负,从而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增强。因此,相关人员还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纳税筹划问题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二、“营改增”后物流行业的税制变化

物流行业作为综合性行业,主要开展交通运输业务和提供物流辅助服务。作为“营改增”试点的主要行业,物流行业在“营改增”后采取的计税方式和税率都发生了变化。

在计税方式上,过去物流行业主要采取计征营业税的方法,即通过将营业额与相应税率相乘计算需要缴纳的税费。而现阶段物流行业主要采用两种计税方法,即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前者适用一般纳税人,后者适用小规模纳税人。采用一般计税方法,销项税额为销售额与税率的乘积,是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税额。而进项税为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需要支付的增值税税额,纳税人应缴税额为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得到的余额。采取简易计税方法,纳税人应纳税额为销售额与税率乘积,使用的销售额为不含税销售额,税率为3%,不得抵扣进项税。

从税率上来看,在“营改增”前,物流公司如果从事物流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等需要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开展交通运输业务需按照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在“营改增”后,物流公司被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从事物流服装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等需按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从事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按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开展交通运输业务按11%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讲,从事物流辅助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等均按3%的税率缴纳税费。

三、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物流行业纳税筹划

1.针对纳税人身份采取的纳税筹划方案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年营业额不超过500万的物流公司将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超出500万的则为一般纳税人。对于物流公司来讲,主要需要开展交通运输业务和物流辅助业务,而两项业务在改革前后的税率明显发生了变化。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讲,这两项业务的税率由原本的3%和5%分别提高至11%和6%,税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就目前来看,物流公司可用于实现进项税抵扣的项目比较少,所以成为一般纳税人的物流公司将出现缴纳的税费增加的情况。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讲,从事的交通运输业务的税率在改革前后未发生变化,从事的物流辅助业务的税率则从5%降低至3%。此外,其缴纳的增值税为价外税,所以税费在“营改增”后会得到减少。所以对于物流公司来讲,在“营改增”后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显然能够使企业税负得到降低。

以某物流公司为例,其一年从事交通运输业务的销售额可达600万元,其中不含税,是一般纳税人。而企业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项目占销项额的40%,所以企业应交税=600*11%-600*40%*0.17=19.2万元。为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分设两个物流交通运输子公司,并且两个子公司均为独立核算单位,应税销售额分别为200万元和400万元。由于两个子公司均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条件,可以按3%的税率进行税费缴纳,所以两个子公司将分别缴纳税额6万元和12万元,总计18万元,能够减轻税负1.2万元。但是如果企业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项目超出销项额的47%,企业缴纳的税费将低于18万元。

由上述内容可知,对于年营业额超出500万的物流公司来讲,如果企业运输抵扣的进项税项目较少,就应通过拆分部分业务完成新的子公司成立。因为,如果未成立子公司,按照税法规定,年营业额超出500万元的企业如果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即便今后应税销售收入不超出500万元也需要作为一般纳税人缴税。所以,如果企业年营业额远远比500万元多,还应结合目前营运情况完成新的子公司的设立,以减轻企业税负。但需要注意的是,成为独自核算单位需要配备专门会计人员,并开展专门税务培训,因此也将产生一定的费用。所以在实际进行纳税身份选择时,应做好业务抵扣率和成立子公司消耗的成本等多项内容的计算,然后合理进行纳税身份的选择。

2.针对纳税对象采取的纳税筹划方案

物流公司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是否进行分类核算将对企业税负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某物流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某个月营业收入为174万元,其中运输收入116万元,邮件派送收入45万元,汽车租赁收入13万元。如果不分类核算,需要按照17%税率进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缴纳,计算可得为29.58万元。如果分开核算,需要按照业务各自税率进行计算,总计为17.67万元。而实际上,在划分汽车租赁业务与交通运输业务时,仅仅是根据物流公司是否派司机或管理人员前往为标准。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如果物流公司排专人前往,就能将动产租赁业务转变为交通运输服务。因此,物流公司会计人员还应在公司签订合同和核算时发挥决策支持作用,以便通过衡量劳务费和税费选择适合的业务核算方式。

3.针对供应商采取的纳税筹划方案

对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物流公司来讲,可以通过选取适合的供应商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比如在企业供应商也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物流公司就可以获得进项税额抵扣,从而使企业应缴纳税费总额得到减少。如果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物流公司还可以要求其给予自身一定优惠,以弥补公司损失。例如,某物流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在开展一次交通运输业务后取得了10万元销售收入。而在进行燃油采购时,其如果通过作为一般纳税人A处采购燃油,A的增值税税率为17%,含税价格为5万元。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B处采购燃油,燃油价格为4万元。在计算物流公司购进货物的利润时,需要在销售额中扣除购物成本、所得税和城建税及附加,以完成净利润计算。如果选择A,物流公司净利润为4.27万元。选择B,公司净利润为4.49万元。但是,如果B将价格提升至4.5万元,物流公司净利润就只有4.12万元。由此可见,物流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还应根据供应商身份和其提供的报价进行净利润计算,以便选择适合公司开展各项业务的供应商,进而通过减少税收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4.针对税收优惠采取的纳税筹划方案

实际上,国家实施“营改增”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合法纳税人的负担,所以通常会推行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物流公司会计人员还应针对这些政策制定纳税筹划方案,以便利用这些法规减轻物流公司税负。比如,“营改增”后,政府推出了运输业为客户提供的免费服务同样将被视为有偿服务的政策,并且规定为公益活动提供的免费服务可免收增值税。针对为客户提供的免费服务,会计人员还应将其纳入到缴纳增值税的项目中进行计算,以实现增值税抵扣。而按照规定,开展公益活动取得的进项税额无需转出。因此针对公司开展的公益活动,会计人员需要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公司获得免税优惠,并减轻公司的税收负担。

四、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对于物流行业来讲,“营改增”的实施明显减轻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一般纳税人想要减轻自身纳税负担,还应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从而通过采取设立子公司、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实现业务分类核算和争取享受优惠政策等措施减少公司的应缴税额,进而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参考文献:

[1]迟丽华,贾滢.“营改增”背景下物流公司增值税的纳税筹划[J].生产力研究,2014,08:66-68+90.

[2]夏冬明.“营改增”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公司税收筹划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09:87-91.

[3]彭新媛.“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五种理念[J].财会月刊,2015,31:56-58.

[4]张淑华.营改增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271-272+274.

[5]李侠.营改增后物流公司的税收筹划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3:52-53.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篇4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ining, CBR)是利用过去解决相似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CBR系统将过去对问题的求解经验作为案例,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案例库中,当遇到新问题时,系统首先从案例库中查找以前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并应用它来解决新问题。本文应用CBR方法设计了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运用CBR方法解决税法领域的问题。

增值税主要有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期限、减免税等这些税收要素组成,而这些税收要素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案例的特征集,以不同的特征集收集具有特殊情况的典型案例,并且给每个案例加上专家的点评分析、法律提示、专家释疑等形成一个生动有说服力的案例,进而建成CBR系统中的案例库。这样,纳税人就可以使用这个案例库来处理他们遇到的实际案例。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主要是为各种企事业单位、个人、扣缴义务人等纳税义务人提供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依据和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同时也可进行疑难案例的稽查,或查阅本领域中的典型案例,咨询法规政策知识信息等。运用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来处理增值税的纳税申报问题,知识库设计为案例库和法规政策规则库,以案例库为主,以法规政策库为辅助知识库协同解决问题。本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

(1)案例库管理。组织存储并维护管理各种情况下的典型案例,向用户提供增值税案例的增加、修改、浏览、删除、备份、恢复等操作功能。

(2)规则库管理。对增值税法规和政策条文进行增加、修改、浏览、删除等操作,并将它们抽取为业务特征,以备与案例的特征向量进行匹配。

(3)新案例处理。负责对实际案例进行录入、分类、检索匹配,并对案例结果进行收集输出。对找不到匹配案例的案例,需到规则库寻找规则并得出计算方法,进行案例学习。

(4)案例稽查。对增值税案例进行稽查,核实其税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也包括录入、检索匹配等程序,最后显示对本案例的稽查结果。

(5)知识库咨询。功能为查阅案例库中的典型案例及处理方案;咨询法规政策条文等。

(6)打印管理。除打印典型案例或稽查案例的原始案例描述、税务处理方法、相关法律提示和专家释疑等,最主要的功能是打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2 案例库的组织与索引

由于本系统中案例较少且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所以采用线性组织,即按顺序组织案例即可。对单个案例来说,使用分散组织存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采用关系数据库技术,一个典型案例存放在几张相互关联的数据表中,其形式如图3所示。

案例库组织好后,主要以业务状况表建立索引。由于一个案例的性质主要是由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和业务特征等特征项来决定的,故以业务特征编码为第1关键字,以货物编码为第2关键字建立索引,制成业务状况索引表。

3 案例匹配与学习

如果需要求解的实际问题只包含单笔业务,则这种情况处理较简单。输入案例后,取其案例特征(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业务特征)到相应的业务状况索引表(销售或外购)中进行查找匹配,找到完全匹配的案例后,据其案例编号到相关联的其他表中取回税额计算方法、相关法律提示、专家释疑等案例结论集,返回本案例进行整理输出,并生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打印输出。

如果求解的问题包含多笔业务,则首先对案例业务进行分类,分类步骤如下: (1) 录入第1笔业务,加业务特征标记为M1; (2) 录入第2笔业务后,取其业务特征与第1笔比较,若相同,则业务特征标记为M1;否则,加业务特征标记为M2; (3) 依次取每笔新业务,与前面的业务按顺序比较业务特征。若能找到相同的业务特征,则添加前面业务的特征标记Mi;若在前面的业务中都不能找到相同的业务特征,则取新的业务特征标记Mi+1; (4) 将所有业务录入完备,将新案例按业务特征标记为M1, M2,…,MK分为K类业务。

归纳分类完成后,将每类业务按单笔业务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并逐个解答每类业务的每一笔业务,直到最后一类业务解答完毕后,再收集整理每笔业务的处理结果,计算汇总整个案例的业务状况,输出结果时对每笔业务的计算方法、相关法律提示和专家释疑都分别说明,实际上是输出一个逐笔业务的解答列表,再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打印。

当案例匹配无效,即在案例库中没有找到与新案例业务特征相同的案例时,需要到规则库中寻找相关的法规依据来求解问题。首先,根据业务特征到规则库查找匹配的法规条款,相关的规则可能有多条,然后将这些结论信息反馈给用户进行判断,并通过人机交互的修改机制,对案例的解进行反复适配,以最终获取决策知识,形成一个新的完整典型案例描述。最后将新案例保存至案例库中,实现案例的学习过程。

4 结束语

基于案例的推理正广泛应用到业务领域中,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CBR系统的用户能够通过网络共享案例库资源,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此方法也可扩展到其它税类中,如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形成一个较完善的纳税申报系统。

参考文献

[1]魏明英.新编税法案例大点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2]张荣梅, 徐序彦.基于CBR的交通事故处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2) .

[3]周凯波, 魏莹.基于案例推理的金融危机预警支持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 (14) .

[4]林东豪.用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建立专家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 1996 (3) .

一般纳税人税控系统操作教程 篇5

2010-03-29 15:18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最大的区别是所有的发票都是自己填开,所以转为一般纳税人后都装有防伪开票系统,用来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开的的发票都要去税局购买,每次购买前,都要把上次所购的先验旧(每一间厂所能购买的份数都是专管员核定的,定下来之后就按这个数量买)。

一、验旧和开票

1.所谓验旧,是把上次购买发票所开的的明细打印出来。假如你上次购的发票都是一个月内用完,那你可以打印以下表格:防伪开票——报税处理——发票资料——在上方的三个选项中选“专用发票”,下方5个选项全部选中,——选择当前月份——选择“连续打印”,这样它会把5个表格都打印出来。盖上公章,填写一份“购买发票审批表”,拿上发票领购本、IC卡,就可以去税局购买了。这个审批表要专管员签名。

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上次买的票上个月开了一些,还余一些是当月开的,那么上面提到的“5个选项中”的专用发票正数发票填开明细就要在发票管理——发票查询里打印。

2.发票购回后,将IC卡插入电脑中,进入“防伪开票”——发票管理——发票读入。

3.日常开票

IC卡插入电脑中——选择操作员——发票管理——发票填开——开好后下面要选收款人,复核人——右上角的√要选中——最后发票金额才出来。

4.发票作废

防伪开票——发票管理——发票作废——选择要作废的号码——作废——确定。

完成上述操作后,如想查看发票是不是已经作废,可以在上面提到的那5个选项中的“正数发票作废明细”查看。

二、认证和抄税

1.日常或月底将进项发票输入“瑞智网上认证”步骤为:瑞智网上认证——登录——扫描识别——扫描——确定——保存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很多的错误,则有可能是发票写得不清楚。但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开出的是否真票,最好还是退回,不要改)。

2.自己认证完后,要拿去税局认证。步骤为:瑞智网上认证——发票认证——查询——选择要认证的打“√”——开始认证——完成——生成待认证文件——选择路径——移动盘。

3.将装有数据的U盘,及一份“申报扣税凭证封面”一同送往税局认证。

4.经税局认证后,将U盘导入“电子报税系统”:电子报税系统——进项发票管理——专用进项发票读入——读入RZ0012——保存。

5.月初要将自己的系统抄税,否则开不同发票。

防伪开票——报税处理——抄税处理——本期资料——确定(自己抄完后,要去税局抄,每次抄税都要比申报早一天,如这个月最迟是10号申报,则抄税是9号)。

连抄税一起要送的报表:

(1)防伪开票——报税处理——发票资料——在上方的三个选项中选“专用发票”。下方5个选项全部选中——选择当前月份——选择“连续打印”这样它会把5个表格都打印出来,盖上公章。

(2)防伪开票——抄税处理——发票资料统计——发票领用存报表(表的下方可选择月份)——打印。

三、电子申报

上面已经把进项认证后导入到电子申报系统中,现在则要把销项导进去。具体操作程序是:电子申报——销项发票管理——从界面读开票数据——最小化电子申报——打开防伪开票——发票管理——发票查询——选择月份——出来销项数据——回到电子申报——读发票查询界面(在左上角)——全部读入——保存——退出。

如果报税前已经把负债表和损益表做好,至此就可以进行如下操作了:

1.电子申报——纳税申报——申报主界面——损益表——新增——按做好的填上去——保存——审核——退出。

2.申报主界面——负债——新增——按做好的填上去——保存——审核——退出。

3.附表(1)到附表(6)如果没有发生的全部是——新增——保存——审核——退出。

4.申报情况说明——新增——保存——审核——退出。

5.纳税申报主表——新增——(数据全部导入后,申报表已自动生成)——在“本月缴纳上期税款”栏填入缴纳的税款——打入法人代表——授权人——审核——保存——退出。

6.申报主界面——选择月份——生成申报盘——导出到U盘。

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研究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税收筹划;会计政策

税收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变量,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致关重要。

因此,从税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 研究企业税收筹划对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税收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变量,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致关重要。因此,从税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研究企业税收筹划对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企业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筹,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个部分。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不考虑税收的决策不可能成为一项英明的决策,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价值管理系统, 是运用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资产的购置、融资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概述

企业税收筹划又称之为纳税筹划,其主要是指纳税人以实现收益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国家相关税法为法律依据,通过合理筹划和安排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尽可能的节约纳税金额。现行企业税收筹划与会计筹划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企业税收筹划作为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现代企业财务决策高效性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筹资决策、投资决筹、生产经营决策以及利润分配决策作为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子内容,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税收筹划。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助于降低企业筹资成本,有助于增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高效性,有助于增强企业利润分配决策的高效性,有助于增强企业投资决筹的高效性,从而,推进我国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过程中应注重问题

1.以企业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

任何一个企业均有属于自身的独特发展目标,这些发展目标的制定是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生产经营模式以及所制定的各项制度、政策法规。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税收筹划时应切实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以会计政策为理论指导,将财务管理税收筹划落实到位。

2.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时应紧密结合国家会计法规和准则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近年来,我国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这些法规政策的制定不仅是基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需求基础之上,而且还尽可能的满足企业外部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现行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税收筹划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会计法规政策和会计准则,从而,保障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

3.企业应依据自身财务管理状况选择会计政策

正确的选择会计政策是确保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常用加速折旧法,该方法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加速了资金回收效率,但其存在着较大弊端。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现代企业打破这一弊端,推进现代企业由加速折旧法逐渐向直线法转变,通过运用折现法计提折旧,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相关建议

我国现代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税收筹划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的筹划,包括折旧、折耗和摊销,职工工资,企业准备项目以及存货计价方法。

1.折旧、折耗和摊销的筹划

根据我国税法之规定: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被列为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企业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折旧及摊销额与企业应纳所得额呈现负相关,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节税。同时,基于现代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具有较大弹性,以至于加速折旧法不在适用于现代企业节税手段。因此,现代企业应加大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的筹划力度。

2.职工工资的筹划

现阶段,针对于现代企业职工工资税收筹划问题主要有两种有效手段:第一,职工的工资总额直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挂钩,当企业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时,应予以扣除职工的工资税收;第二,通过判断发放工资总额与计税标准之间关系,判断职工工资是否予以扣除。根据我国现行企业的地域分布,我国相关部门鼓励位于内地或效益不佳的企业采用第二种方法,位于沿海地区或效益良好的企业采用第一种方法。

3.企业准备项目的筹划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之规定:我国现代企业主要有八大项可提取的减值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减值准备以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再加上,我国现行税法并未对各项准备允许如除的数额做出明确规定。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现行企业保证计提各项准备的及时性、灵活性,从而,不断增加计税时的可扣除金额。

4.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当今社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家税制尚不健全,税收政策变化较快,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人不能左右的事件常有发生,这都会影响到筹划方案预期目标的实现。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以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 决定了税收筹划所面临的风险,尤其是那些长期的税务筹划,蕴含的风险更大。另外,筹划的税收利益有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它只是一个理论计算值。因此,在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需要对税务筹划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及时衡量和评估,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以降低风险,最大筹划收益的取得。

5.存货计价方法的筹划

我国现行企业存货计价可划分为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按实际成本计价主要有五大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以及个别计价法等,现代企业可根据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下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如:企业物价持续下降时选用先进先出法计价,有助于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物价持续上涨时选用后进先出法计价,有助于降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物价上下波动时选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有助于稳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6.全面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直接制定者和执行者,税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其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公司加强税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税务筹划工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在必要的时候,聘请专业的税务筹划专家参与到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密切关注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的全过程,在方案贯彻执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之间应当积极合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结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税务筹划的结果。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税务筹划意识,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掌握必要的税务筹划技巧,深入了解学习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全录:企业税务筹划研究[J].财会通讯,2009,(14).

[2]王萍萍:浅谈企业的税务筹划[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7).

[3]李仰巍:企业税务筹划浅议[J].财会通讯,2010,(29).

[4]李小青 陈晓丹:试论企业税务筹划[J]. 科技经济市场, 2009,(02).

基于纳税筹划的企业债券融资研究 篇7

目前企业发行债券可分为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债券发行时是否有抵押物或质押物进行担保。信用债券是指没有抵押品,完全靠公司良好的信誉而发行的债券,通常只有经济实力雄厚、信誉较高的企业才有能力发行这种债券。抵押债券是债券发行人为了保证债券的还本付息,以土地、设备、房屋等不动产作为抵押担保物所发行的债券。如果发行人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债券持有人(或其受托人)有权处理抵押担保物作为抵偿。一般来讲,抵押担保物的现行价值总值要高于债券发行总额。由于发行信用债券的企业在偿还债务时完全依赖于企业的信用,而没有任何财产作为企业的抵押或质押物,因此信用债券与抵押债券的票面利率会有所差异。此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在计算所得税时准予扣除。结合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税率(其中的利息费用指可予以税前抵扣的利息支出),可以看出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时,不同种类及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债券的票面利率的差异会影响企业每年的利息支出及应缴纳的所得税费用,故企业债券种类及还本付息方式的选择存在纳税筹划空间。

根据利息率原理:利率=货币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贴+违约风险报酬+流动性风险报酬+期限风险报酬,可以看出由于抵押债券的违约风险小于信用债券,故其票面利率一般也要低于信用债券。但笔者认为企业的资信情况对债券票面利率的构成因素(违约风险)影响要远远大于债券种类对其的影响。一个资信良好的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在债券到期时还本付息,此时企业不按时还本付息的几率几乎为零,即企业的违约风险为零,该企业发行的债券有无抵押物,对投资者而言并无本质的差异。结合利息率原理,该企业发行信用债券或抵押债券的票面利率可相等。两种债券票面利率无差异,使得企业每年计提的利息费用相同,故此时无论该企业发行债券的利息费用是否可以在税前扣除,债券种类的差异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均无影响。但初始发行时,企业若选择抵押债券,则要对抵押资产进行专业评估、登记等,不仅过程较为繁琐,而且也要花费一定的费用,选择信用债券时,可免除这一不必要的费用,节省现金开支,简化发行程序,增大企业真正募集到的资金总额。综合考虑,资信良好的企业应发行信用债券。由于目前资信较差的企业只能发行抵押债券,故对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再分析债券种类对其纳税筹划的影响。

二、企业债券还本付息方式的选择与纳税筹划

债券的价值是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现值;CF1:第t期的现金流量;r:贴现率;n:债券还本付息期限。

企业在发行债券时可选择三种还本付息方式:分次付息到期还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分次等额还本。假定企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时只需考虑选择何种还本付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债券的面值、还本付息期限、未来的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均相同,则三种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债券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发行债券的现值;M:发行债券的面值总额;i:票面利率;r:贴现率;n:债券还本付息期。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推出,三种还本付息方式下债券的票面利率有所差异且i1=i3

目前,企业发行债券一般是为了专门的项目融资,一般而言,债券的发行时间与项目开始投资建设的时间一致,将债券的还本付息期与项目建设期的期限进行比较,可将债券划分为还本付息期短于项目建设期和还本付息期超过项目建设期两种情况,但企业也可以为日常的生产经营进行融资。下面就从这三种情况,对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债券的纳税筹划空间进行探讨。

(一)债券还本付息期短于项目建设期时,不同还本付息方式对企业纳税无影响。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费用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做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按规定扣除。企业为项目筹资发行的债券属于企业的专门借款,对于专门借款,根据上述规定,处于项目建设期时债券的借款费用(包含利息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应计入项目成本,不得税前抵扣。对于不能予以扣除的部分,企业通过其投资活动已予以收回,故此时企业采用何种还本付息方式,对其纳税筹划均无影响。

(二)债券的还本付息期长于项目建设期时,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抵税作用最大。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建造完成后应予以费用化。企业发行不同还本付息方式债券的票面利率不同,则在项目建设完工后,企业每年予以税前抵扣的利息费用不同,进而影响企业每年应缴纳的所得税。如:20×8年某市基础建设投资总公司发行了人民币价值15亿元企业债券,债券采用平价发行的方式,期限为五年,票面利率为6.70%,债券采用一次还本分次付息的方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企业投资的项目在第四年就已完工,第五年该债券的利息费用不宜再计入企业的项目成本,而应该计入企业的“财务费用”科目,并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扣除。根据企业上述债券发行方式并结合债券现值的计算公式,得出该债券的折现率为6.70%。现假设企业可以重新选择三种还本付息方式,则根据上述公式可推出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企业每年的应计利息及第五年抵减的所得税。在分次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方式下,企业每年的应计利息为100 500万元。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下,企业每年的应计利息为114 900万元。由于分次等额还本方式下,企业每年偿还一部分本金,故每年的应计利息有所差异,分别为第一年:100 500万元,第二年:80 400万元,第三年:60 300万元,第四年:40 200万元,第五年:20 100万元。由于第一年至第四年企业债券的应计利息应予以资本化,故对企业纳税无影响,第五年企业的应计利息可予以税前扣除,经计算得出三种还本付息方式下抵减的所得税情况如下:分次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方式下抵减的所得税费用为25 125万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下抵减的所得税费用为28 725万元,分次等额还本方式下抵减的所得税费用为5 02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应计利息最大,抵减的所得税最多。故企业发行债券的还本付息期超过项目建设期时,应选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

(三)企业发行债券为一般的生产经营融资时,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抵税作用最大。

企业发行债券除了用于专门的项目融资,还可用于一般的生产经营融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假设上述例子中企业并非为项目融资,而是为了一般的生产经营融资,可以得出企业每年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抵减的所得税费用。在分次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方式下,企业每年可以抵减的所得税费用为25 125万元,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下,企业每年可以抵减的所得税费用为28 725万元,分次等额还本方式下,企业每年可抵减的所得税费用如下:第一年:25 125万元,第二年:20 100万元,第三年:15 075万元,第四年:10 050万元,第五年:5 02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企业选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能够抵减的所得税费用最多。故企业在为一般生产经营融资时,选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最有利。

基于税收政策下的企业纳税筹划 篇8

关键词:企业,税收政策,纳税筹划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 就需要对企业的销售、财务等进行全方位、有效地管理筹划,以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任何经营主体都免不了要交税,而税负水平的轻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运营成本的高低。 因此,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进行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引进纳税筹划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国家, 我国的税收法律依据受到税收政策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从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作为研究企业纳税筹划的着手点,更有利于进行纳税筹划研究。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概念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

企业的纳税筹划指的是企业在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对企业的经营中的涉税活动进行规范、合理的规划,以使企业达到少缴税的目标。 企业的纳税筹划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 而且属于财务管理。 企业的纳税筹划项目的开展,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因素,尤其需要考虑企业的财务因素,以制定最佳的纳税筹划为目标。 企业的纳税筹划和偷、逃税收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的纳税筹划的前提是国家的法律法规, 而偷、 逃税收的本质就是违反了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另外,两者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企业的纳税筹划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而偷、逃税收因为违反了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因此面临着罚款,甚至是吊销营业执照的后果。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

纳税筹划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进行的, 因此,纳税筹划的首要特点就是合法性。 如果企业进行通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投、逃税收的行为,也不能称之为“企业纳税筹划”。

2、预见性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可以预见到实施纳税筹划后的成果。 因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是有据可循的,并非企业经营者一厢情愿的行为,正因为企业纳税筹划的预见性,才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纳税筹划。

3、目的性

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达到企业税收成本最低化的目的。

二、税收政策下企业纳税筹划可行性分析

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法治经济。 在市场经济当中,政府的行政管理作用将会弱化,政府的职责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出税收法律法规,然后,政府只能运用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

(一)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我国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为企业纳税筹划的实行提供了越来越成熟的条件。 税收政策分为总的税收政策和具体的税收政策,总的税收政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具体的税收政策则经常会有变化或者调整。 但即使政策会有变化,但仍在的一定期间内是稳定的,并非出于无时无刻在不断变化的状态。

(二)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为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税收既然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也就意味着国家实施何种税收政策,怎么征税都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行为。 既然如此,那么,企业也就可以根据这种宏观调控的导向性,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三)税收政策在不同地区,以及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这些差别就为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南北、 东西都非常的不平衡, 政府不可能在全国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无论税收政策多么的严密,企业的税负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不同时期都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这些差别的存在就为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

三、在税收政策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由于我国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印花税等数十种税种,本文为了具体探讨税收政策下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选择营改增、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进行阐述。

(一)在营改增税收政策下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

营改增的税收政策首先在我国的上海进行试点了, 通过对上海地区企业营改增过程中的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税收筹划,应该来说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

1、利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如:甲公司在试点地区纳税,乙公司在非试点地区纳税,同时为境内的丙公司提供境外的广宣服务, 甲公司取得的丙公司的支付的收入50万元,乙公司取得丙公司支付的收入50万元。 丙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1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规定:试点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广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广告服务”可免征增值税。 因此,甲公司取得的50万元广宣服务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税。 由于乙公司在非试点地区,所以应当缴纳营业税。 如果丙公司选择甲公司的,如果甲公司也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就可以为丙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丙公司可以以此进行抵扣。 所以,如果要将广告业务投向境外的话,对于丙公司而言,选择甲公司是明智之举。

2、通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身份转变进行税收筹划

假设A公司是试点地区一般纳税人, 为B公司提供应税服务,取得收入600万,税率是6%,则其营业税及附加为约37.36万。 再假设A公司分立为a和b两个公司,a和b公司均为小规模纳税人, 税率为3%,应税服务的400万由a公司提供,200万由b公司提供,则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为:a约为12.82万,b约为6.41万,合计约19.23万。由上可见,同一业务收入,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小于一般纳税人。 规模较小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通过业务分拆。 新设公司等方式享受3%的增值税税率。

(二)在所得税优惠政策下企业的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企业的利润受到所得税优惠政策很大的影响。

1、 运用减免税项目优惠条款

如根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项目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还有企业在从事蔬菜类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家禽的饲养等其他农业生产项目中也适用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2、 运用减税比率优惠政策

根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对于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比如工业企业,如果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未超过30万元,且其员工人数未超过100人,总资产额未超过3000万元;或者其他类型的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未超过30万元, 员工人数未超过80人, 总资产额未超过1000万元。 以上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条例 》还规定: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 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阐述, 企业结合当前的税收政策, 根据纳税筹划的特定,综合分析实施纳税筹划的可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我国当前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营改增以及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约企业税收成本的目的,更好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晶.浅析会计处理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篇9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为获得纳税方面的利益、降低纳税风险,而对自身涉税行为进行的一种既符合国家税收法规又符合纳税人整体利益的选择和规划。

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纳税筹划的关系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通常可分为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如材料耗费、薪金支出、折旧费用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通常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期间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和与收入相关的合理支出,均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由于各种成本费用的抵税效果不尽相同,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就是要合理地安排不同的成本费用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使得企业的税前列支成本费用最大化,进而实现所得税支出最小化。

三、成本费用的核算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资产处理的纳税筹划

(1)流动资产的纳税筹划。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直接影响存货的计价,而这就成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负的关键。同时,对存货计价方法的纳税筹划应当注意物价变化对存货的影响。如果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时,应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进行计价,以实现企业对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相反,当物价不断下降(通货紧缩)时,应采用先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降低企业的当期所得税负担。

(2)固定资产处理的纳税筹划。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企业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计算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就不同,相应的企业成本费用就呈现差异,企业当期的收益和税收都会相应变动。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税收筹划的重要途径。

2、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

(1)借款利息支出的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借款利息支出,由于借款来源不同,相应的利息支出扣除标准也不同。借款来源于金融机构,利息按实际发生额税前扣除;利息来源于非金融机构,只要不高于同类金融机构的同期借款利息也可以扣除。因此,企业在纳税筹划时,首先,要注意利息支出的合法性。其次,企业向金融机构以外的借款,可以向非关联方自然人,例如公司员工以发放工资、奖金的方式进行借款。

例1:某企业现有在职员工200 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当年向员工每人集资8 万元,年利率8%。当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为5%,当年利润表上实现的利润总额为350万元。由于该集资款的利率超过当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根据税法规定,对于超支利息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8×200×(8%-5%)=48 万元;该企业应纳所得税为:(350+48)×25%=99.5 万元;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8×200×8%×20%=25.6 万元。

筹划思路:该企业可将向员工集资的名义利率降低3%,再通过提高集资员工个人工资或奖金的方式弥补降低利率造成的利息损失。如此一来,该公司向员工集资的名义利率为5%,减少的48 万元利息可按人按月分摊,每人每月增加工资或奖金200 元,增加后员工月人均工资达到3200 元。这样,企业应纳所得税减少了:48×25%=12万元,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减少额为:8×200×(8%-5%)×20%=12 万元,职工每月平均应纳税额减少了:12÷(200×12)=50 元。

(2)工资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要求,职工的工资可以据实扣除。由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首先,需要取得合法凭证;其次,企业可以筹划增列费用,例如,企业可以将员工的红利变为给员工发放奖金,或者单独聘请董事、监事。这些费用都可以税前扣除,实现费用摊入成本的最大化。

3、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的纳税筹划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捐赠额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但是,如果纳税人直接给受赠人捐赠,不予扣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如果企业对以下几个项目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进行捐赠,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全额扣除: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向非营利性和福利性的老年服务场所的捐赠;向农村义务教育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捐赠;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动机构(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

节税思路:选择不同的捐赠对象和不同的捐赠途径。

例2:某企业2013 年度在未扣除捐赠时的利润总额为100 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为了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决定向社会有关单位捐赠15 万元,企业无其他调整事项。在不改变捐赠总额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选择以下3 种捐赠方式:第一,企业不通过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公益性、救济性的捐赠或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第二,企业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公益事业和教育、民政事业做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不属于可以全额扣除的情况);第三,向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捐赠。

筹划思路:根据上述税法的规定,第一种情况,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能做任何扣除,故其应纳所得税额为25万元;第二种情况,该企业的捐赠额在扣除限额内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故应纳所得税额为:(100-85×12%)×25%=22.45 万元;第三种情况,该企业的赞助捐赠可以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故其应纳所得税额为:(100-15)×25%=21.25 万元。由此可见,企业选择第三种方式进行捐赠,现金流出最少,税负最低。

4、业务招待费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企业可以提供准确的记录或文件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总额的60%扣除,但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0.5%。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纳税人应能够提供确实记录或单据并且筹划计算按税法规定享受的准予扣除额,充分利用,达到节税目的。

例3:某企业2014 年实现销售(营业)收入10 亿元,业务招待费400 万元,企业应如何充分利用税收政策达到节税的效果呢?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企业2014 年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额应为400×60%=240 万元,由于该年度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没有超过100000×0.5%=500 万元的扣除限额,所以240 万元业务招待费都是可以税前扣除的。

筹划思路:企业可以利用平衡点方法进行节税操作。假设企业的销售收入、业务招待费分别为X、Y,则X×0.5%=Y×60%,X=120Y,也就是把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控制在企业销售收入的1/120,就可以实现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最大限额扣除。

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纳税筹划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高于当年销售收入总额15%的部分,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超过规定部分,可以结转到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除外)。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以将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相互转换,以满足最大扣除限额。

例4:某日用品生产企业当期销售额为5000 万元,业务招待费70 万元,广告宣传费支出为700 万元。根据税法规定,税前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5000×0.5%=25 万元,可以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宣传费为:5000×15%=750 万元。可以看出,业务招待费还有45 万元无法扣除,因此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应调增45 万元。同时,企业广告宣传费支出没有达到扣除限额。

筹划思路:将该企业业务招待费中的50 万元采用广告费的形式对企业进行宣传,则广告宣传费扣除限额可以全额使用。而业务招待费只需按照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70-50)×(1-60%)=8 万元,当期可节税为:(45-8)×25%=9.25 万元。

6、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的纳税筹划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加计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计入当期损益,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后期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并且,对于企业由于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而导致企业年度亏损的部分可以作为纳税调减项目进行处理。企业在进行这一部分的纳税筹划时,应合理分配开发费用,前期少纳税,后期多纳税,达到延期纳税,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的目的。

7、商品盘损的纳税筹划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盘亏、损毁的净损失,纳税人应提供库存清单信息,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准许据实扣除。商品盘损的税收筹划,重点在于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以及经报备程序取得合法证明文件,以此避免税务机关剔除商品盘损,要求企业进行补税,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的目的。企业关于这一点的纳税筹划,应做到以下三点: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委任会计师监盘签证;合法报告备案。

四、结语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成本费用的核算的纳税筹划,主要应该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怎样使成本费用最少支付;第二是如何利用成本费用的抵税效益实现最大化成本费用摊入。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时,必须统管全局,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结合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并进行适时调整,实现企业最低税负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兆华:纳税筹划实务与案例[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侯君邦: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2009(10).

[3]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纳税筹划研究[J].税务筹划,2011(8).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篇10

本文从财务战略的角度, 分析了民营企业在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提出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原则及基本思路, 然后分别就民营企业在各种财务战略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一、民营企业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一种战略性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 财务战略生成主要是指前半部分———思维方式。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就是使之前生成的财务战略付诸实践的过程, 且在这一过程中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 并进行有效控制 (信息控制、行为控制) , 使其更好地实现财务战略目标。

(一) 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关注战略管理, 谋求制定和实施一种既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又能够对激变的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有效战略。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制定有效的财务战略, 对民营企业的成功来讲是很必要的。财务战略既从属于企业战略, 又制约和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目前,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例如:企业资金积累能力较差, 营运资金缺乏;财务管理体制上, 管理基础普遍较弱, 财务控制松散;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不健全等等, 因此民营企业当前迫切需要实施财务战略。

(二) 民营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基本思路

民营企业财务战略, 在付诸实施之前仅是对未来经营的一种构思, 一个设计方案, 它还必须通过制定年度中、长期计划加以具体化, 从而形成完整的战略实施计划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1) 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注重人才, 制度控制”。

(2) 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 选择合理的财务战略模式———“因素分析, 模式合理”。

(3) 财务战略中的营运资金管理———“合理规划, 有效使用”。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外部筹资能力和内部资金调度余地, 因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 财务战略中的资本结构优化———“适当负债, 结构合理”。

(5) 财务战略中的筹资管理———“完善自身, 增多渠道”。

(6) 财务战略中的投资管理———“稳健投资, 适时扩展”。

(7) 财务战略中的收益分配管理———“发展优先、稳健分配”。

二、民营企业的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 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低下, 不适应税务筹划的要求

税务筹划方面也很突出, 许多会计人员往往对税务知识缺乏足够了解, 具有填写报表的基本技能, 但不具备对报表分析的能力。针对目前的现状, 企业应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 吸收水平更高的专业人员, 同时加强对非财务部门人员的税务筹划理念的灌输, 实施全员税务筹划战略。

(二) 筹划过程中缺乏战略眼光, 侧重战术筹划

多数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整体的筹划思路和方案, 仅仅就单个项目、单个税种或单个环节进行筹划, 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无法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企业应该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个别项目、个别税种或个别环节应有所舍弃, 统筹兼顾, 谋求税后利益最大化。

(三) 缺乏前瞻性眼光, 倾向于进行事后补漏性筹划

企业往往是遭受损失后, 才想到税收筹划, 这时筹划活动只是亡羊补牢, 这种做法效果不佳。应加强事前筹划, 强化事中控制, 避免事后补救

三、民营企业的纳税筹划的原则和方法

从我国当前的税收政策看, 对民营企业并没有太多特殊的税收政策, 相反, 在许多方面反而处处体现出对民营企业的“歧视”,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呼吁要求享受“国民待遇”的主要原因。这一现状, 不仅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而且也与国家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相背。

(一) 民营企业纳税筹划原则

1. 合法性。

所谓合法性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一方面必须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符合法理的要求。由于统一的税法无法涵盖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 这样, 就需要从法理的角度来做出方案, 了解税收立法的背景和环境, 从而做出方案。即使税务部门有异议, 也可以找到现成的税法规定来解释, 或者从法理的角度来解释。这也是纳税筹划与避税、逃税和偷漏税的根本区别。合法性原则的另一个含义是合理。所谓合理, 就是纳税筹划方案既要符合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 符合财务战略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又要符合除税法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有这样的纳税筹划方案, 才不会面临违法的风险。

2. 目的性。

纳税筹划方案要能够为企业带来税收利益。首先是降低税负。降低税负意味着降低税收成本, 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意味着提高了收益率;其次是延期纳税。纳税期的推后, 或者可以减轻税收负担 (如避免高边际税率) , 或者可以降低资本成本 (如减少利息支出) 。不管是哪一种, 其结果都是税收成本的节约, 即节税;最后是降低税务风险, 避免滞纳金或者罚款。

实现企业总体收益最大化是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 从而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 不能只考虑某个纳税环节中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 同时也要认识到税负的绝对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总体收益的增加, 民营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常常需要其他措施的配合, 需要企业支付一定成本, 既能节税又能增收当然是最理想的, 但当节税与增收二者不能同时兼顾时, 企业应遵循总体收益最大化原则。

3. 事先性。

合理的事先规划, 纳税人完全可以规避税收负担较重的经营行为, 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那些税收归属比较明确、纳税人与税务执法机关不会引起争议的业务, 以避免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争议。但所有这些, 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做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即予以规划好, 一旦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并进行了账务处理, 那么就不得再进行调整了, 否则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偷税漏税或逃税行为。

4. 成本效益。

需要全面权衡纳税筹划方案, 而不能把纳税筹划的目标仅仅限定于降低税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由于没有综合考虑由于纳税筹划所采用的方案而引起的其他成本或费用的增加, 往往使得很多的纳税筹划方案在理论上可以减少或降低税负, 但在实践操作中, 却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 可取的方案是综合考虑纳税筹划方案对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影响,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 选取能够为企业带来绝对收益的方案。

(二) 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

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的现行税法中有很多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有的是针对企业经营范围的, 有的是针对企业行为的, 有的是针对企业的从业人员的, 所有这些优惠政策实际上只是为了给企业留下相对较多的利润用于企业的发展。因此, 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条款, 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经营行为或项目符合优惠条款的要求, 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民营企业可以利用的优惠政策包括:区域性优惠政策;行业性优惠政策;人员聘用优惠政策。

2. 降低适用税率, 实现税负由高向低的转移。

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考虑, 应该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作为切入点。对民营企业来说, 虽然税制包含有二十二种税, 但企业并不一定都要缴纳。有的税种课征的数额很小, 对企业的税后利润的影响非常小, 因此其可以筹划的空间也小, 对这样的税种进行筹划没有多大意义。所以, 企业在纳税筹划时应该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作为税收筹划的对象。

在选择税种时,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与纳税人经济活动关系的密切程度, 即对纳税人有重大影响的税种是纳税筹划的重点。二是税种的税负弹性, 即税基越宽, 税率越高, 优惠政策越多, 税负弹性也越大, 节税的空间也就越大。

3. 选择合适的计税时间和税款缴纳方式递延纳税期限。

现行税法中有许多税种涉及到入账时间的规定, 如规定了企业不同销售结算方式下收入的确认时间;又如对增值税必须计税的销项税额和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分别规定了入账时间。此外, 所得税的缴纳方式为“按年计算, 分月或分季预缴, 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等, 税法中的这些规定有利于民营企业通过选择计税时间和税款缴纳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4. 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 合法减少计税基数。

税收与会计是紧密相连的, 在同一会计制度下, 有几种会计核算力法, 通常就有几种税收选择。

综上所述, 民营企业的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节约费用, 减少现金的指出, 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 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伟龙江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4

【2】付振萍浅谈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筹划[J]《财会审计》20073

【3】刘杰民营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

基于财务战略视角的税收筹划研究 篇11

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性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确保其执行的过程。作为财务战略落地的重要内容,税收筹划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能力低、税收筹划的意识薄弱、税收筹划人才缺乏等。因此,企业应该从财务战略视角出发,不断提高税收筹划水平,完善税收筹划的基础性工作,并拓宽财务战略视角下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给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筹划是为了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经营活动的具体分析,最终实现企业的稳定增长。在企业的发展中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应该对税收筹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掌握了专业的税收筹划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2 基于财务战略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2.1 税收筹划的意识薄弱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税收筹划起步比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很多大型企业的领导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缺乏税收筹划意识。另外,我国企业的税种繁多,很多企业都没有能力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2.2 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能力低

在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中,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税收筹划风险主要指的就是企业在具体的税收筹划中,没有按照相关的税法进行筹划,从而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或者声誉损害的可能性。在企业的税收筹划中,一般都是由专门的部门领导进行管理,个人主观判断意识较强,有的甚至把税收筹划归为偷税、漏税,从而使得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能力比较低。与此同时,企业要想提高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水平,就应该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从而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税收筹划风险。

2.3 税收筹划人才缺乏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普遍都缺乏税收筹划管理人才,税收筹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偏低。但是,对于大型企业的发展来说,税收筹划涉及的业务综合性比较强,这就给税收筹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筹划人员应该具备税收方面的知识,能够准确制定出税收筹划方案。目前部分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税收筹划知识,也没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3 基于财务战略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基于财务战略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税收筹划的基础性工作,并制定出科学的税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基于财务战略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措施所包含的几方面内容。

3.1 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企业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企业一旦建立了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那么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应该严格去遵守,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然会使企业陷入杂乱无章的局面。企业的相关领导也应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财务战略中,税收筹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一些工作人员借自身职务的便利做假账满足自身私欲,企业应不断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对违法、损坏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惩,从而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2 企业成本费用的税收筹划

在企业的发展中,可以采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来进行税收筹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我们都知道,计提的折旧总额是不变的,但是不同时期,折旧费用也不一样,所以折旧费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来选择科学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通常情况下,原材料价格呈现下降趋势,那么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成本就很高,从而使得企业的纳税额就较高;反之,企业就可以降低自身的税负。总之,存货计价方式是财务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税收筹划中,它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费用,应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根据财务战略目标来科学地进行税收筹划。

3.3 完善税收筹划的基础性工作

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中进行的各项工作都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很大关联,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定期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安排财会会计工作。与此同时,相关的财务人员还应该制定完善的财会报表工作,保证统计出来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关领导只有根据真实的数据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运营计划,从而保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在财务战略中,税收筹划也应该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企业的相关领导应该把税收筹划合理地运用到财务管理中,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税务负担,从而保证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4 拓宽财务战略视角下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互相作用的,如果企业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长久稳定发展下去。因此,制定长远的财务战略目标,不断拓宽财务战略视角下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方法,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刚刚成立之初,都是利用成立相关的项目公司对税收进行筹划,一直到了收益阶段,公司就有能力吸纳社会上的投资者,从而促进企业的资金收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还应该注重税收筹划的手段创新,企业应该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自身产品进行科学包装,减轻纳税负担,实现税费负担转移。但是在减税的过程中,企业还应该重视自身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财务战略视角下,企业的税收统筹是一项比较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就必须重视税收筹划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税务管理制度,并完善成本费用的税收筹划,拓宽财务战略视角下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6-08-10

基于系统论的纳税筹划 篇12

一、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的纳税筹划

初创期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刚刚成立的时期, 这个期间的企业基础比较薄弱, 且其纳税筹划工作将给企业日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在这一期间国家对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一般比较大, 高新企业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工作。

1.通过纳税人身份的选择进行增值税筹划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将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 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不可以抵扣, 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尤其特点, 因此在选择纳税人的身份的时候要充分予以考虑:第一,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3%, 虽然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但是其税率要远远低于一般纳税人的17%;第二,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生产消耗的原材料比例一般比较少, 其能够用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部分也相对较少;第三, 高新技术企业购买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比较多, 这是不允许进行抵扣的。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纳税人的身份时, 一般可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当然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税负平衡点进行测算。

2.利用投资选择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

高新技术企业在成立时期的投资选择, 包括组织形式、注册地点以及分支机构的设置都对其所得税缴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期要谨慎进行投资选择, 在保证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目标得以保障的前提下, 要尽量利用所得税政策, 降低企业的税负。

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在成立初期要对组织形式进行谨慎选择, 一般有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从所得税筹划层面而言, 主要区别在于:如果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营业利润需要缴纳所得税, 并且在公司的利润向投资者分配之后, 投资者还要根据自身的收入再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则不需要缴纳公司层面的营业所得税。因此, 如果企业成立时的规模比较小, 应该尽量选择合伙企业, 从而降低所得税税负。

第二, 高新技术企业要利用注册地点的选择来进行纳税筹划。我国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很多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税收优惠, 例如很多地方都专门划分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要尽量选择在设立了税收优惠的地区注册, 从而规避税收负担。

第三, 分支机构的设置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选择。企业的分支机构的选择主要是设置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选择, 主要区别在于:子公司属于一种独立的法人主体, 因此能够享受所在地所设置的税收优惠;而分公司是总公司的一部分, 其税收缴纳是依附于总公司统一进行的。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期设置分置机构的时候, 要对设置子公司或分公司能够带来税收利益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决定设置哪种性质的分支机构。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的纳税筹划

1.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所得税筹划

高新技术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往往比较大, 因此, 企业要积极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对于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的固定资产, 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期的资金压力一般比较大, 且其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 一般应选择加速折旧法来计提折旧, 在前期多提折旧从而增加前期企业成本, 从而降低企业利润少交所得税, 达到将所得税递延的效果。

2.利用研发费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活动中发生的研发费用, 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的, 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开发成本的150%进行摊销。另外, 国家为了鼓励和帮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对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征收15%的优惠税率。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期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既有利于企业的成长, 又充分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3.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

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非常重要, 企业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一般分为自主研发、外购和接受捐赠等。对于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国家规定了可以按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 因此, 企业要充分列支各项费用, 并要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进行合理选择, 从而最大程度的享受税收优惠;对于外购形成的固定资产, 企业应该计量将相关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而不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从而提前达到低税的目的, 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另外,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期还有大量种类繁多的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要充分对这些费用进行规划, 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高新技术企业成熟期的纳税筹划

随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其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很多产品开始进入国外市场, 因此, 这个阶段的税收筹划工作的重点往往都放在转让定价等所得税分配以及进出口产品关税筹划方面。

1.利用转让定价进行所得税筹划

转让定价主要是指利用各个国家或地区税率的差异, 将企业利润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转移, 将企业盈利由高税率地区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从而达到少交税或者避税的目的。高科技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 会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一些分公司或者关联公司, 企业可以充分运用转移定价技巧, 通过关联企业将盈利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从而达到所得税筹划的目标。高科技企业利用转让定价的方式主要有:关联企业之间对技术等无形资产进行弹性定价, 从而转移利润;关联企业通过将硬件设备价款转变为软件服务价款等。

2.利用利润分配进行所得税筹划

随着高科技企业进入成熟期, 一般要进行利润分配行为,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利润分配的方式进行所得税筹划。首先,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可以将下一年度的利润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但是弥补期不能超过5年。高科技企业可以对这一优惠政策进行利用, 通过兼并亏损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扣除项目等方式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减少应纳所得税额;其次, 高科技企业可以将低税地区的盈利利润予以保留不分配, 从而转为投资资本, 降低投资方的税收负担;另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

3.利用产品进出口进行关税筹划

国家对一些进出口商品制定了免税的政策, 因此, 涉及到进出口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关税筹划。高科技企业要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合理规划安排, 尽可能使得企业的进出口商品达到国家免征关税或增值税的要求,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税负;另外, 高科技企业还可以利用纳税期限的方式进行关税筹划。

四.高科技企业衰退期的纳税筹划

由于高科技企业属于周期行业,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 很多企业避免不了进入衰退期。在衰退期,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 核心竞争能力开始下降, 企业一般都面临着被合并或者分立等局面, 在这一阶段也要充分进行纳税筹划。

1.被并购时的企业所得税筹划

并购企业的方式主要分为现金并购或者股权置换两种。现金并购方式下, 被合并企业收到的现金要视作资本利得并缴纳所得税, 而股票置换方式下的并购则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因此, 高科技企业在被并购时要尽量采用后一种方式, 从而达到避税的效果。

2.被清算时的企业所得税筹划

一些高科技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会面临被清算的结局, 由于企业清算时往往还面临着纳税义务, 因此, 企业还应该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企业清算所得也要计算进行缴纳所得税, 但是资本公积金项目是可以从清算所得中扣除, 因此, 企业在进行清算资产评估时, 要尽量创造条件抵减所得税。另外, 清算日期的选择应对所得税筹划产生很大影响, 高科技企业要结合税法的规定, 确定合理的清算日期, 从而达到所得税筹划的目的。

摘要:近些年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大量的鼓励和支持措施, 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纳税筹划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非常重要, 其有利于企业不断降低税负、提升盈利空间,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生存能力。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出发, 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如何进行纳税筹划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于翠芳.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选择[J].学习与探索.2010 (06)

[2]李晓永.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07)

上一篇:研究生流向下一篇:第一次军训有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