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系统型(精选12篇)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1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已经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任务型教学以具体的教学任务为学习目标,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完成任务目标作为学习成果,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轻易的将其分解开进行讲解,而必须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分析、认识和掌握。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语言形式的学习,不仅从语言角度研究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教学优势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普及,不少学者和教师也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分析,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特征,先后有很多人进行了概括,我们总结来看主要有五个特征: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是首要的;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原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创新,得到新的理解和认识;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制定一般来源于生活实际,任务贴近生活;教学过程强调意义和功能,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而且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价任务的执行情况。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找到自身的闪光点。
二、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任务型教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生活实践出发,教学活动要贴合生活实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主动的调整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参与程度,将单词和语法的讲解、知识点的强化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围绕教材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同时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切勿让教师唱独角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层次性,做到人人参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有针对性,层层深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帮助,在学习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重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任务型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还要进行课外拓展,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运用英语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比起语言形式的呈现和课堂练习,要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将任务延伸到课外。
三、任务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和学习者角色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课堂的中心。但是如果只是简单以“学生为中心”,就会变成“把教师支配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那样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真正的“以学生微中心”并不是简单的重新分配课堂时间,而是要关注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教师的左右也不是传授或者解释语法知识,不是只说明“可以这样做”或者“应该这样做”而是让学习者领会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和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在课堂中,教师应扮演好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监督者与评估者。才能帮助学生,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交际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再次,要正确认识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念认为,仅靠知识的学习,不会导致真正的知识学的,应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来获得知识,即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外语研究者和外语教师应详细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本质概念,核心特征,既要看到它的优势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以理解,借鉴,吸收,批判,应用和创新的态度去教学,才是成功的任务型教学课堂,避免生搬硬套,所有的课堂都安排任务,以至于堂课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无疑是对初中外语教学有害的。有相关专家指出,课堂教学的活动应该以“教学目标”、“输入信息”、“活动形式”、“师生角色”、“环境”五部分组成,避免机械性的练习,这样学生级需要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和文化意识来完成任务,并且通过任务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最后,对任务完成的评估。任务完成后,我们要积极地展开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评估。让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共同评价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等。
总而言之,任务型初中英语教学作为目前外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语言教学途径,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逐渐认可。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要实施好任务型初中英语教学,还需要领会任务型英语教学的本质,走出认知误区,抓住任务型教学的核心问题,重视“任务”的设计理念,使其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二十世纪以来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国家英语教学新课堂中明确提倡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现代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活动任务来进行学习,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尝试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本文通过分析任务型教学的模式特征、设计原则、教学中具体步骤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探究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型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课型实践
参考文献
[1]高建文.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任务型主题教学初探[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02).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2
基于回归教材的任务型复习课教学模式探索
岳晓莉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卫中学)
进入高三,如何进行有效的一轮复习,如何调动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热情,真正达到从另一个高度“深入理解并拓展教材,知能更上新台阶”是每一位老师都要思考研究和探索实践的主题。面对高三一轮复习,任务重、内容杂,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有条不紊地把学生的原有基础、内容的安排与高效的复习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备考能力,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复习巩固、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知识积累、查漏补缺、加深理解和记忆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课堂上进行旧知再现的时候,我关注的重点之一还是如何通过任务型课堂复习模式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达到避免遗忘旧知、模糊不清、存在盲区的情况出现,扎实掌握课本的基本词汇和基础语言点,从而实现从语言知识到语言应用能力的转化。
关于回归课本进行复习的课型,通过新一轮教学实践,我发现对于一些重点课文的复习,借助任务型课堂教学思路,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任务的驱动下,遵循动脑、动手、回顾、记忆、反馈与提高的原则,每课都可以做到授新、适量、高效。经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学生课堂反应、月考、周考几次结果的对比等,证明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督促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进入实践状态,进而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尤其是通过背诵、听写、回顾旧知和拓展新知,在某种程度上也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补充、拓展加深和联系考题,再塑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这种狠抓基础、扎实突破语言应用能力的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复习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目的。下面是该课型的周课时安排。
【第一节任务】回归课本,理解性填词、重点单词、短语理解性背诵、听写或默写,夯实记忆关,理清课本重点知识脉络,如,复习friendship时,如果只让学生读课文,他们只会泛而无心地读,既没有从整体把握,也挖不出重要知识点,所以,我把与课文内容知识相关的语言点结合起来的短文填词作为前奏,先读空题,再读课文,最后根据记忆内容理解填词,随即合书听写刚才提示的语言点和重要短语,并对错的加以纠正和强调。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把需要回顾和总结的重要知识点作为课堂任务,让学生当堂完成语言点的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任务】听写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词语,先引导学生自己搜索大脑语言储存库中对该词语用法的记忆,回顾旧知,然后适当提示,引出新的用法与拓展,进行语言运用和巩固练习。如,读完一篇课文,我随即给学生出示一个句子“It’s no pleasure to play basketball in rainy days.”让学生进行单句改错。再如,读完“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文,要求学生进行填词练习:“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speak)today.”让学生把所学、所读和考题联系起来,学生就知道自己的语言输入到底以什么形式输出。
【第三节任务】复习练写重点句型、找重要语言点、分析句子结构和连接词的功能、展示考点、仿造句子、练习相关题型,着重联系高考中的填词与改错,以假设发启学生的反向思维,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与学习。如,读到好的`短语或句子,我会引导学生去想:“如果你是出题老师,你会把哪个部分挖空了让学生填?”或者“你会故意把哪个词写错或者换成别的词让学生进行短文改错?”每次看题时,要善于思考,问自己,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出?是准备考我什么?如果换了我是出题者,我会怎么样出题?通过这么想,学生会渐渐明白题目是如果产生的,追根究源、联系语言感悟能力,从容应对每一个语言点所涉及的考题。
【第四节任务】语言运用,作文仿写,先出示题材,从学生原有语言库里收集所需相关的短语句式,进行造句练习;再出示写作内容,分析结构、理清脉络和观点,分段写出各段的段意,套用句式仿写,根据段意把各句归段,添加适当的连接词、过渡语,对词汇句型进行加工润色,书写连句成文,大声朗读成品;最后,布置新的写作任务。
【第五节任务】知能检测,演练提升,进行高考题的练习、研究和探讨,捋出相关知识点和题源,总结记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提高、同成长、齐勉励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反思的是方法、更新的是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改进,才能在思考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才能让课堂更高效。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果,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为动机就能自主的学习、记忆。这种以回归教材为前提的任务型课堂模式,对于启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复习效果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
基于绩效管理的平台型信息系统 篇3
我们必须承认,对于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而言,绩效管理精细化操作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是巨大的。在纸笔模式下,企业各级人员在考核表填写,人力资源部在考核表收缴、考核结果汇总计算及分析上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巨大。面对大量精力的耗费,直线经理视之畏途,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了强力推行的底气。因此,大多数企业高层在推行绩效管理时都会格外强调简单有效,但这四个字的实现实在不易。
信息化助力绩效管理落地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纸笔模式的绩效考评被取代,企业高层所崇尚的简单有效问题也迎刃而解。
一方面,大量繁冗的手工操作由e-HR系统自动完成,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全面提升绩效管理精细化水平。比如,考核表的分发由系统自动完成,各类量化考核指标可以通过与ERP、CRM等系统开发接口、交换数据,实现自动打分,考核结果自动汇总、计算和分析。
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增强了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沟通。比如,通过员工和经理自助平台,员工在系统中制订工作计划,并与上级互动完成目标修改、确认,上级也通过系统跟踪员工工作进度,最后还可以在线完成绩效结果反馈、制订员工能力提升和绩效改善计划,而且上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都自动在系统内存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下级之间沟通不充分的问题,也提高了沟通过程的流程化和制度化,而全过程数据归档则进一步规避了劳动纠纷风险。
在信息化系统中,绩效管理理念、制度转变为信息化系统中的流程和工具,管理者面对的是简单的界面和明晰的流程,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说,信息化推动了绩效管理的真正落地。
绩效管理差异性催生平台型信息系统
所谓管理无定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家企业,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高度个性化、差异化的。总体上来说,绩效管理受到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管理者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必然导致企业绩效管理高度差异化。即使各种特性非常接近的企业,其绩效管理也存在一定差异。
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在实施绩效管理信息化的时候都关心一个问题,既然每个企业的绩效管理都不尽相同,某一厂商信息系统是否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反过来,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响应客户需求是否会大幅度增加二次开发以及实施成本,客户是否能够承受和消化这一成本?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能否随需应变,根据企业绩效管理需求进行灵活配置。系统设计越灵活,则对于企业绩效管理需求的相应越充分、且成本越低;反之,要么需求响应不足、要么成本高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谓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将各类绩效管理方法、及其常见的操作方式进行集成,从而保证实施中能够随需应变、灵活配置,既充分响应企业需求、又有效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还要允许企业绩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自主进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新配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这类系统构成了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一个平台,能够支撑不同考核方法、不同操作方式,并能随企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配置、调整。
分解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特性
(一)集成多种绩效管理方法
目前企业中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KPI、BSC、目标管理、360度考评等,而众多企业在上述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考评方法。对于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而言,首先应当能够支撑上述基本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多方法综合运用。例如,一个企业对销售部经理的考核,一部分是KPI指标,另一部分则是根据每个阶段制定的重点任务,两类内容各占一定权重。这时,就需要信息系统能够同时将KPI和目标管理进行集成,这正是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丰富灵活的参数配置
即使同样的绩效管理方法,不同企业的具体操作也是不同的。
1.考核流程。同样是目标管理,是自上而下制定指标,还是自下而上、抑或上下结合,流程截然不同。
2.考核表格。根据企业需要设置进行绩效合同、考核表、绩效反馈表等各类考核表格。
3.打分设置。根据考核关系、各类指标的计分规则(如按比例计分、分段计分、加分扣分规则等)、权重设置(如指标权重、不同考核主体权重设置)等进行设置。
4.结果计算设置。考核结果的计算方法也不简单,可能是加权计分,还可能是按照得分区间评定等级,更有可能是对得分等级按比例强制分布、或者是将个人考核结果与部门考核结果联动确定等级。信息系统要能够满足企业各类方法要求。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参数设置千差万别,以上只是主要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数设置并非雕虫小技,而往往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如个人考核结果与部门考核结果联动,丰富的参数设置不仅通过灵活配置快速地满足了企业需求,也贯彻了各种差异化的管理理念。
(三)允许根据企业情况变化重新配置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根据情况对绩效管理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绩效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快速地将这些调整在系统中配置实现。最常见的考核指标要根据企业情况进行调整,更有甚者对考核流程、考核方法等进行调整。所有这些调整应当能够由企业绩效管理人员进行灵活配置,并不需要专业的人员才能进行,也不涉及二次开发。
(四)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三个要求主要是系统性能角度,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企业绩效管理专业人员操作的便利性。当然,企业绩效管理要不断进行调整,不要让每一次调整都成为绩效管理人员的噩梦,这就要求信息系统配置更加灵活、简便。其次,不能对操作人员的IT知识要求过高。
(五)低实施成本
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实施中通过应用层的灵活配置满足企业需求,降低实施成本,但这就要求信息化厂商企业在架构设计、产品研发中做大量前期投入,从整体上看,总成本相对具有优势。
(六)提供持续的产品升级
从整体上看,绩效管理实践是随着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这就要求系统厂商能够不断深入关注绩效管理实践发展,推出升级产品,与原有版本进行无缝对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这一点对厂商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只有长期专注于此、心无旁骛地钉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才可能“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概括的来说,平台型绩效管理系统是能够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成长的,也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投资持续增值的管理系统,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4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其它能源的激烈竞争, 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电力营销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营销系统运用信息技术, 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工具, 实现电力营销数据共享, 规范用电营销业务流程, 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电力营销系统的职责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对营销业务进行处理和控制, 为领导层提供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信息。其功能应该涵盖电力营销实务的关键环节, 包含客户服务、营销业务、管理监控层和决策支持四个模块。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并走访调查电力企业, 建立了电力营销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基于区间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对电力营销系统进行量化评价, 该方法定义了区间型理想点以及决策方案在区间型理想点上的投影等概念, 无需对区间数进行比较和排序, 具有简洁、直观、易于计算等特点。本文研究为电力企业选择电力营销系统提供了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为其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 电力营销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为了综合评价并完善电力营销系统, 服务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的科学、合理, 要能全面反映出所要评价系统的各项目标要求, 为电力营销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电力营销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及通过对电力企业的走访调查, 依据指标设计原则建立了电力营销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炼出的指标包括:先进性、功能完善性、资源共享程度、安全性、界面友好性、经济性。各指标的具体说明如下:
(1) 先进性。先进性的含义是所建设的电力营销系统在总体上是先进的, 采用了先进的开发技术, 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采用当前流行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与软件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 进行分布式、模块化的组件开发, 提供各种专业接口, 为系统间的互联和系统的扩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应用统一的业务平台, 保障服务的质量, 为开展新业务提供技术保障, 同时可以降低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2) 功能完善性。电力营销系统的建设必须以市场和客户服务为中心, 以方便客户为宗旨。同时健全电力营销业务管理规范, 对电力营销的核心业务实现快捷、准确的处理。电力营销系统的功能应该涵盖电力营销实务中的关键环节, 主要涉及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管理监控层和决策支持层四个层面。可以处理客户电能信息采集、售后服务、电费抄核收、电能计量、业务稽查、基础数据分析等业务。
(3) 资源共享程度。因电力企业客户数量大、电价分类多, 电力营销的业务数据量很大。电力营销系统应该有效甄别、存储营销数据, 并实现电力企业各部门间数据的高效共享, 保证数据资源传递的快捷性和一致性。同时优化整体数据设计, 采用高性能的硬件资源, 提高系统的计算速度, 保证系统的实时性。
(4) 安全性。通过客户权限管理、用户加密、数据备份、分布式应用服务以及系统出错处理等各种方法来保证电力营销系统的数据与网络安全性。其中用户权限设置应将系统用户的工作权限定义到具体功能, 保证数据的访问与处理安全性。
(5) 界面友好性。所谓友好性, 是一个专用名词, 是用户使用信息系统很方便, 人机界面良好。电力营销系统模块较多, 涉及的数据量庞大, 不同类别的用户权限差异也较大。系统界面应该便于用户操作, 可以高效完成系统功能, 处理系统数据资源。
(6) 经济性。电力营销系统规模庞大, 产生的费用高于传统信息系统。在保证电力营销系统质量的前提下, 费用越低越好。 费用包括开发费用和维护费用。开发费用是指系统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本;维护费用是指供应商按企业需求对系统进行变更或修改收取的费用。
3 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
徐泽水等人对属性权重确知、属性值以区间数形式给出的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较之传统的区间型决策方法, 无需对区间数进行比较和排序, 具有简洁、直观、易于计算等特点。本文引入该方法完成对电力营销系统的评估。
对于区间型多属性决策问题, 设S={s1, s2, …, sm}为方案集, Y={y1, y2, …, yn}为属性集, w={w1, w2, …, wn}为属性的权重向量。对方案si, 按属性yj进行测度, 得到si关于属性yj的属性值为区间数aij (这里aij=[aLij, aUij]) , 从而构成决策矩阵A= (aij) m × n。为消除不同物理量纲的影响, 将决策矩阵A转化为规范化矩阵B= (bij) m × n。
并且构造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Z= (zij) m × n。其中, zij=[zLij, zUij], zij=wjbij。
定义1:称z+= {z1+, z2+, …, zn+}为区间型理性点, 其中zj+=[zj+L, zj+U]=[miaxzLij, miaxzUij]。
定义2:称为zi在z+上的投影, Pz+ (zi) 的值越大, 表明向量zi和z+夹角越小, zi越趋近最优解。
依据上述描述, 给出一种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设S, Y和w分别为方案集、属性集和属性权重向量。决策者对所有方案按各属性进行测度, 得到决策矩阵A= (aij) m × n, 并按式 (1) 和 (2) 将A转化为规范化矩阵B= (bij) m × n。
(2) 根据属性权重向量w和规范化矩阵B, 构造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Z= (zij) m × n。
(3) 采用定义1确定区间型理性点z+。
(4) 采用定义2求出方案si在区间型理性点上的投影Pz+ (zi) 。
(5) 根据Pz+ (zi) 的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和优选。
4 案例分析
某电力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拟实施一个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考虑到电力企业自身情况, 决定从四家供应商提供的电力营销系统中做出选择, 候选方案S={s1, s2, s3, s4}。评价指标采用第2节的研究成果:安全性 (y1) 、功能完善性 (y2) 、资源共享程度 (y3) 、先进性 (y4) 、界面友好性 (y5) 、经济性 (y6) 。已知指标权重w= {0.091, 0.243, 0.166, 0.268, 0.085, 0.147}。表1为各方案的评估指标值。
在各项指标中, 除第6项为成本型外, 其他均为效益型。用第3节方法求出4个方案的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1) 由式 (1) 和 (2) 将原始决策矩阵A转化为规范化决策矩阵B。
(2) 根据指标权重向量w及规范化决策矩阵B, 构造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Z。
(3) 采用定义1确定区间型理性点z+。
(4) 采用定义2求出各方案在区间型理性点上的投影。
Pz+ (z1) =0.325, Pz+ (z2) =0.354, Pz+ (z3) =0.373, Pz+ (z4) =0.292
(5) 根据Pz+ (zi) 的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s3>s2>s1>s4, 故最优方案为s3。
5 结束语
评价工作是一种跨学科、跨层次的综合性工作, 它既要求社会科学、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 又要求决策层、执行层与研究层的结合。电力营销系统评价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困难, 影响电力营销系统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因素极多, 定性的、定量的因素, 技术的、艺术的、观念的因素等等交叉在一起, 如何评价一个电力营销系统成为极复杂的课题。本文引入区间型决策方法, 通过分析与调研建立完整的电力营销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理想点确认、方案与理想点投影计算等计算步骤完成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客观评价。本文方法丰富了电力营销系统决策的理论体系, 为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优选实践提供了更全面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苏敏怡.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市场论坛, 2006, (8) :52-53.
[2]李翔, 杨淑霞.浅议电力服务营销[J].国家电网, 2007, (3) :56-57.
[3]王乐鹏, 潘华.电网企业信息化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4]徐泽水, 达庆利.区间型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 2003, (4) :498-501.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某型飞机火控系统故障诊断
根据某型飞机火控系统的特点,给出了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在此基础上以某型飞机火控系统作为为被诊断对象,运用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对其进行故障诊断.诊断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不仅能识别出样本自身的`故障,而且能准确诊断出样本以外数据故障,提高某型飞机火控系统一线维修保障效率.
作 者:黄志彦 兰冰 刘世仁 李自云 HUANG Zhi-yan LAN Bing LIU Shi-ren LI Zi-yun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3033部队基础教研室,沈阳,110141刊 名:电光与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年,卷(期):13(5)分类号:V271.4 TP277关键词:BP神经网络 火控系统 故障诊断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 写作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过程的有效方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现阶段,大学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加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任务型教学发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展开,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与探索,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
通常来说,任务型教学法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以及后任务阶段。前任务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一些内容引导,介绍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环阶段主要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后任务阶段主要是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着重思考。
二、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要点
任务型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第一,确定的教学任务必须具备很强的目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不仅需要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还应该注重引导,采用试想、假如、可能等目的语进行表达,让学生更加关注教学任务;
第二,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清楚表达本节课需要做什么,为学生课堂行为提供依据;
第三,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过程应该合理安排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时间,做好任务分配工作,注重每一个阶段学习的先后顺序。同时,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应该体现出“怎样做”,让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教学体验;
第四,前任务阶段的一些输出材料必须合理,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第五,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也是整个教学任务实施的引导者、监督者,也可以是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就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写作技巧,教师设置了“Help elderly people were falsely”为主题的写作课堂,让学生根据扶老人被讹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以此写一篇不少于300词的短文。
1.前任务阶段。在布置教学任务前,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纸、互联网等途径,查阅关于扶老人被讹事件的原委,继而产生自己的想法,同时形成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
扶老人被讹事件:9月8日晚,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门口一位老人倒地,该校一名女生小袁将老人扶起。该老人家属认为是小袁撞倒了老人,而小袁坚称自己是做好事将老人扶起。双方各执一词。11日,淮南市公安局宣传部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目前还未形成证据链,公安部门还在积极调查、取证中……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查阅,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2.任务环阶段。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就这一事件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结合报纸上材料,联系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整理出写作的大纲,并展开写作。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随堂展示,让学生面对全班学生读出自己写作的内容,让学生就文章主体、用词、语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教师做最后的总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中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3.后任务阶段。这一个教学任务主要是围绕一种社会事件展开的,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对事件的客观认识,避免学生产生激愤等不良情绪。除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外,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是本节内容的价值所在。在后任务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从扶人者以及被扶老人的角度写一封给对方的信,向学生讲解英文书信的写作格式,还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整节教学课堂的升华。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步骤,教师在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以及后任务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水平,加强教学创新,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月芳.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J].大观周刊.2012,25(2):125-126.
[2]袁芳.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阶段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安徽文学月刊.2014,17(3):52-53.
基于任务型的初中英语教学初探 篇7
一、以教材为准, 确定任务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蓝本, 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学习任务的布置都必须建立在英语教材的基础上, 每一个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涵盖了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所训练的知识进行科学判断, 明确每一个模块、单元或者章节所讲述的内容, 根据教材来科学布置任务, 这样才能确保学习不脱离方向, 为日后的考试打好基础。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所布置的任务类型的搭配, 为学生布置能够确保学生各个方面得到训练的任务类型, 例如:将单词背诵与阅读理解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每一课的单词都蕴含在阅读课文中, 不能将阅读单词单独列出来, 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对学习单词失去兴趣,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 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 在学习阅读课文前, 为学生布置单词记忆的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法表明, 学生要边阅读边记忆单词, 在阅读中把握单词的意义与用法, 以此来提高学生单词的掌握与记忆水平, 又能完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使得学习的学习内容不偏离主题。
二、完善任务设计, 注重效果
任务型教学要注重任务活动的优化设计, 因为只有科学的设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一个经过优化策划与设计的教学活动, 往往能够使学生感到更加地亲切,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在整个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与他人积极交流, 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要从全局把握每一个单元章节的教学内容, 将这些内容科学地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任务链, 将学习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 策划出不同的任务链条, 会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训练, 如:在学习“friend”这一课, 教师在讲述阅读课文时, 可以为学生策划或安排一些新的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通过优化设计, 改善教学效果。
第一步, 在没有开启课文的讲解前, 先让学生用英语阐述一下自己的友谊观念, 对自己的朋友做一下简单介绍,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必然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选择词汇, 组织语言来形成一篇短文, 这一过程就是对学生的英文创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步,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然后总结出文中主人公kate的一些特点, 包括:外貌、性格与能力等方面, 让学生利用几个词语对其进行概括, 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步, 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好朋友, 写一篇关于好朋友的简介的英文介绍,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词汇或短语应用于实际,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最佳的方法是教师将学生所写内容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供学生欣赏, 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锻炼, 使学生掌握了一些语言基础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三、因材施教, 科学分配任务
不同的学生由于天生的智力不同, 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素质和能力, 一些学生能够积极消化吸收所讲知识, 但是另外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 一些学生勤奋刻苦, 然而也存在一些学生懒惰无知。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注意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进行积极引导, 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全面教育, 为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 确立不同等级的学习目标。
例如:对于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学生, 教师就要布置一些超越基础, 富有挑战性的作业项目, 让这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精益求精, 充分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对于勤奋好学, 但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深入分析他们的弱项所在, 已经导致他们某一知识方面薄弱的原因, 教师要根据这些原因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学生布置一些合适的作业任务, 来弥补学生的知识弱点,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迈向发展。
对于后进生, 教师则要从基础知识入手, 充分夯实与晚上他们的基础, 并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 分析导致他们落后的原因, 根据这些原因来采取对应的措施, 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充分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
任务型教学要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的培养出发, 教师要注意以教材为蓝本, 科学设计教学任务,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与性格特征为学生科学布置学习任务, 同时, 教师也要注意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学习规律, 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身在其中得到多方面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苗金昌.新课程下的英语任务型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5) .
[2]陈步洲.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考试周刊。2007 (3) .
[3]胡春洞.中学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2.
[4]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8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简称30条) , 围绕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 为高等学校树立科学发展观, 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而教师队伍的质量则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因此, 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贯彻落实30条意见, 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 我国教学型大学的数量占全国大学数量的近60%, 承担着大部分本科生培养的重任, 因此, 提升教学型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 除了政策导向、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外部因素, 提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的教师群体的思想认识尤为重要, 而这其中, 提升教师的专业合作意识更是一个重要的支撑要素。本文主要从归纳教学学术的特点及其包含的合作意蕴入手, 分析合作对于提升教学学术水平的重要作用, 进而在合作视角下探讨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提升的途径。
一、教学学术的特点及其合作意蕴
(一) 教学学术的特点
关于教学学术的内涵特点, 学界已进行了诸多探讨, 但尚未形成较为全面的权威的诠释。其中, 卡罗琳·克莱博 (Caroline Kreber) 等研究人员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 教学学术是教师教学研究和创新而生产的明显成果, 研究教学是教学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 教学学术相同于优秀教学。这种观点下的教学学术, 是在学生和同行评价方面拥有丰富知识的优秀教师群体背后的意义。第三, 教学学术和理论教学相似, 是学者反思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 并与以前的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实践智慧。在这三种基本观点中,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只有第一种理解比较接近教学学术的本意。相反, 优秀教学和理论教学的重点仍然是“教学”而不突出“学术”的意义[1]。
笔者认为, 教学学术作为学术的类型之一, 必然既有专业学术的特点, 又有教学所独有的特征。总体而言, 教学学术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的特点:
1. 交互性。
教学学术是基于教学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学术类型, 而教学活动又是交互性很强的行为, 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开展教学, 通过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 还需要与同事之间通过评价、反思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 进而促进教学学术成果的形成。如果没有这种交互过程, 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仅仅是封闭在自己创设的空间里面, 其教学成果无法通过合适的途径予以公开、接受同事的评价和建议, 也就无法在吸收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更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最终只能是故步自封、无法发展。因此, 教学学术应具有交互性的特点。
2. 实践性。
大学教师的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 大学提倡自主式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教师关于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研究成果最终都要通过教学活动予以实践和检验, 因此, 大学教学学术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教育理论具有普适性, 而教学实践具有千差万别性。教育教学理论虽然为大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但是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情景, 教师需要有的放矢地对教学活动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教育教学理论, 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据此, 通过教育学术教育问题的牵引, 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互相交易、循环迭代、相互提供信息的过程中, 得到更完美的实践和精致化改进的理论成果[2]。
3. 探究性。
舒尔曼 (Shulman) 等人认为:“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 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 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3]因此, 教学学术具有探究性的特点。实际上, 大学教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凸显的探究活动。因为大学教师教育的对象不是相对静止的冷冰冰的物体, 而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人, 特别是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群体, 他们的思维活跃、充满想象, 更容易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种特性决定了大学教师需要经常面对教学预案之外的教育情境, 需要处理即时发生的教学问题, 这就要求大学教师要改变只凭经验进行教学的习惯, 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以适应教学需要[4]。而在教学探究的过程中, 决不能光凭一人之力、埋头苦干, 而是要与学生、同行进行交流乃至合作, 方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4. 创造性。
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传递知识的重复性劳动, 而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因此, 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具有很大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既渗透于实践活动层面, 也彰显于理论生成层面。
从实践层面看, 由于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因此,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重要成果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是指教师真正信奉的, 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 (或) 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和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等[5], 无论是哪方面的实践性知识, 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随着教师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同行交流的增加,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断地发生同化 (即把新信息吸收到个人已有知识系统中) 和顺化 (即当新信息不能为个人已有知识系统所接受时通过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 从而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 而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具体而言,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是在借鉴现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生成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深化教学理解、改革教材教法、革新教学模式的动态过程, 这都是教学实践创造性的体现。
从理论生成层面看, 教学学术的理论成果有赖于对已有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抽象, 前人实践形成的教学学术成果与不断更新的教学实践成果相互整合、修正, 从而形成更为先进的教学学术成果, 将“实践经验进行优化提升、系统发展, 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 产生学术文本, 这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阶段与形式”[6], 而这正是创造性的重要体现。
5. 反思性。
反思性是教学学术的另一重要特点。著名学者格拉塞克 (Glassick) 与他的同事为了改善教学学术, 撰写了《学术水平评估》一书, 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学术评估框架。此框架适用于评价任何类型的学术, 包括教学学术, 其中心思想是用六种标准评价教学学术, 包括明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适当的方法、有意义的成果、合适的表达和反思性批判。最后一个评价标准“反思性批判”是格拉塞克框架的精华之所在, 它用于帮助检查学术是否适合主要的学术价值[7]。实际上, 大学教师要实现教学学术的快速有效发展, 经常性开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手段, 只有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行为, 并将之上升到理论层面, 才能确立具有个体特色的教学学术价值取向, 最终发展自身的教学学术。
(二) 教学学术的合作意蕴
教学学术作为一种“交互性”、“探究性”、“创造性”突出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反思”活动成果,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合作意蕴。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 其本身就蕴含着与他人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交流合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彼此的“交互”不仅包含着对话、批判, 更蕴含着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再者, 从传统学术发展的途径和当前协同创新观念的深化来看, 教学学术“探究”和“创造”的特性更加彰显合作的意味;对于“反思性”而言, 有效的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内在的主观行为, 更是基于他人客观中肯的评价基础上的自我反思, 而这就需要教师群体内部的沟通、交流、合作。同时, 由于教学学术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而教学经验总结在根本上是个体行为, 这使它带有过多的个人经验色彩, 个人经验的狭隘性往往既大大降低了教学学术成果本身的可靠性和价值, 也限制了教学学术成果的推广, 因此, 合作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8]。科学的合作交流, 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 促进教学学术成果的创新和传承, 更是确保教学学术成果客观性、可靠性、互补性的需要。因此, “交流教学理论认识及教学实践经验”[9]是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 更是提高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合作视角下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途径
(一) 教学学术提升的根本路径———合作式教学
教学活动是教学学术的根源,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即形成教学学术[10]。因此, 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其根本在于抓好教学, 特别是对于教学型大学教师而言, 教学更是重中之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在《高校教师发展简论》一文中指出, “教学型院校中, 教师的第一要务则是教学”, 教学既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更是教师之间实现互动和开展合作的主要途径。但是, 传统的大学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性, 特别是受到大学专业划分界限明显和传统大学教师文化保守性、封闭性的影响, 大学教师往往追求平稳、轻视合作, 很多教师往往是通过自我摸索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忽视主动接受他人的观点。实际上, 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 教师发展其教学学术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 而是需要在向同行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推进的。因此, 我们要提倡合作性的教学实践。传统教学一般通过教研室活动的形式来加强合作教学, 但由于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 使得教研室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不佳。从目前情况看, 建设教学团队应是加强合作教学的最有效途径。
教学团队是教师围绕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建设教学团队是教育部在建设“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明确提出来的, 指出高校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 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建设教学团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 促使具有相似或不同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学术研究,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开发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1]。关于教学团队建设, 研究成果颇多, 笔者认为, 从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出发, 教学团队建设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 要形成集体目标导向, 促成共同发展愿景。
一个成功的教学团队, 必须要确立科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和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团队中的成员也相应地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并且, 要将个人的规划与团队的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 营造出一个核心层的教学能力发展空间, 使团队成员的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 通过创设稳定和谐的合作情景, 促成共同发展愿景的生成, 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可以保证合作教学实践更科学合理、更高效地开展。
2. 以合作教学为基础, 开展课程改革, 培养教师集体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思想。
一个教学团队是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专长的人才组成的, 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因此, 要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中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优势, 开展合作教学。可将同一类型甚至同一门课, 按照教师的擅长进行分工合作, 使课程中的各部分都能让对其研究得最深的教师主讲, 既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又能使教学团队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观摩、集体听课评课等活动, 学习他人的经验, 分享他人的成果, 加快教师教学学术的创新和提高。
3. 改革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导师制, 促进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的合作。
不可否认, 教学能力作为一种实践性技艺, 它的提高有赖于大量专门性的实践体验和经验积累, 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导师制, 有利于发挥老教师的教学经验, 帮助年轻教师尽快融入、熟悉教学实践,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培训机制。但是, 往往容易出现老教师以经验自居、漠视年轻教师的感受等情况。在传授过程中, 老教师处于主体主动的地位, 新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不敢去撼动老教师的权威, 这样对于新、老教师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要改革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导师制, 构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创共生”的合作发展模式。老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示范课、观摩课、讨论课等形式, 言传身教, 帮助新教师不断成长;而新教师在接受老教师指导的同时, 要敢于向老教师传达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 并虚心向老教师寻求改革传统教学的途径, 老教师要勇于放下自己权威的面子, 以海纳百川、终身学习的胸怀和态度, 在帮助新教师切磋教学技艺的过程中, 与时俱进, 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 教学学术提升的平台支撑———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过程, 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升技能的过程, 因此, 学习是教学型大学教师提升教学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传统大学教师的学习除了依靠自己的学习 (如个人进修提升学历学位、国内外访问学者等) , 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职后继续教育。对于前者, 由于教师学习的个人化, 使得教师的学习逐渐孤立化。所谓“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教师们合作意识不强, 缺乏沟通和交流, 即使提供了机会, 也不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乃至成果, 因此, 在遇到难题时往往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寻求帮助和支持, 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奋感和内在动力。这种个体学习的方式在目前知识激增、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 获取的知识必然是十分有限的。对于后者, 虽然有相关的政策和要求, 保证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但由于继续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内容单一且不切合教学实际、考核形式化等问题, 使继续教育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随便应付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在这种形势下, 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 并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高校教师组成的、教师自愿自觉为基础的学习组织, 这个学习组织通过向教师提供一个寻求帮助、建立关系和信任, 同时获得个人专业发展支持的场所, 最终达到消除教师孤独感、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协同发展的目标, 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学习共同体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高校, 1990年迈阿密大学正式定义了教师学习共同体 (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 简称FLC) 的概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国外大学在学习共同体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在国内, 仍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笔者认为, 学习共同体对于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应得到大力提倡。在学习共同体中, 教师不再是独行者, 而是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结伴而行”。在这个群体中, 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通过平等、开放的交往和对话, 共同分担教学难题、解决实际问题、分享教学心得、学习成功经验、促进共同提高。在学习共同体中, 由于大家讨论和解决的都是同样感兴趣的、切身体会深刻的话题, 交流中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火花, 更有利于高水平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的产生[12]。
在学习共同体中, 还涉及不同阶层教师的互相学习。对于年轻教师而言, 他们缺乏教学经验, 渴望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 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教学技巧,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对于经验型教师而言, 他们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 教学效果良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学术水平。因为有些教师虽然教学效果良好, 但由于理论知识薄弱, 不能站在较高层次自觉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更不擅长将教学经验总结、提升为教学研究成果, 无法大范围地推广和传承。因此, 在学习共同体中, 中老年教师要借助年轻教师的研究优势, 增强教学研究意识, 与年轻教师共同探索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并形成教学研究的理论成果, 提升教学学术水平[13]。
(三) 教学学术提升的有效抓手———合作式研究
“教学学术”和“学术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学学术更强调的是学术, 更重视的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和理论提升。大学教师通过对现有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扩展和完善知识体系, 形成新的教学思想、理论, 从而提升教学学术水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主要有个体研究和合作研究两条途径, 相对而言, 合作研究在资源共用、信息互通、思维互促、成果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提升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更为重要的途径。
开展合作研究,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以教学研究项目为纽带, 开展合作研究。
教师与教师之间或教师与专业教学研究人员之间通过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各种类型的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既可以实现“团队效能”>“个人效能”的“1+1>2”的倍加效果, 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形成新的教学思想、理论和方法, 又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和共享, 锻炼和提高参与团队研究的教师个体协同工作的能力, 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研究水平。在这个过程中, 对于教师而言, 通过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在科研能力较强的其他教师或专业教学研究人员的帮助下, 可以规范科学研究方法, 开阔研究思路, 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从而促进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而相对远离教学实践的专业研究人员,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增加接触了解真实教学情境的机会, 通过与教学一线教师的合作, 促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并不断得到完善, 使自己的教学学术成果更加科学, 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学术水平。
2. 以教研室为平台, 开展合作研究。
传统的教研室由于成员缺乏合作的意愿, 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 体验的教学情境也变换频繁, 单凭教师个体的能力是无法很好解决的, 再者, 不同教师对同一个教学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 因此,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有利于教师接触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和研究, 形成更为科学的全面的理解, 进而形成教学学术成果。通过教研室开展合作教学研究, 实现不同教学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的互补, 有效激活不同教师的思维, 从而推动教学学术的发展。因此, 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合作精神, 完善教研室的活动制度, 使教研室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有效化;要突破教研室传统的听课、评课等活动形式, 引导教师养成研讨教学问题的习惯;要让教师不是一上完课就走人, 而是在上完课后有到教研室和其他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的冲动, 让教研室真正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家”, 这正是传统教研室活动最缺乏的。
3. 要重视师生的合作研究。
大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 他们是成年人, 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具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意想不到的解决方式, 因此, 要大力提倡师生的合作研究。大学教师要改变自己是唯一权威的思想, 赋予学生平等的身份, 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研究, 通过共同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促进师生特别是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14]。
(四) 教学学术的效能提升———互动式反思
舒尔曼 (Shulman) 认为, 教学学术拥有“公开、能面对评论和评价, 采用一种能够让他人进行建构的形式, 并且能够对结果进行反思”的突出特点。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15]。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流传甚广的教师成长公式, 即“经验+反思=成长”。反思实际上是对教学经验的审视、思索和修正, 只埋头于教学而没有反思的教师只能永远是一个“教学机器”, 只是简单重复对教材的传授, 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只有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经常性地进行反思, 才能促使教育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得到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大多是教师个体反思, 实际上, 有效的反思不单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封闭的主观行为, 更是基于他人客观中肯的评价基础上的反思, 只有敢于听取和接受别人的评价, 才能了解到最为客观真实的情况, 才能更为有效地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学术。互动性的教学反思, 需要教师的真诚合作, 教师要担当好双重角色, 既是评论者又是接受评论者, 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要改变“同行相轻”的错误观念, 以真诚、客观的态度为同行提出中肯的评价, 帮助同行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又要以虚心、包容的态度接受同行的评价, 并通过内化思考, 促进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只有将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才能真正控制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9
2004年12月和2005年12月,中国部分地区500 kV线路出现冰闪跳闸[1]、导线舞动[2]和倒塔断线事故[3],尤其是华中地区历史罕见的雨凇天气导致输电线路大范围覆冰,部分线段的覆冰厚度明显超出线路机械承载能力,杆塔倒塌情况严重,直接影响了输电网的正常运行。2008年初,一场大冰灾席卷中国整个南部地区[4],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次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中,部分地区电网与主网解列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省份一度发生大面积、长时间停电的事故,凸显出抗灾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性。
在《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5]中,强调了抗灾型电力系统规划需要从电源、电网、用户3个方面来考虑。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恶劣气候和线路设计标准对电网抗灾性能的影响;然后从气象学模型的角度分析冰力载荷的计算准确性,并求解与之对应的线路停运率,最后通过2区域系统的算例分析比较了电源分层分区合理布局和提高关键断面设计标准2种抗灾型规划方案。
1 理论框架
恶劣气候条件对线路停运率影响机理见图1。
利用气象学模型分析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所承载的风力载荷和冰力载荷;根据载荷、线路服役时间以及载荷设计值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对应的停运率,从而进行输电线路的可靠性评估。从气象学的角度分析,根据气候地理位置,避开易产生恶劣气候的地形,可提高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出发,适当提高骨干、战略通道的设计标准,即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6],也可提高输电线路的可用率。而从结构优化调整的角度出发,应考虑电源点在各个电压等级各个区域的分层分区合理布局,保障各级电网在正常和事故状态都有可用的电源。
无论是电源分层分区的合理布局还是提高关键断面设计标准,均为恶劣气候条件下抗灾型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献[7]中基于恶劣气候条件的停运率建模,对3个影响因素变量(风力载荷、冰力载荷和线路潮流水平)模糊化,并建立模糊推理规则,计算出停运率隶属度函数,因此,解模糊化后可得到各种气候状态下每个线路段的精确停运率。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线路段停运率计算互联系统各个区域的条件相依可靠性指标:Ln,La,Lm,根据概率权重求和,可得到恶劣气候条件下区域r的可靠性指标LOLP,r;最后综合考虑系统规划中各区域的可靠性要求,应用文献[8]中的摄动法,对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电力系统进行抗灾型规划。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2 冰力载荷模型
根据文献[7]的停运率计算可知,3个影响因素变量中冰力载荷对线路停运率的影响最大。对于冰力载荷的计算模型,目前已有很多文献进行了研究[9,10,11],通常选取空气湿度、降水率、液态水含量、风速风向和空气温度等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
2.1 Broström载荷模型
根据文献[12,13,14,15],线路段(xj,yj)所承受的载荷与气候强度以及距离气候中心的距离相关:
式中:A为气候严重程度;μx(t)和μy(t)为随时间移动的气候中心。
某段输电线路(xj,yj)上冰力载荷LI(t)不仅与气候强度以及距离气候中心的距离相关,同时与气候持续的时间相关,因为输电线路上积冰是一个时间累积的过程。因此,冰力载荷LI(t)可表示为如下积分表达式(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3):
图3中,tstop定义为对于足够小的时间正数ε,当t时段对应的LI(t)等于t+ε时段对应的LI(t+ε)时,可认为LI(t)为此段输电线路上的最大冰力载荷,而时段t即为积分停止时段tstop。
2.2 改进模型
改进模型考虑垂直和水平方向降水量对覆冰厚度的影响。首先假设随着线路段与低压气候中心(xc(t),yc(t))的距离增加,降水率逐渐减少,并且超过低压气候影响半径Rice之外,降水率P(xj,yj,t)为0,即有:
式中:AI为常数,在计算出降水率之后,根据文献[16],分别从垂直和水平方向求解单位时间内的区域降水流量;B=(xj-xc(t))2+(yj-yc(t))2。
垂直方向的降水流量可表示为:
式中:ρw为水密度。
假设水平方向平均风速Vh,mean=0.7wβ(t)Vmax,则水平方向的降水流量为:
式中:v(t)为液态水含量,根据文献[17],液态水含量与降水率之间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因此总的降水流量为:
根据总的降水流量F,导线上均匀覆冰时的厚度ΔR可表示为:
随着时间增加,每个时间步长内导线上均匀覆冰的冰力载荷变化为:
3 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评估
首先根据文献[18]将气候条件分成正常气候、恶劣气候、极端恶劣气候3个状态,如图4所示。
每个状态下线路所承受的风力载荷、冰力载荷均不相同,模糊推理系统[7]可以求解相对应的线路停运率,从而计算系统可靠性水平。在计算出每个气候状态下的可靠性水平之后,分别采用3种气候条件对应的概率求解加权平均的系统可靠性,从而考虑了恶劣气候和极端恶劣气候对线路停运率的影响。由于恶劣气候和对电网有危害影响的极端恶劣气候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因此,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准确求解随着气候状况变化的系统可靠性水平,还可以分析各种气候状态对系统可靠性水平的影响情况。
各个气候状态之间的转移率分别为:na=1/N,an=1/A,nm=am=1/T,mn=ma=1/(2M)(N=200 h,A=2 h,M=1 h,T=8 760 h)。从而3种气候状态对应的稳态概率Pn,Pa和Pm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对于互联电力系统的每个子区域r,可以求解各种气候下子区域的可靠性指标:Ln,La,Lm,根据概率权重求和得到考虑恶劣气候影响的子区域r的可靠性指标:
4 算例分析
本文对5节点系统进行抗灾型电力系统规划。首先根据Broström载荷模型或改进模型计算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冰力载荷;接着求解基于风力载荷、冰力载荷和线路潮流水平的线路停运率和系统可靠性水平;然后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对应的概率求解系统的加权平均可靠性;最后根据气候状况相依的可靠性水平进行优化,并分析气候状况对系统规划的影响。
5节点的简单2区域系统拓扑结构如图5所示。系统参数见附录A。规划期限为3年,每年1个区间,每个区间共有6个子区间。本文将针对5节点系统的2个区域,假设区域1向区域2提供功率支援,定义区域断面包括线路5-1(120 km),线路4-1(90 km)和线路4-3(60 km),停运率模型中每段输电线路的距离设为30 km,因此,上述3条输电线路分为9个线路段。
气候参数设置根据文献[14],假设风力影响半径和冰力影响半径分别为RW=200 km,RI=130 km。气候中心起始点为(0,0),风力和冰力气候移动速度均为90 km/h,σx1=σy1=0.4RW,σx2=σy2=0.05RW,σx=σy=0.4RI。考虑最严重的情况,假设线路5-1和线路4-3为东西方向,气候移动方向为南北方向,因此,与气候移动方向的夹角为90°;线路4-1为西北—东南方向,与气候移动方向的夹角为45°。
4.1 载荷计算
假设联络线线路地理布局如图6所示,计算线路5-1(线路段1,2,3,4)、线路4-1(线路段5,6,7)和线路4-3(线路段8,9)上各线路段上的载荷。
图7显示了线路段1,4,5,8上的风力载荷,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风力载荷到达最大值的时间先后顺序也不同,线路段1最先受到风力气候的影响,因此最先到达极大值,线路段8最后到达其极值;由于增加项A2的影响,线路1和8出现2个相等的局部极值,即最大风力载荷在同一次风力气候中出现2次;每条线路风力载荷最大值不仅与该线路段与气候中心的距离相关,而且与线路段布局与风力方向夹角相关,因此,相对气候中心距离较近的线路段5的风力载荷反而比距离较远的线路段4要小。
改进模型考虑了风速风向对冰力载荷的影响,所以在Broström载荷模型中由于线路段4距离气候中心最远,其冰力载荷最小;在改进模型中由于考虑风向的影响,线路段5的冰力载荷有明显减少。改进模型和Broström载荷模型线路段1,4,5,8上的冰力载荷分别如图8、图9所示。
4.2 气候条件相依的线路停运率及系统可靠性
假设正常、恶劣和极端气候灾害3个状态的气候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dlw为风力载荷的设计值,dli为冰力载荷的设计值。
本文从抗灾型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2种常用规划策略:
策略1:增加装机容量需满足恶劣气候条件下受端区域2的可靠性要求,即当电网不能输送有效功率支援时,受端区域仍能满足基本电力供应。
注:dlw=18.95 m/s;dli=50 mm。
策略2:提高区域之间3条联络线共9个线路段的设计标准。
对于策略1,气候条件相依的停运率参数如表2所示。
对于策略2,“提高骨干、战略通道的设计标准”可以改变模糊推理系统输出变量(即线路停运率)的隶属度函数,本文假设对区域断面的9个线路段改变设计标准,提高线路抗恶劣气候的能力,从而减小了由冰力载荷造成的线路段停运率。改变设计标准后的线路段气候条件相依的停运率参数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Broström载荷模型忽略风速风向的影响,使得部分线路段的停运率评估值趋于悲观;而改进模型则较好地反映了各种气候因素对线路荷载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发电规划过程中采用改进模型求得线路停运率,可以求解各种气候条件下子区域r的可靠性指标:Ln,La,Lm,根据概率权重求和得到考虑恶劣气候影响的子区域r的可靠性指标LOLP,r。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献[8]的摄动法,基于区域发电可靠性水平随备用容量的改变而变化,可以求解其影响因子矩阵D。因此,策略1和策略2两种情况下的D矩阵分别为:
4.3 优化结果
在抗灾型系统规划过程中,可靠性水平要求和污染物排放限制是2个重要的指标。本文采用PJM 5节点2区域简单系统作为算例[19]。假设区域之间联络线传输容量足够满足发电规划之后的功率互援,此时各个区域的发电可靠性水平主要由各自区域的装机容量所决定。假设系统负荷需求可以用年负荷持续曲线来表示,将规划时间分为SP个时间区间,每个区间持续时间为L(通常为1年),再将每个区间分为负荷持续曲线所需的SL个子区间。目标函数为系统的扩容成本Cinv、运行维修成本CO&M之和最小。
首先根据文献[20],利用基于影响因子矩阵D的指数解析式作为互联系统n个区域可靠性水平的约束条件;其次,对于污染物排放,互联系统的各个区域对于每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有严格的限制。假设各个区域之间的污染物排放不会相互影响,即不会扩散到其他区域,则互联系统各个子区域的污染排放限制作为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因此,该发电规划模型如下:
式中:LOLP,thres为可靠性水平阈值;runit为区域r内新增机组的集合;ΔPk,T为区间T内系统新增机组k的装机容量;pu,T,t分别为已有机组u在时段T中子区间t内的发电出力;Au为机组u的有效性参数,pu为其装机容量;a为污染物排放类型(a=1为SO2;a=2为NOX);s为机组类型;Θ(r,s)为区域r内s类型机组的集合;hs,a为s类型机组每千瓦时污染物a的排放水平;Hr,a,T 为区域r污染物a的排放上限。
综合发电规划模型,分别求解策略1和策略2时的各规划区间(年)内的优化结果如表4所示。
注:A至E分别代表5种装机类型,具体见附录A。
由表4可知:
1)根据输电线路停运率统计值所得到的规划方案结果趋于乐观,没有考虑恶劣气候造成的电网不能提供功率支援时,受端区域可靠性水平下降的情况;策略1考虑恶劣气候和极端恶劣气候对线路停运率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互联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因此,规划结果显示更多的新增电源选择在受端区域以防电网不能提供功率支援;而策略2则考虑了当提高区域断面3条线路的设计标准时,恶劣气候对输电线路停运率的影响有所降低,因此可以在送端区域适当增加装机容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当互联系统由弱互联提高为强互联时,不仅系统总的规划成本降低,而且系统总的装机容量也有所降低。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aeps-info.com/aeps/ch/index.aspx)。
摘要:建设抗灾型的电力系统,首先要提高部分电网的设计标准,强化骨干战略通道的建设;其次是电源规划的合理布局。文中分析了恶劣气候条件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机理,分别采用Brostrm载荷模型和改进模型计算并分析其冰力载荷。由于冰力载荷对线路停运率的影响最大,其准确性尤为重要。考虑风力载荷、冰力载荷和线路潮流水平对输电线路停运率进行模糊建模,从而得到恶劣气候和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以5节点简单2区域系统为例,对电源分层分区的合理布局和提高关键断面的设计标准2种规划方案进行优化求解,并分析2种抗灾型电力系统设计方案对规划结果的影响。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1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电子邮件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点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应用, 并成为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与此同时, 大量的垃圾邮件的涌现, 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图像型垃圾邮件, 不仅给垃圾邮件过滤软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还给大多数用户和公司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各种损失。因此, 图像型垃圾邮件的过滤显得尤为重要。
1 图像型垃圾邮件过滤策略
目前大多数学者针对图像型垃圾邮件的特点所使用的过滤方法有黑白名单过滤算法、贝叶斯过滤算法、决策树算法和支持向量机 (SVM) 分类算法。在传统的垃圾邮件检测过滤技术的基础上, 对于图像型邮件过滤步骤是:先经过黑白名单过滤算法过滤, 然后使用OCR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提取出图像型邮件中的文本, 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 (SVM) 分类算法对邮件进行分类, 判断出邮件的类型。
光学字符识别 (OCR) 技术, 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将包含有文字的图像文件转化成可以编辑的文本文件。OCR软件对二值化文档图像中文字的提取效果非常理想, 但这种效果也仅仅局限于二值化的图像。使用OCR软件提取图像邮件中图像的文字信息, 首要任务就是对图像进行处理, 检测出图像中的文本区域, 然后对其进行二值化。邮件图像文本检测和识别系统整体结构见图1。
2 图像型邮件图像文本检测
对图像型邮件中图像文本进行检测, 即对出现在图像中的文字信息进行文本区域定位。首先要对图像进行初级处理, 即图像边缘集提取;其次是对图像中可能含有文字信息的文本区域进行融合;最后, 对候选文本区域进行验证。
2.1 图像边缘集提取
2.1.1 求图像边缘
在大量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中, John F.Canny在1986年提出的Canny算子以最优化算法为基础, 是迄今为止最有效、应用最为广泛的图像边缘提取算法[1]。本文将采用Canny算子检测邮件图像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边缘。
Canny算子的算法具体步骤如下:用高斯滤波平滑图像, 以减少甚至去除图像中的噪声;用一阶微分偏导数有限差分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梯度值和方向;对图像的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采用双阈值算法来检测并连接边缘, 尽量减少伪边缘段的数量。
2.1.2 图像边缘细化
通过Canny算子检测之后, 我们得到了目标区域的边缘图像, 但得到的图像还很粗糙。由于采用Safe point thinning algorithm (SPTA) 细化算法[2]对图像进行处理后, 得到的图像非常圆润, 几乎不会出现图像纹理断裂现象;且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低, 是公认的处理效果非常好的细化算法, 因此, 采用SPTA边缘细化算法来对经Canny算子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边缘细化。
SPTA算法一般使用窗口模式, 通过对平滑处理之后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扫描, 并以一定的规则对像素点的邻域进行计算, 然后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同时检测判断安全点和可能要被删除的像素点, 进行图像的细化。
2.2 候选文本区域融合
通过Canny算子[3]对邮件图像进行边缘提取, 并用SPTA算法进行边缘细化, 得到的图像边缘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而且边缘细腻清晰。然而, 图像中还存在一些与图像文本类似的具有一定规则的背景物体, 在图像边缘集的提取过程中保存了下来。因此, 为了更好地提取邮件图像中的关键文字, 接下来主要是去除这些具有干扰性的背景区域, 即非文本区域。
对图像中非文本区域的去除方法是:首先, 将图像区域按颜色视觉特征进行聚类;然后, 将那些分布特征较为近似的区域使用小波变换进行图像的分解, 以简化后续图像的处理工作;最后, 构造出区域能量图像, 并通过文字方向上的投影断层检测算法来构建出文字块。
2.3 候选文本区域融合验证
经过图像候选文本区域融合之后, 明确了文字的方向, 并去除了图像中文字的重叠部分, 接下来就是将候选文本区域中的非文本区域与文本区域进行分离。在此, 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4]来对相应的特征进行分类, 以便得到图像中的文本区域。
3 图像型邮件图像文本识别
经过检测算法的处理, 筛选出了图像中的文本区域。但是, 要使用OCR软件提取出图像中的文字, 还需要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在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的过程中[5], 由于背景图像的影响, 很容易引入大量的噪声。因此, 为了提高文本的识别率, 对二值化得到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是图像识别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在众多的图像去噪处理方法中, 使用目前盛行的基于小波的方法进行去噪, 因为它能很好地保持原始图像中的纹理细节特征, 不破坏边缘轮廓。在图像文本的识别过程中, 将文字的笔画特征图和图像文本颜色层两种算法相结合, 实现组合式过滤模式, 可得到质量较高的二值化图像。
4 结束语
通过成熟的OCR技术识别提取出二值化图像中的文本, 从而实现图像型垃圾邮件的过滤, 效果比较理想。加强对其他邮件过滤技术的学习研究, 融合各种技术实现邮件过滤系统是未来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伟, 张凤荔, 程红蓉, 等.改进ReliefF算法在图像型垃圾邮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 26 (9) :3256-3258.
[2]Lin Jia-zhen, Cao Jiu-xin, Cheng Jie.New approach for spam sample collection[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8, 38 (2) :244-248.
[3]Anayat S, Ahmad H F.Using aprobable weight based Bayesian approach for spam filtering[G]//Proceedings of INMIC 2004 8th International Multitopic Conference.[s.l]:[s.n], 2004:340-345.
[4]张长君.邮件服务器中基于地址的一种电子邮件过滤方法[J].大连大学学报, 2002, 23 (2) :13-15.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11
【关键词】任务型 教学模式 英语 听力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模式的先进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课程的教学活动,创建了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课堂学习环境。基于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高中英语新闻听力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综合培养高中生听力学习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
1.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特征。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英语知识。
3.意义。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
二、新模式下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原则
1.真实性。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根据书本教材要求设定教学方案,才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鉴于任务型教学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势,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任务编制方案,从多个角度呈现英语的知识特点,满足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教学需求。
2.功能性。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英语是高中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从思想观念中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综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任务型教学是高中文化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教材拟定新型教学模式,创建符合高中生学习方法的教学体系。
3.连贯性。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从早期的“灌输式”转变为“开放式”,各种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实况,所设定教学理念也是最先进的,体现出了英语的可持续性。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4.趣味性。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例如,通过筛选部分案例参与课堂教学,让高中生明确地熟悉英语课程知识,这也是任务型教学的新方法。对于高中生群体来说,任务型教学同样坚持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高中生群体自身发展需求为中心,拟定相配套的高中生教学培养方式。
三、高中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对策
英语是培养学生英语观念的主要科目,可从主观意识方面培养学生的先进理念,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任务型教学是现代高中课堂常用方式之一,可从多个角度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辅助教师全面开展思想英语教学活动。因而,基于新课标指导下,教师需灵活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使其在课堂中体会到英语的学习乐趣。
1.报纸。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流程,不仅可以引发师生的共鸣,也可创造优越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师生带入到英语课教学环境中。发挥报纸传媒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信息,例如,适合中学生的报纸且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上海学生英文报》、《21世纪报中学生版》Senior Edition、《希望英语》等。高中是学生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调整,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实施之后,英语课堂教学流程有了新的指导,从理论与实践双方面开展优化工作,有助于实现更远层次的教学目标。
2.电视。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标准流程执行,才能达到教学前期预定的目标,让高中生深层次地理解英语课程知识内涵。随着新课标准则正式实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新教学目标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更具现代性的英语课堂流程。例如,央视五套体育频道每天七点的体育英语,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对体育新闻的需求。些节目把文字、声音、图像结合起来,提供真实的英语运用环境,十分有利于英语学习。
3.广播。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依旧面临诸多问题,课堂教学流程不科学,阻碍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成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新课标下要对英语课堂教学流程实施优化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例如,收音机可以接收到VOA,BBC,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等节目。学生可以熟悉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尤其是VOA中的Special English,对提高听力能力有裨益。
4.网络。新课标是一切科目教学的总指导,深入学习新课标要求可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针对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重新调整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符合现代教学需求的新教学体系,全面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例如,英国BBC广播公司的word service 网站,其提供最新的世界各地简要新闻,题材包罗万象,而且把文字和声音相配套,只要轻轻点击就能反复听英语,对一些新的单词既有发音又有解释,非常适合高三英语教学的需要。
课堂教学流程是按照某个准则展开的教学过程,贯穿了文化课程学习思想及教学目标,体现出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专项性特点。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深入思考现阶段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标要求提出科学的教学改革方案。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先进性价值,为高中生建立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让英语新闻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英语知识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孙亚,马莉.从中学英语公开课的利弊看其评价标准的转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02).
[2]彭昆湘.语法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演变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02).
[3]徐俊仪.高中英语新教师语言教学观调查研究——广东省五名高中英语新教师个案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02).
[4]张烨.教学:一段师生主动生长与建构的精神履历[J].江苏教育研究,2007(02).
基于教学系统型 篇12
关键词:创业教育,案例教学法,财会专业
创业教育, 旨在通过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培养创新精神, 将创业意识通过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表现出来;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1997年, 清华大学工学学生主办了首届清华工学创业计划大赛, 接着, 上海、武汉等地高校相继开展了工学创业教育和创业行动。1999年, 团中央、中科协、全国学联举办“挑战杯工学学生创业大赛”, 教育部也作出决定, 允许学生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并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
教学案例的选择, 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来进行, 基于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财会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 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财会教学案例应以实际会计与理财活动为源体, 依据教学的需要, 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 以达到学以致用、指导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的目的。
2. 典型性原则。
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中, 选择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与理财实例, 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学生通过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 能够认识到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3. 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案例, 财会案例教学中不存在适合于所有情况的“通用案例”。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案例教学中, 应针对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开拓能力来选择案例, 以激发学生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 便于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 取得整体教学效果。
4. 借鉴性原则。
各个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 实施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 选编财会案例应以我为主, 适应现阶段的具体国情, 体现我国会计与理财实务的特点。对于国外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案例, 应博采众长、洋为中用, 但切忌生搬硬套。
高质量的财会教学案例, 应源于实践, 反映会计和理财活动的一般规律, 能较好地服务教学实践, 通过剖析案例, 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开拓能力。
二、财会案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1. 教师角色定位。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和组织。教师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点难点释疑。财会案例源自于会计和理财实践, 而现实会计和理财活动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进行的, 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案例分析涉及到不同层次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 并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快速更新, 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必须基于新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应对案例中出现的新概念、新方法进行必要的解释, 同时, 对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作出介绍与讲评, 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超前性。 (2) 案例分析点评。在学生对财会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之后,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 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 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观点。案例点评, 依具体情况可分步进行, 也可交叉进行, 还可以让同学进行相互点评。 (3) 提出疑问。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只能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堂讨论, 对于案例涉及的其他内容, 教师可提出疑问作为思考题与作业, 让学生课后参考有关资料作进一步思考。案例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讨论而不是写正确答案, 要为学生提供舞台、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为了避免讨论失败, 应注意以下两点: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除了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或全班都不能得出答案的情况之外, 要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
2. 学生的角色定位。
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职责是准备和参与。学生在阅读案例、获得基本信息和对问题的基本概念之后, 进入角色, 定义问题, 结合理论知识作深入的分析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分析报告。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入角色, 定义问题。在掌握案例的各种细节与数据之后, 学生必须实现角色换位, 定义问题, 以决策者身份考虑问题。通常应明确以下问题:谁必须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他的优势及不足何在?成功或失败会带来什么结果?定义问题时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想当然的假设条件, 抓住最关键的问题, 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 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最主要的是判断, 必须站在决策者角度, 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前提下对一些假设条件作出判断。判断是深入分析的基础。案例分析的类型有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引导性分析、结合性分析等许多类型, 在此基础上, 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采取立场, 用分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课堂讨论。如果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 并接受别人的观点, 案例讨论就注定要失败。学生基于以下原因应该积极参加讨论:学生有责任与他人共享观点, 观点的交换是案例讨论的基本内容;让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 讨论可以使认识更加全面, 更加深刻;案例讨论将使从业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4) 撰写分析报告。学生在充分讨论后, 应对分析与讨论作总结, 加深理解, 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不是讨论记录, 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备选方案, 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 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案例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传统考试的基本目的是筛选和淘汰, 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重在对学生现实生活中能力的评估, 目的在于测量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评估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使之成为终身学习者的那些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案例教学并非万灵药, 也有许多限制:相对于有些形式的学习是低效的;当所要学的东西是一种个性化的、不能明确表达的知识的时候, 案例教学也可能失效;案例教学通常要求导师和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 只有双方的投入才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有时会使一些学生望而生畏。案例教学是过程而非结果,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目的。客观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 探讨财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有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德智.创业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高教出版社, 2006.
[3]常建坤, 李时椿.创业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基于教学系统型】推荐阅读:
基于问题教学07-15
基于内容教学11-03
基于任务教学模式05-26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06-07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06-17
基于学习策略的教学09-05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10-23
基于机房教学管理研究06-14
基于阅读科学课堂教学09-07
基于课程教学的护理学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