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2024-06-07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共12篇)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1

在上海二期课改背景下,基于课程标准成为了教学的立足点。基于课程标准需要教师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在此背景下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做出相应的变化?我通过实践,有以下一些认识。

一、教学过程随机应变

1. 教学方式随共性需求变“活”

学生虽然学情不同,但基本还是需要教师从“白纸”教起,教学“就下不就上”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写字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我们一般指导学生从基本笔画练起。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学生虽然能把笔画写得平直,但那些横和竖总是像一根根小木棍,头尾一样粗,显得很生硬。其中,有学过写字的学生嘴巴上说得很好,写字时要注意笔画的提按,但真正动笔时,仍忽视笔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可见,掌握运笔的基本技巧是每一个学生的共性需求。于是,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就把“提、按”改成了“停、走”。写横时,就教学生念:“停停走停停回。”因为学生刚学按笔时,总是谨小慎微,按得比较轻。因此,我在口诀中用了两个“停”进行强调,而“回”就是回锋收笔。就这样,我让学生一边念一边写,这一招效果很明显,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写字的兴趣高涨。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程序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才能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积极有效地完成。

2. 教学步骤随个性差异变“细”

学生不但需要习得知识,更需要理解和尊重,还需要肯定和激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和了解,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

例如,教学《古诗诵读草》一课时,说到“一岁一枯荣”,当我问学生“枯”和“荣”是什么意思时,有一个平时胆怯的学生举手回答说“容易枯死”。一些学生发出了笑声。我表扬了这个胆怯的学生:“你很聪明,说出了‘枯'的意思,老师奖励你欣赏几幅画。”接着,我出示一年四季“草”的变化图,然后再请这个学生考虑“枯”“荣”两个字应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他毫不犹豫地对应贴好了。我又请刚才发笑的学生来评判:他贴对了吗?为什么?果然,那几个学生除了说清楚一年当中草有两次最明显的变化外,还加上“稀稀拉拉,碧绿碧绿”等词将“枯”和“荣”具体形象地加以了描述。

这样补充式的学习,既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又使抽象的词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活的画面。所以,面对学情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特别关注个体差异,细化每一个教学步骤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教学评价通时达变

1. 评价目标变合理

教学评价旨在引导教师和家长从单纯关注考试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突出过程性、综合性评价,淡化计较分数的考评方式对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

2. 评价方式变多样

评价功能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诊断与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评价采取多元方式。如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除了巡视指导,还会手拿“你真棒”的图章,为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和书写认真的学生盖一个“你真棒”的印章,等他们写完后,我还让学生之间交换本子,通过涂画本子下方的五角星来互相评价。这样既有教师的适时激励,又有同伴的评定论证,学生不仅端正了写字姿势,掌握了写字方法,写字热情也异常高涨。

3. 评价内容变科学

不少学校取消了以往只用一张试卷,统一的、一次性的纸笔测试方法,构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将朗诵、口语、阅读量,乃至学生的握笔姿势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多元评价。这样科学地安排评价内容,综合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展示,使得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手、思维、想象、心理都得到了锻炼。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2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积极倡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落实课程标准,明确低学段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其教学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以此改变个人经验和主观愿望的教学与评价现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扎实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细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1、备课——注重兴趣,培养习惯,激励评价。

A、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教师编制“学科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本学期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B、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区学科培训要求,一年级第一个月的学科教学以“学习准备期”为主,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备课中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等。坚决做到:不超进度,不增加难度。

2、上课——把握目标,营造活力,提升幸福。

A、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增强师生间的合作交流,从学生的学习、情感、身心发展等方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B、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C、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同主题”教学展示活动。同级组老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同一主题展示课堂教学。教研组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听课,课后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指出不足,达成共识,上课教师反思。

3、课堂练习设计和批改——精选精讲,减轻负担,形成个性。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减轻作业负担,提倡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教师根据具体学情设计多层次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练习,获得自我发展。

4、教学质量——健全机制,关注发展,切实提升教学效益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3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厌学

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素质偏低。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异常薄弱,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到了职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端正的态度、缺乏主动的参与、缺乏快乐的情感。

(二)教师厌教

在与同事的多次交谈中,发现由于某些学生不期待、不配合,让教师的教学热情降到了冰点。再者,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深刻,缺乏职业发展的理想。教师的职业感、幸福感不强,职业倦态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归途,没有激情去帮助学生创造高水平的中职语文学业质量。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学生的努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去追逐学业的成功。要使教师的教必定导致学生的学,师生间能进行有效的互动,首先学生要有学习的信心,知道未来的道路需要自己开拓,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有一技之长去谋生。学习语文,不仅可以让自己获得知识,更多的是素养的锻炼,要有信心把它学好。其次,学生要有学习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和情趣,坚持走在学习的道路上,让语文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效发展的铺路石。再次,学生要有学习的成功体验,不管怎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并不是一无是处,朽木不可雕,语文教师“按类施教”“循‘个教学”,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才有了符合甚至高于标准的可能。

(二)家长的努力

学生的成长就是一面多棱镜子,可以折射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家庭的生活氛围、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与中职生今天的厌学有莫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到职校里再呆三年会成熟点,出去工作胜算大,学校成了“托儿所”,教师成了保姆。连家长都不重视孩子在“职校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学生的语文学业质量怎么能提高?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提高语文的学业质量,必须家校联合,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家长明确语文在学习中、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家长也做个自觉的语文学习者,通过家长去影响学生也重视语文的学习,熏陶学生成为语文的自觉学习者。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实现家长与教师对话,充分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老师教育引导他们,毕竟父母的威力比老师强得多。越是配合得好的家长,教师对其孩子实施的语文教学就越成功,也只有家庭、学校在孩子的教育教学方面能互动、达共识,才能有教育合力,孩子也才能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努力

作为教育者,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改变。

1.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

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战略行动的重要部分便是教育。这一战略行动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各学校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语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用“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场景,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追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都可以走进课堂,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微博、微信、作业盒子都可以用于辅助中职语文教学。比如,“作业盒子”信息技术,让数字化作业成为现实,可以解决教师因为学生不想、不会完成语文作业的难题。作业盒子作为基于学习与作业的互动平台,集“个性化教学、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趣味性学习、服务获得泛在性”的技术特征,通过连接教师和学生,记录作业数据,为学生匹配个性化作业,实现分层教学,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生成错题本,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善知识的薄弱环节。借助反馈平台,教师还可以监控学生的作业情况,聚焦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实效。借助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作业盒子还能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把教师从重复、低效而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2.综合各种方法提升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到教学中,构建生长性课堂生态。中职语文教学,除了师生人文情怀的教育,更多的是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学科的学习打基础,为职业生涯谋发展,而中职生语文水平已是“先天不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更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以应用文“便条”的写作教学为例,导入部分,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写作的兴趣;“便条”写作结知识的学习,可以综合采用导学探究、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所综合采用的方法会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对于基础稍好点的学生,老师只需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利用案例稍加点拨,学生就做好练习写便条的准备。可基础太差的学生,老师不仅要想办法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要对理解案例、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指导。

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3.用自身的发展保障教学

教师要葆有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厌其烦地想办法提升教学效率,试图让每个学生都因学习而生动,最大的精神堡垒是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中职语文教师该如何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缓解职业倦怠,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呢?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做个“学者”,努力学习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探究各种新事物,能破旧立新,勇于进步,走出职业倦怠和教学无助感的困境,让自己有能力幸福教书、幸福生活。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做个“师者”,直面教学的现状,认识到“为人师者”的重要价值,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期望,修得一颗爱教育爱学生的心,具有敬业乐业的情怀,用自己的师德魅力、人格魅力一丝不苟地滋养学生,让学生因学习而发展,生命因发展而丰满。“学者”和“师者”是中职语文教师职业发展的两翼。

(四)学校的努力

教师的许多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1.语文课程研究的转变

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对中职语文课程的研究转变为对语文学程的研究,再造语文课程新体系。中职生本身的学习差异是很明显的,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学习路径不同、学习终点不同,将来的职业成长都不同,学程应代替课程成为中职学校重点的管理单位。学程有三个特征:个别化、学习链和课程链,由课程研究重点转变为学程研究,既需要研究学生学什么,又要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学校必须接受新的挑战与追问。首先,要研究的是:现有的中职语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评价是否适应不同学程的中职生,是否脱离中职专业知识体系?是否促进学生的专业学科的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养成综合职业素养?其次,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发现学生,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在深度剖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路径与学习链的基础上,基于学习链的差异化,相应的课程链是什么?如何有效开发和选择性地整合教材、教学环境、学生、教师、专业知识、社会时事、社会实践等一切课程资源?应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去构建课程?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和教学策略能够帮助中职语文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并能以有效的方式介入,做到按类施教、循“个”教学?教师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才最终有助于学生自适应学程的形成?这些问题都研究透了,有实践的方案,中职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语文的独特育人功能将真正有效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

2.教学评价研究的转变

完善的教学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指导学生更好的自觉学习,同时促进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现实中,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模式跟普通初中、高中相比缺乏职业性的创新,评价目标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中职学校应该试图用“多元”的视角去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涉及“听、说、读、写”的四个方面。其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既要探究语文课程设置的价值,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质疑释疑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技巧,学习成果的展示,以及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等。再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为主,辅以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员的评价。最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不仅需要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其评价方式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分层设计:成长记录评价、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课外阅读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口语实操、书面考试等。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4

一、课堂评价的目的———改进课堂教学

目前, 课堂教学评价通过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 评定结果与教师的很多利益挂钩。众所周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大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被评定的一节课上, 而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 甚至将评价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个班多次讲授;这种评价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新课程评价标准对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倡以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被评教师能够把握自己的教学过程, 了解教学效果, 以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理解与掌握,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做到教学目标更加科学, 更加符合新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对教师激励性评价, 可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态度, 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充满生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教学方式上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书本知识, 注意了书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 教育教学目标上:从以注重知识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对学生“三基”的培养, 既考虑学生目前学习的需要, 又考虑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

2) 教学内容上: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科学的价值观。

3) 学习方式上:学生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动手、个性发展”的目标, 从而让教与学的形式呈现“生动、多样、有趣”的局面让他们成为主动参与者。理解和尊重学生, 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4) 教师扮演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

三、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重点

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重点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一)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包括教师是否有基本的数学教学素质, 是否具有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等。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同事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专家组的评价等。评价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目前有很多这样的评价系统。

(二) 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专家评价等。基中他人评价可以是同伴的, 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方式可灵活多样, 既可以采用定性评价, 也可以采用定量评价。

四、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着重点———师生状态

新课程体系标准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是决定新课程体系标准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一) 学生学的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参与状态:在良好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仅是教的参与者, 更是学的主导者, 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才能促进教师更好的教。

2) 团队意识状态:这是新课程体系标准中的核心。较强的团队意识会让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 既能发挥各自长处的团队优势, 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3) 创新思维状态:学生是勇于提出有挑战性问题、发表有独创性见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的体现。

4) 情感状态:数学课堂上, 学生应该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只有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才能促发其学习的潜能, 只有适度的紧张感, 才能集中精力, 专注于课堂。长此以往, 对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二) 教师教的状态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关键环节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等方面。

1) 教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中抓住重点, 讲透难点, 还应当恰当处理各章节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2) 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促使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是把自己的思想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目标上来。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评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通过评教, 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将改革, 主要介绍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教学评价,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夏正江.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5

古北路小学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2013]59号文件精神,以推进课改为载体,以落实减负增效为目标,围绕“三个指数”,从教学研究,作业优化等方面深化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落实课程标准,明晰低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尊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与个性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学习,统一认识。

1.组织召开行政例会,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会,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长宁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意见》、《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

2.召开教研组专题学习会议,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开展有关学习准备期,单元作业设计,学科评价等方面的专题学习,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全面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内涵。

3.召开全校家长会,宣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意义,及时告知学校的工作举措,开展孩子身心发展专题辅导,提出相关的家庭教育建议,家校沟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有效实施,整体推进

1.加强领导与管理。

学校成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周明星

组员:金珏、苏晓燕、沙青、程全、陈飞雁。

工作小组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学习、宣传、指导、督察及评价反馈工作。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2013学年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规范课表要求。广泛听取师生及家长意见,认真制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工作计划,深入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各环节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2.优化教学与评价

(1)以课改精神为引领,倡导“以生为本、有效教学、快乐学习”,做到“不拨高、不抢跑、不歧视”,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以生为本——依据课标,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个性差异,编制课程实施计划表。严格把握学段目标,将其细化分解到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中,妥善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及教学效能的提升。

快乐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关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作业,加强作业量的分层控制,提高各层次学生作业量的合理有效性,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实现乐做、能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

不拨高——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安排课时,实施评价,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

不抢跑——严格按照备课组制定的课程实施计划表安排课时,组织教学,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

不歧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强化评价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

关注评价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细致观察、有效记录、及时评价学生表现,通过评价,如实反映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发现学生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改变以往评价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做法。

关注评价方式——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均采用等第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真正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关注评价手段——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评价的实效性,多侧面的反映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期末语文、数学组织一次考试,其他学科组织一次期末考查。

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试。

3.完善考核与评估

将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与评优奖优工作挂钩,建立教学过程各环节监控机制,通过观课评课,调查访问、质量调研等形式,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考核。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生、家长问卷等形式,认真考核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教师规范、积极、有效地执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纳入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和评估。通过“家长开放日,校园诗会、运动会、科技节”等校本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网络平台及公开教学观摩,学生作品展示等形式,向社会、家长汇报,广泛听取意见,对本方案实施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

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促进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有效实施。

四、实施策略

1.与学习准备期工作相结合。

在学习准备期,放慢教学进度、精简学习内容、改进学习评价,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衔接。制定各学科准备期教学计划,设计综合活动方案,在相关课时中予以落实,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习惯规范等,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一些平常的常规进行一些教育和引导。

组织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体育亲子活动等形式,将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准备期内,各个方面的成长全面、立体地展现给家长。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感受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变化。2.与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相结合。

根据长宁区“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的有关要求,每周周三下午安排半天时间让学生开展活动。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学生“快乐活动”,在周三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

完善作业备案制,实施二级备案,常规作业符合课程实施计划表目标要求,增强作业与学科基本要求及课堂教学的匹配性,深化作业效能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以教研组为单位,精读课程标准,基于教材,把握课程的拓展点,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设计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长作业。拓宽知识来源,把学生引向课外,让学生“学修一体”,掌握更多知识,体验更多角色,增长更多智慧,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创造及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3.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

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实施,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研讨、实践探究等途径,凝聚共识,促进教师课程文化自觉。

教研组落实区教研室培训要求,制定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再次细读各学科课程标准,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校与教研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要求与各学科课程实施计划表,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6

【关键词】教师专业标准 小学教学 课堂教学 评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42-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小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时,应该要在当前的教师专业标准之下,可以利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评价经验,促进小学教育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为了促进教师队伍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而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标准,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不够。因此为了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进行提升,需要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根据新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进行提升,从而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了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先的理念,加强了对教师能力的提升的重视,同时也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学习。由于小学生的个性比较突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给学生更多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另外,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加重要和明显,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氛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相应的教育,还应该要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因此他们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

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一)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进步以及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要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基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的机会。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的侧重点发生了改变,小学教学成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对一些小学院校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体系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很多小学院校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还存在一些缺陷,表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对此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体系过于陈旧,与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趋势不吻合。当前很多小学院校在进行相关的评价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当前评价过程中的双向交流比较少

当前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时一般都只有教师的评价,《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要实现双向评价,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应该要进行相互的评价,但是当前的小学课堂评价过程中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

3、评价目的不够明晰,随意性较高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考核目标有新的规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规定了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培养学生对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评价目标不够清晰的现象和行为。

4、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当前很多小学院校小学教学过程中都还延续比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各种考试的分数,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不够,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

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策略探讨

(一)不断丰富小学教学评价的内容

在小学院校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丰富小学教学评价的内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内容都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因此,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背景下,小学教学评价的指标不仅要涉及学生对各种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评价应该要更加重视过程

在小学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要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方法进行修正,这也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具体要求,教师应该要积极遵循这些观念,使得先进的教学观念得以应用,在评价过程中不应该只看到测试结果,应该注重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的评价。

(三)把学习能力纳入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考核范围中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在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要将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考核内容从技能考试转变成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重视,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学生获得的成绩,更要看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力度。

(四)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根据新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加强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四、结语

小学课堂教育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教育效率的提升,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强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内容不全面等,为了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应该要新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内容对传统的小学课堂教育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素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构与实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杨小凤.基于标准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7

从大质量观来研究专业教学团队,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全面发展、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教师获得的综合素质状况等因素,不能仅以教师学历、业务能力等因素为评价标准。与传统质量评价相比,大质量观主要有以下特点:从评价内容看,以大质量观评价教学团队时,评价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注重教师与社会的联系及与个人生存能力的联系,另外还要注重教师个人成长的基础功能;从评价对象看,大质量观更加注重教学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注重每一位教师的全面发展;从评价主体看,大质量观的评价要摆脱传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评价主体涉及社会各界,特别是各企业的综合评价,要使教学团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大质量观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构建的原则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的构建应遵循正确的评价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专业教师的成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时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必须以培养专业人才和成就教师为目标,要以“人”为基本的着力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构建评价指标中注重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评价,让评价标准更加客观,更具有科学性。

(二)导向性原则

专业教学团队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及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等目标层次,分解到专业教学团队层面,使其能够围绕学校的战略构想和规划思路开展工作,不偏离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对评价标准内容的选定、相关指标及权重的确定,能对专业教学团队工作起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当然,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的构建不是单纯为排名次、分优劣的,更重要的是给专业教学团队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激励要求,以凝聚团队的优势和力量,将团队工作目标指向学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因此,工作开展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三)系统性原则

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内容,必须包含专业教学团队工作的各个环节,指标体系应涵盖团队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构建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时,不仅不能有任何的指标遗漏,还要注意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要全面把握各要素及权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各指标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考虑评价标准中各指标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规律,使各指标相互配合,并体现出对专业教学团队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避免指标设置杂乱无章的现象。

(四)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它是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顺利构建的基础,也是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科学的重要保证。公开主要是取得团队上下认可,方便有效推进,避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是防止暗箱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公平、公正,一方面指程序公正,评价过程要坚持严谨的态度,制定的标准内容要客观、规范;另一方面指评价方法要公平,要避免主观因素与个人感情的影响,做到评价标准中的每条指标对所有专业教学团队及教师都是公平的。

(五)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在制定的评价标准实用、可行以及方便操作等方面。在具体构建时要注意标准内容的客观明确、标准要素的精确、操作方法的简便、信息与数据的易于采集。此外,高职院校还要考虑绩效评价的合理性,构建的评价标准是否简单易行,在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安排上是否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等,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三、基于大质量观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构建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部门对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构建的宏观指导作用

政府部门作为高职院校的主管单位,对高职院校实施诸如经费投入、师资培训、政策制定等的管理,既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影响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当前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制定了诸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系列文件,顶层设计科学。高职院校可基于此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优惠,如以项目或课题等方式争取经费支持来强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标准建设,建立符合学校实情及满足需要的评价标准。

(二)强化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构建的统筹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是专业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主体,要突出标准制定的重视程度、具体做法及工作效果,重点协调统筹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发展定位及建设规划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效果。专业建设的相关制度建设、政策支持、改革理念、领导重视等是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应予以重视。二是团队师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是评价标准的重要内容,其建设主要看有企业相关实践经验的师资比例、专兼职师资比例、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比例、有专业职(执)业资格比例等,在评价标准制定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三是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应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合理开设课程,保持科学的课程结构,要注意专业能力与课程分解、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等,还要注意理论课、实践课、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效果以及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如优质课件、资源库等)。四是团队文化。专业教学团队文化氛围是评价标准构建的重要考核对象,涉及团队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团队成员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团队特色的精神财富。评价标准中要注意教师团队精神、创业激情、共同愿景、合作氛围等因素。五是平台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平台是培养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幸福指数等的重要载体。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中应涉及诸如对青年教师“传帮带”、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培训、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

(三)重视高职学生对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构建的实践反馈作用

专业教学团队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建设需要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构建上自然要关注学生层面的情况。一是学习效果,主要反映团队教师在课程教学上是否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具体涉及到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到课率、听课率及学生的评课率与效果等方面。二是学习成果,团队教师在教学中会布置大量的作业,涉及图纸、模型、调查报告、论文及毕业设计等成果。评价标准中应将这些成果的数量及质量作为重要因素。三是实践活动,比如,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等,学生参与的频率、积极性,实践活动的效果应纳入到评价标准的考虑范围中。四是专业能力,它是评价标准构建的核心参考指标,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专业领域内各岗位的必备技能。学生能否很好地利用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现实问题,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五是就业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就业情况反映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注意综合考虑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果学生专业能力强,但就业能力差,很有可能存在与企业、社会脱节的现象。在评价标准构建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率、就业层次、薪水乃至行业分布等指标。

(四)注重社会组织对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构建的推荐引导作用

社会评价除政府外的其他组织及社会群众评价外,更偏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外在评价,既涉及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评价,也涉及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在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指标构建上不能单靠政府、学校和学生,还要注意吸收企业认可与社会认同的反馈来加以引导。企业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果——学生的认可度和认同度,可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或企业的访谈、调研或问卷调查等获取。企业认可度主要是企业对学生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工作能力等评价,社会认同度主要是学生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和满意度等,均可作为评价标准构建的参考指标。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的构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制定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实际且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仍需不断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评价标准的构建,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结合大质量观的内涵,从与专业教学团队息息相关的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评价标准构建的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大质量观,教学团队,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8

1 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校内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 招生就业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 了解到我校学生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价实质上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且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然而, 这种评价在认识和客观上的片面性必然导致评价内容的片面性[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间的互动活动, 只强调教师一面, 片面性不可避免。从课堂评价内容来看, 一般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 尽管它具有多面性, 但却是片面中的多面性 (即从教的方面思考的结果) 。由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 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和客体, 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培养, 忽视学生主体性发展, 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学业负担加重, 探索精神萎缩, 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尤其缺乏职业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加以渗透。因此, 树立广义实践教学观念, 开展实践教学, 构建主体性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资源, 提高学习效能, 增强社会竞争力, 缩短职业适应期, 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 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 实现学生由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进而办出职校特色。

2 主体性教学体系的内涵

主体性教学体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师生互动, 提倡尊师爱生、民主和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营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内化知识与规范。在教学评价上, 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 以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为主要评价标准。主体性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2.1 自主性

主要指学生体现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能力等。教师则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 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使其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不断激励自己, 认识自己, 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2.2 主动性

主要指学生能表现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教师则应创设竞争氛围,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求知, 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2.3 创造性

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 也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不可低估的一点。

3 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的整体思路

以学为镜, 评价实践教学水平, 能够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评价标准不同会引发不一样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教是为了学, 是为了不教。因此, 基于主体性教学体系下的实践教学评价首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 并以其来反映实践教学状况, 反映教师教学状况, 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 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以学为镜能使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作出理性分析, 引导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激励教师与时俱进, 认真上好每一堂实践课。

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 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加强教师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客观评价, 既可以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了解自身不足, 自觉调控自身行为,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又可以促进学校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重要性的认识, 使学校更加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 主体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改革探索

4.1 主体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强调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本标准由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构成。2个一级指标教师主导性评价占50分, 学生主体性评价占50分;教学有特色, 有创新点, 生动、有趣的可获得额外1~5分加分;情感目标中渗透医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获得额外1~5分加分;总分最高为 (100+10) 分, 见表1。

每个二级指标按A、B、C、D 4个等级进行判断, 其中A、B、C、D分别表示优、良、可、差。每个等级可根据评价要点从整体上进行考量, 并在评价表相应栏内画“√”。

4.2 主体性实践教学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1) 知识目标的达成。尊重差异, 主体性实践教学认为没有差生, 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因而教师应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做到心中有“人”, 因“人”施教。

(2) 能力目标的达成。 (1) 主动学习能力。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 还是自主探究获得的。这将促进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 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3]。 (2) 合作学习能力。主体性实践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 既为学生主体发展提供了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的机会, 又为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

(3) 情感目标的达成。 (1) 职业意识的有机渗透。主体性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注陶冶职业道德情操。持续增加的护患纠纷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注重医德教育。 (2) 体验成功的愉悦。传统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揭短”, 不少学生积累的是学习失败的体验, 强化的是消极的自我意识。而主体性实践教学重视学生个人感受, 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促使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瞿蕾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36) :595~596.

[2]马醒花, 岳凤桐.职业学校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J].纺织教育, 2006 (3) :40~42.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9

这里我们选用DEA法进行评价。与其它的评价法相比,采用DEA法进行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DEA法避免了主观因素对权重的影响,具有内在的客观性,从而确保了评价的准确。二是采用DEA方法进行评价时,不仅可以对油料供应标准实施前以及实施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动态地描述油料供应标准的实施效果轨迹,有利于对其标准化效果实施监督并及时传达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三是采用DEA法进行评价时,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评价与输入、输出指标的量纲无关,因此,我们无需考虑输入、输出指标的量纲问题,指标数据处理比较简单。四是油料供应标准效果评价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之间关系比较复杂,难以进行统一、具体的描述,而采用DEA法能够避开对这些问题的显性表述,可以通过“有效前沿面”中被评价对象的相对有效性对其定位,从而能够给予有效的评价。

1 DEA评价模型[1,2]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数据包络分析,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DEA的基本思路是将一项活动或一个动态系统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投入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并产出一定数量的输出的过程。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整体分析,得出评价每个DMU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并以此确定DMU是否有效。实施DEA评价时,主要步骤如下:

1.1 选择决策单元

决策单元是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要评估的决策单位,研究者必须以同质与同一环境条件为选择评估效率对象的基本要求,否则评估将失去意义。在油料供应管理标准化评价中,我们既可以以某项具体的标准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整个油料供应管理标准化体系为研究对象,既能够对某项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比较,也能够考察油料勤务标准化系统的发展轨迹,具体视情况而定。

1.2 确定决策单元数量

理论上决策单元越多,不仅囊括决定效率前缘的高绩效单位的机会将增大,而且能够容纳更多的因素,更易于形成效率前缘,更清楚地确定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当然,决策单元数量也不能过多,否则会对收集有关数据带来困难,并且给评估结果带来一定影响。

1.3 确定投入产出指标

确定适合的投入产出指标是运用DEA方法的关键。在众多影响投入产出转化效率的因素选择中,首先必须注意选取使决策单元趋近于效率边界的因素。其次,必须选取对效率影响最大、可得到较高效率值的因素。最后,在反映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的因素中,要选择容易获取数据的因素。

1.4 选择模型

DEA有多种模型,必须根据评价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适合的模型。在油料供应标准评价中,我们采用DEA的基本模型,它在评价判断各个决策单元相对于其他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面有独到的优势。DEA基本模型也就是CCR模型,其模型描述如下:

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即表示该DMU资源的消耗,以及s种“输出”,表示其资源消耗所带来的效果。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投入总量,其中Xij>0;yri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产品总量,其中yri>0;vi表示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权;ur表示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权;其中,r=1,2,…,m;j=1,2,…,s。

每个决策单元的相应效率评价指数即为:

适当选取权系数u和v,使其满足hj≤1,j=1,2,…,n。则CCR模型如下:

其中v≥0表示对i=1,…,m,vi≥0,并且至少存在一个vt≥0,对于u有类似含义。上述模型以向量形式表示如下:

通过Charnes-Cooper变换并转换为其对偶规划,上述问题表述如下:

为元素均为1的m维向量,为元素均为1的s维向量,ε表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一般取0.0001,为松弛变量。

1.5 进行评价和分析

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模型计算求解以及DEA的有效性分析等内容。DEA法计算比较复杂,这增加了运用的难度,因此利用Matlab以及相关软件进行辅助计算十分必要。

2 油料供应标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3]

2.1 油料供应标准实施后的有效性分析指标

将油料供应标准实施前后两个阶段作为DMU,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对比得出油料供应标准的实施效果。但是,由于油料供应标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比较复杂,标准化的效果、标准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定量表示,有的只能定性描述。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设置油料供应标准军事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如下:

输入指标:资金投入为油料供应所投入的资金总量;人员投入为参与油料供应业务工作的人数;油料供应总量为所有单位油料供应数量的总和。

输出指标:油料供应管理水平是描述油料供应管理水平高低的定性指标,主要反映油料供应管理实施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带来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可以通过业务水平、办公效率、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工作秩序五个指标进行评价。

油料保障能力是定性描述油料供应标准军事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标准的整体水平。油料保障能力与油料指标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各项任务的用油需要,是否提高部队战斗力有关。油料保障能力越高,说明油料供应标准的军事经济效益越好,标准质量越高。

训练用油保障率是按照供应标准规定的训练油料数与计划训练油料数的比值。保障部队训练用油是油料供应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油料使用效益的主要方面,训练用油保障率可以反映油料供应标准对训练用油的保障情况。

勤务用油保障率是按供应标准规定的勤务油料数与计划勤务油料数的比值。勤务用油的供应关系到部队的生活用油,是保持部队稳定的重要方面,勤务用油保障率是生活勤务保障程度的客观指标。

供应标准节油率是节约供应标准规定耗油数与供应标准规定耗油数的比值。供应标准节油率反映了对部队各项任务保障状况的指标,能够衡量标准的总体供应水平。

指标节油率是节油指标数与分配油料指标数之比,是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全体下的节约。指标节油率具有直观、数据准确、获取方便的特点,一般而言,指标节油率越高越好,但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说明说明标准太高或者任务没有完成。

2.2 油料供应标准效果动态评价指标

根据《标准化实施条例》的规定,标准的确认期为五年,即标准经过五年运行后必须进行重新确认其是修订还是继续执行。因此,我们可以以这五年为DMU,评价标准的实施效果及其变化情况。

输入指标为:标准化资金投入、标准化人员投入、标准化油料供应总量。

输出指标为:油料供应管理水平、油料保障能力、训练用油保障率、勤务用油保障率、供应标准节油率、指标节油率。

上述标准较之标准实施的有效性评价指标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输入指标变为标准化的投入指标,通过对标准化的投入产出变化对其动态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3 DEA模型运算

3.1 油料供应标准实施后的有效性评价

随机取两组数据,由于DEA模型指标不受量纲限制,我们对指标进行处理,使所有输入、输出指标在区间&1,100’范围内,各个指标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将数据代入CCR模型,可以得到DMU1的规划模型:

运用MATLAB编程计算DMU1的模型解,θ=0.9079;同理,可以求得DMU2的规划模型解,θ=1.0000。

由此可知,DMU2为规模有效,与标准实施前相比,标准实施后具有明显效益,即标准实施后具有较好效果。

3.2 油料供应标准效果动态评价

标准实施的确认期为五年,以每一年为一个DMU,并随机取得五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五组属于区间!1,100"的数据,具体如表2所示。

将数据带入CCR模型,分别计算五个规划模型可得:θ1=1,θ2=0.9492,θ3=0.9861,θ4=0.9517,θ5=0.8625。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五年确认期内油料供应标准的相对效率,同时也反映了油料供应标准实施后的总体动态变化。

4 总结

当具有油料供应标准效果指标真实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改进目前的效率评价指标,设计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另外,可以通过投影分析,算出各DMU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从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提供一定的信息。当然,采用DEA进行评价也存在缺点,一方面计算十分复杂,必须依靠相关软件进行辅助计算;另一方面,DEA评价法只能对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进行比较,无法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最大值。

参考文献

[1]宋敏,等.基于DEA方法的企业标准化效益评价[J].中国标准化,2003(10):56-60.

[2]秦寿康,等.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10

居住环境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消除或降低居住环境中的健康风险因素,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治疗的直接投入,延长国民寿命已经成为共识。因此,研究、评价和降低居住环境的健康风险迫在眉睫,这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自1999年开始跨领域跨专业的健康住宅研究与试点建设以来,于2005年、2009年推出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CECS179),并在全国41个城市实施了58个健康住宅试点工程,获取了众多的成套技术成果和设计建造经验。为明确建筑设计和建筑运营中所涉及的健康性能指标及其技术措施,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提出了《住宅健康性能评价体系》(2013年版)。为了将设计师和开发商主导的健康住宅建设转化为以居住者为主导的健康住宅体验,鼓励人们开发或选择健康住宅产品。2016年中心正式推出基于居住者体验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鼓励人们选择健康住宅。

2、健康住宅指标体系研究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体系将健康性能划分为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一级指标,简洁但容易发生二级指标内容的重复性。从图1可以看出,居住环境的健康性是从建筑所涉及的专业环境分类描述的,如住区、建筑空间、空气、热、声、光、水、电气和景观等9类环境: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则是从居住者的心理健康需求分类描述的,如交往、安全、健身、文化、养老育童、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健康物业和住区保险等9类需求。但社会环境的健康性能往往受制于物质环境的健康性能,或是主从关系或是循环关系。

2013年版的《住宅健康性能评价体系》(图2)从室内外居住环境的角度对住宅健康性能进行评价,将一级指标划分为室内环境(住宅环境)和室外环境(住区环境),解决了指标重复性问题。其中,室外环境的健康性能涉及基地与气候、安全、交往和卫生环境,以及与养老、育童、健身相关的配套设施环境:室内环境的健康性能则包括安全性、适应性、私密性、舒适性和卫生性。

自2013年推出以来,并未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我们认为,由于更加强调了住宅性能尤其是室内和室外环境的综合健康性能,却未能明晰与居住者健康体验相关的特征指标,即与健康居住相关的痛点(开发商把它称为“卖点”)。另一方面,开发者也较难根据评价体系及其指标平衡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而设计师也不习惯使用这样的综合性能指标体系。

3、《健康住宅评价标准》的指标选择

2014年,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根据《2014年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建标协字[2014]028号)的要求,研究编制了《住宅健康性能评价标准》。跨领域的编制组从一开始就将编制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居住者的健康体验上,比如卫生间的返臭味问题、厨房的串味现象。

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和新闻热点集中度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人们健康居住体验的主要方面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图3)。

3.1 湿热适宜

适宜的湿热环境是指人们对所处的微小气候产生的不冷不热、不燥不潮的主观感觉。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气温、湿度、气流和热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等要素组成。良好的室内湿热环境可维持人体自身的热平衡。相反,不良的湿热环境会影响人体热平衡,超出了人体体温调节的域值,就会产生风热、风寒等外感现象。这种现象还会造成人们的心理不安,并可影响肌体的其他系统功能,如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长期处于不良室内湿热环境还可造成肌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过敏等疾病。有研究表明,住在潮湿发霉的房间中会增加孩子患哮喘、干草热和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为了实现“湿热适宜”的环境,人们可以通过改进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和热传导性能避免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

当然,在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地区,夏季强烈的阳光令居住者产生不舒适感。虽然室内窗帘可以遮挡直射阳光,但会影响室内的天然采光和自然视野。因此,结合建筑立面设置外遮阳,会有效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在严寒、寒冷地区楼梯间和外廊设置采暖设施,可提高人们停留交往的机率。

综上所述,在“湿热适宜”指标下,提出了表面无结露、地面防潮、建筑外遮阳、公共空间热环境和湿热环境监控等二级指标。

3.2 空气清洁

PM2.5的实时发布让人们对室外空气质量的担忧上升到了“恐惧”的程度,各种新风设备和系统销售火爆。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对于卧室、起居室等一般空间,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室内污染物主要有CO2、氨、甲醛、苯、TVOC、氡、臭氧、PM2.5、PM10等指标。而氨、甲醛、苯、TVOC、氡等需要从材料、产品或场地等源头加以限制。

除了“源头无甲醛”等措施外,保持室内新风量是降低CO2浓度的重要手段。而空气流速(也称风速)对人体体温调节有着重要作用。夏季空气的流动可促进人体散热,但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空气的流动反而会促使人体从外界环境吸收更多的热,对肌体热平衡可产生不良影响。冬季低温高湿的环境中空气的流动会使肌体感到更加寒冷,甚至会由于散热过多而引起过冷。

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指出,我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目前,各地的控烟条例主要针对公共建筑和场所,居住建筑的门厅、电梯、走廊等公共区域成为了控烟的盲区。而这里是老年人和儿童活动频繁的地方。

同样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可提高入户大堂、楼梯间、电梯厅、公共走廊等公共空间使用的舒适性,并为邻里交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空气清洁”下,对卧室、起居室等一般空间出了新风量、空气流速和设备维护的指标要求,对公共空间提出了自然通风和控烟和入口防尘的要求。除了要求厨房、卫生间的换气次数外,反映了人们对厨房串味倒灌和厨余垃圾处理、卫生间返臭味和表面霉菌等健康体验的指标要求。

3.3 用水安全

根据WHO的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我国的饮水卫生现状表明,饮水的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同时存在的,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但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我国采用的二次供水方式,由于管材选用、使用年限、管理不足等原因,易造成二次污染。除了采取闭式二次供水系统、工业化预制饮用水管道外,还需要定期对住区内的给水水质进行监测和有效处理,防止饮用水水质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对事故调查的结果表明,当热水水温低于55℃时,不易杀死滋生在温水中的各种细菌,尤其是军团菌之类致病菌。

住宅排水系统足尺实验研究显示,每层通过通气管连接通风立管与排水立管时,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明显大于隔层连接,且系统中水封保持能力增强:地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住宅建筑排水卫生性能等比例实验装置对住宅排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可保证排水系统中的气压在任何工况(包括室外极端气候条件)下不会破坏排水系统中的水封装置,包括地漏、存水弯、坐便器水封等,而不会出现大量的“卫生间返臭味现象”。

现实生活中,中水误接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议中水不入户。

所以,在“水质安全指标下,着重关注“给水水质”、“排水卫生”和“中水使用”。确保用水终端安全可靠。同时可通过“模拟预测”,选择正确的系统和部品。

3.4 环境安静

据WHO的研究,噪声能够损害人体正常生理机能,降低抵御精神压力的能力,影响正常免疫系统的效率。如噪声会对人体形成“压力”,成为偏头痛、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和肠道综合症等慢性疾病的催化剂。噪声还有引起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失调的可能,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孕妇在噪声压力下,可能出现子宫血流量降低,增大在妊娠早期导致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缺陷现象的概率。

德国学者认为日常噪声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确定的关联性,并认为噪声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巨大。

国内学者也认为,噪声普遍会对居民的睡眠、情绪、工作或学习效率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居民听力下降、头痛、昏晕、耳鸣、多梦、嗜睡、心慌、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高血压加剧等。

因此,安静的室内环境是健康住宅的基本要求。需要建立声规划专项制度,实现从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到设备安装等全环节全流程控制。

在“环境安静”指标下,涉及室外噪声、建筑隔声和设备设施,通过环境声规划、分户隔声和设备设施隔声降噪予以实现。

3.5 光照良好

曾经一段时间,人们尤其关注住宅的日照标准。但天然采光可能更加重要。一方面,人们适当的暴露在自然光环境中有利于增加室内外自然信息的交流,强化生理节律,改善室内卫生环境,调节居住者的心情:另一方面眩光对视力的影响是有科学依据的。

同理,天然采光可提高公共空间邻里交往的环境质量。

地下室采用天然采光可以降低人们的恐惧感,提高安全体验和空间使用频率。

大量研究显示,人眼在不同照度下观察物体或阅读书籍时,能分辨或看清字体的视角变化很大。在高照度下分辨角降低,就更容易看清细小的字体,人眼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对控制近视发生率是有利的。日本照明学会编制的照明手册明确指出,目前适合读写的照度宜为500-750lx.

明暗差异极大的光环境,会造成眼睛适应过程中的视觉能力降低现象,频繁的适应过程还会导致视觉疲劳。

较高的色温对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有助于人保持一定的警觉度:眩光可导致眼部肌肉过度疲劳及其他眼组织不适状态、视功能减退或眼部不适、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甚至会出现头痛、恶心、眩晕等不适症状。长期处于眩光严重的光环境中,将导致人们近视加深、出现复视、阅读时易串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影响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颜色质量影响人们对物体原本颜色的判断,进而影响人在光照环境中的舒适度:频闪和闪烁是视觉环境中影响人们视觉功效的主要参数,研究表明降低频闪效应可以减少眼干燥、发胀、疼痛、流泪和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综合症状。

老年人因视觉功能衰退,对活动区域的照明要求较高:儿童在成长过程需要接受丰富的颜色刺激,对室内学习、阅读、娱乐、游戏的整体区域的照明显色指标需求更高。

因此,“光线良好”指标突出“天然采光”和“照度适宜”。在“天然采光”中提出了眩光防护、公共空间光环境、大进深空间和地下室采光的要求。在“照度适宜”要求中主要关注人工照明的舒适度和安全照度标准。

3.6 空间舒适

适宜的净高可减少空间压抑感。还有实验表明,当室内净高低于2.55m时,室内空气流速降低会造成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室内空气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室内进深直接影响采光质量和换气能力。

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功能外,还具有从视觉上沟通内外、感知自然、调整节律的作用。良好的视野有助于改善人的情绪、提高人的敏捷性、维持健康活力。

户内入口门厅既是室内外的缓冲空间,除了具备存物和防尘功能外,应特别关注换鞋行为的安全与舒适。

全国新建住区调查统计以及生活实态调查结果表明,住宅内部缺乏储藏空间往往会造成空间环境的混乱,对功能使用、感观以及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住宅室内高差处理不当和地面湿滑会给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造成潜在安全隐患,容易绊倒,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日本的统计发现每年约有5000人死于建筑灾害,其中又有80%左右的意外事故发生在一般的住宅之内。

考虑到卫生间夜间使用的便捷性,需要紧邻卧室布置。在卫生间发生人员意外倒地或其他紧急健康问题需要救援时,内开的门不但会被倒地人员阻挡而无法开启进行援救,而且容易在开启门时伤及患者。卧室与卫生间之间的过道设置脚灯照明可以提高夜间使用卫生间的安全。

为减少眼睛对明暗的适应时间,避免在黑暗环境中寻找开关可能引起的伤害,也应特别关注开关位置和开关高度。

老年人弯腰过度或快速站起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包括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昏眼花”。插座高度也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对于插座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公用电梯是安全问题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的场所,也是紧急救护与搬运的重要通道,因此,至少应有一台电梯是满足担架出入的要求。

对视是降低私密性的主要因素,容易造成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

卫生间门直对餐厅和起居空间,不仅气味不佳,也影响观瞻和隐私。

在“空间舒适”指标中,包括净高、进深、视野、门厅、储藏等“空间尺度”相关指标,无障碍、卫生门外开、地面防滑、开关插座、公用电梯和住区标识等与“空间安全”相关的指标,以及“消除对视”等。

3.7 健康促进

在影响健康的综合因素中、除遗传基因、正常生理性衰老外,环境、文化及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最大。WHO曾宣布“人的健康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和地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促进健康的主要策略。

开放街区既方便居民生活,又引入了城市活力。入口及开放的街区,形成与城市更为有机互动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较好的缓冲区。

交往空间对于居民之间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助,情感上和思想上的交流以及休闲娱乐的条件,满足心理健康等需求非常重要。

结合单元入口空间设置交往大堂,既可满足住户交往需求,又能优化单元入口空间品质,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我国居住实态的调查表明,我国儿童大部分是由老年人居家看护照顾,儿童身体机能较弱,容易发生危险。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照顾小孩、加强老年人和孩子的交流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健身体系是健康住区主动实现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引导住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增进邻里感情、促进社区精神文明。

适宜的体育健身设施配置和便捷的可达性可诱发居民的驻足、参与,培养居民的健身愿望。

长期坚持慢跑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应采用弹性减振材料铺装的跑道,减少对人体关节的冲击和损伤。慢跑道系统与住宅卧室和起居室的垂直间距过小会影响他人的休息和隐私。

卫生服务中心除了一般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外,还应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健康咨询、体检与诊断,根据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组织实施健康促进方案,并开展个案主动追踪服务和干预。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方式包括配置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医疗与疾病预防相结合、实施双向转诊等。

住区内设置基本医学救援设施和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可确保在突发卫生类事件的情况下,能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服务中心还将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卫生防疫知识、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提高居民自我保护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住宅业主手册》的制定可培养和引导健康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住区生活品质。

杀虫剂和除草剂是致癌物质,其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干扰内分泌及影响神经系统。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雨水污染河流、地下水和土壤,最终返回人类的食物链到达人体,进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宠物的粪便会给住区环境卫生及其清扫工作带来影响,而且易滋生大量致病细菌,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健康促进”包括“促进交往”、“促进健身”、“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等4个方面,设计了22项指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住区健康保险可提升居住者人身安全和家庭生活质量。保险公司积极主动地对投保人进行调查干预以降低医疗风险,既提高了住区的抗风险能力,又进一步拓宽了保险服务领域。

4、基于市场化的健康住宅推广模式探讨

显然,本次推出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的特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

4.1 聚焦建筑使用者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明确安全、便利、舒适、绿色、健康之间的关系(图4)。

健康性能应作为建筑的基本要求(工程质量)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与节能)的有效补充和提升,聚焦于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的建筑环境,并应实现从建筑部品/设备→系统→单户住宅→单体建筑→住区的全覆盖,才能真正提供一个满足健康性能的住宅产品。因此,健康住宅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和绿色、节能理念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居住者提供可持续健康效益和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4.2 关注健康住宅的推广模式,基于产业链思维研究服务对象、相关利益者的痛点、首批志愿者的选择和可行的推广策略(表1)。

4.3 提炼居住者的健康痛点,聚焦健康并据此设计健康住宅指标体系。

从健康住宅评价指标总表(表2)可以看出,评价指标更加直接简明地反映了百姓的居住痛点,指标不仅包括系统的技术指标,也包括单个的技术要求,甚至包括老百姓能够直接体验的现象。

传统风水对百姓的居住理念影响深远。在CECS179:2009《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中,要求“应用辨证的观点研究地域住宅风水文化,引导居住者正确理解住宅风水观念,营造符合心理健康的居住环境。”在评价体系中,我们也试图将传统风水观点中符合科学的策略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技术指标。

例如、传统风水中的“不走下坡路”,在今天的生活中表现为与入户门直对的下行梯段。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踏空产生恐惧感。因此除了需要1.2m以上的平台宽度等过渡空间外,楼梯间的光环境应符合安全照度标准。

因此,指标将完全聚焦于消费者健康需求,并形成可感知、可体验、可测量和可验证的健康建筑认证项目。

4.4 开拓健康住宅推广路径,扩大健康住宅的研究与评价范围至健康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013年,《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列入《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2013年(第一批)制定计划》;

2014年,《住宅健康性能评价标准》列入《2014年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

2016年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健康建筑认证项目。

5、健康建筑的研究与展望

由于建筑环境健康风险涉及建筑、医学和心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我国对于众多与建筑环境有关的健康损害或疾病还缺乏定性或定量的关联研究,因此需要从疾病预防和源头控制的角度实施建筑环境致病源治理和健康风险源预防。

需要从国家跨部门联合开展的健康住宅研究工作包括:

1)住宅相关疾病或健康损害的种类和致病因素研究;

2)住区环境健康影响典型因子和关联性研究;

3)建筑和医疗融合的疾病防控与主动服务模式研究;

4)选取典型住区进行健康风险预防的居住环境通用建设技术示范;

选取典型医院建立与居住环境相关健康损害或疾病管控系统示范;

5)居住环境与居民健康管理数据库示范建立及近人空间数据采集设备开发。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性保障住房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并重的发展期,如能实现住区公共卫生安全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在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避免和消除健康风险因素,可以大幅减少居民患病后的医疗费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居住健康需求。

目前,国内针对医疗主动服务的理解集中于发生疾病后的主动治疗,包括针对疾病的主动干预行为、主动提供护理服务、主动提供医疗信息、主动完善医疗流程等。但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对医疗主动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从建筑角度,推广居住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建设技术,建立基于居住环境的疾病一级预防体系;从医疗角度,基于医院体系,建立居住环境健康风险管控系统;从建筑学、医学和心理学的综合角度建设医疗与居住环境相结合的主动医疗模式。这无疑是对传统模式的拓展,符合医疗改革以人为本、多元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处于中高速经济发展期,人们更愿意从教育、旅游、健康等方面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健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及其投入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包括开发者的产品层面和消费者的需求层面。而政府主管部门也会将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的战线延伸至社区,尤其是住区。

6、结语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的新思考 篇11

从学生的学业评价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基于经验的评价;二是基于科举的评价;三是基于教科书的评价;四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在尧舜时代,以“九德”(即九条标准)为基础来选择部落联盟的首领。西周的选士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由乡里选士、诸侯选士和学校选士三个部分组成。西汉则建立了以察举制为核心的选士制度。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与制度,正是在察举制中诞生的。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限于对经书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时,没有确定的标准,主观性较强,即使是测试,评分的主观性还是比较大的,给应试者的评分严重地依赖于主考者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标准,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基于经验的评价”时期。

公元606年,隋炀帝开设了新的常规科——进士科,重开了庶民进入仕途的通道,以分科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遂现雏形。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废于清末,历时1 300余年,是我国实施时间最长的选士制度。科举考试时期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进行分科考试,有利于专业人才的成长。其次,显示出较大的公平性。科举制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不以出身论高低。再者,它对教育起着巨大的牵制作用,学校教育内容与方法,尤其是考试的方法,几乎完全采用科举中使用的方法,这使得教学内容越来越窄,教学方法越来越呆板,教学手段越来越单一。

在我国,真正的教科书是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以后的事。教科书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的面貌。当教科书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时,不但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考什么”也起着决定的作用。基于教科书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教科书的学业评价将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也就成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成了学科知识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教师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当中,也就成了知识的复制者,只要熟悉教学的内容就可以进行教学;只要是解题的高手,就是合格的教师。(3)学生在基于教科书的学业评价中成了一个不断被灌入知识的容器,因为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围绕着识记、理解和背诵教科书来开展的。可见,是该到了我们反思基于教科书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时候了。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底线,这就告诉了我们学业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和评价的结构是什么。第二,既然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依据,那么,就要求学校按照课程标准的底线来进行教学活动。第三,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变革的需要。第四,课程标准尽管将学生学业的预期目标具体化了,但它并没有指定具体的课程、教科书与教学方法,因为同一个标准,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达成。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特征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学生学业评价参照的重要文本,对教育变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依据课程标准建立评价。有了课程标准之后,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再是来源于经验或者教科书,而是来源于课程标准;除此之外,评价的方法也由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所决定。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反映了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以及学生学业成就现状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因而要使学生学业评价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就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则通过评价所获得的作为问责依据的学生学业成就数据很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教育的结果,因而要避免这种有失公平现象的发生,指向教育问责的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就必须基于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后于评价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要求评价的设计在明确课程标准要求之后和教学设计之前完成,就是要保证评价的目标能够引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设定,从而让教师明白自己应该“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而不仅仅是基于教科书的“教什么”和“怎样教”。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就是获得“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而这种证据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努力证明。教师要获得学生在学业成就上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是要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必须知道什么,二是学生能够做什么,三是在此基础上学生达成标准后应有的表现。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设计必须在教学设计之前完成。

评价与课程标准相匹配。保持学生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匹配,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课程标准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人们通过评价来判断教学是否基于课程标准,从而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再次,教学的内容要与评价的内容相匹配,评价的内容就是教学的内容。此外,要让学生明确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基于课程标准实现自我导向、自我监控学习的自主发展。

多样评价方式的整合。评价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评价的目标和内容。当我们需要判定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时,就要进行质性的评价,而要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鉴定或分出等级时,就要采用量化测评的办法;当我们期待检测学生学会了做什么时,采用标准化的测验方式,而需要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会做什么时,则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当我们需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往往采用标准化的测验方式,而需要检测学生的高级智能技能时,同样需要表现性评价。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的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或基于教科书的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要求教师按照如下程序进行:(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本节课的内容目标;(2)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目标,设计评价的任务;(3)制定评价标准或规则;(4)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和实施教学策略;(5)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6)对整个过程再评价,以调整教学和向学生反馈信息。

明确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程序,接下来就要寻求每节课的内容标准与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制订出学生学业评价的计划。首先,要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课程标准→学段内容标准→学期或学年内容标准→单元内容标准→每节课的内容标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行细化、调适,对处理后的标准进行评价与验证,最后形成计划。其次,要对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学业评价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点。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要把握好其起点、着力点、生长点。

清楚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起点。所谓清楚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在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成就?然后思考如何借助这些教学内容来评价学生?有那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开发什么样的评价工具?

考查评价细目表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着力点。每个评价都有其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各部分知识和各种能力试题的质与量及其编排方式,这可以用双向细目表来检查。在分析评价细目表时,要轮流检查每一个题目,并确定这些题目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的内容相匹配。

表现性评价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生长点。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不但有事实知识,也有问题解决、批评性思考之类的高层次认知技能;不但包括学术性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诸如综合素质在内的非学术性的成就。要对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就需要表现性的评价。(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本栏责任编辑 邓园生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 篇12

2005年3月25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确定采用XBRL技术规范, 之后XBRL在中国的证券业得以应用。目前, 国内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纷繁芜杂, 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库结构使得会计信息的格式各有不同, 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流困难成为了会计信息质量评估的一大瓶颈。XBRL即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 它规范了财务报告, 能够合理的解决建立中国会计信用评价体系所必须解决的信息获取问题。财政部正在制定中国的XBRL分类标准, 将来中国采用XBRL技术规范的行业部门会越来越多, 如海关、政府财政、税收、审计等, 也将会逐步采用XBRL。由此, 用XBRL来构建标准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重塑会计信用, 不仅具有必要性, 还具备了可能性。

一、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一) 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会计信用评价系统的核心是评价所依赖的标准——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也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使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交易。而会计信息造假频繁发生, 使得建立一个规范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呼声日益增长。这一体系将规范、统一各行业会计信息, 确立会计信息的衡量标准,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 中国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现状

中国正步入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阶段, 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信用危机, 由于会计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体系尚未形成,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和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等信用恶化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缺失现象相当严重, 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会计造假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 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 市场上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繁多, 各软件使用的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结构和财务报告输出格式各不相同, 任何两个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都要有专门的数据转换系统, 繁琐的数据转换工作既耗费时间, 又耗费精力。因此, 会计数据的获得是目前建立会计信用评价的一大障碍。

(三) 建立标准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信用问题之所以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是因为信用环境的恶化已加大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阻碍了市场主体间的正常经济交往, 特别是压抑了资本的活跃性。目前, 由于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 因此, 信息经济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投资者因不能正确辨认经营者的能力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二是经营者可能采取欺骗行为所造成的道德风险。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通过企业信用评价的信息揭示理论, 通过信息披露, 来规范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当今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又是风险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 规避风险、严守信用、确保经济交往中的各种契约关系的如期履行, 是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越发达, 各种经济活动的信用关系就越复杂。诚信的缺失不仅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也会制约和谐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估和社会监控体系, 以保证各种信用关系的健康发展及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竞争优势、发展潜力等的客观指标, 因此要解决企业的信用问题, 关键和核心的部分是构建会计信用的评价体系, 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要建立一个标准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统一的会计信息模式是基础。目前虽然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的数据转换系统进行数据的转换, 然而任何两个软件之间繁琐的数据转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获取数据的成本和时间, 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的价值, 还可能由于人为因素的参与而增加数据的差错率。采用相同的会计信息模式可以避免信息传递时手工重复录入数据和交叉、重复转换数据的弊端, 提高了数据利用的效率和准确率。

一旦建立起标准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同中存异, 既符合统一普遍使用的标准, 又能够反映行业的特点。会计信息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可比性, 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有利于解决评价机构与被评级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避免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和经营者所造成的道德风险的发生。

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广泛存在于借贷双方之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是利益上独立于借贷双方的信用评估中介机构固有的功能。信用评估的本质就是信用专业评估人员根据搜寻的财务和非财务的客观信息, 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拟定的评估标准对评估客体偿债风险做出判断, 为信用供给者提供中介判断信息。会计信息评价体系的建立, 也将为中国建立存、贷款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

(一) XBRL的含义及技术特点

XBRL (e 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能够在不改变现有会计准则体系的前提下, 提供一个以成熟的XML (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 技术为基础的全球企业信息链架构, 方便投资者以更具效率的方式获取、交换和分析比较企业自愿和强制披露的各种信息, 只要企业愿意披露, XBRL所包括的信息不仅限定于传统的财务报告信息, 非财务性的、作业性的以及其他性质的信息, 甚至包括分类账与交易层次的明细信息, 均可应用其延伸性同时产生。

XBRL网络财务报告拥有很强的技术特点:

1. 赋予数据确切的元数据。

数据只有赋予一定的上下文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若仅给出一个“300”, 而没有关于300的其他描述, 这个数字几乎没有信息含量。若赋予“300”明确的元数据, 例如“ABC公司2003财政年度的净利润为300亿”, 信息有用性就大为提高了。每一个XBRL事项可通过附有元数据的公司报告, 对数据赋予单位、价格以及时间等元数据, 并且这些元数据随着数据共同流动。

2. 方便、快速地搜索信息。

XBRL格式文件的所有数据都有相对应的标记, 这些标记准确地标识了数据的含意, 并且这些数据之间是互相连接的。比如说, 固定资产是与资产负债表及折旧相连的概念, 这使搜索特殊信息的工作比起其他的方式要方便得多。如果用户需要收集多个公司的固定资产数据以比较公司的经营情况, 只需对搜索工具加以调整, 即可实现横向的、多公司数据的搜索。

3. 无须多次键入数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 应用XBRL后, 财务数据只需键入一次, 即可降低输入错误的风险。而且, XBRL对不同用途的财务报告无需进行多次格式化, 可直接依据其生成打印财务报表。因此, XBRL文档不仅可降低公司编制与发布财务报告的成本和重新键入错误的风险, 而且还提高了投资者或分析师获得信息的容易程度。

4. 遵照会计准则。

XBRL是依据公认会计准则编排的, 它本身对会计准则没有影响。或者说, XBRL格式无须改变现存的会计准则, 其本身只是会计准则的电子化表示。公司无须披露超出现有会计准则要求正常披露的任何附加信息, XBRL在带来效率和方便的同时并没有多大程度上改变公司会计部门列报会计信息的工作方式。

5. 可扩展标记。

XBRL是XML关于企业报告的分支, 继承了XML可扩展标记的特性。因此, XBRL在遵循XML标准技术框架的同时, 还保留了充分的弹性, 以便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甚至不同企业根据其实际情况扩展标记, 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会计特色问题。

6. 深层挖掘财务信息。

XBRL的广泛传播并不仅仅是由于技术规范的成熟和标准的整齐划一, 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对于现实生活中商业行为的深刻理解和语义层面的把握, 才使得不同语法形式下 (外在表现为异质平台) 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极大地促进了财务信息数据挖掘的进行, 满足了决策者对有用信息和知识的需求。

(二) 以XBRL为基础建立中国标准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可能性

会计信用评价一般要遵循简单性、可比性和公开传播性等国际惯例。简单性原则是指不论评价过程多么复杂, 但评价结果可用一个简单易懂的等级标识给出, 便于各有关经济主体在与被评企业进行经济往来时清楚地了解其信用状况;可比性原则是指在同一评级体系中, 各种类型的企业信用等级的解释与含义基本一致, 而不用考虑货币单位、企业类型及地区的不同, 从而使同一信用级别的不同企业在风险程度上具有可比性;公开传播性原则是指评级结果和评级方法要通过有关传播媒介在全球市场上公开, 以使尽量多的经济主体能获得相同的评级信息。

XBRL的技术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势, 能满足会计信息评价所需要的三个特性:

首先, 对于管理者而言:第一, 可以收集更多的数据;第二, 不同机构间分享标准的、准确的、可重复使用的数据定义;第三, 数据更准确, 因为XBRL提供了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验证, 这允许XBRL文档在发送前验证;第四, XBRL应用软件可以独立于某一个分类标准。这个特性支持报告要求不断随企业情况变化而变化;第五, 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准确数据, 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分析。

其次,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第一, XBRL提供了一个国际认可的信息披露格式, 这将减少获取与分发数据的成本;第二, XBRL提供了公司、交易所、管制者与分析师共享的数据定义。从而使得上市公司更可能实现国际披露。

再次, 对于政府税务、审计等部门:第一, 可以为报告者与政府部门节约成本与改善报告、提高办事效率;第二, 政府部门可以更方便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通过XBRL能快速搜索到相关信息, 用以做出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四,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XBRL广泛使用后。投资者对有意向投资的不同企业进行各方面的比较, 避免投资者因不能正确辨认企业的能力所产生的逆向选择。

其五, 对于报告的编制者而言:使用XBRL的企业可以生产出更准确与可比较的财务报告。了解自身的行业前景, 以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随着XBRL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方面, 利用XBRL技术进行网络财务报告编制, 公司只需提供一份财务数据, 即可满足多方需求, 且其财务数据不需重新录入而可直接转换使用;另一方面, XBRL可根据各地区甚至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扩展标记, 这有利于解决中国各地区和企业会计环境特色的问题。为中国跨级评级体系中最重要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XBRL构建标准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设想

基于中国目前的状况亟需建立一个标准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并且XBRL的种种优势能够为之提供基础, 因此, 统一会计信用评级体系势在必行。要求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来保证以下五方面的完全统一:统一评级范围;统一评级标准体系;统一评级组织和实施程序;统一信息披露;统一评后监督和跟踪监测。

首先, 在国内各行业推广XBRL的应用。XBRL可以规范统一所有单位的会计信息。对于不同行业、地区特点, 由于XBRL所包括的信息不仅限定于传统的财务报告信息, 非财务性的、作业性的以及其他性质的信息, 甚至包括分类账与交易层次的明细信息, 均可应用其延伸性同时产生。这一会计信息特殊性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其次, 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会计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前景预测相结合。会计信用综合评价根据信用风险的内涵, 将信用风险分为信用能力和信用意愿两个方面。对信用能力的分析从资产负债比率、不良资产比率、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履行各种契约的保障程度入手, 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和基本经营、管理素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从而对企业履行各种契约的能力做出判断, 给出企业的信用能力评价。对信用意愿的分析从企业的会计诚信记录入手, 结合信用能力的分析, 详细剖析产生各种不良记录的原因 (如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 , 从而对企业履行各种契约的意愿做出判断, 给出企业的会计信用意愿评价。最后, 综合考虑能力和意愿的评析, 确定会计信用等级。在信用评价过程中, 要注意把行业特殊性与市场普遍性相结合, 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把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然后再对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 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评定企业的会计信用等级。

最后, 用评级的反馈结果进行对该体系和理性的评估, 使用科学评估手段, 不断提高评估的科技含量, 结合实际情况, 提高评级可操作性, 不断完善这一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摘要:文章结合目前中国会计信用体系的现状以及XBRL成熟的技术规范和整齐划一的标准的特点, 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论证了可以应用XBRL建立标准会计信用评价体系, 并就如何建立该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XBRL,会计信用评价,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宗祥, 王志亮.基于REAXBRL和数据接口技术的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8) .

〔2〕单雪文, 李占国, 胡仁昱, 魏文翠.信息技术标准在会计信用体系中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8 (12) .

〔3〕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EB/OL〕.http://www.ccn86.com/news/comment/20070111/21201.shtml.2007-1-11.

〔4〕李九斤, 邵强, 孔华.基于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 .

上一篇:防雷设施有效性研究下一篇: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