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

2024-10-09

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精选10篇)

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 篇1

在临床兽医诊断和用药过程中, 经常采用一些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做法, 但却很少有人对此做法的正确与否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 不少所谓“约定俗成”的做法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 甚至会引发畜禽更严重的生理健康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兽医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几种常见误区, 供同行参考。

1 见菌抗菌见热退热

兽医临床上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只要动物发病都使用或者辅助使用抗菌药物。实际上不少动物疫病本身与细菌感染无关, 而且在发病过程中, 只要治疗及时也无需抗生素的辅助治疗, 诸如消化不良、中暑等疾病, 若滥用抗菌消炎药物反而会引起机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引发新的疾病的发生, 并能提高致病菌的抗药性。

发热是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动物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反应, 是机体抵抗致病因素的保护性反应, 可使白细胞增多, 吞噬细胞机能加强, 抗体生成增多, 肝脏解毒能力加强等, 所以在一定阶段有利于机体。如果于家畜发热之初就使用退热药物, 不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且也不利于激发机体的潜能, 并最终形成只要发病就必须通过药物才能治疗和维持的恶性循环。但如果畜禽持续发热, 营养物质消耗过度, 发热时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 则会使疾病进一步加重, 此时则应果断使用退热药物以改善全身症状。在临床实践中, 建议对高热或持续发热及时采取退热措施, 而对一般微热不滥用退热药, 以免造成热型混乱, 掩盖病情真相。

2 见吐即止吐见泻即止泻

呕吐是动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猪、犬、猫等动物食入对胃有刺激或有毒食物, 常发生呕吐, 借此排出胃内的有害物质。若此时用止吐药物止吐, 则不利于有害物质从胃内排出。如果动物出现频繁而长时间的呕吐则可能会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致使疾病加重。此时不仅要及时使用止吐药物, 而且还要及时补充水分、能量、电介质等, 以维持体液平衡。

腹泻能排除体内病菌及有毒物质, 腹泻初期不宜用止泻药。但长时间频繁腹泻可导致严重脱水, 血压降低, 外周循环衰竭, 使病情恶化, 此时要及时止泻, 并辅以输液补充水分, 必要时添加强心药物和抗生素, 增强心脏机能或控制机体继发感染。

3 咳嗽止咳腹痛止痛

动物呼吸系统疾病常导致积痰、咳嗽、喘息等症状, 呼吸道积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 细支气管被痰液阻塞可影响到通气而产生喘息, 痰液积聚在呼吸道内能导致继发感染而加重咳、喘的症状。咳嗽能将痰液及异物排出呼吸道, 所以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在呼吸道疾病初期有利于动物康复。咳嗽初期就使用镇咳药, 不利于痰液、异物的排出和炎症的控制。如果出现剧烈且长时间的咳喘则会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此时不仅要用镇咳药, 而且还要使用祛痰、平喘药和抗生素, 以增强治疗效果。

腹痛是家畜腹部疾病的主要症状, 诊断时需根据疼痛的性质、程度以及疼痛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内脏器官的功能症状来确定。比如急性胃扩张的腹痛发生在采食后1~2 h内;肠痉挛的腹痛是间歇性的, 这种判断直接影响到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手段的使用。如果过早使用止痛药, 腹痛的症状虽然得以缓解, 但真正的病因依然存在, 并且止痛掩盖了真实的临床表现而影响正确及时地诊断。所以只有确诊后, 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止痛,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4 片面强调药物的治疗作用忽视机体的作用

在兽医临床工作中, 常发生只针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 而忽视提高病畜自身抵抗力。如仔猪营养不良性腹泻, 若单纯用大量抗菌性药物去杀菌止泻, 而不进行营养补充提高抗病力, 达不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只有既采取措施消除病因, 又对病畜加强护理, 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吉

养生保健观中的常见误区 篇2

就医观一些人误认为医院越大、设备越高级、医生头衔越多对于患者就医就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您看的是常见病,并非疑难杂症,那么,一般的医院就能解决,您就不必去大医院就医,否则费力劳神多花钱。

用药观不少人喜欢用贵药、新药,其实这是错误的用药方式。因为,用药的关键是对症,而不在药品价格的贵贱和新旧。

投资观有些人吃喝玩乐舍得花钱,平时却舍不得把钱花在养生保健上。比如,有的人连一份医疗保健杂志或报刊都舍不得订。

评价观有些人在治病过程中,特别重视短期疗效,而忽视对整个治病过程的重视。特别是对慢性病,医生不可能做到药到病除,所以病人就别嫌自己的病好得慢,如果病人由于心急就反复地换医生。既浪费时间、花钱多,对身体的康复也不利。

谈谈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篇3

1 血压测量中存在的误区

血压测量简单、易行、无创、便捷、花费很少。是诊断高血压的前

提和基础。但看似简单的测压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问题, 这在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中较明显, 在执业 (助理) 医师技能操作考试中也有部分考生不能正确测量血压。

1.1 测量方法和要求不合标准

主要问题有测量前不按要求嘱被测者休息5~10min;对有些肥胖者袖带不够宽 (至少要能包绕上臂的23) ;松紧不适宜 (以能插入1个手指为宜) ;诊量器置于袖带内;放气速度过快;两次测量中间隔休息不到1min。这些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错误, 但忽视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测量血压的结果, 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这些问题。

1.2 因医师认识不足而存在的误区

常见问题有:为了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较多省份已规定35岁以上患者首诊必测血压的规定, 但一些医师并没有做到, 原因在于不知道或不重视这一规定;首次测血压应测双臂血压、以血压值高的一侧为以后的测压臂。同时应测立位血压。也不是都能做到;医师应重视教导高血压患者养成自测血压的习惯, 因其可鉴别"白大衣效应", 也可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 评估降压效应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因24h动态血压监测花费较贵而不能普遍应用。但它比单纯诊量血压测定更好预测心脑血管疾病, 更好地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 指导治疗, 有助于白大衣血压、隐匿性高血压、非勺型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其实在基层我们可建议患者从上午6时开始、每4h测量1次血压, 上午10时所测量血压值为峰值, 夜间2时的血压值为谷值、以6次所测血压值来反映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性变化、血压和靶器官的关系、降压药物疗效等。

2 医患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高血压病病程长达数十年, 以家庭治疗为主, 治疗中时有错误的观点和判断。

2.1 患者的常见误区

(1) 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这是不正确的, 高血压病患者, 症状与血压高低不成正比, 有些患者没有任何不适, 但也可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应该定期主动测量血压, 每周不少于2次。 (2) 治疗随意性较大, 跟着感觉走, 没有不适, 不坚持服药, 对降压治疗的目的认识不足, 血压一降自行停药。 (3) 一些高血压病患者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这其实是错误, 降压要平稳降压。 (4) 单纯依赖降压药物而不做综合治疗。 (5) 盲目道听途说或迷信广告迷信高血压可以短期根治。

2.2 医师方面常见的误区

(1)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够。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患者依从性差是临床上降压达标率低的原因之一。要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就要求医生主动与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了解, 包括经济状况、生活习惯、性格喜好、服药的情况、效果和反应并长期跟踪。 (2) 有重治轻防的倾向。面对高血压病患者多数医师重视对他们的治疗及降压达标, 而往往忽视预防。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实践证明高血压病的社区综合防治是行之有效的, 且事半功倍。 (3) 不重视对正常高值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血压值在120~130/80~89mmhg范围内称正常高血压, 我国统计资料显示, 当高血压从120/80mmHg上升到140/90mmHg时, 心血管发病将增加2倍以上, 且心血管并发症多数发生再140/90mmHg左右 (包括正常高值) , 所以应对这些人群进行干预, 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如果这些人群和并有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病应适当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那开宪, 余平.应关注高血压诊治中的一些误区[J].中国临床医生, 2009, 4:3.

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常见误区;策略

一声呱呱之叫牵绊了父母一生,也欢喜了父母一生,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心头肉,对于孩子的幼儿教育,父母极为看重,所以在适合的年龄几乎父母都会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但是近几年,我国的幼儿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安全事故、教育事故频发,所以,关于幼儿教育必须警钟长鸣。通过分析来看,之所以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教育中存在很明显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素质偏低、教育方法失衡和掺杂功利等等。只有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幼儿教育蒙上安全的屏障,才能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幼儿教师素质偏低

1.对自身要求放纵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光是有一张“幼儿教师资格证”就万事大吉了,这只是一个证明,具备职业资格的同时也要具备道德资格,工作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也要明确自己所面对的对象,小幼儿的教育中应付出更多的真心和爱心。

2.对幼儿监管不力

童年是一个孩子最珍贵的时光,人生第一次接受正规教育就是在幼儿园里,除开父母,幼儿教师便是孩子全部的依赖,其更要像父母一样去悉心照顾,倾注心思,生活当中隐藏的安全隐患众多,如果幼儿教师不提前预知危险,就会陷孩子于危险的“泥沼”之中。

二、教育方法失衡和掺杂功利

1.教育方法失衡

幼儿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困难的教育,因为幼儿对这个世界中的一切处在无知阶段和好奇阶段,所以针对他们应当有专门的一套教育方法,而不应该厚此薄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总结方法,换位思考,对于幼儿的教育应该坚持寓教于乐。

2.教育掺杂功利

幼儿教育应当是非常纯洁和干净的,可是有一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助长家长的不正之风,使本该单纯的幼儿教育掺杂进了功利,这是不可取的,幼儿教育的领导阶层应明确职业规范和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为孩子创造一片干净的天空,为国家哺育未来。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的各个阶层都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职责,同时,对于幼儿教育中易于出现的误区进行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只有这样,我国的幼儿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九红,卢瑞中.素质教育应从幼儿阶段抓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03).

[2]成云,熊鸣婷.从当代中国早期教育误区谈儿童学习障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3]熊灿灿.国际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特征分析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04).

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 篇5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

曾经的数学课, 计算教学总是那样的单调枯燥, 应用题教学则走进了人为编造、纸上谈兵的死胡同, 计量单位和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一应用就闹笑话, 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空壳。如今的数学课, “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 有时甚至超出了“数学味”, 几乎都是通过生活实际、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的。大家普遍认为传统的那种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已经落伍, 创设情境才是现在数学教学的主流。这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教学理念。但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创设情境却往往“变味”, 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情境创设不真实, 脱离生活实际, 属于凭空“创造”;有的情境创设与教学不相关, 完全属于生拉硬拽;有的情境创设没有实效性, 要花大量时间去渲染, 属于绕来绕去才转入正题那种。

二、“合作学习”的误区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 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 有的数学教师把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又片面地理解为小组讨论式学习, 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我在参加数学教学交流活动时, 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 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 但是一堂课下来, 只见活动的热闹, 不见知识与应用的有效挖掘和共鸣。而且, 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 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小组讨论时, 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学生们你一言, 我一语,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 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 结果, 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也不是每一节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就知识点与活动的关系而言, 知识点是主干, 活动是枝叶, 活动是为知识点服务的。个人学习、独立思考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因此应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 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 脱离、偏离、忽略了知识点, 无异是本末倒置。可见,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因为它能充分地增加课堂容量, 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 教师的讲解也更有声有色。因此, 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许多“观摩课”上, 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 似乎“有声有色”, 热热闹闹, 课件也制作得越来越精美, 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快。甚至于有许多教师认为, 一堂公开教学课如果不用课件就没体现教学新理念, 更有甚者把课件制作水平作为一堂课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依据。孰不知, 课件的作用再大, 也是体现在辅助教学上面, 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使课堂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课件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动感, 学生们喜闻乐见。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 但课堂上课件使用的过多过滥, 学生理性的思考反而少了。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时, 先用媒体演示怎么割补, 再让学生按照媒体演示的方法动手操作, 忽视了学生思维探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对计算机的使用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要注重实效。新技术并不代表先进的教学思想, 屏幕不能取代必要的板书, 学具操作不能取代教具演示,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那块黑板才是我们教学前沿的主阵地, 我们应当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更充分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的误区

现在的教师都十分注重优化师生关系, 着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空间里参与学习。在教学中, 只要学生答对了即使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 教师一律都说“很好”“你真棒”“真聪明”, 而那些确实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的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 这样的表扬不但起不到真正激励的作用, 相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还有的教师误认为不能批评学生, 批评就是否定, 就会刺激学生, 影响其上进心。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采用所谓模糊评价的方法, 于是出现了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 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 教师一概视而不见, 以至于有位低年级教师提问:“7+8=?”当有位学生回答“是13”时, 引得全班学生大笑, 这位教师仍微笑着说道:“只差一点点, 继续努力!”甚至个别学生失去自控, 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 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而且在课堂上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授课教师对学生会意地笑一笑、点一点头, 有时连竖起大拇指这样的鼓励方式学生并不买账, 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 学生才会兴趣高涨。一堂课下来, 学生相互攀比谁得到的“奖品”多, 甚至有的学生把获取物质奖励当做回答问题的目的, 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教育观。

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与学法指导 篇6

现在我把一些我在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跟大家交流。我们在学习英语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误区, 那么这些误区是什么呢?

误区一是速成心理。世界上没有一个母语不是英语的成年人不下苦功就能学好英语的。学好英语没有捷径, 只有方法的好坏。比如记英语单词, 低着头拼着命地默写, 这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是大声朗读, 把声音铭刻在脑子里。

误区二是通过汉字记音。现在有人推广通过汉字记英语发音, 如“古帝拜”记goodbye, 甚至把这种做法作为成果出版。这是极其错误的, 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

误区三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应试教育重结果, 带来的后果是整天做模拟题, 找出打钩的规律, 这是教育的大敌。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大家一定要遵照学习的规律, 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学。只要学习的方法对了, 就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误区四是对教师的依赖。大家要仔细揣摩一句话: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本质。任何一种学习, 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自身, 而不是在老师。

我将会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简单论述该怎样学好英语。

1. 英语听力。

练习听力的原则是听整段内容而不是孤立的字词句, 条件是必须多读多练。广阔的知识领域和坚持不懈的实践是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 练习听力的目的是逐步缩短听见和理解之间的时间距离, 并根据听力材料, 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 巩固所学的语法、词汇等知识。

2. 英语口语。

口语表达力求流畅, 并尽可能准确, 这是一个看似容易, 实则艰难的过程。英语语言发音的根本特点是鲜明的节奏, 也就是它的轻重音节, 要学好英语发音, 不仅要学好音素, 还要准确掌握节奏, 重音读重, 轻音读轻。为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必须借助于国际音标, 准确发音。

3. 英语阅读。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的目的在于训练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及熟练, 通过细嚼慢咽似的精读, 细心观察个别语言现象, 体会整篇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精读的同时大量泛读, 从原著的改写或简写本到原文的小说、童话、戏剧、经济再到英美期刊, 不断丰富相关的文化知识。在精读和泛读中, 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 常采用默读、朗读、背诵、快读等方法, 取得不同的阅读效果。

4. 英语写作。

写作是熟练准确运用英语的必经之路。良好的语法基础, 词汇基础和丰富的思想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学生要学会写正确的英文句子, 学会用恰当的词表达意义, 并努力拓宽思路, 使表达丰富、具体, 学生通过用英语写日记或周记, 读书笔记, 提要, 感想或抄写英语文章或段落的方式练习写作。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在学习中都会有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 那么他们要具备的学习要素主要是什么呢?下面介绍他们需要具备的学习要素。

1. 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 而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 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 学生可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 较快地入门, 为今后开展更深层的教学做铺垫,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有许多方法, 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能伤了自信心。一定不要过高要求自己, 不能看到别人说英语, 就觉得自己不行。要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 想到的是积沙成塔, 而不是一步登天。

3. 决心。

我们往往是多次下决心而从不付诸行动。所以大家在下决心的时候要把决心变成具体的学习计划。如制订周、月和学期计划, 甚至是哪一个时间段应该学完什么内容都明确下来, 通过这些计划把决心变成行动。

4. 自我约束的能力。

我们享有很高的自由度。在学习上没有上课时间的约束和老师的约束, 这既可以变成有利的条件, 又可以变成不利的隐患。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自我约束力。假如你是足球迷, 你能抗拒住足球赛的诱惑而做作业, 你就有了自我约束力。

我想只要广大英语学习者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 就定能在英语学习中得到乐趣并学好英语, 学习是不能中断的, 在记单词时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记住英语好比碉堡, 必须从四面八方围攻, 如读报、听广播等。要敢于说英语, 不要怕出错, 要请别人纠正, 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才能。

参考文献

[1]王彤福, 杨桂娣.托福600分突破——词汇与阅读理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2]马德高, 卢福林.大学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北京:外文出版社, 1994.

纳税筹划的误区分析 篇7

一、概念上的误区

1. 混淆税务筹划、税收筹划和纳税筹划的概念。

(1) 内容。税务筹划的主体涉及征纳双方, 其内涵最广, 范围最大, 包括所有涉税事务, 是同时站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角度对税收的立法、征管及纳税人的纳税事项进行全方位的策划。税收筹划是从税收征收管理者的角度出发, 研究如何加强税收立法、完善税收法制以及改进税收征管措施、组织和控制税源、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其可分为立法筹划和征管筹划两方面。纳税筹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纳税筹划包括但不限于节税筹划、避税筹划和转嫁筹划。狭义的纳税筹划仅指节税筹划。

(2) 范围。税务筹划的范围是税收筹划和纳税筹划两项范围之和。税收筹划以税收为筹划对象, 如制定税收制度、构建税收体系等。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针对本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的筹划, 筹划范围仅限于本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及其涉及的纳税事项。

(3) 主体。税务筹划无特定主体, 可以是中介机构、研究机构或是税务机关。税收筹划的主体是征税机关, 其代表国家行使税款征收权利。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 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4) 目标。税务筹划的目标为征税效果最好、征税成本最低、纳税成本最小化、税负最小化以及涉税零风险的效用总和。税收筹划的目标为增加税收, 其从税法体系的完善角度筹划, 通过制定和采取措施防止偷漏税。纳税筹划的目标为减轻税负, 实现涉税零风险, 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 混淆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节税的概念。

(1) 性质。纳税筹划是符合税法规定并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合法行为, 遵循税收政策导向。偷税是违法行为, 将受到法律的严惩。避税是利用税法的漏洞达到少纳税的目的, 有一定隐蔽性。节税是在税法允许、鼓励的范围内进行的纳税方案优化选择, 有确定的法律依据, 动机合理且手段合法。

(2) 手段。纳税筹划采用的是合法的或是不违法的手段, 如价格法、临界点法等。偷税采用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凭证, 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 或不进行纳税申报及进行虚假申报等违法手段来完成。避税主要是通过找出税法漏洞, 并利用漏洞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节税主要是通过调整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 避开国家限制行为, 主动享有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3) 行为发生时间。纳税筹划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偷税是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后, 对已确定的义务进行隐瞒、造假, 具有明显的事后性和欺诈性。避税和节税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

(4) 目标定位。纳税筹划的目标为实现纳税人整体利益最大化, 与财务目标一致。偷税的目标为不交税或少交税, 减轻企业负担。避税着眼于局部税负的降低, 不考虑整体目标, 没有全局性。节税的目标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5) 政策导向。纳税筹划符合国家立法意图。偷税是国家予以严厉打击和惩罚的, 要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避税是国家不提倡的, 通过不断完善税法、尽量减少漏洞, 可以控制和减少避税的发生。节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立法意图。

(6) 结果。纳税筹划短期内会造成税收减少, 从长远看能保证税源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偷税一旦被税务机关查明属实, 纳税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税的正面效应是促进税法不断完善, 负面效应是直接减少国家税收。节税能促使企业控制成本, 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认识上的误区

1. 盲目筹划, 不权衡风险和得失。

纳税筹划在给纳税人带来减轻税负好处的同时, 也会使纳税人付出一定的成本, 即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在选择执行某一个具体筹划方案时, 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纳税筹划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包括两方面: (1) 直接成本, 包括企业为实行筹划方案而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 (2) 风险成本, 任何一种风险的产生都可能让筹划目标落空。隐性成本是指企业实施筹划方案而产生的连带经济行为的经济后果, 其在不同的纳税环境和纳税方案中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机会成本, 是指采纳一项筹划方案而放弃另一项方案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很难直接量化, 也难以预测, 但也是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从短期来看, 纳税筹划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才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从长远来看, 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纳税筹划方案才是符合企业财务目标的。因此单纯地比较收益与成本是不全面的, 要从长远角度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例:某小型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 则在进行筹划前的应纳税额=40×25%=10 (万元) 。现决定采用分立成两个公司的办法进行筹划, 即进行业务拆分。分立后两个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25万元和15万元,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0%。因此筹划后应纳税额=25×20%+15×20%=8 (万元) , 筹划收益为2万元。从表面来看, 该筹划方案可行, 但要注意的是, 这种筹划的关键在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 由此产生的注册费、咨询费、审计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可能远远大于2万元。因此, 该筹划方案只能作为筹划案例进行分析, 从整体上看并不一定有实践意义。

2. 顾此失彼或只注重重点税种。

实务中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常设立独立核算的运输公司以进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筹划, 但其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

例:某运输公司为A公司的子公司, 某年度该运输公司的运输费、装卸费、搬运费等收入达到2 000万元, 税前利润1 100万元, 而A公司出现重大决策失误, 产品大量退货等导致亏损额达1 750万元。这样, 运输公司扣除成本费用后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75万元, A公司不纳税, 但无法用运输公司的收入弥补亏损。出现这样状况的企业通常是基于以下考虑:增值税税负重于营业税税负, 因为增值税税率为17%或13%, 扣除进项税额, 税负在4%~6%之间, 营业税税率一般为3%或5%。于是,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尽量避免缴纳增值税, 改缴营业税, 在这方面确实能够让纳税人得到实惠。以价外费用为例, 存在大量运输业务的企业如果有独立核算的运输公司, 那么在销售货物时就可以将涉及运输费、装卸费的业务交给运输公司来完成, 相关价外费用可由运输公司收取, 这样就会因运输公司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而使企业整体税负大幅降低。经过合理的筹划, 纳税人将销售业务和运输业务拆分后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但上例中的纳税筹划方案未从长远考虑, 只顾一方面利益而可能失去长远利益。

3. 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实现税负最小化。

纳税筹划的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 (1) 具有完整的筹划过程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如企业在存货的数量和销售收入实现方式上可以进行纳税筹划, 如果存货在市场上不紧俏, 可以尽量减少存货, 这样可以使进项税额尽早得到抵扣, 减少资金占用。 (2) 纳税筹划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 要将其纳入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并结合长远目标加以考虑。

整体性与纳税筹划的目标相关。企业付出一定的成本来实施纳税筹划方案, 从根本上讲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现实利益。而目前有人片面地把税负最小化作为纳税筹划的目标, 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准确地讲, 追求税负最小化只是纳税筹划最原始和最直接的动机, 并不能等同于纳税筹划的目标。企业通过纳税筹划至少要达到以下目标:直接减轻税收负担;通过递延纳税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实现涉税零风险;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税费是企业的重要支出项目, 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纳税筹划最根本的目标应该与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相一致, 即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事先安排,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其与风险、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当然, 税负最小化也未必不能作为纳税筹划的目标, 当某方案实现税负最小化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正相关时, 税负最小化就是纳税筹划的最高目标;反之, 当两者非正相关时, 只能以财务目标为终极目标。

4. 认为纳税筹划会减少国家收入。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直接动因是使自身税负最小化, 而国家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能是组织、监管税收, 依法治税, 防止税款流失。因此, 纳税筹划产生了一种纳税人和国家之间博弈的假象。正是这种假象导致少数税收征管人员未能认清纳税筹划的积极意义, 在对企业纳税筹划的认定上存在偏见。

国家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按照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导向进行筹划, 符合国家税收法规的立法意图, 使得国家的税收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纳税筹划与税收调节是共存的经济行为, 是国家税收政策信息的发出和反馈的统一。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行为符合税法政策, 一方面降低了自身的税负, 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对落后产业或地区的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 创造出更多的税源。同时, 税收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担分为相对负担和绝对负担, 当纳税人相对负担减轻时, 经营规模扩大, 税收绝对额仍会上升。因此, 有效的纳税筹划不是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博弈, 而是二者之间双赢的选择。

5. 认为纳税筹划只与会计人员有关。

有的纳税人认为, 纳税和经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 只要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高, 通过运作就能够少交税。事实上纳税筹划非常重要的两个特征就是事前性和过程性, 即在应税经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安排和选择, 包括根据情况的变化对纳税筹划方案作适当的调整。 (1) 如果应税经济行为已经发生或完成, 则应纳税额就已经确定, 就已丧失筹划和选择的机会; (2) 如果不结合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对纳税筹划方案实施过程控制和调整, 则纳税筹划的目标就可能落空, 因为经济形势在变, 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在变, 其适用的税法也会变; (3) 如果仅靠会计的事后做账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那就不是纳税筹划行为, 而是偷、逃税行为; (4) 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 把经营项目放在国家鼓励的产业上, 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又达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 这才是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

摘要:纳税筹划是当今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受关注的一个议题, 它涉及企业经营、投资、理财、决策等活动的各个方面。本文深入分析了纳税筹划的两种概念上的误区和五种认识上的误区。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成本,误区

参考文献

企业纳税筹划的三个认识误区 篇8

误区之一:随意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

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从企业内部看,企业欲增加利润,使资产增值,固然可以通过调整商品价格、增加销售数量、提高产品质量等途径增加收入,但价格的上涨又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的风险,从而迫使企业在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减轻税负上下功夫。若采用偷逃税方式,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其结果不但不能免除纳税义务、减轻税收负担,相反会增加企业的纳税支出,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削弱市场竞争力。若采用合理的纳税筹划方式,结果会完全不同。因为依法纳税是纳税筹划的前提和基础,其纳税筹划的利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因此,只有纳税筹划是所付纳税费用小、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合法的具体方式。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有限度的,纳税筹划往往需要与相关的生产经营决策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产生出较大的总体收益和效果。

误区之二:纳税筹划在事后

筹划性是纳税筹划的一个特征,是指纳税筹划必须在事先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纳税筹划可以贯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但决不是在事后进行筹划。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如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缴纳增值税或消费税,收益实现或分配后才缴纳所得税等等,这时有的企业不是在发生应税行为或纳税义务之前聘请注册税务师进行筹划,而是等到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或已被税务机关查出问题时,才想起向注册税务师咨询进行纳税筹划。因不同的纳税人和不同的征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待遇不同,这在另一方面向纳税人显示出可选择低税负决策的机会,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收已经确定,再想方设法寻找少缴税的途径,这样的“方法”不能认为是纳税筹划。

误区之三:最优纳税筹划方案是纳税越少越好

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纳税筹划方法的复杂。但是其基本方法可概括为:1.选择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如注册有限责任公司还是独资企业等;2.安排企业财务活动的纳税筹划,如企业筹集资金是向银行贷款还是发行股票或债券等;3.取得税收利益的纳税筹划,包括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由高纳税义务向低纳税义务转化、纳税期的递延筹划。

纳税筹划的目标是选择低税负和递延纳税,是获得税收利益,然而纳税筹划不能只局限于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应着重考虑整体税负的轻重,因为纳税人的经营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这就要求它的整体税负最低。在考虑整体税负的同时还要着眼于生产经营业务的扩展,即使多缴纳税了,但从长远看资本的回收率能增长,对投资者、纳税人有利,这样的纳税筹划方案还是可取的。

一个好的纳税筹划方案不一定是纳税最少,下面的例子也许更能阐明这一观点。

某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货时均按规定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为配合企业发展战略,欲在下月内搞一次促销活动,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凡一次购货额超过130元的,一律七折销售;二是凡一次购货额超过100元的,一律赠送购货额30%的小商品。假定所有商品的购销价格比为6:10,不同商品的购销费用与商品价值之比相同。问:哪种促销方案对商场最有利?见下页表(以销货额为130元为例,单位:元)。

由下表可见,方案一交纳的税费较少且税负率也较低,但其销售利润与销售利润率并不高;方案二虽然交纳的税费较多且税负率也较高,但是其销售利润与销售利润率较高。因此,方案二对商场有利。

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 篇9

关键词:英语专业;翻译;学习误区

一、引言

翻译的质量(笔译和口译)最能体现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论的学习,技巧的训练,知识的积累,仅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所以大量的工作需要学生课下去做。翻译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但是不能盲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导。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几个常见误区,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常见误区

(一)词典使用不当

翻译离不开词典,虽然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人手一本英汉双解词典(当然现在更流行手机APP类电子词典),但是这远远不够,而且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在翻译中如何正确使用词典。

现在的学生图省事,大多偏爱电子词典,但是电子词典的弊端在于,搜索后首先出来的是汉义,而且资源大都来自于网络,缺乏权威性。有的学生只看到前几个释义就断章取义,或者说找不到合适的解释,就胡乱翻译。例如:“It struck her that although she was now rich,she was not really happy.” 一句中的 “struck” 是strike的过去分词形式。如果使用手机版有道词典搜索该词,首先出现的一连串汉语释义中并没有“(sth)suddenly comes into your mind 突然想到……”这里如果将其翻译成“打击”就错得离谱了。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使用这类电子词典,而是希望学生在使用时,不要只看最初的简明汉义,一定要查看完整释义,特别是英英释义。另外,一本词典不是万能的,释义不一定完整,在一本词典上找不到合适的解释,并不等于它不存在。以“go through”为例,这一短语在柯林斯上有5个释义,在牛津词典上有9个,而在汉英大词典上竟多达13个释义,可见多备几本词典在手的重要性。

(二)无视英汉语言差异,缺乏翻译技巧

英语专业学生在刚刚系统接触翻译时,并不能从宏观上把握英汉语言的差异,而且缺乏翻译技巧,习惯逐字翻译,常常造成译文的不通顺,表达有歧义。例如,“走出市区,也可找到自然风光;踏着绵软的沙滩,投入蓝天碧海的怀抱;沿登山径,深入浓密的山林,满目清新……”这是汉语中常见的无主句,汉译英时,首先应该注意考虑添加主语或者变为被动句、祈使句。比较学生的两种译文:

译文一:leaving the downtown,you can also enjoy the natural scenery;treading on the soft beach,put yourself into the arms of blue sky;Along the alley of the mountain,going deep into the dense forest,pure and fresh...

译文二:Walking out of the city center,you can also find some natural sightseeing.Stepping into the soft beach,you can go into the hug of the blue sky.Climbing along the trail,you can go deeply into thick forest.Your eyes are full of green and nose breathing fresh air.

很明显,以上两种译文都存在问题。首先是词义的选择,关于“登山径”,译文一的“alley”和译文二的“trail”哪个更合适呢?Alley汉义“胡同;小巷”,可以用来指狭窄的通道、街道,以及花园或公园里的小径。Trail 汉义“小径”,尤指乡间小路、林间小道。比较而言,trail 更合适。其次是句式的选择。句中的“满目清新”属于汉语独有的“四字格”结构。而在翻译四字格词语时,应先判断词组中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如主谓、动宾、偏正或者并列关系。“满目”和“清新”在这里明显属于偏正关系,即词组中有一主一次,中心词加修饰性成分。译文一的形容词词组“pure and fresh”根本无法再现原文的满眼望去皆是翠绿,身心舒畅之感。译文二化词为句,表达虽显累赘,但意思上较为完整。

了解英汉语言差异对于英汉互译来说相当重要。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和汉藏两大语系。从句子结构上来看,英语重形合靠严密的语法规则衔接句子的各个成分,汉语重意合靠句子的内部逻辑联系,语法关系处于次要地位。其具体表现为:(1)英语中有词形变化,如名词有单、复数之分,动词有三人称单数形式、现在分词形式、过去分词形式,以及非谓语动词的存在,而汉语中无词形变化。(2)英语的句式结构呈树状,以主谓为躯干,长句中有分句,修饰语中有修饰语;汉语的句式结构则呈竹状,围绕主题展开,辅以述题,衔接不用关联词。(3)英语中主语或动词不可或缺,汉语中则多无主句或无动词句。

(三)忽略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面对文化翻译无所适从

由于东西方的思维模式差异,文化缺失的影响,译者在翻译包含的文化因素的文本时在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和接受程度的同时,还要能够准确和充分的传达原作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但是,如果译者本身都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内涵,又何谈通过译文将原文内容和作者意图准确有效地传递给译文读者呢?所以,学生文化知识的匮乏成为其做好这类翻译的绊脚石。比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出自《论语》,正确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前提,有的学生完全曲解了其含意,译为“Learning things in silent,keeping an insatiable desire to knowledge,and teaching others in tireless,what else is there for me?”事实上,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默记在心,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可译为:“The silent treasuring up of knowledge;learning without satiety;and instructing others without being wearied -- which one of these things belongs to me?”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面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学生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有畏难情绪;二是缺乏方法策略。关于文化因素的翻译主要有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简单来说,归化翻译以译文读者为中心,为了使译文自然流畅,便于译文读者理解,会对原文中可能对译文读者理解起干扰的因素加以处理。而异化翻译则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为了保留源语言的文化色彩,让读者在译文中亲自体会文化间的差异,会对原文采取保守的同化手段。(2012,王东风)在翻译策略的具体选择上,译者不仅应该注意到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异同,还要综合考虑翻译目的以及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力求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之间求取一个平衡点。

三、解决办法

(一)合理使用词典,努力扩大词汇量

学生必须学会在翻译过程中,当你无法确定或选择词义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词典。除了英汉双解词典之外,你至少还需要常备汉英大词典、词根词缀词典以及英语搭配词典。在翻译时,做到先猜后查,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二)积极了解英汉语言差异,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了解英汉语言差异,是翻译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英汉语言差异,简单地来说就是:英语重形合(语法衔接),汉语重意合(语义连接);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偏紧凑,汉语略松散;英语偏繁复,汉语较简单。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得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巧,翻译方法远不只有直译和意译那么简单,比如词语翻译技巧有词类转换法、增减译法等;句子翻译技巧有分合译法、正反译法、变换语态法等。

(三)努力积累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熟练掌握文化翻译策略

积累文化历史知识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文化翻译策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包含文化因素的文本时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四、结语

准确、忠实;通顺、自然是翻译的基本标准。如果能够切实做到上述几点,笔者相信定会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学习扫除许多障碍。

【参考文献】

[1]程洪珍.英汉语言的差异与互译中的信息流失[J].山东外语教学,2002(01).

[2]郝建设.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常见错误及翻译技巧[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01).

[3]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15).

[4]王英姿.英语学生在翻译中使用词典的误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2).

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筹划误区及指正 篇10

增值税自开征以来, 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一直是税收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税务总局曾先后印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的通知》 (国税明电[1993]52号、国税发[1994]59号)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的补充规定》 (国税明电[1993]60号)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办法〉的通知》 (国税函[1998]156号)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2]326号) 等。尽管随着于2010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号) , 同时废止了以上通知和规定, 但是关于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已经覆盖了所有《纳税筹划》、《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等涉及纳税筹划的教材、编著和著作, 网络上也比比皆是。其中不少理论和案例, 给纳税人和学习者制造了种种误区, 如使用不当, 就会适得其反。

目前有关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涉及两个方面: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筹划和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筹划。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筹划误区及指正

纵观目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筹划的理论和案例, 其所依据的是两类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不同。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将增值税纳税人按经营规模大小和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并规定对这两类纳税人实行不同的税收待遇。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少数几类货物适用13%的低税率, 可以领购和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允许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则采用简易办法征税, 适用3%的征收率, 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所以纳税筹划的研究者认为, 纳税人可以利用纳税人身份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事实上这是对《条例》的片面理解。虽然《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 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这只说明了小规模纳税人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一种可能性, 并不意味着一般纳税人也可以向小规模纳税人转换。因此, 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并不像教科书和论文中阐述的那么简单和随意, 它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第一,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的约束。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 《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一是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 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 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 年应税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二是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 年应税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三是年应税增值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这说明只有符合上述条件, 才能选择以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纳税。从一般纳税人来看, 《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 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或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 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意味着一方面一般纳税人必须建立和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规范履行纳税义务, 另一方面纳税人超过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 必须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第二, 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认定管理办法) 约束。《认定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权限在县 (市、区) 国家税务局或者同级别的税务分局, 《认定管理办法》的第十二条则指出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 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 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这意味着一般纳税人身份只有经过授权的税务机关认定才有效, 而且一经认定具有不可逆转性。

第三, 受企业生产、销售和购进等实际情况的制约。目前所有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筹划时均采用“纳税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和“纳税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如以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3%为例,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不含税销售额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为17.65%, 认为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17.65%时, 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 选择一般纳税人比较有利;当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17.65%时, 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 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比较有利。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而在实际中, 由于受生产、销售、购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增值率或抵扣率处于动态之中, 而纳税人一经认定则是静态的。如果对未来的销售收入和购进项目金额不能准确预计, 那么以此为筹划的依据, 很可能适得其反。另外, 企业产品的性质及客户的要求也制约着企业进行纳税人筹划的空间。如果企业产品销售对象多为一般纳税人,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只有选择一般纳税人才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第四, 受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目前几乎所有的筹划研究认为, 通过合并、分立和新建等方式可以实现纳税人身份的转换, 这在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合并、分立和新建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而且仅仅是为了规避增值税而为之, 本文认为不可取。

第五, 受企业成本及效益的制约。纳税人身份的改变, 会涉及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权限的变更及人员调整, 加大管理成本即管理费用, 甚至对生产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导致收入减少。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 还需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需要建立健全账薄, 培养或聘用会计人员, 必然会增加成本。如果各种增加的费用或减少的收入接近或超过节约的税款, 就会得不偿失。

三、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筹划的误区及指正

研究各种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选择的筹划的理论和案例, 不难发现其所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六、七条以及《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4]第26号) 第四条。《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不缴纳增值税。”第六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的混合销售行为, 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第七条:“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 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财税字[1994]第26号) 第四条对“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 并兼营非应税劳务”进行了解释, 是指在纳税人的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 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 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纳税筹划的研究者们认为, 不同纳税人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方式不同, 以及兼营行为所适用的增值税率、征收率与营业税税率不同, 所以必然存在税负差异, 也就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在理论上似乎有道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财税字[1994]已被《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增值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财税[2009]17号) 废止。而《实施细则》所规定的:“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是针对是否为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中一个条件的限定, 因此, 判断以从事什么行业为主已不适用上述比例的规定。目前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认定, 纳税人应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8]120号) 文件的规定来执行。即“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 原则上按照其税务登记时自行申报的主营业务应缴纳的流转税税种确定征管归属;企业税务登记时无法确定主营业务的, 一般以工商登记注明的第一项业务为准, 一经确定, 原则上不再调整。”如果登记为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 混合销售就应该缴纳增值税;如果登记为以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为主, 混合销售就应该缴纳营业税;对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 如某企业既从事货物的生产同时又从事建筑业的, 以其税务登记时自行申报的主营业务应缴纳的流转税税种确定。

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还对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选择进行了限定。第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征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4]122号) 第四项规定:以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主, 并兼营货物销售的单位与个人, 其混合销售行为应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 不征收增值税。但如果其设立单独的机构经营货物销售并单独核算, 该单独机构应视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性单位, 其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征收增值税。第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财税字[1994]第26号) 第三条关于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征税问题的规定:电信单位 (电信局及电信局批准的其他从事电信业务的单位) 自己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 并为客户提供有关的电信劳务服务的, 属于混合销售, 征收营业税;对单纯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 不提供有关的电信劳务服务的, 征收增值税。第三, 财税字[1994]第26号文件第四条第二项规定:“从事运输业务的单位与个人, 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 征收增值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财税[2009]61号) 文件对此条款做了失效处理。这意味着对于从事货物运输的单位与个人, 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 自2009年1月1日起应征收营业税。第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及《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 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 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营业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及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一是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二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因此对建筑业劳务只有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情形需要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外, 其他情况下的混合销售行为均应缴纳营业税, 并取消了自产货物的范围限定。

由此可见, 在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选择中采取调整销售额的办法进行筹划, 过去难度很大, 现在已经不可行了。另外纵观目前关于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选择的筹划也是采用“纳税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 如以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营业税税率5%为例, 混合销售不含税时纳税平衡点的增值率为34.41%。如果增值率大于34.41%, 则混合销售或兼营行为缴纳营业税有利, 如果增值率小于34.41%, 则混合销售或兼营行为缴纳增值税有利, 因此, 本文认为通过分立和合并等方法进行筹划可以达到目的。其误区与增值税“纳税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相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 目前关于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筹划存在诸多误区, 纳税人和学习者应结合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其可行性, 谨慎决策。

摘要:关于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已经覆盖了所有《纳税筹划》、《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等涉及纳税筹划的教材、编著和著作, 其中不少理论和案例给纳税人和学习者制造了种种误区。本文以现行有关法律和法规为基础, 对各种误区进行了逐一辨析。

关键词:增值税纳税人,选择,筹划,误区

参考文献

[1]张中秀:税务筹划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计金标:税收筹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毛夏鸾:纳税筹划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5]石庆年:最新纳税处理技巧与错比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下一篇:面临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