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思考论文(共12篇)
纳税筹划思考论文 篇1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和特征
(一) 纳税筹划的定义
关于纳税筹划的定义存在若干版本, 根据纳税筹划的相关特点, 可将纳税筹划的定义总结为:在纳税业务发生前, 企业通过合理安排涉税的经营活动, 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 达到节税的目的。从短期来看, 纳税筹划是企业通过对经营活动进行安排, 总体上减少税收, 以达到减少企业成本的目的。从长期角度分析, 纳税筹划要求企业严格贯彻落国家有关行业的各项政策, 将政策与实际经营相结合, 并按照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长期生存发展, 以达到长期长久节税的目的。
(二) 纳税筹划的特征
1. 合法性。
纳税筹划是企业根据现有的税收政策, 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 减少税金的行为, 即纳税筹划的所有行为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这点也是纳税筹划与骗税漏税行为的本质区别。
2. 前瞻性。
纳税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后行为, 而纳税筹划是经营活动的事前行为。企业通过事前对经营活动进行分析, 将各种税金作为成本考虑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策划出如何进行经营活动才能将成本降至最低, 进而在企业事后的纳税环节降低成本。
3. 目的性。
纳税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成本, 这要求企业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成本, 包括产品而成本以及各种期间费用, 而不是只考虑企业的税金成本。
4. 普遍性。
纳税筹划行为在我国的各个行业普遍存在, 但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税收政策, 其税收筹划行为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三) 纳税筹划的基本条件
1. 纳税筹划的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
纳税筹划在大中型企业内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尤其是集团公司内。集团公司内的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通过资产、货物、费用的交易以及合同订单的转移等方法可以从整体上减低税负。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相应的实力, 纳税筹划只能从日常的成本、采购、销售等活动当中入手, 其税收筹划的施展空间较小。
2. 纳税筹划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强。
资产的流动性与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力成正比, 一般来说, 资产的流动能力越强, 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力越强。例如, 为进行纳税筹划子公司间进行某项资产的转移, 如果资产无法流动, 必然影响集团整体的纳税筹划。
3. 纳税筹划企业行为决策速度快。
税收筹划决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企业的行为决策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收决策的有效性。决策速度快的企业在税收筹划完成后迅速审批, 短期内能够迅速将政策运用到经营活动中, 使税收筹划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长期内, 还能够减少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而行为决策慢的企业由于审批和决策手续的缓慢, 很可能会丧失实施税收筹划决策的良好时机。
4. 纳税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与国家政策一致。
国家制定相关税收法律的目的是从宏观角度调节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支持符合国家政策的企业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与国家的相关政策一致必然能在长期内获得国家高税额的税收优惠, 在其他经济活动方面也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优惠, 是企业发展的长期动力。
二、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一)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税收优惠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及政治目的, 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一般情况下, 税收优惠使用于特定行业、特定企业和特定项目。我国税收优惠的政策分为四种:减免退税、税率差异、加计扣除和亏损弥补。其中, 减免退税优惠属于绝对优惠, 适用情况狭窄, 在我国农林牧渔生产企业属于免税企业, 某些特殊项目实行减免退税, 其税收筹划的关键点在于使免税期最长化、争取减免退税项目最多;税率差异是指税率相同或相似的税种适用于不同的税率,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和政策因素, 其纳税筹划的关键点在于尽量寻求低税率以及保持低税率的长期性;税收加计扣除是指从对某些项目进行加计扣除, 减少应税金额, 例如研发支出在所得税计税时可加计扣除50%, 加计扣除实行纳税筹划的关键点是争取扣除项目最多、扣除金额最大、扣除时间最早;亏损弥补是指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可在以后一定期限内在税前所得中扣除, 减少以后年度的应税款项, 亏损弥补的关键点在可弥补的期限内合理安排每年的应税项目以及经营活动, 争取亏损全额弥补, 亏损弥补的政策对新办企业的发展具有扶持作用, 其使用企业的范围有限。
(二) 纳税筹划的其他方法
企业还可以根据已有的非优惠性的税收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1. 寻求低税率
企业的统一经济行为可能面临着多个方案, 每种方案对应不同的税收, 企业可选择低税率而避免高税率。甲公司为乙公司代销产品, 甲对外销售价1000/件, 进货价800/件, 在收取手续费代销的情况下, 甲公司收取手续费200元, 缴纳营业税10万元, 净利190万, 而在买断代销的情况下, 甲净赚200万元, 无营业税, 显然买断代销方式下税率低。
2. 税务递延
税收递延是指企业规定的期限内递延缴纳税收的行为。税收递延的基本原则是推迟收入的确认、加快费用的确认、尽量不进入成本、能预提不摊销。税收递延可方便资金的周转, 节约相应的资金成本, 延期后资金的实际价值上升, 降低了实际税负。
3. 税负转嫁
企业的税收转嫁是企业将税负转嫁给其他人负担的行为。通常企业选择通过提高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方,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减轻税负。但在价格战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这种方式并不能为企业赢得长久的利润。
4. 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拥有多种组织形式, 选择正确的组织形式对纳税筹划有重要作用。实际中对于盈利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合伙企业的实际税负低于股份公司, 同一集团内组织形式不同, 税负也不同。例如甲公司盈利100万, 分公司乙、丙盈利60万、-40万, 则缴纳所得总额为40万, 如果乙、丙公司为分公司, 则实际缴纳所得税为30万;又如, 甲公司的收入1000万元, 广告费70万, 业务招待费20万, 该公司所得税纳税调增65万, 如果甲将销售企业独立出去成立一家公司, 甲将物品以相同价格卖给销售公司, 销售公司向外销售全部, 双方协定, 广告费40万, 业务招待费10万, 则两公司共需纳税调增50万, 减少了15万计税基础。在实际应用中, 这一方法可以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较多的空间。
三、我国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我国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1. 纳税筹划意识薄弱
在我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对纳税筹划的意识相对薄弱。很多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财务只是公司内部的附属职能, 对财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执业素养的提升不重视, 纳税筹划基本是依靠财务人员的以往经验进行。而国有企业的纳税筹划更加不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有些国企领导甚至担心税额少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不进行相关的纳税筹划。
2. 税法变化速度快
我国的税法每年都在变化, 欠缺一定的稳定性。今年设计的税收筹划策略经过一段时间很可能不再适用, 甚至是违背税法, 因此纳税筹划也变得不易把握。
3. 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薄弱
在我国, 关于税收筹划的理论相对较少, 且研究都较肤浅, 真正在税收筹划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一大环境造成了企业会计人员和税务人员的纳税筹划水平有限, 社会上从事相关职业的机构发展缓慢, 纳税筹划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4. 社会环境影响税收筹划的发展
在我国税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因此很多政府部门在实际上反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 以收取高额的税金, 对相关的纳税筹划的企业也采取不支持的态度, 这一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纳税筹划的发展。
5. 缺乏全面人才
目前国内在财务税收方面的全面人才有限, 出现财务人员不懂税收、税收人员不懂财务的局面, 而纳税筹划需要财务与税收的相互配合, 缺乏综合人才也是造成税收筹划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对我国纳税筹划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首先, 企业必须重视纳税筹划, 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收入来源;其次, 应当培养精于税务和财务的全面人才, 促进税务代理机构的发展, 将纳税筹划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 促进其发展;最后, 相关政府应当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 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税收体系。这些对策建议只有在政府、企业、财务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选择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法, 改进经济社会中纳税筹划存在的不足是纳税筹划的关键。本文在阐述了纳税筹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可进行纳税筹划的具体途径, 并对社会中纳税筹划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描述, 提出了对策建议, 旨在为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志梅.企业集团设立分支机构的纳税筹划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3 (12) .
[2]焦青.浅谈企业会计如何对纳税筹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7) .
[3]刘昊.公司纳税筹划初探[J].当代经济, 2012 (20) .
纳税筹划思考论文 篇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巩固和完善,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所具有的新特点、新趋势,都要求税务部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以优化服务为切入点,建立现代税收征管的新格局。下面我们就围绕纳税服务的话题进行讨论!
摘要:纳税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是目前搞好税收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纳税服务 问题 优化服务
一、纳税服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一) 纳税服务的涵义
纳税服务实际上就是征税人为方便纳税人纳税所提供的活劳动。要认识纳税服务,应先理解纳税服务的涵义。
首先,纳税服务是税收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税收的产生来自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需要,即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税收来自于纳税人的收入和所得,并用于国家为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成为公共产品的供应商,而纳税人成为国家的顾客。因此,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纳税环境也就成了国家的法定职责和应尽义务。
其次,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职责的体现。税务机关是代表国家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组织税收收入的职能部门,税务机关要履行上述职责,就必须开展一系列税收征管活动。税收征管活动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各类纳税人,直接体现为从纳税人处取得税收收入。组织税收收入的理想境界是实现“应收尽收”,也就是税法所确立的应征税款与实征税款没有丝毫差额。要尽量减少应收与尽收的差距,纳税人还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熟知税收知识,二是能方便、快捷履行纳税义务,三是纳税成本最小化。因此税务机关应当想方设法让纳税人知晓税收法律法规,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注重尽量减少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负担的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这就是纳税服务的最本质的意义。
(二)纳税服务的主要内容
纳税服务的内容取决于纳税人在办税中的需要,主要包括:
1.税法宣传和纳税咨询辅导。这是纳税人的基本需要,也是纳税服务中的基本内容和税务机关的义务,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税法宣传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宣传的内容应当是广泛普遍的,包括税法、税收政策和各种办税程序、税收知识等,其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地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纳税咨询辅导的对象是特定的纳税人,其内容应该具体且明确,税务机关的答复和辅导应当及时、准确和权威,其作用在于直接指导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减少纳税人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带来的负担。
2.申报纳税和涉税事项办理。这是纳税服务的核心内容。税务机关应当创造和提供必要的条件,简化环节和程序,使纳税人在履行义务时方便快捷,感到轻松愉快。如税务机关设立的办税服务厅,集中进行税务登记办证,发票供应,涉税事项审核审批等;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成果,向纳税人提供电话申报、计算机远程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方式,通过电子缴税、银税联网提供纳税人、税务机关、银行和国库“四位一体”的缴税方式,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申报纳税;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将来提供网上税务局、移动税务局服务,纳税人的一些涉税事项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办理。
3.个性化服务。这是纳税服务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如果纳税服务仅限于按照统一服务规范提供的普遍服务,不考虑不同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既不利于税务机关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和进行税源监控分析,也不能满足不同纳税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应当整合纳税人的个性化信息,针对其不同的纳税服务需求,在管理中动态地予以体现。如对纳税人实行户籍管理、分类管理、评定纳税信誉等级等办法,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4.投诉和反馈结果。这是纳税服务必不可少的内容。征管纲要提出:税务机关要把纳税服务作为行政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纳税人满意。纳税服务并不是仅仅强调服务形式的多样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能够使纳税人满意。税务机关要想知道纳税服务纳税人满不满意,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应当虚心接受纳税人监督,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应该提供一个征纳双方联系的渠道,纳税人在与税务机关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不满意的地方能及时向税务机关投诉、反映,税务机关则及时给予处理和反馈,给纳税人以满意的答复。
二、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方面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纳税人中及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税务新形象,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的束缚,纳税服务只停留在形式的、表象的服务,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纳税服务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纳税服务”的意识薄弱,对纳税服务内涵理解有误区
由于长期形成的官僚主义作风,税务机关总是以执法者的身份出现在税务工作中,强调的是税法的执行和对纳税人的监督,保护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从而忽略了政府税务服务的方面。因而尽管政府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行纳税服务,一些税务人员的权利意识仍很严重,并没有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没有把纳税人作为服务的“顾客”,因此也难以提供纳税人所真正需要的服务。另外税务机关内对于纳税服务的内涵存在着误解。一提纳税服务,就认为是行风评议的.事,认为微笑服务、行风建设、文明行业创建就是纳税服务的内容。没有将服务看成是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从纳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纳税人更需要的是便捷有效的税务服务,而不是表面上的笑脸相迎。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思考 篇3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国内银行与外资行在业务范围、监管、客户等方面开始在一个平台展开竞争。纳税筹划、合理避税是外资银行常用的成熟的经营手段,国有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重视和运用纳税筹划手段,以实现经营目标。
一、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纳税筹划
(一)合理的纳税筹划是银行实现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终极经营目标。目前,税收成本在构成银行成本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按照OECD多数国家的做法以及美国研究中国经济的著名专家尼古拉斯·R·拉迪的计算方法[(营业税+所得税)/利润水平)]来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纳税额占其收益的比重可知,目前我国银行企业的总体税负(营业税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在65%-75%之间。据测算,银行营业税率每降低1%,将使银行净利润提升1.5%左右。过高的税负既不利于资金的融通,又直接减少了银行的经营所得,导致银行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利润相应下降,特别不利于银行的资本积累和长期、稳健发展,也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
纳税筹划(Tax Planning)是现代国内外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以税收政策为依据,在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投资、财务和其他经营活动的精心安排,达到合法地降低税收成本的经济行为。税收筹划的四大特征为:
1.合法性
纳税筹划必须以依法合规作为前提,这是合理避税和偷漏税款的本质区别。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如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能够发挥到极致;二是能够帮助发现税收政策中的漏洞,完善税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金融创新很快,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总是超越税收制度的创新,这也是银行纳税筹划应重点考虑的策略和方法。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带来税制的创新和完善。
2.目的性
纳税筹划的目的性很明确,即通过各种投资、财务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安排,达到降低税负或者滞延纳税时间的目的。
3.综合性
首先,纳税筹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安排,其表现得更多的是对投资和具体经营活动的综合安排,这种综合安排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税负达到较低的水平;其次,要考虑整体税负和资本收益最大化,要统筹考虑各个税种(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资源税等)和各项经营活动的影响,从中寻求最优方案。
(二)纳税筹划实现与外资银行平等竞争的必须选择
2006年12月11日,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监管、客户等方面开始在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由于各国税制存在差异、外资银行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自身在产品、管理方面的优势,国外银行对避税手段的研究和运用有很成熟的经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的金融业,国有银行面对的是很强的竞争对手。必须在税收政策方面进行适度调整,正确、合法地运用各种政策节税,才能在这场竞争中保持有利的地位。
1.关于营业税的问题
从国外情况来看,银行业务一般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多数国家如欧盟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对银行信贷等主要业务免征增值税;对于出口业务或与商品、劳务出口有关的金融业务,一般实行零税率,以鼓励出口。实行征收营业税的国家,商业银行的营业税一般不超过2%,甚至有的国家不征收银行营业税。而我国的税率偏高,导致中资银行所得税名义税负过重。在国内设立的外资银行通常利用转贷款业务来规避营业税。转贷业务是将在境内吸收的外币存款及自有资本金存入境外总行或关联行,境外总行或关联行按其内部约定的拆借利率支付利息。当需要向境内企业贷款时,再由境外总行或关联行拨入,同时按其约定的利率向境外支付利息,然后贷给需要贷款的境内企业。转贷业务是以贷款利息减除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实际上也是一种采用内部定价规避税收的手段。而国有商业银行转贷款比例很低,因此营业税税负较外资银行要重很多。
2.关于所得税的问题
近年来,不仅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银行所得税税率比中国低,如韩国为27%、泰国为30%、巴西为25%、俄罗斯为24%等,还有一些发达国家银行所得税税率也比中国低,如英国为30%、澳大利亚为30%、加拿大为25%、新加坡为22%等。尽管部分发达国家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也较高,如比利时为39%、意大利为36%、法国为33.33%、奥地利为34%、西班牙为35%等,但也都已经呈现出下调趋势。鉴于这种形势,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但是,应该看到,即使内外资税率统一了,由于国有银行税前扣除标准过严,如计税工资支出(新所得税已取消)、呆坏账核销、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提取、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费支出、公益捐赠等,审批手续程序繁琐,国有银行所得税的实际负担率会远远高于名义税率。而按照国际税收惯例,与银行经营有关的支出和费用都允许在所得税前如实扣除。同时,外资银行也可以利用内部价格转移利润,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所得税支出。
3.关于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人才已构成现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业正在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人力成本在银行的经营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人力资源费用通常会占到银行营业及管理费用的60%—70%。一般而言,国有银行引进和使用的人才绝大部分是中国公民,而外资银行高管人员相当部分来自国外,且人员数量较少。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国内公民的个人和外国居民实行不同的税率,国内公民所得税比外国居民要重很多。例如,现行国内公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最高税率为45%;而外国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4000元,个人所得税的最终负担者还是企业(相当于工资支出的组成部分)。同时,国有商业由于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义务(社会责任)和历史的原因,网点和员工人数是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客观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要承担比外资银行更多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4.关于其他税种的问题
如,外资银行不必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在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费等方面有很多减免优惠,使得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也产生了税负不均的问题。
(三)现行税收政策为国有银行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行性
目前,国有银行应缴纳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具有税收性质的教育费附加和银行监管费等。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税负水平,例如,贷款和转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所应缴纳的营业税是不同的;贴现利息收入和金融往来利息收入可以免交营业税;自有房产须缴纳房产税,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营业用房则可免交营业税。在折旧和房产税两项合计低于应付租金时,租赁可能也是可能的选择之一。银行经营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方式在税收负担上的差异,选择税收成本最低、最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结构和方式。
二、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重点及方法
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重点应是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两项在银行税负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法概括起来一是创新金融工具;二是利用现行税收政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方式;三是争取政策支持。
(一)创新金融工具
创新金融工具是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也能给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新的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又是用来投资以获取报酬的工具。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它可以组成或复合成各种需要的经济实质。税收征纳是对其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处理,从而可使纳税人选择对其最有利的方式,或利用合约一方享有免税的政策等进行税收筹划和规避税收。
衍生金融工具收益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允价值变动,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这部分损益在实际交割前是银行尚未实现的收益;二是交易价差,类似于投资收益。
衍生金融工具如何征税是税制改革面临的课题之一。从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在营业税方面,基本按分拆方法来分别计算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机构的营业税、印花税和所得税,并对资产转让等采取免征营业税的优惠。
(二)利用现行税收政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方式
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是合理、合法避税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可资利用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有:
1.金融机构往来业务不征税
下列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營业税:一是金融机构从事贴现、转贴业务取得的收入;二是金融企业联行、金融企业与人民银行及同业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取得的收入,包括购买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
2.转贷业务税项扣除
纳税人从事转贷业务,以贷款利息减去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征收营业税。
3.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税
对各类银行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取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4.金融商品转让税项扣除
从2002年2月1日起,纳税人经营金融商品转让业务,按股票、债务、外汇、其他金融商品转让四大类计算应税收入。其征收营业税的营业额为同一大类金融商品转让的价差收入,即卖出价减去买入价的余额。金融商品的卖出价是指卖出原价,不得扣除卖出过程中支付的任何费用和税金;金融商品的买入价,可以选定按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选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
5.金融企业买卖金融商品汇总纳税
金融企业买卖金融商品(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及其他金融商品)可在同一会计年度末,将不同纳税出现的正差和负差按同一会计年度汇总的方式计算缴纳营业税。如果汇总计算应缴的营业税税额小于本年已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
6.银行资产过户免税
对国有商业银行按财政部核定的数额,划转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7.金融企业应收未收利息扣除
对各类金融企业2001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已缴纳营业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果超过核算期限(90天)后,仍未收回或贷款本金到期后尚未收回的,可从以后的营业额中减除。
8.金融保险企业购买(包括在二级市场购买)的国债到期(或分期)兑付所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但相关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9.金融保险汇总缴纳所得税
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投资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律以总行(总公司)为单位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10.公益性捐赠扣除
金融、保险企业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公益、救济性事业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可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11.坏账准备金扣除
金融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提坏账准备金,允许在税前扣除。
12.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对试行国债净价交易的银行,自试行净价交易之日起,在付息日或买入国债后持有到期时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在付息日或持有国债到期之前交易取得的利息收入,按其成交后交割单列明的应计利息额,免征企业所得税。
13.呆账准备税前扣除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各类金融企业(不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资产期末余额1%计提的呆账准备,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财税[2002]1号)
14.呆账损失税前扣除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各类金融企业(不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规定核销条件的呆账损失,首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财税[2002]1号)
15.金融企业应收未收利息税前扣除
从2002年11月7日起,金融企业已经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已缴纳所得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超过90天仍未收回的,准予冲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上述各项优惠税收政策,国有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在发展战略、经营策略、重点和核心业务摆布上进行统筹谋划,进一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强化核算和资产管理,实现税收上的“避重就轻”。具体而言,以下方面值得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和借鉴:
第一,在资产业务上,提高贴现业务、转贷业务、债券(含国债)投资业务、银行拆借业务的比重,尝试和发展资产转让等金融商品转让业务。
第二,密切关注不良贷款和其他应收款项变动情况,及时完成呆、坏账报批工作。
应建立责任制度,对符合呆、坏账核销条件的贷款及应收款项,在进行责任追究的基础上,及时组织核销,以减少所得税支出。
第三,准确核算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是国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很快,但利息收入仍然占到营业收入的70%左右,因此,因利息收入而产生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在银行税收支出中也占有很大比重。按照税法的规定,各类金融企业2001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已缴纳营业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果超过核算期限(90天)后,仍未收回或贷款本金到期后尚未收回的,可从以后的营业额中减除。因此,准确核算应收利息,对合理承担税收支出意义重大。
第四,在处理具体交易时,应在保证业务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税负最轻的途径。
如在被迫收取和处置抵债资产的过程中要缴纳双重税收,房地产在收取、处置变现过程中,涉及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房产税和城建税等6种税及土地出让金、交易综合服务费等费用;交通工具收取、变现需缴纳营业税、车船使用税等。同时,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常常被迫承担应由债务人承担的费用,这使处置抵债资产的损失巨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抵债资产直接变现(即不过户自己名下)的方式,相当于现金收回贷款,这样就不需要缴纳上述税种。
第五,在因新设网点等情况需增加营业用房、车辆等固定资产时,应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比如自行购建和经营租赁、资产置换等,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方案。
第六,及时做好财产清理、减少闲置房产。
房产税在银行税收成本中也占一定比重。做好房产的清理登记,将发生毁损、报废、超期使用和长期闲置不用的房产及时出账和向税务机关报批核销,也是减轻税负的有效手段。
三、国有商业相关税收政策的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的命脉,由于历史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与外资银行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在当前面临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形势下, 需要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一)取消银行营业税或对银行征收增值税
参照美国银行和其他国家的做法,对银行业免征营业税,或征收税率为零的增值税。
(二)参照国外做法,放宽银行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标准
税前理应扣除的项目应予以合理扣除,减轻所得税税负。按照国际税收惯例,与银行经营有关的支出和费用都允许在所得税前如实扣除。
(三)运用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
具体而言,应采纳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为金融创新工具的税务处理主要依据,衍生金融商品的税务处理包括所得额的认定、所得获取的时间确定等,都采用财务会计的准则,不再单独制定计税依据。在计征所得税方面,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银行为尚未实现的利润甚至亏损垫支税款。
(四)改革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办法
根据处理贷款损失的税收中性原则,从国际惯例来看,我国银行业贷款损失税收待遇模式应该是专项准备与一般准备相配合,对受损贷款设立专项准备金,并获得相应的税收减免。同时,对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贷款建立一般准备金,但要在税后提取。应准予内资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和财政部2005年6月21日发布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五)改革银行贷款损失认定办法,放宽呆账核销条件,简化呆账核销程序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拨备自主使用机制,但对贷款损失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呆账贷款,由银行监管部门与税务部门共同认定。这样做有利于银行的贷款损失得到及时核销,有利于实现税收中性和减少银行不良资产挂账,从而降低银行运营风险。
(六)关于公允价值重估产生利得是否缴纳所得税的问题应予明确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思考 篇4
一、新所得税法下纳税筹划的方法
(一) 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 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仅就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纳税。”新税法采用了注册地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相结合的双重标准来判断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注册地标准较易确定, 因此筹划的关键是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实际管理机构一般以股东大会的场所、董事会的场所及行使指挥监督权力的场所等来综合判断。外国企业要想避免成为中国的居民企业, 就要注意不仅要在国外注册, 而且还要把实际管理机构设在国外, 比如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在国外举行, 在国外设立重大决策机构等。
(二) 降低适用税率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有四档:基准税率25%和三档优惠税率分别为10%、15%和20%。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即预提所得税) 适用10%的优惠税率;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优惠税率;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优惠税率。为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并扩大范围, 企业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以满足优惠税率的标准。
1. 设立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界定的首要条件是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认定的具体指标有: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等, 体现了新税法技术创新的导向。因此, 企业应将纳税筹划的重点从筹划高新技术企业的纳税地点转移到自主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上来。企业应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 组建稳定的研发队伍, 制订中长期研发计划, 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并及时向科技主管部门报备立项, 形成研发成果档案。这既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又符合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精神。
2. 预提所得税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预提所得税仍维持原10%的优惠税率, 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利息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 仅有股息、租金等间接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在境内不应设机构场所, 或取得的间接所得应尽量不与境内机构、场所发生联系, 以享受优惠税率。原税法规定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或股息免征所得税, 但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将这些所得的税率规定为10%, 增加了税收负担, 这部分非居民纳税人可以利用税收协定进行筹划。根据新税法的规定, 同外国政府订立的税收协定与新税法有不同规定的, 依照协定办理, 这意味着可以利用我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协定合理避税。如:目前我国香港、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税收协定约定:对股息不征税或适用不超过5%的预提所得税税率。
(三) 合理增加准予扣除项目
新《企业所得税法》放宽了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 从而扩大了税收筹划的空间。
1. 工资薪金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 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 准予在税前扣除, 即工资从限额扣除转变为全额扣除。当然, 相应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也提高了。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这意味着职工教育经费可全额扣除。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扩大税前扣除应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思想, 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职工工资, 超支福利以工资形式发放;持内部职工股的企业, 把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企业股东、董事等兼任管理人员或职工, 将报酬计入工资;增加职工教育、培训机会;建立工会组织, 改善职工福利。在筹划时应注意职工工资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增加工资幅度时需权衡利弊, 必要时可采用增加人数, 提高退休金、住房公积金、增加职工福利等替代方案。
2.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的5‰。即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有所下降, 且超支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因此筹划时要特别关注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实务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部分内容有时可以相互替代。一般情况下, 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 但如果礼品印有企业标记, 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的, 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 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因此, 可以适当规划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比例, 当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 及时进行调整。例如, 当业务招待费可能超过限额时, 则应以业务宣传费名义列支。新税法没有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应把握广告费的认定条件, 注意广告费与赞助费的区别, 新税法明确规定了赞助支出不得在税前进行扣除。
3. 公益性捐赠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 应当注意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捐赠应当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捐赠, 而不能自行捐赠, 应当用于公益性目的, 而不能用于其他目的;企业的捐赠一般不宜超过税前允许扣除的比例。若因特殊原因需超过, 也可以“先认捐后支出”, 即将超支部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安排到下一年, 力争税前扣除。
4. 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扣除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专项资金, 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 不得扣除。具备条件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如果预期当年利润非常可观, 则可以考虑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 增加当年可扣除金额。然后在以后出现亏损的年度, 再“改变”这笔专项资金的用途, 增加当年的利润。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利润比较稳定,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税负。
(四) 会计政策选择筹划
企业应纳税所得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 通过调整差异项目金额计算出来的, 会计是税收的基础, 对于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 都是按照财务处理结果计算应税所得。所以说,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也要包括会计政策选择筹划。
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会减少利润, 从而使应纳税所得额减少, 进一步减少当期应纳所得税。企业在纳税筹划时应选择折旧抵税金额现值最大的折旧方法, 也就是说应尽可能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采取加速折旧的方式, 充分利用货币资金时间价值。
2. 收入确认选择。
新《企业所得税法》根据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 分别对收入确认的时间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一旦确认收入, 不管资金是否回笼, 都要上缴税款。所以, 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销售结算方式, 避免先垫支税款, 同时尽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 以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例如, 在签订销售合同时选择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就可以合法地在不同时期确认收入, 实现递延纳税。当然, 部分资金被客户较长时间占用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需权衡利弊;赊销产品时尽量不开具销售发票, 等收到货款时才开具销售发票并确认收入, 以免垫支税款。企业还应特别注意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收入确认时点的筹划。比如, 采用直接收款销货时, 可通过推迟收款时间或推迟提货单的交付时间, 把收入确认时点延至次年, 获得延迟纳税的利益。另外企业对外投资时应设法增加免税收入或低税收入, 可以考虑购买免税的国债或进行直接投资。新税法规定来自于所有非上市企业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个月以上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 给予免税, 不再实行补税率差的做法。这将刺激企业直接投资的热情, 同时也给居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安排, 将利润转移到适用低税率的关联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
3. 资产损失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企业发生的损失, 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 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经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可以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因此, 企业要重视非常损失的处理, 及时按国家相关政策向税务部门申报资产损失情况, 争取在当期就能够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4. 投资核算选择。
在新会计准则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被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 这与旧准则是一致的。但是, 新会计准则明显扩大了成本法的核算范围, 使其可与税法形成较好的协调或趋同;更重要的是, 若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核算采用成本法, 后者可在其净利润的分配时进行较大限度的保留, 将该部分已实现收益但未分回的净利润进行追加投资的处理, 以此来规避或延缓投资企业因获得投资收益而应缴纳的所得税。但若采取权益法, 无论被投资企业是否进行净利润的分配, 其所获得的净利润都会被看做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实现, 需按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纳税, 因此选择成本法对企业而言还是较为有利的。
(五)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 慎选投资方向。
新《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的方向主要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和节能环保、促进公益事业、照顾弱势群体等, 企业应根据政策来调整投资和经营决策, 如多上一些技术创新、节能节水、环保、农业开发等领域的项目。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 充分享受税法给予的节税空间。
2. 适当调整投资行业。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从事农、林、牧、渔项目, 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 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年度起可“三免三减半”;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海水淡化等项目, 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年度起, 亦可“三免三减半”, 则企业可通过从事不同企业, 取得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待遇。
3. 促进技术创新。
新《企业所得税法》鼓励自主技术创新的优惠很多且力度大, 主要规定有: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减半征收;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可以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再加计扣除50%, 企业应顺势而动, 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
4. 恰当利用过渡期优惠。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 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原享受“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 继续按原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办法享受至期满为止, 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 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算起;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将继续执行。因此, 可继续考虑在西部地区设立新企业, 或通过与原企业合并的方式, 以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
5. 合理选择就业人员。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 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如果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时能将残疾职工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就可以获得减少税负的好处。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纳税筹划活动自身会产生成本, 如了解与纳税筹划相关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等, 企业一定要使这些成本的金额小于采用纳税筹划节约下来的税款的金额, 即纳税筹划取得的效益大于纳税筹划的成本, 纳税筹划才有必要进行。
(二) 关注税收法律的变化
税收法律规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需随经济情况的变动、为配合政策需要而不断修正完善, 因此变化比较频繁。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不仅要了解各种决策因运用已有法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或安全程度, 还必须密切注意税法的变动, 适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 使纳税筹划达到预期效果。
(三) 不能为筹划而筹划
纳税人要有超前意识, 应该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 准确把握业务过程和环节, 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纳税人追求的较低的税负和最大的税后利益是其进行纳税筹划的内在动力, 对不同的纳税人和不同的行为规定有差别的税收待遇, 是国家为纳税人提供的外在操作空间。这些可操作空间一般都是在经济活动之前进行的, 而不是在之后, 对其既定结果以及纳税义务进行事后改变的目的只是少纳税款, 而这种改变如果采取弄虚作假的方法, 最终会演变成偷税的行为, 会受到相应的处罚。X
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税率、税前扣除项目、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等方面与旧法存在很大差异。企业面对“两税合一”以及相关政策的重大调整这一变革, 应从降低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入手, 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会计核算的筹划空间, 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方法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加强纳税服务的思考 篇5
税收的本质是纳税人向政府购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因此,纳税人有依法受到尊重的权利。而优质的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尊重纳税人的具体体现,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入义务后得到的第一补偿。因此,作为税务机关,必须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工作,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局开展纳税服务的情况
可以说,近年来随着税务机关职能理念的不断转变,我们各级国税机关注重寓服务于执法,树形象于奉献;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总体要求和思路,结合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和开展继续解放思想等活动,不断地研究和积极探索纳入服务的新方法、新手段,进一步打造国税的良好形象。如我们首先从抓机制入手,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加强依法纳税和纳税服务的制度、文明办税入公开制度,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纳税服务活动。又如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大一窗”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推广应用电子办税系统,丰富纳税申报方式,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等等;同时对纳税人,无论亲疏远近、经济性质、纳税大小,基本上做到热情服务平等对待,在行政执法上一视同仁,横向公平做到相对较好,对涉税事项办理开展了限时服务、—1—
预约服务,把优质服务和文明创建和职业道德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纳税服务工作取得卓越成效,国税机关的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税务人员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纳税服务工作与上级局制定的目标以及与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当前纳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纳税服务的观念理解有偏差。一是过分强调税务机关的征收权、执法权,忽视纳税人合法权利,没有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纳税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二是没有正确理解纳税服务的内涵,认为纳税服务是办税服务厅的事,与管理、稽查等其它环节关系不大,将纳税服务注重在公共服务方面,纳税人多层次多方位所需的个性化服务而忽视了;三是注重纳税服务硬件投入,轻视纳税服务软件的建设;四是重视对重点税源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服务,忽视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
(二)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的广度、深度不够。一是社会性公共宣传不够,除了每年的税收宣传月开展一些社会性公共宣传和咨询活动外,其余的活动少,形式内容单一;二是新的税收政策宣传辅导未及时到位,宣传的形式单一,效果不强,造成纳税人对新政策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三是有针对性请纳税人来开展学习、培训班较少,时间短、效果不佳;四是有的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只注重形式,收不到实际效果。
(三)纳税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一是一些税收管理员工作能力、2——
业务素质较低,有的税收政策不精、不专,有的税收征管工作流程、业务不熟悉,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纳税服务工作的需要;二是少数税收管理员和干部思想保守,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不足;三是部分人员职业道德质量不高,在纳税人面前表现出盲目的清高自大,不能摆正位置,不能从思想上根源上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四是一些干部抱着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思想,害怕担责,担心追责。
(四)税收管理和纳税程序有等改进。一是一些税收管理过死,审批复杂,主要体现在对发票供应上。二是工商、国、地税、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合力不强,之间都没认真考虑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强合作,形成较强的工作合力,降低税收成本,方便纳税人。三是税收管理操作系统不少程序过于复杂,业务流程过于繁琐,职税务登记方面,声音处罚等工作,操作栏目界面多。
三、加强纳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提高认识,树立纳税服务的新理念。服务是天职,税务机关既是执法机关,也是服务机关,是社会“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纳税人具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服务需求,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征管法在明确税务机关具有征税权力的同时,也明确了税务机关具有为纳税服务的义务,于是在纳税服务中要做到“四个坚持”和树立“四种理念”,即是坚持把纳税人的合理合法要求作为改进和创新纳税服务的第一信号,坚持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行为优化纳税服务的第一目标,坚持把纳税人满意度作为衡量纳税服务水平高低的第一标准,坚持把营造一流的税收环境作为优化发展的—3—
第一要务;树立服务是让纳税人满意,服务是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法宝职责,服务是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的理念,树立服务是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的理念,树立服务是国税干部品质和道德情操外在表现的理念,树立纳税人的夸奖是对国税干部最高奖赏的理念。
(二)加强税收宣传和辅导的力度,树立国税良好形象。要求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税收宣传和辅导的新模式,做到“三个坚持”、树立“三个理念”,即坚持定期向纳税户公开税收政策、减免税、税收定额等,让纳税人更好了解税收政策,便于监督税收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一个法治公平竞争环境,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服务方式,根据纳税人的需要及时提供各种服务,着力解决纳税人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坚持认真贯彻各项管理规定,定期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和调查、调研工作,力求取得实质成效,树立服务是天职的理念,认真落实《征管法》规定,不容辞地为纳税人做好服务,树立服务是管理,要通过政策传递、纳税辅导、宣传教育,让纳税人有能力或不敢为而自行依法申报。树立服务是形象,就是要努力构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新型征纳关系,不断拉近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心理距离,就要通过座谈、交心、谈心,征纳双方的信息及时对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国税干部队伍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做好服务工作的人本基础,为此一是以考促学,提高业务水平。每年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税收法律法规、财务管理4——
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活动,不定期进行考试。二是把严格执法与人优化纳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以“热爱税收,依法纳税,文明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高效、优质服务的行业新风。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上,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贴近纳税人,廉政建设,在抓好教育、警示和引导的同时,严格执行各项纪律的规定,强化“两权”监督。
(四)完善管理规定,强化部门合作。一是建立“需求导向型”纳税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纳税反映强烈的办税程序复杂繁琐、调查事项过多、审批控管过死、个性化服务不够等问题。二是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出发点,税收推行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服务方式,促进纳税遵从度的提高。三是加强内部的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合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纳税人,如:国、地联合办证、共同开展税收核定、税收检查等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工作联系制度,拓展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机制。
—5—
主送: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
抄送:本局局领导、副巡视员,局内各单位。
税务筹划课程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税务筹划 教学改革 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7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财会类专业的人员。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专业的员工时,大多要求既掌握税法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财管管理知识,这无疑对高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上海最早开始营改增试点,然后扩大至北京等8个省(包括直辖市),到2016年5月1日营改增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这期间除了企业和国、地税局等需要进行账目的交接与调整,更需要高校的教师尽快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财会类岗位工作。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学到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民办高校普遍面临的教学问题
(一)财会类专业教师紧缺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招生人数信息,每年民办高校的招生人数是有增无减的,而财会类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招生人数是稳中有升。根据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统计显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人数是逐年略有上涨的,如果允许转专业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的第一志愿会是财会类专业。根据每年的排课情况显示(以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为例),专职教师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我们依然需要招聘大量的外聘教师,也曾出现找不到合适的外聘教师而延迟开课的情况,这个问题不仅是民办高校存在,有些公办院校也存在,不过在民办高校显得特别突出。教师的紧缺除了会影响二级学院的日常教学活动,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更会影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因为在满负荷的工作下,教师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科研与进一步的学习。
(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待遇等各方面确实稍逊一筹。与企业相比,民办高校的薪资待遇的确不如企业。因此很多人员在择业的时候不那么情愿选民办高校工作,就会出现财会类专业学历较高的毕业生、有在企业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不愿意进民办高校工作,民办高校只能选择招聘相对符合条件的财会类专业人才,比如年轻的毕业生,然后慢慢培养年轻的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师队伍。年轻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其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缺乏一定的专业操作经验,而近几年税制和会计准则都在改革,这就要求年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很多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取得新的资料,才能给学生传递最新的内容和讲解生动的案例,这些都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实践经验。再者,招聘的对象可以是返聘一些在公办院校已经退休的资深教师,能招聘到这部分资深教师是民办高校的荣幸,但是这类教师往往年纪较大了,工作的热情度没有年轻人的高,很多事情做起来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学的执行力就没有那么高,这样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就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年轻的很年轻,年长的就很年长,中坚力量出现断层的情况,而中坚力量恰恰是民办高校急需的。
(三)税法知识的更新
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政策全面铺开,这无疑给税务筹划课程的授课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税务筹划课程属于应用型的课程,要进行税务筹划,首先要掌握好税收法律的知识,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营改增政策后,相对应的税率及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没来得及更新,而授课教师并非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财务人员,授课过程中难以及时搜集到相关案例资料并生动讲解。因此,税务筹划课程教师除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整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设施有待完善
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水平,还要求有相应的辅助教学设备来协助完成教学。从培养学生的目的来说,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并解决现实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重教师的讲,学生的学,而对于税务筹划这样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课程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明显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我们应该考虑配套相应的模拟实训室,侧重于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和财务核算中涉及到的税务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而高校的实验室都是根据不同课程,不同要求单独建设起来的,所购买软件也是根据单个课程需要采购的,而这些独立情况无法满足综合课程的需求,因此应重新整合实训室的设施及各项软件的综合运用。
二、民办高校教师面临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稳定教师队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要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首要要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如何在没有公办院校的优势与企业的高薪情况下能留住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是民办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可以执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和人情关怀,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有求稳定的心理,学校能够给予多一点的人文关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站在教职员工的角度上为他们多考虑和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员工有归属感和满足感,教师队伍自然能够稳定发展。
(二)以老带新
年轻教师居多,有一批已退休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后盾,中年教师作为中坚力量较为薄弱,这是民办高校的一大特点。为了长期稳定发展,高校可以执行以老带新、一对一的制度。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轻的教师,并给老教师支付酬劳,比如老教师有空时多去自己所带的年轻教师的课堂听课,针对不足之处多加指导,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年轻的教师有空时多去观摩自己所跟的老教师的课堂,总结老教师的教学特点,取长补短。除此,年轻教师要多挑战几门课程,促进自己知识结构的系统化。鼓励年轻教师有机会多带学生参加比赛,跟学生一起研究,培养自己努力钻研、积极进取的能力。以赛促学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快,也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延伸知识,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年轻的教师,若是高校有这样的安排,要学会把握及珍惜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三)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纵观近几年,税法知识在不断更新。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了,可以通过税局官网或者微信平台获取相关信息,但是缺乏知识的系统研究。因此,为了对相关税法知识点的深层领悟和知识理解的正确性,在税局进行税法相关知识培训时,可适当派代表培训,代表培训回来再给校内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或者通过学校层面牵线搭桥,让校内教师加入广西圈内的财务相关的学会、协会、高校联盟等团体组织,这样有利于教师关注到前沿的税法知识,知识结构更新得更快。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明之处可随时向学会群提问,这样有利于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四)主动外出锻炼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除了应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高校的专职教师可以借高校的平台外派学习,或可以自己寻找机会学习。高校可以给教师提供机会,提供便利,如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科研量,让教师先去企业实习再回来上课或者边教边学,利用闲暇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地总结经验,利用学习回来的经验建设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在仿真模拟实训室学习到更接近企业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实训课可以邀请校外在企业一线工作的财会人员来上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提高与交流。
综上所述,税务筹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除了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完善辅助的设备。因此,作为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师资队伍、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有教学设施等辅助设备,让教师在高校中工作舒心,让学生学得开心、有效,才能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谭玲.高职财经专业纳税实务与税务筹划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研究,2015(11)
[2]周利芬,王建勋.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特征的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3]张艳莉.《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4]湛江.对税务筹划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应用型高校税务筹划课程内容的创新研究与实践”(2013JGB272);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营改增背景下会计专业(税务方向)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与实践”(GXGZJG2016B070)
【作者简介】何一冬(1987—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
进出口企业纳税筹划相关思考 篇7
进口税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涉及税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和进口代征增值税两种。如何对这两种税收进行有效筹划, 降低进口环节的税负, 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 进口环节关税的纳税筹划
1. 完税价格
从目前来看,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确定方法;根据《海关法》的规定,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包括货物的货价、货物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等。货物的货价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二是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当进口货物的价格不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或者成交价格不能确定时, 海关应当依次以相同货物成交价格方法、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方法、倒扣价格方法、计算价格方法及其他合理方法确定的价格为计税基础, 估计确定完税价格。根据上述规定, 对于进口环节关税完税价格的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选择合理的进口来源
通常情况下, 完税价格的确定都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 因此如果经海关审定认为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和有关因素, 就可以以此作为计算进口关税完税价格的依据。从这一点上看, 进口企业在选择同类产品时应尽量以成交价格、运费、保险费以及其他费用中的较低者为最优, 力争在海关所认定的“正常成交价格”前提下努力降低其货物报价, 从而达到充分降低企业进口税负的目的。
(2) 变更实付或应付价格
按现行税法规定, 与该货物有关并作为卖方向我国销售该货物的一项条件, 且应由买方直接或间接支付的, 应该计入完税价格 (复制权费除外) 。为此, 若卖方并非要求必须随货物同时购进时, 作为进口企业的买方应设法将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作为另一项单独的交易进行处理;由于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只涉及营业税和少量印花税, 因此将大大降低其实际税负。
(3) 海关估价方法的选择
按照现行《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 若进口货物实际列举的完税价格低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则进口企业可以选择交验载明货物的真实价格、运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的各项单证, 海关也会据此处理;反之, 若实际列举的完税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此时企业则可以选择不予提供, 而海关则会按照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估定出较低的完税价格。
2. 适用税率
一般来说, 普通税率与优惠税率的区别是以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为标准的, 即全部产地标准和实质性加工标准。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 关税税率的筹划应以转让定价与实质性加工标准为突破点, 通过确定适用优惠税率的货物原产地来充分降低其税负。例如, 若产品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产品总值的比例已超过30%时, 则视同于实质性加工处理, 此时应归入与其新产品实质性使用部分相关的税目计税。此外, 对于机器、仪器或车辆中的各类零部件, 若与主件同时进口且数量合理时, 应按主体原产地的税率计税;反之, 若上述部件分别从适用不同税率的国家或地区进口时, 则应按其各自的原产地确定其税率。
3. 减免政策
从理论上说, 关税的减免分为法定减免税、特定减免税和临时减免税三类。就前者而言, 企业应当关注的是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失或者损坏的货物以及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或者我国对外捐资的货物, 可以享受的减免税待遇。特定减免税则是指国家为鼓励发展产业的国内投资项目以及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口的设备, 可以给予的减免税优惠。临时性减免税则是指除去上述两种形式之外, 国家特别给予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此外, 保税货物也属于减免税的一种类型, 其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 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该类货物并不需要缴纳进出口税费。
(二) 进口环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从实质上看,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与进口关税的纳税筹划过程紧密相连的。按照我国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进口的货物应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税率予以计算应纳税额, 且不得有任何抵扣项目。由此可见, 其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与关税相关的完税价格、关税税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 进口增值税也具有多项优惠政策, 而这些政策主要是基于所适用税率的不同, 企业应选择具有优惠税率的货物进口。与此同时, 国内某些地区或特殊行业、单位、个人可享受减免增值税优惠, 这类企业的组成形式及业务类型为进出口企业的纳税筹划拓展了空间。
二、出口环节的纳税筹划
相对于进口环节, 企业在出口环节实施纳税筹划的空间要大一些, 而国家为了鼓励出口, 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这些企业出口退税处理, 因此进出口企业应将纳税筹划的侧重点放在出口退税上, 尤其是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上。当前, 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的主要方式包括“先征后退”和“免、抵、退”两种。前者是指先对出口货物征税, 在货物出口后再予以办理退税;后者则是指企业对于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 出口产品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已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按规定予以退税的, 应先用于抵消内销产品的应交税额;若后者经抵消后还有余额时, 按抵消额退税。
(一) 出口环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 贸易方式
当前, 进出口企业主要采用的贸易方式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 前者是指由国外厂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以及必要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委托国内企业按其要求进行加工、装配, 其最终产成品由国外企业负责营销的一种贸易方式, 后者则是指由国内企业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及包装物, 然后在国内加工为产成品再销往国外的一种贸易方式。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 来料加工方式适用于“出口免税不退税”的政策, 但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进料加工方式适用于“出口免税并退税”的政策, 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但退税率往往低于征税率, 因此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加工方式。
2. 出口方式
我国1994年实施的增值税相关条例规定, 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并免征消费税。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别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 自1994年至2010年, 共经历了9次调整。纳税人应在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后, 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 按月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税。一般说来, 企业可通过直接出口或委托外贸出口的方式来得到退税, 而这其中对于出口产品中扣除包装计税的部分, 应分别就出口产品及包装物的适用税率计税, 出口农产品的应按规定税率退税, 出口其他产品则应按税法的其他规定退税, 其适用税率不一。
另一方面, 当企业出口货物受出口配额 (出口许可证) 的限制或企业所在地出口退税指标不足时, 企业此时可将已收购的货物委托或再调拨销售至其他企业出口, 在收汇后再由企业办理退税, 而后者也可接受调拨货物的其他企业办理退税。而若企业享有产品自营出口经营权时, 在其出口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 如果企业选择通过将自产货物销售给相关联企业出口并由其退税的办法, 可使企业自身得到更多的出口退税优惠, 获得最大价值。
3. 纳税申报
按照税法规定, 一般情况下, 企业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90天未收齐有关出口退 (免) 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申请手续的, 应视同货物内销处理并予以征税;而对于已征税货物, 企业在收齐有关出口退 (免) 税凭证后, 应在规定的出口退税清算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无误时, 才可办理免抵退手续。若企业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时, 不得予以退税;若货物出口后90天内不办理申报退税时, 主管税务机关则有权要求企业补税。由此可见, 企业应慎重对待纳税申报期限, 力争在90天的申报期内根据货物的内外销比例, 选择最佳的申报期限及其申报限额。企业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申报, 应尽早申请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
4. 其他方式
除了上述几种筹划方法外, 企业还可利用收购方式的不同以及出口退税计算方法的差异进行筹划。例如, 在不影响交货期、交货质量的情况下, 可考虑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进货;一般情况下, 对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货物, 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进货, 比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所实现的出口盈利高。再者, 企业还可采取改变收购方式, 变出口非自产产品为自产产品, 以争取采用“免、抵、退”方法予以退税。另外, 企业还应注意选择委托加工而非作价方式实施进料加工的再加工, 以及特别注意分类对出口退税的影响。
(二) 出口关税的纳税筹划
与出口环节的增值税相类似, 国家对于出口关税的优惠政策也较多, 这主要是出于鼓励出口的考虑。企业若想获得出口关税的相关优惠, 其产品首先必须符合有关的原产地规则。为此, 进出口企业应主动申请并提供原产地证, 力争获取较多的关税优惠, 并且还要对一般原产地证与优惠原产地证进行区分。从理论上说, 一般原产地证只能享受进口国的最惠国关税, 而优惠原产地证可以享受在最惠国税率基础上, 进一步减免甚至全免的关税优惠。由于优惠原产地证所带来的效益由承担进口的企业所享受, 其作用较容易被忽视, 为此出口企业对此应加以必要的重视, 以获取最大额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王军.以某进出口公司为例的税务筹划方案探讨[J].财经界, 2010 (2) .
[4]宋玥.浅析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6) .
[5]贺飞跃.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会计版) , 2007 (5) .
[6]贾学武, 魏娟.浅谈出口退税筹划的方法[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8 (9) .
事业单位做好纳税筹划工作的思考 篇8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 对公益类事业单位, 将按照单位的公益属性和经费自给能力, 按照财政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 通过核定收支确定不同的财政补助标准和扶持力度, 对拥有非财政补助收入的事业单位, 在财政经费安排上逐步递减, 并建立政府财政定额或定向补贴和按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费相结合的运营成本补偿机制与经费管理方式, 并鼓励和推动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 增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发生的费用也更多地依靠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收入来补偿并获取利润。正因为如此, 公益类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地触及涉税活动, 做好纳税筹划将成为影响事业单位收益, 提升事业单位竞争力, 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纳税筹划, 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 (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的前提下, 通过对纳税主体 (法人或自然人) 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 以达到少纳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科学事业单位纳税筹划的意义不仅仅只在于节税, 而且有更深层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纳税人利益最大化。通过对单位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 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 提高单位整体的经济效益, 争取单位利润最大化;二是减轻税收负担;三是降低税务风险;四是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将当期应当缴纳的税款延缓到以后年度缴纳, 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税务筹划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风险性和专业性的特点。税收筹划的本质是合规性、事前性和可行性。
长期以来, 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 单位的纳税意识一直比较薄弱, 始终存在对涉税收入未按税法规定申报税款现象, 更不要说是做好纳税筹划。另外一直以来事业单位性质的模糊界定, 非企非政又亦企亦政, 使得部分事业单位享受政府部门与企业两者拥有的权利和利益, 又最大限度地游离于政府部门所受的行政约束和企业所承受的市场压力之外, 逃避纳税义务。再者, 即便部分事业单位履行了纳税义务, 因为单位没有充分重视纳税筹划业务, 纳税筹划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 未能充分用好、用足税收政策, 往往导致多交税。
深究事业单位纳税存在的未交税、少交税、多交税等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未到位, 事业单位性质模糊;二是事业单位领导未充分重视, 没能意识到做好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性;三是事业单位纳税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四是事业单位内部未做好税前业务协调工作;五是事业单位票据管理不够规范。
做好税收筹划, 利用合法、有效的手段, 改变当前事业单位纳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将对改革后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笔者根据多年事业单位纳税工作经验, 就事业单位做好税收筹划工作提几点意见:
1.加快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归行政机构, 从事生活经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 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强化公益属性继续在事业单位队伍中。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进一步明确各事业单位的性质, 明晰事业单位的纳税属性, 从而不再有事业单位利用自身属性的模糊定义, 不交税或少交税。
2.提高事业单位纳税筹划意识。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 事业单位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推动事业的发展, 当务之急单位领导应加强对纳税政策的学习和研究, 转变“事业单位不必纳税筹划”甚至“事业单位不必纳税”的观念, 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和事业单位税收筹划能力。
3.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纳税筹划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涉及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领域。事业单位税收筹划工作主要靠单位的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税收筹划的质量。因此, 财务人员在掌握财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大量的税收、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育才、用才机制, 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训, 提高事业单位税收筹划质量。
4.加强事业单位票据管理。要改变事业单位利用自身拥有多种票据资源的优势, 通过票据改变应税收入的资金属性, 规避应税事宜的现状, 财税部门应尽快规范事业单位票据领用的管理制度, 特别是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票据领取, 建立往来款票据领用事前审批, 事后报备制度。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应税收入必须开具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发票。
5.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间协调。一项涉税业务, 涉及单位业务运作的各个过程, 事业单位只有形成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多位一体的运行理念, 加强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促进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沟通、配合及协调, 通过事前的策划安排, 从源头、事前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6.加强对重点税种的筹划工作。就事业单位业务运行所涉及税种而言, 税收筹划要特别关注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的筹划工作。
对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主要做好收入成本筹划。通过对取得收入的方式、时间和计算方法的选择、控制, 以达到节税目的策略。特别注意临近年终所发生的业务收入确认时点的筹划, 可获得延迟纳税的税收利益;另外, 通过对成本、费用各项内容的计算、组合达到一个最佳成本值, 运用成本、费用分摊与列支方法, 实现最大限度抵消利润少缴税。
营业税节税的关键在于营业额。一般来说, 营业税各行业的税率较单纯, 节税余地不大, 而营业税各行业的营业额却极富弹性, 因而节税余地较大。因此营业税筹划的关键在于合法正确计算营业额, 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正确研读税法对本行业营业税的纳税政策, 充分利用不同费用的抵税效应, 使应税营业额缩小。
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 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会人员应当熟悉税法的各种规定, 既要依法纳税, 又要合理规避纳税风险, 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用好用足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编写组编.事业财务规则解读[Z].
纳税筹划思考论文 篇9
一、企业筹资阶段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在筹资过程中开展税收筹划,着重考虑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水平的影响,实现预期投资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目标。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和负债。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实现的水平。企业应首先比较其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借款利息、债券利息、股息等)和资金筹集费(股票发行费和上市费、债券注册费等)。因为不同的筹资渠道,资金成本各不相同,取得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包括税收在内的各方面因素,才能比较出哪种筹资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利益。假设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息税前利润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且向银行贷款无障碍,此时利用负债融资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取得更多的税前利润,符合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整体财务目标,同时税率越高,借入资金的利息抵税功能越明显。虽然新税法的基本税率从33%降低到了25%,但负债融资仍能够获得税收挡板的好处。
二、企业投资阶段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在投资过程中开展税收筹划,主要从企业组织形式、投资方式、合并分立等方面考虑。
1. 企业组织形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投资创办企业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多种组织形式可供选择。如果人手较少,规模不大,应选择独资企业。因为,对这类组织形式的企业,核算要求不高,税款一般定期定额征收,实际税负较低。如果规模不很大,但投资人数较多,则宜选择合伙方式。因为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只征个人所得税,不征企业所得税,如果规模较大,则应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一是对企业外在形象和信用有益;二是公司制企业有五年补亏等各种优惠可享受。就公司制企业内部组织而言,又有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选择。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居民企业,应当汇总纳税。这意味着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必须和总机构、其他分支机构合并纳税。合并纳税可以互相弥补亏损,从而减轻整个企业的税收负担。当企业扩大生产经营需要到外地设立分支机构时,可以先考虑设立分公司,因为经营初期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合并纳税可使外地发生的亏损在总公司得到冲减,减轻了总公司的负担。一旦生产经营走向正轨,产品打开销路,可以盈利时,应考虑转为子公司,在盈利时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政策。外国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变更注册地,在中国境内设立子公司以避免缴纳预提税。同时居民企业在国内设立子公司时,可考虑设立在某些享有优惠税率的地区而使企业集团整体受益。
2. 企业投资方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在企业有暂时闲置资产拟对外进行投资时,可以选择购买股票,债券或直接对某企业进行投资。根据税法规定: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免交企业所得税,买企业债券取得收入和对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收益要交所得税,买股票取得股利为税后收入不交税,但风险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权衡选择,当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时,则还要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货币资金等投资方式上进行权衡。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具有抵税作用,因此,投资者应尽量选择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进行投资,以便使计提的折旧和摊销费能作为税前扣除项目予以扣除,减少所得税的税基。同时,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这样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有利的资产评估方法,使被评估资产合理增值,从而多列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减少当期应纳税利润,相应缩小所得税基,达到税收筹划的目标。
3. 企业合并分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1)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从企业战略考虑兼并亏损企业使盈亏互抵既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又可以充分利用盈亏互抵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兼并高新技术企业、公共基础设施企业等,改变自身“经营性质’,获得税收优惠,并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兼并某些税法规定的特殊地区(如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仍可获得税收优惠;在合并支付方式上,采用支付股票的方式,对被合并公司的股东而言,可以得到推迟纳税和减轻税负的优惠。
(2)在企业分立过程中,对某些无必要再扩大规模的企业,可以采取将原企业“化整为零”的方法,分立为几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小型企业,使之分别成为“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从而享受所得税税率20%优惠;对于从整体难以达到高新技术等认定标准的企业而言,将其下属的某些具有科技优势的、属于农林牧渔、环保节能、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等部门内部机构进行剥离,单独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新成立的子公司应能够符合国家认定的条件,从而享受所得税收税率优惠,最终使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增加。
三、企业经营阶段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阶段,对各种所得税优惠的条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收入的确认、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等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所获得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而从整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1. 选择会计政策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自主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开展纳税筹划,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税制环境及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存货的核算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因此,企业可以在通货膨胀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提高当期销售成本,减少所得税;当物价走低时,应选择先进先出法;同时,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样,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在税法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加速折旧法,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2. 收入的确认
商品销售收入时间筹划总的指导思想是让法定收入时间与实际收入时间一致或晚于实际收入时间,这样企业就能有较为充足的现金纳税并享受到一笔相当于无息贷款的资金。在企业销售商品方式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销售则在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委托代销商品销售在受托方寄回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这样企业可以选用以上的销售方式来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从而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要综合运用各种销售方式,既使企业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又使企业的收入能够安全地收回。另外,对于临近年终时所发生的销售收入,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确认条件进行税收筹划,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例如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来说,对于本应在当月确认的销售收入可在订立合同时约定在次年月支付,从而将收入延迟到第二年确认,实现递延纳税。
3. 利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
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是减轻企业税负的最根本的手段。使企业所发生的费用全部得到补偿。国家允许企业列支的费用,可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如按规定提足折旧费、职工福利费、教育费附加、工会经费等,同时已发生的费用应及时核销入账,如已发生的坏账、呆账应及时列入费用,存货的盘存减少额及毁损部分及时列入费用,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适当缩短以后年度需分摊列支的费用、损失的摊销期;对于税法有列支限额的费用应尽量不要超过限额,如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及公益、救济性捐赠等,应争取在限额内的部分充分列支;利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期限的合理选择税法和财务制度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期限均赋予企业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样企业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摊销期限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入成本、费用中。
四、结束语
关于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纳税特征,纳税筹划,合理节税
一、煤炭企业的纳税特征
近年来我国有近50%的煤炭需要从国外进口,我国的煤炭资源消耗量非常大,煤炭仍然是我国工业结构的支柱。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煤炭用途的逐渐扩展,我国的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煤炭行业稳定的发展需要稳定、积极的税制来维持,但我国现行煤炭业的税制仍需改善,税负方面未实现完全公平。基于煤炭行业资源开采的特征,对煤炭资源税的征收标准缺乏科学性,造成各地方和企业之间税负的不公平待遇,同时在企业所得税扣除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对国有煤炭企业的改制、煤炭资源的保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还未出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声音。
二、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鉴于煤炭生产企业的经营特征和煤炭行业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煤炭企业的纳税筹划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纳税筹划的意义在于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有利于企业收益实现最大化。在企业收支比例中,除正常经营支出外,税款支出是所有非经营支出中最大的一块,支付税款属于现金净流出,并没有配比的现金流入计划,因此税款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很大。另外,纳税筹划能帮助企业提高内部会计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纳税筹划在企业中实现成本、资金和利润三要素的最佳分配,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煤炭企业纳税筹划与合理节税途径
煤炭企业的税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所得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要达到合理节税的的目的,煤炭企业应首先熟知国家针对煤炭行业的所有税收的基本政策和各种优惠政策,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状况,根据企业经营方式的不同特征,对节税方式进行选择,通常选择对本企业节税空间比较大的税种为基点深入筹划。在选择中要注意税种的税基、税率、税收优惠和扣除率,税收基准越高,税率就越高,从而税收优惠就越低,税收负荷就轻,这样的税种就适合用来做节税筹划的基础。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经营销售特点,以下就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资源税提出几种纳税筹划策略。
纳税筹划策略是指企业在不违反煤炭行业税收制度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生产点纳税人分类标准对独立计税的多个生产点在事前进行纳税的预测和筹划,比较两种方案的税负情况,以税负较轻的方案决定纳税身份。
增值税是煤炭企业中的一项重要税负,做好增值税的筹划工作对整个企业税负工作的开展会起到重大的影响。对煤炭企业的增值税进行税收筹划,需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各种销售发票、进口发票和交通运输产生费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妥善的收集和整理。
其次,重视对固定资产折旧工作的管理。固定资产折旧是煤炭企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日常损耗,煤炭企业除了将这种损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的税收政策明确规定销售使用过的旧资产按4﹪税率减半征收。所以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这项工作内容上,可以利用政策对企业增值税进行有效的规划。再次,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利用混合销售行为对企业的增值税进行筹划。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条件也是独立经济核算方式,在银行开设独立节税账簿,编制财会报表,以及独立计算盈亏。鉴于煤炭企业跨地区经营的特征,可以申请核心企业合并抵消后计税方案。企业之间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是在我国的新税制改革以前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在新的税法中,对于企业合并缴税这个问题已经重新做出了规定。对于大型的煤炭企业来说,开设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具体到税法的相关优惠政策上,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如果企业的成员采用的是分公司的经营模式。那么合并纳税取消以后仍然能够采取汇总纳税的模式;如果成员企业采取的是子公司形式,即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将会停止合并纳税。这两种不同的税收方式的计税方案也各不相同,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扩张模式,利用这种模式在税收管理上的相关政策,做好税收的筹划管理工作。此外,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税收的优惠对象和优惠方式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还可以利用新税法《实施条例》中的相关具体优惠制度来优化企业所得税的缴税结构。
还有安置残疾人员所得税优惠政策。新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九条规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人员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人员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中对安置残疾人员又作出了具体规定: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但高于1.5%(含1.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5人)的单位,可以享受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应合理安排残疾人员,特别是安置残疾人员已达到一定比例但未达到1.5%的企业,有时通过增加少量残疾人员就可享受该项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的目的。。
资源税筹划也是合理节税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行业,资源税在煤炭企业中是应纳税的一个重要税种,按照现行资源税税法的有关规定,只有原煤才征收资源税,对于洗煤和选煤以及其他煤炭产品在根据其加工和综合回收率折算为原煤后再计算资源税。
煤炭企业的纳税是整个企业经济运转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纳税环节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水平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通过各项纳税的统筹规划,能够使企业的纳税在既符合法律要求又能节省企业的相关费用,使资金在企业的运转过程更加合理的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孙汶.关于煤炭企业税负问题的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02,(06)
纳税筹划思考论文 篇11
关键词:房地产调控;税务筹划;注意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进行系统税务筹划的迫切性
(一)房地产调控中税收政策逐步取代行政直接干预的趋势
在2012年1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提出,要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这说明遏制投机、投资已经成为一种长期的政策指向被固定下来,“逐渐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意味着将会出台更具市场引导性的长期政策来取代短期的行政直接干预。行政干预色彩浓厚的政策逐渐会被相应的税收政策所取代。
(二)严厉调控措施下房地产企业告别暴利时代
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走过了两年半,在楼市的深度博弈中,房地产业出现了净利润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行业分化加剧的势头。从2012年上市房企的中期业绩可以看到,万科、招商、保利、金地四巨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比2011年同期的484亿元增加39.46%,但净利润仅仅增加了2.6%,比去年同期的77亿元只增加了2亿元。而149家A股市场的上市房企总计实现营业收入1952.49亿元,同比增18.72%;实现净利润258.20亿元,同比增6.27%;净利润率为13.2%,为近五年来的低点。有近半数房企净利润负增长。增收不增利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多元化的企业开始剥离房地产业务,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开始推出市场。
(三)税收是房地产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0年房地产调控以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负担维持在12%左右,逐年呈增长趋势。在房地产调控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税收杠杆的利用。2010年新国十条要求财政部、税务总局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房地产税收负担只会不降反升,这将会进一步削弱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房地产企业在面临如此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且税收机将会长期化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税务筹划,降低纳税负担,增加利润十分重要且非常迫切。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筹划策略
房地产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收种类较多,主要有土地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车船税等。其中占比较大的主要是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所得税。在此次调控中,变化最大的当属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下文以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为例详细说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一)土地增值税的节税关键点
我国土地增值税于1994年開征,但由于预征率较低和减免政策较多等原因,一直没能充分发挥调节土地增值收益的作用。土地增值税是此轮调控中重点强调的税收政策。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是: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转让房地产的收入-扣除项目)×税率,因此土地增值税节税关键点在于减少转让房地产转让收入、增加可扣除项目和降低税率。
1.利用临界点合理确定销售价格。土地增值税税率实行四级超级累进税率,税率根据增值率确定。如果房地产企业售价过低,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如果定价过高,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特别是因为土地增值税采用四级超级累进税率,当售价位于临界点附近时,售价很小幅度的提高可能会导致纳税额的大幅度提高,同样,售价很小幅度的降低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节税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在充分考虑成本利润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销售价格,尽量使销售价格略低于临界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节税优惠。
2.剥离附加销售收入或分散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在销售房地产时可能会有大量的附加销售收入,如房地产的装饰、装潢和家具家电等。企业在有附加销售收入时,应当分别签订房屋建造合同和装饰装修合同,尽量降低企业销售收入,降低增值率和税率。或者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销售公司,将增值额一分为二分阶段计算,降低税率。而且在使用这种销售方式时,企业可以利用广告费、宣传费、公关费用等项目,增加企业的可扣除项目,规避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扣除项目的限制。而且此时,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不用重复缴纳营业税的。
3.增加扣除项目。增加扣除项目一方面可以减少应纳税额,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增值率即降低税率,当增值率低于20%时,还可以享受免税优惠。企业在进行扣除时往往有多种扣除方式可供选择,例如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贷款利息,扣除方式就有两种可供选择,按利息加上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的5%以内,或者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加房地产开发成本的10%以内进行开发费用的扣除。房地产企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杠杆经营行业,大部分企业都有大量贷款,企业应当合理选择扣除方式以最大化节税效应和企业利润。
(二)房产税的节税关键点
我国房产税征收较晚,为配合房地产调控政策,2010年7月22日,在财政部举行的地方税改革研讨会上,确定房产税试点将于2012年开始推行。鉴于全国推行难度较大,从个别城市试点开始。我国房产税征收办法为:自用、经营用房地产按照房地产余值扣减扣除比例后按1.2%征收房产税,出租用房地产按照其租金收入的12%缴纳房产税。因此,企业房产税的筹划关键点在于分解租金收入、变从租计征为从价计征,以适用1.2%的较低税率。
1.分解租金附加收入。当企业出租房地产时,应当将租金收入进行分解,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尽量把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附加收入进行分解剥离,以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的。企业可以单独设立相应的物业管理公司,专门从事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的征收工作,从而降低租金收入,达到减税的目的。
2.把房屋出租变为房屋承包。房地产进行出租不仅需要交纳房产税,和需要交纳营业税,税率较高,税负较重。企业可以将出租的房地产转变为税负较轻的房地产承包。企业将房地产作为一项资产承包出去,企业定期向承包人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费用标准可参考租金标准,这样企业既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又可以获得节税优惠。
3.把出租房屋变为投资用房屋。房地产企业将房屋进行出租,除了缴纳房产税、营业税,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及附加及企业所得稅。如果企业以房地产直接入股进行联营,共担风险,企业只需直接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可。因此,可以将出租业务转为投资业务降低税负。
总之,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缩小课税基础、尽可能使各项成本费用最大化、适用较低税率、延缓纳税期限、合理归属所得年度、适用优惠政策等方式,按照合法性、时机性、前瞻性、协调性、目的性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三、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设立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房地产企业税负负担较重,这一事实被以往的暴利所掩盖。告别暴利时代后,在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税收手段取代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必须从细处入手,重视税务筹划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为此,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税务筹划部门或者税务筹划岗位,聘请专业的税务人员,为企业进行系统的税务筹划。
(二)全程全方位的进行纳税筹划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设立、项目建设开发、商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在企业设立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税收的地域差别,选择公司设立地点和设立形式。在项目开发阶段,合理选择合同签订方式、建房方式并尽可能增加扣除项目。在商品销售阶段,合理定价、以出租取代销售等方式降低税收负担。总之,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应当是贯彻在企业设立、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全程的税务筹划。
(三)时刻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尚且不完善,国家各个部门不断出台关于税收的文件和政策。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频繁。房地产企业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房地产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税法政策的变化,合理合法的利用国家税收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四、结束语
在长达两年甚至持续更长时间的国家宏观调控中,国家明确要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房地产企业不能再依赖房地产价格持续增长带来的暴利,亟待转型。如何最小化成本及最大化利润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合理合法的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在此轮宏观调控中,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的改革是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应当特别重视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的纳税筹划,避免因为没有经验和不重视造成的资源浪费。为此,企业应当特别设立相关税务筹划部门,时刻关注政策法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税务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范剑平,邹士年.加快建立合理税负为主导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N].中国证券报,2012-06-25.
2.刘德英.我国房地产企业税负状况及税金成本管理分析[J].税务研究,2008(9).
3.李晓琳.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4.张雁.浅析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
5.许淑景.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
6.李娅佳.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研究[D].云南大学,2010.
纳税筹划思考论文 篇12
(一) 税负偏高
目前, 在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支出中, 税收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按照OECD多数国家的做法以及美国研究中国经济的著名专家尼古拉斯.R.拉迪的计算方法[ (营业税+所得税) /利润水平) ]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税负水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税负 (营业税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在65%-75%之间。据测算, 银行营业税率每降低1%, 将使银行净利润提升1.5%左右。过高的税负既不利于资金的融通, 又直接减少了银行的经营所得, 导致银行税后利润相应下降, 特别不利于银行的资本积累和长期稳健发展。
(二) 税种繁多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应缴纳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以及具有税收性质的教育费附加等, 税种的繁多不仅使税收在商业银行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 更是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 尤其是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三) 税收扣除标准过于严格
2007年3月16日, 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企业所得税法》, 实现了“四个统一”, 即统一适用范围, 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统一税率, 名义税率由33%下降为25%;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及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税收优惠体系。但是由于税前扣除标准过于严格, 如呆坏账核销、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提取、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费支出、公益捐赠等, 使得银行所得税的实际负担率会远远高于名义税率。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 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除了要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外, 必须重视和运用纳税筹划手段, 这既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实现与国外银行平等竞争的必须选择。
二、纳税筹划思路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在熟悉掌握税法的基础上合理合法的进行,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 提高贴现业务、转贷业务、债券 (含国债) 投资业务、银行拆借业务的比重, 尝试和发展资产转让等金融商品转让业务, 降低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
2.加强企业费用管理, 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支出, 密切关注不良贷款和其他应收款项变动情况, 及时完成呆、坏账报批工作, 减少所得税支出。
三、纳税筹划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纳税筹划方法主要是按照上述纳税筹划思路, 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税种进行纳税筹划。
(一) 营业税纳税筹划方法
1、有效利用税收优惠增加免税收入。
税法规定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经办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外汇转贷款业务以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借款利息成本后的余额计征营业税。商业银行在贷款决策时, 应当充分考虑税收优惠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例如:某银行有A、B两个客户申请相同金额期限的贷款, 其中A为金融机构、B为一般机构, 但是由于贷款规模等因素限制该银行只能满足一个客户的贷款需求, 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 该银行应优先贷款给A客户, 因为从A客户获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而从B客户获取的利息收入需要征收营业税, 所以该银行将资金贷给A获取的收益要大于贷给B。
2、合理规划交易减少税收支出。
从2002年2月1日起, 纳税人经营金融商品转让业务, 按股票、债券、外汇、其他金融商品转让四大类计算应税收入, 其征收营业税的营业额为同一大类金融商品转让的价差收入, 即卖出价减去买入价的余额。金融商品的卖出价是指卖出原价, 不得扣除卖出过程中支付的任何费用和税金;金融商品的买入价, 可以选定按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 选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因此, 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商品交易决策时, 应当考虑不同类别金融商品交易对税收成本的不同影响。
例如:某商业银行有2亿元计划进行金融商品交易, 有A债券和B股票两个可以选择的类别, 这两个投资的预期收益均为1000万元, 且可以在本纳税年度内实现收益;假设该银行本纳税年度债券投资已有累计亏损1500万元 (负差) , 而股票投资已有累计利润1000万元 (正差) 。投资A债券获得收益1000万元 (正差) 首先用于弥补前期的亏损1500万 (负差) , 可以不交营业税, 因此投资A债券的预期净收益为1000万元;投资B股票所获的收益1000万元 (正差) 由于没有前期负差可以相抵, 要全额缴纳营业税, 因此投资部债券的预期净收益为950万元 (1000万-1000×5%) 。
通过比较发现, 该银行投资A债券的预期净收益比投资B股票的预期净收益多50万元, 因此, 该银行应当优先考虑投资A债券。
四、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
1、利用税收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设有国债利息收入和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的优惠政策。在名义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由于免税收入占利润比重的不同, 各商业银行的实际税负水平也不同。
例如:有A公司三年期债券与三年期国债同时发行, B商业银行拟投资其中一种债券, 这两种债券均为每年付息一次, A公司债券利率6%、国债的利率为5%, 假设A公司债券没有信用风险折价。表面上看A债券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债, 但是由于A债券利息收入需要交纳25%的企业所得税, 因此A债券的税后收益率仅为4.5%[6%× (1—25%) ], 低于国债的税后收益率5% (国债利息收入免税) 。本例中, B商业银行应当选择投资国债。
商业银行进行被动或主动的权益性投资, 税法规定所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一年以上所取得的转让利得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可以免税。因此商业银行对持有期限不超过一年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出售决策时, 应当考虑一年以内出售所获取的利得税收成本因素, 适当增加权益性投资, 同时获取资产增值收益和免税收益。
2、合理规划限制性支出。新企业所得税法虽然放宽工资薪金等支出税前扣除限制, 但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业务招待费等支出还是设定了限制扣除标准。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在不影响整体战略和经营需要的前提下, 事先对限制性费用进行详细计划和预算, 并加强对限制性支出的管理。
新企业所得税法大幅提高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扣除标准, 规定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营业收入15%的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基本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因此应当合理安排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期间, 除非战略的特殊需要, 否则商业银行不应该让其在任何一个年度内超过营业收入的15%。虽然超过部分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但是商业银行已经提前缴纳税金, 丧失这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
对商业银行而言, 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由原先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5%提高到年度利润总额的12%。这一扣除标准基本能够满足商业银行公益性捐赠的需要, 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整体安排公益性捐赠支出, 非特殊情况下, 尽可能不超过限制标准。对于直接向受益人的各项捐赠支出, 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 因此, 没有特别的授权批准, 商业银行应当不允许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如果有特殊需要, 可以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指定受益人捐赠。
新企业所得税法加大对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限制, 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而且最高不能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的5‰。也就是说, 只要发生业务招待费就有40%要用税后利润支付, 最高扣除比例也较低, 无法满足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需要, 因此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纳税筹划也是商业银行限制性费用筹划的重点。
例如:已知A商业银行某一纳税年度营业收入为10亿元, 计算在不同情况下该银行的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
A银行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最高限额:10亿×5‰=0.05亿元。
(1) 假设当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0.1亿元, 准予税前扣除部分为0.06亿元 (0.1亿×60%) , 超过最高限额, 因此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0.05亿元。
(2) 假设当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0.08亿元, 准予税前扣除部分为0.048亿元 (0.8亿×60%) , 低于最高限额, 因此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0.048亿元。
由此可见, 商业银行需要精心筹划和严格管理业务招待费支出, 一方面, 需要测算业务招待费规模, 尽可能将其控制在限额标准以内;另一方面, 通过其它费用支出代替业务招待费。例如, 可以更多地采用商务会议的方式招待客户, 这样所发生的食宿等费用就可以尽可能多地列入会议费, 在税前全额扣除。当商业银行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指标剩余较多时, 可以制作一些有意义的宣传品, 替代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客户, 减少业务招待费支出。
3、合理利用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按照对未来期间应收金额的影响可以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延后纳税时间, 企业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则会提前纳税时间, 企业丧失资金的时间价值。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计算, 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资产出售, 就会实现大量应纳税所得需要当期缴纳企业所得税, 造成现金流出;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资产出售, 会产生大量损失可以抵减当期其它业务产生的应纳税所得, 减少因缴税产生的现金流出。虽然两项资产出售所取得的税前现金流量相同, 但是两者的税后现金流量却相差很大。因此, 合理利用暂时性差异进行纳税筹划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例如:某商业银行由于短期资金紧张急需2亿元资金缓解流动性不足, 该银行拥有A、B两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投资可以出售, A、B债券现在的公允价值均为2.1亿元, 而A债券购入成本为1.6亿元、B债券的购入成本为2.5亿元。假设预测未来半年内A、B两债券的公允价值将保持一致, 出售与否不会影响该银行的当期会计利润。下面我们来计算比较出售A债券与出售B债券的税后现金流。
出售A债券的税后现金流=2.1- (2.1-1.6) ×25%=1.975亿元
出售B债券的税后现金流=2.1- (2.1-2.5) ×25%=2.2亿元
通过比较发现, 表面上, 出售A债券与出售B债券的现金流一致, 但是经过税收调整后, 出售B债券的现金流高于出售A债券的现金流0.225亿元。因此, 该银行应当优先选择出售B债券。
商业银行其他税种的纳税筹划路径, 除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外, 商业银行经营中还会涉及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为计税 (费) 依据, 无须专门的纳税筹划;印花税税率较低、税收负担比较轻, 纳税筹划的空间也较小;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属于财产税或行为税的范畴, 商业银行对于这些税种的纳税筹划主要体现在相关房地产及车辆的购买与租赁的决策阶段;增值税只有在商业银行进行实物黄金销售、提取和跨区域转移时需要缴纳。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改变交易方式来进行增值税的纳税筹划。例如, 在日常交易中减少实物黄金的提取和转移, 利用纸黄金代替实物黄金等。另外, 在黄金交易所购入黄金 (发生实物交割) 享受增值税即征即返的优惠政策, 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惠, 在交易所购入实物黄金通过营业网点出售, 获取增值税返还的补贴收入。
摘要: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以税收政策为依据, 在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策划和安排, 尽可能节约税款, 以获得最大税收利益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相比, 存在税种繁多、税负偏高等现象, 如何通过纳税筹划, 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税负, 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课题。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纳税现状入手, 指出了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提出了纳税筹划思路以及纳税筹划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殿承、周晓峰, 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思考, 金融会计, 2007. (8)
[2].刘爱明、刘冬荣,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纳税筹划途径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 经济导刊, 2007 (10)
【纳税筹划思考论文】推荐阅读:
纳税筹划纳税论文08-29
纳税筹划方式论文08-09
纳税筹划规避论文09-30
企业纳税筹划问题论文08-04
纳税筹划原则研究的论文08-23
纳税筹划成本06-10
纳税筹划风险06-13
纳税筹划空间06-14
纳税筹划案例07-09
纳税筹划点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