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纳税筹划

2024-05-29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精选12篇)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 篇1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现行税法, 在尊重税法、 遵守税法的前提下,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规定,对涉税事项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 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 对策及安排。

本文拟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发票管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进行初步探讨。

一、发票管理方面的纳税筹划

发票是纳税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税收筹划工作的基础工作。 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发票的管理制度,加强原始凭证审核。 如果没有取得合法票据或取得票据不符合规定,税务机关一般要求按票据金额的25%交纳企业所得税。

(一)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 当前,假发票泛滥, 国家审计署对相关建设项目检查时,发现假发票金额之大,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发票识别平台,要求对方提供发票领购本、12366电话查询等多种方法,确保接受的发票为“真发票”。

(二)税收陷阱的防范

避免在采购合同中出现诸如:“全部款项付完后, 由供货方开具发票”此类条款。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原因,采购方往往不会付完全款,而根据合同这将无法取得发票,不能进行抵扣。 在订立合同时,应明确取得正规发票是财务付款的前提条件,防止出现问题。

此外,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应该明确合同价具体包含的内容,税款的缴纳如何处理。 避免出现个别单位因为责任成本低,在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中约定分包方不提供发票的情况,造成税务隐患。

二、对营业税的筹划

(一)在建筑业营业额与服务业营业额之间做好筹划

签订不同性质的合同会导致企业套用不同的营业税率计算应缴营业税。 例如,当施工企业施工任务不足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利用闲置设备去分包其他企业的施工任务。 由于这两种合同的营业税率不同,在签订经济合同时,是签订机械租赁合同还是签订机械作业合同或者根据机械的类别签订运输合同要慎重选择。

(二)尽量与业主签订独立的甲供设备合同

施工企业从事安装工程作业, 凡所安装的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 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由业主供应设备后转账抵付工程款的情况, 甲供设备要计入营业额交纳营业税。 甲供设备如果不计入施工产值, 就可以不计入营业额不交纳营业税。 根据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和结算时,应掌握这些规定, 尽量选择有利于自己企业的方案, 签订合同时尽量与业主签订独立的甲供设备合同,减少企业税负。

以某施工企业为例:

某企业中标某工程项目, 工程总价为10000万元, 含设备采购款3000万元,

1、如果设备由某企业自行采购,根据新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其应税营业额应当包括在工程价款之内。

该企业应纳营业税为10000×3%=300(万元)

2、如果设备由建设方负责供应,签订独立的甲供设备合同,根据财税[2003]16号文规定,该企业的计税营业额则不包括设备价款。

该企业应纳营业税为(10000-3000)×3%=21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 采用单独签订甲供设备合同的方式就为该企业减少税负90万元。

因此, 在今后的施工生产中, 如果能够做到施工设备全部甲方供应,就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税收上的减免,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认知的不同, 很多符合设备条件的材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比如光缆、电缆等,没有作为设备去合理运作这一部分营业税的减免,从而造成了企业税负的增加,使企业效益白白流失。

(三)营业税纳税时间的筹划

《会计准则 》规定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并同时要计提税金。 由于铁路建设存在较多的“三边” 工程,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和业主验工计价批复的收入往往不一致。 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建造合同确认收入与验工计价确认收入计提税金分析表,掌握好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交纳税金一定要以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为依据,避免提前纳税造成资金紧张,而且,极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

(四)分包工程款营业税抵扣的筹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文件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条例同时规定,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也就是说总包方在取得分包方开具的合法有效凭证的前提下,可以就差额缴纳营业税。

以甲施工企业为例:甲施工企业总承包某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总价款5000万元,该企业又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乙施工企业,分包工程款为1000万元。 设只缴纳营业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

乙企业缴纳营业税为1000×3%=30(万元)

甲企业差额缴纳营业税为(5000-1000)×3%=120(万元)

2、如果甲企业没有营业税抵扣相关意识,在实际施工生产中未进行营业税抵扣

则乙企业缴纳营业税为1000×3%=30(万元)

甲企业缴纳营业税为5000×3%=150(万元)

增加了企业营业税税负30万元。

作为总包单位在实行营业税抵扣时,还要注意:所有分包方在办理项目登记时都必须报验在总包方项目名下,进行项目鉴定,以免发生不能抵扣的情况;取得每张分包发票必须一次性抵扣,不得分次抵扣;在向建设方开具发票前,要先取得分包方发票,见票抵扣,以免出现未及时取得合法凭证而造成营业税不能抵扣的情况。

三、对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一)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严格区分费用性质

在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如果混淆了一些费用的性质,会出现某项费用支出超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 例如,施工企业发生的会议费、会务费,全部列入业务招待费;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设备折旧一并列入工程施工。 不同性质的费用有不同的税前扣除标准, 一旦混淆, 将会影响企业所得税税负。 例如,企业发生的会议费、会务费,只要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以列入会议费,可以全额扣除;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项目,包括新产品设计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以及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按税法规定可列入技术开发费,全额税前扣除。 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应分别设置不同的明细科目,严格区分费用性质列账,特别是那些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费用科目。

(二)对成本费用列支方法的筹划

费用的列支时间、数额直接影响每期的应纳税所得,所以进行成本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

已发生的费用及时核销入账。 如已发生的坏账、呆账应及时列入费用;存货的盘亏及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属于正常损耗部分及时列入费用。

各项费用、损失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费用所属区间,准确归集各区间的费用。

适当缩短需要分摊列支的费用、损失的摊销期。 如税法和会计制度对递延资产的摊销赋予了一定的选择空间, 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短年限,增大前几年的费用,递延纳税时间。

(三)认真履行毁损报批手续,争取最大的税前扣除

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尽管规定了资产毁损的扣除限额,但是对于那些非正常报废、损失都要求执行报批手续,只要手续齐全,经税务机关批准是可以税前抵扣的。 因此,企业应及时处理呆账、死账和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等,通过报批方式,争取税前扣除。 这样,使企业减轻税负,同时优化了企业资产。 财务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台帐,定期检查、核对,及时处理无法使用的设备。

四、对个人所得税的筹划

施工企业目前对工程项目大多采用责任成本管理办法, 待项目竣工后对项目部进行考核兑现,根据项目最终经济效益、安全质量、三工建设等指标的实现情况对项目承包集体进行奖惩。 公司机关往往根据年度公司任务开发、施工产值、安全质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决定阶段性奖金发放额,造成职工收入的不均衡现象。 由于个人所得税为超额累进税率, 收入的不均衡导致项目经理个人调节税税率有时甚至达到40%,严重影响项目经理的积极性。 所以,施工企业有必要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采用预兑现法

大型施工项目分阶段或按年进行审计,也利于过程控制,根据工程过程审计情况,提前发放部分奖金,使职工收入在项目经营期内尽量趋于平衡。

以某工程项目经理为例:

假设其月生活费6000元,各项保险及公积金合计1000元,工期三年,总兑现额240000元,月工资平稳、固定发放。

1、如果按年兑现考核奖励,假设均衡发生,每年80000元,按全年一次性奖考虑

则月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000-1000-3500)×3%=45(元)

全年一次性奖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80000×20%-555=15445 (元)

该职工三年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45×12×3+15445×3=47955 (元)

2、如果工程完工后再考核兑现,兑现奖按全年一次性奖考虑

则月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000-1000-3500)×3%=45(元)

考核兑现奖励个人所得税税额为250000×25%-1005=61495(元)

该职工三年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45×12×3+61495=63115(元)

可以看出采用预兑现法,少缴纳个人所得税15160元,个人所得税降低率为24%。 达到了降低个人税负,节约纳税的目的。

(二)避免以货币形式发放交通、 通讯等补贴, 可采取票据报销的形式

财政部下发《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中指出,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 企业应尽量避免采用货币化形式发放各项补贴, 原来以现金形式发放的福利费和职工培训费,可改为票据报销的形式。

我国的税法经过建国后几十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严密性和成熟性,税收征收管理透明度增强,利益分配逐步消除人治因素。 纳税人对税法的尊崇度、信赖度增强,对准确计税、合法省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纳税人熟练掌握好纳税筹划的各项法规和技巧,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就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税负,为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

[2]纳税筹划及案例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 篇2

关键词:纳税筹划;纳税筹划风险;风险探讨

1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分析

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企业或组织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纳税筹划程序中,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将要面临的风险。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1国家税收政策风险。纳税筹划是在不违背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为了实现节税行为而采取的措施,但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企业就有可能存在风险。假如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或者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出现了不合理手段,这时企业将面临违背法律的风险,还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这就是政策性风险。

1.2企业纳税筹划的操作风险。企业纳税筹划的运作风险与纳税筹划方案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密切相关,如果制订的方案不当,将会造成重大损失。纳税筹划方案制定由财务人员负责,这与财务人员的工作素养、知识储备以及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决策者和执行者也与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有重大影响,所以,参与整个纳税筹划方案的所有人员都使得企业的纳税筹划具有风险性,这就是纳税筹划的操作风险。

1.3纳税筹划的经营风险。企业是不断运营发展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收益也具有不可预知性。而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对未来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先安排,如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变故,将直接影响对纳税事项筹划的结果,因此,企业本身的生产活动给纳税筹划带来了经营性风险。

1.4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的风险。对纳税事项的筹划本身是在法定以及切合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从企业盈利角度出发,但税法是具有强制性的,税法没有对纳税筹划明确规定的部分,这个范围是可变的,是否合法由税务行政机构和执法部门确定,这决定于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所以企业制度的纳税筹划方案,很有可能面临毫无作用的风险,甚至被认定为逃税、避税等违法行为。

2纳税筹划风险的成因分析

2.1税收政策制度的多变性。当今经济迅速崛起,经济内外环境的不断改变要求税法政策也要顺应潮流,不断做出调节和改革来顺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家的税收政策制度的改变给纳税主体的纳税筹划带来了不确定性。纳税筹划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税收制度的变化必然会影响纳税筹划的结果,使得纳税筹划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2.2纳税筹划参与者专业技能的不稳定。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技巧性、综合性的活动,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工作素质。由于我国的纳税筹划还不成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高技术人才较少。较多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没能完全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纳税筹划方案选择不当,给企业带来损失,降低企业收益。

2.3生产经营及纳税筹划成本估算不准确。生产经营存在不确定性,生产经营产生的效益会上下波动,有不少企业只注重收益而忽略成本的估算。并且纳税筹划活动也具有不确定性,受内外部较多因素的影响,成本估算也较为困难。

3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应对策略

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强的一项活动,因此在筹划过程中应注意如何防范和应对,以下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及时调整筹划方案。中国是发展大国,税收政策种类颇多,经济生长环境以及经济趋势的变革的同时中国的税收政策也在持续更新。有许多政策具有时效性,而不符合时间性和政策性的变化会给纳税筹划带来不小的风险,企业应密切注视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更替,对一些筹划方案也做出相应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纳税筹划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有效实行,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达到为公司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3.2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准确认识纳税筹划。进行纳税筹划的相关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执行能力是纳税筹划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企业应结合面临的环境和与缴纳税款有关的政策变化开展对纳税筹划活动的人员的不定期培训,使其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提升专业素养与沟通协作能力,互相配合来确保纳税筹划活动的顺利完成。

3.3做好基本的财务核算工作,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时,会因为纳税筹划的手段的实施以及专业人员的应用产生一部分的筹划成本。当筹划后的利润多于成本时,纳税筹划方案才具有意义,达到最初的目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这方面核算时应做到准确、真实,与企业整体运营战略相结合,做出最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方案,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促成企业实现最大化盈利的目的。

3.4增加与税务机关的交流,建立友好的税企关系。纳税主体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目的是降低税负,节约缴税成本,但这一目标要实现必须要符合政策法规,通过税收机关的审查尤为重要,所以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熟悉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审查标准,为通过税务机关的审查奠定基础,要得到主管机关的认同,纳税筹划才会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勇.企业税收风险管理[J].税务筹划,20xx(22).

[2]张璇.纳税筹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风险应对研究[J].会计研究,20xx(23).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 篇3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法;变革;纳税筹划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变革的主要内容

1.统一并适当调低税率

新《企業所得税法》将对内、外资两种类型企业所得税率统一设为25%,使得各类企业承担相同税负,实现公平竞争。一是标准税率为25%;二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税率为20%;三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四是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适用20%的预提税率。多档优惠税率的规定是税收筹划的重要空间。

2.对纳税人和征收地规定的变化

新法取消了原内资企业所得法税法以“独立核算”为标准来确定纳税人的规定,而是直接以“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也即以法人组织为纳税人。在征收地点方面,新税法对居民企业的界定采取了公司组建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的双重标准。

3.转变了税收优惠的范围与方式

新税法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定为“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并且不再按资本的来源给予税收优惠。产业优惠将替代原来的区域优惠成为主要的优惠方式,而产业优惠的范围涵盖了农林牧渔、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水节能、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还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在优惠方式上,除了对特定产业实施的税收优惠外,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等企业经营行为都可以享受到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这些规定使过去只有少数企业才能享受的税收优惠以更灵活的方式被更多的企业享有,为更多企业实施所得税筹划开辟了空间。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点分析

1.从税率上进行纳税筹划

(1)高新技术企业的筹划。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具体指标有: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等,体现了新税法税收优惠向自主创新性企业倾斜。据此规定,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侧重点应从筹划高新企业的纳税地点转移到自主创新,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组建稳定的研发队伍,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制定中长期研发计划。

(2)小型微利企业的筹划。按照《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分为小型微利工业企业和小型微利其他企业。前者同时满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三个条件;后者同时满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三个条件。因此,要关注年应税所得额,当应税所得额处于临界点时,需采用推迟收入实现、加大扣除等方法,降低适用税率。

2.利用税前扣除规定进行纳税筹划

(1)公益性捐赠。新所得税法规定扣除的基数是企业的年度利润总额,原所得税法则为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而企业的年度利润总额根据会计方法的不同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如存货计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或减值损失的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损益调整等。例如,某公司2008年公益性捐赠为400万元,若当年利润为3000万,则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360万;若企业改变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通过对金融资产重新估值,调整增加价值,假设使利润上升为3500万,此时400万元(3500×12%=420)的公益性捐赠可以全额扣除。

(2)广告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统一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可见,上述两项费用都是以年度销售收入作为扣除限额的计算标准,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在广告宣传费或业务招待费发生较多时进行赊销或成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增加扣除基数。

(3)研发费用。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一方面可加大研发力度并单独核算研发支出,足额申报扣除,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强化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弱化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以获得及早扣除、递延纳税的收益。

3.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投资产业的选择。现行税法对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含2年),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符合抵扣条件并在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逐年延续抵扣。这些规定都说明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就要结合自身条件对这些规定加以充分利用。

(2)企业人员构成的选择。企业安排的残疾职工,按实际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企业安排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主要指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管理的未就业人员)按实际支付给该职工工资的50%加计扣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可能多的安排这样的职工就业,一方面这些职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还促进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筹划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而不断调整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谈施工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 篇4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 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 自觉地运用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 采取合法或“非违法”的手段,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 以达到延缓税负或减轻税收负担的合法经济行为。它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它是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 在诸多可选的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 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在实践中, 我们将合法的纳税筹划叫做“节税”。

二、纳税筹划的原则

任何行为活动都应该有要遵循的原则, 这样, 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地发展, 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施工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也不例外, 体现在: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指纳税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 无论是任何企业经营都必须要遵纪守法, 它是纳税筹划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原则。不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税务、税收政策缴纳应缴税款, 更要加大力度杜绝在税收中出现漏税、偷税等行为。一个好的企业, 只有拥有合法合理的财务制度, 遵纪守法, 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健康成长, 获得企业最大利益。

2、稳步发展原则。稳步发展是指在纳税筹划中要妥善处理利益和节税风险之间的关系。任何纳税人都想在财务安全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都必须要权衡节税利益和节税风险之间的关系, 节税的利益越大风险自然也就会越大, 所以要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 冒最大的风险, 要坚持稳步发展原则, 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对施工企业的创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财务利益最大化是指在合理纳税筹划中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要使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 企业不能盲目地缴税纳税, 应该认真做好预期的节税方案, 防止企业的经营运作中发生重大损失的隐患。

三、施工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随着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 纳税筹划的空间逐渐降低, 但是只要存在税收优惠、税率差别的因素, 纳税筹划就会一直存在。施工企业的纳税金额越大, 就会加大它的建筑总成本, 同时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 要对纳税的方法进行具体分析。表现在:

1、利用工程承包合同进行筹划。签订不同性质的合同会导致营业额的不同以及适用不同的营业税率, 把握好合同的签订, 可以使企业节约税收成本。如建筑业的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如果签订合同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的税率3%来征收营业税, 如果不签订承包合同就适用“服务业”税目的税率5%来征收营业税;如果当承包有关安装工程业务时, 无论是否参与施工都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的税率来缴纳营业税;如果施工企业只是单纯地负责工程的协调业务, 没有与建设方签订工程合同的按“服务业”缴纳营业税。

2、利用计税依据进行筹划。利用计税依据实际上就是指营业额的不同, 根据应缴营业税=应税营业额×税率这个公式, 可以得出税率对进行纳税筹划的影响相对较小, 要降低营业税的税负,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应税营业额。现行税法规定, 从事建筑的纳税人, 其应纳税营业额为工程所用原材料以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 但是不包括建设方提供设备的价款, 无论是施工单位包工包料还是建设方供料, 其营业额都包括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和其他的物资价款。因此, 只有通过改变原材料购买的办法可以降低营业额, 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原因在于建设单位直接从市场购买, 采购的成本相对较高, 从而企业的计税依据也会增高, 所缴纳的营业税自然也会增高, 而若是施工企业购买原材料, 他与市场的供应会维持较长时间的关系, 价格相对会降低, 这样就相应降低了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减少缴纳的营业税。关于设备价款方面, 施工单位在从事安装工程作业时, 应尽可能地不将机器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的产值, 只是简单的复杂安装工作, 由建设单位提供设备, 这样施工单位取得的收入只是安装收入, 不必加入设备的价款, 从而降低计税依据, 达到节税的目的。

3、利用纳税发生时间进行筹划。税法规定,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而建筑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具体规定下: (1) 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 (2) 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 月终结算, 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项目, 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于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3) 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分阶段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 应按合同规定的形象进度分次确认已完阶段工程收入的实现, 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4) 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 结算工程价款的当天为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这样来看, 施工企业应该尽量往后推迟工程结算的时间, 也就相应地往后推迟了纳税业务发生的时间。暂缓缴纳税款, 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 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能够节省财务费用。

4、对混合销售业务进行筹划。在建筑业中, 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 这种行为叫做混合销售行为。税法规定, 纳税人以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时, 销售自产货物, 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务, 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 对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 前提是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资质和签订建筑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如果不同时符合条件的, 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要征收增值税, 不征收营业税, 从而降低营业税, 达到节税的目的。

5、对兼营行为进行筹划。税法规定, 纳税人兼营“应税行为” (缴纳营业税) 和“货物或者非应税行为” (缴纳增值税) 的, 应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其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另外, 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 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 从高适用税率。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分别属于地税局和国税局两个征收机关征收, 因此, 如果未分开核算缴纳错误的, 会受到另一个税务机关的处罚。所以, 作为施工企业单位的纳税人, 应该必须清楚税法中的法律, 准确地核算兼营的不同税目, 避免从高适用税率, 而增加营业税的额度。

综上所述, 纳税筹划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颁布, 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空间逐步降低, 但是, 只要存在税率差别和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就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纳税筹划是企业为达到延缓税负或减轻税收负担, 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条件的合法经济行为。施工企业实施纳税筹划, 主要是针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业务收益, 采取合理、合法的技术手段进行节税筹划。本文阐述纳税筹划的含义以及原则, 并且提出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营业税,纳税筹划,施工企业,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柏青.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税务筹划[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1.25.

[2]郝成.谈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税务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7.16.

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篇5

一、主要捐赠模式

1.企业现金捐赠和企业个人股东现金捐赠相结合的模式。企业现金捐赠和企业个人股东现金捐赠相结合是本次捐赠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如2008年5月13日上午,大连万达集团率先通过四川省慈善总会向受灾地区捐款500万元,之后大连万达集团各地子公司又向陕西、重庆等灾区捐款400万元。与此同时,大连万达集团员工个人捐款近600万元,人均捐款1060元。5月21日,在得知都江堰市中医院在此次地震中被严重毁损,人民群众看病难上加难的情况后,王健林董事长果断决定再捐资6000万元,以最快速度为都江堰市重建一座震不倒、水准高的新型中医院。同时他还宣布,大连万达集团将再捐3000万元,专门用于四川灾区其他项目的重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5月19日发布的《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关于个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55号)规定,个人捐赠金额允许在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限制。

从这几项税收条款可以看出,企业捐赠中会不会额外承担税收负担的上线是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而个人捐赠则不受限制。因此,选择该模式对于企业节约税收支出有很大帮助。

2.提供无偿劳务捐赠模式。如地震发生后的4天内,麦当劳有限公司(简称“麦当劳”)共向灾区提供了超过4万份巨无霸汉堡包。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需要缴纳营业税。与之相对应,企业无偿提供的劳务则不需要缴纳营业税。麦当劳免费提供的食物不征收营业税。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为实物或者劳务,在企业所得税的处理上都应视同销售,只是其发生的成本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无偿提供劳务仍应按视同销售征收企业所得税。

很明显,企业提供无偿劳务,即劳务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无法取得捐赠凭证,则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假定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售价为20元/只,成本是10元/只,向灾区无偿提供4万只巨无霸汉堡包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0万元。类似麦当劳无偿提供食物的捐赠方式,由于是面向个体消费者无偿捐赠,通常无法取得捐赠凭证,不能税前扣除,是纳税成本最高的捐赠方式之一,需要谨慎采用。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生大的灾害,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产、商贸企业就需要马上承担起物资供应的任务,这时主要以无偿劳务捐赠为主,鼓励企业加大捐赠力度对于受灾地区的生活安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3.提供企业自产应缴增值税产品捐赠模式。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捐赠自产应缴增值税产品是一种既能体现社会责任又能避免一次性支出现金过多的捐赠模式。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第一时间作出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向地震灾区捐赠价值为1000万元药品的决定,扬子江药业集团分布在四川、北京等地的子公司也捐出价值为500万元的药品,支持灾区抗震救灾。5月20日,扬子江药业集团又通过国家计生委向四川灾区捐赠价值为500万元的药品。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 1 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视同销售货物,需要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的捐赠为实物,还应缴纳所得税。扬子江药业集团向四川灾区捐赠价值为2000万元的药品,按照视同销售货物处理,需要缴纳增值税。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捐赠,需要由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委托专业机构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将公益性捐赠凭证开具给扬子江药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则可以税法规定的限额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对企业而言,捐赠灾区急需的药品、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在获得节税收益的同时可以减少现金支出、加速存货周转,这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捐赠方式。

4.提供无偿使用设备模式。对于生产耐用资本品的企业而言,提供无偿使用设备是一种税负较轻的捐赠模式。所提供设备在灾情结束时还可以有残值收回,也不涉及劳务提供,不存在所得税问题,所提供设备往往也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至于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油费、过路过桥费、维修费等支出一般比较容易取得捐赠凭证并入捐赠总额,按会计利润的12%限额扣除。如果无法取得捐赠凭证则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不允许列支。这是一种税收负担较轻的捐赠模式

5.通过下设公益基金会进行捐赠的模式。最典型的是腾讯模式。腾讯公司是本次赈灾行动中反应最快、捐赠力度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汶川地震发生后,腾讯公司慈善基金会立即启动了紧急求援机制,协助救灾工作。腾讯公司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壹基金计划,启动第一个“5.12地震”网络募捐平台。5月15日至5月20日,腾讯网友在线捐赠突破2000万元,创下互联网公益性捐赠数额的最高纪录。5月20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开具了一份特殊的赈灾捐款证明——《腾讯网友地震捐款的确认函》(简称《确认函》),为了确保网友捐款使用的透明度及公信力,中国红十字总会在《确认函》中指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对善款的使用进行审计,同时向公众详细介绍善款的募集和使用情况,接受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

腾讯公司成立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是国内首个互联网企业公益基金组织,该慈善基金会面向社会实施慈善救助和开展公益活动,属于国家民政部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不接受外界捐赠。该慈善基金会的启动资金就是网友在线捐赠的2000万元,依靠企业内部持续的利润投入运作,年末要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总结报告和具体的财务审核报告、资金流向报告等。

按照税法的规定,腾讯公司投入到基金会的资金,在会计利润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由于企业会计利润的核算具有滞后性,为了确保公益性捐赠在税前扣除限额以内,腾讯公司以“内部借款”名义将捐赠资金划拨给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结转到以后扣除。另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为免税收入。公益基金会属于非营利公益组织,其收入免税,而其相关支出允许据实列支,这种实质上为免税的单位,不受捐赠额度的限制。因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作为免税单位,搭建了一个公益性捐赠网络平台,通过公开、高效的捐赠运作模式,将企业公益性捐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最节税的捐赠模式,值得提倡。

但是,这一方式只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并不合适。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公益基金会的设立和维持成本较高,其操作难度很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规定,公益基金会必须同时符合七个条件才能免税,其成立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有规定的程序,而且受基金管理的限制,资金的用途、使用时间、票据的开具等,都会受到约束和限制。

6.集体决策的捐赠——上海家化模式。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数额的选择十分重要:捐赠数额过高,超出抵扣限额部分,必须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这无疑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捐赠数额过低,企业会显得“小气”,可能遭遇非议。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家化”)将赈灾捐款额度的选择权交给了员工。2 5月12日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上海家化决定通过综合民意调查确定捐款的额度。在综合了大部分员工的意见后,上海家化决定捐赠300万元。由于捐赠行为涉及股东权益,上海家化以发布公告的形式告知投资者,同时发起员工捐款。上海家化通过员工投票的方式决定捐赠的数额,体现了集体决策的智慧,而通过发布公告告知投资者,做到了信息公开,同时也宣传了企业的善举。

7.最具争议性的捐赠——万科模式。万科集团的捐赠行为最具争议性,被媒体称为“万科捐款门”。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决定向灾区捐款200万元。5月15日,王石在博客文章中写到:“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元是个合适的数额。”他在上述博客文章中还写到:“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5月15日以后,各种指责万科集团和王石的言论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万科集团感受到空前的压力。5月21日万科集团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批准公司在未来3到5年内支出1亿元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该董事会决议将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公益性捐赠是自愿行为,不是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捐赠数额的大小本无可厚非,王石的言论也是中肯的,不幸的是,多年来社会公众对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积累的不满在王石发表上述言论后迅速爆发了。“万科捐款门”影响了万科集团的企业形象,甚至有的员工因此要求辞职。企业公益性捐赠引发企业信任危机,这是今人始料不及的,可见,企业应谨慎对待捐赠问题。面对非议,万科集团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参与灾区的恢复重建决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捐赠,虽然万科集团声明不涉及商业开发,但物资由谁出、成本能否收回以及该怎样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都还不确定,有待后续进一步筹划。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捐赠模式看,现金捐赠模式税收负担最轻,当然,现金捐赠模式需要企业有充裕的现金流。现金捐赠模式中,最好以个人名义捐赠,其次是以公益基金会捐赠,最后是以企业名义直接捐赠。捐赠金额税前扣除还需要注意捐赠渠道和取得相应凭证。

二、企业现金捐赠的纳税筹划策略

为防止纳税人假借捐赠之名而虚列费用,转移利润,规避税负,税法对于捐赠金额及捐赠对象,均有限制规定。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

公益性捐赠作了界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

企业若发生捐赠支出,出于税收上的考虑,应特别注意两点:

第一,认清捐赠对象和捐赠中介,即企业应通过税法规定的社会团体和机关实施捐赠。

第二,注意限额。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战略,决定公益性捐赠的额度,从节税角度考虑,一般不宜超过税前允许扣除的比例(利润总额的12%)。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需要超过,也可以“先认捐、后支出”,即将超支部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安排到下一,力争税前扣除3。

案例:永发公司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及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2008年10月打算进行公益性捐赠人民币500万元。公司2008年实现应纳税所得额3 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通过我国国家机关(革命老区政府),向教育事业捐赠;

方案二:分两次进行捐赠。即在2008年10月31日和2009年1月1日两次分别捐赠300万元和200万元;

方案三:直接向革命老区进行捐赠。三种方案的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方案一: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则通过税法规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公益性捐赠,捐赠额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全部扣除,如果一次性捐赠,则准予扣除限额:360万元(3 000×12%)。还有140万元超过扣除限额不予扣除,公司2008年应缴所得税:(3 000+500-360)×25%=785(万元)。方案二:如果分两次进行捐赠即在2008年10月31日和2009年1月1日两次分别捐赠300万元和200万元,那么在公司2009年实现利润不低于2008年的前提下,不但第一次的捐赠额在2008可以全额扣除,第二次的捐赠额在2009年也可以全额扣除,既达到了捐赠目的,又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企业纳税筹划的探析 篇6

关键词:税收筹划;方法;选择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和意义

由于纳税筹划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

从纳税筹划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短期内,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目的是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安排,减少交税,节约成本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长期来看,企业自觉地把税法的各种要求贯彻到其各项经营活动之中,使得企业的纳税观念、守法意识都得到强化。因此,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税收筹划的特点

1、政策导向性

这是税收筹划有别于企业避税和逃税的根本。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的产业政策、生产规划布局无不体现在税法的具体条款之上。属国家鼓励的,往往少征税款;需要限制的,则大多加重征税。税收筹划则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以税法为依据,深刻理解税法精神,在有多种应税方案可供选择时,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抉择,合理又合法,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例如,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调节税,旨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加强重点建设投资。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而决定放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则可减轻纳税义务,而从政府角度看,这正符合了政府的政策导向。

2、事前计划性

纳税义务履行的滞后性,决定了企业可以对自身应纳税经济行为事先的遇见安排,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纳税时点的掌握、申报方式的配合及收入和支出控制等途径,比较不同经济行为下的税负轻重,做出选择。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所作的经营、投资、理财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而在经济行为已经发生,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为定局以后,就不存在税收筹划的问题了。

3、择优性

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如针对某项应税经济行为的税法有两种以上的规定可供选择,或者完成某项经济活动有多种方式可供选用时,就存在税收筹划的可能和必要。择优性是税收筹划特有的,逃税、避税不需要进行择优判断。税收筹划是在几种合法方案中,选择使自身经济效益最大的方案,而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一般的,在税负最轻时,企业效益达到最大,但也并不总是如此,因此,企业必需从全局角度,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不同方案,而不应把注意力仅局限在税收负担的大小上,否则会误导经济行为或造成投资失误。例如,某一方案虽然可以使企业税负较轻,但在此领域企业丧失自己的优势,结果总体利润减少,则也是不可取的。

三、纳税筹划的条件

实际上,纳税筹划的条件是指外部及企业自身的一些条件。目前,尽管很多企业都希望少交税,但是有些企业却根本不具备条件来进行纳税筹划。那么,企业要进行纳税筹划,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具备下面几个条件,将会更方便地开展纳税筹划活动。

1企业规模较大

规模较大的企业适合进行纳税筹划。例如,企业集团下面有很多子公司、分公司,企业通过各分公司、子公司之间以及分公司、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交易,更有利于开展纳税筹划;其分公司、子公司、母公司之间进行资产流动,分摊费用,而且一些合同订单的转让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纳税筹划效果。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由于其纳税筹划的空间相应比较小。所以,他们的重点一般应放在日常成本的管理、日常的采购和销售活动中。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强

企业运营中,首先要对各种投资和经营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这就必然要对资产、车间、设备进行安排,这些资产的安排既包括将资本从企业内部分离出去,也包括从外部购买进来。因此,资产流动性越强,企业对适应纳税筹划方案的要求就越灵活机变;反之,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则不能很好地进行纳税筹划。例如,某公司想在某地区设立一家子公司,却无法流动公司的设备,那么这就势必会阻碍了纳税筹划的开展。

3.企业行为决策程序简化

企业行为决策程序的简化有利于进行纳税筹划,如果企业的行为决策程序比较复杂,即使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方案,但最后的落实可能会在比较复杂的行为决策程序中出现这样或那样料想不到的问题。

【案例】

前一段时间,我国对烟酒企业进行了消费政策的调整,调整的方向基本上是加大消费者税负。通过分析政策,发现政府加大烟酒企业的消费税负已成定局,因为中央已经在多种场合提出过加大对烟酒企业税收的征收力度并提高其税负水平。根据这些政策,在国有和民营的企业提出同样的纳税筹划方案,结果实施效果截然不同。民营企业在得到该信息后,很快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清仓、减少库存(这是基于税收可能按量征收的原因),结果民营企业因在得知信息后所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常迅速及时,因此而得到了一笔额外的税收收益;但是在国有企业中的情况却恰好相反,由于需要很多部门审批清仓,使得决策时间变长,没有取得税收收益。

4.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一致

该条件具体指企业采用的各种纳税筹划方案以及实施的过程应尽量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企业的发展由各种因素来合力共同推动的,税收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企业减轻纳税并不能等同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的发展更取决于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企业采用的各种纳税筹划方案和实施的具体过程,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发展的其它各种因素都发挥更大的力量,以便协力地共同促进企业能及早地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作者单位:盈江华富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高丽萍.企业筹资中的纳税筹划研究[J].财会文摘,2009(5).

[3]翟继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的四个方面 篇7

1. 施工企业应税收入的确认。

在建工程项目应税收入的确认: (1) 如果施工企业能准确核算建造收入, 建设单位支付款项与完工进度保持一致, 则施工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当期应全部确认为收入。这只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状态, 实际工作中是不多见的。 (2) 施工企业未能在财务上及时正确核算建造收入, 工程价款结算与工程进度脱钩, 明显偏低的, 主管税务机关按照企业财务账面归集的累计已发生的工程成本与合同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项目完工进度, 从而计算企业当期应税收入。施工企业未及时进行成本费用归集的, 由于工程监理部门有施工进度记录, 主管税务机关将按监理部门的记录来确定完工进度。对于后一种情况, 施工企业应做好工程进度基础工作, 尽量避免由税务机关来确认收入。

已完工工程项目应税收入的确认: (1) 施工工程项目已经交付使用, 以交付使用报告签订的日期为工程项目完工日;工程项目尚未验收交付, 但实际已使用的, 以实际使用日为工程项目完工日。 (2) 对已完工工程项目, 尚未出具工程审计报告的, 主管税务机关在确定工程价款时一般暂按合同价款扣除按照行业标准 (一般为5%) 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后确认收入, 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待企业实际取得时再确认收入。对已完工工程项目, 并且已出具工程审计报告的, 可按审计报告确认工程价款。

2. 施工企业计税成本的确认。

施工企业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归集核算真实发生的成本, 按照发票管理规定和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规定, 对应当取得正式发票但企业未取得的, 主管税务机关将责令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内作限期改正, 对未整改的按照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处理。实际工作中, 税务机关的企业所得税的核定率最高可 (曾) 达30%, 这对于建安施工企业来说是十分被动和不利的。

施工企业如收入、成本均不能准确核算, 可根据《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国税发[2008]30号) 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对于能准确核算 (查实) 收入总额, 但不能准确核算 (查实) 成本费用总额的或能准确核算 (查实) 成本费用总额, 但不能准确核算 (查实) 收入总额的, 可采取核定其应税所得率的办法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计税成本的确认上, 应严格执行《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

二、施工企业人工工资

一般来说, 施工企业支付的人工工资有两大块, 一是本企业的正式员工工资, 二是劳务工人工资。本企业的正式员工主要从事工程监督管理质量安全或高技术含量工作, 这类人员的工资由企业直接发放。劳务工人的工资由企业支付给专门从事建筑劳务分包的单位或个人。劳务工人有两种情况:其一, 直接与劳务班组签订劳务合同, 造工资表发放工人工资;其二, 与劳务公司签订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劳务款项付给劳务公司, 由劳务公司给工人发放工资, 劳务公司向建筑公司开具建筑劳务费发票, 建筑公司将其计入工程成本。

采取第一种方式对建筑公司而言存在以下风险: (1) 劳务工人与公司之间没有劳动合同关系, 支付的工资税务部门不会认可为“工资、薪金”, 会面临代扣劳务工人以及包工头的个人所得税等税务风险。 (2) 政府社会保障机构会要求建筑公司为劳务工人缴纳社会保险, 这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采取第二种方式对建筑公司的优势有: (1) 省去了代扣包工头、工人个人所得税的麻烦; (2) 回避了为劳务工人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 (3) 解决了劳务费用的票据合规问题; (4) 减轻了对可能出现的工人伤亡的经济负担和刑事责任。因此, 建筑公司使用劳务工人的最优选择是与劳务公司签订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将劳务费支付给劳务公司。

三、施工企业混合销售、兼营业务的计税依据

1. 混合销售纳税案例分析。

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 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 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例1:某公司主要从事防盗门窗销售业务。2009年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销售、安装协议, 约定共计为房地产公司某开发项目安装防盗门1 200户, 每户金额 (含安装费) 1 000元, 合同总金额为1 200 000元。该种防盗门市场销售价格为800元, 材料成本为500元。

应纳增值税=800×1 200÷ (1+17%) ×17%-1 200×500×17%=37 487.17 (元)

应纳营业税= (1 000-800) ×1 200×3%=7 200 (元)

例2:某建筑公司负责为某工厂建设一座大型厂房。工程施工合同总造价4 500万元, 其中含土建工程款2 100万元, 钢结构安装工程款500万元, 钢结构设备款1 900万元。所需钢结构设备全部为建筑公司自身制造的、可以单独对外销售的成型设备构件。该部分设备可抵扣进项税额250万元。

分析:该建筑公司主营业务应为施工。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其混合销售业务应分别处理。

营业税应税劳务应纳营业税= (45 000 000-19 000 000) ×3%=780 000 (元)

销售货物应纳增值税=19 000 000÷ (1+17%) ×17%-2 500 000=260 683.76 (元)

2. 兼营业务纳税案例分析。

纳税人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 应当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其应税行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

例2:某建筑公司主营业务为施工, 同时还从事建材销售和建筑工程机械修理业务。2009年总收入为6 800万元, 统一记入“经营收入”科目中。经地税机关审核, 建安收入为5 000万元, 建材销售业务收入为1 500万元, 修理修配业务收入为300万元。假定建材销售与修理修配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相同, 均为17%, 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为255万元。

应纳营业税=50 000 000×3%=1 500 000 (元)

应纳增值税= (15 000 000+3 000 000) ÷ (1+17%) ×17%-2 550 000=65 384.62 (元)

四、施工企业甲供材中材料和设备的认定

现行税法强调,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对于工程所用设备一定要区分是由建设方提供还是由施工方外购, 对于由建设方提供的可不并入营业额。营业额是否包括设备价款主要看“设备由谁提供”, 在实务操作中判别的依据是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对于提供“装饰劳务”的, 以“清包工”作为营业额, 不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例3:A建筑公司2008年12月中标X单位写字楼工程, 工程标的3 000万元, 其中含电梯设备采购价款500万元。A公司应该如何计算应纳税款?

分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3]16号) 规定, 施工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不应包括设备价值, 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也就是说, 凡是属于列入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列举的设备名单中的建筑工程设备, 无论是甲方提供还是施工单位自行采购, 均不缴纳营业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自2009年1月1日起,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由于电梯设备属于A公司自行采购, 其应税营业额应当包括电梯价款在内。A公司应纳营业税=3 000×3%=90 (万元) 。

公路施工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篇8

关键词:混合销售,兼营,纳税平衡点,上游产业增值税制,财务精细化管理

1. 引言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四个文件,规定了上述行业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应当依法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并同时规定了增值税四个参数即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税率的确认办法与等级,增值税的缴纳办法、过渡期间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以及兼营、销售不动产等特殊事项的规定。住建部在此前也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

2.“营改增”对公路施工企业税负的可能影响

2.1“营改增”之后公路施工企业适应的增值税政策

公路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销售建筑服务以及公路运营服务。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的规定,适应的税率为11%,征收率为3%。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其中当期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含税销售额÷(1+税率)×税率;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为了保证税收政策的前后衔接与顺利过渡,国税总局设置了“营改增”过渡期,也称试点期。在此期间,公路施工企业的税收政策主要有:(1)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税率为3%;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以甲供材料设备、清包方式提供建筑服务、为老项目提供建筑服务以及收取了2016年4月30日前开工的公路路通行费收入的一般纳税人均可以采用简易办法缴纳增值税。(2)一般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但融资租入的不动产以及在施工现场修建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其进项税额不适用本规定;(3)纳税人接受贷款服务向贷款方支付的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2 公路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

公路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就是业主或委托方公路资产,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分项工程组成,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资本成本。其中原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沙石、沙石、黏土等。分项工程中,路基以沙石、黏土、宕渣等,桥梁主要是水泥、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隧道的材料比较少,主要是人工与机械使用费。

就目前施工企业的采购情况看,能从上游供应商中取得正规采购发票的只有钢筋、水泥、设备等,而人工、沙石、黏土等散装物料基本就地取材于农民工、个体经营户,很难取得正规的采购发票。机械使用费有两种情况,租用和购买,两者可以取得抵扣税票。因此路基、隧道工程的增值税抵扣比较困难,而路面和桥梁工程的原材料抵扣比较容易。就成本内容来看,近年来人工费用提高较快,接近工程造价的20%-30%,这一部分按目前的用工制度是无法抵扣的。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规定,工程造价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11%)。其中,11%为建筑业增值税税率,税前工程造价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规费之和,各费用项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2.3“营改增”对公路施工企业税负的可能影响

全面“营改增”试点铺开之前,不少学者或业界人士已经就增值税对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岳树民和李建清(2007)年指出,服务业包括建筑服务业原适应的营业税税率为3%-5%,改征增值税后税率改11%-17%,税率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税收负担可能大幅度提高。孙钢(2011年)认为服务业改征增值税的最大问题是许多企业进项税额少、抵扣不足导致的税负提高。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课题组在《2012年一季度上海服务业重点监测企业问卷调查报告》中披露,有35.7%的企业反映营改增之后税负增加。潘文轩(2013年)通过118份调查问卷也取得了相似的结论。在建筑行业,朱丽红(2015)认为开征增值税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能取得增值税发票并进行抵扣,如果抵扣不顺利,可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税负。何华芬(2015)分析了甲供工程的财税处理后认为,如果不妥善安排甲供工程的纳税工作及相应的资金走向,可能大大提供施工企业的税负。

根据增值税的征税精神以及计税办法,增值税对施工企业的税负的影响途径主要是三个:一是计税价格即提供的建筑工程服务价格,一般是指所承包的工程造价;二是税率,前文已述及要么11%,要么3%;三是进项税额的抵扣。综合已有的研究,公路施工企业要在“营改增”之后达到政策倡导的降低税负目的,必须加强增值税税收筹划,切实改变以往中间投入比率偏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较长以及取得可抵扣增值税票困难问题。

3. 公路施工企业增值税的筹划策略

3.1 熟悉增值税的相关法律制度,尤其是上游产业税制

我国的税收政策变化较频繁,在执行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补充说明或者针对具体情况的税收处理意见。所以,进行增值税税收筹划的前提就是熟悉增值税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补充说明等。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国税总局(有时联合财政部)颁布的与增值税有关的税收法律制度就有22项,2015年关于增值税的最新文件共30份,内容涵盖全面“营改增”时候原营业税纳税行业的税收政策、“营改增”之后的税收征管、发票开具与认证以及特种行业的增值税征缴等。公路施工企业初次接触增值税,还不熟悉增值税,所以需要专门的人员分门别类的将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增值税条例进行条分缕析,按照纳税、征管、票据管理、优惠政策等归类、整理,形成文案以便及时查阅、应用。

上游产业税制直接影响着公路施工企业中间投入比重以及平均可抵扣进项税率的高低,从而也直接决定了公路施工企业的实际税负。鉴于此,公路施工企业进行增值税税务筹划的意向重要措施是熟悉上游产业税制。表1简单说明上游供应商的小规模纳税或一般纳税人对公路施工企业的影响。表中假设供应商对采用一般计税法的一般纳税人的报价为1,按照增值税的计税办法、增值税附加的计税办法以及所得税的计税办法推算出,开票的小规模上游供应商或实施简易纳税的供应商只能报价0.90(下游11%税率,下同),只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上游供应商只能报价0.84,这样对一般计税法下的公路施工企业的现金流影响才是相同的。

3.2 科学管理与核算混合销售、兼营、简易征收项目

3.2.1 新老项目分开采购、分开核算、分开决算

营改增试点期,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新老项目的税收政策可以简单地描述成:新项目,新政策;老项目,老政策。即新项目按增值税率处理,老项目继续按照营业税处理。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新老项目的划分在于施工许可证上的开工日期是在2016年4月30日前还是之后。

处理新老项目混合销售问题,最重要的会计核算时分开采购,分开核算,分开决算,包括材料、人员、机械、固定资产、临时设施等等,都必须分开核算,票据清晰。原则是营改增后老项目产生的增值税的进项税,不可以在新项目进行抵扣。在具体涉税时,需注意老项目涉税的以下几点:一是营改增之前采购的建筑施工材料、办公用品、机械设备等,已经用于老的工程施工项目,但是,拖欠材料款或者未取对方开具的发票,营改增后,才支付供应商的材料款或者才取得以上资产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可以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二是营改增之前已经完工的施工项目,但是未进行工程结算,营改增后才进行了工程结算,收到了业主支付的工程款,建筑企业继续按3%交营业税,继续开建安营业税发票;或者办理了工程结算,但是业主一直拖欠工程款,营改增后业主才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继续按3%交建安税,开建安发票。

3.2.2 兼营业务分别核算

公路施工企业的兼营行为,不再是原来从业人员熟悉的既从事应征增值税货物的销售或劳务(指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提供,又涉及应征营业税的劳务。而是指兼营不同增值税率的应税服务,比如除了从事工程施工(增值税率为11%)外,还设立专门的预制件厂专门加工销售水泥预制件(增值税率为17%),还可能发生施工机械的出租业务(增值税率为17%)。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试点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这就是说,哪个税目的税率高,混合在一起的销售额就按最高税率计税。例如某建筑施工企业除了从事工程施工外,还对外销售商用混凝土业务,若未分别核算两种业务的销售额,就应按“销售混凝土”适用的税率17%征税。

3.2.3 科学测算工程项目的简易征收与一般纳税征收的税收无差别临界点

前文已阐述,公路施工企业有四种应税行为可以采用简易征税办法纳税。“可以”意味着也可以不采用简易征税办法。在实践中,财务及税务人员可能认为,建议办法简单快捷,税率低,当然选择简易征收。但因为简易征收不能够抵扣,需要科学测算不同工程项目采用简易和一般征税无差别临界点,即使两种征税办法下综合税负无差别的可以抵扣的中间投入比率或者平均可抵扣税率。

按照目前营改增试点办法以及相关规定,一般计税法下:

应纳税额=销售额×11%-可抵扣项目额×11%=销售额×增值率×11%

简易纳税法下应纳税额=销售额×3%

两种情况下税负无差别,即:销售额×增值率×11%=销售额×3%

所以,平衡点增值率=3%÷11%。

实践中,因为每一个工程结算价款的确定不一样,可能含税也可能不含税,测算时需调整为不含税的价格,并且可抵扣项目不同,适用的抵扣税率也不同,因而必须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3.3 重新梳理与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与程序

3.3.1 明确重要成本项目的开支细则以及票据要求,优化采购SOP

首先是根据3.1的分析确定沙、石等散装材料的供应商及其发票要求,合理确定现场预制件、混凝土的供应。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四)款规定: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设的工厂、车间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的,应在移送使用时征收增值税,但对其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凡直接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建筑工程的,不征收增值税。

其次,尽可能利用劳务公司发放人工费,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当然这也需要根据劳务费占比进行测算,在支付给劳务公司的费用与节约的增值税之间进行权衡。此外劳务的专业分包也必须充分应用。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劳务分包还是比较少,大部分是形式上的分包,实质上仍是项目班组的形式。“营改增”以后,劳务公司如果改成缴纳增值税,则没有问题,由其提供增值税发票进项抵扣。

最后,确定周转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方式,自己采购还是租赁。目前大部分土建项目需要周转材料主要通过市场租赁解决。“营改增”后周转材料租赁属于有形动产租赁,在缴纳增值税的范围之内。故租赁费用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充分利用17%的进项税抵扣增值税。设备一般属于固定资产,自行采购可全额抵扣进项税。所以,施工企业可视自身资金情况,适当增加固定资产购买的比例,减少租赁比例。

3.3.2 调整修订公司相关制度流程,及时对采购员、财务人员进行增值税票证培训

营改增之后,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尽快调整以营业税为基础的相关业务制度及流程,还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制订单独的管理办法:如调整《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增加增值税发票管理、增值税税负分析、资金预扣与材料款项支付等内容;修订工程项目《目标责任书》格式、调整财务信息化的处理办法、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调整会计核算制度、制定项目增值税管理办法等。还要建立各项目增值税台账,明确每个项目增值税的承担主体,建立每个项目进项税和销项税的登记制度,并与项目部核对,明确经济责任。

3.3.3 严格工程合同管理,增加税务人员的合同审核环节

公路施工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需要业主、上游产业供应商、下游的分包商配合,这些配合需要事前在施工合同、分包合同与采购合同中体现。如甲方不得代扣代缴增值税、甲供材料的供货方式、发票开具等,如果采用一般征税办法,则甲供材料发票应开给施工方,以便抵扣。此外,还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纳税人性质(一般还是小规模)、征税方式(简易还是一般)、小规模发票需代开还是不带开、合同不含税价格、增值税额及价外费用,发票的送达方式以及送达时间、虚开增值税票导致的责任追究。

在合同审核程序中,必须增加税务人员的合同审核环节,重点关注合同中关于增值税的上述要点是否明确,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朱丽红.“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生产力研究,2015(07)

浅谈施工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 篇9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自觉地运用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采取合法或“非违法”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以达到延缓税负或减轻税收负担的合法经济行为。它是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在诸多可选的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以其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

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

筹划性。筹划性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筹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负,减轻纳税负担。

三、施工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具体方法

(一)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纳税筹划

签订不同性质的合同会导致企业营业税计税基数或适用不同的营业税率,把握好合同签订关,可以使企业节约税收成本。

1. 对总分包工程的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转包人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工程承包公司未与建设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则对工程承包公司的此项业务按“服务业”税目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工程承包公司在从事工程介绍业务时,最好先以本单位的名义与建设单位签订有关施工合同,再把该工程的承包价与工程介绍费的差额部分,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有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如果采用由工程承包公司向建设单位介绍施工企业,并由施工企业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则工程承包公司从中取得的介绍费,必须按“服务业”税目的税率5%计缴营业税,税负相对前面的处理方式提高2%。当然,工程承包公司能否直接承包建设单位的工程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但如果承包公司同样有条件承包工程,应选择前面的处理方式。例如:甲建设单位有一项绿化工程,现通过乙工程承包公司介绍,最后由丙绿化工程施工单位中标。现甲单位与丙单位签订了金额为5000万元工程承包合同,同时,甲单位支付给乙单位100万元的服务费用。此时,乙单位应纳营业税为:100万元×5%=5万元。如果乙单位进行筹划,乙单位直接与甲单位签订5100万元工程总承包合同,然后,乙单位再把工程转包给丙单位,与丙单位签订金额为5000万元的工程分包合同。乙应缴纳营业税为:(5100万元-5000万元)×3%=3万元。

可见,通过纳税筹划,乙单位从适用服务业5%的税率,变成适用建筑业3%的税率,可少缴2万元的营业税款。

2. 对安装、装饰工程的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

根据上述规定,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改变合同签订方式、合同内容等缩小应税营业额,达到节税目的,即施工企业如果签订安装合同,对所从事的安装工程作业,应把安装设备的价款从安装产值中剔除,以缩小应税营业额。例如:某甲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与某乙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份总价为500万元的电梯安装合同。按照现行税法规定,甲公司应该缴纳营业税为:500×3%=15万元。而这份合同中电梯的价款就占了400万元,如果合同约定电梯由甲公司自行采购提供,将电梯的价款从合同中剔出来,仅按照实际收取的建筑安装劳务费签订一份价值100万元的安装合同,则甲公司只需缴纳营业税:100×3%=3万元。

可见,通过税收筹划,将设备价值不计入合同额,甲公司可少缴12万元的营业税款。

(二)对“甲供材”工程的纳税筹划

所谓“甲供材”工程,是指由基本建设单位提供原材料,施工单位仅提供建筑劳务的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应尽量避免签订“甲供材”合同,它会使施工企业不但得不到应得的工程结算价款,还有可能使施工企业多缴纳营业税。一是因为施工预算间接费取费标准是按照直接费的一定比例计算的,“甲供材”合同中甲方供应材料价值没有记入工程直接费,降低了取费基数,致使按照直接费取费的计划利润、营业税及附加等取费低于预算标准。二是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

例如,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总造价是100万元,其中原材料部分70万元,由基本建设单位提供,施工单位提供的应税劳务为30万元。这里,施工单位的计税营业额是100万元,而非30万元。

施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如果施工企业确需与建设单位签订包工不包料合同,那么,纳税人在签订“甲供材”建筑合同时应当注意将基本建设单位提供的原材料部分的营业税金,作为工程总预算的一部分,向基本建设单位讲明相应税收政策,征得基本建设单位的理解,由基本建设单位负担,从而避免本公司的“额外”税收负担。因为,如果是包工包料工程,其建筑利润本身就包括材料差价和材料部分的营业税收。由于这部分材料改由基本建设单位提供,其相应的税收也应当由基本建设单位承担。

(三)对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

在建筑施工行业,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行为属于税法中的混合销售行为。

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以签订建设工程总包和分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装饰、修缮等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

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凡不同时符合以上条件的,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根据上述规定,施工企业如果涉及此类业务,若施工企业没有签订施工合同,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或合同中未单独注明建筑劳务价款的,就会因全额缴纳增值税而承担更多的税负支出。值得注意的是,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同时,要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地方税务局出具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局出具的纳税人从事货物生产证明。

(四)对兼营行为的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劳务,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从高适用税率。这就是说,哪个税目的税率高,混合在一起的营业额就按最高税率计税。例如某建筑施工企业除了从事工程施工外,还兼营房地产业务,若未分别核算两种业务的营业额,就应按“销售不动产”适用的税率5%征税。

纳税人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其应税行为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分别属于地税局和国税局两个征收机关征收,所以,如果未分开核算,将应税劳务营业额并入销售额或将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并入营业额一并纳税,必然会受到另一个税务机关的处罚。作为纳税人,必须十分清楚税法中有关的法律,准确地核算兼营的不同项目,以免从高适用税率,或者因未进行正确纳税核算而受到税务检查机关的处罚,更加重自己的税收负担。

(五)对劳务用工形式的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规定,劳务公司接受用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排劳动力,凡用工单位将其应支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上缴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以及住房公积金统一交给劳务公司代为发放或办理的,以劳务公司从用工单位收取的全部价款减去代收转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工程施工企业为了缓解用工矛盾,多采取“劳务清包”或“外委服务”形式解决季节性劳务用工问题,签约单位多是建筑、绿化工程施工等专业公司,约定支付的劳务费总额一般包括工资、保险、公积金、管理费、税金等。支付劳务费总额=(工资+保险+公积金+管理费+…)×(1+税率),所以税金的计算基数中包括了工资、保险、公积金、管理费等,劳务费总额之所以包括税金,是因为劳务费是以“工程款”或“服务费”方式结算,对方单位收到劳务费后还要按3%或5%税率缴纳营业税。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施工企业改变劳务用工形式,通过劳务公司为其安排劳动力,由于对方单位代收转付的工资、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不缴税,施工企业自然可以节省支付给对方单位的工资、保险、公积金、管理费等的税金成本。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 篇10

一、“甲供材料”的账务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因此, 对建筑施工单位承建的建筑工程, 不管合同价款如何签订, 会计上如何核算, 均应按建筑施工工程的总体造价, 按现行营业税的有关规定缴纳“建筑业”营业税, 也就是说对甲方所提供的材料应计入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业计税营业额中缴纳营业税。

这样, 施工方就应根据工程造价总额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 并按工程造价总额 (含甲供材料、人工费等全部价款) 计算缴纳税额。

案例分析1。某施工单位与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承建一栋住宅楼的合同, 工程造价3000万元, 合同中规定房地产公司采购供应商砼、钢材, 价款780万元。

施工单位的账务处理如下:

1. 收到材料时

借:工程物资7800000

贷:预收账款7800000

2. 将工程物资用于工程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800000

贷:工程物资7800000

3. 开具发票收取工程款时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30000000

贷:工程结算收入30000000

4. 提取营业税金及附加时

借: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999000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900000

——城建税63000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27000

———地方教育附加9000

施工企业应按3000万元开具建筑施工发票给建设方, 并按3000万元确认收入, 对于780万元的甲供材料是建设方购买提供给施工方的, 发票名头是开给建设方的, 且在建设方入账, 对于这部分材料, 施工企业无法取得发票, 也就无法入成本。对于这个问题, 可以等双方在工程结束, 决算报告出来后, 施工企业凭工程决算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购买材料的发票清单计入施工方工程成本, 并允许在税前扣除。因为根据《企业所得税扣除管理办法》规定, 企业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 只要是真实的, 并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凭证就可以税前扣除。这里合法有效凭证不是仅指发票, 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企业取得的工程决算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购买材料的发票清单应视为合法有效凭证, 况且是真实发生的。

二、“甲供材料”的纳税筹划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 但是较重的税收负担, 有时又成为制约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的限制条件, 也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许多企业为此便打起了少缴税的主意,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这就造成了经济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100%的人想偷税, 而98%的人又在不自觉地多缴税!这里所说的“多缴税”并不是税务部门要求企业超过国家税收政策多纳税, 而是一些纳税人缺乏相关的知识, 多缴了税自己还浑然不觉。为使企业的涉税风险降到最低, 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我们应该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同时, 认真研究学习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 进行一定的、必要的纳税筹划, 充分行使国家赋予纳税人的权利。

1. 对“甲供材料”合同, 可以采用改变原材料购买方的办法, 达到节税的目的。

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 一般采取“包工包料”与“包工不包料”两种形式, 与房地产开发商和厂房建设过程中, 大多采用“包工不包料”形式。即建设单位提供主要建筑材料, 施工企业仅投入人工及部分材料费。但在实际工作中, 税务局要求施工企业按包工包料全额开具工程款发票。

显然, 这类工程要特别注意组成计税价格中原材料价值的降低。一般来说, 建设单位是直接从市场购进, 价格较高, 而建筑施工企业与材料供应商有长期合作关系, 购进材料价格相对便宜, 这样直接降低了计税依据, 从而达到节税目的。

案例分析2。施工企业A为建设单位B建造一座工程总造价为550万元的房屋。其中工程所需的材料由建设单位B来购买, 价款为350万元。价款结清后, 施工企业A应纳营业税为:550万×3%=16.5万元。

若A进行筹划, 不让B购买建筑材料, 而由A购买。这样, A就可利用自己熟悉建材市场、能以低价买到优质材料的优势, 以300万元的价款买到了所需建材。这样, 总承包价就成了500万元, 此时, A应纳营业税为:500万元×3%=15万元, 与筹划前相比, A少缴了1.5万元税款。显而易见, 双方都减少了支出。

2. 设备由建设方提供。

从2009年1月1日起, 新《中华人民中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开始实施, 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对于建筑业涉及的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规定, 和财税 (2003) 16号文的规定相比有了较大改变: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 凡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 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值。如果安装的设备价值不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 那设备价款就不征收营业税。一般而言, 如果设备是建设方提供的, 设备价款是不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 因此施工企业只就安装和材料价款缴纳营业税。即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不征收营业税。

所以, 建筑安装企业在从事安装工程作业时, 应尽量不将设备价值计入所安装工程的产值, 可由建设单位提供机器设备, 企业只负责安装并收取安装费收入, 从而使得营业额中不包括所安装设备价款, 进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案例分析3。A建筑安装企业承包B单位传动设备的安装工程。方案有两个:方案一, 由建筑安装企业A提供设备并负责安装, 工程总价款为200万元, 其中设备款为150万元;方案二, 设备由建设方B负责提供, 安装企业A只负责安装业务, 收取50万元安装费。根据有关规定, 采用方案一, 企业应缴纳营业税:200×3%=6万元。采用方案二, 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50×3%=1.5万元。可见, 采用方案二该企业可节税4.5万元。

3. 选择代建行为。

施工企业承包工程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同建设方签订承包合同, 然后将设计、采购等项工作转包给其他单位, 施工企业只负责各环节的组织与协调。第二种是同建设方签订承包合同, 施工企业负责设计及对建设方承担质量保证, 并向其转包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对于第一种形式, 施工企业作为合同的总承包人, 无论其是否具备施工力量, 是否直接参与施工, 对其取得的收入, 均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对于第二种形式, 施工企业不作为合同的总承包人, 仅作为中介人, 无论其是否具备施工力量, 一律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在建设项目工程中, 建设方自购主材已较为普遍, 部分项目“甲供材料”比例占到工程总造价的40%~60%, 所以像这种甲供材占工程总收入比重较高的工程, 应选择代建行为。

案例分析4。施工企业A与房地产企业B签订承建住宅的合同, 工程总造价5000万元, 其中合同规定甲供材料3000万元。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 篇11

摘要:在税法许可下,利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设计筹划尽量使自己的纳税负担最轻,是企业一种迫切的行为。本文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探讨了煤炭企业税收筹划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所得税;纳税筹划,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欲望在不断增强,企业意识在不断提高,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但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开展纳税筹划不普遍,水平不高,也没有形成成型的理论体系。纳税筹划对于煤炭企业尤为重要,一方面煤炭企业的经济总量较大,纳税筹划的效果比较明显;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的业务复杂,纳税筹划的空间较大。从煤炭企业全局出发,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探讨降低企业总体的纳税成本,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定位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

出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科学发展观己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纳税人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同样也有一个贯彻科学发展观问题,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企业的目标定位。

一早期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合理目标,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必须获取一定的利润以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但在现实中,利润是以会计年度核算的,那么利润最人化究竟是指当年利润最大化还是长期利润最大化,在企业经理人看来,显然是指当年或任期内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定位于利润最大化,往往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者追求短期利润,造成行为短期化,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当今企业应以价值最大化为其目标,因为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看企业目前的获利能力,更看重的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因此,从科学发展观来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更强调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纳税筹划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目标定位应服从于企业日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这一思路,企业在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决策时,加入税收政策或税收法规因素,以企业价值最人化为目标,选择或放弃某一方案的行为和过程,都可称为纳税筹划活动,井不是只有选抒税负最轻或税后利润最大的纳税方案的活动才称之为纳税筹划。理想的纳税筹划应该是为了税、税后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三者的统一,但在现实中三者的统一有时是很困难的,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本文认为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决策依据。企业纳税筹划目标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对纳税筹划健康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纳税筹划活动。

二、综合考虑公司整体利益

纳税筹划的定义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和组织结构等经济业务或行为的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设计和运筹,降低税负增加企业竞争力,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纳税筹划必须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所以H煤炭公司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必须注重方案的综合性。

纳税筹划应使企业整体税负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有的纳税筹划方案在某一时期税负最低,但却不利于长远发展;有的筹划能减少流转税却增加了所得税,有的筹划减少了税负却增加了其他费用,有的筹划使得近期税收快速减少,而未来税收急剧增加,虽然可以获取货币时间价值,但大起大落的剧烈变化使企业承受的损失严重。因此,纳税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在筹划过程中,应权衡利弊得失,综合进行分析,有选择地借鉴和参考各种筹划方案而择其最优,或者学会适当放弃,以避免成本性风险。

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增加,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方案。

三、密切关注税法政策变化

税法是决定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依据,也是纳税人安全的保障。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的内涵,是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关键。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某个角度讲,纳税筹划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因此,煤炭公司在纳税筹划时,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密切关注税法修正的趋势和内容,适时对纳税筹划方案做出调整,以使自己的筹划行为不违法。

四、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

税法的具体执行者是税务机关,许多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权和解释权也在税务机关,这就决定了税务机关在纳税筹划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无论哪个税种,在计税依据、纳税范围、税收减免、税务处罚等的界定上都留有余地,也给税务部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税收政策的解释权、执行权在税务机关,他们可根据自己对政策的理解和判断来认定纳税人的某种筹划方案是否有效。实际工作中,税务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客观上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即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结果也可能因为税务执法偏差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或者在实施中根本行不通,从而使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者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尔会加重税收成本,产生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H煤炭公司在日常纳税筹划中应确立沟通观念,积极争取税务机关的指导和认同,避免筹划成果转化上的风险,通过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尽早获取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或新政策出台的信息,在一些具体的筹划操作上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向税务机关反映从而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避免和减少无谓的损失,增加收益。面对纳税筹划成果转化上的风险,要求纳税人必须有“诚心”,与税务机关诚心交流和沟通,以自身诚信纳税的行为树立良好的纳税信誉和形象,争取税务机关的信任和认同,并在出台每一项新的筹划方案时,诚心地向有关部门咨询,以达成意见上的一致,实现与税务机关的“双赢”。

五、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素质

纳税筹划操作的主观性,决定了筹划人员素质在纳税筹划中的主导作用。一个优秀的筹划团队能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出最合理的筹划方案,令企业付出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多的利益;而一个素质较低的团队,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容易出现工作效率低下、适用税法不当等问题,其筹划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 篇12

一、流转税筹划

目前, 建筑业在流转环节缴纳营业税, 随着我国“营改增”的持续推进, 建筑业在流转环节将面临全面改征增值税的现实。

(一) 营业税税收筹划

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除兼营不同税率营业税项目外, 对税率基本没有选择余地, 因此, 营业税税收筹划主要考虑对营业额 (纳税基数) 的优化及纳税时间的选择。

1、

建筑业营业税包括建筑、安装、装饰等子目, 如何有效的筹划, 降低工程价款 (即工程造价)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降低建筑安装产值。一是按税法规定, 从事建筑劳务, 其工程价款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设备的价款。该类施工合同在签订时, 尤其要关注业主方提供设备, 比较常见的施工项目包括生产线安装、电站安装等。二是装饰劳务收入是指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但不包括业主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 所以施工企业在签订装饰合同时, 对“甲供”物资设备需明确, 在营业税缴纳时应剔除。三是销售自产货物并从事安装工程作业的, 即建筑业混合销售行为, 营业税就安装工程价款余额计税, 但前提是能同时提供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局出具的纳税人“从事货物生产证明”以及该项自产货物增值税发票。其二, 建筑劳务的分包业务。税法规定, 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即总包方应按总承包额扣除分包额缴纳建筑业营业税。这种情况是施工企业最普遍的现象, 从合同源头上充分理顺分包各方关系, 是做好纳税筹划的前提。

2、充分利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鉴于建筑业施工周期长、投资额大等因素, 加之目前施工行业普遍存在的质保金、保证金等条款, 以及对部分变更、索赔的批复较滞后等因素, 使得施工企业周转资金在施工过程较困难, 在这种局面下, 如何筹划选择纳税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要合理选择结算方式与结算时间, 力争做到企业资金流与税收缴纳相匹配。

(二) 建筑业“营改增”后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积极影响。

一是增值税实行税款抵扣制, 只就其中的新增价值征税, 税款随货物销售逐环节转移, 由最终消费者承担全部税款, 这样就规避了在某一环节重复交税。二是施工企业利用投入设备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政策, 有效促进施工企业增加设备投入。

2、消极影响。

一是建筑业所涉及的劳务费用、地材等, 在目前的环境下很难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营改增还未覆盖所有行业, 无法形成完整的抵扣链条。如金融业务营改增滞后于建筑业, 其借款利息不能取得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三是就建筑企业目前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税务管理等体系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增值税管理要求, 尤其在分包方、材料供应商选择上, 短期内难以找到或培育出可提供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

3、应对措施。

增值税征收是采用增值税销项税减去进项税的抵扣链条模式, 其纳税筹划的核心是研究销项税的确认时间, 努力扩大符合条件的、可抵扣进项税额, 使企业应纳税额最小化, 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在建筑业“营改增”即将到来之际, 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转变观念, 超前筹划。全员学习, 放弃狭隘的对纳税筹划只认为是财务部门工作的思想, 同时, 加强合同管理, 对涉及到税收缴纳内容条款, 要超前筹划, 包括供应商选择、价格决策及发票开具等环节, 使增值税管理全过程受控。二是正确认知可抵扣项。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主要有凭票抵扣和计算抵扣两种, 凭票抵扣包括:从销售方或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含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计算抵扣:指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 (普通发票) 乘以可抵扣税率;核定扣除, 自2012年7月1日起, 对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对采用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施行核定扣除, 且核定扣除范围将来有扩大趋势。三是研究自有设备配置。鉴于目前施工企业对通用设备普遍采用租赁方式, 动产租赁 (含设备租赁) 已于2013年全面实行“营改增”, 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出租方增值税销项税额可能会转嫁到承租方, 变相的增加了承租方租赁成本。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消费型增值税, 即企业投入的设备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自2013年8月1日开始, 新购置的摩托车、小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也允许抵扣。鉴于设备租赁可能面临增值税转嫁, 自购设备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素, 施工企业需要积极分析“营改增”对设备配置的影响, 可能会改变传统设备租赁模式。四是积极做好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认定。施工企业一旦满足了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 就必须积极申报一般纳税人认定资格。税法规定, 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 逾期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 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五是研究利用建筑业“营改增”过渡政策。纳税新政的实施, 都会发布一些过渡政策。如财税[2013]3号对租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前后相关业务的衔接:试点纳税人在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租赁合同, 在合同到期日之前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建筑施工企业应紧盯建筑业“营改增”后国家所出台的配套过渡政策, 更好地处理遗留问题, 做好税收筹划及缴纳工作。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采用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可以看出, 企业所得税筹划的核心是谨慎确认收入, 努力提高各类扣除项目, 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同时, 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努力降低应纳税额。另外关注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识别及核算, 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予以扣除。

(一) 各项扣除费用筹划

1、借款费用扣除。

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 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数额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施工企业尤其关注依靠内部资金池借款利息支出, 若超过限额则需要做纳税调增, 该部分超额借款利息支出可以考虑采用公司本部以服务费形式收取。

2、设备加速折旧税收筹划。

所得税法规定, 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税法所规定折旧年限的60%。施工企业生产设备普遍存在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施工, 工作强度大等情况, 且随着科技的进步, 部分设备会提前淘汰,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提前列支成本。

3、业务招待费筹划。

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与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的5‰中较小的一方在税前扣除, 也就意味着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最高限额为发生额的60%。企业在列支业务招待费时, 对符合办公费、差旅费、会务费、内部食堂福利费等细目要尽量列支在相关科目中, 以减少纳税额调增。

4、赞助费,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

鉴于施工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 会受到施工所在地单位要求所支付的名目繁多的赞助支出。所得税法规定, 一般企业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但赞助费不可以税前扣除。这就要求企业在支付“赞助费”时, 如何以广告宣传费形的式支出, 以减少纳税额调增。

(二) 资产损失的扣除

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 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条件是要对损失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 包括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

(三)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取得有效凭证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34号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 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 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 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这就要求企业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 对已列账成本所对应的发票应全额取得, 规避应发票等结算凭证取得滞后所引起的纳税调增风险。

(四)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种类繁多, 包括税基、税率、税额优惠, 本文只针对建筑业所涉及税收优惠予以说明。

1、税率优惠。

一是自2011年至2020年, 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条件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70%以上, 企业在使用本条款时注意国家鼓励类产业收入与总收入占比关系。二是2012年至2020年,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三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薪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研发费用及技术转让所得税收优惠。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150%摊销, 未形成固定资产的, 按50%加计扣除。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 (包括省级以上科技部门审批等) 转让技术所得不超过500万部分, 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部分,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应纳税额扣除。

符合环保、节能、安全设备税收优惠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入, 可按该设备投资额10%的部分在应纳税额中抵免。

三、纳税筹划涉税风险与控制

(一) 纳税筹划涉税风险

纳税筹划在为企业创造税收效益的同时, 也存在失败的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因税收筹划失败导致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产生税收筹划风险主要由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原因:

1、内部原因。

一是对税收筹划理解不到位, 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某些单位思想认识上有误, 对税务筹划简单的认为是少缴税, 盲目操作容易带来纳税风险。二是相关财务、业务人员相关知识欠缺, 统筹分析能力不强, 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2、外部原因。

一是税务机关、税收政策、环境变化等客观方面原因。二是与税务机关沟通不及时, 税务机关执法不规范以及纳税双方的认定差异引致的风险。

(二) 纳税筹划风险控制

1、要建立纳税筹划风险的有效管理体系, 能根据业务活动的开展把握相关的纳税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防范措施, 制定有效的、有前瞻性的风险预警机制, 切实控制纳税风险的发生。

2、做好与税务机关的协调工作, 有问题及时解决, 避免误解等原因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3、重视纳税人员培养, 配备专业人员, 及时掌握政策变化, 正确解读税收政策, 制定纳税筹划方案, 提高纳税人员素质。

四、结束语

合理的筹划方案能够起到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作用, 此项工作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税收成本最小化, 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 更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捷径。但是也应注意,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活动, 企业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要和企业战略一致, 要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就要求税收筹划要具有前瞻性, 做好事前筹划;也应具有全局性, 即服务大局观念。同时也要注意企业税收筹划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要求税收筹划必须具有合法性, 税收筹划只能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畴内进行, 以不违背法律法规为准绳, 这也是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的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顾蕴箐.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东方企业文化, 2012 (1) .

[2]刘琪.浅析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财政监督, 2008 (14) .

上一篇:英语中的部分否定下一篇:生命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