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2024-09-16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精选12篇)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篇1

一、引言

纳税评估是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环节。行业数据管理模型的有效运用,可以将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与税收征管体制业务流程高度融合。通过风险项目识别筛选、案头分析、税务约谈、疑点审理、实地核查、风险反馈等工作环节,将纳税人各种涉税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的审核、分析、评价,并做出相应处理决定的税收活动,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真正做到用风险评估管理方式替代传统的层级经验管理模式,实现“纳税服务、风险评估监控、税源专业化管理、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优质高效管理新模式。本文以某机械制造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实例做分析,突出数据管理模型及风险预警指标的差异比较作用,体现风险评估工作的目的性、管理性、警示性、服务性等特点。

二、案例分析

(一)确定对象

2013年7月,某市地税机关将加强机械行业规范化管理作为纳税评估和风险应对工作的行业重点,组织对辖区内的机械制造企业集中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调查摸底进一步分析行业特点,找出其共性,总结行业生产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行业评估指标。

(二)案头审理评估分析

风险评估小组针对某市税收管理区内的某滨海矿业机械有限公司开展了纳税评估。

1.企业基本情况。某市滨海矿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注册资金260万元,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主要从事农具、铸件、工矿机械制造生产、销售,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风险评估小组对该公司的下列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详见表1。

单位:元

2.案头审理初步分析。从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和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内调阅该单位2012年度纳税申报情况和财务报表数据,比较分析下列主要财务指标,详见表2和表3。

单位:元

单位:元

通过表2、表3的数据比较,分析该单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资料及附列资料,并结合该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现状,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初步发现以下疑点:

疑点1: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评估期主营业务利润÷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纳税人所在行业的全省行业平均水平数值应为7%左右,预警值5.5%。该单位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则为4.3%,大大低于5.5%的预警值。同时,纳税评估应对人员通过该企业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标比对,发现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同步变动系数(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为1.133 8,异常,存在风险。如果系数大于1说明分子分母变动方向相同,系数小于0则变动方向相反。由此推断该企业可能存在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问题。

疑点2:主营业务费用率。

主营业务费用率=评估期期间三项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评估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纳税人所在全省行业的平均水平数值应为10%左右,预警值8%~13%。该企业主营业务费用率为13.15%,已超过预警值0.15个百分点。同时,纳税风险应对人员通过该企业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费用指标比对,发现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费用同步变动系数[(当期销售费用率÷上期销售费用率)÷上期销售费用]的绝对值为0.1604,大于预警值,存在风险。由此判断该企业可能存在虚增费用的问题。

疑点3:废料收入。

所有机械企业都会有下脚材料出售的情况,一般而言:(1)废料收入应不低于电费支出的1.5倍。具体到某一企业,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金属加工多的企业比金属加工少的企业要高。(2)自行购进板材切割的企业,其废料收入不低于自产产品(含自产配件)收入的1.6%,而外购切割件的企业,其废料收入不应低于自产产品(含自产配件)收入的0.8%。以上两个指标要取较高指标确定。经核查该企业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资料,企业登记入账的废料、下脚料收入为2 508.83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2%,低于最低警戒线。由此判断该企业可能存在废料收入未入账的问题。

疑点4:定额工人人均创造销售收入。

定额工人人均创造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定额工人人数。

一般的企业年指标每人每年不低于15 000元(要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因素来确定)。对生产较大规格产品的企业,年指标人均要高一些。该企业2012年度平均职工人数为32人,按人均创造销售收入15 00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应不低于480 000元,该企业年度销售收入仅为407 654.41元。由此判断该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工人人数或收入未入账的问题。

(三)税务约谈询问疑点

针对以上疑点,风险评估小组向该企业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询问核实相关涉税疑点,分别约谈企业法人和财务人员,要求针对税收疑点信息予以解释说明。

该企业对疑点做了如下解释:

针对疑点1,企业认为成本结转全部按财务制度规定执行,不存在多结转生产成本的问题。2012年度钢材价格浮动较大,故生产成本较高。财务人员出示了部分原材料购进票据,情况属实,疑点可以解除。

针对疑点2,企业负责人解释费用率较高的原因为:(1)行业竞争激烈,业务萎缩,而职员工资、生产耗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导致费用居高不下,为了保全市场份额,业务交际费用持续增加等因素所致。(2)本年度对生产用房屋车间进行了维修,费用近20万元。(3)2012年因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需重新选址进行厂房建设,增加了部分前期费用。企业拟重新选址进行厂房建设是评估人员已经掌握的情况。

针对疑点3,财务人员对废料收入问题的解释为:由于他是企业代账会计,企业所有废料收入都由企业负责人经手,他只能有多少票做多少账。评估风险应对人员再次询问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解释:因为2012年生产所用板材都是从其他钢材切割企业购进的切割件,所以下脚废料很少。

针对疑点4,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用工人数问题的解释为:因机械行业企业大规模增加,竞争激烈,导致技术工人严重缺少,机械师人才很容易流失,不少熟练工人都是刚到企业,时间不久就被其他企业高价挖走,企业只能招收学徒工,工人人数实质性短缺、技术人员不足。

总的来看,企业的解释看似合理,但有些方面很不具体仍然难以排除疑点,需要纳税人提供相关证据以便进一步核实情况。

(四)由案头审核、税收约谈阶段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带着尚未解除的疑点,评估风险应对人员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账簿等涉税资料对疑点进行举证,具体核实情况如下:

1.经分析企业销售记录,2012年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多为改进型、加宽加厚等特殊规格的非标机床产品,所需钢材必须自行购进进行切割,而非企业人员所说购进的是切割件。再审阅企业材料明细账,2012年企业购进各类板材总计45吨,且出售方多为正规销售公司并提供了增值税专用发票,2012年实际废料收入为5 600元,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关于废料收入低于预警值的问题隐瞒了真实情况,虚假解释不攻自破。

2.通过核对“应付工资”账户等与企业车间人员出勤表、工资计算单及工资表等资料,并和企业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2012年度在“杂工费”支出、“差旅费”支出、“办公费”支出等方面存在虚列部分工资费用的问题。

3.通过核实企业费用明细账发现,企业2012年将部分应记入“在建工程”的费用挤进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导致虚增部分期间费用。

对以上核查出的几点问题,企业均未表示反对意见,在评估风险应对人员的细致解释和明确税收相关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均表示进行认真自查并按规定补缴相关税款。

(五)纳税评定处理环节

风险评估人员制作了纳税评估报告,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确定该企业风险应对情况为差异符合性结论(补缴税款和加收滞纳金),送达纳税评估建议书给企业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查自纠并补缴税款。

在风险评估小组的后续管理监督下,企业进行了如下自查纠正:对2012年度中取得的废料收入补记入账,对虚列的工资费用等项目做纳税调整,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补申报企业所得税2 035.05元,并按规定缴纳滞纳金。

三、管理建议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笔者建议税务部门要以深化数据和管理模型的应用为契机,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针对不同行业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构建科学高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展现行业及单户的风险分析、推送、应对和实际成效。确定“数据采集—风险识别—排序推送—风险应对—结果反馈”的工作流程,制定税收风险监督及评价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税收风险专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双蓉,王世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 .郑坚.纳税评估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3] .梁俊姣.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 .陈茂锋.纳税评估理论、实务与案例评析.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

[5] .周开君.纳税评估方法与技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篇2

一、对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比对

1、纵向比对

要求企业提交2008、2009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评估企业2008年、2009年的纳税申报表、利润表分别进行比对,对变动比较大的事项,尤其是税前列支事项,是否存在与收入增长不匹配的变动,比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是否有不正常的变动,并向企业核实原因。

2、表表比对

将2009年的纳税申报表上的“利润总额”之前的数据与利润表上的数据进行比对,核实其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判断企业对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等科目,有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不一致,向企业核实不一致的原因,并判断不一致是否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影响,应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

3、关注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科目

将2008、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比对,关注与纳税申报表相关的科目的变化情况,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等科目。

二、认真阅读企业的税审报告

对企业提交的税审报告,仔细阅读。重点关注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投资收益等科目所包含的内容,判断其所包含的内容能否在税前列支及能否享受相应的免税优惠。重点关注对各类纳税调整事项及产生调整的原因,判断其调整是否符合相应的政策。对在阅读过程中有疑义的地方,可通过约谈等方式进一步核实。

三、专项审核

(一)不征税收入审核要点

1、审核企业是否存在不征税收入

(1)通过纳税申报表确认企业是否存在不征税收入

审核附表三第14行“不征税收入”项目、第19行“其他”是否进行调减,核实第19行“其他”调减是否包含不征税收入的调减。附表三第15行“免税收入”有调减金额的,重点审核附表五免税收入的“其他”项目是否有应确认为不征税收入而作为免税收入的。

(2)通过第三方信息确认企业是否存在不征税收入

根据第三方信息数据来源,比如根据管理所掌握或货物和劳务税科提供的当年已审批的享受软件生产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名单及已退金额,核实企业确认的不征税收入是否大于已退金额,如果大于,则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核实是否存在符合不征税收入确认条件没有作为不征税收入的,而作为应税收入或免税收入填报的,要求企业进行调整,必须要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填报。

2、审核不征税收入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

不征税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①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②软件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款;③其他企业取得的财政拨款。

(1)审核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不征税收入是否符合的条件 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不征税收入,主要核实是否将捐赠收入、会费收入等列入不征税收入的范围。对于将捐赠收入、会费收入列入不征税收入的范围的企业,对比非营利组织的名单,对其是否获得非营利组织的资格进行判断。对取得非营利组织的认定的,要求企业备案后调整申报表,将其作为免税收入。对没有取得非营利组织认定的,应将捐赠收入、会费收入作为应税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审核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款是否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软件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款作为不征税收入的,应核实以下两个方面:①企业的软件企业证书是否在有效期限内,且通过2009年软件企业年审。可通过CTAIS系统减免税文书查询,判断企业是否符合上述条件。②软件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作为不征税收入的,是否按规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的。如果没有,则不能作为不征税收入在税前调减。

(3)审核其他企业取得财政拨款是否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才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①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②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③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在核实时,应让企业提供资金拨付文件、资金管理办法或要求以及单独核算的证明材料,来判断是否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3、审核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是否在税前扣除

(1)通过纳税申报表确认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是否在税前扣除 审核附表三第38行“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第43行“固定资产折旧”、第46行“无形资产摊销调增的数据,并核实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调增是否因为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折旧、摊销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产生的。

(2)软件企业的即征即退增值税款是否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由企业提供研发费用资金来源的说明,核实附表五第9行“

三、加计扣除额合计”项目第10行“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数额中是否包含了即征即退的增值税款用于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所形成的支出,如存在,要求企业调整加计扣除数据。

(二)投资收益审核要点

1、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审核

(1)通过申报表判断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查看在附表五第1行“

一、免税收入”项下第3行“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否有填列数据,如有,肯定存在免税的投资收益。其次,可以核实附表五第1行“

一、免税收入”项下第5行“

4、其他”是否有填列数据,并核实享受减免的内容,是否包含免税收益。

(2)审核是否符合投资收益的条件 对经过判断,存在免税投资收益的企业,应要求其报送投资合同或协议、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有关证明的复印件,判断所享受的免税投资收益的数额是否正确。对于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股票所取得的投资收益,着重判断其连续持有时间是否超过12个月。若连续持有时间未达到12个月,则不能享受免税收入的优惠政策。

2、对于股权转让所取得的投资收益的审核

(1)通过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判断是否存在股权转让收益

查看企业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期初金额相比,期末金额是否发生变化,尤其是否金额减少。若存在减少的情况,与企业核实原因。可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①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其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损失,导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应审核企业是否通过附表三第1行“

一、收入类调整项目”项下第7行“6.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损益”进行调增。②投资企业因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减少的,审核投资企业是否将该种变动体现在附表十一,在会计和税法上都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判断企业确认的股权转让收益是否正确

审核附表十一存在“投资转让所得(损失)”的行次第13列“投资转让的税收成本”是否与第4列“初始投资成本”一致,如不一致,应核实企业原因。一般情况下,税法上的股权转让收益应为股权转让收入减去初始投资成本得到。如果投资转让的税收成本与初始成本不一致,应要求企业就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工资薪金支出的审核要点

1、审核工资薪金的扣除口径是否为实际发生(1)查看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查看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职工薪酬项目是否存在余额,若存在,需重点核实企业在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是否为当年实际发生,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包含当年计提且当年实际发放给职工以及以前计提在当年实际发放给职工的。对于当年计提计入费用,而未实际发放的,不得在税前扣除。以后发放的,在发放准予税前扣除。

(2)查看资产负债表的预计负债科目

查看资产负债表预计负债科目的期末数据相比期初数据是否有增加,对比纳税申报表,查看企业有否进行相应的调增。核实预计负债所包含的内容,如预计负债为辞退福利的,则不能做为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除了纳税调增外,还得相应调整职工福利费等的扣除基数。

2、审核发生调增调减事项的原因(1)针对国有性质企业审核其调增事项

在对国有性质企业的工资薪金进行审核过程中,应要求企业提供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关于其工资薪金额度的文件,审核其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是否比确定的限定数额要大,是否进行纳税调增。

(2)针对工效挂钩企业审核其调减事项

对于实行工效工资制度的企业,2009若是动用以前工资储备发放的工资进行纳税调减,应重点审核以前申报表是否已进行了纳税调增。

(四)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审核要点

1、审核附表三相应科目税收金额填报口径是否正确 审核附表第23行“职工福利费支出”的第4列“调减金额”是否有数据。若有数据,核实调减的原因是否因为职工福利费支出的账载金额小于工资薪金总额的14%,而企业在填列税收金额时,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填列。如果是这种情况,应要求企业修改申报表上相应的税收金额数据,补缴税款。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也参照上述操作处理。

2、审核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支出的税前扣除口径是否为实际发生

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栏次期末贷方余额大于期初贷方余额数额的,向企业核实是应付职工薪酬所包含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支出是否计提计入费用,但未实际发生的情况,且并未对相应项目进行纳税调增。若存在以上情况,要求企业进行纳税调增,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五)资产损失的审核要点

1、审核附表二来判断企业资产损失的情况(1)查看一般企业附表二营业外支出项目

对于一般企业应审核附表二(1)中的“营业外支出”相关明细项:主要包括第17行“1.固定资产盘亏”、第19行“3.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第20行“4.债务重组损失”、第22行“6.非常损失”。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审核:一是损失是否属于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中第五条规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二是若需经税务机关审批方可税前扣除的损失,是否取得税务机关资产损失的批复。如果损失既不属于自行扣除的损失,也没有取得税务机关的批复,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进行调增。

(2)查看金融企业附表二营业外支出项目

对于金融企业,应审核附表二(2)中“营业外支出”的明细项:主要包括第46行“固定资产盘亏”、第47行“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第48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失”、第49行“出售无形资产损失”。主要审核方法与第1点相同。

2、审核资产损失“税收金额”与当年税务机关审批的数据是否一致

审核附表三第42行“1.财产损失”第2列“税收金额”的数据与当年税务机关审批的数据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分析产生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根据国税函[2009]772号文件的规定,追补确认以前的资产损失,并在2009进行税款抵顶的情况。对该种情况,应要求企业提交税务机关追补确认以前资产损失的批复。如没有批复,或追补确认的损失金额大于批复上允许税前扣除金额的,应要求企业修改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二是根据国税发[2009]88号第五条规定,存在可以在税前自行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情况。对该种情况,应要求企业对自行扣除的资产损失提供相应的说明或者凭据,证明其符合国税发[2009]88号第五条的规定。如经过核实,其资产损失不属于自行扣除范围的,应要求企业递交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申请,追补确认。在获得批复之前,应修改申报表,补缴相应税金及滞纳金。三是企业将未获得批复或不属于自行扣除范围的资产损失自行在税前列支。对该种情况,要求企业及时调整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缴相应税款及滞纳金。

3、审核是否存在长期股权投资减少,是否存在股权投资损失(1)查看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查看企业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期初金额相比,期末金额是否发生变化,尤其是否金额减少。若存在减少的情况,与企业核实原因。对由于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等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企业在会计上确认损失,导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减少的,核实企业是否在税前扣除,在税前扣除之前是否取得了税务机关的相关批复。(2)查看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一各行次第15列是否为负数

查看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一各行次第15列是否为负数,如为负数,则本期发生股权投资转让损失。核实企业在税前扣除之前,是否取得了税务机关的相关批复,批复上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是否与企业实际税前扣除金额一致。

(六)减免税的审核要点

利用所得税管理系统,筛选出各管理所享受减免税优惠而未进行备案或审批的企业名单,逐户查证其有没有进行相应的备案,排除填错行次等原因,对未备案或审批的享受减免税优惠的,要求企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篇3

【关键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纳税再评估

一、前言

本次案例中的纳税评估主体分别是某市国家税务局和某外资企业。该公司的无形资产异常增加,组织调研组进行深度评估。该公司属于境外某跨国公司投资成立的独资企业,主要业务范畴是输送带的生产和销售。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3年开始生产经营,销售额和利润分别为693万元和-233.8万元。2014年销售额和利润分别为1777.6万元和112.8万元。

二、无形资产评估流程

资产评估书包括评估说明使用范围、资产评估具体流程和内容、资产清查核实情况说明、评估依据、无形资产评估技术和评估结论及分析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严格按照该流程开展无形资产评估工作。

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技术专有、评估方法和评估独立性层面的多重疑点。其中收益疑点尤为明显。该报告收益法评估疑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尚未对未来净收益进行科学确定

首先,与常理相悖。结合该报告的预期收益背景开展论述,评估该公司未来几年预期销售净利润分别为27%、20%、19%、21%、20%。在销售开展的情况下,净利润下滑了9个百分点,该预测方法有悖常理。其次,与事实不匹配。预测初期,其预测销售和利润分别为3000万和8400万,而实际销售和利润分别为1765.6万元和120.6万元,与实际预估不匹配。第三,与可比企业不符合。与国内同行业进行类比,发现同类行业的销售净利润还不如该外资企业。表明,报告预测的预期收益并不能够反映真实情况。

2.总收益中并未对无形资产因素进行分离

无形资产评估范围过于狭窄,只对预期年收益总额进行单一的评估,其预测过程中,并未提及专有技术产生的超额收益。导致预期收益使用分成率和专有技术严重脱离。如果没有将超额收益预测工作落实到位,将无法使预期收益和专有技术达到良好的关联效果,该项技术的专有性更无从谈起。

依据技术分成率25%进行计算,依然存在诸多疑问:

(1) 假定15%是计算基础,分成率公式为15%+(35%~15%)*,影响因素为x。将不同国家的技术贸易合同作为评定基础,调查和统计分成率。那么假定背景下,机械制造和电子行业的技术分成率范围在15%~35%,该依照数据并不具备说服力。

(2) 公式中X为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为影响因素分析表。

经调查发现,该技术并不具备垄断性,法律范畴内的各项因素都达不到报告给出的分支。而技术因素范畴内的先进技术、创新技术、技术防御力等分值则需要适当减少。因此,公式中的影响因素X计算不科学。

3.折现率过于随意

风险报酬率的取值范围比较大,其取值过于单一。也不能应用同一折现率在不同风险背景下进行折现。技术专有性疑点是指该企业报告中,鉴定证书和鉴定文件缺失。报告中要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明确标注和确定,以具体、科学、合理的描述提高其辨识度。虽然该外资企业在管带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自主性,但是它的整体管带技术在技术专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疑点。

报告中很多财务数据预测不科学。评估数据和评估对象大多都是来源于委托方,评估的独立性难以保证。

三、约谈和调整

完成评估工作之后,核查小组与企业和评估机构的沟通不可避免。沟通之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企业想以新《公司法》为参考,与评估机构处于同一平面内,充分发挥无形资产优势,对企业整体经营范围进行拓展,以获取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该界面内的专业技术只是一种方法,并不具备专有性。以资产评估报告为依托,如果该项无形资产经由税务机关审核之后,以50年为界面进行摊销,能够节省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税收。税务机关找出评估疑点并分析,没有为企业和评估机构预留充足的余地,其不满足税收优惠条件[2]。

四、案例启示

1.借助数据透视,实现税收风险把控

增加无形资产,必然会降低税前利润,对税收产生负面影响,加剧税收风险。无形资产的辨别难度比较大。税收机构要结合具体的企业背景,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价值定位和判断,使税收风险处于可控性状态。无形资产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专有技术等,但是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制约,使得无形资产审核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无形资产的主要借助10年以上的摊销方法进行税前列支。进而使税收风险处于隐性状态。惯性摊销容易对原值审查进行遗漏。

2.改变工作格局,探索企业所得税应对方法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对投资者的无形资产投入进行明确规定,允许其以公允值入账;新会计准则中,投资者可以参考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而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公允与否不在其可支配范围内。我国当前很多条文中,已经对无形资产评估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无形资产出资必须提供资产评估报告书。无形资产评估报告能够对无形资产评估价值进行充分诠释和体现。因此,无形资产价值审查过程中,要加大对资产评估报告的审查力度。

五、结语

以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为基础,进行纳税再评估,其难度比较大,涉及到的相关流程也比较多。纳税机构要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背景,对评估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晨,蔡军.基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纳税再评估[J].税收经济研究,2011,(05):55-57.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篇4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系统》,以确定评估对象、审核分析、举证确认、认定处理和成果反映五个环节为工作重点,通过重新构建纳税评估系统平台,来提高评估质量及效率,减少与日常业务的资源竞争,有效提高综合征管软件的运行效率与质量。

2 系统的架构设计及技术

2.1 系统架构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系统基于J2EE三层架构开发,采用B/S结构与用户交互,整个系统分为用户交互服务层、任务控制层和J2EE SERVER层。

用户交互服务层,通过建模工具,根据业务逻辑规则构建一组固定表格的活动。系统是采用动态JSP/SERVLET技术构建的用户访问界面。用户在这一层可以发起一项请求,并转入任务控制层进行流转。任务控制层则根据请求类别将结果以多种途径反馈给用户交互服务层进行结果反馈。

任务控制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基于J2EE应用服务器实现,主要由任务处理流程、业务逻辑流程及数据处理流程三部分功能模块组成。任务处理流程是通过建模工具的流程设计由开发人员预先定义好的任务处理规则的集合,是任务处理的流转依据。业务逻辑流程是对任务处理流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的数据,提供一种规范有效的处理手段及存储规范。数据处理流程是构建在纳税评估集成数据库基础上,结合业务逻辑规则产生的一组与数据处理相关的方法和过程。本系统中的三个流程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依存,集中体现本系统的主体设计思路,并决定了系统实际的运行效果。

J2EE SERVER层是J2EE应用程序的基础平台,本系统支持WEBLOGIC/WEBSPHERE等主流J2EESERVER,可以根据WEB服务器的选型进行扩展开发和集群。

2.2 系统技术体系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系统采用B/S模式,Web服务器为Weblogic。后台数据库为Oracle 9i。

2.2.1 Oracle 9i

Oracle在数据库服务器领域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列,具有高质量、高稳定、技术先进成熟等鲜明的特点,受到全世界用户广泛的好评和首肯。

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最新版本Oracle 9i是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家族中的新一代旗舰产品。Oracle 9i是面向Internet计算环境的数据库,它改变了信息管理和访问的方式,将新的特性融入传统的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技术中,从而成为面向高端企业应用和Web信息管理的数据库。

Oracle 9i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容纳更多的用户,在性能上有了多方面的改善,进一步降低了维护的开销,同时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都是最好的。

Oracle 9i支持多服务器集群(Cluster)并行处理方式,支持双机或多机系统运行。在并行处理模式中,Oracle在Cluster结构的各个节点上实现了一个共享数据库,并自动实现并行处理及均分负载,在服务器故障时能够实现容错和无断点恢复,保证前端应用不受影响。Oracle 9i数据库的Real Application Cluster技术目前处在业界公认的领先地位。

Oracle 9i Enterprise Edition提供了适用于多种应用的高效的、可靠的、安全的数据管理,包括大负荷的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及以查询为主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

Oracle 9i提供了完善、易用的系统管理工具,通过集成的管理工具可以实现网络计算环境的集中管理。

在复杂分布式环境中,Oracle 9i能够将数据方便有效地进行分布,并提高透明、高效访问分布式数据的能力。

Oracle 9i的可伸缩的,可靠的体系结构推出了无法匹敌的任务关键OLTP系统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以及高性能。Oracle 9和Oracle 9i Real Application Server能充分利用所有的硬件系统资源,从单处理器,并行多处理器,集群系统(cluster)到大规模并行处理器(MPP)系统。

为了实现事务处理的高性能,Oracle 9i的多线程的、多服务器的体系结构能够协调处理上千条并发用户请求。单个请求均被放入队列,并由最少量的服务器进程处理。

Oracle 9i为迅速有效地定位事务型数据,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访问路径,包括快速的全表扫描,B-树单列(B-tree single column)和连接索引扫描(concatenated-index scan),聚簇(预链接)表,哈西聚簇(利用一个单列,或一个具体应用的SQL哈西函数),以及单个行标识(unique row identifier)。Oracle 9i基于开销的优化程序(cost-based optimizer)动态地选定最快的可访问路径,并在可能时,直接从索引中满足查询请求。

Oracle 9i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提供了高性能的数据访问能力。Oracle 9i采用针对数据和索引的完全的、无限制的行级锁定(row-level locking),而且为了保证最大的数据访问能力,从不对锁进行升级。Oracle 9i的高性能,可伸缩的序列号生成器消除了传统的事务处理应用为获得一个唯一的数值型键值(unique numeric key value)而进行的竞争。反向键索引在索引入口处将字节颠倒,并将一些插入的连续键(consecutive key)分布到不同的块中,从而消除了插入热点(hot spot)的需要。

2.2.2 Weblogic

为了成功构建本系统,我们在应用的逻辑结构上按J2EE应用标准模型分为3层结构,即客户端表示层;服务器WEB表示层和服务器应用逻辑层;数据信息层。

其中,客户端表示层可以是任何浏览器工具、支持Java的客户端(如移动电话)或Java应用程序等;服务器WEB表示层使用Java Servlet/JSP技术实现,其工作原理与CGI类似,简单成熟,而且性能的可调性非常强;服务器应用逻辑层由Web Logic服务器中的Enterprise Java Beans实现。EJB已成为新一代可重用组件的事实标准,Web Logic服务器为EJB开发者提供了可扩展的、安全的、分布式的和易于管理的运行环境,方便了应用逻辑的开发、部署,增强了应用逻辑的可靠性。也使开发人员从考虑保证应用组件的易访问性、可靠性、可动态装载性等服务性功能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与应用的业务逻辑,从而简化了开发的复杂性,缩短开发时间。

在整个逻辑架构中,第二层中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Java Servlet负责处理客户端提交的请求,将请求排队并根据应用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将队列中的作业提交给相应功能的最优的服务器上。而第二层的应用逻辑由相应的EJB对象实现,并提供对的数据来源的访问。

采用三层模式的应用架构主要有如下优点:

1)客户平台独立,便于应用向任何种类终端的市场扩展。2)采用分布式计算模式。充分利用客户端、应用层的计算能力,减轻主机的工作负荷。提高系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可扩充性,尤其使用面向对象的纯Java开发。3)可方便的在应用层实现负载平衡、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4)可方便的在应用层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5)部署/管理简单化。6)商业应用与数据处理分开。

采用BEA Web Logic作为本系统的应用服务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电子税务在选择应用服务器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及BEA Web Logic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应该考虑到分布实施的问题,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必须考虑扩展和升级问题,因此系统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都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具备良好的伸缩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

在伸缩性方面,我们可以运用BEA Web Logic所提供的软件集群(Clustering)技术来保证系统在规模膨胀时,可以轻松向集群中添加新的软硬件设备来应对新增的访问量。

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BEA Web Logic所提供的领先的企业级Java组件技术EJB(Enterprise Java Bean),做到软件的高度可重用,具备良好的封装性并易组装;另一方面通过基于BEA Web Logic上完整的J2EE应用实现,来做到应用软件的设计接口清晰,结构及其层次标准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以后的维护成本。

应用系统的最终实现应该考虑到并且必须满足:不管用户的访问规模如何,都需要对其提供可接受的响应时间,以及透明的、持续的访问。

在此方面,一般我们常用的技术便也是由应用服务器所提供的软件集群(Clustering)。BEA Web Logic针对关键性的Web及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了先进并且全面的软件集群功能。

BEA Web Logic主要采用两方面的技术来保证电子商务应用所需要的高性能及可靠处理。

性能方面:BEA Web Logic采用负载均衡(load-balancing)技术来优化定向用户的动态访问请求,从而平衡后台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并为用户的请求提供可接受的响应时间;

可靠处理方面:BEA Web Logic采用关键的Web用户运行时数据及EJB层次的备份技术来屏蔽后台应用服务器的软硬件故障对前台客户的影响,并为前台用户的请求提供透明的、持续的访问;也就是说在Web Logic集群服务器中所提供的应用服务对客户能够达到24*7级别,并且保证用户访问服务时的可靠、连续性。

除了提供集群技术以外,BEA Web Logic应用服务器还可通过谨慎管理线程和连接实现对大量客户机的支持。采用BEA Web Logic,可使所有双向通信共享某一客户机/服务器连接,而不必考虑请求类型及被访问的远程对象的数目。数据库连接也可被共享,这样就可以同时支持尽可能多的客户机。BEA Web Logic将数据库查询结果进行缓存,并可在后端DBMS被修改的情况下,对缓存的数据实现实时的自动更新。

如下是对BEA Web Logic集群技术支撑关键电子税务应用的详细阐述。

Web Logic Server同时运行在一组独立的Server上,构成Web Cluster,保证在WEB及Java部署中的可扩展性及高可用性及容错服务。

“集群”即在多台机器间复制应用表示层及商业逻辑的能力,使应用负载均衡地分布到多台机器上。BEA的Web Logic Server是唯一能够提供Web-page及EJB部件集群的Web应用服务器。Web-page集群完成透明的复制、负载均衡及对为Web Client生成的表示层逻辑的错误恢复。部件集群完成复杂复制、负载均衡、EJB(业务逻辑)的错误恢复、并提供对Object的状态恢复。

“容错”指Web Logic Server在下列情况下,为Client提供透明的不间断服务:Server端系统崩溃;Server由于运行错误或恶意中断造成运转不正常;由于不可靠的传输协议造成的消息丢失;网络连接中断,造成Cluster中的一部分无法正常工作。

正常情况下,Cluster中的每个Server会周期性的发送信号表明自己工作正常。一旦信号丢失,这台Server上的工作将自动转移到其它Server上,不会造成用户应用的中断。

BEA Web Logic Server提供动态JDBC池,可以动态创建、修改、删除JDBC连接池,使JDBC池的连接数根据需要动态变化。保证Web Logic提供7*24的工作能力。

当一个新的数据库加入到用户的应用配置中,则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到应用的连接池。这个连接池初始化时具有最小的连接数,并随着应用负载的增大而变化。当工作负载减少时,Web Logic将关闭一部分连接并缩减JDBC池的规模。

例如当用户定义新的数据库时,将建立新的连接池,以允许Web Client通过Web Logic Servlet浏览新数据库。已存在的servle可以访问新数据库,也可以生成新的servlet安装在已经运行的server上。

BEA Web Logic可以在Client端及Server端提供全面负载均衡。一方面通过Web Logic Cluster平衡Client的服务请求,为Client提供快速服务,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增加新的Server到Cluster中。

BEA Web Logic提供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包括:round robin,random,system load sensitive,weighted。另外可以加入用户自定义的算法。

BEA Web Logic所拥有的内置Web Server的功能,可以提供Web应用系统中所需要的Web服务器,并可以免去管理第三方Web Server的烦恼。

而在最新的Web Logic Server 6.1的版本里面,所内置的Web Server可以提供与Apache相匹敌的性能;并且可以支持将Web服务器与Web应用服务器放入一个集群中。

Web应用系统应能提供方便的管理工具来对应用进行统一的、集中式的管理。

在管理方面,最新的BEA Web Logic Server 6.1中,提供了先进的基于浏览器方式的集中管理工具。在BEA Web Logic所提供的Web管理工具中,系统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视和更新、配置、调整现有的Web Logic应用和Web Logic服务器群集的状态;并且从单一的远程浏览器控制台即可安全而方便地管理整个企业的Web Logic服务器集群。

另一方面,BEA Weblogic应用服务器自动记录诊断信息和安全检查信息,并为各应用提供接口以记录其本身的异常情况。用户可选择将HTTP通信以普通格式记录。这些记录同样可以从BEA Web Logic基于Web浏览器的管理控制台远程进行查看。

此外,通过对SNMP协议的支持,BEA Weblogic还可以与流行的系统管理工具(如HP Open View,CA Unicenter TNG,Tivoli等)进行集成。

安全性是Web应用系统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BEA Web Logic应用服务器可利用建立在RSA安全插口层(SSL)、X.509证书和访问控制表(ACLs)基础上的可选的加密功能、认证功能和授权功能来保护网络应用。可经由HTTP隧道、CORBA IIOP或HTTP(HTTPS)的可变SSL并通过防火墙安全利用BEA Web Logic的所有设备。

1)通过Web Logic支持的SSL V3协议,来提供HTTP安全的访问通道;

2)通过BEA Web Logic上的访问控制列表功能,可以定义Web Logic用户的访问应用资源的安全粒度。并且此功能可以利用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级别安全集成,来提供应用层的安全屏障,从而保护后端的企业数据资源访问安全。

3)通过BEA Web Logic还可以与流行的LDAP服务器(如Netscape,Novell,Microsoft等厂商的相应产品)的集成,来提供对应用系统用户的认证、权限存取等。

Web应用系统,在围绕J2EE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肯定离不开集成的开发环境(IDE),来提供快速、方便的开发J2EE平台上的应用。

针对BEA Web Logic上的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建立以及灵活的调试、开发环境,BEA拥有业界知名的Web Gain Studio,可以对电子商务应用从网页制作、到Web应用层业务逻辑开发环境,数据库持久性以及UML设计均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另外,BEA Web Logic还可以与其他的Java IDE环境提供支持,如JBuilder,Visual Age等。

Web应用服务器作为Web应用系统的应用支撑平台,应该能够屏蔽操作系统、数据库、通讯协议等的异构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应用软件开发人员从解决异构平台之间的差异中解放出来,将精力主要集中在业务系统的设计上。BEA Web Logic在同类产品中能够提供最广泛的平台、数据库支持,支持当前所有主流关系数据库如Oracle、Sybase、IBM/Informix、DB2、MS SQL Server等,并支持JDBC、ODBC和LDAP访问多种数据源。

3 结束语

该系统架构设计及技术遵循统一的标准与规范,能够适应各种平台的数据接口,具有强大决策支持能力和分析统计能力,同时具备系统级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摘要:该文介绍了基于J2EE框架结构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此系统应用于浙江省国家税务局系统,大大的提高了征管软件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J2EE,JAVA,Oracle

参考文献

[1]蔡明,陈永运.J2EE架构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42-43.

[2]王孝明,胡健,陆坤,等.基于.NET平台可复用软件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4,30(22):76-78.

[3]刘正林,周纯杰,陈笛.Java技术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化工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篇5

一、来源――市局交叉评估

2007年10-12月,我们根据市国税局四季度纳税评估的工作要求,对市区某分局辖管的镇江某化工有限公司所属期2006年1-12月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进行了交叉重点评估。

二、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镇江某化工有限公司,2002年8月成立并开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为查帐征收方式。该企业位于镇江市化工开发区谏壁焦湾大道;纳税人识别号321102741331***;法人杜××;经营方式:生产及批发零售;注册资本69万元;主营产(商)品:三苯。

该企业2006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报资料和财务报表有关数据如下:全年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64529445.54元,所得税应税销售收入64779445.54元,销售成本59545804.46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24030.32元,期间费用6955644.80元,其他扣除项目1091989.84元,当年账面利润总额为-2938073.88元。企业第五次申报的亏损额为1853634.27元,应退预缴所得税142803.51元;某分局汇算清缴复查核定的亏损额为1441885.13元。

三、分析――发现存在异常

我们首先运用应税销售收入变动率分析法分析,2005年是213977754.85元,而2006年只有64529445.54元,环比为-70%,异常。

至于异常的原因,我们在税情监控记录里未能找到答案。据管理员讲,是企业管理层内部闹矛盾,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了2006年销售收入大幅下滑。这又给我们对“企业管理状况如何?”、“财务核算是否混乱?”加大了疑问。

其次用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变动率” 分析法分析,2005年是0.48%元,而2006年为0,环比为-100%,异常。

在税情监控记录里,我们发现该企业2006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7.7%,偏低:“主营业务成本率”为92.28%,“主营业务费用率”为13.8%,都偏高。“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准确?”的疑点浮出水面。

用“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分析法分析,2005年是3115343.92元,而2006年为-1441885.13元,环比为-146.28%,异常。

综上分析,1、有少申报应税收入嫌疑;

2、有多列成本费用嫌疑。转入约谈说明环节。

四、智斗――解开企业疑团

为了证实或排除疑点,根据纳税评估程序,我们向该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将企业存在的疑点告知了纳税人。可是该企业有关人员接到《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时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强调说企业今年在管理分局汇算清缴复查以后,已经有国税某级执法检查组和稽查局来过了,均未发现有少缴税行为。我们一再交待:希望你们能够合理解释存在的疑点,如果不能合理解释,希望珍惜一次自查自纠的机会。最终,企业在约定的约谈时间以前送来了《企业纳税评估自查情况说明书》,请求以自查申报代替约谈说明,自查情况如下:

1、2005“预提费用”结转到2006年的预提工资未发余额353302.61元,应补所得税额为116589.86元。

2、2006:(1)折旧多提268061.52元;(2)多结转销售成本:1545784.33元;(3)“补贴收入”少计所得税应税收入:350000.00元。

(4)原第五次申报的应退预缴所得税142803.51元(未退)有误,实际不是当年预缴,而是补缴的2005年税款。

以上(1)-(3)项纳税调增额合计为2163845.85元,减去最后一次申报亏损额1441885.13元,2006应纳税所得额为721960.72元;2006应纳所得税额为238247.04元。应补所得税额为238247.04元。

我们在企业自查后,按程序进行了实地核查,发现企业自查情况属实。

五、处理――企业自查自纠

根据自查出的以上问题,应调增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353302.61元,补缴企业所得税116589.86元,加收滞纳金35210.14元,我们同意了企业补充申报。2006年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2163845.85元,调增后减去最后一次申报亏损额1441885.13元,应纳税所得额为721960.72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38247.04元,建议管理分局督促企业尽快筹集资金申报入库。

六、体会――提升管理质量

浅谈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6

【关键词】纳税筹划;节税;方式;案例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加经营收入和降低经营成本。企业在经营中缴纳的各项税收是成本费用一项重要组成,因此,进行纳税筹划,在合法的前提下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合法性是要求企业的纳税筹划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尤其要将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合理地区分开来。

2.筹划性。筹划性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纳税义务的发生通常具有滞后性,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而去偷逃税或欠税,都不是纳税筹划。

3.目的性。纳税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负,减轻纳税负担。其中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降低税负;二是延迟纳税时间,在纳税金额大体相同的多种方案中,选择纳税时间滞后的方案,企业相当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从而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

4.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纳税筹划要综合考虑企业总体税负和各个纳税期的衔接。纳税筹划不能只注重个别税种税负的降低,或者某一纳税期限内税款的减少,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几种方式及案例

1.利用企业集团内部适用税率不同进行利润倾斜以达到节税目的。我国目前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25%,而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例如,HM集团下设A纺织公司和B印染公司,A纺织公司每年为B印染公司提供产品所需的胚布,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B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并且研发费用享受50%加计扣除的优惠。那么A公司销售给B公司的胚布价格应尽量降低,将利润倾斜至B公司,以此来降低集团总体税负。需要注意的是,关联企业之间的定价需遵循市场公允价格原则,关联交易之间的产品价格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非但起不到减税的目的,反而可能会被税务部门重点调查并做纳税调整。

2.同一年度内利润尽量平稳化,避免在前三个季度产生较大的利润。我国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季预缴,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汇算清缴。企业应该在所得税预缴期间内尽可能合法地少预缴,尤其不要因多预缴而需退税的结果。例如,A公司在2013年前三季度账面利润1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预缴企业所得税250万元,第四季度亏损500万元,次年初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账面利润为1000-500=500万元,经过纳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600万元,全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需退回企业所得税100万元,虽然多缴的所得税在汇算清缴审核结束后可退回,但是企业因为先缴而增加了相应的资金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现金流的顺畅是很重要的,延迟纳税相当于给企业获得了免息的流动资金。

3.投资者个人分红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该纳税筹划方案适用于私营企业。投资者分红所得,属于税后利润分配,不允许税前扣除,而投资者领取的工资、薪金所得,在合理范围内允许税前扣除,所以投资者可以在分红与工薪所得之间进行筹划,合理降低税负。

例如,X公司是由A、B、C三人每人出资100万元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方便计算,假设出资额相等),股东平时不领工资,年终根据盈利情况分红。2013年X公司实现会计利润100万元,纳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20*25%=30万元,净利润70万元,公司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7万元,可分配利润63万元。股东会决议分配利润30万元,每人分得红利10万元。三个股东各按照股息、红利所得需缴纳个人所得税10*20%=2万元,合计缴纳个人所得税6万元。投资者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合计为30+6=36万元。假设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股东每月各领取工资3500元,一年共领取工资4.2万元,年终每人分红5.8万元,合计税前所得仍为10万元。三人平时每月工资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人的分红各自缴纳个人所得税5.8*20%=1.16万元,缴纳个税合计3.48万元,另外股东工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20-4.2*3)*25%=26.85万元。投资者合计税负为3.48+26.85=30.33万元。与未做筹划前相比减少个人所得税2.52万元,减少企业所得税3.15万元,合计减少税收5.67万元。

方案二:股东每月各领取工资5000元,年终奖4万元,不分红,合计税前所得仍为10万元。平时每人每月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3500)*3%=45元,年终奖每人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0*10%-105=3895元,合计缴纳个人所得税45*12*3+3895*3=1.3305万元,股东工资奖金支出均可税前列支,缴纳企业所得税(120-10*3)*25%=22.5万元,投资者合计税负为1.3305+22.5=23.8305万元。与未做筹划前相比减少个人所得税4.6695万元,减少企业所得税7.5万元,合计减少税收12.1695万元。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在投资者税前所得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纳税筹划,合理分配投资者的工资、奖金和分红,可以起到减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所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制定一个综合分配方案,合理确定投资者的工薪和分红,在减轻税负的同时保证投资者的权益。

三、结束语

纳税筹划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要做到有效运用纳税筹划,不仅要了解税收法规,还要熟悉会计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另外企业自身的情况是纳税筹划的出发点,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企业内部信息,如企业性质、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对企业最合适、最有利的纳税筹划方式。

参考文献:

[1]邹昱.关于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的纳税筹划.财会月刊,2012(28)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篇7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财力基础。税收是政府财政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而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和费用, 也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聚敛了必要的财力。

纳税评估工作是现代征管模式下的一种新的税收征管方式, 它是利用信息化平台, 对基础税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而对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税收征管中获得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等主要指标信息, 对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分析和综合评定, 通过检查或稽查, 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行为中的错误, 并对异常申报等专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 为征收、管理、稽查提供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 从而对征纳情况进行全面、实时监控。纳税评估的核心工作就是根据相关的涉税信息, 运用一定技术手段来识别、评判纳税人的诚信水平。

因而纳税评估工作是既能经济可行地达到税收管理目标, 又能竭诚服务于纳税人和社会的一项举措, 有利于转变政府工作方式,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和谐进步。

二、纳税评估的现状

1998年开始实行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税申报审核评税办法》, 标志着我国纳税评估实践的正式开始。2001年底,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我国商贸企业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商贸企业增值税征管制度改革的需要, 制定印发了《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 要求对商贸企业的增值税开展纳税评估, 通过销售变动率和税负差异这两个核心指标对商贸企业进行纳税评估, 以进一步堵塞商贸企业增值税的税收漏洞。

2007年, 江门市国税局结合全市重点行业的特点, 组织辖下各市 (区) 局对摩托车及零配件生产经营行业、五金卫浴产业、造纸业、不锈钢五金制品业、化工行业、麦克风及配件、制鞋业和制伞业制造业等8个行业开展了增值税重点行业的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测算体系。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已经于2005年颁布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试行) 》, 提出了《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和《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但是当前纳税评估还存在以下不足: (1) 纳税评估主体指标设计不科学, 难以评价纳税人行为; (2) 纳税评估信息过分依赖于纳税人会计报表, 不能有效评估纳税经营; (3) 没有形成科学的纳税评估体系; (4) 纳税评估系统建设滞后, 纳税评估效率较低; (5) 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测算体系不够完善。

综合以上分析, 可知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测算体系, 这对纳税评估的后续工作影响加大。因此, 对纳税评估体系和预警模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为当前的税务评估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基于SVM的纳税评估模型

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是Vapnik等人在1963年提出的用于解决模式识别问题的支持向量方法。该方法最初来自对于二值分类问题的处理, 其起机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在样本空间中寻找一个将训练集中的正例和反例样本分割开来的超平面, 并使其两侧的空白域最大, 如图1所示:

实心点和空心点分别表示两类的训练样本, H为分类面, H1、H2分别为过各类样本中离分类线最近的点且平行于分类的直线, H1和H2之间的距离叫做两类的分类空隙或分类间 (Margin) 。所谓最优分类面就是要求分类线不但能将两类无误地分开, 而且要使两类的分类间隔最大。前者是保证经验风最小, 使分类间隔最大实际上就是使推广性的界中的置信范最小, 从而使真实风险最小。推广到高维空间, 最优分类线就为最优分类面。

这里是 w的凸函数, 于是上面的问题转化为约束条件下最优化求解问题。可以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则有拉格朗日方程:

上式的约束条件为:

对于线性不可分问题, 则将其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中, 在该间中线性可分, 并且线性判决只需要在高维空间中进行内积算, 甚至不需要知道采用的非线性变换的形式, 所以避开了高变化计算的问题, 使问题大大简化。

纳税评估从实际操作中来看, 也是属于2类分类的问题, 一类是纳税情况正常的, 一类是有问题的 (偷税漏税) 。因此, 可以考虑使用支持向量机来对纳税企业进行分类, 并且由于纳税企业数量较大, 指标数量较多, 也适用于提高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效果。

四、模型的应用

1. SVM分类

本文根据江门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选取金属制品行业的纳税评估的对象, 结合本人实际的工作经验, 参考已有的评估指标体系, 并经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最终选择以下指标作为评估的对象, 各指标的数据编码如表1所示。

由于实际的样本数据不全, 且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因此, 在用模型对数据进行计算之前,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1) 对于各样本的某个指标, 如果对应的数据均不存在, 则舍去该指标。

(2) 对于少数样本的某个指标, 如果对应的数据不存在, 则结合实际情况, 对比类似的样本数据, 按照数据平滑处理的方法, 给该样本的指标赋值。

(3) 由于各指标数据的单位不统一, 导致模型求解的结果会偏离实际情况, 因此要求先把样本数据做归一化处理。经预处理完的样本数据 (部分) 如表2所示。

由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在训练前需要确定样本的类别, 在本文所使用的样本指标体系中, 根据实际操作经验总结可知, 税负率是反映一个企业纳税正常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因此本文以金属制品行业的平均税负率作为衡量的标准, 如果某个样本的税负率低于该行业平均税负率的20%, 则认为该企业的纳税情况有问题, 该样本属于不正常的样本, 其他情况下的样本则属于正常样本。以此为标准把样本数据分为2类, 一类是正常样本, 类别号为1, 另一类属于不正常的样本, 类别号为-1。

本模型使用的样本数一共是47个, 为了实现本文所构建模型的分类效果, 首先把样本数据分为2部分, 前4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 目的确定模型的最优参数值, 最后7个样本作为测试样本, 以检验模型的分类效果。

其中type的值是“classification”, 表示使用分类的方法。X为训练样本, Y是各样本对应的分类号组成的数组。经过训练样后确定的参数值分别是:

根据上述确定的模型, 将测试样本代入模型进行计算, 可以把样本划分为2种类型, 以下分别是测试分类结果和实际的分类结果, 如表3所示。

根据上述表格的数据对比可知, 除了测试样本42类别判别有误, 其余6个样本的类别分类正确, 准确度为85.7%, 测试样本的分类结果比较好, 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新的样本数据, 经标准化处理后, 使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其类别号, 如果是-1, 则说明该样本有问题, 如果是+1, 则属于正常样本。

2. 结合领域知识分析

由支持向量机分类筛选出来样本号为-1的样本数据, 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确认其问题所在, 依据该行业各指标的平均值, 做进一步的分析。首先使用相关性分析, 求出指标体系中8个输入指标和样本类别的相关系数, 如表4所示。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知, 与纳税结果关系最大的影响因子, 分别是X1、X2、X4, 也就是说这3个指标的变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纳税的结果好坏, 因此我们通过分析这3个指标的实际值与该行业的平均值的差异性, 就可以基本确定该样本是否存在问题。

根据SVC分类模型的测试, 发现42号样本的分类结果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 因此以该样本为例, 分析它各指标数据的情况, 该样本的数据以及行业平均数据对比如表5所示。

为了便于判断该样本是否有问题, 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和实际的操作经验设置一个判别的原则:如果3个指标与行业指标的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和大于0.1, 则认为该样本是有问题的, 应该要对该企业的纳税情况做深入的调查, 否则不予调查。根据该样本和平均值的数据, 计算所得的值是0.123, 大于0.1。因此可以认为该企业的纳税情况是不正常的, 需要对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实际的调查, 以确定问题所在。

五、结论

本文结合江门中小企业企业纳税的实际情况, 构建了税务评估的指标体系, 并提出了基于SVC和领域知识的预警模型, 为税务评估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吕新利:对纳税评估理实践的思考[EB/OL].中国税网, 2009, 2

[2]崔源潮:纳税评估若干问题思考[J].税务研究.2009, 5

[3]史文军:纳税评估理论与实践[J].税务研究.2000, 7

[4]谭光荣:选择纳税评估指标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J].税务研究.2007, 02

[5]陈继阳:建立科学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纳税评估水平[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 05

[6]徐戎王文杰周四新:神经网络与领域知识结合的纳税评估预警模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01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篇8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概念

企业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是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分析出企业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通过详细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 从而提出改进的方法, 并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其中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的主要运用手段, 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评估、证券公司对企业的监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决策都常常使用该类指标。通过指标分析, 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及时了解和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一些“危险信号”, 有利于企业及时进行财务调整;可以检查企业全面预算完成情况, 考核高管人员的业绩, 为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激励机制提供帮助;也可以与同业进行比较分析, 了解各种财务指标的优劣, 得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认识优势与不足, 真正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而在纳税评估实务运行过程中, “项目分析为主, 指标分析为辅”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逐渐呈现出其巨大的优势, 并为越来越多的纳税评估工作者所青睐。

二、企业财务报表在纳税评估导向中的具体实施程序

1. 企业财务数据收集整理

包括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 制定财务指标的分析计划以及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纳税评估的实施

包括明确企业纳税的具体情况, 纳税的具体税种, 了解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 并进行会计报表指标的透视, 通过对比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

3. 纳税评估综合分析与评价

包括纳税评估综合分析与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来进一步揭露企业财务分析中的指标含义和内在联系, 并以此来发现企业纳税评估风险所在, 为进行风险监控做好数据准备。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表所示。

三、纳税评估综合分析方法

纳税评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和项目综合分析方法等。

1.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比率计算的形式, 将多个财务指标进行计算, 来发现影响企业纳税状况的主要原因, 通过计算得出一系列的财务比率, 来揭示经济活动变动程度及财务状况。通常包括相关比率, 既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计算, 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构成比率, 也就是将财务报表视为一个整体, 而各个财务数据作为其组成部分, 来分析指标构成内容的变化, 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之间的比重, 如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等。效率比率, 是以经济效益评价为主, 反映某项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 如资产效率比率等。比率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 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计算出财务报表使用人所需要的财务数据。其主要缺陷是可比性差, 通常计算出来的指标难以分辨企业纳税状况是好是坏, 不能给人们财务报表关系的综合观点, 很难反映比率与报表之间的联系。

2.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叫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 它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数字资料, 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 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 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较财务报表。通过对财务报表多期项目内容的分析以及表与表之间数据勾稽关系的核对, 能够了解企业的业务内容和经营状况, 如何利用并加强报表分析, 是税务人员一直关心的内容。

3.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进行纳税评估的重要评价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选择在几个有相互联系的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这几个财务指标是另一个财务指标的构成要素, 通过财务指标的内在联系性, 来共同影响某一经济指标时, 该方法主要包括了差额计算法和连环替代法。但两种方法的计算实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都是通过顺序变换来计算各个因素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优点是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影响企业纳税指标高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影响大小, 来进一步揭露财务指标各因素对企业纳税状况的影响程度, 进而发现企业财务指标高低的形成原因, 为企业纳税状况诊断提供客观的财务信息。

4. 项目分析法

纵观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根据纳税评估的风险导向特征, 以“项目评估为主, 指标评估为辅”的项目分析法更多地呈现出其优越性。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项目之间勾稽关系的综合比对, 联动分析项目之间关联关系, 深入挖掘数字背后所隐藏的涉税信息, 为进一步发现涉税管理重点提供方向和指引。例如:从“应收账款”项目与“营业收入”项目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关联分析, 可以评估出该企业是否存在账外经营或销售收入不及时入账等问题。同时, 在项目分析为主的基础上, 辅以涉税相关的指标以进一步佐证项目分析所发现的疑点, 为后续的涉税管理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引。

三、加强基层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完善的具体途径

1.更新理念, 明确定位纳税评估功能

税收评估是决定了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为了全面实现纳税管理工作的要求, 提高税务机关纳税管理水平, 进一步推动税务机关的纳税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转变。纳税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税收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探讨新办法, 研究新思路。当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税务机关不仅仅需要面对国内的内资企业, 还需要面对外资以及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通过完善我国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管理工作, 不仅仅是展示我国税务机关的开放形象, 而且是我国税务机关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需要不断的更新理念, 明确定位纳税评估功能。

在税务征管管理的日常工作中, 纳税评估工作容易和相互混淆。纳税评估工作是税务机关开展各种征税活动的基础性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了对税务征收管理中的相关活动进行协调, 对纳税人的相关征税信息进行管理, 对税收执行情况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等等, 而税务稽查主要是对纳税人的征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前者更多的是围绕服务工作开展的, 而后者多是围绕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开展的。纳税人在征纳税款中, 通过纳税评估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对纳税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税务稽查工作是纳税评估工作的保障, 可以为纳税人提供科学合理的保障, 能及时发现征纳税款中的偷税漏税行为, 确保征纳税款的公平。同时, 需要明确的是, 纳税评估工作从税务管理体系角度来看,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通过纳税评估的职能作用, 确保税务机关能从税收服务的角度来帮助纳税人解决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提高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水平, 进而确保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纳工作高效规范进行。

2.科学构建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科学的纳税评估管理是有效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关键, 通过纳税评估的相关指标设计, 可以科学的进行纳税评估内容的设计。进行纳税评估的指标设计中, 需要广泛的数据收集活动, 来确保纳税人数据信息库的完整, 并建立起相关分析数据指标模型。一般来说, 在进行指标设计过程中, 主要指标内容包括了相关财务信息指标、纳税申报指标以及税率变动指标体系等等。当前, 在进行纳税评估指标设计过程中, 建立起了包括“大数据”技术在内的相关纳税评估管理系统, 有效的提高了税务机关纳税评估管理工作的效率。

纳税评估指标的具体设置内容包括以下多个方面:财务指标、应纳税额指标、税收申报指标、税率变动指标等等。现阶段, 在构建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 大量先进技术被引入纳税评估系统。因此, 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将整合大量信息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有利于纳税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同时, 需要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通过加强税源管理和纳税分类管理等具体措施, 对纳税人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 为纳税动态管理提供基础, 也有利于纳税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也有利于对纳税人的相关涉税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控。为税务机关进一步扩大纳税评估面和改善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防止纳税人偷逃税款的行为发生, 以及建议统一的纳税控制标准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剑灵.我国纳税评估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 (6)

[2]王华.我国风险投资及税收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 2006 (23)

[3]卢剑灵.论纳税评估的定位及其配套改革[J].税务与经济, 2008 (4) :83-86

纳税评估的国际借鉴 篇9

一、国外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

纳税评估工作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 而国外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做法。目前, 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在税收征管中专门进行纳税评估管理;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有一套科学严密的审核评税体系, 负责收集、分析、处理纳税人的有关资料。

(一) 新加坡

纳税评估工作是新加坡税务局的核心工作, 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和纳税检查各环节, 是对纳税人进行监控的最有效手段。新加坡税务局进行评税时主要依托两个电子信息库, 一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情报信息构成的评税情报库, 二是通过纳税申报采集的信息构成的申报信息库。使用的评税方法主要为核对法和财务分析法, 核对法即评税人员通过掌握的各种情报、信息, 通过函调或面谈的形式, 对纳税人申报表中内容进行核对, 是评税工作中的核心方法。财务分析法即评税师根据已掌握的各行业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即平均值, 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找出偏离标准值的个体, 通过函调和面谈的方式来核定其应纳税额。

新加坡税务局的评税部门主要有: (1) 税务处理部, 其职能是发放评税表, 处理各种邮件、文件和管理档案。 (2) 纳税人服务部, 对个人、纳税人的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 (3) 公司服务部, 对法人的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 (4) 纳税人审计部, 对以往年度评税案件和有异议的评税案件进行复评。 (5) 税务调查部, 对重大涉税案件进行调查。

根据评税工作规程, 新加坡的评税工作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纳税人服务部或公司服务部对当年的纳税人申报情况进行评估, 另一部分是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前年度的评税完毕案件或纳税人有异议的案件进行复评。如果在评税中发现重大涉税问题, 必须转入税务调查部进行调查。无论纳税人审计部或税务调查部对纳税人作出什么样的处理结果, 其评税表仍然由纳税人服务部或公司税务部来制作。

(二) 英国

英国各税种的税收征管一般都要经过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税款交纳和税务检查等程序, 纳税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英国不同税种的纳税评估方式有所不同:增值税和资本利得税实行自行评估, 其他税种由税务机关评估。在自行评估过程中, 纳税人有责任及时登记、递交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如果税务当局认为纳税人在某一时期的纳税申报中有错误或遗漏, 可以对其签发纳税评估通知单。其他税种的评估过程与自行评估的过程大相径庭, 如对所得税的评估, 税务当局会对纳税人提交的纳税申报表和一些其他文件进行检查, 如果未发现问题, 就以此为依据计算出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应付税款。如果税务人员发现纳税人有应税所得未被计入或者获得了不应获得的减免, 可以对纳税人签发补缴税单。

(三) 美国

美国纳税评估智能化程度比较高, 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 电脑会自动进行逻辑审核, 并以此估算其税款。具体由5种常用方法:

1.判别函数系统:此为计算机实现的模型系统,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 选出最可能有不遵从行为的纳税人。

2.纳税人遵从测度程序:即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给出判别函数系统的参数估计值。

3.资料完善程序:通过此程序检查出申报表填写计算错误, 并通知纳税人重新计算后的应纳税额。

4.信息匹配程序:该程序通过和银行、劳工委员会的相关资料与纳税申报表对比, 检查遗漏和不正确的项目。

5.特殊审计程序:运用由计算机和定期改变的手工选择标准而设计的很多特殊审计程序, 比如针对退税额、所申报扣除额、调整后的毛所得等的特殊审计程序, 旨在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税局认为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自行审核后, 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了, 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 重点是纳税风险评估, 主要有以下过程:

1. 收集整理纳税人的信息。

信息来源分为内、外两部分, 外部信息主要是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 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内部数据主要是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 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供评估人员调用。

2. 分析信息。

纳税评估人员将采集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 自动生成评估报告, 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 然后根据个人分析和经验修正, 得出公平、合理、权威的结论。

3. 纳税风险的判定与对策。

把纳税人按风险大小分级, 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评估策略, 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 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的管理具有强制性, 通常采用纳税审计和移送法办的措施。

二、发达国家与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比较

将国外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与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现状进行具体比较,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 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比较主要集中在纳税评估的定位、纳税评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纳税评估的手段等方面。

1、纳税评估定位的不同

发达国家一般把纳税评估定位在管理和服务上, 纳税评估是一种非现场的检查, 与现场稽查有一定的区别, 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也比较清晰, 前者侧重税源管理, 后者侧重执法打击。通过纳税评估,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或辅导纳税人纠错, 如纳税人仍置若罔闻, 那么这种不遵从行为也就由无知性不遵从定性为知觉性不遵从, 处理方法也由纳税评估转为税务稽查。这种重过程服务、轻结果处罚的管理理念, 比较符合现代税收管理的要求。我国纳税评估主要定位为税务稽查的前置程序, 是一种打击偷逃税的手段, 在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后, 虽然也强调把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管理的手段, 但由于在制度、机构、人员等方面未得到有力的保证, 征管部门的人员真正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的寥寥可数, 纳税评估对税源管理的作用非常有限。

2、纳税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的差异

如前文所述, 新加坡税务局的评税部门有税务处理部、纳税人服务部、公司服务部、纳税人审计部和税务调查部, 各部门职能界限明确, 各司其职。德国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整, 自成体系, 其税务审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 联邦财政部下设的税务审计局, 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的税务审计局, 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美国将税务机关的重点力量放在税收审计上, 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机关人员的一半以上。我国近年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中, 税务部门一般不设置专门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主要由税收管理员兼办, 每个税收管理员平均管理纳税人几百户, 常常忙于应付案头工作, 根本无暇开展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满足税源管理的要求。

3、纳税评估手段的优劣

纳税评估所需的涉税信息量非常大, 如果仅靠手工手段就会事倍功半, 效率低下, 难以完成对所有纳税人的评估, 这就需要计算机手段的广泛应用。另外, 在运用计算机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时, 必须依靠客观准确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估结果客观真实。发达国家税源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 可凭借大量的涉税信息, 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纳税评估, 再通知或辅导纳税人补税, 评估的效率和可靠性很高。在美国, 大约有90%以上的案件是通过计算机分析筛选出来的。对比之下, 我国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 纳税评估所需的涉税信息不全面。目前我国税务部门的评估数据资料仅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表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这些资料主要由纳税人提供, 缺乏社会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另外, 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尚待完善, 如我们江苏省地税局制定了一些评估指标体系, 但由于信息共享性较差, 评估软件功能有限, 主要还靠人工分析, 效率和效果都不够理想。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对策建议

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的纳税评估制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笔者认为, 一个科学、高效的纳税评估系统应从组织机构、信息传递、评估手段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1、完善评估组织体系, 分清权限职责

简明合理的机构设置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各级税务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 设立专门的纳税评估组织机构, 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和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 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即便不设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 也要从健全职能设置入手, 对纳税评估体系中各个机构的职责分工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2、拓宽评估信息渠道, 实现信息共享

纳税评估工作是一个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充分获取客观、准确的涉税信息是保证纳税评估准确、高效的基本前提。当前, 我国纳税评估的一个制约“瓶颈”便是涉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信息量不足、信息可靠性较差, 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关键是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顺畅机制。具体说来, 一是尽快实现国税、地税网络的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二是逐步实现税务系统内部网络向外部的延伸, 实现与财政、国库、海关、银行、公安、统计、房管等第三方网络的衔接, 提高各部门间涉税信息的共享程度。三是完善纳税人财务会计数据采集工作。

3、优化评估技术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分析是纳税评估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因为, 纳税评估不仅要占有大量的征管基础资料和涉税信息, 还要针对评估对象的纳税行为进行大量的数据化测算与分析。因此, 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处理, 要以计算机现代化手段为依托, 智能化分析为手段, 才能有效发挥纳税评估的特有功能。

4、强化评估人员培训, 提供人才保证

完善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体系 篇10

一、优化纳税评估分析手段, 深化税收预警制度

为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方位分析, 评估指标分析体系要重视应用统计学理论, 便于量化度分析, 并建立模糊分析体系, 进行非量化的模糊分析。一是以行业分类为基础按行业设定税负预警率、数据评估模型及评估指标标准值。纳税人行业类别的划分, 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探索行业生产经营特点与规律, 选择行业经济各项指标, 开展各类典型调查。预警制度要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材料耗用比例列入监控, 连同原材料购买渠道一并纳入预警体系, 选取典型企业抽样调查, 深入实地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 分析不同区域、各种规模与性质下纳税人的行业标准、生产销售、能材耗用、投入产出、工艺流程与财务报表信息等, 在实地调查、周密核算、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探究各行业的内在规律, 分行业建立行业评估指标体系。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首先, 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其次, 将申报数据与预警值和财务会计报表数据相比, 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横向比较, 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纵向比较。再次, 依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 参照相关预警值通过这种关联性分析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最后, 利用税收管理员的经验与所掌握的情况, 将申报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相对照, 分析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 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合理性, 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二、构建地方纳税评估分级指标体系联动机制

首先, 构建以省、市、县、基层分局四级为基本框架的地方联动分级指标体系。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结果和开展方向。现行的纳税评估体系有缺失, 只要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处在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 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 而它所确定的行业内平均值, 实质上是对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现实中, 即使对于同地区、同行业的纳税人来说, 也会由于企业的规模与技术水平、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企业产品的类型等因素不同, 其“行业峰值”也会大相径庭。何况企业还受周边环境、面临的风险、贷款利率、资金流向与产品生命周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目前重点是在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建立省、市、县三级纳税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各基层分局税源管理部门开展行业纳税评估经典案例考量分析, 以县域为单位初步建立各行业纳税评估数据模型、评估关键指标及指标峰值, 并在县域内典型试点推广验证, 总结经验修订完善后, 再由市级单位汇总各县级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 综合评析, 确立本地区各行业评估的具体模型、关键评估指标及评估指标变化峰值, 进而上报省局汇总各项指标在全省范围内共享, 验证其可操作性及确立全省评估指标。

其次, 建立地方四级纳税评估分级指标体系定期维护和动态变化联动机制。不能仅仅把预警率等同于原来相对固定的峰值, 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维护应依据庞大的内、外部信息资源, 适时地把握经济发展情况、纳税评估差异情况及业务部门提出的新业务需求等, 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各级税务部门相关业务骨干组成纳税评估指标修订指导小组对现有的纳税评估指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科学地提供多套组合型指标体系供各级税务机关结合实际情况选用, 有效避免纳税人借助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弄虚作假, 从而保证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三、完善基层税务机构设置, 明晰开展评估工作的各级部门职责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税收经济分析制度, 明确各部门税收经济分析的重点。总局负责建立税收分析工作规范, 定期发布税收质量监控指标, 为基层税务机关提供税收分析方法上的指导, 推动税收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市局具体负责分析和监控地区、行业税源税收情况, 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质量, 指导基层做好分析工作;县局具体负责统计基本数据的采集, 确保其质量, 并认真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分析。

二是按照效率、便利征管和优化的原则, 整合与协调地方各级系统层级机构, 充实基层管理力量。现行税务机关内部受条条制约较大, 很多省级税务机构的设置欠妥, 存在着纵、横向分割的问题。纵向分割指地方上下机构不对应, 省局往往按照税种设置部门, 而市以下则常依照征管职能设置, 上下级执法部门以及决策部门不易进行对口管理。有的市局设立稽查机构而不负责城区的日常稽查, 这项工作却由没有稽查机构的分局去做, 就不具刚性约束。横向分割是指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缺乏横向联系和应有的沟通, 特别是“征、管、查”三分离后由于本位思想和互相扯皮这种问题更加突出。一项纳税评估工作, 既要征管科牵头, 又要税政科负责, 还要计统科操作分析, 必然使得责任交叉不清。应沟通各征管环节, 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和征管资源的综合应用水平。加强办税服务厅、稽查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衔接, 办税服务厅要保证征收信息的及时提供, 管理部门为在职责中发现有偷逃税嫌疑的线索提供信息支持, 稽查部门在查案中发现征管上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 规范协调岗责体系。不断完善现有应用系统, 加强系统上下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据此, 进一步整合业务, 优化税收管理流程, 推动税收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

三是明确各级税务机关部门职责。征管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析, 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各专业管理部门, 包括各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管理部门以及县局的综合业务部门, 负责行业税负监控、建立各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指标预警值、制定分税种的具体评估方法, 为基层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

四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的专项检查工作, 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做到查到一个行业、一个地区, 就规范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税收秩序。同时, 制定统一的检查计划, 避免多头重复检查。根据新职能配置和征管中发现的制度漏洞,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制定和落实好纳税评估规程、重点税源管理办法、税务责任区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的工作意见以及欠税公告办法等制度。

五是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实行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保证。切实履行税收管理员职责, 必须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完善征管资料档案管理, 结合纳税人类型、行业、规模和信用等级等因素对所辖税源实施分类或分处管理, 实现管户和管事的有机结合, 做到管好一般纳税人, 管住小规模纳税人, 强化“双定”业户管理。

参考文献

[1]冯笑难.纳税评估理论及实践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6.4.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会计核算探索 篇11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会计核算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就要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可以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事先合理的安排和筹划各种经济活动,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税款,增加企业现金的流动性。

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案

1.在纳税筹划时依据不同的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进行

纳税人为了使自己的资金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通常都采取降低本期所得税的方式,而推迟纳税所得的实现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企业主要是依靠销售商品来获得收入的,所以税收筹划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尽可能的推迟销售商品收入的实现时间。一般来说企业会采取代销、现销和预收货款三种销售方式。不同的方式确认收入的条件都是不同的,所以企业必须对这些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收入的确认时间,从而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另外,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要对年终发生的业务尤为重视,这段时间的业务很容易根据收入的确认时间来开展筹划工作。

2.在纳税筹划时依据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行

(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存在差异

根据现在实行的会计制度,计提的坏账准备不仅包括应收账款,还应该包括其他应收款项。此外,企业的预付款项在以下情况下也要转入其他应收款,并且计提坏账准备,即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预付款不符合相应的性质,或者是供货单位出现破产、撤销等状况造成的货物无法收回。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无法收回或者收回的可能性低,也要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并且计提坏账准备。

(2)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利用计提坏账准备方法和比例之间的差异计提坏账准备

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可以自行制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和方法,但是一旦确定就不能够任意改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即销货百分比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但是在税法中,只规定了应收账款百分比法一种。所以企业应该尽可能的采取税法中规定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在税前抵扣掉坏账准备金,降低应纳税额。

3.在纳税筹划时利用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的差异进行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的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者是先进先出法。在新准则中将后进先出法取消了。但是在税法和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可以任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计价方式,这就会对企业成本和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成所得税存在差异。

4.在纳税筹划时利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的差异进行

在企业成本中固定资产折旧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的会计制度中对这个问题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可以在经营过程中选择以下几种折旧方式,即年数总和法、年限平均法以及雙倍余额递减法等等。这些方式会造成折旧额量上的不同,从而会造成企业成本上的差异,影响企业税负的大小。一般来说,企业在盈利时一般都采用最低的折旧年限,这样就可以快速的回收固定资产投资,使成本费用前移。这就使得企业在前期应纳所得税额减少,而后期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

不同的折旧方式会导致企业每年所要缴纳的税收存在差异,所以企业要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如果企业具备采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条件,应该尽可能的采取这种方式。

5.依据资产摊销法进行纳税筹划

(1)企业如果盈利就应该尽快将成本分摊,可以采取一次摊销法来进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这样才能推迟纳税时间,使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2)如果企业出现亏损,那么就要考虑亏损的税前弥补程度,再来选择适当的摊销方式。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五五摊销法或者是分期摊销的方式来进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3)如果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就要尽量避免将其摊入到成本中,应该采取将摊销额降到最小,而在正常年度摊销最大的方式。

6.合理预缴

依据税法的规定,企业要分月或者是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然后在年终进行清算。预缴是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的一种手段,但是企业的实际收入和费用列支要到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才能完整准确地计算出来。税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预缴所得税时预缴多少的具体标准,国家税务总局也规定,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作为偷税处理,因此企业经营者可以在这里进行税收筹划,预缴时在合理范围内少预缴,待年终汇算清缴才补缴少缴的税款,这样企业就可以获取一笔无息借款。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暂行条例》的实施,使企业面临新的税收环境。如何在新环境下进行合适的税收筹划,以达到降低税负,合理避税,已成为当前税收筹划工作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税收筹划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合理合法,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保持相对的灵活性,随时根据税法的变动制定调整筹划方案,保证合理避税和降低税负,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三、结论

纳税筹划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的税收,有利于企业达到价值最大化。在企业税收契约中承认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允许进行某些会计政策选择,以及能够利用会计资料作为计税依据,那么,在税收契约的执行过程中,理性的企业(纳税人)都会具有强烈的意识,即充分利用其与征税方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对涉税会计事项进行税务筹划,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中就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与策略。

参考文献:

[1]师 萍 郭 杰:科技税收优惠与纳税筹划.2009.

对纳税评估工作定位的建议 篇12

一、不断确立纳税评估工作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

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定期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审核和分析, 及时发现纳税人少报、瞒报和不报的现象, 核实税源基础, 进而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程度和信誉等级做出综合性评价, 它是对纳税人相对全面的各项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整理和分析,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 纳税评估既是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整体评价, 又是对税收征管质量的总体评价。它既有管理职能, 又有监控职能。在实践中确立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 可以使相互脱离的税收征管资料与税款征收紧密地联系起来, 并贯穿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 从而使税收征管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牢固的链条。同时, 可以使征管体系更加严谨, 征管工作更具活力, 精细化程度更高, 使税收的管理与服务功能更加凸显。

二、注重收集各类信息, 逐步建立功能完备的税收信息数据库

信息采集是纳税评估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 主要为计算评估指标和评估分析提供足够的基础数据支撑。国外的纳税评估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主要归功于税务部门能够收集、传送、分析、处理大量的信息。而我国不仅可供采集的外部信息资源非常少, 而且在征管系统中几乎没有采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栏中的相关指标等企业财务信息, 所以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纳税评估。实际上, 纳税评估可以获取资料为目的, 逐步建立各类数据库。

(一) 要及时保存、整理纳税评估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目前纳税评估的实际情况是, 一些数据只在某次评估中用一次, 就丢弃了。既不进行数据保存, 也不进行数据交流, 如开展房地产评估中获得的建委提供的数据、在非学历教育评估中获得的教委提供的数据等。建议今后获得的无论是从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 还是从纳税人处收集的资料, 都应该进行整理、分析、录入, 以备以后随时调取、查阅。

(二) 要建立内部信息收集机制。

完善信息纵向联系, 在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 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公开, 建立内部信息共享的“税务数据库”。在现有的征管、申报资料的基础上, 要重视企业的会计资料信息的采集。

(三) 要加强外部信息采集, 建立数据交换和互连互通机制。

国外纳税评估部门信息数据来源渠道广泛, 而且信息的获取有法律保障。我国的实际情况是, 尽管《税收征管法》第5条规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但这个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 很难获取银行、法院和其他国家机关的相关信息, 纳税评估部门应主动联系工商、公安、建委等部门, 通过科技手段, 与这些国家机关建立数据交换和互通互联机制, 广泛地采集各方面信息。

三、结合实际设定行业指标, 建立行业模型

目前的纳税评估, 没有注重分析同行业与不同行业之间的销售、成本、利润等相互关系, 没有考察企业的实际税负, 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还不完善, 导致纳税评估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逐步完善纳税评估分析指标体系, 由专职评估人员, 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的营运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 区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产能力、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登记注册类型, 逐步丰富完善科学的指标分析体系, 并随着社会经济和税收征管的发展变化, 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对已稽查较彻底、已评估较深入的实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测算, 将这些真实的指标录入评估系统, 建立模型并应用到其他同类企业评估中。

四、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 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纳税评估的目标定位决定其具有服务的功能。纳税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宣传贯彻税收政策的过程, 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首先, 通过纳税评估, 使企业由于过失或政策理解不深等原因造成的大量的一般性违章行为, 能够在评估环节得以妥善处理, 不至于进入稽查环节加以处罚, 这事实上是对广大纳税人合法利益的最大保护, 也是税务机关提供的最优质的服务。其次, 在纳税评估过程中, 通过约谈, 税务机关还可以为纳税人提供贴近式的服务。税企双方通过平等的交流, 纳税人可以陈述其对有关规定的掌握和理解, 税务机关可以对其进行更好的宣传和解释, 纠正纳税人政策理解上的一些偏差, 从而进一步密切征纳双方的关系。第三, 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一般不像税务稽查那样强调处罚, 而是更加注重帮助纳税人识错、纠错, 提高其正确纳税的能力。虽然纳税评估中发现的涉税问题不能完全免责, 但相对于税务稽查而言, 其免责范围相对较广, 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小。这种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深受纳税人的欢迎, 尤其是因税收无知而造成申报错误的纳税人, 往往能从中获得不少的纳税帮助, 这对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积极为税务稽查部门提供案源

纳税评估可为税务稽查提供可靠案源。通过对纳税人海量的、全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审核并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从而筛选出存有疑点的纳税人, 有利于稽查资源的有效运用。但是, “未经评估不得稽查”的做法值得商榷。所谓“未经评估不得稽查”是指“税务检查前, 原则上应进行纳税评估, 制作《纳税评估意见书》, 作为税务检查约谈和税务检查的依据。”由于纳税评估工作本身的局限性, 不可能发现所有的涉税问题, 即使是通过纳税评估的纳税户也不一定就没有问题。因而规定这样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税务稽查的选案权, 并打乱了税务稽查的具体计划。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出现稽查与评估关系的倒置, 即由稽查提供案源 (稽查名单) , 评估人员再据此实施评估。由于是被动开展评估, 资料数据仅仅是税务系统内部数据, 因此评估部门所提供的评估报告质量不高, 对稽查工作的贡献率较低。建议一方面通过纳税评估, 将发现的有重点问题的纳税户提交给稽查部门;另一方面, 不限制稽查部门选案权, 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 自行选案, 开展稽查。

上一篇:体育辅导下一篇:汽车线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