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辅导

2024-09-16

体育辅导(共12篇)

体育辅导 篇1

我是一名步入高中教学工作只有几年的年轻体育教师, 由于自身的努力, 有幸任教于2015届高三毕业班, 且成为本届高三体育考生的辅导老师。通过一学期高三年级的教学与训练, 使我积累了许多有关教学与训练方面的经验, 特别是在体育考生辅导方面, 让我了解到很多, 学到了很多, 积累了很多, 且逐渐上升为理论层面, 使训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这些都为我今后进一步抓好高三的训练辅导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下面, 笔者就把任教高三一学期以来, 在有关体育考生辅导方面的一点肤浅见解与思考汇报如下, 以供同仁参考。

1 加强宣传精心选材

由于长期社会的不良影响, 不少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这门专业不甚了解, 认为体育和其它学科不能相比, 只是简简单单、蹦蹦跳跳的一门课, 而且更错误认为搞体育专业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考上体育比别人低一等、没出息等等。对此, 我们通过加强宣传教育, 使社会和家长都能认识到体育对社会、对家庭、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使他们真正了解体育这门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前景, 同时, 积极说服那些有体育天资且适合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踊跃参加训练, 为报考体育院校做好前期准备。

对于已进入高三年级的体育考生来说, 能考上体育院校幷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因为, 它的录取是由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来决定的, 所以, 在物色与选拔苗子时, 我们要根据这两项成绩来选择有关学生报考。据近几年我省录取体育分数线来看, 体育专业成绩一般在:男生110分, 女生100分。文化课成绩一般在230分左右。因此, 不难看出, 体育成绩尽管不算太高, 但对于高三学生在六个月以内 (2014年9月—2015年4月) 达到这样标准, 难度就大得多。所以, 必须精心选材, 选一些身体素质好, 思想意志品质坚强, 立志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 使他们早作准备, 积极投入到训练当中。

2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体育考生的专业素质包括100 m跑、800 m跑、立定三级跳远和实心球4项以及考生各自选择的专项素质。在新形势下, 体育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才能适应体育高考的新要求。针对我校2015届体育考生专业素质较弱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我们高三体育备课组在去年暑期的南通会议上已进行了研讨, 并拿出了训练的计划与行动的指南, 那就要求参训老师必须要有能吃苦、讲奉献、爱合作、好协调的精神风貌;要有不畏艰险, 知难而上、勇攀高峰、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此思想指引下, 一学期以来, 使得14名体育考生的专业素质在较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提高。

3 强化弱项目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

弱项是相对的强项而言。通过一学期来的辅导, 发觉有许多学生在平时训练中, 遇到自己强项, 心情特别高兴, 而遇到自己弱项时, 则萎靡不振, 只靠教练督促练习, 效果特别差, 于是造成强项愈强, 弱项愈弱的结果。从高考角度来看, 强项再强也至多得满分, 即25分。因此, 一味想靠个别强项得分而忽视弱项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要改变这种观念, 必须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

从2014年8月开始, 我们根据本校的场地设施以及体育考生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制定了四个阶段的辅导计划, 它包括:准备期、适应期周辅导计划;冬训期辅导计划;春训期辅导计划与考前恢复期辅导计划。

在适应期和准备期训练时, 不要急于进入主题而进行具体项目强化训练, 而要循序渐进,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另外力量素质必须贯穿整个训练过程。因为力量需长期之功, 必须常抓不懈。补差中, 要着重加强弱项的辅导, 使之均衡发展,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正由于高三体育考生大部分基础较差, 时间短、项目难、而且没有参加过任何训练和比赛, 且各项目发展不平衡, 这些都增加了辅导的难度。所以在辅导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的辅导计划。

4 强化教练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体育考生的专业素质, 除了周密计划、科学训练以外, 辅导老师还应有强烈的责任心, 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威信、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品行, 要让学生能严格地按计划和要求去完成, 必须赢得他们充分的信任, 若辅导老师没有这方面素质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教练员在辅导过程中既要言教, 更应重视身教,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正因应试项目涉及面较广, 所以, 辅导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各个项目的技术要领、技术要求、科学的训练方法、考试规则以及应试技巧等,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训练的质量与效果。

5 辅导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学期以来的训练, 我校2015届共14名体育考生4项身体素质2次 (2014年9月初测试与2015年2月期终测试) 测试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

以上表1显示, 在100 m跑项目上, 参加测试的14名同学的平均值由13.04秒提高到12.22秒, 它们的差值为-0.82秒;同样, 在800 m跑、立定三级跳远、掷实心球这3个项目上, 分别为-27秒、0.78 m与3.28 m, 很显然, 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6 协助文化课老师督促文化课学习

由于总成绩是由专项成绩和文化成绩决定的, 而体育考生在专业考试结束后, 仅有40天的文化课学习时间, 所以, 考生应该懂得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 平时就应该重视。不要因为体育专项成绩比较特出, 而文化课考试却没有过关而被淘汰, 最后使辅导老师和自己八个多月的辛苦付之东流, 那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辅导老师和考生的足够重视。所以, 作为专业辅导老师要始终关注体育考生的文化课学习, 并一直与文化课老师保持联系, 使专业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同步协调发展。

7 趁热打铁再创佳绩

一学期以来, 我们通过周密计划, 科学管理, 扎实训练, 在较短时间内, 让14名体育考生的4项身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我们并没有以此为满足, 我们还清醒的认识到, 这成绩是阶段性的,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 还需趁热打铁, 继续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扎实的训练作风, 充分调动体育考生专业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好的做法和经验能够延续并能长期坚持, 让不足的方面和不成熟的做法能够得到改进和纠正, 不断总结和积累成功的经验, 力争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我校的科学发展添砖加瓦!为百年母校的建设争光添彩!为学校、家庭、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参考文献

[1]董大肆, 任耀坤, 李海峰.体育高考生爆发力训练[J].体育教学, 2014 (11) :62-63.

[2]武小东.发挥备课组群体优势全面提高体育考生的专业素质[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1) :63, 65.

[3]陆升汉, 李文辉, 王健, 等.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指导[Z], 2000.

体育辅导 篇2

体育课外辅导训练是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特长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进行考前专项基础系统的训练。这有利于全面发展体育特长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成绩。面对基础差、时间紧、文化和体育双重考试的升学压力,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生源状况,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认真组织好课外辅导训练、加强体育特长生的集训管理,更好地实现升学目标,特此制订集训管理制度。学生自愿承诺表态,保证三年遵照管理制度要求去认真执行,决不反悔。如有违反者,学生本人自动退出集训,辅导老师有权取消集训资格,器材、辅导训练经费不予退还,家长必须监督子女协同遵守集训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要求如下:

一、听从指挥训练,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处理好课外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兼顾关系,每次文化和体育月考力求稳中有升。

二、坚决做到从不无故旷课或躲避训练,如有特殊病假和例假情况,需写书面申请并亲自请示老师,经老师批示后方可准假。

三、按规定时间准时参加集训和文化上课,做到有条不紊的集训作息到位,不得打着“训练”幌子东溜西逛、拖延休玩时间而影响文化上课。

四、学生队员之间和睦相处、以礼待人,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当天规定的训练任务,不得讨价还价;做到一丝不苟、勤学苦练,不得故意挑剔推拖和无理取闹;听从安排,认真轮流值日,及时搬放和回收器材。

六、认真模仿学习体育内容动作,精心做好准备热身和结束放松活动,每次训练讲究实效。全神贯注地科学训练,不分心走神,注意保护与帮助手段的合理运用,切实做到“安全健康第一”的系统科学练习。

浅谈体育中考的考前动员和辅导 篇3

一、考前动员和辅导的内容

1.准备工作

临考前的准备,主要是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1)要注意休息好。体育考试前两天切莫把自己搞得太累,考试时要有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当然也不要因为考试前要好好休息而改变正常的作息时间,把人体的生物钟打乱,造成负面影响;(2)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路边摊点以及不合格、不卫生的东西,以免引起肠道疾病;不要吃得过多过好,防止消化不良;不吃产气较多的食物,防止出现运动性腹痛;(3)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着凉引发感冒,考试当天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考试时穿的衣服,天气热要准备好短的运动服,如天气较冷,则在不妨碍运动的前提下可穿长的运动服,还要根据考试项目准备好运动鞋。

考试时的准备,主要是针对考试的项目,检查好器材、服装和鞋子。在平时跳绳练习时我们常会看到,由于没有仔细准备,在跳的时候有掉鞋带的,有女生的长辫子和跳绳缠绕在一起的,甚至有极少数裤子都要往下掉的,在考试时应仔细做好检查,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

2.考试纪律

良好的考试纪律是考试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的重要因素。考试时应根据裁判的安排,有序地参与测试,对裁判要有礼貌,对同学要相互鼓励,在考试过程中体现出良好的校风校貌,千万不能东跑西窜,乱喊乱叫,乱扔杂物,既给裁判留下不好的印象,又影响考试的组织和自己成绩的发挥。

3.心理调节

由于第一次参加体育考试,难免心理会有点紧张。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所以考前的心理调节主要是针对过度紧张和过度消极两种情况。过度的紧张一般表现为手心出汗、心神不定、总感觉要上厕所等,对此可进行适当的放松,如深呼吸几下、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与同学讨论转移对考试的注意、想一些开心的事等。过度的消极一般表现为提不起精神、不想多动、老想打瞌睡、对考试的成绩无所谓等,对此可用力地蹦几下,用凉水洗一下脸,想一想考试的目的和意义,确定一个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等。

4.准备活动和放松

准备活动能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使肌体各系统由安静进入到运动状态,此外准备活动还能够减轻心理压力,调整好考试时的心理状态,为发挥出较好的水平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让肌体进入运动状态,如徒手操、慢跑、关节活动以及柔韧性练习等;专项准备活动主要是针对特定的运动项目,使人体尽快适应该项运动的节奏和强度,如球类的熟悉球性、短跑的起跑和加速、跳绳和立定跳远的试跳等。在每一项测试结束以后,要科学合理的休息和放松,做到张弛有度。

5.考场应变

在体育考试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因此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做好调整和处理。如:(1)在跳绳或长跑时有可能出现运动性腹痛,或在快速跑时受伤等,如果情况较重,无法坚持或严重影响发挥,则应马上停止考试,并向裁判示意;(2)跳绳时突然起风,应调整跳绳的方向,避免侧对着风跳绳,防止跳绳的重心被风吹偏而打在脚上,影响考试;(3)快速跑被别人抢道,严重影响到考试的成绩,应马上停止考试并示意裁判,要求补测一次;(5)排球垫球时不小心打飞了,如果自己追出去很远去拿球,必然要浪费时间,应让同伴递个备用球继续考试;(6)当前一个项目测试受挫后,应能够及时放松肌肉,调整呼吸,进行自我安慰和鼓励,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下一个项目的测试。

二、考前动员和辅导的形式

考前动员和辅导可分为全校集中、单个班级和个别学生等形式。全校集中的形式有利于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对全校参与考试的学生在整体上提出要求,作出统一的安排,但对学生个体来说缺乏具体的指导;单个班级的形式有一定的针对性,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指导;个别指导的形式,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如心理素质较差、动作技术掌握不好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动员和辅导。

三、考前动员和辅导的注意事项

考前动员和辅导应在考试的前一天或半天,时间长度控制在45分钟左右,时间太长会使学生忘记,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动员和辅导切忌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和重点,一般由学校领导进行总动员并提出要求,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考试应变指导,班主任作出具体安排。

总之,体育中考考前动员和辅导,是为了让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测试任务,并在平时严格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指导,去实现体育考试成绩的最优化,这是体育中考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何开展体育课的课外辅导 篇4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之终身受益, 是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辅导活动中的作用与辅导活动的内容与次数, 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热爱本职工作。要养成朴实的工作作风, 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完成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内容要求以及学生对教材掌握程度, 有针对性地安排好课外活动与辅导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 促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以达到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重视运动能力与锻炼兴趣的培养

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激发学生对辅导活动的兴趣, 是改革当前辅导活动的关键。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 激发学生对辅导活动的兴趣, 这是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能力的关键所在。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一生中学习活动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当学生对辅导活动感兴趣时, 就不仅会积极地参加活动, 而且会自觉地学习锻炼身体有关知识, 对辅导活动的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总而言之,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对辅导活动的兴趣方面入手, 因势利导, 这样才能在课外辅导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体育骨干力量

学生中的体育骨干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活动的有力助手, 是开展课外活动的骨干力量, 是解决教师力量不足的可行辅助方法。因此, 加强对学生中体育骨干能力的培养, 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正确地加以使用, 对完成辅导内容, 提高辅导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做到:第一, 要认真做好体委和各组组长的人选工作。目前本院新生入学后, 干部都是临时定的, 针对这种情况, 在使用中应充分地相信他们, 积极引导, 并努力培养, 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要求。第二, 对个别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干部通过和年级主任商量后, 选择体育基础好, 学习好, 品行端正, 对体育有兴趣和热情, 技术水平较高, 责任心强, 具有一定工作组织能力, 同学们又信任的学生担任。第三, 坚持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在每次辅导活动中, 不断提高骨干的运动技术水平, 使这部分学生基本能做到会整队, 调动队伍, 运用口令, 会做示范, 纠正错误动作, 会组织简单动作的练习。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了解骨干的各种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培养骨干力量既是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充分发挥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对促进辅导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课外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地制宜, 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课外辅导时, 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时间、场地器材情况以及辅导内容的安排。既要看到眼前学习的内容, 又要着眼于长期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在辅导活动中一半是在自我锻炼身体的情况下进行, 这实质上也是在复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同时也是通过运用所学动作技能和技术进行身体锻炼。但是对一些难度较大, 课堂上教师没有传授过的动作, 最好说服学生不要进行练习, 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和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

2.区别对待, 重点掌握

在课外辅导中, 应考虑到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教师一定要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 既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辅导活动, 消除自卑感, 又要从连续内容上给予重点辅导, 增加练习的次数。对纪律较差, 对辅导活动有抵触情绪的学生, 除了加强必要的考勤外, 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从道理上讲清专业学习与身体锻炼的辩证关系, 使其提高认识, 从而自觉地参加辅导活动, 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体育辅导 篇5

教师招聘体育学科面试辅导之《如何写好体育课教案》

写好教案既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教案也势必是以学为中心、发展为本的新教案。所以要尽快从目前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上,改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新课改教案。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给考生说一说如何写好体育课教案。

教案的编写应该贵在实用,力求创新

新课改的推行,我们应该用新的理念来编写新的教案。备课是为了上课,写教案是为了方便教学,写的教案应实用,以创新为目的。传统的教案是以教定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以学定教,依据教材教标准。这就使教学的空间向无限扩大,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写教案时,应紧紧围绕怎样发展学生,如何创新施教?设想学情新变化,设计学法新练习,设计教学新思路。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1.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新课改,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注意把方便让给学生,以学定教,以学路定教路,以学法定教法。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不只是体育课本,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着力引领学生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而不是引导学生机械训练。例如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男生)、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女生),开始时我设计学生讨论“运用篮球能做哪些传球?”,接着学生两人一组尝试篮球的各种传球练习,教师引导男生单手肩上传球、女生双手胸前传球传的高一点,逐渐过渡到投篮动作,学生通过尝试练习自己总结出投篮动作要领。

2.要注意写实践创新。在备课时应注意设计如何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设计出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设计出张扬学生个性的活动内容;写教案还要写出特色来,内容要写得与众不同,形式要写得新颖活泼,注意引发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注意写出授课的个性特色来。例如在每节课主教材学习最后,我都给不同学生设有自由发挥和实践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不同学生实践动作和自由发挥练习。

3.要注意写情景。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案中应多准备一些体育器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习,合作学习。比如课前教师创设情景,摆放四个体操凳,课的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利用体操凳可以做哪些练习?请各组设计练习,合作进行准备活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实践。

4.要注意设计几个主教材的探究性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在体育学科尤为重要,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课堂教学一般都在室外,空间大、同时上课班级多,噪音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难以专心听讲,携带课本上课也不方便,所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知识的情况非常必要,也可以充分发挥新课程课本的作用。

体育辅导 篇6

关键词:体育院校 辅导员 工作理念 工作方式

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对学生的學习、生活、思想品德产生直接影响。学生学业的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都与辅导员的工作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工作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新挑战,这就要求对学生管理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进行改进、创新,以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工作中,由于体育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着诸多差异,这就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特殊学生群体。本文就如何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入手,对辅导员工作理念和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改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1 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综述

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体育院校的学生属于一类较特殊的学生群体,该群体在性格上相对外向和开朗,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更为强烈,处事态度也更为积极,敢于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是他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点,如自我抑制能力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从理性思维转变为感性思维等。

在知识储备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在当前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投入到体育锻炼中,鉴于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故他们在学习动力和学习精力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这就进一步导致了体育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理论学习相对吃力,对知识的探求兴趣不高等。

在处事态度方面,由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所具有的争强好胜心强,感情易冲动等弱点,其性格特征可能更为突出,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表现更为明显,这就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处事方式。

体育院校学生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机械地照搬普通高校中的管理方法。

2 工作环境的变化对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冲击

2.1 信息化和网络化工作环境的冲击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网络和信息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这些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体育院校的学生相对缺乏理性,做事不易把握适度,故其在获得海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辅导员已经无法单纯的利用个人经验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学生工作。

2.2 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对辅导员工作的冲击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开始逐年剧增,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体育院校学生而言,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学生学习专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决定了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范围更为狭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3 体育院校中的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首先,辅导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生工作中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体育院校的学生虽然已经进入另一个相对较成熟的环境进行学习和生活,但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仍然需要受到一定的引导。现阶段,他们集中在如何追求自我的价值体现,这就为辅导员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提供了机会。在引导学生观念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首先做到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跳出制度约束,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需求的价值观念。辅导员必须意识到,单纯地依靠制度去约束学生已经无法在新时期的学生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辅导员应该在学生中树立自我威信。虽然学生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失去了威信,就不可能建立师生间的正确关系,无法利用有效的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开展工作。由于学生和辅导员的想法与处事角度都不尽相同,这就容易拉开为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自我威信可以帮助消除两者之间的障碍,增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再次,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学生工作。当前的学生思想状态复杂,加之体育院校的学生群体又相对比较特殊:个性鲜明、好动活泼参与意识强等。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有的放矢的引导和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价值,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尽量通过学生的自我约束实现学生工作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要将思想教育融入到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中。体育院校的学生大多思想比较敏感,缺乏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容易受到感情影响。故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工作方面中,通过疏导结合、寓教于乐的工作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理性的去看待事物和分析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方式的改进

4.1 利用学生强烈的集体凝聚力引导学生产生和维持正能量

体育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有着更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但是对事物的认知态度还未成熟,社会经验存在不足,在将其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欠缺。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这种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种力量。辅导员还应该利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转化,推动学生产生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促进他们自觉性的融入主流社会。对于那些过于自我,总想通过个人表现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实现与自己能力和实际需要相符的、真正的自我价值体现、

4.2 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与学生沟通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新媒体的优势,对学生工作进行适当改进,在融洽的宽松的氛围中完成学生工作。如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QQ或者其他沟通工具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利用这种新媒体实现学生的管理和工作的开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进师生间距离;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时效性等特点,在网络中学习和探讨最新的、最合适的学生工作观念和学生管理方式,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时发现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当调整工作模式,以最佳状态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

4.3 发挥学生干部优势,完善学生管理

在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学生,辅导员不可能做到对学生的全方面了解,因此辅导员应该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学生干部的参与拓宽工作思路,寻求工作创新,还能够培养学生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干部的参与可以帮助辅导员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和工作的有序开展。

5.总结

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新时期工作环境的变化与体育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等确立适合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态度,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帮助辅导员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葛见珠,严海平,王雁,殷怀刚,王猛.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理念及方法创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

[2]霍连娟.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3).

[3]邢星.对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2,(20).

[4]敖利.志试论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和途径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5).

体育院校教改应加强辅导员的作用 篇7

1 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1 政治素质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 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学习, 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向大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2 道德素质

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体现, 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一贯特征和倾向。尤其是辅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甚至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影响着全体学生, 可见道德品质是其他品质的基础。

1.3 文化素质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政治思想素质过硬, 同时文化知识也要系统而扎实。完善文化知识体系, 做学生学习的良师、能力培养的教官, 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管理与心理知识、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 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1.4 业务素质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结构。辅导员的工作具体而繁杂, 因此辅导员要多观察、勤思考, 分析教育特点, 把一些经验性的、共性的实践归纳整理, 总结成规律, 上升为理论。逐渐掌握当前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规律。使工作更具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5 心理素质

辅导员在工作中常常充当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 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者。因此辅导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辅导员保持乐观的心态、沉着的情绪、提高抗干扰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帮助和教育学生。

1.6 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辅导员的身体素质不仅包括健康的体魄, 还指辅导员良好的外在形象。由于辅导员这一工作特殊性, 工作不受时间的限制。工作量繁重, 所以对辅导员来说要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 因为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另外辅导员经常与社会、家长及学生接触, 所以其外在形象也相当重要。

2 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和内容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 它们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高校辅导员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全面地、完整地理解和实践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服务和保证作用, 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发展。

2.1 政治教育

这包括两大块: (1)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面向所有同学进行的, 作为国家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未来栋梁, 大学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 了解民生社情, 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与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2) 共产主义教育是针对学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的。辅导员要结合国情、实际来进行教育, 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引发党员的思考, 用心去体会党的理论与精神, 做到知行意合一, 把学生对党的追求从精神到行动。

2.2 道德教育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 如果学校只是培养出一个掌握高端技术但缺乏基本的人文内涵与责任感的人, 那我们不是给社会创造幸福, 而是在制造灾难。由此可见,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多么的关键。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培养人才, 更重要的要培养好人, 要培养出有道德情怀的人, 培养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强调的是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更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 即要形成独立的主体意识, 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辅导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发展学生在教学、社会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意识;还要进行实践教育, 结合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去体会。

2.4 学习教育

辅导员要在学风建设中有所作为。这里不是说如何的辅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而是指如何引导同学们培养学习的能力。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完全不同, 很多大学生为此感到迷茫, 不知所措, 辅导员要及进行引导, 让大上学生飞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最重要是帮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大学不是学习多少知识, 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等的培养。

3 辅导员工作与教改结合

这是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是在基本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辅导员长期深入参与学院、专业、教研室的教学讨论工作。全面强化辅导员与教师的联系, 通过相互沟通、了解, 要求辅导员熟悉专业特色、改革重点、课程要求, 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要求本专业辅导员从助课开始, 逐渐地全面参与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参与的教学工作计入每人的教学工作量, 加任务、加责任的同时, 提升辅导员的待遇, 同时也为辅导员提供更广阔的工作平台。

(2) 建立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每周见面制度, 了解、分析学生的各方面状况, 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3) 辅导员逐渐深入各专业的教改课题组, 在教学改革中与其他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为教学改革做出相关的贡献, 同时享受相应的利益。

(4) 辅导员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 真正成为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桥梁。针对学生反馈的意见与建议, 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逐渐形成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5) 建立辅导员听课制度, 每学期每门课至少听2次, 形成统一的听课记录。

(6) 学院要为辅导员创造学习、深造、交流的机会。每年至少安排两位工作成绩突出的辅导员走出去, 去知名大学学习其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 感受其办学环境与氛围, 同时形成报告。

4 结论与建议

4.1 与教师师德教育相结合

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辅导员间团结进取, 平等协作的健康人格与心理的形成, 群体意识、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4.2 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

教学活动的开展调动辅导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 在教学活动中崭露头角。

4.3 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大手拉小手, 被动变主动, 使学校的教学活动更加规范、充实、富有生气。师生共学技能, 促进了个性发展, 提高了全面素质。

4.4 与学校实施的教师聘用制相结合

引进竞争机制, 明确了工作目标, 使学校对辅导员的考评工作有了依据, 进一步完善了对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机制。

总之,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发展的、变化的。高校辅导员努力通过自己的日常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引导大学生如何学习, 保障大学校园正常教学秩序, 积极发挥大学生的班团组织领导作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又论述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和内容, 并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辅导员与教改工作结合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教改,大学生,建议

参考文献

[1]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工作[J].当代青年研究, 2003.

[2]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曲倩劼.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 2006 (4) :24-26.

[4]齐国焘.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浅论[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6 (10) :25-26.

团体心理辅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体育教学,功能,概念,应用

当前社会人类精神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人类心理需求的多样化,正在为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确保教育的高效性正在成为教育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为学生们树立生活的信念、交往的原则以及认清自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我们就对其展开简要的论述。

1、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功能论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组成本部分之一,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团体心理咨询。它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理论、技术和知识。它主要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从而对团体中的个体产生影响,使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观察、体会,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发掘自我,并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进一步发展自己和帮助他人发展。

团体心理辅导拥有治疗、预防、发展、教育这四项功能,他们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在心理辅导过程之中的。而团体辅导的作用对象也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抉择以及自我发展,从而完成学习这一重要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中如此巨大的作用我们才将它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团体心理辅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其更好的开展体育学知识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施体育教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2.1、做好充分准备,教学计划应该明确、完整

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必须实施的基础部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团体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所安排的团体活动也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从体育教学的内容出发,实施的结果也应该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

2.2、加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教师应该发挥督促、引导的作用,将大量的精力用到帮助学生学习上。但是,在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教师参与到团体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住合适的度。也就是说教师参与到团体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参与到什么程度,应当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2.3、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人类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彼此敞开胸怀,相互接纳和开放,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互助、相互探索、携手共进的整体环境。体育课本身也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体育教学时,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关心、信任、鼓励的情感支持,并且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师生之间积极的开展互动。

2.4、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才是教学实施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算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对待。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首先评价的内容应该全面,不仅要包括学生知识水平的进步还应该包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其他学科教师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还应包括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等。

2.5、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我们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来实施体育课的教学,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什么时候该讲?讲什么?怎么讲?教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毕竟体育学科相对其他的学科来言,有自己的特殊性,团体心理辅导不能完全照搬,因为这毕竟是跨学科的应用,我们不能将体育课当做心理辅导课程来讲,那样就失去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立足之本。

总结: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具体的内容还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切实需求、学生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心理辅导教学的水平来客观的制定。本文旨在与教育界同仁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沟通,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士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来,为促进现代教育的科学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彭燕凌.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9 (45).

[2]王梦梅.试论团体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0).

体育辅导 篇9

一、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的特征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特征,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影响自身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很常见, 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抑郁心理。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 情绪低落, 不主动, 常躲避练习或早退。

2. 过度紧张心理。

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压力大, 学习动作难度大, 失误次数多等, 这些大多能引起学生的过度紧张心理。如果学生过度紧张, 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下降, 学习难度会加大, 这种状况会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及身心带来一定的危害, 严重地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发挥。

3. 恐惧心理。

主要表现在:一学习某类动作, 学生就害怕, 害怕出现失误, 害怕同学嘲笑, 害怕教师批评、害怕受伤, 这样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并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 表现为:心跳加快、四肢无力, 打寒战, 出冷汗, 这样就影响了自身的运动能力, 从而导致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4. 自卑心态。

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常自我感觉不如别人, 信心不足, 认为自己“笨手笨脚”, 生怕别人看见耻笑, 特别是遇到有点难度的技术动作, 就更不愿练习, 这样长期下来将导致恶性循环, 产生厌倦学习心理。

二、心理辅导的方法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辅导主要是促进运动参与, 并有效的运用激励, 调节情绪。刚柔相济,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以事实或事例正面引导学生, 将心中的积郁进行有益的宣泄, 从而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投入到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去。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1. 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是体育与健康学习最大的障碍, 将直接影响其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 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课堂组织教学往往会产生矛盾, 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其提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 帮助他们逐渐从比较单纯地追求兴趣的心理满足, 向比较理性地为了实现体育的生理和社会功能转化, 诱导他们自我培养对体育项目广泛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

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帮助他们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 可以把完成教材内容看做是总目标, 区别对待设立若干个分目标, 如在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难度、技术掌握程度、完成质量, 练习的次数等,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完成各个分目标, 通过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 大部分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 在完成练习获得成功时, 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从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 激发运动热情。

3. 激励法。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没有对优生的偏爱, 也没有对“学困生”的厌弃。相反, 对待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关注, 对他们要抱有期望, 要激励他们树立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信心, 针对他们渴望进步的心理需要, 及时发现和表扬其优点,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克服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

4.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控手段。

心理自我调控的手段就在于自我情绪调节。当感觉自己情绪失控时, 做好深呼吸, 想些开心的事情, 控制好情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教育和人际环境教育, 两者相互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干净整洁的运动场地、摆放有序的体育器械等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对客观的体育与健康的学练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 就会调整自己的内心活动,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 优良的心理素质, 是学生健康成长, 成功学习的基础。心理辅导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遵循有关原则, 运用适当的方法, 消除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乐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 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的目标。

摘要: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三维健康 (即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越来越重视。青少年时期, 心理障碍影响着个体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 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体育教师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辅导,体育与健康教学,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杨凯.优化体育学习心理,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2003 (5) :59-60.

体育辅导 篇10

因此,新的形势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其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更好地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二,对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上好体育课,更要当好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帮助体育学困生走出心理障碍,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些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呢?本文旨在从小学生心理引导的角度,对如何突破小学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进行一些浅析。

一、体育学困生的定义$

学者王德明曾指出:所谓体育学困生,即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但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不过,经体育教师耐心和正确地引导,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克服困难,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就一般情况而言,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 心胸狭隘、抑郁寡欢

有些学生心胸不够开阔、少言寡语、不爱谈笑,这一般属于个性特点,对生活和学习并无太大妨碍,人际关系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严重的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敏感多疑、抑郁寡欢,常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终日忧心忡忡、孤独无言的学生,通常表现为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且进行集体运动时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摩擦,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运动,最终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抗拒的心理。

其实,形成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受过重大的挫折、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等。例如,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小李。他在篮球课上进行多人小组自由运球练习时,全程都一个人拿着篮球自己练习,即使累了也不让同组的其他同学练习。于是,其他学生跟体育教师反映情况,体育教师便提醒他:同组的学生要一起练习,不能自己一个人拿着球不放。之后,学生小李就不高兴了,气冲冲放下球,不参加练习了。

2. 自卑怯懦、退避畏缩

自卑感是自我评价偏低,同时又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的心理状态。由于过分自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所以表现为不愿意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说话吞吞吐吐,行动遮遮掩掩,做事畏畏缩缩;喜欢独来独往,幽然独处,经常沉湎于幻想之中,从幻想中求得自我满足。一般而言,体育学困生,尤其是能力性和整体性方面的学困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程中学习成绩长期落后,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厌恶。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卢。他父母都是篮球体工队出身,个人素质较高,很注重对小卢的教育,在小卢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不少的心血。然而,学生小卢在体育课上却表现得异常内向、特别胆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且在练习时很少与同伴一起交流,常常畏缩、退避。有一次在篮球传球练习中,体育老师让他出来作展示,但他怎么也不肯出来展示。原来,小卢的妈妈对他期望过高、要求太严,并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小卢,小卢一出现问题或达不到要求,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打骂。在这种威压之下,频繁的挫折感严重地损害了小卢的自信心,因此他感到无助、变得自卑,以致缺乏自信。

3. 对立破坏、自暴自弃

心理学认为,任何使痛苦或不快得不到排除的因素都可叫作挫折。对立破坏、自暴自弃是个人屡遭挫折引起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学生表现是:不怎么爱上体育课,喜欢和教师对立;不仅不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还经常扰乱课堂。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李。在体育课上,当老师讲解、示范时,小李不但不认真听讲,还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其他学生发笑。到了小组练习时,体育委员发出行动指令,小李不是故意不执行,就是行动迟缓,甚至做出相反的动作,还不好好地与其他学生合作,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

三、体育学困生的教育

要正确解决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就要针对其心理问题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1. 用“捆绑”游戏解除自闭心理

有些体育学困生平时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谈,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自闭,很少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一点笑容。针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要多加引导,多做有趣的游戏,以便先放松他们的精神,再充分发挥集体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加强交流,促进体育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交往。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一个女学生。她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与人交往,体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人三足”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她绑丝带又快又漂亮,这说明她的自理能力较强。但在做游戏时,她的动作不够大胆,放不开手脚,与其他学生的配合难以协调。我见此情况,便亲自给她指导,还让与她同组的学生积极地配合她。这样,经过几次练习后,她与其他学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最终还赢得了小组的胜利。游戏结束进行总结时,我还特地表扬了她,并请她出来展示绑丝带的方法。就在那时,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课后,还有学生向她请教绑丝带的方法。通过“捆绑”游戏,这个女学生渐渐地活泼、开朗了,其自闭心理慢慢地消除了。

2. 用精神的力量消除自卑心态

小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孩子,他们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失败、害怕面对挑战等。因此,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其精神上的鼓舞。其实,给学生一点鼓励,就会给其带来安慰与快乐,甚至是激动与兴奋,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些体育学困生非常有效。

例如,本校四年级的一个男学生。他长得较胖,体育活动能力较差。在练习垒球投掷时,方向偏了,距离又近,之后反复投了几次,成绩仍不理想。这时,在周围旁观的几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甚至讥笑他。见此情景,我及时地制止了那些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说:“虽然他投得不远,但他这种勇于面对挫折、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请大家为他鼓掌加油啊!”听了我的话后,那几个学生以及旁边围观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为他喊起了“加油!加油!”在同伴的鼓励声中,那个男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时,操场上立刻响起了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最后,那个男学生转向其他学生,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深鞠一躬。从那以后,我每次上体育课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那个男学生一些鼓励,还特意安排几个学生与他多接触、多沟通。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个男学生终于不再自卑了。

3. 用循循诱导化解自暴自弃

一些学生具有对抗性格且自暴自弃,这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没有应有的引导教育,从而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以致形成了学生的叛逆抗拒性格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既不能顺从迁就,也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以暴制暴,必须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逐步地调整和化解。

例如,我在分腿腾越跳山羊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设计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还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就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跳跃时,有个学生就是不愿跳。我问他为什么不跳,他说:“那么高,我跳不过去。”我说:“你先试一下。”可他还是不愿跳。这时,我进一步做引导工作,我说:“那你就从最矮的山羊开始跳。”于是,那个学生开始动心了。可当他试跑到山羊跟前时还是没有跳。我没有气馁,继续引导。我在最矮的山羊下面加高了踏跳板,然后说:“来吧!你肯定能行!深呼吸,跳一个。”这次,那个学生终于跳过去了,并且在我的鼓动下连续完成了几个动作。当我给他放低了踏跳板时,他仍然顺利地跳过去了。于是,我和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喝彩:“好样的!你跳得真棒。”有了这一次的成功,那个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精神状态也好起来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的胆量越来越大了,也愿意和体育老师配合了。

体育辅导 篇11

关键词 职业生涯 心理辅导 体育学生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是事关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合理支配、教育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把大学生的就业彻底推向了市场。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一次次到来,大学生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为了使得体育师范类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实现的策略,增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解决体育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对体育师范类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加以推广。

(一)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08级学生(在读,大三学生)共100名。其中,男生68人,女生32人;城市生源56人,农村生源44人。所选取的学生均通过实验前的面谈,确定他们是有比较强烈的生涯探索的愿望,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整个活动,并且承诺能够真正融入团体,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愿意在团体中积极地开放自我。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测量法、实验法。

(三)研究工具。《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本研究量表系以林香君(1992)依据国外Osipow,Caney&Barak, (1976)所编,及陈金定(1987)所修定的量表再行修定,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高达.960。该量表包括四因素:自我概念、自我信心、目标制定与达成、选择与矛盾。本量表共26题,以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作答,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采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者,生涯定向程度愈低。

一、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效果分析

(一)辅导前后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对于自我的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9.6%上升为辅导后的18.89%,上升将近2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29.04%下降到11.43%,下降2倍多;3分的比例下降近2倍,从15.66%下降到8.73%;2分的从辅导前的38%上升到辅导后的64.44%。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明显提升,说明团体辅导对增强学生的自我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辅导前后学生自信心的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自信心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经过生涯团体辅导,2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20.97%上升为辅导后的44.44%,上升2倍多;而4分和5分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从48.98%下降到26.67%,下降将近1半,从11.26%下降为2.39%;1分的比例略有上升,从7.83%上升到12.07%。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的自信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自信心的增强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辅导前后学生生涯目标的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对生涯目标的目标有显著性差异。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生涯目标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9.07%上升为辅导后的32.11%,上升将近4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18.17%下降到4.6%,下降将近4倍;3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32.91%下降到25.35%;2分的辅导前后没有变化。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目标的明确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目标的明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辅导前后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生对于生涯决策选择能力与辅导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辅导前后没有很大变化,比例都不高,分别占4.03%和4.17%;2分的从8.98%上升到47.39%,上升将近6倍;而3分的比例明显下降,39.85%下降到12.99%,下降将近3倍;4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47.71%下降到35.56%。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明显改善,说明团体辅导对学生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有所提高。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经检验,体育师范类学生的自我了解程度,自信心程度,生涯目标的明确性以及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方面辅导后的得分均好于辅导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体育师范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经检验,体育师范类学生在团体辅导后生涯决定量表各因子分值均低于辅导前。其中自我概念、目标制定与达成、生涯决策选择与矛盾这三个因子在辅导前后差异显著(P<0. 05);生涯决定水平和自我信心两个因子辅导前后差异极其显著(P<0. 01) 。说明团体辅导对体育师范类学生的生涯决策选择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建议。1.转变学生与学校的思想观念,真正的把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提升到一定高度上来。同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整体化思考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这一工作如何作,如何作好的问题,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规范到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中去,真正的提高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效率,明确职业指导部门的职责、任务,切实地帮助学生宏观设计职业生涯;2.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通过入学职业生涯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测评报告、职业生涯目标设计三个环节来施行。先通过职业生涯知识的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职业分类特点,了解职业设计相关的理论与技能,再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测评报告使学生合理分析自身特点,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运用职业生涯设计知识,真正确立自身职业生涯目标,订立人生发展方向;3.对于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已基本确立的学生,指导老师应该通过科学设计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储备、心理状态的调整等目标。

本文系西安体育学院院管自主课题。

体育辅导 篇12

1 探索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新举措的必要性

1 . 1 辅导员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自身的工作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与改进,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才与发展。

1 . 2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形势复杂化的要求

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急需要提升自己的工作科学化水平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引起了国际化的潮流。全球化进程促使多元文化的传播,出现了多种社会思潮,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和思想的不稳定,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其次,因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期暴露出来的心理性和病态性的社会问题,在大学生身上逐渐表露出来,使其思想观念多元化,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判断标准模糊。再加上一些社会领域的道德失衡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升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2 . 1 辅导员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清楚“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

(1)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人,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身心上都有自身不同的专业特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特性研究,就要求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性特性出发。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是要在辅导员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辅导员工作重在实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统筹兼顾。

(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主客体互换原则,需要辅导员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两者的区别很明确,然而,二者的界定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既是客体也是主体,而教育者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现代社会信息双向交流的特点,决定教育者在施教的同时也是在向受教育者学习。辅导员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对教育主客体原则的实践,在这里“以人为本”即是“以生为本”,也是“以师为本”,二者是双向的。

2 . 2 体育学院辅导员工作实现“以人为本”的举措探索

2.2.1“以生为本”的具体举措探索

“以生为本”,即做学生的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重视学生内心的情感心理需求,宽容地对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一切工作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体育专业学生进校时有体育专长,但文化分数都比其他专业学生低。学生喜欢参加文体方面的活动,而学校组织的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方面的活动,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的长处不愿参加。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文化学习方面的后进生或差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不认真学习、不遵守纪律就对不起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同学们搭建实践、实习相关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可以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活动,并发掘学生特长,加以引导,从而实现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体育专业的学生感情丰富,性格外向,喜好交往,容易与老师建立特殊感情。这种特殊感情的建立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新生中实行班导生制,由高年级的同学主动与学生交往,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经常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寝室和教室,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对班导和辅导员产生信任感,在感情上能够也愿意与老师亲近,乐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给老师。这样老师就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3)体育竞技中的“公平竞争”理念及各种赛事规定、规则也影响着体育专业学生的日常判断,体育专业的学生对规章制度有较高的敏感性。除学校的规章制度外,体育专业还制定了符合学生实际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有关奖罚规定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的制度。如,《寝室内务管理规定》《体育学院考勤制度》《体育学院学习进步奖评选办法》等,并要利用制度执行的过程在学生中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督促学生遵守规章制度,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另外奖助学金的评定与综合素质的评定要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学的意见能够及时跟领导交流,

(4)坚持“标准严格、择优选拔”的原则,严格把握体育学院学生干部和党员的选拔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作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也使广大普通学生更加理解、支持和配合己选出来的学生干部的工作,发挥学生干部及党员的核心带头作用,提升学生干部和党员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通过他们的表率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

2.2.2“以师为本”的具体举措探索

在辅导员工作中,学生与辅导员都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探索针对学生的工作举措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求辅导员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举措。

(1)新媒体发展应用快,信息传播快,随意性强,冲击着大学生的表达方式与思维模式,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个性强,更加渴望获得认同和尊重。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应顺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应用网络资源,通过QQ群,聊天工具等手段增加谈心工作的途径,提高工作时效性,充分发挥网络服务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提高了自身运用新媒体为学生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2)辅导员开展工作往往采用正面灌输的方法,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更多的是批评教育,注重管理,教育引导则不足。笔者认为学生工作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与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角色有机地融为一体,适时的开展心理辅导,以及就业规划指导,坚持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辅导员工作涉猎范围广,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想要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信服,就要实现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提高,把学历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相关业务学习,并努力学习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应用更多的专业技能充实自己,并学会把它们灵活的应用到学生工作中,以此提高自身的工作科学化水平。

(4)学生需要榜样效应,辅导员做为最贴近学生的教学者,是学生效仿学习的对象。体育学院学生由于专业技能要求,需坚持进行身体素质锻炼,比之其他学院多了早操,日常管理等考勤任务。只要有时间都会参与学生的相关活动,树立自身榜样作用,以自身守时守则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良好动力,更好的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与联系。

3 结语

总之,“以人为本”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效提升应坚持的重要理念,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必须从学生跟老师双向出发,把“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结合起来,进行具体的举措探索,才能最终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摘要: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作用至关重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开展辅导员工作,对新时期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依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及思政教育中教育主客体互换原则,来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理念。从“以生为主”和“以师为主”双向出发,探索辅导员提升自身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具体举措。

上一篇:语音关系下一篇: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