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形式(精选6篇)
辅导形式 篇1
0 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 截至2012年5月, 我省共有高等学校104所 (含筹) , 其中高职院校 (含高专) 49所, 在校生36.12万人, 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的39.8%。
目前我省高校共有一线专职辅导员近3000人, 有1800余名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 在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学生需要、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就对我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上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及工作过几年的本科生, 对于学生工作更多的是凭自己对工作的感性认识, 凭自己学生时代的学生干部工作经历或是辅导员对其的影响来进行工作, 忽略了学生层次不同的差异, 缺乏针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手段和方法, 往往出现对学生工作热情多, 经验少;干劲多, 方法少;想法多, 理论少的现象。
1.2 年龄总体偏低
目前高职学院辅导员的年龄在二十五至三十三岁之间的年轻人, 且女性多于男性。因为年轻, 缺乏阅历, 对人、事的判断能力有一定局限;因为年轻, 对一些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无法深入浅出的运用人生经验来阐述, 甚至出现与主流社会相悖的理论, 结果是辅导员被学生牵着走;也正因为他们的年轻, 在工作方法上容易出现简单、粗暴, 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 导致与学生间的矛盾冲突。
1.3 专业化程度较低
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五花八门, 有学文的、有学理的;有学农的、有学工的, 很难找到学教育管理的, 甚至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难寻觅。而现在的学生却生长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意识较强, 思想复杂。
1.4 工作泛化程度高
笔者对辅导员分管工作的内容进行了统计, 内容涉及学生党建、团学社指导、就业、心理、公寓管理、文体活动、内勤、档案管理、科研、产学研、教学等一系列方面。从实际工作中, 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具有直接、间接业务指导或有工作指派的部门有:学生处 (学工部) 、团委、系总支、系办、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党院办、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 (后勤公司) 等。
1.5 高职院校辅导员身份归属模糊、认同感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把辅导员的编制分为三种:正式在编人员、事业代理人员和企业代理人员, 其中企业代理人员在薪资待遇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未来发展无从说起。还有一部分公寓辅导员, 属于后勤管理的企业代理人员, 身份确认度更差。这种不被认同的边缘感觉, 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大障碍, 对整个队伍的成长极其不利。
1.6 培养职业能力途径少
很多辅导员入职前的参加过省教育厅的辅导员培训班和学校的入职培训, 入职后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辅导员进行系统业务培训的有效的机制, 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 高职教师群体中, 一般专职辅导员只能上一些思政、就业指导、心理相关课程, 并且在晋升上他们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学校也缺乏对专职辅导员的长远的培训规划。
2 产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不快的原因
2.1 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省的高职院校几乎都是从中专升格或是由几个学校组建而成的, 虽然学校升格了, 但是很多中专的管理思想根深蒂固使得管理层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强调辅导员工作以“管”为主, 有的领导甚至认为谁都可以做辅导员, 辅导员岗位可有可无, 学生工作只要有人做, 并保证学生不出事就行了等等。这样的观点严重的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身份归属模糊、认同感不高
在辅导员里面流传一句话“辅导员是说起来重要, 使起来重要, 没事就不重要”, 一方面, 工作负荷大, 他们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中, 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得去抓去管, 高职院校辅导员这种“什么事都可以干, 什么事都应该干”的状态造成辅导员自身身心疲惫, 增加量工作负担, 有时候不得不消极应对上级布置的工作, 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来提升职业能力。
2.3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缺乏必要的培训
近几年, 由于在招聘高职院校的时候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以后工作的效果, 通常招收一些大学里有主要学生干部经历的应届毕业生, 或是招收与本校有相关或类似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他们受到专业的限制, 普遍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有的领导简单地认为辅导员队伍要在实践中提高, 无需进行系统的培训, 即使要培养也只要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即可, 对其业务培训、管理水平不够重视。存在对辅导员使用多、培养少;事情多、提高少;微观多、宏观少, 这使得很多辅导员只能凭经验行事, 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
3 高职院校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
3.1 外部环境定人心
3.1.1 解决身份归属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层身份。正确对待辅导员是高校干部和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客观存在的情况, 尽快解决辅导员代理编制的问题, 同工同酬, 增强辅导员的身份归属感。
3.1.2 解决待遇问题
以教师的平均年收入水平为参考, 使辅导员的平均基本收入能够与教师的平均水平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 在逐步实现绩效工作的同时, 能适当考虑辅导员加班多、假期几乎全程工作的特殊性, 给予一定的加班津贴。在住房待遇、教工福利等方面, 适当予以倾斜。
3.1.3 解决培养问题
在宏观上, 学校要制订辅导员队伍长期培养规划, 并统一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大环境中, 在微观上, 通过多种途径, 着力培养专业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可以参考以下具体建议:
(1) 岗位培训长期化。凡是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参加教育厅组织的辅导员培训班以外, 学校还需要按照新入职辅导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政治理论和岗位培训, 主要是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 使大家应该做什么, 应该如何去做, 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除了常规培训外, 找辅导员急需补强的“短板”, 量身定制特需培训课程。如安排辅导员经常选取学生工作中各类热点难点问题, 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的形式讲授实行提问式培训, 让每个老师都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解答发现和改进其把握处理问题的不足之处。实行诊断式培训。
(2) 学习研究科学化。科学的设置学习内容, 如经常推荐必读书目, 撰写读书笔记, 学校设立面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 每位辅导员每学期针对1—2个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等, 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
(3) 继续深造常态化。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支持、选送政治素质高、业务基础好、有培养前途、有志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一线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乃至博士学位, 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结构。
(4) 队伍建设多样化。由于学生工作的性质, 经常性的组织辅导员参加挂职锻炼、社会调研、赴兄弟院校考察活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赴国外高校参观、学习, 了解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 拓宽他们的视野, 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素质。
3.1.4 解决出路问题
辅导员的“出口”如果不畅, 就无法真正稳定辅导员队伍。根据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预期和岗位积累特点, 可以参考以下具体建议:
(1) 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辅导员是充实学校各级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要优先推荐、选拔工作实绩优秀并愿意继续从事学生思政、党政工作的辅导员到党政管理部门甚至领导岗位, 输送到教育系统以外的部门进行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加强辅导员队伍与高校和社会间的多元化流动, 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既丰富了队伍结构, 又形成辅导员队伍立体式流动格局。
(2) 做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和支持一批有条件的骨干选择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 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3) 结合职称评定及研究情况向思政教师转化。目前已经设立辅导员职称系列, 辅导员可以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职称, 在此基础上再设定一些可执行的标准, 在教师岗位空缺的情况下, 达到标准予以转岗考虑, 以此提供职业发展空间。
3.2 内部提高促发展
3.2.1 政治鉴别能力
中共中央2004年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 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 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1) 应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提高理论素质的根本前提。把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作为自己工作上的不懈追求, 真正做到系统不零碎、深刻地不肤浅、全面不片面地学习理论。
(2) 应坚持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提高理论素质的根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基本原则。辅导员应坚持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 升华认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更好地指导实践, 实现理论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3.2.2 能力素质
(1) 管理协调能力。辅导员对内面对学生及各个职能部门, 对外面对学生家长及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 辅导员不但要具备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决策和调控的能力, 而且更要具备从微观方面和具体细节上进行指挥和引导的能力。
(2) 综合教育能力。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教育引导学生时, 应做到行为世范,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学生, 形成对学生良好的影响力和“正能量”, 做到“说话有人听, 做事有响应”。平时不仅要看人文艺术方面的书籍, 更要多涉足一些政治理论类、社会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的书籍, 加强自身道德素养, 不断提高人格魅力, 开阔自己的眼界, 提高自身的知识底蕴。
(3) 危机处置能力。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 处理学生危机事件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危机事件处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校园与社会的稳定, 处置得当, 引导得好, 危机事件就可以大事变小事。因此辅导员在面对危机时要认清自己的角色, 明确自身责任, 做到“事前有预案, 事中能执行, 事后要思考”, “出了事情要知道怎么办”。
(4) 研究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有效的补充。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条件下, 高职院校辅导员更要与时俱进, 转换教育理念, 创新育人方法、载体及日常管理办法并可以在就业指导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 摆脱事务缠身的“事务型”管理者, 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 积极成为“事务兼顾研究型”的教育者。
只有实现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才能具备更好的职业素质, 才能为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实践基础。大部分高职教育系统已经从兼职辅导员制度转向专职辅导员制度,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也从思想政治教育慢慢向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学习生活辅导、学生服务的方向转化。强化辅导员专业建设就是要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5) 观察思考能力。辅导员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辅导员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不同的学生进行思想状况、个性特点, 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等各种情况, 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规律, 这些情况的获取都建立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之上, 因此, 辅导员观察思考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科学性, 预见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
3.2.3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前提。提高学习能力, 把学习作为一个终身任务。需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提高思想水平和认知水平, 丰富新的知识结构, 更新观念, 这样才能应对新形势、新环境、新特点下的学生工作。
4 结语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的培养, 把高职院校辅导员从知识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 由低学历向高学历转换, 由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 从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 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 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不断发展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2006, 7.
[2]屠春飞.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论文集, 2009, 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6, 5.
辅导形式 篇2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政府转移资产,可以非货币资产。在形式的政府:
(一)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是政府依法纳税的企业,属于一个政府赠与税。
二)财政贴息。
(三)财政拨款。资金是不是政府的拨款资金的使用规定。
例如,财政部拨给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或技术变化的就业和报酬,企业发展资金的分配,属于财政拨款。
政府补助概念
政府补贴是指从政府自由货币资本投资由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企业。在此范围内。政府的补贴,包括资产和政府补贴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府补助没有政府资本投资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到相应的所有权,企业有义务与投资者关系。
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拨为“资本公积”处理,而且自然投资无论政府补贴。对第三方支付给政府代表。
(二)政府补贴是免费的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并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在未来,还款方式。
(三)政府补助通常伴随着条件
政府补助通常伴随着使用的政策条件和条件
使用1个条件
企业已获批准的规定的用途使用
2政策条件
辅导形式 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 培训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内容
(一)基本知识方面的培训
1.一般科学知识的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基础知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理论水平,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观点来教育和指导学生。
2.教育指导知识指的是辅导员可以直接运用于实践当中的知识,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特征、大学生发展理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知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知识和危机干预知识等内容。
3.学生事务管理知识是辅导员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应具备的常识性知识和工作要求。主要包括党建、团建与班级管理、社团、学生会活动的指导知识,高校学生的事务管理与服务知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知识和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
(二)辅导员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是辅导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实现其工作目标的基本能力。
1、学生教育管理能力是指在对实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危机处理问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心理耐挫力。
2、服务学生的能力是指在对学生给予各种指导服务时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及影响能力。辅导员的服务能力不仅决定了其是否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对其所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3、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指辅导员在个体专业化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改革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训,实现辅导员的科学研究知识的积累。
(三)辅导员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内容,首先需要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这关系到对培训方向的正确把握。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即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追求等五个方面。
高职院校辅导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政治辨别力。其次还应该具备坚定的工作信念,这种信念主要集中表现在对学生工作的渴望和投入上,热爱自己的岗位和职业。
(四)入职教育培训和“双师型”培训
入职培训也称岗前培训,培训的对象是新任辅导员。入职培训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明确学生工作的意义和任务,辅导员角色定位、辅导员形象认知及素质要求,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提高新任辅导员适应岗位的能力。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对专职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指专职教师不止具有职称,还要拥有中级(或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可以参加辅导员系列的职称评定,也可以参与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一)专题讲座、报告:由上级部门根据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共性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定期组织集中培训。通过这种培训形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这些问题尤其是针对辅导员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融入到专题培训中,可以取得指导辅导员工作的直接成效。
(二)主题研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通常是最直接可以提炼获取而又是经常被遗忘的内容。在辅导员的培训形式上,通过充分总结和提炼本院校的一些辅导员工作的成功做法,以校内定期召开研讨的形式,让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上“讲台”去现身说法。
(三)教育案例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辅导员工作案例的分析和利用,以避免“空对空”的培训现象。培训的内容要与辅导员日常教育工作实践密切相关,提高高职院校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整合到教育实践中的能力,从而激发辅导员参与培训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现场情景假设:现场情景教学是依据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以及兴趣需要,结合辅导员的现实工作,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工作情境,融教学目标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
(五)科研課题研讨交流:由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那些能够按计划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相关专家的现场指导,让辅导员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强化与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选题能力、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能力。
(六)网络信息交流:在辅导员专业培训中,许多辅导员因工作任务相对繁杂,事务多,可灵活支配的时间不太充裕,对培训经常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开发网络课程、网络专家现场答疑、QQ群等网络项目,使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习可以即时、即兴、即需,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七)对外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特点。通过定期开展校际间以及校企间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而且还可以提高思想认识,融合经验方法,这也应该是开展辅导员培训的一种灵活有效的形式。
综上所述,培训是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推进辅导员培训的坚强动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更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无太多经验可循。因此,我们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找寻规律,勇于尝试,进行体制创新,积极建构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使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买寿清编著.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M].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07.
[2]陈立民主编.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北京市: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3]朱正昌著.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10.04.
辅导形式 篇4
一般来讲, 传递者将信息进过多种形式传递后, 信息接收者得到的信息完全一致的时候, 我们便将这种沟通称为有效沟通。主体信息输出准确、客体接收正确、反馈顺畅、主体沟通目的达成等都是有效沟通的必要特征。反之, 若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出现信息遗漏、扭曲事实、不能理解、没有反馈等现象时, 我们便会将这次沟通定义为成效较低或者无效沟通。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首先, 从大学生适应社会方面来讲,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 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为大学生更快速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第一, 大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引导者, 两者之间的沟通能起到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人格, 即个性, 有两层含义:一是外在的、他人认知的自我, 也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出现时扮演的角色及围绕角色所作出的行为;二是内在的、真实的、自我感知的自己, 这部分性格往往是我们选择性隐藏的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自我。因此, 在方式合适、沟通有效的前提下,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达到提升大学生自信心、满足大学生心理诉求等多种目的。第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另一重要目的。马克思有言道: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与阅历比自己更加丰富的辅导员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沟通, 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反思和认识自己, 而时常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全面的实现自我了解和自我成长。
其次, 从大学生心理平衡方面而言,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有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只之间的彼此沟通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让大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释放多方面带来的精神压力。对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之中, 父母宠爱, 亲人帮扶, 他们极少遇见困难, 而这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容易让大学生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引导者, 如果能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并与之沟通, 便能很好的释放大学生这方面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另一方面, 大多数学生独自在外求学, 离开家庭和家乡的他们总是会缺少归属感, 而这种沟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和不断的成长, 他们内心十分渴望沟通,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他们往往因为交往能力较差而止步不前, 还会在心理上形成阴影和孤单感, 而如果辅导员能够开诚布公的与大学生进行沟通, 并指导他们如何与人交往, 便会让大学生找到归属感的同时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进而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和交际圈。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方法创新
(一) 进一步转变教育管理模式, 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
从客观方面来讲, 学校作为连接大学辅导员和大学生的纽带, 应该不断转变现有管理模式, 通过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等科学合理化管理将辅导员从日常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高校还可以通过健全、创新辅导员考核制度, 在传统量化考核的基础上, 引入学生打分等全新方式;重点健全辅导员考评机制, 引入企业化竞争机制, 让辅导员考核结果与薪资、评级等关乎个人利益的事情相挂钩, 真正做到劳有所得, 多劳多得, 从而为辅导员明确指引工作方向, 让其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投身于学生工作当中去。
(二) 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 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
首先, 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地, 更是开拓创新的源泉, 不仅要做好学术创新, 更要做好员工业务技能培训, 为辅导员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 让好的辅导员管理经验传播更广泛, 在培养辅导员理论水平的同时, 要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可通过举办分享会、校外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其次, 要做好工作, 辅导员还应从自身出发, 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扩大自己的视野;针对自身工作, 辅导员应着重进行心理、管理、公共关系等多方面的学习, 从而健全自身的知识构架。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强大的责任心等都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才能真正的走入学生当中, 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和困惑, 第一时间为他们排忧解难, 从而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并以自身为例, 为他们的职业规划、人生发展作出良好的示范。
(三) 强化辅导员的沟通技巧, 提升辅导员语言艺术水平
既然是沟通, 便是为了达到有效沟通, 所以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的需求、性格、表达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 要想通过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便要要求辅导员能不断的提升语言能力, 不断的适应学生语言风格, 找到他们习惯、喜欢的语言环境和谈话方式, 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增进彼此的感情, 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而在语言文字选择上, 笔者建议辅导员可以选择平易近人的语句、学生间流行的词语与学生进行沟通, 少打官腔, 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是良师益友。并不断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 让沟通变得更加温馨有效。
(四) 拓宽沟通渠道, 建立立体化的沟通反馈机制
学校的场所是及其固定有限的, 而在这有限的场所中, 大多数辅导员更倾向于选择办公室和教室进行沟通, 极少走入学生宿舍或者在学生活动中进行沟通。而在学生看来, 办公室和教室并不是好的沟通场所, 学生们更希望老师可以融入学生之中, 比如走进宿舍唠家常、参加学生活动“瞎扯”。所以, 大学辅导员要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就要在拓宽信息渠道的同时主动深入学生内部, 与学生成为朋友, 并在这一过程中聆听他们、引领他们。
(五) 树立“亦师亦友”的辅导员形象
古人语:亦师亦友乃真正师者也。为师严肃并不影响传道、授业、解惑, 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更受学生们的欢迎, 也能更好的完成为师之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已是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辅导员可以放下严肃和高高在上的传统师尊, 以朋友的姿态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 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在引导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良师, 教会他们为人之道和生存之技;成为学生们的益友, 学会聆听和尊重, 和他们一起分享成长。
综上所述, 辅导员陪伴学生的大学生活, 是他们的塑造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引路人。只有不断创新师生交流模式, 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凡, 李德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2]简福平.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辅导形式 篇5
2017法硕(非法学)考研辅导案例:关于加油站的组织形式
众所周知,学习应该实际,因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帮助法律考研的同学们,我们准备了法律硕士考研辅导案例关于加油站的组织形式,希望大家学习。[案情]A与B于1990年合伙经营C水上加油站,A以自己花5万元购买的一艘加油船出资,B以现金8000元出资,并由A作为加油站的负责人,由B负责具体的管理业务并每月将经营状况向A汇报一次,年终进行总结算,经营利润由两人均分。1997年10月以后A因其他业务退出经营,不再过问经营情况,加油站由B继续以A为负责人的名义进行经营,B多次以帮助A还信用社贷款利息的方式支付款项给A。1998年工商行政管理局给C水上加油站颁发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A。2001年8月,A与B协商解散合伙事宜,经口头清算,加油站无任何债权、债务,合伙财产仅剩加油船及相关配套设备。期间,B以A的名义将加油船及相关配套设备卖给D石油公司,得款39万元。同年8月8日,B通知A加油船及相关配套设备以8万元卖给了D石油公司,每人分4万元,要求A写好退股声明。之后,B草拟一份《退股协议》,要求A签字。该《退股协议》的内容为:本人A与B合资经营的C加油站因本人退出股份,自1997年10月起加油站所有物业产权归B独资拥有。(法人代表仍可挂靠A名义,但一切事务与本人无关)。特立此据,退股人:A。A同意签该协议,并同意B的要求将落款日期倒签至:1997年10月8日。之后,A将4万元交给B。2005年9月,A得知B卖船得款39万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被告B对其谎称加油船及相关配套设备仅值8万元,独自侵吞合伙财产31万元,要求返还其应得份额15.5万元。被告B辩称:根据《退股协议》,原告A已于1997年10月起退股,加油站的所有物业产权归B独资拥有,因此,1997年10月以后,被告B具有对属于自己所有的加油站的财产的完全处分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8万元仅为1997年10月原告A退股时加油船及相关配套设备的价值,其余31万元是被告经营过程中物业增殖的结果,依法属于被告B所有,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争议] 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
的单方退股声明,不能据此推断原告A有退伙的意思表示;其次,违背强行法的规定。该协议倒签时间违背了客观真实,存在欺诈行为,损害合伙人以外不特定交易 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
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停止其经营资格。
4、请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国营石油销售系统发展建设加油站,扩大加油服务网点,特别在取消私人加油站(摊点)后,石油公司要建加油站代替,以方便用户和过往车辆加油。1990年7月10日《国家计委、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和整顿的通知》 凯程法硕,国内领先的法硕法学辅导机构,法硕考研,首选凯程!
文件:(一)申请文件;(二)油库、加油站(点)及其配套设施的产权证明文件;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安全监管、公安消防、环境保护、气象、质检等部门核发的油库、加油站(点)及其他设施的批准证书及验收合格文件;(三)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四)安全监管部门核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五)外商投资企业还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六)审核机关要求的其他文件,要求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就将可能的许可对象限定在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三资企业以及公司范围之内,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的合伙企业即被排除在外。同时,最高人民法院的《合同法》解释(一)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也因上述成品油经营许可制度至少属于国家限制经营性质,而导致合伙企业订立的成品油交易合同无效。综合而言,合伙企业没有开展成品油经营与交易的主体资格,更不能申请设立成品油经营企业。
三、本案乃为刑民行交叉案件综合上述研究,对本案,笔者认为应作以下认定与处理:(一)A与B在1990年至1998年间,以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个人合伙形式经营水上成品油买卖业务,应定性为触犯刑事法律,构成非法经营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五年,追诉期限为行为终了起十年内,即2008年。法院2005年受理一审案件应追究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故审理该案的民事审判庭应将有关案件报公安机关侦查,启动刑事公诉程序。但有关机关迄今没有对此侦查并追究刑事法律责任,故2008年年终之后,追诉期限即届满十年,对A、B的非法经营刑事责任应免予追诉;(二)由于1998年之后,C加油站一直还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2001年A、B解散公司应适用公司解散程序,不能按照个人合伙以及合伙企业的解散或退股程序处理。A、B作为C加油站的股东,虽有清算及处理公司财产的协议及行为,但没有报送公司登记机关进行注销登记,C加油站至今还登记为A、B投资经营的、以A为法定代表人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尚未构成解散。A、B于2001年对公司财产的各自分割、占有,即A分得的4万元,B分得的35万元,均属公司财产应返还C加油站公司。故法院应判决驳回A的诉讼请求,并行使释明权,告知A、B可重新启动公司解散程序,在对2001年以来公司积累的财产重新清算的基础上,协议解散公司并分割财产;(三)A在2001年所谓退股行为,因C加油站在1998年以来一直是以A为法定代表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故构成抽逃出资行为,应根据《公司法》第201条的规定,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按抽逃资金四万元的5%至15%的幅度处以罚款。以上就是关于加油站的法律硕士考研辅导案例关于加油站的组织形式,相信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同学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考场上会更加的灵活!
凯程法硕优势:
凯程法硕辅导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大量学员考取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贸大、中财、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在凯程官方网站有他们的经验谈视频,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他们的经验对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法硕参考书、就业、择校、分数线、备考指导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查看凯程的官方网站,可以联系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凯程法硕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
辅导形式 篇6
1987年, “随班就读”一词首次于原国家教委《全日制弱智学校 (班) 教学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中出现以下内容:大多数存在轻度智力落后的儿童, 可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88年, 《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第42条认为, 发展残疾人事业应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努力办好现有聋、盲与弱智学校, 且有计划地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于是, “随班就读”便成为特殊教育活动的另一种新形式呈现。赵小红 (2013) 研究认为, 随班就读政策实施, 源于我国特殊教育资源匮乏[1]。那么, 什么是随班就读呢?随班就读即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吸收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 共同接受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这种特殊儿童的教育形式, 可使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中, 亲近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 扩大了特殊儿童人际交往的范围。同时, 也可为在随班就读的非特殊儿童提供各类人际交往的机会, 对非特殊儿童群体的成长具有现实与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及知识, 将心理健康的辅导形式运用于随班就读的学生群体中, 试图考察心理辅导形式对各类学生的群体影响力。
基于以往研究, 我们将前人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1) 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视; (2) 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 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行为退缩、孤独倾向等方面; (3) 随班就读现实环境与人文氛围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 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群体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心理支持的有效性不高; (5) 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实行需更多关注合理评价体制; (6)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积极关注其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设计原理
(一) 理论基础
1.“心理场”效应
心理场即以人的心理为中心组合而成的特定场, 心理场效应指在集体中个体与个体相互之间的思想与行为不分离, 经常、持久地存在心理上的感应与相互碰撞, 类似于“场”的作用, 并以集体某种独特的心理色彩与集体风格呈现出来。心理场效应具有潜在性、感染性以及教育性等特点。从本质上说, 是一个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心理环境, 并对每个处于该环境中的个体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随班就读的一线教师和研究者, 一方面需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并改造负性“心理场”环境, 以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应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心理场”环境, 以期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最大正效应。
2.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理观察学习理论认为, 个性可以通过观察与模仿形成, 榜样的行为特点与效果都会影响人们的个性形成与行为表现。不同年龄特征群体的态度、言行与爱好等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 为随班就读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发展特点的榜样人物, 可以对其学习、思想及品行产生一定的感染力。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指在教师指导下, 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 并以引导、设疑、常识、探究、比较、体验等为基本方式, 实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16]。鼓励特殊儿童与非特殊儿童合作学习, 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同时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4.灵光效应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 由于人们的信仰或信念不同, 使本来不可能产生某种良好效果的事物产生良好的效果, 这种效果被称为“灵光效应”。“灵光效应”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原因在于, 当人们受信仰或信念的支配时,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心情绪与活动的积极性[17]。
为随班就读的学生营造“灵光效应”这样的班级氛围, 他们会在不自觉中重塑自己的人格品质, 培养自身的意志, 并形成有利于集体和谐发展的行为习惯。因此, 发挥灵光效应在班级中的作用, 可以成为现实心理健康辅导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5.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 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 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 向周围弥漫与扩散, 因此, 人们便形象地称这一效应为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影响人际知觉的重要因素。该效应在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中, 常常表现为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 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而形成“一好遮百丑”的观念, 而对后进生来说, 对其个体的评价被突出的短处所掩盖, 而被其他群体所忽视其闪光点。
实践证明, 这种片面看法会使后进生放大自己的不足, 从而缺乏而学习的自信心, 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心理环境, 不利于随时就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6.蝴蝶效应
1979年, 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中提到, 一只蝴蝶在丛林的一朵花瓣上, 轻轻扇动一下翅膀, 就有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种效应称为“蝴蝶效应”, 也就是说, 细小的因素表面上看似关联不大, 但其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 存在着紧密的因果联系。蝴蝶效应机制是量变引起质变及事物普遍联系的结果。
蝴蝶效应的启示在于:教育无小事, 事事皆教育。辅导教师或研究者处处留心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变化, 可以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增进师生沟通提供有效帮助。
(二) 心理健康辅导具体实施方案设计
1.设计目标:
在每周1—2节心理健康的辅导活动中, 结合学生实际, 一方面发挥特殊儿童在班级群体中的影响力, 激发班集体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促进特殊儿童与非特殊儿童的相互影响作用。
2.依据心理学理论及知识为各单元制定相应的策略, 其方案设计如下:
三、体验展示
通过五单元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身的心理适应能力、学会接纳自己与同伴, 他们从认知、行为及情感反应等方面改善了自已以往的处事风格, 下面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体验节选:
(一) 认知方面
1.非特殊儿童体验
(1) 每次大家上学时, 总觉得东东和其他同学都不一样, 他总是独来独往, 不能和我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 谁都不会过于关心他的存在。经过这几次活动, 我才发现, 原来他很需要朋友, 我也愿意和他交朋友; (2) 记得以前下课间操的时候, 总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会拿着东东的拐杖“装残疾”, 当时大家都觉得很好玩, 现在觉得很不应该, 因为我们大家都用了愚蠢的方式找乐; (3) 东东之所以不起眼, 因为他的成绩太差, 我们都不愿意靠近他, 但是, 这段时间通过对他的观察以后发现, 除了成绩靠后外, 他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从来不打架, 也不说脏话。 (4) 当老师让我写如何帮助东东的计划时, 我在计划中写道:东东, 当你吃不完饭时, 我会帮你吃完剩饭;当你碰上障碍物时, 你若不想走, 那就别去学校了, 一节课上不了也没有关系;当你的作业做不完时, 你无须再动脑筋, 我帮你做……后来老师批改了我的计划, 评语说:帮助一个人的时候, 不是盲目的去帮, 而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这样的方法在于能让对方获得成长。于是我想了想,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我把计划改为:东东, 我会帮助你。当你吃不完饭时, 我会提醒你浪费粮食是坏习惯, 以后要根据自己的饭量打饭;当你走路遇到障碍物时, 我会帮你轻轻的把障碍物移开, 这样你便可以顺利的到达学校;当你的作业做不完时, 我会教给你做作业的方法, 以后你就会通过简便方法赢得时间……
2.特殊儿童 (东东, 化名) 体验
我一直以为, 自己若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走路, 就没人陪我玩, 我就没有朋友。但开展活动这段时间以来, 同学们改变了以往对我的态度, 他们对我很好, 原来, 对于像我这样的人, 也是可以获得友谊的。
(二) 情感方面
1.非特殊儿童体验
(1) 以前, 我总把自己当做兔子, 把东东当成乌龟, 我知道, 虽然东东每次走在我面前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我只要加把劲, 就会超过他。因为, 一个残疾人怎么能和我比呢?现在觉得, 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原来是我的无知, 对他, 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2) 在家里, 我被爸爸妈妈的爱包围着, 在学校, 因为我的成绩好, 我也在老师和同学的爱中找到了成就感, 但是, 我从来没有把那么一个不起眼的角色 (东东) 放在眼里, 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引起过我的注意, 直到我们这段时间参加活动后, 我才知道, 自己虽然成绩好, 但我却没有爱心, 原来, 我也应该释放自己爱的能力, 关注那些需要爱的小朋友; (3) 以前, 我总觉得东东就像个废人, 他不能跑, 不能跳, 体育活动也参加不了, 看他活着真造孽。当这次“蜈蚣竞走谁第一”的小环节中, 老师让东东扮演我们的颁奖嘉宾, 我们要是哪一组先走到东东面前, 就能领到东东颁发的奖品, 看见他发奖时非常快乐的样子, 我突然觉得, 和一起他分享快乐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特殊儿童 (东东, 化名) 体验
感谢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我的关心, 在扮演颁奖嘉宾的角色中, 我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同学们对我的接纳, 使我忘记了以前很多不开心的事, 我现在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鸟, 在校园五星红旗的上方飞来飞去。
(三) 意志力方面
1.非特殊儿童体验
(1) 老师让我们大家学会观察同学之间的优点, 近两个星期以来, 我把目标锁定在东东身上, 通过观察发现, 他每天上学都很准时, 从来不迟到。昨天下午回家后, 我和爸爸妈妈去种地, 我的手被锄头打起了血泡, 有点疼。今天早上, 我很想以此为理由, 不想到学校上课。我在床上翻来覆去, 就是不想起床, 但后来又想, 东东可能这时已经到学校了, 我不能落后, 他腿脚不方便都能坚持上课, 何况我只是手上有三个小血泡而已, 于是我用脚努力掀开被子, 洗把脸后, 很快往学校的方向跑去; (2) 在“盲人摸象”的小环节中, 我第一次感受到没有眼睛的帮助多么可怕, 眼前感到漆黑一片, 我无助的心找不到去处。此时, 当一个熟悉的声音 (东东) 在给我加油时, 我寻找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走去, 终于在十分钟以后到达了目的地。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同学给了我前进的信心, 他让我在黑暗中学会了坚持; (3) 我当了监督小组组长, 这段时间自开展活动以来, 我与小组成员将同学们的优点和不足制作成卡片给每一位同学, 以“感谢我自己”、“原来我很棒”、“美丽的我”等标题记录了同学们的优点, 以“枪毙坏习惯”、“和脏话说goodbye”、“不帮你是我的错”等标题记录了同学们的缺点,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小组成员一如既往的坚持, 不仅发现了很多同学优点与不足, 示意他们认识自己, 改掉坏习惯, 同时也使我们在认识其他同学不足的基础上逐步改正了我们以往身上存在的缺点。
2.特殊儿童 (东东, 化名) 体验
老师表扬了我, 我第一次在读书期间获得了表扬, 同学们说要学习我每天坚持不迟到、不早退的好习惯, 我捧着老师发给我的笔记本, 心想, 我会继续坚持我的好习惯。
四、总结
通过采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开展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后, 对于长期被忽视的特殊儿童来说, 其在他人的关注中逐步找到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同时也获得了友谊。而对其他非特殊儿童来说, 他们在活动前用心准备, 活动中积极参与, 活动后加强反思, 在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下获得了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 中国特殊教育, 2013第3期
[2]袁东.创伤后压力失调症视障儿童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06.3
[3]毛荣建, 顾新荣.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3
[4]胡静, 张福娟.论视力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9.6
[5]李雪飞.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7
【辅导形式】推荐阅读:
silent的副词形式名词形式07-30
di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08-03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10-27
年会形式08-30
命题形式07-15
反思形式07-17
支撑形式07-17
形式改进10-16
消费形式10-18
形式虚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