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形式(精选10篇)
作用形式 篇1
我们都知道, 字幕指的是所有在电
字字视的总称屏幕上。它显不示仅的是文幕成电部分视画, 还面在重电要视的画组的面可电替视的代画构的面图造中上, 型起除作着了用摄不。作所影形师成在的具前体期拍画摄面时用张□候构, 字图幕之都外, 可以很对多其时和蔚蔚进饰视、画行加面必工新要, 的的以造补形型充。成、电装实事实上, 一种类型的节目都会几乎每现幕。不可在新闻节目中避免地运用到, 它字形体展的示摘现, 录在如、对重数重要字要文的信件出息内现容的、式片和专题节目中标题的出现等;在, 它要纪录
对在画面中出现的人或者其他事物如时间、
地点、景物名称等进行相应的介绍和说明;在体育节目中, 字幕更是给广大观众提供了及时的赛场信息, 如比分以及出场和被替换队员的名单等。电视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字幕便能很好地体现这种艺术的特征。
在现在的电视节目当中, 字幕已经成为电视传媒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电视的图像、声音、特技等一起组成了一种共时间共空间的多方位多信息渠道的传播手段, 它提高了单元时间内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还能从视听两个方面强化重要信息, 加强信息的准确性、明晰性, 减少听觉的误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电视画面构成的一部分参与到电视画面的构图当中, 除了对某些视觉部分起到有效的强调作用外, 还能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感。 (1) 有时候, 仅仅字幕本身就能完成表意的作用。而更多的时候, 字幕则是和相应的声音 (音乐) 以及图像一起来完成表情达意的功能。为了使字幕的这些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字幕在电视画面构图中造型作用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字体本身的装饰
字幕是由字构成的。而无论是中国字还是外国字, 我们都可以在形式上对其进行装饰, 例如可以在字的大小、颜色、字体风格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因此, 多变的字体形式也可以对字幕本身起到装饰作用。
我们的汉字字体的风格种类变化多样, 从书法的角度, 汉字可分为楷、行、草、魏、隶等, 而楷书里面又可细分为颜体、柳体、赵体等。现在在电脑里也可以安装的字体有很多, 如姚、仿宋、瘦金、宋、黑、行楷等。“汉字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尤其是毛笔书法, 写作时, 笔画可粗可细, 勾画的线条具有极强的刚柔变化, 无论苍劲厚重, 还是婀娜挺秀, 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2) 可以说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各种书体和各种丰富多彩的表现样式都可以被拿来利用。除了中国的这些字体, 国外的文字当中英语的变化种类也有很多, 很多软件公司已经推出了形式各异、品种繁多的字体种类, 作为电视画面的编辑, 对此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只有在充分熟悉了各种字体的风格样式以及表现力等特点之后, 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才会得心应手。
二、字幕的运动方式
字幕的运动方式指的是字幕在电视画面中是以何种方式出现、存在以及退出的。字幕都是为了单独或者配合画面表达一定的信息, 而单个电视画面的时空容量都非常有限, 所以屏幕上的字幕都要呈现这一过程。而字幕在电视画面中运动的这三个步骤也可以对电视画面的造型起到很大作用。
字幕在屏幕上的出现是有讲究的, 它可以采用“飞出式”, 也可以采用“闪入式”, 还可以采用“插入式”等, 如今的字幕机上已经为我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 这些运动方式各有特点, 作用不尽相同, 在具体运用时要看当时的电视画面在表现什么, 以便和电视画面很好地配合。比如说, 在做严肃的纪录片时, 为了使片子看起来稳重, 片头字幕的出现方式要大方, 速度要偏缓慢;而在做娱乐类节目的片头时, 片头节目名称和节目中随着人物谈话交流时飞出的字幕相比之下在速度上就要加快, 以配合节目夸张火爆的氛围, 充分调动观看者的情绪。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字幕在电视画面上停留的时间问题。字幕在屏幕上存在的时间是由其所配合的画面信息和人的视觉习惯决定的。如果画面上信息比较多, 字幕本身的字数和难理解程度又比较高, 例如在纪录片《河之南》中经常出现古代的文献资料节选, 那么此时字幕的停留时间就应该相对长一些, 以保证观众在你给定的时间内能看得完屏幕上的信息。反之, 如果画面上的字幕所要表现的信息比较少, 过长的停留时间反而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总之, 应根据画面上的信息内容加以调整。
三、音乐与字幕的配合使用
字幕在画面当中的运用可以配合相应的音乐, 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表意效果。在很多电视纪录片中, 除了在必须的段落采用字幕以交代故事情节或者画面当中的时间、地点之外, 为了烘托相应的气氛和制造某种情绪, 在运用字幕的同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制作者刻意地使用音乐。而一旦有了音乐的配合, 字幕的运动便要随着音乐的旋律遵循相应的节奏, 否则, 字幕的运动就会和音乐不和谐, 发挥不出应有的表现力。例如, 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的齐越朗诵艺术节的节目中, 为了显示“声音”的凝重和历史感, 唤起观众对我国播音教学事业的回忆, 画面上字幕的处理就别具匠心。首先, 为了突出庄重、肃穆的效果, 制作者大胆地采用了黑背景、白字体;此外, 在字幕的运动速度上也充分考虑到了使用的音乐, 因为是抒情性极强的音乐, 所以字幕在运动速度上缓慢紧扣音乐节奏。这样处理, 使音乐和字幕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让人在视听的欣赏里既理解了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又体会到了其中蕴涵的情感, 还避免了单纯字幕出现容易造成的单调, 一举多得。
总之, 无论字体是什么种类, 只要我们在字的大小、颜色、出现、存在、退出方式上稍作调整就可以得到无数种字幕的造型方式。而制造出这么多活动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字幕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电视画面的构图当中, 从而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 带给人们美的视觉体验, 吸引人们更好地欣赏电视的整体内容。
只要我们把握好各种字幕的实现形式在表现力上的特点, 明白画面整体所要表现内容的含义, 就应该能选择合适的字幕来丰富和增强画面的表现力。相信在此基础上制作出的字幕, 一定会成为一门闪光的艺术受到观众的欢迎。
参考文献
①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8年版, 第157页。
②杨萱庭:《书法作用古今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9月19日。
作用形式 篇2
一、作业的作用
(一)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适时的巩固训练,加深印象,变瞬时记忆为永久记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业的过程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体现知识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实用价值,进而形成个人的生活能力,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对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检测,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今后的学习,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不仅如此,还对已学过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严密性进行全面的检测,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因此,作业不仅仅是知识简单的运用过程,更是一个思维再现的过程。
(三)作业是实现教师教学的反思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易于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难以掌握的;哪些知识掌握得系统、透彻;哪些知识还处于模糊的状态,从而思考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许多教师认为作业只是学生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业不仅是学生的责任,更是教师的责任。
(四)作业是学生知识的运用与拓展的过程。所谓温故知新,推陈出新,道理就在于此。信息流传的过程说明:有用信息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可以在善于思考的人的头脑中不断地生长、壮大、完善、更新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无用的信息,或价值较低的信息,可以在人的头脑中不断淡忘、削减直至消失。因此,作业的过程,是知识运用的过程,是知识再造的过程,更是知识发展的过程。因此,作业这一学习环节是极其重要的,不可忽视。
二、教师布置作业的原则
(一)巩固性的原则。即作业要巩固学过的知识,实现教与学的反思。
(二)检测性的原则。即作业要有针对性地检查学过的知识,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学生学过的知识。
(三)变试性的原则。即作业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反思性的原则。即作业结果便于教学反思,以达到改进自身教学、改进学习的目的。
(五)及时性的原则。作业一定要讲求实效性,近期作业也好,远期作业也罢,都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科学设计,适时而作,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作为学生,其又应该怎样完成呢?我提出的要求是:独立而作,字迹清楚,格式规范,步骤明确,有错必纠,马虎重做,及时反思,一日一清。
许多教师对我的独立而作的提法提出异议,说:“现在应提倡合作学习。”我不敢苟同,因为作业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更是知识检查与反馈的过程,合作很容易掩盖学习中的缺欠,不利于学习反思。
字迹清楚,格式规范,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形成严谨的作做事风格。
有错必纠,马虎重做,是就作业的态度而言的,我们应从小养成为自己负责的习惯,为自己负责的态度,这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及时反思,一日一清,是根据作业的时效性而定的,反思是实现查漏补缺,实践创新,教学创新的前提,是自我提高的前提,一日一清是消除知识欠账,适时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作业的形式
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类型的作业太多,必然引起学生厌倦,占去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于是学生谈作业而色变,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无法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劳而无功,追悔莫及。多种形式的作业相互补充,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业的形式,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按时间的划分,有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一般体现为记忆、识记的内容。按承载手段分,可以分为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按表达手段分,又可以分为背诵、朗读、评论、阅读、社会活动、写作等。常规作业形式往往是单一的、相对独立的,缺乏多种作业形式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在现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倡导多种形式的作业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形成系列化,让学生探索知识、巩固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感悟知识、创新知识。例如我教学《孔乙己》这一课,设计了一个系列性活动,活动主题为“是谁杀死了孔乙己”。指导学生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树立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质疑、争论答辩等形式证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报告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并接受现场记者的提问,极大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创造性,对巩固知识、创新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略论家庭体育的形式和作用 篇3
家庭体育是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及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与居室条件,利用空闲时间自由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包括: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体育教育;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体育活动等。家庭体育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目的,结合体育活动、体育比赛、节假日旅行、远足、游览等多种形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可以被看做大众体育的组成细胞,是为竞技体育人才做好早期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对象,是实现终身体育的保证和基础。
2 家庭体育的基本特征
家庭体育的基本特征有:
2.1 健身内容、时间、场地选择的自主性,有利于随时随地经常进行健身运动。
2.2 健身手段灵活多样、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无需添置专业健身器材。
2.3 可以利用任何场所进行锻炼,使体育运动生活化。弥补体育设施不足。
2.4 家庭成员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活动,使情感得以尽情释放,产生轻松、愉悦、自由的感觉,达到健身、娱乐、情感交流等目的。
2.5 由家庭中体育爱好或擅长者带动其他家庭成员共同锻炼,以便形成良好习惯。
3 家庭体育的作用
3.1 家庭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健康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适应能力。体育锻炼还能降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减少人体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体育运动还能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力,及时作出准确、迅速的协调反应;能使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正常进行,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目前都市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背景下,家庭体育无疑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行之有效且方便、廉价的手段。
3.2 家庭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具有调节感情的作用。如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锻炼身体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但是对锻炼身体能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作用认识不够,白白浪费了这一放松压力、舒缓情感的有效方式。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个人情绪的稳定。在家庭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但是身体处于极度疲劳,情绪负担很重或受了很大刺激的人,进行身体锻炼则要谨慎。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产劳动之后容易产生疲劳。疲劳是人体的生理过程产生障碍的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在产生疲劳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使人的大脑和有机体的各个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使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身体各个部分由于疲劳而引起的失调,使人体的机能得到提高,体质得到增强。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心理状态,恢复体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体育锻炼能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体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3.3 家庭体育能满足家庭成员文化、娱乐和审美的需要。
都市化生活使大多数人们与大自然隔绝,而家庭体育可以使人回归到大自然中,享受自然界的无限乐趣,如一家人一起外出散步,利用节假日进行游泳、钓鱼、登山等体育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现场观看或电视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等,都是值得推广的简便易行且充满乐趣的家庭体育项目。家庭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它能愉悦身心,调节情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3.4 家庭体育能够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加深亲情。
家庭体育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内部凝聚力。活泼、轻松、有趣的体育活动给家庭生活带来欢乐,消除家庭成员在工作、学习中所积累的疲劳,能够增加家庭成员间的接触机会,克服现代家庭聚少离多引起的心理隔阂,并给家庭生活增添和谐、活泼的气氛。以运动的形式相互交流和沟通,还可以使家庭成员形成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的好习惯,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家庭特有的和谐、温馨,产生家庭归属感,营造和谐向上、团结互爱的良好氛围,能有效维系家庭的和睦和稳定。
3.5 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
家庭体育,是少年儿童学习技巧、掌握规则的起点。首先在家庭中学会坐、立、行、走、跑、跳、爬越、攀登等基本技能。既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又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
家庭体育对培养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特殊的功能,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早期性、亲情性、连续性等优势。
4 总结
家庭体育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从健身、健美到体育娱乐、体育观赏,从早晚散步到节假日郊游、田猎、爬山,从三大球到各类棋牌,从游戏到气功、太极拳……都是家庭体育的内容。家庭体育的开展由每个家庭单独进行,无须刻意组织、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通过家庭体育,可以选择一些游戏性、康乐性强的体育活动项目,给家庭生活带来欢乐,消除了家庭成员在工作、学习中所积累的疲劳感,并给家庭生活增添活泼、和睦的气氛。
总之,在当今全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背景下,社会应注重对家庭体育的正确宣传、引导和培养,使家庭体育在人们心中扎根、立足,不断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摘要:在目前都市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过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背景下, 人们对体育运动对人体身心的促进作用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体育运动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论述了家庭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意义及作用, 指出家庭体育将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而且还对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体育,全民健身,身心健康,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梅, 卢莎, 金长伟.谈家庭体育的社会功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2) .
[2]陈济川.家庭体育——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韩勤英.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3) .
作用形式 篇4
关键词:林业;合作社 ;形式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04-1
1 基本情况
1.1 确立原则目标 通化县委、县政府在集体林改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新形势下,抓住创建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的契机,把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林改的重要措施,以自愿联合、利益同享、风险共担为基础,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自由进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前提,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行合作社模式,在形式上做到不拘一格,在作用上得到充分发挥,加快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进程。
1.2 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成立了由主管林业副县长任组长,林业局、农业局、农经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林业合作经济创新领导小组。县政府出台了专门文件,明确林业局为主管部门;林业局落实产业发展指导科和综合服务中心共同负责林业合作社的组建包点、综合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包保人员,明确任务,解决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突出思想引导 在林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思想引导,提高干部群众联合发展应对市场和抵御风险的意识,使农民树立起合作共赢的理念,打消观望情绪,积极加入林业合作社,为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和培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4 优化服务指导 由县林业局牵头,组建专门服务队,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严格规范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依法登记的同时,相关部门指导、帮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完成合作社章程、发展计划和目标、经营分配实施方案、社员入社协议、产品经营分配细则等文件的起草;指导合作社成立组织机构、置办场所、注册登记等工作;帮助合作社研究解决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聘请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多位知名专家为各乡镇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专业能人、合作社社员和农民群众进行培训,提高了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了全县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
2 多种实现形式
在组织引导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中,以多样化的形式,承载了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林业部门悉心服务指导,林农的创造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2.1 组织形式 林业专业合作社有林业企业领办、林业大户领办、专业人员领办、乡镇林业站领办、林业经纪人领办、村场干部领办等多种发展模式,因地、因人制宜,实现最佳组合,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2.2 经营形式 随着林业合作社经营能力的增强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企业+农户、基地+农户、林农联营、种植+养殖、种植+加工等多种经营形式的综合性合作社,优势互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营效益。
2.3 合作形式 在合作形式上,有的地方还探索出成员内部资金互助、生态旅游、信用担保以及在园区建设、公益林管护、林果基地、工业原料林等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中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了合作社经营范围和效能。
3 发挥功能作用
农民林业专业合作以新形式、新机制、新活力带动入社农户增收致富,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社的组织程度、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挥了特有的功能作用。
3.1 在市场化运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合作社上接市场下联农民,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最佳组织形式。通化县朝阳林场与兴林镇朝阳村联合组建返魂草专业合作社,依托通化医药城的市场优势,实行订单种植,打造本市最大的返魂草基地,规划发展面积7000亩。目前朝阳林场返魂草基地已达2000亩;朝阳村返魂草基地1200亩,108户农民以林地、资金、劳动力入社,壮大了合作社的力量和规模,为林农发展市场经济搭建了平台,使林农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保护和提升。
3.2 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龙头作用 通化县光华镇吉康蓝莓种植加工合作社,对外是公司,栽植蓝莓面积达375亩,年产值2867万元,利润782万元,入社农民160户,社员240人,形成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带动农户,回收蓝莓产品。入社农户在蓝莓项目上平均年收入3500元。他们以产业经营,综合性利用、主体性开发的有效方式,把公司与林农利益联结起来,龙头企业带动林业合作社产、加、销一条龙发展,增加林业投入融资渠道,有效地保证了林业生产再投入,促进林业产业大发展。
3.3 在集约化管理中发挥互助作用 该县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各有十几家,合作社不仅搞好专业技术指导,而且着重为社员解决社会服务跟不上、农民自己办不好的事情。在培植、采摘食用菌、药材种苗栽植等繁忙季节,合作社组织社员开展互助活动,既帮助社员解决单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显示出合作社的优越性。
3.4 在专业化组织中发挥引领作用 通化县茂林综合养殖合作社发展人参、林蛙、梅花鹿等养殖项目,技术含量较高,他们充分利用林业合作社的组织化和专业化优势,开展技术交流、服务、培训等活动,使林业实用新技术迅速传播和运用,加快了林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轉化,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创造了条件。
3.5 在规模化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该县已经有工商依法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47家,入社农户1125户,带动农户5330户,建特色产业基地11935亩。2011年全县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已实现总销售额4365万元,合作社平均收入为98.16万元,农户共增收600万元。人均10260元,比入社前收入增加了20%,农民参加合作社尝到了甜头。通过合作社示范带动,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中来,共同走兴林致富之路。
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形式主义误区 篇5
一、“操作”而无效
案例: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沉下去, 浮上来”的活动片段: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小鱼在水里游上游下, 点出课题:物体在水里能沉下去, 也能浮上来。2.教师把棉花、橡皮泥、钥匙、饮料瓶等物体放入水中, 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在水里会沉下去, 哪些物体会浮上来?3.请小朋友把这些材料轻轻地放进水槽里, 看它们的浮沉情况, 并做好记录。
分析:其中的第三步虽然是幼儿操作, 但只是对教师演示实验的简单重复, 不能算作是“有效”操作, 并不能起到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作用。其实, 教学活动应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引导提升的作用, 使幼儿通过操作对已有经验进行拓展。这样才能锻炼幼儿的能力, 使其“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本活动过程的第三步若能换成另外一组材料让幼儿操作, 然后引导他们概括出“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沉下去”、“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上来”, 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观察”而无获
案例:在“马路上的车”主题教育活动中, 教师带领幼儿到马路上实地观察各种车辆。师:小朋友们, 你们看到了哪些车呀?幼儿A:我看到了自行车。幼儿B:我看到了公共汽车。幼儿C:我看到了小轿车……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马路上有那么多车辆, 我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
分析:上面的观察过程中, 幼儿并没有实现对原有生活经验的有效扩充, 收获不大。教师若能引导幼儿思考“这些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车身、车灯、车轮) 则可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概括思考;若让孩子们讨论一下车辆的不同用途, 可帮助他们学会比较思考。
三、“回答”而无用
案例:“我们的大树朋友”的活动导入部分。师:今天, 小朋友们都很乖, “是不是呀?”幼:“是。”师:那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些新朋友, “好不好呀?”
幼:“好。”师:你们平时都很喜欢大树, “对不对呀?”幼:“对。”……
分析:这种提问冗长而低效, 有的幼儿根本没有看老师, 就机械地做着应答, 这种“回答”难以启发幼儿的思考。在活动中, 教师总是不断向幼儿“言说”, 但对幼儿“倾听”不够。幼儿回答错了, 不及时加以纠正;幼儿回答不完整, 不进行有效补充;幼儿回答有创意, 不积极鼓励赞扬等。另外, 很少有从幼儿主动发问开始的生成式活动过程。也就是说,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引导和控制的, 幼儿的主体性成了教师控制下的主体性。这种单向性的活动过程安排, 使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幼儿, 使知识对幼儿的意义走向消解, 也割裂了幼儿与知识的情感联系。
四、“思考”而无果
案例: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影子”的活动片段:1.幼儿A组实验:在台灯下选择扣子、积木、透明胶片等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 在有光的时候, 什么样的物体有影子, 什么样的物体没有影子? (不透明的物体有影子, 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2.幼儿B组实验:分别用手电直射铅笔和斜射铅笔时, 出现的影子各有什么不同? (直射时影子短、斜射时影子长) 3.幼儿C组实验:让幼儿区别当物体离灯光近时出现的影子和离灯光远时出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离灯光近时影子大, 离灯光远时影子小)
形式逻辑在生活中的作用 篇6
“逻辑”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 主要有4中用法, 即指客观规律、思维规律、特殊的理论观点和逻辑学科。在这里所说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科。而作为逻辑学分支的形式逻辑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说, 形式逻辑是以人类的思维为研究对象, 但是, 以思维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并不限于逻辑, 像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都是要研究思维的, 只是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 说明问题不同罢了。逻辑学是从思维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思维规律。因此,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事物的情况, 事物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当它被反映打思维中, 就构成了思维的内容。任何具有内容的东西总以一定的形式存在着。而在思维形式就是思维内容的组织结构。形式逻辑就是从思维内容中抽出思维的逻辑形式来加以研究的学问。”
弄清了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还得弄清形式逻辑的规律和性质。形式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它的特征是无阶级性、逻辑基础性、工具性、规范性。“逻辑是思维本身固有的先验的规律”——康德;“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 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这些等等都可以说明形式逻辑的特性。学习逻辑是为了应用逻辑, 具体看来, 学习逻辑主要有三方面意义。
首先, 学习逻辑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获得新知识, 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形式逻辑首先是一种有已知进到未知, 探求新结果的方法。这一点为科学的发展所证明。科学史上的每一项科学发明都离不开形式逻辑。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推理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基本逻辑方法。例如, 欧几里德几何学就是运用演绎推理方法, 有一些公理合和定义推证出一系列定理的完整的逻辑体系。爱因斯坦说:“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步推进, 以致它的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我这里说的就是欧几里德几何。推理这种可赞叹的胜利, 使人类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后的成就所必须的信心。”同样, 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说明了归纳推理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我国科学家李四光则通过研究, 将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地质结构与盛产石油的中亚地带的地质结构进行类比, 从而推出了大庆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
在生活、工作中, 也要经常运用已有知识, 进行逻辑推理, 获得新知识。如侦查工作、教学工作, 都需要调查研究, 掌握具体情况, 推断出新的认识, 医疗工作同样如此。
其次, 学习逻辑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维和严密的进行论证, 是论证和表达思维的必要工具。要做到准确地表达思维, 必须懂得明确使用概念, 如何恰当下判断, 如何正确进行推理。有人说, 不学习逻辑也能呵护逻辑地思维, 照样写出好文章。的确, 人不是先学了逻辑才会思维的, 正如同不是先了语法才会说话一样。但是, 学和不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学习逻辑起码有点做不到, 一是遇到不合逻辑的话或文章, 不能做出逻辑分析;二是对自己所写中的逻辑错误不能及时的发现或避免, 更不能从逻辑上分析出错误原因, 犯了逻辑错误还不会找原因。这种情况势必会给表达带来损害。一般来说, 概念不明确, 就会造成用词不当;判断不明确, 就会出现病句;推理不合逻辑, 就会使议论没有说服力。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些病句“由南京开来的火车于今天凌晨四十分到达北京”这句话中“凌晨四十分”的概念不明确, “凌晨”是指黎明前后, “凌晨四十分”很难说吗具体时间, 概念的外延过宽。又如, “这个厂的领导很重视思想工作, 在领导班子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 这句话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是三重否定判断, 即“都认为思想工作不重要”。与前一句, “重视思想工作”相矛盾。再如, “科技人员都应学外语, 我不是科技人员, 所以我不必学外语”, 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 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
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逻辑病句, 却不容易被我们察觉。所以说学习形式逻辑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 而且有助于对事理进行论证。论证作用是逻辑的最重要功能, 由论证而产生的说服力是逻辑力量的表现。掌握论证的规则和各种论证方法, 不但可以增强议论的论证性和说服力, 同时也能够分析别人言论中的论证错误。逻辑对表述和论证是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
再次, 学习形式逻辑有利于培养批判思维, 有助于驳斥谬论和揭露诡辩。人们在日常语言交往中, 不但需要有理有据的逻辑论证, 而且还经常需要对错误的言论进行反驳, 这实际上是从方面进行论证。无论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还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的逻辑, 都是在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没有逻辑性的言论是不堪一击的。在法庭辩论中, 驳论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种表面上合乎逻辑, 实际上是故意违反逻辑的言论, 这就是诡辩。我们往往很容易被诡辩迷惑,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它进行反驳。例如, 古希腊诡辩家欧布里德著名的“有角”之辩。欧布里德对别人提出问题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是你有的东西, 对吗?”别人回答说:“对。”他进一步推论说:“你没有失掉头上得角, 所以, 你的头上是有角的。”其推理形式是: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头上的角是你没失掉的东西所以, 头上的角是你有的东西。
这个推论形式表面上是一种三段论的推理, 而实际上是错误的。欧布里德在这里玩弄了偷换概念的把戏, 在第一句里的“没有失掉的东西”是指原来就有而没有失掉的东西, 而在第二句话中“没有失掉的东西”是指原来没有而失掉的东西。掌握逻辑知识技能及时揭露这一类迷惑人的诡辩, 也才能更有力的宣扬真理, 明辨是非。所以我们的逻辑思维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智慧力量, 思考的程度在于我们是否主动的去多想, 可以从生活逻辑的分析中, 更好地理解、掌握逻辑原理, 学到在实际思维中运用逻辑的能力和技巧。
摘要:人在社会活动中, 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维, 并且要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 有思维的地方就有逻辑的存在。自古以来, 人们就注重总结思维经验, 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进行思维。逻辑学则是再总结人类思维基础之上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规则的工具性科学。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要想了解形式逻辑在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必须了解何为逻辑, 何为形式逻辑。
关键词:形式逻辑,起源,思维,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向东.逻辑学教程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8.
[2]李衍华.形式逻辑自学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5.
浅谈历史课堂评估的形式和作用 篇7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评估
在新课标下, 我们提倡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和探究为主, 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 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要按照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设计课堂教学, 而不是让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 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由于这些转变, 所以我们的教学评估也必然要跟着改变, 本文主要结合平时的教学, 谈谈新课程下它的几种类型和作用。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估的主要类型
历史课堂教学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不同评估角度可分为多种类型。但在教学评估实际工作中,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多种类型并用, 以达到最优化效果。
1. 跟踪评估与总结评估。
在教学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 为了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和取得的教学成果, 及时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计划、方案, 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对教师各教学环节进行评估称为跟踪评估。再就是如某位教师讲课效果欠佳、教学效果突出、或是教改实验课时, 为取得第一手资料, 也可进行跟踪评估。
在学期期中、期末, 为全面考察教师教学总体情况, 对评估对象, 按照教学评估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并作出阶段性评价, 这种评估称为总结性评估。它主要是对评估对象做出全面评价, 对其确定相应等次, 以作为下一阶段进行聘任或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
2. 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
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 或进行优质课评估, 主要来自外部评估, 它主要包括同行评估 (包括本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参加) 、学校领导评估和上级指导部门评估, 这种评估情况复杂, 影响大,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评估绝大多数属于此类。
为了调动评估者课堂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 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教学中特别强调评估者根据课堂教学评估指标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主要是通过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鞭策、激励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3. 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
在教学评估时运用教学测量的方法, 收集评估相关数据, 对评估对象的教学表现用数据 (分数) 加以描述的方法, 称为定量评估。这种方法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评估中,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具体指标及赋分标准进行打分, 然后对打分结果进行数据统计, 给评估对象一个综合的量的评估结果。
对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思想教育、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培养等, 是教学评估的模糊指标, 很难进行定量描述, 评估者采用随堂听课、课下调查等方法, 对被评估者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即定性评估。定性评估主要是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 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在定量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从整体上确定评估等级。根据评估项目结合定量评估结果, 进行综合、对较、分析, 并根据结果做出相应评估。
二、历史课堂教学评估的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评估是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随着高考向3+综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实行创新的、开放的、综合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评估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导向性作用。
1. 通过评估真正对历史课堂教学起到指导性作用。
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化, 为师生明确未来教与学的奋斗目标。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评估体系转到素质教育评估体系;课堂教学方法由“一言堂”转到“群言堂”;教学模式由“封闭式”转到“开放式”等。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引导教师端正教学指导思想, 使教学评估真正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性、示范性作用。
2. 通过评估充分发挥对教师的激励性作用。
作为被评估者,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都有获得较高评价的需求, 因此, 通过历史教学评估使被评估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从而激发起被评估者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动力, 促使其更新观念, 改革教法, 不断加强学习, 通过引入教学评估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 通过评估, 增强评估对历史教学的调控作用。
作用形式 篇8
一、传统学风建设“硬形式”的特点与弊端
何谓高校学风建设的“硬形式”?即教育权力机构通过制定规章制度, 或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 规定师生必须遵从的条款规定, 并将其逐步完善, 来达到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目的。
教育的“硬形式”在高校有很多具体表现, 如:规定大学内所有专业课程, 不得缺席;课后必须去图书馆查资料;规定具体的实验时间和实验室;导师专门为所带学生制定详细的书目, 规定时间内必须读过, 否则将予以扣分;早晨必须早起晨读, 规定晨读内容;晚上必须自习, 固定教室, 并有辅导员老师监督;更有甚者, 有的高校为促进学风, 将几点吃饭、几点休息、跑步做操、上自习的座位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整套“军事化”管理, 将高校学习、生活, 通过制度的方式, 建设成仪器上的表针, 一步也不会错, 使一切“纪律化”。
“硬形式”的特点, 就是规范性、统一性和强制性。同时, 这衍生出一种要求, 即制定规范的人, 也要必须具有超凡的经验、科学的依据来保证其“规定”和“制度”的正确性。
“硬形式”的本质是以西方思维方式为特点的、对“人”的不信任感, 为避免人性中恶的一面、惰性的一面、欲的一面而制定条框, 逼人向善。
首先, “硬形式”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手段, 本是中性的, 但一味迷信这种制度性、规范性的强制, 将其普适于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则会造成诸多弊端。如:造成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走入社会, 一旦将严格的规范抽离, 学生或不知所从, 或更加放任自流;其次, “硬形式”制定, 需要充分结合教育和学生特点, 经过科学研究, 来保证“规范”的正确性和普适性, 这对制定规范者要求极高。但事实上, 这样做的学校非常少, 制度往往流于片面和统一, 无法尊重每个个体需求;第三, “硬形式”会束缚大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实践已经证明, 任何对个体管的太死、统的太死的政策, 都会极大地束缚创造和创新的能力。21世纪是比拼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纪。大学生作为未来创新的主体, 长期受制于基础教育“填鸭式”的培养模式, 已严重不适应当今形势的需求, 它甚至已不完全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这种看似简单统一的教育方式亟待突破。
二、思想政治教育“软形式”的界定和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思想教育的“软形式”, 是相对于制度、纪律、规范这些硬规定而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凡是通过侧面熏陶、兴趣培养,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首先与学生培养深层次的情感, 最终由情感生发出对教育工作者心理认同, 从而产生持久的、牢固的思想教学效果。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以攻心为上, 力求通过放下学生的心防, 拉近彼此的距离, 降低教育者的姿态, “俯下身”与之互动;以教育者高深的学养、丰富的经验经历, 形成教育“气场”, 句句话说进学生的心底, 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同等思维角度进行交流, 有意识地积极引导。这样把受教育者纳入老师的“气场”中慢慢熏陶, 使得学生对思想教学内容从“口服”转入“心服”;师生彼此既完成了思想教学, 又培养了感情;教、学双方互通有无, 达到彼此互惠双赢的良好效果。
思想教育的“软形式”教学过程, 总体上可以如图1所示。 (图1)
情感决定思维方向, 理性决定思维效果
高校学风建设,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是高校发展的一项“软实力”。正因为如此, 高校更应该高度重视以“软形式”来有效、持久地促进校园氛围建设, 形成健康良好的学院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 配合促进学风的基本校纪规章, 进行更加有效和深入的管理。
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软形式”具体表现在:
1、宿舍、班级、年级学术环境和氛围的培养。
在咨询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之所以没有实行以远程教育担纲主导, 每位学生在家一个PC终端, 让名师进行电化教学;而仍旧以传统的班集体教育或导师制教育, 正是在于学术环境、学术氛围对人的“熏陶感”弥足珍贵。高校学生间的交流, 优差生之间的较量, 宿舍“卧谈会”时各种咨询在海阔天空的良性辩论中深入人心、班级内学习氛围对学生个体的影响、整个年级学术水平的共同营造等共同构成了校园的集体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学风, 从这种校园集体文化入手进行良性引导, 无疑是绝佳的切入点。
2、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上注重学术水平的提高。
现今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较以往有了长足发展。辅导员纷纷提高了自身学历和知识层次。辅导员队伍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素质人才。当他们面对学生做思政工作时, 可以将自己丰富的学养, 在言谈举止中与学生共享, “以身作则”地把科学态度、学者价值观、知识分子的行事习惯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而不是再如过去般, 以讲话、开会、谈心的形式空洞地讲学风建设。
3、积极培育教师的“学者做派”, 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将知识分子行事处世的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无言的价值取向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味。如, “211”重点建设高校陕西师范大学, 在思政工作中高度重视“学者”的功用, 积极引导学生向自己身边的名师看齐, 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治学态度和思想品味。该校曾将一批已退休的老教师、老学者返聘回校发挥余热, 担任过去多由年轻人担任的辅导员工作, 结果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老教授丰富的人生感悟, 深邃的治学眼光, 德高望重的人生姿态, 成为学生的楷模。许多过去辅导员让人听不进去的劝导, 在学者口中变得那样厚重。该校学习风气大振, 考试违纪、宿舍赌博等不良现象得到根除。
4、积极促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和培养。
外力劝其学, 制度迫其学, 都不如想办法真正调动学生自己的求学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爱学。再严格的外部规范都会有漏洞可钻, 只有发自内心的“求学”,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5、学生之间“朋辈教育”促学风。
提高高校学风, 仅凭教师的教育与规范往往并不能充分达到目的, 而通过学生中先进分子, 先进带后进, 以同是年轻学生的身份对需要帮扶的“差生”诉说正确的学习方式、价值观念等, 以“吹耳边风”的形式, 假以时日, 耳濡目染帮扶对象。其效果甚至大过思政教师课堂的讲授。学生工作人员可以大力培养学生骨干, 班干部骨干, 使得思政工作者有了“分身术”, 分成若干教育终端潜藏在学生堆里发挥良好影响, 形成“班眼”, 令学生在无心防时接受许多有益价值观。
6、加强EQ教育, 注重高校的“第二课堂”。
平时大学生上课, 由专职教师教学, 所授的大多为IQ, 属于“第一课堂”;而课后思政辅导员所建立的“第二课堂”传授的是学生EQ的部分, 情商不能仅仅理解为人际关系。它还主要包括学生抗挫折能力、主动求学能力、融入社会能力、实际办事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学风建设的“软形式”正是追求IQ和EQ的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缝连接。
综上所述, 高校学风建设应高度注重“软形式”的积极作用。这是需要花大气力, 用相对长一点的时间, 来做一些看似“笨功夫”的工作。再辅之以“硬形式”在制度纪律上规范, 最终达到让学生在外部推动与内心认同共济的合力下, 真正长久地走上健康向上的良性轨道。“软形式”的有效利用, 才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贤武.论学风建设中的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4.
[2]刘煜.地方高校学风建设与对策分析.黑龙江教育, 2008.6.
作用形式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
在现实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从歌唱的方式来看,教师一个人向学生示范唱歌,无法唱出齐唱的雄壮力量、轮唱的连绵起伏、合唱的浑厚效果。从人声的分类来看,可以分为男高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女中音。男教师唱不了女声,女教师唱不了男声。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学的发展。如今音乐教学离不开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为此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开阔其视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深化德育和美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是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其教学宗旨主张的是德育和美育,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出全面发展、高尚情操、良好人格的人为最终目标。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同时,有必要将德育和美育融入其中。使用多媒体来教授学生歌唱和欣赏,可以生动的把音乐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人文场景等表现出来,有助于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如教师在教唱《鼓浪屿之波》时,播放多媒体录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欣赏音乐,仿佛置身于歌曲之中听着浪涛一轮轮拍打着岩石的声音,感受到浓浓的海峡情和名族自豪感。 不仅打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灵魂,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起名族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多媒体教学的多种作用:
(1)德育作用。音乐教学可以分为歌唱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为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深化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虽然可以通过说教歌词来达到效果,但是远远不及投放多媒体录像所达到的效果好。如在教唱《歌唱祖国》,通过播放多媒体录像,感受演唱者激情昂扬的情绪、饱满有力的声音。同时还播放那个年代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切身感觉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爱祖国”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从《歌唱祖国》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学生通过了解《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来体验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虽然这是一首欣赏歌曲,但我希望通过这首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美育作用。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的美不仅仅只是蕴含着声音的美,形式的美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代表着人的听觉和视觉,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在教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播放多媒体录像,结合学生的听觉感觉和视觉感受,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感受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去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去热爱美、追求美,让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带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迎接未来。
(3)感染作用。感染指的是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再现当时场景后,学生的内心被触动了,进而和歌曲产生了共鸣。如在教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时,用多媒体播放大海的背景,同时伴随的音乐的放送,让学生置身于演唱者对大海的思念与歌颂,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激发学生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学生阅历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占有不小的比重,其中涉及到不少器乐欣赏、戏曲欣赏以及曲艺欣赏等。乐器欣赏又分为名族乐器欣赏和西洋乐器欣赏。戏曲分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曲艺则是以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欣赏这些音乐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多媒体播放。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清楚的看见乐队演奏时的情形,阵容的规模,乐器的特点,演员的服饰道具,演唱者当时的表情等等,从多个角度去欣赏歌曲。如在欣赏京剧《红灯记》,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可以观察到京剧的特色,明白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划分。这样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享受到更多名句作曲。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布置好教学背景,同时在课堂上营造好良好的气氛,不但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获得对音乐的感悟,还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渐渐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同时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这里多媒体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环节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幻灯片和录像,再过去现情景,通过视听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音乐的协调,对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学生想象力,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语言和情景是激发想象力的最佳方式。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放送和情景再现就是通过多媒体来实现的。音乐教学中如果缺乏情景再现,就难以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欣赏《高山流水》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表现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以及山泉丁冬水花轻溅的景象。学生能够感受到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想象秀丽、柔美的江南风情,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总之,在如今推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代,多媒体的运用将更加广泛,为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提供了便利。同时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现代教育将在未来成为教学领域的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1]贺金秀.现代多媒体音乐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李振海,李振锋.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J].校长阅览,2005(4).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版.
作者简介:
刘光理,男,出生年月:1983年9月,民族:汉,职称:小教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
柴油机呼吸器的作用及其不同形式 篇10
柴油机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有一定间隙,柴油机运转时,会有少量高温高压气体从燃烧室经此间隙进入曲轴箱,致使曲轴箱内的压力升高。随着柴油机持续运转,润滑油不断将高温部件的热量带回油底壳,使油底壳温度不断升高。在高温作用下,润滑油中的轻质易挥发成分会不断挥发出来,进一步增加了曲轴箱内的压力。柴油机曲轴箱若不设置呼吸器,在几种压力共同作用下,柴油机各密封面甚至机体就会有被涨裂的危险,并可引起重大事故。此外,热态柴油机停机后,随着其温度的下降,柴油机内部压力会低于外部大气压力。
柴油机呼吸器就是用来保持柴油机工作期间机体内部与机体外部压力平衡的装置。此外,通过观察、检测呼吸器的气体排放情况,可以判断柴油机汽缸的早期磨损及燃烧情况。
(2)呼吸器的不同形式
呼吸器的作用虽大同小异,但其形状位置却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3种:一是位于曲轴箱底部,如康明斯4B型柴油机;二是位气门罩顶部,如上柴D6114型柴油机;三是与进气相连,如帕金斯柴油机。
由于位于曲轴箱底部的呼吸器距离曲轴箱较近,所以其排气阻力小,排气温度较高。因为排气温度较高,润滑油中的轻质馏分容易挥发,导致采用此结构的柴油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呼吸器末端滴油现象。
呼吸器位于气门罩顶部优点是一般不会出现滴油现象。缺点是占用空间大。此外,因呼吸器位置较高,必须用1根长管将高温高压气体引到柴油机底部或其他较为隐蔽部位。
【作用形式】推荐阅读:
形式与作用06-25
多形式发挥党校阵地作用 多渠道促进三个文明建设 ——--县委党校工作汇报06-06
silent的副词形式名词形式07-30
di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08-03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10-27
年会形式08-30
命题形式07-15
反思形式07-17
支撑形式07-17
形式改进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