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视角(精选6篇)
训练学视角 篇1
1 引言
健美运动是一门通过徒手和各种器械,运用专门动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发达肌肉、改善体形、促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大众健美健身的不断普及,作为科学健美训练的灵魂和指南——“韦德健美训练原则”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健美健身实践中对“韦德健美训练原则”还是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健美健身专门性的理论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展许多年了,我国从宏观上对健美健身训练理论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这对于中国未来竞技健美的发展是不利的。本文试图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该原则体系进行解析,以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对整套原则进行分析和论述,以帮助我国从事健美健身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更深刻的理解它的科学内涵和实质,使它更好的在我国健美界得以运用。
2 韦德健美训练原则简述
“韦德健美训练原则” 是被尊称为“现代健美之父”的乔·韦德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形成的较完整的健美科学训练原则,已得到世界健美界的公认。这些原则已深入到世界各国健美运动领域,从初级、中级、高级直到参加比赛的男女运动员及所有的健美冠军全部采用了“韦德健美训练原则”。这些训练原则已成为科学健美训练的灵魂和指南。
参考国际健联(中国)韦德体系私人教练培训班的内部教材和我国健美界泰斗娄琢玉先生的归纳,其训练原则内容主要包括:渐增超负荷训练、优先训练、肌肉混淆训练、综合训练、本能训练、孤立训练、局部集中训练、静力张紧训练、反重力训练、发胀训练、快速训练、锥形加重训练、强迫次数训练、助力次数训练、局部次数训练、预热训练、停息训练、逐降组数训练、变换角度训练、超组合训练、复合训练、三组合训练、多组合训练和分部训练。
根据笔者的理解,“韦德健美训练原则”可分为训练总则、技术性训练原则、方法类训练原则和计划类训练原则。原则是人们观察或处理问题所依据的准则或标准。[1]整套“韦德健美训练原则”实际上包括了健美训练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如果我们都概以“原则”,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而我们将之称为“韦德健美训练理论体系”更为准确。下面我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分类论述。
3 健美训练基本原则
在“韦德健美训练原则”中渐增超负荷训练、预热训练、优先训练、肌肉混淆训练、综合训练、本能训练都属于健美训练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虽用词不同,但实际内涵却是相同的。
渐增超负荷是指逐渐增加训练的重量和负荷,给予全身各部位肌肉群“超负荷”的刺激才能获得“超补偿”的结果,从而使肌肉群更快地增长。超负荷原则是基于人体机能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基本反应与适应规律而提出的。更确切地说,所谓超负荷,实质是指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使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在不断进行的反应——适应过程中,逐渐提高到最大运动潜能。[2]该训练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生理原则,同时也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原则,在运动训练学中称之为适宜负荷原则。
预热训练是一种使局部肌肉和关节在“预热”的情况下,使局部肌肉能逐步适应超负的训练。预热训练实际上是我们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听到的专项热身。我们一般先做单关节动作进行“预热”,接着再做双关节动作。预热训练是训练课中渐增负荷训练的基础,同时,能防止大负荷下肌肉和关节的受伤。
优先训练是指把身体上最薄弱的部位或相对较弱需重点加强的部位,安排在每次课的最前面训练。优先训练就是运动训练中有效控制原则的具体化。优先训练实际上是补差训练,是对身体中较差的部位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均衡全面发展的训练原则。
综合训练是指在不同的训练动作中,采用不同的重量、不同的次数和不同的训练强度进行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实质运动训练学中称之为系统训练原则,较综合训练而言,系统训练含盖的面更广。
本能训练是指按照个人自己的直觉,通过长时期的实践来选择适合个人的训练方法,以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本能训练实质就是针对不同运动员训练中的个体特异性实施区别对待,运动训练学中称之为区别对待原则。因为,虽然人体的化学结构是相同的,但体内的基因条件和生理生化的特点不同,对运动负荷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不会相同。
4 健美训练技术类原则
“韦德健美训练原则”中属于技术类训练原则的有孤立训练、局部集中训练、静力张紧训练、反重力训练、发胀训练和快速训练,这些训练原则实质上是健美训练的基本技术要求,是竞技健美专项的技术需要。
在健美比赛中,运动员更多的是通过展示肌肉的外形而不是完成动作的能力获得比赛的胜利。健美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是要拥有发达的肌肉体积和清晰的肌肉线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匀称的肌肉比例。其训练目标是健美区别于举重和其他项目专项力量练习的根本,简而言之,健美要的是“肌肉、线条和比例,而不是力量”。因此,健美训练的所有技术要求都要以这一训练目标为核心。
孤立训练是指健美训练的每一个动作,要求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主动肌群的收缩和伸展,尽可能使其它肌肉群很少或不参与用力。局部集中训练是指最大限度地使大量血液集中在某一部位肌肉群的一种训练动作。静力张紧训练是一种在健美造型中的肌肉控制技术。反重力训练是指在重量放下还原时使主动肌产生最大张紧力抵住重量所产生重力向下的作用力。该训练实质是一种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之为的“离心训练法”肌肉力量练习方法。研究发现,肌肉在进行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离心张力比最大向心张力大30%左右,因此该力量训练方法能够对肌肉造成更大的刺激,从而更有利于发展肌肉横断面积和肌肉力量。它可以增强肌肉的结缔组织,加深肌肉的刺激深度。
发胀训练是指在用正常的技术动作做到最后一组的最后一次试举后,再继续做几次短促而不完全的局部次数训练。快速训练也称“补偿加速训练”,指在上举动作中要加速用力。其目的是充分发挥白肌纤维的性能。
根据娄琢玉先生的总结,健美训练的基本技术原则包括动作的全过程用力、控制着重量、不要惜力、继续张紧力、把意念集中在肌肉中、训练到极限次数。[3]“韦德健美训练原则”中的这些技术性训练原则跟娄琢玉先生总结的基本技术原则虽表达用词不同,但实际内容却是相同的。同时,这些技术性原则使得健美与举重和其他项目专项力量训练区别开来,体现出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4 健美训练方法类原则
“韦德健美训练原则”中属于训练方法类的原则有锥形加重训练、强迫次数训练、助力次数训练、局部次数训练、预热训练、停息训练、逐降组数训练、变换角度训练、超组合训练、复合训练、三组合训练和多组合训练,这些训练原则实质上是健美训练的具体的训练方法。
美国学者伯特·沃德分别以代表构成相关负荷因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合成的字串,即PIRTS,来表示这些负荷因素。其中,P(percent)最大负荷百分比;I(interval)每两组练习间的间隔;R(repetition)一组练习的重复次数;T(time)完成重复练习的时间;S(set)组数。[4]除此之外,力量训练频率也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重要的训练因素。健美训练中各种训练方法的实质其实就是这些因素的变化组合方式。
锥形加重训练是指逐渐增加重量、试举次数相对减少的加重方法。强迫次数训练是指借助同伴的外助力克服肌肉用力的“黏住点”完成最后1~3次试举。助力次数训练是指在试举中最后不能再以准确的技术动作来完成动作全过程,容许借用自身协同肌群的力量产生一股“助力”来完成最后几次试举。局部次数训练是指做某一个动作做到最后极限的一次后或在做完力竭的“助力”或“强迫次数”训练后,再尽力做动作全过程的1/4、1/3或1/2次,直到一点也举不起来为止。
锥形加重训练是通过“P”来改变运动负荷,而强迫次数训练、助力次数训练和局部次数训练则是通过“R”来增加负荷强度,以加深对肌肉的刺激。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依变换的内容可将变换训练法分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方法。[5]
变换角度训练是指在训练中变换不同的角度和体位,以使各部位肌肉群获得全面发展。肌肉混淆训练是指为了使肌肉群持续地和完整地发展,必须定期或经常地调整训练课程或训练动作。变换角度训练和肌肉混淆训练实际上是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方法的结合。
逐降组数训练是指在一个连续长组训练中,逐组减轻重量和强度的训练方法。停息训练是在采用一定重量试举的全过程中,用不同的间歇来完成一个长组中的规定次数。逐降组数训练和停息训练都是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和负荷变化训练法的结合。
超组合训练是指把相反的相近肌肉群的两个动作在一个连续组内进行循环训练。复合训练是指把相同肌肉群的两个动作在一个连续组内进行循环训练。三组合训练是指把相同肌肉群的三个动作在一个连续组内进行循环训练。多组合训练是指把相同或相对肌肉群的4~5个动作在一个连续组内进行循环训练。上述四种训练实际上都是循环训练法,只是组合的动作数量不同而已。运用这些训练可有效地激发训练情绪、积累负荷“痕迹”和增加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糖酵解系统及其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功能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该功能状态下的力量耐力。
5 健美训练计划类原则
在“韦德健美训练原则”中循环训练和分部训练属于训练计划类原则,这些原则虽简单,实际上所包涵的运动训练含义却十分丰富,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很难把握这两个训练原则的真正内涵。
按运动训练计划时间跨度的大小,可将其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6]循环训练是指在一个循环周期中,贯穿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循环训练的实质内涵是指在健美训练中要有训练计划,主要包括年度和大周期训练计划,同时依据相应的计划安排训练内容、方法和负荷。其训练计划的制定主要依据系统训练和周期训练原则。
分部训练是把全身各部位肌肉群分成几次或几个部位进行训练。分部训练实际上是健美专项周或小周期训练计划。分部训练主要考虑的是身体各部位肌肉群的训练强度、适时恢复及匀称发展。
6 应用“韦德健美训练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全面系统具体的运用这套原则。所有“韦德健美训练原则”都不能孤立地来看待,它必须根据不同的训练水平、不同的训练阶段、不同的训练动作和不同的训练周期来采用,并结合训练动作和训练课内容来综合运用。
其次,我们应认识到它的不足之处。整套原则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得对其理解不深刻的运动员难以在训练过程正确运用。现代运动训练非常注重训练过程的控制,该套原则中缺乏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构建健美训练理论体系。竞技健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竞技健美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必须在动态中不断认识、观察、摸索、把握健美运动的本质与规律,并不断顺应规律,调整训练理念、方法、手段、策略。
健美训练构成是多层面和多角度的,既有人们对健美项目制胜规律的把握、训练思路的创新和训练原则的理解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有个性化训练、心理训练、营养和体能训练等操作层面的要素。科学的健美训练,其实质就是要将训练中的这些复杂因素给予优化、系统化,使其能够按着竞技健美本质规律和特征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地规划,最终达到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目的。
7 结束语
“韦德健美训练原则”对我国健美训练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发展这些原则,我们应从更宏观的训练学角度去理解其中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以构建健美训练理论体系。
健美训练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要借助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营养学等相关运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才能使其建立在一种更为全面、更为厚实、更为科学的基础之上。坚持理论创新,在保证健美训练理论体系建构的高起点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跟上现代竞技健美发展的趋势,为中国竞技健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这是建立这种理论体系基本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张清源主编.现代汉语常用词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489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25
[3]娄琢玉.娄琢玉健美世界[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77
[4]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7
[5]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66
[6]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6
训练学视角 篇2
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体育管理
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体育管理
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B.运动选材 C.运动训练D.运动管理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
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
5.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6、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运动管理
7.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A.提高运动成绩 B.提高竞技能力 C.参加竞赛 D.增强体制
8、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效应 D.社会效应
9.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
10.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A.各项目的诞生B.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C.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11.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
A.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 B.快速发挥力量 C.推迟疲劳出现 D.多用战术
12.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
A.心理B.技能C.体能D.智能
13、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
A.游泳B.排球C.短跑D.铅球
14、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
A.固定组合B.变异组合C.同属多项组合D.异属多项组合15、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
A.举重B.摔跤C.跳高D.跳远
16、竞赛规则的标准化,是我国传统项目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A.摔跤B.拳击C.举重D.武术
17、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核心部分是:
A.身体训练B.技术训练C.心理训练D.智能训练
18.在表现准确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方面要求很高,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员重要的个性特征。
A.稳定性B.有恒性C.独立性D.灵敏性
19、在表现准确性项群项目比赛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员比赛成绩取得的主要因素?
A.确立辨证的比赛指导思想B.全面作好赛前准备
C.教练员与运动员正确的参赛行动D.对手的干扰
20.格斗对抗性项群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并对提高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体能B.体能、技能与战术能力C.心理D.智能
21.格斗对抗性项群比赛的方式是:
A.一对一的对抗B.多人对抗C.二对一的对抗D.以多对少的对抗
22.下列哪一项是格斗对抗性项群中运动员的制胜武器?
A.体能B.技术和战术能力C.心理D.智能
23.下列哪一项是影响运动员在隔网对抗性项群中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
A.运动员竞技水平B.比赛的时间 C.对手水平D.观众
24.在隔网对抗性项群中,掌握各项技术的基础和比赛中完善战术的前提是: A.技能和战术能力 B.体能 C.心理D.智能
25.下列哪一个运动项目不属于同场对抗性项群?
A.足球B.篮球C.排球D.手球
26.在同场对抗性项群中,各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A.技能和战术能力B.体能C.心理D.智能
27.决定同场对抗性项群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的是:
A.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水平B.对手水平
C.竞赛办法D.比赛环境
28.下列哪一运动项目不属于快速力量性项群的项目?
A.跳跃B.网球C.标枪D.举重
29.下列哪一项不是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技术特征:
4.速度性项群运动员比赛成绩获得的决定性因素是:
A.体能水平B.对手水平C.裁决的公正性D.赛次机会的均等性
30、在速度性项群训练的技术训练中,要重视
A.动作的幅度B.动作节奏C.关键技术环节D.动作协调
31、下列哪一个运动项目不属于速度性项群的竞技项目?
A.短跑B.跨栏跑C.短程划船D.跳跃
32.耐力性项目竞技的核心是:
A.速度和耐力B.加速度C.冲刺速度D.开始速度
33.耐力性项群训练中,发展为主导的多种竞技能力。
A.体能B.技能C.战术能力D.智能
34、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和最根本的原因是:
A.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B.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C.外界条件对比赛的影响D.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35、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三个方面,下列哪一项不是的?
A.技术B.身体形态C.身体机能D.运动素质
36、在竞技活动中,决定运动员素质水平的基本条件是:
A、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B.人的心理能力C.战术能力D.智能 :
37.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
A.发展体能B.提高竞技能力 C.提高技能D.比赛成功
38、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是:
A、性格B、成功动机C、行为D、结果
39、在训练中要关心运动员的各方面,从而引导运动员形成生积极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A、自我实现B、生理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40、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是:
A、现代控制论B、训练信息
C、教育论D、训练过程的多变性
:
41、决定训练周期的变异因素是:
A.比赛日程B.比赛地点C.比赛级别D.竞技状态
42、下列哪一项不是周期安排原则中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
A、准备期B.形成C.保持D.消失
43、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里,训练准备期与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
A.获得阶段B.相对稳定阶段C.暂时消失阶段D.恢复阶段
44.当负荷在什么情况下,运动员机体就会发生劣变。
A.一般负荷B.最大负荷C.过度负荷D.适量负荷
45.哪一项不是负荷数量的评价指标:
A.次数B.时间C.距离D.难度
46.运动训练过程中,适用于负荷起点较低的初学者的逐步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是:
A.直线式B.阶梯式C.波浪式D.跳跃式
47.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
A.速度B.力量C.耐力D.技术水平
48、下列不是根据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A、持续训练法 B、循环训练法C、重复训练法D、间歇训练法
49、下列哪种方法是整体控制方法?
A、完整训练法B、重复训练法C、循环训练法 D、程序训练法
50、下列哪种方法属于具体操作方法?
A、分解训练法B、模式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程序训练法
51、身体练习主要指各种各样的:
A、技术B、具体动作C、战术D、体能
52、下列不是依竞技能力训练目的划分的运动训练手段:
A、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B、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
C、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D、提高比赛能力的训练手段
53、下列哪一项不是动作构成要素?
A、姿势B、速度C、节奏D、耐力
54、模式训练法的特点之一是:
A、信息化B、系统化C、定性化D、程序化
55、体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身体形态B.身体机能C.运动素质D.负荷强度
56、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
A.体能B.技术C.心理D.智能
57、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应以
A.身体形态B.身体机能C.运动素质D.心理智能
58、身体训练手段中称之为“法特莱克跑”的练习手段是一种
A.重复练习手段B.持续练习手段
C.间歇练习手段D.循环练习手段
59、下列那一指标不是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
A.高度B.长度C.宽度D.密度
60、少儿耐力训练必须以训练为主
A、有氧耐力B、无氧耐力C、肌肉耐力D、专项耐力
61、哪一项目的专项能力特征不是“以最大强度重复完成比赛动作”?
A、举重B、标枪C、跳高D、篮球
62、心血管耐力又叫:
A、有氧耐力B、无氧耐力
C、力量耐力D、一般耐力
63、下列四种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素质主要手段的是:
A、立定跳远B、负重杠铃C、篮球投篮D、躲闪跑
1、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技术原理?
A、生物学原理B、心理学原理C、社会学原理D、化学原理
64、从生物学角度看,运动技术的形成归功于:
A、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B、灵敏素质好 C、运动技能的贮存数量D、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
65、直接制约着运动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是:
A、技术水平B、竞赛规则C、技术环境D、器材设备与场地 66加难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以
A、低于B、等于C、高于D、脱离
67一个运动员的“绝招”的核心构成部分是:
A、基本技术B、高难度技术C、特长技术D、全面技术
68在球类等对抗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
A、动作的准确性B、技术的实用性C、技术的规范化D、动作的完整性
69哪一项目完成技术的目的不是打破对方防守后得分及阻止对方得分?
A、乒乓球B、羽毛球C、排球D、武术
70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A、常用技术B、特长技术C、进攻技术D、防守技术
A、虚拟现实训练法B、想象法C、模拟法D、程序法
71战术意识的核心是:
A、战术能力B、战术决策C、战术思维D、战术方法
72“快、转、准、狠、变”是哪一个项目的制胜因素?
A、乒乓球B、羽毛球C、排球D、篮球
73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是:
A、训练活动B、营养C、管理过程D、恢复
74比赛期对应于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的:
A、形成阶段B、保持阶段C、消退阶段D、恢复阶段 75运动时,供应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
A、ATPB、肝糖元C、肌糖元D、脂肪
76下列四种选项中,不属于多年训练计划特征的是:
A、具体性B、框架性C、相对稳定性D、宏观性
77运动员的全程多年训练的核心阶段是:
A、基础阶段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D、竞技保持阶段 78在哪个训练阶段的负荷内容首先是协调能力和基本技术的训练?
A、基础阶段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D、竞技保持阶段
79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特征是:
A、训练负荷比例越大越好B、循序渐进的逐渐增加
C、负荷强度必须是中等强度D、周而复始的训练
80根据参赛年龄的发展趋势,属于“少年型”的运动项目是:
A、田径B、体操C、篮球D、排球
81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在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训练的首要任务是:
A、发展素质,完善技术B、发展技、战术
C、发展心理能力D、发展智能
82在一个大周期训练中,准备时期的时间是:
A、最短的B、最长的C、中等的D、不明确的83恢复时期训练负荷的突出特点是:
A、强度大,量大B、强度小,量大
C、强度、量均衡D、降低练习强度,保持一定的量
84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里,训练准备期与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
A、获得阶段B、相对稳定C、暂时消失D、恢复
85下列四种因素中,不是构成负荷强度的因素是:
A、质量B、难度C、密度D、组数
86在训练周期的准备阶段的初期,运动负荷安排的重点应以提高练习。
足球训练学(下) 篇3
何时训练
气温22度左右。还有点阳光,是训练的最佳时候。
——马加特
哪段时间是足球运动的“黄金训练时期”?这要根据各国的气候和环境来看。俄罗斯前锋帕夫柳琴科本赛季转会到托特纳姆队后,第二天9点他就得参加训练,但在俄罗斯,这时候他还在喝咖啡。而在德国,每到冬季,训练都会向后推迟一小时,但之前球员们仍得在室内训练力量。不过教练员一般都有个时间默契:上午的训练尽量安排在早上9点,这是球员身体数据最佳的时候。下午5点再来一次训练,那时体能恢复得差不多了,需要新的刺激。
[有此一说]在拜仁慕尼黑队执教时,马加特有一次将训练安排在凌晨4点,居民报警说有人在扰民,警方赶到后发现原来是拜仁队员在进行训练。之前拜仁刚刚打完德国杯,晚上11点才回到宾馆,但第二天凌晨3点就被他们的教练喊起来训练了。
练多狠
如果晚上有比赛,那么上午就练得少一点。
——温格
帕夫柳琴科到现在都没能适应英格兰式训练:“我几乎无法承受,我总是去看表,希望训练课快点结束,但它竟持续了两个小时,后面还有半小时的器械锻炼,加起来是两个半小时啊,我简直无法想象!”不过比起德国球队,英格兰球队的训练强度还是低了。在汉堡队,前任主教练多尔有堂训练课持续了近三个小时,这已经很平常了。从训练量和强度来看,德甲要比其他联赛大得多,也许是因为德甲球队一个赛季下来只需踢34场联赛,像科特布斯这样的球队如果在杯赛中被淘汰,那他们的比赛强度甚至还不如一支英冠球队。欧洲的大部分球队有时训练也仅仅安排一个小时,比如AC米兰和阿森纳,最具代表性的是温格,他非常反对进行过多的负重和力量训练,即使是体能训练也要控制。阿森纳队昔日著名后卫基翁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所有的环节都以秒来计量,这是我见过的最科学的训练模式。”
[测验]一个是不断看表并期盼训练早点结束,一个是意犹未尽就被教练喊停,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训练方式?这或许就是拉莫斯和温格的差距,主教练应该让球员知道练什么,练多久。
古怪训练法
有些东西不在教科书上,比如门前感觉和射门效率等,所以教练员都会费尽心思;用小号球训练控球技术,这是哪家俱乐部的把戏;在惯用脚上绑上布条,再用非惯用脚射门,乌迪内斯队教练马里诺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锻炼球员的双脚能力,希丁克在韩国时经常在球场上摆三个球门用来增强队员的射门信心。还有教练喜欢关上所有照明灯在黑暗中训练,乌利维埃里在都灵队时就经常这么做,如果在白天,球员还会蒙上一只眼睛,乌利维埃里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队员的观察能力。在2006年世界杯时,比尔霍夫安排德国队参加了一次拆装时钟的比赛,这项特殊的训练是为了提高队员的注意力。为了锻炼球员的勇气,柏林赫塔队过去曾让球员蒙着眼睛在12米高的吊索独木桥上行走……
争议之“七伤拳”
我们很少进行统一的全队训练,而是采用个人或者小组训练。
——阿勒代斯
1、全队训练还是分组训练
似乎从本世纪开始,欧洲训练场上就很少出现全队集体训练,分组和分包训练成为主流。在阿森纳,每个人都有单独的体能计划,并有专门的教练负责。温格说:“每个球员都有自己单独的训练计划,这好比做菜,把不同的材料融合在一起。”拉齐奥队根据体能将球员分为四组,体能成绩一等的训练技战术,二等的练力量,依此类推。尤文图斯则是按照训练计划分成三组,由不同教练员带领练习,和拉齐奥一样都是每隔一段时间然后轮换。
[分析]从模拟比赛效果看,“11对11”式全队训练似乎更好,不过小范围的分组对抗更现代——那就是强调个体,毕竟比赛是由各个变化的个体组成的。阿勒代斯将全队统一训练讽刺为落后的足球,卡帕纳(尤文图斯队体能教练)则总结说:“在每一场训练中球员都要进行不同的项目,这样可以让他们保持专注性和积极性,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到每一个人。”不过,尽管分开训练看上去很美,但也有瑕疵在前,库珀时代的国际米兰也实行分组训练,但却依然伤病连连。
2、一天一练还是一天两练
上赛季西班牙教头拉莫斯来到英格兰后,很多球队都开始了一天两练的传统。但以温格为首的老教练们依然认为一天一练才是最科学的,因为这种方式最容易调整,也能达到训练的长期效果,一天两练只是在惩罚队员时才会使用。拉莫斯在托特纳姆的命运也证实了他并不擅长训练,看起来他更适合中国队,因为全世界最热衷一天两练的正是中国队,之前杜伊科维奇希望能够进行一天一练,但多次遭到足协的批评……
[分析]杜伊科维奇还抨击过被誉为“中国特产”的高原集训,这也成为他最终离开的“落井石”之一,其实已经有很多欧洲俱乐部甚至希望把赛季前的封闭集训都取消。
3、有球还是无球
克林斯曼在拜仁进行的是有球训练,即使是冲刺跑也要带球。过去马加特时代的“魔鬼训练法”都没了,看起来克林斯曼并不喜欢那种“原始人”的训练。通常教练会认为进行更多的有球训练能唤醒球员对球的意识和渴望,也符合战术需要,但这明显忽视了球员的特性和喜好。如果一些球员并不具备出色的盘球能力,那他们进行无球的体能训练就更能达到战术需求,相反像南美球员,他们天生热爱有球的沙滩训练,那么对他们特别照顾也容易受到球员信赖。不过马加特对无球训练的辩护也不无道理:现在都是一脚出球的时代,老带着球有什么意思。
[反证]尽管讲究有球训练,但克林斯曼又限制球员过多地触球,他追求的是英超那样的一脚出球,最多两脚,最好能将平均每次触球时间缩短为1.1秒。实际上克林斯曼也重视无球时的体能,在德国队时他也阶段性地引进了铅背心和健身球,还多次让球员戴上用橡胶和钛做成的腕带,告诉他们这可以增强体能。
4、封闭还是不封闭
罗马队本赛季的开局糟糕透顶,他们惩罚性地采用了封闭集训,但却引起了争议。封闭训练是个老话题了,过去斯帕莱蒂自己也反对。尽管俱乐部都说封闭训练是为了让球员在赛前保持注意力,增加团队氛围,事实上罗马队在封闭后也确实赢了切尔西,但这种集训依然被大多数教练看作是呆板和死气沉沉的。意大利教练界过去进行过记名调查,结果除了普兰代利外,几乎所有教练都反对封闭集训。圭多林认为最好的集训是“赛前一天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商议,然后各回各家,周日早上见”。但老马尔蒂尼则认为,对于年轻球员来说,封闭是最好的保护。
[分析]老教练卡尼曾建议赛后也要对球员进行封闭:“那时球员需要恢复,也
要检查伤病状况。”这种要求确实是太不近人情了。
5、国家队和俱乐部的争论
国家队和俱乐部训练体系也有冲突,比如一些在欧洲效力的巴西球员就表示过,他们更愿意参加国家队训练,甚至发生过巴西队体能教练斥责皇马俱乐部训练不科学的事情。由于俱乐部和国家队赛事的目的和频度不同,经常发生球员在俱乐部狂练力量,到国家队又不停地练带球冲刺的事。弗格森曾提议他治下的国脚们在国家队也按照在曼联的训练方式练习,这自然遭到了国家队教练的冷眼。所以经常发生的事是,球员总在最后一刻才赶到国家队参加合练,如果更早赶到参加特殊训练,很容易就会受伤。
[延伸]即使是俱乐部训练也有区别,例如在桑托斯时,罗比尼奥从来没有受伤,但到了西班牙便伤病连连,不能说皇马训练水平低,只因两队训练侧重点不同。在巴西,罗比尼奥很少参加体能训练和大肌肉群力量训练,体能训练也是有球训练。但在皇马,却正好相反,舒斯特尔曾希望巴西人能加强腿部力量,但又担心他灵巧度降低。
6、力量还是耐力
这种“此消彼长”的现象并不特殊,也符合物理概念。如果加强耐力训练,缺乏力量很容易受伤,但如果加强力量训练,体能也会受到影响。教练员很难做到二者均衡,卡帕纳几乎不给尤文图斯球员安排力量训练:“我们也要进行健身房训练,但我的想法是在力量与耐力间找到一个平衡。今天的足球充满了太多的力量而缺乏耐力,所以教练的战术要求有时很难完成。加强耐力而减少力量训练,这是个新想法,还需尝试。”与之相反的是皇马,迪萨尔沃经常增加球员在健身房的时间,但皇马总被批评在最后阶段乏力……
[他山石]上世纪末,加拿大科学家对划船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进行了研究,他们安排一组选手先进行持续五周的耐力训练,再进行五周的力量训练;另一组则相反,在测量乳酸盐减少量和氧气增加的最大吸入量时,得出的检查结果令人吃惊,结论明显有利于先进行力量或者循环训练法的划船手。研究还发现,那些先进行力量训练后进行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在耐力训练阶段即使停止了特殊的力量训练,也不容易于失去力量。
7、集体还是个人
很多球星都有自己的体能训练师,看上去这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能力和避免伤病,但更多时候这只是种特权的象征,而这种特殊待遇也总遭到其他普通球员的不满。一些私人体能训练师往往比教练员拥有更大的权力,因此很难说这种特殊的职位是受到欢迎的,尤其是当这些特殊工作人员也无法阻止球星伤病和状态低迷时,除了他们的雇主外,很少有人能为他们说几句话。
[分析]除了上述争论外,关于足球训练学的矛盾还有很多,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最科学的训练?很难说,我们承认所有教练的训练理念都是好的,问题只是媒体等不起,输了球,过去你受到的赞扬也都是坏的,而球会主席和电视观众更等不起,把你换掉重头再来,下一个教练再带来他的训练方法,然后重复。结果没有一个训练方法能得到长久验证,这是学术的进步,然而也是进步的尴尬。
训练学视角 篇4
一、跳高成绩组成及影响因素
跳高高度由三个垂直距离总和决定, 即:H=H1+H2±H3
H:能够越过的横杆高度。
H1: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
H2: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
H3: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
从公式中可以看到跳高成绩H由三个高度组成即:H1, H2和H3。H1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身材高, 特别是下肢修长的人, 重心也高, 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是运动员起跳时的身体姿势, 这对提高重心高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跳高是属于垂直跳跃项目, 尽管腾起后受水平速度的影响, 但重心轨迹仍按抛物线运动, 因此跳高的高度H: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的角度, 它们是在起跳瞬间就决定了的, 因此, 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H3是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跳高时, 体过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处在横杆之下是最理想的, 但在实践中最难做到, 但是总体而言H3的值越小越好。跳高姿势的演变从跨越式到背越式, 过杆时身体重心与横杆距离大大减小, 所以说H3是衡量杆上技术优劣的主要标准。
二、跳高能力各个因素的提高
有上面公式可知, 凡是影响到H1、H2、H3, 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总的跳高高度。H1除了受到选手身高、腿长的先天条件的影响之外, 另外, 运动员起跳的身体姿势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身体姿势的改变会影响身体重心的变化。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高摆, 提肩, 拨腰, 整个身体充分向上伸展, 起跳腿的膝躁关节充分蹬直, 这会显著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因此, 跳高时应强调高重心的起跳姿势, 要在充分利用助跑取得的水平速度和快速积极放脚着地的基础上, 在起跳离地瞬间尽量提高身体重心的高度, 使起跳腿三关节充分伸直, 摆动腿和臂充分上摆, 躯干充分向上伸展, 以提高H1的值。
除了H1这种天赋与起跳姿势影响到起跳高度外, 更多是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而起跳高度又取决于助跑速度以及由平行运动转换成垂直高度的效率, 助跑速度越快, 转换得越好, 获得的腾起高度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 训练的目的就是尽力提高H2。提高H2首先提高水平速度;其次提高腿部爆发力, 最后要解决好助跑速度和腾起速度的转换, 尽可能地发展运动员的各种能力, 使跳的技术更为合理。
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可参考相关田径或体能相关训练方法, 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进行探讨。合理的起跳技术, 可以达到最好的起跳效果。在动作要求上强调起跳腿向起跳点迈进和放脚的技术, 适时地准备进人起跳的方法, 适时地准备起跳的方式, 摆动腿动作完成的及时性和积极程度, 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以及它的节奏, 频率的结构,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相关数据表明,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 对地面的作用力摆腿占20%, 摆臂占60%, 起跳腿只占20%, 由此可见, 摆动腿及两臂的迅速向上摆动, 所产生的动量向全身转移, 从而加速身体运动, 再合理地配合起跳腿的蹬伸动作, 就能达到应有的起跳效果。
H3值是衡过杆动作优劣的主要标准, 对于H3而言, 越小越好, 这要求尽量完善杆上动作, 应发展运动员的平衡觉、柔韧性、协调性、空间身体控制等各种能力, 注意运动的经济性和实效性, 使身体尽量贴近横杆形成中间高, 两头低的桥形姿势。同时注意姿势反射的训练, 即头部的后仰, 可利于挺髓, 形成流畅的过杆技术, 缩小H3的值, 提高了动作技术质量。一定意义上讲, 跳高技术的发展, 过杆姿势演变的趋向, 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越过更高的横杆。
三、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体能、技术上的训练之外, 影响跳高竞技能力的因素还包括运动员的意志力、情绪控制等心理作用的影响。背越式跳高是用背部着垫, 所以很多运动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另外, 跳高属于顺序比赛, 前面选手的表现会很自然的给后面运动员无形压力。事实证明, 跳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直接制约运动员的表现。比赛过程中, 随着高度越来越高, 试跳次数越来越多, 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如果运动员能够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旺盛的斗志, 才能正常发挥出正常的运动水平。
四、跳高运动员的训练重点
针对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训练重点应注重于以下几点:
1. 水平速度与腿部瞬间爆发力。
2. 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移, 即起跳技术的训练。
3.过杆技术的训练, 即尽量缩短H3。
4.跳高专项心理训练。
摘要:现代竞技体育是一个系统的、繁杂的系统体系。但是运动员的基本能力仍然是由基本素质、技术能力、心理素质构成。本文通过对跳高的能力构成进行分析, 找出训练跳高的核心因素, 为运动员能力提高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训练学,跳高,能力构成
参考文献
[1]许耀增.影响跳高成绩的重要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3
[2]高美玲, 从决定跳高成绩的基本因素谈背越式跳高的训练[J]训练研究.2006.7
[3]沈伦.影响跳高成绩因素探蹊[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地理图像的视角特征与训练 篇5
关键词:地理图像的视角,特征,训练
地理图像的视角其特征为:1.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同一信息源 (图像) 每个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只能看到图像中那些“表现明显”的部分。而有的学生则善于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观察图像的组成要素,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图像信息。2.观察的有序性:学生在观察图像时, 视角的注意点从一部分向其他部分转移时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常是根据不同要求:由主到次、由点到面或按时间、方位、关系有序的观察, 这种不重复、不遗漏的视图方法使获取的信息更完整。3.读图的选择性:通过各种符号、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图像, 所涵盖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时学生对图像经过反复观察也不得要领, 其症结是不善于把看到的东西进行筛选, 排除与主题不相关的非本质内容。只有抓住图像的关健点, 才能使获得的信息更具有针对性。4.视图的还原性:将抽象的图像符号还原成真实的地理事物过程。要善于依据“色彩缤纷”的符号, 将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转化成“大脑”中的立体形态, 实现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逆向结合。5.内涵的隐藏性: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能容易地读出它所表达的城市、村庄、道路、山地、高原等地理事物, 判读这些“外在”的内容, 只能视作理解图像的第一步。只有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 才能看到一切不在图像上的“东西”, 才能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析图方法, 也才能形成独特的图像视角。
依据图像视觉的特征来判读图像, 并形成个体独特的图像视角, 其实质是图像思维的训练过程。下面按照学生的思维认知程序, 探究图像视角的训练过程:
一、读图训练
养成学生正确的读图程序, 并根据读图要求, 排除不相关的图像因素, 把目标从图像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获取有用的信息。为此, 一要搞清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 如地图上的各种注记、图例、颜色、比例尺、经纬网、等值线等, 这是学习地图的前提, 学生掌握这些图像语言的地理意义, 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根据图像所表述的地理事物及读图要求, 对图像中的各种符号加以分析, 使之具体化、形象化。题例1:以“中国行政区简图”为例 (图略) :从地图名称入手, 了解地图各种图例的含义及比例尺的大小, 突出地图的主题 (行政区) 。其次, 引导学生有序地读图, 如按方位 (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哪几个省级行政区?...) 、按面积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最小的呢?...) 、还可按人口、按地形等观察顺序。同时注意分析与行政区相关的其它内容:如我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陆上邻国按顺时针分别有哪些;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哪里等。还要根据读图要求, 选取重点, 使学生读图有主、查图有法。
二、成像训练
图像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图形, 通过对图像表象的理解、扩大、迁移、深化达到想像和再造想像, 使图像信息在头脑中保留和再现, 实现学生没有看到图像, 也可以凭借这种“心理地图”形成图像, 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题例2:“世界主要煤田的分布“ (图略) , 阅读煤田空间分布状况, 获取地理表象知识。然后根据表象提供的“充足原料”, 经过抽象的思维加工, 简化繁杂的煤田分布状况, 化难为易, 变具体为抽象, 在头脑中构建世界两大主要煤带:北半球的亚欧大陆煤带和北美洲中部煤带, 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巧妙结合“成像”。由于图像的信息化比文字的信息化更易记忆和展现, 因而使理论知识的透明度提高, 难度降低。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图、记图, 将一幅幅图像不断的输入, 逐渐形成大脑的图像系统。
以图成像, 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成像训练使学生能够透视隐藏在图像内部的性质和规律, 让学生看的更深入, 获得的信息更丰富。成像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记住某一幅图, 而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释图训练
图像视角的培养, 不仅是读图、“成像”, 更重要做到图-文、图-图的转换, 如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 用直观的图像方式来表达教材中的文字内容, 或者能够用一幅地图来阐述表达另一幅地图, 或者对某一幅图像进行变式处理等等。题例3:在教学“季风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影响”的内容时, 可采用以图释文的训练方式:运用我国5、6、7-8、9月四幅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图略) , 形象反映我国季风的范围、时间、强度, 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又便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形成的原因、类型及降水量的区域差异, 同时也揭示诸如梅雨、旱涝灾害的成因。
训练学视角 篇6
关键词:散打,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
由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可知,一名散打运动要获得比赛的胜利,体能、技能及比赛经验三者必须高度协调发展。其中,体能是基础,没有坚实的体能基础,就不可能掌握和运用精湛的技术与战术,就根本不可能在散打比赛中取胜。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谈散打体能训练,希望对散打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些许借鉴。
一、散打体能释义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之一。散打运动员的体能由其身体形态特征、身体机能水平和运动素质的运用几方面构成。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内外部形状(由身高、臂长等组成)。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身体机能水平主要包括内脏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及机体承受大负荷运动的抗疲劳能力和恢复能力。运动素质是指运动员在对抗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运动能力,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等。散打运动良好的体能素质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也是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有助于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
二、散打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体能训练负荷时间短
散打比赛一场共3回合,每局2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总时间为8分钟。因此,训练中应以正规比赛的时间分配作为体能负荷训练时间选取的依据,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二)体能训练负荷强度大
散打比赛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双方运动员拼体能、较技能获取比赛的胜利,双方运动员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始终处于进攻、防守、防守反击、连续进攻的不断转换中。运动员体能消耗极大,对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功能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体能训练应符合大强度训练原则,不断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三)体能训练间歇不充分
散打比赛对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要求非常高,各种拳法、腿法、摔法运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磷酸原供能系统,其供能时间为6—8秒,而恢复则需2—3分钟。组合拳法、腿法,连续性的技术动作的运用不仅对磷酸原供能系统有要求,对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要求更高,肌糖元恢复速度比ATP—CP慢。在散打比赛中局与局之间的休息只有一分钟,间歇时间较短,ATP—CP及肌糖元不可能完全恢复,这对运动员的体能学过friendly这个单词,但根据friend的意思轻而易举地就猜出它的词义是“友好的”。合成构词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词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新词,如loud和speaker,可猜出loudspeaker为“扬声器”。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变以往“趴在教材上”、“捧着教材教书”的教学思想,实践TRY哲学,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开发阅读教材,扩充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储备提出了挑战。因此,训练应符合间歇时间不充分这一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合理地安排间歇时间,促使训练取得好的效果。
三、散打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结合技术训练提高体能
散打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对抗性项群,是比较典型的对体能要求高的运动项目,体能训练占主导地位,它不仅要求运动员体能好,而且技术要全面。因此,在技术训练时可结合相应的体能训练,设计出将体能—技能相结合的训练模式,这样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而且能提高技能水平及必要的心理素质,对临场比赛有很大的益处。
(二)在关键性技术训练中融入体能训练
关键性技术是发挥散打运动员个体优势的基础。体能水平对完成这类动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运动员自身擅长的拳法、腿法、摔法的训练中安排多次数重复完成这些关键性技术的方法,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大胆发挥特长,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夺取比赛的胜利。
(三)在实战性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体能
实战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最好方法,还是检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能力及体能素质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训练中可以根据实际比赛的时间与回合进行实战训练,也可以按照一人对一人或一人对多人等训练方式加强运动员的负荷训练,使之到筋疲力尽为止。在训练中运动员会产生肌肉胀痛、颤抖等现象。但运动员经过这样的磨炼,不仅技术水平得以提高,而且体能素质会随之迅速提高,胆量、意志等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四)在一般体能训练中提高专项体能
一般体能训练可以全面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专项体能是一般体能素质的升华与提高,散打专项体能素质更有利于散打技、战术的综合运用和发挥,因此在一般体能体训练中,要充分考虑散打运动比赛时供能系统的类型特点,并以此作为训练的依据实施训练。散打运动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依赖性,但注重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能力。所以在训练中,提高动作速度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能力训练。
现代散打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能作为运动员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基础素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系统地训练,才能使之持续提高,运动员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充分施展技术、战术的优势,发挥自身特长,最终战胜对手,赢得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训练学视角】推荐阅读:
语境学视角11-04
体育教育训练学10-22
北体运动训练学05-19
体育教育训练学06-01
运动训练学笔记110-21
运动训练学练习题目07-16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10-15
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训练学案08-24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学案08-29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教案200703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