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通用11篇)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 篇1
The rumors excite her curiosity.
谣言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Look for topics that excite you.
寻找能激发你的话题。
What would excite me?
什么会使我激动?
All this failed to excite the financial press.
这一切未能刺激财经媒体的.神经。
Active projects that still excite you and have a purpose.
活跃的计划仍然能激发你并且有目的。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 篇2
形容词通过重叠形式表示特别的语法意义, 王力先生称之为“绘景法”, 它可以“使所陈说的情景历历如绘”。可是有不少人都觉得, 重叠形式的表达效果固然生动, 但带来的读音变化, 头绪纷纭, 实在“恼人”。本文对这类“生动”但“恼人”的音变现象进行讨论, 涉及AA式、ABB式和AABB式三类形式, 如:
AA式:远远、扁扁、满满
ABB式:红彤彤、金灿灿、乐陶陶
AABB式:亲亲热热、仔仔细细、坑坑洼洼
有人把以上几种形式统称为重叠形容词 (或叠字形容词) , 有人称之为形容词重叠, 还有人称之为状态词。我们采纳吕叔湘先生的名称, 把它叫做“形容词生动形式”。因为这类现象既包括形容词的重叠, 如小小、飘飘缈缈等;也包括重叠后才成为形容词的, 如漫漫、懒洋洋、熙熙攘攘等。前一类有基本式, 属于构形重叠, 可以说是形容词重叠;后一类没有基本式, 属于构词重叠, 称为重叠形容词 (或叠字形容词) 较为恰当。《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第5版开始标注词性, 把ABB式处理为形容词的一个附类, 注为状态词。本文不对形容词生动形式进行语法探讨, 我们着重讨论其音变现象。
(一) AA式
普通话AA式有一种常见的音变现象———“单音节形容词×按照××的格式重叠。第二个音节读高平调, 同时儿化”, (1) 如:红红儿的hónɡhōnɡr·de, 小小儿的xiǎoxiāor·de、慢慢儿的mànmānr·de。一直以来学术界和教学界都接受这种观点, 人们常把AA式第二个A变读阴平调和儿化视为严格的规律。吕叔湘先生指出:“北京口语中第二个A一般读阴平调, 儿化。” (2) 粗略地看, 吕先生的表述与传统观点似乎并无二致, 但仔细研读, 有这么几点值得重视:一是指出音变是北京话现象, 二是指明音变是口语现象, 三是指出音变是常见 (也即一般) 现象。由此看来,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把“叠字形容词中AA式带上‘儿尾’读儿化韵时, 在朗读中没有变调的”处理为语音错误, 是值得讨论和分析的。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AA式带上“儿尾”读儿化韵时, 第二个A经常变读为阴平是客观现实, 但是我们又不能拘泥地认为儿化和变读阴平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的简单现象, 例如以下用例:
(1) 只见张姑娘两只眼睛揉得红红儿的, 满脸怒容, 坐在那里。
(2) 雪并不很大, 纤巧地落, 薄薄儿一层在地面, 却冷峻得钻心。
(3) 他眼睛小小儿的, 调皮地眨呀眨的。
以上三例读为“红红儿hónɡhónɡr、薄薄儿báobáor、小小儿xiǎoxiǎor”并不感到拗口, 如果一定变调读成阴平, 反而觉得别扭。经常使用的“好好儿”被认为是AA式儿化并变调的典型, 《现汉》第5版和第6版收录该条, 词性有二, 状态词和副词, 注音为hǎohāor, 但例句“那棵百年老树, 至今还长得好好儿的”, 读为“hǎohǎor”, 恐怕也不好算错。同样,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读为“hǎohǎo”是正确的, 如果读为“hǎohāo”, 似乎也不能说一定不行。《现汉》还收录了一个词条“早早儿”, 注音为“zǎozǎor”, 第二个音节儿化, 但没有变调读阴平。虽然该条《现汉》词性标注为副词, 但视为状态词也是可以的, 如“他起得早早儿的”, 读为“zǎozǎor”或“zǎozāor”都是合乎语感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林焘先生其实有过很好的阐释:“一部分单音节动词形容词重叠时, 如果第二个音节同时儿化, 就必须变调读为阴平。”“一部分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但第二个音节不儿化和一部分单音节副词重叠时, 第二个音节可以变调读为阴平。例如‘圆圆的、小小的、大大的、常常、渐渐’。” (3) 我们往往片面理解规律, 只强调“第二个音节同时儿化, 就必须变调读为阴平”, 而忽略“一部分”的条件说明。儿化和变调读为阴平在多数情形下是“相形伴生”的, 因为它们都是口语现象, 总的风格基调是协调的。但语言又是丰富的、多样化的, 在口语色彩不那么突出的情形下, AA式音变规律会有所调节和变异。
(二) ABB式
ABB式“在北京口语中BB常读阴平调”。 (4) 长期以来, ABB式变调被列为普通话教学的必备内容, 这个本来不是一条严整规律的规律, 在教学和测试中一直被奉为圭臬。2006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禾苗绿油油”, 注音为lǜyōu yōu;2011年印刷的教材, 注音改为lǜyóu yóu。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对此进行了说明:“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 朗读时应读第一声。”同样, 《教师教学用书》对“黄澄澄、红彤彤、沉甸甸”注音和读音都进行了说明, 并提出教学建议。现摘录如下:“黄澄澄的‘澄’、红彤彤的‘彤’在词中均读一声。” (二年级上册) “红彤彤的‘彤’单独念时读‘tónɡ’, 在‘红彤彤’这个ABB结构的词组里发生变调, 应读作hónɡtōnɡtōnɡ。学生在朗读时应提醒他们读正确。” (四年级上册) “沉甸甸中的叠词要读一声。”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值得讨论。首先术语表述不够严谨, “词”“词组”“叠词”前后不一, 使用随意。如前所述, ABB式结构可以看作构词重叠, 因此称为重叠形容词 (或叠字形容词) 较为适宜, 称为“词组”不妥。另外, 教学指引的表述, 认为课文注音虽然调整为“本音”, 但朗读时还应当变调读为阴平, 这对教学有不小的误导。笔者孩子的老师让孩子们直接在课本上把“本调”用红笔改为阴平, 大概这样可以“言文一致”省却不必要的麻烦, 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的录音采用的也是变调的读法。问起教材注音的变化、教师指引的表述和示范录音, 人教社的编辑解释说这个问题是经过讨论研究的, ABB式叠字形容词注成本调和变读为阴平, 是为了和《现代汉语词典》一致。
考察《现汉》ABB式注音的变化, 对我们深化认识很有启发。《现汉》修订本 (1996年版) 凡例:“本词典一般不注变调。……但是一部分重叠式词语, 如‘沉甸甸、热腾腾’, 照实际读法注作chéndiāndiān、rètēnɡtēnɡ。”《现汉》第5版凡例:“ABB式形容词的注音, 根据实际读音分为三种情况: (a) BB注作阴平, 如‘黄澄澄、文绉绉’注作huánɡdēnɡdēnɡ、wénzhōuzhōu。 (b) BB注作本调, 注音后面括号内注明口语中变读阴平, 如‘沉甸甸、热腾腾’注作chéndiàndiàn、rèténɡténɡ, 注音后面括号中注明‘口语中也读chéndiāndiān、rètēnɡtēnɡ’。 (c) BB只注本调, 如‘金灿灿、香馥馥’注作jīncàncàn、xiānɡfùfù。”《现汉》第6版沿用了这种注音方式。《现汉》是一部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词典, 在ABB式形容词的处理上采取共时描写的方法, 不同版本根据不同时期人们的实际发音, 对其注音方式进行了调整。《现汉》从1960年试印本到1996年修订第3版, 对ABB式形容词一般都作变调处理, 直到第5版才区分出三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尹海良对《现汉》第2版、第3版和第5版中BB本调不是阴平的ABB式词语进行了考察, 三个版本的词典所标注BB不变调的比例依次为9.09%、38.46%和65.85%, 变化相当明显。《现汉》对ABB式词语注音的调整是值得欢迎的, 反映了语言生活的实际变化, 对教学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可惜语言教学界对这种变化理解得还不够深刻和准确。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认为《现汉》注音方式的变化, 不过是《现汉》“一般不注变调”注音原则的具体落实, 没有注意到ABB式读音具体而复杂的语言事实和语言生活的变化, 过于强调“规律化”而没有根据语言实际“化规律”。
徐世荣先生在《普通话语音常识》中指出, ABB或ABBB式叠字形容词“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外, 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 念清楚它的原调, 显得读字清楚, 不变也可以” (5) 。徐先生已经注意到ABB有不变调的情况, 并认为这和语速有关,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当然, “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的看法还值得商榷。其实从《现汉》注音来看, BB读音历来有必须读本调的用例, 上世纪60年代的《现汉》试印本和试用本, 对书面语色彩较浓的ABB式形容词不作变调处理, 例如:黑茫茫hēimánɡmánɡ, 明闪闪mínɡshǎnshǎn。这些音如果读变调显然是不正确的。
《现汉》第5版ABB式的具体词条的注音还有可商之处, 但三分法的处理, 应该说是一种相当务实和高明的方式, 但也遭到一些非议, 批评的意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认为注音方式太复杂, 标准更难把握, 给教学造成不便;二是认为与“本词典一般不注变调”的原则不吻合, 自乱体系, 建议干脆只标本调, 不标变调。我们认为, 词典首先要反映语言事实, ABB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汉》的调整反映了这种变化。《现汉》编者之一的李志江先生曾对北京市200名大中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北京的学生BB已不再改读阴平, 而以读本调为主。“词典一般不注变调”固然是一种注音原则, 但ABB的注音, 不同于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 上声变调属于音系变调, “一、不”变调属于词法变调,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规律性强, 可由音系规则或词法规则类推其音变, 因此《现汉》对这几种音变只标本调无疑是正确的。而ABB式的音变, 是词汇变调, 不可由规律预知, 需要学习者逐个学习, 《现汉》根据实际读音标注并不违背注音原则。一些词典所有的ABB词语都注“原调”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为, 语言生活中毕竟还有BB必须读变调的现象, 如:文绉绉、骨碌碌、亮锃锃, 只能读为wénzhōuzhōu、ɡūlūlū、liànɡzēnɡzēnɡ。至于增加学习负担的忧虑其实也大可不必, 我们不同意BB一律变调的简单化处理, 也不同意“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不对学生作硬性要求, 可以按照学生的口语习惯来读, 不纳入考试的范围”的“逃避主义”做法。ABB式音变应该在教学中有所反映, 可以按照《现汉》的处理, 再多加一些解释, 告诉学生们ABB式有极少数BB是必须变调的;有少数两可的, 即在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语境中读本调, 在口语色彩较浓的语境中也可以变调读为阴平 (注意:是可以变调而不是必须变调, 口语中不变调也是正确的) ;大多数BB不变调。如果简化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只记忆极少数必须变调的词例, 其余的都不变调。
(三) AABB式
AABB式的音变, “在口语中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A读轻声, 第二个B常儿化” (6) 。AABB式的读音涉及到两个B和第二个A, 既有变调也有儿化, 显得颇为复杂。
首先讨论第二个A的读音。我们认为应当区分“轻声、轻音和轻读”, 第二个A应该轻读, 但不属于词汇层面的轻声, 而属于句法结构层面的轻音现象。从“仔仔细细、许许多多”第一个A读直上, 可以推知第二个A应该是有声调的音节, 只不过是一个音长较短的轻音而已。《现汉》对AABB式中A的读音有三种处理: (a) A注作轻声, 如“花花搭搭、坑坑洼洼”注作huāhuɑdādā、kēnɡkenɡwāwɑ。 (b) A注作可轻读音节, 也就是标声调, 同时在音节前加“·”, 如“哭哭啼啼、马马虎虎”注作kū·kūtítí、mǎ·mǎhūhū。 (c) A注本调, 如“花花绿绿、郁郁葱葱”注作huāhuālǜlǜ、yùyùcōnɡcōnɡ。其实, 第二个A可以只标本调, 原因就在于它不是词汇层面的轻声, 以上各例如果读慢一些, 读出声调, 语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BB的读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BB可读阴平, 第二个B可儿化
漂漂亮亮 (儿) 干干净净 (儿)
(2) BB不可读阴平, 第二个B不能儿化
歪歪扭扭 团团圆圆
(3) BB不可读阴平, 第二个B可儿化
文文静静 (儿) 齐齐整整 (儿)
(4) BB只读阴平, 第二个B不可儿化
别别扭扭 糊糊涂涂
(5) BB只读阴平, 第二个B可儿化
利利落落 (儿) 马马虎虎 (儿)
“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B常儿化”, 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断, 实际应用是相当复杂的。我们考察了张斌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描写语法》所附列的《形容词生动形式表》, 该表共收录AABB式454个, 其中BB读阴平的160例, 仅占35.2%, 如果减去BB本调就是阴平声的66例 (如:平平庸庸、稀稀疏疏、热热乎乎) , 变调比例仅为20.7%。该表BB可儿化的共72例, 仅占总数的15.9%。因此从统计看, 实在不好得出“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B常儿化”的结论。人们为什么会有“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B常儿化”的感觉呢?这恐怕和BB变调的单向性有关, BB如果产生变调, 只能是本调非阴平的 (阳平、上声、去声) 变为阴平, 绝无阴平变为非阴平的逆向变化。我们观察到, 第二个B儿化, 与BB读阴平调有很强的关涉性72个可儿化的词例, 有70个BB读阴平, 如暖暖和和 (儿) 、利利索索 (儿) 等等;儿化但不读阴平的只有2例, 即上面第 (3) 类所举的文文静静 (儿) 、齐齐整整 (儿) 。在语言生活中, AABB式的读音往往体现出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性, 并非简单划一的规律性, 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对其规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形容词生动形式音变的教学和测试实践, 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我们似乎很乐意向学生传授所谓的语言规律, 很乐意给这些规律戴上科学的光环, 好像唯有这样才显得我们的汉语体系多么严整、表达多么绵密。我们似乎很害怕告诉学生语言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很害怕承认“两可”的语言现象, 好像这些东西与规范化、标准化格格不入。其实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也是可以自发协调和变化的, 这远比教几条僵化的规律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和用法 篇3
(1)规则变化
1)单音节和少数以-er,-ow,-ble,-ple结尾的双音节词,在词尾加-er。
例词:
原级比较级
wildwilder
calmcalmer
talltaller
quietquieter
strongstronger
youngyounger
clevercleverer
ableabler
simplesimpler
narrownarrower
slowslower
2)以-e结尾的单音节词,词尾只加-r。
例词:
原级比较级
bravebraver
widewider
nicenicer
3)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而这个辅音字母前的元音字母又发短元音时,要双写结尾的辅音字母,然后加-er。
例词:
原级比较级
bigbigger
hothotter
thinthinner
fatfatter
4)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有ly后缀的词除外)要将“y”改为“i”再加-er。
例词:
原级比较级
easyeasier
happyhappier
earlyearlier
busybusier
lazylazier
funnyfunnier
heavyheavier
5)其他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在原级前加more。
例词:
原级比较级
beautifulmore beautiful
importantmore important
carefulmore careful
outgoingmore outgoing
intellectualmore intellectual
seriousmore serious
athleticmore athletic
popularmore popular
(2)不规则变化
例词:
原级比较级
goodbetter
manymore
muchmore
badworse
little less
oldolderelder
farfartherfurther
2.比较级的用法:两个人和两个事物的比较用比较级
基本句型:
主语+谓语(系动词)+形容词比较级+than+对比成分如:
1)I am stronger than Tom. 我比汤姆强壮。
2)Your coat is more expensive than mine. 你的大衣比我的贵。
3)My sister is more outgoing than me. 我妹妹比我外向。
4)It is colder today than it was yesterday. 今天比昨天冷。
5)There are more students in Class One than in Class Three.
一班的学生比三班的学生多。
6)She is cleverer than any other girl in the class.
她比班上的其他女生都聪明。
[例1]写出下列形容词的比较级
1. hot____2. good____
3. soft____4. brave____
5. large____6. difficult____
7. much____8. far____
9. big____ 10. early____
11. little____12. bad____
13. sad____ 14. important____
15. near____16. tidy____
17. careful____18. easy____
19. wide____20. short____
21. long____22. beautiful____
Keys:1.hotter 2.better 3.softer 4.braver 5.larger 6.more difficult 7.more 8.farther/further 9.bigger 10.earlier 11.less 12.worse 13.sadder 14.more important 15.nearer 16.tidier 17.more careful 18.easier 19.wider 20.shorter 21.longer 22.more beautiful
[例2]用形容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 street is ____(wide) than that one.
2. Wang Ping is ____(short) and ____(thin) than her sister.
3. My brother has ____(long) hair than me.
4. We have ____(little) rainfall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5. Which picture is ____(beautiful), this one or that one?
6. Xiao Ming is as ____(tall) as his brother.
7. Our English teacher is ____(popular) than any other teacher in our school.
8. My mother is very ____(busy) every day. She has a lot of work to do.
9. The box is so ____(heavy) that I can?蒺t carry it.
10. Lesson 5 is ____(easy) than Lesson 6, but it?蒺s not so ____(interesting) as Lesson 6.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 篇4
她是出了名的`大美女。
Kathryn was no beauty at the best of times.
凯瑟琳即使是在她正当韶华时也绝非美女。
We may talk of beautiful things but beauty itself is abstract.
我们尽可谈论美的事物,但美本身却是抽象的。
OK, Sleeping Beauty, time to get up.
好啦,睡美人,该起床了。
She had been a beauty in her day.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 篇5
一、需要译出具体意义
こと:
(1) こういうことはやや誇張した話だろう。 (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夸张。)
( 2 ) 空気は酸素 ・ 窒素などの混合物であることを調べよう。 (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氧、氮等气体的混合物这一事实。)
(3) みんなは、大家事の時に、あんなことをいうのは非常識だと考えた。 (大家都认为, 在发生大火之际, 说那样的话太不懂事理。
(4) 私たちの周囲には、ちょっと考えると不思議に思われることがずいぶんたくさんある。 (在我们周围, 有很多事情是稍微想一想就会觉得挺怪的。)
以上译文可以看出, “こと”虽然是表示“事”, 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分别译作“说法” “这一事实” “话”“事情”, 灵活翻译之后, 句子意思更明确, 前后句的语义更连贯。这种情况下, 应该译出形式名词的词义。
もの:
(5) 新しいものは綺麗です。 (新的东西是漂亮的。)
(6) 言葉を習うために、あまり難しいものを読むのはいい方法ではない。 (为了学习语言, 读太难的东西, 不是好方法。)
(7) しかし、どちらかといえば、わからないものの方が多いのである。 (不过, 说起来, 还是不知道的东西多。)
(8) ローマ時代の食器らしいものはヨーロッパ各国の博物館に陳列されている。 (罗马时代类似餐具的器皿, 现在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内。)
以上四例中出现的“もの”, 经过翻译处理, 灵活译为“东西”“器皿”,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同样译为“东西”, (5) (6) (7) 译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或抽象或具体, 只要意思明确传达的信息无误即可。
の:
(9) 化学変化では、熱の発生や吸収をおもなうのが普通である。 (化学变化, 一般伴有放热和吸热现象。)
(10) 私の描くのは、人間の心の象徴としての風景である。 (我所描绘的是作为人的心灵的象征的那种风景。)
“の”在以上两句中分别译为“现象” “……的是”, 这是“の”作为形式名词的很典型的两种用法, 翻译时也比较好处理。需要指出的是, 由形式名词“の”和判断助动词构成的“のだ” “のです”“のである”在日语口头和书面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为了加强语气, 或表示强调, 往往在句子末尾, 用这一类形式来表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叙述理由以及提出问题, 翻译时最好体现出这种细微的意义。
(11) 彼と約束しましたので、どうしても行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です。 (和他约好了, 所以非去不可。)
(12) みんなが行くのに、あなたはどうして行かないのですか。 (大家都去, 可你为什么不去呢?)
(13) 彼はもう抵抗しなかった。諦めたのだ。 (他已经放弃了反抗, 认定命该如此了。)
(14) ぼくはどうしても今日行くのだ。 (今天我无论如何一定去。)
从“のです”的用法来看, 例 (11) 和 (13) 表示叙述理由, 例 (12) 是一种疑问的语气, 例 (14) 表示的是说话者的决心, 在翻译的时候, 应该根据说话者的意图翻译出不同的细微意义。
此外, “のだ”句与汉语“是……的”句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来说, 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但从翻译实例来看, 在翻译“のだ”句时, 不要一律用“是……的”这种翻译模式去生搬硬套, 避免译文生硬不通。
(15) 手紙は私が書いたのです。
(16) あの人は何も知らないんのです。
(17) 雨が降っているんだ。
(18) その短い瞬間に、彼は娘の声を聞いたのだ。
就上面的三个例句来看, 例 (15) (16) 可以分别翻译为“信是我写的” “他是什么也不知道的”, 但是, 例 (17) 若翻译成“雨是正在下的”就不通顺了, 这种情况下可以灵活翻译成“下着雨哪”即可。例 (18) 的“のだ”在此处可以略去不译, 意思反而简洁明快。译为“在这一瞬间, 他听到了女儿的喊声”。
二、略去不译
以上列出的关于“こと”“もの”“の”的例句, 都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出意义, 但在有的情况下, 形式名词很难译出相应的词, 且这些形式名词在句中只起到语法作用而并没有实质意义, 这种情况下, 可略去不译。
(19) 外界の酸素の量は一定であり、もし変化するとしても、減ることはあっても増加することはない。
(20) このように、歴史を調べてみると、どうしてということがある程度わかることがあるものである。
(21) 天気がいい日、飛行機に乗って地上を見降ろすのは、気持ちもいいし、面白い。
以上例句中的形式名词均可不必译出, 因为这些形式名词只是充当了语法成分, 并没有或者缺少实质性的意义, 只是在形式上使用它们。下面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形式名词不译出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译文来进行比较。
(22) それは、前前から須山の約束で、工場から一緒に帰ることはお避けていたからである。そんなことをすれば、他の人の眼につくし、万一のことがあった時には一人だけの犠牲では済まないであった。 (『堂生活者』小林多喜二)
译文1 因为我早就和须山约好:不要在放工的时候一块回去, 恐怕被别人看见, 万一以后出来什么事, 就会互相牵连。
译文2原因是, 我很早以前就跟须山约定, 我们彼此是避免从工厂一块下工的, 因为那样会引人注目, 一旦发生意外, 牺牲就不止一个人了。
译文3因为我早就跟须山约好了, 要互相避免一块从工厂回家;否则让别人看在眼里, 将来万一出了事, 牺牲的就不只是一个人。
原文“工場から一緒に帰ることは”里的“こと”是形式名词, 它本身无词汇意义, 加上“工場から一緒に帰る”, 意思就完整了。在“こと”的后面加上“は”, 可做提示语。“そんなことをすれば”里的“こと”也是形式名词。三位译者都没有把这两个“こと”译出来。
(23) 煙が天の河を流れるのと逆に天の河がさあっと流れ去りてきた。屋根を外れたポンプの水先が揺れて、水煙となって薄白いのも、天の河の光が映るかのようだった。 (『雪国』 川端康成)
译文1烟和银河的流动方向相反, 银河降下来了。水唧筒的水头没有碰上屋顶, 在摇晃着, 形成稀薄的白色水烟, 好像映射出银河的光。
译文2黑烟冲上银河, 相反的, 银河倏然倾斜下来。喷射在屋顶以外的水柱, 摇摇曳曳, 变成了蒙蒙的水雾, 也映着银河的亮光。
“煙が天の河を流れるのと逆に”里的“の”是形式名词, “水煙となって薄白いのも” 里的“の”也是形式名词。两种译文都没把这两个“の”翻译出来。
三、结论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形式名词的翻译必须要结合语境,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该译的就译, 不该译的就不要译, 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形式名词原来的词意。对于某些增添某种意义的形式名词,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形式名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翻译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由形式名词加上一些其他的词组合成的连语或惯用语, 比如“~ことから” “~ことには” “~ものがある”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对形式名词的研究, 在翻译的时候注意切忌按字面意思去猜, 要把原文的确切含义翻译出来。
摘要:日语中有不少形式名词, 如“こと”“もの”“の”等, 是日语中特有的一个成分。在日语中, 形式名词也称不完全名词或形式体言, 是相对实质名词而言的, 日语中常见的形式名词主要有有“こと”“もの”“の”“ところ”“わけ”“はず”“ため”“とおり”等。形式名词在句中主要是起语法作用, 没有或很少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因此, 在日译汉中, 如何对形式名词作出恰当的处理, 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侧重从形式名词的特点出发, 以“こと”“もの”“の”为中心, 针对日译汉过程中遇到的形式名词, 通过实例来详细分析形式名词翻译的基本技巧。
关键词:形式名词,日语翻译,翻译特点,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吴大刚.汉译日翻译问题[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论日译汉中形式名词的翻译 篇6
【关键词】形式名词 日语翻译 翻译特点 翻译技巧
形式名词作为日语中特有的语法成分,包括汉语在内,都没有与它相对应的形式,加上形式名词大多在句中起语法作用,没有或很少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因此做日译汉翻译时倍感困难。翻译时必须以透彻理解全句的意思为前提,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不拘泥于原来的词意,对形式名词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以下将就形式名词的翻译技巧为中心,以一些笔者在一些教材资料或翻译练习实践中遇到的“こと”“もの”“の”的典型句子为实例,对形式名词的译法作出详细阐述。
一、需要译出具体意义
こと:
(1)こういうことはやや誇張した話だろう。(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夸张。)
(2)空気は酸素?窒素などの混合物であることを調べよう。(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氧、氮等气体的混合物这一事实。)
(3)みんなは、大家事の時に、あんなことをいうのは非常識だと考えた。(大家都认为,在发生大火之际,说那样的话太不懂事理。
(4)私たちの周囲には、ちょっと考えると不思議に思われることがずいぶんたくさんある。(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事情是稍微想一想就会觉得挺怪的。)
以上译文可以看出,“こと”虽然是表示“事”,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别译作“说法” “这一事实” “话” “事情”,灵活翻译之后,句子意思更明确,前后句的语义更连贯。这种情况下,应该译出形式名词的词义。
もの:
(5)新しいものは綺麗です。(新的东西是漂亮的。)
(6)言葉を習うために、あまり難しいものを読むのはいい方法ではない。(为了学习语言,读太难的东西,不是好方法。)
(7)しかし、どちらかといえば、わからないものの方が多いのである。(不过,说起来,还是不知道的东西多。)
(8)ローマ時代の食器らしいものはヨーロッパ各国の博物館に陳列されている。(罗马时代类似餐具的器皿,现在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内。)
以上四例中出现的“もの”,经过翻译处理,灵活译为“东西”“器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样译为“东西”,(5)(6)(7)译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或抽象或具体,只要意思明确传达的信息无误即可。
の:
(9)化学変化では、熱の発生や吸収をおもなうのが普通である。(化学变化,一般伴有放热和吸热现象。)
(10)私の描くのは、人間の心の象徴としての風景である。(我所描绘的是作为人的心灵的象征的那种风景。)
“の”在以上两句中分别译为“现象” “……的是”,这是“の”作为形式名词的很典型的两种用法,翻译时也比较好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由形式名词“の”和判断助动词构成的“のだ” “のです”“のである”在日语口头和书面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为了加强语气,或表示强调,往往在句子末尾,用这一类形式来表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叙述理由以及提出问题,翻译时最好体现出这种细微的意义。
(11)彼と約束しましたので、どうしても行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です。(和他约好了,所以非去不可。)
(12)みんなが行くのに、あなたはどうして行かないのですか。(大家都去,可你为什么不去呢?)
(13)彼はもう抵抗しなかった。諦めたのだ。(他已经放弃了反抗,认定命该如此了。)
(14)ぼくはどうしても今日行くのだ。(今天我无论如何一定去。)
从“のです”的用法来看,例(11)和(13)表示叙述理由,例(12)是一种疑问的语气,例(14)表示的是说话者的决心,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根据说话者的意图翻译出不同的细微意义。
此外,“のだ”句与汉语“是……的”句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来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从翻译实例来看,在翻译“のだ”句时,不要一律用“是……的”这种翻译模式去生搬硬套,避免译文生硬不通。
(15)手紙は私が書いたのです。
(16)あの人は何も知らないんのです。
(17)雨が降っているんだ。
(18)その短い瞬間に、彼は娘の声を聞いたのだ。
就上面的三个例句来看,例(15)(16)可以分别翻译为“信是我写的” “他是什么也不知道的”,但是,例(17)若翻译成“雨是正在下的”就不通顺了,这种情况下可以灵活翻译成“下着雨哪”即可。例(18)的“のだ”在此处可以略去不译,意思反而简洁明快。译为“在这一瞬间,他听到了女儿的喊声”。
二、略去不译
以上列出的关于“こと”“もの”“の”的例句,都是需要根據具体的语境翻译出意义,但在有的情况下,形式名词很难译出相应的词,且这些形式名词在句中只起到语法作用而并没有实质意义,这种情况下,可略去不译。
(19)外界の酸素の量は一定であり、もし変化するとしても、減ることはあっても増加することはない。
(20)このように、歴史を調べてみると、どうしてということがある程度わかることがあるものである。
(21)天気がいい日、飛行機に乗って地上を見降ろすのは、気持ちもいいし、面白い。
以上例句中的形式名词均可不必译出,因为这些形式名词只是充当了语法成分,并没有或者缺少实质性的意义,只是在形式上使用它们。下面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形式名词不译出的情况,根据不同的译文来进行比较。
(22)それは、前前から須山の約束で、工場から一緒に帰ることはお避けていたからである。そんなことをすれば、他の人の眼につくし、万一のことがあった時には一人だけの犠牲では済まないであった。(『堂生活者』小林多喜二)
译文① 因为我早就和须山约好:不要在放工的时候一块回去,恐怕被别人看见,万一以后出来什么事,就会互相牵连。
译文②原因是,我很早以前就跟须山约定,我们彼此是避免从工厂一块下工的,因为那样会引人注目,一旦发生意外,牺牲就不止一个人了。
译文③因为我早就跟须山约好了,要互相避免一块从工厂回家;否则让别人看在眼里,将来万一出了事,牺牲的就不只是一个人。
原文“工場から一緒に帰ることは”里的“こと”是形式名词,它本身无词汇意义,加上“工場から一緒に帰る”,意思就完整了。在“こと”的后面加上“は”,可做提示语。“そんなことをすれば”里的“こと”也是形式名词。三位译者都没有把这两个“こと”译出来。
(23)煙が天の河を流れるのと逆に天の河がさあっと流れ去りてきた。屋根を外れたポンプの水先が揺れて、水煙となって薄白いのも、天の河の光が映るかのようだった。
(『雪国』 川端康成)
译文①烟和银河的流动方向相反,银河降下來了。水唧筒的水头没有碰上屋顶,在摇晃着,形成稀薄的白色水烟,好像映射出银河的光。
译文②黑烟冲上银河,相反的,银河倏然倾斜下来。喷射在屋顶以外的水柱,摇摇曳曳,变成了蒙蒙的水雾,也映着银河的亮光。
“煙が天の河を流れるのと逆に”里的“の”是形式名词,“水煙となって薄白いのも” 里的“の”也是形式名词。两种译文都没把这两个“の”翻译出来。
三、结论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形式名词的翻译必须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该译的就译,不该译的就不要译,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形式名词原来的词意。对于某些增添某种意义的形式名词,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形式名词的使用比较复杂,翻译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由形式名词加上一些其他的词组合成的连语或惯用语,比如“~ことから” “~ことには” “~ものがある”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对形式名词的研究,在翻译的时候注意切忌按字面意思去猜,要把原文的确切含义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吴大刚.汉译日翻译问题[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雪花的名词形式 篇7
小雪花像烟一样轻,玉一样洁。
Rapid Construction/ Formation of 3~ n Step Complete Snowflake Magic Square
3~n阶完全雪花幻方的快速构造
A closer look every flower like ice crystals, like the snowflake.
仔细一看,每朵花似冰晶,像雪花。
Every user is a snowflake, he says.
每位用户都是一片独特的雪花,他说。
I love you. I make a snowflake.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 篇8
到现在做了十几期《非你莫属》,站在舞台上以第三方的眼光看老板和求职者之间的博弈,心里很着急:
一方面,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毕业的人都在感慨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无论是节目中出现的老板,还是其他用工企业,包括我们作为一个电视制作团队想找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找不到。两方都在使劲儿,两方都搭不上线,这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儿。导致这种交错的成因有很多,作为旁观者,我发现这其中有几个共性问题比较普遍。
第一,求职者的职业描述不准确。你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你对这份工作了解多少?你的能力是否支持你做这样的工作?能回答这三个问题,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前提。但我发现很多的求职者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有些甚至带着“赌博”心理来求职,寄予希望的部分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运气。
这背后的问题其实是对自我的认知不清楚,老想“万一我能弄上一个月薪过万的工作呢?”我录这么多期印象最深的求职者是后来去解决网工作的张师傅,他已经50多岁——大家都知道,一个50岁的求职者找工作的劣势有多大,可他那么顺利找到工作,为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对自己的职业描述很明确,就是要做司机,当然他本身具备做司機的能力,而且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位势,没有不切实际的期许。我现在老能见到他,因为每次许怀哲(解决网CEO)来录节目都是张师傅拉他来——许怀哲招到他可高兴了,现在两人周末没事儿就拉家带口一起去郊区玩儿,跟老朋友一样。
第二,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回答问题太“虚”。我在旁边看着。真替他们着急,请你用动词和名词来找工作,不要用形容词。比如老板问“遇到某某棘手的情况你会怎么办?”,求职者往往会说,我会“加倍努力”,我会“坚决地解决问题”。拜托,不要用这些形容词,你应该告诉老板,我解决这个情况的方案是什么,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我可能会去找到哪些人或者部门进行协调,等等,不要告诉我“我会坚定不移”,这是一种很虚无的表态,毫无意义。
第三,求职者企图和老板们玩“真心话大冒险”。相信我,这些老板见过的人太多了,骗过他们的人也太多了,他们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台“测谎仪”。
尤其在《非你莫属》的这个舞台上,求职者面对的是12个BOSS组成的“群面团”——有的时候老板来参加面试的一大乐趣就是拆穿应聘者的谎言,所以不要试图去编造工作经历,或者把以往的履历说得多么的灿烂,在老板面前说假话,露陷的几率太高了,你要相信你绝对不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说类似谎言的求职者。相信我,看多了“完人”之后,这些老板会觉得你身上的缺点其实挺可贵的。
在这个舞台上,我最欣赏那些知道自己职业本分的求职者。所谓本分,就是把自己岗位要求的那点事儿踏踏实实完成,咱不说卓越,但至少先完成。别找诸如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没有成就感归属感之类的原因来回避没有完成工作的事实。
除了主持人以外,我还有个老师的身份,已经做了14年。我住在西郊,中国传媒大学在东郊,有课的时候我早上6点就得出发去上课,然而这14年我讲课从未迟到过。如果有非常特殊的原因,比如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主持任务必须要调一次课的话。我一定会在本学期内找时间把这课补上,因为这是我作为老师这个角色的本分。
安全的名词形式英文 篇9
安全规定被忽视了。
They are anxious for her safety.
他们为她的安全担心。
I managed to swim to safety.
我设法游到安全处。
People must be satisfied that the treatment is safe.
人们必须确信这种治疗方法是安全的。
We were glad she let us know she was safe.
order的名词形式 篇10
我需要时间梳理一下思路。
Get everything in writing in order to cover your back.
一切都要立字为据,以绝后患。
They claim to be the party of law and order.
他们声称自己是重视治安问题的政党。
I go swimming every day in order to keep fit.
我每天游泳以保持健康。
In order to get a complete picture, further information is needed.
miserable的名词形式 篇11
别让我着急了。你是怎样做的?
All that money brought nothing but sadness and misery and tragedy.
那笔钱带来的只有伤心、痛苦和悲剧。
They will have to bear the misery of living in constant fear of war
他们不得不忍受长期生活在战争恐惧中的痛苦。
Her search for love has often caused her excruciating misery and loneliness.
她对爱情的`寻觅常常给她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孤独感。
I was sent to boarding school, where I spent six years of unremitting misery
【excit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推荐阅读:
die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08-03
inspire的形容词形式06-05
ly形式的形容词是?05-20
free形容词的副词形式07-02
know的形容词词形式09-23
qualify的形容词形式有哪些07-08
mercy的形容词形式翻译前缀07-11
relax的形容词形式比较级10-24
excitement可数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