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团体辅导(共13篇)
辅导员团体辅导 篇1
心理辅导之团体心理辅导
如同个别辅导重视辅导关系的建立一样,团体辅导也非常重视良好团体氛围的形成。接纳、安全、尊重、温暖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成员真诚地开放自己,信赖他人,坦诚地探讨存在的困扰。当然,良好的氛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团体心理辅导其优点主要有:
(1)适用面广,既可以针对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十人左右的小组,又可以针对几十人的发展性群体;
(2)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
(3)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在团体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个人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目前在中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危机心理援助、婚姻家庭咨询、企事业单位团队建设等领域中,团体辅导的心理技术手段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中国地大物博的独特国情,注定了团体辅导手段的重要性发展速度必将超越其他的心理技术,成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能够满足教师日常的课堂需求,并且提供给足够的选择空间。
咨询电话:400-6262-918010-62201116 010-62201119010-622011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北师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楼东)
辅导员团体辅导 篇2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辅导员,班级管理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及重要性
1、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个体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式, 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引导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病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不断调整和改善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助人过程。[1]团体心理辅导是起源于欧洲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 在不断的发展中, 团体心理辅导已经具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与专业的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的规模有所变化, 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增多, 并应用于管理、培训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引起了我国研究者的关注。
团体心理辅导会因为目标的不同而规模不同, 规模在三到几十人不等, 通过几次或十几次的团体活动, 引导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相互分享、启发, 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行为, 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性, 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分析得出,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1)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 成员们可以根据主题, 有选择的进行多向沟通, 相互学习和模仿, 支持他人的想法与诉求, 从而能够形成一定的感染氛围。
2) 具有较高的辅导效率
团体心理辅导是面向整个团体的, 在辅导过程中, 可以发现并解决每一个成员的问题, 提高了辅导的效率。
3) 具有较好的巩固效果
在辅导过程中, 团体成员在相互交流中能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能够应用于未来的生活之中, 并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交往, 形成了一定的迁移, 能实现更好的辅导效果。
4) 具有广泛的交流潜力
团体辅导中, 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是主要的辅导路径, 因此十分适合人际关系较差的人。在团体交流中, 就能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2、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 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 在活动中, 学生们可以进行交流, 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班级归属感, 提高班级凝聚力。在高职班级管理中, 应从高职班级中存在归属感、凝聚力缺乏等问题出发, 来结合团体辅导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在辅导中加深交流, 进一步获得成长。
2) 有助于改善班级氛围
团体心理辅导是互动性很强的心理辅导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的交流加深, 有利于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 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更可以改善“教师为中心”的固有模式, 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活动。
3) 有助于培养团体归属感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培养团体成员归属感的作用, 这种团体归属感是能够从团体扩展到班级、社会以及国家的, 对个体与团体之间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团体活动中, 团体成员相互催化与影响, 就会促进团体成员变得更加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团体活动发扬学生的互助精神,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能够在榜样的带动下, 形成一种团体荣誉感、归属感。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及在高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高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1、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层次化
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辅导员在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讲团体心理辅导准确定位, 即辅导目标层次化。高职辅导员从班级建设目标出发,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一般化问题, 来有区别的划分辅导目标, 从而有目标、有层次的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一年级学生初到学校, 对同学、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从陌生到熟悉, 因此这一阶段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应环境的问题。所以辅导员可以根据一年级这一问题, 确立促进学生适应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班级、校园归属感的培养目标。
二年级学生已经十分熟悉学校, 他们开始有学业压力与情感困惑。因此, 高职辅导员可以根据二年级学生这一问题, 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确定为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处理爱情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三年级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就业问题, 这一问题会导致学生焦虑、担心以及躁动。高职辅导员可以确立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引导学生调节就业焦虑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心态。
2、团体心理辅导内容主题化
从班级的概念出发, 班级是一个稳定的群体、班级学生是同龄人, 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进行高职班级管理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下, 有层次、有目标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可以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主题化。
一年级学生较为迷茫, 需要完成总中职生到高职生的角色转换, 尽快的适应高职生活。因此高职辅导员可以确定以适应环境、从陌生到熟悉、互帮互助、分享与合作等团体心理辅导主题, 从而实现其目标。
二年级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 正处于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阶段, 并很有可能出现感情问题。高职辅导员可以去确立培养心理素质、指导生活与职业、团队合作交流、感情问题的解决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明确自己的所想所需, 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迷茫。
三年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 会变得迷茫无措与躁动不安。高职辅导员可以确立就业指导、挫折应对、生存与理想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指导学生交流就业想法, 引导他们更加理智的面对就业困境。
3、团体心理辅导过程细节化
团队心理辅导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 从活动主题、活动目标、主题内容到活动实施、活动反思, 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高职辅导员全程参与并投入大量的精力。高职辅导员应该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 对心理辅导的实施有着十分完善的计划, 注意对实施的效果进行反馈, 并根据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行总结与评估。除此之外, 高职辅导员更要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力, 尽量客服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习惯性语言, 在教学中不断拓展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才能够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班级团体辅导中团体氛围的营造 篇3
班级团体辅导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探讨问题和交流分享感受,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使其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建立在团体“宽松和谐、积极参与、开放活跃、互帮互助”氛围基础上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良好的班级团体氛围可以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有利于学生真诚开放,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促进学生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具备良好团体氛围的班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团体凝聚力强,在问题和困难面前能够相互包容和鼓励,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体力量,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团体”;相反,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就会出现学生互动性差,彼此之间缺少真诚,在问题面前选择“明哲保身”的做法,不愿对彼此负责,互相推诿,团体处在涣散状态,辅导没有“有效性”可言。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参与、开放活跃、互帮互助”的团体氛围,是使辅导产生高效益的根本保证。
如何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笔者在研究“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开发实践”两年的时间里,参与了多个辅导方案的撰写与实践研究,在这方面有几点心得,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传递良好自身状态
班级团体辅导中教师以阳光的自身形象、高昂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会对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举几个简单而又常见的例子,有这样两种情况:A老师精神饱满,一站一立规范,眼神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和尽多的学生对视。B老师则一脸疲惫,说话如同自言自语,没有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这是教师的非语言表现状态,它无形中传递给学生了两种状态,而学生也会根据这两种状态作出不同的反应,最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再比如在组织学生活动中,A老师富有激情,讲话抑扬顿挫,比较生动,发号施令明确,配以手部简单动作,有感染力;B老师则语言无序,发号施令不够明确,平铺直叙,音量始终如一,似乎对活动本身并无兴趣。显然,后者是无法营造出一种理想的班级团体氛围的。
因此,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表情和语言与学生交流,要无条件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向学生展示精力充沛、富有激情的自身状态。良好的自身状态还包括:适当的穿着,开朗的性情,丰富的知识,负责的态度,宽阔的胸襟,自信的气质等。
二、灵活扮演多种角色
基于班级团体辅导课与常规课性质、特点的不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传统课堂的控制者、教导者,而是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带动者、催化者、示范者、参与者、节奏掌控者等。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将这些角色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师角色,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扮演其角色,才能够促进学生更真诚的互动,使团体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营造一个“理想的、功能良好的”班级团体氛围。相反,则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秩序涣散的局面。
例如,有时由于方案中的活动偏于静态,学生精神状态不佳,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便可以扮演“节奏掌控者”,带领学生暂停原活动,临时使用小游戏、小笑话调动课堂气氛;而有时一个热身游戏结束后,学生过于兴奋,较长时间安静不下来,这时辅导教师就要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并带领学生做深呼吸、冥想、放松,让学生尽快安静下来,重新营造一个“理想的、功能良好”的团体氛围。
再例如,在某些活动中学生表现不积极时,教师要扮演“带动者”和“参与者”,要平等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开放与真诚,从而促进团体氛围的形成;相反,若教师不能放下架子,一味着重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活动”,那么,课堂上只是师“导”生“演”,会形成一种僵硬的团体氛围,当然也就不会有理想效果。
由此得出,能否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与教师能否在不同情况下灵活扮演多种角色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操作实务》一书中把常用辅导技术归纳为倾听技术、共情技术、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引导技术、自我开放技术、面质技术、阻止技术等八种。教师恰当运用辅导技术能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更真诚,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团体氛围的再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到教师在其中的引导、启发等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不能够继续开放,进而影响到团体辅导的继续深入。
例如,在主题为“新生入学适应”的辅导中,教师让学生说说刚来学校的感受。
学生:来到这所学校以后,感觉学校管理太严,有些不适应,有时候烦躁、郁闷。
教师:严不好吗?严是对大家负责任。(未使用“共情技术”表达理解)
学生:严得都有点受不了啦!(几乎齐声)
教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严怎么能行呢?(教师未使用“具体化技术”引导其说具体)
学生:(情绪低沉,不再表达)
在这个例子中,显然教师没有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结果导致团体氛围低落。那么,当教师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时,又会产生怎样的一种团体氛围呢?
学生:来到这所学校以后,感觉学校管理太严,有些不适应,有时候烦躁、郁闷。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感觉学校管理太严,还没有适应,对吗?(运用“反映技术”把话题引向重要的方向)
学生:是啊!都有点儿受不了啦!(几乎齐声)
教师:大家在哪些方面受不了呢?(和蔼地询问,运用“具体化技术”使学生多说并说具体)
学生:“在内务方面,床上有一根头发丝生活老师都能发现,都给扣分”“内务标准有一条叫做‘床单如平镜面,被子像豆腐块’,要求也太高了吧!”“课间操要求在90秒内集合完毕……”(七嘴八舌争抢着叙述)
教师:哦,原来是这些方面不适应啊!我理解大家的处境,我刚上大学时也非常不适应……(教师运用“共情技术”表示理解学生,并运用“自我开放技术”讲述自己上大学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学生:不过我们比起刚来时适应得好一些了,刚刚交了几个朋友。
教师:看得出大家还是愿意快速适应的,那我们该如何快速适应?(教师运用“引导技术”使学生思考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多交一些朋友,互相监督改掉坏习惯”“老师应该给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好行为多坚持,就会成为习惯……”(学生滔滔不绝)
由此可见,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对于保证学生的良性互动和理想团体氛围的形成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辅导技术,并恰当、灵活地运用于班级辅导中。
四、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班级团体辅导中,热身阶段对营造良好团体氛围具有“基础”“开局”的作用。辅导中不同的班级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有的班级本身就很开放,有的则相反。对于不够开放的班级,教师可使用参与法、鼓励法、感染法、示范法等多种方法来带动气氛,如主题为“新生入学适应”的辅导中,由于班级刚刚形成,彼此尚比较陌生,在首次辅导“我做你学”热身活动中放不开,教师可以做个开放性的、夸张的示范,以消除学生拘谨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团体辅导是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辅导目标的,通过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使其从中获得感知、体验和内省,再通过交流分享得以拓展、强化和升华。因此,保证全体学生活动的充分性是关键。有时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带动:一是亲自上阵,同学生一起活动,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培养各小组的“活跃分子”,让他们在小组内起到带动气氛的作用;三是注意对性格内向学生的鼓励和带动,有时需要有意识地同他们在一起参与活动,用教师的热情感染他们。
在难度较大的活动中,学生屡遭挫折时可能会出现低落情绪,例如在“同心杆”活动中,学生多次重做后,仍感觉很困难,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不可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比如说:“你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坚持到底一定会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可以有意识地大声说“××小组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方法”,或“××小组离成功不远了”,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努力是能够完成任务的。
在交流分享环节可以把体验与感悟进行综合,是一个凝练活动内涵、达成活动目标的过程。交流分享得充分与否,对实现辅导目标会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在此阶段一是要参与到交流气氛不活跃的小组,与学生一起交流,起模范带头作用,并提出大家有可能感受较深的话题,从而引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二是在集体分享中注意用鼓掌、团队加分、抛绣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真正有效的辅导务必是建立在良好的团体氛围基础之上的,而关于“良好团体氛围的营造”除了以上总结的几点经验以外,还在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班级“选择有意义的主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需要我们作多方面的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德州,253000)
团体辅导简介 篇4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与个体咨询不同,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来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并达到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过程。
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分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另一方面,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每次团体咨询由咨询师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团体咨询的最佳人数为25人左右,每次咨询一般为90-120分钟。课题涉及新生适应、人际交往、自信心、意志力、学习、爱情、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网络、生命教育等方方面面。咨询开始前,我们会设计好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活动,例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演讲讨论、行为训练以及绘画练习、音乐与手语表演等等。我们学校的团体辅导,面向全校同学。同学们可以自由报名。其中,新生适应团体辅导也可以以班级的形式报名。中心会定期招募各种不同团体的参加人员,敬请关注心理健康中心网站的信息内容。
团体辅导活动感受 篇5
又一次到华西中学给那里的孩子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过上次是初一,这次是初三,做了两个班的,相互比较之下,给我的冲击力更大,感受更深刻。
在做初三(8)班的时候,我当助手,非常顺利,我非常骄傲,非常有成就感。因为我看到孩子们成长了,看到他们很高兴,很有凝聚力。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什么样的语气去和他们对话,用什么样的引导方式让他们把活动做下去。而且还把观察者的角色当得很出色:一个很活泼的孩子在画完画,准备给其他小组讲解自己的画的时候,他忽然间沉默了,因为小组人员推荐一个女生当解说员,我看到他眼神中的渴望,所以我说了一句:咱们要不要再请一位男生和女生相互配合啊。他立马站起来,非常高兴的说可以。我知道,我成功了,我成长了,比起上一次的羞涩,我成熟了。我非常高兴!
可是,在给初三(2)班做活动时,我的自信心被打击了,一下子从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坠落到了地下,心理非常的难过。也许这个班级的孩子有点特殊,他们相比于8班的学生有点叛逆。也许是我们刚开始的破冰没有做好,他们的情绪没有处理好,他们有点排斥我们。在带领小组活动的时候,我们小组中,有个孩子特别沉闷,一句话都不说,也不动手画画,不管我怎么引导,他都不会回应我,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当时我就在想,我很恐怖吗?为什么他都不愿看我一眼。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状况,我感觉真的好失败。虽然我知道不是每件事情自己一定要处理好,人不可能做到完美。可是遇到,还是很难过。所以我感觉这次活动失败了。肖姐对我说:“这次活动,说出你觉得还算可以的三个优点。我想了好久,我不知道说什么,可能糟糕的情绪已经先入为主,我不自然的就说起不好的地方,优点一个都说不上。最后终于想了三个,才明白,原来自己也这么偏激。
团体辅导课程感想 篇6
在吴秀碧老师的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多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其中利用图画来进行团体活动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形式之一,而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以往图画心理的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
活动开始,吴老师让大家利用12分钟画一幅原生家庭的水族图。事实上这也是家庭动力图的一种,大家利用京师博仁提供的图画工具,都极其认真的去描绘自己的家庭水族图。小组成员中,大部分人都画了不同的水族动物来代表自己的家庭成员。在画后分享过程中,吴老师特别强调对图画的观察及提问方式,大家可以发问,例如某种水族动物代表的是谁,为什么是画纸上的样子,并观察画在画纸的什么位置以及水族动物的颜色。并且提醒大家注意要用开放式的提问,小组成员在探讨沟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方的情绪反应,要有同理心。经过吴老师的指导,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便特别顺畅,无论讨论到哪位成员,大家都能够坦诚相谈。由于家庭水族图能够更真实的展现个体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所以在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成员情绪反应激烈的状况。经过吴老师的讲解,小组成员都能够以最恰当的方式来处理,及时给予成员理解、共情以及恰当的评价和情绪表达。当各个小组成员讨论完毕后,吴老师请两位学员来做分享讲解,在演示的过程中吴老师耐心为大家指出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刚开始带领组员的领导者常常为小组成员做很多解释,而吴老师特别强调要减少解释,指出“人”是有自我愈合能力的。并且不要太快的去问很深的问题,需要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是时间。经过老师陪伴下的示范演示,大家对如何从整体上进行小组内讨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完成家庭水族图后,吴老师又为大家讲解了团体的种类、性质和分类。这样我们进一步理解任务团体、辅导式心理教育团体、咨询团体、治疗团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我们认为图画心理活动已经结束时,吴老师让大家从先前所画的家庭水族图中找出一位成员,画海中的两座岛屿,一个海岛上画自己,另一个海岛上是所选的家庭成员,中间用桥连接。然后大家继续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上一轮的深入探讨,大家对于自己的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已经有了深入了解,而通过这幅海岛图,更直观的构建出了我们自己与某一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到这里团体绘画已经为我们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影响力。大家透过画面不但深入了解了自我与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知道了作为一名团体的带领者如何有效组织与领导团体。
当海岛图绘制完成后,吴老师让大家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大家画过的水族图,想象一条鱼游向水族成员,并对每位水族成员说一句话。以此为基础来讨论听到后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并告诉作者。到此为止,我们的图画绘制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回想起一天的过程我们才发现,吴老师带领我们所做的每一步都是严谨而必要的,看似零散的绘画过程,实则是团体的一系列活动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分析 篇7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他们忽略了开始阶段之前的准备工作和结束阶段之后的评估和整理。鉴于此我们将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冲突阶段、规范阶段、效能阶段、结束阶段和结束后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团体的准备阶段, 团体还没有形成, 处于筹备过程中。团体在该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制定团体心理辅导的计划, 包括团体的目标、团体的类型、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参加人数、团体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辅导的频率, 以及该辅导方案的理论基础、成员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二是招募团体成员。招募的方式主要有张贴招募广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招募以及专家、老师和熟悉人的介绍等。在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中, 主要是以张贴招募广告为主。必要时, 可以进行个别访谈, 以便清楚地了解团体成员的相关信息, 及时修改团体心理辅导的计划;也可以通过访谈, 排除不符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目标的成员。
二、开始阶段
在团体的开始阶段, 团体的特征是不确定性和试探性。团体在该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订立团体的规范, 建立彼此的信任。团体成员初入团体, 对团体的相关内容、运作形式以及团体的目标都不了解, 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使得团体成员缺少对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之间的交流多为试探性的, 自我暴露的程度也较低。他们需要领导者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行为是合适的、可以获得认可的, 什么样的行为又是会遭到拒绝的。在规范中, 领导者需要带领每一个团体成员共同制定出符合团体规范的行为, 如每一个成员必须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负责, 保守秘密,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团体成员等。二是领导者应该澄清团体目标以及帮助成员重新认识他们的个人目标, 帮助成员加深了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团体, 教授团体成员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告诉成员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喜爱、愤怒情绪等。
三、冲突阶段
在团体成员相识之后, 团体会发展到冲突阶段。该阶段团体的特征是攻击性和防御性。团体在该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鼓励成员正确地表达冲突, 教给成员应对冲突的技巧并帮助成员学会接纳他人不同的行为和观点。随着成员自我暴露的增多, 会导致成员之间不一致的行为、观点以及价值观的产生, 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敌意与冲突。冲突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促进团体动力的形成, 推动团体向前发展。团体中的领导者需要让每个成员知道, 现在团体的攻击性特征对团体的发展是有利的, 成员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反而需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二是团体中的领导者应该使用与应对冲突有关的技巧和策略, 例如领导者对成员表达的愤怒情绪进行共情式的反馈, 真正去理解成员愤怒产生的原因等。
如果领导者不能引导成员正确表达冲突与敌意, 那么可能导致成员防御心理的加强, 不再相信团体本身、领导者以及团体成员, 甚至会使他们从团体中脱落。冲突问题会引发一些成员问题, 领导者应该观察并记录这些信息, 以便以后更好地解决该成员表现出来的问题。
四、规范阶段
在规范阶段, 团体特征是凝聚力逐渐增加、成员关系越来越稳定。团体在该阶段的任务是维持团体的稳定、引导成员从表达彼时彼地的行为转向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经过前三个阶段之后, 团体内的成员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且逐渐认同其他成员的观点与行为, 对团体的归属感更加强烈, 也会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此时, 团体的凝聚力迅速增强, 团体依恋也随之增加。团体成员与领导者共同推动团体动力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稳定程度关系到团体效能的发挥, 也是团体必不可少的过程。团体领导者需要进一步强化团体规范, 澄清团体出现的问题, 与成员讨论解决的办法, 以便减少影响团体凝聚力的行为发生, 例如成员会出现迟到行为, 领导者需要与成员共同探讨该成员出现迟到行为的原因等。随着团体规范的完善, 团体中的不良行为大大减少, 团体的稳定性与凝聚力不断增加。领导者还应该鼓励成员参入团体, 在团体中表达此时此地的情感, 这也可以促进成员相互的接纳与理解。另外, 团体领导者要注意成员自我暴露的程度与水平、团体时间的控制等问题。
五、效能阶段
效能阶段, 也是工作阶段、团体内问题解决阶段。该阶段团体特征是团体凝聚力在较高的程度上趋于稳定, 成员的垂直暴露水平增多, 团体的效能逐渐发挥。团体在该阶段的任务是借助团体凝聚力, 支持、保护自我暴露的成员, 并同其他成员一起促进该成员问题的解决。在效能阶段, 成员开始尝试暴露一些很少在公开场合谈及的话题, 而这些问题正是困扰并影响他们生活的主要原因。成员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会在领导者与其他成员的共同讨论中得到解决, 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复杂的情感, 他们既体验到团体的安全与成员的接纳所带给他们的舒适与欣慰, 又因为暴露一些深藏在心底的问题而感到痛苦与焦虑。这些复杂的情绪情感存在于整个效能阶段。
在效能阶段团体领导者既要鼓励支持成员表达自己的问题, 并尝试着引导其更深的暴露, 又要根据成员的适应能力和当时的状态, 把握暴露的水平, 以免给成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成员将自己的问题展现在团体中时, 领导者要发挥团体凝聚力的力量, 鼓励其他成员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促进该问题的解决。在适当的时候, 领导者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暴露, 给成员提供一个示范, 这会有利于成员增加自我探索的勇气与信心。
六、结束阶段
随着成员问题的逐步解决, 团体将进入结束阶段。该阶段团体的特征是离别焦虑与总结回顾。团体在该阶段的任务是处理成员离别的情绪、回顾整个团体的历程并提醒成员注意团体效能的迁移。经历前五个阶段的成员对团体的热衷程度达到了最高点, 他们愿意留在团体中, 与团体同在。但当领导者提醒团体即将结束时, 他们的离别焦虑会随之产生, 会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如提出增加团体的次数、团体结束后要与成员经常联系、认为离开了团体他们的问题还会出现等。团体领导者会扮演一个让成员都“讨厌的角色”, 即告知成员团体即将结束。领导者需要给成员介绍与团体结束相关的知识, 并帮助成员减少离别所带来的焦虑与担心, 要让成员明白团体给他们带来的力量不会随着团体的结束而消失。在团体即将结束的时候, 团体领导者需要帮助成员表达对团体的留恋, 对领导者与其他成员的支持与鼓励表示感谢, 整个团体又回到了一个温馨、温暖的气氛之中。他们会相互拥抱、相互鼓励以及互留联系方式、合影留念等。
领导者需要与成员一起回顾团体的历程, 既要再次重申团体的目标与每个人的目标, 并就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又要就帮助成员处理一些未完成的事件。领导者需要教授一些帮助成员将在团体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成员的情境迁移能力。最后, 领导者要鼓励成员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信心, 勇于应对困难与挑战。
七、结束后阶段
团体最后一次会面结束, 并不代表团体可以就此停止。该阶段团体的任务是评估团体效能、整理团体资料并存入档案和对成员的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团体效能是领导者需要总结整个团体的收获与不足, 并就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协同领导者、观察者进行讨论。领导者需要把成员对团体评价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每个团体成员的个人资料汇总, 并把团体的所有资料存入档案。团体领导者还应该在团体结束一段时间后, 对成员的生活情况进行追踪调查, 可以是电话访谈、团体会谈, 个体咨询等。追踪的时间可以是几个月, 也可以是几年。追踪调查可以明确地知道团体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实际迁移能力, 以帮助领导者不断完善团体的计划及团体历程。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Irvin D.Yalom.团体心理治疗 (第五版) .李敏, 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中职学生团体辅导的现状研究 篇8
关键词:中职;团体辅导;现状;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健康的心理,那么,素质教育便是一句空谈,也不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主要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是一种高效化的辅导方式,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中职生的心理偏差进行有效干预,并且,具有互动化、情境化的特点。那么,当前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现状如何?我们又应该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呢?
中职生团体辅导现状剖析
中职学校的心理团体辅导现在已经大面积地铺开,并且被作为学校的德育课程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科学化的操作模板,效果并不是很好,目前,中职学生团体辅导现状并不乐观。
辅导教师不专业,团队辅导没有引领性 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是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主体。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团体辅导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缺乏专业的辅导教师,这样就导致了对中职生的心理辅导缺乏了引领性。
一些中职学校往往是让班主任或者其它一些任课教师来担任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团队辅导工作,在这一些辅导教师中,虽然有一些教师取得了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资格,但是,却都是“半路出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团体辅导的策略是很缺乏的。
辅导内容随意化,团队辅导没有针对性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的内容应该是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要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辅导主题与辅导内容,这样,才能让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具有针对性,才能让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真正为学生服务,才能让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发挥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但是,现在一些学校往往是根据一些普遍性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去设计辅导主题,开展辅导内容,这些辅导对于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是,针对性却不强。
辅导过程教条化,团体辅导没有体验性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在给中职生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理论化、讲座化等说教式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团体辅导过程的教条化。在这样的辅导过程下,中職的心理团体辅导是缺乏体验性的。
在这样缺乏体验性的辅导过程中,中职生就难以主动地参与到心理辅导中去,因此,就很容易与教师预设的辅导效果脱节。长此以往,中职生便对团体辅导失去了兴趣,这样,自然辅导的效果不佳。
优化中职生团队辅导的对策
前面,已经从辅导教师不专业、辅导内容随意化、辅导过程教条化导致了团队辅导没有引领性、针对性和体验性,对当前中职学生团体辅导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剖析。辅导教师、辅导内容、辅导过程是团体辅导的三大因素,因此,要善于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
多管齐下,提升辅导教师水平 辅导教师是团体辅导中的主体之一,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团体辅导的效果。根据当前中职学校团体辅导教师不专业的现实,中职学校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来提升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是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到校开展团体辅导工作。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辅导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学校教师开展团体辅导提供一个蓝本,供本校教师学习与借鉴,从而提升本校教师辅导水平。
二是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与辅导。本校教师依然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的主力军,通过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与辅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辅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问题。
三是成立相对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团队。通过心理辅导团队的建立,关注心理辅导团队的交流与互相学习,提升辅导的专业化水平。
基于学生,优化团体辅导内容 中职生社会经验少,心理上都还不太成熟。当遇到问题时大多数表现为畏惧、恐慌、逃避,这些问题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辍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确定团体辅导的内容与主题。
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或者访谈的形式,通过这两种形式深入到学生一线,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才是接地气的。
关注体验,优化团体辅导过程 说教式的德育是无效的,同样,说教式的团体心理辅导也是无效的。在中职学生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要多采取案例分析式、活体体验式等,要关注学生的亲历性和体验性,以此优化团体辅导的过程。
结束语
团体辅导是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要正确认识团体辅导的概念与操作策略,这样,才能有效改变中职学生团体辅导的现状,才能有效地提升团体辅导的水平。
团体辅导感想 篇9
当初收到导员的消息说有这个团体辅导的时候,这个团体辅导是专门针对报考国家专项的学生,希望大家同学积极报名。我想了下,听起那些辅导课的名字好像挺有趣的样子,结果我就选了一个在时间上与其他的不冲突的课,主题是“悦纳自我”。后来就收到了每个周六去心理辅导室去上课的通知。
我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大家都不认识,一开始还比较尴尬,但是我们的诚诚姐叫我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颜色的纸做一个胸牌,并在上面写上希望大家叫自己的名字,帮助大家记住彼此的名字,之后大家又给做了自我介绍。之后气氛稍微有些缓和,不像之前那么紧张,大家爱都开始说起话来。之后大家做了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大家围成一个圈,然后在中间站着一个人,中间那个人叫一个人的名字,然后被叫到名字的这个人的旁边的另外两个人就要迅速站起来,否则没站起来的那个人就要用屁股对着大家画一个字母,由于大家都不太熟,我也中招了。我感觉用屁股对着大家已经就很不好了,还要画一个字母……所以那个时候就是充分考验你记忆力与反应速度的时候。第一次课之后,大家开始变得熟了起来。
第二次课大家明显表现得特别活跃,诚诚姐还担心我们会像上次那样会出现尴尬的情况,但是事实证明了它的担心有些多余。我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什么都说,什么都接嘴,毫无什么避讳而言,我也很搞笑的谈到追女孩的事,逗得大家也是哈哈大笑。之后的课,一开始都有一个叫做心情天气预报的环节,就是大家说说一说这一周所发生的事,对自己好的或坏的都说一下,给大家分享。通过那短短的四周,极少的四节课,我发现大家同学间越来越亲近,也越来越彼此信任,之后也谈到了自己隐私的一些事,但是大家都坦诚相待。最后结束后分离的时候,大家都有点依依不舍,都比较希望下个学期还有这样的团体辅导,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畅所欲言,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
我记得后来我们还做了一个游戏,我印象特别深刻 “大树与松鼠”,那是在大家稍微有点儿熟的时候进行的。游戏规则特别简单,事先分好组,我们都是随意分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我们的诚诚姐在外边喊口令,这儿暂且把她叫做落单的人。当她喊“松鼠”时,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诚诚姐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落单的人叫“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落单的人进入队列扮演大树,重新出现一个落单的人;当落单的人喊地震,则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又出现一个落单的人。他(她)便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想一直移动,变换角色,比如说我,而有的人则站在一个位置,永远做大树或松鼠。个人的想法有所不同,他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应的不同,我想这也许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次是大家先手牵手,记住自己的左右手牵的是谁,然后闭上眼睛,打乱位置,在牵起手,保证左右手牵的人不变,然后通过解锁,变回原来的样子。通过此次游戏,我认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团结合作,虽然失败过,但是最后也成功了;然而,个人的力量那么渺小,而团队的力量那么强大,只有团队中每个个体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团体的目标。试想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在工作都能像在这项活动中那么配合默契,那么有责任心,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我想一切困难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团结协作面前都会迎刃而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好好工作,服从领导,信任伙伴,更加努力进取。
从一开始参加这个群体是我感到无所谓到现在对它的很深的感触,我觉得我在这个群体中也有不少的收获。比如说我觉得我的性格有两面性,在比较熟的人面前表现的比较活跃,而在陌生人多的时候话又比较少,还有的时候是独处时会比较安静,有时会感到自己有点孤僻,但是,通过这次团辅,我发现我的这个性格有了一点变化,就是在陌生人面前也表现得像熟人之间爱你一样,独处时也不会感到孤独。还有,通过这次团辅,我又认识了更多的人,更多的朋友,他们对人都比较真诚,人比较好,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组织一些类似这样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大学生活当中,让我们能够过得更加充实,更加快乐。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成长的实证研究 篇10
一、对象与方法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0级商学院金融2班为对象,采用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结合面谈的方式, 甄选确定了24名(男、女各半)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惑(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不低于12 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的被试必须共同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0试中,总分高于50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七个量表中至少有三个量表的标准分高于1;二是状态焦量表S-A I总分高于49。
1.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焦虑诊断量表( SA I)为主要测量工具。
2.前期调查
为了使团体辅导更具针对性, 辅导前运用气质量表检测0,对24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被试的性格、气质、反应方式、人际交往有关的心理适应力, 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因人际交往引起的大学生心理综合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的现实使他们情绪低落, 心情苦闷,对周围世界缺少兴趣、难于融入,失去学习动力,感到前途渺茫,没有自信。二是焦虑。因为对人际关系感到担心,出现心神不定、恐惧、紧张等情绪。 三是孤独。少数学生因人际交往困扰,独来独往,对其他人和物感到冷漠,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没什么热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四是嫉妒。有些同学因人际交往差而自暴自弃,感觉事事不如意,对周围世界充满怀疑和敌意,烦躁易怒。五是认知障碍。一是认知的绝对化倾向,如埋怨自己的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认为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二是对挫折的归因错误,比如把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父母的教养、社会教化,抱怨社会存在不正之风,而不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实施团体辅导
本方案主要针对24名大学生被试的情况,依据认知理论、情绪理论、学习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而制定;辅导计划安排12次,每周2次;对实验组实施四个单元12次团体辅导,持续6周。
二、辅导活动方案
1.相亲相爱一家人——认识自我
通过团体活动形式,促使班级成员尽快熟悉,初步相知并形成班级集体意识,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提高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我想有个家——主要是为了营造融洽活跃的的氛围,让团队成员更快的融入这个团队,同时尽可能多认识同学。
个性名片——把自己最想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出来,学会推荐自己;通过“个性名片”,了解他人,尽快地熟悉彼此。
寻人行动——通过“寻人游戏”,让学生学习主动交往;学生在交往中介绍自己、了解他人,发现共同的兴趣爱好。
松鼠搬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开拓思维,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寻找归属——让学生从了解自己开始,逐渐关注同伴,最后融入团体,体验归属感;在活动中自然产生“领袖人物”,发现个人特长与潜质。
2.感恩生活,责任有我——人际交往中的责任训练。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体验感恩情境,激发个体发现,强化责任意识,学会承担,并敢于承担来自于自身的、他人的、社会的责任。
你帮我,我帮你——活跃气氛,以游戏“破冰”。
信任圈——引导成员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身边的感动,感恩生活。
我想对你说——增加感恩的情怀,并将感动清晰化,有利用激发感恩行为。
勇于承担——勇于正视自我,提升自我的责任感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我的梦——共同畅想未来,感悟梦想承载着责任。
另外,第三单元为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人际交往中的心态训练,第四单元为团队在我心——人际交往中的团队精神训练,第五单元为爱情花开——人际交往中的爱情观训练,在此不再详述。
三、实证分析
团体辅导结束后, 用/ SCL- 900和/ S - AI0对实验组实施后测。运用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 PQES)和SPSS 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 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的前后测结果比较显示,团体辅导前后,测量结果发生了显著变化,团体成员在人际关系敏感程度、焦虑程度、抑郁上有显著差异,尤其在抑郁方面,说明团体辅导对改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抑郁具有显著影响。从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的总分来看,统计学上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表明从总体来说,团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困扰下降,人际关系状况有明显好转。见表1。
四、结论
从团体辅导的前后测结果比较来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是有显著成效的。由于团体辅导只能从整体得到改善结论,但无法深入到个体的不同差异以及个体性格、价值观影响。因此,必须在团体辅导基础上针对个体差异比较大的学生加强个体辅导。
针对这些问题, 团体辅导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一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让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适应人际交往环境。二是帮助团体成员充分发掘自我,促进良好的人际互动。三是借助辅导作业,促进团体成员的日常交流。团体辅导的结果影响力需要在长期发挥作用,那么就必须依靠通过辅导作业的方式促进团队成员的日常交流,以此将团体辅导的正能量能够持续下去,并能够通过此种方式及时发现个体存在的问题。
五、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选取的样本容量较小,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受到一定影响。第二,存在个别成员因各种事务而缺席的现象。第三,团体成员的心理暴露程度还有不足。通过此次研究,从实证上证明了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人际关系改善的重要性,为团体辅导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自我探索团体辅导方案 篇11
1.发展团体信任, 并且将在团体辅导中学到的对他人的信任带到现实生活中。
2.探索自己的观念和观点。
3.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
4.强化自我认知,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团体辅导流程
(一) 热身活动
1. 滚雪球
目的:彼此相识, 建立互动关系。
时间:约15分钟。
操作:团队所有人围坐一圈, 从某一个人开始, 用一句话进行自我介绍, 话中需要包含:姓名、学院、自己的特征, 如“我是来自A学院的, 喜欢××的×××”。当第一个人说完后, 第二个人必须从第一个开始讲起:“我是来自A学院的, 喜欢××的×××旁边的来自B学院的, 喜欢××的×××, ”依次这样, 直到最后一个人说完。
(二) 核心部分
2. 组建团队
目的:建立团队, 增加团队凝聚力。
时间:约50分钟
准备:1开大白纸、水彩笔、塑料胶带、小剪子。
操作:确定小组的队长、队名、队训、队徽、队形及队歌。队长:选出本队队长一名。队名:团队的名字, 队员共同协商确定。队训:要求简洁明快, 富有感染力。队徽:在一张1开的大白纸上, 用彩笔画出象征本队特点的形象。队形:要求所有成员都参与队形的排列。队歌:激励团队, 振奋人心的歌曲。所有小组完成以后,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本小组的队长、队名、队训、队徽、队形, 并一起唱出队歌, 口号要由本小组同学一起大声喊出。
3. 我是谁
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时间:约45分种。
准备:A4纸、圆珠笔。
操作:在一张A4纸上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20个特征, 当本小组的所有人都写完后, 把写好的20个特征按重要与不重要分为两类, 再对其中重要的10个特征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 本小组成员互相谈感受, 最后带队培训师让所有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感受。
4. 我的自画像
目的:让所有成员更好地认识自我。
时间:45分钟。
准备:A4纸、彩笔。
操作:带队培训师给所有组员发一张A4纸, 每组1盒彩笔。然后让所有组员可以用任何形式画出自己, 抽象的、形象的、素描的、写实的、动物的、写生的、植物的都可以, 可以有标题, 也可以无标题, 把最能表现本人的事物画在A4纸上。我的自画像可以让成员发现潜意识里深层的自我, 更好地认识自我。小组所有成员画完后把所有的自画像挂在墙上进行展览, 其他成员观看他人的画时, 不可以随意评论, 展览完以后, 让成员对本人的画进行解释。
5. 对方眼中的我
目的:促进成员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时间:约50分钟。
准备:A4纸、圆珠笔。
操作:每人发一张A4纸, 自己充分想好后分别写出长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理想中的我等问题。该项目可以让成员从更多的角度认识自我, 能够帮助成员更深入全面地认识自我。
6. 价值观大拍卖
目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时间:约60分钟
操作:现在我们把每人一生全部的精力和财富折合成1000万美金, 竞标以下标的物:可以无限透支的信用卡, 英俊果敢的丈夫或温柔贤惠的妻子, 诚实勇敢的品质, 一座风景优美与世隔绝的小岛, 三两个知心朋友, 一张环游世界的机票, 与情人浪迹天涯, 世界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与父母每周团聚一次, 一项让人一生衣食无忧的技能, 一座豪华别墅, 智慧, 一辈子健康的身体。
注意:拍卖师不参与竞标, 底价由拍卖师决定。
7. 戴高帽
目的:学习发现他人的优点。
时间:约60分钟。
操作:所有团队成组员围坐一圈。然后请其中一位成员坐在中间, 组内其他成员轮流说出中间组员的优点, 被夸赞的组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 所有组员都要到中间被夸赞一次, 只能说对方的优点, 态度一定要真诚, 不能吹捧。
参考文献
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12
一、活动主题:重拾梦想,笑迎未来
二、活动班级:xxx
三、活动地点:9-702
四、活动时间:xxxx年9月6日
五、活动对象:xxx班全班同学
六、活动目的.:新学期,新开始,新打算。通过这个团体辅导活动,希望同学们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明确自己的目标、方向,以最佳状态迅速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周老师发言
2、热身活动“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3、我说你画
4、游戏环节“幸福清单”
5、同学讨论“生活馅饼”
6、“拥抱目标”同学们各抒己见
7、“把心留住”道祝福
八、具体工作安排:
1、班干部分配任务
2、劳委打扫会场卫生
3、宣委布置会场
4、组委组织安排活动
5、生活委员做好会费支出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增进同伴间的亲密感,信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沟通的意识;
4.帮助成员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 团体性质:志愿式、封闭式、发展性团体
三 参加对象:某校在校高一学生
四 团体规模:30人左右
五 团体活动时间及次数:共三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每周一次
六 团体活动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七 理论依据
1.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时期。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能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接受、尊重或欣赏,不过现实生活中如果想得到他人的接受、尊重和欣赏,必须从自我开始,从给予别人开始。
八、团体契约:
1、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员的隐私;
2、坦率真诚地与其他团体成员进行有效交流,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3、参加团体活动时,注意力集中,积极配合团体成员活动。
4、尊重他人,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恶意中伤他人。
九、团体评估方法
1、领导者自我总结
2、观察员的观察记录
3、团体成员反馈单、广泛交流,避免只与自己喜欢的团体成员沟通等。
十 具体流程及细节
第一单元:打开心门交朋友
(一)“我猜你猜”暖身游戏(10分钟)
主试在心中默想一人,但不说出他的名字,此人必须是团体成员中的一人,然后请其他成员来猜他的名字。在猜的过程中,可以向领导者提问,但领导者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最先猜出的人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在心中默想团体成员中的一人,其他成员来猜。如此类推。
(二)“爱在指间”(40分钟)
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主试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
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当主试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主试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从这个游戏中成员得到的启示。成员分小组讨论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和肯定。主试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
第二单元:心灵不设防
(一)交往有技巧(20分钟)
1.情景剧表演
(1)夜晚,宿舍的同学已经睡觉了,可是小丽还在没完没了地打电话,同宿舍的小红很气愤,对其进行指责,结果话不投机,二人发生争吵。
(2)小刚个人卫生习惯不好,脚臭却不爱洗脚、洗袜子,还经常乱丢袜子,当众抠脚。小明忍无可忍,要求其改掉恶习,及时洗脚、洗袜子。结果,小刚振振有词,拒不改正,双方不欢而散。
2.主试引导成员讨论,在上述情境中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情境中的问题?引导成员发现交往中的技巧。
2再次强调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强调敞开心扉、主动交往的重要性。
(二)“解开千千结”(20分钟)
1.活动过程
(1)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然后举起右手,抓住对面另一成员的手,再举起左手,抓住另一个人的手。但是不能抓自己身边成员的手,也不能两只手抓一个成员的两只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
(2)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个“结”解开。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主试总结人际交往是一个双向过程,引导成员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解决人际矛盾的启示。
(三)我说你做(20分钟)
方法:
1.成员相背而坐围成一圈,发给每人一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
2.要求成员根据领导者的指令,按步骤完成撕纸活动。活动期间不许说话,不许和领导者交流,不许看别人的动作。
3.展示作品。会发现在同一指令下,成员的作品各不相同。引导成员讨论其中原因。
4.进行第二轮游戏,重复上述环节,但要求成员间可以交流,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领导者询问,并可以观察其他成员的动作。
5.展示作品,成员的作品应该基本相同。
6.引导成员讨论,为什么两次游戏结果会大不相同?帮助成员明确交往中应该善于沟通和交流。
第三单元::你我相随
(一)优点轰炸(30分钟)
方法:
选定一位成员为轰炸目标,大家轮流对其说出他的优点。
更换轰炸目标,重复上述环节。
3.主试引导成员交流、讨论被人“轰炸”和“轰炸”别人时的感受。帮助成员增强信心,并懂得在交往中要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
(二)人际财富(25分钟)
1.请成员在领导者带领下,完成人际财富图。
要求成员在白纸上画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根据与自己心理距离的远近,在不同的圆中写上不同人的名字。其中圆心代表自己,越靠近圆心的人,越代表与成员心理距离近,是成员生活中重视、在意、乐于交往的对象。
2.主试引导成员交流、分享自己的人际财富,思考人际财富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并认真反省自己的人际交往状态、自己在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辅导员团体辅导】推荐阅读:
辅导员团体辅导技巧培训心得体会11-30
团体游戏辅导07-31
同质团体辅导10-09
团体辅导管理10-12
挫折团体辅导05-14
个体团体健康辅导07-15
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总结08-03
沟通团体辅导设计方案08-21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08-29
团体活动辅导方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