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管理

2024-10-12

团体辅导管理(共12篇)

团体辅导管理 篇1

团体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多以班级为单位, 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 有既定的目标和主题, 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标准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水平。《课程标准》在团体辅导活动内容“包括自我成长、人际关系、学习管理、情绪管理、生涯规划 (中学) ”五个方面, 突出了团体辅导过程中活动的主渠道地位。北师大版中小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学科设计把活动与实践作为心理健康教学的主要内容, 设计“活动区”和“实践园”等栏目予以落实。下面从三个方面就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做探索。

一、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主要形式

根据北师大版中小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学科设计的特点, 结合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 初中生情绪管理辅导主要是游戏活动和心理剧。

初级中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各学段每单元都设计了与心理游戏相关的内容, 这些游戏集系统化、逻辑化和形象化于一体, 在具体的课题教学中有效开展这些游戏, 一定能达到改变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目的。在团体辅导方面, 由于这些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能有效辅助和弥补学校对初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不足的作用。因此, 这些游戏的设计颇具匠心, 有效实施意义深远。

具体形式有团体行动、小组合作、纸笔卡牌、棋盘竞赛等, 这些心理游戏大都利用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有形化无形”的特点和优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于指导实践, 学生易于灵活处理, 大多能够制订一个合理、恰当的结局和解决方案, 达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教学和辅导目的。游戏颇有趣味性, 能有效消除学生戒备和隐瞒心理, 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与氛围, 使他们能够积极有效地调动全身各感官参与活动, 寻找发泄点, 释放不良情绪, 缓解压力, 放松心神。

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恰当地运用这些技术,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克服自我面临的心理问题,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策略

情绪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抑情绪, 而是在察觉情绪后, 调节情绪的表达方式, 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中表达适当的情绪。

毫无疑问, 学校学生情绪管理的组织者是心理辅导教师。在学生团体心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心理辅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需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在开展学生团体心理活动时, 心理辅导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1.倾听与摘要。通过全身心专注地、耐心地倾听、判断和了解学生表达的真正意思, 掌握真实信息, 归纳整理并向学生及时反馈, 制订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案。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同时, 尊重并给予学生宣泄的机会, 营造关注信任的良好氛围。

2.发问与开启。教师使用开放式语句, 有意识地探寻学生的感受、经验和行为, 引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内涵与成因做探索。当活动开启或陷于停滞时, 教师以口语或飞口语的形式带动学生团体进入互动交流的情景中, 使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进而提高团体辅导的效率。

3.通情与表露。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需求、经验和想法, 不加主观见解, 可以用建设性的口吻响应, 避免鹦鹉学舌, 从而获得共鸣, 建立信任、关怀的互动关系。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表露, 让学生分享个人类似的感受、经验和看法。

4.反馈与评估。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了解, 适时表达反映, 增强学生的自我察觉能力, 达到“开放”自我的辅导目的。当然, 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团体成员的反映是否满意, 组长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使用是否欠妥当, 团体内成员的合作是否充分, 今后组织同类团体心理咨询可以做哪些改进, 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 都是团体评估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 团体评估包括过程与结果评估、团体互动情况与个别成员评估, 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或工具及预订评估的时间, 等等。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咨询评估方法是团体领导者必备的领导技能, 对团体评估方法的选择一定要在方案中体现, 因为评估有时要涉及团体活动前的状况测量。

5.非语言。教师的眼神、表情、距离、动作及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显示对学生的暗示和关怀, 加强了学生的示范学习和自我开放。

6.隐私保护。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氛围, 随时察觉团体中的各种危机, 采取必要的安全性反应, 使学生免于受到不必要的心理伤害或攻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

[2]刘视湘, 滕秀杰编著.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与心理剧.开明出版社.

[3]陶勑恒主编.心理咨询与辅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林崇德名誉主编.俞国良主编.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团体辅导管理 篇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之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生发展出多样性的情感。但两极性和矛盾性仍然是高中生情绪的主要体验。高中生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所谓“血气方刚”,情绪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通过团体训练使高中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身情绪特点,学会稳定情绪。成功时不欣喜若狂,失败时不自怨自艾,悲观苦恼。能用理智来思考情绪冲动的后果并意识到他人情绪和自我情绪的关系,考虑到群体情绪的问题,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

活动一 情绪大法官

专家提示:

不少学生倾向于认为情绪是由外部事件决定的:失败了所以悲伤,受欺负了所以愤怒,获得奖励所以喜悦,遇到危险所以害怕„„而心理学家艾利斯则指出,情绪是受到个体内在信念的影响的,面对同样的事情如果个体做出不同的解释,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而困扰我们的很多负面情绪,来源于我们心里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帮助学生找出这些不合理信念,并改变不理性的思考逻辑,对于情绪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设计本活动的初衷所在。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明白情绪与个人信念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澄清不合理信念,学习理性反思。

适用人数:人数不限,40人以下为宜。

活动场所:室内。

材料准备: 白纸,两个纸巾盒。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程序:

1.准备阶段,知识介绍。

介绍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告诉学生不合理信念对情绪的影响。帮助学生找出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1)灾难化,过度概括化,贸然下結论:过度夸大事件的不良后果。如“教师这样批评我简直糟糕

第 1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透了!”“我无法容忍他这样拒绝我!”“张小米不喜欢我,没有人会喜欢我。”“教师这样批评我,一定是因为讨厌我。”“如果有人说他很忙,没时间见我,其实真正的意思就是不想理我。”

(2)只注意负面讯息,曲解正面讯息:如“他每次看到我就皱眉头,一定是对我不满。”“张小米跟我玩,只是因为可怜我。”“我竟然及格了?肯定是运气问题。”

(3)完美主义,给自己制定太多缺乏弹性的目标:如“我必须每件事情都努力成功。”“只有每个人都喜欢我,我才有价值。”“只有成绩好、朋友多、心地善良的人才可能得到幸福!”

2.暖身与分组

把全部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为红组和白组。由教师扮演“情绪大法官”。3.活动实施

首先,给所有学生发一张白纸,要求他们在白纸上写下最近的一件让自己特别烦恼、焦虑、内疚或痛苦的事情,并写出为什么这件事让自己感觉这么不好。把白纸对折后,投进属于自己组的那个纸箱内。当所有学生完成后,开始游戏。每次每组派出一名选手,分别扮演“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由原告律师从对方组的箱子里抽出一张纸条,大声读出“令人苦恼的事”,然后指控对方:“受害者之所以感觉烦恼,是由于被告方使用了错误的信念1(或2,3)!”并阐述理由,证明排除了不合理信念后,那件“令人苦恼的事”可以有更理性的处理。“被告律师”可以进行申辩,力求证明这件事是值得烦恼和应该烦恼的。三分钟辩论后,“情绪大法官”可以邀请写这张纸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由他来裁定哪位律师的话更有道理,说说自己的感想,胜利的律师为自己所在组加上一分。

两组轮流扮演被告方和原告方,从对方的纸箱中抽取“令人„„的事”,进行辩论,直到所有学生都参加过一轮辩论为止。邀请最终胜利组和挑战组的学生分享感受。

注意事项:

并不是所有烦恼(或悲伤、沮丧等)事件都可以通过调整理性信念而改变的,我们只是期望提示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反思自己的负面情绪。因此,如果写纸条的学生最终仍坚持自己,仍然感觉不好,可以引导全班同学从其他角度帮他想办法改善情绪,例如寻求朋友的帮助,找信任的人倾诉,转移注意力暂时放弃解决等。

游戏中,学生写在纸条上的情绪理由很可能都是外部事件,而很少涉及内心想法,这就要考验学生对情绪背后隐藏的内心信念的敏感性了。引导学生在游戏最后讨论出这样的结果;每个人心里都存在一些不合理信念,常常反思和警惕不合理信念的影响。

创新建议:

l.你可以对游戏的形式稍作调整,把由一个学生评判,变成每次辩论后授权全班学生举手表决,或者

第 2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也可以由你独自决定两组同学的成绩。

2.如果班级氛围足够安全,为了使活动效果更深入,你可以每次让一名同学扮演“原告律师”,从全班的纸条中抽出一张大声读出;由写这张字条的同学自己扮演“被告律师”。这种情况下的对质往往能起到更深的效果,只是在班级参与性上略有牺牲。

3.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活动二 快乐处方

专家提示:

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给现代人日益增大的压力体验。近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一再发现,即使是学校中的孩子,也难逃社会压力的巨大折磨,体验到日益众多随之而来的消极情感,而很少从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幸福感和轻松感。选择在高中阶段针对学生的压力问题进行“快乐处方”的干预,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反思和规划自己生活的能力才得到较完善发展,另一方面,更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正经历着最大的压力考验,生活质量急需改善。

本活动是针对高中学生的情绪调控团体的,阅此可以较多地安排文字性活动和讨论、分享,进行较深入的体验分享,以调动个人内部资源,促进个人成长。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学习情绪反思。

2.带领学生探讨快乐来源和方法,学习规划生活,有意识地调控压力。

适用人数:人数不限,少于50人为佳。

活动场所:室内。

材料准备:无器材。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程序:

1.场地布置

在进行心理测验时,可以让学生按日常座位进行。在讨论和分享阶段,邀请全体学生坐成一个圈,面向圈内。

2.心理测验和知识介绍

引导学生填写压力测验的学习单,并计算出分数。介绍“快乐缺失综合症”的相关知识。

在谈论如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加快乐以前,你最好先做一个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

第 3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否染有“快乐综合症”。以下这些症状哪些出现在你身上?

(1)持续的疲劳感:常见的症状是难以入睡或睡眠过程中的间断性失眠(即能很快入睡,但三四个小时后会醒来,很难再次入睡。)

(2)肌肉紧张:通常表现为前额、颈部和上肩三处肌肉紧张,变得僵硬、酸痛。

(3)持续的恐惧感:总是担忧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过量的工作。

(4)消费症:总是感到需要购买更多、更好、更新的物品。

(5)内心的冲突:一方面希望多陪伴父母和朋友,另一方面又要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二者的平衡问题扰人难安。

(6)感到陷入困境:一方面日常事情缠身,另一方面渴求体验理想的人生。

(7)支配欲望:认为自己必须事事领先。否則别人会捷足先登,或总是认为其他人企图利用你或支配你。

(8)面临挑战:认为你必须不断证明自身能力或价值,否则别人会抢走你的饭碗。(9)变得粗心大意:在做最简单和最常做的事时也会出错。

(10)显得愤世嫉俗:说话时用词尖刻,语含讽刺,不愿意相信别人,参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时不能玩得尽兴,因为总是显得漫不经心,不能投入其中。

3.讨论与分享

带领学生讨论医治“快乐缺失综合症”的“快乐处方”: .什么能带给我们快乐?

.成功、名利、占有等是否真能带来快乐? .你的“快乐处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提示学生每个人的快乐处方都不一样,但快乐的核心部分在于自己如何看待生活,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成每个人自己的“快乐处方”。

创新建议:

1.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耐心,可以要求他们抽出一星期的时间做一做“耐心硬币”的练习:在口袋里放入三枚硬币,当你对自己或他人表现得不耐烦或暴躁时,就将手伸进口袋,把一枚硬币轻轻夹在食指与拇指之间,默数着深呼吸十次,然后把它送人。一天结束时,看看你的口袋里还剩几枚硬币。第二天再重新增加到三枚。一星期过完时,如果你口袋里叮当作响,那就证明你已经培养起一种平和的心态,为了表示庆祝,你可拿出硬币,用它们买一支冰淇淋或巧克力奖励白己。

2.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团体辅导管理 篇3

关键词:团体辅导;压力管理;大学生;实施;评估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053-02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高级化,这使得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学业、经济、角色困难、职业选择等日益严重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缓解,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甚至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如何管理压力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团体辅导对于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性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因此,我们设计了大学生压力管理的团体辅导方案,以期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正确认知,提升大学生压力管理技巧与应对能力。

一、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指环境或内部的需要超出个体、社会系统或机体组织系统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个主要成分:压力源、压力感和压力反应。压力源即引起压力的客观刺激;压力感是由压力源引起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压力反应则是个体在压力感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1]。而压力管理即是个体面对压力时采用的应对方式,其目的除了要减轻或者消除个体所承受压力的影响外,也能起到预防压力的作用。压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理适应、运动、时间管理课程以及冥想放松训练等方面[2]。

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在压力刺激理论、系统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的理论的指导下,将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学生组织起来,在专业督导老师的督导下进行辅导活动。辅导的目的并不是去消除压力源本身,而是针对压力源事件或者情境给大学生个体带来的情绪、生理及行为等方面的压力反应,进行合理有效的压力应对辅导,如采用多种认知训练、呼吸放松、冥想放松等放松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从而更为健康地学习生活。

二、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团体辅导的目标

让成员们在活动中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压力,明确压力过大对自身的危害,同时也明确适当的压力是积极有益的;让成员感受到同伴的温暖和力量,正视生活中的压力;了解压力应对方法与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训练、时间管理技术等,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改善沟通技巧及人际交往技巧,获得新的社会支持力量。

(二)方法

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根据辅导目标招募筛选了8名成员,对成员进行6次的团体辅导活动。在团体辅导实施前后均对成员进行《应对方式问卷》的测量,在团体形成之前进行《大学生压力反应问卷》的测量和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小组活动评估表》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对象与测量工具

1.对象

面对山东大学全体在校生,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上,筛选出8名小组固定成员,其中5名女生,3名男生。

2.测量工具

根据对象的特点及团体辅导活动的目标,选取以下研究工具:第一,采用叶向阳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问卷》在团体辅导实施之前对成员进行施测。该问卷由学习能力下降、躯体不适、负性情绪、自杀意念四个维度组成,采用四级计分制[3]。第二,采用肖计划1996年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成员进行前后测。该问卷包括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维度,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4]。

(四)方案设计及实施

确定主题及目标后,我们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了分析,并借鉴以往相关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整理出初步方案。再结合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与访谈资料,进一步完善方案内容。每次的团体辅导之后,对方案进行修改。整个活动分6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每次辅导1—1.5小时。最终的方案大纲如下。

三、干预结果及评估

(一)团体辅导之前成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于《压力反应量表》评估的是最近一个月的压力情况,因此只对此量表进行前测,用以评估成员们的压力反应状态。

由表1可以看出,团体辅导的被试在压力反应的四个维度中学习能力下降和躯体不适这两个维度得分最高,分别是2.2500和2.0417,在负性情绪、自杀倾向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成员们的总体压力反应还处在可控水平,可采用团体的方式进行压力管理的心理辅导。

(二)前测后测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

对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前后测,分析结果如表2。

六个维度中,“退避”、“幻想”、“自责”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求助”和“解决问题”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后测得分比前测得分有显著性提高(p<0.05),说明大家可以更为积极地着手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且幻想的方式也在下降,这说明团体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统计结论

从《应对方式问卷》的前后测比较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上,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说明团体活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应对策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解决面临的应激。在其他几个维度上的得分尚没有显著变化。

四、反思与讨论

以团体辅导的方式确实能帮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缓解压力。但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是团体辅导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在团体辅导活动进行访谈,了解成员在哪些方面有共同压力,并结合辅导之前的测试,有方向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二是领导者和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影响辅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领导者要尊重成员,前期要明确展现出希望和成员建立关系的意愿,这样才可能和成员较快地建立关系,成员才会真实投入到活动中去。

三是调动氛围很重要。每期团体辅导前期开展热身活动可以巩固关系的建立,让成员能更快地投入到活动中,缓解紧张和压力。

四是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每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调整下一次的活动计划,找到最适合团体发展的方案。

五是领导者要学会变通。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善于把控整个团体,为了完成活动而进行的团体辅导是不科学的,要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尽量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成长。

六是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以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第二课堂教育、学生素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

参考文献:

[1]郭双.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2]汪媛媛.多途径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团体辅导管理 篇4

提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团体辅导是一种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强调辅导上预防的一面,计划的内容以发展中的个体一生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题。它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来促进个体发展良好适应性的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因此,它适用于心理健康群体,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促进自身人格进一步成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一般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心理障碍。

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一个较为固定的集体,班级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以集体为形式来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也有着助力作用。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入班级管理,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有趣味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认为,在班级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又不损及群性。换言之,要使个人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完成小我又能促进大我,使大我与小我和平相处而并进。要使班级团体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班级团体心理,运用团体辅导策略。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是有其必要性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要成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个性特征、遇到的问题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班集体有着不同的需要和期待。如果由班主任或者班级管理者逐个关注,这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出团体活动的目标,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虽然每个学生具有特异性,但是,在相似的年龄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面临着共同的发展课题和相似的成长困扰。在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有共同的体会,通过共同分享,沟通解决,能够提供给学生安全和放松的环境,满足了特定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适应一个集体发展的规律

一个集体最初建立的时候,需要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才能逐渐从初建时期过渡到成熟时期。而归根结底,一个班集体的巩固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作用,是需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也会经历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在开始的时候,学生需要在团体当中寻找归属感,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后期创建出比较良好的团体氛围,而成员之间的互动也会促进团体的建立。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增进班级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三)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问题是学生的问题,有些是教师的问题,但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还没有成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缺乏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成熟性是班级管理对象的主要特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形成包办代替的观念,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放任不管的方式就更加不可取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通过游戏、体验、感受分享等形式开展活动,班主任担任活动的指导者或者旁观者的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地感受交流,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形成教育合力

一直以来,大多数班主任都在探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最有效的,但是往往班级的管理会让部分班主任很头疼。对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生来说,如果使用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班级的管理。有些管理方式不能深入学生内心,达不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当中,班主任是活动的发起者,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这样,班主任是和学生站在同一个位置,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可以提高班主任本人的工作效果。同时,针对学生成长当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除了学生本人的成长的问题,针对很多家庭问题,也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改变以往找家长谈话,或者被认为是“告状”的家校沟通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促进亲子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作用

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班级管理当中,我们通常称之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运用教室内的团体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或解决问题。

(一)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它重在师生及同学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及评判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触发更多元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团体辅导者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讲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讨论法、情景法、综合法等。团体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有目标地针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提高团体辅导课的实效。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具体有以下特点:

活动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趣味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活动设计要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专注投入。趣味性要考虑年龄特点;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才能使学生兴味盎然。

主体性: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但教师绝对不要讲得太多,不要喧宾夺主。

互动性: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和谐性: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

鼓励性:班级心理辅导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回馈、鼓励和建议。因此,班级心理辅导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受到伤害的状态下学习与成长。

(二)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要求

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具体有以下要求:

正确表述辅导理念。教师要明确辅导的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

恰当设定辅导目标。确定明确可操作的目标,比如学会信任,增强凝聚力,学习能力提高等。

精心设计辅导活动。运用恰当的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比如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

认真理清辅导思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强调过程和参与,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现场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辅导思路上,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

团体辅导管理 篇5

一、团体目标: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二、团体对象 高一至高三学生

三、团体规模

20人

四、成员招募方式

海报宣传、自愿报名、面谈筛选

五、团体活动地点、时间

学校心理咨询室——听心轩 2014年12月12日及12月26日

六、理论依据

1.情绪管理理论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人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

2.情绪ABC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得人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一直存在于人的脑海中,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因此,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应该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

七、团体评估方法

项目一:小组成员的自我总结 项目二:观察员的观察记录 项目三:领导者自我总结

八、活动过程:

第一次:晒晒自己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活跃团体气氛,构建轻松愉悦的团体环境,建立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关系。

2.帮助成员检省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特点,并正确理解积极情绪对个体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具有的意义。活动准备:《幸福拍手歌》伴奏、卡片纸、轻松的伴奏音乐、印刷文档《三则与情绪有关的小故事》

活动步骤:

(一)热身游戏

1.全班同学打乱(不按照座位次序)围站成一圈,伴随伴奏音乐,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共同演唱《幸福拍手歌》。要求大声歌唱,并且要配合歌词,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比如拍手和跺脚。如此反复两遍。

2.要求成员带着快乐、幸福的心情与相邻的成员微笑、挥手致意。

(二)晒晒我的心情

1.伴随舒缓的音乐,选择舒适的姿势,成员放松肌肉,回想近一时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注意自己情绪上的变化。

2.纸笔练习。

发给成员每人一张卡片,要求成员完成下列句子。

(1)最近让我感觉高兴的事情是。当时我的心情是,现在想起这些事,我的心情是。

(2)最近让我感觉不高兴的事情是。当时我的心情是,现在想起这些事,我的心情是。

(3)每当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觉得。(4)每当心情糟的时候,我会觉得。(5)我的心情总是。

(三)交流、分享。

引导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感受到不同情绪体验对生活、行为、健康的影响,使其认识到积极情绪的重要。

(四)微型剧表演,认识消极情绪

1.微型剧

讲述的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变化对一篇科学论文的影响。

旁白:有一天,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由于牙病,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在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捡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论文发表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可以想象,如果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没有很快好转,那篇闪光的科学论文的命运就将在纸篓里结束了。2.主持人讲解

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情绪对人有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就需要进行调节;其次,积极的情绪也只有在适度的情况下才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

(五)什么是不合理情绪

1.领导者向学生介绍关于消极情绪和理性情绪疗法的知识点,考虑到团体成员为初中生,领导者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便于理解。

2.生活中常会有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产生,这些情绪多数来源于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看看你的非合理信念有多少?以下便是题目及计分方式,请团员自测。

(1)一个人应该被周围的每一个人所爱与称赞。

(2)一个人必须非常能干、完美与成功,如此他才有价值。

(3)有一些人是不好的、邪恶的、卑鄙的,他们应该被责备、被处罚。(4)期待的不能得到,或计划不能实现,是一件可怕的灾祸。

(5)任何问题都有正确、完善的解答,我们必须找到它。不然,结果是相当可怕的。(6)历史是现实的主宰,过去的经验与事件影响现在,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7)人应该信赖他人,尤其是信赖强者。(8)人应该为别人的问题与困扰而感到难过。(9)逃避困难及责任,比面对它们容易。

(10)不幸或不快乐是由外界引起的,我们无法控制。(11)人应该时刻警惕是否有危险、可怕的事情将发生。以上十一项,答“是”得一分,“不是”不得分。你的得分越高,说明你的非理性观念越多。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越容易发生消极,总是觉得心情不舒畅。得分越低,就越不容易受这种非理性想法的困扰,情绪问题也相对较少。所以,成员们可以对照这个测试,有目的地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不合理理念。

3.请同学自由发言,结合自身谈谈自己先前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由此发生过哪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事件,与同学分享。也可以畅谈通过老师讲解,自己对不合理信念的认识。

(六)角色扮演

教师结全该班学生目前存在的一些消极情绪,准备好两个角色扮演情境,请同学按情境认真扮演。请团员在观看完表演后需解决下面问题:

(1)角色扮演体现的是什么消极情绪?

(2)团员讨论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两种消极情绪。

(3)教师参加学生的讨论,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

(4)学生倾诉这两种情绪给自身带来的苦恼以及自我调节的做法。

(5)教师提供这两种情绪的自控的参考意见。

情景一: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A同学常常出现着急、烦躁和不安的感觉。她为她的功课达不到她的目标而着急,她有时因为忘记了该记住的知识而心烦意乱,她有时对自己的高考结果忧心忡忡。

附:考试焦虑自消术 ①消除一些消极的自我意识。

“自贬”:总认为自己笨、弱、不行;

“求全”:认为自己应该十全十美;

“他贬”:总担心自己被别人瞧不起;

“以偏盖全”:一次考不好,就认为自己再也考不好了;

“主观臆想”:自己预言自己要失败。

②自我设定的考试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

③正确认识因考试带来的紧张。轻度的紧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过度的紧张则需有意识的自我调节。

④用自我质辩法来分析考试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消除自惊自吓的错误心态。

⑤学会松驰精神:深呼吸(胸腹式呼吸法)、冥想法、体育运动、听轻音乐等。

情境二:我总是学不好数学,上数学课我怕老师提问我,我觉得我的脑子里好象就没有数学细胞一样,我准备放弃数学。

附:自卑情绪的自我解脱法

①正视自卑:自卑感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了自卑感千万不可自抱自弃。

②善于补偿:自卑感不一定都是坏事,只要善于自我补偿,可能成为激发斗志的动力。

③扬长补短: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有长处也有短处,要善于扬长补短。④树立信心: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尤其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发掘。

结束

引导成员分享本次团体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领导者小结,结束团体活动。

第二次活动

活动一:

(一)情景表演

1.请两位同学表演情景剧,内容如下:两位同学分别角色扮演进教学楼时不小心相撞,但互不相让,话不投机,发生争吵,导致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越来越愤怒,乃至于发生肢体冲突的情景。

2.将团员五人一组分组。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做出什么反应?为什么会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剧中哪些话语是应该避免的?

3.要求每组派两名同学情景重现,呈现小组讨论结果,怎么才是最合适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4.领导者总结:生活中懂得如何压制自己不良情绪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出现,可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懂得尊重他人,别人才会礼让你!

(二)回忆我的愤怒

1.请团员写出自己曾经历过的愤怒事件,当时自己的心情、生理反应、行为、后果、事后自己的感受。

2.分享讨论。成员间交流自己所写内容,并且思考两个问题。(1)是否应该表达愤怒?(2)应该怎样表达愤怒?

(三)制怒法宝

1.小组成员代表发言,提出控制愤怒等不良情绪的策略,其他成员认真倾听。

2.领导者带领成员对各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鉴别,归纳、整理控制情绪的有效策略。然后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简单小策略:(1)数数。数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慢慢数,一直数到不发火,有人说数数字数到60位的时候,一般有火也就发不起来了,试一试,数到60位。

(2)上厕所。预感到要发怒了,不管有没有大小便的便意,去厕所,蹲20分钟,过后,心态平和。虽然不雅,不妨一试。

(3)喝水。一旦感觉自己情绪不佳,就喝口水缓解下。也是转移注意力。

(4)再就是理性的控制,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活动二:

(一)镜中人

1.成员两人一组,一人扮演照镜子的人,要做出各种快乐的表情。一人扮演镜中成像,要模仿对方的样子。一轮表演完成后,双方互换角色。2.分享讨论

(1)扮演镜中人,模仿别人的表情时,自己是否也有情绪变化?(2)通过这个练习,你感悟到了什么?

(二)我有多快乐

1.每个成员都要说出几件使自己感觉快乐的事情,越多越好。2.成员合作,共同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或事情可以使我们快乐。

(三)快乐密码

1.成员分别向大家介绍自己保持快乐心情的方法。2.成员讨论,鉴别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3.领导者总结成员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推荐保持快乐的策略和技巧。

下面是可供参考的保持快乐情绪的小诀窍:

(1)每天对着镜子努力地笑一下。如果发现自己的表情很难看,那一定后情不自禁地笑出来,心情马上就会好一点。(2)每星期选择一天,穿一身色彩亮丽、明快的衣服。(3)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聊八卦。(4)认认真真交一个笔友。(5)和朋友、家人偶尔散步。(6)喜欢涂鸦,不管画得如何。(7)热爱一项运动,经常去锻炼。(8)偶尔发呆,一个人安静地待着。(9)在洗澡时试着唱歌。(10)培养喜欢看书的习惯。(11)经常参加团体活动。(12)保持好胃口,有充足睡眠。活动三:

团员围坐成一个圈,依次轮流发言。领导者要求成员用几句话来表达对参加团体辅导的感受,对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和意见。

(一)笑迎未来

(1)大家仍旧围坐一圈,成员自觉当主角,大家讨论他现在与刚参加团体辅导前的区别,参加团体后有哪些方面的改变。然后请他自己说说感受。尽量多些成员参与到担当主角中来。

(二)畅想未来

团体辅导管理 篇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相关理论

1、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这几年人们逐渐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重要性,很多业界人士也开始针对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展开研究,部分初中学校将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应用于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尤其是有助于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因此加强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性。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个人日后的幸福感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若是能够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加入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工作,相信会不断提升初中生的自信心并树立乐观的态度。

2、相关理论依据。

第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地实质性的困难,同时要更为注重学生个体积极力量的培育之上。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能够激发初中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提升其自信心,积极自我的心理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是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初中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学团体辅导;其次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其将会极大地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

第二,辅导理论。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依据的是辅导理论,其是新兴的应用型心理学的一大分支,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辅导咨询,通过咨询和解答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困难的同时也起到了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学辅导工作。

二、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作用

1、积极自我和积极关系。初中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团体辅导的工作当中,在活动中释放自己、提出内心的疑惑,从而积极地调整心态、正确地面对困难。班级之间要积极进行交流并且开展一些有益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例如“自我描述”、“优点轰炸”、“天生我才”等。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地看待自己并找到自身优势,通过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着积极乐观心态的班级,其在学习的态度上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都会有很多的提升,学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教师班级管理减少了很多负担。其次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和交流,也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的效果,这便更加有利于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

2、积极适应。积极适应指的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能够迅速地接受新环境,在学习新的知识文化逐渐习惯初中教学模式。而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的作用,学生在参与心理学辅导活动中,可以积极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与他人进行交流、增进理解,于此同时学生也逐渐能够接受新的环境和氛围。学生能够积极地、快速地适应新校园生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会轻松很多。

三、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不是简单的理论加总,而是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即让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心理学团体辅导活动当中。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学校这三方的力量,不断开展积极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和健康心理的快速形成。

1、形成良好的班风及促进师生交流。在积极开展心理学团体辅导活动时应充分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学校在开展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时应将学生的困难和矛盾融入到其中,开展知识和竞赛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班风的形成。同时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辅导和帮助的角色,因此教师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若是能够积极地促进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开展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工作时,要促进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表达心声,尤其是在活动之后要开展自我分析和感悟。

2、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辅导的相互配合,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在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即在相应辅导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决。

3、培养“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的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十分重要。教师不仅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四、结语

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需要初中学校和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不仅要紧密结合相关理论与依据,同时也要加大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班级管理必须要充分重视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要充分结合相关理论和依据,不断促进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并建立起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将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工作作为日后开展班级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 林朝阳. 第三方物流嵌入全球供应链的动因、作用与协同管理机制[J]. 商业经济研究,2016,04:94-96.

[2] 成榕,王志宏.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影响因素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6,03:178-179.

[3] 叶一舵. 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4] 屠建平.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收益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5] 武士利. 越南初中生学校恐惧心理问卷编制与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6] 叶红萍,陆伟.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策略[J]. 职业教育研究,2012,08:54-56.

[7] 吴琼靖. 积极心理学下团体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J]. 学理论,2014,12:178-179.

团体辅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篇7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是团体成员学习、成长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通过特定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适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 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 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 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态度行为。

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的。顾名思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景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 它通常由一到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 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 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 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 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 彼此启发反馈, 相互支持鼓励, 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 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 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学习新的良好的行为方式, 提高成员社会适应性, 促使成员的人格成长。

二、团体辅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 在大学新生适应方面的应用。

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 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一个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步入专业和职业教育、从家庭单一生活模式转向社会多元化生活模式, 此时的他们面对新环境和新角色往往感到不适应, 如人际交往障碍、学习障碍等等。通过团体辅导, 促使新生以新的态度与行为, 来改变和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建立新的人际环境、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这种辅导不仅有利于帮助新生增强自信心, 提高社交能力, 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增强适应能力及团队意识, 同时还为优良班风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二) 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当前高校学生班级较为普遍地存在凝聚力、归属感缺乏的问题, 导致高校学生班级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日益弱化。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在班级教育管理中, 把班集体作为一个“辅导团体”, 引入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技术, 通过团体辅导, 可以让大家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 充分了解班级成员, 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彼此帮助、支持和促进, 形成自尊、合群的心理品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大家容易达成共同的班级目标, 学习方向, 有利于班级班风学风的形成。而且, 对于班级的学生干部, 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 他们能够从中模仿和迁移, 将自己在团体辅导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中去, 为班级的发展作保障。

(三) 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非常渴望交往, 但实际上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研究显示, 约占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一般或不良, 有待进一步改善。人际交往障碍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和缺乏交往技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参与者学会倾听、赞美与欣赏, 增强沟通技巧。相对于个别心理辅导而言,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供社会交往的模拟环境, 领导者借助分享、回馈、角色扮演、行为改变等方法, 让每个成员学会表达自我、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探索, 更加了解自己的问题和认知行为方式, 并在团体互动中学习交往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树立积极的交往心态, 从团体活动中产生新体验、形成新认识、积累新经验、学习新方法, 并将所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应用到日常的交往中, 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四)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如果我们选择了不胜任的职业, 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 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 并对自己说, 我们是无用的人, 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因此, 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 “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幸福和我们自身完美的统一。”而大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的认识困惑。通过生涯规划辅导, 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把握能力, 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 扬长避短, 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协助大学生协调以及处理好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合理计划和安排时间学习, 选择适合的课程, 提高职业技能;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团体辅导的基本过程

(一) 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一般指小组成员的第一次活动, 目的是让组员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消除紧张, 建立一种安全、信任的气氛, 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活动开始时, 大家都不熟悉, 一方面很想知道其他组员的背景情况, 同时又有点恐惧感, 焦虑感, 怕不被人接纳, 又怕在他人面前出丑, 所以这一阶段的活动一般是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便于相互了解的游戏活动。因此, 这一阶段的活动又称为热身运动或破冰运动。

(二) 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团体辅导的关键阶段, 活动的目标都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达到的。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组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坦诚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成员间的相互影响, 采用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经验, 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指导;利用小组内互动反映, 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并练习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以期能扩展到现实生活中。

(三) 巩固终结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巩固团体辅导成果, 做好分别的心理准备, 领导者应充分把握时机, 给小组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终结阶段可以使成员深入掌握在活动中取得的经验, 能把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应用到正常生活中, 达到真正的成长目标。

四、团体辅导中的注意事项

(一) 要善于运用同理技巧。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 领导者要放下平时的身份, 尽最大努力消除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的不利因素, 设身处地地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要耐心倾听, 善于运用同理技巧, 营造平等、尊重、接纳的氛围, 促使参与者自我成长。

(二) 要尽可能运用非书面语言。

为了吸引学生参与, 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 在开展过程中, 要尽可能运用非书面语言。选择通俗易懂, 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 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综上所述, 团体辅导具有效率较高、资源分享、归属体验、真实场景等特点, 将其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对学生而言, 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虹, 赖以柱, 蒋常香.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学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 2007

[2].王娟, 李勇.大学新生开展团体辅导策略与效果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王卫平.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4].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第40卷

团体辅导管理 篇8

一、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把学生看做被管理者,认为自己有绝对的管理权威,导致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性不够,而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管理者认为书本知识学习重于其他各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愉快程度随年级上升而下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其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将发生剧烈变化,尤其在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信息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甚至全体学生个性形成。按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初中学校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敏感性训练、认知―行为改变法等。

(一)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辅导方法之一,指某个团体就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使问题更清楚,达成共识。参加团体讨论法的人数一般以10至15人为宜,讨论时尽量保证面对面交谈,讨论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团体讨论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成员充分参与、沟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心声,教师无须对答案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深入感受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审视问题所在,并学会如何客观地处理。活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设计形象;模仿与表演;内化为自我形象。使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减少说教内容,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尽量减轻学生的戒备心理。

(三)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指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达到培养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因此,要改变其不良行为,只有通过环境。这一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必要时可提供示范。这种方法具有预设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也乐于积极参与。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利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时常用的辅导形式,将其运用在初二年级现代化管理中。通过研究、探索班级环境改善模式,尤其要探索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改善班级环境将会取得怎样的效果,以及探索怎么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才能更好地改变班级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管理者的共识,通过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和教师、家长“唯成绩论”思想的严重影响,多次失败经验、错误归因、消极情绪等使学生经常遭受挫折,出现自卑、对现实不满等心理问题,最终造成自信心下降,即自我效能感低下。每当面临新的任务时,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回避失败的动机;在身心健康方面,由于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而郁郁寡欢,学生难以体验到人性潜能发挥带来的“高峰体验”。

团体辅导管理 篇9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教学和育人单位,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凝聚力力、归属感的强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会经常面对在思想、心理及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然而,单纯的灌输式、说理式的教育不但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满。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与优势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手段,它是让团体成员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获得良好的适应能力与发展的助人过程”1,这种寓教于乐的辅导形式颇受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同时,发挥了较好的教育、预防、发展和治疗功能,活动效果明显。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环艺123班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包括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实现自我成长、有效管理情绪四个方面。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在班级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相对于传统的个别咨询或集体讲座、授课,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团体心理辅导一般都会采取各种趣味游戏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个人更容易被团体的氛围所感染,指导者与全体成员之间是互相接纳、信任的,团体氛围和谐融洽。其次,团体辅导的对象是全班同学,指导者是班主任,对象稳定、过程持续,更易于组织和实施;同时,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开展辅导活动,既省时省力,提高效率,也更便于跟踪和总结,活动实效性明显提高。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高班级凝聚力

为了让同学们更快的适应学校,适应新的班级,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吸引力,笔者开展以“相聚环艺123,相亲相爱是一家”为主题的辅导班会课。

首先,在热身环节,通过“互帮互助”按摩操、“大风吹”、“进化论”三个游戏进行把原先严肃拘谨的氛围彻底打破,同学们进入了欢动、愉悦的团体氛围。紧接着,通过三轮“寻找有缘人”的游戏,让同学们互相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大学心愿和目标,达到增进了解、彼此互相激励的目的。再通过“马兰开花,寻找我家”的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孤独”和“找到家”的感觉,体会被抛弃的孤独和无奈,被接受的温暖和感动,引导同学们学会彼此关爱。最后,分组进行“姓名叠罗汉”、“团队大比拼”的游戏,让同学们明白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道理。在最后的交流分享环节,同学们都表示班会课的形式很新颖,玩的很开心,也认识了很多新同学,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馨有爱,收获很多感悟很深刻。

(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班级管理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问题表现的愈发明显。有拉帮结派的、有小打小闹的、有“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有交往不自信的、有不懂得人际交往艺术的,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困惑,笔者开展了一期以“坦诚接纳、有效沟通”为主题的人际关系成长团体心理辅导。

首先,学会理解他人。笔者通过组织“横渡鲨鱼河”故事的辩论会,使同学们自己认识到:原来改变他人是极其不容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价值观形成的背后都有深远的原因,观点本身没有对与错之分,学会站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时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如此。

其次,学会倾听与表达。笔者重点进行了“我说你画”的游戏。使同学们明白到:沟通是一门需要互相表达与倾听的艺术。如果不会表达,那么其必然无法沟通,不会倾听就更谈不上沟通了。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再次,学会坦诚接纳。先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同学们体验交往中的问题和困惑,再通过沟通五步法的技巧进行沟通模拟,体会二者的差别,认识到沟通需要彼此坦诚、尊重,一些同学活动现场就主动承认错误,坦诚表达自己的不足之处,把以前的误会和矛盾都化解开了。最后进行了“信任之旅”的游戏,让同学们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信任和接纳。

(三)实现自我成长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的同学过分关注自我的感受却经常忽略他人的感受;有的同学对自我毫无认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在哪里,参加社团及选修课程都是随波逐流;有的同学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稍微遇到些困难和挫折就内疚、不安,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还有的同学自控力较弱,懒散缺乏自律意识,时不时的犯点错闯点祸。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开展了一期以“探索自我,实现成长”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首先,学会认识自我。通过重点进行“假如我是……”的游戏,让同学们学会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引发对自我的思考。并进行了“优点连环炮”游戏,让同学们感受了一下他人眼中的自己,发现自我的价值和优点,增强自信心。

其次,学会探索自我。重点进行了“心理自画像”活动,让同学们画出一个关于自己的场景,一个以前的自己,一个现在的自己,一个未来的自己,通过这个游戏让同学们回忆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更深入的探索了自己的内在需求。之后进行了“我的选择”游戏,帮助同学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在体验丧失的过程中学会珍惜和拥有。

最后,学会规划自我。重点进行了“人生墓志铭”游戏。包括写出自己人生的最大目标,不同年纪希望取得的成就,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并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会总结自己人生中的遗憾和不足,希望制定更好的计划并实施,让人生更加充实丰满;也有的同学们明白了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

(四)有效管理情绪

生活中难免经历挫折和困境,如考试不过、失恋、竞选失败、人际矛盾等等,有的同学不懂得表达宣泄情绪,往往压抑,久而久之就消极低沉,抑郁寡欢,严重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宣泄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是每位同学都需要学习的。为此,笔者开展了有关情绪管理的团体心理辅导。

首先,学会理解情绪。通过“情绪接龙”的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各种不同的情绪。

其次,学会处理情绪。重点进行了“情景大考验”游戏,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困惑问题,由各组同学上台表演,并交流情境中的表演者的情绪如何?再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同学们从他人身上学到了许多处理不良情绪的好方法。

再次,学会管理情绪。重点进行情绪表达训练,让一名同学表演自己穿衣服并询问大家意见的情景,三个同学分别进行不同的回应,讨论哪种方式更好一些?为什么?由此引发大家多情绪表达技巧的大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教导大家在情绪表达中要真诚,考虑他人感受,在语言、非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都要有所注意。最后,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建设和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以下问题。

(一)指导者缺乏专业培训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指导者的技术水平、人格魅力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绝大多数是来自管理人员或专任教师,由于绝大多数都不是心理学背景出生,许多班主任都不会组织和策划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再加上教学科研工作的压力大、任务重,用于创新班级管理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就更少了。现实中,更多的班主任还是采取理论灌输、批评说教的比较多,学生逆反情绪大,实效性差。

(二)方案设置难度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般都有20-50人不等,既要照顾到每个个体,又要顾整个团体,这就要求指导者在活动主题、环节设计、游戏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精心策划和实施。同时,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也错综复杂,如何因材施教,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无疑是对指导者的极大挑战。

(三)活动场地器材不足

团体心理活动不仅需要好的指导者,更需要活动场地、器材设备、游戏道具等硬件设施的支持。需要有专门的团体辅导活动教室,配备可移动的椅子,可播放视频、音乐的电脑、音箱等,教室内的环境布置需要宽敞、明亮、干净和温馨。同时,每个不同的游戏内容还需要不同的道具和素材。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硬件设施配置不完善,也影响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团体心理辅导改进的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

首先,加大对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学生教育工作者,使他们能够策划较好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具备较强的指导能力。其次,增加对活动场地设施的投入,为各系部、各班级、各学生群体顺利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活动空间,购买活动器材。再次,加强对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运用的研究投入,特别是研究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易于操作的评价系统。

(二)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分享和引导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形成内化的自觉行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提开放性问题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班主任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多倾听、多引导,避免评价和说教,引导同学们自我觉察和学习。

(三)在方案设计上有计划有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方案的设计。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中,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计划,是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要注重解决突出的主要问题,又要与当前院系学生工作的重点相结合,将辅导活动分为若干个单元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有目标,是指尽量做到使用的每个游戏都有意义和价值,同时,要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进行意见调查和跟踪反馈,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逐步提升辅导效果。

(四)坚持团体辅导和个别谈心相结合

团体辅导有吸引力强、效率高、省时省力的优势,但个别谈心仍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只有通过多次的多个的个别谈心,才能发现和总结出共同的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方案。另一方面,团体辅导结束后,还需要通过个别谈心进行跟踪和反馈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和不足,改善下一次的团体辅导。特别是因种种原因不能全面投入到团体中的同学以及问题特别严重的同学,只有通过个别谈心谈话的方式帮助其进一步处理。

六、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有积极意义,因此,加强对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特别是研究出易于操作的效果评价系统和具有推广价值的辅导活动模块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2]苗瑞.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开封学院学报,2015(02):183-184.

团体辅导管理 篇10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时间为2009年2月到5月。将我校08级高职护理专业8个班级400名学生随机分成团辅试点班与对照班。在团辅试点班设计了“我爱我家”、“诚信在我们身边”、“心有千千结”、“汪洋中的一只舟”、“齐心协力”、“我们一起来”六个单元活动。活动前辅导老师认真准备,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目前关注的问题, 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中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二、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分析

通过班级月量化考核观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考核内容有勤奋学习、劳动卫生、文明道德、文体活动四个方面, 团辅试点班和普通班的月量化考核平均分见表1。

对团辅试点班与对照班月量化考核平均分进行统计学处理, t=18.718到P〈0.01, 具显著差异, 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作用。

三、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

1、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高职校学生在初中时多数成绩不够理想, 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 良好的氛围能使班级成员之间产生一种安全、依赖、接纳的认同感, 当发觉团体内其他同学有类似经历和心理困扰时就会逐渐改变对自已的评价, 进而改变观念, 起到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

(2) 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本次研究尝试在班级管理中把班级作为一个“辅导团体”, 根据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 应用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技术, 结合团体辅导的目的, 创设各种情景和组织各类活动, 使同学都能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使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渐深入, 从身体接触逐步到心灵的沟通。刚开始由于心理上的隔阂, 相互交流不太协调, 随着同学间频繁的接触, 真诚的交流, 心中存在的顾虑得到了解决。

(3) 改善人际关系,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将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各异的同学组合在一起, 为每个参与者提供多角度观察及分析他人的机会, 使参加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从而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由于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近, 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受到的训练会被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 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充满信任感, 使班级学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开展辅导要具有针对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首先必须了解辅导班集体的基本情况, 内容有人数, 男女生比例, 班风, 学习成绩, 学习氛围等方面。针对每个班集体的具体情况制定辅导计划, 从学生的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精心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是进行班级建设的关键, 要在了解学生的喜好、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 精心设计。课程实施时,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敞开心扉全身心投入,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于参与, 乐于与他人沟通。因此, 课程的设计要遵循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原则,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使一个班集体在辅导中不断发挥团体心理效益, 增强同学间的认同感, 归属感和集体凝聚力。

(3) 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辅导老师是决定团体心理辅导成效的重要一环, 一般应由接受过系统团体心理辅导的培训、具有较强的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并具备关怀、坦白、灵活、温和、客观、诚实、耐心等个人特质的老师担任。老师能在团体心理训练中精心策划活动、维护学生的利益、尊重他们参加班集体建设的权利等, 以此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针对当前高职校学生班级团体中普遍存在的凝聚力较差、归属感缺乏、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 本文探讨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 对建设和谐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个体与班级团体的共同成长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团体辅导管理 篇11

【摘 要】大学新生面临着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与自我意识等心理问题,通过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可以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熟悉与适应环境;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加强新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培养主动、自主的行为习惯;加强新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促进高凝聚力的大学班集体的形成。【关键词】团体辅导 新生 心理辅导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形式,它以团体为载体,让参加成员互相交往,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和改进其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①。团体辅导最大的两个特点是经济性与高参与度:其一次可以对一个团队实施,相对“一对一”的教育模式消耗较少的人力资源,能够缓解当前高校心理辅导师资不足与教育体制改革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同时,采用团队活动的形式,开放、活泼、生动的辅导方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具有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的特征。具体辅导过程中,参与者在资源分享、真实场景、群体互动、归属体验的条件下,大致经历热身、凝聚、探索与结束四个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和内容,最终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大学新生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第一,生活适应问题,大学新生需要适应的环境主要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对城市社区环境而言,大部分大学新生需要面对地域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冲击,他们在语言口音、饮食口味,住宿环境等方面都需要面对较大变化。他们远离家乡,感受新的地域文化,会存在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这在跨南北地域界限的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对校园环境而言,一些缺少独立生活能力与住校经历的学生适应困难,而军训活动也会给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带来冲击,加重其不适程度。在正式开始大学生活后,部分新生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中,养成懒惰散漫、饮食习惯不当、作息无规律、上网成瘾等不良嗜好。所有这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不良和生活习惯中的问题都必然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第二,人际关系问题,大学新生面临着维持已有人际关系与发展新人际关系的社交任务。在尚未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前,新生可能会过度留恋中学朋友、沉迷于过去经历。对新生而言,新同学在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新的师生关系、异性关系及寝室关系也更加复杂,这些都对新生的心态与方法提出考验。第三,学习心理问题,大学新生在军训结束后便正式投入学习活动中。他们在原来的“被管理者”转变为“自我管理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学习心理问题。部分新生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条件下缺乏内部学习动机,欠缺学习主动性。在脱离了中学时期同伴群体共有单一目标的环境后,茫然而没有努力的方向。第四,自我意识问题,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别人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大学新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而调查显示,大学新生的自我的认识层面得分最低,他们对自己的認识比较欠缺。同时,大学新生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独立自主的发展,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以上这些大学新生的主要问题皆为适应性心理问题与发展性心理问题,但若得不到及时、合理解决就会演变为障碍性心理问题,产生心理疾病。由于大学新生所面临的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及自我意识问题具有暂时性与共有性,大一上学期也是班集体形成凝聚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学新生中开展以游戏活动为方式的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新生快速适应、顺利发展。我在接手华东政法大学07级新生后,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研究,现对团体辅导的作用进行如下探讨:第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熟悉与适应环境。大学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中学,同学间人际距离拉大,个人空间更独立。大学生毕业之时还有同学叫不出名字、没有说过话的现象并不少见。大学新入学阶段,是熟悉与适应环境,结交新朋友的关键时期,建立有质量的友谊也能帮助新生适应生活。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新生有着类似心理需要或目标,因此,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第二,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前文已讨论新生中的自我意识问题,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团体辅导通过活动设计,使新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自我体验,映照自我镜像,通过互动与交流去发现自我认识中的问题,澄清内心业已存在的自我意识问题,最终实现调整自我认知,达到自我调控的目的。大学新生入学之初大多努力追求美好、完善的自我,迫切希望能有新的成就与创新,但面对优秀的同学,又会产生自我剥离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上演“心理剧场”、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使新生能心平气和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异己的行为作设身处地的考虑。开展“红色轰炸机”、“头脑风暴”、“生命线”、“生存选择”、“我有一个梦想”、“共度好时光”、“给自己写封信”等活动,就能让新生在他人评价与自我反思中,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达到正确了解自己、明晰理想信念、克服认知失调、增强延迟满足能力、悦纳真实自我、加强自我调控能力的目的。最终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未来拟定更合适的目标与计划。第三,加强新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培养主动、自主的行为习惯。感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培养主动、自主的良好行为习惯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第四,加强新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促进高凝聚力的大学班集体的形成。团体归属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但并不是每一个团体都能让其成员感受到归属感。目前,高校学生班级就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凝聚力、归属感缺乏的问题,这削弱了学生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功能,也削弱了学生班级为其成员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的能力。具体而言,在分组对抗类活动中,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团队目标,共同分担目标责任,在类似于生活的情景体验中实现组织承诺,体验团队归属感。同时,在活动中帮助克服男女间交往的敏感心态,破除可能出现的隔阂现象,营造出一个具有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这些辅导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了新生的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使辅导效果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班级活动中自动迁移,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团体的共同和谐发展。参考文献:① 摘自吴增强著《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团体辅导管理 篇12

将团体辅导应用到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形式。首先, 团体辅导实用面广泛, 既可以针对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十人左右的小组, 又可以针对几十人的发展性群体;第二, 形式多样, 生动有趣, 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 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第三, 耗时短, 效率高, 收效好, 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 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 有理论, 有实践, 有体验, 有分享, 能得到提高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笔者以本校大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学生干部调查研究为例,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服务意识

有的学生干部是带有功利色彩加入到队伍中来的, 他们有的为了评奖评优, 为了入党, 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 在工作中强调索取和报酬, 易患得患失,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缺乏团队意识

学生干部队伍中的个人主义, 小群体, 拉帮结派比较严重, 缺乏沟通和整体的团队合作精神, 不能形成集体合力。

三、缺乏责任意识

大部分学生干部缺乏责任意识, 没有归属感。不能或者不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探索精神不够。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 对这些学生干部进行有针对的团体辅导。整个辅导分为三个单元, 每周一单元, 每单元辅导时间大概在40-60分钟。

主题一:沟通百分百

目的:通过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促进沟通交流的思考, 懂得换位思考

内容:1、热身活动

2、思考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大家分享

3、游戏:传话游戏游戏结束分享自己平时是怎样与人沟通的, 需要哪些技巧。

4、活动总结

主题二:团结就是力量

目的:培养成员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内容:1、热身活动

2、活动:“齐心棍”、“人椅”通过活动促进成员熟悉, 活跃团体气氛, 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活动结束:思考并分享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活动总结

主题三:责任伴我行

目的:培养成员的责任感

内容:1、热身活动

2、游戏“疯狂履带”培养成员的责任感。分享责任在集体中的重要性

3、活动总结

通过三个单元的团体辅导, 不少成员表示自己在沟通、团队合作和责任感方面的意识明显得到了改善, 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际交往得到了改善。

在团体辅导“沟通百分百”单元中, 通过传话游戏和分享, 让成员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 参与者在活动中能够认识到与人相处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会倾听、赞美、换位思考等沟通技巧, 同时也克服与人交往中的羞怯、焦虑等心理。

二、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结就是力量”单元中, 通过“齐心棍”、“人椅”等游戏, 让每个成员相互配合、齐心合力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 增加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有利于团队的建设, 使得团队更加有凝聚力。

三、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提高, 使得团队更具有战斗力。

通过团体辅导, 使成员在轻松、信任的氛围中学习或改变行为, 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震撼而产生团体动力, 进而形成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良好作风的集体。同时, 活动中成员间的互动性交流, 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使他们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改进组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增强团体领导核心的战斗力, 从而增强团体管理的有效性。

从辅导过程到活动效果, 都表明了团体辅导在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归属感、组织管理能力中有其必要性, 具体体现在:

一、团体辅导感染力强。

在团体中, 通过彼此的交流与互动, 团体的其他成员就像一面镜子, 使自己有了一个可以比较的对象, 作为反思和了解自己的参考, 同时每个成员不仅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 也可以帮助其他成员。这种互相影响的方式是立体的、交互式的, 效果是很显著的。

二、团体辅导效率高。

一般说来, 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 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

三、团体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 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 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 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 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四、团体辅导可以资源多元化。

团体成员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值等方面都可相互提供和分享丰富的资源, 同时成员还可以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适应行为, 从多个角度观察自己。团体经验可以扩大成员对精神世界的认识, 从而在分享交流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团体互动类似于真实生活, 成员可以间接学习, 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学生干部改变和成长有其独特的效能, 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 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树立自信心, 促进同学间相互理解, 培养正确竞争心理。当然, 团体心理辅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等。所以, 在开展团辅的同时, 还要兼顾个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开展, 真正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建立一支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罗京滨, 曾峥.大学团体心理辅导实操指南.[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湿式电除尘器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