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2024-07-25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精选8篇)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篇1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我们一起建灯塔》

134班

辅导老师:韦晶晶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在团体中体验领导.配合.服从等角色;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的态度;

3、在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活动准备:

报纸4张、剪刀、透明胶。活动过程

一、导入:

特殊的问候:同学们好——老师好!我就是今天的辅导教师韦晶晶(简单的自我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更强的团队意识,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技巧,提高合作效率非常重要.而在团体活动中体验领导.配合.服从等角色, 学会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的态度.二、活动开始

(一)活动一:我们一起建灯塔——体验领导.配合.服从等角色.1、把游戏人员分成4组,并向主持人领取报纸4张、剪刀、透明胶.在20分钟内完成建塔任务,并取好塔名.2.选出2个观察员,全程观察,在建塔时不许用语言交流.3.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和作品留影.4.各组推荐一名参与者在全员内交流,介绍塔名和设计创意.5、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领导.配合.服从等角色

(二)活动二:无极限—— 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1、把游戏人员分成4组,并向主持人领取剪刀一把,扑克一副,100根吸管,其中20根带弯头的,20只回形针.。

2、要求在10分钟内利用现有材料搭建有高度的作品,并命名。

3、小结: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和作品留影.推荐一名参与者在全员内交流,介绍塔名和设计创意。

(三)活动三 矿泉水瓶的利用——培养团队意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1、把游戏人员分成8组,每组自备矿泉水瓶若干

2、创意自作,废旧变宝。

小结:培养团队意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辅导老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在学校里,我们要学会学会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的态度;培养团队意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篇2

概念解析

1.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 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基本理论、流派、内容和操作方法等基本知识的介绍, 称为讲授式团体心理辅导;一类是活动参与的方式, 称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

2.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 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 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 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团队成员共同交流, 分享个人体验, 提升认识的辅导方式。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也不学习抽象的概念, 而以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 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在这个理解和支持的气氛中, 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 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其特征为人人参与, 重在感悟。

3.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是系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进程, 属于经验的课程, 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作为一门课程, 是在相关理论 (后台) 支撑下, 由前后连贯、主题突出的系列活动 (前台) 构成, 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悟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讲,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课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以每个成员的成长为目标, 而“成长=经验+反思”。让学生参与系列活动, 获得直接经验, 并对这些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这实际上是对经验的精细加工过程, 属于记忆的多重编码策略, 容易被学生掌握、吸收并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经验体系的组成部分, 成为其处理类似情境问题的应对策略。因此,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般课程相比, 具有鲜明的特色。

1.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能够教给他人的任何东西相对而言都不重要, 并且对行为只有微弱的或没有重要影响……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2]。当代课程理论之一理论灰色论认为人们的实践行为更多不是依赖理论的指导, 而是依赖个体的经验[3]。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 真正对个人今后工作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并不是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具体知识, 而是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反思。因此,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不追求间接经验 (书本知识) 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而以学生内心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为目标, 助人自助是其根本宗旨。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 教学的进程根据学生体悟的情况确定, 教师起维持、监督作用。

2.与一般课程的区别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主要是以团体心理活动和心理自我训练为主,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形式上等方面与一般课程有所不同。

教学目的方面,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自我的成长、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反思能力的增强, 而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教学内容方面, 该课程由理论指导下的系列活动构成, 陈述性知识、理论、原理不是其教学的范畴;教学方式上, 主要以活动为主, 没有讲授和训练;教学组织方面, 以小组活动为主, 组内交流协作, 组间竞争;教学要求上要求人人参与活动, 共同分享感受;教学评价方面, 没有知识点的考查, 以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为主。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过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 应该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有所不同。学者们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时, 往往不会重点阐述活动内容, 因为活动只是一种促进团体达到成效的手段, 不是目的, 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结束后的讨论与交流, 互相的反馈才是最重要的[4]。活动内容没有固定、标准的模式, 也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理论上讲凡是能够达到活动目的、实现活动效果的任何内容, 都可以作为活动内容。当然, 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的:

1.生活化原则。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应该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或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只有经历过、见到过, 才能在重新体验中对照和思考过去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恰当与否, 才能充分挖掘个体直觉反应背后隐藏的平时难以觉察的动因, 才能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 修正不恰当的做法, 并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如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理想信念、职业选择、自我认识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关心、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2. 简便性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简单, 便于操作。由于受活动场地 (一般是教室) 、道具、时间和人数的限制, 大的、复杂的活动往往难以开展。在通常情况下, 设计巧妙的小活动同样能够起到好的效果, 实现体验、交流、反馈的教学目标。另外, 简便的活动更能够节省活动过程的时间, 从而给反思和交流留下更多的时间。

3. 启发性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哲理性, 能够发人深思, 在平常之处带有启示性的想法和行为, 能够比惯常反应有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活动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共鸣, 便于对照自己的言行和观念, 也便于小组交流讨论。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过程, 由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构成。宏观方面是所有活动的阶段安排和实施顺序, 整个活动过程一般分为团体建立与形成、活动实施和团体结束三个阶段;微观方面是单个活动的设计, 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 即: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总的来说, 团体辅导过程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既要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 又要使每一个活动都能被充分体验和反思, 要顺畅不留有刻意做作的痕迹,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课程安排上看, 团体建立与形成阶段要占整个课程时间的四分之一, 团体成员相互熟悉, 建立融洽的团体氛围, 形成团体契约;活动实施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五分之三, 通过系列活动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 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探讨学习方法等等;结束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六分之一, 主要是个人课程学习的成长反思和处理离情别绪等内容。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反思

关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和作用, 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积极自我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改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5,6], 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根据多年的教学活动经验, 笔者认为, 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有效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有重要影响的, 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1.团体特性。

团体特性包括成员构成、团体大小等。一般来说,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成员都是学生, 在年龄、时代特征、教育背景等方面大体是相同的, 具有同质性的特征, 当然, 由于地域不同、成长经历不同, 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同质性和差异性对于团体来说都是需要的, 同质性容易形成共同语言, 更容易同感、共情的产生, 差异性能够显示问题的多样性和看待分析问题的不同层次和角度, 对于交流、反思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于发展性团体, 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其同质性, 只要成员具有反思能力、有意愿参加就可以。关于团体大小, 现有的研究一般认为, 治疗团体多在8—10人左右, 发展团体一般在15—20人左右[7]。作为体验式团体, 人数过多确实不便组织, 影响活动效果, 但是人数过少, 往往难以分组, 不能进行组间竞争, 同样影响活动效果。从多年实践经验来看, 控制在15-40人之间是可以的。

2.活动氛围的营造。

依据罗杰斯的观点, 心理辅导就是建立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良好的辅导关系是活动的基础, 也是达到辅导目的的手段。充满信任、理解、安全、接纳、真诚和民主的辅导关系, 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安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 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的顾虑会减少, 阻抗会减少, 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愿意坦诚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真诚温暖的态度组织活动, 以宽容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 把整体团体、每个小组建设的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 要让学生感受到假如错过了某一次活动, 自己都感到遗憾, 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另外, 团体契约和小组承诺对于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融洽氛围也是很必要的。

3.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一般课程不同, 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够的中心。学生或者活动过程是整个课程的中心, 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 由控制课堂、控制学生转变为一个活动者, 与学生一起活动, 共同分享和反思。教师没有任何的固定的标准或答案来面对学生和活动, 和学生分享的只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和此时此地的感受, 教师的看法仅是一家之言, 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评判。因此, 可以这样认为,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教师处于参与者的地位。

不过, 教师参与者的地位, 不能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首先, 教师是整个课程及活动的策划者, 教学任务和进程是由教师安排的;其次, 团体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教师, 教师真诚、宽容、积极的态度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 教师对作业完成状况、分享程度、团体氛围和团体发展方向, 起监督检查作用;另外, 对于调节冲突、处理突发事件等具有重要作用。

4. 教学评价。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不主张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 如考试、终结性评价等, 而是采用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的方式进行。由于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促进心智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而人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导致每个人的收获不一样, 所以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没有意义。只要学生感到有所收获, 能够指导现在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成长发展, 认为参与这些活动很有意义, 就足够了。当然, 作为一门课程, 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还是必要的, 如小组竞赛、小组互评、他人评价、个人自评、个人心得体会等, 这些既是一种评价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 更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

参考文献

[1][7]刘佰桥, 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2) :150-152.

[2][美]卡尔·R·罗杰斯著, 刘毅, 钟华译.罗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56-259.

[3]靳玉乐, 罗生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J].教育研究, 2008, (6) :41-46.

[4]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196.

[5]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2) :124-126.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反思

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人我国大陆,内地一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实践研究,证实了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随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深入,其框架结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等部分逐渐完善,由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开始演变为一门独立课程,并被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成为心理辅导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非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概念解析

1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理论、流派、内容和操作方法等基本知识的介绍,称为讲授式团体心理辅导;一类是活动参与的方式,称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

2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辅导方式。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学习抽象的概念,而以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在这个理解和支持的气氛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其特征为人人参与,重在感悟。

3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是系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进程,属于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作为一门课程,是在相关理论(后台)支撑下,由前后连贯、主题突出的系列活动(前台)构成,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悟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讲,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课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以每个成员的成长为目标,而“成长=经验+反思”。让学生参与系列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这实际上是对经验的精细加工过程,属于记忆的多重编码策略,容易被学生掌握、吸收并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经验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处理类似情境问题的应对策略。因此,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般课程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

1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能够教给他人的任何东西相对而言都不重要,并且对行为只有微弱的或没有重要影响……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当代课程理论之一理论灰色论认为人们的实践行为更多不是依赖理论的指导,而是依赖个体的经验。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真正对个人今后工作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并不是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具体知识,而是个人的生活經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反思。因此,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不追求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以学生内心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为目标,助人自助是其根本宗旨。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的进程根据学生体悟的情况确定,教师起维持、监督作用。

2与一般课程的区别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主要是以团体心理活动和心理自我训练为主,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形式上等方面与一般课程有所不同。

教学目的方面,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自我的成长、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反思能力的增强,而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由理论指导下的系列活动构成,陈述性知识、理论、原理不是其教学的范畴;教学方式上,主要以活动为主,没有讲授和训练;教学组织方面,以小组活动为主,组内交流协作,组间竞争;教学要求上要求人人参与活动,共同分享感受;教学评价方面,没有知识点的考查,以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为主。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过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有所不同。学者们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时,往往不会重点阐述活动内容,因为活动只是一种促进团体达到成效的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结束后的讨论与交流,互相的反馈才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没有固定、标准的模式,也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理论上讲凡是能够达到活动目的、实现活动效果的任何内容,都可以作为活动内容。当然,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的:

1生活化原则。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应该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或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只有经历过、见到过,才能在重新体验中对照和思考过去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恰当与否,才能充分挖掘个体直觉反应背后隐藏的平时难以觉察的动因,才能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修正不恰当的做法,并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如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理想信念、职业选择、自我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关心、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2简便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简单,便于操作。由于受活动场地(一般是教室)、道具、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大的、复杂的活动往往难以开展。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巧妙的小活动同样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实现体验、交流、反馈的教学目标。另外,简便的活动更能够节省活动过程的时间,从而给反思和交流留下更多的时间。

3启发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哲理性,能够发人深思,在平常之处带有启示性的想法和行为,能够比惯常反应有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活动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对照自己的言行和观念,也便于小组交流讨论。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过程,由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构成。宏观方面是所有活动的阶段安排和实施顺序,整个活动过程一般分为团体建立与形成、活动实施和团体结束三个阶段;微观方面是单个活动的设计,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即:体验—分享—交流一整合一应用。总的来说,团体辅导过程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既要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又要使每一个活动都能被充分体验和反思,要顺畅不留有刻意做作的痕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课程安排上看,团体建立与形成阶段要占整个课程时间的四分之一,团体成员相互熟悉,建立融洽的团体氛围,形成团体契约;活动实施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五分之三,通过系列活动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控讨学习方法等等;结束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六分之一,主要是个人课程学习的成长反思和处理离情别绪等内容。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反思

关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和作用,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积极自我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改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根据多年的教学活动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有效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1团体特性。团体特性包括成员构成、团体大小等。一般来说,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成员都是学生,在年龄、时代特征、教育背景等方面大体是相同的,具有同质性的特征,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同质性和差异性对于团体来说都是需要的,同质性容易形成共同语言,更容易同感、共情的产生,差异性能够显示问题的多样性和看待分析问题的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于交流、反思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于发展性团体,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其同质性,只要成员具有反思能力、有意愿参加就可以。关于团体大小,现有的研究一般认为,治疗团体多在8~10人左右,发展团体一般在15—20人左右。作为体验式团体,人数过多确实不便组织,影响活动效果,但是人数过少,往往难以分组,不能进行组间竞争,同样影响活动效果。从多年实践经验来看,控制在15—40人之间是可以的。

2活动氛围的营造。依据罗杰斯的观点,心理辅导就是建立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良好的辅导关系是活动的基础,也是达到辅导目的的手段。充满信任、理解、安全、接纳、真诚和民主的辅导关系,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安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顾虑会减少,阻抗会减少,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愿意坦诚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營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真诚温暖的态度组织活动,以宽容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把整体团体、每个小组建设的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要让学生感受到假如错过了某一次活动,自己都感到遗憾,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另外,团体契约和小组承诺对于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融洽氛围也是很必要的。

3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一般课程不同,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够的中心。学生或者活动过程是整个课程的中心,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由控制课堂、控制学生转变为一个活动者,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同分享和反思。教师没有任何的固定的标准或答案来面对学生和活动,和学生分享的只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和此时此地的感受,教师的看法仅是一家之言,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评判。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师处于参与者的地位。

不过,教师参与者的地位,不能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是整个课程及活动的策划者,教学任务和进程是由教师安排的;其次,团体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教师,教师真诚、宽容、积极的态度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教师对作业完成状况、分享程度、团体氛围和团体发展方向,起监督检查作用;另外,对于调节冲突、处理突发事件等具有重要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篇4

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

毛聪慧

【辅导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记忆力训练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记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记忆方法探索的兴趣。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因记忆规律而衍生的记忆方法,发现自己的记忆方法,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记忆方法,在记忆方法上有所创新。知识目标:

了解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故事记忆法。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儿歌教具。

2.音乐:富有激情的音乐 为调整状态,激发激情而用。

音频:学生记忆困惑的内容

3.场地要求

普通教室

4.设置一位计分裁判员 【活动方法】

1.通过适宜的“音乐放松”、“感官训练”、“专注训练”等准备活动,寻找最佳的学习状态,把身心完全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有效的开放的学习的平台。

2.综合运用“调整最佳学习状态”、“思维”(3步思维法:连结、发现、创新)、“竞赛”、“庆祝成功”的4步和谐活动法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探索记忆力的兴趣。【活动过程】

一、暖身阶段:

(一)导入

播放音乐《我相信》,让学生尽情放松自己。

(二)进行儿歌记忆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记忆的乐趣。

出示一组数字儿歌:

1象小棍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红旗迎风飘;

5象秤杆来买菜; 6象豆芽出水上;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扭一匝;

9象小勺来盛饭; 10象鸡蛋打蛋糕。

师:请我们的小演员把这组儿歌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试着在他表演的过程中迅速记住这首儿歌

生:表演,余生记忆

生:汇报记忆结果。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看一遍表演就记住了这首儿歌。你知道这首儿歌代表的数字是哪些吗? 生:123456789 师:那么打乱表演顺序,你还能迅速给这些数字按照表演顺序排序吗?

生:打乱顺序表演

生:开始排挑战

庆祝成功:看来同学们非常厉害,都是生活中的记忆高手,要是大家再通过这节课的练习,那对于我们来说记住安全平台的账号密码,记牢游戏的账号密码,甚至是记住每天需要背的英语单词简直如虎添翼啊。

二、转换阶段:

(一)数字记忆展示

师:相信大家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先不要说出来,下面进行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记忆20个数字,仅用2分钟。

出示数字

***067217

学生记忆

生1 ***7

记不全

生2.***7127

记不全

生3 ***067217

完全正确

学生鼓掌,你真行!加10分

师: 是不是很难记忆啊!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如何记忆的?

(二)交流记忆方法 下面进行本节课的第三环节,学生记忆方法展示

生1

死记

师:

死记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呀

生2: 分开记

894 208 508 168

师 :好!你发现了记忆的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原则。分开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节奏美,就像音乐一样啊!我们给它起个名字:节奏记忆法(创新方法1)

生3: 数字中含有计算 42+08=50

(学生抢着想和大家分享记忆的方法)

生4: 我有更好的!我注意到数字含有对称 像8168中的两个8、7217 中的两个7,隔2个数子又出现了

生5: 我看到数字中的顺序和逆序,像 89 543 67 21

师 :以上3位同学发现了数字的四种美:计算美、对称美、顺序美、逆序美。这正说明了哪句谚语?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这3位同学可谓独具慧眼呀!好!我们把它提炼一下,看能不能找一条能串起珍珠的链子?再给它起个名字:特征记忆法(创新方法2)

好!还有什么呢?出示教具,并轻声唱出

1象小棍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红旗迎风飘;

5象秤杆来买菜; 6象豆芽出水上;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扭一匝;

9象小勺来盛饭; 10象鸡蛋打蛋糕。

师: 1就是小棍,原来数字可以形象化,能不能用形象化的数字编个故事?

生6: 讲故事

师: 迎接挑战,更精炼一点好不好

生6:

爸爸(8)用勺子(9)把鸭食(4)喂给了鸭子(2),于是鸭子下了一个蛋(0),爸爸(8)给了我(吾5)一蛋(0),爸爸(8)要(1)了六(6)个蛋。后来爸爸(8)和我(5)买了些鸭食(4)喂给了30只鸭子,又下了67个,可它们还要(1)吃(7)。师生大笑(简直一个养鸭专业户)

师: 这位同学讲的非常精彩!该故事包含了三种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法 故事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创新方法3)

庆祝成功

以上5位同学将获今天的创新小卫士,记分长给他们每人加10分。

师:接下来,谁还敢来挑战

(三)学生竞赛

音乐响起《春江花月夜》(琵琶版略低,为调整状态,激发热情)

题目推出

6138540137

112451352010

(2分钟,记对一个得5分)

庆祝成功(利用规律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得到了应得的分数).师: 下面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针对这两个数字,看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

甲组: 奶奶的年龄正好是61岁,我家地址正好是38号楼5单401室,我的鞋码是37码

乙组: 足球比赛 11个人;踢2场球(主场、客场);每半场45分钟; 争一个球(对极了);比赛完没有结果,加赛3分钟;任然没有结果,点球决一雌雄!共点5个,主场一方进2,客场一方进0,于是最终主场一方以1:0险胜!

师: 甲组用家庭成员的年龄、住址等相关信息来促进记忆,他们发现记忆可以像自己的身体、家庭一样亲切!乙组还用上了足球联赛有关规则来改善记忆,记忆给他们带来了足球之外的享受。这莫不是也应了哪句“生活处处皆学问”的谚语吗?以上两组同学靠生活积累的知识,编个故事,解决了记忆上的困难,应该说是故事记忆法的发展。

庆祝成功(甲、乙组将获得今天的 “最佳讲故事组”,并给他们每组每人各加5分)

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总结了5种方法。(即:节奏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故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当然还有更多更好更快的记忆方法,要想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地,除了要熟练运用我们这一讲学到的5种方法,还要靠你深厚的知识、经验积累,爱好广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高超的编故事的能力。

三、工作阶段:

(一)强化讲故事的记忆方法

师:想不想听个故事,我给讲个故事。还记得“花椒、大料、飞机、大炮”的故事吗?(该故事在小孩子中颇为流行,大意是说妈妈叫小明去商店买花椒、大料,小明害怕忘记,口中念念有词,一不小心,摔了一个大跟头,这下可坏了,花椒、大料变成了飞机、大炮)

(学生反映热烈,争先恐后的要亲自讲一讲故事)

生1: 讲故事

生2.:讲故事

游戏开始: 出示题目:顺序记忆以下5个词组

鞋油、运动鞋、稿纸、牛奶、玫瑰花

要求:

30秒记概念,强调顺序!顺序 不对不得分

生记忆 大部分学生能够记住

师:

今天记住的,明天还能记得住吗?

师:

编个故事

讲的好的,将获“最佳讲故事奖”

生1:(略)

生2:(略)

生3: 早晨起来,迷迷糊糊去刷牙,一不留神竟把鞋油涂到牙刷上,幸快发现的早,要不然,倒霉可就大了!牙刷是不能再用了。扔掉它,怪可惜的,总想找个法补偿补偿。咦,何不用它去刷运动鞋,再用稿纸涂匀;该喝牛奶了,别忘了,给生病的王老师买一束玫瑰花

生4: 把鞋油挤进运动鞋,(孩子们最爱做的恶作剧)再用稿纸涂鸦、(坏上 加坏)用牛奶浇玫瑰花(奢侈极了!)(加括号的语句为教师加的题注)

师: 以上几位同学讲的都不错。特别是后两位同学的故事更精彩,他们二人将获今天的“最佳讲故事奖”。第三位同学故事的可读性强,尤其是他尊敬师长,这一点更值得称赞!第四位同学有点要搞恶作剧的意思了,不值得提倡。但他能打破常规思维,故事显得荒谬离奇,出人意料,趣味性强且易于记忆,不是吗?因此,他也将获“最佳讲故事奖”。

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故事记忆法”显得更加丰富了,更加色彩化了,就像广告所做一样,画面生动、声音优美、故事夸张、荒谬离奇且出人意料等。

出示题目

2分钟记20个毫不相干的词组,而且要求顺序!

蛋 椅子 菠萝 犀牛 套装 录音机 裤子 水龙头 香水 吊床

书架

箱子 杯子 牙膏 玻璃杯

写字台 杂志 窗户 游泳裤 磁盘

评分标准:第一行记住一个得3分;在记对第一行的基础上,每记住第二行的一个词组,另加4分;在记住第一、二行的基础上,每记住第三行的一个词组,另加10分;全部记住的加100分。祝你成功!

小结:这一节我们进行了词组记忆游戏,同学们反映热烈,参与性高,有近半数以上的学生上台表演,分别获得了相应得分数。故事记忆法在这一节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同学们可以在课下互相探讨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

四、结束阶段:

(一)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师:播放学生一段音频(内容:学生在记忆生词如何读时总是记不住,或者记住了很快就忘了)

师:出示生词:懒惰、平衡、跨越、袭击、红润,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帮他顺利的记住这五个词?

生:学生交流帮助他记忆的方法。

师:那么大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和记忆力有关的困惑呢?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彼此的困惑。

全班交流困惑,教师选出比较普遍的困惑1---2个,全班一起解决。(鼓励学生多用故事法记忆)

师 :以上几位同学讲的都不错。特别是后两位同学的故事更精彩,他们二人将获今天的“最佳讲故事奖”。第三位同学故事的可读性强,尤其是他尊敬师长,这一点更值得称赞!第四位同学有点要搞恶作剧的意思了,不值得提倡。但他能打破常规思维,故事显得荒谬离奇,出人意料,趣味性强且易于记忆,不是吗?因此,他也将获“最佳讲故事奖”。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今天一样,积极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记忆问题。那样我们的学习生活会越来越轻松,我们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音乐 :师生齐唱《明天会更好》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暖身阶段的小儿歌可以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情境中,同时利用儿歌巧妙的变换数字顺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记忆训练的兴趣,达到了在熟悉的环境中进入情境的目的。

在转换阶段,通过一组组数字记忆的练习,运用挑战式的比赛方式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不断的探索中,学生自己创造了节奏式记忆和特征记忆法。顺学而导,接着引出故事、谐音及形象记忆的方法并让给学生设计有趣的情境进行运用这些方法。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篇5

——我们不怕挫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⑵体会感受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⑴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成为具有健康性格的人;

⑵引导学生形成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技巧,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课前准备:纸条(贴贴纸)、气球、笔、头饰、课件。教学对象:五(1)班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引出挫折 游戏:进化论

1、师开场白:“小朋友们,今天英子姐姐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看我们是怎样从一个鸡蛋成长为美丽的凤凰。”

2、课件出示游戏方法,师:请看游戏方法。全体小朋友先蹲下作为鸡蛋,然后相互找朋友进行猜拳(用“剪刀、石头、布”的形式)。赢者进化为小鸡,然后猜赢者找同是小鸡的朋友再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大鸡,然后再找同是大鸡的朋友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凤凰。以此类推。游戏现在开始。

3、全班开始游戏活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身份戴上相应的头饰。

4、师采访成功进化为“凤凰”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预设:生1:我很开心;生2:我很顺利,我很高兴。)

5、师分别采访还是“鸡蛋”、“小鸡”“大鸡”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预设:生1:我不开心,因为我一开始就失败了;生2:我有一点失望,眼看就成功,却在最后一步失败。)

6、小结引出:在游戏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的小朋友进化成功,有的小朋友进化失败。同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幸运,也有不幸,有顺境,也有逆境。这些失败,这些不幸,这些逆境,也就是挫折(板书:挫折)。

二、主题活动,认识挫折

1、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那遇到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请看小明、小刚、小红三人遇到挫折后的表现。

(出示课件:挫折是坏事?

小明:期中考试成绩退步5名,从此一蹶不振;小刚:竞选班长失败,从此自暴自弃经常违反纪律。

小红: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她对奶奶的感情特别深,奶奶的去世她无法接受。她不上学,不出家门。)

2、对于小明、小刚、小红三人来说,挫折是坏事。那遇到挫折会是好事吗?请看屏幕

(出示课件:挫折是好事?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屡遭磨难,尤其是耳聋对他的打击最为惨重。但他却创作出气势雄伟,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3、师述:贝多芬在遇到耳聋这么大的挫折的情况下还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挫折对于贝多芬来说,变成了好事。

大家肯定还知道不少这样的故事,我们下次再交流。下面,请大家随老师一起到19世纪的丹麦童话王国游玩,或许你有意外收获。

有这样一位男孩 1)出示课件资料

小时候,他是一个贫穷鞋匠的儿子,母亲是帮人洗衣服,因为家里穷,饱受别人的欺侮。

14岁时,父亲去世了。他就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著名歌唱家,这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遭人耻笑。

由于贫困和饥饿使得他重病缠身,毁掉自己引以为豪的嗓音,使他的美梦破灭了。

后来,他又从事写剧本,但仍遭到拒绝,甚至众人谩骂他“没有知识的下层人”、“笨汉”。

小朋友们,眼前这位男孩多次受到别人的侮辱,他心里会怎么想呀?学生交流(预设:生1:我不能被别人的嘲笑打倒,要重新振作起来,活出自己的精彩。生2:我为自己而活的,别人的侮辱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不能被别人看不起。生3:虽然是我的一个梦想破灭了,但是我还有一个很大的理想,写剧本,我不会放弃,我会加倍努力,做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人。)小结:他面对众人的打击,他不低头、不气馁。这位可怜的“丑小鸭”终于在他30岁时,声名大振,成为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

4、小结引出:挫折既可以使弱者倒下去,也可以使强者站起来。强者面对挫折不是手足无措,被动等待,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我们要

当强者,我们不怕挫折。(板书:我们不怕)

三、情景聚焦,分析挫折

1、师述:小朋友们,原来每一个人,包括伟人名人都一样,成长路上永远不是“一帆风顺”总会跌倒,会摔跤。

挫折是难免的。遇到挫折是好事,也是坏事。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挫折也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那遇到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请看情景聚焦。

课件出示情景: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强毕业考试失利后,留下一封信给家里人就离家出走了,信中说:“„我失败了,我这辈子完了,再没有任何希望了„”

师:看了这个悲惨的结局,你们有什么想法?如果你是张强,你会怎么做?(预设:生:面对这点小事,就离家出走。太经不起打击了。生:他这么做,给父母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作为一个学生,一生要经历很多次考试,有时考得理想,有时考得不理想,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要像张强那样。出示课件:

心理透视:把失败夸大,产生消极联想。

送你一句话:也许在你的生活中足够的阴云,才能幻化出绚烂的晚霞。

3、师小结引出:

出示课件,师:遇到挫折,我们可以(1)、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多与家长、老师、同学谈心,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2)、升华目标,淡化挫折——树立远大的志向,胸怀大志,才不会为小的困难羁绊。

四、指导行为,战胜挫折

1、请学生讲讲自己的心路历程

师: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我敢说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平坦大道,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充满坎坷的,这些坎坷就是我们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点击出示课件)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回忆一下,你曾经遇到过怎样的困难,遭受过怎样的失败,承受过怎样的挫折,当时你心中的感受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用小纸条写下来。

2、请小朋友们讲述你们面对挫折的好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出示课件:

面对挫折:

求助:找自己信赖的人倾诉

适当发泄:如运动式发泄

打沙袋、打球„

到空旷的地方大喊等等

补偿转移:如听音乐、跳舞、画画、观赏大自然等等 幽默对待:幽默对待自己及发生的事情

升华目标:加倍努力,战胜挫折,提升自己

3、对于挫折,我们有能力面对,让我们把刚才写满挫折的纸条粘贴到气球上并踩在脚下,让我们全班同学喊倒计时:三,二,一,踩!

五、总结升华,笑对挫折

1、师:面对挫折,强者站起来,弱者倒下去。挫折带来的不同结果完全取决于一个人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2、欣赏诗歌《笑对挫折》。(课件出示)

面对失败与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

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3、小朋友们,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只要我们笑对挫折,我们就会驱逐忧伤的阴霾,快乐起来,奋勇直前。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勇往直前的游戏(四人五足),看我们怎样经历重重阻碍,取得成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获得第一。

4、师总结:小朋友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变挫折为动力,做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和失败,积极总结经验。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人能永远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我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败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奋起”。没有登不上的山峰,也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流。有悲才有喜,有忧才有乐,有哭才有笑。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去迎接人生的风雨吧。(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六、课后延伸:

1、好书推荐《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篇6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教案是关于“训练 辅导 心理 团体 中学 思想 消极 一个 情绪 自己”的文章,本文由范文论文网精心整理,文章收集自互联网,仅供网友提供参考和学习,希望本文对能对您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再次,令你感到忧郁、焦虑、内疚、愤怒或沮丧的消极思想信念往往是失真的,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要认识到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情绪之间的这层重要关系是消除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2)自我意识练习将使你注意各种失真的思想信念,这些失真思想信念往往同各种消极情绪有联系。愤怒

①请你想想你在生气愤怒时的情景,把你生气愤怒时的那种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生自己气还是生别人的气?

②请记录下你当时的消极思想信念与情绪;

你是否感觉受到了伤害?厌烦?沮丧?

你头脑里闪过了什么念头?

你是否暗中诅咒对方是个无耻的家伙?或诅咒他是自私的家伙?亦或诅咒他们对你太不公平,不讲道理?

③对照前面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生气愤怒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虚拟陈述:“他不应该如此说”,或“她没有权利那样想。” 贴标签:“他是一个混蛋。”

心里过滤:“她竟然对我毫不尊重。” 责怪:“这全是他的过错。”

非此即彼:“在这件事上我是对的而他是错的。” 以偏概全:“她从来都是只想到她自己”。

请把你的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焦虑和恐惧

(1)请你试想一下感到焦虑和不安时的某个情景并作简要记录之: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否对某次重要考试或你不得不作的讲话感到惶恐不安?

(2)请找出消极思想信念:

你当时自言自语些什么?

你当时提了些什么?

也许正在想着即将发生的某件糟糕事情,也许你正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焦虑和恐惧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瞎预言:“我是那样紧张不安,要是我昏厥过去或精神分裂那该如何是好呢?” 瞎猜疑:“如果别人知道我这么紧张不安的话,他们会看不起我。” 虚拟陈述:“我不应该感到惊慌失措,这是不正常的,我这是怎么的啦?” 情绪化推理:“我感到害怕。所以参加这样的比赛是太可怕了。” 夸大其辞:“真是太没脸见人了,我们班的球输惨了!” 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紧张

(1)试想一下当你紧张时的某个情景。

(2)请找出你的消极思想信念。

(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紧张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瞎预言:“我将一事无成。”

非此即彼:“我要把老师交给我的工作做得完满无缺。” 虚假陈述:“我不该犯任何错误。”

贬抑积极事物:“我今天什么事情都没做。”

瞎猜疑:“老师在我爸妈面前告我的状,让我爸爸妈妈打我。” 夸大其辞:“我在班级里做的事情数不胜数。” 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D. 请在下面表格里作“是”或“否”的回答:

消极情感 是 否

1.悲伤或忧郁

2.恐惧、担心、焦虑、害怕

3.厌恶、急躁、不满或生气

4.挫折、沮丧

5.压迫、强迫

6.内疚或羞耻

7.失望或泄气

8.无能或自卑

9.精疲力竭、劳累、厌倦、一蹶不振

10.枯燥乏味、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11.孤独、让人爱怜、孤单

12.其它情绪

现在不期望你能够改变你的思想和情绪,只要求你专心致志地做好这些练习,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你思想观念和感觉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有更多的了解。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教案是关于“训练 辅导 心理 团体 中学 思想 消极 一个 情绪 自己”的文章,本文由范文论文网精心整理,文章收集自互联网,仅供网友提供参考和学习,希望本文对能对您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再次,令你感到忧郁、焦虑、内疚、愤怒或沮丧的消极思想信念往往是失真的,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要认识到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情绪之间的这层重要关系是消除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2)自我意识练习将使你注意各种失真的思想信念,这些失真思想信念往往同各种消极情绪有联系。愤怒

①请你想想你在生气愤怒时的情景,把你生气愤怒时的那种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生自己气还是生别人的气? ②请记录下你当时的消极思想信念与情绪; 你是否感觉受到了伤害?厌烦?沮丧? 你头脑里闪过了什么念头?

你是否暗中诅咒对方是个无耻的家伙?或诅咒他是自私的家伙?亦或诅咒他们对你太不公平,不讲道理? ③对照前面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生气愤怒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虚拟陈述:“他不应该如此说”,或“她没有权利那样想。” 贴标签:“他是一个混蛋。”

心里过滤:“她竟然对我毫不尊重。” 责怪:“这全是他的过错。”

非此即彼:“在这件事上我是对的而他是错的。” 以偏概全:“她从来都是只想到她自己”。

请把你的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焦虑和恐惧

(1)请你试想一下感到焦虑和不安时的某个情景并作简要记录之: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否对某次重要考试或你不得不作的讲话感到惶恐不安?

(2)请找出消极思想信念:

你当时自言自语些什么?

你当时提了些什么?

也许正在想着即将发生的某件糟糕事情,也许你正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焦虑和恐惧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瞎预言:“我是那样紧张不安,要是我昏厥过去或精神分裂那该如何是好呢?” 瞎猜疑:“如果别人知道我这么紧张不安的话,他们会看不起我。” 虚拟陈述:“我不应该感到惊慌失措,这是不正常的,我这是怎么的啦?” 情绪化推理:“我感到害怕。所以参加这样的比赛是太可怕了。” 夸大其辞:“真是太没脸见人了,我们班的球输惨了!” 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紧张

(1)试想一下当你紧张时的某个情景。

(2)请找出你的消极思想信念。

(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紧张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瞎预言:“我将一事无成。”

非此即彼:“我要把老师交给我的工作做得完满无缺。” 虚假陈述:“我不该犯任何错误。”

贬抑积极事物:“我今天什么事情都没做。” 瞎猜疑:“老师在我爸妈面前告我的状,让我爸爸妈妈打我。” 夸大其辞:“我在班级里做的事情数不胜数。” 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D. 请在下面表格里作“是”或“否”的回答:

消极情感 是 否

1.悲伤或忧郁

2.恐惧、担心、焦虑、害怕

3.厌恶、急躁、不满或生气

4.挫折、沮丧

5.压迫、强迫

6.内疚或羞耻

7.失望或泄气

8.无能或自卑

9.精疲力竭、劳累、厌倦、一蹶不振

10.枯燥乏味、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11.孤独、让人爱怜、孤单

12.其它情绪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篇7

一、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是在我们常说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将团体辅导形式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框架和过程设计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1. 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理论是目前在西方国家较有影响的课堂教学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不但对个体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个体的行为对团体的影响, 以及团体对其中每个成员的影响等提出了自己明确、系统的观点, 而且提出了一整套活跃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提高团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学习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2.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 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其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群体讨论、角色扮演、社会科学调查, 等等, 特别适用于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 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 等等。

三、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而团体辅导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实现这一目标, 有针对性地协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四、实施策略和手段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因为大学生“心理有病”, 而是让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些困惑、曲折, 促进大学生自我的实现。因此, 要坚持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 逐步确立“以学生为本, 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构建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要强调团体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因此, 不能单纯、盲目地使用团体辅导, 而忽视其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条件, 有效地将讲授与团体辅导技术相结合,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操作程序

1. 认真做好教学准备

(1)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需求。有效利用新生入校后的心理健康普查资料,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心理档案。在首次上课时, 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问卷, 收集学生所关注的成长话题和期待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东西。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和调查问卷的收集, 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为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2) 做好教学设计。第一, 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征, 明确每一堂课的心理教育内容和团体辅导的目标。教学既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共性, 又要抓住心理个性, 以此作为团体辅导的依据,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选择适当的话题, 设计团体辅导方案, 巧妙地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团体活动中。第三,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及交流讨论等, 巧妙地使学生感受相应的心理体验, 从而得到心灵的感化, 这比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来得自然、生动, 是团体辅导的重要方法。第四, 设计好团体辅导的导入和实施过程, 包括团体活动如何与讲授的内容链接、团体活动何时导入、如何分组、场地要求、相关材料的准备等。

2. 重点把握教学环节

首先, 根据心理档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 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困惑, 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结合问题情境设置、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可理解性和接受性。其次, 进行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活动,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互助”, 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例如, 人际交往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活动中一组员选择其他组员扮演生活中的人, 真实地再现人际交往障碍时的场景。接着双方进行角色互换, 同时其他组员也给出自己的见解, 以便“问题组员”重新审视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再次, 双方再换回原来的角色, “问题组员”根据新建构的认知, 以一种妥善的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再比如, 让同学们把自己目前最困扰、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然后采用头脑风暴或热座的方式, 协助组员解决个人面临的困惑。在此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组内辅导。最后, 组织各个讨论组报告其组员在活动中的体验, 结合各小组出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释、指导和总结。并针对典型问题, 采取重点关注的态度, 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讨论, 集思广益, 最终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全面进行教学评价和跟踪辅导

(1) 全面进行教学评价。第一, 鉴于心理成长的过程性, 必须把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纳入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二, 考察学生心理档案数据的变化, 通过分析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数量化的实证依据。第三, 教学督导人员对本课程, 尤其是对本教学模式的操作的评价。第四, 学生主体的评教, 在每个期末通过学校的网上评教系统进行, 其中包括对课程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意见。

(2) 跟踪辅导。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 还可通过专题讲座、网上咨询、个别辅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从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和弥补对课堂教学中忽略的一些个性化问题的解决。

六、操作要点

1. 恰当分组

根据教学的实际, 一般可以考虑前后排6-8名学生分为一组。有时可以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 对空间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 较容易组织。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 有时可以采用固定的分组, 有时又要避免组员之间太熟悉而采用编号分组。无论如何, 都要注意在分组和学生调换座位时, 维持好课堂秩序。

2. 展示良好的教师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热情开朗、友善宽容、愉悦乐观、自尊自信等优良品质, 为学生树立榜样, 营造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信任和亲近教师, 并以愉快的心境接受新知识和积极地参与团体活动。

3. 善于领导团体

教师是团体活动的领导者, 扮演着多种角色, 如领导、专家、组员、朋友、老师、调解员等。教师要注意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 并能够进行适度的引导, 提供恰当的解释, 营造融洽的氛围, 还应该避免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以权威自居、说教过多等问题的出现。

4. 定性和定量的评教相结合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要对心理教育现象做到全部量化是不可能的, 也无此必要。因此, 本教学模式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教学评价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定性—定量—定性”规程, 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考察, 真正做到评价结果可靠、有效。

七、举例

例如“情绪管理”部分的教学实践:

1. 教学目的

学习和掌握调节情绪的ABC理论;学习如何管理愤怒;学习和体验呼吸放松、音乐和想象放松。

2. 教学环节

第一,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从而导出艾理斯的ABC理论;接下来, 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说明其中包含的不合理的信念, 并解释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 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然后进入实践应用的环节, 把艾理斯的ABC理论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让同学们谈谈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 遇到这类问题该怎么办?第二, 创设某个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愤怒的情境, 请几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同的学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有的是愤怒, 有的是无所谓, 有的是伤心……通过情景体验, 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愤怒反应。第三, 教学生进行“1:4:2”的呼吸放松训练, 平和自己的愤怒情绪。第四, 由学生提供不同的生活情境并进行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掌握管理愤怒情绪的关键———即如何“说”出自己的情绪, 而不是“做”出自己的情绪, 从而学会对愤怒的管理。第五, 教师介绍音乐和想象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并选取一段3分钟长度的想象放松音乐, 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第六, 推荐一些可以调节不同情绪的音乐,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

经过我和同事近年来的教学体验和实践总结,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处于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阶段, 因此存在很多不足, 期待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龚小红, 罗春晖, 刘应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7) .

[4]裴利华, 史春宜.对话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依据和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 (5) .

[5]王雪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0, (3) .

[6]康志亮, 陈秀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子教育, 2007, (1) .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探索 篇8

【关键词】高职新生 团体心理辅导 实施 成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11-02

高职新生步入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后,将会面对种种大学适应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专业情绪及就业压力等各种问题。做好对高职新生的心理调适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遵循心理咨询与治疗以“以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体现。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新生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为环境适应综合症,外在表现为学业、人际、自我前途发展等方面的困扰,如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没有目标,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受感情问题的干扰,等等;内在表现为心态不稳、有强迫倾向、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神经衰弱等。由于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新生们由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到新环境,必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外地学生对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的适应。适应过程时间的长短反映出个体身心素质的高低。目前,大学新生以“90后”为主,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使得他们的个性很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情绪易波动,对情绪缺乏有效的控制,从而易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等消极心理。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相较于个别心理辅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高职新生面对的各种问题如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具有共性,学校可以在高职新生中进行以班级、社团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团体心理辅导相对于个案心理咨询,增加了辅导人数,节省了辅导的时间与人力。团体心理辅导符合经济的原则,提高了咨询的效率。

其次,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团体心理辅导以团队形式开展辅导,朋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向沟通的过程,良好的互动模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朋辈互助的作用。每一个成员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受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

最后,注重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及时解决高职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为高职新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交机会,在充满信任、和谐的团体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高职新生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自己、掌握心理学规律和心理技能。可见,由于体验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实践和运用,因而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具有直接性和及时性。

三、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一)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新生提高自我认识。在活动中,成员们能够说出内心的困惑,也让每位参与者都参与解决困惑,在解决困惑的讨论中每位参与者都能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引导每位参与者正确对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并积极主动去解决。

(二)理论基础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为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即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行为与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该理论还认为人们通常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心理辅导为新生们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将为心理成长有困惑的新生们,提供可以观察模仿的榜样,从而改变个体行为。

(三)实施方案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参加对象为新生班级、社团人员,人数60人左右,时间为90分钟,地点一般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或多媒体教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团体心理辅导开始阶段。开始阶段主要进行如下内容:一是主持者开场白,即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活动形式。二是热身游戏。进行热身游戏能帮助成员提神,营造轻松的团体气氛,消除成员陌生感。如“刮大风”:成员围坐好,领导者介绍活动规则——老师说“刮大风,刮大风,大风刮到(具体某些特征的人,比如说戴眼镜的人)身上”,那么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就必须立刻离开自己的位子,重新寻找空的位子。再如,“相识接龙”:围圈站立,待领导者示范后开始游戏。握手(两人同时伸出右手,拇指相对,旋转之后握手,打招呼),然后,两人猜拳,输的人站立赢家身后,双手搭在其肩上跟随赢家。相识接龙后,形成一条长龙,报数分组。

2.团体心理辅导过渡阶段。此阶段主要致力于让成员之间加深认识和了解。可每10个人一组,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规则是第一个人介绍完后,第二个人必须先介绍第一个人再介绍自己,这样可以使全组人注意力集中,而且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他人的信息。

3.团体心理辅导工作阶段。此阶段准备好笔、纸、盒子等材料,并切入主题。请学生将进入大学后困扰自己的事情、最想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不署名,折叠好投入中间的盒子。全体写完后,依次随机抽取一张,请团体成员共同思考,帮助提问题的人解决问题。主持者把握整个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引导学生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方法对待成长中的困惑,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从他人经验中学习成长。同时,团体成员进一步交流,即针对“大家在进大学之前是怎样认识大学生活的”、“进了大学后,和自己以前对大学的认识是否一样”、“现在是怎样过大学生活的”等问题进行交流。

4.团体心理辅导结束阶段。准备笔、心形卡片、水果、录音机、歌曲等材料。进行团体分享和小结:一是了解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心得,并与成员分享,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二是对“在团体中我所学到的三件事情”、“团体中对你最有帮助的经验是什么”等进行总结,写完后交流分享。填写祝福心型小卡片,“对×××(名字)的祝福”,并选择礼物盒中的一样礼物(如水果),送给右边的成员。此后,指导教师总结并作出归纳建议。主要是采用总结性评估,通过对成员填写的评估卡,进行分析,了解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感受,协同助理员利用参与观察的方式,分析团体互动的情形,评估团体效果。

(四)结论

实践中,上述方案实施后,每个参与者都充分地融入到讨论之中,大家互相帮助,使参与者感受到他人的帮助,团结协作的力量,互相沟通的重要性。从活动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8.6%的学生认为课程太多、无聊、社团太忙、对专业的认识不清,学习、生活和课余的活动产生了冲突。34%的学生觉得大学生活无聊、没有目标,觉得大学生生活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对未来的就业有点担忧。22.6%的学生觉得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如说话的方式不正确、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往往引起人际关系不协调。11.3%的学生觉得自己在感情上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主要集中在异地恋、异性之间的暧昧、单相思关系。3.7%的学生在经济方面有困难和对学校的设施感到不满。

四、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分析

通过对高职新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新生的心理成长有着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明晰困惑,消除焦虑,快速融入新环境。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新生获得关于大学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间接经验,知识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新生明确方向,减少迷茫。由于他们都是同龄人,能在心灵交流中找到共鸣,可以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适应行为,摆脱孤独无助的困扰,学会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变化。

其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进沟通和交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合作、互动交流环节,需要参与者积极交往、沟通处理问题,在这些合作和交流中,参与者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学会倾听,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有所改善,融洽的交流,促进认识、相互帮助,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其三,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团结合作。团体心理辅导能让新生在体验到团体合作力量的同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对团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辅导教师、朋辈的帮助下,新生们学会了更客观地分析目前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大学生活的问题,找到对大学的认同感,以便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其四,建立自信心,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团体心理辅导快乐、和谐的氛围,使新生产生温暖、认同、依赖的感觉,明白了自己的困扰大家都有,从而在相似中找到心理安慰。同时活动也帮助新生们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自信、包容、乐观地对待生活。

由上述可知,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有其优势,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可广泛应用于高职新生心理辅导中。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小根.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30)

[3]李薇,王淑华,徐涛.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

[4]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8-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下一篇:立足岗位练精兵谋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