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计划书

2024-09-21

团体心理辅导计划书(共9篇)

团体心理辅导计划书 篇1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他们忽略了开始阶段之前的准备工作和结束阶段之后的评估和整理。鉴于此我们将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冲突阶段、规范阶段、效能阶段、结束阶段和结束后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团体的准备阶段, 团体还没有形成, 处于筹备过程中。团体在该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制定团体心理辅导的计划, 包括团体的目标、团体的类型、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参加人数、团体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辅导的频率, 以及该辅导方案的理论基础、成员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二是招募团体成员。招募的方式主要有张贴招募广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招募以及专家、老师和熟悉人的介绍等。在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中, 主要是以张贴招募广告为主。必要时, 可以进行个别访谈, 以便清楚地了解团体成员的相关信息, 及时修改团体心理辅导的计划;也可以通过访谈, 排除不符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目标的成员。

二、开始阶段

在团体的开始阶段, 团体的特征是不确定性和试探性。团体在该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订立团体的规范, 建立彼此的信任。团体成员初入团体, 对团体的相关内容、运作形式以及团体的目标都不了解, 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使得团体成员缺少对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之间的交流多为试探性的, 自我暴露的程度也较低。他们需要领导者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行为是合适的、可以获得认可的, 什么样的行为又是会遭到拒绝的。在规范中, 领导者需要带领每一个团体成员共同制定出符合团体规范的行为, 如每一个成员必须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负责, 保守秘密,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团体成员等。二是领导者应该澄清团体目标以及帮助成员重新认识他们的个人目标, 帮助成员加深了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团体, 教授团体成员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告诉成员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喜爱、愤怒情绪等。

三、冲突阶段

在团体成员相识之后, 团体会发展到冲突阶段。该阶段团体的特征是攻击性和防御性。团体在该阶段有两个任务。一是鼓励成员正确地表达冲突, 教给成员应对冲突的技巧并帮助成员学会接纳他人不同的行为和观点。随着成员自我暴露的增多, 会导致成员之间不一致的行为、观点以及价值观的产生, 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敌意与冲突。冲突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促进团体动力的形成, 推动团体向前发展。团体中的领导者需要让每个成员知道, 现在团体的攻击性特征对团体的发展是有利的, 成员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反而需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二是团体中的领导者应该使用与应对冲突有关的技巧和策略, 例如领导者对成员表达的愤怒情绪进行共情式的反馈, 真正去理解成员愤怒产生的原因等。

如果领导者不能引导成员正确表达冲突与敌意, 那么可能导致成员防御心理的加强, 不再相信团体本身、领导者以及团体成员, 甚至会使他们从团体中脱落。冲突问题会引发一些成员问题, 领导者应该观察并记录这些信息, 以便以后更好地解决该成员表现出来的问题。

四、规范阶段

在规范阶段, 团体特征是凝聚力逐渐增加、成员关系越来越稳定。团体在该阶段的任务是维持团体的稳定、引导成员从表达彼时彼地的行为转向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经过前三个阶段之后, 团体内的成员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且逐渐认同其他成员的观点与行为, 对团体的归属感更加强烈, 也会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此时, 团体的凝聚力迅速增强, 团体依恋也随之增加。团体成员与领导者共同推动团体动力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稳定程度关系到团体效能的发挥, 也是团体必不可少的过程。团体领导者需要进一步强化团体规范, 澄清团体出现的问题, 与成员讨论解决的办法, 以便减少影响团体凝聚力的行为发生, 例如成员会出现迟到行为, 领导者需要与成员共同探讨该成员出现迟到行为的原因等。随着团体规范的完善, 团体中的不良行为大大减少, 团体的稳定性与凝聚力不断增加。领导者还应该鼓励成员参入团体, 在团体中表达此时此地的情感, 这也可以促进成员相互的接纳与理解。另外, 团体领导者要注意成员自我暴露的程度与水平、团体时间的控制等问题。

五、效能阶段

效能阶段, 也是工作阶段、团体内问题解决阶段。该阶段团体特征是团体凝聚力在较高的程度上趋于稳定, 成员的垂直暴露水平增多, 团体的效能逐渐发挥。团体在该阶段的任务是借助团体凝聚力, 支持、保护自我暴露的成员, 并同其他成员一起促进该成员问题的解决。在效能阶段, 成员开始尝试暴露一些很少在公开场合谈及的话题, 而这些问题正是困扰并影响他们生活的主要原因。成员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会在领导者与其他成员的共同讨论中得到解决, 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复杂的情感, 他们既体验到团体的安全与成员的接纳所带给他们的舒适与欣慰, 又因为暴露一些深藏在心底的问题而感到痛苦与焦虑。这些复杂的情绪情感存在于整个效能阶段。

在效能阶段团体领导者既要鼓励支持成员表达自己的问题, 并尝试着引导其更深的暴露, 又要根据成员的适应能力和当时的状态, 把握暴露的水平, 以免给成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成员将自己的问题展现在团体中时, 领导者要发挥团体凝聚力的力量, 鼓励其他成员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促进该问题的解决。在适当的时候, 领导者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暴露, 给成员提供一个示范, 这会有利于成员增加自我探索的勇气与信心。

六、结束阶段

随着成员问题的逐步解决, 团体将进入结束阶段。该阶段团体的特征是离别焦虑与总结回顾。团体在该阶段的任务是处理成员离别的情绪、回顾整个团体的历程并提醒成员注意团体效能的迁移。经历前五个阶段的成员对团体的热衷程度达到了最高点, 他们愿意留在团体中, 与团体同在。但当领导者提醒团体即将结束时, 他们的离别焦虑会随之产生, 会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如提出增加团体的次数、团体结束后要与成员经常联系、认为离开了团体他们的问题还会出现等。团体领导者会扮演一个让成员都“讨厌的角色”, 即告知成员团体即将结束。领导者需要给成员介绍与团体结束相关的知识, 并帮助成员减少离别所带来的焦虑与担心, 要让成员明白团体给他们带来的力量不会随着团体的结束而消失。在团体即将结束的时候, 团体领导者需要帮助成员表达对团体的留恋, 对领导者与其他成员的支持与鼓励表示感谢, 整个团体又回到了一个温馨、温暖的气氛之中。他们会相互拥抱、相互鼓励以及互留联系方式、合影留念等。

领导者需要与成员一起回顾团体的历程, 既要再次重申团体的目标与每个人的目标, 并就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又要就帮助成员处理一些未完成的事件。领导者需要教授一些帮助成员将在团体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成员的情境迁移能力。最后, 领导者要鼓励成员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信心, 勇于应对困难与挑战。

七、结束后阶段

团体最后一次会面结束, 并不代表团体可以就此停止。该阶段团体的任务是评估团体效能、整理团体资料并存入档案和对成员的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团体效能是领导者需要总结整个团体的收获与不足, 并就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协同领导者、观察者进行讨论。领导者需要把成员对团体评价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每个团体成员的个人资料汇总, 并把团体的所有资料存入档案。团体领导者还应该在团体结束一段时间后, 对成员的生活情况进行追踪调查, 可以是电话访谈、团体会谈, 个体咨询等。追踪的时间可以是几个月, 也可以是几年。追踪调查可以明确地知道团体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实际迁移能力, 以帮助领导者不断完善团体的计划及团体历程。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Irvin D.Yalom.团体心理治疗 (第五版) .李敏, 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篇2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贴在墙上的“文化”

班主任成长营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组建团队,起队名、创作队歌、队徽,并为自己的小组拟订一个口号,每个人都要参与和贡献力量。

但在活动最初时,有些组员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仍旧是说“我觉得”,而忘记自己是代表本小组的,需要主持人的提醒,逐渐的大家才习惯说“我们‘梦工厂队认为……”,并且会主动为发言的老师鼓掌支持。在写感受或展示本组各项成果时,大家也会自觉将队名或队徽标上。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各学校都注重文化建设,而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教室的布置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班主任精心设计,教室内“花花绿绿”,格言警句,班歌班训齐全,但是否学生人人知道,还是“摆出来”、“挂出来”给“检查的”看的?如何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而不是展现它的“装饰”功能,确实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欠缺的。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就必须让她活起来,动起来,用用起来,让学生认同,并不断的强化,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请让我来帮助你

培训中有一个活动是要求每个小组组成为一个班,选出其中一位做“班主任”,其他人为“学生”。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然后,要求“学生们”在培训者的指示下画一个微笑的脸,但在画画的时候要闭上眼睛。而“班主任”在整个的游戏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保证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结果当然是大部分人的画都是错位的,在作品的展示中大家都不亦乐乎,欢笑不断。但只有愉悦的体验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分享“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做了什么?而“学生”们在画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又是怎样做的?事实上,“学生们”在画画时不仅闭上了眼睛,更闭上了嘴巴,没有一个人想着在画不准位置时去求助“班主任”。而所有的“班主任”无一例外的认为自己只管监督和控制,确保没违规睁眼就行了。在分享交流时,大家都认识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太注意培养“听话”的学生了,指令性的东西太多了,却很少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内心,因此也就不能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地伸出手,给予恰当的帮助。而我们的学生也真的很听话,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小心翼翼更多的是造成了他们思维的僵化,习惯于“要我们做什么,怎样做”,习惯于遵从,而缺少独立的思考,自主的探索。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师生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并未真正达到,学生们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不知道求助的途径。学生们倾诉的对象更多的是朋友、同伴。

让我们谨记:别人需要时,伸出你的手,也就是挽住他的心。作为班主任,学生需要我们的帮助、指导。让我们主动伸出手吧,教会学生请求援助的方法,并尽可能多的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帮助。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神也会犯错

培训时难免有人会——迟到了,手机忘关了,车子坏了。而每到此时一句“我错了”,虔诚的一鞠躬或是怪样百出的卡通跳就会得到大家原谅。而这也是培训活动中得到大家一致通过的条规。

错了就是错了,无论是什么原因,无论你是什么人。对教师而言,往往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没有认错的习惯。不敢、不能以真面目见学生。有时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总想用一副伪装的面孔能搪塞过去。殊不知老师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师贬损学生的话,老师过后不记得,学生却铭记在心,很可能造成对他一生的伤害。笔者就曾听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说“她说话不算数,我才不听她的呢”。原来是这位老师答应孩子如果孩子某题做对了就发一颗红星,结果忘了,让学生对她产生了不信任感。我们也常见学生犯了错时会推卸责任,找借口,昨天家里来人了,停电了,忘带书了,妈妈叫晚了……这一方面是孩子犯错有时确实是无意的,另一方面有时我们忙于找出孩子们的错误来训斥、纠正,却忘了在他们做得好时赞扬一声,要知道你的认可在孩子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分量。而过于严厉的处理孩子们都经常犯的小错误,往往适得其反,就是学会撒谎,以逃避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避免你大发雷霆。

很多老师在受罚后谈感受时说,承认自己错了后,得到了释放,心里挺舒服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一定会遭到责备时,我们自己责备自己,听自己的批评,这比忍受别人的斥责容易得多。如果你将别人正想要批评你的事情在他有机会谈话以前说出来,他就会采取宽厚、原谅的态度,以减轻你的错误感了。不要忘了那句古话:用争斗的方法,你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收获更多,所以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赞同,你就应该记住这条规则:如果你错了,就迅速真诚的承认。这也该是我们老师应教给学生们的做人的道理。

你的称赞是最美

培训活动中感觉最美,最让人兴奋,最使人神采飞扬的当是“优点轰炸”了。经过了几天的培训,大家不仅提高了工作技能,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通过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增加了个人自信心。

其过程是:一组围圈坐,请一位成员做或站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三个优点,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她)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待人接物……)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那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那些是不察觉的。每个成员到中央带一次高帽。并注意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要具体,不能重复,不能毫无根据的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到的,哪些是没察觉到的;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做完后各组用一张纸写出画出。

起初大家都不太习惯于坦然接受别人表扬,很“谦虚”地否定自己,但随着那么多由衷的赞叹也不由自主的认同起来。有的老师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有的说“我没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好”。“那感觉真美!”带着大家真诚的肯定和鼓励,每个老师都更有信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学习中去了。

相信老师们从中更体会到了称赞的价值,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们尤其如此。一声亲切的赞扬,一句诚恳的激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将给学生们注入无尽的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真谛是真爱

就如在活动结束后所做的那样,在文章的最后,我也将这段文字送给每一位教师:

爱情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的意义在哪里?”

爱神阿佛洛狄忒说:

“L”代表着LISTEN(倾听)。

“O”代表 OBLIGATE(感恩)。

“V ”代表VALUED(尊重)。

“E”代表EXCUSE(宽恕)。

团体心理游戏活动计划及总结 篇3

在2011年03月20日下午我们在学校操场地开展了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对同学们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正面影响。下面,我对这次活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个游戏是《松鼠搬家》。

A.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木屋”,另一个人扮“松鼠”,蹲在“木屋”里。

B.根据主持人的口令进行变化:

“松鼠搬家”——“松鼠”调换到其他的“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木屋”,松鼠原地不动。

“森林大火”——“松鼠”变“樵夫”,“樵夫”变“松鼠”。(不设奖)6-“推手竞赛”(必选)

时间:5-10分钟

规则:1.每名队员选一个搭档。

2.各组搭档要双脚并齐,面对面站立,距一臂之隔。

3.两人都伸出胳膊,四掌相对。整个游戏过程中,不允许接触搭档的其他部位。

4.每对搭档的任务是尽量让对方失去平衡,以移动双脚为准。未移动的一方将积一分。如果双方都失去平衡,均不得分。若队员触摸到对方身体的其他部位,则扣除一分。

5.让搭档们准备好后大喊一声“开始!”。

奖惩:冠军一名,淘汰的人做裁判监督。(1份大奖)

变通:1.要求队员不能快速推对方。

2.各组的获胜者继续结对,开始下一轮淘汰赛。重复下去,直到诞生总冠军为止。

“松鼠搬家”游戏是在快乐的笑声中进行。在激烈动荡的“森林大火”中,机灵的“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劳的“樵夫”不仅搭好了新“屋”,还热情地呼唤着“小松鼠”进“屋”,形成了和谐的“松鼠之家”。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没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没有积极合作的态度,没有有效竞争的能力,被淘汰是必然的。活动一开始主持人就安排了两只以上无家可归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间木屋一只“小松鼠”来安排,一定有“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但主持人发现,有的小木屋里住着两只“小松鼠”。是强行登陆还是友情邀请?这时就得请出两只“小松鼠”问个明白。原来一只“小松鼠”无家可 时,温馨的“松鼠之家”热情地邀请它加盟,接纳与包容使“小松鼠”感动万分。

虽然游戏规则中要求是一间小木屋中住一只“小松鼠”,但出现了一屋住双鼠的情形,主持人对此不是否定而应该肯定,欣赏这种突破规则开放思路的态度,提倡这种“在竞

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精神。游戏一方面让大家感受竞争的压力和残酷,另一方面也体验了温馨与快乐。

第二个游戏“蜈蚣”翻身

一、活动目的1.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2.让学生体验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压力与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15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外。

五、活动程序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推荐产生两位组长,两路纵队排好。

2.全组学生把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双肩上组成一条“大蜈蚣”,开始练习一下“大蜈蚣”跑动,看看彼此是否协调。

3.接下来开始做“蜈蚣”翻身比赛,要求第一位组员依次从第二、三人拉手处,第三、四人拉手处……一直到队伍最后两位的拉手处钻过去,第二位组员、第三位组员……跟随前面的组员一直钻完所有的拉手孔。

4.完成“蜈蚣”翻身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六、注意事项

1.活动要有一定的空间,使得“蜈蚣”可以“蠕动”起来。

2.要使整条“蜈蚣”顺利“翻身”,每个组员都要快速“翻身”和“蠕动”。

主持人宣布游戏规则后,各队练习5分钟后再开始正式比赛。

七、活动总结

1.活动点评

在这个游戏中,涉及到20个以上学生的协作,所以组长的号召力尤为重要,组长的组织能力关系到整个队的成功与否。一条“大蜈蚣”要快速“蠕动”、“翻身”,不仅需要每个人都有灵敏转动的技巧,还要有全组成员的默契配合。

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后,组长带领组员练习5分钟。在练习过程中,就会形成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的团队氛围。要有意识让组员们重视合作过程的体验,而不是比赛结果的获得。为了增强合作与竞争的体验,可以按多元分组法分组,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如男女组对抗赛、随机组对抗赛、自愿组合组对抗赛等。从对抗赛的结果中分析成员结构、合作程度、主动性与输赢的关系,找出取得游戏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次心理活动活动,深深地体会到:要团结协作,个人的力量很微小,团结

团体心理辅导游戏 篇4

1、两人三脚气球大作战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抽取人员 2 人.把他们其中的一脚绑在一起.并绑 5 颗气球..全部就绪后开始大战.去踩别人的气球同时保护自己的气球不被踩破当其中一组的气球被全部踩破,那么这个组将被淘汰。到最后看哪一个组的气球最后没有被全部踩破,那么这个组就是胜利者.游戏材料:气球5X个(X为人数),打气筒一个。

游戏目的:活跃气氛,让大家兴奋起来,感受快乐。

2、形体接龙

游戏规则:由两人上场比试,由一方先做一个动作,对手跟着做,再加上自己的一个新动作,以次类推!接不上,忘记者出局

游戏材料:无

游戏目的:考验活动者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3、写纸条送祝福

游戏规则:(各自以匿名方式写在纸条上交主持人,然后叫大家轮流抽取,并大声地念出祝福内容。)

游戏材料:小纸条(每人一张)

游戏目的:让大家敞开心扉相互祝福,给大家带去快乐。

4、逢x,x的倍数拍下手

游戏规则:逢x,x的倍数拍下手,带有x的数字不是x的倍数不能说,要以蹲一下来表示。带例如:x=3 那么几个人排好队,一个一个说:

1,2,(拍手),4,5,(拍手),7„„11,(拍手),(蹲一下),14„„游戏材料:无

游戏目的:考验参与者反应速度,在紧张的数字传递中将快乐传递。

5、心有灵犀

游戏规则: 先分组(两组为宜)让组员自己从队友中选出一名表演者,然后由主持人会把要表演的成语或词语写在一张纸上,让表演动作者看,当表演者表演完,猜测者能猜出表演者所做动作的成语或词语时,就算过关.(注意:动作者可以用语言来解释,但不能说出动作中的字)

游戏材料:游戏题目(具有可表演性的成语或词语 如:左右为难、无孔不入、金鸡独立、狗急跳墙、东张西望、无中生有、眉开眼笑、胸有成竹、鸡飞蛋打、低声下气)附一个ppt

游戏目的:考验表演者的反应能力,和观众的观察能了。表演者可以感受表演的快乐,猜测者可以感受到猜测的乐趣,各得其乐。

6、猜人名

游戏规则:人名先打好在a4纸上,一张一个人名,猜的人面向大家,名字先贴在他的后背,先让其转过身给大家看下名字。.然后转过身然人问大家是不是······(特征);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当太明显的问题时,大家可回答相

反的答案。没有指甲的人、颜色衣服的人、带戒指的人、打领带、擦口红的人、有太太的人....。

游戏材料:纸条

游戏目的:考验参与者的观察能力

7、自我介绍接龙

游戏规则:让活动成员自我介绍,第一位介绍的人只用介绍自己,下一位者要说“我是(重复或总结上一位的自我介绍)然后再接着介绍自己”此后一位就需要介绍前面几位的介绍,依此类推。

游戏材料:无

游戏目的:考验参与者的记忆力,和倾听能力。

8、解手链

游戏规则:10人一组为最佳,大约20分钟,1.培训师让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 . 2.培训师说: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 .培训师说: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的手;现在你们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3.告诉大家一定会解开,但答案会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圈,另外一种是套着的环。4.如果过程中实在解不开,培训师可允许队员决定相邻两只手断开一次,须马上封闭。

游戏材料:无

游戏目的:此活动让队员体会在解决团队问题方面都有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有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

9、团体活动—不要激怒我游戏规则:团体活动— 1.将学员分成 3人一组,但要保证是偶数组,每两组进行一场游戏;告诉他们: 一场商务场景当中,比如商务谈判,比如老板对员工进行业绩评估。处于 一场商务场景当中,2.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让他们在 3 分钟时间内用头脑风暴的办法列举出尽可能多的 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 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怒别人的话语,比如:不行、这是不可能的等等,会激 怒别人的话语,比如:不行、这是不可能的等等,每一个小组要注意不使另外一组事 到他们会使用的话语。先了解 到他们会使用的话语。3.让每一个小组写出一个一分钟的剧本,当中要尽可能多的出现那些激怒人的词语,让每一个小组写出一个一分钟的剧本,让每一个小组写出一个一分钟的剧本 当中要尽可能多的出现那些激怒人的词语,时间: 分钟。时间:10 分钟。4.告诉大家评分标准: 每个激怒性的词语给一分; 每个激怒性词语的激怒程度 给 告诉大家评分标准: 告诉大家评分标准 ①每个激怒性的词语给一分; ② 1~3 分不等;③如果表演者能使用这些会激怒对方的词语表现出真诚、合作的态 度,另 ~ 分不等; 如果表演者能使用这些会激怒对方的词语表现出真诚、外加 5 分。5.让一个小组先开始表演,另一个小组的学员在纸上写下他们所听到的激怒性词汇。让一个小组先开始表演,他们所听到的激怒性词汇。让一个小组先开始表演 另一个小组的学员在纸上写下他们所听到的激怒性词汇 6.表演结束后,让表演的小组确认他们所说的那些激怒性的词汇,必要时要对其做出 表演结束后,表演结

束后 让表演的小组确认他们所说的那些激怒性的词汇,然后两个小组调过来,重复上述的过程。解释,然后两个小组调过来,重复上述的过程。7.第二个小组的表演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分别给每一个小组打分,给分数最高的那一 第二个小组的表演结束之后,第二个小组的表演结束之后 大家一起分别给每一个小组打分,火上浇油奖” 组颁 发“火上浇油奖”。

我来比划你来猜(成语与诗句-事先准备)

伸出一把手五个手指:三长两短 伸出染红的手再握成拳:赤手空拳 伸出并拢的两个手指再用另一只手从中分开:一分为二 伸出一只手掌手心向上再翻过来:易如反掌 手拿一个钉子:寸铁在手 先拱手作揖,再放下手立正:拱手听命 用根绳子在手上和脚上绑来绑去:缚手缚脚 在手心吐一口,然后提点东西走:唾手可得等等。

正话反说

选几个口齿伶俐的人参加游戏,主持人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词语。主持人说一个词语,要参加 游戏的人反着说一遍,比如“新年好”,游戏者要立刻说出“好年新”,说错或者猛住的人即被 淘汰。从三个字开始说起,第二轮四个字,第三轮五个字,以此类推,估计到五个字以上的时候 游戏者就所剩无几了。

闻“歌”起舞每两人一组,最好是一男一女,让女士唱歌,必须唱主持 人提出特定要求的歌,比如歌词中要带动物的、“爱”字的等等,在女士唱歌的同时,她的搭档 要根据歌词舞蹈。在规定时间内,想不出歌曲的一组即被淘汰。

人山人海开学新生训练中的一个,就是音乐一停前一个人坐在后一个人的腿上

坐地起身:

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篇5

一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已结束,最大的收获便是认识的那些可爱的组员们了,除此之外,便是对自己的了解加深了一些,大致搞清楚了自己的同一性发展阶段和依恋模式,但是在网络交往方面,我认为我的想法没有太大改变。

自我判定我的同一性发展阶段为第一阶段或第三阶段(我网上查的资料好像是叫拒斥和分散),在平时基本是没有对自己心理探索的兴趣,但实际上我觉得四个里面都有一部分与我认为的自己相符合,硬是要给自己定一个阶段也是挺困难的。至于依恋模式,我认为我是右下角那个,但具体情况忘记了,内心是比较渴望亲密关系的,但又对亲密关系感到不是那么舒服。

同一性发展阶段和依恋模式确实是和我的网络交往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辅导前在我的网络交往中沟通交流占50%,自我认同占10%(感觉还是不太明白这个是个什么东东,但在网络上发表对某些东西的看法应该算吧),情绪调节占30%,亲密关系占10%,在辅导过后,我认为我之后的网络交往中各部分比例会变为沟通交流60%,自我认同5%,情绪调节20%,亲密关系15%。在网络交往中,我一直是对网上的陌生人持怀疑态度的,因此很少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主要的沟通交流是与认识的人,其中,我又觉得沟通交流和亲密关系有重叠的,我认为二者的界限难以区分。上完团体辅导课之后,我依旧对与陌生人进行网络交往持怀疑态度,即不会主动去与陌生人交往,而在建立亲密关系方面,想和人建立亲密关系,感觉最近的网络交流中,亲密关系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可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去说一些话。

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 篇6

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 (group counseling) , 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群体咨询、小组咨询, 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樊富氓, 2005) 。

2. 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心理干预途径。卡普其 (Capuzzi) 与柯里 (Corcy) 认为, 团体咨询的作用有:在团体中发展信任的气氛以促进彼此态度和情感的分享, 并能将这种信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 澄清生命的价值并探索人生哲学;能容忍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学会问题解决和决策, 并能坦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需要, 增强关心他人的能力;学会将团体中学到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

1.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外的发展与研究

团体辅导最初用于对疾病的团体治疗。1950年普拉特 (H Pratt) 将肺病患者组成了第一个团体, 采取了讲课、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 鼓励、激发患者战胜疾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创了团体治疗的先河。

团体辅导运动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美国衣阿华州山德瑞比 (Ceder Rapids, Iowa) 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1908年康涅狄克州渥帕 (Wertpart, Connection) 高中引进“职业信息”课。这些课程偏重教导式, 提供学生职业和生活的信息, 被视为职业性团体辅导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 团体辅导式的课程遍及全美各地, 许多学校团体辅导的图书也先后出版。团体辅导真正用于帮助正常的人提高和完善, 促进正常人的成长是从20世纪30年代勒温的“国家训练实验室”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y) 开始的。勒温在1931年美国教育期刊发表了A Group Guidance Gurriculum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一文, 认为人就是一个场, 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 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1967年, 罗杰斯将这个“密集团体的经验”改为“基本体会团体” (Basic Encounter Group) 。罗杰斯 (C.R.Rogers) 开办的会心团体 (encounter group) 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团体辅导理论从此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广泛应用于人的潜能开发、学生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方面。1971年, William Schutz在加州将学院的团体称为“坦诚的会心团体”。随后出现各种名称的会心团体, 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对不同的人进行辅导。如训练团体 (Training laboratory) 、会心团体 (Encounter Group) 、个人成长团体 (Persona growth group) 、学习团体 (Learning group) 等, 名目不同, 但是有共同的实质点:都以小团体 (20人以内) 来进行辅导或咨询;团体中有十分安全、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的气氛;在此气氛中成员相互表露自我想法、自我感受, 共同分享、共同探讨, 以促进成员自我觉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或从中学习到如何与人建立融洽关系、如何坦诚愉快地与人交往的技术;团体中的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辅导技术, 尤其是团体咨询的过程偏重于感觉、情绪的表达与处理, 具有预防心理障碍、促进成长及少许的治疗功能, 更要求其团体领导者有专门训练。

美国的学校的团体辅导的工作效率很高。“9·11”事件发生以后, 美国心理机构就迅速开展了工作。许多学校都开展了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的团体心理辅导。此外, 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丹麦、波兰、土耳其、日本等国的学校的团体辅导也开展得很好。

2.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的发展与研究

20世纪90年代, 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被介绍到我国后, 各地教育、治疗机构对团体辅导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许多中小学也开始尝试开展团体辅导。1991年6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全国第一期大学心理咨询员培训班”。系统的团体咨询师培训则在1991年10月开始。进入21世纪,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 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政府的重视, 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如2001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等。为了培训心理健康专业骨干教师, 从2001年开始, 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 在培训课程中安排了8学时的团体心理咨询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大陆的发展只有十几年, 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

笔者通过资料查询发现, 1994—2001年间全国共发表关于团体辅导研究的文章27篇, 其中杂志发表5篇, 会议发表12篇。团体心理辅导研究集中在团体效能、团体形式、团体规模等, 多为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如, 团体辅导对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非常有效 (樊富珉, 1996) ;团体咨询可以改善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 (王晓刚等, 1998) ;团体心理咨询矫治神经症倾向的学生 (樊富珉, 1999) ;团体咨询有利于改善学生抑郁、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孙时进等, 2000) ;团体辅导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官锐园等, 2001) 。2001年以后, 各类学术会议中团体辅导研究的论文明显增加。

梁东标 (《团体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 2002) 认为团体辅导基本理论与技术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 邢秀茶、洪震 (《提高大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团体心理辅导》, 2002) 也认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具有个别咨询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越性, 特别适合于学校。

李凤兰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 2005) 通过对50名有高抑郁体验的大学生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的研究方法, 得出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提高抑郁体验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降低其抑郁体验水平都是有作用的。

陈菊珍, 刘华山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2005) 研究认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 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尚云, 李辉, 高俊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2005) 研究认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急于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有较好的作用, 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敏感、社交敏感与社交回避方面。

王军 (《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2005) 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参加团体训练前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训练后的男女学生的综合交往能力明显好于训练前。

张瑾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2006) 通过对高社交焦虑倾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 比较其在干预前后社交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惧、抑郁、孤独感和自动思维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发现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同时被试在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惧、偏执、抑郁和焦虑等方面有较大改善, 改善了消极的思维习惯, 降低了孤独感。夏海燕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06)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 发现通过团体辅导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形式是有效的, 效果是良好的。

张玉千, 吴汉 (《团体辅导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 2006) 研究认为团体辅导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张姝 (《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 2006) 通过实验, 深入研究了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在人际交往、焦虑水平、自我意识等心理方面的影响, 并试图探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方法、内容和干预模式。

朱海荣 (《团体辅导 (咨询) 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及积极作用分析》, 2007) 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 (咨询) 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学业成功、促进心理和情绪健康、支持生涯发展。

三、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浅谈高校的团体心理辅导 篇7

一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

尽管团体形式工作在我国早已存在,但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相比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内地的团体心理咨询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备受重视。最初介绍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是1991年6月,日本筑波大学心理系教授松原先生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邀请来华讲学,介绍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1991年10月樊富珉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员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技巧。此后的几年里,樊富珉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内高校培训团体心理咨询主持人,同时也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研中进一步探索研究团体咨询在国内学校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北京经贸学院杨眉在社交焦虑的治疗中一直探索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于1995年出版了《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一书。1996年樊富珉出版了《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进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而普及了我国。2000年后团体心理咨询已经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发展。2001年9月开始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安排了团体心理咨询教学,由樊富民讲授。随着专业培训的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团体心理辅导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为主的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团体心理辅导逐渐升温。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必要性

1可以解决大学生各方面的适应不良

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环境生活的突然变化让他们一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应付面对,对同学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于高中阶段,通常会导致部分同学郁闷,不知所措,出现适应综合障碍。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系列大规模短程团体心理辅导,使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增进了解,理解同学之间的各种行为方式,能够互相沟通、容纳、尊重对方,以使大一新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社交焦虑或恐怖占有很大的比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广泛而复杂的,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渴望真诚的友谊,想获得他人的理解,但缺乏交往的勇气和技巧,甚至对交往产生恐惧。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基于人的心理问题根源与人际关系之中的理论背景,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学会了社交技巧,可以逐渐良好的与同学沟通。

3可以合理处理大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如学业,恋爱,人际关系,家庭,就业等,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各种发展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学习技巧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自我肯定小组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团体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增进友谊,树立团体意识。

4可以用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指以大学自然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辅导员或者是班级心理委员的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加的短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让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工作中通过心理游戏、心理剧、观看心理电影等团体活动,进行班级团体辅导,不仅能提高心理辅导效率,可以缓解部分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还能大面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1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以及团体训练概念混淆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团体心理训练属于心理训练的一种,参加者超过10人则为团体心理训练。这三种概念决定了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源泉、目标、对象、活动性质、活动效果等方面。因此,有些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混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造成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不佳。

2将团体心理辅导等同于团体游戏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以团体游戏为基础展开的辅导活动,其重在运用团体游戏中的合作、沟通等方式,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参加者对团体活动的体验。通过经验与感受分享,获得归属感;可以在团体心理辅导的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但就目前高校开展的团体心理活动来看,基本上就可以称之为团体游戏,参加者的分享不足,人数较多,体验不够深刻,理解程度不高,基本以娱乐为主,达不到心理辅导的作用。

3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不规范

团体心理辅导是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需要完整的系统的活动设计,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有些团体心理辅导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活动设计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为了增加活动吸引力,忽视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有的效果。指导者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事先设计好的操作规程并一定能够遵守,部分原则事先未被强调,依据的原理未能进行解释,导致参与者只能按照团体游戏的心理状态进行活动,无法进入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状态,导致效果较差。

四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建议

1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的技能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基础理论以及一些技术方法,需要进行专业训练,通过参与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或者是与同行进行集体交流讨论,亲身体验,亲自操作团体心理辅导技能。

2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性操作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的大部分指导者,设计团体活动不规范,操作相对简单,省略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活动对象以及基础理论,直接从团体活动实施开始,导致其和团体心理游戏相差无几。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程序,确定每次活动的目标及主题,提前制定好实施活动计划,以熟悉每次活动如何进行,进入规范性操作阶段。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篇8

在校大学生,由于生活、教育、人际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很容易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焦虑心理、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形成的失落心理、因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因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等等。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团体成员间的情感的互动和渲泄,易于引起成员间的共鸣,体验同病相连的情感,从而可以极大的提升成员的参与性和依从性,在团体中成员不仅可以交流信息,探索自己,也可以相互模仿、彼此支持而学习到适应社会的态度与技巧,为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对自己身心发展的正确认识,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更好地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团体辅导,辅导方案如下所示

一、团体辅导目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旨在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习得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和人际有关系的内容,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终极目标:正确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

过程目标:个人探索,了解自我,展示自我。

二、团体辅导性质

结构式、封闭式、发展性、异质性团体

三、组织者

盐城师范学院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且有过一定的团体辅导实践和经验者。

四、团体辅导对象及特征

小组成员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115班全体54名学生,具有人际沟通、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或者障碍,大部分同学具有强烈的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愿望,愿意与他人交流,能够坚持团体活动全过程,并遵守各项规则。

五、团体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19日下午

六、团体活动场所及费用

盐城师范学院北苑田径场,海报印制费、活动材料费等约45元。

七、招募方式

通过海报宣传、自愿报名、面谈筛选等方式,挑选出学习过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及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为人开朗、热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并且有过团辅实践者。

八、理论基础

1.霍妮的人格理论,将人格分成三部分,即真实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在正常人那里,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有些人由于不满真实自我,无法容忍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产生自卑感,造成自我贬低的阴影,影响人际交往,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引导他们接受自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认知偏差、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对以后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就是

要建立同一性和亲密关系,即帮助青年人认识了解自我,思考自身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确立自己正确的位置和发展方向。3.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有爱、归属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渴望被别人接受、尊重或欣赏,不过现实生活中如果想得到他人的接受、尊重和欣赏,必须从自我开始,从给予别人开始。

4.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念,充分相信组员的潜力,同时会根据不同单元采取不同的学派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九、团体评估方法

一:组织者的观察与总结

二:团体成员自我反馈与报告

三:问卷测评等方式

十、团体活动方案

(一)开场白: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教科院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今天由我们几个来带领大家度过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两小时时光,我们会指导大家做一些小游戏,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我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为了保证秩序,当我们做这个鸭嘴手势或者“嘘”的动作时,希望大家保持安静哦。

(二)热身游戏:桃花朵朵开

同学们围成一个圈,然后大家围着圈小跑,在跑的过程中组织者口喊:“桃花桃花开几朵”,同学们接着说:“你说开几朵”,这时组织者随便说出一个数字(数字一般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本班一般在5—10之间),比如说:“我说开7朵”,这时被试以七人为一小组迅速围在一起,主试记下落单同学的名字。根据以上流程,可以多做几次。在做完后,请落单同学发表感想,让同学们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10—15分钟左右)

(三)正式游戏

1.串名字

首先把54名同学分成六组,每组九个人。然后小组成员,任意提名一位队员自我介绍姓名,按顺时针方向队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来自。。喜欢。。的。。,第三名队员说:我是来自。。喜欢。。的旁边的来自。。喜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队员要将前面所有队员的名字、家乡,喜欢干什么复述一遍。(15—20分钟左右)目的: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队员之间的了解.2.信任圈

分组不变,让每组同学围成一个圈,任意选出一名同学站在中间并且闭上眼睛,其他同学胳膊挽在一起靠紧,然后沿着圆圈转动,边转边数数:1、2、3,数到3时停止转动,中间那位同学任意方向倒下,其他成员要努力安全地将其接住,并平稳放下。沿着顺时针方向轮流同学站到中间进行信任背摔,直到大家都经历为止。(15—20分钟)

要求:成员身上不要有利器和贵重物品,避免受伤、伤到别人或损坏东西。

目的:引导成员分享参与本活动的体会,帮助成员明确在交往中信任的重要。

3.优点轰炸

每组同学选定一位成员为轰炸目标,站在中间,大家轮流对其说出他的优点,然后沿着逆时钟方向的同学轮流站到中间成为轰炸目标,重复上述环节,直到每个人都被优点轰炸过为止。

目的:讨论被人“轰炸”和“轰炸”别人时的感受.帮助成员增强信心,并懂得在交往中要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4.衔纸杯传水

每组九名人员,男女交替配合,排好六组同学,然后给最前面的同学纸杯里面倒入相同分量的纯净水,每个同学用嘴衔着纸杯,同时开始进行比赛,第一名同学回头浆水倒入第二名同学的纸杯里面(只能用嘴,不可以用手等其他方式),第二个同学一同样方式将水倒入第四个同学纸杯里面,依次下去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大杯子里面,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哪组杯子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目的:主要培养同学之间团队合作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星光大道

全班同学分成相等的两排,从一头开始,让同学们以自己最自信的形式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希望的任意方式,组员或者独自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途中可以做手势,摆嘴脸,摆各种新奇搞怪的动作,其他同学为之鼓掌,让同学们更加自信地展现自我,直到每一个同学都走完为止。

目的:建立同学们的自信心,同时包涵对未来的向往与祝福。

十一、结束语

在这单元的活动中,我们学习到了要积极主动去和他人沟通以及交往,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要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我们应该要友好相处,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我们的班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有人情味的,融洽的欢乐世界,让人倍感温馨!人际交往当中,我们要学会跟别人友好相处,互助互爱,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十二、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14页--第306页

2.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http:///psy/school/012/ego_de.htm

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篇9

(二)团体性质:封闭式、结构式团体

(三)团体规模:由10到15人组成(四)参加对象

在校大学生。希望组员是异质的,所以会尽量平衡他们的性别、年级和专业,但是年龄跨度上不能太大。需有比较强烈的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端正交往态度的愿望,能真诚地对待小组活动,并且性格友善和坦诚,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将不选择刚刚经理了重大事件或性情过于极端的组员,并且确保组员之间是陌生的。

(五)团体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费用

每周一次,共五次,每次约2小时。

封闭、安静的、有活动椅子的活动室。

活动的费用约30元(海报,活动材料等)。

(六)组长介绍

李丽:女,`学习过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及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为人真诚、开朗、乐观、热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七)团体目标

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和人际有关系的内容,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八)理论依据

“本能理论”

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群体的依恋是 人的本能或遗传,是人类祖先时代就已经形成的能力。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要想保存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须以群体的方式活动,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灾害,获得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这种群集的习性传递给后代,使人类先天具有与人共处,交往的需要。他们研究了人类的近亲恒河猴,发现在它们身上也存在对同伴的依恋现象。实验证明,恒河猴的依恋行为取决于对象是否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机体特点,而不在于能否提供食物。动物的依附,合群倾向和表现,为人际这人际交往这一人类行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对我们认识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首先,生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其次,安全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再次,爱和归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爱和归属的需求,既是交往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交往的推动力。又次,尊重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最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也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人际交往需求理论: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称为人际需求理论。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归属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利,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

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的需要,但对其具体的行为表现应有恰当的认识、适度的爱、归属和控制需要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过分的亲密、交往和控制与过分的冷漠、孤独和无视秩序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时期。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能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九)参考文献

活动三 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了解自己在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情况

同一首歌

通过歌声让大家回忆起在团体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并在欢乐和祝福中结束团体。

具体目标

1、在歌声中回顾走过的风雨成长心路,感受团体的力量。

2、促进接纳与肯定,并且体验彼此的肯定与支持

3、处理好离别,并且送祝福给他人,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结束团体

具体操作

1、挽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唱起《同一首歌》

2、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间的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上一篇:大学学习计划与目标 (500字)下一篇:落花人独立--陆波美文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