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精选10篇)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篇1
乙甲小学教师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黄旗堡街道乙甲小学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2日下午 活动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组织者:王兆生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户外拓展游戏,让老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释放工作压力的同时,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终营造团结合作,和谐校园的氛围。
活动准备:小布条(约50厘米长)、吸管(50根)、橡皮筋(6根)活动场地:学校操场 活动分工:
一年级组:张世门;二年级组:周梅 三年级组:张香臻;四年级组:刘继波 五年级组:贾秀花;六年级组:张炳坤
活动要求:
1、小家家长组织好小家成员遵守活动纪律及要求。
2、在活动的过程中本着“安全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1、以小家为单位围成圈,跟随主持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每一个数字口令对应相应的动作。口令“一”做出“微笑“的动作;口令“二”做出“握手”的动作;口令“三”做出“拥抱”的动作,口令“四”做出“帮对方捶背”的动作。
3、主持人每发出一次数字口令,小家成员分别找一个的对象成员做出相应的动作,数字口令每变换一次,操作对象跟随变换。
4、主持人将打乱顺序随机发出数字口令。
(一)活动道具:每人一根20cm左右长的塑料吸管、每组三根橡皮筋。
(二)活动规则:
1.以小家为单位,每小家推荐8人参加活动。2.每人领取吸管一根,在组长带领下练习3分钟。
3.每个人把吸管衔在嘴里,双手放在背后,扮成“啄木鸟”,口衔吸管传递“虫子”(用三根橡皮筋替代)。
4.每组8人一组,分为4人对4人,相距15米迎面接力传递,只能在吸管间传递,不能用手,用时最少的组获胜。
(三)注意事项
1.强调不能用手帮忙,如出现橡皮筋掉落的情况,一定在原地由本人捡起后重新开始。
2.提供的吸管可以有多种规格,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等,但各组之间的规格、数量相同,以示公平。
3.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基础上,默认具有创造性的方法。
三、团辅活动二:齐心协力
(一)活动道具:50厘米长布条若干
(二)活动规则:
1、以小家为单位,各小家分别推荐4人、6人参加活动。2.各组领取布条后,将参赛相邻两人的腿绑在一起,布条必须捆在小腿上,并捆紧。
3、各组准备就绪后在小家家长的带领下练习3分钟。
4、每4人一组,齐心协力一起前行,用时最少的组获胜。、第二轮比赛逐渐增加每组比赛人数为6人、8人。
(三)注意事项:
1、各组在前行时一起喊口号“1、2、1、2”,如有人摔倒,可以从原地站起继续前进。
2、各组前进的速度要控制适当,在不熟练的情况下不易过快,避免摔倒受伤。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篇2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压力源
1. 家庭经济的窘迫引发的自卑
对绝大部分贫困生而言,家庭经济的贫困都是他们心理压力的根源。但是不同的学生面对自己家庭贫困的视角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家庭的贫困,并以之为自己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动力,然而大部分贫困生却把家庭的贫困当成自己本身的无能,或是耻辱,回避问题,并因此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即由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
2. 环境适应不良引发的焦虑
进入高校以后,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引发的心理不适应逐渐凸显。农村和城市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一些农村学生在当地学校出类拔萃,但到了大学,渐渐失去优势,面临重新定位。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文化不适应,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文化自我中心论”,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造成了很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3.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引发的冲突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由于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顾影自怜,因此,很难与群体中其他成员沟通、交往、合作。
4. 社会环境引发的失衡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这就形成了社会“金钱观”和不适当资助方式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大学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贫困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另外,社会上一些出于炒作目的的资助行为和某些出于善意的动机却实施不当的资助行为也无意中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如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或者教育滞后,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心理失衡。
二、培训方案的目标及课程设置
基于贫困大学生以上的心理冲突,着重在团体培训中促进贫困大学生在放松自我防御、建立团队互信的基础上,开展沟通方面的应用型理论实践课程,以一堂课讲授理论,一堂课实践操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吸收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沟通与演讲的基本知识,懂得现代社交礼仪,培养演讲口才,学会沟通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提高情商,更好地发挥个人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具体目标:
1. 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因为家境贫寒而带来的困扰,克服自卑。
2. 引导贫困大学生获得转变,正确认识贫困问题,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欣赏自己,自信、自尊、自强,顺利学习、生活和成长。
3. 建构牢固的团队凝聚力,促进小组成员相互肯定、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依赖。
4. 学习易于操作的沟通技巧及团队合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单元活动和方案如下:
本团体包括八个活动单元,分八周完成,每周六上午一次,单元结构采用完整、渐进的方式,从团体的组合订立规范到结束,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活动形式为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案例分析等,最后以分享感受结束活动。某些活动后布置作业,要求成员在日常的生活中实践学会的新行为,并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收获及对以后活动的建议。
为使参加者在活动中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成长,指导者除了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以外,还要在活动中适当地运用团体心理技巧。常用的技巧有自我肯定、行动契约、行为预演、角色扮演、脑力激荡、同理心及释义、价值澄清、肯定的回馈等。
基于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和探索,运用行为心理学和团体动力学理论,通过一个同质性的封闭团体给贫困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通过系统科学地学习良好的沟通礼仪方式,建立积极的态度与主动的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这种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践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让他们袒露心声,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处境,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以微笑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胡建文.用系统原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 (8) :178-179.
[3]康育文等.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相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 (5) :510-512.
[4]杨雪花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 (7) :612-614.
[5]Corey G.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counseling, 1992:17.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篇3
一、帮助学生认知自我
认知自我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身体特征还是性格特征,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对这些变化感到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去适应。而且即便是要倾诉,与教师和父母相比,学生更愿意选择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好朋友作为倾诉对象。然而,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差无几,很难给对方有效建议。因此,为了规避这个“羞怯”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知识普及。知识普及包括对身体特征变化的一种正确讲解、对青春期可能出现的一些诸如“厌学”“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对异性充满好奇”等情绪进行正确的原因分析,提供应对建议。由于这种团体心理辅导没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学生们会感觉到自己是被保护的,起码自己的“心理困惑”可以在不被发现的前提下得到解答。在有心理安全感的基础上,学生既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又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建议,逐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知。
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学习中,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类“老大难”学科,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切入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数学课为例,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以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来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乐趣,以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基础。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及时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肯定和表扬。解题时,当学生出现思路不畅时,先让他们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凝聚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难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借助班级这个平台,通过集体这个环境,学生感受到:即使自己暂时没能解答出题目,也不会受到批评。相反,只要努力学习、认真思考就会被老师和同学肯定。当这种积极的情绪越来越多时,就会逐渐减弱并最终消除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排斥和厌倦感,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健康心态。
三、帮助学生强化归属感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班级概念普遍比较淡薄,集体观念不强,不少学生倾向于以“小群体”或者“个体”的形式存在,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容易让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从而产生自私、不顾他人感受等心理问题,而团体心理辅导正好可以对症下药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别扮演哥哥、姐姐、老师、父母等角色,并让扮演者诠释自己扮演的角色,如:哥哥姐姐的角色是“照顾”,老师的角色是“教导”,父母的角色是“养育”。借助角色扮演,学生得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检视自己平时的行为举止、思想态度等是否得当;在这个过程中,也向自己的同学传播、表达、付出了自己的关心、照顾、陪伴,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些平常不接触甚至没交流过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彼此打开了心扉。当学生们在这个班级活动中从心理层面上走近时,他们就会将“自我”放低并更多地关注他人,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与力量,从而由以往的“特立独行”“小群体活动”逐渐融入到班级之中,并慢慢地强化自身对班级的归属感。
四、帮助学生提高交往能力
部分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吃力,他们对该如何与同学进行交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基于此,笔者就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在纸上写下自己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学习、玩耍,描述内容不限,既可以是外在特征,也可以是内在性格。然后,教师将字条搜集起来,抖散后,让学生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来随机抽出某字纸条,猜猜班级中有哪些同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具备该特征的同学)是符合字条上的特征,如爱笑、喜欢运动、爱听音乐,乐于助人等,通过这种方式,班级里的学生能大概了解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而且在“猜猜我是谁”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一些共性特征,特别是爱好等,也可以被班里的同学所知,这也是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很好方式。当学生之间的这种“猜测”被逐渐打破,且借助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相互了解得更多时,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就会更加有自信、有胆量,并最终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班级作为学校里最小的一个行政单位,是承载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织,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班级这一教育平台的作用。虽然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障碍各不相同,但也存在共性,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困惑。基于此,团体心理辅导是最为适合的一种辅导方式。教师应当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强化班级归属感、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力,让他们能够具备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大学生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精选] 篇4
在大学生学习团体心理辅导中要引导团体成员认清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可采用一些测试,还可选择一些结构性练习交流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并调适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状态自我评估
大学生学习动力自测量表
指导语:这个自测量表主要帮助你了解自己在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共20个题目,请你实事求是地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目上打个“√”号,不相符的题目后面打个“×”号。⑴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去学习。()
⑵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⑶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⑷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读书。()
⑸如有不懂的地方,你根本不想方设法弄懂它。()
⑹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⑺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己学习的成绩。()
⑻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⑼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⑽为了及时完成作业,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⑾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⑿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⒀你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⒁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⒂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⒃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⒄你几乎毫不费劲就实现了你的学习目标。()
⒅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⒆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⒇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说明:上述20个题目可分成四组,它们分别测查你在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弱;6~10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强;11~15题测查你的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你在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假若你对某组(每组5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即打√号,则一般说明你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大学生学习兴趣自我评估
指导语:你可以通过下列问题来对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简单评估。阅读下面的问题,在是()或否()的括号内打“√”。
⑴我觉得学习是很轻松的事。是()否()
⑵我觉得学习是很有趣的事。是()否()
⑶我不需要强迫自己就能投入学习。是()否()
⑷在学习中我体会到的更多是快乐和收获。是()否()
⑸当我在学习的时候,别的事情很难打动我。是()否()
⑹我每天都会为学习做好明确的计划。是()否()
⑺我很少为了必须学习而感到郁闷。是()否()
⑻我如果一段时间不学习会觉得不舒服。是()否()
⑼我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其他活动多。是()否()
⑽学习任务的完成我总是能拖则拖。是()否()
说明:以上10个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对学习的总体兴趣。选“是”(第10题选“否”)越多,1则你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对某学科(如数学等)的兴趣,你可以把10个问题中的“学习”改成“学习该学科(如学习数学等)”,然后再进行自我评估即可。这样你就可以对自己所学各科的兴趣进行逐一的比较了。
大学生意志力评估
指导语:请仔细阅读以下每一项描述,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加以判断,在对应的选择上打“√”。⑴我很喜欢长跑、长途旅行、爬山等体育活动,但并不是因为我的身体条件符合这些项目,而是因为它们能锻炼我的意志力。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可否之间不大同意不同意
⑵我给自己订的计划常常因为主观原因不能如期完成。
总是这样较多情况不多不少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我要每天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可否之间不大同意不同意
⑷订的计划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完成计划有困难,随时可以改变或撤销它。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无所谓不大同意不同意
⑸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哪怕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我也会马上决定去学习。
经常如此较经常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⑹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向师长、同事或同学求援。
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无所谓不大同意反对
⑺在练习长跑中遇到生理反应,觉得跑不动时,我常常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经常如此较经常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⑻我常常因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不能按时睡觉。
经常如此较经常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⑼我在做一件应该做的事之前,常能想到做与不做的不同结果,而有目的地去做。
经常如此较经常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⑽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那么不管它是什么事,我的积极性都不高。
经常如此较经常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⑾当我同时面临一件该做的事和一件不该做却吸引我的事时,我常常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让前者占上风。
总是这样有时是不确定很少这样不是
⑿有时我躺在床上,下决心第二天要干一件重要的事情,但到第二天这种劲头又消失了。
经常有较常有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⒀我能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是这样有时是不确定很少这样不是
⒁生活中遇到复杂情况时,我常常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经常这样较常有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⒂做一件事之前,我首先想的是它的重要性,其次才想它是否使我感兴趣。
是这样有时是不确定很少这样不是
⒃我遇到困难情况时,常常希望别人帮我拿主意。
是这样有时是不确定很少这样不是
⒄我决定做一件事时,常常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
是这样有时是不确定很少这样不是
⒅在和别人争吵时,虽然明知不对,我却忍不住说一些过头话,甚至骂他几句。
经常这样较常有时有时无较少这样没有这样
⒆我希望做一个坚强的有意志力的人,因为我深信“有志者事竟成”。
是这样有时是不确定很少这样不是
⒇我相信机遇,好多事实证明,机遇的作用有时大大超过人的努力。
是这样有时是不确定很少这样不是
计分方法与评价:以上题目中,单数题号的问题的五种答案,从第一个到第五个依次记5、4、3、2、1分;双数题号记分则相反,依次为1、2、3、4、5。全部20项得分相加,即得总分。总分与意志品质之关系如下:80-100分,意志很坚强;61-80分,意志较坚强;41-60分,意志品质一般;21-40分,意志较薄弱;0-20分,意志很薄弱。
大学生学习技能评估
指导语:请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题目后相应的数字上画圈。1表示很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表示较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3表示很难说、不确定,4表示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5表示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⑴记下阅读中不懂之处。„„„„„„„„„„„„„„ 1234
5⑵经常阅读与自己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书籍。„„„„„„„„„„ 12345
⑶在观察和思考时,重视自己的看法。„„„„„„„„„„„„ 12345
⑷重视做好预习和复习。„„„„„„„„„„„„ 12345
⑸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讨论。„„„„„„„„„„„„ 12345
⑹做笔记时,把材料归纳成条文或图表,以便理解。„„„„„„ 12345
⑺听人讲解时,眼睛注视着讲解者。„„„„„„„„„„ 12345
⑻利用参考书和习题集。„„„„„„„„„„ 12345
⑼注意归纳并写出学习的要点。„„„„„„„„„„ 12345
⑽经常查阅字典、手册等工具书。„„„„„„„„„„ 1234
5⑾面临考试,能克服紧张情绪。„„„„„„„„„„ 12345
⑿认为重要的内容,就格外注意听讲和理解。„„„„„„„„„ 12345
⒀阅读中若有不懂的地方,非弄懂不可。„„„„„„„„„„„ 12345
⒁联系其他学科内容进行学习。„„„„„„„„„„„„ 12345
⒂动笔解题前,先有个设想,然后抓住要点解题。„„„„„„„ 12345
⒃阅读中认为重要的或需要记住的地方,就划上线或做上记号。„ 12345
⒄经常向老师或他人请教不懂的问题。„„„„„„„„„„ 12345
⒅喜欢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2345
⒆善于汲取别人好的学习方法。„„„„„„„„„„ 12345
⒇对需要记牢的公式、定理等反复进行记忆。„„„„„„„„„ 1234
5(21)观察实物或参考有关资料进行学习。„„„„„„„„„„„„ 12345
(22)听课时做好笔记。„„„„„„„„„„„„ 12345
(23)重视学习的效果,不浪费时间。„„„„„„„„„„„„ 12345
(24)如果实在不能独立解出习题,就看了答案再做。„„„„„„„ 12345
(25)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12345
计分与评价:把你所圈出的数字相加,即得到学习技能水平的总分。101分以上:学习技能优秀;86-100分:学习技能较好;65-85分:学习技能一般;51-64分:学习技能较差;50分以下:学习技能很差。
通过以上问题,除了可以从总体上判断自己的学习技能以外,还可以逐项对照,找到自己学习上哪些具体方面做得不够,这些没有做到的方面可能是影响你学习效率的障碍。经过自己的努力,以上项目做到的越多,则表明你学习技能越有提高。
大学生考试心理评估
指导语: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在对应答案上打“√”。
⑴考试心理紧张是在考试一两天前才开始的。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⑵你是不是经常一走进考场心里就怦怦跳,安不下心来。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⑶你是不是在考试作答过程中经常写错语句,而不得不重来。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⑷尽管老师或其他人给过你考前安慰,但你是否经常觉得一进考场,这种安慰对消除你的紧张和焦虑几乎毫无作用。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⑸你是不是觉得一到实际考试,尤其是关键性考试,你的智力与脑力经常不如平时。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⑹在作答过程中,你是不是经常觉得手在颤抖,字迹特别潦草,满卷子涂涂画画很不整洁。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⑺要是老师或监考人在你身边观看,你是否经常感到无比恐慌,无法作答。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⑻你是否一到考试总感到精神不集中,以致看不到卷子中有关作答方面的重要要求。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⑼你是否在考试中经常抱怨自己或老师。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⑽平时考试成绩尚可,但遇到重要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经常如此偶尔如此很少如此
计分与评价:以上问题,凡是回答“经常如此”者记1分,答“偶尔如此”记0分,答“很少如此”记-1分。然后累计得到总分,分数越高,则考试焦虑情况越重,反之则焦虑越轻。
2.学习心理趣味测试
你的书桌
如果你拥有自己的书桌和书柜,你会怎样放置你的学习用品?
A.井然有序B.杂而不乱C.杂乱无章D.空空如也
你的选择
解释:
选A的人:是有着良好家庭教养的人。因为惟有养成习惯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爱整洁、有条理的习惯,是有教养的表现,也是有修养的表现。长期观察表明:一个人假如在少年时期便已形成了这种爱整洁、有条理的习惯,并且热爱着这种习惯,那么,他多半是品学兼优的好少年。要养成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行,既需要父母长期的引导和要求,也需要自己长期自觉地训练。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影响人的一生。
选B的人:是很奇特的人,属于高智商的一类。可称之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出门甚至连锁匙都会忘记带,他的房间常常是杂乱的,然而,这种日常琐事的“善忘”和“杂乱”,却丝毫不影响他那明晰地逻辑推理。据说,毛泽东的书房也是密密麻麻地“堆”着书,但他却能很快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书。不过能做到“杂而不乱”的人毕竟是少数,何况,我们也不是日理万机或整个心身完全沉浸于某项研究的人,因此,我们还是提倡在空闲时不妨把房间整理一下,做到既美观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相信这话让爱因斯坦听到的话,他也会欣然同意的。
选C的人:是顾此失彼,难有成就的人。没有条理性的习惯对于学习、生活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例如,在无休止地寻找没有及时放回原处的东西时,不但会长时间地中断做作业,甚至会完全无法做作业,而且会变得暴躁起来,甚至向自己和周围的人发火。长此以往,神经会受到刺激,意志会受到削弱。书桌的杂乱,也反映了内心的紊乱。由于这种“杂乱”的习惯,多半也会记不住学习中的规则和定理,理解不了老师论断的逻辑,因此,成绩会下降。整洁,不仅是纪律性和内心修养的表现,而且还是安排好学习的重要因素,建议多多加以注意。
选D的人:在房间中的时间一定不多,当然,学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也一定不大,因为很难想象呆在这样一间书桌和书柜都“空空如也”的房间中能干些什么。所处的环境很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和性格,因此这类型的人的内心也和其书桌、书柜一样——空空如也。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空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最不利的,莫过于内心的空虚了,不仅是不利,简直是危险。建议逐渐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爱好,以兴趣和爱好来填充自己的房间、书桌和书柜,同时也丰富自己的心灵。
学习的效率
你觉得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学习最有效率?
A考试的压力B学习感兴趣的内容 C.夜阑人静,独自一人时D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你的选择
解释:
选A的人:是习惯于临急抱佛脚的人。这类型的人读书似乎就是为了考试,注意力只有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能高度集中,因此才会觉得这个时候读起书来特别有效率。考试对这类型的人来说,似乎已起到了一种条件反射的作用,每当考试临近的时候,这类型的人的心身就会高度紧张,从而进入了一种平常所无法达到的状态。这类型的人感觉不到知识本身所固有的魅力,也较少有足够的热忱去主动探求知识。
选B的人:学习能力并不低,甚至只要有条件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钻研,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才!问题是,面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就觉得自己的脑筋突然变笨了,而且提不起劲来。建议:一是珍惜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要有时间和条件,努力钻下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二是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一旦是必要的,也应该拿出一股劲来钻,钻一点算一点。不管对于任何科目,随着了解的增多,便会越学越感兴趣。
选C的人:是需要安静的环境学习效果才能好的人。应当学会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以适应自己的习惯,否则会因学习受到影响而变得烦躁不安。建议:一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精神专注力,这对于日后的工作、学习都大有好处的。二是为了不影响白天的精力和身体的健康,夜间不宜学得过晚。
选D的人:精神集中力很强,对课业也有独到的“青睐”,因此,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嘈杂,只要坐下来看书,就能进入状态。这类型的人的这种定力,确实会令许多人望尘莫及。这类型的人的脑筋很灵活,脑中处理资料的速度非常快。据说,毛泽东年轻的时候,曾经有意识地拿书到闹市去读,以培养自己闹中取静的本领。这确实是训练精神集中力的好方法。
3.阅读方法训练
目的:通过“五步阅读法”的学习和训练,达到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操作:
①指导者介绍“五步阅读法”
五步阅读法(SQRRR)(卿成主编《阅读方法指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70-72页)是英美等国流行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包括浏览(Survey)、发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复习(Review)五个步骤。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需要记忆的读物,尤其适用于大学生的课文阅读,因此在我国也很受欢迎。运用五步阅读法,需要掌握各个步骤的要领。具体说来,五个步骤的要求可以概述如下:
⑴全面浏览。如果是阅读书籍,应重点看书的序言、内容提要、目录和书中的大小标题、图表、注释及附录的参考文献等;如果是阅读文章,应着重看它的总标题和文中小标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以及注释(或提示)。这一步骤的任务是对读物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知道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需要理解和掌握哪些新知识,以便确定阅读重点。所以这一步骤还有一个定向的任务在内。
⑵设置问题。这一步骤,一般应略读用黑体字标示出来的内容(如理工科教材中的定理、定律、公式)、文前的提要、提示和文尾的结论(如科技论文)。如果是课文,还要留意编者设置的提示和问题,然后思考提出自己应该重点阅读理解的问题。
⑶深入阅读。这一步骤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细读;二是思考。首先是带着问题细读,着重留意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做好笔记和圈点批注;其次联系阅读分析理解问题。既解决疑难,又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⑷回忆复述。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复述,检查阅读效果,或者复述读物主要内容,或者联系问题进行解答性复述。在复述时,发现尚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要及时弥补。
⑸复习巩固。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掌握。复习的方法是根据阅读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重点复习或全面复习,对于需要熟记的内容,要反复记诵。这一步骤中也伴有阅读,只是这时的阅读主要是针对重点内容或需记诵的内容进行。
五步阅读法,五个步骤之间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各步骤之间相互联系。从整个阅读理解过程来讲,前边的每一个步骤都为后边的步骤奠定基础,所以每一个步骤都应该一丝不苟地对待。由于五步阅读法费时较多,所以它主要应用于需要精读和掌握的阅读内容。那些只需一般了解,或只需略读概知的读物,不宜采用这种阅读法。
②根据“五步阅读法”组织团体阅读。
③交流阅读训练体会。
4.学习经验分享
目的:交流学习方法,分享学习经验,并学习求助与助人的技能。
操作:
①团体成员每人至少写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条经验,越多越好。
②每6位同学就近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同学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经验和问题,共同分享经验,并讨论每个同学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③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总结小组同学的学习经验、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团体内交流,大家共同分享团体活动成果。
5.轻轻松松上考场
目的: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调节考试焦虑,达到轻松迎考的目的,并通过团体活动,学习不良学习情绪的自我调整。
操作:
①指导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操作程序。
②引导团体成员进行合理的自我分析:
⑴列举一个诱发自己(或他人)产生考试焦虑的事件A;
⑵列出对该诱发事件A的理解、看法和观点B;
⑶列出在该诱发事件A面前,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
⑷写出与不合理信念B的逐条辩论D;
⑸写出改变对事件A的看法B后,对事件A产生的新的情绪及行为反应E。
③分成3人一个小组,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同学将自己对“考试的合理自我分析”内容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其他成员对其B、D、E内容进行补充,使自己的分析更加合理完善。
小学生团体辅导方案 篇5
活动目的:1通过相互认识,了解,学会交往,加以信任,增进友谊。
2树立团队,协作,竞争意识,培养拼搏争先精神。
3懂得赞美,自我激励。
形式:团体游戏(集体与个人项目相结合)
内容:1相识—交往—沟通
2团结—合作—争先
3互动—感恩—赞美(创新—自信—激励)
一相识
赛中相识:使用“石头剪刀布”的比赛方法(输的人要把双手搭在赢的人的肩上)围城一个圆圈。分组(1、2、3报数),分成三组,每组先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某某,我来自某某学校,我喜欢某某),然后以抛毛绒球的同时叫熟悉的队友姓名来熟悉队友,再选队长,观察员,商定本队的口号。
二 团结—合作—争先
猜一猜:猜成语(四人一组)四个人每个人背后贴一个字,组成一个成语,学员转三圈之后,看谁先猜到自己背后的那个字。谁先猜到,哪个队就获胜。
绕一绕:绕口令。每个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进行绕口令比赛。
传一传:传秘密口令:由老师告诉每一个队伍的第一个学员一个秘密的口令,然后一个个往下传,传的过程中不能被其他队员听到,由其他队里的观察员来监督。由最后一名学员告诉大家他收到的秘密口令是什么?分析为什么每个人传达的口令是不同的?
送一送:每个组必须将乒乓球用乒乓板送到指定位置,然后安全返回,知道每个人都完成。看哪个组的时间最短。
三 互动—感恩—赞美
演一演:每个组派出代表,两个人,一个人演出示词的含义,另一个人猜角色的含义。看看谁猜的最快。
画一画:每个组商量画一幅画,主题自己定,必须每个人要画一笔,最后由队长来分析这幅画的含义。
支援前线:打仗需要物资,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要提供前线最需要的东西。由老师提出需要的东西,组员要想办法提供,最快最准确的队伍胜利。
颁奖
总结拍照
中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篇6
活动主题:我的人生我做主
活动目的:指导学生认识自我,教会学生进行初步生涯规划
活动时间:8月
指导人员:妇联未成年心理辅导中心
参与人员:初中至高中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目的:让成员和领导者相互认识建立关系
步骤:报学员姓名和年龄,领导人介绍团体步骤目的.每个成员都从领导者那里抽取一张卡通画纸,用肢体语言表达出纸上画的图形,表达一样图形的两个人组成一组。二人一组,相互采访、相互认识,并将对方详细结果填写在卡通画的背面,内容随意但需包 括姓名、年龄、爱好特长等。采访结束,向大家介绍自己
2兴趣大发现
目的:促进成员了解自己,增强团体凝聚力
步骤:
1、简述职位,职业,事业区别,引起重视
2、展示六个兴趣岛,让学生选择
3、根据选择得出每个学生兴趣所在4、简单讨论兴趣与职业关系
3价值大拍卖
目的:1.协助成员认识何谓价值观,并进一步探索自己 的价值观,有助于生涯决策。2.协助成员澄清自己的一 般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
步骤:1.领导者发下“价值大拍卖清单”,成员自己思考,并编列出个人的预算购买单,每物基本底价一千元。
2.领导者分给成员每人两万元纸币参加拍卖,领导者主持拍卖会:
3.领导者开始一一提出每项 价值观,成员喊价。
4.每项价值观叫价经三次确 认后,由最高喊价者获得。
5.拍卖完后,团体讨论:
6.你最想买的“价值观”有没 有买到?没有买到的话,为 什么?与你的个性是否有关?
7.哪一项是你最想买的?为 什么?
8.有没有买到你不是很想要 的?为什么?
9.为什么 你 一样都 没 有买 到?或者你只买到很少几 项?
10.为什么你要花那么多钱买 哪一项?
11.有些东西是否真的能用钱买到?如果不能,如何获得? 12.团体分享活动心得,让成员回味拍 卖会的过程和感受,及时写下自己
4生涯规划书
目的:1.鼓励成员规划自己短期的生涯
2.完满结束团体。
步骤:1.每人在卡纸上写下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篇7
1.1 对象
淄博科技职业学院在校高职一二年级学生,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期间和课余时间, 个别访谈招收训练对象;学生报名时, 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1]进行筛选。根据测验结果和面谈情况选择24名肢体残疾学生, 年龄18~21岁, 这些学生大多留有婴儿瘫后遗症。有学者认为肢体上的残疾, 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对外界刺激敏感, 加上经常遭遇挫折、取笑和不合时宜的怜悯, 容易产生自卑感。但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中与常人并无明显区别, 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有些不同于常人的特点, 即对自己的外表、能力、家庭和性格等持否定态度, 表现为贬低自己、不喜欢自己、非常自卑、心情郁闷, 对前途没有信心, 对人际关系淡漠、敏感、偏执。
1.2 方法
1.2.1 方法介绍。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 是通过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人际互动、场的动力来解决浅层共性的心理问题, 促进其健康发展。活动前让每个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写申请书, 内容包括自愿加入、遵守规则、珍惜、悦纳自己等9项内容。
1.2.2 辅导方案。
设计8次活动, 每周1次, 每次时间2小时。每次活动有1个主题, 分别为相互认识:填写信息卡、连环自我介绍、识你知我;自我探索:我的核桃、写出我是谁、谁塑造了我;自我探索:我是一个独特的人、天生我才、生命线[2];自信心训练:很肯定的说出三句话、自我精神训话、戴高帽、短片关于缺陷与满足;自信心训练:观看司晶故事———让生命找到方向、我的收获、学习手语操感恩的心;建立信任彼此接纳:信任圈、信任之旅、同舟共济、搭建高塔;明确价值观:洞口余生、我的五样、我的素描;生命的彩虹:图画接力、组歌大比武、相亲相爱一家人。每次主题活动前做一些热身活动活跃气氛;每次活动后都有作业,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训练主要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为理论根据, 辅导学生学会放松, 接纳现实的自己, 矫正非理性观念, 改正不合理的行为, 倾诉自己的烦恼;利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提高自信心、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追求成长, 促进心理健康。
1.2.3 效果评定。
训练后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 对训练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并作t检验。
2 结果
团体辅导前后自尊量表评分和SCL-90评定结果比较。训练前的自尊评分为21.15±2.78分, 训练后为23.34±2.65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59, P<0.05) 。训练后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P<0.01, 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 残疾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有相应提高, 与孙时进等的研究结果相同[3]。团体心理辅导有效的主要原因: (1) 团体可提供一种安全互动、相互信任的环境与氛围, 通过倾诉和行为训练使学生长期压抑在内心的苦闷得到充分宣泄。 (2) 团体辅导使残疾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面对现实, 理智处理现实中人际关系, 提高自信心、坚定了生活信念。通过团体活动学生们敞开心扉、真诚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支持, 遭到困难不再孤单无助。 (3) 团体成员聚在一起, 可以有效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 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 从而肯定自己, 认为自己很重要、很有价值;团体有效的相互作用, 可以使他们在社会情境中相互支撑, 更好地善待自己、关爱他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形成合理的认知, 改变非理性观念。
残疾学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 属于边缘化人群, 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遇到的心理冲突困惑比正常学生多或更为复杂, 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残疾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人格发展, 心理健康关怀对残疾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关怀使他们在平等、尊重、信任、互助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这种氛围中他们学会悦纳自己、感恩他人和社会, 树立一种身残志坚的精神, 达到自我实现。通过生理救助与心理关爱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强化育人环境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创建和谐校园相结合等救助、预防和教育手段, 共同实施效果会更显著。
残疾学生的心理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除团体辅导的作用, 不能排除在团体辅导活动之外, 其他时间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以及生活中遇到愉快事、学习成绩提高等良性事件刺激。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要继续尝试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有效方法, 让更多的肢残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篇8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情绪智力 中职学生
为探索提升中职学生情绪智力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本研究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对实验组的中职学生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前后进行情绪智力测验,观察辅导前后情绪智力得分有无变化。结果,实验组辅导后情绪智力得分均有显著提升,而控制组并不显著差异。研究推论本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中职学生的情绪智力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从心理发展看,他们处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中职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心理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不但学业差,人际交往能力也普遍较差,人际冲突常有发生。企业也反映中职学生情绪易激动、意志不坚定、缺乏稳定的职业兴趣、企业融入度和团队协作差等问题,这都是情绪智力不高的表现,不利于中职学生的职业和人生发展。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在团体情境下,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不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它适用于培养情绪智力。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实验对象由笔者所在中职学校公开招募而来,经过面试及情绪智力量表测量后,根据性别、专业及量表得分进行两两配对,其中24人为实验组,24人为控制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情绪智力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24人,其中男生10人,占实验组人数的41.7%,女生14人,占实验组人数的58.3%,平均年龄16.7岁。控制组24人,其中男生10人,占控制组人数的41.7%,女生14人,占控制组人数的58.3%,平均年龄16.8岁。
2.方法
(1)工具。量表采用美国心理学家Schutle等人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SI)中文版。为自陈式问卷,共33个项目分4个维度,分别为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运用情绪。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成员参与辅导后情绪智力的具体变化,研究还设计了一份团体心理辅导自我报告表,为开放式问卷,问题编码后可归纳为5个维度:感觉人际交往上变得自信;与亲友的沟通改善;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提升;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改善;能较好地控制他人的情绪。
(2)团体心理辅导的设置。团体名称为情商成长小组。团体性质属于成长团体而非治疗团体,结构化程度较高,属于异质团体。团体的整体目标:提高自信,正确评价自己;准确感知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更好地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改善人际关系。
(3)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干预方案是综合国内外各情绪智力理论编制而成,共进行8次,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2.击鼓传花,分享成长感受;
3.处理成员分离的情绪。
(4)干预程序。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实验组共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每周1次,持续8周,每次2小时;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和控制组招募时都已经进行过EIS前测,8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又马上进行后测。前后测均采取同一问卷,只是题目顺序不同。另要求实验组完成自我报告表。
3.统计方法
用SPSS软件对量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处理自我报告表时,如果成员在某个维度上有提升则编码为“1”,否则编码为“0”,再统计百分比。
二、结果
1.EIS得分比较
(1)实验组EIS前后测得分比较。对实验组进行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三个维度前后测差异达到极显著(P<0.001),运用情绪维度前后测差异达到较显著水平(P<0.5),均表现为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见表2)。
(2)控制组前后测得分比较。控制组进行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EIS各维度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见表3)。
2.自我报告表结果
自我报告结果显示,24名实验组成员中,22人感觉人际交往上变得自信,占91.7%;20人报告与亲友的沟通改善,占83.3%;17人报告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提升,占79.2%;19人报告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改善,占79.2%;18人报告能较好地控制他人的情绪,占75.0%。
三、讨论
1.本研究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从实验组成员的EIS前后测数据结果和自我报告结果可以看到,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被试有着显著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选取的被试都是公开面向全体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招募,没有甄选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的心理问题,面试时了解到有些被试情绪智力本身就比较高,而有些比较低,差距明显,通过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后,个人的情绪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本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使用对象可以推广到情绪智力不同层次的中职生。
2.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成员共同建立的安全、信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心灵体验,相对于学校和家长的说教,活动的体验性能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相对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活动的虚拟性也降低了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压力,使学生可以更自信地直面问题,发挥的特长、展现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并从中得到心灵的发展与成长。因此,团体心理辅导非常适用于提升学生心理能力领域。
3.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研究只进行了前后测,没有进行追踪测。也就是本实验只研究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即时性效果,没有探究其长期性效果,需要作进一步补充研究。
此外,情绪智力与其他很多心理品质有显著正相关。本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被试情绪智力的提升,是否意味着也能提升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具体可以提升哪方面的心理品质,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篇9
活动背景: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大学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让自己的校园生活顺利而快乐;另一方面要学会面对亲朋好友,便于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然而,大学生的一些群体特征常常给我们的人际交往造成困扰,譬如过分自信、追求独立、争强好胜等。鉴于此,我们见习小组特策划此次主题为“打开人际交往千千结”的团体辅导活动,希望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大家敞开心扉、真诚交往,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活动目的:
1.通过“电波传递”这个快速而且简单的小游戏,它可以使整个小组协同工作,并给他们带来欢笑。
2.通过“爱在指尖”的游戏,让大家体验与人交往时的各种态度,学会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和喜欢他人,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才会得到接纳、肯定、支持和喜欢。
3.通过“巧解千千结”的游戏,让大家正确面对人际冲突,并学会通过主动交流、团结合作的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流程:
一 热身游戏 “电波传递”(20分钟)
1.让所有成员手拉手站成一圈。任选某一成员(如A)作为“电波”传递的起点。当领导者说“开始”时,A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向相邻的同伴传递“电波”(即一个信号,如轻捏一下相邻同伴的手)。当每位成员收到“电波”后要用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下一位成员。如此类推,直到“电波”回到起点,即A处。当A收到电波时,大喊“收到”。
2.领导者在一旁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用秒表记录下每次“电波”传递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即从领导者喊“开始”到A喊“收到”之间所用的时间。公布每次的结果,然后鼓励大家再来一次,希望下一次能传递得更快一些。
3.当所有成员都熟悉操作之后,领导者要求变更“电波”传递的方向,如由原来的沿顺时针方向传递变为沿逆时针方向传递。当“电波”沿着新方向被传递几次之后,再一次加大传递的难度,如要求队员们闭上眼睛或是背向圆心站立。
4.在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使游戏更加有趣,悄悄告诉A同时向两个方向传递“电波”,而且不要声张,看看这样会带来什么有趣的效果。
5.分享环节(谈谈自己在传送和接收电波时的心情,为了提高整体的传递速度都做了怎样的努力啊等等)
二 “爱在指间”(30分钟)
1.活动过程: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
(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
(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领导者点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三 “巧解千千节”(30)
1.活动过程:让所有人围成一个圈,让大家认清自己左右两边的人,然后领导者通过“大风吹”的游戏将队员的秩序打乱,让后让大家用左手去牵之前站在自己左边的人,右手去牵自己之前站在右边的人,这样大家就会“纠缠”在一起,队员们要齐心协力将千千节打开。在这一段过程中,只要成员之间不松手,保持团结一致,最终一定会将这个节解开。
2.分享环节:让大家谈谈自己在解开千千结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情,最初面对一团乱麻和最后成功解开时的感受有些什么差别?大家认为活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心里团体辅导活动总结 篇10
作为大一新生,刚入学时难免有一段“心理失衡期”,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害怕和别人交流,难以和别人相处,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况且,大一新生刚入校,离开了家庭,独立生活,很多都渴望新朋友的关怀,本次团体辅导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些简单的心理游戏,让大家直接体会到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获得一些新的朋友。
我自己身为心里委员会的一份子,帮别人辅导,自己又做辅导,这样的体会是比别人多的,那些经历是自己独有的。其实在我的映像里,团体辅导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活动,大家都会觉得无趣,这样每位同学都会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大家都是主角,大家都是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得我们此次活动最后结束的一个游戏,名叫“幸运摔”,这个游戏之前有做过,是跟我一起做的那些都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但是此次的却是刚认识还不熟悉的朋友,难免有些不放心,但是最后还是成功的完成了游戏,让我对这些新朋友留下了很深的映象。
在此次心里团队辅导的活动中,领袖班的同学都很积极,活动中,大家激情释放自己,积极融入集体,感到了快乐,感到了温暖,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但是,由于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大型活动,彼此都不熟悉,难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活动现场混乱,不能达成一致的观点。但总体上来说,活动的反响还是很好的。最后一一首《朋友》结束了此次活动,但是从活动结束最后大家的沟通来看,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一开始彼此不熟悉的同学,到最后慢慢熟悉起来,敢于和他人沟通,大家都表示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很开心。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更加明白这对于我们大学生团结的重要性。刚步入大学的我们,人际交往不是很好,专业知识的不理解,同学朋友的不了解,让自己就觉得大学生活很渺茫,心里不免产生一种恐惧感。难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不要逃避,正确面对他,相信自己。是的,现在的我们。什么都不会,但我们会努力。朋友是伴随我们大学生活的最重要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友谊,结交更多的好朋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团结协作,是我们的集体更和谐,更温暖。相信金后的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成功的我们。
举办此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释放心情,有时也许说出自己想法,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一起承担,那才是最重要。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推荐阅读:
中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10-02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11-02
中小学心理教师07-05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07-19
中小学生孤独心理表现06-29
中小学心理教育07-1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08-2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7-3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0-3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