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目标

2024-07-20

辅导目标(精选4篇)

辅导目标 篇1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有利于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 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 以“三化”“三师”为标准, 以“高进、精育、严管、优出”为途径, 以“双重身份、双重管理、双线晋升”为机制, 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 采取有力举措, 锻造了一支相对稳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乐于奉献、能打硬仗的辅导员队伍。

一、明确目标, 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

学院从实现育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高度出发, 确立了以“三化”“三师”为标准、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努力方向, 使辅导员成为学校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 成为社会高度认可的职业, 让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能够成就事业、实现自我发展、达到职业高峰。

“三化”即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方向。学院希望通过多种途径,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受过专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辅导员队伍;通过制定完备有效的激励政策, 努力建设一支有志于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愿意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终身职业的骨干辅导员队伍;在骨干辅导员队伍中, 形成了一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具有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辅导员。

“三师”即辅导员应努力成长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为此, 必须要求辅导员做到以下三点:第一, 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第二, 具有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和沟通的素质和能力, 能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拥有健康的人格;第三, 具有引导大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进行职业规划的素质和能力, 能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素质条件, 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全面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二、探索路径, 创新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系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 学院逐步建立了“高进、精育、严管、优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四环”途径。

1. 高进

“高进”就是严把辅导员“入口”关, 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几年来, 辅导员选聘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 坚持严格标准、公开选拔、优中选优, 真正将一批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学院的《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辅导员选聘任用的标准, 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具有硕士学位、热爱学生工作, 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学院还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09年和2010年, 学院选聘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党员比例明显提高, 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此外, 为充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在教师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优先解决了辅导员编制问题。目前, 学院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 足额配备专职辅导员60名。

2. 精育

“精育”就是强化对辅导员的培养、培训, 使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得到持续提高。为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院坚持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

学院先后选派30余名辅导员到河南省教育厅辅导员培训基地接受培训。每年暑假坚持举行辅导员培训班和辅导员工作论坛, 邀请学院领导以及有关专家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2008~2010年, 学院分别举行了3期辅导员培训班, 邀请省内高校知名的学生工作专家, 对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专题培训。2008年3月和2010年暑期, 学院分别对全体辅导员进行了素质拓展训练。2010年至今, 学院共选派7名优秀辅导员到武汉大学等地进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并取得了资格证书。在每学期一次的学生工作会议上, 学院专门安排优秀辅导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系与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全院集中培训的同时, 各系 (部) 还根据工作实际和辅导员自身情况, 定期进行系 (部) 辅导员业务培训、学习研讨, 开展“传、帮、带”等活动。通过各种培训, 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辅导员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

3. 严管

“严管”就是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促成长、重提高”的原则, 加强辅导员日常管理, 保证辅导员的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明确辅导员日常工作“七制”。 (1) 班会制:每周召开一次班会, 总结安排班级工作, 进行专题教育或讨论座谈, 或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2) 日志制:对每天开展的工作和发现、解决的学生或班级问题, 及时记入工作日志。 (3) 联系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通报学生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取得家长支持, 积极发挥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独特作用。 (4) 听课制:要经常深入课堂, 听所带班级的课, 并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 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5) 例会制:按时参加辅导员工作例会, 汇报工作, 交流经验, 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6) 备案制:建立完善学生档案, 包括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经济状况、住宿情况、心理变化、学籍变动、奖惩情况等。 (7) 责任制:辅导员是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具体责任人。

二是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标准。在考核工作中,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同行评议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以学院《辅导员日常量化标准》《辅导员工作日志》《辅导员班会手册》和学生评议及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的原始材料为依据, 加强工作考核。考核情况记入本人档案, 并作为评优、晋升职级、晋升职称、津贴发放等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进行诫勉谈话, 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 要调离原岗位。

4. 优出

“优出”就是畅通辅导员的“出口”, 保证辅导员的发展和进步。学院在《辅导员工作条例》中明确了辅导员既可按照教师专业系列或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评聘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 又可根据工作年限、工作绩效评定和晋升行政级别, 并享受学院相应行政级别的待遇。同时, 学院将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选拔对象予以培养和关注。学院坚持注重培养、大胆使用, 将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辅导员, 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几年来, 一批优秀辅导员逐步成长为各系 (部) 的团总支书记, 先后有11名辅导员经过选拔和考核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

三、完善政策, 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近年来, 学院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激励机制, 建立了辅导员队伍的“三双”机制。

1. 双重身份

学院党委明确提出, 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干部, 具有“双重身份”。辅导员作为教师, 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肩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辅导员作为行政管理干部, 是学院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 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必须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在校内绩效工资积分考核中, 辅导员比同等资历的普通教师高出一个等级。辅导员的地位和育人作用得到突出和肯定, 有利于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坚定了辅导员的职业信心, 使辅导员队伍日益稳定。近年来, 在岗辅导员工作满三年, 可以选择教师岗位时, 大部分辅导员仍选择继续担任辅导员, 表现出对辅导员岗位的满意和热爱。这一举措使学院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而又稳健的步伐。

2. 双重管理

学院在辅导员管理体制上实行学院和系 (部) 两级双重管理的体制。学工部 (学生处) 作为学院职能部门对辅导员进行宏观指导和绩效考核, 系 (部) 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全面考核。学工部 (学生处) 建立辅导员业务档案, 将辅导员的聘任、考核、奖惩等情况及时记载备案, 作为辅导员评审职称、行政职级晋升和干部任用的考核依据。

3. 双线晋升

学院辅导员既可按所学专业或德育系列评聘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 也可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和工作绩效, 晋升行政职级, 评聘为副科、正科、副处级辅导员, 并享受相应待遇。同时, 学院还将优秀辅导员充实到后备干部梯队中, 注重培养和选拔使用。

根据学院《辅导员工作条例》规定, 从事辅导员工作见习期满, 经考核合格者, 可享受科员级经济待遇;享受科员级经济待遇工作满3年, 经考核合格者 (其中有1年为优秀) , 可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工作满3年, 经考核合格者 (其中有1年为优秀) , 可享受正科级经济待遇;享受正科级经济待遇工作满3年, 经考核合格 (其中有1年为优秀) 且成绩优秀者, 可享受副处级经济待遇。目前, 学院已有7名符合条件的辅导员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这一举措有力地激发和调动了辅导员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也为辅导员个人的长远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逐步建立了辅导员选拔配备、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奖惩激励等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 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辅导目标 篇2

2010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实际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学生处和生物系的工作安排,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学生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目标,以完善科学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建设学生发展平台为载体,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改革创新,推进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1、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做好党员发展、培养、教育工作;坚持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日常化,定期组织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做好学生入党的引导教育同时,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加快学生党员发展速度,把更多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2、深入开展思想教育进公寓工作。

3、充分利用新生入校的契机,做好新生思想引导,大学生活适应等教育。

二、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积极营造氛围,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努力实现学风的根本好转。

1、积极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开学前两周,各班要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通过学风建设动员、学习方法大讨论等活动,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2、狠抓有利于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中要进一步突出学风建设主题,要对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奖学金评比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学习成绩的权重比,推出优良学风班和学习进步奖评比活动。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3、搞好评优表彰工作,树立学风建设典型。认真开展“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评比表彰工作,认真开展专项奖学金的设立、评比表彰工作。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搞好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事迹展,在全系形成勤奋好学、争先创优的氛围。

4、认真抓好学风建设的调研总结。今年要重点开展“学生学习困难原因调查”、“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等问题的调研活动。同时,要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各班级的学风建设经验。

5、继续做好考研工作,发动更多的同学考研,为考研同学服好务。做好考研同学的宣传,经验交流工作。

三、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奖、贷、助、补”四位一体的助学工程建设力度。

1、进一步规范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的申请、审查、评审和发放等管理工作。

2、积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毕业生还贷工作。协助学校助贷办,加强与贷款银行的沟通合作,认真落实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

3、进一步扩大社会助学规模。充分利用学校人才、科技资源,加强宣传发动,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4、重点做好学生收费工作。

四、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脉博、积极引导的原则,加强安全教育,迅速处理不稳定事件,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1、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影响学生思想稳定的情况分析、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等专题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提高稳定工作的有效性。

2、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主要抓好学生会和学生干部,层层抓落实,把学生稳定工作落到实处。

3、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继续开展“安全月”教育管理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4、深入调查研究,严密排查和处理不稳定因素和隐患,努力做到情报超前、预案超前、排查超前、处理超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认真搞好2010级新生接待、新生入学教育和2010届毕业生思想教育、毕业生离校工作。

1、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要以“爱国、爱校、敬业、成才”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对2010届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做好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确保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

2、重点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积极为学生就业广开门路,提供信息,联系相关企业;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从入学就开始灌输就业的思想。

3、认真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2010级新生接待工作,重点抓好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通过政治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风校纪教育、爱校教育及其他养成教育,尽快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将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打基础。

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1、紧密围绕院党委、院团委工作开展本系各项工作。着力抓好“挑站杯”工作,通过科技竞赛,创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参加院团委举办的各种活动。

2、以各种社团工作为载体,持续推进学生课外活动,使同学们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能力,发现人才,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

3、继续办好生物系科技文化艺术节这个特色节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活跃校园的文化、科技气氛,也充分锻炼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4、抓好社会实践三下乡工作,让同学们在假期通过深入基层更加的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七、个人目标

2010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每周每班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每学年进行一次班干部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建立一支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为学生的安全、学习、生活服务。

2、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争取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论文。

3、大力推进生物系科技创新活动,争取在省级比赛中获奖。

辅导目标 篇3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自然应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而言, 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同一个类型、同一个层次。从培养人才的类型来看, 有学者把人才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学术型人才, 主要是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人才;第二类是工程型人才, 主要是工程设计、规划、决策性人才;第三类是技术型人才, 主要是将设计、规划和决策转化为工艺流程、管理规范等的人才;第四类是技能型人才, 主要是技术管理和技术操作性人才。普通高等学科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 可以统称为研究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可以统称为应用型人才。 (1) 因此,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和中专的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看, 高职院校都将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向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所谓“应用型”是相对于理论研究型人才而言的, 指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能运用和熟练操作高新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那么,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究竟“高”在什么地方?

(一) 高技术

第一, “高”是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高级教育形式。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 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理论知识的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扎实的理论知识使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技能专门人才不仅具有技能性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应该具有技术改造、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的能力, 应该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第二, “高”是一种教育内涵。在以就业为导向, 强调“技术教育”, 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 也要注意高职教育不等同于就业教育、谋生教育, 更不是职业培训基地。教育培养的是人而非人力。既然是人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智慧, 发挥人性, 完善人格, 这才是高职教育中“高”的真谛所在。

(二) 高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形式之一, 不能单纯地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 也必须遵从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要注意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一是,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现代素质教育在继承了传统德育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提出的课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应以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为主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正确的荣辱观, 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二是, 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 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既要学习专业知识, 夯实专业根基;又要广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 要求大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树立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而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是, 职业素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 在将学生打造成为准职业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必不可少。职业素质包括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提升职业道德、正确地定位人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最适合个人性格特点的职业, 进而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三) 高情商

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情商, 又称情感智商或情绪商数 (Emotional Quotient, 简称EQ) , 是相对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IQ) 而言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 (Daniel Coleman) 说过, 情商是个体中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是一种挖掘情感潜能, 运用情感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情商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了解自我情绪的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情绪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 学生有一定的智商只是具备了就业的可能, 但在工作中能否被认可、被重视, 还要看情商的高低。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更加全面。与智商比较而言, 用人单位更关注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意识等。在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 一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团队意识差、缺乏人格感染力、自省能力弱等问题。对于即将面临市场挑选和就业竞争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就业竞争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需要有足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误区

不同的学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而言, 大多数学校都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管理的执行者和学生生活的服务者。这两个角色是辅导员工作的最基本的职能, 但如果仅仅把辅导员的角色定义在这两个角色上, 辅导员工作就只能成为警察和保姆的代名词。在现实的辅导员工作中, 大部分辅导员要花大量的精力处理琐事, 而取得的成绩和实现的效果却又难以准确地被量化。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宽泛性和工作业绩的无形性又将直接导致辅导员职业信念和职业归属感的缺失, 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培养。

(二) 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的新定位

时代的快速变化促使学生的思想发生着结构性、表征性和过程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在高素质、高技术和高智商的人才培养目标下, 辅导员角色定位在保姆、警察和消防员上显然有失偏颇。高职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价值定位决定了我们要重新定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

1. 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

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们拥有饱满的热情、无限的冲劲和对成功的强烈追求。高职学生却与本科院校“擦肩而过”, 这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心存遗憾的同时, 形成较强的自卑、失落与无奈, 时常感觉低人一等。笔者曾经在百余名新生中做过一次关于职业理想的调查, 调查结果中显示出的高职新生对职业理想的看法着实让我吃惊。调查中有2/3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描述是顺利考证并拥有一份白领工作。这个结果说明:第一, 高职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能够保持较为现实和客观的心态, 接受先就业, 再择业的就业观;第二, 表明了高职学生的自卑、失落以及成就欲望的缺失。面对这种情况, 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手中的望远镜, 并以广阔的视角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使之以饱满的热情正视现实;应该成为学生在人生赛道上起跑的助跑器, 并以强劲的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使之以强烈的成就欲望面对挑战;及时了解学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 把学生塑造成有远大理想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有敏锐洞察力和坚韧毅力的人、有个性色彩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辅导员作为学校学生管理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切实从“现实的功利取向”进到“真实的终极关怀”, 从“半人时代、单向度人的工艺流程”走向“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教育”。

2. 大学生知识学习的“导学人”

高职学生中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学习品质和能力较差;而另一部分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往往不相上下, 表现出优异的品质与学习能力。因此, 辅导员作为“导学人”也有两层含义:第一, 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学生, 辅导员的“导学”更多地表现为对学习的督导。就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而言, 他们基础积累单薄,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态度不够端正, 动力也明显不足;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少数同学会认为“上课没劲”, 容易出现迟到、旷课、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考试消极被动等现象。 (3)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 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同时, 借助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不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第二,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辅导员的“导学”则主要表现为对学涯规划进行特别的指导。他们更关心升本、自考和就业, 渴望通过努力提升个人综合实力, 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辅导员要及时的帮助学生搜集升学、就业的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推荐阅读书目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

“引路人”是指辅导员要成为发现美的眼睛, 善于发掘和尊重学生的特长和才能, 发挥学生特长, 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 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首先, 辅导员要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 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舞台和创造条件。辅导员可以通过制定积极的班级管理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增长才干;同时, 辅导员也要放眼校外, 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 辅导员要为学生立业导航。辅导员要当好学生的职业导师。辅导员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出发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大学一年级主要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自我认知;大学二年级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学三年级搜集、分析就业信息并对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初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参考意见。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人员, 角色的定位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否正常开展。虽然辅导员工作职责广, 工作内容繁, 但在教育对象和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要求下, 辅导员必须在琐碎的工作事务中追求可持续发展, 不断探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 这才能使我们的辅导员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忠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分析[J].河南教育, 2009 (8) .

[2]徐浪.高职院校学生情商现状及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14) .

[3]李宾.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J].经济师, 2009 (6) .

少先队辅导员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4

1、在上级团组织、少工委各学校行政的指导下,负责指导和帮助少先队大队委员会组织好学校少先队工作,协助学校行政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联系本校少先队工作的实际,制订和实施少先队工作计划,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把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形式生动的少先队活动之中,使少先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性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2、经常了解少先队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情况,主动争取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对少先队工作的关心支持,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丰富少先队生活。

3、做好队干部培训工作,培养队干部队员的小主人精神,指导和帮助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做好少先队日常组织工作(升旗、值日值勤、记队志、队籍管理、表扬奖励、队室设置,办好广播站、报刊发行、出版报,培训号鼓队等)。

4、经常性进行队组织教育,做好新队员发展工作。

5、指导中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工作,组织学校少先队辅导组,定期研究布置学校少先队工作,进行少先队工作理论学习、研讨。

6、认真学习少先队工作理论,努力掌握辅导员基本功,积极探索和改革少先队工作。

校长:责任人:

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开发区小学

上一篇:应急预案的编制下一篇: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