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成本

2024-06-10

纳税筹划成本(精选9篇)

纳税筹划成本 篇1

针对成本费用核算、分摊与列支,税法的现行规定和财务会计法规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企业通过积极的事前事后安排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成本费用支出的抵税效应差异,通过合理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减轻或延缓税收负担,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理财目标。企业要想实现收益最大化,就必须加强成本费用的筹划管理和控制,以合法减少纳税支出,取得节税利益。本文以成本费用为切入点,从企业对成本的核算与分摊、对费用的核算与列支方面阐述了纳税筹划的措施,探讨了企业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可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法。

一、成本核算与分摊方面的纳税筹划

企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分摊及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税负。

(一)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的纳税筹划

新税法保留了企业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期限的选择权,企业可自行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摊销期限,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计人成本费用中。在企业初创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通过延长摊销期,将资产摊销额递延到减免期满后计入企业成本费用中,从而获得节税收益;而对正常生产经营中、没有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企业,宜选择较短的摊销期限,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以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

1. 折旧方法

不同折旧方法的年折旧提取额不同,直接关系到利润额抵减的程度。在企业盈利时,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速得到补偿,从而延缓当期所得税税款的缴纳,达到隐性减税的作用:在企业亏损时,考虑到企业亏损的税前弥补规定,企业宜采用直线折旧方法,以充分利用折旧的节税效用。类似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宜采用直线法折旧。

2. 折旧年限的确定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企业通过缩短折旧年限(不低于税法规定年限)可使后期成本前移,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处于免税期的企业应采用较长的折旧年限,如通过采用使征税期折旧抵税额现值与免税期折旧抵税额现值之差最大的年限(一般为免税期间的5至6倍),可获得最大的抵税现金流量现值,以在免税期间得到更大的节税效用。

(三)存货计价的纳税筹划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所确定的企业成本、利润总额及当期应缴税款不同,企业选择计价方法的关键在于判断本企业存货的价格变动趋势。当物价持续上涨时,企业宜对发出的商品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可使所计算的销售成本中包含后期进货的部分成本,将利润和纳税递延到以后年度;对一些技术更新快、供给不断增加的存货,价格可能呈下降趋势,应选择先进先出法。类似的,若企业正处于所得税减免期,也适合选择先进先出法。

例如,甲企业2008年的购销货情况如下:年初库存货物2000吨,单价4.5万元;1月销货1000吨,单价6.5万元;2月购进货物3000吨,单价5万元;3月销货3000吨,单价7万元;4月购进货物4000吨,单价6万元;7月销货3000吨,单价9万元;8月购进货物3000吨,单价6.5万元;10月销货3000吨,单价9万元;11月购进货物5000吨,单价7万元;12月销货5000吨,单价9.5万元(企业所得税率25%)。

方案一:先进先出法下,除11月所购部分货物外,其余已全部售出,因此库存存货成本14000万元,发出存货成本88500万元,销售收入129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40500万元,企业所得税10125万元。

方案二:加权平均法下,加权平均价为6.0294万元,则库存存货成本12059万元,发出存货成本90441万元,销售收入129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8559万元,企业所得税9639.75万元。

可见,在物价上涨的趋势下,方案二比方案一少交485.25万元所得税,起到了延缓纳税的效果。因此,企业在确定存货计价方法前应全面搜集相关信息,力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存货计价方法。

二、费用核算与列支方面的纳税筹划

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列支当期费用,尤其是对企业有列支限额的一些费用,企业应恰当选择费用支出途径、时间和金额,通过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以获取最大的节税效益。

(一)在企业筹资活动中做好费用的纳税筹划

1. 合理安排筹资结构

企业为进行债务筹资所发生的手续费及利息支出可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可在不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范围内税前列支,从而起到税收屏蔽的作用;而股息支出只能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因此权益筹资不具有抵税作用。企业应选择适度向银行借款和企业间的相互融资,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以便直接冲抵当期损益,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2. 充分利用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从税收筹划角度来说,融资租赁也是企业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方法之一。与购买机器设备相比,承租人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分期支付租金,整个支付过程较平稳,各期租金可在经营活动中减轻税负;出租人则可通过定期收取租金使利润在各年度均摊,比一般经营利润收入享受较为优惠的税收待遇。

(二)在企业运营活动中做好费用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研究各项费用的性质,尽量单列可据实扣除项目,合理增加准予扣除项目。

1. 工资薪金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准予企业在税前扣除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企业可通过将超支福利部分以工资形式列支、将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奖金发放、将年终奖延期发放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扩大税前扣除,通过缩小税基以节税;对按计税工资总额14%、2%、2.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尽可能提足提全;通过在相同岗位要求条件下合理选择人员,如安置残疾人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待业人员可加计薪金扣除,以获取税收优惠,有助于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2.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年度扣除;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且超支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实务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部分内容有时可相互替代,如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若礼品印有企业标记,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因此,当企业当期的业务招待费超过扣除限额时,企业可将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当礼品赠送给客户,尽量将当期超支的业务招待费合理地列入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中,从而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3. 捐赠费用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扣除。因此,企业在对外捐赠时,应注意不同捐赠的税前扣除规定,合理选择捐赠方式,尤其应妥善办理好公益性捐赠手续,以充分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

例如,丙企业准备在2008年年末进行捐赠,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捐赠人民币10000元;方案二,捐赠公允价值为10000元的产品,产品成本为6000元。假定不考虑该项捐赠业务,企业当年实现会计利润50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率为17%)。

在捐赠途径、对象的选择上,在方案一下,企业若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对社会进行公益事业捐赠,可比直接捐赠方式减少应缴所得税2500元;在捐赠时间的选择上,在方案一下,若2008年限额不足扣除,企业可分次在2008年年末和2009年年初进行捐赠,在丙企业2009年实现利润不低于2008年的前提下,不但第一次的捐赠额在2008年可全额扣除,第二次的捐赠额在2009年也可全额扣除,从而实现对公益性捐赠额的全额扣除,从总体上减轻企业税负。

另外,不同的捐赠方式也会对企业有不同的影响。假设上例均为公益性捐赠,则有:

方案一:

企业现金流出为:10000-10000*25%=7500元

因为该项捐赠额小于会计利润的12%,即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所以该捐赠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为实际捐赠额10000元。

方案二:

企业现金流出为:

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为11700-(10000-6000)=7700元

公司采用捐赠现金的方式可节约现金流出2275元,同时增加利润总额2300元。

综上所述,成本费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了解国家税制改革动向及优惠政策措施的修订和调整,准确把握税收法规政策界限,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进行成本费用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成本 篇2

一、税负分析 1999年 突破1万亿元 2010年近八万亿元 税种多 税率高

消费者:纳税人 企业:收税人 税务局:数钱人 银行:存钱人 财政局:花钱人 消费者:受益人

二、税收风险分析

(一)少缴税

1、非主观故意。

2、主观故意。

个体户——中小企业—达到规模—上市公司 生意人——商人——企业家——资本家——慈善家 生存 发财 发展 家族 人类 分析:侥幸。(1)查不出来;(2)搞定。

风险之二:多缴税

第一,权益放弃。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认证期不得抵扣。财产损失未按规定审批。税收优惠不知道。第二,税收安排。茅山牌野生苦瓜茶 公司分立 农厂——茶厂

税务安排:集团组织架构安排、公司股权结构安排、业务流程安排、交易结构安排。

花生米——————花生油+花生粕

春季客户联谊会

活动期间,共赠送数码相机180万元。作: 借:营业外支出-馈赠180万元 贷:银行存款180万元

凭证:商场开出的增值税普通发票。

三、税务管理

目标:降低税负 防范风险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国税发[2009]90号)完善制度: 业务流程: 岗位职责

财务总监:税务筹划、企业内控、资本运作、报表分析

税务顾问:事前决策、日常咨询

税务部:参与公司决策、设计操作方案(税务安排)、审核经济合同(税务安排、条款规范)、开展纳税自查、税务稽查论证、协调纳税争议、组织税务培训、集中税务咨询、指导纳税申报、税务审批、税务备案事项,定期(按月)收集、整理、更新、解读、传递税法,税收统计分析、税收风险评估、加强发票管理、税务档案管理、关注税制改革、完善税务管理制度、绩效考评与奖励、其他涉税工作。

集团公司——税务顾问

财务总监

税务部(经理)

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税务师事务所 办税员 办税员 办税员

第二讲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与沟通技巧

要求: 事实清楚 依据充分 程序合法 处理适当

一、事实认定

应纳税额的大小是由生产经营情况决定的。经济合同、账簿凭证是生产经营情况的载体(证据)。合同条款的不规范、会计差错,都会导致税务人员错误地认定事实,从而错误地适用税法,导致多征、错征。案例:某企业将股权的增资款,首先计入资本公积,办理股本变更后,将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房屋认购协议 订金 诚意金意向金

租赁合同:

租期一年,月租金1万元,前2个月免租。租赁一年,年租金10万元。支付日期:从第3个月起,每月支付1万元。每月确认损益10/12个月。

股权转让业务: 鉴于:

1、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2、基准日,M公司欠甲公司债务800万元。甲将M100%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1、转让价格为4000万元

2、甲公司承诺:放弃M公司债权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鉴于:

3、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4、基准日,甲公司对M公司债权800万元。甲将M100%、债权一并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3、股权转让价格为3200万元

4、债权原价转让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鉴于:

1、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2、基准日,甲公司欠M公司债务800万元。甲将M100%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3、转让价格为4000万元

4、乙公司、M公司共同承诺:受让后,M公司免除甲公司债务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改为:股权转让价4800万元,支付方式:4000万元现金支付,剩余800万元由乙方代甲方偿还M公司债务。

相关法律主体的会计分录

二、税法依据

1、谁主张谁举证

沟通方法:先肯定,再反问。

2、政策执行时效

案例:财税[2006]162号:土地出让合同按照“产权转移书据”计征印花税。该文件没有注明执行日期。文件于2006年11月27日颁布。

税务机关依据该文件要求某房地产企业2004年、2005年与国土局签订的出让合同,补交印花税。:原国税发1991155号:土地出让合同,不属于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征税合同,不征印花税。

(1)查询此文件之后,是否有新的文件?(2)文件执行起始时间:

A. 如果税法(广义:法律、法规、规章、复函)已注明执行日期,从其规定。

B. 如果税法没有注明执行日期,区别情况处理: 对已颁布税法的解释,其执行时间与被解释的文件一致;如果对已颁布税法的修订,从该文件颁布之日(含本日)起执行。C. 新法不得溯及既往(实体从旧原则)。

3、精准理解税法

穿透:立法精神、出台背景、执行时间、新旧衔接、税法与会计差异、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举例说明)。

方法:查找有无补充规定(通常是函复); 建议主管税务机关书面请示总局,答复后执行。还要注意请示书面材料由纳税人起草,税务机关修改,以免税务机关断章取义。

例:

集团(老板个人持100%)

子公司甲 子公司乙。。。(集团75%、美国25%)(集团75%、香港25%)

生产衬衫 生产西服

借:其他应收款-老板2800 贷:银行存款2800

次年地税稽查:财税[2003]158号:个人股东向公司借款到纳税末不归还,又不用于本公司经营,视同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征个税。

例:新疆某企业享受从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该公司将第一年的亏损安排到第四年弥补。“先亏先补,连续计算不间断”。

例: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4条: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费用,从开始生产经营的次月起,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内分期摊销。

有人发现税法未强调平均摊销。

120万元。第一年摊1199999,第2-5年 1元

4、严密逻辑推理

税务处理决定书:贵公司2010年8月第234号凭证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向职工张某支付工伤赔偿15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应调增所得额45万元。

三、账务调整

四、法律责任

(一)纳税义务

1、多缴税款。征管法第51条:三年内发现多缴税款可以退还。

2、少缴税款。

(1)漏税。只补不罚,过期不补。

征管法第52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在三年内追征,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纳税人因计算错误等原因(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或者出现了明显的笔误)少缴税款,在三年内追征,最长五年。

征管法实施细则第98条:因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代理,导致纳税人少缴税款,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对税务代理人处以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避税(黄灯)。只补不罚,不加收滞纳金,从08年1月1日,关联交易转让定价被补交所得税的,从税款所属次年6月1日起,按照基准利率加收利息。如果纳税人不配合税务机关定价调整,税务机关有权按照税法规定的方法核定价格,并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再加5个百分点。此利息不得在税前扣除。母公司25%——全资子公司15%——客户 税务机关应补25%,还是10%? 答案:补税率差10%。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002号)第30条:只要总体上国家税收没有减少,原则上不作调整。

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一章“纳税人采取一切不符合商业目的的安排,导致不缴、少缴、递延纳税,税务机关都有权合理调整。”为了防止税务人员滥用税法,侵害纳税人权益,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函复后执行。转让定价:关联交易

转移定价:独立交易。——对转、互转、前后转、交叉转。

(3)偷税。既补又罚,过期不罚。

征管法第52条:税务机关有权无限期追征所偷税款和滞纳金,但超过五年不再处罚(征管法第86条)

(二)扣缴义务。

1、扣缴金额

2、扣缴时间

3、缴纳地点。重庆某集团收购香港A公司持有三亚M公司100%股权。A公司应纳税款由重庆某集团代扣代缴。

4、法律责任:征管法第69条:未按规定扣缴,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并对扣缴义务处以50%以上3倍以下罚款。

国税函[2004]1199号: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时,既不对纳税人,也不对扣缴义务人加收滞纳金。

(三)其他责任。。。。。。。。

五、文书签字

10000万元

六、税务档案

第三讲 企业所得税难点与沟通技巧

一、权责发生制(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另有规定,必须有明确的税法依据。

1、某企业2010年9月管理费用列支一笔当期咨询费30万元,作:

借:管理费用-咨询费30万元 贷:预提费用-**事务所30万元 附件:合同、发票。

2011年6月税务检查时,上述款项仍未支付。稽查局: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可以扣除,上述款项没有支付,因此不得扣除。

请思考:可以扣除吗?如何沟通?

2、年末计入成本费用尚未支付的利息、水电费能否扣除? :可以。

3、提而未交的营业税、房产税能否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允许按规定扣除。

4、高尔夫球场销售会籍卡,每张30万元,服务期30年。

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30年平均确认? 营业税是一次性缴纳,还是分期缴纳? 借:银行存款30万元 贷:递延收益30万元

借:预付账款——预付税金30*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0*5% 年末: 借:递延收益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预付账款-预付税金。

所得税按30年平均缴纳,与会计处理一致,不作纳税调整。——国税函[2008]875号

4、水、电、气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一次性“开户费”。是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分期? :一次性确认所得。(国税函[2008]875)

5、南宁某矿业公司收到地方政府财政补助3000万元。政府会议纪要:该款专用于矿井维护。公司按照剩余的开采期10年平均确认损益。请思考: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分10年平均确认所得?

:国税函[2009]18号: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按10年平均确认所得。

6、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三年,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年利率6%。合同约定:借款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1180万元。乙公司会计及税务处理如下:(1)会计:每年确认利息收入60万元

(2)计算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8条: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应收利息的日期确认。

(3)纳税调整方法:第1、2年利息收入分别调减60万元。第3年调增120万元。

7、股权转让业务

07年签订转让合同,收取30%价款 08年收取70%价款

09年元月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请思考:股权转让计税收入确认? 答案:国税函[2010]79号:股东变更之日。

二、追溯调整原则(权责发生制)

由于定期减免税、税率调整、弥补亏损期限等政策性因素,要求准确计算每一所得额(收入额、扣除额),不得提前或滞后。这是反避税原则的要求,也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以前所得额计算错误,都需采取追溯调整办法。

1、甲公司2004-200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2008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004年申报所得1000万元,已享受所得税优惠330万元。2010年7月税务检查发现2004年隐瞒收入200万元至今没有入账。请思考:是否补税?是否罚款?

:国税发[1997]191号:免税查补税款,不补税。减半,查补税款,按减半补税。征管法第86条:超过五年不再处罚

2、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暂估结转固定资产,并从次月起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后,调整固定资产原价。

会计:不调整已提折旧,采取未来适用法,在剩余年限内继续计提折旧。

税法:财税[2004]215号:采取追溯调整法,即重新计算原所属折旧,涉及应补退税款的,按规定处理。

3、甲公司2007发生财产损失300万元,已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年终30个工作日报税务机关审批财产损失,由于证据不足,暂未获得审批,企业主动作纳税调增处理。直至2010年3月,方才取得税务审批,允许在税前扣除。请思考:如何处理? 答案:重新计算07年所得额,按规定办理退税或抵顶当期(2010年)应纳所得税。如果07年亏损,08年所得相应调整,并按规定办理退税等手续。——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国税函[2009]772号。

三、配比原则

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所得额,而不是收入额,所得额是必须扣除成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亏损后的差额。征管法第35条:收入准确、成本不准确,税务机关应当核定征收。

国税发[2008]30号:应纳税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税率

查补税款=流失税款;不得“以补代罚”,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按规定处罚,但不得改变计算税款的方法。

1、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能否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扣除的基数? :可以。

2、税务机关查增的会计利润,能否作为计算公益性捐赠扣除的基数?

:可以。

3、税务机关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能否先弥补所属及以前亏损后,再计算补交税款?

:可以。——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0号公告。

3、某商贸企业采取账外经营(部分业务进销不入账)偷逃税款被查。请思考:查补账外收入,同时,账外的成本(能够提供合法凭据)能否扣除?账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没有超过180天能否认证抵扣? ——国税函[2005]763号

4、某混凝土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所有原材料均为个体运输户提供,均未取得发票,企业只记载收入和往来。无其他任何核算。申报税费时,根据估计数编写财务报告。

四、客观性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允许按规定扣除。

“实际发生”是指各项经济交易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真实的经济交易必须取得合法的凭据(证据),即原始凭证。包括经济合同、汇款单据、入库单、个人身份证复件、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律师调解书、评估报告等等,其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应当取得发票的,还必须取得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88号)等文件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合法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

1、合法凭据是指发票吗? 合法的凭据≠发票。

第一,合法的凭据范围大于发票; 第二,并非所有支出都需要发票。

2、哪些支出必须取得发票?哪些支出不需取得发票?

(1)向国内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凡属于增值税或营业税征税范围(无论征税,还是免税),都必须取得发票。反之不需要发票。

(2)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组织支付的款项,开具财政票据。

(3)向国外的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应取得收款收据。

常见不需要发票的例子:

向员工支付的工资薪金、工伤赔偿、法定补偿金;不构成价外费用的违约金;房地产企业向居民支付的遮光费;捐赠支出;土地出让金;税费;统借统还利息支出;股权(股票)受让款;接受投资的房屋、土地使用权或其他无形资产;以合并、分立方式取得的非现金资产等等。

请思考:向职工个人支付的集资利息是否取得发票?

企业购买旧设备?

农民个人将自已种植的树木转让给本公司?

3、发票开具时间和地点是如何规定的? 北京甲公司(债务人)向上海乙公司(债权人)借款1000万元,时间三年,年利率6%,合同约定,在第三年末一次性还本付息1180万元。请思考:发票应当何时何地开具?

发票开具时间: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实际收到利息与合同约定的应收利息日期孰先原则确定。本例,在第三年末一次性开具。

请思考:甲公司第一年、第二年列支的利息既没有支付,也没有发票,能否扣除?

发票开具地点:营业税纳税地点——上海。

4、发票开具的金额是指实际交易的金额,还是流转税计税依据?

旅游公司的营业额是指旅游公司向旅游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为旅游者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门票等成本。

外购不动产再转让,按照售价扣除买价后的差额,作为营业额。

开票的金额是指实际交易的金额,即应收价款。

5、应取得未取得发票,如何纳税调整?以后取得补开发票,如何处理?

:汇算清缴期满之前,纳税允许扣除的金额,应当取得发票却没有取得发票的,必须作纳税调增处理。汇缴期满的当年或以后又取得补开发票的,不得直接调减收到发票的所得,而应当采取追溯调整办法,重新计算原所属的扣除额、所得额、所得税,涉及应退税款,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办理退税,或者抵顶当期应纳所得税额。

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税法要求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必须取得发票,目的是加强上游企业税收的管理,如果上游企业不开发票,有可能隐瞒收入,偷逃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应取得未取得发票,调增所得。取得补开发票,再追溯调整。

该项纳税调整,既不是永久性差异,也不是时间性差异,不会产生递延税款。企业应作备查登记。

以后取得发票,涉及应退税款的,作: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损益调整

凭证:发票、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资料。应退税款抵本年应纳税额的,在预缴本年所得税时,作为本年已交数填写。

第二,应取得未取得发票,是指应当在本开具的发票(注意开票时间)。

第三,应取得未取得发票,如果是已经扣除的金额,才需纳税调整,反之,也不作纳税调整。

例如,在建工程(合同约定:先支付定金,再按照形象进度支付工程款,按规定,收到定金、合同约定的应收工程款日期开具发票)成本中应取得未取得发票的金额,由于没有计提折旧,因此也不用作纳税调整。

第四,为什么要追溯调整,而不能简化处理,直接调减收到发票的所得?

:这是权责发生制(实施条例第九条)的要求,也是反避税要求。如企业不得将免税期间的发票,在应税期间调减所得。

第五,依据征管法第51条:缴纳税款之后三年内发现多缴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因此追溯三年。超过税款所属期三年,一律不再退还。

第六,发票截止日是12月31日,还是次年5月31日?

:5月31日。

6、未取得发票,应当调增未调增处理,被税务机关检查,税务机关应当如何处理(直接调增所得?还是要求补开发票?)补税后又取得补开的发票怎么办?

:在税务处理决定书下发之前取得补开发票的,不作纳税调整,税务机关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7、发票开具不规范(瑕疵)怎么办?

五、税法优先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纳税人采用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必须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例:投资性物业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会计上不提折旧,计算所得税时是否允许调减折旧?

:允许调减折旧。

固定资产(房屋)会计上选择按30年计提折旧。计算所得税时,纳税人可以选择按20年折旧,前20年调减,后10年调增。第一年税法折旧年限一旦选择,不得改变(即使会计估计变更)。

注意:有些收入、成本的确认,税法没有规定的,视同所得税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国税函[2010]148号)。

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减资,因汇率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是不征企业所得税的。

六、合理性原则

第一,凡税法规定了具体扣除比例的,从其规定;凡没有明确扣除比例的,则全额扣除。前提是与生产经营有关。

第二,各项支出应当符合经营常规,对不符合经营常规的支出,税务机关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调查。

七、准确性

允许扣除的金额必须准确,不得估计。(1)除税法明确允许扣除的准备(如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外,未明确的准备一律不得扣除。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均不得扣除。

(2)除税法特别规定外,预计负债不得扣除(因为还没有实际发生,则金额是估计的)。

(3)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定的项目、计提基数、计提比例),计提的专用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可以扣除。——特别规定。

第四讲 增值税政策解析与操作

一、征税范围

难点: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1、外购货物对外销售,并提供建筑业、服务业劳务,全额缴纳增值税。

例:甲企业外购设备销售给乙企业,甲企业筹划在合同中划分为设备价款和技术服务价款,然后将技术服务费开具营业税发票,缴纳营业税。

请思考:此方案,行否? :不行。

必须由另一家关联的企业与客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2、自产货物并提供建筑业劳务,如果能够取得施工资质证书,税法允许征税,其中,货款缴纳增值税,施工费缴纳营业税。

为了规避定价的合理性,纳税人通常在异地成立安装公司。

2、财税[1999]273号:技术转让免征营业税。手续:将省科技厅技术认定书报税务机关备案(国税函[2004]825号)。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如果与技术转让费开在同一张发票上,均可享受免征营业税,另开发票的,不得享受。

以设备为载体的技术转让,必须分别开票,设备价款缴纳增值税,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定价必须合理,否则税务机关有权合理调整。

难点二:兼营

兼营增值税和营业税业务,如果同时向一个客户提供属于混合销售业务。

特殊规定:国税发[1996]202号:宾馆、餐饮企业兼营增值税业务,除非另成立分公司,否则一律缴纳营业税,不征增值税。

二、征收方式

(一)销项-进项

(二)简易征收办法(1)小规模纳税人

(2)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特定产品(3)销售08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的旧设备

(4)旧货经营(指购进旧货再出售)单位经营旧货 注意:

第一,自然人销售货物不得办理一般纳税人。第二,不经营发生增值税业务的企业,即使销售额达到标准,可以不办理一般纳税人。

如房地产企业销售多余的钢材

第三,即使是个体户,凡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也必须办理。化整为零,可以有效解决标准问题。

第四,小规模划转为一般纳税人,期末存货最好为零(提前销售或退货)。

第五,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是不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因此一般纳税人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应注意下列问题:

(1)运输费用应则小规模纳税人承担。一般纳税人收回代垫运费,不属于价外费用,不征增值税。运输公司将发票抬头开给小规模纳税人。

(2)成立培训(考试)、营销策划公司,采取“二对一”模式,可以分解为增值税收入和营业税收入。

三、计税依据

(一)销项税

1、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1)代垫运费不属于价外费用。

(2)终止交易,销售方收到的违约金,不属于价外费用

(3)销售方收到的货款延期利息,属于价外费用,缴纳增值税17%(或13%),如果与客户签订借款协议,可以应收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从而利息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

不过,如果是关联方就不用这样操作了。(4)销项税的筹划:

第一,通过税收优惠筹划。例如生产农机是缴纳13%,财税[2001]113号:批发、零售农机免征增值税。因此,成立农机销售公司,由生产企业销售给农机销售公司再销售给客户,可以节省一道增值税。

第二,通过成立关联公司将某些服务,由混合销售全部缴纳增值税,转化为营业税。注意客户的性质。

第三,销售方发生的咨询费、运费、指导服务费、安装费等成本费用(营业税发票),如果能否客户承担,可以减轻税负。

2、视同销售业务

凡所有权转移,均需视同销售。

自产产品如果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虽然所有权没有转移,也需视同销售。(如自产钢材用于本企业建厂房)。

无偿赠送视同销售。买一赠

一、买五送

一、捆绑销售不属于无偿赠送。注意操作方法。

案例:“好立方” 董事长:陈建华 主业:食品包装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家包装厂,年销售总额20余亿元。

2年前,第二创新——新品牌“好立方”——连锁超市。

特色:超市是可移动的——废旧集装箱改装

地点:不在城、镇,而在村!

问题:

解决方案:

(二)进项税

1. 所有外购的货物(包括工程物资、礼品)都需要取得专用发票,实际领用时,如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再计算进项转出。

2. 存货发生了非常损失需转出进项税。实施细则第16条: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丢失、被盗、以及变质失效损失。

(1)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再转出进项税。

(2)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损耗,无需转出进项税。(3)运输过程中产品变质、损坏,属于管理不善,需转出进项税。

(4)食品、保健品、药品因为供过于求,超过保质期,而报废,不属于非常损失。

(5)商品减值(跌价),应当提取减值准备,不属于非常损失。

(6)超市每月都会盘盈、盘亏,通常是商品串号,属于会计差错,应当盈亏相抵,然后作为损失,并转出。(7)原材料损失,通常不考虑原材料成本中的运费7%、人工等,直接转出进项税17%。对于农产品需换算,应转出=原材料/(1-13%)*13%。

产成品发生非常损失,应转出外购部分的进项税。

应转出=产成品成本*物耗率*综合扣除率

物耗率=(产成品成本-人员工资等)/产成品成本*100% 综合扣除率=(原材料1*税率1+原材料2*税率2。)/(原材料1+原材料2+。。)

原材料发生非常损失,原材料成本300万元,税率17%。残值含税销售收入为25万元。请计算应转出?

应转出=损失额*税率=[300-25/(1+17%)/(1+10%)]*17%

3、兼营征免税产品、营业税收入,对征免税、营业税业务共同耗用的外购项目,其进项税划分不清,按照比例计算转出。

操作技巧:。。

思考题:原材料用于产品研发:

(1)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2)不视同销售,但需转出进项税(3)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3)

思考题:公司将产品发放给员工:(1)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2)转出进项税

(3)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1)。注意:如果原材料用于发放给职工,进项税转出。

思考题:公司将生产的饮料用于本单位招待客人:

(4)

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5)转出进项税

(6)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自产产品用于个人消费,视同销售。如果是外购,则进项税不得抵扣。

思考题:公司将生产的饮料用于赠送给本单位客人:(7)

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8)转出进项税

(9)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外购或自产产品用于无偿赠送,视同销售。

思考题:发动机生产厂家将产品用作本公司固定资产使用。是否视同销售?

:否。

思考题:钢材生产厂家,将产品用于本公司建造办公楼,是否视同销售?

:是

思考题:

甲公司有A、B两种产品,均对外销售。其中,A产品继续加工成为B产品,且B产品免征增值税。A直接对外销售,需缴纳增值税。

A用于连续生产免税B,是视同销售,还是转出外购原材料、水电等进项税? 答案:转出。

筹划: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总公司将产品划拨到分公司用于销售,总公司、分公司分别缴纳增值税。

总公司划拨到分公司的货物,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何规定的?

(1)按照具体结算方式判断(2)发货的当天 答案:(2)。

第五讲 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 年薪60万元。

每月发放5万元,税率30%。改为:

每月发3万元,一次性奖金24万元 36万元税率为25%,24万元税率为20%。

二、劳务报酬

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纳税筹划成本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纳税;成本

前言:通过对国内研究总结得出税收遵从成本形式主要有:货币成本中的劳务货币成本和非劳务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中的个人纳税人和企业纳税人的时间成本,以及心理成本和其他成本[1]。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成本因素。(1)货币成本。货币成本包括劳务货币成本和非劳务货币成本。劳务货币成本是依法可循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需要缴纳的部分进行纳税,其中包括咨询费和中介服务费。一般来说,税制的复杂程度比较高,税法的不稳定性因素也比较多,纳税人很少有对纳税事项特别熟悉的,所以纳税申报表的顺利填写在一定情况下都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士指导。非劳务货币成本则主要是指除去应缴纳税款和相应劳务货币成本之后的杂费。这类费用很难从企业其他相关支出中区分出来[2]。(2)时间成本。在纳税人完成纳税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其中包括纳税人收集纳税所需的相关资料、对纳税申报表的填写等,由于税制的复杂和纳税人通常对税务工作的不了解,顺利完成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这里所耗费的时间就属于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包括个人和企业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对于个人纳税人的时间成本而言,在实际纳税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一般都是纳税人自己的工作时间,其中与个人纳税人息息相关的工资率在不同的纳税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一般对个人纳税人时间价值的取值也会不同,这就不能选择社会普遍使用的工资率而只能使用在调查之后得出的税后工资率。企业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就是员工在纳税时消耗的时间与单位时间价值的乘积。(3)心理成本。依法纳税相当于减少一部分自己的收益,中小企业的收益本身就不高,于是在依法纳税过程中中小企业会感觉到成本和支出与心中预期出入较大,加上由于自身对税收条文的错误理解或根本就不理解,可能会对税收的公平性产生疑虑,甚至会产生一些情绪上的不满,以及心理上的焦虑。(4)其他成本。除了上述三大影响力较大的成本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成本,虽然影响程度与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不能相比,但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从次要地位上升到影响税收的主要推动力。发展中国家的法制健全成都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低,税收的复杂性、普及程度又进一步影响到了纳税过程,同时税收环境与相关税务单位的办事效率也对纳税过程产生影响,一些不好的行为还会产生腐败、以及对纳税人权益的破坏。

(二)纳税遵从成本影响因素因子分析。在国内外相关纳税遵从成本影响因素研究中,主要会根据15个相关因素来进行重要性评价,主要包括税法的稳定性和明确性,税制的复杂性,税收政策的公平性,税率高低,税务机构设置,相关效率,税务人员职业素质,税务机关服务措施完善程度,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戒手段和力度,税收腐败程度,税务代理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守法性,办事人员或财务人员对事物的熟悉程度,纳税手段的使用以及最重要的相关中小企业的规模。这些因素包括了税收法治因素、税收征管因素、相关环境因素以及企业特质因素。

在以上因素中,税法的复杂性、税制的公平性对中小企业影响最大。其中税制的复杂性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了应对复杂的税制,中小企业在聘请专业人士时会相应增加更多的支出,导致货币成本上升。同时还会时纳税申报时间变长,增加税收遵从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也会因为其复杂度和货币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的增加而增加。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与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税法执行的公平性有关,中小企业作为相对于较大企业来说遵循相对成本更大的纳税对象,加上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对税制公平进行评价时更为敏感。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制的公平性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

二、结论

我国的税制完善程度还不是很高,税法中各项条款所约束的对象或范围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以及不稳定性,中小企业在纳税时所付出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税收条款的时间会更多,心理成本和货币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为减少中小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首先应该完善税务制度与相关法规,税务机关应该加强行业引导,提升服务质量,规范行业收费标准公开政务等,从而达到间接减少中小企业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使中小企业在推动国家经济过程中发挥更稳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薛菁.税制复杂性与税收遵从成本关系探讨[J]. 科学经济社会. 2010(01)

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纳税筹划研究 篇4

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称之为企业所得税。该税收是税收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纯利润的形成由企业所得税的多少直接决定的, 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目标化发展。企业应纳所得税数额是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所得, 在规定税率不变的前提下, 企业应纳所得额的多少完全由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所决定。若从成本核算的这一方面审视, 降低企业税负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 在收入既定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的扣除那些不合格的项目, 在国家税务制度以及财务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 将企业中所允许扣除的项目进行充分列支, 这样, 势必会使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得到大幅度的削减, 最终, 实现降低税负的目标。

二、运用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阶段, 由于发生损耗造成一部分价值流失到产品成本中, 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化分配。其中, 折旧是成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来看, 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以及平均年限法均属于企业经常使用的折旧方法, 使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去的固定资产成本不一致, 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也存在着差异。由于各企业在使用折旧方法上存在差异, 也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正确计算和提取折旧, 不仅保障了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而且有助于计算产品成本。由于折旧的提取以及计算直接决定于成本的大小, 继而关系到企业所得利润的多少, 最终影响到企业所得税负担, 故企业应在遵循国家的会计准则和税法制度的情况下, 合理的对固定资金折旧方法做出选择, 实现减轻企业税负及简单会计处理的目的。

基于比例税制条件下, 假如未来税率固定并且企业每年的收益比较平衡, 那么想要企业节税稍微有利就需要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基于累进税制条件下, 并且企业的收益如果应有早期高和晚期低以及降低趋势的话, 那么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节税收益额就会越来越大。因为这是由加速折旧法自身属性所决定的, 早起提取折旧额大, 晚期提取折旧额小, 这与企业早期利润高, 晚期利润低的特点恰好吻合;保证各年收益的均衡分布, 可以避免企业因某一时期高收益引起高税负的情况的发生, 尽量减少企业的所得税。因而企业利用折旧方法进行税收的筹划必须对企业各年收益的分布情况进行认真地考虑和分析。当然, 在相应的比例税制环境中, 在未来税率不发生改变并且企业每年收益趋于均衡的情况下, 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法处理税收, 以更加有利于企业节税;在相应的累进税制环境中, 当企业收益早期偏高、晚期偏低并且出现降低趋势的情况下, 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法, 以促进企业收获更大的节税收益额, 这同样是因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早期提取更大的折旧额、晚期提取较小的折旧额, 这便和企业自身早期利润较高、晚期利润较低的比例保持一致, 从而促进企业每年收益得以均衡分布, 以防止企业由于某一时期收益过高而造成企业产生较高的税负, 最终使企业所得税能够实现最节省、最少的目标。

在采取折旧方法实行税收筹划时, 企业还必须对折旧年限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思考。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采取折旧方法时, 其选择权涉及到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选择, 而且在税法及现行财务制度范畴内,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均使企业拥有的一定的选择空间。以制造业企业税收筹划为例, 根据税法及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 企业电子设备、运输设备以及房屋等的折旧年限分别为5—10年、6—10年、30—40年。如此一来, 企业可从实际情况出发, 选取相应的对自身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展开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进而实现企业节约税收支出的理财目的。通常而言, 在开创伊始并且自身享受到减免税收优惠待遇的情况下, 企业可采取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方法, 把企业计提的折旧递延至减免税期满后再计入成本, 以获取企业节税的税收收益。

三、运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初始至生产终止这一全阶段中所拥有正准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原料等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之规定, 存货的计价方法颇多, 即: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以及个别计价法等等, 同时, 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税收筹划时, 应考虑到企业所得税对物价波动以及税制产生的影响。运用个别计价法来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和准确, 但是由于适用范围极小, 工作量任务重, 仅仅用于不能更替使用的存货等, 不同于个别计价法的其他四种方法, 因为运用了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 所以出现了不同发出、库存存货的价值, 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损益。故采用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 可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基于此, 在计算存货成本时, 企业应考虑这一过程将对企业利润、产品成本以及企业所得税等都产生相应的影响, 并且在采取存货计价方法以实行税收筹划时, 企业还须对自身所处的税制环境以及物价波动等相关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加以考虑。当物价持续上涨时, 企业应采取后进后出的方法, 对企业存货实施计价, 以促进企业期末存货成本显著下降、企业本期销货成本显著提升, 从而促进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收益有所减少, 也就是说企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数发生减少, 使得企业所得税的负担有所减轻, 并达到企业税后利润数额增加的目标。当物价持续下降时, 企业最宜选取先进先出法对自身存货加以计价, 以提升企业本期销货成本、降低企业当期收益, 最后减轻企业所得税的负担。当物价发生上下波动时, 企业可采取加权平均法或者是移动加权平均法, 对自身存货加以计价, 从而防止企业由于自身各期利润的忽高忽低而带来的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发生上下波动的现象, 也避免了企业对自身应用资金安排难度的增加。

由此可知, 当处于不同的物价环境时, 企业对自身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选择, 都将对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那么, 在采取相应的存货计价方法以实行税收筹划时, 企业应首先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 根据所收集的充足的信息资料, 并以研究、分析以及论证为立足点, 准确、客观地判断未来的会计年度的物价趋势。在此基础上, 企业可选取最佳的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存货计价方法, 以进行企业存货的发出及使用的计价。

摘要:成本费用核算的纳税筹划是通过利用成本的核算和费用的分摊来完成的。企业运用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实现税收筹划, 在正常纳税期间, 纳税筹划目标是以企业费用支出最小化实现费用摊入成本最大化, 同时, 在实行企业内部核算活动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所提倡的计算程序、成本核算以及费用的分配等一系列合理化规定进行执行, 以此来尽可能的降低纳税费用和成本费用。

关键词: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纳税筹划,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刘岩丽.试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现实选择[J].商场现代化, 2007;03

[2]蔡红艳.成本核算的方法比较[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4

[3]樊丽娜, 李华.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09

[4]王慧, 李纯萍.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特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08

[5]王素华.试析成本核算的方法及其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6]孟德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7]郭娜, 李凡.试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8;06

[8]沈俊伟.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比较[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9;07

注重纳税细节降低企业成本 篇5

一、制定公司总体管理模式时应考虑涉税风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 很多集团公司在现代化信息手段支撑下对集团公司内的采购、资金等实行集中管理, 统收统支, 这是大中型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但是在制定总体管理模式时应考虑管理模式的制定与执行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 是否存在潜在的纳税风险, 否则会付出代价。

某集团公司为加强资金管理, 按照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管理办法要求, 公司成立内部结算中心, 对下属的子公司实行资金统一管理、统一对外支付的集中管理模式。子公司的“银行账户”均被注销, 对外结算统一通过母公司银行账户支付。但在税务机关检查时却认为, 该公司付款方与购货方不一致, 按照税法规定, 不予其子公司抵扣进项税金。其实就其实质来说, 该公司经济业务是真实的、取得的发票也是合规的、现金流并不存在问题, 但是因不符合税法的规定, 而被税务机关做出不予抵扣进项税的处罚, 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二、加强纳税意识、注重纳税细节、降低企业成本

1. 加强合同管理, 签订合同要考虑纳税成本

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扩大及降低成本的需要, 单一的自主经营模式被打破, 承包租赁、工程外委、劳务外包等业务越来越多, 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人员不足、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如外委队伍的管理、合同制定不规范等, 尤其对合同中涉及纳税方面的内容不重视、不明确, 增加了企业纳税成本, 也带来了涉税风险。某公司业务部门签订了一份采矿劳务承包合同, 合同内容中既有工程承包也有提供劳务, 合同规定承包方开具劳务发票, 合同价款20元/吨中包含了5.5%的劳务税金。经财务部门审核后, 认为该合同实际是工程大包合同, 属于其他工程作业, 应开工程款发票, 税金应为3.41%, 经与税务机关沟通咨询确认后, 将合同进行了更改, 降低了合同价款, 为企业节约了采矿成本。

2. 企业合并、分立、注销时应考虑涉税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 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 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前, 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某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被取消了公司形式, 其业务直接并入母公司, 办理注销手续时, 相关业务人员不了解公司注销的程序, 在财务部门还未办理税务登记注销时, 先办理了工商注销登记。因子公司被取消后, 其材料及存货均要以销售的形式转入母公司, 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工商登记注销后, 给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带来了很多困难, 经努力虽未造成损失, 可也给了相关人员一个教训, 在公司注销、合并、分立时各部门要加强协调, 妥善解决涉税问题。

3. 正确划分存货损失, 避免增加税负

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损耗, 投进的原料一部分损耗了, 一部分形成产品。在增值税里, 正常损耗的进项可以抵扣, 非正常损失的进项不能抵扣, 要转出。因此, 正确划分正常损耗和非正常损耗对企业纳税非常重要。区分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的关键, 在于区分造成存货损失的原因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 如果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存货损失, 则属于非正常损失, 如果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则属于正常损失。存货的损失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价值量的减损, 二是实物量的减少。而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客观上往往无法划分正常与非正常损失, 因而其全部损失的进项税金均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导致税负增加。某单位在税务机关的检查中, 被查出部分非正常损失的存货未做进项税转出, 该单位认为其存货损失是属于正常损失, 不需要做进项转出, 经查阅凭证和存货盘点表, 可以看出该单位所有的存货损失, 包括价值量的减损及实物量的减少均反映在盘点表的盘亏一栏中, 且损失的原因叙述不详细, 其中煤的亏损中既有以前年度计划价与实际价结转差异造成的价值量的减损, 也有自燃、磅差等原因造成的实物量的减少, 既有正常损失, 也有非正常损失, 由于无法准确的划分正常与非正常损失, 因而被税务机关责成转出所有存货损失的进项税, 并加收滞纳金, 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为此, 准确地分辨企业的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 有利于企业税费合理, 成本节减。

4. 严格发票审核, 避免不合规发票带来的涉税风险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 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后的余额才是要缴纳的增值税。要想降低企业的税务开支成本, 就必须要对有关增值税进项的事项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某单位收取的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 发票上开具的是货物名称, 但其业务实质应为货物的修理费, 专用发票开具要求中明确规定:专用发票应项目齐全, 与实际交易相符, 对不符合要求的专用发票, 购买方有权拒收, 这张发票的开具显示不符合规定, 该单位退回了发票, 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进项抵扣的关键是要取得规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有的时候企业可能对收取的发票规范情况关注不够, 忽略增值税专用发票收集和保管, 以至使企业的税负加重。某单位在税务检查中被税务机关认定收取的部分运输发票不符合规定, 不予抵扣进项税, 该单位认为很冤枉, 因为从2007年1月开始, 公路运费发票均为机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 通过税务机关认证相符后才可以抵扣, 该单位收取的运费发票全部通过认证, 怎么就不符合规定了呢?原来该单位收取的很多运费发票, 在里程运距一栏, 没有按实际的运距填列, 为了开票方便, 都填成了一公里, 运价都很高, 税务机关认为货运发票的开具要求中规定, 货运发票应如实一次性填开, 运费和其他费用要分别注明。“运输项目及金额”栏填开内容包括:货物名称、数量 (重量) 、单位运价、计费里程及金额等;“其他项目及金额”栏内容包括:装卸费 (搬运费) 、仓储费、保险费及其他项目和费用。备注栏可填写起运地、到达地和车 (船) 号等内容。根据规定, 税务机关认为该单位取得的运输发票里程运距填写不符合要求, 做出不予抵扣的决定, 该单位仍在据理力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考虑, 如果在收取发票时注意到该问题, 保证收到的发票规范, 就不会产生这种分歧, 也就不会给企业带来可能的损失。

5. 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使用和管理发票,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 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收入时开具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规定中对专用发票的开具也有以下要求: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开具, 对不符合要求的专用发票, 购买方有权拒收。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有的单位并没有按照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开具发票, 存在延迟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 违反了发票管理规定被税务机关处罚, 给企业带来了损失。某单位销售货物后因对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款, 出于利用不付款就不开发票的方式来达到催款的目的, 延迟了开具发票的时间, 对方原是小规模纳税人, 应为其开具普通发票, 即使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方也不能抵扣进项税, 但是延迟开具发票时, 对方已由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 收取的增值税发票全部认证抵扣。税务机关在检查时认为该单位未按照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开具发票, 给国家造成了损失, 根据税法规定予以处罚。

纳税筹划成本 篇6

作为中投的副总, 汪建熙最开始考虑此提案的原因, 正是源于中投的真实遭遇。

“我们的所有投资项目, 没有一个是通过中投本身直接投资的, 都是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去投的, 这样可以有效地隔断法律风险、财务风险, 确保不会发生某一个投资出现风险后, 牵扯到中投公司本身上来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汪建熙逐渐发现, 由于我国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制度的不完善, 使得现在中投所用的很多特殊目的公司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会计核算的实体, 而是变成了纳税人。“这让中投的投资操作起来很困难。”汪建熙说。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 我国的合并纳税制度一直有所推进, 但又总是走回头路。合并纳税制度之所以难以进一步推行, 很大程度上缘于其与区域财政的关系难以平衡。

汪建熙认为从以往试行合并纳税制度的效果看, 由于现行分税制体制, 导致部分企业所得税归属地方财政收入, “如果一个集团企业下属的不同子公司设立在不同地区, 耗用了当地的资源, 但税收却落到了母公司所在地, 子公司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是会有意见的。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地区往往利益受损。”这种矛盾, 汪建熙认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比如在两法合并前采用的“就地预缴, 集中清算”的方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纳税筹划成本 篇7

永贵能源是河南能源下属永煤股份的全资子公司, 主要经营煤炭的开采和销售、投资管理。永贵能源作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在贵州区域内的管理主体单位, 负责贵州区域30多家成员单位的管理工作。单位遍布大方县、黔西县、纳雍县、安顺、普安县等县区市, 拥有多对生产矿井和基建矿井。

本文根据永煤贵州地区煤炭企业股权结构比较复杂, 投资主体不一致, 涉税地点分布广, 面临当地税收政策混乱、税费成本畸高等现象, 作了有益的探讨研究。

1 纳税成本含义

企业纳税成本构成要素:税款成本、企业的办税成本、企业的风险成本。企业税款成本:严格依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缴纳税款额。税款成本也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税款成本在一定条件下, 可转换成可控成本。当企业所适用的税收政策并不是唯一时, 税款成本才能转化成可控成本, 当适用的税收政策不可选择的时候, 税款成本是不可控成本。企业的办税成本:用于办理纳税业务等, 管理税后事宜的成本支出。企业的税务风险成本:企业对税务风险防控不严, 导致企业遭到财务损失等。

2 永煤贵州地区煤炭企业纳税成本现状

2.1 缴纳的地方规费无相关政策依据

2.1.1 县乡运煤公路维改费

依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规定, 自2006年12月26日起,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取消县乡运煤公路维改费。但永煤贵州所属大方县及黔西南地区部分煤炭企业仍按2元/吨缴纳。

2.1.2 矿产资源补偿费

依据《矿产品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国务院第150号令) 和《贵州省矿产品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1号令) 规定,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缴纳标准为:

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

但是所属煤炭企业按照吨煤3-5元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2.1.3 矿山管理基金

目前国家及贵州省对此项费用无明确的相关文件规定, 但是所属黔西南煤炭企业仍按5元/吨向煤炭产业协会缴纳, 并且县政府只是以公告的形式发布收取, 并未下发正规文件。

2.2 征收方式不统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查账征收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 能够如实核算, 反映生产经营成果, 正确计算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核定征收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 不能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成果, 不能如实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永煤贵州区域内煤炭企业均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核算, 但是所属黔西县单位新田矿、高山矿、小春湾煤矿, 所属黔西南州普安县兴安煤业糯东矿均实行核定征收方式。当地税收政策混乱, 分管税局出具一项通告, 即要求企业缴纳各种税费。通过分析比较, 核定征收的吨煤税负比查账征收要高出20多元/吨。

2.3 营业税核定不合理

根据《营业税实施条例》规定,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税种。各煤矿项目的主营业务均为煤炭销售, 无涉及营业税应税项目。但大方县相关企业按照营业额5%缴纳营业税。

2.4 财务人员低估了对税法的理解

会计政策与税法政策存在很大差异, 税法按照真实发生的原则进行处理。会计政策理解往往简单一点, 税法政策需要财务人员咬文嚼字, 很多时候低估了对税法的理解。财务为事后核算, 部分企业并未将税收筹划纳入财务主要工作中。

3 加强企业纳税成本管理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懂税法、精税法的高素质队伍

财务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 充分享有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享有的知情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等相关权利。财务人员加强对税、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密切关注国家税收的最新动向, 要做到企业缴纳的各项税、费都要有国家及省政府相关的文件支持。

3.2 提高财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加强同当地税务局管理部门的联系

财务负责人及主管税务人员, 要与当地税务局管理部门保持紧密联系。针对税务管理局乱收费的现象, 勇于向有关部门指出, 以争取减征或免征。

3.3 加强税务管理工作

加强对税收政策研究, 加大税务法规培训, 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照章纳税, 合理避税, 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积极进行税务筹划,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深入挖掘自身优势, 在营改增、资产购置、安全投入、科技研发等方面认真研究、细致谋划以降低总体税赋, 拓展企业盈利空间。

3.4 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

(1) 明确管控体系中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树立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职责, 更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 (2) 税务管控贯穿着企业的产供销各个环节, 树立税务管理理念, 强化税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涉税业务处理的能力。税务管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要坚持不懈地将税务管控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发展中。

3.5 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 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结合永煤贵州地区煤炭企业实际情况, 笔者从采购、销售、合同管理、筹资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做好税务筹划管理工作。

(1) 强化采购管理, 抵制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税务风险。企业的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合同约定和物资到货情况, 及时向供应商催要购货发票, 并对供应商送交的票证、单据进行审核把关。特别是票据的种类、税率是否与购销合同约定一致。无特殊约定的, 不得接收增值税专用发票外的其它发票。根据新的增值税管理规定,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期限为180日, 相关人员接收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要慎重。发票开具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金额等要素与合同、到货验收单是否三者一致。针对在采购过程中, 供应商提供不合规的发票, 经办人有权退回发票。以上工作能避免采购过程中, 因票据不合规、程序不合规等现象带来的税务风险。 (2) 财税人员要参与到经营活动中, 特别是在企业合同会签工作中, 财税人员对合同涉及的税收或财务风险有自己更为专业的职业判断, 可以帮助企业从财税后果角度全面控制合同的风险。

4 永煤贵州区开展纳税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经济形势日益严峻, 煤炭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 大部分煤炭企业持续亏损, 而煤矿企业综合吨煤税负高达184.92元, 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通过开展纳税成本管理, 对降低企业的税负, 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永贵能源层面对部分单位税收进行统一协调, 积极进行税收筹划, 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照章纳税, 争取地方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 合理避税, 减轻税负。

摘要:根据永煤贵州地区煤炭企业股权结构比较复杂, 涉税地点分布广, 当地税收政策混乱、税费成本畸高等现象, 结合永煤贵州地区煤炭企业纳税成本现状, 提出了纳税筹划的各种举措, 降低企业税负,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纳税成本,税务管理,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相东.关于对纳税人需求分析的调研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 2011 (S1) .

[2]刘秀丽.税收成本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006.

纳税筹划成本 篇8

一、融资方式

(一) 融资条件

不同的信用等级和资质条件是银行决定对企业是否放贷的主要依据, 也是银行作出是否浮动贷款基准利率的客观证据。企业若要获得银行等部门的资金支持, 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较大的资产规模 (小企业另有要求) 、正常的现金净流量和无不良贷款记录等;同时, 还应当根据所选择的融资方式的不同提供相对应的特殊资料。如采用抵 (质) 押方式, 必须有一定价值的资产;采用国内保理方式, 必须具有较稳定的、足够量的应收账款等等。我们在此假设, 企业已具备融资所需的各种条件, 另假设零星费用忽略不计。

(二) 融资方式的选择

1.向金融企业借款

(1) 借款时间相同

目前, 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常用方式有:企业信用、担保、质押、抵押、国内保理、办理敞口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等。从理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融资方式产生的不同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其优先顺序为:办理敞口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信用、担保>国内保理>质押、抵押>委托贷款。由于企业采用企业信用、担保、质押、抵押、国内保理和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所产生的主要成本 (利息费用) 相同, 因此我们选择其中之一“企业信用”与“办理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成本比较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需资金1000万元, 期限半年, 拟采用信用贷款方式或办理50%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 (即:存入保证金1000万元, 银行开具承兑汇票2000万元) 。已知当期半年贷款执行利率 (基准利率) 为5.6%、半年存款利率2.8%、月贴现利率0.46%、银票办理手续费0.05%, 试选择借款方案。 (本例的存、贷款利率均为2012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利率, 下同。)

方案一:企业信用贷款融资成本=贷款金额×贷款利率=1000×5.6%=56万元。

方案二:办理50%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成本=银票办理手续费+贴现利息-保证金利息=2000×0.05%+2000×0.46%×6-1000×2.8%=28.2万元。

显而易见, 方案二优于方案一。但是方案二的选择受企业业务量大小的制约, 企业只有在满足银行办理敞口银行承兑汇票的条件才能使用;同时银行承兑汇票变现也受贴现银行信用等级的制约。

(2) 借款时间不同

由于企业在不同时期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同, 资金的使用时间也不同。短期借款具有办理手续简便、资金使用灵活、信用条件要求较低等优点, 缺点是资金的使用时间较短, 到期后若继续使用资金需重新办理手续, 且不利于企业进行长期规划;长期借款具有资金使用时间较长的优点, 缺点是办理手续复杂、资金使用不灵活、信用条件要求较高等。企业要在同等融资条件下作出恰当的选择。

案例二:某企业需要资金2000万元, 使用时间三年, 拟向金融机构借款。可采用的方法为:一年期流动资金借款 (到期续贷) 或三年期长期借款。已知一年期贷款利率6%, 三年期贷款利率6.15%, 该企业资金报酬率10%, 利息按季支付。请选择方案。

方案一:一年期借款

年利息费用=2000×6%=120万元;季利息费用=120/4=30万元;三年利息费用=120×3=360万元;一年融资成本FV=利息的全部价值 (含时间价值) = (N=4, I=10%, PMT=-30) (注:按年金终值计算) =139.23万元;三年融资成本FV=139.23×3=417.69万元。

方案二:三年期借款

年利息费用=2000×6.15%=123万元;季利息费用=123/4=30.75万元;三年利息费用=123×3=369万元;三年融资成本FV=利息的全部价值 (含时间价值) = (N=12, I=10%, PMT=-30.75) (注:按年金终值计算) =657.56万元。

分析: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计算,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支付利息9万元, 如果方案一在今后的两次到期续贷期间发生了其他费用, 两者差异微小;但是从财务管理和理财规划的角度核算,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支付利息239.87万元 (会计利息差9万元, 利息时间价值差230.87万元) , 即使方案一在今后的两次到期续贷期间发生了其他费用也不可能弥补此差异。如果企业同时具备长、短期借款的条件, 应选择方案一。

2.向金融企业之外的借款

向金融企业之外的借款包括: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关联企业借款、个人集资借款和延迟偿还企业债务等方式, 其中延迟偿还企业债务所发生的融资成本最低, 因而对企业的信誉要求最高同时融资风险最大。向金融企业之外的融资行为一旦发生, 企业往往需要支付比向金融机构借款更多的利息, 但可以获取较多的资金、较灵活的资金使用和较低的融资风险, 在企业急需扩张或应对经营风险时可以作为首选。

案例三:某公司是所在地大型企业急需资金1000万元, 拟采用延迟偿还下游企业债务或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方式来解决目前的资金不足, 期限三个月。试选择借款方案。已知借款利息为7.28% (六个月贷款的基准利率上浮30%) 。

方案一:延迟偿还下游企业债务:融资成本=0

方案二:向非金融企业借款:融资成本=借款金额×借款利率=1000×7.28%=728万元。

通过量化指标分析, 企业应选择方案一。考虑综合因素, 延迟偿还下游企业债务将给企业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影响。如果企业信誉很好, 销售收入稳定, 这种不确定影响可能消除;反之企业将付出增加未来采购成本、降低未来采购质量、作出其他让步等代价。按照谨慎原则, 笔者在实践中选择了方案二。

通过上述分析, 融资方式的选择或决策, 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信誉条件在不同时期对资金的需求规模而定, 无固定模式。

二、融资成本的所得税筹划

上述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其结果是企业既能通过融资行为获取自己所需的资金, 又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资金流出量。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融资成本, 也就是业务决定财务。但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 并不是所有融资成本均可税前扣除。由此很可能带来所得税永久性差异, 形成涉税风险企业多交税款。所以对融资成本的主要部分———借款利息需作进一步分析和筹划。

(一) 向金融企业借款的所得税筹划

在案例一中, 从融资成本支付的金额来看应选择方案二, 但如果从资金变现的速度来看应选择方案一。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银行承兑汇票都能及时变现, 同时方案一产生的融资成本也符合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条件。《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这里所说的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按此规定, 对企业发生的向金融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 可按向金融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 在发生年度的当期扣除;所说发生年度, 应该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可以理解为即使当年发生应付 (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 未付的利息, 也应当在当年发生扣除;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按照实际发生数予以税前扣除, 包括逾期归还银行贷款, 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 也可以在税前扣除。

同样, 案例二所产生的融资成本与案例一产生的融资成本也符合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条件, 究竟采用哪种融资方式, 企业应视自身的融资条件和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渴望度而定。

(二) 向金融企业之外借款的所得税筹划

1.向非金融企业

在案例三中, 从融资成本支付的绝对数来看应选择方案一。但考虑综合因素, 延迟偿还下游企业债务将给企业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影响。按照谨慎的原则, 笔者选择方案二。因为,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按此规定我们应做如下操作:首先要判定借款期限是多长, 然后查找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应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还要注意的是, 金融企业的利率也不一样, 各银行的浮动利率不一, 为了准确掌握, 应按照本企业开户行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因为各级税务机关无法掌握各行的利率, 只有按本企业开户行的利率掌握较为合理, 也符合新税法的合理性原则。对于超过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差额, 企业应于次年5月底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关联企业之间借款利息的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债权性投资, 是指企业直接或者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 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或者需要以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质的方式予以补偿的融资。权益性投资, 是指企业接受的不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 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的投资。财税[2008]121号文件规定: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 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

案例四:某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 其中母公司权益性投资1800万元。2014年1月1日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 (债权性投资) 4000万元, 期限一年, 年利率6.48%, 试计算子公司当年税前可扣的利息成本。已知当年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6%, 所得税税率为25%。

分析:2014年子公司实际利息支出=借款金额×借款利率=4000×6.48%=259.2万元;

按照当年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6%计算:

2014年利息支出=4000×6%=240万元;

按照税法规定的债、权比例2:1和按照当年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6%计算:

2014年利息支出=3600×6%=216万元;2014年超利率多支付利息=259.2-240=19.2万元;2014年超利率、超比例多支付利息=240-216=24万元。

结论:按照税法规定, 2014年子公司多支付利息43.2万元 (259.2-216) , 应调增所得税10.8万元 (43.2×25%) 。

在理解此规定时, 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多付的利息不得税前扣除。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融通资金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 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 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二是债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的利息原则上不允许税前扣除。债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不得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 应按照实际支付给各关联方利息占关联方利息总额的比例, 在各关联方之间进行分配。三是投资者未到位投资所对应的利息不允许税前扣除。如果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 则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中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 因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 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 所以是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

3.向个人集资借款利息的扣除

向自然人借款分为两类: (1) 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 如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2) 企业向除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也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是如果个人不能提供发票, 此项利息支出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

三、结论和启示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优先顺序为:敞口银票融资>向金融企业融资>向非金融企业融资。但是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个是有多少企业能够获得办理敞口银行承兑汇票的资格;另一个是敞口银行承兑汇票变现又有何种规定 (本文不再展开) 。

纳税筹划成本 篇9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主要组成内容

税收遵从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心理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其它成本。心理成本指的是因为纳税这一行为对纳税人在心理产生的影响,使纳税人心理、情绪、精神上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影响主要指的是纳税人产生急躁、不满、焦虑等负面影响。如果纳税人遇到困难向中介机构求助时,纳税人将需要支付一部分的货币,此时心理成本也就转变为了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先顾问咨询而支付的费用等。时间成本是指个人纳税以及公司纳税行为在对相关纳税义务旅行时,需要时间对收据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以及纳税报表填写等行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纳税个人以及纳税公司在纳税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参照社会平均工资率进行正比例转化。时间成本在税收遵从总成本中所占国家的比例较大。其它成本指的是在纳税环节过程中,内部的机关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少数关于贪污腐败行为,该纳税人和纳税公司增加了其它遵从成本。

二、税收遵从与税收征管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纳税过程中,如果遵从成本内的货币增多,将会使纳税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多,从而降低纳税在经济上的收入,这也就表明了纳税人需要将被打算用于其它方面上的资源用于在纳税事务上的处理上,这势必会降低纳税人的在经济上获取的收入。因此在纳税过程中,税制越复杂,税务管理环节越多吗,那么征税的管理费用也就将会变得更高,同时也会使纳税成本增高,由此可见,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有着一定关系。如果纳税人或纳税公司的经济实力使其可以忍受现状,选择忍受这一情况,但如果从“经纪人”理性选择来对问题进行考虑,纳税者可能会从其它途径入手来适当的规避这一成本的产生,由此可见,较为复杂的管理体制和税制将会大幅度降低纳税者的税收遵从意愿,从而在纳税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遵从行为。

三、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

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征管成本两者共同构成税收运行成本,税收遵从成本的规模较大,因此对纳税人的行为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税系统及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税收的成本运行,从而降低税收的遵从成本。

1. 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

行政程序和复杂的税法以及税收和过多的税收制度以及动机条款决定了税制的复杂性。复杂的税制是纳税和征税纳税在理解上都存在着更大的困难,不仅增加了遵从成本,同时也导致了征管成本的增加。近几年,我国的相关政策放宽了在税务上的政策,减免税制结构成为了我国在税收上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宽税基不仅可以确保征税收收人的利益,而且可以使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税种运用同一种税基。税种上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避免纳税者在进行纳税过程中进行税种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价格低税收遵从成本,实现对经济扭曲的矫正,从而减少遵从成本,提高纳税者的经济效益。

2. 提高税收服务质量

改善税收服务,提高税收服务水平,是降低遵从成本的根本途径。税收服务中的每一项对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都有着重要作用。从税务机关的服务来看,有效的税收服务信息,能够帮助纳税者减少收集涉税的货币成本和信息成本;良好的纳税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纳税者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优质的服务可以降低纳税者的货币成本。纳税服务应当贯穿整个纳税过程。纳税前应当为纳税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服务,从而使纳税者的办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纳税中应当为纳税者提供便利的条件,使纳税者准确、快速的完成纳税;税后应当为纳税者提供投诉监督,确保纳税的合法性。

3. 规范税务代理机构

税务代理机构在纳税过程中以中介代理机构的形式出现在纳税中,依照税法中的相关规定正确的对税种进行计算,从而确保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收益都不会受到损害。目前,在我国税务代理机构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处于一种初始阶段。在日后的工作中于要对税务代理机构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将税务结构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从而使税务中介结构变得更加独立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从而更好的纳税服务,努力减少遵从成本中的货币成本。

四、结束语

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税在改革上能够实现良好的改革,通过税收遵从成本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减少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进而使遵从成本与征管成本之间构成良性发展,使税收制度变得更加稳定,降低纳税者在纳税过程中的遵从成本。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娇.纳税遵从行为理论及其对我国制定纳税激励措施的启示[J].税务研究,2010,7(01):121-122.

[2]薛箐.税制复杂性与税收遵从成本关系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10,5(01):110-111.

[3]王宜刚,刘龙飞.我国财政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1,7(03):51-52.

上一篇:V型滤池工艺下一篇: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