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风险

2024-06-13

纳税筹划风险(共12篇)

纳税筹划风险 篇1

摘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命脉, 运用财务管理原理合理的纳税筹划对于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经济活动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理解的片面性和滞后性等因素, 纳税筹划存在风险, 分析和规避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收益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从理论上来讲, 纳税筹划方案可以降低部分税负或间接增加企业价值, 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究其原因, 是纳税筹划风险并未引起纳税人的足够重视。风险是无处不在的, 企业在选择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 必须重视纳税筹划的风险控制, 降低筹划方案失败的可能性, 从而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一、纳税筹划风险概述

纳税筹划风险, 一般是指纳税筹划活动失败, 或走入纳税筹划误区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除法律责任风险外, 主要包括经济损失风险、竞争不利风险和未来利益受损风险, 一般来说纳税筹划风险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存在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纳税筹划风险总是无处不在的。

2、不确定性。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纳税筹划风险的大小、结构和表现形式必然会产生差别, 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

3、可度量性。尽管纳税筹划风险的客观性使得风险不可避免, 但由于风险是可度量的, 人们可以根据风险程度进行理性纳税筹划的方案选择。

4、效益性。风险和效益是并存的, 它可能带来损失, 也可能带来效益。关键在于企业能够理性的开展纳税筹划工作, 正确获得最大的理财收益。

二、纳税筹划风险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1、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风险

税收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 总是在不断地适应经济活动的变化, 因此, 税收政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经常会有一些税收政策进行更新和调整。纳税筹划是事前筹划, 每一项纳税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 在此期间, 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企业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 可能就会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 从而导致纳税筹划的风险。为此, 对企业财务人员、办税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税收政策变化信息, 尽可能的规避因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及时, 理解不透彻, 把握不全面而导致的纳税筹划风险。

2、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导致的风险

纳税筹划都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充分执行的前提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如果本身存在缺陷, 或者制度比较完善但没有切实执行, 都将导致纳税筹划风险发生隐患。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完全分离, 会计核算混乱, 必然会导致作为筹划依据的会计信息失真, 从而使纳税筹划方案很难取得实效。

3、纳税筹划目的不明方案不严谨导致的风险

纳税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纳税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的。如果企业纳税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 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 会导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在纳税筹划实务中, 企业常常会忽视筹划的机会成本, 从而产生筹划结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措施

(一) 加强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1、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 这是成功开展纳税筹划的前提, 由于企业的收益同时受到商品价格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前提。

2、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无论是从事纳税筹划的专业人员还是接受筹划的纳税人, 都应当意识到, 由于纳税筹划目的的特殊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 纳税筹划的风险是无时不在的, 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 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 各相关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 建立一套科学、快捷、方便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 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风险, 立即向筹划者或经营者示警, 并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 使筹划者或经营者能够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制定有效的措施, 及时遏制风险的发生。

3、注重筹划方案的综合考虑。

纳税筹划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既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 纳税筹划必须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应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 从而不能仅局限于个别税种, 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如果有多种筹划方案可供选择, 最优的方案应该是整体利益最大化方案, 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

4、贯彻成本收益原则, 实现收益最大和成本最低的双赢目标。

随着某一项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 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 必然要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 也会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的相应机会收益。因此, 纳税筹划应遵循成本收益原则, 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 还要在比较选择中将纳税筹划方案所放弃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机会成本加以考虑。只有当纳税筹划方案的成本和损失之和小于所得的收益时, 该项纳税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

(二) 加强税收政策运用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1、正确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依法纳税是纳税人的义务, 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应当是合法的, 这是纳税筹划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 也是衡量纳税筹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进行实际操作时, 要学法、懂法并做到守法, 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的内涵, 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 务必使纳税筹划方案不违法, 这是纳税筹划成功的基本保证。

2、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经营环境的变化, 保持纳税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纳税筹划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纳税筹划方案并没有固定的套路, 筹划的手段及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应针对不同的问题, 因地制宜, 进行具体分析。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 加之税收政策和纳税筹划的主客观条件处于变化之中, 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 制定切合实际的纳税筹划方案, 并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相关政策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3、协调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 使得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 纳税筹划方案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规避和防范纳税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便是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 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4、聘请纳税筹划专家, 提高纳税筹划的权威性、可靠性、科学性。纳税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涉及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 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筹划人员来操作。因此, 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纳税筹划业务, 需要聘请纳税筹划专业人士 (如注册税务师) 来协助开展, 以提高纳税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

综上所述, 合理的纳税筹划是企业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可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竞争能力。鉴于经济活动环境本身的复杂性, 分析和规避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为此, 企业要高度重视纳税筹划工作, 合理运用政策规避存在的风险, 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更要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合理纳税筹划措施。

纳税筹划风险 篇2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纳税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纳税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纳税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比如,某一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然要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如果向他提供一份筹划方案,可以让他免予缴纳任何税款,只要他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下就可以了。这一纳税筹划方案虽然使得税收负担虽然为零,但其收益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税收负担的降低明显是不可取的。可见,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应当考虑收益与支出是否配比,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三、筹划后的风险控制

纳税筹划的两面性博弈中,尽管能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但这仅是预测与估计。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风险与效益并存,有效控制风险是筹划目的得以达到的关键。企业纳税的风险防范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正确树立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一般需要在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作出安排,由于经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数错综复杂,且常常有些非主观所左右的事件发生,这就给纳税筹划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因而其成功率并非是百分之百;况且,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也是一个估算值,并非绝对的数字。因此,纳税人在实施纳税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

(二)准确理解与把握税法

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深入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使纳税筹划活动遵循立法精神,才能达到纳税筹划之目的。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不同营运方式的税收规定的比较,故对与其相关的法规进行全面理解与把握,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基础,才能进行比较与优化选择,制订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投资、经营、筹资等方面的纳税筹划方案。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三)关注税法变动

成功的纳税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国家规定的非税收的奖励等非税收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筹划的风险,因为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有溯及力,原来是纳税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因此,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

[1] 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于长春.税务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孙凯.美国联邦税收制度[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与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必要性;风险;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竞争的不断加剧,纳税筹划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由于我国企业对纳税筹划研究较晚,在实际操作中与税务部门之间还存在不一致,使得企业纳税筹划制度难以有效贯彻,也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为此,本文将着力就納税筹划的内涵及必要性,从风险识别中来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纳税筹划及必要性研究

纳税筹划是企业通过对相关涉税业务进行制定完整的、尽量减少税负的纳税计划,其目标在于降低涉税业务的税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根据我国税法相关政策,纳税筹划是对企业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企业税负合理优化的一种方式。当然,对于纳税筹划本身,并非是偷税漏税,而是依托现在税法制度规范下所进行的减税降负行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自主纳税行为,是在遵守税法要求下完成的纳税方案。由于企业在纳税筹划中,对于不可控因素所带来的利益与计划的不一致现象,可能面临一定的纳税风险。因此,政府只有从税法制度完善上来促进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合理、规范,而企业在纳税筹划中,也需要从会计人员对税法制度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正确评估企业纳税筹划的收益与纳税筹划方法,才能降低和减少纳税筹划可能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在完善自我核算、自负盈亏管理中,始终将效益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工作。税收的强制性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管理的基础,纳税筹划的实施,也是企业响应国家税法要求,践行纳税义务的具体表现。其必要性有三点。一是纳税筹划是现行税制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开展财务核算工作的基础。由于企业税法政策与税法技术的原因,企业面临的税种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税法核算方法将导致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二是纳税筹划是企业履行的税收义务。企业在自我增长过程中,需要遵循我国税收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在企业纳税行为上,企业可以根据税法规定享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而纳税筹划就是从自身经营业务的调整中来合理调节纳税支出,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目标。三是纳税筹划是提升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依法纳税是必须的,而税法规定的纳税行为又具有一定宽泛性,企业通过纳税筹划来优化纳税税款,以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收益。

二、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归纳

对于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是纳税筹划人在制定纳税方案中,因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纳税筹划风险,特别是与税法规范不一致的纳税行为。因此,从纳税筹划风险归纳来看,主要有四种风险类型。一是企业经营上的风险。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业务具有差异性,企业在对不同业务的收益预测上也存在不确定性,而纳税筹划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计划,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风险问题,如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收益的降低,将会直接影响纳税筹划计划,使其陷入纳税筹划的经营风险中。二是企业纳税筹划人的操作风险。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税收业务的策划、整理与实施,由于财务人员自身操作能力局限,如对整个纳税筹划方案的理解缺乏正确评估,产生理解偏差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未能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从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可行性分析来看,税法政策理解偏差、纳税业务执行偏差都可能带来纳税风险。三是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应用风险。我国在企业税法政策制定上,一些优惠税收政策在执行上,企业因未能充分理解和应用,可能带来因税收政策变化而增加税负的风险,使得企业未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只有加大对税法政策的解读与关注,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才能避免税法政策风险。四是违反税法下的风险。对于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纳税筹划人因不了解税法制度、规范预期,或者违反税法制度要求,钻法律漏洞,可能导致纳税筹划风险。

三、改善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制定企业纳税筹划方案,正确、全面评估纳税筹划的风险,并从多个方面来提升纳税筹划水平,降低和避免纳税筹划风险。主要从五方面来着手。一是加强纳税筹划风险及纳税筹划综合知识、能力的学习,特别是全面了解企业市场环境、税收政策、不同税种对纳税筹划方案的影响。如学习法律、税法、财务、风险等专业知识,加强企业纳税筹划专项学习与培训,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构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对企业各业务部门的协同合作,特别是定期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研讨,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责任进行划分,并落实到各部门、人员,促进纳税筹划风险协同机制的建立。三是保持与税务机构的良好沟通,特别是对税法制度、政策的及时了解,从纳税筹划不同税种的选择、征收方式的对比中,科学规划纳税计划;保持与税务机构的积极沟通,做好纳税筹划咨询与协同工作。四是做好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尤其是立足纳税筹划流程,加强岗位责任、财务审批、风险评价、业务考评等制度建设,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纳税筹划降低税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巍.关于提升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科学性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5(09).

纳税筹划风险应对策略探讨 篇4

企业应确立关于风险的理念, 并确定风险容量。所有企业的核心都是人 (他们的个人品性, 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 以及经营所处的环境, 内部环境为主体中的人们如何看待风险和着手控制风险确立了基础。企业纳税筹划的核心领导, 必须对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有所了解。

就纳税筹划而言, 内部环境是指,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所具备的条件, 如果一个企业想采用税收优惠条款进行纳税筹划, 那么它必须是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 如果企业没有达到税收优惠条件所设立的标准, 那么也就不可能利用税收优惠条款来进行纳税筹划;这里所说的条件也不全指事情本身, 纳税筹划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人的因素, 人的行为和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纳税筹划的效果, 因此在人员方面, 我们应更多的关注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处事能力, 达不到纳税筹划要求的人员配备, 就尽量不要选择高风险的纳税筹划方案, 应选择适合自身素质和特点的纳税筹划方案。因此选择纳税筹划方案, 首先要考虑内部环境:企业的基本情况, 主营业务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条款的规定, 是否属于高薪技术企业, 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整个纳税筹划事项, 是否有相应的人员装备, 这是纳税筹划风险的事前防范。

二、目标设定

纳税筹划必须先有目标, 企业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 并保证选定的目标支持主体的使命并与其相衔接, 以及与它的风险容量相适应。

企业纳税筹划的总体目标是尽量取得节税收益或税收成本的时间价值。但各个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节税, 更有可能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企业总体的财务目标而舍弃纳税筹划的节税收益, 纳税筹划是要付出成本的, 同时也就影响到企业财务指标的考核, 因此, 企业在确定纳税筹划的目标时, 一定要考虑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 要衡量企业的整体情况。当然, 我们在学目标管理的管理课中知道, 目标是可以分层次、分阶段的, 在纳税筹划中也不例外, 一旦根据整体战略规划确定了纳税筹划的总目标, 我们就应该再把此目标分解成各个小目标, 实行目标责任制, 把分解的各个小目标落实到人, 这些人员也可以尽量提早预测小目标能否实现, 进一步调整目标之间的分配。这种目标管理方式能有效的促进各个小目标的实现, 也更有可能发现影响小目标实现的因素, 提早防范, 这也是纳税筹划风险的事前防范。

同时, 针对一个纳税筹划目标, 我们可能设计多个纳税筹划方案, 我们应对这些目标进行比较排序, 选择出较优方案, 同时也不放弃次优方案, 调整方案的灵活性以备不利事项的发生。

另外, 纳税筹划的目标一定要具有可行性, 能否可行主要是根据企业的预算来测定, 而预算又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加强纳税筹划的事中控制便不可少。

三、事项识别

企业必须识别可能对纳税筹划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 包括表示风险的事项和表示机会的事项, 以及可能二者兼有的事项。

由于纳税筹划是预先对涉税事项的一种安排, 因此, 企业的涉税事项便是企业应该关注的焦点, 另外, 相关税收法规也是至关重要的控制点, 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由于市场经发展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那么企业所进行的纳税筹划方案就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 企业之所以会进行纳税筹划完全是因为税收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 用较低的纳税筹划成本替代较高的税收成本, 取得节税收益, 当某一税种在企业税收成本的比重下降时, 可能会达不到原来纳税筹划方案的预想效果, 反而使企业得不偿失, 关注企业涉税情况的变化是纳税筹划事项识别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国家税收环境的变化, 比如一些税收条例细则的变化, 可能增加、删除或修改的某些税收条款, 这些条款是否会影响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施行和效果。2008年度我国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 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规定, 企业必须研究新企业所得税法, 通过对新税法精神的领会来增加企业制定纳税筹划方案的灵活性, 且不可在税法不倡导的方面进行避税, 有可能受到国家反避税措施的打击, 就我国目前反避税措施来讲, 有三个立法层次:一是法律, 包括企业所得税法 (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八条) 和税收征管法 (第三十六条) ;二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一百零九条至第一百二十三条) 和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至五十六条) ;三是财政部或税务总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包括国税发[2009]2号文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和财税[2008]121号文 (资本弱化的债资比例规定) 以及《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办法》等。针对我国反避税措施的加强, 企业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应对:首先, 认真学习国家以及国际上的反避税文件;其次, 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各种反避税规定中所针对的各种经济行为及事项;再次, 组织落实, 即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人员落实, 应该有足够的人员来研究国家的反避税措施;资金落实, 应该为防范纳税筹划风险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再教育工作的落实, 即对筹划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 提高他们在该方面的业务水平及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现阶段我国的税收法律体制正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进一步完善, 税法细则的出台更加频繁, 企业加强税收动态趋势研究有助于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发生。

四、风险评估

对于识别出的风险应进行分析, 以便确定管理依据。风险因素存在于纳税筹划过程中, 并从中影响纳税筹划的结果, 我们应尽可能找到风险因素影响目标的方式, 因此对风险的评估是防范的前提,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对于可能影响纳税筹划收益的风险事项进行分析, 定性与定量研究纳税筹划风险因素的大小, 评估其影响程度。

由于纳税筹划都是在预测的基础上选择较优的纳税筹划方案, 这些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增值率、成本、税率等方面的变动, 这些方面都可能影响到实际应纳税额, 进一步影响到对筹划方案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讲, 企业对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预测是否准确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效果, 对国家税收税率变动、税务机关人员的态度的预测也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效果, 我们进行风险评估就是要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的预测相对比, 观测其变化, 判断其是否会影响到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 影响的程度怎样, 是否有替代方案可供选择。

五、风险应对

企业对识别及评价的风险的应对措施, 包括回避、承担、降低和分担。企业应该选择相应措施使风险与纳税筹划的风险容限和风险容量相适应。即指纳税筹划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应与其预先取得的节税收益相配比, 处于可控之中。

纳税筹划始终是处于一种动态博弈中,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博弈, 税务机关是代表国家征税, 具有主导性、权威性, 而纳税人则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对于因此而产生的政策风险, 企业应尽量回避风险, 对于因征纳税双方之间的认定差异及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而产生的风险, 企业可以尽量寻找第三方代理人, 代理人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能够争取纳税人的权益, 比如延期缴税权等, 尽量降低纳税筹划风险。对于道德风险, 企业可能不诚信纳税产生的道德风险, 税务机关一旦查出, 必定是严厉的惩罚, 所以企业不应该隐瞒涉税事项, 诚信纳税, 回避此类道德风险, 纳税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道德风险应该通过契约来约束, 在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时, 纳税人属于契约的甲方, 因此拥有较多的自主权, 在签约时, 应该考虑到风险的存在, 尽可能多的保护自身的权益, 转移风险。

上述步骤是一种规范的模式, 当企业采用时, 应尽可能考虑实际情况, 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影响纳税筹划效果的风险因素, 或者使其影响程度尽量降低。而不应该按部就班失去控制风险的机会, 在纳税筹划中应有时间与危机观念, 明确了风险因素就应尽早做出准备, 防范于未然。

摘要:我国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形成规范的理论系统, 也没有成熟的研究方法, 这致使我国现阶段的纳税筹划风险研究缺少针对性和应用性, 因此本论文主要针对纳税人、税务代理人与税务机关人员三方人员在纳税筹划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进行研究, 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针对企业纳税筹划中遇到的风险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晓永:《纳税筹划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财会月刊》, 2007, (33) 。

[2]盖地、钱桂萍:《试论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及其规避》, 《当代财经》, 2005, (12) 。

[3]麻晓艳:《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 《福建税务》, 2001, (12) 。

纳税筹划风险 篇5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给企业纳税筹划带来的风险

1.政策变动风险变小

政策变动风险,是指因政策变动使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相对时效性出现问题,而使实际筹划效果偏离预定效果存在不确定性。而新法的实施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政策由频繁调整转化到相对稳定阶段的标志。据专家估计新企业所得税能在今后15-20年内保持大体框架不变。因此企业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其面临的政策变动风险将大大减小。

2.政策选择风险变小

企业自认为所实施的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可能会由于政策差异或认识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这种可能性就是政策选择风险。由于新税法在税制上有所简化,企业在理解税收法律时比以前的难度相应降低,所选择法律条文的错误率也会降低。

3.税务机关认定风险依然较大

认定风险,是指企业设计、实施的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而使筹划达不到预定目的的可能性。新税法中有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在加上很多税务工作人员对税务筹划有着偷税的误解,在实务中可能使得税务机关滥用此条款,企业面临的认定风险依然很大,如何使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依然是重要的难点。

4.内外部环境变化风险仍不可忽视

这种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企业达不到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或达到优惠条件后又因各种原因失去了优惠待遇,如高新技术企业续期认定失败就会失去15%的优惠税率。另一是企业的经营损益风险。所得税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利润的分享,但是并未承诺相应比例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可以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之前发生的经营亏损。但如企业在5年后仍然亏损,就会失去弥补亏损的利益。

5.新《企业所得税法》新增反避税条款,针对企业滥用纳税筹划的状况,通过减少税法漏洞,增加反避税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反避税措施的加强,增加了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

1.重视事前基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企业自身

熟悉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是进行企业税务策划时的必备前提,对此就要从企业的行业特点、组织形式、财务情况、投资意向和对风险的态度等几个角度进行考查,即“知己”。

(2)加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学习

税务筹划的基础是对税收政策税收法规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筹划方案之前对相关法规的深度领悟相当重要,即“知彼”。企业可以参加官方和非官方培训班或是自学的形式为筹划做好准备。在企业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建议采取参加培训班的形式。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

互动可以尽可能减少征税纳税双方对有关税收政策理解的不同,可以减少税务机关认定风险。因为有一部分税务筹划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再加上很多优惠政策、具体条款的运用都需要税务机关的认可,比如高新企业和关联交易定价等。当前,我国许多上市的中、小企业加强了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成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设计税务筹划方案防范风险

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设计时可采取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四种应对方法,具体来说企业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应对风险:

(1)规避或慎用风险较大的方案

在风险管理理论中,对大的风险应当转移或规避,同样在税务筹划中也应规避或慎用风险大的方案。在新法中,转移定价就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方案。

(2)优先使用税收优惠政策

①行业优惠:例如,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②地区优惠:西部大开发优惠,对设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2001-2010年期间,税率减为15%;西部新办基础设施类企业还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待遇。

③技术活动优惠:例如,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年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④环保节能优惠:例如,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取得第一笔收入起,两免三减半优惠。

⑤社会公益优惠: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即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3)利用合同转移税务筹划风险

这是类似于期权的风险转移的应对方法。在有外界机构参与企业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与外界机构签署合同约定:如税务筹划方案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将由对方承担损失。此时,企业的筹划费用虽然较高,但企业可以锁定筹划收益。

(4)灵活运用筹划工具控制风险

①临界点筹划。临界点筹划可分为税基临界点筹划和优惠政策临界点筹划两种。新法中的税基临界点筹划主要是费用的扣除,一是不能结转的扣除限额,有:福利费(工资总额的14%内可税前扣除)、工会经费(工资总额2%内可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收入0.5%的60%可税前扣除)、公益捐赠(会计利润的12%内可税前扣除)四种,二是不能结转的技术研发费(加计50%税前扣除)和安置残疾人员工资(加计100%税前扣除)。对于前者,企业应尽可能将预算控制在限额内;对于后者,企业应依据企业当年利润做筹划。②缺陷性条款筹划。缺陷性条款又称“税法漏洞”,其往往自身规定矛盾或在具体规定中忽视某个细小环节,从而造成税收失效、低效。新法的科学制定使这方面的条款减少了很多,但也还存在。

3.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并监控其风险

(1)建立税务筹划风险的信息沟通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的沟通渠道为财务主管,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企业负责人反映筹划的突然风险。(2)建立应对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应该有处理各种税务筹划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应有相关内部控制以保证其得到执行。

4.事后绩效评价

纳税筹划风险 篇6

关键词 纳税筹划 大型集团 风险分析

大型集团公司在进行初始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收益率。在企业的诸多竞争中,尤以成本的竞争最为核心,而所纳税额是企业的一大成本,应缴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最终收益。所以,投资者为降低税收成本,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就有必要对其纳税事宜进行筹划。本文通过对某集团公司下属不同企业纳税筹划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及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的风险,为纳税筹划思想的推广提供思路。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及存在的认识误区

在我国,许多人不了解纳税筹划,一提起纳税筹划就联想到偷税,甚至一些人以纳税筹划为名,行偷税之实。而实际上,纳税筹划与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违法行为,与纳税筹划的合法前提相悖。还有一些人提到纳税筹划想到的就是避税,即纳税人运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以达到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目的。其实,纳税筹划既有别于税务当局所严厉打击的企业偷税行为,又由于它所具有的合理性,也有别于我们日常广泛接触的企业避税行为。在目前的理论探讨和企业涉税实践中,存在着广泛地混用纳税筹划和避税概念,从而使得企业的许多避税策划被堂而皇之地披上纳税筹划的外衣。

二、大型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的方法分析

1.集团公司纳税筹划典型模式

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的目标不仅是单个公司税收利益及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整个集团公司税收利益及经济利益最大化。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的目标是通过集团公司纳税最小化实现集团公司税后利益最大化。

(1)在比例税率下:

设集团公司由公司A和公司B组成,其税率分别为 和 ,且 < ;

集团公司利润总额 为正的常量,其中A公司利润为 ,B公司利润 ;

A公司所得税为 ,B公司所得税为 ,集团公司所得税合计为 ;

集团公司净利润合计为 。

建立如下联立方程组:

< ; + = (正的常量); = (当 0); =0(当 <0);

= (当 0); =0(当 <0); = + ; = -

可得:当 = 或 =0时, = 为最小值, = (1- )为最大值。

如下图1所示:

图1 利润与所得税关系图

因此,在比例税率下,且集团公司的成员公司税率不相等,集团公司应将利润尽量安排给低税率公司,将高税率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公司,从而减少集团公司所得税,获取最大的税后利润。

(2)在累进税率下在成员公司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条件下:

由于成员公司均有多档税率,纳税筹划较为复杂。总而言之,应将利润先安排给成员公司中的最低税率,然后再将利润安排给成员公司中的较高税率,直到利润安排完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集团公司总税收,实现集团公司税后利润最大化。

2.案例分析

这里主要讨论集团公司内企业合并的纳税筹划的案例分析。

案例:某集团公司下属某股份有限公司A,2008年9月兼并某亏损国有企业B。B企业合并时账面净资产为500万元,上年亏损为100万元(以前年度无亏损),评估确认的价值为550万元,经双方协商,A公司可以用以下方式合并B企业。A公司合并后股票市价为3.1元/股。A公司共有已发行的股票2000万股(面值为1元/股)。

方案一:A公司以180万股和10万元人民币购买B企业(A公司股票市价为3元/股)。

方案二:A公司以150万股和100万元人民币购买B企业。

假设合并后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在合并企业中所占的股份以后年度不发生变化,合并企业每年未弥补亏损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为900万元,增值后的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为5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33%,从合并企业的角度来看:

选择方案一,首先涉及合并时的以下税收问题:因为非股权支付额(10万元)小于股权按票面计的20%(36万元),所以,B企业就不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B企业去年的亏损可以由A公司弥补,A公司可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弥补B企业的亏损额100万元。A公司接受B企业资产时,可以以B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作为资产的计税成本。其次,A公司将来应就B企业180万股股票支付多少股利呢?

A公司第一年、第二年因涉及亏损弥补,第一年的税后利润为900 (1-33%)+79.84% 33%=629.34(万元),可供分配的股利为629.34 (1-25%)=472.01(万元),(其中的10%为法定盈余公积,5%为公益金,1既为任意盈余公积),支付给B企业股东的股利折现值为180+2000 472.01 0.909=38.52(万元),同理,A公司第二年支付给B企业股东的股利折现值为34万元;A公司以后年度支付给B企业股东的股利按利润率10%计算,折现直为180 2000 (900 67%) (1-25%) 10% 0.8264=336.37(万元)。

所以,第一种方式下,A公司合并B企业所需的现金流出折现值共为418.98万元(10+38.62+34+336.36),选择方案二,因为非股权支付额(100万元)大于股权按票面计的20%(30万元),所以,被合并企业B应就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应缴纳的所得税为 (180 3+10-500) 33%=16.5(万元)。又因为合并后,B企业已不再存在,这部分所得税实际上由合并企业A承担。B企业去年的亏损不能由A公司再弥补。因为A公司可按增值后的资产的价值作为计税价,增值部分在折旧年限内每年可减少所得税为(550- 500)+5 33%=3.3(万元)。A公司第一年的税后利润为900 (1-33%)+3.3-16.5=589.8(万元),按第一方案时的计算方法计算,A公司第一年支付B企业股东股利折现值为30.16万元,第二年至第五年支付给B企业股东股利折现值为89.33万元。A公司以后年度支付B企业股东股利折现值为210.60万元。所以,第二种方式下,A公司合并B企业所需现金流出折现值为446.59万元(16.5+100+30.16+89.33+210.60)。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一现金流出较小,所以,A公司应当选用方案一。

因此,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采取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20%的合并方式都划算、要考虑可弥补亏损数额的大小、行业利润率的高低等因素,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如果这些因索发生变化,选择第二种方案就有可能是划算的。在实际操作中要具体测算,以上仅提供筹划的思路和测算方法。

三、大型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的风险分析

1.纳税筹划风险主要类别

大型集团公司纳税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筹划方法的认定。一般来说,纳税筹划的风险表现为三类:政策运用风险、经营风险和税务执行风险。

2.纳税筹划的风险预防

(1)健全纳税筹划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纳税筹划风险评估机制;大型集团公司要事先对纳税筹划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如集团公司经营状况,所处行业的景气度,行业的总趋势是否发生不良变化;以往集团公司纳税情况如何,是否对税务事项过分敏感,以前年是否存在重大税务、审计问题;税务管理当局对集团公司依法纳税诚信度的评价如何;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对筹划事项的熟练程度如何;等等。最后评估出一个较为客观的风险值,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委托,或决定如何进行筹划。

(2)关注税收法律变动、提高筹划人员水平

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筹划的风险,因为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有溯及力,原来是纳税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因此,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另外,集团公司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对经济前景的预测能力、对项目统筹谋划的能力、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协作能力等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

(3)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降低政策执行风险

由于大型集团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纳税人的主客观条件经常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在纳税筹划时,要根据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对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法、相关政策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适时更新筹划内容;采取措施控制和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大型集团公司开展纳税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在实际操作时,大型集团公司要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务必使纳税筹划方案不违法并符合税收政策的导向性,使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

参考文献:

[1]苏春林.纳税筹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盖地.纳税筹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浅议纳税筹划风险与防范 篇7

一、纳税筹划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原因分析

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纳税筹划的预先筹划性与筹划方案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因素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密切相关。

(一) 政策风险

纳税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活动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但税负的减轻具有一定的风险, 这种风险被称为政策风险, 主要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是尽量减轻税收负担, 而政府税收征收目标则是应收尽收, 从这一点上说, 企业与立法者 (政府) 是税收博弈的双方, 但这一博弈过程主动权却掌握在立法者手中。因此, 一旦立法者修改税法、完善税制, 纳税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应变调整, 就难免要遭受损失。

(二) 税务行政执法偏差

纳税筹划是企业在既定的税收环境下, 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理财活动。在实践中, 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还需要得到税务行政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 税务行政执法的偏差增加了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

(三) 纳税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 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 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 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然而纳税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 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 很大程序上却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务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 那么, 税务机关将会视其为避税, 甚至当作是偷逃税。

(四) 企业活动的变化

税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任何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法律环境下, 以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制定的。企业要获取某项税收利益, 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符合所选择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 而这些特殊往往制约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同时, 企业纳税筹划不仅要受到内部管理决策的制约, 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而外部环境是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难以改变的。一旦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发生变化, 企业就会失去享受税收优惠和税收利益的必要特征和条件, 导致筹划结果与企业主观预期存在偏差。

(五) 投资扭曲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纳税人因税收因素而放弃最优的甲方案而改为次优的乙方案, 它源于税收的非中立性。可以说, 税收非中立性越强, 投资扭曲风险越大, 相应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

(六) 经营损益风险

政府课税 (特别是所得税) 体现对企业既得利益的分享, 而并未承诺承担相应比例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 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用以后实现的利润补偿前期发生的经营亏损。这样, 征纳双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企业不署名的“合伙者”, 企业盈利, 政府通过征税获取一部分利润;企业亏损, 政府因允许企业延期弥补亏损而相应承担了部分风险, 但这种“风险分担”是以企业在以后限定期限间内拥有充分获利能力为假定前提的, 否则, 一切风险损失将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 (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

二、纳税筹划风险防范措施的具体建议

面对风险, 纳税筹划人应当主动出击, 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一) 提高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

确立法治观念, 认真选择, 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纳税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纳税筹划工作的基础。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 一项违法的纳税筹划, 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 注定是要失败的。面对这种风险, 广大纳税人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一方面要了解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细心分析企业经营的特点, 另一方面要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 掌握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 最终将二者结合起来, 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二) 建立纳税筹划风险评估机制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的一种理财活动,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纳税筹划应以财务目标为导向, 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时纳税筹划分析、决策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财务管理的一些方法。如财务管理中对风险的分析方法常采用概率分析法, 因此纳税筹划中也可以建立纳税筹划风险评估机制——概率分析。

(三) 保持账证完整

企业的会计账簿、记账凭证等是记录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凭据, 它不仅是税务机关据以征税的重要依据, 也是企业在接受税务检查时据以证明自己没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依据, 同时税收优惠的享受也需要正确的账务处理支持。因此, 企业依法取得并保全会计凭证和记录, 保证账证完整, 正确进行各项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并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是企业纳税筹划的首要环节, 也是控制筹划风险, 提高筹划效率的技术基础。

(四) 认真学习税收政策并且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增强筹划人员素质, 避免筹划具体执行上的风险。事实上, 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策是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关键。要求筹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够“专心”, 一方面要提高筹划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具体需求, 专心培养使用或聘用专业化的筹划团队, 优化筹划队伍的素质结构, 使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给予筹划队伍足够的信任, 尽量减少对筹划具体操作的人为干扰, 使筹划人员能专心开展工作, 从而将筹划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

(五) 避免滥用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操作时, 应注意: (1) 企业应正确理解税收优惠政策, 不能曲解税收优惠条款, 滥用税收优惠, 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2) 应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税务筹划的基本出发点, 对经济发展大势和税收政策调整方向有科学的预测, 把握住税收优惠的产业导向和科技导向, 避免滥用; (3) 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 寻求微观经济活动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切入点, 主动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融资等行为, 选择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筹划方案; (4) 企业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 积极从税务机关和税务代理中介机构获取税收优惠方面的信息, 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权利。

(六)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 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筹划者应该确立沟通观念, 争取税务机关的指导和认同, 避免筹划成果转化上的风险。面对税务筹划成果转化上的风险, 要求纳税人必须有“诚心”, 与税务机关诚心交流和沟通, 以自身诚信纳税的行为树立良好的纳税信誉和形象, 争取税务机关的信任和认同, 并在出台每一项新的筹划方案时, 诚心地向有关部门咨询, 以达成意见上的一致, 实现与税务机关的“双赢”。

(七) 注意税务筹划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筹划税收方案时, 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 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 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务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 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才能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

(八) 利用税务代理的专业化服务优势降低筹划风险

面对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 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和严密, 纳税企业限于专业知识、办税能力、纳税成本等因素在纳税活动中不具备完全纳税信息, 因而不可能完全协调纳税活动和保证纳税的准确性, 规避纳税风险和保护自身权益, 而市场竞争的加剧, 迫使企业在最小合理纳税与办税成本之间做出比较后, 寻求专业的税务代理机构对企业的纳税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税法,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庄粉荣, 纳税筹划实战精典百例, 机械工作出版社, 2007

[3]、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纳税筹划的影响[J].审计月刊, 2007, (12) .

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探析 篇8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

纳税筹划,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 存在了有近百年的历史, 这充分说明了这种经济活动具备了它产生的条件与存在的必要性。

(一) 主观动因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与相对固定的分配。对纳税人来说, 既不直接偿还, 也不付任何代价, 促使纳税人产生减轻自己税负的强烈愿望。为了使这一欲望得以实现, 纳税人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偷税、漏税、逃税、欠税、抗税、避税和节税。在众多的选择中, 避税与节税是一种最为“安全”或“保险”的办法。偷税、逃税都是违法的, 要受到税法的制裁。漏税必须补交。法制较为健全和征管较为严格的国家, 偷税、漏税和逃税、抗税往往是十分艰难的。因此, 纳税人自然会力图寻找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其税负, 这就是纳税筹划。

(二) 客观条件

纳税筹划之所以产生, 主要是税法及有关法律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一般来说, 税法本身具有原则性、稳定性和针对性的特征。从原则性来说, 无论哪一种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 都以简练为原则, 不能包罗一切, 但税法所涉及的具体事物与税法的原则性之间往往出现某些不适应的问题;从稳定性来说, 税收法律制度一经制定, 就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然而, 社会经济生活的状况是瞬息万变的, 由于情况的变化, 要求税法作出相应的修改, 但修改税法要有个过程, 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针对性来说, 税收法制中的具体规定虽然一般都有针对性, 但在具体运用时, 使针对性达到全部对号入座的程度是办不到的, 原因是纳税人之间生产经营活动千差万别, 有时会出现种种复杂的情况, 这一切使避税成为可能。这也就是说, 当税法等规定不够严密时, 纳税人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不足之处, 实现自己避税的愿望。具体来说, 促使纳税人进行避税的客观条件主要有:

1.税收的优惠政策。

当纳税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 税法规定有相应不同偏重和待遇的内容时, 容易造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企业、经济组织及纳税人利用税收内容的差异实现避税。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优惠政策体系, 就会使人们利用这些税收优惠及照顾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2.边际高税率的存在。

如果税率较低甚至很低, 国家取走税款对纳税人来说无关紧要, 自然也就不会使纳税人绞尽脑汁去研究、实施避税。由于税率过高, 纳税人的收入中有较多的部分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 才可能引起纳税人的反感和抵制。特别是当边际税率过高时, 避税现象更容易发生。边际税率高是指在实行累进税率制度下, 税率随纳税人收入级距的增高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也就是说多收入的增长速度抵不上多纳税的增长速度。纳税人避税的措施:一是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 不再工作或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以免再增加工作获得的收入中有较高的部分被税收拿走, 这一点当纳税人收入水平处在税率变化级距临界点时十分明显。二是进行收入或利润转移, 降低自己的应税收入档次, 减少纳税额。高税率往往成为导致纳税人避税的加速器, 纳税人不堪重负, 不得不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开辟各种减轻税负的途径。

3.税法细则与纳税事项吻合度的差异。

由于避税正在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 国家为了保证税收的质量, 致使其在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的内容上越来越具体、详细。然而, 大千世界的经济事项犹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税法政策与细则的再详尽永远不会将与纳税有关的所有经济事项都十分全面而又详尽地予以规定和限定, 并不可能把避税的通道全部堵死。政府只得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 再调整有关的法律和规定。

4.课税对象可转换性。

课税对象的重叠和交叉, 使纳税人可以左右逢源, 寻找最佳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对流转额课税、对收益额课税、对行为课税、对财产课税。由于对课税对象确定口径的不同, 纳税人最终承担的纳税额也就不同。对大多数纳税人来说, 财产收益和经营利润收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可以相互转移的。如果国家对财产收益和经营收入采取不同的税率, 就会成为促使纳税人利用这种转换躲避税负的依据。例如, 国家规定财产税的税负过重, 使财产所有人纳税后的收益达不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 就会促使财产所有人出售财产而转为租入财产, 进而躲避过重的纳税义务。企业的经营资本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 (权益) , 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 (负债) 。税法规定股息支付不能作为费用列支, 只能在缴纳所得税后的收益中分配;利息支付可作为费用列支, 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允许扣除。这时, 纳税人就要认真考虑, 是多用自有资本好, 还是多利用外借资本好。

5.征收方法上存在漏洞。

征税方法的缺失, 也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如流转税主要是在商品的流转环节上课税, 故纳税人只要有效地减少或削减商品流转环节, 便可以实现避税的目的。

上述列举的纳税筹划的客观条件就说明, 只要国家税收法规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就会给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空间, 避税就不可避免。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瑕疵, 国家只有承认它、正视它, 才能争取在税法的制定与修改上的主动权, 尽可能防止国家税收在合法的外衣下过多的流失。

二、筹划中的两面性博弈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 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中很多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 纳税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 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 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 在筹划税收方案时, 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 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 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纳税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 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 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才能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可以说, 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 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 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 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 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 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 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 我们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纳税筹划方案, 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比如, 某一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然要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 如果向他提供一份筹划方案, 可以让他免予缴纳任何税款, 只要他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下就可以了。这一纳税筹划方案虽然使得税收负担为零, 但其收益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税收负担的降低明显是不可取的。可见, 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 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应当考虑收益与支出是否配比, 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 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三、筹划后的风险控制

纳税筹划的两面性博弈中, 尽管能降低税务成本, 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但这仅是预测与估计。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风险与效益并存, 有效控制风险是筹划目的得以达到的关键。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正确树立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一般需要在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作出安排, 由于经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数错综复杂, 且常常有些非主观所左右的事件发生, 这就给纳税筹划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因而其成功率并非是百分之百;况且, 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也是一个估算值, 并非绝对的数字。因此, 纳税人在实施纳税筹划时, 应充分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 然后再作出决策。

(二) 准确理解与把握税法

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 深入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 使纳税筹划活动遵循立法精神, 才能达到纳税筹划之目的。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不同的营运方式的税收规定的比较, 故对与其相关的法规进行全面理解与把握, 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基础, 才能进行比较与优化选择, 制定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投资、经营、筹资等方面的纳税筹划方案。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 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三) 关注税法变动

成功的纳税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国家规定的非税收的奖励等非税收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 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为企业增加效益。目前, 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 税收政策变化较快, 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 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 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防范筹划的风险, 因为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有溯及力, 原来是纳税筹划, 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因此, 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2].于长春.税务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孙凯.美国联邦税收制度[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1999

浅谈纳税筹划风险及改进措施 篇9

(一) 纳税意识淡薄, 观念陈旧

中国企业纳税意识普遍淡薄, 很少有企业愿意主动纳税, 没有意识到纳税的重要性和偷税、漏税的严重性。中国纳税筹划起步较晚, 公开纳税筹划理论研究和实务运作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 纳税筹划目前并没有被中国企业普遍接受, 许多企业不理解纳税筹划的真正意义, 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偷税、漏税, 对纳税筹划认识不够全面。

(二) 纳税筹划目标不明确, 只考虑眼前利益

国外理论与实践都普遍认为, 纳税筹划应该实现三个目标: (1) 降低纳税成本; (2) 减少纳税风险; (3) 实现财务目标;而中国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还仅仅停留在“少交税”的低级水平, 并没有将纳税筹划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财务目标结合起来, 纳税筹划目标不明确, 纳税筹划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事项, 缺乏整体性考虑, 只考虑眼前利益。

(三) 税务代理制度不健全, 市场化程度不高

由于纳税筹划在中国起步较晚, 因此缺少相关方面的人才, 中国企业纳税筹划还停留在低级水平。要进行纳税筹划必须要有熟悉中国税收制度和立法意图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但许多企业并不具备这一关键条件, 只有通过成熟的中介机构代理税务, 才能有效地进行纳税筹划, 达到节税的目的。

二、中国企业纳税筹划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 政策风险

总体看, 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促使地方政府开展激烈的税收竞争, 政策差异比较明显, 如果纳税人不把握好尺度也会加大政策选择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国家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政策作出调整所致。

(二) 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具备税收执法资格的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税收管理职责过程中, 未按照或者未完全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执法行为, 为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法定职责, 致使国家和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依法应当承担的行政和法律后果的情形。

(三) 意识形态风险

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度科学性、综合性的经济活动, 要使纳税筹划有效地进行需要筹划人员全面地掌握和综合地运用会计、税法、财务以及投资等相关知识, 并且在面临筹划方案的选择, 以及如何实施筹划方案, 完全取决于筹划人的主观判断。如果筹划人对财会、税收业务不够熟悉或理解存在偏差的话, 就会导致纳税筹划活动面临风险。

(四) 经营活动风险

纳税筹划是对企业未来行为的一种预先安排, 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前瞻性, 它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旦筹划方案付诸实施就会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 产生“锁定效应”, 约束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经营期限等几个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 从而影响着其余人经营活动本身的灵活性。这就使得企业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对纳税筹划的效益有较大的影响, 有时还会直接导致纳税筹划的失败。

三、针对中国纳税筹划面临的风险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一) 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

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是开展纳税筹划、设计筹划方案的基本前提, 也是纳税筹划的关键。但是, 目前中国税制建设还不完善, 税收政策层次多、数量大、变化快、掌握起来非常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企业应该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 对适用的政策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并跟踪政策变化, 灵活运用。

(二) 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纳税筹划方案是否合法的最终认定权掌握在主管税务机关手中, 为了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和信任, 避免产生误会, 防范税务风险, 企业应建立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渠道, 并维持其畅通无阻, 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比如, 在进行重大的纳税筹划行动时, 应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的税收法则, 听取来自税务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在享受税务优惠政策方面, 如果属于“擦边球”政策要争取省级税务局、地方政府的支持, 并积极创造条件尽量适用优惠政策, 还要多与税务人员沟通, 尽量对相关问题作出有利的解释。

(三) 树立正确、合法的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 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不过, 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 各相关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 建立一套科学、快捷、方便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 对纳税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风险, 立即向筹划者或者经营者示警, 并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 使筹划者或经营者能够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制定有效的措施, 及时遏制风险的发生。

(四) 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

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应综合考虑, 全面权衡, 不能为筹划而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 遵从“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 既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 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如果有多种筹划方案可供选择, 最优的方案应该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 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并且应该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充分考虑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管理成本。

四、结论

总体来讲, 纳税筹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外部原因, 也有内部原因。企业应在分析整体环境的情况下, 运用经济管理理论对各个相关方在征纳中的主导性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对纳税筹划时时监控与评价, 尽早改进纳税筹划方案, 取得企业的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梁文涛.中国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措施[J].管理论坛, 2009, (6) .

[2]李源.浅谈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与法, 2010, (2) .

纳税筹划风险 篇10

一、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 政策风险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 税收法规法律也在不断的被完善和更新, 因而其时效性变得较差, 所以企业在实施税务策划时普遍存在不能及时跟进国家税收法规调整的问题。但企业的纳税筹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长期性, 从最初的筹划设计到后期收益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 而税收法律法规的实现会使得最初的筹划设计发生改变, 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 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不足

就目前来看, 企业的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严重不足, 因而方案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较大, 从而造成税收筹划地位显著但税收筹划工作差强人意的情况。究其原因,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对纳税筹划的投入较少、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不足引起的。专业纳税筹划人员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税筹划人员专业性不强, 大多由企业财务人员担当, 因而其税收策划能力及专业能力明显不足, 纳税筹划的合理、科学性大大降低, 不能保证方案的组织策划质量。二是激励制度缺失, 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及强度增大, 而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三是修订纳税筹划方案时, 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强烈,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 纳税筹划内部控制问题突出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 内部纳税筹划风险中问题时常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并通过风险控制流程的改进, 来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但就目前来看, 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制度, 或是制度建立但未有效落实, 其作用未有效发挥, 纳税筹划风险便由此产生。

二、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 提高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是指在纳税人经济行为开始前进行规划部署的一种活动。在企业实际当中, 经营环境是瞬息多变的, 因而不可控因素较多, 纳税筹划风险因素繁杂。在这种内外界形势下, 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纳税筹划人员充分认识到客观存在的纳税筹划风险,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 充分考虑涉税问题并提高警惕。纳税筹划具体实施开展时需先考虑其存在的风险因素, 以便做出合理决策,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 及时跟进财税政策, 整合税收资源

财税政策风险是现实存在的一个风险问题, 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的发展动态, 才能科学制定筹划方案, 合理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但就目前来看,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税制, 普遍存在税收政策更改快、层次多等问题, 因而熟悉掌握较为复杂, 这就需要运用现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税收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整理, 及时跟进国家财税政策,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 培养专业纳税筹划人才

专业纳税筹划人才对企业合理实施纳税筹划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际工作当中, 强化对内部税收策划人员的专业培训对企业纳税筹划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尤其是纳税筹划工作, 其对纳税筹划人员的质量要求及专业性要求更高, 因而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强化对现有纳税筹划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 并聘请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纳税筹划人员参与企业的纳税筹划。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 为纳税筹划提供资金支撑;二是招贤纳士, 为新入职人员提供教育培训, 改善工资待遇, 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三是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会, 交流经验, 并通过理论、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知识的认知程度, 全面提升其科学合理性。再者, 企业可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以及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密切联系工作绩效与待遇, 提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

(四) 合理分析及衡量纳税筹划方案

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 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与投资情况, 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在实际工作当中, 要对节税以及筹划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确定整体利益最优, 而非税负较小的解决方案, 再者, 应遵照成本收益原则, 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合理组织筹划, 既要满足合理性, 又要满足合法性, 以此实现预定的收益目标。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性, 既要充分考虑方案实施而造成的一些额外费用, 也要考虑到所产生的机会成本, 通过全面的统筹兼顾, 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路径。纳税筹划作为扩大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路径, 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亦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纳税筹划不仅作为一种节税活动, 更作为现代企业实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并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经济法规, 确保其合理、合法性。现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 掌握技巧, 有效防范风险, 才能确保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进行,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社钦.社会转型期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1:262+264.

[2]康娜.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04:57-59.

[3]邵晓娜.企业纳税筹划方面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4, 06:12.

[4]李艳霞.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 2014, 28:10-11.

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篇11

关键词:税收筹划 风险 合法性 税收政策导向

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预先的合理筹划和安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求减少税收出,或者取得货币时间价值,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并使税后收益长期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活动。税收筹划的特点是合法性、前瞻性、综合性、时效性。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节税”,合法“节税”是税收筹划活动的本质。

税收筹划是一种经济行为,在错综复杂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环境中,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风险。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为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税收筹划的预先筹划性,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之间的矛盾是税收筹划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成本效益的风险

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国家对流转额征流转税,对所得额征所得税,对财产要征财产税,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只顾及到某个税种筹划的利益,而忽略其他税种的税负,就会造成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多缴,致使企业整体税负上升。

税收筹划应属于企业财务管理范畴,它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所以在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的同时,也应考虑该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是否引发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企业应该采取能带来绝对收益的税收筹划方案。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须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筹划方案的优化选择。如果认为税收负担最少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最终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就会使税收筹划面临失败的风险。

二、税收政策的调整

税收政策按照目的不同可分为鼓励性税收政策、限制性税收政策、优惠性税收政策等。不同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不同的税收导向和征收目的。例如,鼓励性税收政策是为了鼓励企业产品出口创汇,增强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对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税的政策;对新办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减免所得税,对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办工厂、农场自身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暂免所得税,实行的都是优惠性税收政策;国家为了限制某种商品进口,提高进口关税的税率,实行限制性税收政策,等等。

正是国家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条件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才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依据。但国家税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会用各种宏观控制手段,其中包括税收杠杆来维护市场秩序并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国家出于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会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这就使得税收政策也处于调整变化之中。一旦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税收筹划方案不再适应新的税收政策,这就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遭到失败,遭致风险。

三、税法的不断完善

税法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税法必然会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新的实体法的出台,一些新税法的公布等,会使原来的税法政策发生变化,例如,我国加入WTO,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为了与国际接轨,在不断的调整一些税的税率,海关的关税就在逐步的下调。因此,企业的涉税处理、税收筹划必须依据新的税法来进行,否则,就是违法的,会产生涉税风险。

四、使税收筹划方案得以实施的条件的变化

一切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税收筹划的条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财务与税收政策。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或利用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同一国家中特别区域,如我国的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的税收政策与一般区域的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各税种本身的税负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税收政策中对同一税种的每一个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的差别进行选择。但无论何种差别,均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

企业如果要获得某项税收“收益”,首先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要求的一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在给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可能的同时,也约束着企业的某一方面,如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等,从而影响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如果项目投资后经济活动本身发生变化,或对项目预期经济活动判断失误,就很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特征或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税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经营灵活性的减弱,还可能导致经营机会成本的增加。

五、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不分明

国家在制定税法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时,不仅对纳税人的节税有所预期,而且正是希望通过纳税人的节税行为使得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等符合政府的税收导向。避税与税收筹划的目的虽然都是为了减轻税负负担,但两者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

避税一般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疏漏或税法规定的优惠办法,做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筹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避税虽不违法,只是利用税法漏洞,但是它是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税收筹划是完全合法的,是符合政府的立法意图的。

税收筹划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与鼓励的。举两个不同的例子。一个例子是说,有一个人针对国家课征酒税,采取了少喝葡萄酒多喝矿泉水的行动。这在客观上是一种避税,这种避税是正当的。因为限制饮酒本来就是国家法律的意旨所在,少喝酒自然少负担税收。另一个例子是说,有一个人针对国家课征遗产税,在生前尽可能地把财产分割出去。这是不正当的避税,因为背离了政府的政策导向。所以许多国家在课征遗产税的同时兼征赠予税,借以堵塞人们生前分割财产逃避税负漏洞。

实践中对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区分有时不像理论上那样容易,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种特定行为时,避税和税收筹划的界限常常难以分清,导致企业在具体进行税收筹划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税法的漏洞施行一些避税行为。显然,企业实行“避税”行为获得的利益并不是税收立法者所期望的利益,恰恰相反,它是立法者力求避免的。因为如果纳税人不能很好的分清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在实施税收筹划时过了“线”,将会面临筹划失败的风险。

六、税务行政执法中的偏差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符合立法者的意图,是合法的。纳税人依据法律的要求和规定展开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都是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的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在这一“认定”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并非偶然。首先,税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税收政策执行的偏差。多数税收制度一般只对有关税收的基本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设置不完善,无法涵盖所有的税收事项;或者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税法尚未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税法对具体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客观上也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起也是导致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经常会遇到来自一些基层税务行政执法机关的观念冲突与行为障碍。即使是真正的税收筹划行为,结果也极有可能被税务行政执法人员视为恶意避税行为而加以查处。

正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为了纳税人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为了控制筹划风险,提高筹划利益,在具体进行筹划行为时除了讲究筹划方式方法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合法性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进行税收筹划也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税收筹划应合法,这是税收筹划赖于生存的前提条件。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符合税收政策的引导趋势,进行积极的税收筹划,使得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其次,操作过程注意“度”的把握,认识并划清于偷、逃、骗税、避税等其他减税方式之间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减税;再次,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需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既然税收筹划要在不违法或非违法的前提下进行,那么筹划行为离不合法的距离越远越好,这就是纳税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纳税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保护,需要注意以下4点:

1、增强法制观念;

2、熟练掌握税收法律和法规;

3、熟练掌握有关的会计处理技巧;

4、熟练掌握有关税收筹划技巧。

(二)、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税收筹划时,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相关的法规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项目投资,进行节税的应变调整,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

税收筹划的节税目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应缴纳税款绝对额的减少;二是延缓税款的实际缴纳时间,获得货币时间价值。前者的节税效果较为明显,易得到重视,后者的节税效果则较为隐蔽,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二者同等重要。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的积累水平,同时也有赖于已有资金的利用效果。延缓缴纳税款,虽然最终实际缴纳的税款没有减少,但缴纳时间的递延,可使企业无偿获得递延期间这部分税款资金的使用权,从而摊薄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样达到节税目标。

(四)、树立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

从事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首先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在接受委托时,要向委托人和接受筹划的纳税人说明税收筹划的潜在风险,并在委托合同中就有关风险问题签署具体条款,从而对或有风险有一个事先约定,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的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随时随地注意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

(五)、努力提供一个适应税收筹划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其一,税务机关要坚持依法治税,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激发税收筹划的社会需要。其二,加强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税收筹划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在我国还仅仅是开始,还没有形成适应中国特设的市场经济的税收筹划理论。因此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税收筹划理论体系,以便知道税收筹划实践。其三,加强税收筹划的宣传工作,造就一个有利于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的社会氛围。税收筹划不是偷税、也不是避税,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无法将其作适当的区分而一概加以反对,这显然不利于税收筹划事业能够顺利发展。

(六)、加强联系

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征和具体要求。进行税收筹划,由于许多活动实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收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比如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况且各地的具体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税收筹划人员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性,正确应用财会知识的同时,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如果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体现它应有的收益。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其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好的专家来操作。因此对于那些综合性的税收筹划,聘请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士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

参考期刊:

1、《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麻晓艳《福建税务》2001年12月

2、《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梁芬《福建税务》2003年1月

3、《企业税收筹划的理性认识》李国田、张开桂《福建税务》2003年4月

4、《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定位与风险问题探讨》黄董良《税务研究》2004年3月

5、《论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策略及方法》许跃辉《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5月

6、《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分析粱莹《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6年2月

7、《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与防范措施》赵艳《企业论坛》2006年11月

参考书:

1、《避税方式—税负处置技巧》梁跃军、王鹏虎企业管理出版社

2、《纳税申报与纳税筹划》盖地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

3、《金税案——税收筹划实务与案例》刘蓉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参考网站:

1、中华会计网校http://acc.96963.com/index0.htm

2、宁波中瑞税务师事务所所http://www.nbtaxagent.com/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探讨 篇12

(一)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含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指由企业管理层和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实施的, 通过识别、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并用科学方法制定、执行和改进纳税筹划风险的应对策略, 来将纳税筹划风险减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 从而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目标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减少因纳税筹划失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二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纳税信用, 会使税务机关对企业留下很好的印象, 以致于能够获取税务检查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上的宽松待遇等;三是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信誉, 不仅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信誉损失, 而且可以得到供应商和顾客的信任, 增强自身竞争力;四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减少企业管理层以及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焦虑, 增加安全感,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流程概述

第一,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包括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收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信息、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第二,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阶段。包括纳税筹划风险识别、纳税筹划风险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应对。第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控阶段。具体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结与改进。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阶段需进行的工作

(一) 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标

1、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企业纳税筹划活动的一部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而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又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应当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整体目标。

2、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分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 是在纳税筹划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避免或减少纳税筹划风险事故的发生, 从而降低纳税筹划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机制, 培养相关人员纳税筹划风险意识, 准确核算纳税金额, 正确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税收法律法规, 选择经验丰富的纳税筹划人员等。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后目标, 是在纳税筹划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包括:企业遭受纳税筹划风险损失后, 要尽量地补救, 承担应尽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尽量维护自己的纳税形象, 为自身营造良好的继续生存发展环境;同时, 进一步处理好和税务机关的关系, 将纳税筹划风险损失额尽量降到最低。针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特点, 应将第一个目标, 即“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损前目标”作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二) 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

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 主要是成立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核心小组。企业在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后, 应根据项目需要组成纳税筹划风险管理项目核心组, 选定风险管理项目组长和工作人员。必要时, 可聘请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的工作。同时确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小组各成员的权利、任务和责任, 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三) 收集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信息

1、外部信息的收集 (1) 税收环境信息

企业涉及的税种及各税种的具体规定, 特别是税收优惠规定;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征纳程序和税务行政制度;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内容。

(2) 政府涉税行为信息

纳税筹划博弈中, 企业先行动, 因此, 在行动之前, 必须预测政府可能对自身行动产生的反应。这主要包括:政府对纳税筹划的态度、政府的主要反避税法规和措施、政府反避税的运作规程。

2、内部信息的收集 (1) 实施主体信息

任何纳税筹划方案必须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必须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这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纳税筹划目标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管理人员对纳税筹划风险的态度、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等等。

(2) 企业涉税问题调查与评估

在实施纳税筹划管理之前, 应当对企业进行涉税问题调查和纳税评估。该步骤的工作应重点分析、整理、调查、评估涉税资料: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制度、纳税会计处理、主要税种及税负率、近三个年度纳税情况分析、主要涉税问题、税收处罚记录、税企关系情况等。

3、内、外部信息的反馈信息

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在实施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会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同时, 实施结果需要及时反馈相应部门, 以便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 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

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 是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实施的全过程所做的综合安排。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计划涉及的内容是全局性的, 是对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目的、范围、重点、流程等基本内容进行规划, 是进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也是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手段。

总之,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是必要的, 它为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和监控阶段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摘要: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阶段是纳税筹划风险管理首要步骤, 通过做好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准备工作, 有利于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三喜, 徐荣才.3C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标准[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8) .

上一篇:新股发行上市下一篇:国内外费用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