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

2024-06-28

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共9篇)

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 篇1

一、出口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

1. 自2002年1月1日起, 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

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除另有规定外, 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1)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

(2)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2. 外贸企业在货物出口后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税率计算退税额退还给外贸企业, 征、退税额之差计入企业成本。

3. 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

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 分别按规定的税 (费) 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筹划思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税政策,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执行“先征后退”政策。生产企业可以改变出口方式, 变自营出口为先销售货物给关联外贸公司, 后由外贸公司出口, 很有可能获取多退税的节税效益。

例1:某内资生产企业甲, 2011年购进原材料8 000万元, 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 360万元, 其他成本5 000万元, 经深加工后, 以18 000万元的离岸价格直接出口货物。该公司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税政策, 征税率为17%, 退税率为13%, 城市维护建设税为7%, 教育费附加为3%, 上期留抵税额为0。

方案一:该生产企业直接出口货物。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8 000× (17%-13%) =720 (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0- (1 360-720) -0=-640 (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18 000×13%=2 340 (万元)

当期应退增值税=min (|当期应纳增值税|, 免抵退税额) =min (|-640|, 2 340) =640 (万元)

免抵税额=2 340-640=1 700 (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 700× (7%+3%) =170 (万元)

生产企业利润=出口货物离岸价-购进原材料价格-其他成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即进项税额转出额, 需计入成本)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18 000-8 000-5 000-720-170=4 110 (万元)

方案二:若内资生产企业设立关联外贸公司, 生产企业先将货物以15 000万元 (不含增值税) 销售给关联外贸公司, 外贸公司再以18 000万元出口, 此外贸公司出口退税率为13%。

该生产企业应纳增值税=15 000×17%-1 360=1 190 (万元)

该生产企业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 190× (7%+3%) =119 (万元)

生产企业利润=出口货物离岸价-购进原材料价格-其他成本-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15 000-8 000-5 000-119=1 881 (万元)

外贸公司应退增值税=15 000×13%=1 950 (万元)

外贸公司进项税额转出额 (需计入成本) =15 000× (17%-13%) =600 (万元)

外贸公司利润=出口货物离岸价-从生产企业购进货物价格-进项税额转出额=18 000-15 000-600=2 400 (万元)

集团公司利润合计额=1 881+2 400=4 281 (万元)

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退税1 310万元 (1 950-640) , 多交增值税1 190万元, 实际多退税120万元 (1 310-1 190) , 多获取利润171万元 (4 281-4 110)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二、生产企业降低出口价格销售给关联方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 (1)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同上。 (2) 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 (含) 之后发生纳税义务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以下简称“三税”) 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之前发生纳税义务的“三税”, 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筹划思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税政策,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依据是出口离岸价格, 在退税率低于征税率的情况下, 若出口给关联方公司, 可以合理降低出口价格, 这样可多退增值税。

例2:A国母公司在中国设立子公司, 该子公司属于生产企业, 为一般纳税人。2011年该子公司国内购进原材料价格为4 000万元, 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80万元, 其他成本3 000万元, 经深加工后, 以10 000万元的离岸价格销售给A国母公司。该子公司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税政策, 征税率为17%, 退税率为13%, 城市维护建设税为7%, 教育费附加为3%, 上期留抵税额为0。

方案一:该子公司以10 000万元直接出口货物。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 000× (17%-13%) =400 (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0- (680-400) -0=-280 (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10 000×13%=1 300 (万元)

当期应退增值税=min (|当期应纳增值税|, 免抵退税额) =min (|-280|, 1 300) =280 (万元)

免抵税额=1 300-280=1 020 (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 020× (7%+3%) =102 (万元)

方案二:若该子公司将出口价格降为8 00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 000× (17%-13%) =320 (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0- (680-320) -0=-360 (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8 000×13%=1 040 (万元)

当期应退增值税=min (|当期应纳增值税|, 免抵退税额) =min (|-360|, 1 040) =360 (万元)

免抵税额=1 040-360=680 (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80× (7%+3%) =68 (万元)

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退税80万元 (360-280) , 少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4万元 (102-68)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三、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选择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来料加工是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包装物料等料件, 委托国内企业进行加工、装配, 成品由国外厂商负责销售, 国内企业按照合同收取加工费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 它实质上属于受托加工, 其税务上应作如下处理: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 海关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出口企业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复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加工企业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出口免税货物所耗用的国内货物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也不予退税, 计入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是指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为了加工出口货物而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材料, 经加工生产成货物后复出口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 它实质上属于自营生产, 其税务上应作如下处理:除对签有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对口合同的进料加工业务外, 一般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其进口料件根据规定按85%、95%的比例免征关税、增值税等, 加工出口后按“免、抵、退”税的规定办理 (免) 退税。

筹划思路:企业可以比较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利润大小, 来选择利润大的加工方式。

例3:某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 现为国外某企业加工一批货物, 为加工产品所耗用的国内原材料成本为500万元, 相关进项税额为85万元, 同时其他成本为800万元。现有两种加工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采取进料加工方式, 加工后出口价格为3 000万元, 免税进口料件价格1 000万元;二是采取来料加工方式, 可收取加工费收入2 0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退税率为13%, 城市维护建设税为7%, 教育费附加为3%, 上期留抵税额为0。

方案一:采用进料加工方式。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3 000× (17%-13%) -1 000× (17%-13%) =80 (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 (85-80) =-5 (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 000×13%-1 000×13%=260 (万元)

当期应退增值税=min (|当期应纳增值税|, 免抵退税额) =min (|-5|, 260) =5 (万元)

免抵税额=260-5=255 (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55× (7%+3%) =25.5 (万元)

进料加工利润=销售收入 (出口价格)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出口价格) - (进口材料成本+国内原材料成本+国内其他成本+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3 000- (1 000+500+800+25.5+80) =594.5 (万元)

方案二:采用来料加工方式。

企业进口和出口货物都是免增值税的。企业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免征增值税, 出口货物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也不退税, 需转出计入成本。

来料加工利润=来料加工费收入- (国内原材料成本+国内其他成本+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 =2 000- (500+800+85) =615 (万元)

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获取利润20.5万元 (615-594.5)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注】本文系山东省二○一一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软科学部分) 项目“基于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企业税收政策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11RKGA5044)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庄粉荣.纳税筹划实战精选百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李淑娟.税收筹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 篇2

【内容摘要】出口退税是国家鼓励出口、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在人民币升值和欧美市场需求的锐减,退税率不断调整、贸易经营方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案例详细的说明了利用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通过事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安排,来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在利润挤压中生存下来。【关键词】: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

今年上半年,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率为21.9%,用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率是11.2%。如果扣掉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中国今年上半年实际的出口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个位数。在出口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不少出口型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其中以低端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一些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在人民币升值和欧美市场需求的锐减,退税率不断调整、贸易经营方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相关的企业要想在利润挤压中生存下来,更应该积极运筹,采用不同的退税筹划方法,把出口成本降到最低的程度。

一、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方式的税收筹划

生产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出口,在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途径上有国内采购和国外进口两种方式。而国外采购有三种方式:按一般贸易报关进口,按进料加工贸易报关进口,按来料加工贸易报关进口。下面根据国家的退税政策来分析生产企业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购料有利。

(一)国内购料方式下,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与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相比,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对企业更有利

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特准退税的货物,由于征税率为6%,退税率也为6%,不产生自负税款。而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大部分商品的退税率都小于征税率,从而产生自负税款,增加成本。因此,企业如果可以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得同质产品,且不含税价格相等或高出的金额小于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金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情况下,应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对企业更有利。

(二)国内采购与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相比,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

国内购进

进料加工方式进口

出口产品离岸价格

×(征税率-退税率)

(出口产品离岸价格 - 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价格)

×(征税率-退税率)表 两种购料方式下的出口产品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如上表,很显然在考虑进口料件虚拟进项税额时由于不予抵扣税额的减少而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因此,在原材料、零部件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只要进口料件的采购成本与国内价格相等,或高出的金额小于进口料件金额乘征退税率之差,企业应采取进料加工。

(三)国外进口时,对一般贸易项下进口、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的选择

一般贸易项下进口,国外料件正常报关进口,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加工复出口以后再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及消费税。这种方式手续繁琐,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不仅增加资金使用成本,而且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因此应舍弃这种方式。而对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两种方式的选择留待下文详细说明。

二、不同贸易方式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我国享受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有约95%的绝对比重,是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主要类型,下面仅就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主要类型的出口退税来进行分析筹划。

(一)一般贸易方式与出口贸易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1.一般贸易货物主要是从境内采购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料件,是来自本国的要素资源;而加工贸易的货物主要是从境外进口料件,是来自国外的要素资源,只是在我国进行了加工和装配。

如上文采购方式的筹划所述,国内采购与进料加工方式相比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而一般贸易主要的原材料是来自于国内;并且在国外采购的三种方式中加工贸易的方式也较为合理,所以随着国内材料比重的减少,进口材料的增加,进出口差额在缩小,所以总税负反而在减少。因此,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企业承担的总税负要低于一般贸易方式,企业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为佳。

2.根据财税[2005]25号的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税负较轻,也就是说一般贸易方式下要承担比进料加工方式下多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企业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为佳。

(二)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方式的选择的税收筹划

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是加工贸易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效果。下面就两种贸易方式的出口税收进行比较。(不考虑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主要考虑一下三个因素:

⒈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大小

我国目前的一般情况是,增值税的征税率比退税率高,征退税差额要计入出口货物成本。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征、退两个比率差异越大,不予免征的税额就越大,也就是要算入成本的数额就越大。

案例: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出口企业为国外加工一批货物,进口保税料件价格为2000万元,加工后出口价格为3500万元,为加工产品所耗用的国内原材料等费用的进项税为70万元,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假设货物全部出口)以上为企业加工的基本情况,根据以上数据:

⑴企业采用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因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企业进口和出口货物都是免税的,企业不用交纳增值税税款。

⑵企业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计算税额如下: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13%)=6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60-70=-10万元

也就是说,在上面的假设条件下,如果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企业能得到10万的增值税退税。

但是,如果将出口退税率改为11%。那么: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11%)=9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90-70=20万元

可以看出,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越大,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就越大,也就是出口货物进成本的数额就越大。

⒉耗用国产料件的多少

因来料加工方式下,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退税,从而左右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仍采用前面例子,如果将国内原材料等费用的进项税改为50万元,则情况又有所改变: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13%)=6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60-50=10万元

当国内采购料件少,也就是进项税额低时,若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可抵减的进项根本不足以抵减销项税,因此要交纳税额。相反,如果进项税额大,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抵减额可以办理出口退税,其业务成本就会等于或者小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的成本。因为在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项税额越大,因为不能办理退税,就会存在出口成本随着国产料件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⒊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

企业利润的高低也会对交税有影响。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利润越大,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就会更大,那么,当期应退税额就会变少,甚至要交纳税额。如果利润少的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也会小,退的税就多一点。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如果出口价格改为4000万元,应纳税额又改变了: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4000-2000)×(17%-13%)=8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80-60=20万元

也就是说,在上面的假设条件下,如果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企业要交纳20万的增值税,而采用来料加工则可以省下20万增值税。

企业应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综合考虑上面的三种因素,找出一个最佳的经营方式,使税收负担减到最低。

(三)进料加工方式下可以通过调整货物的内外销比例和出口货物国产化率减轻企业税负 改变货物的内外销比例对生产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和计入成本中的增值税额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生产企业根据材料采购、生产、货物销售(出口和内销)等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内外销比例,将有助于生产企业减轻增值税负或节省出口货物成本。

三、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增值税计算方法,外贸企业出口货物执行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退税的计算公式与计税依据不同,且退税率往往低于征税率。生产企业可直接出口或设立关联外贸公司间接出口,两种出口方式的税负往往不相等,应通过纳税筹划选择更为有利的出口方式。

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纳增值税=不得退税额-进项税额=出口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进项税额。通过关联外贸公司间接出口,公司集团应纳增值税=(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进项税额)+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退税率=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进项税额。

根据固定抉择模型,将上述两式相减,可得出通过关联外贸公司间接出口比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少纳税或多退税的公式:[出口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进项税额] -[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进项税额]=(出口价格-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由于出口价格总是大于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当退税率等于征税率时,(出口价格-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退税率)=0。也就是说,当退税率与征税率相一致时,生产企业直接出口与通过关联外贸公司间接出口的税负相等。

当退税率小于征税率时,(出口价格-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退税率)>0。也就是说,当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通过关联外贸公司间接出口比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可少纳税或多退税。

四、改变收购方式,变非自产产品出口为自产出口产品

按国家规定,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但生产企业出口的非自产货物却不予退税。这样无形中增大了企业出口成本,因此,这类企业在出口之前就要进行筹划,避免这损失的发生。

国税发[2000]165号规定,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下述产品可视自产产品予以退税:一是外购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二是外购的与本企业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三是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后收购其他企业的产品;

四是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

针对此政策,当企业生产能力不足而从外单位购买部分非自产产品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一道出口时,可与其他企业合作商谈,使用本企业的商标;若协商不成,可以变购买为委托加收回,这样就可将出口的产品由非自产产品变为自产产品,不仅可以得到出口退税带来的好处,还可以享受到“免抵退”政策的优惠,使企业降低成本、节约开支。

五、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应利用好90日的期限进行税收筹划 国税发[2005]68号规定,出口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日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税手续。逾期不申报的,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在报关出口90日内申报办理退免税手续的,如其到期之日超过了当月的“免、抵、退”税申报期,税务机关可暂不按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当生产企业应当在次月“免、抵、退”税申报期内申报“免、抵、退”税,如仍未申报,税务机关应当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因为出口退税有按月退税的办法和结转下期抵顶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年底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一次性办理退税的办法两种,其中,对于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采用后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对企业来说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占用,但其90天的期限又存在一个筹划的空间。

浅析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 篇3

一、出口退税纳税筹划概述

公司出口纳税筹划是指为了达到股东利益或者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公司经营前的纳税方案的最优选择进而达到税收的合理合法化规避的计划。其中退税主要有三方面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纳税筹划要进行综合性考量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的。二是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对纳税的最小化要建立在法律允许前提之下。三是时效性原则,纳税筹划是对税收上缴前的计划,是在发挥资金时间价值最大化基础上的税收安排。销售退还税费筹划不仅有益于优化企业产品结构,还间接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企业出口退税的形式及计算方法

1、出口退还税费的形式

出口退还税费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不免不退、只免不退与又免又退。不免不退是国家不对禁止或者是限制销售的货物退还销售前所征收的税费。只免不退是指在销售货物时不征收消费税或者增值税,因为适用于这类政策的货物在销售前或者生产时是不收税的。又免又退是货物在销售时不征收消费税或者增值税,而且要退还货物销售前所承担的税收,按照税法规定的固定税率退还。

2、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

我国税法对生产型企业主要实行的是“免、抵、退”政策,其中“免”指的是货物销售时不征收增值税;“抵”指的是销售自产货物时所用的原材料等的进项税额应予以退还;“退”指的是货物在销售时的销售税额在当月不能完全抵进项税额,对于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给予退还。具体可以解释为两个方面:一是当本月有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时,那么当期的应退税额就为0,没有结转下月的留抵税额。二是当本月留有留抵税额时,那么当期的应退税额就是当期的免抵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的差就是结转下棋的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出口退税的重要依据,是将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的简化,在计算环节中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何种公式需要具体情况而定。

三、出口退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本文在参考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纳税筹划现状,总结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出口退税纳税筹划方案建议。

1、有效利用出口产品的加工方式

有效利用销售产品的加工方式是出口纳税筹划的重要方法之一。很多生产型厂商对外销售产品采用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其中进料加工指的是国外厂商提供原材料等,国内的厂商进行生产,最终的销售任务是由相关国外的公司进行操作。来料加工与另一种方式相反,指从国外提供原材料,由国内的公司进行加工及装配,然后销往国外。如果两种加工方式都用国内的原材料时,若采用进料加工方式,鉴于退税率小于征收率,那么原材料中不能抵扣的税额则计入成本中;若采用来料加工方式,进口原料是不需要付外汇购进的,出口时也免征增值税,国内的原材料是不存在不能抵扣和免征的税额,同样国内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也是不能够抵扣的。生产型企业在出口纳税筹划时,若国外原材料的比例大于国内原材料的比例,那么来料加工更加有利。例如生产企业从国外进口400 万的原材料,国内原材料10 万,免税比率为90%,关税税率为15%,退税税率为9%,假如出口取得销售收入为620 万,那么当采用进料加工方式时,计税价=400×(1-90%)×15%+400=406 万,当期应纳税额=(620-406)×(17%-9%)-(10×17%)=15.42 万,没有退税额,关税为6 万,总成本为21.42;而当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时没有增值税,主要是国内材料的进项税额及关税,同理计算总成本为3.2 万。由此可见,不同的加工方式将会使出口退税不同,为企业带来的加工成本也不同。

2、合理利用销售产品模式

合理利用出口产品的销售方式是生产型企业进行出口退税筹划的又一重要方法。目前对生产型厂商销售货物的模式主要自营出口和出售至外贸企业。采用的销售模式不同,出口退还税收的金额也有所不同。据相关研究显示,两种销售方式相比,征收税负的比例大于退还税负的比例时,采用销售至外贸公司便可少缴纳税负或者多退还税负;当征收税负的比例等于退还税负的比例时,自营与销售至外贸公司的纳税相同。例如耗用国内原材料6000W,增值税税率为17%,货物销售获得10000W,退还税负比例为13%,可抵扣进项税额为1020W,若采用自营销售,那么不得退还税负的额度为400 万(10000×17%-10000×13%),应纳增值税为-620W(400-1020),应退还税负金额为620万。若该企业采用8000 万出口至相关联外贸企业中,则退税额为700 万(8000×17%-8000×13%)。由此可见,采用自营出口的销售方式与销售至相关联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筹划是不同的,具体要根据退税率与征收率的差距而定,一般采用销售至外贸公司要比自营销售承担税负更少。

3、合理利用申报期限

合理利用申报期限也是进行税负筹划的重要方法。有些生产型企业将出口业务集中于一个月或者是出口业务和国内业务交替进行,对于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来说,申报期限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化工企业来说单证齐全的申报时间为90 天,8 月份与9 月份有很大的区别。化工企业7 月份出口业务为1000 万,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9%,8、9 月国内加大订购力度,8 月原材料700 万,销售1000 万,预付生产设备200 万,已经预订9 月原材料1500万,8 月底设备到货100 万,并取得增值税发票,其余100万设备9 月初到货,9 月销售1000 万,8 月已经收齐7 月的出口单证,没有期初留抵税额。在不考虑汇率的情况下,那么这样当8 月单证齐全申报时,销项税额为170 万,进项税额为136 万(700×17%+100×17%),则当月应交增值税为34 万(170-136),无结转下期的留抵税额,应退税额为0,9 月的销项税额为170 万,进项税额为272 万(1500×17%+100×17%),当月留抵税额为102 万(272-170);当9月单证齐全申报时,9 月的留抵税额为102 万,免抵税额为90 万(1000×9%),应退税额为90 万。由此可见,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单证上交的时间进而把握退税的金额。

4、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增加对财务相关人员的培训活动,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成为目前出口退税的退税筹划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加强财务人员的退税培训,给予纳税筹划足够的重视。目前生产型企业认为自营出口要比对外贸企业出口对企业的更加有利,忽略了对税负的筹划工作。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型生产型企业觉着只要进行申报自营退税即可,不需要进行税负筹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不能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间接加重了企业的税负,例如教育附加费与城市建设税。因此,生产型企业应该开展财务相关人员的培训活动,逐渐强化出口退税的筹划的作用。其次,要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增加附值产品的生产,减少生产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品,中小生产型企业必须优化整合资源,加大对研发投入,要搭乘技术信息与互联网这趟快车,大力发展生产型企业的附值产品。最后,企业要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结合国家颁布的《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进行退税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合理利用出口退税延迟申报这项优惠政策。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出口退税纳税筹划的形式与计算方法的概述,对生产型企业的出口退税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给予一些建议。其中合理利用出口产品的加工方式、合理利用出口产品的销售方式、合理利用申报期限及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纳税筹划方案建议,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是长时间总结及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案或者计划,不能是一蹴而就的,本文的结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萍:基于生产型企业的出口退税纳税筹划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

[2]胡丽蓉:企业出口退税及纳税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0).

一般纳税人及出口退税报税流程 篇4

国税

增值税17%、出口退税15%、企业所得税25%(季度、)

增值税报税流程

一、增值税发票认证

1、月底收齐当月进项发票后携带当月要准备抵扣的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到国税局发票认证窗口或ATM机办理即可(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出180天内认证有效.当月认证的必须在当月抵扣)

2、登录广州市国税网1号窗口-→证书登录-→将数字证数插入USB接口-→PIN码-→123456-发票认证

a、认证结果下载-→进入下载-→选择认证所属期-→下载-→点击这里下载-→保存-→本地磁盘(G)-→增值税-→发票认证结果-→创建新文件夹(重命名为认证所属期扫描)-→打开认证所属期扫描文件夹-→保存

b、认证结果通知书下载-→进入下载-→选择认证所属期-→下载-→点击这里下载-→保存-→本地磁盘(G)-→增值税-→发票认证结果-→认证所属期扫描文件夹-→保存

二、抄报税流程

抄税写IC卡-→网上抄税-→报税-→IC卡清卡

1、抄税起始日(一般是次月1-15日)正常抄税处理;

进入防伪开票系统-→报税处理-→抄报税管理-→抄税处理-→系统弹出“确认对话框”-→插入IC卡,确认-→正常抄写IC卡成功

2、易税门户网上抄税

进入易税门户抄报税系统-→网上抄报税-→IC卡网上抄税-→将IC卡插入税友集团读卡器中,确认-→结果提示-→确认

3、企业电子报税管理系统生成申报盘 进入系统

1)a、进项发票管理-→扫描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读入-→选取从国税网下载认证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所属期扫描文件夹)-→保存-→审核

b、防伪税控进项专用发票管理-→查询-→所属月份-→选取申报所属期-→加入-→确认-→分类-→将当前发票设为暂(或永远)不抵扣 2)a、销项发票管理-→从开票查询界面读取发票-→防伪开票系统-→将IC卡插入读卡器-→进入系统-→发票管理-→发票查询-→选取申报所属期-→窗口最大化-→回到从开票查询界面读取发票-→读发票查询界面(逐张)-→保存-→审核 b、销项发票管理-→其他应税项目管理-→新增-→计税方式-→免税-→科目编号-→选定-→录入当月出口商品金额-→录入合计份数-→保存-→审核 3)申报主界面-→将右侧有完税标志的报表新增-→保存-→审核-→生成申报盘-→确定-→本地磁盘(G)-→增值税-→增值税申报-→申报所属期文件夹-→保存

4、报税:登录国税网1号窗口-→证书登录-→将数字证数插入USB接口-→PIN码-→123456-→申报征收-→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进入申报-→浏览-→本地磁盘(G)-→增值税-→增值税申报-→申报所属期文件夹-→确认-→清缴税款。

5、IC卡清卡

进入易税门户抄报税系统-→网上抄报税-→IC卡清卡-→将IC卡插入税友集团读卡器中,确认-→结果提示清卡成功-→确认

出口退税申报流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13.0版-→用户名-→sa-→登录-→选取申报所属期-→确定-→向导

1、外部数据采集-→认证发票信息读入-→目标文件-→选取从国税网下载认证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所属期扫描文件夹)-→确定-→是-→确定

2、退税申报数据录入

1)、出口明细申报数据录入-→新增-→录入报关单及出口发票数据-→保存-→审核(录完所属期出口发票数据)-→审核认可-→当前筛选条件下的所有记录

【关联号

】出口企业可以自行编写,是进货和出口数据唯一关联的标志。建议编写规则为申报年月+流水号,或申报年月后四位+部门代码+流水号 【部门代码

】企业在退税务机关登记的部门码

【申报年月

】申报年月不应小于报关单出口日期的出口月份

【申报批次

】同一个申报年月的数据,可分为不同申报批次,用于同一个月多次申报 【序号

】填写四位流水号,当序号大于9999时,可以填写A001,A002,……英文字母A加数字组合;序号输入若不足4位,系统自动补零,也可不录入,通过序号重排功能实现自动排列

【进料登记册号】规则:属于进料加工业务的填写此栏,否则置此栏为空 【出口发票号

】企业外销货物出口发票号码;

【出口日期

】报关单右上角的出口日期,退税率由此判定 【报关单号

】海关统计用报关单号,满21位,请注意项号的输入(20、21位输入01。。)【美元离岸价

】美元离岸价格为 FOB价格,如果成交方式为 CIF或其他,应折成 FOB,是换汇成本监测的重要参考数据,企业应仔细录入 【核销单号

】出口收汇核销单的编号;

【商品代码

】按出口报关单的商品代码填写,若该商品有国家税务总局扩充代码,则按扩充代码填写,即税率库中的基本商品代码; 【码库商品名称】应按商品税率库中该商品代码对应的名称填写,或按商品实际名称填写;在同一商品码下,名称可与商品码库中的商品名称略有不同,但单位必须相同; 【单位

】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第一计量单位;

【申报商品代码】按出口报关单的商品代码填写,若该商品有国家税务总局扩充代码,则按扩充代码填写,即税率库中的基本商品代码;

【申报商品名称】应按商品税率库中该商品代码对应的名称填写,或按商品实际名称填写;在同一商品码下,名称可与商品码库中的商品名称略有不同,但单位必须相同; 【出口数量

】按实际出口数量或申报出口退税的数量填写; 【实退税数量

】实际退税数量(因进货量不足或差额核销引起)【出口进货金额】此项目由申报系统自动计算。按进货表中同一关联号同一商品代码下加权平均计算出该商品的平均单价,再用出口数量乘以该平均单价得出该出口进货金额,可能和每一笔进货凭证号对应的计税金额不一致,但是总计税金额是一致的;

【退税率

】此项目申报系统自动计算。同一关联号同一商品代码下加权平均计算出的退税率,可能和每一笔进货凭证号对应的退税率都不一致; 【退增值税税额】此项目申报系统自动计算。同一关联号同一商品代码下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应退增值税,可能和每一笔进货凭证号对应的退税额都不一致,但是总退税额是一致的; 【退消费税税额】此项目申报系统自动计算。同一关联号同一商品代码下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应退消费税,可能和每一笔进货凭证号对应的退税额都不一致,但是总退税额是一致的; 【代理证明号

】委托出口时取得的受托方开具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编号; 【远期收汇证明】外贸主管部门出具的远期收汇证明的证明编号 【单证不齐标志】含义:H:无核销单 【备注

】按税务机关要求填写;

【标识

】空:该记录处于录入状态 R:该记录需要申报 Z:该记录暂时不需申报 P:该记录因业务特殊规定,不符合录入规则又需要申报

【申报标志

】空:该记录处于未申报状态 R:该记录已确认需要申报 【调整标志

】DZ:表示数据订正CJ:表示数据冲减 【出口合同号

】该条出口明细对应的出口合同号

【合同项号

】该条出口明细对应的出口合同号下的合同项号

2)、进货明细申报数据录入-→新增-→录入进货凭证数据-→保存-→审核(录完所属期出口发票数据)-→审核认可-→当前筛选条件下的所有记录

【关联号

】出口企业可以自行编写,是进货和出口数据唯一关联的标志。建议编写规则为申报年月+流水号,或申报年月后四位+部门代码+流水号 【税种

】V:增值税C:消费税

【部门代码

】企业在退税务机关登记的部门码

【申报年月

】申报年月不应小于报关单出口日期的出口月份

【申报批次

】同一个申报年月的数据,可分为不同申报批次,用于同一个月多次申报 【序号

】填写四位流水号,当序号大于9999时,可以填写A001,A002,……英文字母A加数字组合;序号输入若不足4位,系统自动补零,也可不录入,通过序号重排功能实现自动排列

【发票号码

】增值税发票右上角8位号码 【发票代码

】增值税发票左上角10位号码

【进货凭证号

】如果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共同组成的18位数字,否则填写其它退税凭证的号码;

【分批批次

】若进货凭证在一个关联号内一次申报不完,可采用分批申报的方式,该项填写第几次分批,若第一次申报,则填写1,以此类推; 【供货方纳税号】供货方的纳税登记号,录入时应录入15位

【发票开票日期】进货凭证开票日期,一般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开日期;

【商品代码

】按出口报关单的商品代码填写,若该商品有国家税务总局扩充代码,则按扩充代码填写,即税率库中的基本商品代码;

【商品名称

】应按商品税率库中该商品代码对应的名称填写,或按商品实际名称填写;在同一商品码下,名称可与商品码库中的商品名称略有不同,但单位必须相同; 【单位

】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第一计量单位;

【数量

】如果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该商品的计量单位与报关单该商品第一计量单位不符,则应按报关单计量单位折算进货数量。加工费、辅料、配套产品等(视同)委托加工方式的进货凭证,数量项填0,备注项目填英文字母WT;

【计税金额

】如果增值税发票开具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项对应的出口报关单为同一商品代码,可录入发票计税金额总和,否则应分项填写;

【法定征税税率】若为增值税,则按百分比的格式填写专用发票上的税率;若为消费税从价定律方式征税的,则按小数的格式填写消费税专用税票的法定税税率;若为消费税从量定额方式征税的,则填写消费税专用税票的法定税额;

【税额

】若为增值税,则税额=计税金额×征税税率/100;若为消费税从价定律方式征税的,则税额=计税金额×征税税率;若为消费税从量定额方式征税的,则税额=数量×征税税率;

【退税率

】填写商品码库对应出口商品的退税率;

【专用税票号

】凡2003年8月1日以前开出的专用发票或从小规模纳税人取得的发票必须填写此项,此项将参与税务局端审核。

【备注

】数量为0时字段前两位应录入WT;2003年8月1日以前开具的或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发票录入FSK,其余的按税务机关规定的录入

【标识

】空:该记录处于录入状态 R:该记录需要申报 Z:该记录暂时不需申报 P:该记录因业务特殊规定,不符合录入规则又需要申报

【申报标志

】空:该记录处于未申报状态 R:该记录已确认需要申报 【调整标志

】DZ:表示数据订正CJ:表示数据冲减

3、退税申报数据检查

1)进货出口数量关联检查-→若数据无误直接关闭-→若数据有误找到相关关联号更正

2)换汇成本检查-→关闭

3)预申报数据一致性检查-→若预申报数据一致性检查通过直接关闭-→若申报数据一致性检查不通过找到相关关联号更正

4、生成预申报数据-→关联号-→录入当期最大关联号-→确定-→关闭-→远程申报-→确定

5、登录广州市国税网2号窗口-→用户名(纳税人识别号)-→密码(123456)-→登录-→办税区-→出口退税-→外贸企业预审-→退税申报预审-→申报数据上传-→浏览文件-→预审远程申报保存的目录文件-→打开-→上传-→反馈信息下载-→下载(上传预审文件)-→保存-→本地磁盘(G)-→出口退税-→预审-→报审信息反馈-→创建新文件夹(重命名为申报所属期)-→打开-→保存-→税(免)税申报预审信息接收-→目标文件-→本地磁盘(G)-→出口退税-→预审-→报审信息反馈-→申报所属期文件夹-→确定-→退(免)税预审信息处理-→若无特别异常信息直接退出-→若有异常信息做疑点挑过表交专管员

6、确认正式申报数据-→确认正式申报数据-→关闭-→是

1)出口申报明细申报数据查询-→扩展功能-→申报表打印-→选择打印机-→纸张类型-→打印(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留底两份交税局)-→退出-→返回-→退出

2)进货明细申报数据查询-→扩展功能-→申报表打印-→选择打印机-→纸张类型-→打印(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留底两份交税局)-→退出-→返回-→退出

7、生成正式申报数据

1)退税汇总申报表录入-→增加-→申报年月-→录入申报所属期-→保存-→打印报表-→打印到EXCLE-→打印-→选择打印机-→打印(一式四份其中一份留底三份交税局)-→返回-→退出 2)生成退(免)税申报数据-→确定-→本地申报-→G:出口退税报盘申报所属期(例如201303)

8、已申报数据确认

1)若发现当期出口退税申报数据有误-→已申报出口数据查询-→筛选-→值-→录入申报年月-→确定-→认可申报-→当前筛选的所有关联号转为待申报-→确定-→回到第二步修改有误数据并按前流程操作 2)将本期出口退税申报数据复制到退税已申报明细2013文件中

已申报出口数据查询-→筛选-→增加-→确定-→打印-→报表设置-→导出数据-→本地磁盘(G)-→出口退税-→退税申报审核结果下载-→保存后将数据复制到退税已申报明细2013文件中 税局正式申报所需资料:

1、出口企业报表封面、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一式两份)、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一式两份)、出口企业报表封底

2、出口企业凭证封面、经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广东省出口商品发票、出口企业凭证封底(每种类别凭证必须按顺序编号)

3、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表(一式三份)

4、纳税人书面明

5、文件袋封面

6、外贸企业出口货物进货统计表

7、出口退税正式申报电子数据

8、疑点挑过表(根据需要提供)

出口退税数据查询

1、登录广州市国税网2号窗口-→用户名(纳税人识别号)-→密码(123456)-→登录-→办税区-→出口退税-→外贸企业正式申报-→退税下式申报-→审核结果下载-→录入申报年份(申报年月)-→确定-→下载-→保存本地磁盘(G)-→出口退税-→退税申报审核结果下载-→重命名为查询申报年份数据文件-→保存

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13.0版-→用户名-→sa-→登录-→选取申报所属期-→确定-→向导-→已申报数据确认-→接收税务机关反馈信息-→本地磁盘(G)-→出口退税-→退税申报审核结果下载-→选择上步重命名文件-→确定-→是

3、审核反馈处理-→查询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历史库出口数据查询-→录入新增加的可退税增值税税额-→等实际退税下来时再录入退税日期

企业所得税

登录国税网1号窗口-→网上拓展-→我要申报-→自行申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申报-→我要申报-→下载所得税月(季)度申报表-→保存本地磁盘(G)企业所得税2013年目录文件夹下-→桌面(财务软件-→广州省企业所得税申报系统V3.6.3)-→办税-→广东省企业所得税申报系统-→新建报表-→报表类型(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申报表居民企业(A)类-2012版)-→选择申报所属季度-→下一步-→输入申报所属期数据-→保存-→导出-→申报报盘文件-→保存-→打开国税网下载所得税月(季)度申报表文件-→版本检查-→确定-→导入广东省企业所得税申报系统导出的申报报盘文件-→签名(选择公司名)-→签名-→提交-→国税网-→申报查询-→显示申报处理结果成功-→我要缴税-→清缴税款。

地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购销合同印花税0.03%、个人所得税、堤围防护费0.1%(半)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申报流程

登录广州市地税网-→网上办税-→用户名(地税纳税人编码)-→密码(yr123456)-→登录-→纳税申报-→综合申报-→增值税-→录入实际应缴税费额-→计税-→提交-→提交-→清缴税款

堤围防护费(半时候与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一起申报)登录广州市地税网-→网上办税-→用户名(地税纳税人编码)-→密码(yr123456)-→登录-→纳税申报-→综合申报-→增值税-→录入实际应缴税费额-→计税-→提交-→提交-→清缴税款

购销合同印花税

登录广州市地税网-→网上办税-→用户名(地税纳税人编码)-→密码(yr123456)-→登录-→纳税申报-→非核定税种申报(适用于偶然发生且税务机关未核定税种进行的纳税申报)-→征收项目-→印花税-→购销合同-→录入实际申报计税总额或总数量-→计税-→提交-→清缴税款

个人所得税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税纳税筹划 篇5

一、纳税筹划的概述

所谓的纳税筹划指的是企业针对自身所做的理财活动, 它在企业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若企业对此没有很好的规划, 就会间接的削弱财务管理的能力, 就不能再实际中获取最大化的收益。在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 纳税筹划不但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 还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所以, 企业必须要引起对纳税筹划的重视, 将其放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首要位置, 只有把纳税筹划工作做好, 才可以切实的帮助企业节减税收费用, 最大化的规划企业收益。

二、自营出口纳税筹划的具体分析

1. 出口退税的计算基础

按照我国税务总局对有关出口退税的规定, 除去一些比较特殊的出口产品、货物之外, 剩下所有产品都可以享受增值税免、退、抵的政策, 主要的计算方法如下:

(1) 应纳税额的核算:

本期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当是:用本期内所销售货物产生的销项税额减去本期所产生的进行税额在加上本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最后, 在减去上次的留底余额。而本期不需要抵扣的税额和出口税额的计算方法为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 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此外, 如果当期存在免抵税额, 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 该金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规定的计税范围, 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 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

2. 退税筹划

采用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由于实行“免、抵、退”税政策, 在进行出口退税纳税筹划时, 要对“期末留抵税额”引起格外的重视。

例: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6月购进原材料2000万, 进项税额为340万, 内销销售收入400万, 销项税额68万, 上期无留抵税额。

案例1:若当月以241.94万美元的离岸价直接出口货物5万件, 折合人民币总计1500万元 (汇率按每美元6.2元人民币计算) , 该批货物的退税率为13%。

(1)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500× (17%-l3%) =60 (万元)

(2) 当期应纳税额=68- (340-60) -0=-212 (万元)

(3)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1500×13%=195 (万元)

(4) 按规定, 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195 (万元)

(5) 当期免抵税额=0 (万元)

(6)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0 (万元)

三、关于退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以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 人民币一直处于增值的趋势, 对外汇率不断地上调, 再加上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 使得我国的通胀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企业由于资金的短缺和利润的降低, 已经面临亏损和破产的状态。作者对2015年国内最新颁布的退税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为达到企业退税筹划的优化和利润的提升,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加大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重视纳税筹划

对于出口退税来说, 一般存在以下两种途径, 委托相关机构或者代理进行出口退税以及自行进行出口退税。前者存在许多弊端, 需要支付高额代理费用, 所以很多的小型企业为了能够控制成本, 增加效益就会选择自行出口退税方式, 但是, 一般的情况下, 他们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往往不够, 相关的工作人员也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最终问题频发。经过统计发现, 超过85%的小型企业在认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他们往往在进行自营出口的时候将重点只是放在出口退税申请上, 更多地忽视了退税纳税筹划这一主要因素, 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弊端, 使得企业不能及时享受应该享受的税收政策, 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所以, 如果想要彻底的规避此类问题, 让企业能全面的享受最新的国家政策,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取得发展, 就必须要增强要使出口企业在狭缝中寻找生机, 就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重视纳税筹划。

2. 及时把握最新退税政策, 合理调整报税申报时间, 确定相关报税方案

以我国15年7月最新办法的两项退税文件来看, 文件中明确指出, 为了能够保证企业的利益, 在最大程度上的为企业控制投入, 企业在进行退税申请时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调整申报日期, 将原有规定中的产品报关后的3个月内进行申报, 过期作废, 调整为产品报关本年出口的产品可以在次年4月申报期内退税申报。若果按照此项规定执行, 因为对报税的时间做了相应的调整, 所以, 当发生上述2、3个情况的时候, 企业就能够时代那个的将报税日期进行延后, 把本应该这个月进行申报的份额放在次月去申报, 直至报税份额超过免抵退份额。

3. 整合资源, 引进技术人才, 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我国,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来说, 由于他们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 所以使得他们在面向国际市场时就会缺乏竞争的优势。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产品自身的价值很低, 产品不存在新意、比较老套等, 再加上目前国内的现状, 行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 而且随着国际金融的不断变化, 使得人民币在不断地升值,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受到阻力, 有些严重的, 由于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时刻有面临倒闭的危险。根据有效的统计发现, 以温州这个以皮革贸易为主的城市来说, 大部分的皮革生产贸易企业都有这种危险, 因为他们本身的利润就非常的低, 一般只占总额的5%, 当皮革销往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时, 如果赶上经济危机, 美元贬值, 那么汇算回来, 企业是出于一个亏损状态的, 以20万元为例, 每次要亏损近两万元人民币。加上物价的增长, 每一阶段企业都会亏损很大一部分资金, 这些钱职能从企业自身解决, 很难分解给各自的供货商, 对于企业来说, 这必然是一道难题。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解决这种困境, 在大环境下求得生存, 就必须要进行资源整合, 不断引进新型技术和人才, 力争将产品做到最好, 最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优势, 在国际市场取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摘要:近几年来, 受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使得我国人民币的汇率不断处于上升阶段, 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也正因如此, 才使得企业纷纷转型, 逐渐的改向自营出口方向发展, 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节减投入成本, 提升盈利范围。我结合实际工作与目前的相关政策, 结合针对自营出口退税纳税筹划进行了分析, 希望可以尽可能的缩减税收, 扩大利润范围, 帮助企业可以在此种情境中脱离出来, 提升在市场中的抗压力。

关键词:出口退税,当期应纳税额,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卢妲.出口企业的退税筹划研究[D].辽宁大学, 2015.

[2]吴福琴.浅析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当代经济, 2016, (8) :86-87.

[3]周云, 肖树强.生产型企业集团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2015, (7) :19-20.

[4]徐萍.基于生产型企业的出口退税纳税筹划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6) :331, 368.

[5]徐田强.增值税出口退税纳税筹划研究[J].财会月刊, 2013, (9) :19-20.

出口退税筹划的价格临界点测算 篇6

一、加工方式的价格临界点测算

1. 生产企业出口加工方式及退税规定。目前,我国生产企业出口加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来料加工,即外商负责提供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和零配件,承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料,完工产品交由外商负责销售。在该方式下,加工企业没有产品定价能力,属于典型的受托加工业务。二是进料加工,指企业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及零部件等,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在该方式下,企业可对产品进行议价和定价。三是普通加工,指企业按照正常贸易方式进口原辅料件,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及关税等,待产品出口后再按照出口企业免抵退税办法,办理增值税退税。同进料加工方式一样,该方式下出口企业具有产品完全定价权。

依据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等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上述三种方式下出口产品的成本构成是不一样的。对于来料加工方式,我国实行“出口免税”管理办法,即料件进口及产品出口不征税、也不退税,但企业从国内采购的部分辅料所产生的进项税额计入成本费用,不予抵扣。而对于进料加工和普通加工,则需按照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征退税税率不一致时),并计入产品成本。此外,由于进料加工进口环节免税,在计算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还应扣除免税原材料购进时产生的抵减额。

2. 不同加工方式的收益比较与价格临界点。假设某出口企业进口一批料件成本为c,加工成本为d;国内采购代垫的辅料为f,适用增值税率为x;出口产品的征退税率分别为y和z,销售价格为P;来料加工方式下外商愿意支付的加工费为D。为简化讨论,不考虑销售过程发生的其他税金及费用支出;同时假定在不同加工方式下的生产条件和基础相同,即产品成本水平一致。则:

来料加工产品收益=D-d-f×(1+x)(1)

进料加工产品收益=P-(c+d+f)-(P-c)×(y-z)(2)

注:(c+d+f)为出口产品制造成本;

(P-c)×(y-z)为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征退税率不一致时,按税收法规规定,该值计入产品销售成本。

普通加工产品收益=P-(c+d+f)-P×(y-z)(3)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征退税率一致时,进料加工与普通加工产品收益无差别;而在不一致时,由于免税原材料c的存在,使得(2)>(3),即进料加工方式下产品收益优于普通进口加工方式。同时不难看出,普通加工可视为当免税原材料为0时的一种特殊进料加工方式,且在大多情况下,进料加工方式收益要优于普通加工方式。

当来料加工方式下产品收益等于进料加工下产品收益时,即:D-d-f×(1+x)=P-(c+d+f)-(P-c)×(y-z)时,求得P=(D-fx)/(1-y+z)+c。则该价格为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收益无差异临界价格。当产品外销价格大于(D-fx)/(1-y+z)+c时,出口企业进料加工收益大于来料加工收益,而当产品外销价格小于(D-fx)/(1-y+z)+c时,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对出口企业将更为有利。

二、出口方式的价格临界点测算

当前,我国产品出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者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该方式需按照生产企业“免抵退”办法进行增值税出口退税申报;第二种是外贸企业收购货物后直接出口,退税额按照产品收购增值税发票注明的不含税价格与退税率进行计算,也即通常所说的“先征后退”。

在第一种方式下,当征退税率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应计入出口产品成本。续前例,该方式下出口产品收益等于销售价格减去产品成本,再减去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免抵退出口方式下产品收益=P-(c+d+f)-(P-c)×(y-z)。

在第二种方式下,若生产企业将出口货物销售给具有完全控股权的某外贸公司,再由该公司进行退税申报,那么,先征后退出口方式下的产品收益=P-(c+d+f)-P0×(y-z)(P0为出口产品收购价格,采用国内正常市场售价)。

显然,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在完全控股某外贸公司情况下,通过降低收购价格P0,可提高出口产品收益,特别是当P0=c+d+f时,即以产品成本价转移出口货物时,可获得最大出口收益。考虑到我国税法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产品转移定价有明确规定,因此,当不存在同类产品市场时,出口企业可通过降低内部交易价格,来降低增值税税负成本。反之,则应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产品转移价格。

综上分析,当(P-c)×(y-z)= P0×(y-z)时,两种出口方式下产品收益相等,此时P= P0+c,该价格为产品收购价格一定时的出口产品临界价格。当P大于P0+c时,免抵退出口方式收益将小于先征后退收益;当P小于P0+c时,则刚好相反,采用免抵退方式出口将获得更大收益。

三、目标市场的价格临界点测算

出口企业在选择产品目标市场时,产品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从某种意义来讲,企业选择产品出口,既可以实现出口退税,获得税收补贴收益,同时也可以获得国外市场价格优势所带来的额外产品收益。但是,企业为产品出口也需承担一定的税负成本。以增值税出口退税为例,在征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下,产品出口不能获得完全退税,同时还需承担额外税负成本[(P-c)×(yz)];而在内销时,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不存在增值税税负负担问题。

因此,出口企业在面临内销或出口决策时,需要考虑由于额外税负成本存在,所产生的目标市场收益差异。假定内销市场价格为P1(不含税),在不考虑其他销售税金及费用的情况下,显然当P-(P-c)×(y-z)=P1时,国内销售与国外销售的产品收益相等,此时P=[P1-c×(y-z)]/(1-y+z)。可见,当国外市场售价高于此临界价格时,选择国外市场出口有利;而当国外市场售价低于此价格时,则刚好相反。

四、纳税筹划举例

华新公司为国内一家出口加工企业,中新公司为其下属外贸子公司,具有出口经营权。2014年计划生产并销售一批产品A,该批产品的国外售价为180 万元,如转内销预计售价为160万元(不含税);已知A产品所需原材料国外采购价格为100万元,加工成本为30万元,另需国内采购辅料10 万元;外商愿意支付的代理加工费为46 万元;已知辅料与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A产品退税率为13%,不考虑其他销售税金及费用支出,试分析通过何种方式加工并出售该批产品对企业最为有利。

1. 价格临界点分析。对出口企业而言,选择如何出售该批产品最为有利,实质上也就是如何在目标市场、加工方式、出口方式上进行选择和配置,以获取最佳的产品收益。而选择配置的关键,是依据增值税出口退税相关法规规定,确定以上各个环节的价格临界点,并通过与已有数据对比,来选择能实现经营收益最大的生产与销售方式。

依据前述分析,可以得到目标市场选择的价格临界点为:P=[P1-c×(y-z)]/(1-y+z)。代入数值计算得到P为162.5万元;加工方式的价格临界点P=(D-fx)/(1-y+z)+c,代入数值计算得到P为146.1 万元;出口方式的价格临界点P=P0+c,此处P0采用国内市场销售价格,代入数值计算得到P为260万元。

2. 纳税筹划分析。依据上述价格临界点,企业可开展出口退税纳税筹划。首先,在目标市场选择上,由于当前出口销售价格(180 万元)大于目标市场价格临界点162.5万元,因此选择产品出口外销比内销更为有利;从产品加工方式来看,由于出口销售价格大于加工方式价格临界点146.1 万元,因此企业应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以提高产品销售收益;最后,在出口方式选择上,由于出口销售价格小于出口临界价格260万元,因此企业应采用直接出口方式,即按照“免抵退”办法进行出口退税申报。

综上分析,对华新公司而言,对企业最为有利的经营方式是产品出口、进料加工和免抵退直接出口,这样可获得最大化产品收益。

五、小结

企业出口退税及纳税申报流程 篇7

一、“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1.如果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 表明当期出口应退的进项税额不足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 当期仍有需要缴纳的税额。在这种情况下, 无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依公式计算的结果, 应退税额=0

2.当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 (即当期有留抵税额) 时, 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 如果“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实际退税额以“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为限。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 如果“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二、会计核算

税法规定:生产企业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三个月后免抵退税申报期内办理免抵税申报手续。逾期不申报的, 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经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者外, 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 (免) 税申报。因此生产企业应在货物出口90日内做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必须以出口发票上的FOB价作为计税依据申报计算“免、抵、退”税。如采用到岸价 (CIF) 或成本加运费价 (CFR) 成交的, 应扣除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的运费、保费、佣金等。若申报扣除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 按实际支付数调整。

实现收入:

借:应收账款—出口业务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业务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进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转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收到出口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出口业务

支付运费、佣金等:

借:应收账款—出口业务

贷:银行存款冲减收入 (红字) :

借:应收账款—出口业务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业务

依据税务部门审核通过的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表:

借:应收补贴款 (有退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三、纳税申报

企业的纳税申报行为分为增值税纳 (免抵) 税和免、抵、退税纳税申报。

1.出口退税前提

(1) 出口产品属于增值税范围的产品;

(2) 必须报关离境。以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报关单和出口销售发票为准;

(3) 必须在财务上做出口销售;

(4) 必须收汇并已核销。

2.出口退税程序

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口并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上做销售后, 按规定于次月增值税法定纳税申报期向税务机关的征税部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及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

(1) 企业首先应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做增值税纳税申报, 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注意如下事项:

1) 当月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出口产品的销售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第7栏) 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2) 增值税纳税申报附列资料“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第18栏) 按当期全部 (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 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计算填报;

3)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 (第15栏) 按照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栏填报。

(2)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必须在每月1-15日内对当期 (以增值税纳 (免、抵) 税申报期为基准) 及收齐的前期出口单证进行“免、抵、退”税申报。

1) 生产企业将当期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全部出口明细 (按出口报关单) 录入退税申报系统, 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对单证不齐无法填报的项目暂不录入, 并做相应的单证不齐标志 (缺少报关单的单证不齐标志为B, 缺少核销单的单证不齐标志为H, 缺少代理证明的单证不齐标志为D, 缺少两种单证以上的, 同时填列两个以上字母) , 对该条出口信息的其他项目有关数据按出口发票上列明的金额并扣除支付的运费和保险费后录入。

2) 对前期出口货物单证不齐, 当期收集齐全的, 应在当期“免、抵、退”税申报时单独录入, 一并申报, 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参与当期免抵退税的计算。

3) 在生成明细申报数据之后, 在“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录入增值税申报表中的相关项目, 生成申报汇总表。

4) 将计算机申报生成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 (一式五份) 、计算机申报生成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一式四份) 、经基层税务管理部门审核签章的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一式两份) 、连同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出口商品专用发票、出口报关单 (出口退税联) 及其他出口退税附送材料一并上交基层退税部门进行初审, 审核通过, 征税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字后, 连同企业申报数据上报主管退税机关审批。

由于生产企业出口应退税额与免抵税额与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应纳税额有关。当企业的应纳税额为负数时, 涉及到应退税额 (这部分金额企业要在次月上交到税务部门) 。而出口退税的税款实行计划管理。财政部每年在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出口退税计划, 同国家税务总局分配下达给各省 (区、市) 执行, 因此审批了的应退税额实际退到企业的时间要由税务部门来确定。正常情况下, 生产企业实际交纳税款的月份一定多于有留抵税额的月份。因此, 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在有留抵税额时, 在出口退税申报有效期内, 将实际已收齐单证的出口货物, 做成单证不齐, 不计算应退税额。待次月企业应纳税额为正数时, 再做成单证收齐, 用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直接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避免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程度。

3.出口退税附送材料

(1) 报关单。报关单是货物进口或出口时进出口企业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 以便海关凭此查验和验放而填具的单据。

(2) 出口销售发票。这是出口企业根据与出口购货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填开的单证, 是外商购货的主要凭证, 也是出口企业财会部门凭此记账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的依据。

(3) 结汇水单或收汇通知书。

(4) 属于生产企业直接出口或委托出口自制产品, 凡以到岸价CIF结算的, 还应附送出口货物运单和出口保险单。

(5) 出口收汇已核销证明。

(6) 与出口退税有关的其他材料。

4.出口退税备案工作

进出口企业纳税筹划相关思考 篇8

进口税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涉及税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和进口代征增值税两种。如何对这两种税收进行有效筹划, 降低进口环节的税负, 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 进口环节关税的纳税筹划

1. 完税价格

从目前来看,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确定方法;根据《海关法》的规定,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包括货物的货价、货物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等。货物的货价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二是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当进口货物的价格不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或者成交价格不能确定时, 海关应当依次以相同货物成交价格方法、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方法、倒扣价格方法、计算价格方法及其他合理方法确定的价格为计税基础, 估计确定完税价格。根据上述规定, 对于进口环节关税完税价格的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选择合理的进口来源

通常情况下, 完税价格的确定都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 因此如果经海关审定认为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和有关因素, 就可以以此作为计算进口关税完税价格的依据。从这一点上看, 进口企业在选择同类产品时应尽量以成交价格、运费、保险费以及其他费用中的较低者为最优, 力争在海关所认定的“正常成交价格”前提下努力降低其货物报价, 从而达到充分降低企业进口税负的目的。

(2) 变更实付或应付价格

按现行税法规定, 与该货物有关并作为卖方向我国销售该货物的一项条件, 且应由买方直接或间接支付的, 应该计入完税价格 (复制权费除外) 。为此, 若卖方并非要求必须随货物同时购进时, 作为进口企业的买方应设法将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作为另一项单独的交易进行处理;由于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只涉及营业税和少量印花税, 因此将大大降低其实际税负。

(3) 海关估价方法的选择

按照现行《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 若进口货物实际列举的完税价格低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则进口企业可以选择交验载明货物的真实价格、运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的各项单证, 海关也会据此处理;反之, 若实际列举的完税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此时企业则可以选择不予提供, 而海关则会按照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估定出较低的完税价格。

2. 适用税率

一般来说, 普通税率与优惠税率的区别是以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为标准的, 即全部产地标准和实质性加工标准。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 关税税率的筹划应以转让定价与实质性加工标准为突破点, 通过确定适用优惠税率的货物原产地来充分降低其税负。例如, 若产品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产品总值的比例已超过30%时, 则视同于实质性加工处理, 此时应归入与其新产品实质性使用部分相关的税目计税。此外, 对于机器、仪器或车辆中的各类零部件, 若与主件同时进口且数量合理时, 应按主体原产地的税率计税;反之, 若上述部件分别从适用不同税率的国家或地区进口时, 则应按其各自的原产地确定其税率。

3. 减免政策

从理论上说, 关税的减免分为法定减免税、特定减免税和临时减免税三类。就前者而言, 企业应当关注的是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失或者损坏的货物以及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或者我国对外捐资的货物, 可以享受的减免税待遇。特定减免税则是指国家为鼓励发展产业的国内投资项目以及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口的设备, 可以给予的减免税优惠。临时性减免税则是指除去上述两种形式之外, 国家特别给予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此外, 保税货物也属于减免税的一种类型, 其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 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该类货物并不需要缴纳进出口税费。

(二) 进口环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从实质上看,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与进口关税的纳税筹划过程紧密相连的。按照我国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进口的货物应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税率予以计算应纳税额, 且不得有任何抵扣项目。由此可见, 其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与关税相关的完税价格、关税税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 进口增值税也具有多项优惠政策, 而这些政策主要是基于所适用税率的不同, 企业应选择具有优惠税率的货物进口。与此同时, 国内某些地区或特殊行业、单位、个人可享受减免增值税优惠, 这类企业的组成形式及业务类型为进出口企业的纳税筹划拓展了空间。

二、出口环节的纳税筹划

相对于进口环节, 企业在出口环节实施纳税筹划的空间要大一些, 而国家为了鼓励出口, 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这些企业出口退税处理, 因此进出口企业应将纳税筹划的侧重点放在出口退税上, 尤其是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上。当前, 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的主要方式包括“先征后退”和“免、抵、退”两种。前者是指先对出口货物征税, 在货物出口后再予以办理退税;后者则是指企业对于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 出口产品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已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按规定予以退税的, 应先用于抵消内销产品的应交税额;若后者经抵消后还有余额时, 按抵消额退税。

(一) 出口环节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 贸易方式

当前, 进出口企业主要采用的贸易方式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 前者是指由国外厂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以及必要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委托国内企业按其要求进行加工、装配, 其最终产成品由国外企业负责营销的一种贸易方式, 后者则是指由国内企业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及包装物, 然后在国内加工为产成品再销往国外的一种贸易方式。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 来料加工方式适用于“出口免税不退税”的政策, 但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进料加工方式适用于“出口免税并退税”的政策, 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但退税率往往低于征税率, 因此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加工方式。

2. 出口方式

我国1994年实施的增值税相关条例规定, 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并免征消费税。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别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 自1994年至2010年, 共经历了9次调整。纳税人应在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后, 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 按月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税。一般说来, 企业可通过直接出口或委托外贸出口的方式来得到退税, 而这其中对于出口产品中扣除包装计税的部分, 应分别就出口产品及包装物的适用税率计税, 出口农产品的应按规定税率退税, 出口其他产品则应按税法的其他规定退税, 其适用税率不一。

另一方面, 当企业出口货物受出口配额 (出口许可证) 的限制或企业所在地出口退税指标不足时, 企业此时可将已收购的货物委托或再调拨销售至其他企业出口, 在收汇后再由企业办理退税, 而后者也可接受调拨货物的其他企业办理退税。而若企业享有产品自营出口经营权时, 在其出口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 如果企业选择通过将自产货物销售给相关联企业出口并由其退税的办法, 可使企业自身得到更多的出口退税优惠, 获得最大价值。

3. 纳税申报

按照税法规定, 一般情况下, 企业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90天未收齐有关出口退 (免) 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申请手续的, 应视同货物内销处理并予以征税;而对于已征税货物, 企业在收齐有关出口退 (免) 税凭证后, 应在规定的出口退税清算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无误时, 才可办理免抵退手续。若企业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时, 不得予以退税;若货物出口后90天内不办理申报退税时, 主管税务机关则有权要求企业补税。由此可见, 企业应慎重对待纳税申报期限, 力争在90天的申报期内根据货物的内外销比例, 选择最佳的申报期限及其申报限额。企业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申报, 应尽早申请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

4. 其他方式

除了上述几种筹划方法外, 企业还可利用收购方式的不同以及出口退税计算方法的差异进行筹划。例如, 在不影响交货期、交货质量的情况下, 可考虑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进货;一般情况下, 对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货物, 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进货, 比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所实现的出口盈利高。再者, 企业还可采取改变收购方式, 变出口非自产产品为自产产品, 以争取采用“免、抵、退”方法予以退税。另外, 企业还应注意选择委托加工而非作价方式实施进料加工的再加工, 以及特别注意分类对出口退税的影响。

(二) 出口关税的纳税筹划

与出口环节的增值税相类似, 国家对于出口关税的优惠政策也较多, 这主要是出于鼓励出口的考虑。企业若想获得出口关税的相关优惠, 其产品首先必须符合有关的原产地规则。为此, 进出口企业应主动申请并提供原产地证, 力争获取较多的关税优惠, 并且还要对一般原产地证与优惠原产地证进行区分。从理论上说, 一般原产地证只能享受进口国的最惠国关税, 而优惠原产地证可以享受在最惠国税率基础上, 进一步减免甚至全免的关税优惠。由于优惠原产地证所带来的效益由承担进口的企业所享受, 其作用较容易被忽视, 为此出口企业对此应加以必要的重视, 以获取最大额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王军.以某进出口公司为例的税务筹划方案探讨[J].财经界, 2010 (2) .

[4]宋玥.浅析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6) .

[5]贺飞跃.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会计版) , 2007 (5) .

[6]贾学武, 魏娟.浅谈出口退税筹划的方法[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8 (9) .

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 篇9

一、准确掌握国家有关出口退(免)税的法规和政策

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退税政策,期间国家颁布了六百余个出口退(免)税的政策与文件。 2012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对相关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清理,废止后的有效文件60余份。 2013年, 为进一步规范出口退税管理,严格执行出口货物劳务税收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发布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财税2012.39号】,进一步完善了出口退(免)税的内容,并简化了出口企业办理退(免)税的手续。 我国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繁多, 经营方式多样。 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相关政策, 正确进行出口退(免)税的申报。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正确理解 “视同自产产品”退(免)税的范围

自产货物出口可以享受出口退(免)税的政策。 “视同自产产品”是指符合一定的条件的外购出口产品, 出口时可以同自产产品一样退(免)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持续经营以来从未发生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农产品收购发票、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除外)行为且同时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出口的外购货物, 可视同自产货物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符合的条件包括: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已持续经营2年及2年以上; 纳税信用等级A级;上一年度销售额5亿元以上;外购出口的货物与本企业自产货物同类型或具有相关性。 出口企业要利用好该政策,在自己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外购与本企业相同或类似的产品,享受视同自产产品的退税政策。 例如,国内大多电脑生产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将部分业务进行外包生产。 过去生产企业外包或外购产品不能享受到视同自产产品的退税政策,在新政策下就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出口企业可以放弃全部适用退( 免) 税政策出口货物劳务的退(免)税

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采用放弃全部适用退(免)税政策出口货物劳务的退(免)税,并选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或征税的政策。 这一点同内销可以采取放弃免增值税的政策规定一样。 放弃适用退(免)税政策的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出口货物劳务放弃退(免)税声明》,并按要求办理备案手续。

(三)准确掌握出口劳务的退(免)税规定

2013年8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纳税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也可以享受退(免)税。 纳税人提供的出口劳务退(免)税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规定有许多不同,如退(免)税的认定时限、提供的资料及退(免)税额的计算依据均不相同。

(四)明确退税申报的前提条件及申报程序

出口企业进行增值税退(免)税申报的前置条件包括:收齐按规定需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退(免) 税申报凭证和资料; 按规定进行退(免)税预申报;经税务机关预申报审核,企业预申报的退(免)税凭证信息与退(免)税凭证管理部门的电子信息核对无误。 出口企业进行增值税退(免)税申报前置条件的明确,要求出口企业在出口的次月至次年4月的各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按照要求进行申报。 即: 首先录入数据。出口企业在录入数据时要注意税收政策与会计核算的衔接。其次进行预申报。这一过程可以在远程预申报系统完成或通过人工送达。最后进行正式申报。

二、正确进行出口退(免)税的计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退(免)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是“免、抵、退”税方法。 下面通过两个例子分别说明出口生产企业采取“免、抵、退”税方法进行出口货物和劳务的退(免)税的计算。

例1.甲出口企业的出口采购国内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本月可抵扣进项税额为100万元,增值税税率17%,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3%,上期留抵税额为0,出口收入为1053万元(人民币)。 甲企业采用自营出口方式,执行免、抵、退税政策,其应退增值税计算如下:

由于增值税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不同, 因此企业首先应该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53×(17%-13%)=42.12(万元),计算出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2.12万元计入出口货物的成本; 当期应纳税额=0-(100-42.12)=-57.88(万元),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57.88万元, 可以获得退税;

免抵退税额=1053×13%=136.89(万元);

由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57.88万元,当期免抵税额=136.89-57.88=79.01(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甲企业实际增值税税负为-57.88万元,出口业务可以取得出口退税金额57.88万元。

例2. 乙运输企业2013年8月的国内运输收入为1000万元,国际运输收入为1053万元(人民币),当月购进固定资产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20万元。 国际运输的退税率为11%。 其应退增值税计算如下:

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抵扣税额)=1000×11%—(120—0)=—10,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0万元,可以获得退税;

免抵退税额=1053×11%=115.83(万元);

由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115.83-10=105.83(万元)

以上介绍了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的相关管理内容及计算。 由于出口货物劳务的退税工作比较复杂,因此,企业的办税人员还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做好出口货物劳务退税的日常管理工作。 具体来说要保证备案资料齐全,将与出口货物劳务相关的单据装订成册妥善保存,以备检查。

摘要:出口劳务企业应该准确掌握国家有关出口劳务退(免)税的法规和政策,按照要求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准确进行计算,特别要在申报材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下工夫,减少错误的返报率。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企业办理出口劳务退(免)税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纳税管理

参考文献

[1]《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4号

上一篇:文化用品的生产下一篇:文化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