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鉴证报告

2024-10-11

出口退税鉴证报告(共7篇)

出口退税鉴证报告 篇1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是由王伟刚、北京众诚世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名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以苏州瑞世达包装材料有限任公司(以下简称“瑞世达”)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瑞世达是于2010年8月13日由江苏省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预先核准登记成立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2013年6月17日,股东朱志胜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的8.5万元出资以人民币8.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周贤江,并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的8万元出资以人民币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俞冰。至此,俞冰出资25.00万元,持股比例50%,周贤江出资25.00万元,持股比例50%。2015年10月22日,股东俞冰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的25.00万元出资以人民币5.00万元的价格分别转让给北京众诚世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易讯天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智鼎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人民币4.1437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阿特斯投资有限公司,以人民币5.8562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王伟刚。股东周贤江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的25万元出资以人民币2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王伟刚。至此,王伟刚出资30.85625万元,持股比例61.71%,北京众诚世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5.00万元,持股比例10%,深圳市易讯天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持股比例10%,北京天智鼎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资5.00万元,持股比例10%,北京阿特斯投资有限公司出资4.14375万元,持股比例8.29%。2015年11月11日,股东深圳市易讯天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将公司的股权5万元转给王伟刚,股东北京天智鼎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将公司的股权5万元转给王伟刚,股东北京阿特斯投资有限公司将公司的股权4.14375万元转给王伟刚。至此,王伟刚出资45.00万元,持股比例90.00%,北京众诚世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5.00万元,出资比例10.00%。

2016年01月15日,公司以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兴财光华审(验)字第210001号审计报告审计确认的基准日为2015年11月30日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的公司净资产折成股份50.00 万股(每股面值1元),各发起人股东均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权折成股份公司股份,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下:王伟刚出资45.00万元,持股比例90.00%,北京众诚世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5.00万元,出资比例10.00%。并于2016年01月28日更名为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注册号为9***35239L。

公司属于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经营范围为:包装材料、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

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为: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日常事务及信息披露事务;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同时主管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维护;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同时主管产品设计及订单采购工作,协调确保订单有效执。公司下设计划财务部、采购部、市场部、物流部、质检部五大职能部门。其中,财务部负责公司财务管理、财务预算、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提高公司资金运用效率、公司税收缴纳等;采购部负责包装产品设计及采购;市场部负责公司业务开拓、客户开发、产品销售; 物流部负责公司库管、采购及销售产品的物流运输服务;质检部负责对包装材料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二、公司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一)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确保按照《会计法》、《经济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三、公司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遵循的原则

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法》、《经济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和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三)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四)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五)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六)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四、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情况

(一)股改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制度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完善,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是管理者从业务角度,针对企业经营状况而设计的,主要靠日常监督来规范员工行为并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由于内部控制的设计者是企业的管理者,难以避免管理者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中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投资者的需求。

2、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方面

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设计缺乏纵向监督及制约机制,部门之间的上传下达效应具有滞后性,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监督。此外,公司职责部门的权限分配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存在横向交叉的现象,部分职责人员的权限设置不独立,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中独立性原则。

3、财务核算方面

(1)公司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的财务核算与记录由代理记账公司负责,未做到财务核算与核查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2)公司对存货的管理存在漏洞,未对存货的验收入库及领用发出进行连续编号,不利于存货的账实核对,并易于造成资产的流失。

(3)公司的销售政策及采购政策不健全,合同的签订采用框架合同的形式,日常的订单接收通常以邮件、电话等口头通知的模式进行,不利于订单的管理、实物的核查及财务核算。

(二)现有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股改后为了规范管理,控制经营风险,本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整套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层面和各环节,确保了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具体如下:

1、公司的内部控制结构(1)控制环境 A.管理制度

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决策机制,能较正确地、及时地、有效地对待和控制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重视企业的管理及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B.组织结构

公司为有效地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已合理地确定了组织单位的形式和性质,并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比较科学地划分了每个组织单位内部的责任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C.人事政策与实际运作

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聘用足够的人员,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D.管理控制的方法

为对授权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及对公司的活动实行监督,本公司建立了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能较及时地按照情况的变化修改会计系统的控制政策。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E.外部影响

影响公司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有关管理监督机构的监督、审查,经济形势及行业动态等。本公司能适时根据外部环境的行动及变化不断提高控制意识,强化和改进内部控制政策及程序。

2、会计系统

公司已按《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及其补充规定的要求制定了适合公司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并制定了较为明确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以达到以下目的:

A.较合理地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B.较合理地保证交易和事项能以正确的金额、在适当的会计期间较及时地记录于适当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C.较合理地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D.较合理地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公司切实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聘用了较充足的会计人员并给予足够的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3、控制程序

为合理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公司建立了相关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交易授权控制,责任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

A.交易授权控制:明确了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B.责任分工控制: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及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的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C.凭证与记录控制:合理制定了凭证流转程序,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及时编制有关凭证,编妥的凭证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以便记录,已登账凭证依序归档。各种交易必须作相关记录(如:员工工资记录,永续存货记录,销售发票等),并且将记录同相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D.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使各种财产安全完整。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情况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的会计控制。

1、公司已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了较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已作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已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现金的使用范围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时应遵守的规定;已按《支付结算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了银行存款的结算程序;已制定了收付款审批权限等系列程序,严格执行对款项收付的稽核及审查。

2、公司已建立了实物资产管理的系列标准,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采取了职责分工,实物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达到合理用料的目的,并较有效地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重大流失。

3、公司已建立了较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层次固定资产的采购权限,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请购、审批、采购、验收程序。购建固定资产的款项必须在相关资产已经落实,手续齐备下才能支付,从而能较为有效地防止购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舞弊行为。对固定资产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实物管理,从而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4、公司已较合理地规划和落实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并通过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保持原材料价格的相对稳定,并完善了订单的签订与核查流程。

5、公司制定了比较灵活、可行的销售政策。为确保公司利益免受损失,本公司与大客户均签订了框架式销售合同,合同严格规定了收付款期限为发货并开票后60天内,并规定了逾期供货的违约责任,保证了收付款的顺利实现。

6、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并建立了目标成本费用控制系统,明确费用开支标准,坚持每月兑现,对完成成本控制任务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成本控制任务的,予以处罚,成本控制为效益的提高提供了管理保证。

7、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财务部门,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具有较为规范、苏州瑞世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岗位的设置符合独立性原则,此外,公司为日常费用开支及付款程序制定了“逐级审批”的制度。

五、公司准备采取的措施

公司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基本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要求,能够对编制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保证。对于目前公司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加以改进提高:

1、加强往来款项及库存商品的管理及内部会计核算凭证的传递工作,进一步落实往来款项,尤其是大客户、大供应商的定期对账及库存商品的定期盘点制度,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2、进一步健全全面预算制度,通过预算制度更好地落实成本费用控制,并及时做好预算实施情况的分析、检查、考核工作。

六、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鉴证

公司已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正常进行。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就总体而言体现了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北京

中国注册会计师:(特殊普通合伙)

中国注册会计师:

二○一六年四月十五日

出口退税鉴证报告 篇2

一、社会责任鉴证报告内容的分析

(一) 鉴证者与被鉴证单位

1. 鉴证者及其独立性和胜任能力。

(1) 鉴证者。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简称GRI) 在其分析报告中将鉴证者归纳了十类:“四大”、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认证机构、一般的咨询机构、专门的咨询机构、独立的顾问机构、个人、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最主要的三类:“四大”、认证机构和专门的咨询机构, 其2007年的市场份额依次为40%、25%和24%, 共占据89%的市场。毕马威 (KPMG) 2011年企业责任报告全球调查显示, 有70%以上的G250和接近65%的N100企业选择由大型的会计机构进行鉴证。从我国企业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情况来看, 认证机构在鉴证报告的提供者中居于主导地位。据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的数据, 认证机构共出具了30份鉴证报告, 占总数的55%, 在份额上遥遥领先。有8家企业披露了分别由认证机构和行业协会出具的鉴证报告, 这些企业同时拥有两份鉴证报告。

(2) 独立性和胜任能力。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的机构应是被鉴证单位以外的第三方, 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的胜任能力。除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之外, 其他机构都在鉴证报告中说明了自己的独立性。劳式、纺织工业联合会、必维、通用公证行这些机构的鉴证报告提到了胜任能力的问题, 它们一般用“独立性、公正性和能力声明”或者“独立性和能力声明”对独立性和胜任能力集中阐述。

2. 被鉴证单位。

有47家企业聘请第三方对其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鉴证。从行业分布来看, 有16家制造业企业, 14家金融保险业, 能源业与交通运输业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在制造业中, 以纺织企业最多, 纺织服装业已成为我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最多的细分行业。这47家企业中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或者上市公司, 并且规模都较大。

(二) 鉴证标准

我国没有专用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标准, 一般是采用国际标准, 常用的有:国际审计准则与验证委员会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ISAE 3000) 、社会与伦理责任协会的《AA 1000审验标准》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ISAE 3000是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 (IAASB) 于2003年制定的, 是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主要依据。具体来看, 依据ISAE 3000进行鉴证的比例自2005以来由G250样本的24%提高到2010年的62%, 由N100样本的14%升到54%, 上升幅度较大。《AA 1000审验标准 (2003) 》 (AA 1000AS) 是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专门标准, 明确针对可持续发展审验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使用, 旨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绩效和报告的可信度和质量;《AA 1000审验标准 (2008) 》是AA 1000审验标准的第二版, 它为可持续审验提供了一个严格的框架, 同时又为其适应不同的组织机构环境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 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目前较多使用的是2006年版, 简称G3) 是世界范围内广为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 用于指导公司编制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以披露非财务绩效, 让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G3是欧洲公司最广泛认可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南, 它在全球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升。

从55份鉴证报告来看, 采用最多的标准 (这里指主要标准) 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订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 (CSR-VRAI) 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CSR-GATES:2008) , 共有18份, 占总数的33%;其次是ISAE3000, 共有13份, 占比24%, 这些鉴证报告主要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在对某些企业的鉴证中也采用了此标准;但该机构大部分的鉴证工作遵循自定的鉴证标准, 即必维验证管理程序, 共有13份, 占24%;随后是GRI的G3指南和AA1000AS, 均占14%左右。在鉴证市场份额中占比不多的我国本土事务所遵循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共4份, 占比7%;挪威船级社 (DNV) 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审验规章占比很少, 仅有2份报告。和前几年的鉴证报告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以前往往采用单一的鉴证标准, 但目前更多的鉴证工作是同时参照几个标准,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报告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任。

(三) 鉴证程序

鉴证工作所执行的程序主要包括:对社会责任政策的落实机制进行抽样评估, 访谈鉴证现场与报告编制有关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 了解报告编制过程, 评价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的科学性;抽取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性复核, 评审书面证据的可靠性, 对数据信息进行抽样鉴证等。所有这些程序可分为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的鉴证机构没有访谈外部利益相关方, 这一点在部分报告的鉴证局限性中作了说明。

(四) 保证程度与结论表述

鉴证是旨在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保证业务, 但是仅有占总数一半左右的鉴证报告说明了保证程度, 合理保证的报告有11份, 有限保证的报告15份, 有3份报告形容其程度为“中度保证”, 未提及的是行业协会和部分认证机构所提供的鉴证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不同于财务报告信息, 其中定性信息和叙述性信息偏多。另外社会责任报告鉴证领域在很多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 目前没有统一的、强制性的鉴证标准, 所以为社会责任报告使用者提供很高的保证程度是较困难的, 有限保证可能更具有客观性, 也较为符合鉴证活动本身的谨慎性。

鉴证意见的表述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积极表述和消极表述。在这55份报告中, 积极表述结论的报告共有36份, 约占65%。一般表述为:所披露的信息是可靠且客观的, 没有发现重大系统性或实质性错误或者社会责任报告符合某标准的要求。消极表述的鉴证报告共19份, 占比35%, 大多见诸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有限保证的鉴证报告, 还有少部分来自于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劳式质量认证公司和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公司, 大多表述为: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选定的2011年度关键数据的编制, 在所有重大方面未能符合列示于报告中的编报基础。

(五) 鉴证报告中的其他要素

从内容来看, 所有的鉴证报告均明确了鉴证范围。有25份鉴证报告明确了报告的收件人, 占45%, 但对象却不尽相同。收件人为“公司”、“全体股东”的各有1份, 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11份报告说明收件人为公司董事会, 并做出说明:“我们的工作仅限于就上述约定事项向董事会进行汇报, 而非其他目的。我们不会就我们所实施的工作、出具的报告或做出的结论对除董事会以外的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明确报告收件人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鉴证报告有12份, 采用的是“致……公司利益相关者”或者“报告旨在告知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可由利益相关方使用”这种表述。

由会计师事务所 (包括“四大”和我国本土事务所) 出具的15份鉴证报告都阐明了管理层和鉴证服务提供方的责任, 这样既有助于增强被鉴证单位的责任意识, 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同时也合理确认了鉴证机构的责任, 在规范其行为的同时可以降低公众对鉴证工作的期望差距。

二、几点思考

(一) 聘请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鉴证的企业偏少

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正在发展之中, 整体情况较前几年有进步, 但是鉴证报告的数量仍旧偏少, 所以社会责任报告虽然数量很多, 但其质量却也无从考究。毕马威 (KPMG) 发布的2011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显示, 采用第三方鉴证的企业比例为46%, 我国企业的这一比例与全球水平相差甚远。此外, 就被鉴证单位的行业分布比例来看, 我国的金融保险业位居前位, 这一点与国外情况相同;国外的化工制药、石油开采企业在被鉴证单位群体中也占有很大比例, 可能是因为这类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更易受到社会关注, 而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更能提高公众对其的认可度, 但是我国这类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鲜有经过第三方鉴证。

(二) 鉴证报告的鉴证程序、格式和内容有很大区别

部分认证机构和行业协会的鉴证工作虽然遵循了一定的鉴证标准, 但鉴证程序较为随意和空泛, 有的报告甚至直接附上结论, 未对鉴证程序作任何说明, 也即对鉴证证据的获取过程未做出表述。报告内容尚不够统一和规范, 影响了报告的可比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鉴证报告在格式和内容上更显规范, 但其市场份额并不高,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责任报告鉴证领域继续拓展业务范围, 利用其在鉴证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条理化的程序开展工作, 这对于社会鉴证业务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益处。有些行业的特定数据可能超出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范围, 必要时可以借助专家的工作来完善鉴证工作。

(三) 社会责任鉴证报告的可信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过程中,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必不可少, 但大多数的鉴证机构在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 应该访谈利益相关者, 尤其是外部利益相关者, 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以此作为出具鉴证结论的依据之一。此外, 从2011年社会责任鉴证报告来看, 结论均为无保留意见。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将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共同披露的报告, 信息的不实达到什么程度时会影响意见的类型, 重要性的标准该如何确定, 这些问题目前在我国没有明确规范, 不同的鉴证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但他们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说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可比性和报告的可信度。

摘要:聘请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 既有利于改善报告的可信度, 也有益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的发展。本文对我国企业披露的2011年社会责任鉴证报告内容进行分析, 以了解目前的现状, 最后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会责任,鉴证报告,鉴证标准,鉴证程序

参考文献

[1] .沈洪涛, 秦信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与注册会计师新业务拓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0, (12) .

[2] .毛洪涛, 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根据国内1993年至2009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9) .

标准鉴证报告(无保留意见) 篇3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对后附的贵公司管理层在××××年××月××日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报告进行了鉴证。

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评估其有效性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鉴证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我们按照《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规定执行了鉴证工作。《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鉴证工作以对企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获取合理保证。

鉴证工作包括获取对内部控制的了解,评估重大缺陷存在的风险,根据评估的风险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鉴证工作还包括实施我们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鉴证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四、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降低对控制政策、程序的遵循程度,根据内部控制鉴证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鉴证意见

我们认为,贵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于××××年××月××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中国××市

涉税鉴证报告质量检查的若干思考 篇4

一、探索创新鉴证报告检查方法

深圳市注税管理机构注重探讨鉴证报告检查方法,逐步规范特区注税执业秩序。以规范涉税鉴证报告为重心,不断研究和专题探讨提高执业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强化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监管,初步探索出一套涉税鉴证报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监督检查模式。包括:界定涉税鉴证报告的检查内容,明确鉴证报告检查的组织架构,规范鉴证报告检查的工作流程,强调检查人员的工作纪律,实行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制定行业重点检查的规范标准,注重执业质量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重点检查工作的保障措施。规范了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执业行为,提高了涉税鉴证报告质量,优化了深圳特区注税注册税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

二、严查重处问题涉税鉴证报告

注册税务师行业涉税执业质量良莠不一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涉税执业质量问题,特别是涉税鉴证报告质量问题比较突出,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了涉税鉴证报告的质量问题凸现,少数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质量低下,未按照业务准则或业务规范的规定出具涉税鉴证报告,甚至出具虚假涉税鉴证报告,一些问题已经涉及到客户的信任度和税务机关的采信度,直接影响到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信用和声誉。建议总结推行深圳市注税管理机构严查重处问题涉税鉴证报告的成功经验。2010年,深圳市对查出的涉税鉴证执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门别类的进行严查重处:12家税务师事务所停止鉴证报告备案资格

32家税务师事务所责令限期整改,9名注册税务师停止涉税鉴证报告签字权,全面清理挂靠注册税务师,取消其职业资格。不仅创新了鉴证报告检查方法,优化了特区注税执业环境。也从根本上遏制了涉税鉴证报告质量良莠不一的现象。

三、深化细化涉税鉴证报告检查标准

缺少统一的业务标准体系,包括基本标准、程序标准、专业标准、报告标准,导致各地税务机关的要求不同,税务师事务所的操作程序各异,使这项业务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注册税务师协会亟待细化一些具体的要求,应尽快制定、出台系统的执业标准,包括:《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基本准则》,《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具体准则》,如质量控制、审核工作底稿、涉税鉴证业务委托合同等。

程序性方面,比如注销税务登记鉴证报告及工作底稿的模版、表式、内容等,亟需更新和完善。

实质性方面,如业务约定书上所载收费金额与发票金额一致性,涉税鉴证收费是否达到行业最低收费标准,是否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鉴证结论,是否存在不执行鉴证而发表鉴证意见等,均需进一步细化的细化和完善。

规范性方面,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里,除企业所得税鉴证、土地增值税鉴证、财产损失鉴证以外,其他涉税鉴证项目均无分类鉴证报告业务准则。

四、明确界定涉税鉴证报告重大问题

除未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鉴证结论,存在隐瞒发现问题或与委托方串通作弊,出具虚假鉴证报告的情形,形城共识作为重大问题反映外,对其他重大问题的界定认识上还不够统一,如对具体执业业准则、底稿标准等不明确、不完善的行业共性问题,应当由中税协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办法。

五、颁布实施具体《涉税鉴证报告管理办法》

颁布实施税鉴证报告管理办法,具体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备案与监督、检查罚则、附则。促使注册税务师行业涉税鉴证报告监督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遵。

六、不断规范鉴证报告检查工作流程

1、制定标准

由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各项涉税鉴证报告工作底稿的检查标准,并对检查人员进行业务底稿标准的培训。

3、实施检查

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检查底稿开列原则:无问题的直接在《税务师事务所涉税鉴证报告质量情况检查表》中记录已审阅;有问题的每一事项填列一张《自律检查取证表》并复印相关证据作为检查底稿。检查组在指定场所集中对被检查事务所的涉税鉴证报告、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检查、记录、取证、编制和汇总,并形成检查工作底稿。

4、复核检查

复核人员负责对检查小组检查结论的复核工作,复核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复核人员对检查底稿进行形式上的程序及要素的复核,实质上抽查部分底稿进行详尽的定性复核,重点关注检查形成的结论是否清楚,检查证据是否确凿,事实的认定是否有充分、适当的检查证据作支持,适用的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行业规范是否恰当等。

5、复议审核

由自律调查委员会和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对被检查对象检查、复核过程中有争议问题的处理工作,复核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及检查结论与事务所存在争议的问题,由复议组予以复议审核,统一作出审核界定和复议结论。

七、适度把握鉴证报告检查重点:

由检查组现场随机调取涉税鉴证报告和工作底稿,进行集中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税务部门内部稽查信息和鉴证报告对碰有疑点的涉税鉴证报告;

2、有关部门反馈有疑点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

3、违反《行业自律公约》,低于行业收费标准的涉税鉴证报告;

4、涉税鉴证报告数量异常、纳税人投诉较多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

5、未按规定提供自查报告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

八、健全完善重点检查规范标准

涉税鉴证报告检查包括通用标准、分类标准,共7类37项指标。质量检查重点为:

1、鉴证业务约定书签订情况;

2、编制业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真实性、逻辑性;

3、是否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

4、鉴证报告内容是否完整、规范;

5、是否未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鉴证结论;

6、是否存在隐瞒发现问题或与委托方串通作弊,出具虚假鉴证报告;

7、业务档案管理是否完整、规范。

重点关注三项内容:一是鉴证报告的规范。对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要严格对照总局制定下发的业务准则,对鉴证报告的格式、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把好关,确保鉴证报告和附件内容完整、行文规范。鉴证报告要严格实行三级审核签发制度,提高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二是业务约定书的规范。鉴证业务实行业务约定书制度。业务约定书要统一使用规定的范本。签订协议书、业务约定书内容要完整,要素要齐全。三是工作底稿的规范。税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要严格实行逐级复核制度,按规定时间保存。

九、充实健全备案管理操作流程

虽然按要求对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报管理中心备案,但仍然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隐患,需要弥补和排除。税务师事务所在承办涉税鉴证业务时,在现有的业务报备基础上,增加以下报备项目:

如涉税鉴证报告报管理中心备案时,需要在涉税鉴证报告封面及涉税鉴证报告首页右上角加盖“深圳市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业务备案章”。备案操作的流程上建议在此基础上增盖涉税鉴证报告骑缝章,以便备查时确认是否擅自篡改鉴证报告的数字和内容。

又如备案时,建议提交鉴证业务约定书,以便核实是否低价收费。

再如涉税鉴证报告备案表内容上,建议新增“收费金额、发票号码、应缴或应补税金”项目,以便方便了解鉴证报告的成效,及时报送纳税人的涉税信息。

另如引进涉税鉴证报告备案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纳税人、税务机关、涉税中介资源共享,较好的解决对假中介假报告辨识难的问题。

十、规范完善工作底稿的调档流程东莞清洁公司

一是明确规定检查人员到现场调取档案时,必须不少于3人;二是统一由管理中心或协会工作人员带队;三是指定检查组长携带密封的调档通知书,在调档地点现场拆封;四是按调档通知要求提取档案样本,并开具调档清单;五是工作底稿交接完毕后,及时送达到指定的地点,交给管理中心或协会专人保管。

十一、优化简化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

现阶段使用的涉税鉴证工作底稿内容过于繁琐,可操作性差。如《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底稿》,包括:报告阶段工作底稿、计划阶段工作底稿、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特殊项目类、外汇收支类、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核工作底稿、其他纳税情况审核表,共10大类。注册税务师的主要时间往往用在编制工作底稿上,在明细表、审定表、纳税调整表反复转抄数据,难以真正用于分析性复核、测试。因此,亟盼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尽快修改、简化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以提高注册税务师执业效率和工作质量。

十二、着力提高注册税务师执业水平

出口退税鉴证报告 篇5

××鉴字[××]××号

(委托人名称):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公司编制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进行审核。及时提供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与该项审核相关的证据资料,并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是贵公司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所有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准确性发表鉴证意见。在审核过程中,我们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政策规定,按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规范》的要求,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现场勘察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核程序。

经审核,我们认为:贵公司××收入总额××元,应纳税所得额××元,应纳所得税额××元;已申报缴纳所得税额××元;本的减免所得税××元,期末应补(退)所得税额××元。

本鉴证报告仅供贵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使用,不作其它用途。非法律、法规规定,鉴证报告的内容不得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附件:

1、鉴证报告说明;

2、××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已审);

3、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调整汇总表;

4、税务机关要求附列的其它资料;

5、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税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税务师:(盖章)

地址:××

报告日期:××年××月××日

附件1:

鉴证报告说明

一、委托单位基本情况(如:成立时间、投资方、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经营范围等)

二、主要会计政策

三、审核情况

贵公司××自行申报的应纳所得税额××元,经我们审核,××的应纳所得税额××元。具体审核情况如下(分项说明有关调整事项):

(一)销售(营业)收入

(二)销售(营业)成本

(三)其他扣除项目

(四)期间费用

(五)投资所得(损失)

(六)纳税调增项目

(七)纳税调减项目

(八)税前弥补亏损

(九)免税所得

(十)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

(十一)加计扣除额

(十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十三)减免所得税额

(十四)税务机关要求披露的其他事项

出口退税鉴证报告 篇6

任何事物都有某种客观需要,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演进的, 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亦是如此。审计动因是指审计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主要的审计动因理论包括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委托责任理论、保险理论、冲突理论。其中, 保险理论认为审计动因是风险的分担;代理理论认为审计动因在于促进股东利益和企业管理者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并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信息理论认为审计动因在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 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决策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从代理理论假说、保险理论假说、信息理论假说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因。

一、代理理论假说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这种分离必然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 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 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着利益冲突, 使得委托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代理人达成的契约来解决因目标差异而产生利益冲突。对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正是所有者能够用以监督管理人履行契约关系的一种手段或途径, 而管理者则有责任和义务是如实地向所有者反映行为责任的落实与执行情况。由此可见, 信息披露制度是缓解管理者和所有者冲突的有效的制度设计之一, 也说明了代理理论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言, 管理者有责任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的合理完整有效, 保证公司的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 从而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有利于管理者证明其工作并检验其对公司的诚信;所有者不仅仅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更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了解公司的业务运转情况和财务信息是否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和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合理有效的缓解了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使两者利益最大化。

二、保险理论假说

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信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一方面各方报表使用者可以理智的获取信息,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可以规避风险, 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核并做出正确的披露, 给信息使用者一个透明的信息。但在一些列虚假财务报表曝光使信息使用者对其上市公司丧失信心的时候, 上市公司开始注意到仅仅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是远远不够的, 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为了重塑披露信息在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各大上市公司开始寻求资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和披露, 从而降低信息使用者的风险, 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分散风险的作用。但目前, 有人认为保险理论在中国并不能做到, 由于证券体制的不健全和使用者取证难的现实状况, 保险理论在中国难以实现。

三、信息理论假说

自愿审计动机与信号假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审计是一项有成本的行为, 在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强制审计要求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之所以愿意负担审计成本, 自愿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其动机很可能是向财务信息使用者发送信号。事实上, 上市公司自愿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信号, 意在向外界表明自己提供的财务信息可靠, 增加信息的可信性。

1. 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相关性需要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由于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 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寻找并改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内控控制鉴证, 首先, 避免了企业内部审计师作为公司员工的关系, 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有所隐瞒, 或者碍于内部管理人员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愿按原则披露;其次, 内部审计师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不如外部注册会计师了解该行业及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全面, 外部注册会计师更加熟悉和掌握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及有效合理性;最后, 注册会计师较企业内部审计师更加注重其在审计市场中自身的声誉,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更加严谨, 以便提供给报告使用者以清晰透明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任何一个企业有序高效的运作都离不开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就如同水与过滤系统的关系, 水在经过各各过滤环节都会有效的去除杂质最终得到纯净水, 如果某一过滤环节出现问题最终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纯净水。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中它设计的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都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仅仅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并不能让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了解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 只有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披露才可以让使用者了解企业, 达到信息披露的目的。

可见, 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鉴证,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有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2. 上市公司的筹融资动机需要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对于有新发行证券再融资的公司来说, 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要求借贷款企业提供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最近的中期报告, 并对企业年度报告进行审计要求,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没有要求但中国近几年也要求一些金融企业提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其他企业没有相关规定;并且, 在筹融资的过程中, 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类是签订贷款契约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 另一类是签订贷款契约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诸如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资金流向监管, 而它则需要上市公司有着有效的内部控制做保证, 从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势在必行。

3. 审计声誉和审计质量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声誉常指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 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则可以认为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予以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既然审计质量可以理解为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财务报告错报的概率, 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想要获得高质量审计的声誉, 他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比如发现并且报告更多客户财务报告的错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对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培训和监管并且对一些违规注册会计师进行处罚, 说明中国政府为力求塑造一个良好的审计市场不断努力;上市公司也力求四大会计事务所和具有良好声誉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相信中国审计市场的良好声誉渐渐形成。对于投资者来说, 会偏重相信那有良好声誉的审计师所做的鉴证报告, 这就促使上市公司寻求具有良好声誉和良好审计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 期望通过审计师的审计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内部控制进一步的改善, 并提供给投资者透明的信息, 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融筹资的机会。可见, 无论从投资者的角度还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都倾向于相信具有良好声誉的注册会计师, 从而上市公司会自愿寻求审计声誉良好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内部控制鉴证。

4. 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形象可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大部分上市公司其涉足的领域较多, 例如原本以房地产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 由于企规模的扩大不断涉足其他行业比如食品加工、外贸等行业, 这就造成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信息使用者怀疑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运作状况。上市公司渐渐意识到在资本市场上筹融资的重要性, 让投资者更加对企业有信心就有必要提供给投资者更加可信和透明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 使其相信企业具有良好的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机制, 确保给投资者以更大的回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便成为信息使用者较为可信的信息来源, 这就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并且, 最近财务丑闻不断出现, 企业信誉也成为考量企业的一把尺子, 财务报表的披露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信息使用者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更加重要, 更为可靠。上市公司同样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良好运转的形象, 并有助于企业改善内部控制使其健康发展。可见, 企业的规模和企业形象可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通过从代理理论、保险理论、信息理论的研究分析, 可见, 在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的加大及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不断意识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 也有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少华.自愿审计动机与质量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8.

出口退税鉴证报告 篇7

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鉴证操作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注册税务师从事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税务鉴证,提高注册税务师的鉴证质量,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第14号令)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操作指引供注册税务师参考。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法定资质的税务师事务所接受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委托,提供第一条所述鉴证服务时,注册税务师应在遵守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委托人的具体情况,参考本操作指引的相关条款。在鉴证过程中,如果遇到本指引未提供的情况,注册税务师应依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照行业规范的要求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第三条 税务师事务所承办房地产企业涉税鉴证业务,应当与委托方签订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第四条 本操作指引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项目基本情况;

(二)资产成本、开发成本与税收规定的差异及纳税调整;

(三)实际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与税收规定的差异及纳税调整;

(四)在销售收入和成本确认时需要运用的一般方法;

(五)本鉴证结果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的勾稽关系。

第五条

由于鉴证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税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税务师按照税法的规定执行鉴证工作,只能对纳税申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而不能对纳税申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因而在计划和实施鉴证工作时,注册税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纳税申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注册税务师应完整记录鉴证工作全过程,并形成工作底稿。

第二章 鉴证前的准备

第六条 注册税务师首次接受委托,应当了解委托人的基本经营情况、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等,评估鉴证的可行性、风险与工作重点。如果涉及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期初余额,或在需要发表鉴证意见的当期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中使用了前期报表的数据,注册税务师应进行适当的审查。

第七条 期初余额的审核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分析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者已恰当地重新表述,上期鉴证调整分录是否正确入账。

(二)了解上期财务报告和纳税申报表是否经过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审核。

(三)了解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上期会计报表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若是则注册税务师应查清原因,并应特别关注其中与本期会计报表有关的部分。

(四)如实施上述鉴证程序仍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鉴证证据,或前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应对期初余额实施以下鉴证程序:

1、询问被鉴证单位管理部门。

2、审阅上期会计记录及相关资料。

3、通过对本期会计报表实施的鉴证程序进行证实。

4、补充实施适当的实质性测试鉴证程序。

(五)初次接受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委托,如前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应尽可能获取其管辖财政机关对会计报表的批复。

第三章 对开发项目基本情况鉴证的要求

第八条 注册税务师应该获取有关证据,披露委托人开发项目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开发用途、初始开发时间、完工时间、可售面积、已售面积等。第九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了解委托人的会计核算情况对各鉴证项目的影响,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相关会计制度(如果国家已经颁布了统一的行业会计核算办法,还包括相应的行业会计核算办法,下同),是否符合被鉴证单位的具体情况(具体参考提纲详见附件1)。注册税务师应当按照附件2的通常办法进行鉴证,当该办法不足以适应被鉴证单位的实际情况时,可以借鉴与注册税务师最相类似的行业的取证、分析方法。

第四章 成本的鉴证

第一节 开发成本(新制度为生产成本)的鉴证

第十条 对房地产开发成本的鉴证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等的鉴证。基本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一)评价开发成本和相关费用的内控制度是否存在和有效并一贯遵守。

(二)取得或编制开发成本、费用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总账、明细账及有关的申报表等核对。

(三)了解纳税人成本、费用的合同及协议的执行情况,抽查大额成本、费用项目,审核当期支付的开发成本、费用项目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和审批手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四)审核本期实际发生的开发成本、费用是否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注意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的差异。

(五)审核预提尚未支付的开发成本、费用,按税法规定在税前进行扣除。

第十一条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的审核:针对拆迁补偿中产权置换、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三种形式重点审核其入账金额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如果以房屋回迁的形式作为拆迁户的补偿,其所得税的计征参照国税发[2006]31号文,同时审核相关成本结转是否正确。

第十二条 前期工程费的审核:前期工程费在完工与未完工项目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

第十三条 对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审核,应当关注委托人支付工程款(包括进度款)时是否依法取得承建商提供的由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如果未取得的,应当建议委托人在本次鉴证结束前取得发票,否则应作纳税调整增加处理。具体审核要求:

(一)出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施工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应根据企业承付的已完工程或工程进度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审核计入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对于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给承包单位的备料款,要审核其在发生时、工程进度领料抵冲时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税法规定。并结合以下方法:

1.实地查看企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展情况,必要时可向建筑监理公司取证。

2.审核开发商是否利用关联企业(尤其是各企业适用不同的征收方式、不同税率、不同时段享受税收优惠时)承包或分包工程,通过加大或缩小建筑安装成本造价,虚增或虚减工程量等非法手段减少或转移利润。重点要放在工程费数据的复核上,结合帐载数据、预算、建安合同和结算等相关资料进行复核检查。

3.获取企业提供的竣工结算书进行审核。审核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严格按照下面规定,正确使用“开发成本——某小区——建筑安装工程费—某施工单位”和“预付账款—预付工程款”两个会计科目进行工程结算:

(1)按工程承包合同或协议办理预付备料款。

(2)由施工单位按照双方确定的结算方式开列月(阶段)施工作业计划和工程价款预支单,开发商办理工程预支工程进度款。

(3)施工单位月末(或阶段完成)呈报已完工程月(或阶段)报表和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开发商按规定抵扣工程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办理工程结算;其中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必须由开发商委托的监理公司委派的监理工程师的签字。

(4)办理年终已完工程竣工、未完工程盘点和年终结算。(5)工程竣工时,编写工程竣工报告,办理工程竣工结算。

(二)自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施工所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都应按照实际发生数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成本项目。审查时应注意:

1.取得相关资料:

(1)预计工程总成本、累计已发生成本以及完工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

(2)本年和累计的已在利润表中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成本、毛利及毛利率;

(3)本年和累计的工程工作量;

2.关注项目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

5(1)对人工费审查时关注是否有虚报人数,夸大工资支付额。在审核时,要正确划分雇员与非雇员的区别,对委托人支付非雇员劳务报酬未依法取得劳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的,应当建议委托人在本次鉴证结束前取得发票,否则应作纳税调整增加处理。

(2)材料费审查时结合材料领用存登记簿,检查材料领购是否正确,单据是否齐备。

(3)机械使用费的审查,对于使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的审查,应结合租赁合同检查是否有虚增成本费用;对于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的审查,应重点关注计提的该项机械设备折旧是否正确。

(4)其他直接费及管理费的审核,应关注数据资料的来源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手续是否齐备。

第十四条 基础设施建设费的审查:重点审查纳税人与承包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及是否按照市场原则进行交易;基础设施建设费在完工与未完工项目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

第十五条 公共配套设施费的审查:

(一)建成后产权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绿地、花园、停车场、商业网点、教育设施及会所等,其相应支出不能计入开发产品建造成本。

(二)对开发商预提的配套设施费,在预提必须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实际发生并动用预提配套设施费时,可作纳税调整减少。第十六条 开发间接费的审查:

(一)开办费的归集摊销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二)审核借款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否正确。

(三)对周转房要注意摊销是否正确,有偿转让配套项目和大配套项目之间是否已分摊。

(四)对企业资本化利息的审查:检查企业“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了解企业资金来源情况;检查企业“财务费用”等科目,判别企业列支的金额是否超过规定标准;检查企业资金往来科目,针对长期挂账情况,分清是借入资金还是借出资金,是否属关联企业。

第十七条

对其他事项的审查:

(一)对于已完工的项目,审核从开发成本转入开发产品的金额是否正确,包括计算标准(面积)、单价、金额是否合理、合规。

(二)成本对象在建造过程中如单项或单位工程发生报废和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成本对象整体报废或毁损,其净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税收规定扣除。

(三)开发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而缴纳的土地闲置费,计入成本对象的施工成本;因国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形成的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税收规定在税前扣除。

(四)检查有无不合法有效凭证入账现象。检查时可以与合同协议进行比对,检查构成房地产成本的各类费用的支付凭证是否合法、真实、有效。有无收受虚开、代开、伪造的假发票等不合法的发票入账支付费用。

(五)区别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和合理性原则与税法所强调的实际发生和合法性在成本、费用确认上的差异。

第二节 开发产品(周转房、出租开发产品、库存商品)的鉴证

第十八条 对开发产品的鉴证范围包括:开发项目已经完工,达到可销售状态或可使用状态,在会计核算上已经计入存货或固定资产项目,包括自行开发转入,此外还涉及接受投资、接受捐赠、对外投资、合作开发转入、盘盈等项目。

第十九条 自行开发产品转入的审核:主要审核自行开发产品是否完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实地检查自行开发产品,审核其真实性。第二十条 对方视同销售转入(委托人接受投资、捐赠、拍卖、重组等)开发产品的审核:

(一)接受投资、捐赠等取得的开发产品是否有相应的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的价款与帐表是否一致。

(二)审核接受捐赠是否记入应纳税所得额。应当注意“资本公积”科目的发生额。

(三)实地查看实物资产,审核接受投资捐赠的真实性。

(四)考虑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的差异。例如取得“烂尾楼”等开发半成品的成本差异。

第二十一条 视同销售转出开发产品的审核:审查视同销售转出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有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和审批手续,是否按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十二条 合作开发转入的审核:审核合作开发转入开发产品是否有相应的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的价款与帐表是否一致。实地查看实物资产,审核合作伙伴转入是否真实。

第二十三条 合作开发转出开发产品的审核:审核合作开发转出是否有相应的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的价款与帐表是否一致。第二十四条 实质性损害减少的审核:

(一)审核实质性损害减少是发生在工程项目完工前还是工程项目完工后,完工前发生的实质性损害减少是否直接记入未完工项目的成本;完工后发生的实质性损害减少的净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保险赔偿后的余额是否已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或备案,或者经合法的中介机构鉴证。

(二)审查纳税申报表,审查不合法的实质性损害减少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三)审查开发产品贷方发生额,审查是否有实质性损害减少的开发产品未记入营业外支出,而是记入成本费用类科目,并审查其是否合理。第二十五条 盘盈的审核:审查营业外收入科目,抽查大额项目,并实地查看,审查盘盈的真实性。第二十六条 盘亏的审核:

(一)审查营业外支出科目,抽查大额项目,审查盘亏的真实性。

(二)审核盘亏的净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保险赔偿后的余额是否已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或备案,或者经合法的中介机构鉴证。第二十七条 出租开发产品的审核:

(一)审查开发企业新建的开发产品在尚未完工或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取得产权证前,与承租人签订租赁预约协议的,自开发产品交付承租人使用之日起,出租方确认收入的金额是否正确。

(二)审查纳税申报表,检查出租开发产品是否缴纳营业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等税费,适用税率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审查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检查出租开发产品的完整性。第二十八条 结转固定资产的审核:

(一)审查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是否按税法的规定视同销售处理。

(二)商品房转入经营性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计税成本和会计成本计提的折旧差异额是否调整当应纳税所得额,在以后出售时是否按计税成本税前扣除。

第二十九条 期末余额的审核:编制期末余额审核表,加计汇总并与明细账合计数、总账、报表核对,审查是否相符。

第三节 销售成本(经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的鉴证

第三十条 对“销售成本”、“计税成本”的鉴证包括国税发[2006]31号文明确的确认销售和视同销售所对应的计税成本的鉴证。

第三十一条 销售现楼的项目,注册税务师应了解委托人在会计上确认销售实现的条件如何,对照委托人是否按照国税发[2006]31号文明确规定的时点,作为税收上确认收入的实现,并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果发现有差异,应当进一步跟踪审核。注册税务师通常按照以下方面考虑现楼销售成本的结转:

(一)审核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正确,审查在记账凭证后附的“成本计算单”,是否详细列明根据“开发成本”各明细科目计算各建设项目的单位成本过程。注册税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评价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二)查明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原则、方法,注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配比原则,前后期是否一致。

(三)应通过审查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及其有关原始凭证,分析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经营成本口径是否一致。

第三十二条 预售收入结转销售:预售收入本应对应未完工产品,按照国税发【2006】31号文件,采用预售方式在会计上和税收上都无须结转销售成本,待符合完工产品条件后再按规定结转销售收入和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当期准予扣除的开发产品销售成本,是指已实现销售收入的开发产品的成本,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的条件下,还应当在上式基础上按照每期销售收入占整套商品房应计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配比地计算相应的计税成本。

(一)审查企业是否分清项目,成本计算是否正确,检查时要仔细核对有关合同和立项书,检查预计单位面积开发成本是否准确,有无故意提高单位面积开发成本,造成多转成本。有无多计开发产品单位工程成本和已售商品房面积。

(二)审查成本对象总成本,是否按计算公式:成本对象总成本=(土地征用费+拆迁补偿费+前期费用 +基础设施费 + 设计不可转让的配套设施造价 + 建安工程招标价格 + 开发间接费)/预计开发面积,求出预计单位面积开发成本,验算计算是否正确。

(三)重点要放在建筑安装工程费数据的复核上,要结合账载数据、预算、建安合同和结算等相关资料进行复核检查。

(四)审查有无将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不能转让的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直接记入开发产品成本,而不摊入可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自用房产、出租房产的成本中,增加销售成本。

(五)在检查中要注意,房地产项目中建造的各类营业性的“会所”是否按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有无将应记入开发产品的开发成本直接转入销售成本,造成提前结转成本,少纳税款。

(六)重点审查开发产品科目的贷方是否按销售房屋面积结转销售成本。

(七)开发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成本、开发产品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与未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的界限。

第三十三条 审查已出租的房产或周转房再销售时,结转成本是否正确,有无重复扣除已提折旧或已摊销费用,造成多转成本现象。第三十四条 审查视同销售业务收入确认的时间、计税价格、计税成本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第三十五条 委托代销的审核:

(一)应注意查明有无商品未销售、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增本期销售成本的现象。

(二)代销确认收入的时间、计税价格、计税成本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 合作开发的审核。约定向投资各方分配开发产品的或者分配项目利润的,其确认收入的时间、计税价格、计税成本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第五章 收入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鉴证

第三十七条 收入鉴证的基本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一)评价收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二)取得或编制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总账、明细账及有关的申报表等核对。

(三)了解纳税人各类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抽查大额收入项目,核实纳税人收入是否存在漏记、错记、隐瞒或虚记的行为。

(四)查明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对收入确认 的时间及金额上的差异。

第三十八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验证收入在应税与减免税项目之间是否准确划分,对于未完工开发产品是否存在高预计计税毛利率的收入记入低预计计税毛利率的收入情况,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注册税务师可以运用截止性测试收入的准确性、完整性。检查决算日前后若干日的销售清单(或销售发票、账簿记录),观察截止决算日销售收入记录有否跨的现象。

第四十条

“预售收入备查簿”的审查:审查企业按照项目(滚动开发的,按期)设立的预售收入备查簿,注明:购买者、购买房屋具体位置(栋、单元、室)、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合同号、合同签订日期、合同金额、确权尾差金额、交付使用日期、房产证办理日期、付款方式、预售款、预售日期、预售款确认收入日期、已纳税金、预售款确认收入金额、预售款确认收入时结转的成本。

第四十一条 确认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业务是否真实,内容是否完整,相关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折扣与折让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重点审查给予关联企业的销售折扣与折让是否合理,是否有利用销售折扣和折让转利于关联单位等情况。

第四十二条

审核企业对于完工开发产品是否按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第四十三条 审核企业对于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开发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第四十四条 审核企业对于开发产品视同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第四十五条 审核企业对于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是否按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第四十六条 审核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按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十七条 审查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有无不按预售收入(含定金)缴纳营业税及附加,检查不申报或者少申报税款的现象。以上营业税及附加既可以当期申报税前扣除,也可以先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待实现销售时再申报税前扣除。

第四十八条

审查开发商采用“还本”方式销售商品房和以房产补偿给拆迁户时,是否按规定申报纳税税费; 第四十九条

审查银行按揭款收入有无申报纳税,有无挂在往来账如“其他应付款”不作预收账款申报纳税。第五十条

审查以房换地的,在房产移交使用时有否视同销售不动产申报缴纳税款。

第五十一条 审查房产公司在销售不动产过程中收取的价外费用如管道煤气开户费等收益是否申报纳税。

第五十二条

审查将房产、土地等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抵债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被法院拍卖的房产,是否按规定申报纳税。第五十三条

审查开发商将未售出的房屋、商铺、车位出租,其取得的租金收入是否申报纳税。

第五十四条 审查开发商聘请境外企业进行设计、施工、监理、销售策划、代销包销业务,如这些境外企业在境内既没有经营机构,又没有代理人的情况下,开发商是否代境外企业扣缴有关营业税。

第五十五条 审查销售给关联企业的房屋价格是否合理;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是否视同销售不动产申报纳税;纳税人转让在建项目是否按规定申报纳税。第五十六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保持职业敏感,关注下列事项涉税:预收账款延迟入账问题的发现;配套费用账外列支问题的发现;关联单位转让不动产营业税的核定;不动产投资(取得固定收入)的营业税问题;合作开发时,如何确定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其他往来账中的房款、借款以及营业税问题。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鉴证不是对企业所得税的全面鉴证,只就与实际毛利额有最直接关联因素或主要因素进行鉴证。注册税务师承办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的税务鉴证以及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的,本鉴证的数据应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的数据相互衔接(详细要求见鉴证报告的填表说明)。

如果纳税人应当委托注册税务师开展本指引的鉴证而未委托的,且仅仅委托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的,注册税务师应当建议其按照税收规定办理;纳税人拒绝的,注册税务师不应接受其委托仅仅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

第五十八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了解,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所有项目均未开始预售以及所有项目均已清算的情况下,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不需要提供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的税务鉴证报告给主管税务机关。

第五十九条 注册税务师从事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的税务鉴证以及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的,应在每年的5月31日之前将相关的业务情况报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 和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备案格式见附件)

第六十条 根据31号文第十一点规定,非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内资企业如有房地产开发业务且发生应当鉴证的情形的,适用本指引。第六十一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施行。

附件1:

审核委托人财务会计管理环境参考提纲

第一条 在了解被鉴证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当时,注册税务师应当关注下列重要事项:

(一)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二)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在新业务类型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中,要注意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四)会计政策的变更对所得税的影响;

(五)被鉴证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第二条 如果被鉴证单位变更了重要的会计政策,注册税务师应当考虑变更的原因及其适当性,并考虑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考虑,被鉴证单位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恰当地列报财务会计信息,及是否披露了重要事项。

第四条 了解被鉴证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被鉴证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第五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委托人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可采用抽样审查方法。

第六条

了解被鉴证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鉴证过程的始终。注册税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鉴证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

第七条 如果根据职业判断认为从被鉴证单位外部获取的信息有助于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注册税务师应当实施其他鉴证程序以获取这些信息。

第八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了解所有权结构以及所有者与其他人员或单位之间的关系,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已经得到识别,以及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核算、税收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第九条 注册税务师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鉴证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税务师应当预期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并与被鉴证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发现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注册税务师应当在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这些比较结果。如果使用了高度汇总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仅可能初步显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税务师应当将分析结果连同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获取的其他信息一并考虑。

附件2:

分析性复核在销售收入和成本确认上的运用

第一条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税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第二条

注册税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纳税合理性评估程序,以了解被鉴证单位及其环境,并在鉴证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鉴证结果进行总体复核。注册税务师也可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第三条 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税务师应当考虑将被鉴证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下列各项信息进行比较:

(一)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

(二)被鉴证单位的预期结果或者注册税务师的预期数据;

(三)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开发项目地理位置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第四条 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税务师还应当考虑下列关系:

(一)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开发成本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如售楼部宣传单均价与实际合同价格的关系。

第五条 注册税务师实施分析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从简单的比较到使用高级统计技术的复杂分析。分析程序可以运用于开发项目合并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财务报表以及财务信息的要素。

第六条 当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如果使用被鉴证单位编制的信息,注册税务师应当考虑测试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以及这些信息是否在本期或前期经过鉴证。

第七条

已记录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一)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税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在确定该差异额时,注册税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注册税务师可以通过降低可接受的差异额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

(二)如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并计划针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税务师应当考虑相关性、适用性、数据的准确性因素如何影响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充分、适当的鉴证证据的能力,并考虑某类交易的期末累计发生额或账户期末余额在金额、相对重要性及构成方面能否被合理预期。

第八条 调查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金额的异常

(一)当通过实施分析程序识别出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金额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者偏离预期数据的重大波动或关系时,注册税务师应当进行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鉴证证据。

(二)在调查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金额异常波动和关系时,注册税务师应当在询问管理层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

1、将管理层的答复与注册税务师对被鉴证单位的了解以及在鉴证过程中获取的其他鉴证证据进行比较,以印证管理层的答复;

2、如果管理层不能提供解释或者解释不充分,考虑是否需要运用其他鉴证程序。

附件3: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税务鉴证所需提供资料清单

一、税务鉴定所需法律性文件

1、公司营业执照

2、公司税务登记

3、公司成立的政府批文(若曾更名,尚需更名的批文)

4、公司章程、合同、验资报告

5、公司于鉴定基准日的财务报表

6、股东大会、董事会的重大决议

7、未完工项目的立项申请

8、项目立项及批复

二、企业开发项目所需明细资料 A.综合部分

1、企业未完工项目的资产和负债的清查明细表(表格另附)

2、鉴定基准日及前2年的会计报表

3、资产负债清查核实及调整的情况说明

4、关于企业未完工项目清查申报表的声明(格式另附)

5、关于企业未完工项目的承诺函(格式另附)

6、待核销、报废资产情况说明及证明材料和有权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处理意见

7、水电容量和当地水电增容费收费标准及文件 B.流动资产部分

1、鉴定基准日的银行存款余额对账单

2、鉴定基准日的存货盘点表

3、各类存货的存放地点、库存时间、周转情况说明

4、各类存货的货龄分析表

5、项目预售价格清单及主要销售合同

6、待摊费用发生额及摊销情况的说明

C.设备部分(具体资料可根据项目鉴定人员的要求准备):

1、重要设备的购置发票

2、通用运输设备的行驶执照及行驶里程记录

3、重要设备运行状况(包括利用率及维护保养状况)和大修理及技术改造情况的历史记录和详细说明

4、重大工程项目及设备的安装、购置的合同或协议

5、压力容器的有效安全检查证书复印件

D.房地产部分(具体资料可根据房地产评估人员的要求准备):

1、征地通知书(含政府批文)(指行政划拨用地)

2、土地出让合同及市政配套费协议书

3、付清地价证明及有关付款凭证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建筑许可证(或开工许可证)

5、规划设计意见书

6、竣工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

7、土地红线图及建筑物总平面图

8、工程项目的(预)决算资料(自建房)

9、购置房协议书

10、土地使用权证

11、如有合作开发者所需提供合作开发政府批文、及合作开发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

12、协议提供当地的工程预算定额及费用定额,,或建筑工程造价指数等的资料 E.其他:

1、各类待处理资产的说明

2、各项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的内容及情况说明

3、长、短期借款合同

4、大额债务的合同、协议

5、高价值无形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等)的评估资料(另附)

6、鉴定人员的工作过程中要求补充的资料

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

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鉴证报告

××鉴字[20 ]第 号

有限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公司提供的 *****开发项目的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进行鉴证。

贵单位的责任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表并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及纳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4)对会计核算与税法的差异已做适当的调整。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鉴证工作的基础上对后附的《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毛利额与预售毛利额之间差异税务鉴证主表》及相关附表发表鉴证意见。我们的鉴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有关内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以及*****市税务机关贯彻制定的关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措施和规定,国家税务总局第14号令《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进行的。在鉴证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市注册税务师承办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鉴证操作指引》的要求计划和实施鉴证工作,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评价收入和成本内部控制制度等我们认为必要的核查程序,我们相信,我们的核查工作为发表鉴证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我们认为,贵公司《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毛利额与预售毛利额之间差异税务鉴证主表》及相关附表的数据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原则编制而来的。在所有重大方面反映了贵公司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

本鉴证报告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第二、(三)点的要求出具的报告,仅供贵公司报主管税务机关使用,不得作其他用途(如不可以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鉴证报告的全部内容不得提供给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

附送资料:

1、鉴证报告的附件1:《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 差异情况鉴证说明》

2、鉴证报告的附件2主表:《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毛利额与预售毛利额之间差异税务鉴证主表》

3、主表的附表一:《内资房地产企业基本情况表》

4、主表的附表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基本情况表》

5、主表的附表三之一:《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收入、计税成本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明细部分)》

6、主表的附表三之二:《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收入、计税成本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汇总部分)》

7、主表的附表四之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产品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明细部分)》

8、主表的附表四之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产品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汇总部分)》

9、主表的附表五之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成本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明细部分)》

10、主表的附表五之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成本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汇总部分)》

11、主表的附表六:《本年转出开发成本的结构分析表》

中介机构:××税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税务师:

地址:

中国注册税务师: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鉴证报告的附件1:

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

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鉴证说明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成立日期:

(二)税务登记证号:

(三)地 址:

(四)法人代表:

(五)注册资本:

(六)企业类型:

(七)经营范围:

(八)其 他:

二、主要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

1、公司执行《XX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

2、公司会计自 年 月 日至 月 日

3、公司会计核算方法: 主要内部控制制度有: 开发产品完工的标准:

开发产品完工前发生的共同成本以及因多个项目同时开发或先后滚动开发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

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标准: 开发产品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标准: 固定资产及折旧核算方法: 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

税率:营业税税率、预计计税毛利率、所得税税率 其他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核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贵公司开发的****** 项目位于,占地面积平方米,开发用途为,于 年 月 日开始进行项目开发,于 年 月 日完工。详见附表一《企业基本情况表》、附表二《企业预售证基本情况表》

(二)申报纳税情况

****** 项目自 年 月 日开始对外发售,至 年 月共取得预售楼款 元,其中有 元已按预计计税毛利率 %预计利润 元,已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申报,至 年 月 日预收款结转销售收入已申报调减预计利润额 元,详见附表三之一。

(三)实际销售收入和成本的鉴定情况

1、实际销售收入的审核

(1)有关收入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包括保证收入核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等)(2)审核结果

****** 项目可销售房产平方米,已签订合同销售房产平方米,合同总价 元,账面列示收入为 元,经审核按规定应确认销售收入 元,差异元为。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平方米,详见附表三之一。

2、销售成本审核

(1)有关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包括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合理、合法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等)(2)审核结果 ① 成本对象总成本的审核

贵公司账面列示成本对象总成本 元,经审核成本对象总计税成本为 元,差异为,详见附表四之一。

②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的审核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详见附表四之一。③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的审核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详见附表三之一。

四、差异情况

实际销售开发产品收入 元,其中:由预售款收入结转销售收入的金额 元,贵公司销售成本总额 元,实际销售开发产品毛利额 元,实际销售开发产品毛利率。本期预售收入 元,本期预售收入应预计的毛利额 元,本期已结转销售收入的预售收入已预计的毛利额 元,实际销售毛利额与预售毛利额的差异 元,详见主表。

五、本次税务鉴证有关附表需说明的事项

(一)附表三之一:《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收入、计税成本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明细部分)》

1、有关调增额和调减额的明细说明;

2、附表三之一结转销售成本(指调整后数额)的面积和金额小于附表四之一转出开发产品(指调整后数额)的面积和金额时,有关原因说明

(二)附表五之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成本财务与税务差异调整表(明细部分)》有关调增额或调减额的明细说明。

(三)附表六:《本年转出开发成本的结构分析表》数据存在异常时,有关分析说明。

上一篇:描写夏天花和田野的句子下一篇:关工委简报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