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管理

2024-09-25

出口退税管理(精选12篇)

出口退税管理 篇1

与国内贸易相比, 国际贸易由于其交易的复杂性而导致更高的风险。我国是国际贸易大国, 也是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出口国, 然而外贸繁荣的背后是由于各类风险所造成的高额损失。据统计, 我国因风险而导致的出口坏账率高达5%, 而欧美国家为0.25%~0.5%。可见, 在外贸不断发展的同时, 我们需要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尤其是出口风险管理。

外贸出口过程中的风险, 既有各国的政治风险, 也有客户的信用风险, 还有交易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风险, 包括货物风险、物流风险、货权风险、收汇风险等。外贸企业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近几年, 随着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推广,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成为管理外贸出口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与保险流程

(一) 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与保险类型

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主要包括收汇过程中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商业风险是指国外债务人 (在商业信用付款条件下国外付款方或在信用证付款条件下国外开证行或保兑行) 由于出现信用问题致使被保险人发生收汇损失。政治风险是指在买卖双方均无法控制的情况下, 国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动, 造成国外债务人不能按时支付货款。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风险和产业的差别, 涉及到企业货物出口的出口信用保险主要包括适合初级产品和消费型工业品且信用期不超过180天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以及承保期在一年以上的适合大型机电设备、成套设备出口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

(二) 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流程

图1显示的是出口信用保险的基本投保流程, 企业在出货前投保出口信用险, 信用限额需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审批, 当出货量超过投保金额时可以向ECA申请提高信用额度, 同时出口信用保险单还能作为一种融资工具方便出口商进行出口融资。

二、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状况

(一) 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不断扩大, 有效弥补了企业出口风险带来的损失

我国2001年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负责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在2008年之前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发展比较缓慢, 金融危机之后, 由于出口持续低迷, 出口风险也随之增加, 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的积极性也在提升, 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 2013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全年承保金额达3093亿美元, 增长13.3%, 增幅高于同期外贸出口5.4个百分点, 覆盖中国企业向219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已决赔款数额达9.3亿美元。在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方面, 中国信保全年共承保75个项目, 承保金额181亿美元。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全年共承保项目259个, 承保金额304亿美元, 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电力等行业。2013年, 中国信保支持机电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高新技术、纺织品、轻工产品、农产品和医药产品八大行业出口2498.4亿美元, 占全部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的76.3%。

随着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政策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渗透率大幅度提高。表1数据显示,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从2002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84%, 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17.6%, 已经超过世界10%左右的平均水平, 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渗透率更是高达34.7%。2014年一季度,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向近900家出口企业支付赔款1.8亿美元, 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超过650亿元人民币, 支持2.3万家小微企业实现出口共计69.3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及网络资料整理

(二) 企业自身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出口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

2008年金融危机后, 企业自身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出口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 参与投保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风险规避意识的增强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严峻的外贸形势与较高的风险损失

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均陷入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一方面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客户的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导致企业出口风险和损失大幅提高。以浙江省为例, 2008年报损率最高的行业为汽车业、摩托车业整车及零部件, 报损率高达6.5%, 北美地区、亚洲地区、欧洲地区的报损率分别高达2.3%、2.1%、1.8% (王静, 2010)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与较高的风险损失, 企业主动积极规避出口风险的意识得以不断提高。

2.结算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的出口企业众多,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缺乏品牌且产品附加值低, 这些问题导致出口企业竞争激烈, 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地位较低, 议价能力较弱, 从而在实际出口业务中使用的收汇方式往往对我方不利。目前, 电汇 (T/T) 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结算方式。中国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出口货物总值中, 信用证结算约30%, 其余约70%为电汇, 托收只占少数, 并且非信用证结算比例还在继续扩大。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付款方式日趋简单化, 信用证结算只占10%左右。在T/T使用过程中, 包括前T/T、后T/T、部分前T/T与部分后T/T相结合三种方式, 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商业信用, 相比信用证和托收, 风险高很多。近几年的实际出口业务中, 还出现了许多企业频繁使用赊销 (O/A) 方式结汇的现象。对出口商而言这O/A是风险最高的结算方式, 但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严重导致出口竞争十分激烈, 全球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使得出口形势相对严峻, 为了争取订单, 不少出口商不得不采用O/A这种不利的结算方式。为了规避风险, 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投保各种类型的出口信用险。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实际业务的要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性, 有些较为大型的企业甚至对于信用证之外的所有业务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合理规避出口风险。

三、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管理出口风险的注意点

(一) 合理确定出口信用保险的投保范围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 应该确立“大统保”的意识, 全面覆盖贸易风险, 包括买方风险、银行风险、国家风险。合理的投保范围应当包括: (1) 对于除前T/T外的所有非信用证结算业务; (2) 对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需要投保:1软条款信用证;2未保兑的高风险国家地区来证;3不能控制货权的;4改变银行信用的信用证;5条款不规范的银行保函等。

出口企业实行“大统保”, 一方面能全面应对风险, 另一方面也能获得较多的优惠和更好的服务。具体而言, 目前根据支付方式、信用期限和出口国别的不同, 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率从0.23%至2.81%不等, 平均为0.9%。外贸企业对于出卡口业务实行“大统保”后, 基于整体的业务量与业务金额, 能享受优惠的保费待遇, 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节约整体保费支出, 还能享受更高的信用额度;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在客户资信调查、信用风险评级、保险理赔等方面都能得到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更好的服务。另外, 各级各地政府对于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 “大统保”在保证出口风险损失的同时还能享受政府更多的补贴, 提高企业收益。

(二) 加强对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管理

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并不意味着风险消失, 处理不当会使得出口信用保险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时, 出口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提前申请和追加信用额度

出口信用额度是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根据具体的业务审批的, 企业原则上应当在合同 (订单) 签约前申请, 以便为资信调查预留应有的时间。在获得信用额度申请后, 不得超限额出运, 因为超限额出运而造成的损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不予赔偿的。当发货金额超过信用额度时, 需要在出运前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申请追加信用额度, 同时合理控制发货节奏等待空出额度, 如超额部分金额较高则可以与客户协商是否能提前支付部分货款以释放额度空间。

2.规范管理贸易合同

无论是申请信用额度、追加信用额度或者遇险后理赔, 出口企业都需要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书面的贸易正本合同或订单, 这是投保和理赔的重要凭证。因此, 企业必须确保出口合同条款高度规范且内容完整。目前部分企业为了争取订单, 很多合同订立时往往只采用一个统一的很简单的模板, 许多条款不够规范和细致, 尤其是质量条款没有按照具体的产品性质进行标准的界定, 有的甚至只有客户的订单, 连合同都不完整, 有的甚至订立口头合同, 这些都将导致出口信用保险无法有效办理。另外, 合同条款确立后企业不得擅自更改合同的约定条件。

3.合理处理各项索赔事宜

在发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内的损失时, 企业对买家不要擅自急于表态, 需要立即联系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报损, 以获得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协助, 同时努力自追损失。在自追损失的过程中, 任何涉及更改合同的事项必须得到信用险公司同意才能对外答复, 否则将会影响索赔。同时, 要根据出口信用保险理赔的流程及要求, 及时准备所有的索赔材料。

(三) 时刻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识

出口信用保险并不能承保所有的风险, 即使发生保险范围的损失, 企业获得的赔偿金额也不是100%, 根据产品和险种差异, 赔付比率为90%~95%, 而且理赔的过程还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理赔过程相对比较复杂, 金额较高的案例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的磋商。因此, 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之后, 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仍然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 哪怕是投保了出口信用险, 也要把每一笔业务当作没有保险来做, 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毕竟出口信用保险只能作为一种事后弥补损失的方法而已。

参考文献

[1]王静.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J].国际经贸探索.2010, (2) .

[2]朱郑敏, 李慧中, 史磊.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影响因素研究[J].企业研究.2010, (6) .

[3]栾瑞.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信用保险的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1, (17) .

[4]王佳.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对外贸发展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11, (6) .

出口退税管理 篇2

一、组织保证

(一)成立管理小组...公司出口退税风险控制制度

出口退税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税收政策,它的实施对于促进对外贸易和国家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出口退税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存在的风险也大,为加强管理,保证公司的出口退税工作顺利开展,现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保证

(一)成立管理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财务负责人,成员:财务部办税员、合同部单证员、合同部外汇核销员

(二)明确责任:

责任主管领导:组长及副组长;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各成员。

二、风险识别 信誉风险

目前我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A级指标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纳税申报情况、账簿凭证管理情况、税款缴纳情况、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出口退税的规范涉及全方面,若有违法行为,下一次信用等级评比时会进行降级。

三、防范风险

(一)建立和完善出口退税管理的举措

1、建立和健全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公司应制订出《国际业务商务管理流程》,明确公司财务部和合同执行单位相关岗位在执行国际业务时应履行的职责,规定【出口退(免)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各出口关键环节所必需的合规性文件及须办理的手续;制订出《出口退税业务管理流程》,具体说明办理出口退税过程中所涉及的岗位、职责、相关单证及提交时间等,明确出口退税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明确各个业务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2、明确规范和约束供应商和货运代理商在出口退税环节中的职责。在签订设备和材料采购合同时,明确约定供应商必须配合企业做好出口退税工作,约定有惩罚条款,确保供应商提交增值税发票时不出现遗漏和差错。选择有实力的货运代理商,以保障企业在货物出口后能够及时拿到合格的报关单。

(二)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与衔接工作

出口退税工作统合性比较强,时间性要求严格,涉及部门广泛,对外涉及国税、外汇局、海关、货代公司、报关行,对内涉及销售部、合同部、财务部、物流部,加强沟通和协调,理顺退税业务所涉及各个环节工作的衔接,以促进公司各相关业务部门和人员高度重视和办理出口退税工作。明确相关单证传递的流程、时间要求和操作规范,做好登记和保管单据交接记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分工,财务部应设专职办税员,负责具体的审单、申报和备案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应设专人负责编制出口形式发票、收集和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出口报关单、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单,退税业务单据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不及时或者丢失的现象,业务人员未能及时办理收汇核销或远期收汇证明等事项,将导致出口退税无法正常办理,所有部门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出口退【出口退(免)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税工作顺利开展。

(三)各级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防范退税风险的意识。公司领导层、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主动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退税政策变动对企业的影响。财务部门作为出口退税工作的主办部门应随时跟踪国家退税政策的变动情况,结合公司的特点和现状,向公司领导层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财务部的办税员,是税企联系的纽带,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出口退税的质量和效益。办税员要有基本的外贸知识、会计专业知识、税收知识,加强办税员能力的培训,按办税员岗位工作说明和程序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对外交往能力。办税员实行岗位轮换,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前提下,不定期对办税员进行岗位轮换,以防止差错和弊端,也可使新顶岗人员可能提出新的工作设想,提高工作效率。办税员对申报的差错要及时调整,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出口退税政策性强,各成员应加强学习与交流,掌握最新的政策与动态,积极参加国税、海关、外汇局等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政策宣讲会、政策辅导会议,与同行保持一定的联系,获取最新的信息。

(四)单据的合规性检查

1、报关单的合规:

报关单的信息要做到准确填列,货物金额要与执行合同执行部门提供的商业发票金额保持一致。报关单上的其他重要信息控制点包括贸易方式,合同协议号,批准文号,提运单号,运抵国

等正确填列。

2、外汇核销单的合规:

外汇核销单信息的时间性要求也必须达到,预计180天内无法收款的,应及时办理远期收汇证明,办理前应对远期收汇证明的收汇期限作保守的正确估计,办理后在收款时也应及时在外汇核销。

3、其他单据的确认:

收货方与订货方不一致,汇款方与订货方不一致的,当中涉及样品或者委托代理采购等其他事项,需要业务部门的领导签字确认。

(五)有关备案单证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4号,出口企业应在申报出口退(免)税后15日内,将所申报退(免)税货物的下列单证,按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顺序,填写《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注明备案单证存放地点,以备主管税务机关核查。

1.外贸企业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包括一笔购销合同下签订的补充合同等; 2.出口货物装货单;3.出口货物运输单据(包括:海运提单、航空运单、铁路运单、货物承运单据、邮政收据等承运人出具的货物单据,以及出口企业承付运费的国内运输单证)。若有无法取得上述原始单证情况的,出口企业可用具有相似内容或作用的其他单证进行单证备案。除另有规定外,备案单证由出口企业存放和保管,不得擅自损毁,保存期为5年。

如果核查时,没有齐备的备案资料,税务机关有权责令收回已审核批准的退税款(到帐的都要求退库)。因此,我们应该理解为出口退税的业务流程到正式申报时并没有完结,后续控制未做好同样会影响退税工作的进行。

四、风险后续管控

确实由于经办人员的差错造成过期未申报,按税务规定执行,转免税或视同内销;及时与税务管理部门沟通,努力使公司的损失减到最少。

有限公司

校园网出口流量管理与控制 篇3

摘要:校园网用户很多,出口速度有限,如何进行流量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F5流量管理与策略设置,实现了出口带宽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校园网 网络流量 流量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49-02

一、问题提出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校园网为学校从事远程教学、教学管理、电子办公、信息交流和即时通讯等提供了综合的网络环境。近年来,随着学校远程教育事业发展,注册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校内访问外网和从外网访问校园网应用平台系统感觉很慢,用户抱怨不断。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出口带宽,找出访问速度慢的真正原因,我们对现有校园网进出流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校园网进出口流量的分析

用户抱怨上网速度慢,访问教学课件资源不流畅,都是从应用角度反映出的现象。为找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普通的路由器设备和一般的网管软件无法实现。为此,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流控设备PacketShaper 10000流量管理器进行测试。测试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PacketShaper 10000安装在PIX525和Fortiget 1000之间,对往来Internet的流量进行分析和控制。PIX525是专做NAT转换的防火墙,Fortiget 1000是专用防火墙。

我们希望借助此台流控设备,能够精确定位校园网进出Internet的各种应用的流量情况,校内各应用服务器的运

行现状,互联网出口总带宽的占用情况,以及校园网进出互联网的流量分类。

三、校园网出口流量的分析

PS流量管理器可以针对所监视链路的总体情况做分析,图2是校园网(2009年10月8日~14日一周)流入流量图:

图2中显示的是一周内进入方向流量,上面的曲线为峰值,下面的曲线为平均值。其中,进入峰值速率为84M,平均速率在20M以下,说明网络的流量突发较严重,数据包不均匀,大小差距大。

图3显示出口流量排名前10位的应用情况:

从图3可以看到: HTTP的流量是最多的,占了总带宽的37%,BT和迅雷下载也是占了大量的带宽。

图4显示流出流量情况:

由于校园网内有大量的服务器供Internet用户下载,所以出站方向的流量相对大一些,峰值速率可以达到96M。

图5显示访问校园网流量排名前10位的应用情况:

从图5可以看出,访问校园网最大流量发生是对在线教学平台(Online)访问上,占全部流量35%。针对学生访问量最大的应用Online,进行单独流量分析,来看一下Online入站方向一周的连接重传和TCP健康状况图。整体流量的突发、抖动很厉害,这直接会造成带宽的拥堵和浪费。

图6显示了访问Online服务器连接重传情况。

该图显示TCP连接的重传情况。整体位于上方的曲线是重传被丢弃的包占传输包比例,下面的曲线是重传包所占的比例。对在线学习平台(Online)服务器的入站请求包重传比例非常高,达到100%,这时用户会感觉访问Online应用很慢。

图7显示了Online一周的TCP传输健康状况分析。从端点在纵坐标上的位置来看,自上而下依次是线1、线2、线3、线4。线1是服务器总连接数,线2是服务器中断连接数,线3是被服务器忽略的连接,线4是被服务器拒绝的请求。从图7可以看到:总连接有一半都被Server忽略掉了。可以判断,访问速度过慢是由于请求连接重传过多或服务器本身响应过慢引起的。

四、设置流量的优先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应用流量的复杂性,普通的路由器和一般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流量管理的精细化控制。而PacketShaper流量控制器可以做到对流量、对应用的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对该链路的所有应用、协议和端口信息以及这些应用的流量情况、延迟、重传等关键信息甄别。可以方便进行流量优先权的设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优先权策略,例如全校的多媒体教学平台(Learn)的流媒体应用,在线学习平台(Online)的WWW服务设置较高的优先级等措施,提高上述访问的速度。PacketShaper流量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流量异常情况,对外网攻击做出判断,可以根据源和目的IP的信息,端口信息、连接的请求和响应数量等,来帮助网管员对攻击做出分析。

五、结论

在校园网应用越来越多,访问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互联网带宽,提高网络利用率?采用先进的TCP整形等流量管理设备是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精细化管理网络应用和用户的一种有效方法。我校通过部署合适的流量控制设备提高了互联网带宽的利用率,提高了校园网用户访问外网和学生在家访问校园网内资源的速度,满足了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伟波.基于精确流量控制的网络出口管理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2).

[2]张彬,苗军民,王东方.高校校园网出口的管控策略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

[3]康文军.校园网流量之痛[J].中国教育网络,2005(12).

[4]邹仁明.李吉祥等.出口流量的分析与管理[J].中国教育网络,2005(9).

[5]罗勇辉,毛涛.校园网流量管理[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8(10).

[6]黄茹芬.校园网流量测试与分析[J].福建电脑.2006(11).

出口退税管理 篇4

1.1 设计约束分析

在出口退税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下列约束限制:

(1)开发的系统本身定位为现有系统的补充和扩展,所以不能对原审核系统数据安全性造成影响,也不能影响原系统工作业务流程。同时,在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上必须保证与原系统编码的一致。

(2)必须充分利用税务系统软硬件资源及现有网络架构,避免增加新设备。

1.2 数据分布模式选择

数据分布模式是指数据在地市税务局集中存放,市局退税机关和县区征收分局不设本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分布模式的特点为:数据集中、无冗余,数据一致性好。便于管理和维护,系统维护成本低。网络扩展性强,数据安全性较好。业务监控能力最强。但同时对于市局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线路的可靠性要求也比较高。

数据完全集中,所有查询及数据库访问操作均在市局主服务器上完成,服务器的运算负担重,数据丢失风险大。考虑到目前税务系统网络通讯建设已经比较完善,而出口退税数据量相对征收信息量还是比较小的,可以采取该模式来实施。

1.3 总体架构

按照系统数据集中管理方式划分:出口退税管理系统采用总局、省局两级集中处理。

省局端系统:省局端系统主要承担出口退税业务处理,系统直接受理企业申报数据,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出口退税全部的业务数据集中在省级税务机关。

总局端系统:主要承担从全国的高度监控管理出口退税工作。其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在深入分析出口退税业务特点基础上,基于J2EE采用了7层架构:数据库层、持久层(DAO)、业务逻辑层、门户(Facade)层、代理(Delegate)层、WEB端控制层、页面展现层。同时在这7层架构之上,引入Apache Jakarta Struts的MVC模式,把视图-控制-模型进一步分离。软件架构如图2所示。

2 系统架构各层设计

2.1 持久层设计

数据持久层的设计目标是为整个项目提供一个高层、统一、安全和并发的数据持久机制。完成对各种数据进行持久化的编程工作,并为系统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

系统具有业务复杂多变、数据量大、长事务处理、计算量大、多用户并发等特点,在设计和选择系统的持久层时,选择了JDBC+Hibernate的持久层方案。

Hibernate是一种新的ORM映射工具,是JDBC的轻量级的对象封装。Hibernate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关系型数据库和对象之间的阻抗不匹配,使可以通过Hibernate基于数据库进行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实现,从而更好地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Hibernate可以用在JDBC可以使用的任何场合,Hibernate不仅提供了从Java类到数据表之间的映射,也提供了数据查询和恢复机制。

Hibernate是一个和JDBC密切关联的、独立的对象持久层框架,可以搭配各种App Server、Web Server、EJB Container共同使用。Hibernate的兼容性仅同JDBC驱动、底层数据库产品间有一定的关系,和使用Java程序、App Server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存在兼容性问题。

下面根据系统的一些特点,设计了直接使用JDBC和使用Hibernate两种情况。

(1)直接使用JDBC(Procedure)。在目前的系统设计中,直接使用JDBC主要是的使用存储过程来实现业务逻辑。

存储过程由于是基于集合语言的,适合对集合数据进行处理。其优势在于:(1)在性能方面,由于可以充分使用数据库的优势,如可以使用服务器端游标等。同时存储过程可以不用重新编译,不用重新生成执行计划,所以存储过程适用在一些计算密集、长事务的处理场景中;(2)在部署和维护方面,任何存储过程的修改,不需重新编译部署前端应用程序,只需重新编译存储过程即可,所以存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合一些24小时运行的或业务逻辑复杂多变的系统上;(3)在网络传输方面,由于使用普通的SQL语句或其他操作数据库方式,均需将SQL语句传递至数据库,而存储过程只需传递存储过程所需的若干参数,可以减少由于多个业务环节而导致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次数。

劣势在于:(1)在移植性方面,由于存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采用当前数据库的一些特性,那么当系统切换到不同数据库时,无疑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也是存储过程的一个先天的缺陷;(2)在数据库方面,如果过多的使用存储过程,会给数据库服务器带来很大的性能压力。

(2)使用Hibernate。Hibernate对数据库中的表、表间关系通过映射文件进行较好的映射,使得能够象处理对象一样操作表,而无需了解具体的数据库细节。Hibernate完成了记录至JAVA对象的映射,一种行数据处理的映射,通过Hibernate操作单条记录时会比较方便和快捷。此外,Hibernate在使用过程中,Hibernate会维护数据表间关系,需要维护表和对象的映射关系,这些Hibernate进行了缓存,成为一级缓存,而对动态POJO的缓存,称为二级缓存。

其优势在于:(1)在开发效率方面,如果在业务逻辑层,即在前端应用系统中实现业务逻辑,可以充分享受高级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可以使开发人员无需过多地关心数据库细节,从而可以有更多地精力投入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上;(2)在设计分析方面,如果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对业务逻辑层进行良好的设计,会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3)在可扩展性方面,对于一些业务的变更,只需做很少的修改,如果是一些非关键字段、计算字段的增改等,甚至可以不需修改任何业务逻辑层的代码,就可实现修改。

劣势在于:在运行效率方面,由于通过Hibernate操作数据表记录,Hibernate需要将数据表记录映射成JAVA对象,建立缓存,在大数据量集合计算、处理时,没有太多性能上的优势。

2.2 业务逻辑层

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几乎所有的业务逻辑运算都在E-JB端完成,并且系统具有数据量大,操作复杂,计算频繁等特点,所以业务逻辑层架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组件可重用性及开发效率等各项指标。

针对系统用户具有操作密集,交互密集,计算密集这三个特点,整个系统的架构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对系统架构的各个层次都进行了设计优化,主要体现在:

(1)设计模式和缓存机制的灵活运用。

(2)抛弃了重量级的实体EJB CMP和BMP,只采用Session Bean来完成业务逻辑。目前的EJB规范中,依据EJB的应用场合和其本身的特性,共分为三种类型:实体Bean、会话Bean和消息驱动Bean。

2.3 门户层

门户层位于代理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主要作用是为了降低层间的通信和相互依赖关系,使某一层的修改或调整不会影响到其它层,系统在这两层之间采用统一接口的方式,门户层主要应用了Facade模式。

结构型模式Facade模式通过在子系统间提供一个Facade类或接口来达到子系统间的松散藕合和低依赖。

有两种方式建立接口Facade层:一种是在代理层建立,另一种是在业务逻辑层建立。

2.4 代理层

代理层位于WEB端控制层和EJB层之间,主要作用是把WEB端控制层和EJB层无缝整合在一起,完成业务逻辑并将数据展现给用户。

在系统中,WEB层和EJB层如何进行衔接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必须考虑到并行开发效率、系统运行效率、网络压力、系统耦合性等因素。因此,在本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上,在WEB层和EJB层之间引入了代理层。在系统中规定,代理层是WEB层和EJB层交互的唯一途径。代理层不但为WEB层隐藏了调用EJB的具体细节,而且为WEB层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并进行了J2EE服务器的上下文缓冲,使得系统在性能和开发效率上都得到提升。

2.5 Web端控制层

在WEB端控制层引入了Apache的Struts框架。

由于出口退税系统界面较多,业务数据多样化,有时需要为同样的数据提供多个视图,使用JSP、Servlet进行控制比较复杂,所以采用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将视图、数据模型和控制从架构上进行分离,使得模块的职能更加清晰,这样对于开发和维护都比较方便,很好地实现了数据层与表示层的分离。

在MVC模式中,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在系统中用JavaBean或EJB来实现,并通过代理层实现对业务层的代理;View层用于与用户的交互,通常主要用JSP来实现;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

实现MVC模式的框架有很多种,在出口退税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流行的Struts架构来实现。是由Apache软件组织提供的一套开发源代码的项目,其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扩展能力使其成为了目前Java的Web开发者所逐步认可的标准。

2.6 缓存技术的使用

在设计中,充分估计了一些容易造成性能瓶颈的环节,从缓存机制上进行了性能优化。在数据读取,输入蛐输出等均有缓存机制。

特别对于交换密集型的操作,由于信息需要在客户端、WEB服务器、J2EE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频繁传输,而这些数据往往在一定时间段内是不变化的,如:用户权限菜单的信息、用户可操作的企业列表、WEB服务器查找J2EE服务器的上下文环境,以及其他一些稳定的业务数据,都进行了缓存。

在考虑缓存机制时,也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变化性。被缓存的数据一旦被修改,系统立刻通知相关摸块更新缓存数据。这样不但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而且保证了用户操作的正确性。这样,在引入缓存机制之后,系统在频繁交互的重复数据环节上,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 结束语

系统架构根据系统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层,抽象为七层,并对各层的职责分类,保证了系统的高性能、可扩展性、稳定性和模块、代码的高复用。在各层的技术实现上,采用了Hibernate、Struts、POI、依赖注入等技术框架和设计理念,保证了系统的技术前瞻性。

参考文献

[1]陈宇.Bizengine工作流在国税系统中的应用[J].福州:硅谷时代,2009(11).

[2]Bled Slovenia.MODEL AND ARCHITECTURE FOR A VIR TUAL ONE-STOP PUBLIC ADMINISTRATION[M].Slovenia:Global Co-Oper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June27-29,2001.

[3]张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架构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出口退税档案管理及装订要求 篇5

一、工作内容

县(市、区)局综合管理岗对分户档案按月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

二、工作规程

(一)分户档案的种类

1、纳税人申报资料 生产企业按装订顺序分为:

⑴《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 ⑵《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⑶经纳税人盖章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二;

⑷有进料加工业务的还需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申报明细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⑸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或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有代理业务的提供);

⑹出口发票;

⑺退税部门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 ⑻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包括委托加工合同、《生产企业出口视同自产产品认定通知书》、《出口货物退(免)税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等资料。

外贸企业按装订顺序分为:

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 ⑵《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 ⑶《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

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货分批单)和消费税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

⑸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或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有代理业务的提供);

⑹出口发票;

⑺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包括委托加工合同、《出口货物退(免)税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等资料。

2、退(免)税审核审批资料 按装订顺序分为: ⑴《接单登记回执》; ⑵《出口业务基本情况表》;

⑶《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情况表》; ⑷《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疑点处理意见表》; ⑸《出口货物退(免)税机审疑点需人工挑过申报表》;

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生成的数据);

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审核综合结果汇总表》(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生成的数据);

⑻《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通知书》;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收入退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免抵税调库通知单》;

⑽首笔出口业务调查核实报告和回函的复印件。

(二)分户档案管理

1、出口企业凡在向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正式申请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申报资料必须使用省局统一印制的表、证、单、书;必须按省局规定的装订顺序装订完好;必须加盖企业的行政公章。否则税务机关不予受理。

2、单证按申报序号装订,每笔业务对应的出口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单证装订在一起。

3、资料交接表

资料交接表在资料按岗位流转时使用,按批次多户一表,一式两份,分岗保存,年终归档。

4、接单登记回执

受理纳税人申报后出具接单登记回执,一式两份。一份交纳税人,一份归入审核审批资料。

5、封面填写

(1)凡册、张、份和元等表示数额的单位用小写数字填写。

(2)所属期一律使用大写阿拉伯数字。如:“二0一一年三月”。

(3)凡当期能填写的内容要据实填写,须审批结束后填写的在资料装订归档时填写。

(4)封面手写内容统一用黑色钢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其它内容按省局规定填写。

6、税务机关审核审批资料在收到《收入退还书》后装订成册。

(三)分户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1、市州和县(市、区)局综合管理岗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类分户档案要分类归集,专柜存放。

2、市州和县(市、区)局综合管理岗要按月对收集的分类档案进行整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便于查阅和使用。

三、工作标准

1、档案保存的时限

出口货物退(免)税资料保存年限为10年,到期后按有关规定销毁。

用外贸管理软件提升出口竞争力 篇6

外贸出口遇到拐点

内部“三率两价”对出口影响明显。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企业不敢接受长期订单,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盈利与亏损临界点;出口退税降低使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也因此接二连三倒闭;货币政策从紧,利率上调,企业获贷更难,资金缺口加大。

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涨幅多在20%以上,国际海运费也涨了30%以上,加之环保成本提高,企业成本迅速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普遍涨了5%~10%,劳动密集型企业尤甚。

外部美国经济减速影响我国出口,它使对美出口占总出口19%的中国商品出口出现下降。专家预测,我国不少企业未来出口利润和出口订单都将有所减少,今后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转换贸易发展模式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广交会”历来被视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在刚举行的第103届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很多企业接到的订单已经大幅减少,纺织品成交额下降24.4%,再一次见证了拐点来临。

外贸软件提升企业竞争力

针对众多企业面临出口增幅减缓、利润空间缩小的困境,专家们提出了众多看法,但关键的一点,在众多长期的措施(如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生产效率)实施的同时,针对外向型企业的特殊性,使用专门的外贸管理软件,加强其自身管理是一招立竿见影之策。

加强企业管理是产品革新的有力保证。目前,不少公司正在加强自我的管理创新,从不同的管理细节上想方设法节约成本。外贸管理软件能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江阴和泰物贸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江阴和泰物贸公司内部各项数据非常庞杂,业务员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邮件和产品数据,导致员工疲惫不堪,工作效率低下。2006年3月开始,公司使用了一套外贸管理系统(恩特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后,情况得到彻底的改观。

客户资源集中管理,减少流失。通过软件工具来管理好客户资源,把通过网络推广和展会等获得的宝贵客户资源都统一集中管理起来,防止流失。

维护客户关系,保持客户忠诚度。可以通过软件工具,及时提醒与客户多联系,维护关系,保持客户忠诚度。

完善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篇7

出口企业要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 必须在出口交易的整个过程, 也就是风险易于产生的六个业务环节:接触客户、谈判、签约、发货、收款、逾期催缴中, 实施全面、有效地信用管理模式, 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账款催收管理, 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的发生。对策如下:

一、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缺少信用管理职能设置, 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国际经验表明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企业信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做好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和拖欠账款管理四方面的工作, 通过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 企业可以增加有效销售, 加速资金周转率, 改进客户关系, 从而增加企业整体运作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对于大型出口企业可设立专职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小型出口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二、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主要是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 即在账款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事实证明, 这种方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拖欠的问题而且往往会使呆账、坏账增加, 甚至出现前清后欠的现象, 使企业的包袱越来越重。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对企业交易过程中的各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全面控制, 从而达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 迅速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的目的, 即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估, 即事前控制, 对交易决策的审核, 建立完善的客户授信管理体制即“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 即事后控制。

1. 事前控制。

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指在正式进行签约之前对客户资信情况的审查。客户资信管理主要是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因为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 应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地调查, 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 资信及偿付能力, 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 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 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 往来资料则反映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 包括与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对客户的档案管理应采用动态更新管理, 及时载入新的信息, 以防对老客户的信用掉以轻心。

2. 事中控制。

建立完善的客户授信管理体制。指信用管理部门在交易过程中对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控制。通过客户信用分析进行信用评估, 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从而最有效地扩大销售, 降低交易风险。信用分析是指企业对交易对象的资信状况及交易价值进行的判断。它是企业选择交易对象, 确定交易方式和条件, 进行客户管理的最重要依据, 是信用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 根据客户信用资料的档案, 对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按照其信用程度及资金情况划分等级。具体来讲, 出口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后, 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区别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信用额度和信用条件。应该做到不同资信等级客户享有不同的放账额度, 选用不同的信用条件, 适用不同的审查程序, 有不同的监督管理重点。对资信好的客户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 (如D/P远期、D/A、0/A) , 信用额度也可放大, 而对资信差的客户可拒绝与其交易, 或提供少量信用并定期核实;对风险高的国家或地区的客户, 采用谨慎、严格控制的支付方式 (如即期L/C) , 力争规避收汇风险。

出口企业在交易中实施信用政策时, 还要做好债权保障工作。首先要做到合同条款明确清晰, 贸易文件齐备, 以免客户在以后就合同不明晰的条款对付款有争议。其次, 将风险转移或加以保障。在签订以D/A或O/A为付款方式的出口合同时, 出口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国际保理业务以及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措施, 来防范信用风险。

3. 事后控制。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建立有效的账款催收机制。应收账款管理主要作用在于防范拖欠账款的发生。出口企业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以科学手段防范贸易风险, 规范赊销管理, 控制应收账款, 加快资金周转, 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应收账款账龄管理, 严格监督客户的账款支付进度并通过账龄分析指导出口部和财务部的工作, 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实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 重视货款到期日之前的监控工作, 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 防患于未然。出口货物一经发出, 就将应收账款列人信用管理档案, 进行监控;按时与客户联系, 督促客户及时付款;在付款期内对客户进行跟踪管理, 一方面有利于与客户及时沟通, 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 另一方面能够及早排除可能导致货款拖欠的隐患, 大大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如果出现逾期账款, 早期要积极自行追讨。根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 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 追账的成功率就越低。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 追账成功率为93.80%, 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0%, 当逾期两年左右时, 成功率只能达到13.50%。因此一旦出现欠款, 应该马上追讨。出口企业应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 对已经逾期的应收账款按其账龄长短和收回的难易程度逐一分类排队, 针对不同的拖欠对象, 采用相应的催收方法。必要时可以求助于专业的账务管理公司或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进行海外账款的追讨。

三、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用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强于理论性的管理, 知识对信用管理人员, 尤其是信用管理经理的要求非常高。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因此, 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优秀信用管理人员, 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熟练掌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技术、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术在内的信用管理技术。同时, 出口业务人员也应具备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出口退税管理 篇8

一、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 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因赊销产品而产生的短期债权, 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千方百计地开展促销活动, 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的占有份额。其中, 赊销作为企业促销产品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 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采用, 已被更多的管理者所采用, 对企业产品的销售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赊销的扩大也使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迅速增加, 特别是目前的世界金融危机致使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的现象日益严重, 导致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有的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的持续经营。

近十年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的时期, 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恶速增长的时期。截至2006年底, 中国企业海外累计未核销应收账款逾1000亿美元,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 到了2007年年底在短短一年时间内, 中国企业海外累计未核销应收账款已接近1300亿元美元, 年增长率达到前所未有的30%。据国际知名商务咨询机构英国ABC公司统计数据, 欧美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能够控制在0.25%-0.5%, 但是我国商务部给出的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比例却高达5%甚至更高。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 对世界政治与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市场环境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市场环境更趋复杂。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 国际市场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的风险明显增大, 出口收汇风险成为当前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据专业机构披露2009年1-9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险项目接受报损金额达52297.8万美元, 同比2008年上升39.29%, 出险率为1% (这一比例仅对接受中国信保承保的出口业务而言, 2009年1-9月, 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重约16.7%, 尚有83.3%的出口业务未投保) 。最近的9月份出险地区仍集中在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致损原因仍以拖欠为主。

二、应收账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出口贸易中, 由于涉及的买家遍布世界各地, 买卖双方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 使得债权的确认、追讨等都比国内应收款复杂。对买方资信调查不足, 逾期应收账款出现后, 催讨无从入手, 这是企业最为头痛的。很多企业对国际市场缺少足够的风险意识, 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管理层的品格为人等信息缺少基本的调查了解, 盲目赊销放账, 最终形成逾期应收账款, 甚至产生坏账。2007年某市小型外贸企业由于外商拖欠近80万美元的货款并无法联系到当事人, 直接导致该公司资不抵债而破产。后对买家进行调查发现, 该买家实为一中间商, 在福建等地通过类似手段骗取大额货物后失踪, 已列入各资信公司的黑名单。如果企业在出货前对外方买家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 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签订的贸易合同不规范, 对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书面凭据缺少法律角度的考虑和设计, 导致债权确认有困难, 当应收账款不能回收而诉诸法律时, 因证据不足而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主要表现为对合同中的质量标准表述含糊不清, 结算方式及期限表达不明确, 这些都将影响后期应收账款的管理。除了销售合同, 一些重要的贸易单据设计不规范也将影响债权的确认, 比如货物提单。美国A买家向B公司采购服装, A买家的下游客户为美国知名连锁超市, 客户要求提单的收货人直接为该连锁超市。2007年A买家由于经营不善, 宣布破产, 当时, B公司总计应收65万美元。在债权登记时发现其中一单货值18万美元由于受A买家指示, 提单上所列发货人一栏为A买家, 造成该笔债权无法确认。

买方国家或海关的特殊规定以及金融危机下买方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引起的外国买家未能及时支付货款。2005年11月, 美国开始对22类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实施限制措施, 期限直到2008年底为止, 给中国大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在遭遇人民币汇改之后雪上加霜;2009年9月12日, 美国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新一轮的特保措施将使多家轮胎出口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不保, 同时我们也担心对现已出运, 对方买家尚未办理清关的部分货款的回收存在非常大的风险。

另外, 国际结算方式选择不当, 也将给出口企业带来各种收汇风险。2003年, 某外贸公司向印度一买家出口化工产品, 在长达一年半的合作中, 均通过D/P方式向买家结算货款, 货款支付一直正常。2005年客户提出改用赊销方式, 并延长了付款期, 截至2005年8月底, 总计还有约13万美元的应收款已到期, 外贸公司坚持前款未清后货不发, 从此关于欠款买家只字未提, 不久便得知该买家就同一产品向国内另一公司进货。该案因第三方的介入, 买家最终付清了货款, 但是外贸公司为此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许多应收账款在进入呆滞阶段后, 作为债权人, 由于缺少追讨经验以及担心人力、财力的消耗, 使得呆滞账款长期得不到收回, 最终造成损失。某外贸公司向美国出口一批服装, 货值约3万多美元。约定付款日到后, 买方迟迟不付款, 在再三追讨过程中客户从无故推迟到杳无音信。经公司上下研究:包括律师费、诉讼费以及制作相关文件的费用, 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外海外官司一般耗时较长, 并且也有败诉的可能性, 即便胜诉也要花费一定的代价去执行。权衡再三, 该外贸公司放弃了法律诉讼。

三、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 做好资信调查, 分类管理客户

出口贸易中买卖各方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 出运前对买家的资信调查将为接下来的合作提供非常好的参考意见。目前很多国际上大的资信调查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 比如著名的有邓白氏等, 也可选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资信调查。在标准资信报告中, 通过调查注册情况、法律性质、公司的历史, 可以确定被调查公司的性质、背景;通过财务报告、付款记录、抵押记录, 可以确定被调查公司的规模和偿债能力;通过涉诉记录和付款记录, 可以确定被调查公司的信誉状况;最后通过资信评价, 可以得到专业机构的全面评估。由于买方的经营情况也是变化和发展的, 卖方要不时做好收汇跟踪, 收集分析相关的信息, 建立客户档案,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将客户分类管理。

(二) 关注贸易细节, 签订有效合同文本

在出口贸易中, 对贸易合同的文本格式应该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要不断地改进和审查国际贸易合同文本, 其中比较重要的文本有形式发票 (P/I) 、销售合同 (S/C) 、提单 (B/L) 、信用证 (L/C) 等。

在一些国际贸易中, 有不少企业使用形式发票或者售货确认书等贸易合同文本, 大部分都是条款欠缺、条款不明、过于简单的, 特别是对争议解决方式以及适用法律问题, 没有作出约定。故签订正式、有效的销售合同是债权成立的一个保证。有效的销售合同文本主要包含以下条款:对货物的描述、出运期限、结算方式、检验标准、溢短装、产生质量异议提出的时限、适用的仲裁及诉讼条款等。另外, 现实中在操作形式发票或销售合同的过程中, 很多外贸企业都是自己盖章确认, 没有国外客户的合法代表签字或印章。这样, 即使合同文本存在有利于出口企业的本土仲裁条款, 如果没有国外客户签署的合同文本, 仲裁机构也不会予以受理。甚至出现了仲裁机构受理后作出的裁决, 当客户申请执行时, 被当地司法机构认定为无效仲裁条款或者仲裁程序违法而不予承认。

(三) 充分了解各国环境, 增加有效条款

不同的交易对象由于所在国家不同, 交易风险和信用等级也是截然不同的。据国际知名信用调查机构研究显示:交易风险从小到大大致可以这样排列:北欧国家及德、日的外贸风险最小;其次是美、加、英、法、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和地区;再次是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以及俄罗斯、东欧、韩国、台湾等国和地区;再其次如南美、亚太诸国及埃及、南非等非洲稳定国家;其余主要为中东、非洲不稳定地区。当然, 这种信用等级的划分并不绝对, 交易对象所在国家的贸易风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该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变迁有所不同。

金融危机全面暴发以来, 一些买方国家流动性紧张, 本币贬值的影响出现支付困难, 或者个别国家采取部分外汇管制, 以及为保护本国生产企业而对出口国采取的一系列反倾销、特保条款, 这都将影响到出口企业的正常收汇。出口企业必须在签订合同前充分了解进口国的各项法律法规, 积极、多角度地进行贸易谈判, 准确、严谨地制订合同条款, 在整个贸易过程中时时关注, 直至安全收汇。

(四) 合理选用各类结算方式, 规避收汇风险

国际结算方式较国内结算方式更为复杂, 从收汇风险程度从低到高一般为:信用证 (L/C) 、付款交单 (D/P) 、承兑交单 (D/A) 、赊账 (O/A) 等;按期限长短又分为预付款、即期付款、60天付款、90天付款等等;衍生的有:福费廷、保理等。有利的付款方式式不仅要适合具体的出口商和每一单具体的业务, 还要考虑到真正影响收汇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交易对象的资信情况、合同的其他条款、执行合同的各个环节等综合因素, 需要对国外买方的经营状况、财务实力、信用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还要对买方所在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判断。另外公平要综合考虑结算方式的便利性、成本最小化等因素。

(五) 对应收账款实时监控, 及时追讨

出口企业应强化应收账款的账龄管理, 做到时实监控、及时催讨。一般来说, 账龄越短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 按照国外法律账龄超过4年-6年的基本上收回无望。由于买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 各有不同的区域特征, 对客户应进行单独管理, 通过对照各个客户的信用条件, 历史收款表现、平均收款期及账龄分析表等工具, 结合资信调查部门建立的客户档案, 判断各个客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的可能性。

在海外应收账款无法如期回收的情况下, 出口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风险管理的应急机制。企业在发生海外拖欠后, 应尽快启动追讨与清偿程序, 如中止与进口商订立其他合同, 中止合同履行, 停止向对方装运货物, 对于已经装船出运的货物, 要立即通知运输公司停止交货并到目的地接管已发出的货物;要查清货款不能按时回收的原因和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对已经逾期的应收账款, 根据欠款所处阶段确定对应的收账程序及追讨方式。

控制收账风险、避免损失, 是企业亟待完善的重要方面, 出口企业要针对自己的特点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这也是是出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关注细节, 采取有效措施, 防患于未然, 促进外贸企业提升效益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国务院.企业会计准则[S].2006.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信用管理[M].2002.

出口退税管理 篇9

关键词:玩具出口,质量许可,管理制度,产品生产,实施细则

0 引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国际玩具行业之间的竞争开始日益增加, 国外较大型的玩具企业将玩具生产转向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市场进行玩具生产和加工, 开启了中国玩具行业的发展和辉煌。如今, 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玩具制造最大的基地以及玩具出口大国, 是世界主要对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玩具提供国。同时玩具也发展成为了我国主要出口支柱产物之一, 为早期我国出口创造了非常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主要的玩具出口是以加工为主, 贸易为辅, 其中加工类型占出口总量的3/5以上, 却以至于中国明面上是玩具大国, 但是却始终没有在玩具强国之列站住脚, 主要是因为对国外品牌和市场过分依赖。我国大部分的玩具企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还是依靠扩张玩具出口量以此来实现其增长的贸易额。并且和国外的玩具企业相比, 我国玩具企业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只有在不断进步中才能拉近和国外的玩具企业之间的距离。

1 中国玩具企业现状

就现在我国玩具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 玩具出口企业还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特别注意:第一, 要提高玩具生产质量和安全意识, 从设计、原料和生产这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强化, 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加强质量管控, 条件限制的企业也应增加产品的送检频率,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第二, 在对玩具进行生产的时候, 一定要依照输入国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玩具生产加工, 以此来避免企业出现经济损失, 一定要有专人负责跟进规范和标准的更新信息, 以避免信息落后导致的新的质量问题发生;第三, 根据企业自身加工能力谨慎接单, 合理安排生产;第四, 要了解品牌的重要性, 树立品牌意识, 踊跃创造属于企业自己的自主品牌, 根据科学技术开发出独特的高端产品,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第五,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合同中质量责任相关条例, 注意防范经营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近年来, 我国出口玩具及儿童用品频繁被欧美国家进行通报, 今年上半年就被通报了371批次, 其中因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被通报的达112批次, 占比30.2%, 为出口玩具及儿童用品国外通报的第一大原因。所以中国玩具企业必须要了解全球市场玩具质量安全法规和标准, 以此来提高出口玩具的质量问题及其安全意识, 建立玩具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进而有效地规避出口风险等问题。中国玩具企业要积极促进整个中国玩具行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重树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产玩具的信心。

而且, 据相关企业反映, 企业新招的员工缺乏对出口玩具生产质量技术要求的掌握, 缺少对产品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给出口玩具质量许可管理制度加大了管理难度, 同时因为管理人才的流失等原因, 也让出口玩具质量许可制度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所以让企业管理人员忽略对玩具质量许可的严格管理。

玩具作为典型的生活必需品。当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衰退后, 我国玩具企业的出口订单自然而然的会随之下降。而且近几年里, 中国玩具企业时常遭遇玩具召回事件、次贷危机、下调出口退税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等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后, 玩具行业渐渐走入"冬季"。我国的玩具产业正遭受着严峻考验, 还面临着产业的重新洗牌, 但也是寻找一个好的出路的好时机。

2 质量许可管理的探讨

玩具质量许可模式依次顺序应该是型式试验、企业审核、跟踪检查、日常监管。对于第一次申请注册登记的玩具企业, 其玩具产品首先就要通过型式试验检测合格后, 由检验检疫机构组织相关管理人和专家成立的质量体系审查小组, 按照《出口玩具质量许可 (注册登记) 审核要求》内容进行对玩具企业的现场考核。如果是到期申请注册登记的玩具企业, 是需要在型式试验合格后, 按照实际情况对该企业进行全过程或者是部分审核。而这类可以减免工厂审查或者是型式试验的到期产业, 必须满足:其一, 该企业的产品是中国名牌, 或者是获得过国家出口免检证书;其二, 有相关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证书;其三, 出口玩具产品有质量许可证。这类企业虽然免除了一些检验, 但还是不能放松对其的监管, 因为有些企业就因为上面对其的监管不够, 导致企业放松管理制度, 进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一) 技术标准和规则

只要一旦列入进出口质量许可 (注册登记) 管理的出口玩具产品的玩具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输入国或者目标市场列出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对出口玩具进行检测;如果输入国或者目标市场没有对应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 则必须按照我国最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强制性的检测。比如, 欧洲的一些主要项目的规定就是EN71-1玩具安全的第1部分就是有关机械和物理性能;EN71-2玩具安全的第2部分就是关于燃烧性能;EN71-3玩具安全的第3部分是特定元素的迁移。

当监管人员发现玩具企业的产品检测结果和标准有差异的时候, 就可以强制性认证检测结果并做差异测试;一旦发现企业玩具的质量和其一致性等方面出现问题, 立即对该企业进行审查, 将相关信息及时地上报给国家认监委。

(二) 申请受理

玩具企业在申请出口质量许可 (注册登记) 的时候, 首先应该向当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书面申请, 并且申请资料一定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 营业执照;

(2) 如扩厂区平面图、车间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的企业基本情况和产品描述、输入国及目标市场;

(3) 相关出口玩具产品生产的技术人员;生产出口产品对应的生产条件、设备、能力以及检验手段;

(4) 生产出口产品的对应技术、工艺和质量体系文件;

(5) 企业质量稳定, 保证有健全的、有效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在邻近的一年内从未出现安全质量问题;

(6) 产品符合申请的输入国的有关标准要求和法规;

(7) 符合我国相关的产业和贸易政策, 不含有国家禁止出口、明确淘汰和禁止、高耗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等的落后工艺出现。

(8) 遵守国家相关法规, 维护国家声誉、企业信誉, 接受配合关于出口质量许可 (注册登记) 的管理;

(9) 其他依法应当具有的条件。 (三) 落实管理制度的建议

(1) 每年及时开展出口玩具质量的年度复查, 将复查作为一种相关制度, 年初对出口玩具企业进行复查, 只有复查合格的玩具产业才能生产出口玩具, 严抓玩具质量, 保证出口玩具质量许可制度的落实;

(2) 每个出口产品检验员都要对辖区的实际出口玩具企业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同相关质检部门一起对不符合管理制度的玩具企业采取督促和整改措施, 只有当该玩具企业达到生产要求之后才可以继续出口玩具的生产;

(3) 检验检疫机构应该定期的开展一些关于出口玩具企业标准的培训班, 将国外玩具召回事件相关信息及时的通报出来, 更新相关玩具质量档案, 加强对企业的出口玩具质量管理, 保证我国出口的玩具质量安全。

3 结束语

中国玩具行业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 又重新站在一个新的关口上, 玩具大国又开始新的征程。经过政府的鼓励和提倡, 对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进行严格管理, 吸收国外玩具成功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特有历史文化元素, 创造新的出口玩具质量许可管理体系, 最后一定发会实现我国的玩具行业称霸全球。

参考文献

[1]小林.我国强化出口玩具质量许可管理[J].中外玩具制造, 2007, 09:25.

[2]夏春春.从宏观入手监管出口玩具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06:171-172.

[3]邓绍俊.层次分析法在出口玩具检验监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尤晓敏, 邢健民, 陈刚, 黄艳辉.现阶段我国玩具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浅析[J].中国商贸, 2013, 18:132, 138.

出口退税管理 篇10

一、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金融业务档案是金融企业经营活动发生与查考的原始依据, 是其业务活动及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 其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金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形成的档案, 比如财务会计档案、审计档案等;另一部分是与客户业务往来形成的档案, 比如信贷档案、保险业务客户资料、证券业务客户档案等。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 其档案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档案数量庞大。一方面, 金融业只要有业务发生必然产生相应的档案资料, 尤其是近年来金融企业业务的拓展较快, 产生了大量的档案沉淀;另一方面, 由于金融行业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 虽然部分档案已采取了影像化、信息数字化的处理, 但是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 纸制凭证仍需归档保存, 即档案“双套”制管理, 这也是庞大的档案库存的主要原因[1]21。 (2) 档案保管期限长。金融机构的业务档案是权利、义务和法定责任的依据, 因此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保管期。比如人寿保险机构开展业务及服务过程中的契约、理赔、保全等资料保管期限甚至需超过投保人的寿限。 (3) 档案具有高度专业性。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档案既包括一般企业业务档案的内容, 又具有反映了货币和信用关系的特殊内容, 期间牵涉复杂的法律关系。

二、加强金融业务档案“出口”管理的必要性

1. 降低金融企业的档案管理成本。

目前金融企业应对日益膨胀的金融业务档案问题, 普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自建、租赁档案库房。而金融机构大多地处市区中心地段, 寸土寸金, 加之专业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投入, 如:中心控制室、机房及高容量的服务器、数据库实时备份磁带库及档案查阅室、专用空调系统等等必须一应俱全, 才能达到档案库房所具备的基本存储条件, 投资相当昂贵。因此, 建立健全业务档案销毁制度或通过专业的外包机构管理业务档案, 实现优化的“出口”管理是困境下的唯一出路。

2. 提升金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在面对与日俱增的业务档案的情况下, 金融企业大多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 造成档案管理分散, 每日产生的合同及单据, 由生成部门在法律规定的实效期内保存, 一方面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各部门间各自为政, 信息资源难以有效利用, 导致资源浪费。因此, 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化、市场化的档案外包服务中介机构, 可使金融企业降低管理费用的同时, 提高档案资源的综合贡献率。

3. 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完善的灾难备份。

灾难瞬息万变, 评估与防范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2]17。为应对小概率灾难事件的发生, 保证档案业务工作的连续, 档案存放的服务外包是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案。如纽约交易所在1993年经历了世贸中心车库爆炸案后, 就吸取教训制订了灾难恢复系统 (BCP) 计划, 使其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 迅速在长岛恢复了交易。而在当时能快速恢复办公的其他公司大多也是做了异地灾难备份的, 相反则大多倒闭。

三、金融档案“出口”管理的制约因素

1. 金融外包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由于我国的档案外包行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因此还没有推出对其加强监管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行为, 虽然银监会于2012年10月对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征求意见稿) 》, 但这仅是针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包业务风险而制定的, 只涉及部分金融档案的外包业务及监管。档案外包提供商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靠双方制定的合同来约束, 其委托与受托方的权利义务不能明晰。而民间针对金融服务的监管机构如行业协会等组织, 虽在部分城市相继成立, 但也仅仅局限于监管金融的服务外包业务, 而细化到档案管理的外包, 也只是其内容的一小部分, 对档案外包企业运作的监管意义仍较小。因此档案外包行业无论从市场准入, 还是从业人员资质约定还存在混乱局面, 其中若涉及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的保密等敏感信息, 如果服务外包商信息泄露, 即金融机构非公开数据被服务提供商非法获得或泄露, 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档案销毁缺乏制度保障。

金融机构的业务档案与其他档案一样也应符合生命周期的规律, 保管期满就应当鉴定销毁。然而由于金融档案的特殊性, 对海量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鉴定、销毁需要很强的专业与法律知识及制度保障才能厘清档案的保管与销毁标准。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既懂得相关的金融知识, 又要懂得相关的金融法规, 还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心, 加之传统的档案管理与档案生成脱节, 一旦销毁, 在未来的企业及客户权益的保障及打击经济犯罪上都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而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持审慎态度, 部门之间怕承担责任, 干脆多多益善, 因此档案销毁根本无制度保障, “出口”不畅, 造成金融机构综合管理效率低下。

3. 金融业务档案外包的服务企业数量少, 业务发展不平衡。

据国际外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 世界五百强企业中采用了档案外包服务管理档案资料的占85%以上, 而这一服务在我国的企业中还不到5%, 金融机构的档案外包业务占比与执行额更是刚刚起步[3]78。从目前国内现有约150多家档案外包服务企业的分布看, 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 金融外包企业地区分布不均衡。这些企业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 而许多二、三线城市的金融机构也同样面临着金融业务档案的膨胀问题。其次, 外包企业的业务范围不够广泛。目前开展档案外包管理的企业原来很多是IT企业, 其主要业务是从事档案数字化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档案扫描和检索, 而开展高端档案咨询和专业寄存业务的服务提供企业非常少[4]13。这主要是由于档案咨询业务常常涉及档案的法律归属和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壁垒高, 既要求熟悉金融业务又要具备严谨的法律知识, 即要有良好职业操守, 保证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严密性和防止客户个人信息的外泄。而寄存业务由于场地与资金投入都有较高的门槛儿, 前期投入高, 相对风险较大, 因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四、加强金融企业业务档案“出口”管理的对策

1. 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金融与外包行业法律、法规与发展规则。

第一, 以《档案法》为依据, 细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行业的档案管理准则, 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制定不同的档案鉴定与销毁的制度规范, 明确鉴定档案销毁处置的方法, 使档案销毁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第二, 出台档案外包行业的相关法规, 从行业准入、寄存与咨询的权利与义务界定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 规范档案外包企业的行为, 打消金融企业对档案外包的疑虑, 使金融行业档案的法律归属和知识产权问题都有相关的法律保障。第三, 积极组织与倡导由相关企业与组织成立档案管理的外包行业协会, 制定行业认证和管理的操作办法, 制定行业发展的规则标准, 引导档案外包行业规范和可持续的发展。

2. 构建完善的“前端控制, 全程管理”的管理体制。

首先, 建立金融机构各系统业务档案的“出口”标准, 并将标准向前延伸至“入口”。各金融企业当从档案的生成源头即明确原始资料的归档种类、保管期限、历史价值, 做好标识, 进而形成流转与保管过程的不同疏导渠道, 以减少日后查找的纰漏及工作量。总之, 要将档案鉴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全过程的实施贯彻, 最终保证金融业务档案从生成、流转、保管、利用到“出口”的全程制度化。其次, 对于现有存量档案仍然要厘清外包及销毁标准, 集中定期逐年外包及销毁。对于存量档案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判断档案的业务价值及历史价值, 尤其是对于销毁的档案, 需加强部门联动, 明确职责边界的同时给予档案管理部门尽职免责的政策支持。再次, 对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开展鉴定销毁的操作培训, 提高档案人员档案鉴定的工作能力;对金融外包机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以提升外包机构人员综合素质。

3. 以现存金融档案外包机构为依托, 逐步建成综合性的“金融档案外包产业基地”。

由于中国金融档案外包市场发展的时间还较短, 该行业的发展也不够规范, 因而被认知、接受还将经历一个较为漫长时期, 虽然市场资源丰富, 但形成一个真正有活力的产业, 任务还是较为艰巨的。未来应借鉴国外金融机构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 以现有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为基础, 全面拓展其业务领域及范围, 增加诸如档案缩微、新型载体档案的管理、全文数字化处理灾难备份等多项高端档案管理业务品种, 多层次发展金融档案外包业务, 最终创建专业化、市场化的高端档案外包管理的品牌企业[4]15。并在此类品牌企业的示范作用下在几大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逐步建成综合性的“金融档案外包产业基地”, 为地区金融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真正实现成为客户文档的“延伸仓库”及异地灾难备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忆庆.银行业务档案胀库问题的影响、原因及对策[J].上海档案, 2012 (1) .

[2]唐跃进.数字档案信息存储与灾难恢复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1 (2) .

[3]刘莉, 吴绒, 李楠.金融外包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出口退税管理 篇11

在美国本土的成长

戴明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苏城(Sioux City),他的父亲是个农场主,但并不富有。从小戴明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以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他打工的范围很杂,包括傍晚点亮街灯、扫雪、为饭店打杂、清理床铺等等,什么都干。直到上了大学,戴明依然保留着打工的传统。也许,正是在这种琐细的打工中,质量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他的关注。

戴明的好学、严谨,在小时候就已见端倪,小朋友给他起的外号是“教授”,便可以印证这一点。当然,他也不是那种死板的小老头,少年所具有的幻想和热情,他并不缺少。14岁时,他曾经报名当志愿兵,到墨西哥边境参加一个不大的战争,并且已搭车赶赴战场,但是后来年龄露了馅,被遣返回家。

1917年,戴明进入怀俄明大学,四年后获得电器工程学士学位,1921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工程学教师,同时,他又到科罗拉多大学研读数学和物理学,于1924年获得硕士学位。在他即将完成学位课程时,他的导师热情地向耶鲁大学推荐了戴明。于是,戴明到耶鲁大学继续研读数学物理学,1928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读博士期间,戴明暑假到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打工,在这里,戴明开始意识到统计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大约在1927年,他结识了在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博士(Walter Shewhart)。休哈特有“品质统计控制之父”的称誉,他对戴明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戴明毕业后,来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固氮研究所,主要从事统计学研究工作。1938年,戴明邀请休哈特前来农业部举办有关质量控制的系列讲座。这一讲座,后来被戴明整理汇编为《质量控制理念的统计方法》(Statistical Method from the Viewpoint of Quality Control)一书。

统计学是戴明的本行,抽样技术是他的拿手好戏。1939年,戴明出任美国人口统计局的调查顾问。在这里,他先后进行过两次关于抽样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第一次是在1940年的人口调查中,他把休哈特的统计质量控制原理应用在社会领域。从这次抽样调查开始,美国人口计量由原来的总体调查变为抽样统计。1942年,随着战争的进行,戴明又把统计质量控制原理引入工业管理,他和另外两位专家向检验人员和工程师传授统计质量控制理论,把统计理论应用于战时生产。

但是,战争时期的生产,只求更多,不求更好,“萝卜快了不洗泥”。尽管戴明在美国不断呼吁重视质量,却很少能引起国内的重视。在20世纪40年代,戴明反复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断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试图把统计学运用于工业生产。据说,在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和企业听过戴明培训课程的人数达三万人。当时,戴明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抽样专家,不过,他的呼吁,在美国反应寥寥,没有多少人对他的建议和课程真正有兴趣。那么多人接受过他的培训,但却在质量管理上没有多少起色。1946年,随着战争结束,戴明也离开了美国政府,自己开业成立咨询公司,并在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兼职。也许,离开政府,正说明戴明的某种无奈。

在日本的成就

“墙里开花墙外红”,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日本,急于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战后美国扶持日本的国策,也给戴明提供了在日本大显身手的机遇。

1947年,戴明接受盟军最高指挥部的征召,赴日本帮助当地的战后重建。当时,日本除了京都外,几个主要城市都在大规模空袭中被摧毁殆尽,许多人在战争中丧生,工业基础几乎全被战争破坏,农业减产三分之一。作为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日本的崛起,依赖于向国际市场的开拓。但是,战争刚结束的日本,缺乏向国际市场开拓的本钱,物质的匮乏使大量美国货流向日本,日本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使他们无可奈何。在短缺经济下,不可能形成质量追求。“有”和“无”的问题尚未解决时,“好”和“坏”的问题就提不上企业的议事日程。所以,战后的日本产品,以质量低劣而闻名。国际市场上,“Made in Japan”的标记,等同于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有趣的是,当时有的日本公司迫不及待地在日本一个叫“Usa”的小村庄设厂,因为这一举措,可以使他们的产品借助大写字母的功效,打上“MADE IN USA”这个趾高气扬的标记。

戴明到日本的本来意图,是指导日本人进行人口普查。日本科技联盟(JUSE)为了打开海外市场,扭转日本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困境,决定向美国专家求教,于是,邀请戴明来讲授统计与质量管理。1950年7月10日至18日,戴明受JUSE邀请在日本四大城市授课。可能是吸取了在美国的经验教训,戴明在日本的讲座,不再突出他擅长的统计学,而是突出品质管理。他立足于一个基本信念,即高质量可以降低成本。过去,几乎所有人在质量管理上都有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认为质量是生产者的责任,二是认为高质量必然造成高成本。而戴明为了澄清这两个误区不遗余力。他在东京对日本最有实力的21位企业家(控制着日本80%的资本)传授他的管理思想时,强调道:“大多数的质量问题是管理者的责任,不是工人的责任,因为整个愚蠢的生产程序是由管理者制定的,工人被排除在外。” 同时他指出:“如果能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不造成浪费,就可以降低成本,而毋需加大投入。”

日本人最关心的是战后恢复和崛起的进程,他们问戴明:要改变日本的国际形象,把把日本由一个制造劣质低档产品的国家转变为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国家,需要多长时间?戴明预言:“只要运用统计分析,建立质量管理机制,五年后日本的产品就可以超过美国。”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一断言,日本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恢复战前的生产水平。虽然他们私下聊天时觉得这个美国佬过于乐观,但是却乐意按照这个美国佬的提示去放手一搏。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日本人已经失去了一切,没什么好损失的了。果然,日本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在四年后(大约1955年)就超过了美国,到20世纪70-80年代,不仅在产品质量上,而且在经济总量上,日本工业最终对美国工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事后戴明曾追忆说:“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五年内席卷全球。结果比我预测的还快。不到四年,来自全球各地的买主就为日本产品疯狂不已。”

由此开始,戴明成了日本的质量管理“教主”。在随后的三十年间,戴明在日本各地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讲座,传授他的管理思想。他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操作要点,基本是在日本成型的。如“管理十四要点”、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四步质量环节:学习、吸收、消化、创新”等,都是在日本讲座的结晶。据估计,日本每五个企业中最高领导人就有四人曾听过他的讲座。日本的企业界,对戴明感恩戴德。据说,在丰田公司东京总部的大厅里,有三张比真人还大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丰田的创始人,另一张是丰田现任总裁,第三张比前两张都大,就是戴明。

日本人为了表达对这位“教主”的感激与敬意,1951年,日本科技联盟用戴明捐赠的课程讲义稿费和募集到的资金,设立了著名的“戴明奖”—一个刻着戴明侧像的银牌,用以奖励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企业。1960年,日本天皇颁发给戴明二等瑞宝奖章(Second Order Medal of Sacred Treasure),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人。得奖事由上写着:“日本人民把日本产业得以重生,及日制收音机及零件、半导体、照像机、双筒望远镜、缝纫机等成功地行销全球,归功于戴明博士在此的所作所为。”

美国重新发现戴明

戴明在日本享有盛名之时,在美国依然无人过问。他的小女儿琳达后来回忆说:“我知道这令父亲有种受挫感—虽然我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承认,因为父亲自视甚高。我相信他知道难过。当一个人怀抱使命、理想,却无人理睬时,心里一定不好受。”他在日本的声誉日隆和在美国遭受冷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日本回到美国,他在华盛顿特区有一间地下室作为办公室,这里阴冷,潮湿,一如他在美国的遭遇。

然而,到1980年,这种状况终于改变了。有时候,媒体的炒作,确实能改变世界。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界已经对日本的威胁感到焦虑,在日本产品横扫全球时,美国企业界的影响却日益下降。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就是这一反思的代表。然而,学界的研究成果在影响社会方面,远远比不上大众传媒的轰动效应。1980年,一位电视制作人梅森女士,制作了电视记录片《日本行,为什么我们不行?》(If Japan Can, Why Can’t We),并由美国广播公司(NBC)在全美播出。这部电视片赞扬了日本的制造业,主角却是戴明。一夜之间,戴明成为质量管理的明星。

从此,戴明走出了他的地下室,来到了美国企业之中。邀请戴明传授管理思想的电话开始络绎不绝,其中包括福特、通用、摩托罗拉、宝洁等著名公司。戴明变成了大忙人。他帮助美国的企业,开始了长期的生产品质改善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开展的长达十年的“全面质量管理运动”,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器采用的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等等,这一切都是由戴明奠定的基础。

从1981年起,戴明不断地在全美各地举行“四日研讨会”,每年举办二十次以上,年听众达二万人之多,以推动美国企业的管理改革。这种独具特色的“四日研讨会”所讲内容,由拉兹柯(William J. Latzko)和桑德斯(David M. Saunders)编辑为《戴明管理四日谈》(Four Days with Dr. Deming: A Strategy for Modern Methods of Management),在管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媒体甚至称: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的企业之父,戴明则是美国的企业管理之父,还有的称戴明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之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戴明以他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领域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美国终于重新发现了戴明,他的荣誉也随之纷至沓来。1983年,戴明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1986年,入选位于戴顿(Dayton)的科技名人堂(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ll of Fame);198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给戴明颁发了国家科技奖章(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又给他颁发了杰出科学事业奖(Distinguished Career in Science Award);1991年,进入汽车名人堂(Automotive Hall of Fame)。这些荣誉,戴明可谓当之无愧。

国际上,有两个质量管理的奖项均以戴明的名字命名。一个在日本,一个在美国。日本的戴明奖,是由日本科技联盟(JUSE)于1951年设立的;美国的戴明奖,是由美国统计协会大都市分会(The Metropolitan Section)于1990年设立的。这两个奖项,都颁发给对改进质量与生产力有贡献的人士。有人认为,戴明是品质运动与学习型组织这两大领域的先知。

进出口公司如何搞好人力资源管理 篇12

组织管理可以分为组织架构管理和员工管理两大部分。

(一)组织架构管理

组织架构管理,是进出口公司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组织架构管理可以分为:公司法人信息管理、机构管理、岗位管理和组织信息管理共四个板块。进出口公司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就要从组织架构管理开始做起,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进出口公司首先要灵活设置公司里的各个组织部门和机构,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机械化、僵硬化;其次,要合理编制岗位,合理设置岗位编制,加强空缺岗位管理;最后,加强公司岗位和员工信息储备,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岗位价值分析,处理好公司新老员工的有序良好交替。

(二)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主要是指员工信息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信息管理主要有基本信息、档案、调入与离职等管理。

进出口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做好员工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进出口公司要收集并分类好员工的基本信息,这主要包括员工的姓名、性别、年龄、个人介绍、简历等其他方面;其次,具体详细的把员工档案目录、调入调出、档案的借阅记录列出,加强员工档案管理;最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流动管理,要确保员工调入与调出后对薪酬的影响有直接的体现,避免再次录入。

二、HR管理

HR管理,是指进出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进出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核心的部分。HR管理具体有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薪资福利管理、保险管理等五个部分。

(一)招聘管理

招聘管理师HR管理的“第一关”,是保证进出口公司能否招聘到有用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战略地位和人力需求,决定了招聘选拔的特点和程序。

做好招聘管理,首先就要弄清楚公司所空缺的岗位和公司的人力需求状况,要针对公司所空缺的职位,提供一份详细的关于职位基本信息、职位描述与说明、职位的具体要求和申请该职位的基本资格以及条件等职位空缺报告;其次,明确招聘信息的发布途径和方式,争取最大限度地让被公司需求的应聘者收到公司的招聘信息;此外,确定好面试流程和程序以及面试官,对于面试官的选取应该最能充分测验出面试者的基本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及对所应聘岗位的适应程度;最后,要加强对招聘费用的管理,要报公司财务,进行预算、审计和核算。

(二)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主要有培训需求、培训实施、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估共4个方面。培训步骤可以是:首先,合理地制定出培训需求分析;其次,合理设计培训方法与方式、途径;最后,做好培训评估和培训后期管理工作。

(三)考勤管理

考勤管理,是指对员工的上下班、休假等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有序、有效管理。考勤管理工作主要是员工月考勤,员工班次轮换设置,上下班打卡签到,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出差程序。

进出口公司要做好考勤管理,就先要灵活制定考勤方案,确定上下班时间;明确合理设置倒班制和加班制,对于加班的员工,要详细记录加班情况,处理好加班调休和加班薪金发放问题;对公司员工的休假、事假、病假情况要进行详细归类,整理成结果报告形式,以做考勤和工薪发放的参考依据。

(四)薪资福利管理

薪资福利管理具备着激励、调节和保障的三大功能。因此,薪资福利的设置,是进出口公司HR的最核心部分,关系到公司员工的流动方向。

第一,进出口公司对各类工薪项目和计薪方式要坚持合理性、灵活性、阶梯型原则,灵活设置不同类型岗位的薪金。第二,结合公司的经营业务状况,设定出合理、有力的福利种类、福利政策和公司替补福利。

(五)保险管理

保险管理,是指针对“五险一金”的管理,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六个方面。做好公司的保险管理,对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有着重要意义。

三、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保障企业战略、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加强绩效管理,可以据考核个体,实际情况灵活定义考核规则的各项指标和权重,对考核表进行调整;结合我考核、上级考核、同级考核、下级考核和客户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和途径。

四、结语

做好进出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确保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是从本文从组织管理、HR管理、绩效管理三大方面去分析进出口公司怎样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由于笔者水平和能力有限,望诸位给予斧正。

摘要:自从2003年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般”的苏醒和发展。但是随着国外进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 国内的进出口公司人才开始涌向国外企业。这使得加强进出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组织管理、HR管理、绩效管理三大方面去分析进出口公司怎样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HR管理,绩效管理,组织管理,进出口公司

参考文献

[1]朱侠舒.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04 (6) :27-30.

上一篇:财政体制研究论文下一篇:模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