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通用8篇)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 篇1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
1)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3)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
4)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问:我单位是一个生产内销和出口产品的企业。请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业务如何计算和进行账务处理,请举例说明。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文规定:
二、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三、有关计算方法
(一)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
1、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离岸价的,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国税机关进行申报,同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三)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四)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2002年8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为34万元,货已验收入库。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上期末留抵税款6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00×(17%-15%)=2(万元)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200×(17%-15%)-2=2(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2)-6=-21(万元)(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100×15%=15(万元)
(5)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5%-15=15(万元)(6)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即该企业应退税额=15万元
(7)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5-15=0(万元)
(8)8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为6(21-15)万元。《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定:实行“免、抵、退”办法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物资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计入出口货物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予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全部抵扣,按规定应予退回的税款,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应交税--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收到退回的税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补贴款”科目。
“免、抵、退”税设计精巧,原理挺简单,但加上进料加工(还要考虑购进法与实耗法)、单证是否齐全(纸质单证、电子数据)、征退税率差(不仅有差,差的大小还不稳定)、特准退税(有的需要参与“免、抵、退”税计算)、年终清算(2004年终清算采用不完全滚动法有所进步,据悉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彻底取消年终清算)就变得异常复杂,随之而来的账务处理更让很多企业摸不着头脑,全国各地税务机关的不同理解也让企业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本文根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结合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要求,提出了“免、抵、退”税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解开这团乱麻,使企业在有效规避税收风险的同时,用好用足国家税收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自1996年实行全国统一的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先后纳入国家“金关工程”及“金税工程”,目前是国家税务总局三大核心应用系统之一。软件为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开发,统一免费发布企业使用,“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7.X版”软件是2005年最新版本,适用于全国生产型出口企业办理2004年年终清算及2005年退税申报,全国出口企业可通过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企业端技术支持网站--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免费下载使用,并由该系统的开发商大连龙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多种手段提供技术支持。本系列文章将根据全国各地同仁的反馈进行跟踪整理,并在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发表,全面详尽的解释请参阅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编著的《出口退税从入门到精通立体图书系列》之《生产企业“免、抵、退”税从入门到精通》。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等科目。其会计处理如下: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处理探讨之二(对申报数据进行调整的会计处理)
龙博客工作室 博约 2005/03/30
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
(一)对本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
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② 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对本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根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
(三)对上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以前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上)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以前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3)当上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以前损益调整(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四)对上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上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
借:以前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处理探讨之三(货物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时的会计处理)
龙博客工作室 博约 2005/03/30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一)本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调整已结转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确定。
②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 发生退关退运业务,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④ 对于退关退运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退关退运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退关退运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以前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损益调整”: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以前损益调整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事项:
①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计算补税。
②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 据以计算补税的税率,应以货物出口时的出口退税率为准。
④ 与本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不同,对于以前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不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冲减。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处理探讨之四(未按规定时间取得出口单证补税的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事项:
①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②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核算举例
例1:某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12月出口销售额(CIF价)110万美元,其中有40万美元(FOB价)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预估运保费1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9,09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8,270,000
其他应付款--运保费 827,000
(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4,705,88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0
贷:应付帐款 5,505,882
(4)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100,000-100,000)×8.27×(17%-13%)=330,8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30,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30,800
(5)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340,000-(800,000-330,800))=129,200
免抵退税额=(1,100,000-100,000-400,000)×8.27×13%=645,060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29,200
免抵税额=645,060-129,200=515,860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29,2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29,200
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515,8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15,860
例2:若该企业2005年1月出口销售额(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2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当月发生一笔退运业务,退运货物是在2004年12月出口的,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5万美元,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8.27=6,616,000
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6,61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6,616,000
(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4,705,88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0
贷:应付帐款 5,505,882
(4)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8.27×(17%-13%)=264,6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64,64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64,640
(5)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340,000-(800,000-264,640))=195,360
免抵退税额=(800,000-300,000+200,000)×8.27×13%=752,570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95,360
免抵税额=752,570-195,360=557,210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95,3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95,360
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557,21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57,210
(6)根据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
借:以前损益调整 413,500
贷: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413,500
(7)根据退运货物原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53,755
贷:银行存款 53,755
例3:若该企业2005年3月出口销售额(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10万美元,2005年1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3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当月支付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运保费8万美元,当月发生一笔退运业务,退运货物是在2005年1月出口的,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6万美元,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8.27=6,616,000
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6,61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6,616,000
(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4,705,88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0
贷:应付帐款 5,505,882
(4)根据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60,000×8.27=496,200
借: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496,200
贷: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496,200
(5)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60,000)×8.27×(17%-13%)=244,792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4,79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44,792
(6)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340,000-(800,000-244,792))=215,208
免抵退税额=(800,000-300,000+100,000+300,000)×8.27×13%=967,590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215,208
免抵税额=967,590-215,208=752,382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15,20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15,208
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752,38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752,382
(7)根据支付的2004年12月的运保费:
借:其他应付款--运保费 661,600
贷:银行存款 661,600
(8)调整2004年12月预估运保费的差额:
调整出口销售收入=(100,000-80,000)×8.27=165,400
借:其他应付款--运保费 165,4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165,400
调整主营业务成本=(100,000-80,000)×8.27×(17%-13%)=6,616
借:以前损益调整 6,61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616
调整免抵退税额=(100,000-80,000)×8.27×13%=21,502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21,50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1,502
(9)对2004年12月出口,到期仍未收齐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的10万美元视同内销征税:
对逾期单证不齐出口货物计提销项税额:100,000×8.27×17%=140,590
借:以前损益调整 140,59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0,590
冲减已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100,000×8.27×(17%-13%)=33,080
借:以前损益调整 -33,0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3,080
调整已办理的免抵退税额:100,000×8.27×13%=107,51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107,51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07,510 -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 篇2
一、“免、抵、退”税的含义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 是指生产企业外销货物时, 只需确认收入, 免予征收销项税额, “抵”税, 是指为生产外销货物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以前环节已承担的进项税额, 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 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一) 增值税退 (免) 税的计税依据
“免、抵、退”税的计算关键是要确定计税依据。财税[2012]39号文明确规定:“ (1) 出口货物劳务 (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除外) , 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离岸价 (FOB) , 若以其他价格成交的, 应按会计制度规定, 允许冲减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2) 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 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的离岸价 (FOB) 扣除出口货物所含的海关保税进口料件的金额后确定; (3) 国内购进无进项税额且不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原材料加工后出口的货物的, 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的离岸价 (FOB) 扣除出口货物所含的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的金额后确定。”
(二) “免、抵、退”的计算公式: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时, “免、抵、退”办法计算公式可以采用以下的五步计算法:“第一步, 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增值税退 (免) 税计税依据×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二步,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末留抵税额;第三步, 计算免抵退税额=增值税退 (免) 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税率;第四步, 比较确定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为第二步计算出的留抵税额与第三步计算出的免抵退税额当中的较小者;第五步, 确定免抵税额, 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则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当期免抵税额等于零。”此计算方法和步骤较直观, 应用起来比较好理解。
三、“免、抵、退”税财税处理案例分析
免抵退税的计算很多文献包括注会的教材都讲的比较繁琐, 同学们都很难理解。论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免抵退税的计算其实关键是掌握增值税退 (免) 税的计税依据, 并把其应用到“免、抵、退”办法的计算公式中;至于会计处理, 主要是要掌握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这两个三级明细的核算。
【例1】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主要生产厨房用品, 产品既销往国内, 又销往欧美等国家, 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为17%, 退税率为13%。8月份的有关经营情况如下:
(1) 国内采购原材料,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0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 相关款项已收付。
(2) 5月份与国外的一客户签订了一份FOB总价为60万美元的合同, 原定于7月份发货, 但由于该公司产品生产线出现问题, 延迟至8月份发货, 对于延期交货的损失, 经与对方公司反复协商, 该批货物的境外运费2万美元由本公司承担, 运费已付, 国外款项尚未收到。
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处理。
对于该题的账务处理, 该公司是按60万美元申报免抵退税, 还是按冲减运费后的58万美元申报免抵退税呢?
对于这一问题, 相关的参考文献有两种观点:有的认为按60万美元, 因为公司的出口合同和出口报关单都是FOB价格;有的认为应当按照58万美元进行免抵退的计算。
论文作者根据出口退税计税依据的规定, 认为应该以58万美元进行免抵退税的计算, 因为由于公司延迟交货, 致使该公司承担境外运费, 虽然收取的总的外汇金额不变, 但是公司的实际离岸价格已经不是报关单上的价格了。 (假设汇率为6.1) 。
(1)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8×6.1× (17%-13%) =14.152 (万元)
(2) 当期应纳税额=300×17%- (500×17%-14.152) =-19.848 (万元)
(3)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58×6.1×13%=45.994 (万元)
(4) 按规定, 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19.848 (万元)
(5)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46.994-19.848=26.146 (万元)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采购原材料时:
(2) 内销产品时:
(3) 外销货物时:
(4) 支付运费时:
注:为出口货物支付的运输费用, 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5) 不予抵扣的税额:
(6) 当前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198 4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61 46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459 940
(7) 收到退税款时:
【例2】假设该公司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 其他条件同【例1】, 请做出相关的会计处理。
解析:
(1)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58×6.1-100) × (17%-13%) =10.152 (万元)
(2) 当期应纳税额=300×17%- (500×17%-10.152) =-23.848 (万元)
(3)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 (58×6.1-100) ×13%=32.994 (万元)
(4) 按规定, 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23.848 (万元)
(5)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32.994-23.848=9.146 (万元)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免税购进原材料时:
(2) (3) (4) 的内销货物、外销货物与支付运费的会计处理同【例1】。
(5) 不予抵扣的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101 52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101 520 (6) 当前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38 4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91 46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329 940
(7)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238 48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38 480
摘要: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辅以案例进行较为详尽的财税处理分析, 以使同学们能理解, 在计算的时候关键是要确定好计税依据, 在会计处理的时候关键是要掌握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这两个三级明细的核算。
关键词:生产企业,免抵退,财税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 (财税[2002]7号) .
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退税筹划 篇3
【关键词】期末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引言
加强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退税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出口退税政策,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解决流动资金困难,所以有必要对企业出口退税进行筹划,“筹划”并不是偷税、骗税,税收筹划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尚未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的各种巧妙安排。实行“免、抵、退”法核算的生产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出口退税款相当于增加企业的利息收入,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税收筹划一般应具备三性:合法性、目的性、筹划性。
税收筹划与偷、欠、抗、骗税的本质区别。
(1)偷税、偷税罪。(2)欠税、欠税罪。(3)抗税、抗税罪。(4)骗税、騙税罪
出口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货物包括以下4种:一是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的商标的产品;二是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三是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的产品;四是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对上述4类产品视同自产货物的界定,现行规定是①生产企业出口外购的产品,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的商标和外商提供本企业使用的商标;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货物的外商。②生产企业外购的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若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货物的外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用于维修本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的工具、零部件、配件;不经过本企业加工或组装,出口后能直接与本企业自产货物组合成成套产品的。③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可认定为集团成员,集团公司(或总厂)收购成员企业(或分厂)生产的货物,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免)税;经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集团公司成员的企业,由集团公司控股的生产企业:集团公司及其成员企业均实行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集团公司必须将有关成员企业的证明材料报送给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④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免)税:必须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或是用本企业生产的货物再委托深加工收回的货物。
1. 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的基本流程
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核算,办理免、抵、退的业务流程:
(1)外经贸部取得进出口经营权;(2)向主管国税机关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3)向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办理出口退(免)税开业认定;(4)报关出口;(5)进行纳税预审申报;(6)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即黄单);(7)作出口销售收入;(8)收汇核销;(9)单证齐全申报免、抵、退税;(10)开具收入退还书、免抵税款调库通知书;11.取得退税款。
2. 生产企业办理免、抵、退税的主要单证、资料
生产企业申报办理免、抵、退税,应向主管退税机关提供相关的单证、资料,包括原始凭证和申报表两类.
2.1生产企业办理出口免抵退税提供的主要原始凭证有:
(1)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即出口黄单);(2)出口叫汇核销单(出口退税联)或远期收汇证明;(3)出口发票;(4)出口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凭证、资料(如购销合同、结汇凭证等);
2.2生产企业办理免、抵、退税申报表有
(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①《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②《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申报表》;③《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表明细表》; ④《生产企业出口货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⑤《生产企业出口货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单证收齐)》;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2)《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附表》;
(3)《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
(4)已审核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3. 免、抵、退税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3.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3.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3.3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FOB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3.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式中,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格为基础(FOB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转厂即报关不离境)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CIF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当期免税进口原材料的组成计税价格有两种方式:一和是按购进法处理;另一种是按实耗法处理,即先按计划分配率来计算,待《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后,用实际分配率来调整。其计算公式如下 :
当期免税进口原材料的组成计税价格=当期初口货物离岸价格(FOB价)*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
3.5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举例如下:
某外商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主要商品为塑胶玩具,出口商品编码9503008200,征税率17%;退税率为11%,2008年8月手册号C52078451006免税进口料件报关单共14份,折合人民币3047754.66元(CIF价),出口报关单共10份(全部单证不齐),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722281.57元(FOB价),收齐6-7两月单证并且信息齐全共79份销售额为10744289.12元,上期结转免抵退税额抵减额814456.83元,C52077421806号手册核销调减免税进口材料组成计税价格1584429.88元,进项税额 22万元,内销货物3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2万元,计算过程如下
①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3047754.66-1584429.88)*11%=1463324.78*11%=160965.72
②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1722281.57-1463324.78)*(17%-11%)=258956.79*6%=15537.4
③免抵退税额=本期单证齐全且信息齐全销售额*出口退税率-(上期结转免抵退税额抵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744289.12*11%-(814456.83+160965.72)=1181871.8-975422.55=206449.25
④當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300000*17%-(220000-15537.4)-20000=51000-204462.5-20000=-173462.5
173462.5<206449.25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173462.5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06449.25-173462.5=32986.75
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增值税17346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增值税,即免抵税额)32986.7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06449.25
结束语
免抵退税必要条件一是免抵退额为正数;二是增值税有期末留抵即负数,三是会计人员与报关员配合关注电子口岸单证信息及时录入工作,四是注意手册核销余料结转录入,因为手册核销是把计划分配率调成实际分配率,免税进口料件计税价格会调减,做好以上工作企业会及时收到出口退税款,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企业财务处理 篇4
购进货物的核算
一、采购国内原材料。
1、价款和运杂费记入采购成本,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记入进项税额,根据供货方的有关票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2、对可抵扣的运费金额按7%计算进项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材料采购
3、原材料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
二、进口原材料。
1、报关进口。出口企业应根据进口合约规定,凭全套进口单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应付外汇帐款(或银行存款)
支付上述进口原辅料件的各项国内直接费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银行存款
货到岸时,计算应纳进口关税或消费税,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应交税金—应交进口关税 —应交进口消费税
2、交纳进口料件的税金。出口企业应根据海关出具的完税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进口关税 —应交进口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财务部门应凭储运或业务部门开具的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进料加工—××商品名称 贷:材料采购—进料加工—××商品名称
第二讲 外购出口配套的扩散 协作产品和委托加工产品的核算
现行政策规定,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包括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 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的产品;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
购入。购入扩散 协作产品后,凭有关合同及有关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验收入库后,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贷:材料采购
二、委托加工产品会计处理
委托加工材料发出,凭加工合同和发料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
根据委托加工合同支付加工费,凭加工企业的加工发票和有关结算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三、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可直接对外销售的,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贷:委托加工材料
还需要继续生产或加工的,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材料
第三讲 外购出口配套的扩散 协作产品和委托加工产品的核算
现行政策规定,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包括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 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的产品;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
购入。购入扩散 协作产品后,凭有关合同及有关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验收入库后,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贷:材料采购
二、委托加工产品会计处理
委托加工材料发出,凭加工合同和发料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
根据委托加工合同支付加工费,凭加工企业的加工发票和有关结算凭证,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三、委托加工产品收回。
可直接对外销售的,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贷:委托加工材料
还需要继续生产或加工的,凭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材料
第四讲 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内销货物处理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产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二、自营出口销售
销售收入以及不得抵扣税额均以外销发票为依据。当期支付的国外费用在冲减收入后,在当期可暂不计算不得抵扣税额冲减数,而在年末进行统一结算补税;也可在当期同步计算不得抵扣税额冲减数 三、一般贸易的核算
1、销售收入。财会部门收到储运或业务部门交来已出运全套出口单证,依开具的外销出口发票上注明的出口额折换成人民币后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销售
收到外汇时,财会部门根据结汇水单等,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
贷:应收外汇账款—客户名称(美元,人民币).不得抵扣税额计算。按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运保佣冲减。运保佣的冲减有两种处理方法,下面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核算。A.暂不计算不得抵扣税额的,根据运保佣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贷:银行存款
B.在冲减的同时,按冲减金额同步计算不得抵扣税额的,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第四讲 进料加工贸易的核算 进料加工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
进料加工是指企业进口或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原辅料件,通过自行加工或以委托、作价加工形式加工成产成品后,再复出口的业务。因此进料加工业务可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过程,它们共同构成进料加工业务的全部内容。
企业免税或减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用于加工或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应先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凭申请表办理复出口后的出口退税业务。务必按海关在进料加工手册中核定的出口量在规定期限内复出口加工的产成品,逾期不出或出口量不足,海关将对原进口料件的减免税照章予以补征。
一、进料加工业务的账务处理内容 由于进料加工业务分为进口、加工和出口三个环节,因此进料加工的核算内容也就是自营进口,委托加工或作价加工,自营出口的业务内容。特别注意的是进料加工业务的征退税的账务处理,必须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反映。
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或者转售加工时,应先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报经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签章同意后,再将此申报表报送其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并据此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可按规定税率计算注明销售料件的税额。主管出口企业征税的税务机关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应交税额不计征入库,而由主管退税机关在出口企业办理当期出口退税时在退税额中抵扣。
二、进料加工账务处理的账户
为了正确反映进料加工业务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盈亏,企业应该设立“商品采购”;“其他销售收入-作价加工”、“其他销售成本-作价加工”、“加工商品”、“材料物资”、“应交税金”、“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和“自营出口销售成本”等账户,分别核算进料加工业务在进口、加工和出口各环节的收入、成本和损送。有关账户的运用请看下面讲解的实例。
企业在记载销售账时原则上要将一般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通过二级科目分开进行明细核算,核算与一般贸易相同。只不过是对进料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要按每期进料加工贸易复出口销售和计划分配率计算“免税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在进口货物海关核销后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确定进料加工“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
一、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依据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二、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对补开部分依据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对多开的部分,通过核销冲回,以蓝字登记以上会计分录
第五讲 来料加工贸易的核算
出口企业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应持来料加工登记手册等,需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凭此证明据以免征工缴费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来料加工免税收入与其他出口销售收入分开核算,对来料加工发生的运保佣应冲减来料加工销售收入,不得在其他出口销售中冲减。
一、合同约定进口来料件不作价的,只核算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
贷: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
二、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作价的,核算进口原辅料款和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
应付外汇账款(合同约定进口价格,汇率按原作价时中间价)贷: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原辅料及加工)
三、外商投资企业转加工收回复出口,销售处理与(1)或(2)一致,只不过是要核算委托加工过程,分进口料件外商不作价和作价两种。
A、不作价。在发出加工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拔出来料—加工 厂名-来料名(只核算数量)贷:外商来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只核算数量)
凭加工企业加工费发票,支付工厂加工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来料加工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委托加工的成品验收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代管物资-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称(只核算数量)贷:外商来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只核算数量)
凭加工企业加工费发票,支付工厂加工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来料加工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委托加工的成品验收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代管物资-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称(只核算数量)贷:拔出来料—加工 厂名-来料名(核算原料规定耗用数量)B、作价。在发出加工时,凭业务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 记的出库单,按原材料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 贷:原材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称
加工厂交成品时,按合约价格及耗用原料,以及规定的加工费,根据业务部门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
贷:应收账-来料加工厂(按规定应耗用的原料成本)应付账-来料加工厂(加工费,如外币按入库日汇率)
四、对来料加工所耗用的国内进项税金进行转出。原则上按销售比例分摊,按分摊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来料加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第六讲 委托代理出口的核算
收到受托方(外贸企业)送交的“代理出口结算清单”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等
产品销售费用(代理手续费)贷:产品销售收入
支付的运保佣与自营出口一样,要冲减外销收入。
第七讲 销售退回的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的产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其销售退回应分情况进行处理。这里只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例进行介绍,进料加工贸易与此类似。
一、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产品的退回,按照已记入“发出产品”等科目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贷:发出产品
二、已确认收入的销售产品退回,一般情况下直接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对已申报免税或退税的还要进行相应的“免抵退”税调分别情况作如下会计处理:
1、业务部门在收到对方提运单并由储运部门办理接货及验收、入库,拿到手续后,财会部门应凭退货通知单按原出口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收外汇账款
2、退货货物的原运保佣,以及退货费用的处理。由对方承担的: 借:银行存款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由我方承担的,先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产品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 银行存款(退货发生的一切国内、外费用)< 批准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第八讲 应交税金的核算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免抵退”税企业出口应交消费税免征消费税,增值税的计算按以下公式: 当期应钠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1、如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月末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2、如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月末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第九讲 会计核算实例
出口企业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的核算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取得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上的批准数作会计处理;另一种是在办理退税申报时,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上的申报数作会计处理。以下就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一)第一种方法,既按批准的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在进行出口货物退税申报时,不作账务处理。在收到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根据批准的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批准的应退税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增殖税)(即批准的应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出口退税)
(二)第二种方法,即按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上申报数,分别以下三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申报的应退税额=0,申报的应免抵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增殖税)(即批准的应免抵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出口退税)
2、申报的应退税额>0,且应免抵税额>0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申报的应退税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增殖税)(即批准的应免抵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出口退税)
3、申报的应退税额>0,申报免抵税额=0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申报的应退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出口退税)
4、企业在收到出口退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增殖税
会计核算实例(一)
[例1]假设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9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本期外购货物500万验收入库,取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上期留抵进项税15万元;
2、本期收到其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证明上注明免税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记税价格100万元,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2万元,免抵退应抵扣税额15万元;
3,本期收到其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一份,批准上期出口货物的应免抵税额10万元,应退税额5万元,未抵扣完税额10万元,应退税额于2当月办理了退库;
4、本期内销货物销售额500万元,自营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400万元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工交费销售额100万元;
5、当期实际支付国外运保佣50万元并冲减了出口销售;
6,本期取得单证齐全退税资料出口额300万元,均为进料加工贸易,计划分配率均为70%,并于10月10日前向退税机关申报。该企业内、外销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17%(非消费税应税货物),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为15%。
(一)按第一种方法,即按主管国税机关批准数进行会计处理:
1、购进货物的处理 借:原材料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万元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585万元
2、当期收到的免税证明入帐,不得抵减税额抵减额-2万元 借:出口产品销售成本-2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万元
3,收到《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批准免抵税额10万元,未抵扣完进项税额10万元,退税5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0万元 应收补贴款—增值税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万元
对未抵扣完进项不需作账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批准的应退税款办理退库
借:银行存款 5万元
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5万元
4、当期免税销售的会计处理。(1)内销货物的销售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585万元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5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2)来料加工复出口内销
借:银行存款(或 应收外汇账款)100万元 贷: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贸易出口100万元
同时对来料加工耗用的进口料件按销售比例进行进项税额转出: 转出数=[85/(500+400+100-50)]X100=8.95
借:出口产品销售成本8.95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95万元
(3)进料加工复出口销售额,凭出口外销发票金额入账(不考虑成交方式).借:银行存款400万元
贷产品销售收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400万元 同时,计算不得抵扣税额入账: 不得抵扣税额=400X(17%-15%)=8 借: 出口产品销售成本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万元
5.运保佣入账(平时不参与免抵退计算,年终一次性调整)借:出口产品免税销售收入-50万元 贷:银行存款50万元
6.应纳税额计算与应交税金的会计处理。
本月应纳税额=[85+(-2)+15+8.95+8-(85+10)]-15=4.95(万元)本月“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为贷方余额,月末会计分录如下: 借 应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19.95万元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9.95万元
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为贷方余额4.95万元(19.95-15)。此结果与下面第二种方法相比,退税抵冲了0.05万元应纳税额。
如“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为借方余额月末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转出多交增值税
7.单证收齐并向主管国税机关退税申报。此时不作账务处理,只登记退税申报台账。以上会计分录涉及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通过丁字型账户反映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1购进货物 85 2收到免税证明入账-2 3审批应免抵 10 4审批免抵退税额 5(1)内销销项85(2)来料加工进项转出8.95 6转出未交9.95
2015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流程 篇5
企业出口退税登记、变更流程
(一)出口退税认定登记程序
按规定实行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的新生产企业,应自取得进出口经营权批件之日起30日内,或发生出口业务前到税务局办理出口退税备案手续。
1、递交申请材料
请先下载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在系统内填《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打印一式三份,并用U盘烤贝一份生成的电子数据)并附送下列资料的原件与复印件:(1)已办理备案登记并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内资企业附送);或《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资企业附送);(2)工商营业执照副本(3)税务登记证副本(4)银行开户许可证(5)一般纳税人认定表;(6)海关登记证
以上材料复印件全部盖章,并注明:与原件完全一致 办理地点:国税局登记窗口
做好出口认定,即可领购出口发票,带公章填表两份,带U盘,发票领购本。
2、审查
认定岗经办人须根据企业认定申请,管理员会到公司实地核查生产能力,填生产能力核实表(外贸公司无需实地核查)
注意:新出口退税登记的生产企业暂无出口时无须申报,当有了第一笔出口,在及时做增值税收入的同时,开始申报出口退税。单证不齐时先零申报。第一次申
报时在申报材料后附生产能力核实表,带着装箱理货单、提单复印件、贸易上用的那份形式出口发票。当第一次申报后,生产企业必须连续申报,无单证收齐时请零申报。举例说明如下:假设2014年1月1日做了出口退税的认定(此时先不用做出口退税申报)。2014年5月10日出口第一票货物,2014年7月份单证齐全,并且信息齐全。那5月份的增值税申报表上要记免抵退收入,有免抵退收入后,同月份进出口退税系统里做零申报。(原因为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要与增值税申报表对审,增值税有收入,出口退税系统就要做,但单证不齐时属于零申报)。单证7月份收齐时,在出口退税系统里录明细做出口退税。
(二)出口退税认定变更
1、出口退税认定变更程序
(1)变更申请。纳税人出口退税认定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有关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或认定内容发生变化之日起三十日内,持重新填写的《认定表》、变更内容说明、有关证明文件(如:变更前后的相关证件复印件)和原《认定表》或《出口企业退(免)税登记证》等资料向所辖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变更。
第二节
生产企业软件下载并安装
一、下载安装
企业须下载新版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纳税人可通过全国出口退税技术支持网站——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免费下载最新版的出口退税系统。
安装:双击呈蓝色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setup.exe→下一步→是→下一步→下一步
二、登记企业相关信息
1、点击“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菜单,将企业代码(海关代码)、纳税人识别号、代码证号和企业名称以及相关地址,电话,办税人员姓名输入系统中。点击“保存”按钮,将企业信息保存在系统中。
2、“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参数配置设置与修改”菜单:
将“业务方式”下18位报关单执行日期改为2011-08-01,取消报送纸质核销单日期改为2012-08-01日。
第三节
生产企业报税实务操作
一、准备纸质材料
1、当月出口数据-当月出口报关单原件(附件①)(2014年1月1日后,当月出口的货物当月在增值税上确认收入,出口退税系统里录收入要报关单齐全同时并且电子信息齐全:报关单齐全是指纸质报关单原件,电子信息齐全是指:海关上传电子数据到电子口岸系统里,企业在电子口岸客户端查询到出口信息通过数据报送将数据报送给国税局,国税局能查询到海关报来的电子信息,就算信息齐全)
2、出口明细单——(附件②)
3、提运单——(附件③)
4、装箱单——(附件④)
5、出口合同——(附件⑤)
6、出口发票 ——(附件⑥)
(说明:出口明细,提单,装箱单,形式出口发票,这些每个月要留存一份在公司备案,生产企业第一次申报的时候,很可能需要提供这些资料拿到国税,看管理员的要求。平时留存一份放到公司就可,不需要每个月拿到国税)
二、操作实务
第一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
每月月末收集报关单齐全的出口数据在系统录入,并且通过预审查询是否有电子信息,录入步骤如下:
基础数据采集→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增加 →所属期(默认当前月份)→序号(0001、0002…)进料登记注册号(海关进料加工登记手册编号或进口报关单备案0002…进料加工企业填这项,一般贸易公司请忽略)→记销售日期(是指增值税上确认收入的月份,可以填那个月份的最后一天)→所属期标识(填出口年份)→进料登号)→出口报关单号(海关18位编号+001、002…报关单上有几行商品,项号就编到几)→出口日期(报关单出口日期)→代理证明号(进口代理证明编号+2位项号,代理出口企业填,一般贸易公司请忽略)→出口商品代码(报关单上8位海关商品编码)→出口商品名称(默认)→计量单位(默认)→出口数量(报关单数量)→原币代码(USD)→原币币别(默认)→原币离岸价(报关单总价FOB的金额)→原币汇率(记账日的汇率,请注意汇率要填百位制,比如汇率是6.21,系统里要填621)→人民币离岸价(默认)→美元汇率(与上面的原币汇率相同)→其他相关录入时需要直接按回车键(默认)→出口发票号(出口商品专用发票的发票号码)→回车保存或增加→退出}
常见问题:对报关单上有运费、保费的,应核对免抵退明细表“出口销售额”(美元)是否填具FOB价
① 成交方式为FOB价的,以FOB价为准。(离岸价=报关单总价)
② 为CIF价的,用总价扣除运费和保费。
(离岸价=总价-保费-运费)
③ 为C&F价,则用总价扣除运费。
(离岸价=总价-运费)第二步:录入当期出口备案单证录目
备案材料如下:
(1)出口明细
(2)提单
(3)装箱单
(4)合同
(5)发票
{基础数据采集→企业经营情况→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录入→增加→所属期(默认)→序号(0001、0002…)→退税申报日期(报关单申报日期)→购货合同号(购销双方签订合同号)→出口货物明细(出口明细单号码)→出口装箱单(出口货物装箱单号码)→出口运输单(提单号)→出口发票号(出口商品专用发票的发票号码)→自制出口发票(可不填)→企业办税人→备案日期(当天录入日期)→备案单证出处(财务科或其他科室)→页数→回车保存或增加→退出}
或者另一种办法:{基础数据采集→企业经营情况→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录入→生成备案→修改时间→填入办税人员姓名→确认。然后序号重排,从001开始,并且逐条修改数据,将货物明细,装箱单号,提单号都填入系统,保存。
第三步:申报数据处理→数据一致性检查
查清检查中的资料,错误的进行修改。
第四步: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在生成申报数据时点击
免抵退税申报→生成明细数据申报→确定→“本地申报” → 新建并选择存放路径(默认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OUT_PORT文件夹,也可以自己建立一个明细数据文件夹,存在熟悉的路径下),再到网上办税系统出口退税窗口进行预审,录入申报所属年月→主题(将20XX年XX月第X次预审申报改成第1、2…次预审申报)→添加预审文件的存放路径(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OUT_PORT文件夹
或者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然后提交。约几分种后再查看未读信息下载出现的预审结果,点击程序如下:预审结果—双击未读邮件→下载附件→将反馈数据放入相应文件夹,请自己建一个预审数据文件夹)
然后将生成的明细申报数据撤销,申报数据处理—撤销已申报数据---申报明细表数据---确定
第七步:税务信息反馈接收读入和处理
反馈信息读入--反馈信息处理→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选择反馈信息存放路径→确定→确定
反馈信息查询--反馈信息处理→反馈信息查询。如提示海关无此报关单号,就是无电子信息,请将这条数据删掉,下个月再申报。
反馈信息处理--(反馈信息处理→反馈信息处理)
重新生成明细申报数据:免抵退税申报—生成明细申报数据—确定—要选本地申报—选择路径—确定
第五步:增值税纳税申报数据采集
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根据每月15日前报税后的增值税主附表录入增值税申报表项目)
基础数据采集→增值税申报表录入→增加→所属期(默认)→免抵退销售额(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7栏“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填报)→免抵退销售额累计(默认)→不得抵扣税额(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 18 栏“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填报。注:18栏要先预审,预审有信息的才能申报,有信息的数据转出多少进销项差额,请根据出口明细表上的金额填,或者自行计算)→不得抵扣累计(默认)→销项税额(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1栏“销项税额”填报)→进项税额(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 12 栏“进项税额”
填报)→上期留抵税额(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3栏“上期留抵税额”填报)→进项税额转出(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 14 栏“进项税额转出”填报)→免抵退应退税(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5栏“免抵货物应退税额” 或为上期汇总表的第24栏“当期应退税额”填报)修改与增值税主附表核对无误后直接回车保存退出 第六步:免抵退汇总表采集
免抵退汇总表录入
基础数据采集→免抵退申报汇总录入
点击增加汇总表再回车就可以自动生成汇总表。(或者点增加后,用鼠标在空白处点一下左健,那么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汇总表会自动出现数据。汇总表的数据不能自行修改,必须自动生成)
汇总表附表不需要改动,只有跨申报的时候,附表上有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的情况下才需要打印附表,否则平时不需要打印。
免抵退税申报资料录入,点击增加—按回车或在空白处点一下鼠标左键,与生成汇总表的方法相同,录入免抵退税申报资料。第七步:免抵退税正式申报
1、申报数据处理→数据一致性检查
2、生成汇总数据(免抵退税申报→确定→“本地申报” →确定)
3、数据发送:{打开网上办税系统出口退税窗口→申报数据→申报所属年月(记账月份)→正式申报→添加放入相应文件夹明细数据、汇总数据→确定→收件人(ZU_JIAOZHOU)→主题(20XX年XX月第X次正式申报1、2…次正式申报)→数据申报→确定}。第八步:纸质材料报送
1、打印申报表(用Excel 打印A4纸)一般月报需打印“2”装订顺序中的1、2、3、4、5和8,并且盖章、签字。
2、装订顺序:
1、免抵退申报汇总表
2、免抵退申报汇总表附表(有上应退税额时打印)
3、免抵退出口货物明细表
4、出口货物当期单证齐全且信息齐全明细表
5、免抵退税申报资料表
6、出口发票出口退税联
7、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
8、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
第三步:打印备案单证目录
{免抵退税申报→打印其他申报报表→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表→打印→取消} 报送税务机关(15日之前报送)
如本月数据录入错误,按如下方法撤销:
申报数据处理→撤销已申报数据,先撤销汇总数据,再撤销明细数据。将相应数据修改,重新生成明细数据→预审数据→录入增值税申报表→录入免抵退汇总表→生成汇总数据→申报即可
以下为一些解释,不是申报出口退税的必备程序,请自行学习即可。
四、备份、导入及查询
1、系统备份数据-每月申报完毕必做
在申报系统中点击“系统维护” →系统数据备份→是→提示信息确定
2、系统备份数据导入-当数据丢失时
在申报系统中点击“系统维护”→系统备份数据导入→选择导入前清空与不清空系统数据→点击选择旧系统路径→退税申报系统备份(或企业存放退税数据的其他路径)→选择文件→点击选定→再点击导入
3、查询当月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账务处理查看
免抵退税申报→生成明细申报数据→打印申报报表(选择Excel打印、免抵退出口货物明细表)→打印到Excel(在第15栏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
4、查询上月应退税额—账务处理查看
免抵退税申报→打印申报报表(填写上月打印所属期、选择Excel打印、免抵退申报汇总表)→打印到Excel(在第24栏当期应退税额)或综合数据查询→免抵退基础数据查询(全部)→免抵退申报汇总表查询(选择上月所属期就可查看当期应退税额)
5、其他查询
在综合数据查询→免抵退基础数据查询(想查找的内容)
五、其他注意问题
1、当期即便无出口、收齐也需生成明细数据(不需预审直接正式申报明细数据即可),→然后录入增值税申报表→录入免抵退汇总表→免抵退申报资料情况表→生成汇总数据→申报即可
最新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流程 篇6
2016-03-10 09:39:56来源:中国会计视野作者:【 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1、电子口岸操作:现在电子口岸不用自己交单了,主要用来查询出口报关单
2、出口收汇操作:出口收汇申报,上报贸易数据接受外汇管理部门监管。
(1)国际业务收支申报系统操作: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及时性原则,发生涉外收入的申报主体,应在解付银行为其解付之日(T)或结汇中转行为其结汇之日(T)后五个工作日内,通过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完成涉外收入申报。有的企业没有操作过这个系统是因为银行帮你申报了。
(2)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的操作:A类企业先收到外汇后30天内未出口货物、BC类企业分类监管有效期内发生全部预收货款的要做预收货款报告;A类企业先出口货物后90天内未收到货款、BC类企业30天以上,90天(含)以内延期收款要做延期收款报告。
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操作:操作退税申报系统,导出并上报税局退税申报数据
4、纳税申报操作:衔接退税申报系统,在纳税申报系统填报关联数据进行日常申报
5、单证备案:将所申报退税的购货合同、出口货物装货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等单据按税务机关要求装订成册以备核查
每个地方的税务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附上我司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所需资料: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申报所须资料及装订顺序
1、免抵退税申报资料情况表(加盖企业公章);
2、《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4份及其附表(加盖企业公章,其中附表仅在有上申报数据时才需要报送);
3、上期《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加盖企业公章)
4、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打印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加盖企业公章);
5、《增值税日常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手工填写版(加盖企业公章)
6、增值税日常申报的《增值税日常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
7、《出口销售收入确认表及报关单与账面差异说明》(合计数据处盖章,其它页盖骑缝章)
8、《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合计数据处盖章,其它页盖骑缝章);
9、《出口发票与出口报关单对应关系表》(合计数据处盖章,其它页盖骑缝章);
10、出口发票(加盖发票章);
11、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12、九类企业出口收汇相关资料(加盖企业公章);
13、免抵退税企业增值税进项发票抵扣情况表(加盖企业公章);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 篇7
一、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增值税税负
对于出口企业的增值税退税, 我国制定了两种办法, 即“免、抵、退”法和“先征后退”法, 分别适用于自营或委托出口的生产企业及收购出口的外贸企业。对于生产企业, “免”是指货物出口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抵”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 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是指生产企业当月自产货物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 对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还。因此, 这一办法的根本出发点, 在于体现公平税负和“征多少, 退多少”的零税率原则。
在“免、抵、退”原则下, 我国制定的计算方法如下: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免抵退税抵减额是指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或来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与退税率乘积) ;当期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当期内销销项税额-[当期内销进项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然后, 根据当期免抵退税额同当期内销应纳税额的比较, 来确定当期应退税额或应纳税额, 以及下期留抵税额。由此可见, 由于我国增值税的退税率和征收率的差异, 以及免抵退税额的计税依据以离岸价格为基准, 而非以所含原材料、零部件的进项税额为标准, 这将会使得企业可能出现不完全退税, 即存在出口货物增值税税负遗留问题。
例:某新建出口生产企业, 产品全部外销, 假设当期外购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为a, 增值税征收率x;出口产品折合人民币的离岸价格为b, 适用退税率为y。由于免税购进原材料, 在出口退税计算中, 对增值税产生的影响将予以剔除。因此, 为简化计算, 假设免税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为零。根据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则当期内销货物应纳税额=0- (ax-bx) = (b-a) x, 当期免抵退税额=by。
若b≥a, 则当期销售货物应纳税额≥0。如果by> (b-a) x, 调整不等式即a/b> (x-y) /x, 当期可实现出口退税, 即当出口产品非增值率大于征退税率之差额与征收率的比值时, 可获得出口退税, 退税额=by- (b-a) x, 企业当期增值税税负=ax-[by- (b-a) x]=b (x-y) ;若a/b≤ (x-y) /x, 则企业不但不能获得退税, 还将缴纳当期应纳税款, 缴税额= (b-a) x-by, 企业当期税负=ax+ (b-a) x-by=b (x-y) 。可见两种情况下, 企业税负表达式是一样的。
那么企业存在内销的情况下, 结果又将如何呢?结合上例, 假设企业内销产品价格为c, 增值税征收率同原材料一致为x, 则当期应纳税额=cx- (ax-bx) = (c+b-a) x, 免、抵、退税额=by。
当c+b-a≥0时, 当期内销货物应纳税额≥0。如果by> (c+b-a) x, 即 (a-c) /b> (x-y) /x时, 退税额=by- (c+b-a) x, 企业当期税负=ax-cx-[by- (c+b-a) x]=b (x-y) ;若by< (c+b-a) x时, 仿上例可计算出企业税负=b (x-y) 。
当c+b-a<0时, 当期内销货物应纳税额<0,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by, 留待下期抵扣税额= (c+b-a) x, 企业当期税负=ax-cx-by;将跨期待抵扣税额影响剔除, 则实际税负=ax+ (c+b-a) x-cx-by=b (x-y) 。
综上分析可见:当征退税率一致时, 企业税负为零, 企业可获得出口货物完全退税;而当两者不一致时, 企业出口货物将不能获得增值税完全退税。由于我国目前对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规定了17%、13%、11%、8%、5%五个档次的退税率, 所以当企业征退税率不一致时, 将承担额外税负, 且征退税率差额越大, 相应承担的税负也越重。另外, 我国将出口货物离岸价作为购进价进行增值税抵顶, 使得产品价格中的 (V+M) 部分, 即除原材料、零部件之外的增值价值计入退税基数, 名义上使得退税数额变大, 但从企业综合税负来看, 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有违公平税负原则。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增值税税负
对于外贸企业, 我国的《出口货物退 (免) 税管理办法》做出如下规定:外贸企业在出口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其收购货物的成本部分, 由于其在收购时支付了应纳的增值税税款, 因此在货物出口后按照收购成本与退税率计算退税, 退还给外贸企业, 即通常所说的“先征后退”。由于我国目前只对部分产品实行征退税率一致, 所以当征退税率不一致时, 所产生的征退税之差将计入外贸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产生外贸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问题。
接上例, 假设某外贸企业收购该出口加工企业产品进行外贸出口, 收购价格为d, 增值税税率为x, 当期出口产品价格与生产企业出口价格相同为b, 增值税退税率为y。显然在“先征后退”的退税政策下, 该外贸企业可获得的退税款=dy, 收购环节已缴纳税款=dx, 所以, 该外贸企业货物出口增值税税负=d (x-y) 。由此不难看出, 当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不一致时, 外贸企业将产生增值税税负, 并且征退税率差越大, 税负负担将越重。显然, 这点和生产型出口企业是类似的。
三、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 在我国当前的货物出口增值税退税政策下, 由于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采用的退税计算方式不同, 使得即使在相同条件下, 两者所负担的税负也可能不同。
例:某出口生产企业当期采购原材料、零部件价格100万元, 加工成产品后以离岸价150万全部外销, 并假设某外贸企业从国内采购同样批次产品, 采购价格为120万元, 外销价格与生产企业一致, 假定增值税税率17%, 出口退税率13%。根据公式不难计算出, 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150× (17%-13%) =6 (万元) ;外贸企业的增值税税负=120× (17%-13%) =4.8 (万元) 。显然, 生产型出口企业税负的绝对值要比外贸企业重。
造成两者税负不同的原因, 主要在于出口企业的免、抵、退税额计算以离岸价为依据, 并视同购进价;而外贸企业则直接以收购成本为依据, 计算退税。显然, 在出口离岸价格大于外贸企业收购价格的情况下, 两者的税负差异不可避免。同时, 为了能够更客观地来衡量两类企业的税负差异、消除绝对数额影响, 本文采用了相对指标, 即离岸价格税负率这一指标, 将企业增值税税负绝对数同产品离岸价格的比值, 作为判断标准, 以此来比较企业的税负水平, 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 当征退税率一致时, 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都将获得完全退税, 在此情况下两者税负率相同。但当征退税率不一致时两者的税负水平不同, 由于外贸企业收购产品出口的盈利性需求, 必然使得离岸价格b高于收购价格d, 即生产企业税负的绝对值要大于外贸企业, 税负偏重。但如果从税负率指标来看, 由于d/b<1, d (x-y) /b
从表象来看, 作为我国生产企业免抵退税额计算依据的离岸价格, 大于外贸企业的收购价格, 在相同的出口产品的价格下, 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额大于外贸企业应退税额, 似乎是外贸企业税负偏重。但由于生产企业实际应退税额, 要通过当期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额的比较来确定, 所以从税负率指标来看, 生产企业的税负要大于外贸企业。
四、对增值税出口退税计算方法的改进
思路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征多少、退多少”的零税率原则, 保持外贸企业的退税方法不变, 将生产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依据由产品外销价格改为其所含原材料、零部件等非增值部分价格, 即扣除外销价格中所含人工费用、间接费用、必要利润等增值部分。计算公式为: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非增值额 (人民币) ×退税率=出口货物离岸价 (人民币) ×非增值率×退税率, 如果出口产品包含免税购进原辅材料, 则应将免税的原辅材料价格从全部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中剔除。按此思路, 生产企业的税负绝对额将变为a (x-y) , 税负比率为a (x-y) /b。同先前税负率相比, 企业税负水平降低, 从而有利于生产企业产品出口, 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外贸企业的计算方法不变, 其税负率仍为d (x-y) /b, 由于增值率的存在, 使得a
思路二:根据公平税负原则, 以及“出口免税, 并退回上一环节增值税”的国际惯例, 保持外贸企业退税方法不变, 并根据外贸企业的税负率水平, 来确定生产企业的税负率, 保持二者一致。具体做法为:计算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进销价格比, 即d/b;调整生产企业免抵退税额计算公式, 即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离岸价格 (人民币) ×d/b×退税率, 其他计算步骤不变。可见在此情况下, 出口企业的税负绝对额=出口离岸价格 (人民币) ×d/b× (x-y) , 税负率=d (x-y) /b, 和外贸企业税负率一致。因此, 这种方法很好地贯彻了公平税负原则, 但缺点是计算复杂, 如果找不到可比的外贸公司, 将无法进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
思路三:结合上述两种思路, 对生产企业按照原材料、零部件等非增值额, 计算免抵退税额。根据思路一的分析, 生产企业的税负率为a (x-y) /b。外贸企业的退税依然实行“先征后退”, 征税环节计算办法不变, 以保持税款抵扣的连续性。但在退税时, 使实际退税额=收购成本×[ (a/d) ×y+ (1-a/d) ×x], 其中a/d为产品非增值额同购销价格之比值, y为退税率, x为征收率。假设收购成本为d, 可计算出外贸企业税负绝对额为a (x-y) , 税负率为a (x-y) /b, 同生产企业税负率一致。
因此, 思路三既体现了“出口免征, 并退回上一环节增值税”的国际惯例, 又避免了思路二在找不到可比外贸企业时无法对生产企业进行出口退税计算的情况, 同时也兼顾了两类企业之间的税负公平。其缺点是在办理退税时, 需获得出口产品的非增值额数据, 因而同思路二相比, 略显复杂。
参考文献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 篇8
财务账中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核算
“应交增值税”指标在《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中解释为:“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活动本期应缴纳的税金,不含期初未抵扣税额。根据会计相关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笔者认为,该公式设置的本意应该是以财务账中应交增值税的各个明细科目的核算为基础的。那我们就来看看在出口型生产企业财务账中,应交增值税涉及哪些明细科目。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表1汇总了应交增值税在财务账中各明细科目的意义及记账方向。
从表1可以看到,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发生额,包含计算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三项;贷方发生额包含“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三项。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应交增值税指标计算公式涉及的六个项目在应交增值税财务账中都是可以找到的,但是不是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直接取数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
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应交增值税账务处理方法
在执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不涉及货物出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大多设置进项税额借方专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对于享受税收减免的企业,还需要在借方增设“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专栏,反映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款。只有对于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才需要增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借方专栏和“出口退税”贷方专栏。这两个专栏的设置及其账务处理方法也正是我们研究出口型生产企业填报应交增值税指标的关键之处。
下面就对这两个关键项目进行一个简单的解释。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应设置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进行核算。
出口退税: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在增值税中出口退税即为企业核算期内已取得海关相关单据的出口商品对应的应退税额。企业应设置“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下面举例说明会计处理方法:
例:某企业外销产品离岸价 20000元,退税率13%,请按下面三种情况分别作会计处理。
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2800元;
②“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2000元;
③“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1000元。
处理思路:
1.先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20000×13%=2600元
2. 分别根据三种情况确定“当期应退税额”
(1)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为2800元时,2800元大于计算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2600元,按“谁小取谁”的原则,故取2600元,即“当期应退税额”为2600元,那么计算出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600-26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2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600
(2)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为2000元时,2000元小于计算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2600元,按“谁小取谁”的原则,故取2000元,即“当期应退税额”为2000元,那么计算出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600-2000=600元 。
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00
(3)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余额为1000元时,因为是贷方余额,说明企业本月还需要缴税,“当期应退税额”等于零,那么计算出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600-0=26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00
由此可见,按照正规的记账方法,“当期应退税额”才是真正的退税,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进项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借方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出口退税”贷方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之和,即税法中规定的“当期免抵退税额”(即出口单据销售额×退税率)。
在与众多出口型生产企业财务人员交流统计报表中增值税指标的填报方法、查看财务账和增值税纳税套表后,我们发现财务账的科目设置和记账方式往往形式各异。比如很多出口型生产企业并未设置“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这个借方专栏,相应地,在出口退税贷方专栏也只核算了当期应退税额,即在财务账中少记了一笔分录,借记“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记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绝大部分企业出口退税科目是压月记账,比如本期财务账“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贷方记录的是上期实际发生的出口退税,本期实际发生的出口退税则在下月记账。我们认为,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数据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当年应交增值税的各项数据,企业使用表中数据计算填报应交增值税指标应该是最准确的。
实际工作中增值税公式各因素与税务报表的对应关系
为了方便该指标填报,笔者通过分析企业上报税务机关的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表间关系,理清两表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关系,从中归纳出计算应交增值税指标的直接依据(见表2)。希望上述分析对出口型生产企业准确填报应交增值税指标有所启示和帮助。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推荐阅读:
外贸出口企业财务处理09-30
外贸生产企业出口退税08-09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知识06-13
小规模企业、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问题07-06
生产企业一般贸易出口退税流程07-30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全国数据流程10-07
生产型出口企业生产能力情况报告06-26
生产企业的会计处理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