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2024-05-09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精选12篇)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篇1

股票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股市建立20多年来 , 一直处于不断地动荡调整过程中。2007年8月 , 沪深两市总市值突破20万亿大关。然而,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 我国股市经历了一场泡沫破灭、回归理性的过程, 开始陷入漫长的震荡下跌。

2013年, 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 传统金融机构面临冲击;上海自贸区获准设立, 金融改革成为突破口; 证监会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新股发行走上市场化道路……这些政策都表明新一届政府进行金融改革的决心和魄力。新制度带给金融机构机遇的同时, 也必将对市场造成猛烈的冲击。因此, 认识我国股市存在的不足, 预测未来改革的方向, 具有政策建议与实际收益的双重意义。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与不足

(一) 市场定位偏失, 财富效应扭曲

资本市场从本质来说是一个长期投资市场。民众将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 由企业运用于实业, 再将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把资本市场看成是圈钱的工具。一些企业甚至认为, 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是无偿使用的, 不必还本, 更不必付息。与美国的“黄金十年”相比, 我国股市不但并没有为民众带来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报酬, 反而在大起大落中使无数股民的财富蒸发。

(二) 市场运行缺乏健全理论体系的指导

我国股票市场诞生20多年来, 一直缺乏完善理论体系的指导。上世纪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很难适用于中国股票市场这个起步晚、时间短、在发展起点上和过程中都面临着特有的初始条件和内外部环境的新兴市场。而作为理论创新中坚的中国经济 学家, 相当一部分缺乏独立研究, 成为政府宣传经济政策的媒介, 一些有价值的观点难以有其发表的空间。

(三) 专业机构投资者不成熟

与成熟市场相比,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机构投资者投资规模偏小、内部结构亦不合理。2011年底, 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仅13.6%, 而成熟市场的这一指标为50-60%;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占比大大超过保险公司、QFII和养老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

(四) 政府集中监管破坏市场运行规律

我国股票市场还远没有达到自由市场的标准。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某些环节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二十年中, 证券市场的准入、发行、范围、规模以及市场规则的制定都由证监会一手包办。这样的集中监管, 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宏观调控范围, 成为破坏市场运行规律的桎梏。2013年底, 证监会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 新股发行走上市场化道路, 发行制度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

二、股票市场改革展望

(一) 培育机构投资者, 营造理性投资氛围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相比, 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尚不成熟, 投机心态较重。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愈发成熟完善, 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和数量上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大力培育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不仅有利于营造理性投资氛围、扭转整个市场的过度投机, 也可以大大减少市场中频繁的大幅波动, 促进市场的完善和健全。

(二) 健全退出机制, 实现优胜劣汰

优胜劣汰不仅是进化论的法则, 也是市场经济应该遵循的规律。然而当前, 一些连续亏损的公司股票不但未从市场中退出, 反而被重新注入资本, 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实行, 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公司将进入股票市场。与此同时, 一些名不副实、不再具有上市条件的公司理应退出市场, 这样上市公司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三) 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行业自律

在成熟的市场中, 交易行为应交给“市场的手”——市场运行规律来决定;政府只需要保证市场的规则化运行, 有效处理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即可。从最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上海自贸区的获准建立来看, 新一届政府正在逐步放权, 增强市场化的程度。未来几年, 证监会垄断股票市场监管的局面将进一步改变, 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将代替证监会成为监管主体, 行业自律也将代替政府监管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监管方式。

(四) 立足我国实际, 加强理论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培养一批既熟谙国际资本市场理论与实际, 又深知我国资本市场优劣势的市场专业人才, 是学术界急需完成的课题。一方面, 我国境外投资资金规模日益庞大, 专业人士的介入能有效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 立足我国实际的理论创新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改革道路, 有效防范境外投机资金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三、结语

从目前我国政府积极而又稳健的改革措施来看, 金融改革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稳步推行。在充分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 我们对未来股市改革的方向进行了预测。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 包括上市公司、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 如果能在改革发生之前积极做好准备, 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应对措施, 将能有效避免改革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李泽南, 雷明君.论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J].时代金融, 2012 (7)

[2]曹向波.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互动的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 2008年9月17日

[3]余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与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 2007 (4)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篇2

关键词:股票;收益;风险

一、我国股票市场收益与风险的分析

1、股票市场的收益

股票市场的收益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仅靠期望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分析,无济于事。由于市场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期望收益远大于成本,投资的最终收益还是不能实现。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应得收益率来分析股票市场的收益。分析投资者的应得收益率时,先应该考察真实收益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风险。投资者放弃了当前消费而投资,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即将来得到的货币总量的实际购买力要比当前投资的货币和实际购买力有所增加。在没有通货膨胀和任何其他投资风险的情况下,这个增量就是投资的真实收益,也即货币的纯时间价值。货币的纯时间价值可以用某一确定的利率表示,它由资本市场上用于投资的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确定。但是,假如投资者预期价格在投资期内会上涨,那么,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要求得到通货膨胀的补偿,以保持真实收益的不变。除通货膨胀以外,投资者通常还会受到其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假如投资者对投资的将来收益不能确定,那么他将要求对该不确定因素进行补偿,即投资的.风险补偿。因为通货膨胀也是一种不确定性,所以,通货膨胀和风险补偿的收益,又合称为投资的风险报酬。

2、股票市场的风险

(1)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股hTtp://票市场行情变化的因素很多,比如政治局势,经济周期,股市中的操纵等都可以带来整个行情的大起大落。这种风险的一个共同点是不易被市场中的投资者事先预料,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2)利率的变动。利率变动是影响股市价格的重要因素。它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从而带来股市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导致股票价格波动。(3)

汇率的变动。外汇汇率由于受制于各国政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国际市场上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而频繁变动。因此,当投资者投资于以外币为面值发行的股票时,就要承担货币兑换的汇率风险。(4)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投资者可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股票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也是不断上涨的。投资者的货币收入变化比以往的要多,而实际由于货币的贬值,投资者收益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5)政策调整。国家政策变动往往引起股票市场的风险。比如利率调整,股票市场扩充规模的速度、国家关于抑制过度投机规范市场的有关政策、关系到财政收支的有关政策等等都会引起整个股票市场行情的波动,这种波动不但巨大而且往往令投资者事先无法预料。(6)企业的筹资方式。上市企业所需资金一般来自发行股票和债券两个方面,其中债务的利息负担是一定的,如果企业债务过大就会因公司资本利润低于利息率而使股东可分配的股息减少。也就是说,当融资产生的利润大于债息率时,债务给股东带来的是收益增长;而当资本利润小于债务利息时,债务越大股东的风险就越大。(7)偶然事件。自然灾害,异常气候,战争等可能引起诸如公司利润下降、汇率的变化;政府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汇率、利率波动;法律诉讼、专利申请、兼并重组、信用等级下降会引起股票价格急剧变化。这些偶然事件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无法预料的,其剧烈程度和时效性因事而异。但不管如何,投资者必须承担。(8)制度缺陷。这是我国股票市场所占份量最大的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市场体系、证券市场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制度、产权制度、证券发行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等的不完善。所有这些制度都是我国现在正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和不成熟的股票市场的产物,产生的风险是投资者必须承受且无法避免的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投资者选择何种方式都不可能完全避开风险,但通过对整个市场、投资对象、资金实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分析,采取恰当的投资策略与方法,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降低风险和防范风险。

1、防范购买力风险。防范购买力下降风险的股票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是:①选择持有受购买力下降的负面影响较小的上游产品公司的股票。②随时准备迎接因购买力不断下降而最终带来的经济调整及各项紧缩政策的出台。在股价上涨的

过程中保持对其上涨原因的冷静判断,千万不要把购买力下降初始期的股价上涨当成经济繁荣、股市牛市即将到来的征兆,而大量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那样风险是很大的。2、利率风险的防范。利率风险作为典型的系统性风险,最好的防范方法是建立在对经济周期的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和分析基础上的投资策略的调整。在利率尚未调整之前,察觉利率调整的可能和分析其方向、幅度,并据此做出买入或卖出股票的决策。利率上调往往是在购买力持续下降、通货膨胀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出台的政策,利率一旦上调,必然导致股市资金流入银行存款,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经营进入艰难时期,股票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好的办法是顺市卖出股票,将一部分资金转入银行存款。如果利率一旦下调,情况则完全相反,此时及时买入股票,并坚定持股信心,不因小的波动而频繁进出,则可能会有较大的获利。3、经营风险的防范。

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忽视。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在经营业绩上的差距很大,既有每股税后利润高达几元钱的绩优股,也有亏损股票。在市场异常火爆的情况下,垃圾股股价翻番,股市中的经营风险已经积累到相当高的程度,一旦市场转为理性投资,持有业绩不佳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损失要大大超过市场总市值下降的幅度。投资者应学会分析公司的经营业绩水平,放弃恶炒垃圾股的不良投资倾向,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股票投资中的经营风险。

4、投资者自己的风险。投资者自己造成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人的错误操作而带来的风险。①投资者往往在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盲目购入某种股票。这里不是指信息披露中的问题带来的不准确,而是指投资人没有去掌握准确的信息。为了防止这种风险,投资者要认真搜集和对待市场信息,不仅要注意个股的经营状况、产品构成、资产变动,更要密切注视宏观经济形势、国家经济政策、政治局势等的变化趋势。不能听信传言,不能盲目跟风。②学习基本的股票投资知识和基本投资技巧,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③谦虚谨慎、切忌浮躁、看清大市、精选个股,不可过分迷信技术分析,放弃短时间小幅度的差价变化,要清醒地看待自己的成功,市场永远是变化的。

三、结语

总之,以上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风险论述了其防范措施。其实股市风险错综复杂,其防范措施更是三言两语无法谈清楚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整体性风险的防

范与控制任务主要应由政府和证券管理机构来完成。特别是要在创造股票市场良好的运作环境,加强股票市场的法制建设,规范各类股票市场参与者行为,培养公众的风险意识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六贤,《风险与收益对应论》,北京大学出版社,6月出版

2、张亦春,《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月出版

3、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2月出版

4、王益,《资本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月出版

我国股票市场的短板 篇3

在世纪之交的那场关于“中国股市像个赌场”的大争论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在维护市场公平、消除信息不对称性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离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今天,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一整套相对规范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就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而言,在形成有效机制方面还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机构联手上市公司利用内幕信息操纵股价与套利的行为,上市公司制造虚假信息粉饰业绩的行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从2008年的年报披露来看,公司财务信息虚夸、造假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证监会特别指出了一些上市公司在确认权益性交易、借壳上市和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的收益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规的行为。其实,从制度建设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的确是在逐年完善,我们比照了成熟市场的做法,制定出了一整套加强信息披露的规则、规章和法律制度。今年证监会还对部分上市公司做出了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内控报告的特别规定。问题是框架搭好了不等于能运作好。无论在外部监督机制,还是公司内部自律机制方面,实际运作的效果可以用“貌合神离”来形容。

本期封面文章反思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的弊病,并指出其问题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的失效。众所周知,审计委员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这两项报告的“价值”在于独立性,而事实情况是,独立董事和监事大多数都是“名人俱乐部”的熟人,只是维持着名义上独立,鲜有人敢于或者有动力发表独立意见,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更有甚者,一些独立董事还是参股机构的证券分析师,这样的后果是,上市公司不但没有建立起隔离敏感信息的“防火墙”,还人为制造了信息泄露的渠道。上市公司规范信息披露的自律意识普遍较差,在年报或者季报披露之前,在与机构投资者沟通中,或者在股东交流会上,信息提前“释放”的事情屡见不鲜。

我国股票市场创新问题初探 篇4

2001~2005年, 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漫长的熊市, 但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 股票市场又呈现出全线飘红的大好行情 (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数据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提供, 由笔者加工整理得出。图中标明的数据为每年最高股价指数) 。2006年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在2005年的基础上上涨了一倍多, 截至2007年10月, 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又在2006年的基础上分别猛涨了近两倍和近三倍。但相比较而言, 我国同期的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则要低很多, 其增长仅在10%左右, 由此可见, 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景象浮于表面, 金融市场存在大量泡沫。

目前, 我国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存在许多问题。面对股票市场中存在的大量泡沫, 我们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正视虚假繁荣, 进行股票市场的创新, 一步步将这些泡沫挤掉。而不是让这些泡沫极度膨胀到高位破灭后, 繁荣景象迅速湮灭, 最终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 甚至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日本的股票市场也存在着这样巨大的经济泡沫, 当时的日本政府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他们认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增长的阶段, 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最终导致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这一段时期曾被人们称为“失去的十年”。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膨胀、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热增长以及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等导致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股票市场缺乏创新机制去抵制经济泡沫带来的虚假繁荣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 在我国股票市场迅速膨胀的情况下, 开展对股票市场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在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健康的内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比前一年总值增长接近两位数。国民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0万多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万多亿元仅用了6年的时间, 年均增长达15.2%。在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的同时, 国民经济内部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几年超过20%, 股票市场一度萎靡不振。由前文所示的股价走势图可知, 随着一轮熊市的结束, 我国股市急转直上, 上证指数在2007年突破了六千点, 深证成指也一度突破了两万点。股票市场的急速增长远远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经济的运行存在着大量的泡沫。

1. 政府监管者角色的定位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政策性市场。对1992~2000年上海股市异常波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 政府政策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我国股市波动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 政策性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占总影响因素的46%;市场因素占21%;扩容因素占17%;消息因素占12%;其他因素占4%。若把扩容也视作政策性因素, 那么政策性因素所占比例将上升到63%。在这8年多的时间中, 涨跌幅超过20%的情况共有16次。其中受政策性因素影响的有8次, 占50%;扩容因素4次, 占25%;市场因素3次, 占19%;消息因素1次, 占6%。显然, 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上升了, 20世纪90年代, 我国政策性因素对股市有重大影响。跨入21世纪, 在我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还能时时看到政府活动的身影。2005年7月, 人民银行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股市迅速从熊市向牛市逆转。可见, 在牛市的持续过程中, 政府又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张维迎 (2006) 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政企不分的现象较为严重。证监会的本来功能是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保护, 其主要作用应该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投资者欺骗, 不受企业行为的欺骗。目前我国证监会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一样, 职能定位于帮助国有企业明晰产权, 批准企业上市。在这种政企不分的情况下, 如果上市公司在经营中欺骗了投资者, 投资者进行控告时, 证监会就无所适从了。公司是证监会批准的, 证监会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但事实上证监会应定位于审判官的位置之上。由此可见, 在目前政企不分的背景下, 股市是脆弱的。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就会影响市场的发展。证监会的职能只应该是保护外部投资者, 而不应该有其他的职能。

2. 投资者的素质问题。

衡量投资者的素质主要是看投资者是否能真正承担起投资的风险并获得投资收益。如果投资者完全用别人的钱来投资, 亏了是别人的, 赢了是自己的, 则其是低质量的投资者。我国股市泡沫的剧增, 一方面是由于强劲的牛市行情的推动, 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股市中存在着大量低质量的投资者。有的投资者从银行贷款投资炒股, 有的投资者通过信用卡取现投资炒股, 甚至有的投资者动用公司其他投资资金炒股。目前, 我国股票市场充斥着各种类型的投资者, 有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他们扮演着代理投资人的角色, 但是由于监督的成本巨大, 众多的委托人无法对他们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 因此形成了股票市场上的“委托代理”问题。同时, 大量缺乏足够投资知识的“股民”在当前的牛市行情下也开始盲目追高, 使我国的股市出现更大的泡沫。

张维迎 (2006) 认为低质量的投资者只负盈不负亏, 必然对股市形成一种高估的压力。他举例道:如果一个企业有50%的可能性一分不值, 有50%的可能性值1 000万元, 那么这个企业的真实价值应该是500万元。但是如果让国有企业的人去投资, 那么企业的股票会值多少呢?其结果是可能会追加到1 000万元。这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股市的现状。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两类投资者, 一类是用别人的钱炒股, 也就是机构投资者;另一类是用自己的钱炒股, 也就是散户。目前, 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许多小投资者也愿意追捧, 也愿意跟着高估,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投资者买股票不像买西红柿那样是为了晚上炒着吃, 而是为了第二天早上将其卖出个好价钱来。许多投资者买股票时不是看其内在价值有多少, 而是看下一个接手的人愿意出什么样的价钱, 这样的情况难免会使我国股票市场出现巨大的泡沫。

3. 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从推出来那天开始就成为国有企业募集资金、转嫁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工具。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开始了国有企业产权化改革的步伐, 并由此引发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我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体制逐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国企改革呼之欲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大多数国有企业经过包装上了市, 国企改革的成本转嫁给了广大股民。

我国在推出股票市场的同时, 国企改革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政府有关部门却并没有适时地推出相应的以稳定股票市场、制约股票市场过度膨胀的证券金融产品, 如股指期货等。2007年, 上证指数一度突破六千点的大关, 深证成指也一度创两万点的新高, 在这个时候, 2007年10月18日和19日的大盘深幅调整似乎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暗示要推出股指期货。现在我国经济面临着如何软着陆的问题, 而同时我国股票市场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平稳运行的问题。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制约体系, 面对巨大的流动性, 实际利率为负, 人们巨大的投资需求亟待满足, 而一路狂奔的“巨牛”便成为人们投资的首选, 由此股市泡沫剧增。一旦我国股市的巨大泡沫破灭, 众多投资者又将一同承担自己吹起的巨大泡沫所带来的惨重损失, 我国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较大冲击。

三、对我国股票市场创新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以上问题, 就如何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创新, 逐步完善我国股票市场, 使我国股票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意见和建议。

1. 转换政府监管部门的角色。

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我国股票市场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过多的政府干预, 以致目前还没有完全确立一个真正完善的股票市场交易机制。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没有真正独立于股票市场存在, 并且相当一部分机构或者机构中的个人积极参与其中, 使监管者角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监管者承担过多职能阻碍了我国股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当政府监管部门真正转换了其在我国股市中的角色, 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并且在股市稳定发展时甘做“守夜人”, 我国股市才有可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证监会自2003年以来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我国股市进行监管, 至2007年8月31日, 历时3年的券商综合治理收官。证监会累计处置了南方、闽发、大鹏、德恒等31家高风险公司,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充分说明避免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链条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政府有效监管股市的关键。

2. 进行市场运作制度创新,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违规操作的个人或机构投资者进行严惩。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对于个人投资者即散户, 社会应给予一定的证券投资知识方面的辅导, 使其对股票投资的风险有正确全面的了解, 逐步引导其成为理性的投资者;另一方面, 对于机构投资者或非法进入股市的投资者, 政府监管机构应依据规章制度给予严厉惩治, 让无数敢于跨越雷池的后继者们望而却步。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制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个人投资者行为指引》, 以规范市场投资行为。这一指引就从引导和打压两个方面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股市行为进行了规范。2009年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意在针对创业板的IPO申请进行严格的管理, 与主板相比, 创业板信息披露要求更严。

3. 适时推出更多的与股票相关的证券产品, 如股指期货等。

目前, 我国已经推出股指期货, 意义在于使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对冲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通过证券组合投资可以有效化解股票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 在资产配置中加入股指期货可以有效规避导致股票市场齐涨齐跌的系统性风险。现在股票市场已经运行至高位, 万一股票市场的泡沫破灭将会给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众多股民将遭受巨大损失, 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税收政策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 而新的证券产品的推出与股票一道将充当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内在稳定器, 引导我国股票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以我国内地股市为例, 目前只有股票现货和权证产品, 只有做多机制, 在同样的金融危机背景下, 指数跌幅才会远大于危机发源地市场上的指数跌幅, 而在反弹过程中, 指数的涨幅也超过了其他市场, 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冲的手段, 导致只能单边杀跌的惨烈和单边追涨的疯狂。用波动率来衡量我国内地股市的巨幅波动, 并不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而是意味着更大的风险。科学、合理的投资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的决策,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篮子”的数量, 前者是投资者个人心智问题, 后者则是股市规则问题。监管部门说到发展新品种、建设多层次市场、引入更多投资者之类的目标。对于监管者来说, 当投资品种较多时才能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 以达到相互缓冲的目的, 而对于品种少的投资市场, 往往因一些历史问题和环境问题使得许多措施无法有效实施。对于投资者来说, “船小好调头”, 降低投资风险也是获得收益的一种保障。所以从整体上说, 扩大投资品种, 可以加强股市稳定性, 促进股市健康、积极、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金焱.中国股市“政策市”实证考察与评析.财贸经济, 2002;9

[2].张维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博客中国, 2006;9

[3].杨秀昌, 李国华.我国股票市场稳定问题思考.生产力研究, 2009;21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篇5

一、建立和发展我国股票期权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研究

作为套期保值工具的股票期权,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金融资产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可以有效地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使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建设和发展股票期权市场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股票期权市场是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股票期权的产生及每次发展无不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关,股票期权实际上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成为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为了寻求进一步的发展,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创新必不可少,而股票期权市场正为这种创新打开了出路。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我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将更严酷,单靠传统的金融业务其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必须从最基本的股票期权交易开始,逐步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一方面利用这些工具管理自身的风险,另一方面大力拓展业务,创造盈利机会,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有利于投资者防范股市风险,从而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我国股票市场由于行情大起大落,风险突出,造成广大投资者心态不稳,甚至对股市失去信心,以致于股市资金严重不足,行情持续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引进股票期权交易,则给投资者提供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投资者利用期权与股票组合进行投资,把市场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不必再担心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从而有助于稳定股市,重新树立起投资者的信心,活跃股票市场。从长期发展来看,股票期权市场还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很多在此之前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很快得到公开,并反映在股价的敏感性波动上,从而能够解决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直接增强市场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疏理股票市场的供需结构,使供求趋于平衡。

3.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股票期权市场是国企改革的需要

股票期权市场的建立促使了股市的繁荣,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筹资和投资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改变目前企业筹资困难、每年上市额度用不完的现状,也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战略改组和股份制改造,从而推动国企改革。股票期权的价格发现功能,也为企业的资本经营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企业对财务作出合理安排,对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增加竞争能力也大有好处。

4.有利于吸纳“游资”,分解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不断膨胀的“游资”,这些“游资”以追逐高额利润为目的,以投机为手段,在金融市场上横冲直撞,使经济运作的局部乃至整体形成”泡沫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游资”一旦进入股市则使股市的投机行为猖獗。要消除这种投机行为,自然可以通过立法、加强管理等办法实现,但往往随着投机的消失,市场也萎缩了。这是各国证券市场管理中面临的两难境地。通过建立股票期权市场,意味着为这些“游资”和投机行为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所,有利于把股票市场上的大量投机行为分散到股票期权市场上来,在润滑市场的同时,又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活跃了股票期权市场,也稳定和繁荣了股票市场。当然,也必须对这些“游资”和投机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使投机者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凭自己的能力各显身手。

5.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股票期权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股票期权市场是一种建立在高度信用基础上的契约交易,为了保证各项交易活动的健康和有效,必须建立严格、健全的交易法规。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法规体系,虽然《证券法》已经出台,但其可操作性显然较差,还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开展股票期权业务,可以借助其立法工作的进行,促进股票交易法规的健全和完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股票期权市场与股票市场互相配合,使市场的机体更加完善、丰满,功能、作用更加强大,股票市场才能真正起到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可行性研究

股票期权市场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建立股票期权市场的可行性论证,离不开对股票市场基础的考察,同时还要兼顾市场环境及其发展规律。我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状况,已基本上适合建立和发展股票期权市场。

1.基础市场风险的存在,是产生金融衍生产品的根本驱动力,也正是这种驱动力才促使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这是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西方发达国家股票期权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遵循这一规律的。我国也应如此。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巨大风险,并导致市场资金不足、行情低迷,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孕育着开展股票期权交易的巨大冲动,其他领域相关风险的逐步释放使对股票期权这种避险工具的需求越发强烈。强烈需求的存在表明建立我国股票期权市场的首要条件已经具备。这种规避风险的强烈需求在沪深两市表现得十分明显,从下半年开始至今,在两市持续下跌的过程中,虽然其间利好多多,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引导投资、促进消费的措施,但只因为风险无法化解,股市的低迷状况难以改变。而风险相对较小的债市却不乏火爆场面,数千亿元的债券发行上市曾一直是领导证券市场的中流砥柱,寻求低风险的债券投资充分说明了投资者规避风险的旺盛需求。

2.“金融工程”学科的研究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使股票期权等衍生工具的供给成为可能。专门从事研究、设计、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工程”学科在我国的设立已是的事,以宋逢明教授为代表的金融工程专家在我国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进展,现已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院设立了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各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不断拓展,公司收购、买壳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使投资银行大有用武之地,而19两只可转换债券和六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成功上网发行表明投资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方面的实践已初显成就,因此我国投资银行提供股票期权这种衍生产品已完全具有可能性。

3.我国股票市场已达到相当规模,为股票期权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近几年的扩容,沪深两市的A股、B股市值已达到将近5万亿元的规模,交易品种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市场状况下,要设计或选择适当的个股品种作为开展股票期权交易的基础,已不成问题。虽然我国股市规模与美国、日本股市相比还显过小,但正是股票期权交易的引入将使我国股市迅速状大,从而摆脱落后局面。对于盘子过小的个股,股价和期权价格可能受投机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具体的交易规则完全可以避免。

4.我国股票市场已基本成熟,大的投资机构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还在日益增多,这为股票期权交易提供了潜在的参与者和市场旺盛的动力。以上交所为例,底会员总数已达305个,2623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的500多个城市,登记注

册的机构投资者已近百万个,这些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使市场风险规避成为可能;经过几年股市风雨的洗礼,大量的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已为众多股民所掌握;大券商和各种证券咨询公司的蓬勃发展,还锻炼了大批证券市场从业人员。所有这些都为股票期权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市场基础。

5.设施先进的交易系统为开展股票期权交易提供了所需的硬件环境。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目前都已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卫星通讯设备和电脑处理网络,不仅在每秒钟可以完成5000笔配对交易,而且使各种股票的集中上网竞价成为现实,公正、高效、低成本的投融资环境得到充分体现,为股票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成功交易提供了可能。

6.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的有益尝试为开展股票期权交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认股权证市场的尝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却在当时刺激了股市的发展。合约的设计和流通使业界人员经受了锻炼,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为建立真正的期权市场交了一次学费。至于近几年几只可转换债券的成功发行则充分说明了我国完全能够建立起公平、公正、高效的股票期权市场;截止年底,我国共发行了7只可转换债券,1992年11月宝安转券首开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的新记录,5亿元的转债到1992年底已基本全部发行,只是由于当时经济环境和转换技术存在一系列问题,致使转股比率较低。但1995年证监会《关于在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使中南玻、中纺机在国际上发行可转换债券取得圆满成功,转债溢率和转股比率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93月证券委又发布了《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成为我国可转换债券运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转债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1998年8月,“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只可转换债券分别在沪深两市掀起的热潮足以让国人刮目相看,从而开创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国内市场良性运行之先河,这也预示着我国未来的股票期权市场大有前景。

二、建立和发展我国股票期权市场的战略规划

(一)交易品种的开发

交易品种的设计开发是开展股票期权交易的首要问题,在品种开发时,既要尽可能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要,又要有利于交易活动的繁荣活跃。鉴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1.在交易范围上,应严格采用场内标准化交易。因为标准化交易比较集中,易于市场监管,有保证金和严格的结算制度,易于风险的控制。而场外交易由于交易分散,受约束力较差,在我国企业素质和投资者素质不很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纠纷和违约行为,又没有保证金和严格的结算制度,风险不易控制。

2.在标的股票的选择上,应以大盘绩优股和股价变动幅度较大的个股为主,如沪市的四川长虹、邯郸钢铁、上海机场;深市的深发展A、一汽轿车、深科技等。这些个股是整个市场的中坚力量,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大,一旦这些股票的股价变动被予以限制,整个股市的稳定性将极大地增强,而且这些个股的盘子较大,不易受投机行为的操纵。

3.股票期权的价格、有效期、执行价等合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4.股票期权交易的开始阶段应主要配合新股的发行,开展买入期权(看涨期权)的交易,选择适当的时机再推出卖出期权(看跌期权)等复杂品种的交易,这样有利于加快公司上市的速度,推动市场的扩容,同时循序渐进地培育新兴的市场。

(二)市场的构造

一个完整的股票期权市场应包括交易者、市场组织者、保证公司和清算公司,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应对这几部分进行合理安排。

1.交易者。作为投资主体的保值者当然是股票期权的主要交易者,但市场中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投机者。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还不够,这些投机者的行为要予以严格监控,因此在我国股票期权市场中应实行“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也称庄家制度,即由一定数量的大机构或券商充当风险承担者的角色,作为交易的主体,做市商对每一种具体的期权必须报出买入和卖出价,买卖差价作为他们的利润。做市商的存在保证了在某一价位的买进和卖出指令能尽快执行,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也有利于国家对期权市场的集中监管。

2.市场组织者。股票期权市场的组织应由国家统一规定,可由沪深两交易所具体承担,其他证券交易中心也可依照进行,但合约的设计、交易规则的制定等,必须实行全国统一,严格避免各交易场所的地区分割。

3.保证公司。标准化的股票期权市场必须要有保证金制度,保证金制度的存在才使股票期权交易的违约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也才能使投资者的保值愿望得以实现。保征金的保管一般由保证公司进行。由于股票期权的保证金由期权的卖方单方交纳,因此这种保证公司的角色可由作为中介的交易所充当。具体保证金的比率,鉴于我国股市振幅较大,经常出现单边走势,结算效率较低,因此保证金的比率应适当提高,以10%~15%为宜。这种保证金应严格以现金、国债和现实的股票充当。

4.结算公司。结算公司在股票期权的交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承担了交割者和结算者角色,而且作为买卖双方的第三者,为买卖各方分别提供了切实履约的承诺,从而保证股票期权市场的有效性,降低信用风险。结算公司的组织形式,可以是独立于交易所,也可以是交易所的一个部门。我国股票期权市场应建立结算中心,而且结算中心与交易所应保持相对独立的形式,以便两者互相监督,形成对交易行为监控的双层监督体系,但又不能采取完全独立的形式,因为结算作为交易行为的一部分,是为交易行为服务的,过于脱节,必将影响到结算公司与交易所之间的沟通,不利于股票期权市场的发展。

(三)监管体系和法规建设

股票期权市场是要求严格管理、规范化程度很高的市场,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市场发展的监管体系和法规体系意义重大。

在监管体系方面,应建立全国性的期权市场交易委员会,对各交易场所、做市商、结算中心等进行严格监管,定期对监管对象的业务进行审查,对操纵市场、违反交易规则、欺诈等行为要严肃处理。同时还应建立起各交易所和结算公司的自律性管理,提高各机构的自身建设,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规范发展的运行机制。在法规建设方面,应与行政监管体系相配套,实行市场立法,以法制市。既要制定全国性的期权交易法,作为整个行业的大法,又要制定各交易所、结算公司的自律性规则和条文,还要有各种职业道德规范、操作制度等,在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和法规体系控制之下,股票期权市场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进一步开放创造条件。

字库未存字注释: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 篇6

关键词:资本市场;有效性市场分类;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一)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一般定义

有效资本市场是指价格能完全地对所有已知的信息作出迅速和准确的反应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股票的现价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包括当前已经公布的信息和历史的信息,而且也包括了有关尚未发生但市场预计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信息,例如众多的投资者认为利率将下调,那么股价就会在实际降息前就将这一信息反映进去。

(二)有效资本市场存在的假设前提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认为,如果资本市场的价格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说该市场是有效的。准确地说,如果股票市场管理者对市场披露某组信息后,股票价格不受任何影响,即股价不会发生异常波动,则该市场对该组信息就是有效的。它表明交易者如以该信息为基础进行市场交易,该交易者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或经济利润,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二、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依据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结合实证研究的需要,特别是股票价格对不同信息资料的反映程度,可将证券市场区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三种类型。

弱式有效市场。该层次假设是有效市场假设的最低层次。这一假设的核心观点是;现行的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该证券的历史价格序列。在该层次里,具体的显明的信息组就是该证券的历史价格序列。在弱型有效市场里,投资者不可能仅靠分析历史价格序列来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假设认为现行的股票价格不只是反映了历史价格所包含的信息,还包括历史价格所反映的和所有公开的可得到的信息。由此可见,这一信息组第一层次的信息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这是有效市场的最高层次,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该假设意味着任何市场参与者所了解的信息不论是公开的或未公开的都被全面准确地反映到了市场价格上去。因此,即使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人也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三、 有效性市场存在的问题

股票市场是筹集资金的市场。也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市场,但这些市场功能都是通过股票市场的股份转让来实现。投资者将资金从竞争力差、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撤出,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整个股票市场就是在资金流动和企业的购并中来完成资源的配置。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突出表现为:

(一)市场运行信息质量差

市场运行信息质量差是我国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股票市场信息的充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信息在投资者中分布的公平性,都与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有着较大差距。就信息源的信息生产来说,上市公司做假账、隐瞒大量内幕信息,与股票市场运行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信息、管理决策信息也常常处于不透明、缺乏连续性的状态,市场参与者很难以此作为“预期函数”的因子进行理性预期。同时,信息传播质量差,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抗干扰性不强,信息炒作成为信息传播媒体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市场运行可控程度不高,价格波动剧烈

稳定性强的资本市场既不萧条,也不会因投机等因素而过于繁荣,呈稳步发展趋势,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然而,在我国股票市场缺乏良性发展应有的自身调节与平抑价格波动的能力,政策信息具有极强的影响效力,这类消息的突然释放很容易造成股票交易量的剧烈震荡,引起价格大起大落,增加投资者入市风险。

(三)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运行秩序缺乏有序性

目前股票市场运行机制上存在着许多缺陷,市场环境缺乏规范化、条理化,市场主体对宏观调控和市场准则的接受程度和反应程度欠缺,各种违法违规、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的活动普遍存在。操纵股价、投机之风盛行,股市庄家以操纵欺诈、内幕交易等为手段。以谋取暴利为目的进行投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扰乱了正常的股市运行秩序,而且扭曲了股票价值的评判标准。

四、我国股票市场低效的成因分析

我国股累市场由无效向有效发展的历史,也是我国资源配置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的过程。但是应当看到,我国股票市场在定价效率方面还远未达到理想程度 实证检验结果也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仅接近弱式有效,而且这种状态尚不稳定。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较低

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与整个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息息相关。我国目前在发展股票市场、利用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的同时,计划配置仍占有重要地位。财政和银行在社会资金分配方面仍起着重要作用,国有银行贷款利率基本是计划利率。因而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资本市场的割裂使股票市场上企业的资本成本难以对其他渠道配置资本的成本产生应有的参照效应,诱发企业利用低成本的信贷和财政资金在股票市场上谋取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

(二)信息披露及市场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是政府对股累市场进行监管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其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市场定价效率的高低。尽管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正在走向规范化,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我国现行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遵循充分、真实、及时三原则。但事实上,发布失实信息、虚假陈述或以片面之词误导投资者的情况相当严重。

(三)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结构缺陷和先天不足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我国资本市场离有效资本配置的水平还相距甚远,仅粗略地看一下内地两个交易所1300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有太多的企业没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这正是政府主导型资本配置制度的突出表现,在更多的时候是政府决定了资本的流向,而不是由市场相对价格的变化决定资本的流向。

五、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在制度安排和宏观措施方面,需要对股权进行合理安排,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要降低股权的集中度,优化股权结构,规范、约束控股股东行为;规范政企关系。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提升中小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与程度。在建立上市公司结构方面,要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约束和激励,强调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与效率的均衡。

(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公开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资本市场的基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规则,要加强对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在信息披露以后的一个有效期内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进行监管和跟踪调查,防止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其掌握信息源的特殊条件操纵市场,误导投资者。

(三)改善流通股权的所有制结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70%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但不能人市流通。因此,应加快股权配置改革步伐,改善股权所有制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证券市场竞争结构,另一方面大量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可以大大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世农.中国证券市场效率分析『J1l经济研究

[2]宋兴祖,盒伟根.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1995,(4).

[3]施东珲.上海股票市场风险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6(1O)

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行为分析 篇7

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本文主要是基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研究内幕交易行为。

1. 内幕人员的界定。

2006年新《证券法》主要将内幕人员分为三类: (1) 公司内幕人员。包括发行人及其控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大股东等其他由于所任职务可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 (2) 市场内幕人员。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等证券中介机构和专业服务性机构的有关人员。 (3) 监管内幕人员。包括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其他政府机构人员。

2. 内幕信息的界定。

《证券法》将内幕信息定义为:证券交易活动中, 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在我国, 非常强调信息的形式公开, 而对于实质公开则存在很多模糊的概念, 这也是我国证券法规的不完善的体现。

二、我国股市内幕交易的现状分析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公告为数据来源, 将内幕交易的主导者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统计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

由表1可以看出,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主导的还是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内幕交易次数都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2006年以后。2005年4月29日, 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对于股改新措施中“主承销商可以自主推荐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定价能力和长期投资取向的机构投资者, 由此可能会引发券商与询价机构之间产生内幕交易。

从内幕交易的主体来看, 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内幕交易较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内幕交易次数要多。这里的个人投资者一般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由于大股东对公司证券交易的知悉程度大于机构投资者, 因此大股东进行内幕交易的条件优于机构投资者。

三、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分析

1. 伦理层面。

用伦理学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评价, 不仅要考虑行为的效果, 还要考虑行为的动机。

从内幕交易主导者的伦理层面分析, 其主观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心理特征。参与内幕交易的人员多有贪婪的欲求和钱权交易的观念和拜金主义的思想, 看重物质利益。二是动机心理特征。内幕交易的参与者多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但他们的物欲动机在巨额利润和跟风攀比的心理驱动下显得十分强烈, 以至寻找种种“合理化”的理由进行自我安慰。三是职业人格特征。参与内幕交易的人员通常具有消极的职业人格特征, 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企业和投资者不负责任的态度的错误认识。

2. 制度层面。

(1) 从新股发行制度来看, 我国的IPO监管模式经历了1993—2000年的审批制和从2001年至今的核准制两个大的阶段。在行政审批制下, 市场扩容速度被人为控制, 与市场的自身发展规律相背离, 内幕人可以通过内幕交易获得暴利, 这种发行制度从源头上滋生了内幕交易。 (2)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 还存在着很多计划体制下遗留的问题。很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仍呈现出“一股独大”, 当掌握信息资金优势的主体相对集中在一部分人时, 在利益的驱动下, 就会滋生内幕交易的温床。

3. 监管层面。

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监管工作不够全面, 惩治打击力度不够强大。一方面, 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对内幕交易披露的事件明显小于真实股市中的内幕交易事件, 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监管的行政色彩太浓, 这就导致了监管效率低下, 监管工作滞后且带有主观性和非公平性。另一方面, 从处罚的力度来看, 内幕交易者的罚款范围为5万元到50万元, 这种罚款数额对于那些通过内幕交易而获得暴利的违法者而言可谓是九牛之一毛, 这就激励了内幕人员从事内幕交易行为。

四、相关政策建议

1. 伦理层面。

(1) 构建诚信交易体系。必须以公平与正义原则为本质要求来设计诚信交易制度。基于道德准则建立的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证券市场的道德水平, 有力地促进诚信机制的建设, 并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2) 完善金融行业道德体系。首先要加强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其次, 金融从业人员要依法工作, 并保证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合法、真实、准确;最后, 金融从业人员要秉着诚实正义、义利统一的工作理念。

2. 制度层面。

(1) 规范上市公司的内控机制。可以采用将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和该股权质押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有质押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高管进行内幕交易的动机。 (2) 完善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主要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 从而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3. 监管层面。

(1) 监管者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预警机制防范内幕交易的发生, 比如建立所有内幕人员的档案、对股价和成交量的异动实时监控。 (2) 应加大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 如市场准入限制、冻结资金账户等, 加大内幕交易的执行成本。

摘要:本文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公告为数据来源, 从数量和主导者结构上分析我国股市内幕交易行为的现状, 并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个层面分析内幕交易行为, 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幕交易,内幕信息,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奕.论证券内幕交易的界定[J].当代法学, 1999, (6) .

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股票市场,新股发行,对策

近年来,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各种制度不断完善, 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提上日程, 2012年4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5月21日证监会修订并公布《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旨在对此前出台的新股发行改革意见作出细化和推进, 协商定价、静默期和打新产品不能参与网下配售成为亮点。

1我国新股发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无论是在询价机制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 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新股过度包装、新股的高溢价发行问题、投资者投资理念失衡、新股申购机制不公平以及新股发行缺乏回拨机制等。

1.1 新股过度包装

在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下, 很多的拟上市公司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上市没有把握, 但是为了上市进行融资, 很多拟上市公司除了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中介机构外, 还对自己的上市情况进行充分的包装, 比如:优化自己的财务数据, 对自己的资产进行调整等, 以此提高上市的成功率。但是, 这些数据的过渡包装使得拟上市公司的资产情况被投资者低估, 这样直接伤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1.2 高溢价发行问题

目前, 新股的发行定价较为混乱, 很多新股的价格和其实际价值相背离, 出现高溢价发行的情况。在新股的定价阶段, 由于缺乏合理的新股评价机制, 也缺乏对机构询价与配售、融资等联系起来的硬约束机制。造成新股的定价缺乏合理的标的物, 仅仅依靠市盈率等指标来进行定价, 由于市盈率本身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市盈率都不是非常准确, 这样造成新股高溢价发行。

1.3 投资者投资理念失衡

尽管我国股市于2006年已经进入全流通时代, 但是我国股市无论是监管层、中介机构还是投资者对新股的认识都没有变化, 监管层还是沿用设定发行市盈率上限的行政定价方式, 并没有完全考虑市场的定价作用, 忽视根据供需定价的原则。监管层使用行政手段来决定市场行为的这种做法使得投资者盲目的支付过高的溢价, 使得耳机市场过度炒作, 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

1.4 新股申购的不公平问题

我国现行的新股申购机制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显的不公平, 在新股的申购中, 机构投资者既可以参与网下配售, 又可以参与网上申购。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新股申购较为容易, 而相对于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只能参与网上申购, 使得个人投资者申购较为困难。这种有利于机构的申购政策不利于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1.5 股票回拨机制的缺失

我国的新股发行市场采用的是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申购相结合的机制, 但是股票回拨机制却有待完善。当网上申购需求明显超额的时候, 网下少有股票拨入网上申购, 以满足公开认购者的需求, 反之, 当价格偏高, 网上认购不足时, 也没有相应的回拨机制, 将其部分股票拨入网下, 配售给战略投资者。

2改革的政策建议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长期趋势必然是市场化改革, 使得股票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因此, 把新股发行定价权交给全体投资者, 增加中小投资者在定价过程中的话语权, 同时各项行政管控逐步退出, 是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关键所在。

2.1 改革原有配售申购制度

首先, 在新股发行中, 如果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取消网下配售, 这样使得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公平地参与网上申购, 网上申购应对机构和中小投资者一视同仁。其次, 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申购方式完全区分开来, 机构职能参加网下配购, 而个人投资者职能参加网上申购。最后, 建立全效的回拨机制, 形成网下和网上的互补, 当网上申购踊跃时, 网下配购可以适当的调节, 划拨出相应的比例让个人投资者参与。以提高个人投资者的中签率。

2.2 改革原有的新股询价制度

目前我国采用的网下配购和网上申购相结合的政策, 这种申购政策带来很大的不公平, 这对这种情况, 可以效仿美国式的招标方式, 取消网下配购的环节, 把所有的申购实施网上申购, 所谓的美国式招标是投标人按照所报买价自高向低的顺序中标, 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 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 具有多重中标价格, 报价越高者损失越大。投资者所认购新股发行份额不足计划发行份额的80%, 则发行宣告失败;超过80%而未达到发行计划的, 不足部分可由承销商包销。这样的招标式申购股票, 有利于全体投资者定价权的维护和对市场化定价原则的维护。

2.3 逐步放宽行政管控

当前所实行的新股上市核审制行政审批手续还比较多, 即使监管很严, 也难免会出现权力寻租的隐形机会, 这毫无疑问提高了公司上市的无形成本。因此, 逐步减少行政审批流程, 最终实现上市公司注册制, 同时配之以监管部门拟定出台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退市标准、造假赔偿制度、强制分红制度等制度, 最终让市场自己来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判断, 是未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周佰成, 王辰, 吕海升.中日股票市场发行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 2011, (05) .

[2]曹丽慧.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问题初探[J].金融会计, 2006, (01) .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篇9

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程中, 市场运行的突出特征就是大幅波动。以上海为例, 到目前为止, 发生了九轮大的波动, 其特征表现为:

1. 波动频率高

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存在波动幅度大, 而且波动的频率高。在2006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 上证指数发生了17次月内波幅达25%左右, 即平均5个月的时间就要发生一次较大的月内波动, 其中2007年7月—2007年8月、2007年11月—2008年1月、2009年7月—2009年8月连续出现了波幅不低于20%的月内波动。这种上下振荡、频繁的波动, 构成了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中的显著问题。

2. 高换手率

股票市场的换手率, 是反映整个股票市场的交易投资活跃程度。成熟理性国外股票市场年换手率为0.4左右, 而我国换手率大大超过这一比率, 大多投资者采用短线投资策略, 频繁买进卖出股票, 说明股票市场非理性因素较浓。

3. 舆论导向

由于投资者在股票市场对舆论传媒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中国股票市场舆论具有天然的发动市场和左右市场的特征。各类证券机构在直接或间接从事股票交易时, 同时又散发各种各样的股市消息, 这虽然给股民带来消息和投资方向, 但更便于自己的炒作以及对股价造成波动。

二、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原因分析

1.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呈正比关系,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 多余部分的社会购买力就会投入到股市, 从而把股价抬高;反之, 如果货币供应量少, 社会购买力降低, 投资就会减少, 股市陷入低迷状态, 因而股价也必定会受到影响。但在特殊情况又有相反的作用, 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 将会推动利率上升, 资金从股市中外流, 从而使股价下跌。

2009年以后, 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政府为扩大投资、稳定就业、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再次对市场投放货币,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达到27.7%, 但由于国家在2007-2008年间调控力度过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99.3, 通货膨胀呈现上涨趋势但并不明显, 此时通胀对股市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 所以2008-2009年上证综指仅出现小幅上涨并逐渐趋于平稳。

2. 机构投资行为

机构投资者的正面作用毋庸置疑, 体现在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稳定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但由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制度还不完善, 机构投资者利用市场的缺陷、违规违法的行为时有发生。综而观之, 机构投资者行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乐观。例如, 有些机构大户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抬高或打压股价, 通过操纵或者内幕交易行为, 大批量的买进或抛出, 引起股票资金供应量的变化, 导致股价的急剧涨跌。

3. 从众心理

投资者的从众心理会加剧股票价格的波动, 产生非理性的行为。采取“跟随”策略的投资者放弃对自己私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盲目地跟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由于“羊群效应”, 从而使整个市场上的投资策略会趋于一致, 这种现象在极度的熊市和牛市表现得明显, 大家都在追涨杀跌;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从众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股市出现泡沫, 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 同时加剧股市的波动。投资者在股市涨的时候热情高涨, 跌则人心惶惶, 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在我国的股票市场, 存在大量的“跟风”、“跟庄”的投资行为。

三、防范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对策

1.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

2013年以来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在配合货币政策调节总量的同时, 将区别对待, 有保有压, 侧重于结构优化, 财政资金将更多地注重解决雪中送炭的问题, 一些社会目标所追求的、经济运行中看起来直接效益并不明显, 但是有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的项目和领域。在货币政策方面, 合理地控制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应该使货币供应量的水平达到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均衡点

2. 完善股票市场法律法规, 依法规范市场秩序

大力加强股票市场的法制化建设, 完善法律体系, 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及实施细则, 使政府管理部门真正能够依法对股票市场进行管理, 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完善和细化股票市场的法律, 进一步推进股票市场的法制化建设, 可以有效地规范市场各方参与者的行为, 减低股票市场风险, 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3. 培育投资型机构投资者

在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上, 机构投资者并没有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 相反却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我国不仅应该规范现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使得他们真正成为稳定市场的骨干力量, 而且还有必要培育新的投资型机构投资者, 使机构投资者真正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 从而达到抑制股市噪音的目的。

4.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导向

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推动投资者教育制度的完善, 尽快推动投资者教育向普通教育的融入, 使更多公民接受正规的投资者教育。如在证券中介设立专门的教育部门, 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其次, 建立证券投资咨询制度, 可以提高投资者得到正确信息的有效性, 有利于投资者理性决策。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征表现, 从宏观经济、机构操纵、从众行为等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巍.我国股市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N].郑州学院, 2011

[2]段岚.简论规范和健康发展中国股市[D].湘潭大学, 2012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 我国股票市场日益繁荣, 股票投资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股票市场中, 板块与板块之间, 股票价格或收益率的波动常常存在着显著的联动效应。回顾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不难发现每一波大行情往往都是由一个或数个板块所带动的, 借助板块的联动效应, 将有利于投资者及时发现市场热点, 增强交易的盈利性;并适度调整资产组合, 降低投资风险。对监管机构而言, 股票市场联动效应的强弱可以用于衡量风险传递的可能性, 为其制定市场监管机制提供借鉴。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的视角,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 分析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板块联动效应, 旨在挖掘出我国行业板块指数间潜在有用的联动关联规则。

二、相关理论与方法介绍

事物存在普遍的联系, I1发生时, I2也有可能发生, 如在美国买啤酒的人极有可能买尿布, 类似于“I1发生时, 有n%的可能I2会发生”的规律被称之为关联规则 (Association Rule) , 其中I1称为规则的前项 (Antecedent) , I2称之为规则的后项 (Consequent) 。I1与I2同时发生的概率称之为支持度 (Support) , 支持度反应了I1与I2同时出现的频繁程度;I1发生时, I2发生的概率称之为置信度 (Confidence) , 置信度反应了关联规则的可靠性。关联规则挖掘实际上就是在大量数据中, 寻找同时满足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 (Minsupport) 和最小置信度 (Minconfidence) 的关联规则的过程。1994年Agrawal等人给出的Apriori算法为关联规则挖掘最具代表性的算法, 该算法沿用至今, 一直作为新兴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理论基础。

三、实证分析

(一)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为了较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板块间的联动效应, 本文选取了来自大智慧软件 (大智慧ver7.0版) 2008年12月24日到2013年10月30日的30个行业板块指数———保险、电力、电器、电子信息、房地产、纺织服装、钢铁、工程建筑、化工化纤、供水供气、机械、计算机、建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教育传媒、旅游酒店、煤炭石油、酿酒食品、农林牧渔、券商、商业连锁、通信、外贸、医疗、仪电仪表、银行类、有色金属、运输物流、造纸印刷。为消除异常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这里对板块指数日开盘、最高、最低、收盘价格取算术平均数作为衡量股票价格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 计算每日的涨跌幅。

为了关注行业板块间“较大幅度”的同涨 (同跌) 效应, 同时考虑各行业板块的实际涨跌幅度, 故而选择1%为最小涨跌幅度, 当上涨 (下跌) 幅度≥1%时, 则认为板块指数上涨 (下跌) 。

(二) 联动效应分析

本文利用SPSS Clementine软件 (Clementine 12.0) 的Apriori节点完成了行业板块间同涨 (同跌) 关联规则的挖掘, 最小支持度为20%, 最小置信度为80%的挖掘结果如表1, 2所示。

由表1可见, 有意义的同涨联动效应主要集中于外贸、建材、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计算机、造纸印刷、仪电仪表、农林牧渔、化工化纤、工程建筑、通信这12个板块之间。电子信息板块上涨时, 计算机板块有81.82%的可能性会在同一天上涨;化工化纤板块上涨时, 电子信息板块有82.82%的可能性会在同一天上涨;化工化纤板块和电子信息板块同时上涨时, 计算机板块有88.8%的可能性会在同一天上涨, 农林牧渔 (纺织服装) 有84.23%的可能会在同一天上涨, 外贸同一天上涨的可能性为83.82%, 造纸印刷 (建材) 的可能性为82.57%, 仪电仪表 (机械) 可能性为80.91%, 可见化工化纤板块、电子信息板块与多个板块间存在同涨的联动效应, 这点应予以重视。

由表2可见, 有意义的同跌联动效应主要集中于供水供气、外贸、建材、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计算机、仪电仪表、化工化纤、交通工具这10个板块之间。电子信息板块下跌时, 计算机板块有83.27%的可能性会在同一天下跌, 化工化纤有80.48%的可能性会在同一天下跌;化工化纤板块下跌时, 外贸板块有85.6%的可能性会在同一天下跌, 仪电仪表同一天下跌的可能性为81.6%, 纺织服装的可能性为81.2%, 电子信息 (机械) 的可能性为80.8%, 可见化工化纤板块、电子信息板块与多个板块间同样存在着同跌的联动效应, 这可能与造成板块同涨 (同跌) 的政治、经济或是社会因素存在一致性有关。

四、结论

本文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 全面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30个行业板块间的联动效应, 所获得的关联规则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股票市场联动效应的强弱可以用于衡量风险传递的可能性, 故而这些规则也可为市场监管机制的制定提供借鉴。由于没有考虑板块间的联动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即同涨 (同跌) 联动效应不一定在同一天出现, 挖掘到的关联规则具有局限性。股票的价格往往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股票价格具有随机性特征, 即过去的数据所提炼出来的规则在将来不一定有效, 为了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实际应用中应该将关联规则挖掘的结果与传统的技术分析以及基本面分析相结合。

摘要:在股票市场中, 板块与板块之间, 股票价格或收益率的波动常常存在着显著的联动效应, 每一波大行情往往都是由一个或数个板块所带动的。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的视角,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 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30个行业板块间的联动效应, 结果表明, 化工化纤板块、电子信息板块与多个板块间存在较强的联动效应。

关键词:行业板块,联动效应,关联规则

参考文献

[1]AGRAWAL R, IMII.IENSKI T, SWAMI A.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C].GIGMOD, 1993:207-216.

[2]毛国君, 段立娟, 王实, 等.数据挖掘原理和算法[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67-73.

[3]汪赫瑜, 王伟.股票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05:155-156.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篇11

关键词:股票走势;随机游走;游程检验

一、问题的背景

由于股票的走势总是难以预测,类似于随机游走,若市场是有效市场,则任何对股票的预测都是徒劳的。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就是“有效的”。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对股票价格指数进行游程检验,普遍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

在对股票进行游程检验时,大多数的做法是检验上证指数收益率与其中位数的差值正负作为检验的对象。股票走势是时间序列数据,前一天或许会对后一天的走势产生影响,如果是随机游走的,则股票涨跌之间应该是随机的,不会出现很多的上涨,也不会出现很多的下跌,因此对股票涨跌情况作为检测对象,也能够判断其是否是随机的。

为了检验股票走势是否随机,分别选择上证指数、深证指数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的数据,若上涨为1,下跌为0,进行随机性的检验。这里,我们列出部分数据,见表1:

二、方法的选取

对随机游走的假设检验方法很多, 有Box -Pierce Q 检验、Ljung- Box Q 检验、游程检验、D ick-Fuller检验、Phillipsk - Perron 检验等。游程检验是非参数方法,不用考虑数据的总体分布,使用简便有效,只要对数据的类别进行检验就行。游程检验主要思想为:将取自某一总体的样本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找出中位数(或众数),大于小于中位数的两个部分。用上下交错形成的游程个数来检验样本是否是随机的。即通过序列的实际游程数同随机序列游程数的期望值做比较,来判断观察序列是否是随机的。例如检验次品的出现是否随机、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等,都可以用游程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原假设H0为样品出现是随机的,备择假设H1是样品出现是非随机的,可以是双侧,也可以是单侧。连续出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样本点为一个游程。当过程是随机时,其游程的总数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在H0为真的情况下,两种类型符号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在序列中是交互的。在这里原假设H0是指数的涨跌是随机的,备择假设H1是指数的涨跌不是随机的。相对于一定的各类个数,序列游程的总数应在一个范围内。若游程的总数R过少,表明某一游程的长度过长,意味着有较多的同一符号相连,序列存在成群的倾向;若游程总数过多,表明游程长度很短,意味着两个符号频繁交替,序列具有混合的倾向。检验统计量即为游程总数R,m、n为各类的个数,且

因此,统计量R有渐进分布:

三、软件分析

(一)SPSS软件分析

在SPSS软件中有非参数检验的一些方法,如卡方检验、二项分布检验、单样本K-S检验、游程检验等,操作简便。在SPSS中分别输入数据,并完成变量设置,选择分析工具的非参数检验中的Runs Test,涨跌选为检验变量,得到结果如表2:

从该表可以看出,上证指数涨的天数有50天,跌的天数有33天,一共是83个检验数据,游程总数是37个, 统计量的值为-0.867,相应的渐进显著性(双侧)即 值为0.386,接受原假设,即上证指数的涨跌是随机的。深证指数涨的天数是52天,跌的天数是31天,与上证指数相近,说明两个股市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会受到相同方向的经济影响。深证指数的游程数是39,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199, 值为0.842,接受原假设,即深证指数的涨跌也是随机的。

(二)R语言分析

利用R中游程检验函数runs.test(),得到结果如表3:

从表可知,上证指数和深圳指数二者的检验统计量分别为-0.8671、-0.1992, 值分别为0.3859、0.842,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接受原假设,即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涨跌都是随机的。

四、结果分析

该实验结果说明国内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在近期内的涨跌是随机的,即股票的走势是随机游走的,不能有效预测股票的涨跌情况,因此通过技术分析等手段进行股票的分析是无效的。但是实际中,还是有很多人会利用基本面分析、公司价值分析、K线理论等方法,对股市进行预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不完全性,股票的走势也不是完全随机的,股民们追涨杀跌的行为也会影响股票的随机性,而带来一定的趋势性。

参考文献:

[1]陈明智.股价(期货)分析预测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

[2]俞乔.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经济研究,1994(4).

[3]罗捍东.证券动态投资策略.预测,1992(2).

[4] 李晓静.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企业文化.2006.

作者简介:张兴凤(1990—),女,汉族,四川遂宁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非参数统计。endprint

摘 要:本文运用了非参数统计中的游程检验对我国的股票走势的随机性进行了检验,并利用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分别运用R和SPSS实现,结果表明我国股票的走势是随机游走的。

关键词:股票走势;随机游走;游程检验

一、问题的背景

由于股票的走势总是难以预测,类似于随机游走,若市场是有效市场,则任何对股票的预测都是徒劳的。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就是“有效的”。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对股票价格指数进行游程检验,普遍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

在对股票进行游程检验时,大多数的做法是检验上证指数收益率与其中位数的差值正负作为检验的对象。股票走势是时间序列数据,前一天或许会对后一天的走势产生影响,如果是随机游走的,则股票涨跌之间应该是随机的,不会出现很多的上涨,也不会出现很多的下跌,因此对股票涨跌情况作为检测对象,也能够判断其是否是随机的。

为了检验股票走势是否随机,分别选择上证指数、深证指数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的数据,若上涨为1,下跌为0,进行随机性的检验。这里,我们列出部分数据,见表1:

二、方法的选取

对随机游走的假设检验方法很多, 有Box -Pierce Q 检验、Ljung- Box Q 检验、游程检验、D ick-Fuller检验、Phillipsk - Perron 检验等。游程检验是非参数方法,不用考虑数据的总体分布,使用简便有效,只要对数据的类别进行检验就行。游程检验主要思想为:将取自某一总体的样本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找出中位数(或众数),大于小于中位数的两个部分。用上下交错形成的游程个数来检验样本是否是随机的。即通过序列的实际游程数同随机序列游程数的期望值做比较,来判断观察序列是否是随机的。例如检验次品的出现是否随机、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等,都可以用游程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原假设H0为样品出现是随机的,备择假设H1是样品出现是非随机的,可以是双侧,也可以是单侧。连续出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样本点为一个游程。当过程是随机时,其游程的总数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在H0为真的情况下,两种类型符号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在序列中是交互的。在这里原假设H0是指数的涨跌是随机的,备择假设H1是指数的涨跌不是随机的。相对于一定的各类个数,序列游程的总数应在一个范围内。若游程的总数R过少,表明某一游程的长度过长,意味着有较多的同一符号相连,序列存在成群的倾向;若游程总数过多,表明游程长度很短,意味着两个符号频繁交替,序列具有混合的倾向。检验统计量即为游程总数R,m、n为各类的个数,且

因此,统计量R有渐进分布:

三、软件分析

(一)SPSS软件分析

在SPSS软件中有非参数检验的一些方法,如卡方检验、二项分布检验、单样本K-S检验、游程检验等,操作简便。在SPSS中分别输入数据,并完成变量设置,选择分析工具的非参数检验中的Runs Test,涨跌选为检验变量,得到结果如表2:

从该表可以看出,上证指数涨的天数有50天,跌的天数有33天,一共是83个检验数据,游程总数是37个, 统计量的值为-0.867,相应的渐进显著性(双侧)即 值为0.386,接受原假设,即上证指数的涨跌是随机的。深证指数涨的天数是52天,跌的天数是31天,与上证指数相近,说明两个股市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会受到相同方向的经济影响。深证指数的游程数是39,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199, 值为0.842,接受原假设,即深证指数的涨跌也是随机的。

(二)R语言分析

利用R中游程检验函数runs.test(),得到结果如表3:

从表可知,上证指数和深圳指数二者的检验统计量分别为-0.8671、-0.1992, 值分别为0.3859、0.842,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接受原假设,即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涨跌都是随机的。

四、结果分析

该实验结果说明国内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在近期内的涨跌是随机的,即股票的走势是随机游走的,不能有效预测股票的涨跌情况,因此通过技术分析等手段进行股票的分析是无效的。但是实际中,还是有很多人会利用基本面分析、公司价值分析、K线理论等方法,对股市进行预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不完全性,股票的走势也不是完全随机的,股民们追涨杀跌的行为也会影响股票的随机性,而带来一定的趋势性。

参考文献:

[1]陈明智.股价(期货)分析预测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

[2]俞乔.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经济研究,1994(4).

[3]罗捍东.证券动态投资策略.预测,1992(2).

[4] 李晓静.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企业文化.2006.

作者简介:张兴凤(1990—),女,汉族,四川遂宁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非参数统计。endprint

摘 要:本文运用了非参数统计中的游程检验对我国的股票走势的随机性进行了检验,并利用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分别运用R和SPSS实现,结果表明我国股票的走势是随机游走的。

关键词:股票走势;随机游走;游程检验

一、问题的背景

由于股票的走势总是难以预测,类似于随机游走,若市场是有效市场,则任何对股票的预测都是徒劳的。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就是“有效的”。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对股票价格指数进行游程检验,普遍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

在对股票进行游程检验时,大多数的做法是检验上证指数收益率与其中位数的差值正负作为检验的对象。股票走势是时间序列数据,前一天或许会对后一天的走势产生影响,如果是随机游走的,则股票涨跌之间应该是随机的,不会出现很多的上涨,也不会出现很多的下跌,因此对股票涨跌情况作为检测对象,也能够判断其是否是随机的。

为了检验股票走势是否随机,分别选择上证指数、深证指数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的数据,若上涨为1,下跌为0,进行随机性的检验。这里,我们列出部分数据,见表1:

二、方法的选取

对随机游走的假设检验方法很多, 有Box -Pierce Q 检验、Ljung- Box Q 检验、游程检验、D ick-Fuller检验、Phillipsk - Perron 检验等。游程检验是非参数方法,不用考虑数据的总体分布,使用简便有效,只要对数据的类别进行检验就行。游程检验主要思想为:将取自某一总体的样本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找出中位数(或众数),大于小于中位数的两个部分。用上下交错形成的游程个数来检验样本是否是随机的。即通过序列的实际游程数同随机序列游程数的期望值做比较,来判断观察序列是否是随机的。例如检验次品的出现是否随机、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等,都可以用游程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原假设H0为样品出现是随机的,备择假设H1是样品出现是非随机的,可以是双侧,也可以是单侧。连续出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样本点为一个游程。当过程是随机时,其游程的总数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在H0为真的情况下,两种类型符号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在序列中是交互的。在这里原假设H0是指数的涨跌是随机的,备择假设H1是指数的涨跌不是随机的。相对于一定的各类个数,序列游程的总数应在一个范围内。若游程的总数R过少,表明某一游程的长度过长,意味着有较多的同一符号相连,序列存在成群的倾向;若游程总数过多,表明游程长度很短,意味着两个符号频繁交替,序列具有混合的倾向。检验统计量即为游程总数R,m、n为各类的个数,且

因此,统计量R有渐进分布:

三、软件分析

(一)SPSS软件分析

在SPSS软件中有非参数检验的一些方法,如卡方检验、二项分布检验、单样本K-S检验、游程检验等,操作简便。在SPSS中分别输入数据,并完成变量设置,选择分析工具的非参数检验中的Runs Test,涨跌选为检验变量,得到结果如表2:

从该表可以看出,上证指数涨的天数有50天,跌的天数有33天,一共是83个检验数据,游程总数是37个, 统计量的值为-0.867,相应的渐进显著性(双侧)即 值为0.386,接受原假设,即上证指数的涨跌是随机的。深证指数涨的天数是52天,跌的天数是31天,与上证指数相近,说明两个股市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会受到相同方向的经济影响。深证指数的游程数是39,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199, 值为0.842,接受原假设,即深证指数的涨跌也是随机的。

(二)R语言分析

利用R中游程检验函数runs.test(),得到结果如表3:

从表可知,上证指数和深圳指数二者的检验统计量分别为-0.8671、-0.1992, 值分别为0.3859、0.842,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接受原假设,即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涨跌都是随机的。

四、结果分析

该实验结果说明国内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在近期内的涨跌是随机的,即股票的走势是随机游走的,不能有效预测股票的涨跌情况,因此通过技术分析等手段进行股票的分析是无效的。但是实际中,还是有很多人会利用基本面分析、公司价值分析、K线理论等方法,对股市进行预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不完全性,股票的走势也不是完全随机的,股民们追涨杀跌的行为也会影响股票的随机性,而带来一定的趋势性。

参考文献:

[1]陈明智.股价(期货)分析预测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

[2]俞乔.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经济研究,1994(4).

[3]罗捍东.证券动态投资策略.预测,1992(2).

[4] 李晓静.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企业文化.2006.

关于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 篇12

1. 股票市场中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

1.1 投资者的客观原因

首先, 由于人群之间的沟通, 导致的传染。羊群行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即通过谈话分析与社会认识。在群体中, 如果大多数人同意某种观点, 那么剩下的少数人则会不坚持甚至不表明自己的意见。股票市场上由于人们的沟通会产生羊群行为, 投资者会通过彼此的沟通使最终的决策趋于一致。

其次, 会产生噪音交易。噪声属于信息的一种, 不同于其他信息的一个特点是它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遗漏、添加、变形或其他干扰而造成了失真。在股票市场中很多投资者获取的信息有时候就属于噪声。如果投资者在交易时对该股票的信息根本就不知道, 则可能根据基本分析在进行交易, 这种交易者通常根据股票的价格信息来预测该股票的将来价格, 然后进行交易, 噪声交易者则会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正确的信息, 利用扭曲的信息形成噪声估计, 导致市场价值发生扭曲。

1.2 投资者的主管原因

首先, 某些投资者具有从众心理。从众心理的存在会导致很多投资者在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会选择宁可跟随他人的决策, 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由于大多数人都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使其他的投资者丧失了理性, 舍弃自己的判断, 盲目跟从。此时他们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决策, 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立场, 买入或卖出同支股票。

其次, 人们存在对名誉和报酬的需要。站在经济学的角度, 导致羊群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报酬和利润的驱使。机构投资者只有较高的声誉, 才会有人相信他的决策, 进而他的报酬和利润将会提高。基金经理的收入以及下一年度能够管理的资产数额是取决于这一年度的业绩, 因此为了寻求稳健, 他们则会规避风险, 选择一个平均水平的绩效, 避免由于预测错误而一败涂地。

2. 防范羊群行为产生措施

2.1 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比重

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 个体投资者机构的投资者只有面临激烈的竞争才会有博弈。现阶段我国的股市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略低, 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引导理性的股市投资。对于散户来说, 他们试图通过技术分析来找寻机构投资者的规律;而对于投资者机构来说, 他们则会利用散户的这种心理来拉高或是打压股价, 从而使自己获利。如果多一些有专业眼光的机构投资者, 少受其他人行为的影响, 有更多的理性投资, 股票市场才能健康平稳的发展。唯有这样才可以治理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

2.2 规范信息, 防止信息纰漏

产生羊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因此投资者无法准确充分地获得市场上的公开信息, 进而增加投资者在决策时的困难, 所以才会出现宁可相信别人的观点不愿相信自己的判断。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公布与传播不及时, 有些研究者从计量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投资市场, 结果显示我国市场是弱有效的, 即信息已经反映在股票价格中了, 但是通过新发布的消息和内幕消息还是够使投资者获利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比寻要规范信息披露的制度, 明确信息公布的时间与具体内容, 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3 加强管理层的职业道德建设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反映出了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上市公司存在许多违规行为, 比如虚假包装上市、公布虚假利润信息、庄家操纵股市、内幕交易等, 这些问题则会造成很多人为的羊群效应。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所谓的高长绩优股也频频出现不少问题, 比如说东方电子的虚假财务报告、银广夏虚构售收入等, 这些欺诈与违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使投资者宁可相信小道消息做出羊群行为, 也不敢根据自己对该公司的了解做投资决策。所以, 规范管理层的职业道德是刻不容缓的。

2.4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我国市场中, 严重缺乏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既然是在做投资, 那么关注的就是回报, 希望购买到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股票, 这样公司成长自己便可以获得报酬。然而, 我国股市中实际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非常有限。我国最开始的上市公司很多都是通过对国企股份制改造形成的, 这些公司虽然在形式上是股份制公司, 但是经营模式却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 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原则未能体现。甚至一些公司的上市目的就是获取廉价资金, 这些通常都是经“包装”上市的业绩不佳或者不稳定的公司, 并不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因此很多投资者并不是购买股票以后等公司的成长使自己获得分红, 而是通过短期的股价变动来获取资本利得。因此, 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引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把股东权益放在第一位, 提高自身的素质, 营造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

摘要: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时期较短, 必然会存在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市场中有很多人的决策相同或是相似, 进而导致我国股票价格的不稳定。本文通过羊群理论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股票市场,羊群理论,盲目跟风

参考文献

[1]郭磊, 吴冲锋.中国股票市场理性与非理性羊群行为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 2004.11

上一篇:移栽稻田杂草防除技术下一篇:国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