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股票投资分析(共8篇)
持有股票投资分析 篇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利益保护的法学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持有人,利益保护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利益保护的法学分析文|牛锐基金份额持有人,国内简称之“基民”,作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一份子,其利益保护问题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现实中,基金持有人的切身利益常常得不到保护。根据61家基金公司旗下763只基金的半年报披露,2011年上半年行业整体亏损1254.33亿元,各家基金公司无一实现正收益。基金抢购的火爆场面一去不返,诸多问题逐渐凸显,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基金持有人大部分面临着亏损的命运。因此,探讨如何更好的保护基金持有人权益已经迫在眉睫。基金持有人利益保护的法理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法律保护的法哲学分析证券投资基金作为基于信托原理的创新,既是规避原有法律的产物,同时也需要新的法律予以规制。从英国信托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信托中出现了大量受托人不为委托人特定目的和受益人的利益运作的情形,使得受益人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凸显,衡平法通过一系列的法院判例,确立了信托的基本规则,在信托制度合法化的同时,受益人的保护也成为信托立法的核心。
对基金持有人的保护也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之价值。公平是法律所始终奉行的一种价值观,是所有法律的精神和灵魂。鉴于基金管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随时有可能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等,因此要求基金管理人公平对待所有持有人,以有效地履行受托人职责,就应有一个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公平对待持有人,使持有人平等地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建立一整套分配正义的原则,通过法律权利和义务可以将这一指导正义的原则法律化、制度化、具体化,指导适当、公正地分配社会福利和负担。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而言,基金管理人基于信托原理承担着注意、忠实之信赖义务,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治理结构冲突等http:///多重因素的影响,基金管理人有可能出现懈怠履行信赖义务的情形,并造成对基金持有人的侵权。需要一套持有人保护机制来实现真正的正义。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法律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而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即用成本较低的组织体内的权威体系来取代依市场进行交易的制度。传统私人信托向投资基金发展的动力亦可以解释为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即通过组成一个组织,以节约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投资基金通过规模运营,减少了交易费用和信息搜寻费用,同时,又通过专家理财提高了收益,通过组合投资分散了风险。在投资基金中,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持有人是基金财产的提高者,也是基金风险的承担人,其投入的资金具有专用型,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基金持有人权益保护。无论是契约型基金中的基金持有人大会,还是公司型基金中的基金股东大会都存在一个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即“股东大会虚置”。召集基金股东大会,提前将基金的重大事项告知股东,由基金股东独立评价这些重大事项的合理性并进行投票。股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例如认真阅读提案公告,查阅大量资料等,其行为累计成本往往要超过投票获得的预期收益。预期到这一结果,明智股东就不会参与投票,对此表现出理性的冷漠。在投资者对投票呈现理性冷漠的情形下,基金管理人就可能实际控制基金股东大会,使自己的提案顺利通过,基金管理人也将避开基金股东的监督而逃避其受托义务。如果某个基金股东认为其他持有人会对基金重大事项做出反应、进行投票,从而产生他所希望的集体行为的结果,该搭便车股东就有可能会决定省掉投票的成本,并分享其他股东的努力所带来的集体行为的任何收益。
持有股票投资分析 篇2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对比分析
(一) 会计处理对比
债券溢价发行时双方会计处理见表1。债券平价发行时会计处理对比见表2。债券折价发行时会计处理对比见表3。
(二) 会计处理分析
1. 债券期初发行。
(1) 对于收购方来说, 购买债券意味着金融资产 (假定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增加, 按债券面值, 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 同时银行存款减少,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是溢价购买, 借方金额小于贷方金额, 差额在借方, 则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如果是平价购买, 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 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购买, 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 差额在贷方, 则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2) 对于发行方来说, 发行债券意味着负债增加, 按债券面值, 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 同时银行存款增加,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是溢价发行, 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 差额在贷方, 则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如果是平价发行, 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 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发行, 借方金额小于贷方金额, 差额在借方, 则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 债券发行期间。
债券持有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 收购方需要计息, 即计算应收的利息。按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债券应收的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同时, 按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债券实际的利息收入,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如果是溢价购买, 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 债券票面应收利息大于实际利息, 借贷方差额在贷方, 则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如果是平价购买, 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债券票面应收利息等于实际利息, 借贷方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购买, 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 债券票面应收利息小于实际利息, 借贷方差额在借方, 则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收到利息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债券发行期间, 对于发行方来说, 资产负债表日也需要计息, 计算应付的利息。按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债券应付的利息, 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同时, 按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债券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 借记“财务费用”科目。如果是溢价发行, 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 债券票面应付利息小于实际利息, 借贷方差额在借方, 则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如果是平价发行, 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债券票面应付利息等于实际利息, 借贷方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发行, 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 债券票面应收利息小于实际利息, 借贷方差额在贷方, 则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支付利息时, 借记“应付利息”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 债券到期。
对于收购方来说, 是收回投资本金和利息。按收到的款项,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按减少的金融资产,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按收到的利息, 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对于发行方来说, 需要还本付息。按实际支付的款项,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按减少的负债, 借记“应付债券”科目, 按支付的利息, 借记“应付利息”科目。
二、结合“T”型账户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案例分析
2010年1月1日, 甲公司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丙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100 000份, 债券面值每份10元, 票面年利率为6%, 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 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甲公司有意图也有能力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 因而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丙公司发行该债券的实际价格为:
(一) 收购方的会计处理
1.2010年1月1日, 购入债券, 会计处理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000、——利息调整43 270;贷:银行存款1 043 270。
2.2010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公司60 000;贷:投资收益52 163.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 836.5。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公司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0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1 043 270 (元) 。
2010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43 270×5%=52 163.5 (元) 。
3.2011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1 771.6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 228.32。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1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1 035 433.5 (元) 。
2011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35 433.5×5%=51 771.68 (元) 。
4.2012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1 360.2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 639.74。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2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1 027 205.18 (元) 。
2012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27 205.18×5%=51 360.26 (元) 。
5.2013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0 928.2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 071.73。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3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1 018 565.44 (元) 。2013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18 565.44×5%=50 928.27 (元) 。
6.2014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收回债券本金、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0 506.2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493.71。借:银行存款1 06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000, 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4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为: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9 071.73=9 493.71 (元) 。2014年末的投资收益为:60 000-9 493.71=50 506.29 (元) 。
(二) 发行方的会计处理
1.2010年1月1日, 发行债券, 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1 043 270;贷:应付债券——面值1 000 000、——利息调整43 270。
2.2010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 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2 163.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 836.5;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0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1 043 270 (元) 。2010年实际利息费用为:1 043 270×5%=52 163.5 (元) 。
3.2011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 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1 771.6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 228.32;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成本”、“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1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1 035 433.5 (元) 。2011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1 035 433.5×5%=51 771.68 (元) 。
4.2012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 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1 360.2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 639.74;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成本”、“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2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1 027 205.18 (元) 。2012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1 027 205.18×5%=51 360.26 (元) 。
5.2013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 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0 928.27,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 071.73;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成本”、“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3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1 018 565.44 (元) 。
2013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1 018 565.44×5%=50 928.27 (元) 。
6.2014年12月31日, 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 还本付息。借:财务费用50 506.29,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 493.71;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债券——面值1 000 000, 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1 0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4年“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为: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9 071.73=9 493.71 (元) 。
2014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60 000-9 493.71=50 506.29 (元) 。
三、结语
在同一债券业务中, 发行方和收购方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中有共通之处。
对于发行方来说, 发行债券, 形成“应付债券”, 票面利息形成“应付利息”, 实际利息费用形成“财务费用”, 对于收购方来说, 购买债券, 可以形成“持有至到期投资”, 票面利息形成“应收利息”, 实际利息收入形成“投资收益”。
摘要: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都基于实际利率法, 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为例, 对发行方与收购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 以帮助大家理解透彻。
关键词: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持有股票投资分析 篇3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三是贷款和应收款项;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本文针对两者在确认、计量、列报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简要地比较分析。
1、确认分类依据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的债券投资,比如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对于企业股权投资由于没有固定到期日,一律不得列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我们要将一项金融资产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固定到期日;二是要有固定回收金额(或可确定回收金额);三是要有持有至到期的明确意图;四是要有持有至到期的能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若没有划分为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可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确认、计量。
2、计量方法存在差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中确认投资收益时的方法基本相同。以债券投资为例,对于债券形式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都以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对于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在后续计量中确认投资收益时,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而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按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存在的最大差异在于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即是否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同样的债券投资,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后续计量中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中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减值确认方法不同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若发现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具体方法是: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当其账面价值大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确认为发生减值损失,并将其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即使其没有终止确认,也应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确认时,通过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核算,而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确认时,直接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即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核算,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4、 减值损失转回确认方法不同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在以后会计期间有客观证据表明其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与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但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得超过假定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下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而企业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经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5、出售处置核算方法不同
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处置时,企业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即: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对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同时结转资产减值准备(冲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处置时,企业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即: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
持有股票投资分析 篇4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体现仲裁的原则是__。A.自愿原则 B.一裁终局 C.两审终审制
D.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
2、在下列法的各项分类中,以法的创制形式和发布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____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般法和特别法
3、对于在合同中规定了买方有权退货条款的销售,如无法合理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
符合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时点是__。A.发出商品时 B.收到货款时 C.签订合同时
D.买方正式接受商品或退货期满时
4、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主要包括__。A.账务处理系统 B.报表系统
C.工资核算系统 D.以上全部
5、乙公司2007年7月1日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该债券的实际发行价格为 100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债券面值总额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6%。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2007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科目的余额为__万元。A.1000 B.1150 C.1215 D.1265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属于____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7、在月末结账前发现所填制的记账凭证无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时,将1568元误记为1586,按照有关规定,更正时应采用的错账更正方法是__。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平行登记法
8、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是()
A:责令纳税人暂时停业,直至缴足税款 B: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C: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9、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10年10月购入甲材料1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2000元,增值税为340元,该批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5%的合理损耗,实际验收入库95公斤,在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400元。该批入库甲材料的单位成本为()元。A:25 B:25.26 C:24.63 D:28.84
10、根据__的构成、制定机关和效力的不同,我国会计法的形式,可以分为从高到低四个层次。A.会计基本法 B.会计法规体系 C.会计行政法规 D.会计规章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是__。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数额的存款
B.变卖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抵缴税款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扣缴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数额的存款
D.拍卖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抵缴税款
12、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__。A.无形资产摊销
B.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存货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D.当期销售收入与费用配比
13、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叫做__。A.支票 B.汇票 C.本票 D.发票
14、以下__不是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A.资产类
B.所有者权益类 C.成本类 D.利润类
15、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A.现时义务 B.将来义务 C.过去义务 D.永久义务
16、在财产清查中填制的“账存实存对比表”是__。A.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B.调整账面记录的记账凭证 C.登记总分类账的直接依据 D.登记日记账的直接依据
17、某企业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当发生下列经济业务后:(1)向银行借款20万元存入银行;(2)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5万元;(3)收回应收账款4万元存入银行。其资产总额为__。A.115万 B.119万 C.111万 D.71万
18、天海贸易公司进口应税消费品一批,关税完税价格140万元,关税70万元,该商品消费税税率30%,增值税税率为17%则进口该商品由海关代征增值税__万元。A.90 B.51 C.63 D.35.7
19、下列各项中,应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的有()A:矿产资源补偿费 B: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 C:公益性捐赠支出 D:诉讼费
20、年末,如果“坏账准备”账户有余额,则其期末余额等于__。A.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C.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D.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2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应当____ A:计入管理费用
B:计入存货成本或劳务成本 C:确认为当期费用 D:计入销售费用
22、当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都是1.2时,则复合杠杆系数为__。A.2.1 B.1.44 C.1.2 D.1
23、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对企业破产案件实施管辖权的法院是__。
A.债务人住所地法院 B.债权人住所地法院
C.企业破产财产所在地法院
D.债权人和债务人协议选择的法院
24、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__。A.机器设备 B.预收账款 C.专利权 D.预付账款
25、基本会计核算账簿管理不包括__的查询及打印。A.总账 B.余额表 C.明细账
D.客户往来账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10月31日,某企业“本年利润”账户有借方余额98000元,表示__ A.该企业1月1日至10月31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 B.该企业10月份实现的净利润
C.该企业1月1日至10月31日累计发生的净亏损 D.该企业10月份发生的净亏损
2、下列账簿中,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是()。A.日记账 B.总分类账 C.备查账
D.明细分类账
3、下列明细分类账中,可以采用三栏式账页格式的是__。A.原材料明细账 B.管理费用明细账 C.物资采购明细账 D.应交税金明细账
4、下列各项按规定可用于转增资本的有__。A.法定盈余公积 B.任意盈余公积 C.投资者追加投资
D.股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
5、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填列。A: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数 B:应付账款总账余额
C: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数 D: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数
6、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有__。A.公式法 B.因素法 C.列表法 D.百分比法
7、公司债券的法律特征包括__。
A.公司债券的持有人是公司的债权人,对于公司享有民法上规定的债权人的所有权利
B.公司债券的持有人,不问公司是否有盈利,对公司享有按照约定给付利息的请求权
C.公司债券到了约定期限,公司必须偿还债券本金
D.公司债券的持有人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人获得清偿的权利
8、关于营业税的起征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__。A.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B.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为个人和小规模企业 C.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1000~5000元 D.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9、张某2010年8月进入甲公司工作,公司按月支付工资。至年底公司尚未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关于公司与张某之间劳动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公司与张某之间可视为不存在劳动关系
B:公司与张某之间可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公司应与张某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支付工资补偿 D:张某可与公司终止劳动关系,公司应支付经济补偿
10、甲资产评估公司在乙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过程中,为该股份公司的主要发起人丙出具了虚假的证明文件,收取了15万元评估费。有关机构拟对甲资产评估公司采取的下列处罚措施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__。A.对甲公司处以60万元的罚款 B.没收甲公司15万元的违法所得 C.责令甲公司暂停执业
D.因产生恶劣社会影响而吊销主要负责人的执业资格证书
11、当企业出现现金短缺,是由出纳保管不善造成的,则应记入__账户。A.管理费用 B.其他应收款 C.其他应付款 D.营业外支出
12、下列关于结账说法正确的是__。
A.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登记入账 B.为了赶编财务报表,可以提前结账 C.本期的应急收益应确认计入本期收入 D.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13、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能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增减变动的事项有__。A.收到股票股利
B.被投资企业购入土地使用权 C.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D.投资企业赚得利润
14、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的法律有()。
A: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法律
B: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 C: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法律 D: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法律
15、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分类,可以分为__ A.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
B.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C.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D.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
16、下列关于社会危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刑法之所以将某一行为规定为犯罪,其内在的驱动力在于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B.如果一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国家就不能将之规定为犯罪而加以惩罚 C.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没有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国家也没有必要规定为犯罪而用刑罚加以制裁
D.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17、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人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____万元。A:95 B:105 C:100 D:115
18、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利息支出中.准予直接扣除的是__。A.企业筹办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
B.购买原材料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支出
C.建造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利息支出 D.购置无形资产期间的利息支出
19、下列选项中的行为属于内幕交易行为的有__。A.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
B.内幕人员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征券
C.内幕人员向他人泄漏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D.非内幕人员根据其获得的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变造会计凭证行为的是__。
A.业务员甲将购货发票上的金额20万元,用“消字灵”修改为80万元报账 B.某公司为其长期客户虚开销货发票一张,并按票面金额的10%收取好处费 C.企业现金出纳丙将一张费用报销凭证上的金额由7000元涂改为9000元 D.购货部门转来一张购货发票,原收货方记录有误,出票单位已作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出票单位公章
21、企业处置一项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实际收到的金额为1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80万元,其中成本为7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1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为____万元。A:30 B:20 C:40 D:10
22、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负责制定并公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部门是__。A.国务院审计部门 B.国务院金融部门 C.国务院财政部门 D.国务院税务部门
23、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有__。A.张某获得的保险赔款 B.王某出租房屋所得
C.李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
D.赵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退休工资
24、财产清查的方法有__。A.技术推算法 B.收付实现制 C.发函询证法 D.实地盘存法
店面股份持有一半证明合同 篇5
乙方姓名: 身份证号: 现有经营的圣地罗阑店铺。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由甲方乙方共同合作。全面实施两方共同投资共同合作经营的决策,并成立股份制店铺,经两方平等协商,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签订本协议,以供信守。
一、甲乙双方共同总投资60万元。(其中甲方投资30万元,乙方投资30万元)资金必须在1月1日前到账。 二、经两方共同协商甲乙双方共有圣地罗阑店铺各拥有50%股份。 三、甲乙双方在共同经营圣地罗阑店铺的产生所有盈利亏损都有甲乙双方共同持有的股份比分配。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生效。
甲方: 乙方:
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死刑复核案 篇6
广东和志满律师事务所吴行军 *** 被告人张天祥,男,汉族,1975年12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中专文化,原系深圳××××××厂法定代表人,户籍地湘潭县××镇××村××号,租住广东省深圳市××区××小区××栋××室。2012年11月23日被逮捕。现在押。
被告人蔡炳权,男,汉族,1981年2月5日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市,小学文化,农民,户籍地陆丰市××镇××村××巷××号,租住广东省深圳市××区××小区××栋××室。2012年11月23日被逮捕。现在押。
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天祥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蔡炳权犯贩卖毒品罪、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一案,于2013年12月24日以(2013)海中法刑初字第70号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张天祥犯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认定被告人蔡炳权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张天祥、蔡炳权均提出上诉。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依法开庭审理,于2014年7月22日以(2014)琼刑一终字第30号刑事判决,维持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张天祥的定罪量刑,撤销原审判决中对被告人蔡炳权的定罪量刑,认定被告人蔡炳权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并依法报请本院核准。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复核,依法讯问了被告人。现已复核终结。经复核确认:
一、关于张天祥贩卖、运输毒品,蔡炳权贩卖毒品事实 2011年,被告人张天祥通过他人介绍结识了被告人蔡炳权,得知蔡在老家广东省陆丰市有毒品进货渠道,遂向蔡炳权提出购买毒品,蔡炳权表示同意,此后二人多次进行毒品交易。2012年8月上旬,张天祥打电话向蔡炳权提出以每千克13万元的价格购买12千克甲基苯丙胺(冰毒)。蔡炳权以每千克12万元的价格向毒品上家赊购了12千克甲基苯丙胺后,开车送到广东省深圳××××××厂交给张天祥。张天祥将12千克甲基苯丙胺装入纸箱,安排其妻子曾爱云(同案被告人,已判刑)将该纸箱混在模具包装箱里通过物流寄到海南省海口市,又安排其在海口市开设的工厂的员工存放在曾爱云所租的海口市××居民楼××室内。同年9、10月间,张天祥以每克200元的价格多次向同案被告人梁明、梁其斌、戴学森(均已判刑)、“阿坤”(在逃)等人贩卖甲基苯丙胺共计约1千克。同年10月17日,公安人员抓获张天祥,后在张天祥的指认下,从上述曾爱云所租房间内缴获甲基苯丙胺11包,净重10939.96克。2012年9月的一天,张天祥在海口市电话联系在深圳市的蔡炳权,让其帮忙以5万元的价格将350克甲基苯丙贩卖给一湖南老乡,并答应将收来的5万元给蔡炳权用于冲抵先前拖欠的购毒款。蔡炳权答应后,按照张天祥的安排,通过曾爱云从张存放在深圳××××××厂办公室柜子一盒子内的500克甲基苯丙胺中称取350克前往约定地点与张天祥的湖南老乡交易,后因对方毒资不足而交易未成。蔡炳权将其中200克甲基苯丙胺返还毒品上家,将剩余的150克藏于自己家中并部分吸食。同年10月18日,公安机关从蔡炳权租住的深圳市××区××小区××栋××室查获透明塑料袋包装的甲基苯丙胺2包,净重105.0296克。
2012年10月上旬的一天,张天祥在深圳市宝安机场高速路口附近通过“新仔”(在逃)介绍向一广东省惠东籍男子(在逃)以20.4万元的价格购买了12千克氯胺酮(“K粉”)及87粒“摇头丸”(MDMA)。张天祥将上述毒品重新包装并安排曾爱云通过物流从深圳市寄到海口市。同月15日,曾爱云将该批毒品与其他货物一同交运。18日,公安机关在海口市××区×××路××物流公司查获氯胺酮12包,净重11625.74克及“摇头丸”87粒,净重24.2374克。
综上,张天祥共贩卖、运输甲基苯丙胺12439.96克、氯胺酮11625.74克、“摇头丸”24.2374克;蔡炳权贩卖甲基苯丙胺12289.96克。上述事实,有第一审、第二审开庭审理中经质证确认的查获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摇头丸”及电子秤、手掌秤,手机通话清单、民航乘机记录、银行交易记录、货运单,证人陈某某、程某、李某甲、何某、李某乙等的证言,毒品鉴定意见,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及辨认笔录和同案被告人梁明、戴学森、梁其斌、曾爱云的供述等证据证实。被告人张天祥、蔡炳权亦供认。足以认定。
二、关于蔡炳权非法持有枪支事实
被告人蔡炳权因被告人张天祥长期拖欠购毒款,为逼迫张还钱,即向“阿勇”(在逃)提出借用手枪,后与“阿勇”商定以2万元价格先试用再购买。“阿勇”交给蔡炳权一支手枪,并送给蔡四发子弹及一件防弹衣。2012年10月18日,公安机关从蔡炳权处缴获仿**式手枪一支、子弹三发。
上述事实,有第一审、第二审开庭审理中经质证确认的仿**式手枪一支、子弹三发,证人程某的证言,枪支鉴定意见等证据证实。被告人蔡炳权亦供认。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人张天祥违反毒品管理法规,贩卖、运输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摇头丸”等毒品,其行为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告人蔡炳权违反毒品管理法规,贩卖甲基苯丙胺,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违反枪支管理法规,非法持有枪支,其行为又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应依法予以并罚。张天祥、蔡炳权贩卖毒品数量大,纯度高,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惩处。第一、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程序合法。第二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九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五十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核准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琼刑一终字第30号维持第一审对被告人张天祥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被告人蔡炳权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判决。
本裁定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点评:
(一)为了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二)毒品犯罪往往是共同犯罪居多,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持有股票投资分析 篇7
1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分析
1.1 持有至到期投资
所谓持有至到期投资,指的是有确定的到期日、有确定的回收金额或者是可以确定的回收金额、有确定的企业意图,并且企业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一般来说,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从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持有至到期的客观条件,也就是该种金融资产要有确定的到期日,确定的回收金额或者是可以确定的回收金额;第二,企业的主观意图,也就是说企业在取得该种金融资产后,会将其处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这表明了企业的主观意图;第三,企业要有能力将该种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一般来说,企业需要运转正常,同时财务资源充足且受外界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企业购买的固定利率的国债,具有确定的到期日和确定的回收金额,如果企业主观上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那么该国债就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所有条件。另一方面,股权投资因为没有确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的客观条件,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所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作为一种非衍生金融资产而存在,并且这种金融资产在一开始就被确定为可出售。一般来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包括以下几种: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有另外一种简明的定义,就是如果企业购入一种金融资产,既不会在短时间内将其出售,也不会对其持有至到期,那么这种金融资产就记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2.1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要求,企业在该金融资产到期日之前不能任意改变,因为这违背了企业最初的意思表示。换言之,企业在进行该类投资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意图,除特定的不可抗力或者是最初难以预料的情况外,企业需要对这种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日。
一般来说,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当天,企业应当评价所持有的至到期投资,一旦发现企业自身的能力不足以继续持有,或者最初的意图有所改变,需要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新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且在后续的会计计量时按照公允价值处理。在进行重分类会计处理的当日,公允价值和入账价值会存在差额,这个作为资本公积计入。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时转出,或者其价值减少,应当作为当日损益计入。
按照持有到期的规定,该种资产具有确定的时间。一旦企业想要在中途将其出售,而所处的情况又不免责,那么企业需要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将持有到期投资重新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且,在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处理当日的公允价值。同时,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间会存在差额,这个差额需要作为其他资本公积计入。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时转出,或者其价值减少,应当作为当日损益计入。
[例1]2009年1月2日,某公司在活跃市场中购入了某债券工地的不可赎回债券,该债券的发行日为2009年1月1日,面值为2 000万元,期限为5年。除此之外,企业按照该债券10% 的票面利率一共支付了2 200万元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约定,该债券的利息每年支付一次,最后一次支付是在第五年,同时,购买的本金也会归还。2010年1月1日,由于企业扩充,公司决定出售80% 的债券,出售当天,涉及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2日,购入债券
(2)2009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3)2010年1月1日,出售债券
由于为不可赎回证券,2010年1月1日,公司因扩充需要出售80% 证券,这并不是一开始的意思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余下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金额为最初总额的20%,需要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重新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具体如下。
2.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记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些情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持有人的能力或者是意图产生了变化;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准确计量,这种情况一般出现的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重分类的当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3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限为“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在这个时间范围内,金融资产按照规定可参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范围,金融资产的计量要参考摊余成本来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时,摊余成本将作为所处理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例2]某公司在2008年12月15日在二级市场中以平价购买了面值为2 000万元的债券,期限程度为3年,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划分。2009年5月24日,该公司打算将这些债券进行持有至到期的会计处理,并且该公司的能力符合持有至到期的要求。因此,将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进行会计处理的当天,债券包含的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包含的账面价值为2 1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2 20万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涉及的会计处理如下:
3 结语
持有至到期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企业的会计准则中是两种不同的金融资产,它们有各自的计量方式。而本文的研究针对持有到期投资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一特殊处理而展开,分析了两者的概念,重点探讨了重分类的处理,并进行实例分析。
摘要:企业的会计准则中对不同的金融资产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两种不同的金融资产,其计量方式也不同。本文探讨一种相对特殊的处理方式,即企业根据自身确立的会计准则,以及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处理后记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进行实例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诉讼机制构建 篇8
关键词:基金持有人;诉讼机制;集团诉讼
中图分类号:D9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23402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中投资、专家理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已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联合协作获取投资收益的工具。
像其他经济组织一样,投资基金也存在投资者与管理人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投资基金中的利益冲突比其他经济组织更加尖锐。这是因为,基金投资者的投资量、收益份额、投票权在整个基金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他们所能获得的信息量也很少。另一方面,投资基金产业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在一些重大事项上,基木上完全由基金管理人决定,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变得不可避免。而这种利益冲突的有效解决则取决于是否能够建立完善有效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诉讼机制。
1构建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诉讼机制的必要性
我国证券基金市场随着中国股市的火爆而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与庞大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相适应的诉讼机制并没有确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投资者诉讼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与国外相关制度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应建立证券投资持有人诉讼机制,以适应当前的实践需要并减少和国外的制度差距。
法律的可诉性是为法律文本的脉搏,可以激活法律条文的生命。如果缺乏司法的救济,一切制约都是软性的,就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而言,基于信托法律关系的要求,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享有以知情权为基础的监督权,而持有人大会则是持有人行使监督权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场所。因此应当赋予基金持有人民事诉权,作为他们抵抗基金管理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持有人有权对基金管理人损害其合法利益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这表明我国立法已经赋予持有人广泛的诉权。引起诉讼的情事很多,如管理人未尽信息披露义务、发生关联交易行为等等,给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的,基金持有人均有权利提起诉讼,请求损害赔偿。但是由于投资基金纠纷有受害人数众多且多为小额损失受害人的特权利。
因此,基金纠纷诉讼的模式选择至关重要,合理的诉讼模式,有利于节约成本,使持有人真正享受到司法救济的保护。在证券市场,通常存在个人诉讼(Direct Action)与集体诉讼((Class Action)两种模式。由于证券纠纷的一般受害人数量非常多,由个人分别单独提起诉讼难度很大。而集体诉讼模式可以大大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体现了对群体性纠纷的有效救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我国构建证券基金持有人集团诉讼机制的可行性
基金市场一旦发生管理人员违规操作侵害投资者权益,牵涉的受害者将成千上万或者更多,其中散户型持有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导致一般的集体诉讼制度无法应对这类纠纷给诉讼带来的巨大困难。相比较代表人诉讼、选定当事人诉讼而言,集团诉讼制度是更为适于解决基金纠纷的一种诉讼机制。一旦达成和解或得到法院的判决,所有参诉的成员(甚至包括未参诉的受害者)都不可以再以同样事由对被告方提起诉讼。
(1)集团诉讼中牵头原告的适格条件较代表人诉讼中的代表人及选定当事人诉讼中的选定当事人要宽松。代表人与选定当事人一般都要求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在当事人人数不是太多的时候,这种方式尚可行,但在受害者数量庞大的情况下,集中全体成员的意见并须达成一致有相当的困难,导致代表人与选定当事人的确定常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而集团诉讼中,由法院挑选最合适的原告代表诉讼(一般情况下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其他当事人(将成为缺席原告,Absent Members)对该牵头原告的接受适用默示授权的原则,这样就节省了大量成本。
(2)集团诉讼的诉讼主体容纳空间大于代表人诉讼制度与选定当事人制度。无论是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还是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实际上都是一种封闭状态,那些因为未获得消息而未能进行登记的受害者被排除在诉讼程序之外,因此,对诉讼主体的容纳是有限的。在对诉讼主体的容纳性方面,集团诉讼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集团诉讼的结果(和解或法院判决)之约束力及于全体的受害者。那些对诉讼甚至自身利益受损的事实都毫无所知的受害者同样可以享受到胜诉带来的利益。从另一个角度讲,它能对受害者最大限度地涵盖,有效地避免了重复诉讼以及由重复诉讼带来的一系列弊病:对社会成本与投资者个体成本的无端耗费、造成同一案件结果不一致的现象等。
(3)集团诉讼特有的退出机制体现了意思自治的原则,兼顾了少数受害者的利益。集团成员可以选择在法院公告期间或和解阶段申请退出集团诉讼,据此可以不受诉讼结果的约束。这一退出机制的实行,实质上是对集团诉讼在诉讼主体自动包容机制方面的一种必要的修正,兼顾了一般性与特殊性,既保护了大多数受害者利益,又体现了对少数派意志的尊重。
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诉讼机制的具体构建
3.1具体诉讼程序的构建
(1)原告确定程序。法院在决定受理案件之后,即应对该诉讼事实进行公告,以保障更多的受害人直接参与到诉讼程序中来。法院依照职权选择最合适的当事人担任首席原告。首席原告资格的获得与保持适用默示授权原则,即只要其他原告没有在法院公告期间明确对首席原告的人选提出异议,该首席原告的资格就有正当性。
(2)法院审查程序。法院应当对案件的各方面进行确认,主要是对本案是否适用集团诉讼模式以及首席原告的资格是否具有正当性进行审查。由于集团诉讼关涉甚巨,其启动与否应当谨慎行事,稍有差池便会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法院的主动审查可以在源头上将这种危机化解掉。
(3)和解或判决程序。当事人之间可以达成庭外和解,而不进入判决阶段。事实证明,在集团诉讼中,和解往往是十分有效的一种解决机制。1998年超过百万的纳斯达克投资者从JP摩根、美林证券、万全证券等华尔街28家知名券商处,获得了1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该宗集团诉讼的案件就是以和解结案的。但需注意的是,和解不应当成为必经程序。
(4)成员退出程序。成员选择退出集团诉讼,必须以明示的方式进行,并且只能在和解阶段结束之后、判决之前作出。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法院公告阶段与审查阶段赋予受害人退出集团诉讼的权利自然是为了尊重受害人的自主选择;而之所以规定集团成员可以在和解阶段行使退出权,是为了防止首席原告与被告进行协商达成的和解事项侵害其合法权益。
对首席原告滥用权力的制约:
实践中,常常出现被告贿赂首席原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首席原告可能会在利益的驱动下,滥用其他集团成员的信任,与被告达成侵害全体原告的和解协议。对这一情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加以防范。
(1)首席原告与被告达成的和解协议必须公开。不仅协议的内容应当向全体原告公布,而且和解的整个过程也应当最大程度地透明化。缺席原告可以选择退出集团诉讼,也可以在法院进行的和解审查过程中表达对和解协议的意见,或者提出更换首席原告的人选。
(2)法院应当对达成的和解进行审查,主要是调查首席原告是否有与被告合谋侵害其他原告利益的情形。在审查阶段,法院应当广泛听取缺席原告的意见。审查完毕,如没有上述情形存在,则批准该和解协议;否则,则认定该协议无效,由此可以引起重新和解或直接进入判决阶段。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取消现任首席原告的资格,另作他选。
3.2律师费用的负担
在普通诉讼中,各方诉讼当事人各自承担自己的律师费用。然而在集团诉讼中,由数额庞大的原告共同分担律师费,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而由首席原告独自承担巨额的律师费用有失公平,只会导致无人愿意担任首席原告的现象。美国实务界实行的“成功酬金”制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原告可以不预付律师费用,或是由首席原告垫付部分费用。待胜诉或是达成有利和解之后,从所获赔偿金中支付律师费用;如果败诉,则原告不承担支付律师费的义务。在该制度中,律师实际上代替原告承担了败诉的风险,有利于鼓励权益受到侵害的基金持有人积极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司法救济。
3.3积极发挥基金持有人大会在诉讼中的作用
基金持有人大会作为基金持有人行使对管理人监督权的重要组织,理应在基金持有人诉讼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积极推动基金持有人诉讼的提起。一般说来,散户型基金持有人因为管理人的违规操作受到的损害都是小额的,因此缺乏提起诉讼的动力,更由于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怕受诉讼之累等心理的存在,散户持有人怠于行使诉权比较常见。基金持有人大会可以通过决议对管理人提起诉讼,并可以选出人选负责此事务,其所需费用由持有人大会的会费中支出。
(2)监督首席原告的诉讼行为。首席原告的人选是由法院依照职权确定的,不过应当允许持有人大会向法院推荐候选人,而法院一般也会乐于采纳持有人大会的建议。持有人大会(可以选出监督上作的负责人)应实时监督首席原告的诉讼行为,一旦发现牵头原告有与被告之基金管理人合谋损害广大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形,可以通过大会决议更换该牵头原告,并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经过调查认定确有上述合谋行为,如无正当理由,即应当采纳基金持有人大会的建议、更换牵头原告。
(3)应当承担起传递诉讼信息的责任。在集团诉讼中,很难保证原告都能充分获取到诉讼信息,而在例如法院公告阶段,信息的获取是相当重要的,关系到受害人是否能够知道案件诉讼这一事实进而能否亲身参与到诉讼中来(当然,大多数的基金持有人只能成为缺席原告)。虽然,法院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消息的传播范围尽可能地广,但鉴于基金持有人大会与基金持有人的密切联系,通过持有人大会传递诉讼信息能够大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开辉.开放式基金理论、实务与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石少侠.论股东诉讼与股权保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02.
[3]陈志武.证券集体诉讼在美国的应用,证券法律评论,总第2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70.
[4]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