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现金持有量

2024-08-15

最佳现金持有量(通用9篇)

最佳现金持有量 篇1

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既能满足企业资金流动所需又不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现金持有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现金流主宰着一个企业的命运。现金短缺或不足会造成生产经营中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从而加剧企业风险。较多的闲置资金, 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降低现金使用效率, 从而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非常必要。

一、现金持有相关理论

1、静态权衡理论

静态权衡理论认为, 企业出于交易性和预防性动机而持有现金, 但现金持有过多会产生机会成本, 持有过少又会产生交易成本, 企业在持有现金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作出理性选择, 其持有现金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交点就是企业持有的最佳现金数额。现金持有权衡理论主要考虑交易成本动机因素, 以Baumol (1952) 和Tobin (1956) 的交易成本模型为代表,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需求量是确定的, 不考虑企业为预防不确定因素而持有的缓冲库存现金量。现金持有量增加, 现金与有价证券交易的次数降低, 交易成本下降, 机会成本上升, 现金交易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 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当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低时, 现金持有水平最优。

2、融资优序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认为, 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从而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外部融资成本, 为最小化融资成本, 企业存在融资偏好。由于外部融资存在隐性和显性的融资成本费用, 企业会优先选择内源性融资, 如果内部融资不足以满足企业投资, 则会偏好于安全性债务融资和风险性债务融资, 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该理论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最佳现金持有量, 仅仅将现金持有作为留存收益与投资需求之间的调节器, 当企业实现的经营现金流量充足时, 满足投资需求后进行债务的偿还与现金的积累, 当留存收益不能满足投资需求时, 企业将动用持有的现金, 若有需要, 再进行融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扩张, 建立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获取高额现金并购持有成为企业现金持有的主要动机之一。

3、代理理论

现金持有代理理论认为, 企业持有大量现金与企业管理者的利益是相互一致的, 而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企业的代理成本主要分为管理层操纵性代理成本和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两类。管理层操纵性代理成本是指由于监管机构的存在, 企业持有更多现金可以使管理层免受来自外部投资者的制度约束, 从而为管理层自身利益牟利。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则是指管理层倾向于构建商业帝国, 对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或者消费更多额外的紧贴增加私人消费。自由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生产的现金, 是经营活动全部成果, 管理者要想使企业更有价值, 就应该增加企业的实体现金流量。

二、企业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分析

1、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现金持有量的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假说认为小规模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 在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被清算的可能性很大。相反, 大规模企业会带来规模经济, 外部融资成本较低, 因此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较小。

(2) 市净率。市净率代表着企业的成长机会, 成长性好的企业一旦现金不足, 将会失去优质的投资机会, 企业现金短缺的成本较大, 这类企业倾向于多持有现金。

(3) 债务期限。债务期限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短期债务融资额正相关。短期债务比例越高的企业, 信息越不对称, 这类企业倾向于增加现金持有量来规避不确定性。

2、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影响现金持有量的企业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主要涉及股东、债权人的法律保护程度等。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高, 股东与债权人等的利益就越能得到保障, 从而对代理人的约束也就越有效, 相应的企业现金持有量也就越低。

(2) 经济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经营和战略计划会随着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当经济不确定性程度较大时, 企业倾向于持有较多现金, 以应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3) 银企关系。较好的银企关系有利于企业获取外部融资, 企业会持有少量的现金;当银行对企业拥有较大的影响时, 银行会诱导企业持有较多的现金。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信誉、发展潜力与价值的重要评价指标, 加强现金管理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保持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对于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现金又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 持有量过多, 势必提高现金管理成本, 也会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因此, 如何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 提高资金运行效率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也是企业开展现金管理的基本目标。

1、成本分析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是通过分析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 寻找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该模型认为企业因持有现金而发生三种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

(1) 机会成本。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所付出的代价即为机会成本。企业为了经营业务, 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 以应付意外的现金需要。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

(2) 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对现金的管理而发生的支出, 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比例关系。

(3) 短缺成本。短缺成本指因缺乏现金, 不能应付生产经营业务开支所需而遭受的损失或丧失的利益。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增加而减少, 随现金持有量减少而增加。

上述三项成本之和即为持有现金的总成本, 其之和最小者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如图1所示, 总成本线是一条抛物线, 该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持有现金的最低总成本。企业应用成本分析模型主要根据历史经验设计多种现金持有方案, 然后分别计算各方案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 再选取总成本最低的方案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2、存货模型

存货模型又称为鲍曼模型, 用以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的模型。该模型将现金视为一种特殊的存货资源, 各种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理性经济人应该着眼于现金的有关成本最低。该模型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 通过权衡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将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的交易成本, 寻求一个均衡现金持有量, 使得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最低。该模型有如下假设:现金收支在整个期间内是均匀分布的;有价证券的投资收益率是固定不变的;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每一次的转换费用是固定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换。如图2所示, 假定现金交易成本是固定的, 在一定时期现金的使用量确定的情况下, 每次以有价证券转换的现金金额越大, 企业平时持有的现金量就越高, 转换次数则越少, 交易总成本则越少。因此在现金成本构成的图上可以将交易成本和短缺成本合为同一条线。

四、结语

本文运用成本分析模型及存货模型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在成本分析模型下, 三种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在存货模型下, 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相交点为总成本的最低点, 此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最终确定的现金持有量也更符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需要。

摘要:现金持有决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现金持有行为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战略和经营环境, 而且与企业运营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从现金持有的相关理论及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方面深入分析, 综合运用成本分析及存货等模型对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进行测算, 以期为企业加强现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现金持有量,成本分析模型,存货模型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献华、姜秀珍、田亮:影响企业现金持有量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问题探究, 2004 (3) .

[3]李小东: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的应用评价[J].财会月刊, 2006 (5) .

[4]胡国柳、蒋永明: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因素——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

[5]张人骥、刘春江:股权结构、股东保护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J].统计与决策, 2007 (3) .

资本结构与现金持有量 篇2

【关键词】资本结构;现金持有量;财务杠杆

一、引言

现金持有量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金持有较多,企业的流动性较强,但是盈利性较差。企业应该持有多少现金量,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这是学者所关心的问题。现金持有量和企业的筹资活动密切相关,而企业筹资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本文将资本结构与现金持有量联系起来具体研究财务杠杆,资本内部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量。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已有文献研究现金持有量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杨兴全、孙杰(2007)研究发现公司现金持有量与资产负债率、银行性债务、净营运资本负相关。而刘小雨和孙玉甫(2011)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黄唯怡(2013)研究发现公司现金持有量与资产负债率总体上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较高和较低的公司,其现金持有量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中等资产负债率水平的公司,其现金持有量随杠杆率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持有量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

假设1: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

此外,本文还具体研究了资本内部结构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企业在日常交易活动中占用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客户的资金而形成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负债。商业信用负债的资金成本低,财务风险小。企业商业信用负债的比例越高,表明企业能够占用利益相关者的资金越多,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也就越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2:

假设2:商业信用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银行长短期借款和发行债券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这类资金的成本较高,财务风险较高。企业如有较多该类负债,还款压力较大,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较低。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3:

假设3:银行借款和债券类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样本选取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至2015年数据,剔除金融业和综合类行业。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

2.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表1列示了本文所用的变量。本文的因变量是现金持有量。对现金持有量的度量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现金的相对指标,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总资产的比例;二是用现金的绝对指标,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取自然对数,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负值的数据予以剔除。

本文的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资产负债率、商业信用债比例、银行借款比例、債券类负值比例。商业负债指的是企业在与其客户和供应商交易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资金占用,主要包括赊购原材料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以及预售产品所形成的预收账款。银行借款包含借款期限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和借款期限在一年之内的短期借款。债券类负债主要指发行公司债券所形成的应付债券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

此外,本文在模型中还加入了一些控制变量,包括:净营运资本、资产规模、现金流量、盈利能力等。

本文的实证检验模型如下所示:

模型的变量定义详见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2是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由表2可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总资产的比例均值约为19%,来自银行借款的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15%。A股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均值约为46%,在总负债中,商业信用负债的比例约为41%,债券类负债的比例约为3%。净营运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4%。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约为4%。各个变量的标准差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多元回归分析

注:括号内为t值,*代表p< 0.10, **代表p< 0.05, ***代表p< 0.01

表3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由表3可知,Lev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Lev平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其现金持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即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现金持有量呈下降趋势,但当资产负债率达到某一水平时,现金持有量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

商业信用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具有较好的商业信用时,可以适当占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资金,形成较高的现金持有量。银行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企业向银行的负债较多时,企业的现金需要偿还银行借款的利息和本金,导致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较低。债券类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发行债券的公司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这类公司的偿债能力很强,现金持有量较高。

净营运资本与现金持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当企业日常运营占用的资金较多时,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较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盈利水平较高时,现金持有量较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但结果并不显著。

五、结语

本文实证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现金持有量呈U型关系。信用负债比例和债券类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银行借款负债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负相关。本文的结论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现状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翩翩.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4.

[2]杨兴全,孙杰. 企业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7(6): 47-54.

[3]孙进军,顾乃康. 现金持有量决策具有战略效应吗?——基于现金持有量的平均效应与区间效应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3):85-96.

[4]乔发栋,刘博研,韩立岩. 现金价值与公司资本结构[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1):71-79.

[5]刘小雨,孙玉甫. 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9-10.

[6]刘义娟,彭丽,兰茹佳. 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现金持有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1):17-21.

作者简介:

最佳现金持有量研究方法综述 篇3

一、均衡分析法

均衡分析法认为,持有现金既存在收益又存在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两者相互制约并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果。当现金持有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现金持有达到最佳水平。目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交易成本模型和静态权衡模型。

Keynes (1936)的交易成本模型是最早运用均衡分析法研究现金持有量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分析了影响现金短缺及现金持有成本的因素。交易成本模型中,均衡的双方为现金短缺的边际成本和现金持有的边际成本。Keynes认为,影响现金短缺边际成本及现金持有边际成本的因素有:外部融资交易成本、投资机会成本、套期保值成本等。

静态权衡模型是权衡理论在现金持有领域的应用成果,权衡的双方为现金持有的边际收益和现金持有的边际成本。Opler (1999)认为,持有现金的收益包括:筹资成本的节约、不必处理资产和进行支付所获得的收益、运用流动资产为投资和其他业务提供资金所获得的收益;而持有现金的成本是这些资产的回报较低和相应的税收待遇。Ferreira和Vilela (2004)则认为,现金持有的收益包括:财务困境发生概率降低的收益、在财务约束下仍能坚持其财务政策的收益、外部资金筹措成本或现有资产变现成本最小化的收益;持有现金的主要成本是投资于流动资产的机会成本。

以上基于均衡分析法的两种模型基本上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Beltz和Frank (1996)、Kim (1998)、Opler (1999)、Almeida (2002)先后以美国的公司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静态权衡模型的理论假设。

二、成本优化分析法

成本优化分析法认为,当持有现金的各项相关成本之和最小时,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最佳。其特点在于用简单的公式替代大量繁琐的主观分析,方便企业直接使用,可操作性强。但因其假设苛刻,运用成本优化分析法计算出的最佳现金持有量难免与现实脱节。目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主要有现金库存模型、Baumol-Tobin模型和Miller-Orr模型。

Baumol (1952)的现金库存模型是第一个基于成本优化思想建立的理论模型。借鉴最佳库存水平的基本原理,Baumol将现金视为一种特殊的存货,其成本可分为两类:每次筹措资金发生的费用和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模型假定现金收入是连续的,现金支付是非连续的,现金管理总成本为持有现金机会成本与转换现金(证券交易)成本之和,且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水平最优。

Tobin (1956)在现金库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因素创建出著名的Baumol-Tobin模型(简称“B-T模型”),并由此形成了基于现金库存模型的货币需求理论。此后B-T模型得到不断改进,Frenkel和Jovnoavic (1980)将净支付额、投资组合调节成本、净支付额的波动等引入模型,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Beckham和Foreman (1988)通过实验对B-T模型进行验证,认为模型还需要引入决策成本变量,否则B-T模型不能广泛运用。

同样以现金库存模型为基础,Miller和Orr (1966)创建出一种能处理每日随机变化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MillerOrr模型。该模型求解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仍然是对总成本(交易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求最小值,其中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转换的交易成本固定,交易次数是一个随机函数,取决于每日的现金净流量,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为有价证券的日收益率。它的贡献在于考虑了因持有现金而损失的机会成本,并放宽了现金库存模型中现金流量与现金收支完全可以预测的假设,使模型更加贴近现实。

三、因素分析法

1.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现金持有量的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有:

(1)企业规模。规模经济假说认为小规模企业举债时的限制性条款较多,外部融资成本高,并且在发生财务困境时被清算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大规模企业由于证券发行的固定成本会带来规模经济,外部融资成本较低,因此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较小。可见,企业规模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Meltzer, 1963)ㄢ

(2)市净率。市净率代表着企业的成长机会,成长性好的企业一旦现金不足,将会失去优质的投资机会,企业现金短缺的成本较大,这样的企业倾向于多持有现金。可见,市净率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Dittmar, 2003)ㄢ

(3)财务杠杆比率。现金持有量与财务杠杆比率的关系不是很明确,一方面,随着财务杠杆比率的升高,企业破产的概率会增加,为降低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一般持有较多的现金;另一方面,财务杠杆比率反映了企业举债的能力,财务杠杆比率越高,企业的举债能力越强,外部融资成本越小,企业倾向减少其现金持有。

(4)债务期限。债务期限理论模型认为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短期债务融资额正相关。因此短期债务比例越高的企业,信息越不对称,这类企业倾向于增加现金持有量来规避不确定性(Guney, 2004)ㄢ

针对现金持有量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很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如表1所示:

2. 公司治理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现金持有量的公司治理因素主要有:

(1)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的控股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因此拥有大股东的企业的代理成本较低,不需要持有较多的现金;也有观点认为,股权集中会诱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的行为,大股东通过积累大量现金来增加自己控制的资金数量。

(2)管理层持股比例。随着管理层持股数量的增加,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积累现金也要负担成本,因此管理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然而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外部股东监督管理层比较困难,管理层会选择持有更多的现金来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Faulkender, 2002)ㄢ

(3)董事会特征。董事会特征主要分为董事会规模与董事会构成。在董事会规模上,较大的董事会规模因涉及较多的决策人员,使决策过程变得迟缓而缺乏效率,因此董事会规模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Kusnadi, 2003);在董事会构成上,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比重的增加,会促进企业的监管效率提高,进而减少企业的现金持有量(Fama和Jensen, 1983)ㄢ

(4)流通股比例。流通股股东追求的是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他们在股票价格上涨时获得较多利益,因此有参与公司治理和监督管理层的动力,有利于企业合理持有现金。但随着流通股比例持续升高,公司的个人股东趋于零散化,公司外部治理机制难以对管理层实施监管,管理层容易达到“利益侵占”状态,企业倾向于持有过量的现金。

关于公司治理与现金持有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很多,国内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但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如表2所示:

3.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现金持有量的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有:

(1)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提高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是加强公司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高,股东与债权人等外部投资者监督与约束经营者的权利就越能得到保障,企业就越倾向于减少其现金持有量。

(2)执法质量和债权人的法律保护程度。执法质量和债权人的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会促使企业持有更多现金。原因在于执法质量和债权人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使得公司在财务困境中破产的概率上升,公司倾向于通过增加现金持有量来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

(3)经济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经营和战略计划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当经济不确定性很大时,企业倾向于多持有现金,以应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4)银企关系。以银行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会导致财富从企业向银行重新分配,当银行拥有垄断权时,银行会诱导企业持有较多的现金。

针对现金持有量企业外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如表3所示:

四、评价与展望

如上所述,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三种研究方法各具特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最佳现金持有量进行了诠释。由于分析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以上所述的三种现金持有量研究方法各具优点,也各有不足,如表4所示。

根据以上对三种研究方法的评价可知,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完美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

尽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研究方法日臻完善,但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 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因素分析法的研究角度虽然全面,但对于众多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尚没有相关论述,各因素的重要性顺序、基础派生顺序如何仍有待解决。 (2) 理性人假设的放宽。目前的研究全部是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展开的,而在真实环境中,人的非理性因素往往会对现金持有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管理者行为特征、盈余管理水平等因素有望被引入该研究领域。 (3) 最佳现金持有量是否存在。啄食理论(Myers和Majluf, 1984)的提出为现金持有量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该理论不仅否定现金持有量存在最佳水平,而且对以往研究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提出了质疑。如何缓解这些矛盾,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70772087)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40141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彭桃英, 周伟.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研究——代理理论抑或权衡理论.会计研究, 2006;5

[2].胡国柳, 蒋永明.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因素——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6

[3].沈艺峰, 况学文, 聂亚娟.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现金持有量价值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 2008;1

[4].章晓霞, 吴冲锋.融资约束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政策吗-——来自现金与现金流敏感度的分析.管理评论, 2006;10

[5].杨兴全, 孙杰.企业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 2007;6

证券分析师:长期持有现金吧 篇4

在证券分析师当中,王建法绝对是一名异类。首先他很低调,不怎么会说话;其次他对股市的态度相当保守,即使大盘指数高飙的时候;再者,他对工作关系以外的人甚少谈股票,即便说起,第一句话也是“别玩股票吧”。

“现在我每天的主要工作还是给机构投资者写报告。这个工作,牛市熊市都一样。不过现在大盘跌得那么厉害,大家不是很迫切地需要这些信息。”王建法说的时候,有点自嘲。

牛市的时候没人听我的劝告

一年前万人空巷,全民皆股的印象,还残余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之前牛市的时候,很多分析师都比较浮躁,因为随便写随便涨,胆子越来越大了。其实市道不好,更能体现我们研究分析的价值。现在每一句的报告我都会下功夫去写。”

股市走势不明朗,给研究分析带来更多的难度,王建法也坦言很有压力,“市场波动并非个人能准确预测,没办法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到。有时候把写完的报告翻来覆去地看,有信心不足的感觉。”

分析师不是神,观点当然对错参半,所幸跟他合作的客户都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机构。如果王建法的报告稍微大胆一点,他们会有自己的思考不会盲从,比散户要理性一点,不会揪着分析师一顿臭骂。

在大盘从6000多点狂泻到1700多点这段时间,许多股民手上的80%到90%的资产蒸发了,有人甚至面临破产。

王建法有一个同事,在年初的时候给四川的一位股民推荐珠江实业。这位股民在大盘5000多点的高位买入,到了今年7月份,他在这一只股票上的亏损就达到70%,还没算其它的投资。

“他直接就坐飞机过来,下机后狂奔我们公司,见人就揪着问‘怎么办,怎么办’。那位先生说话很急,声音都抖了起来。办公室里面的人都紧张起来,他见大家都一脸警惕,忙解释他不是来闹事的,只是想解决问题。”这种行为,王建法能理解,但不认同。他觉得分析师只能帮你来避免常规的失误,最终的判断还是靠自己。

“这种人我见太多了,其中包括我的亲戚朋友。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跟他们说,不要玩股票,我们玩不起。但是没人理我。”

“市场存在就是正常”

王建法的从业时间有5年了,并非首次经历熊市。他的保守也许因为他目睹过大盘跌破1000点的寒冰时期,所以在大盘高飙6000点的时候还保持着难得的清醒。

“当时大家对未来特别乐观,其实当时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好。大盘过了4000点的位置,我就觉得有里面存在泡沫了,就想到熊市可能会到来,但没想到的是,熊市来得太快了。”

记者问:“像现在的跌幅,你觉得也是不正常的吗?”

王建法摇了摇头:“现在的情况,只要市场存在就是正常了。”

对话中他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丝丝的悲观情绪,不过很快就以他专业人士的语调掩盖过去了。他认为现在任何保守策略都是正确的,因为股市的下跌只是第一波,接着楼市也会跌,然后公司也会陆续倒闭,马上就会出现经济大萧条。

王建法不相信中国的经济会独树一帜,在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全身而退。“谁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如果是政府说的,还情有可原,它需要给民众信心。但是你想想,中国70%靠出口来拉动经济,30%靠内需。但现在周边股市都不景气,股票缩水40%以上,外国人消费力下降,生产肯定过剩,这样工厂就要倒闭,怎么可能不影响我们的经济?”

他开玩笑地说道,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师,他给大家的忠告就是:长期持有现金。“不要再碰什么投资了,因为很多潜在风险连专业人士也无法看清。”这是采访以来,他开的第一句玩笑。

证券公司里面气氛也一天比一天差,也有人跳槽,或者转行。但王建法并没有打这个主意,“今年年初开大会的时候,老总已经跟我们做思想工作,让我们今年做好心理准备。做证券的,当然要有经历熊市的心理准备,否则职业生涯就不完整了。”

“这种环境下,你们的老总有鼓励你们吗?”记者问道。

最佳现金持有量预测:新随机模式 篇5

周转模式对现金收支比较均衡的企业适用。有的企业对现金需求的变动较大, 又有很强的随机性, 则不便采用周转模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提出了一个预测模式 (也可以叫做新随机模式) , 即根据对各个周期内现金需用量的预测值确定各个周期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由于各个周期的时间、现金需用量都不确定, 因此只能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地预测、计算。

日常零星开支对现钞的需求量比较稳定, 可把它作为货币资金的最低限额。

大宗开支需求量, 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电费、发放工资、纳税等需要的现金, 一般用银行转账支付, 波动较大, 可把它作为周转性需用量, 根据生产经营需用量确定。

某周期内最高现金持有量=日常零星开支需用量+大宗开支需用量+保险储备需用量

某周期内最低现金持有量=保险储备需用量

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某小型企业日常零星开支平均每日需要现钞1万元, 本月7号纳税需要2万元, 10号发工资需要10万元, 15号支付购料款需要15万元, 20号支付电费需要4万元, 25号偿还银行贷款本息需要支付3万元, 其他开支预计需要2万元, 保险储备量4万元。30号才有销货现金流入, 企业持有的现金量要能维持到这一天。

那么, 从1号到30号该企业要持有现金70万元 (1×30+2+10+15+4+3+2+4) 。在这30天内, 第一天早上的现金持有量最高, 为70万元, 以后随着开支的发生逐渐减少, 最后一天的现金持有量最低, 为4万元 (假设保险储备没有动用)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区间是[70万元, 4万元], 少于这个量就会发生现金短缺风险。下次现金流入在第50天, 预计这50天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现金120万元, 保险储备需要5万元, 所以第二个周转期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区间为[125万元, 5万元]。第三、第四个周转期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区间也都如此确定。图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各个周转期的时间、最高最低持有量都不相同, 具有随机性和不规则性, 这正是它区别于周转模式的地方。笔者走访了很多企业, 它们都是这样确定现金持有量的。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

二、传统随机模式评述

1. 传统随机模式的进步。

如图2所示, 这种模式设置有最高、最低线, 认为只要现金存量在上下限之间波动都是合理的, 可不用调整, 这一点比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都强。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计算出来的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绝对值,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将一年365天的现金都保持在相同的数额上。最低持有量L相当于保险储备量, 这对发生突发事件时能有现金应对有重大意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都没有设置这部分现金持有量, 如果发生突发事件, 企业会束手无策。

2. 传统随机模式的弊端。

(1) 不根据现金需要量计算持有量, 必然会造成现金短缺风险和损失。企业持有现金的原因和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多少就得持有多少, 因此必须测算生产经营管理需用量, 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用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传统的随机模式 (还有存货模式、成本分析模式) 最大的错误在于根本不测算生产经营管理需用量, 所以根本就不知道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多少现金, 那么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能不能保证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就不得而知, 因而是盲目的, 也违背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初衷。假设用传统的随机模式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为30万元, 而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管理至少需要50万元现金, 不就短缺20万元现金了吗?这个30万元能叫做最佳现金持有量吗?应该是50万元。

一个军需部长, 要根据参与打仗的将士对食品、弹药等的需用量测算供应量, 然后测算需要多少军费, 还要留有一定机动。如果他不计算这些, 不知道需要多少军费、食品、弹药, 却一门心思寻找成本最低的军费, 就极可能导致军费、食品、弹药的短缺, 从而导致战争的失败。商场如战场, 要想打赢这场“战争”, 财务人员必须保证资金供应, 这是财务人员的职责, 也是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传统的随机模式不在这上面作文章, 而把焦点集中在降低机会成本、买卖证券上, 必然导致现金不足, 而现金供应不上是财务经理最大的失职之一。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 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将闲置自有资金用来炒股, 而是自有资金不足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银行贷款。即便现金有暂时的多余, 也要先偿还银行贷款。在银行贷款还没有还清的情况下去炒股, 等于用借款去炒股, 犯了炒股的大忌, 也是银行所不允许的。没有银行贷款的企业极少。因此必须摆正“保障供应”和“节约成本”的关系, 保障供应第一, 节约成本第二, 任何将主次颠倒且不从需用量上只从成本上计算出来的最佳持有量在实践中都是行不通的。现行《财务管理》教材都热捧舶来的三个模式, 将周转模式冷落在一边, 对此, 应该来个彻底转变。

(2) 片面重视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 忽视短缺成本。笔者并不是只主张保障供应, 不计成本, 而是强调确定现金持有量时把防范短缺风险和短缺成本放在首位。随机模式和存货模式一样, 只计算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 完全不考虑短缺成本, 这是一种“只抓芝麻, 不抓西瓜”的错误, 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很小, 而短缺成本一旦发生十分巨大。前一段时间双汇集团由于“瘦肉精”事件陷入停产, 平均每天损失销售额1亿多元。如果双汇集团是由于现金短缺1 000万元而停产一天, 其损失的销售额也是1亿多元, 而节约的机会成本 (年资金报酬率按12%计算) 仅仅有0.333 3万元 (1 000×12%/360) , 实在是得不偿失。按生产经营需用量和必要的保险储备计算的持有量, 总成本最低, 还可以防范短缺风险, 从成本角度看也是最佳的。

有人说, 随机模式假设任何时候都可以出售证券补充现金, 所以不存在现金短缺问题。这种说法不对。股市的风险是有目共睹的, 凡炒股的人没有没被套住过的, 如果被深度套牢, 恰恰这时需要大量现金购买原材料, 如果舍不得割肉, 不就造成现金短缺了吗?如果被迫割肉, 又会造成重大亏损。另外, 满脑袋“成本最低”, 没有一点“保障供应”的观念, 必然造成现金经常短缺, 不仅节约不了成本, 反而会招致重大损失。

(3) 有价证券投资不能仅仅从调剂现金余缺上决策, 还要遵循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随机模式下, 当现金余额达到最高限额时, 就购进H-R的证券, 使现金持有量降到R;当现金余额达到最低限额时, 就出售R-L的证券, 使现金持有量升到R;证券的买卖完全是为了使现金持有量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完全不顾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证券投资要根据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需要进行, 当现金余额到达最高时, 如果股价也涨到最高点, 再往后要下跌, 一手也不能购进, 相反如果手中有股票要全部售出。当现金余额到达最低限额时, 如果股价也跌到最低点, 深度套牢, 一手也不能卖出, 否则会造成重大亏损, 相反, 如果此时手中有闲置的现金, 就要大胆购进。随机模式连这个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考虑。

(4) 计算公式不科学。随机模式计算公式是其中:b是每次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 我国的证券交易成本不是按次数而是按交易额计算的, 主要是印花税和交易佣金, 前者为0.1%, 后者一般为0.2%, 合计0.3%。例如, 如果全年现金需要量为10万元, 一年转换1次, 转换成本为300元 (100 000×1×0.3%) ;一年转换10次, 每次转换1万元, 全年的转换成本也是300元 (10 000×10×0.3%) 。沪市的过户费是按成交股数计算的, 每交易1 000股过户费为1元, 也不是按交易次数计收的。深市则不收过户费。i是有价证券日利率, 即投资有价证券的机会成本, 有价证券投资决策时用到它, 计算现金持有量时应当用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因此, 这个公式是不科学的, 那些推介这个模式的文章也没有解释公式的道理。另外, 该公式太繁难, 不便于应用。笔者所走访的企业中, 没有一个企业用这个模式和公式确定自己的现金持有量。传统的随机模式看似深奥, 实际上并不实用。

最佳现金持有量 篇6

现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作为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现金是满足正常经营开支、清偿债务本息、 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能否保持足够的现金, 对避免经营风险与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现金又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持有量过多,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机会损失,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因此,必须对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做出权衡选择,即在保证企业正常高效地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资金,尽可能保持最低现金占有量,将富余现金用于理财活动,提高资金收益率和资产盈利能力。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为实现现金管理的目标, 企业必须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实务中,现金预算是强化现金管理的重要方法, 却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方法, 但可以利用现金预算的有关数据资料,将年度现金预算分解为季度、月份指标,借助存货分析模式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企业持有现金一般会发生四种成本:机会成本、转换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因管理成本是固定成本,短缺成本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可靠计量。 因此,在存货分析模式下企业持有现金有两项相关成本: 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投资收益,它与持有量有关,现金持有量越多,机会成本越大;转换成本是指与转换次数成正比变动的各项费用,而持有量越多,转换次数越少,转换成本越少,因此它们与持有量的关系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随现金持有量变动呈现相反趋向, 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最低组合水平的相关总成本Cm, 对应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最小化的现金持有量Qm,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假设:TC为相关总成本,T1为机会成本,T2为转换成本,D为全年现金需要量,i为有价证券的预期投资收益率, Q为每次现金需求量,b为每次转换成本,可得到:

这个持有量也是企业应持有现金的最高限额, 现金预算指标值高出部分可作为富余现金进行有效理财。

三、富余现金的理财策略

通过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考虑一定的应急调整因素, 企业就可以将富余现金采用如下策略进行理财。

(一)转作定期存款 。 目前各商业银行都有开展定期存款业务,操作十分便捷,利息收益较稳定,期限有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等,有对应的活期存款利率及年存款利率,理财效益十分可观。 企业可以结合现金预算计划采用不同期限,不同数额,分批进行梯度组合转入定期存款账户, 还可以将3个月定期再与7天通知存款相结合, 大大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操作的灵活性。 这样,企业在几乎无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了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二 )进行国库券 、质押式回购债券投资或购买债券型基金。 我国发行的国券债大多属记账式国债,风险小,流动性强,期限长短不一,利率也不统一。 企业急需资金时,可以到银行提前兑换成现金,超过6个月后会分段计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意图与能力, 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核算。 在财务管理中常把国库券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 即国库券利率可视为纯粹利率,是货币时间价值,也是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票面利率明显高于同期贷款利率,再考虑到利息的抵税作用,购买国库券的收益率比定期存款更高。

质押式回购债券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购买, 交易灵活安全,在买入的同时即锁定收益,特别在季度末或年末的时间点经常会有投机性机会。 质押式回购债券的品种一般都是短期的国债或企业债,具有流动性高且风险低的特点。

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方向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也可少部分投资股票,特别在股市行情处于牛市的阶段,企业资金可适当参与债券型基金的投资,以获得超越债券收益的目标。

(三 )委托专业机构理财 。 专业投资机构具有 :组合投资、分散风险,集中管理、专家理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特点,面对风险多变的证券市场和众多的投资品种,专家理财往往比企业理财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与企业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相比, 委托专业机构理财, 仍是风险较小的,收益较高的理想选择,投资收益率一般在8%至10%。如果企业富余资金量比较大, 可通过基金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发行专户定制类产品,对企业资金单独运作,可在设定产品安全线的同时,投资相对风险较高的标的物,以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四)购买银行固定化收益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 。 银行创设的固定化收益理财产品风险低且收益稳定, 基金公司发行的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和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两类产品均属于风险低,又可以获得超越定期存款收益的理财产品。

(五)申购新股。 企业在证券公司开立资金账户 ,存入一定数额资金,当一级市场有新股发行时,可以利用银行的银证划款系统迅速划转资金,申购新股;当一级市场没有新股发行或退回新股中签后结余资金时, 仍通过银证划款系统迅速退回资金, 再按定期存款或7天通知存款方式进行资金运作。 按目前新股申购办法,资金占用期限最多5天,会损失活期存款利息,获得的是低风险的收益,近几年,年平均收益在8%到12%之间, 远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企业获得的现金股利, 还可以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时作为纳税调减项扣除。

当然申购新股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首先,应注意政策风险, 在申购之前, 企业应到证券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如果是国有企业,还要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其次,申购的新股可能存在不能上市流通的可能,增发和配售的股票也要慎重;第三,资金管理同样要适用内部控制制度,要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防止资金进入二级市场。

综上所述,通过计算最佳持有量,对富余现金采用适当的理财策略,会大大提高资金的收益率和资产的盈利能力。

摘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现金富余,如何理财?本文从现金理财的目标入手,应用最佳现金持有量,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富余现金采用相应的理财策略,以提高资金收益率和资产盈利能力。

最佳现金持有量 篇7

一、成本分析模式的概念和分析步骤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 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时, 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 而不予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在这种模式下, 最佳现金持有量, 也就是持有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在成本分析模式下, 应分析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此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有效管理现金、确保现金安全而发生的费用, 如现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现金存储设施购置费等, 在一定的现金持有量范围内管理成本相对固定, 可以不予考虑。

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步骤是:第一步, 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第二步, 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第三步, 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 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例1:某企业现有A、B、C、D四种现金持有方案, 有关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根据表1采用成本分析模式编制该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数据如表2所示。

通过比较分析上表中各方案的总成本, 由于C方案的相关总成本最低, 因此, 企业选择持有300 000元现金, 即最佳现金持有量为300 000元。

二、成本分析模式的不足

尽管成本分析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在几种现金持有情况下选择最佳现金持有量的问题, 但是也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 没有考虑现金持有量和现金短缺成本之间的线性关系

随着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增加, 企业现金短缺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因此, 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与现金短缺成本之间应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且系数为负。而成本分析模式仅仅是简单比较了几个不同现金持有量情况同其相对应的短缺成本之和的大小而得出了最佳现金持有量, 并没有研究现金持有量和现金短缺成本之间的线性关系。

(二) 成本分析模式不能较精确地估计最佳现金持有量

虽然可以从候选方案中挑选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但根据历史经验建立的候选方案中未必包含最佳, 因此挑选出来的方案可能只是相对较优的, 其总成本很难恰好在现金持有总成本抛物线的最低点上。

三、对成本分析模式确认最佳现金持有量方法的改进

由于成本分析模型存在着上述不足, 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改进, 使其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各种环境下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总成本曲线的变化趋势, 最终求得总成本曲线最低点 (最小总成本) 对应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并称这种模型为成本曲线分析模型。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 机会成本线是一条起点为原点逐渐上升的直线, 其纵坐标等于现金持有量与有价证券利息率的乘积。管理成本是一条呈阶梯状上升的折线。短缺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当现金持有量达到一定数额之后, 可以认为无短缺成本。持有现金的总成本等于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

(一) 进行现金持有量与现金短缺成本之间相关关系测定

运用皮尔森 (Pearson) 相关系数来进行测定。根据例1所给出的数据, (x, y) 之间有4组观测值, 分别为 (100, 50) 、 (200, 30) 、 (300, 10) 和 (400, 0) ,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在95%的置信区间内得到r=-0.990, 说明两组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时通过了SPSS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 说明描述的变量在总体范围内也显著地存在。

(二) 进行数据回归分析

相关性分析旨在测试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而回归分析则是重于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 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它们的相关关系, 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在上面的数据组中, 仅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因此, 只需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即可。

建立变量 (x, y) 的一元回归模型:y=a+bx。其中, y:现金短缺成本;x:现金持有量;a与b为待定参数。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可以得出企业现金持有量和现金短缺成本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170x+65。

回归方程的F检验与t检验显著水平为0.005, 表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性较好, 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现金持有量和现金短缺成本之间的关系。

(三) 现金持有总成本相关数学模型及计算结果的确定

在本例中, 机会成本率为15%, 亦即当现金持有量为x的情况下, 则现金的持有成本为y=0.15x, 它与直线y=-0.170x+65会出现一个交点, 这个交点就是现金持有总成本最低点。在交点时坐标y与0.15x相等, 所以可以解得:0.15x=-0.170x+65, 则x=203.125 (万元) , y=30.46875 (万元) , 即为现金持有成本最低点。如图1所示。

同表2中得出的现金持有总成本65、60、55、60相比, 可以说利用上述方式计算出的现金持有总成本点是现金持有成本最低的点, 能够很好满足现实生活中企业进行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的要求。

最佳现金持有量 篇8

一、一般教材中“存货模式”的计算方法

“存货模式”的着眼点是现金持有成本最低。在现金持有成本中, 管理成本因其相对稳定并同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因此“存货模式”将其视为无关成本而不予考虑。由于现金是否会发生短缺、短缺多少、各种短缺情形发生时可能的损失如何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易计量, 因此“存货模式”对短缺成本也不予考虑。在“存货模式”下, 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投资收益, 通常用有价证券利息率表示, 它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转换成本是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固定成本, 如证券过户费、通讯费、固定手续费等, 这种成本只与交易次数有关。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使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 (机会成本) 。

公式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 (1) 货币支出均匀发生; (2) 现金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易于预测。按此公式计算出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一般为某一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的1/5至1/3。

二、现金流入来源分析

“存货模式”假定企业的现金流入都来自于证券的出售。虽然这只是一种假定, 但这个假定却是确定“存货模式”计算公式的基础。问题是长期只以证券出售变现为现金流入的企业,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极少, 只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才以证券变现为唯一的现金流入, 而这类公司制企业在我国只占相当少的比例, 还不是主流企业。显然, 用在如此之小的可能性基础上概括推导出来的公式, 去指导一般企业的现金持有量, 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都不大。

三、证券变现费用分析

证券变现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按证券交易额计算的变动费用, 如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佣金按交易额的0.25%计算, 印花税按交易额的0.2%计算;二是按交易次数计算的固定费用, 如上海证券交易所每次交易的通讯费为5元、过户费为1元, 深圳证券交易所每次交易的通讯费为5元 (没有过户费) 。这些按次计算的固定费用, 对股票大户是免费的, 股票中户、散户在成交额达到上万元、百万元、千万元时, 这些固定费用也可忽略不计, 可视为零。而“存货模式”下的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公式中的转换成本, 是指每次证券交易的固定费用, 与变动费用无关。显然, 当固定费用F可视为零时, 最佳现金持有量

因此, 当每次转换成本的固定费用很小 (即F=0) 时, 公式 没有任何经济意义。

四、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是存在的, 但该持有量是一个可变值, 而不是一个固定值。笔者认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应这样定义:能满足企业每日现金流出需要而略有节余的现金持有量。该持有量应受如下3类现金流出的影响:

1. 可以预知的定期性现金流出。

指数额和时间可以预知且数额较大的现金流出, 如工资、水电费、税金、还贷付息等。企业可以根据时间、数额的要求, 在资金调度中事先做出预算和安排。

2. 大额不规则现金流出。

指企业重大资本运作、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购置、大修理费用等内容。它不是每月发生的, 有的甚至不是每年发生的, 同样内容的现金流出各次数额也会有很大变化, 所以称它为不规则现金流出。但它的发生额和发生期都是预先就有计划的, 是根据企业的长期决策事先确定的。

3. 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现金流出。

除上述两类现金流出外的其他现金流出, 如采购费用、办公经费、差旅费等。

笔者认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

式中, 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A为当天可以预知的定期性现金流出;B为当天大额不规则现金流出;T为上年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及管理的总现金流出。

例如, 上年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现金流出为7 200万元, 本月10日需缴税金50万元, 17日没有发生可以预知的定期性现金流出和大额不规则现金流出, 26日发放工资80万元、购买机器一台支付38万元。

则本月10日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17日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26日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用这种方法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看起来有些理想化, 但它更接近实际, 更有利于现金计划的编制和日常现金的管理和调度。

摘要:企业现金管理的传统模式是“存货模式”。用“存货模式”计算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与实际执行结果往往相差甚远。“存货模式”的现金流入假设——证券的出售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主流, 现实意义不大。每次证券变现转换成本接近于零时, 会使“存货模式”失去意义。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是存在的, 而且是一个可变值。在确定此可变值时应考虑定期性现金流出, 当天的不规则现金流出和上市维持日常运作的每日现金使用量。

关键词:存货模式,最佳现金持有量,现金流出

参考文献

现金持有量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9

现金是指立即可以作为支付手段, 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 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它是公司中流通性最强的资产。

持有现金的范围有三种:第一, 库存现金。这是我国公司在会计核算中使用的概念;第二,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包括支票账户和储蓄账户的存款) 、流通支票及银行汇票。这是美国会计中采用的概念;第三, 第二种现金范围加上3个月内变现的有价证券, 这是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和论及现金管理时采用的概念。公司持有的现金概念通常是指第二种范围:现款和流通票据。

二、持有现金的动机

1、交易动机

公司为了避免在日常运营中, 因现金短缺促使公司清算资产来满足现金支付的情况发生而需要持有一定量现金。虽然公司经常会收到货币资金, 但货币资金的收支在时间和数额上往往是不完全同步的, 若不维持适当的货币资金余额, 可能出现现金耗尽的现象, 难以保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持有现金可节省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 且不用为日常性的现金支付清算资产。

2、投资动机

公司为了把握投资获利的机会, 尤其是成长机会较少的公司, 意味着投资机会也少, 公司经理人会偏好持有较多现金便利他们对外部投资者不愿出资的项目进行投资。因此, 持有一定现金可满足公司盈利性项目的投资需求。

3、预防动机

公司为了应付某些意外性的货币性支付而需要持有一定量现金。这种需求与现金预算的准确性、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公司取得短期借款的难易程度和潜在的财务困境的大小等有关。现金预算越准确, 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 公司缺额短期借款越容易, 则所需预防性余额越小;反之, 所需预防性余额越大。

4、自利动机

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产生了经理人与股东利益的分化, 使经理人往往并不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是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而使经理人在现金持有上表现为持有更多的现金的强烈偏好。

三、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

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其中微观层面主要包括公司投资成长机会、财务杠杆、资产流动性、债务结构、公司规模等公司财务特征和股权集中度、经理人持股比例、股东受保护程度等公司治理两方面。宏观层面包括外部投资者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现金持有决策的可能性影响。

1、财务特征因素

(1) 投资成长机会。成长机会较强的公司, 持有较多的现金。如果公司未来的投资机会多, 因现金短缺不得不放弃有价值的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很高。这就意味着投资机会越多的公司应建立松弛的财务政策, 持有更多的现金, 以免失去有利可图的投资成长机会。

(2)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公司持有现金的来源, 对现金流量较大的公司来说, 日常现金流量可以充分地满足营运和投资需要, 其面临财务困境和放弃有价值投资机会的风险较低, 因此持有现金的水平一般较低。

(3) 现金流量的波动性。由于市场行情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公司通常对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很难做出准确的估计和预测, 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公司面临现金短缺的风险。当现金流量波动较大时, 潜在的增加了公司放弃投资机会和面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因此, 预期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波动性较大的公司应持有较多的现金。

(4) 筹集外部资金的成本。一般来讲, 已经进入到公开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筹集外部资金的成本低, 能更容易筹集到外部资金, 从而公司可以持有更少的现金。同时, 融资成本低往往表示公司融资能力强, 融资能力较强的公司可持有较少的现金。

(5) 资产结构。当公司现金短缺时, 流动资产特别是其中的速动资产 (如短期有价证券等) 可以作为现金的替代物, 迅速转换成现金, 补充公司现金储备。因此, 流动资产较多的公司一般现金持有量较低。

(6) 财务杠杆。由于刚性的债务偿还计划对公司的压力, 高财务杠杆的存在增加了公司破产的可能性, 为降低公司破产的可能性, 高财务杠杆的公司应持有较多的现金。但高财务杠杆也可能是由于公司的投资需求大于留存收益, 使其债务融资额上升, 此时现金持有量较少。而当投资需求小于留存收益时, 债务融资额下降, 现金持有量可相应提高。

(7) 债务期限结构。过多依赖于短期债务的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借款合同进行周期性的重新谈判, 大多数债务契约都会严格规定续借的最高限额, 公司面临更多的信贷约束和高昂的融资成本, 增加了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为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公司应该持有较多的现金。

(8) 银行债务比重。相比其他融资方式, 银行债务更容易进行重新谈判, 实施债务展期, 或者采用其他方式的银行债务替代, 从而为公司提供财务弹性。因此如果银行债务在公司负债中占有较大比重, 公司就可以相应减少现金持有量。

(9) 公司规模与经营时间。大规模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而且规模大的公司可通过出售部分非核心资产获取现金流量, 也有能力实现多元化经营, 分散一定的经营风险, 降低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即可相应减少现金持有量。所以公司经营时间越长, 公司规模越大, 其现金持有量可相应降低。

(10) 股利支付水平。预期支付股利的公司有更大的灵活性通过减少它的股利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 所以这些公司比没有支付股利的公司持有更少的现金。另一方面, 为避免在需要支付股利时发生现金短缺造成公司信誉缺失, 支付股利的公司也有可能比未支付股利持有更多的现金。

2、公司治理因素

(1) 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反映的是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控制, 两者利益趋于一致时, 代理成本小, 反之, 代理成本大。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越高, 股东控制经理人行为与其保持一致的能力越强, 对经理人的自利行为的约束增强, 减少了代理问题, 公司运营系统越有效, 面临风险程度较小, 在满足公司必要的投资机会所需现金后, 一般持有现金较低。另一方面, 股权高度集中, 对中小股东的保护较弱, 也为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创造了条件, 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益明显, 以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 增加自己控制资金的数量, 侵吞公司财产, 造成现金持有量增加。

(2) 经理人所有权。当公司经理人所有权越低, 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程度越高, 经理人因自利动机表现出持有大量现金的强烈偏好。经理人出于巩固既得利益和自身地位的考虑, 会拒绝风险而持有更多的现金;或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时不受约束的使用资金, 持有更多现金而不分配与股东。随着经理人所有权的增加, 但还未增加到能是经理人与股东利益一致的所有权时, 经理人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现金持有。只有当经理人所有权增加到某一点, 经理人的利益与股东趋于一致时, 才会减少现金持有数量。

(3) 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越大, 参与决策的人过多, 决策制定过程越缓慢, 对管理层的监管越无效, 导致经理人有更大自由空间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理人为了增加自身可控制的资源, 自身利益的获取, 躲避资本市场的约束, 进行更多无效扩征活动或增加在职消费, 存在强烈的现金持有偏好。

3、宏观环境因素

(1) 法律环境。外部投资者受法律保护的程度影响代理成本的大小, 也影响着公司外部债务和股权融资能力的强弱。当外部投资者保护较弱, 预期代理成本偏高, 公司外部融资受限, 公司将持有较多的现金。

(2) 宏观经济波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导致精确计量公司未来现金流量非常困难, 造成公司面临很大风险, 公司有可能需要增加现金持有量作为预防。

综上所述, 现金持有有两大优点:一是可节省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 且不用为日常性的现金支付清算资产;二是可满足公司盈利性项目的投资需求和某些意外支付。同时, 也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持有现金的低收益, 二是由经理人、控股股东“自利动机”引起的持有现金的代理成本。可见, 公司实际现金持有量决策是大股东、小股东、经理人等利益相关者利益较量的结果。公司应在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所处的既定条件下, 认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在保证公司高效、高质的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 尽可能的保持最低现金持有量, 在保证良好流通性前提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摘要:现金是任何业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若公司缺乏必要的现金, 难以保证即刻的支付需要, 会使公司蒙受损失, 发生短缺成本;若公司持有过量现金, 则会丧失获取投资收益的机会, 产生相当可观的机会成本。现金是流通性最强的资产, 同时也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 其持有量的大小影响着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和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现金持有量的各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为确定恰当的现金持有量做决策支持。

上一篇:文艺少年文艺梦下一篇:意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