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折扣成本(共3篇)
现金折扣成本 篇1
■在企业的销售过程中存在两种折扣, 一种是现金折扣, 另一种是商业折扣。现金折扣, 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商业折扣, 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两种折扣都对购货方有一定的价格优惠, 但二者对于增值税的处理有不同之处。本文就存在的差异和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分析, 并提出现金折扣向商业折扣转化的处理。
一、现金折扣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现金折扣在计算增值税的时候, 只能以总额法计算。即不得以扣除折扣后的价格来计算增值税。现金折扣, 发生在销货之后, 是一种融资性质的理财费用。所以现金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现金折扣通常以分数形式表示为:2/10, 1/20, N/30 (即:折扣率/延迟付款天数) 。
例1: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商品200万元, 增值税34万元, 付款条件为2/10, 1/20, N/30。即, 乙公司在10日内付款, 则享受2%的折扣, 只须付196万元。在11日到20日内付款, 则享受1%的折扣, 只须付198万元。在21日之后的时间付款, 则必须付齐200万元。
甲公司应作如下分录:
1.销售商品时
2.若款项在10日内收到
3.若款项在11日到20日内收到
4.若款项在21日之后的时间支付
二、商业折扣
(一) 在商业折扣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1993]154号) 第二条第 (二) 项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 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 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即, 以扣除折扣后的价格来计算增值税, 等效于增值税计收也按同样的比例调减。
值得注意的是,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通知》 (国税函[2010]56号) 规定, 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 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是指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的“金额”栏分别注明的, 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未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折扣额, 而仅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折扣额的, 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二) 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商业折扣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折扣折让行为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1279号) 规定, 纳税人销售货物并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 由于购货方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购买货物达到一定数量, 或者由于市场价格下降等原因, 销货方给予购货方相应的价格优惠或补偿等折扣、折让行为, 销货方可按现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有关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 发生此类商业折扣是以取得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基础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2006]156号) 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规定, 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简化。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操作流程说明: (1) 购买方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 一式两联 (以下简称《申请单》) 。 (2) 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 出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一式三联 (以下简称《通知单》) , 《通知单》应与《申请单》一一对应, 且购买方必须暂依《通知单》所列增值税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 未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可列入当期进项税额, 待取得销售方开具的红字专用发票后, 与留存的《通知单》一并作为记账凭证。 (3) 购买方将《通知单》第二联交由销售方, 销售方凭购买方提供的《通知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在防伪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 红字专用发票应与《通知单》一一对应。 (4) 销售方开具发票, 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从当期开票数据中自动得到扣减, 再用扣减后的数据申报应税货物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开具发票后, 应将该笔业务的相应记账凭证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例2:甲公司承诺乙公司, 若乙公司在半年内购买自己的A产品超过100件, 将给予乙公司这半年购买的全部A产品10%的商业折扣。7月1日, 乙公司核算出这半年累计购买甲公司A产品共200件。于是, 乙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填写《申请单》, 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出具《通知单》。甲公司根据乙公司所持的通知单, 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A产品单价1万元, 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率17%, 全部A产品交易货款两清。
甲公司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1.7月1日前向乙公司共销售200件产品
2.7月1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
从金额上看, 两类商业折扣, 折扣总额和增值税额均是一样的, 并且符合税法规定。但前者分散扣除, 后者集中扣除, 即扣除的时间不同。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影响, 会产生不同的资金使用效果。前者及时扣除了与收入成比例的增值税, 利于企业有充裕的资金周转, 资金留在企业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也会再增值, 使企业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税款先缴纳后扣除, 相当于企业提前垫付了这部分资金, 丧失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综上, 前一类商业折扣办理程序简单, 且在遵循准则和税法的前提下, 既节约了税收支出, 也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现金折扣向商业折扣的转化
因为现金折扣, 不得以扣除折扣后的价格来计算增值税, 而商业折扣, 以扣除折扣后的价格来计算增值税。不同的折扣对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虽然会计准则和税法对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的界定比较清晰, 而在实际工作中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的界限往往出现模糊的地方。因为折扣是商业活动中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竭力讨价还价和激烈竞争的结果。所达成的企业折扣的条件, 成了划分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的依据, 而这种条件, 可能因为商业中错综复杂的合同关系, 而出现界定的模糊。通过控制这种模糊, 即可实现现金折扣向商业折扣的转化。
比如在例1中, 如果货物已经发出, 同时合同约定:折扣条件为2/10, 1/20, N/30, 并规定付款时按实际付款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业务严格来说是现金折扣, 但甲公司在发出货物时不做账务处理, 也不开具增值税发票。等到几日后 (假设10日内) , 乙公司付款时甲公司再做账务处理, 且照甲乙约定的合同按实际付款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时账务上没有任何迹象反映现金折扣, 处理的结果等效于商业折扣。
处理如下:甲公司发出货物时, 不做账务处理, 也不开具增值税发票。
几日后 (假设10日内) , 乙公司实际付款230万元, 开具价税总额是230万元的增值税发票。分录如下:
这样处理同样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1993]154号) 第二条第 (二) 项规定。最终结果, 甲公司减少增值税销项税额34-33.42=0.58 (万元) , 乙公司减少增值税进项税额0.58万元。
现金折扣向商业折扣的转化, 不会导致国家少收增值税。因为, 销货方减少多少增值税销项税额, 购货方就会减少多少增值税进项税额。这里, 甲公司少缴纳了0.58万元的增值税, 乙公司减少了0.58万元的可抵扣进项税额。一个少缴纳一个少抵扣, 最终国家征收的增值税总额没变。
现金折扣成本 篇2
现金折扣能否在税前扣除?向来颇多议论。认为不可扣除的,其依据便是国税函第472号: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认为可以扣除的,其依据便是国税发[2006]56号文: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
个人以为,依据上述文件简单地认为现金折扣能或不能在税前扣除,都是有失偏颇的。
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折扣在实务中的处理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形式:
1、现金折扣实际上是在企业以赊销方式销售产品时发生的,根据税法规定,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那么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签订赊销合同,规定不同付款日期下的折扣额,并在合同约定收款日期开具发票,如果该日期属于事先约定的享受现金折扣期间,那么完全可以将该折扣额与销售发票开在一起,这样既符合发票开具规定,也符合472号文从销售额中扣除折扣的规定。这是最简单的处理了,首、省却了不必要的纷争。
2、如果企业在发货时即已开具了发票,然后根据购货方的不同付款时间而给予现金折扣,那很显然是不可能将折扣额和销售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的,那么此时的折扣额是不是就一定不能在税前扣除扣除呢?其实472号文只是说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但并未说销售额和折扣额不开在同一张发票上就一定不能在税前扣除。不能从销售额中减除并不意味着不能在税前扣除。国税发[2006]56号文之前,有些地方在实际征管中,已经对现金折扣的税前扣除作了明确,如河北省地方税务局的冀地税函〔〕216号文:十四、纳税人在销售产品、商品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折扣,准予扣除。而国税发[2006]56号文更是明确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可以计入财务费用。可见尽管472号规定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得从销售中减除,但税法并未排斥现金折扣在税前的扣除,这里关键是一个形式问题:如果由销售方在销售发票外另开发票的,则肯定不能在销售额中减除,当然也不存在税前的扣除问题;但如果由享受现金折扣的购货方开具有关票据,购货方将享受的现金折扣计入了应税所得,则销售方对给予的现金折扣在会计上可以计入“财务费用”,在税前也可以作为期间费用中的“财务费用”扣除,而不是直接冲减销售额。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472号所说的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在税法上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只能开具红字发票,而对开具红字发票税法有明确的规定:
1、《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3]157号第三十四条开具发票后,如发生销货退回需开红字发票的,必须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或取得对方有效证明;发生销售折让的,在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后,重新开具销售发票。实务中,一般只有当发生销售退回或因质量原因而发生销售折让,且购货方无法退回发票时,销货方凭购货方的有关证明才能开具红字发票。
2、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国税函[]96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工作的通知》更是对红字专用发票的开具作了规定。根据该文,只有在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让以及原蓝字专用发票填开错误等情况下,在开具蓝字专用发票的次月及以后收到购货方退回的发票联和抵扣联时;或因购货方无法退回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销货方凭收到购货方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的,才可以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负数专用发票。
也谈现金折扣 篇3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是债权人为了尽快向债务人收回债权而发生的财务费用, 折扣额即相当于收回债权而付出的利息。
现金折扣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企业为鼓励客户提前偿付货款, 会与债务人达成协议, 债务人越早付款享受的折扣比例越高。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 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冲减财务费用, 并可在税前扣除, 但不得减少销售收入而少缴流转税。
从销货方来说, 在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基础上, 对于信用好的购货方采用赊销方式给予一定的信用期限, 提供商业信用, 有利于吸引更多客户, 拓宽产品销路, 增加销售收入。
但同时我们应意识到, 企业的资金被购货方无偿占用, 使企业丧失了被占用资金的投资报酬, 还使企业有可能蒙受坏帐损失和发生额外的收账费用, 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为此, 提供赊销信用的销货企业, 理应采用现金折扣和策略, 尽早收回赊销货款, 减少被购货方无偿占用资金的投资机会成本, 减少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因此现金折扣对销货方来说, 实质上是企业为了提前收回货款而支付的代价,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财务调度资金的能力。
二、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的区别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了促进销售而在价格上给予购买者的扣除。与现金折扣相比, 两者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一) 产生的原因不同。
由现金折扣及商业折扣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采用这两种“折扣”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因此也可以说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商业折扣的原因除了因为企业不想重印公布新的价目表以外还一个目的就是允许批发商按低于公布的零售价格购进商品。而现金折扣产生的前提是商业信用的产生, 只有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只能时, 价值的让渡和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分离, 现金折扣才成为可能。因此, 现金折扣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延长商业信用期限, 增加应收账款的情况下, 为及早收回货款, 加速资金周转, 增加企业利润。
(二) 性质及作用不同。
商业折扣首先可以作为调整价格的手段, 当价格发生变动需要调整时, 可在货品价目表上列明根据调整价幅度确定的折扣率, 将价目单价格调整为实际售价, 避免价目单价格时常变动;其次, 作为促销手段, 根据不同的销售量确定不同的折扣率, 通过不同的折扣率刺激顾客多买商品, 从而扩大销售增加销量, 提高盈利水平, 实现企业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现金折扣作为理财手段, 可以尽早回笼资金, 减少被购货企业占用的资金, 减少坏账损失, 提高经济效益。
(三) 表示方式不同。
商业折扣一般是在规定的货品价目单上根据批发、零售、特约经销等不同的销售对象给予一个扣减的比率。这项扣减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并且可以规定为“单一折扣率”, 如10%, 20%等, 也可以规定为“连续折扣率”。现金折扣的条件根据所收货款快慢的要求, 确定不同的信用期限和折扣率。这种折扣的条件通常写为:2/10, 1/20, n/30。
(四) 影响因素不同。
商业折扣率的大小受商品的销量、时令、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而现金折扣率的大小则受同期的资金利润率、同期销货方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商品销售利润率、购货方的信誉、预计的讨债费用、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五) 会计处理不同。
商业折扣只是确定发票价格的一种手段, 商品是以减去折扣后的价格成交的, 商业折扣的数目在销售之时即可按规定从货款总额中扣除, 账务处理中按其净值计算, 因此, 商品买卖双方在会计记录上都无须反应商业折扣, 与企业的会计记录并不发生关系。现金折扣要在销售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确定折扣金额, 而货款在销售之时就要入账, 而且它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实收数额随着付款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 因此, 会计上有两种可供选用的方法——总价法和净价法。关于这两种方法的具体内容在下文还会有讨论。
(六) 税务处理不同。
由于商业折扣是在实现销售同时发生的, 因此, 税法规定, 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 可以按照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另开发票, 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 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避免销货方按减除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 而购货方却未按减除折扣额的销售额及其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由于现金折扣发生在销货之后, 是一种融资性质的理财费用, 因此, 现金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不能按减除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
三、对现金折扣会计处理的思考
上文我们说到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总价法和净价法。现行会计制度要求, 企业对发生现金折扣的业务采用总价法进行核算, 所以笔者接下来主要对总价法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 总价法与净价法
所谓总价法, 是指把未减除现金折扣前的发票金额作为实际售价, 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这种方法, 销货方把现金折扣理解为为鼓励客户提早付款而给予的经济利益, 看作融资的理财费用, 会计上作为财务费用处理。其分录为:现金折扣业务发生时, 按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 借记“应收账款”账户, 按实际销售收入, 贷记“主营业务收人”账户, 按照销售收入与适用增值税税率的积, 计算的增值税, 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账户。收回货款时, 根据实际收到的贷款, 借记“银行存款”账户, 根据应收账款账面数额贷记“应收账款”账户。根据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数额, 贷记“财务费用”账户。总价法的意义有两点:一是现金折扣的数额是以销售总价或者总价加上增值税之和为基数计算折扣额的;二是现金折扣数额的高低不影响企业交纳增值税的多少, 也就是说, 现金折扣数额既不影响销售收入, 也不影响增值税。
在净价法下, 把扣减现金折扣后的发票金额作为实际售价, 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这种方法, 对于客户过了折扣期限而多收入的数额视为提供信贷所获得的收入, 于收到账款时入账, 作为其他收入处理。
(二) 现金折扣总价法的缺陷
1.现金折扣总价法不符合谨慎原则。现金折扣业务发生时, 按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 借记“应收账款”账户, 使企业明知存在现金折扣, 不能全额收回货款, 却将现金折扣作为企业资产入账。这与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判断时, 保持必要的谨慎, 以不抬高资产或收益, 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的谨慎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2.现金折扣总价法的账务处理不能显示现金折扣数额。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 企业却按照总价全额计入“应收账款”账户, 不能确切反映企业准备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的数额。这不仅影响企业有关资产情况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也为某些不法之徒利用现金折扣贪污货款带来可乘之机。
3.现金折扣总价法的账务处理不能显示企业给予客户的优惠情况。现金折扣总价法是企业为鼓励客户在规定的时期内早日付款, 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这种优惠随着时间的增加将会越来越少, 而对企业自身因减少融资费用带来的收入将会越来越大。
(三) 对现金折扣总价法的改进
通过上述总结我们看以看到总价法还存在很多不足, 笔者认为, 应该进总价法的核算方法, 在销售实现时, 把现金折扣按照最大折扣减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提前计入当期损益。收回应收账款时, 根据折扣情况, 按实际收款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 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如果两账户存在差额, 则, 贷记“财务费用”账户。
通过上述改进, 笔者认为在不影响销售收入和增值税的同时, 其会计核算方法更能够符合谨慎性原则, 且账务处理较之于现行的会计制度有关现金折扣方法也更简单、明了。
摘要:文章首先对现金折扣进行了说明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与商业折扣进行比较, 指出两者在六个方面存在的差异, 最后陈述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现金折扣的处理方法及其缺陷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缺陷
参考文献
[1]、何范伟.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的账务处理[J].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
[2]、高书震、任一方.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的主要区别[J].财税与管理.1999 (8)
[3]、王玉敏.现金折扣与理财浅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 (3)
[4]、湛忠灿.发生现金折扣后销货退回或者让的跨会计处理[J].商业会计.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