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共12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 篇1
《折扣》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折扣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信息、选择信息提问题并解答“折扣”的问题。
2.理解“折扣”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折扣”的问题。3.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折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商场,商场在开业或节假日经常会搞一些优惠酬宾活动。你知道哪些优惠方式?
学生交流
生1:返卷。
生2:打折。
生3:给赠品。
生4:买一送一。
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现在我们就到一个新开业的商场去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商场开业情境图。师: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所有电器一律八五折。
2、读图,你们是怎样理解“八五折”的?学生讨论后汇报。生1:“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生2:“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100出售。(师板书)
师: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五五折呢?
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折扣的含义来掌握解决有关折扣问题的方法。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如果老师打算买一台电视机,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可以便宜多少元钱吗?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并尝试解答。
方法一:1580×85%=1343(元)1580-1343=237(元)(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解答过程)方法二:1580×(1-85%)=237(元)
4、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生:打八五折后一个电饭锅现价是多少钱?
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全班交流。
师:谁能给大家提个稍复杂点的问题?
生:打八五折后一个电饭锅能便宜多少钱?
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写完后同桌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指名讲解。方法一:160-160×85%=24(元)
方法二:160×85%=136(元)
160-136=24(元)
方法三:160×(1-85%)=24(元)4.师:其它商品按商场的规定打折后,各便宜了多少钱?请大家赶快算一算吧!写完的同桌选一个算式,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折扣的含义,找出解题的思路。
5、小结:商品打几折,其实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题:(1)打折后,每种体育用品的单价是多少元?
(2)小明买1副羽毛球拍和2个羽毛球,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不计算,先猜测一下,打折后哪个更便宜,并说明理由。
生1:A牌的便宜,因为它的原价低。生1:B牌的便宜,因为它打的折扣大。
师:谁猜的对呢?让我们算一算吧。
学生计算之后全班交流。四.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了新的知识,课下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天新学的内容,找找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去解决它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 篇2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 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 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 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 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 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 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 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 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 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 优美的, 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 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 和谐、自由的DO、MI、SOL:
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 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 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 同时, 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 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就得换一个音唱, 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 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 手势唱谱: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 看表情, 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 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 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 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 师:听了这首曲子, 有熟悉的感觉吗? (前面唱过旋律)
4. 复听 (带合唱) 。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 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 再听 (不带合唱) 。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 双手上举表示增强, 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 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 用“LU”哼唱齐唱旋律, 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 视唱旋律 (跟琴) , 强调强弱规律。
9. 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1 0. 唱歌词, 随琴一起, 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 一边唱一边晃, 体验6/8拍的韵律。
1 1. 分析歌词内容, 前半部分优美的, 后半部分愉快的, 结束句是渐弱的。
1 2. 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 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 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 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 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 也没有电视机, 更不用说电脑啦, 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 但是做了梦之后, 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 让它美梦成真, 岂不是更好吗?所以, 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 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 (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 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 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 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 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 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 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 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 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 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 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同时注意聆听, 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在这个环节中, 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 篇3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1、引入课题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观察与探究”(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
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二、学加导
师: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借助自学指导来完成目标。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27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交流1分钟。)
(一)学生自学:(先学)
师:好,开始。先自学2分钟,然后小组交流3分钟。
(二)汇报交流:(后教)
小组汇报,全班总结。
三、巩固练习
(一)学生自学:(先学)
(1)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二)交流订正:(后教)
1.更正
师:学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有错的在小组中说错的原因,不会的优生讲解。)
2.讨论
集体订正。(学困生先说,优生纠正,学困生再说)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回顾本节课,你有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5
王小兵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3-7题。
教材分析:
“比例”知识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知道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教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比例意义的学习,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例3呈现了放大前后两张照片,让学生分别写出放大前后每张照片长与宽的比,比较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借此说明比例的意义;“练一练”让学生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给出的四组比中哪几组比可以组成比例,帮助学生巩固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练习九的第3题要求学生先写出比,再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巩固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第4写出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剪纸中每张的长和宽的比,并计算比值,再选择其中的两个比组成比例;第5题要求学生先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分别写出两个长方形长的比和宽的比,以及每盒长方形长和宽的比,各自组成比例;第6题继续要求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相应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7题判断相相关联的两个量中对应数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既利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又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作一些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所给出的比是否成能组成比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是否成比例及书写格式。
教学具准备:两幅学校教学楼的图片,一幅长8厘米,宽6厘米,另一幅长24厘米,宽18厘米。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按照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也有许多有趣的比吗?
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等等。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能估计出罪犯的身高大约是多少了......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学习,这可以激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二、回顾经验,初学比例。1.呈现图片。
教师呈现两幅学校教学楼的图片,让学生回忆昨天所学的内容,说说你所得到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的信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表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形式;大小两张图片的数据等)
2.初学比例。
教师根据的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放大前 放大后 长 8厘米 24厘米 宽 6厘米 18厘米
教师谈话:用数据、算式“说话”,再来说说“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4:8=3、18:6=3,长和宽的长度同时扩大了3倍;等等。)小结:24:8和18:6的比值是一样的,这两个比可以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等式,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叫做比例。
教师谈话:放大前后的长和宽也可以用比表示,谁来先说说放大前长和宽的比?放大后呢?
让学生判断能否用等式表示,即能不能组成比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比值相等的比,并用等号连接,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
三、自学教材,再学比例。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们说的。1.自学教材。
自学教科书第40页的例3。自学要求:带着下面的问题看书 什么叫比例?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学生交流。
教师询问:通过自己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比例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用例3中的数据来说明。3.小结。(1)比例的意义;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看比值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经过观察比较,进一步抽象概括得出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完成练习,深学比例。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240千米。(1)上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两次行驶路程的比和两次行驶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先独立填空,再说说组成比例的理由,写出判断比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1)10:12和25:30(2)2:8和9:27(3)0.9:3和1/5:1/15(4)1/4:1/8和1/8:1/16 用规范的判断比例的书写格式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学生板演,矫正。3.完成练习九第4题。
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比如“每张长方形剪纸长和宽的比”的意思,在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先画图,注意理解句子的意思,独立完成,反馈矫正。
(设计意图: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做了渗透。)
5.作业
练习九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题 篇6
2、扬桥村要挖一条48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60%,第二天挖了
3 1,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81,两天共挖了多少米?8
3、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4,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
4、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外地调入5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一车间的人数是二车间的3
5、甲乙两车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20千米,两车的速度比是7:9,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六年级同学制作了56份环保小报,准备在5块大展板和8块小展板上展出。每块大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是小展板的4倍,每块大展板和小展板上分别能放多少份小报?(用替换的策略)(5分)
7、一个长方体纸盒,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如果在它的周围贴有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5分),这堆煤有多少吨? 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
8、一个比赛用足球价钱比一个训练用足球的价钱贵76元。已知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是训练用足球价钱的3倍,求训练用足球的价钱。(列方程解答)(5分)
9、红球和绿球若干,如果在布袋中放入一些球,要求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已知放了15个红球,放了多少个绿球?(5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 篇7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性彰显品德课堂的活力
本课教学中谈到的是经济话题, 受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学生与经济发展没有太多交集, 对经济生活关注也不多。为此, 教学一开始, 我想到学生对饮食比较感兴趣, 便以视频“身边的进口食品”入手, 引导学生随着镜头来到超市的世界食品区, 伴着清新的音乐, 学生看着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 都情不自禁地聊起了自己吃过的进口食品, 一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然后, 我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开展的生活调查, 学生不仅说了调查的物品, 还交流了选择这些外国商品的原因, 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外国商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接着, 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手机为线索, 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到华为手机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不断加深学生对互通有无的认识。
二、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活动性焕发品德课堂的魅力
“走进新闻直播间”、“真假猜猜猜”、“知识大抢答”这是品德课堂中的三大活动, 或创设情境, 或提出话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进而与老师互动, 与同学互动,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探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领悟世界各国在互通有无中共同发展。新闻播报重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并在播报中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即是说, 活动中学生看新闻、听新闻, 自己播新闻、老师播新闻, 随着播报新闻,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制造已经走出国门, 走向了世界, 一种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课程结束时, 我开展了“知识大抢答”的活动, 将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名称、过程及作用三方面进行渗透, 活动的形式充满竞争的意味, 而内容上既有书本的, 也有补充的, 既有较远的, 又有较近的, 弥补了教材中部分素材信息不新的不足。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开放性展现品德课堂的个性
(一) 用好教材资源
我对教科书上的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 在原始性的资源基础上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并依据新课标和本课教学目标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整合和重组, 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新确定了教学的结构和流程, 将《南非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外来词》、《世界贸易组织》等教材资源变成教学的有力支撑, 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二) 用好信息资源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如中国制造以及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中国制造的优势与困境、我国为融入世界所做出的努力、互通有无的发展史, 等等。面对众多的信息, 40分钟的课堂该如何取舍显得非常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我紧扣目标, 围绕重点和难点筛选资源, 如:在“真假猜猜猜”揭晓答案之前, 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资料、一张漫画、一个数据, 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辨, 使学生对中国制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认识到我国虽是制造大国, 却不是真正的制造强国, 我国需要掌握核心技术, 走“中国创造”之路, 由此领悟到自我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其次, 进行资源的转化, 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用图文或录像的方式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静为动。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思辨性凸显品德课堂的深度
在现在的社会中, 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为“中国制造”而自豪的层面, 认识不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认识不到中国在制造业上存在的不足, 显然是不够的。对此, 我设计了“真假猜猜猜”的游戏环节, 让学生在游戏中辨一辨“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更是一个制造强国”这句话的真假对错。答案不是我简单地告知, 而是出示相关资料:中国工厂生产苹果手机, 中国只获得了极少的利润。就此,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中国制造所获的利润这么低?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中你发现了什么?由此, 学生在猜测真假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受到碰撞, 由“真”到或“真”或“假”, 再到“假”的统一认识, 自主的思辨让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不断得到深化。在随后阅读“2014年世界最佳品牌百强榜”资料时, 在看到中国企业身影时, 学生为国家、企业的发展倍感欣慰, 同时也在最新时事热点“中国制造2025”的引导下, 内心深处更是种下十年“制造强国梦”的种子。这一教学层层深入, 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步步深华, 凸显出品德课堂的深度。
本课教学时突出了品德课堂的“四性”, 将生活资源、课程资源等引进课堂,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辨, 在思辨中深化自己的认知, 得到情感的体验,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活,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收获了品德课堂教学的一份精彩。
摘要:在品德课堂中, 要收获精彩就需要教师多思考如何去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品德课堂, 需要教师把握品德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本文主要就全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赛课一等奖课例《我们互通有无》的教学来对如何把握品德课堂的“四性”进行探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8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时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整理与练习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2.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够知道各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
4.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5.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会从直观上比较两个物体体积或容积的大小。7.掌握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知道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8.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9.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0.掌握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11.能够正确解答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课时内容: 分数与整数相乘 分数乘分数 分数连乘 倒数的认识 整理与练习
1.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2.能够用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4.能够正确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5.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6.能够运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理解倒数的意义。
8.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课时内容: 分数除以整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 分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比的意义 比的基本性质 按比例分配问题 整理与练习
1.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5.学会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6.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与一个数除以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7.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8.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
9.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10.能够正确解答与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11.理解比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
12.沟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用两种形式表示比。13.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14.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沟通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15.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够熟练地化简比。
16.理解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17.能够正确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时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能运用运算律及相关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3.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方法。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六单元——百分数
课时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纳税和利息问题 折扣问题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
1.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2.掌握百分数、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3.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4.能够正确比较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大小。
5.会解答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6.理解一些常见百分率的意义,会求简单的百分率。
7.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8.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和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9.初步理解税率的含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0.会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求利息、税费。11.能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12.会借助线段图、数量关系分析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课时内容: 数的世界(1)数的世界(2)图形王国 应用广角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混和四则运算题(不超过三步的),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3.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理解打折、利息、纳税等相关知识。
5.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6.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及进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篇9
2、 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 是遇到除以一个数,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 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 篇10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策: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式1/15╳5= 2╳2/3 = 7/8 ╳14= 15/6 ╳24=
2、说说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约分方便?
二、新授
1、出示例题4题目和图。
2、理解题目意思。
3、你知道左边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右边呢?
5、你能看图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吗?填在书上。组织交流。
6、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7、探究:观察这两个算式,猜才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验证猜想,教学例题5。(1)出示例题5(2)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3)组织交流: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4)总结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
1、出示 1/42/3 8/93/
4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现两种:先乘再约分 或先约分再相乘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谁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4、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提高速度。
四、比较出示2/113和45/6,先计算,再比较,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所以不管上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五、巩固提高
1、第46页上的练一练先独立计算在书上,指名板演,再组织交流。
2、第48页上的第1题读题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组织交流想法。
3、第48页上的第3题先独立判断,将不对的改正过来。组织交流: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页上的第4题先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怎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 篇11
2在正确答案下面的□里画“√”。
1.至少要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个 □ 8个 □ 9个 □
12.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1升油能行驶多少千米? 15 15千米 □ 10千米 □ 1千米 □
3.1? ÷×=43□ 916□ 16□ 9
4.把0.9 : 0.09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0 □ 10 : 1 □ 1 : 1 □
5.把水泥、黄沙、石子按2 : 3 : 5配制成混凝土,石子占混凝土的几分之几?
□25□35□12
6.某纺织厂甲、乙两个车间的女职工人数都占本车间职工总数的90%。这两个车间的女职工人数相等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 篇12
1. 4:3
(出题意图:考查比的知识的应用)
2.(3 )∶( 5 )=0.6=( 6 )÷10=( 60 )%
(出题意图:考查比与除法联系以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 20 %。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的应用)
4. 9:4 27:8
(出题意图:考查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5. 24千克 9
(出题意图:考查单位“1”的相关知识)
6. 70
(出题意图:考查比的知识)
7. 1:2
(出题意图:考查比的知识)
8. 5:8
(出题意图:考查图形的相关计算)
9. 3:5 9:25
(出题意图:考查图形的相关计算)
10. 2
(出题意图:考查分率的应用)
二、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 C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B (出题意图:考查比的应用)
3. C (出题意图:考查比的应用)
4. C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理解)
5. A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与比的综合运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 (出题意图:考查比的应用)考查分数的应用)
2. ×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的应用)
3. ×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的应用)
4. ×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5. ×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数的应用)
四、计算题。
1.直接写数。(每题1分,共8分)(出题意图:考查口算能力)
×6×0= 0 10÷ = 25 + 37 ×2= 12 ×13 ÷13 ×12 =
125×80%=100 13 × 0.15 = 37 ÷ 78 = 45 ÷ 54 =
2.化简下列各比。(每题2分,共8分)(出题意图:考查化简比的应用)
18 : 24 : 吨 : 750千克 :
3:4 3:2 62:15 9:8
(评分说明:最简比1分,比值1分)
3.怎样简便怎样算。(每题3分,共12分)(出题意图:考查简便运算的灵活运用)(评分说明:过程2分,结果1分)
6÷( + ) ×40%+ ×60%
=6÷ = ×(40%+60% )
= =
× ×80% ( + - )×1
= =7
4.解方程。(每题2分,共6分)(出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评分说明:过程1分,结果1分)
X×( + )= 6 -4.6 = 8 X + 20%X = 40
解: X= ÷ 解: X=36÷1.25 解: 120%X=40
X= X=28.8 X=40÷120%
X=33.3%
五、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5分)
1. 120× =96(元)
答:一盒巧克力比一盒奶糖贵96元。
(出题意图:考查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评分说明:算式2分,结果1分,单位1分,答案1分)
2.1204=30(厘米)
30(3+2+1)=5(厘米)
5×3=15(厘米)
5×2=10(厘米)
5×1=5(厘米)
15×10×5=750(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750少立方厘米。
(出题意图:考查长方体棱长综合的实际应用)
(评分说明:5厘米1分,长宽高计算合计2分,体积计算1分,答案1分)
3. 解:设数学小组有女生X人。
X+4=24
X=25
答:数学小组有女生25人。
(出题意图:考查较复杂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掌握情况)
(评分说明:解设1分,方程2分,结果1分,答案1分)
4. 2升=立方厘米
2000(25×8)=10(厘米)
答:水面高是10厘米。
(出题意图:考查等积变化的相关知识)
(评分说明:单位换算1分,算式过程3分,答案1分)
5. 200×10%=20(棵)
200-20=180(棵)
180÷(5+4+3)=15(棵)
15×3=45(棵)
答:丙分到45棵。
(出题意图:考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评分说明:1分,1分,2分,答案1分)
6. 24÷2=12(米)
12×5=70(米)
12×3=36(米)
70×36=2520(平方米)
答:这块土地的面积是2520平方米。
(出题意图:考查按比例分配的灵活应用)
(评分说明:1分,1分,1分,1分,答案1分)
7. 100%-15%-15%=70%
75%-70%=5%
300÷5%=60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6000米。
(出题意图:考查百分率的灵活运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推荐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 折扣问题 1教案 苏教版09-2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含反思09-2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有哪些07-09
2024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7-0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考试试卷及答案11-28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1-23
苏教版六年级复习教案09-0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试卷11-15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11-28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