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2024-07-26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精选12篇)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篇1

市场是一个平台,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市场更是一部绞肉机,是需要不断的新鲜血肉来染红那闹哄哄的血腥激情。市场不是想出来的,市场不是规划出来的,市场更不是用文字描述出来的,市场是干出来的。

当市场没有干的机会时,或者说市场没有适合自己有把握干的环境时,看,就是一种非常有境界的作为。此时,可以抱着干的心态去看,用心体会市场喧嚣表象后面的本质,当适合的时机和场景涌现时,就要毫不犹豫的出手,参与到市场中。干,就是主旋律了。这就像非洲的猎豹,周围的群鹿不会惊扰那细眯似睡的困眼,慵懒的卧姿并不影响出击那瞬间的离弦,机会来临时,基本都是必杀的绝技。

市场只有看和干,看与干是生存于市场的基本法则,也是永存于市场的独特技能。经营技能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干和看的境界上。看,要不为幻想所诱,更不能被杂音所扰,聚精会神,当属于你的机会出现时,要义无反顾,誓不罢休,竭尽全力的去干而达到目的。当多年的历练后,资深经营者看与干的境界会浓缩成一种感觉,或者叫职业直觉,此种直觉不亚于猎豹的离弦出击般的准确。

市场中,没有干的经营者是不配经营者这个称号的。不会看的经营者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经营者。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篇2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市场蓬勃发展,相对于实体市场,网上市场已成为企业相对于实体市场必不可缺的市场份额,工信部发布了《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XX万亿元。庞大的网上市场使企业

越来越意识到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由此,充分开展电子商务,积极提升企业的市场业态,实现网上市场和实体市场有效链接,已成为企业和政府必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浙江省网上市场发展现状

1、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广泛,网上市场规模初显

XX省的电子商务规模与技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传统产业及社会各领域以及商业的各领域应用广泛,并在技术、支付、物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拥有各类电子商务网站近XX家,其中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约XX家,占全国的20%。60%以上的工商企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X多亿元,约占全国的20%。全省现有各类零售网站XX余家,在第三方平台上经营的网商达60多万个,实现网络零售额XX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5%。

2、网上市场依托实体市场顺势而为,业务集群一路领先

XX省是市场大省,专业市场的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底,全省共有亿元市场XX家,实现成交额XX万亿元。XX省工商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网上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依托实体市场的优势,一批实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迅速发展起来,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四季青服装网、余姚中国塑料城等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北仑的中国羊绒衫网、中国花木交易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也在地方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壮大起来,2011年12月羊绒衫网总经理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专家库高级专家”称号。

3、支持服务水平较高,商品交易网站蓬勃发展

XX省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取得了重大突破,网上支付业务在各大银行相继推出,特别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以及电子认证的广泛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网络信用和支付安全问题。2011年,支付宝使用商家超过X万户,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全省累计发放各类电子证书60多万张,为电子商务发展夯实了基础。物流领域已形成六大物流走廊、四大物流聚集中心和五条省际物流通道,为网络销售快速发展提供了物流支撑。北仑利用“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形成金属、煤炭、矿石、钢材、粮油、农产品等十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其中,石化产品交易市场以主营石化产品的大中型贸易类企业和配套物流运输企业为服务对象,依托梅山保税港区的独特功能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石化产品产业化集群。自2010年底该市场启动以来,已引进注册企业153家。

4、电子商务交易模式逐步成熟,市场业态迅速提升

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商务的不同业态互动发展,B2B(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C2C(第三方零售平台)、B2C(企业自建零售平台)交易模式得到较好运用和创新,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化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大、竞争力强。在B2B模式中,阿里巴巴、网盛科技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高效、可信赖的贸易平台;在C2C模式中,淘宝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C2C交易平台;在B2C模式中,全省有很多企业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平台,北仑的永发保险、富邦家俱等把电子商务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

二、实体市场向网上市场接轨中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较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了实体市场向网上市场发展的进程。

1、网络安全基础设施重视不够

近年来,随着“数字浙江”、“智慧宁波”的推进,很多企业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大多数企业在满足网络通信要求后,对网络安全管理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足够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培训,企业遭到安全风险和危险攻击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这对电子商务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进而严重制约了网上市场的发展。

2、物流配送环境建设滞后

物流配送的效率是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中国物流业在相对短的时期内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着体制上的缺陷,比如,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发展,社会化程度低,机构多元化,物流企业单一分散,各种审批制度冗长繁多,物流企业融资改组困难,导致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多数企业仅仅承担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同时,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仓储,也面临着

土地价格高、距离远、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等难题。北仑的集装箱堆场很多很分散,规模较小,与此同时带来的车辆乱停乱放、道路损坏以及治安问题等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3、电子商务信用环境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对信用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商务,只有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诈骗、网络

虚假广告、网络假冒伪劣商品;通过电子合同进行欺诈;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抢注域名、恶意使用易于混淆的网站名称等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同时消费者的“知假买假”的行为,都制约了电子商务信用状况的改善,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据《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显示,有23.5%的企业和26.34%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是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络用户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问题。

4、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效力不强

自1986年以来,我国共出台了40多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条例、行业规范等用于规范互联网的大环境,为网上市场的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工作有法可依。但由于电子商务法律层面的规定比较少,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或条例较多,法律效力不强,同时电子商务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涉及多个部门职能的交叉,缺少统一的规定,而且对于电子商务的立法规定原则性比较强,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目前我国关于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法律体系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起步缓慢

企业与商家是电子商务的主体,只有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电子商务中,网上市场的规模才能继续扩大,才能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但目前,就北仑区而言,大部分企业还未尝试开展电子商务。

根据“二十一世纪网站”与“支点网”通过网络联合开展的一项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已经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的企业占到了调查样本的58%,但是从建设的程度看,23%的企业尚处于计划建设的阶段,16%的企业正在建设但尚未投入实际的运行。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占全部受访企业的19%,但是其中10%表示效果还不够明显,真正开展了电子商务并且效果明显的企业仅占9%。

6、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缺口较大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又需要具备商务和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存在着商务知识和管理知识不能兼得的问题,从而使得两者不能完善结合,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近日公布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已经接近214万人,今年的行业就业规模将达到265万人,而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每年累计仅能提供8万多名毕业生。这就意味着电子商务领域存在较大用工缺口。

7、网上市场监管不到位

为了引导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立了完整的政府监管机构,形成了以法律规范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下市场机制调节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格局。但由于起步晚,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多的监管难题: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市场监管作用发挥不足;立法较多但缺乏统一性和执行力;消费者组织权力受限,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等。

工商部门作为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取得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初步成效的同时,同样遇到了很多监管难题:违法经营主体身份难以查找,不少网络经营主体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经营,没有网上亮照甚至是无照经营,很难找到违法当事人;网络违法交易行为取证难,很多网络违法证据是网页、弹窗广告甚至是聊天记录,当事人完全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消费者维权难,消费者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产品质量、广告宣传、快递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处理这类消费纠纷时往往因为难以确认侵权主体而不能维权。

三、实现网上市场与实体市场有效链接的路径设计

(一)夯实实体市场,重视网上市场开发,提升市场竞争力

实体市场是网上市场的基础和保障,电子商务助推的网上市场是对实体市场的中间环节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促进了实体市场的发展。因此,对企业而言,巩固实体市场、重视网上市场开发两者都不容忽视。

1、更新观念,转变运营方式

电子商务在随需应变中成长,不再仅仅是传统商务的网络化,已经渗透到互联网运用和运营观念等多个方面。通过浏览北仑很多企业的网站,能明显感觉到只是表面的一种操作,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互联网的网上市场。同时,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传统连锁企业开设网站的较多,但这两年来,涉网的传统零售商数量增速放缓,且出现了部分企业关闭网站的情况;此外,即使开展电子商务几年的传统企业,线上业务的规模占公司整体业务的比重也很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不熟悉网上市场的运作特点,未转变运营观念。以网站购物体验为例。首先,网站用户体验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考虑交互便捷等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体验设计需要遵循更新的原则,要求企业不断优化,及时发现购物流程问题,并快速做出反馈和更新。这就需要多关注用户评价、用户购物体验,以便形成这样的机制和文化。这是互联网运作的特点,更是运营观念的问题。因此,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必须树立此类观念,并在开展业务之前,规划好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线上线下的业务冲突问题。

2、诚信经营,打造自主品牌

对于网上市场,由于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在交易完成前,双方如何取得彼此的信任是一大难题。“眼见为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购物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网上交易产生着影响,导致了现阶段虚拟市场上商品交易流通一般只限于价值较低、规模较小的商品交易,抗风险能力差,信用程度不高。相对于实体市场,网上市场面临着更多的诚信问题。因此,对企业而言,要大力提倡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同时,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要积极打造自主品牌,品牌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实体市场的知名度,更能强化企业在网上市场的可信赖度。

3、依托产业优势,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推进产业集聚,不仅是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可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利用区位优势,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优质产业资源聚集。北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利用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以发展海洋经济为契机,积极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目前已经有金属矿产品、进口煤炭和商品现货网上交易中心等三个交易平台陆续投入运作。其中,宁波进口煤炭交易中心半年内实现煤炭交易量近600万吨,三年内有望实现煤炭直接销售超3500万吨,销售收入超200亿元。

(二)助动服务实体市场向网上市场转型升级

“让更多的自然人和市场主体成为网络市场经营者,让更多的网站做强做大。”这是省局提出的口号。目前,各级政府都意识到发展网上市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各职能部门都积极服务助动实体市场向网上市场转型升级。

1、营造网上市场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正确的指导原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协调、组织和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着重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内容、税收政策、财政补助、信息安全以及行业标准制定等问题。

2、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网上市场的诚信体系

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因为收集、处理和提供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信息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可以充分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成本,实现信用产品供需的双向畅通,培育整个社会视信用为生命的信用环境。

同时,建立政府信息监管机构,负责监管企业和中介机构发布的产品信息真伪,审核网上交易条款,并进行数字签名。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

3、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网上市场科学监管机制

加强事前行政监管,明确各监管部门管辖权,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目前已有多个部门参与到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当中,行政监管体系已基本形成,因此需要各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管作用,建立健全各个网络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信息流通体系。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根据网络商品交易的发展动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通过市场自律来维护网络商品交易参与方的权益,同时发挥消费者组织在事后监管中的作用,使其能够充分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形成能够与网络商品交易中违法行为相抗衡的力量。

(三)发展服务配套产业,创造良好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运输链、信息链、服务链等配套环节还很不完善,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各大平台亟待健全。

1、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建设

电子商务国家标准体系是亟待完善的重要支持产业之一。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制订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推进在线支付体系建设。加紧制订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研究风险防范措施,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积极研究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相关法规,引导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等机构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平台,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工具;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推动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

2、完善富有效率的网上市场配套物流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充分利用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仓储、商业网点等现有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重点企业的物流建设,包括用地审批、资金扶持等,特别是自建物流的资金投入、土地征用等政策扶持;广泛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完善对物流快递行业的立法监管,对违反现有法律法规的行为需进行严格打击与处罚,通过法律监管维护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3、构建网上市场便利系统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篇3

【关键词】 商品期货市场;股票市场;联动性分析

一、研究背景

理论上,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资金和期货品种价格对相关个股基本面的影响上。在市场资金方面,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既存在竞争,又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关系。竞争方面,市场的资金是有限的,作为两个不同的市场,资金在市场间的流动构成其之间的竞争关系。在相互促进方面,一个市场的发展能带动另一个市场的发展,体现在期货市场走势对个股基本面的影响上,也体现在一个市场的发展拓展和推动了另一个市场的影响范围。从市场整体角度验证其对中国市场的适用性。

在协整理论出现之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了两类方法:一是传统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或单一方程方法,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将相关几个变量进行回归;二是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博克斯-詹金斯所提出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相关变量的回归分析扩展到其变量滞后项以及残差滞后项。

在 Granger 于 1982 年提出协整概念后,协整理论与以向量自回归(VAR)为基础的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 Model,ECM)开始了在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中广泛应用。应用回归模型、相关及滞后相关模型对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找出两者间的波动关系。

二、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需要,我们选择以下数据: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月度成交总额及三交易所成交额加总作为期货市场规模指标。时间区间为2000年5月~2008年8月。股票市场的月度流通市值、总市值和月度成交额作为市场规模指标。选择时间区间为2000年5月~2008年8月。

(一)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成交额量模拟分析

为了直观观察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成交额的波动趋势,以时间为自变量,考虑股票市场结构前后变化,对成交额进行拟合。参考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和一致性检验,得拟合方程为:

股票:STOCK=5168.07-1993.10*SIN(T/8)+44393.79*D*SIN(T/8)

期货:FUTURE=3820.85+0.000565219*T4-62.89*IN(T/4)*T

其中:FUTURE为期货市场成交额;STOCK为股票市场成交额;T为时间编号,2000年5月为起点1;D为虚拟变量,用以衡量股改前后股票市场结构变化,以2006年10月股改基本完成为分界点。

从拟合方程和拟合趋势线可以看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基本呈现同步周期关系,但由于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机制的差别(主要是双向交易机制),两个市场成交量周期存在近视两倍的比例关系。

(二)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成交额相关性分析

注:数据标注为①的为时间区间:2000年5月到2008年8月;数据标注为②的为时间区间:2000年5月到2007年9月;数据标注为③的为时间区间:2000年5月到2006年9月。

从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成交对比图可以看出,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成交额保持了一定的同步关系。为了更为清楚看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对数据样本按不同时间段计算其相关系数,得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从系数矩阵表可以看出:

1. 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成交额相关系数呈现增大的趋势,2000年5月到2006年9月区间数据相关系数为0.434,2000年5月到2007年10月区间数据相关系数则达到0.779,2000年5月到2008年8月区间数据相关系数为0.698。两个市场的整体联动效应逐渐显现。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中跨市场操作的比例逐渐增大,期货市场作为基本面分析的一个方面逐渐为投资者所重视,大量投资者尤其是专业投资者逐渐习惯从期货市场走势所揭示的现货供求和国际经济形势等信息来发掘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这是投资者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监管当局要求“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题中之义。

2.总体看来,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基本保持了一个共同发展的态势。在资金上的竞争并不显著,主要因为我国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均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与我国的储蓄存款规模相比,两市资金规模较小,资金竞争并不明显。从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两市成交数据看,随着A股市场的冲高回落,股市风险率先暴露使得部分资金流向期货市场,资金竞争关系有所显现。将来随着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两个市场之间的竞争发展关系将逐渐变得更为直观。

三、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基本呈现同步周期关系,并不呈现明显的滞后性。由于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机制的差别(主要是双向交易机制),两个市场成交量周期存在近视两倍的比例关系。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成交额相关系数呈现增大的趋势,两个市场整体上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联动效应逐渐显现。

此外,我国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均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容量相对较小,资金在两市间的流动规模较小,在资金上的竞争并不显著。但是2007年股票市场井喷以及期市长达一年的牛市行情下,股市和期货市场间的资金竞争关系有所显现。将来随着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两个市场之间的竞争发展关系将逐渐变得更为直观。

参考文献

[1]罗孝玲.期货投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高尔康.期货学概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3]朱国华.中国期货市场分析与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4]严太华,刘里扬.我国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预测》.1999(3)

[5]刘军峰.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长期均衡关系的研究[J].Jan,2004

市场营销中的市场定位与市场开发 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市场定位,营销政策,市场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企业的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到:成功的企业虽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但是,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建立了一个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的经营机制, 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在企业里, 经营者们通过实践苦苦地摸索着市场营销的经验。而企业家们通过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市场营销经验, 但却需付出高昂的“学费”, 且所获经验往往不系统化, 缺乏整体性, 运用起来难免顾此失彼。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解决有关市场营销的各种难题, 为企业的经营者们迅速掌握市场营销的系统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提供一条捷径。

市场营销是一个整体系统, 这个系统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操作手段为武器, 以效益和效率为核心, 对企业的营销体制、营销组合方案进行重新设计, 即在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和引导市场变化的情况下, 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基于营销与市场的密切关系, 在本文中想首先与企业界的朋友们探讨一下“市场定位与市场开发”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市场定位探讨

已经研制开发并生产出产品的企业, 在营销上首先遇到的就是“市场定位”问题。简单地说, 就是首先定在哪些“市场”、“场合”和选择哪些消费群体销售本企业的产品, 是在南方市场还在北方市场?是在沿海市场还是在内地市场?是在城市市场还是在农村市场?是在大城市市场还是在中小城市市场?是在大型商场还是在中小型商店?是选择高档饭店还是中低档饭店?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问题常常困扰着企业的营销部门。而不少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常常依据常规思维, 如毛皮类产品选择北方市场, 认为北方天气寒冷, 这类产品肯定好销;保健品选择大城市市场, 考虑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 购买力也一定强;另外一想就想到北京、上海市场, 因为这些市场的社会零售商品额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亿, 认为稍为占有一小块市场份额, 销售收入就很可观;有的企业瞄准大型零售商场, 千方百计想挤入这类商场, 在其中占一席之地;有的企业则遍地撤网, 不管商店大小, 地处何方, 谁要货就给谁……

其结果是, 重点选择定位在北方市场的皮毛产品营销公司在这些市场上的效益并不理想, 而无意中开发的南方市场却结出硕果, 用该企业营销经理的话来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行。”当然, 以上的结论并不是说北方市场不能进, 大城市市场不能进, 大型商场不能进或者不能遍地撤网, 而只是说“市场定位”不能靠“拍脑袋”, 靠主观臆想。有经验的营销经理在“市场定位”方面作出常规判断后, 都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去看、去听、去问, 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风俗习惯、收入状况、需求状况、花钱态度, 当地市场的竞争状况, 当地商业经营方式及商业道德, 当地政府的限制等,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 获得客观环境市场信息的基础上, 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市场定位”决策。这样做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前期费用, 但如果不这样做, 就会绕更大的弯子, 会因为市场定位错误而使推销人员丧失信心, 把企业引入歧途, 经营迷失方向, 最终使企业一蹶不振。当然, 市场定位准确并不意味着一切完事大吉, 企业还需要在营销体制的设计, 营销网络的建设, 营销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营销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下工夫。当然, 不熟悉这些方法的企业需要咨询机构的帮助, 企业应把这种帮助视为是一种投资。然而, 不管怎样, 市场定位准确意味着企业已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另外, 已经定位的市场可以并且也需要根据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 调整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前边的“意外”, 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和“意外的事件”。关键就在这意外二字上。前者是意外的成功, 后者则是意外的失败。意外的成功是指没有经过特别的努力, 本来并不指望能产生更多效益的地方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则是指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 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 但本来认为能产生效益, 获得成功的地方, 偏偏成功不了或者效益平平。这实际上都是市场向企业发出的“信号”, 要求企业做出调整。特别是全国范围内开展营销活动的企业, 尤其要注意各地市场上发出的这种信号, 并及时分析原因, 如果是“机会”, 迅速总结推广, 调整市场或营销手段;如果是“威胁”, 也要及时调整市场定位。但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总部具有营销信息管理职能, 制定有关营销信息管理制度, 并有专人负责处理信息。总之, 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对市场的变化保持警觉, 并预测这种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然后要有反应, 要重新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办。悲惨性的后果当然能够告诉我们在什么问题上铸成了大错, 但是我们应该在信号还不太强烈之前就能够发现它。

二、关于市场开发探讨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感到, 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几十年不变仍然能够保持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 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 产品两年一升级, 四年一换代的现象实属屡见不鲜。产品生命周期的前两个阶段——导入期和成长期, 也越缩越短。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生产出一种新产品, 产品还在导入期, 投资还远远没有收回, 就已有竞争对手出现;产品刚被市场接受, 销售曲线正在上升, 产品进入成长期, 竞争已日趋激烈;然后市场迅速趋于饱和, 竞争达到白热化, 产品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的表现是, 企业的销售越来越困难, 投入的促销费用越来越大, 利润越来越薄, 市场格局基本已定, 如果没有什么创新的举动或特殊的招数, 很难再扩大市场份额, 如果草率地扩大规模, 则固定设施还没有建起, 已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时的企业在本行业中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有一种“干耗”的感觉。所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有的企业提出了“多种经营, 跨业发展”, 有的则提出“二次创业, 再度辉煌”, 实际上都是在寻求进入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而本文的“市场开发”指的就是这种二次、三次创业性质的开发, 其中既包括选择新的市场, 又包括选择新的产品和项目。

企业在进行这种意义的市场开发时通常有多种思路, 下面介绍其中的三种:

一是关联性开发, 即向“上游”行业或者“下游”行业渗透, 如饲料厂向养殖业渗透, 养殖业向肉类联合加工业渗透;装饰材料厂向装饰工程业渗透, 装饰工程业向装饰材料销售业和设计业渗透等, 反之亦然。而且还可以向其他相关配套领域发展。最终形成企业集团。在“三角债”横行的现实状况下, 这种开发可以使“下游”企业及时有效地, 甚至以优惠的条件获得成本效益最佳原材料、元器件或机械设备以及最好的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 而先进的“下游”企业则可以影响“上游”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并为其提供实验基地。在此基础上, 又会增强这些企业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补缺性开发, 即不当新市场的开路先锋, 而是寻找“市场空隙”, 乘虚而入。不少公司的营销者的使命就是填补介于产品和需求之间的空隙。这种空隙和差距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数量和功能上, 而且体现在推出时间、市场空间、应用范围、支付手段和对服务的需求上。开路先锋所冒的风险一般都比较大, 因为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 首先需要开拓一种观念, 而且还要积极宣传, 然后是耐心等待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接受这一观念, 前期费用很高, 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开发我国的啤酒市场、干白、干红葡萄酒市场、咖啡市场、微生态制品市场、高纤维食品市场、无土栽培绿色食品市场等, 首创者都需冒很大的风险, 并要有极大的耐心。所以有些企业就采取了静观待变的补缺性开发策略, 待市场打开, 消费者接受了这一新的观念后再进入这一市场。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任何一家公司, 无论其实力怎样雄厚, 都别想完全垄断这一市场。这就为后业者提供一个补缺的机会, 而且后来者如果聪明的话还可以采取“创造性模仿”的策略, 即广泛地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了解消费者所追求的价值, 找出市场的空隙,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利用“后发性优势”挤占市场。

三是创新性开发, 即采取一种逆向思维方式, 从市场的潜在需求入手, 寻找“市场空白”, 检索已有的科研成果, 找出能够填补市场空白的项目和项目系列, 以能够开创一代新潮流的产品形式推出, 以时尚产品的形象打开市场, 如目前在中高档饭店餐桌上流行的无土栽培豌豆苗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开发市场的。其经营者首先发现许多中高档饭店都在寻找能够引起顾客兴趣, 但又别具一格的菜肴, 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这就出现了潜在需求。人们似乎都在传统的农产品和工业化农产品上作文章, 没有人考虑现代绿色农业, 在这方面又出现了空白, 因此极少有竞争, 豌豆苗的开发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推出了领导一代潮流的新产品, 产品上市后迅速打开了市场。

总之, 不管企业家们采用哪一种方式开发市场, 都要考虑市场机会的大小和自己驾驭能力的大小, 并且必须记住:“对于企业来说, 生产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 知道什么对消费者有价值, 考虑怎样才能够方便消费者 (客户) 购买, 进而主动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彼得·德鲁克早期总结出的经验, 而这条经验至今仍是许多企业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刘利兰.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124-222.

[2]成思危.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25-193.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研究摘要 篇5

一、关于中国当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理论研究的总体思考

在FSI提交的主题报告中,吴晓求教授首先指出,在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金融领域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在他看来,以下几个理论问题在中国目前尤为重要:

(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

吴晓求教授认为,由于客观的、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但从总体上说,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货币市场的发展来支持,资本市场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没有相应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风险规避和风险流动的调节机制。因而在现阶段,研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对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二者只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层面上,应该深入研究一下市场运行状态的改变、资产形态的改变以及资产流动性的提升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影响是否存在?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流动使得两个市场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们可以从期限上来划分两个市场的界限,但是从资金本身的性质来看,有时是很难划分的,所以还应研究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实践中应如何区分的问题。

(2) 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吴晓求教授认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系理论研究的背后含义就是银行的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或者更明确的说,就是研究信贷资金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管道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这种有益的、必要的管道。他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做出清理:首先要理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理论关系;其次,国外在历史上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上的管道有哪些,这些管道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来规避这些消极作用?第三,我国目前在打通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关系时有哪些通道和规则,哪些通道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有些管道无论是对货币市场还是对资本市场都是有害的,有些管道则对资本市场有利,对银行自身的业务有所提升。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正确的评价,需要作详细研究。 吴晓求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银行信贷资金无论通过什么管道进入资本市场,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潜在的信用危机问题。实际上,“中科系”事件已经给我国提出了这个警示。虽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原则上不能进入资本市场,但股票质押贷款政策在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了一个管道。在股票质押贷款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个信用创造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这种信用创造可能引发的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和危机。

(3)金融业的发展与监管模式问题。

吴晓求教授谈到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业的分业发展要求资金界面分得非常清楚。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信贷资金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进入资本市场都是不允许的。但实际上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突破了《商业银行法》的某种界限,所以分业发展的模式实际上已经慢慢地受到挑战,银行资产已潜在地包括了股票这种股权性资产。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如果不寻找新的业务平台、不创造新的投资工具、不改变资产结构,将难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所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分业发展和分业监管的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4) 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的关系问题。

吴晓求教授认为这个问题的政策含义就是货币政策制定应在什么范围内、什么程度上来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这涉及到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货币供应量是否充足以及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否真的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状态等问题。 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协作的伙伴,两者截然分离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如何建立一个包括发达的货币市场和健康的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提高我国的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二、资产价格与货

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比较研究 篇6

关键词:香港市场;A股市场;投资理念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2-0042-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2.10

当前,赴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多达260余家,总融资额超过千亿港元,中资股占据香港股市大盘市值的50%以上,占据香港股市成交额的60%以上,且在香港上市的很多中资股的市盈率、市净率远低于A+H上市的国内市场及国内上市的同类型企业,投资价值凸显。认真比较分析港股和A股两个市场的异同,重新审定和进一步探寻最优的港股投资路径和策略,对投资港股的投资者和研究者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参与主体

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香港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调查显示,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本地及外地)的交易比重连续五年高于60%,2010年高达64%,其中外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比重更是高达42%。A股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境内投资者,且以境内自然人居多。2010年,A股市场自然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为84.59%,一般法人和专业机构合计仅占15.41%。从开户数来看,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占国内证券市场全部开户数的99%以上。

从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来看,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主要由大量的机构基金管理人和对冲基金组成。截至2010年末,香港市场上经香港证监会批准的对冲基金有500多只,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600亿美元;而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主要由大量的国内券商、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组成,国外机构投资者,如QFII,仅200余户,且受到QFII资格及份额限制,难以自由参与证券市场交易。

从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来看,香港市场个人投资者主要为高净值及私人银行客户,市场内的本地居民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偏好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蓝筹公司。而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投资者仅占约18%,没有明显的投资偏好,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二、交易品种

香港市场交易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股票、债券、恒指期货、期权、备兑认股权证、股票挂钩票据、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单位信托、对冲基金等。例如,2011年10月,香港市场衍生权证、牛熊证、债券三项衍生产品的成交量高达42万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量的29.5%[1]。

A股市场交易品种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衍生品种主要有权证、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当前,这几种金融工具的规模整体较小:A股市场的权证以证券结算,主要以认购权证为主,且国内最后一只权证长虹CWB1已经结束了交易;目前的90只融资融券标的多属于大盘蓝筹,股价弹性较低,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仅为300多亿元人民币;2011年1-10月股指期货累计成交额为35万亿元人民币,成交量仅占市场的4.5%。

三、投资理念

两个市场投资者秉承的投资理念不同。两者的差异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市场投资主基调、投资者偏好、投资者关注重心、投资期限和操作频率等。

第一,市场投资主基调不同。香港是一个以投资为主、投机为辅的市场,恒生指数一般是有涨有跌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较少出现疯涨疯跌的情况。A股市场的上证综指、深圳成分指数收益率绝对值的波动较大,暴涨或暴跌的频率高、涨跌幅度大,具有较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第二,投资者偏好不同。香港的投资者注重公司的实质业绩,偏好市值较大、盈利稳健、分红较好、流动性较好的蓝筹公司。而A股市场的投资者仅限于境内,投资理念趋同,偏爱有高成长预期的中小盘股。第三,投资者关注重心不同。香港市场投资者注重的是企业基本面的分析和跟踪、公司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研究,A股市场投资者仍未摆脱政策市及消息市的阴影,大多数投资者仍旧崇尚政策与消息。第四,投资期限和操作频率不同。香港市场投资者看重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价值,以中长线持有为主要投资期限,表现在换手率上,香港股市流动性较低,投资者不会频繁操作。以2011年10月联交所二十种成交最活跃股份(股数)为例,第一名中国银行的全月成交额仅占股份总额的4.34%。而在A股市场,投资并非为了分红,而是赚取差价,因此高换手率是其特色,2011年10月深市和沪市换手率最高的金磊股份和恒立油缸,换手率分别高达70.45%和41.11%。第五,羊群效应。A股市场追求短期效益的压力下,机构投资者基于声誉和报酬的考虑,会选择购买股市中的“热点股票”或模仿“领头羊”的投资行为,加重了市场中的羊群行为。而香港市场因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羊群效应不显著。

四、发行机制

香港市场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程度较高。香港新股发行遵循询价与公开认购混合的招股机制,主要包括混合机制的股份分配方式、定价过程、回拨机制、超额配售权和市场稳定机制等制约机制来实现均衡:通过机构投资者本身的竞争来得到一个合理的招股价区间,然后通过证券抵押贷款制度(“展”)调整散户和机构的力量对比,利用散户来制衡机构投资者,再利用投行对良好声誉的渴求来约束发行人的高定价权需求。而A股询价制中,缺乏这种买卖双方与承销机构,各自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自由的博弈,也缺乏对询价机构的约束和惩戒,主承销商和发行人事实上主导了定价的绝对话语权,鼓励了发行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新股定价越高,发行人超募资金越多,投行承销费用也越高。然而根据需要公布询价明细的创业板公司的公告,鲜见QFII参与新股的询价,即便报价也处于低端,从中可以看出以“价值投资”著称的QFII对A股市场过高的新股发行的谨慎态度。表现在收益上,港股打新的中签率比A股要高很多,但新股认购也存在风险。据联交所统计,2011年香港股市80%新股破发。截至2011年10月末,A股市场共有251只个股上市,约三分之一的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但A股打新收益率仍超过10%[2]。

五、盈利模式

香港市场做空机制的运用较为充分,做空机制,可以较好规避单边市的风险,是企业价值能够通过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得到客观的体现。另一方面,这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获利途径,当前香港市场可以运用港股衍生产品和一些特殊交易手法,如窝轮、沽空、套利等造成股价波动,从中获益。2011年,香港卖空市场平均每日卖空交易成交均在50亿港元以上,占市场成交额的比例超过5%。以2011年二季度香港市场发生的运用沽空和套利组合狙击中资银行股事件为例,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2011年1-5月,多家投行与机构投资者参与农行沽空交易,交易量约14亿股,导致6月份农行股跌幅接近15%。另一方面,多家投行与机构投资者以约4~5倍杠杆融资认购安硕新华富时A50ETF的认沽(看跌)期权,沽空收益接近50%[3]。

而A股市场虽然引入了股指期货、认沽权证等做空机制,但品种较少,做空并未形成气候。目前,沪深300指数设计了四个月度合约,且对投资人有比较苛刻的限制条件,公募基金、券商等机构都不允许进场交易,使得做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A股市场还主要靠做多来获利,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此外,港股与A股市场在交易货币、交易单位、涨跌幅限制、风险程度、操作费用、信息披露等方面也有较多的不同。

综上所述,从参与主体、交易品种、投资理念、发行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来看,价值投资在香港股市更具适用性,这也是当前港股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秉承的投资理念。

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资产缩水的压力下,如何选择一个成熟、活跃、规范的投资市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怎样适应这个市场,并在市场中成长、成熟到干练,更是至关重要。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投资者进行港股投资不能抱A股投资同样的理念,掌握并实践价值投资的理念,挑选买入优质的港股并持有相对较长一段时间。

(特约编辑:罗洋)

参考文献:

[1]邓智杰.港股综合策略组成及其投资绩效研究[J].商业时代,2011(27):79-80.

[2]惠凋艳.A股与港股IPO定价合理性比较[J].经济天地,2011(1):64-67.

[3]金竺恃.港股,还有投资价值吗?[J].银行客户,2009(4):70-71.

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体系与市场推动 篇7

自2003年至今, 付费频道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八年历程, 但付费频道整体行业至今未能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用户规模增长缓慢

截止2011年上半年, 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突破2亿, 数字电视用户近1亿, 其中付费频道用户1337万户, 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2) 市场营销模式制约

付费频道委托集成平台向网络公司进行营销, 付费频道缺少营销能力, 无法及时掌握市场情况, 并根据市场反应调整频道内容满足市场需要。

集成平台以打包方式将各种频道组合成一个大包向运营商进行销售, 价格极低, 收益的分配比例则由集成平台按内部规则确认分配, 付费频道完全不了解真实市场。

分成模式的发展除了一直受到用户规模的制约, 还受到频道定价机制的影响, 付费频道至今没有符合市场规律的定价机制, 付费频道不掌握市场定价规律。

(3) 收益少, 节目质量无法保障

大量频道在多年的投入之后, 由于收益少, 长期亏损投入, 大多数频道资金早已出现问题, 缺少资金投入的专业付费频道, 其节目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用户投诉和流失日益增多。

(4) 网络和频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开始显现

随着有线网络数字化改造的逐步完成, 有线网络对付费频道内容的需求已经不如改造中迫切;加之高清频道的日益增多, 有线网络带宽资源有限, 对频道内容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频道在利益分配上的弱势地位开始显现;原来的利益分配机制也过于粗放;因此, 双方的市场定位和频道的市场价值都需要重新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

如何解决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 帮助付费频道产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中广网媒专门成立了付费频道课题研究小组, 并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数字付费频道委员会共同组建了数字广电产业发展中心, 开展付费频道专项研究, 通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和研究探索, 在全国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创新了一套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体系, 以协助付费频道产业链上下游研究了解产业发展的问题。该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体系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评选和市场推广四个方面。

首先, 通过全国性的付费频道市场数据调研, 掌握付费频道发展的市场关键信息, 如落地覆盖地区、用户订购、用户投诉、销售收入等, 通过数据统计获得付费频道市场的基本信息。

其次, 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 创建付费频道落地覆盖指数、市场竞争指数和市场贡献指数三大评价指标, 帮助制作方、集成方、营销方和用户了解付费频道整体和个体发展状况, 从而为各方市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再次, 开展付费频道评选颁奖活动, 由运营商代表用户评选出最受用户欢迎、最具市场潜力和最具市场价值的三类付费频道, 予以表彰, 促进网络和频道之间的联谊, 为产业链健康合作奠定情感基础。

最后, 通过媒体平台, 对获奖付费频道提供报道宣传, 借此形式扩大付费频道全行业在用户市场的社会影响力, 从而为付费频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2 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体系的应用

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体系中包括市场竞争指数、落地播出指数和市场贡献指数等指标, 我们将通过专栏连载的方式, 对上述指数分别进行深层次, 多层面, 分地域的专门分析。

什么是付费频道市场竞争排名指数?付费频道市场竞争指数反映的是付费频道之间的竞争强弱情况, 它通过付费频道市场实际订购用户数与参照数 (用户订购最多的付费频道订户数) 之间的加权关系来反映付费频道之间竞争能力的强弱, 是衡量付费频道市场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付费频道市场竞争指数数值越大, 排名越靠前, 代表付费频道的市场竞争能力越强。

表1为2010年度付费频道市场竞争指数排名表 (前四十名) , 备注:图标数据均用自中广网媒编撰的《2010-2011年度付费频道市场监测年度报告》

根据表1, 按照前四十名付费频道所属的集成传输平台进行分类分析见表2。

表2为2010年付费频道市场竞争指数排名前四十名的集成运营传输机构分布表, 备注:图标数据均用自中广网媒编撰的《2010-2011年度付费频道市场监测年度报告》。统计各集成平台在市场竞争指数排名前四十名付费频道的指数和, 可以看到:

(1) 中数传媒体平台的指数和为5.692, 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平台, 中数传媒集成平台上付费频道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强于其他集成平台。

(2) 华诚影视平台上, 进入前四十名频道的7个付费频道指数和的平均值为0.352, 说明华诚影视平台上的单频道市场竞争能力最强, 用户订购最为活跃。

根据表1, 按照付费频道所属行业进行分类分析见表3。表3为2010年市场竞争指数排名前四十名付费频道所属行业分类表。备注:图标数据引自中广网媒编撰的《2010-2011年度付费频道市场监测年度报告》。

体育竞技类、影视剧场类、文化生活类付费频道进入市场竞争排名指数的数量区别不大;从数值上分析, 影视剧场类付费频道无论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3.265) 还是单频道平均竞争能力 (0.326) 都表现强劲;这也说明影视类付费频道是付费电视产品的消费主流, 也是投资最为活跃的电视产品类型。

3 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体系, 目前已经具备按月监测功能, 其提供的付费频道市场评价信息, 能够帮助运营商、制作商和投资商的市场决策, 提供有效参考。初步具备了引导用户消费、提示营销和推动投资的功能。

上述排名频道中, 虽然有一批付费频道, 克服收益和财力不足的困难, 通过保证制作水平和质量, 培养了固定的市场用户, 但还有相当多的频道市场用户群体规模较小, 用户订购数低, 是真正的小众频道, 这些付费频道适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以及地网公司采用什么样的市场手段去扶植它?频道自身又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创新来提高市场活力?这是现有评价体系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何改进评价体系, 如何帮助这些频道发展, 还需要整个行业的集体智慧。

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 篇8

2009年,面对严峻而又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国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实现总体回升,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较为平稳的国内环境。中国政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的经济金融合作,同时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

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中资继续积极审慎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不断加快创新步伐,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扩大。

今后,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心建设。

一、中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下降

据初步统计,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项目顺差2493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87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287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48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1091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65亿美元。

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变动3932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变动382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08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3亿美元。

二、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新批17家机构QFII额度,追加批准9家机构QFII额度,共计32.27亿美元。截至2009年末,共批准86家QFII机构共计166.70亿美元额度。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共批准了94家外资机构的QFII资格,较年初增加18家。截至2009年底,QFII总资产规模达2899亿元,其中证券资产2370亿元,约占总资产的82%,QFII持股市值约占中国A股流通市值的1.4%。在中国证监会鼓励境外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引导下,长期投资机构家数占QFII总数的比例继续上升。在已批准的94家QFII中,共有基金管理机构49家,商业银行21家,证券公司11家,保险公司2家,其他机构投资者11家。其中,共同基金、保险资金、捐赠基金等长期投资机构所占比例已达66%。

(二)外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新设、参股及其经营情况

2009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本和拨备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和盈利状况较好。截至2009年底,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3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71家分行,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4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29家代表处。

截至2009年底,20余家中小商业银行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共引进资本300多亿元,引进外籍管理人才100余人,提高了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加快了金融创新步伐;2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了27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境外资本11.99亿美元。

2009年,中国银监会新批准5家外资法人银行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办理国债承销业务,允许外资法人银行发行银行卡。截至2009年底,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49家、外资法人银行32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54家。

截至2009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各项贷款余额7204亿元,同比下降1.03%,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各项存款余额7018亿元,同比增长23.3%。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1.2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20.76%。

(三)外资证券类金融机构继续积极参与证券市场

截至2009年底,先后有中金公司等10家合资证券公司获准设立,其中长江巴黎(长江证券和法国巴黎银行合资)已终止合资变更为内资证券公司,目前合资证券公司共9家。目前还没有外资战略入股上市证券公司的情况。此外,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管理办法,外资还可以依法通过QFII购买上市证券公司股权。

截至2009年底,先后有3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设立,其中2009年有一家内资公司转为合资公司(11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意大利忠利集团受让国泰基金30%的股权),其中16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权已达49%。

截至2009年末,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各有3家特别会员,并各有38家和22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此外,还有8家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处、160家境外证券类经营机构驻华代表处获准成立。

(四)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保险市场

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其中,外资保险公司53家,包括外资财产险公司20家,外资寿险公司27家,外资再保险公司6家。

截至2009年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为2052亿元,较年初增加527亿元,增长34.56%,占全部保险公司总资产的5.05%。

截至2009年末,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家境外保险公司在华设立990余家营业性机构,另有8家境外保险中介机构也已在华开展业务。在华各外资保险公司运转正常,尤其是英杰华、保诚等欧洲保险公司在华业务稳步增长,市场影响力逐步形成。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58.02亿元,占市场份额为4.11%,比上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1.75亿元,市场份额为1.06%;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26.27亿元,市场份额为5.23%。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外资保险公司相对集中的地域保险市场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47%、16.97%、8.46%和8.2%。

(五)外资继续积极参与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1.外资金融机构在黄金市场的交易量不大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加拿大丰业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和澳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四家交易所会员单位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准备,都进入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进行了交易。目前,四家外资商业银行会员按照外汇管理相关政策的规定参与黄金市场。2009年,外资金融类会员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共交易黄金36.03吨,较2008年交易量增加14倍,占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总量的0.76%。

2.外资机构参股中资期货公司

根据CEPA及相关补充协议的安排,截至2009年末,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苏皇金融期货亚洲有限公司参股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新际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参股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参股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其参股比例分别为16.68%、42%及49%。

3.外资银行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交易量继续增长,但低于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外币对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明显下降,但在外币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大幅增长

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比较活跃,但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1%,但低于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其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占比为25%,较2008年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外资做市商的市场份额下降5个百分点,为21%。截止2009年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共有外资会员111家,占市场会员总数的40%,比上年末下降9个百分点。

在外币对现货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明显下降。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对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同比下降35.8%,市场份额为41%,较2008年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大幅增长111%。截止2009年底,外币对市场共有外资会员43家,占市场会员总数的46%。

4.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本币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全年交易规模达16.21万亿,较上年减少8.21%,占2009年度总交易规模的5.87%。外资金融机构在利率互换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最快,同比增长47.9%,在现券市场交易规模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0.3%,其他子市场交易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远期利率协议市场交易规模跌幅最大,较上年下降91.99%。外资金融机构在利率互换市场交易的份额最大,达到59.17%,较上年上升了2.73个百分点,其次为利率互换交易中的市场份额,达到47.52%,较上年上升了10.63个百分点,信用拆借的市场份额降幅最大,降幅达7.52个百分点(参见表3.1)。截至2009年底,银行间本币市场共有外资银行成员80家,新增1家,27家外资银行通过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制度备案,16家外资银行通过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制度备案。

5.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基准利率市场建设

2009年,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基准利率市场建设。2009年Shibor报价银行团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其中外资银行2家,分别为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9家Shibor场外报价行中有3家外资银行,分别为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共有17家机构对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业务进行报价,其中有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3家外资机构。此外,外资金融机构通过继续积极参与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而推动了Shibor基准利率的建设。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的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规模达1221.5亿元,增长49.74%,占2009年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总规模的46.84%。2009年远期利率协议全部以3个月Shibor为基准达成。

三、中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一)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ll)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新批13家QDII额度,追加批准1家QDII额度,共计90.79亿美元。其中,批准信托公司3家,共计6亿美元;基金管理公司9家,共计74亿美元;保险类机构2家,10.79亿美元。截至2009年末,共批准69家QDII共计650.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共批准3 1家基金管理公司、9家证券公司的QDII业务资格,已有10只QDII基金、1只证券公司设立的QDII资产管理计划成立,资产净值约738亿元人民币。由于制度框架较为合理、技术准备比较充分、投资运作相对审慎,2009年,QDII产品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运作平稳;二是随着美国、香港等境外市场行情快速反弹,QDII产品净值快速增长;三是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四是增强了海外投资管理能力,提升了跨国运作水平。

截至2009年末,中国保监会共批准23家保险机构的QDII资格,保险QDII的投资额度合计达155.05亿美元。中国平安的QDII投资额度最大,为88.9亿美元,占保险QDII总额度的57.3%,中国人寿股份、中国人寿集团和泰康人寿的投资额度分别为17.5亿美元,15亿美元和13.85亿美元。根据有关投资规定,目前保险资金QDII可以通过自有外汇资金以及购汇形式投资香港H股、红筹股。

(二)中资金融机构境外经营和投资的情况

1.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经营和投资

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后衍生出的巨大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境外机构布局,拓宽业务领域,努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2009年,中国银行业境外机构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工商银行在越南河内、阿布扎比设立分行,在马来西亚设立子行;交通银行在英国伦敦设立子行。

截至2009年底,5家大型银行共有84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这些境外机构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领域。5家大型银行也开展了境外收购兼并活动,截止2009年底,大型商业银行共收购(或参股)了7家境外机构,涉及收购金额约合86.7亿美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先后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和澳门诚兴银行,中信银行收购了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香港)。

专栏1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中资金融机构继续稳健实施“走出去”战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资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明显放慢,如中信证券收购贝尔斯登股权交易被迫中止;部分金融机构先期投资出现损失,如中国平安集团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股权。2009年以来,多数国家经济出现见底企稳的态势,特别是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更为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中资金融机构继续稳健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8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地域分布更为合理。近年来,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南太平洋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甚至中东等与中国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均已成为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目的地。二是“走出去”战略渐趋清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部分的中资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清晰的“走出去”战略。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跟随客户走出去;在地域上,把新兴市场作为发展业务的重点地区;海外并购通常不做财务投资,收购境外机构时尽可能获得控股权,接管后植入自身的品牌进行经营。三是“走出去”的形式更为多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市场波动性比较大,2009年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事件明显少于前两年,更多的机构选择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2.中资证券期货机构的境外经营和投资

截至2009年底,共有中金公司等14家证券公司经批准在香港设立证券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子公司),实际注册资本总计44.95亿港元。目前,除国信和东方两家香港子公司尚在筹建外,已开展运营的内地证券机构香港子公司共12家。此外,经中国证监会同意,2009年11月,海通证券香港子公司收购了香港大福证券52.86%股权,目前整合工作进展顺利。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易方达等7家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或合资子公司,其中2009年批准的有3家.在上述7家公司中,5家已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资产管理牌照。

自2006年以来,在CEPA补充协议II框架下,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浙江永安等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2009年,6家香港子公司业务量和盈利能力快速提高,而且运作较为稳健,均达到了香港证监会的监管要求。香港子公司业务开展的情况,为境内期货公司走向海外提供了宝贵经验。

3.中资保险机构境外经营和投资

专栏2中资企业走出去和相关政策

近年来,随着中外经济联系逐步增强,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1300多亿美元。境外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广泛,投资者类型更加多元。

近年来,中资企业“走出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是企业“走出去”加速步入新阶段,“走出去”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地域、领域不断拓展,业务拓展的深度和水平都在不断增强。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二是海外并购大幅攀升,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更为多样。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更加多样,形成了以对外劳务和工程承包、股权投资、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并重的格局,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领域有了很大拓展。其中,海外并购的比例占比较高,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中收购、兼并占40%以上。三是企业“走出去”向企业“跨国经营”转变。中国企业“走出去”已逐步从项目承包或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等单纯的“走出去”,向全面的“跨国经营”方向发展,通过把供应、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企业经营的主要环节在全球范围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现有政策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中国加大“走出去”步伐,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支持走出去目的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和规范企业“走出去”的文件,涉及扩大援外规模、扩大优惠贷款规模、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简化“走出去”的审批步骤,以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走出去”步伐。尽管前景可期,中国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东道国的政治干预和海外市场法规限制会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性;其次,中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走出去”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还无法得到完全满足;另外,如何加大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市场的人才队伍,也是“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截至2009年末,共有16个中资机构在境外设立了44家营业性机构,其中9家设在欧美、1家设在大洋洲、3家设在亚洲、31家设在港澳地区。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实力的更大提升。2009年11月,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对民安控股有限公司的并购。通过并购,中国太平旗下的太平财险和民安中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用。

(三)中资企业境外筹资的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共有159家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筹资总额1277.80亿美元;另有大量的中国企业采用间接方式到境外上市。2009年,中国证监会共核准6家企业到境外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7家境外上市公司完成8次增发,合计筹资156.36亿美元。

(四)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继续参与国际借贷市场

截至2009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3867.7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21.11亿美元,增长3.23%,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47.9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17亿美元,增长0.56%,占外债余额的42.61%;短期外债余额为2219.7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1.94亿美元,增长5.31%,占外债余额的57.39%。短期外债余额中,贸易信贷余额为1325亿美元;登记短期外债余额为894.79亿美元,占短期外债余额的40.31%,占外债余额的23.13%。

在2542.72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52.32亿美元,占13.86%;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870.18亿美元,占34.22%;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22.62亿美元,占36.28%;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51.54亿美元,占13.83%;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2.81亿美元,占1.68%;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25亿美元,占0.13%。

2009年1~9月,中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138.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5.35亿美元,下降49.43%;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259.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75亿美元,增长88.33%;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25.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3亿美元,下降13.29%。

(五)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截至2009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23992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采取积极审慎的经营方针,深入研判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把握投资机会,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货币和资产摆布;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全球化经营布局,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

(六)社保基金逐步增加对境外股票市场的投资

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坚持审慎投资的指导思想,基于对全球市场的判断,逐步增加了对境外股票市场的投资,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另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密切跟踪香港股票市场走势,适时对所持有的境外转持股票进行了优化调整。

四、中国金融市场继续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一)中国债券、股票、黄金、期货等市场份额的全球占比情况

1.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在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位居第六,占比有所提高

截至2009年6月末,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为2.3万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长4.4%,占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余额的3.7%,较2008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居全球第六位。

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的债券品种结构看,截至2009年末,商业银行债和企业债(含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在全部债券余额的占比分别为3.41%和13.59%,较上年末分别提高0.84和5.2个百分点,债券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2.中国股票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有所提高

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统计,截至2009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27048亿美元,较上年末上涨89.8%;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8684亿美元,较上年末上涨145.7%。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35732亿美元,占全球股票市场市值的7.68%,较上年末提高2.22个百分点。

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统计,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含投资基金,下同)为50620亿美元,较上年上升95.7%,成交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三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27743亿美元,较上年上升123.4%,成交额跃居全球第六位。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78363亿美元,占2009年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的9.74%,占比较上年大幅提高6.36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A股市场合计融资4497亿元,其中首次发行融资2131亿元,再融资2366亿元,融资额约占全球股票市场融资额的7.69%,占比较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3.中国期货市场一些品种的交易量全球排名居于前列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铝、锌期货的成交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SHFE与LME和COMEX铜期货交易量(按成交吨数计算,下同)之比为1:1.5:0.2;SHFE与LME铝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1.4;SHFE与LME锌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2.5。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该品种交易量是东京商品交易所(TOCOM)的26.8倍。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类期货品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粕和豆油期货的成交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豆粕和豆油期货交易量分别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集团(CMEG)的1.3倍和2倍。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和大豆期货的成交量继续分别位居世界第二,DCE与CMEG和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TGE)玉米期货的成交量之比为1:38.7:0.6;DCE与CMEG和TGE大豆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11.5:0.06。大连商品交易所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品种的成交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09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棕榈油期货的交易量跃居世界第一,DCE与马来西亚交易所棕榈油期货交易量之比为4.4:1。

2009年,郑州商品交易所(ZCE)白糖期货的成交量保持世界第一,棉花、菜籽油、早籼稻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小麦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三。ZCE白糖与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05:1;ZCE与ICE棉花期货交易量之比为1:1.9;ZCE与ICE菜籽油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3;ZCE与CMEG早籼稻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3;ZCE与CMEG和美国堪萨斯商品交易所(KCBT)小麦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35.2:7.5。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精对苯二甲酸(PTA)期货品种的成交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尽管中国期货市场的某些品种交易量排名靠前,但由于目前参与者仍以国内为主,其国际影响与其全球排名尚不相称。

4.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的日均成交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2.73%,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五

上海黄金交易所以黄金现货为主要交易品种。200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成交黄金4711吨,同比增长5.53%,日均成交量为19.3吨。2009年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日均清算量为2275万盎司,约为707.6吨,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的日均成交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2.73%,比率较上年上升0.13个百分点。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黄金期货累计成交3406吨,成交量位居世界第四,其与CMEG、MCX和TOCOM的黄金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32.1:4:3.5。

(二)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价格走势的关联性有所增强

专栏3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前景

2004年以来,在香港和内地合作推动下,香港人民币业务由开始推出到范围不断扩大,产品也逐步丰富。目前,参加人民币业务的香港银行主要提供存款、兑换、汇款、扣帐卡及信用卡、支票、认购买卖人民币债券,以及对与内地企业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境外企业的贸易融资等服务,内地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了专门清算安排,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经两地有关当局认可,充当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在港人民币存款为627亿人民币。目前,香港金融市场中除了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等人民币相关产品外,还有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简称人民币NDF)品种。

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情况。2007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6月26日,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将在香港发行约50亿元人民币债券,拉开了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序幕。2007年~200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中资金融机构在港发售总额达2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009年东亚银行(中国)和汇丰(中国)两家内地港资法人银行赴香港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债券。2009年9月,财政部在香港也发行了60亿人民币国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为香港债券市场增加了新的品种,为香港人民币资金增加了一个运用渠道,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提供了回流渠道,有助于香港银行扩大资产业务范围,也增加了香港市场对周边地区人民币资金的吸引力。

香港人民币NDF市场发展情况。人民币NDF的市场行情主要反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预期。香港人民币NDF推出之初,日均成交金额仅200万美元左右,市场主要参与者为跨国公司及少数对冲基金,经过10多年发展,参与者和成交量不断增加。2005年1 1月,香港市场推出供中小企业及银行零售客户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零售人民币NDF。目前,香港人民币NDF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约10亿美元,市场主要参与者为跨国公司、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境外中资企业、对冲基金及零售银行客户等。随着中资企业不断走出国门,中资企业的投资避险意识也不断提高,由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逐步加大,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及境外中资企业已成为参与人民币NDF交易的重要市场力量。香港人民币NDF合约到期交割时,按合约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额以美元进行结算,境内市场推出人民币远期外汇产品后,境内人民币远期价格和境外市场相互影响。

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香港地区人民币存量规模将进一步上升,香港地区各类市场主体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上升。由于内地有关部门已经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制度性清算安排,香港在发展人民币产品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发展人民币产品市场,有利于丰富香港金融市场的产品系列,增强香港金融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香港经济金融的繁荣。

1.与国际债券市场相似,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

资料来新毕08系统

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2009年中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均走高,且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增幅明显大于短期国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得陡峭(见图3.1)。

2、中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2009年,银行间外币/外币即期市场上主要外币对,例如欧元/美元、美元/日元等,交易价格的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资料來源:新系统

3、与全球股市走势相似,中国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上涨

2009年,与全球股市走势相似,中国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上涨。2009年末,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报收于3277点和1201点,分别比上年末上涨80%和116.8%(见图3.2)。2009年中国主要股指涨幅高于发达市场经济体,与同属“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主要股指的涨幅比较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率先复苏的经济基本面。

专栏4中国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

2007年7月31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合约作为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首个工业品种上市交易,上市后LLDPE期货成交日趋活跃,持仓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大商所LLDPE期货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达到36.7万手和1 0.1万手,已成为大商所新的明星品种。2009年5月25日,大商所推出第二个塑料品种聚氯乙烯(PVC)。PVC上市后迅速活跃,2009年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达到24万手和13.8万手,PVC期货初步取得成功。

2009年3月28日,螺纹钢和线材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上市;截至2009年底,螺纹钢期货累计成交3.23亿手,线材期货累计成交218万手。目前已完成螺纹钢20家企业和线材15家企业的注册工作,分别占中国钢铁业协会2008年统计数据大中型企业产量的50%以上。目前,螺纹钢期货已成为国内成交量和成交额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也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类期货品种。

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塑料和钢材市场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利用商品期货市场避险的需求较高。目前,国内LLDPE和PVC产业链的成熟程度远低于发达经济体,不仅有大量的塑料贸易企业,还有着数以万计的下游塑料制品企业。国内LLDPE现货市场的定价虽然以中石化定价为主导,但是中石油、合资企业和进口厂家的报价对中石化定价形成一定制约,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目前国内PVC生产厂家接近百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也较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同时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规模小而分散,造成了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层次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剧烈。这些市场结构特征在螺纹钢和线材细分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螺纹钢和线材期货为众多钢铁生产、消费和流通企业提供了管理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钢材和塑料的需求大幅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的需求强烈,而且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企业。

最后,经过近20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运作不断规范,有关交易所长期以来对于产业客户开发和服务工作的重视,也是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以上情形相对照,发达国家商品期货市场类似的塑料和钢材期货品种的交易并不活跃,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相关行业的垄断程度较高,导致市场的避险需求不足。

4.中国多数期货品种的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铜、铝、锌期货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与LME三月期铜、期铝、期锌合约对数价格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72和0.992;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价格对LME期铜、期铝、期锌三月合约价格的引导系数分别为33.6%、5.5%和30.3%,比2008年分别提高12.3个百分点、下降14.9个百分点和提高15.5个百分点;LME期铜、期铝、期锌三月合约价格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价格的引导系数分别为30%、38.4%和25.6%,比2008年分别下降11.3个百分点、提高23.7个百分点和下降3.9个百分点。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与TOCOM天然橡胶三月合约对数价格相关系数为0.967,TOCOM天然橡胶三月合约价格对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主力合约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

2009年,大连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和豆粕品种因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与CME的玉米、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相关性大幅下降。2009年,大连玉米、大豆和豆粕与CME玉米、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8、0.475和0.321。大连期货交易所豆油品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小,与CME豆粕价格依然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7。2009年,大连期货交易所(DCE)棕榈油与马来西亚交易所(BMD)棕榈油价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6;此外,从2009年棕榈油六次比较重要的转折点时两者的价格走势看,呈现出明显的DCE引领BMD走势的情况。

郑州商品交易所(ZCE)小麦、白糖和棉花三大主要期货商品与国际主要市场的价格走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中国进口小麦的比重很小,加之中国政府在小麦市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9年ZCE小麦期货价格走势继续相对独立,与CME小麦期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仅为0.068。2009年国际白糖市场发生逆转,表现为供小于需,国际原糖期货价格大涨,虽然国内白糖市场仍然是供需基本平衡,白糖进口量仍然不高,但受美糖大涨的心理影响和新年度国内白糖减产预期影响,国内白糖期货主力合约特别是远月期货合约表现出大幅上涨。受上述因素影响,2009年ZCE白糖与ICE原糖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84,出现大幅提高。2009年ZCE棉花与ICE棉花期货价格依然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7。

专栏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要求,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推动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6日,试点工作在上述地区正式启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末,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金额为35.8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主要表现在:

一是促进贸易便利化取得积极成效。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发布以后,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统一规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总体上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畅通,报关及出口退税等日益便捷,企业普遍反映获得了便利。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核销管理;第二,出口仍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第三,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将出口收入的人民币货款存放境外;第四,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后,相应的资金不用进入待核查账户;第五,对企业进出口预付、预收货款占总货款的比例暂无上限限制。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较之外币结算出口收汇,采用人民币结算后,资金到账周期明显缩短。

二是试点企业得到了实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保持外贸和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试点企业普遍反映得到了实惠。第一,有利于中外资跨国公司优化汇率风险管理。跨国公司针对当地的进出口业务采用当地货币结算,可有效减少货币错配,实现当地货币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自然对冲。第二,节省了汇兑成本。采用外币结算时,企业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均需承担汇兑成本。此外,由于人民币兑部分小币种无报价,企业采用小币种结算需承担由人民币兑美元、再由美元兑小币种的两次汇兑成本,采用人民币结算可节省相应汇兑费用。第三,节省了企业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在采用外币结算时,为锁定汇率风险,企业须进行套期保值;采用人民币结算后,企业将节约原来套期保值的费用。

三是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良好。中国人民银行开通了跨境人民币业务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用于采集所有人民币跨境业务信息,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与海关、税务、外汇及反洗钱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截至2009年末,共有30家中外资商业银行总行接入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5.中国黄金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一致

在2009年的多数交易日中,中国黄金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一致。在全年244个交易日中,有188个交易日高于国际金价,平均价差为0.4元/克;56个交易日低于国际金价,平均价差为一0.26元/克。国内与国际金价平均差价为0.36元/克,较上年0.67元/克的差价下降了0.31元/克,下降幅度为46.27%。(见图3.3)。

(三)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创新

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不断加快创新步伐。

一是市场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机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相继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内地港资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债券产品;成功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螺纹钢、线材、早籼稻和聚氯乙烯等新的期货品种相继上市交易,促进了期货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央企ETF等新的基金产品不断推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三期交易系统于去年4月27日上线运行,新增了交叉货币掉期产品以及复杂订单交易策略等功能,以及做市商报价等多种形式报价。去年6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净额清算业务,防范市场系统性风险。6月29日,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在提供多种新交易方式的同时,突出了对做市商制度的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推进跨境ETF产品开发创新,借鉴国际经验起草和修订国际板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去年9月21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成立。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二是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处置市场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主体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自律规则,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人员行为的市场自律。中国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及新股发行的管理办法与指导意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新股发行机制。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股转持的实施办法。国资委发布通知规范央企参与期货等衍生品业务交易的行为。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基金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加大基金市场规范力度。

五、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服务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一)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吸引境外参与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交易

在外汇市场,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重大改革的推进、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立以及境外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可以考虑延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业务范围至境外;可以考虑进一步引入境外机构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发展多样化的外汇及人民币相关产品,吸引境外投资者。

在银行间拆借和债券市场,可以考虑引进更多的境外机构参与交易,争取成为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的二级市场,并为境内发行的外币债券提供交易平台及相关服务;可以考虑发展多样化债券产品,特别是发展浮动利率产品和利率衍生品,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债券市场效率,吸引境外融资者和投资者。

专栏6全球金融信息市场在低迷中等待市场转机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总体规模同比进一步缩小,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经营状况普遍不良,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汤森路透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的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8.87%。但是,汤森路透、彭汤森路透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的季报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收益32.16亿美元,同比下降3.68%,净利润1.6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8.87%,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摊薄收益为0.19美元,比上年同期博等主要机构占有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2/3以上份额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为应对金融危机给信息市场带来的冲击,全球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一方面削减无法赢利的非核心业务及其相应职位,甚至从非核心市场退出,以节约相关开支;另一方面,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它们围绕核心产品,重新调整完善总体布局和业务结构,特别是加强全球市场资讯的采集能力,加大重点功能研发和对外收购力度,提升终端产品的专业化服务功能,以期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总体仍处于低迷期,但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却保持了20%的增长,延续了以往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金融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同时也得益于国内外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相互良性竞争和共同开拓。新华社设立了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这一市场化运营主体,充分利用新华社的资源、网络、人才和渠道优势,形成了以新华08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手机终端等同步发展的产品链条,其中新华08PC终端还开通了人民币债券服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新一轮消费需求。

在股票市场,可以考虑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即国际板)的制度安排,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准备工作,研究制订相关发行上市、交易结算、持续监管等制度安排和配套规则。

在黄金市场,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外资会员在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方面的作用。在期货市场,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推动相关企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期货业务;研究QFII在期货市场的试点方案,包括对离岸交易模式和保税交割的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一是研究扩大试点范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进展顺利,但人民币结算规模与中国贸易结算总规模相比仍显偏小。为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境内试点地区、试点企业以及境外试点区域。

二是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随着试点政策知晓度的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增强,企业对于服务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有必要将人民币试点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

三是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支付结算的工具后,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境外企业和商业银行海外参与行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因此有必要研究境外人民币资金流动、人民币交易机制等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的功能整合,研究构建中国场外债券及其衍生品市场的集中结算机制,进一步支持市场的发展创新,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联通性和安全性。

在总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统筹规划建设人民币跨境和境外支付清算体系与建立制度化人民币现钞境外流通和回流渠道,为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金融资产创造条件。

(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要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整体战略相适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建设,高度重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协调推动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的监测分析力度,提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预警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六、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

建设与中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表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着眼于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要发挥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当的国际影响,还要为中国的涉外经济活动提供充分的跨境金融服务和保障。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表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是以人民币标价金融产品交易为主的金融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人民币跨境融资和投资、人民币对外币交易以及其它人民币标价产品的跨境交易等方面将逐步丰富和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境内外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表明中国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完善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提高金融市场的境外参与者比重,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服务能力。完善市场的定价、信息功能,表明中国要发展与金融资产定价及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金融关联服务业,形成金融业及关联服务业相互支持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机构体系,表明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同时,在尽量满足各层次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尤其要大力培养和吸引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争取每个行业都产生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

国务院文件出台后,国家各部委以及上海市出台了多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

建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国务院[2009]19号文出台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工作分工的通知,并要求各部门加强协调,明确责任,抓紧制定具体措施。为了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国家层面的各项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建立了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部际协调机制。

国家各部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取得突破。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上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展顺利。经人民银行和财政部批准,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出台了支持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相关办法;人民银行、银监会正在推进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2009年底,已有5家在沪外资法人银行上报了发债申请;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正着手研究推进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工作;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公告,就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有关事宜进行了明确。财政部、国税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支持。

上海有关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2009]19号文出台后,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实施意见》。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市人大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了营造公平高效的金融法制环境,上海市建立了金融审判庭。上海有关方面还正在研究支持金融创新、吸引人才的具体政策。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网站,www.bis.org.

..Source:BIS website,www.bis.org.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网站,www.bis.org.

Source:BIS website,www.bis.org.

资料来源:WFE网站,www.world-exchanges.org.

,.g.g.Source:WFE website.www.world-exchanges.org.

资料来源:WFE网站,www.world-exchanges.org.

Source:WFE website,www.world-exchanges.org.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市场调查与口腔医疗市场评估 篇9

一、市场调查的作用

开设和经营口腔诊所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一个口腔诊所只有制定了明确的营销策略, 才能够稳步前进。营销策略贯串于口腔诊所的筹备、成立和经营的整个过程, 有没有一个战略性的考虑和规划对口腔诊所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腔诊所营销策略所需要的数据基础有赖于开业地区市场调查的实施和执行。开业地区市场调查帮助口腔诊所在确定营销策略前明确目标市场所在、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等等, 在实施营销活动后又在某种程度上检验和证实营销策略的作用和意义, 并以此为理论根据, 指导和调整下一轮的营销活动。开业地区市场调查为口腔诊所营销活动服务, 口腔医疗服务营销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口腔诊所占有口腔医疗市场提供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 口腔医疗服务是一种与选址关系非常密切的行业, 口腔诊所的地域性是非常明显的。口腔诊所创业, 首先面临的是选择地点, 所以选点就成了口腔诊所市场拓展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选择适合的开业地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当中牵涉到大量固定的资产投资。口腔诊所开设时需要的固定投资相当大, 口腔治疗台的气、水管、电线等都是埋在地下或墙壁内不易迁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必须经过周密地考虑, 进行安排。并不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场所就是好地点, 许多在闹市开张的口腔诊所还不及小巷口腔诊所的生意红火, 其原因是开业前所做的市场调查工作做得不好。选点失误会使投资人蒙受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在心理上所造成的压力则更加难以估量。发现选点不当再作搬迁时, 除了人力财力的损失外, 还丢失一批病人, 所以对口腔诊所的选点应该慎之又慎。

二、市场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市场调查活动通过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资料, 为口腔诊所开业和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准确性原则:

即调查资料必须准确、真实地反映口腔医疗市场的客观实际。

(2) 时效性原则:

进行口腔医疗市场调查要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搜集最多的所需资料和信息, 避免调查工作的拖延。

(3) 全面性原则:

要依据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目的, 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4) 经济性原则:

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争取用较少的耗费获取更多、效果更好的资料。比如有些市场调查可以通过走访个人形式, 有些则需要群体问卷调查。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问法和问卷法。

(1) 观察法:

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 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 例如, 市场调查人员到社区居民中去观察口腔健康状况。

(2) 访问法:

①结构式访问 是进行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的访问。调查人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 以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提问的语气和态度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②无结构式访问 没有统一问卷, 由调查人员与被访问者自由交谈的访问。它可以根据调查的内容, 进行广泛的交流, 如:对口腔医疗的价格进行交谈, 了解受访者对价格的看法。③集体访问 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听取被访问者的想法, 收集信息资料。可以分为口腔医生集体访问和病人集体访问。

(3) 问卷法:

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 让被调查者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获得所调查对象的信息。在一般进行的实地调查中, 以问卷采用最广, 例如, 市场调查人员到社区居民中问卷调查口腔健康观念和牙科就诊行为。

口腔医疗市场调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过程。在市场调查中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程序, 是使市场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一般说来, 正式的医疗市场调查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收集该区域的相关资料——人口、交通、经济状况等等数据;第二阶段, 分析同行业的诊所数目, 它们是否经营得法, 若我们开业, 它们的竞争劣势何在;第三阶段, 着手设计自己的口腔诊所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并拟出开业的基本计划。

三、市场调查的内容

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未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容量、价格等因素, 从而帮助建立口腔诊所选择最佳的开业地点和经营策略。凡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信息资料, 都是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的内容。在很多地区对于新开业口腔诊所来说可以选择的地理位置是很有限的。在选择一个地点以前, 我们必须了解这个地点的优势和劣势都是什么, 这个地点的优势是否符合我们的开业理念。更要注意的是, 我们必须明确地判断此地点是不是适合开口腔诊所。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口腔医疗服务活动的整个过程, 主要包括有:

(1) 市场环境的调查:

市场环境调查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具体的调查内容可以是市场的购买力水平, 经济结构, 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风俗习惯, 科学发展动态, 气候等各种影响市场营销的因素。社区性质不同, 如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科技区和居民区, 将直接影响口腔诊所的病人来源、服务性质和病种构成。但是, 这些条件必须建立在一项大前题上, 就是这个社区是处于商业和人气的成长阶段。如果选择的社区处于商业停滞或商业衰退阶段, 业务将大受影响。

(2) 市场需求调查:

市场需求调查主要包括口腔医疗需求调查、社区居民收入调查、口腔医疗价格调查、口腔保健行为调查;包括消费者为什么就诊、就诊频率、就诊时间、就诊方式、就诊习惯、就诊后的满意度评价等。

(3)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对竞争口腔诊所的调查和分析, 了解同类口腔诊所的技术、价格等方面的情况, 他们采取了什么竞争手段和策略, 做到知己知彼, 通过调查帮助我们确定口腔诊所的发展策略。商人们都知道一句谚语:“人气足, 风水服。”指的是由于同业集中, 同种行业在同一地区形成规模, 就可以扭转此地区商气的条件限制, 让生意火爆起来。所以, 选择开业地点, 不要盲目地追求独家在此经营, 不要害怕其他口腔诊所的竞争, 同行多未必是坏事, 也许在一起能够形成“口腔诊所一条街”。

从上面这些调查资料我们就可以基本掌握该地点的口腔医疗的供求关系, 从而正确的作出是否适合选择该地点建立口腔诊所的判断。总的来说, 人口众多、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质量高的地区就可能是口腔诊所开业的好地点。

四、口腔医疗市场评估

当一间口腔诊所装修好并开业后, 我们当然期望业务兴隆。口腔诊所要长期生存, 必须要有足够的医疗收入, 因此, 并不是在随意一个地点开业都行的。因为只有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程度, 人们才会引起对口腔疾病的关注。如果地点选择不好, 就算我们的口腔医疗设备和口腔医疗技术都属一流, 营销业务也不一定做得好。

如果确定选择的是好地点, 就不要怕租金高, 只要值得就可在该地点上投资。要认真分析资金回收率, 如果能确认高投入可带来高收入就值得投资。俗话说:“花大价钱开个大店子, 不如花大价钱找个好码头”。随着我国现代口腔诊所的蓬勃发展, 其地理位置不仅局限于建筑物的地层, 同时也在向高层酒店写字楼、购物商业楼内发展。而且也希望以后口腔诊所会在原址一直发展下去。因为口腔诊所的地址不能随便更换搬迁, 最好是永远的。因为口腔诊所搬到别处必然流失许多病人。当然可以按照病历上登记的地址发通知给每一个病人, 但是有些病人地址更改了, 不一定可以收到通知。不得已而必须搬迁的口腔诊所, 他们的电话号码也设法不要改变, 以便病人可以保持和诊所联络。

具体选择哪种类型的开业地点, 完全要根据开业者自身的条件 (如资金、专业知识等) 和需要决定, 慎密的研究外加胆识和运气, 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投资的开业地点。

一般而言, 口腔诊所的开业地点起码都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商业活跃地区:

商务繁忙的人们往往最讲究口腔健康, 对口腔保健的需求极大, 加上他们缺少时间, 常会选择附近口腔诊所来保健自己。

(2) 人口密集地区:

如果口腔诊所设在这样的地方, 要能满足其中百分之一二的居住人群的口腔医疗需要, 口腔医疗业务就会好得出奇。

(3) 面朝客流量最多的街道:

这些匆匆的行人未必都是忽视口腔健康的人。面对大街的店铺人流量大, 但开业成本却较高;商业或住宅大厦的租金较为合理, 但是需要一定时间来通过口碑建立病人群。

(4) 成熟的居民区:

在这样的居民区, 各项生活设施都比较完备, 人们会把口腔保健看作休闲的一种享受, 很容易形成固定病人, 业务收入比较稳定。

但此时的好地点却不见得以后也是好地点。有些目前很兴旺的地点, 很可能由于城建工程的需要而变异;而有些不太好的地点, 却可能因为某种因素而热闹起来。这就是地点好坏的可转换现象, 选择开业地点时要有预见性。

参考文献

[1]王若军.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8-16.

[2]孔祥金, 李伟.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 (供医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用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6-10.

[3]李刚.口腔医疗市场拓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22.

[4]Maris L.What value market research?[J].Br Dent J, 1993, 175 (3) :90.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篇10

2010年4月16日, 我国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开启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元年。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有何影响一直是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的研究, 可以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正确认识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整体关系提供依据, 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证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于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关系的研究, 多集中于股指期货引入后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 以及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和股票市场价格的运行和走势在长短期内是否相关等问题上。由于研究者选取的研究角度不同, 或者研究对象的样本环境、样本区间和样本市场之间存在差异, 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目前, 关于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股票市场价格。Chan (1992) 与Abhyankar (1995) 等对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到的结论是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的变动存在领先———滞后关系, 股指期货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反映市场信息, 即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具有引导作用。任燕燕与李学 (2006) 等学者通过建立VAR和VEC模型, 对S&P5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作用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领先于股票市场, 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股票市场信息。

第二, 股票市场价格发现股指期货市场价格。Wahab与Leshgari (1993) 借助协整分析的方法来研究S&P 500股指期货与现货间的关系, 通过运用日交易数据进行协整分析, 结果发现S&P 500现货引导期货。严敏, 巴曙松, 吴博 (2009) 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公共因子模型等, 利用日交易数据研究沪深300指数仿真交易市场与沪深300指数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起到主导作用,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效率要显著低于现货。

第三,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与股票市场价格相互引导。Abhyankar (1995) 通过对FT-SE100指数期货与现货每小时一单位的日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线性及非线性因果检验发现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同时性。华仁海, 刘庆富 (2010) 利用一分钟高频数据探究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价格发现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和股票市场价格二者的协整关系成立, 同时, 二者的双向价格发现关系在我国也成立, 且股指期货对股指现货价格发现能力较强, 而股指现货的价格发现能力较弱。

由于我国股指期货推出较晚, 在交易机制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国家, 所以基于国外市场或仿真交易的研究, 很难从根本上反映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 同时, 研究者过分依赖于对高频数据的研究, 忽视了日交易数据的本质作用, 暴露出研究的不完整性。本文通过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所有日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 同时, 利用包含协整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探究两市场间的短期和长期价格发现关系, 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来分析两市场间的价格发现贡献度。

二、实证分析

(一)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为了分析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 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关系, 本文选取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当月连续合约以及沪深3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用于实证分析, 样本区间为2010年4月16日至2014年3月7日, 剔除非交易日, 共有941个日交易数据, 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软件。

由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一般都是非平稳的,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 分别对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原始序列取自然对数, 设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的对数价格序列分别为ln P1和ln P2。再将对数价格序列做一阶差分处理, 即可得到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的对数收益率序列, 设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分别为R1和R2。

(二)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首先, 绘制出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的收益率序列波动图, 如下图所示。

其次, 计算现货和期货的价格序列和收益率序列的描述性统计量, 结果如表1所示。

由图1、图2和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股指期货收益率序列的波动程度大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序列。对比图1和图2的波动情况, 同时结合表1可以看出, 股指期货收益率序列的标准差要大一些, 表明股指期货波动性大于股票市场。

第二, 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的均值和标准差等各项数据都比较接近, 从长期运行的走势来看, 两者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基本保持一致。通过相关性分析, 发现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998079。

第三, 股指期货和现货收益率序列都呈现偏、尖峰厚尾的特征。从两序列的偏度、峰度和J-B统计量等可以看出, 股指期货和现货收益率都表现为异于正态分布, 呈现出偏、尖峰厚尾的特征和波动积聚的现象。

(三) 协整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方法可以分析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但是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要求变量是非平稳的。因此, 在做协整检验之前应先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此处运用ADF检验法来检验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序列的平稳性。

ADF检验法的结果显示,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价格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但是, 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收益率序列均为平稳序列, 因此可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的迹检验法和最大特征值法, 对沪深300现货价格序列ln P1和股指期货价格序列ln P2做协整检验。

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看出, 沪深300现货价格序列ln P1和股指期货价格序列ln P2在5%的置信区间水平下, 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协整检验还可以将协整系数标准化, 标准化的协整向量为 (1, -0.986533) , 所以协整方程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来, 沪深300现货与股指期货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当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上升1%时, 沪深300现货价格上升0.986514%, 反之亦然。通过协整检验可以看出沪深300现货与股指期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是并不能表明短期内也存在这种关系, 因此, 需要进一步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四)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将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结合在一起, 用来分析短期对长期的调整过程, 它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研究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价格发现关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 ecmt-1是误差修正项, εt是残差项。结合上述分析,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向量误差模型的参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 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对短期内价格的偏离具有不同方向的调节作用。方程中误差项表示对下一期价格的调整, 其中误差项系数小于0, 说明误差修正项对价格的变动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而误差项系数大于0, 说明误差修正项对价格的变动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现货方程中误差项系数小于0, 表明股票市场对价格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而期货方程中误差项系数大于0, 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对价格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所以当股票市场价格相对于期货市场价格偏高时, 套利机制的存在会使得下一期的股票市场价格下降, 期货市场价格上升。

第二, 股指期货市场比股票市场对非均衡的反应更敏感, 调整速度更快, 在价格调整中起主导作用。误差修正项的绝对值表示价格的调整速度, 绝对值越大, 表明价格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的速度更快。期货方程误差项系数的绝对值大于现货方程误差项系数的绝对值, 表明股指期货市场比股票市场对非均衡价格的调整速度更快, 即市场价格的调整主要依靠股指期货市场。

通过以上两个结论可以看出, 股指期货在长期价格发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短期内股指期货价格向均衡价格的调整力度大, 速度更快, 所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五) 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 表明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而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进一步发现了两个市场对于短期波动的调整力度。接下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来分析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的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包括两个原假设, 一是沪深300股指期货不是沪深300现货的格兰杰原因, 二是沪深300现货不是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格兰杰原因, 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在滞后阶数为1到4时, 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 拒绝原假设一, 接受原假设二, 所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存在单项引导的关系, 即沪深300指数期货不是沪深300现货格兰杰原因, 而沪深300现货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格兰杰原因。

究其原因, 一方面, 本文使用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日交易数据, 长期来说, 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 而且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依赖于股票市场的走势;另一方面, 随着沪深300股指期货到期日的临近, 其价格逐渐趋向于股票市场的价格, 即沪深300现货仍然决定着股指期货的走势。

(六)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为了进一步分析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相对强弱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需要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首先,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刻画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对价格变动影响作用的大小, 脉冲响应方法的脉冲响应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左图可知, 沪深300现货市场价格的一个正向标准差广义脉冲对期货市场的冲击力度, 滞后一期的反应虽然接近于0, 但之后迅速增加, 到2期后的冲击反应达到0.0016水平, 并一直保持稳定。由图3右图可知,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的一个正向标准差广义脉冲对现货市场冲击力度, 第一期接近于0.004, 从第2期开始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断减小, 并最终维持在0.002左右的水平。

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 两市场的脉冲响应均为正值, 但二者价格变动方向是相反的。总体来说, 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冲击要持久、稳定且强烈一些, 而股票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价格的冲击力度稍小一些, 这进一步表明了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接下来, 利用方差分解技术来分析各种冲击对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价格变动的贡献率, 方差分解的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两市场价格的方差分解在20期后趋于稳定, 对于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而言, 现货市场的贡献度始终维持在99%左右的水平, 而期货市场的贡献度仅维持在1%左右。这说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来自于自身市场的影响, 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 沪深300现货市场长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并基本稳定。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发现, 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要持久、稳定且强烈一些, 但是股票市场在整个市场中起着绝对主导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了2010年4月16日至2014年3月7日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当月连续合约和沪深300现货的日收盘价数据用于实证分析。实证研究首先进行了数据的预处理, 然后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一系列方法对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期货之间的价格发现关系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可知, 沪深300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存在着相互引导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具有长期均衡性。股指期货在长期价格发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同时, 在短期内股指期货价格向均衡价格的调整力度大, 速度更快, 所以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第二,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不是沪深300现货的格兰杰原因, 而沪深300股指现货是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格兰杰原因。所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存在单向引导的关系, 在一定时期内, 沪深300现货价格发现着股指期货的的价格, 沪深300现货决定着股指期货的走势。

第三, 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说明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要持久、稳定且强烈一些, 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但是从市场贡献度来看, 股票市场在整个市场中起着绝对主导的作用, 两市场的长期均衡收敛是以股票市场占主导的, 这与实践中股指期货以股票价格作为最后结算价保持一致。

虽然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时间较晚, 样本数据比较有限, 但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推出之日起全部日交易数据, 研究结论仍具有比较好的说服力。通过探究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 有利于投资者和监管者正确认识股指期货, 根据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 推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匡南, 蔡振忠.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统计研究, 2012 (05) .

[2]华仁海, 刘庆富.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能力探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10) .

[3]李婷, 刘向丽, 李成武.股指期货与股市联动效应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数据的证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01) .

[4]邢天才, 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04) .

[5]邢精平, 周武阳, 季峰.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信息传递与波动溢出关系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011 (02) .

[6]熊熊, 王芳.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价格发现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7) .

[7]严敏, 巴曙松, 吴博.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J].系统工程, 2009 (10) .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篇11

显然,通常开宝马的几乎不会染指QQ,习惯喝喜力的一般不常饮国产普啤。穿国际名牌的人对低档品牌往往主动躲避,否则穿真货的时候也会令人怀疑。靠标准吃饭的人和靠网上零售客户吃饭的人,都可能被称为IT界人士,但思考的问题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按照战略管理学的基本道理,如果两种产品之间没有替代的可能性,那么他们其实并不属于一个市场。比如奥拓与奔驰,不仅不在一个市场,而且甚至不在一个行业。前者的主要功能是代步工具,后者的主要功能是在代步工具里洋洋得意。再比如,有人买衣服就是为了避寒遮体,有人买衣服纯粹是为了挂在自己家里看着欢喜。

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面临的具体产业结构特点是不同的,长期发展空间、行为自由度和利润前景也是不一样的,关键成功因素也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只考察产业总体的结构而忽视其具体的图景变异,可能会以偏概全,李戴张冠。因此,为了更加详细深入地了解企业所处的具体竞争环境,我们有必要采用精度更大的镜片,从更微观的角度,近距离地审视产业内部的结构特点与竞争图景,从而更加清楚准确地了解与该业务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具体而言,产业内分析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人手:从需求方面,产业内分析意味着对细分市场的考量与把握;从供给方面,产业内分析意味着对战略群组的归类与研究。

细分市场:理解顾客需求特点

一个企业并不在一个(定义空泛的)产业里竞争,而是在一个产业的某个(些)具体的细分市场上经营。比如白酒市场,从不同的顾客群体及其消费需求特点而言,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细分市场纷繁复杂,有的紧密相关,可以互相替代,有的毫不搭界,井水河水互不相犯。有些人喝酒为了排场炫耀,有些人喝酒为了独特味道,有些人喝酒纯粹为了解压浇愁,有些人喝酒瘾成嗜好。梁冠华在北京人艺演出的过士行先生编剧的《鸟人》中大概有如下的台词;你说人为嘛要喝酒呢?就是为了找那懵懵的感觉呗。你说你是花一毛三懵一回呢,还是花儿二百多懵一回呢?

显然,买一两劣质散酒就能懵上一次的消费者基本上是不大可能花二百块醉一次的。因此,不同细分市场上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一样的,有的看品牌和形象(比如强调亲情,友情等),有的看口味和特色(比如香型与添加物等),有的看价格或渠道(比如特供酒与大路货)。对市场进行细分,有利于考察产业内部层次竞争环境的结构特点,即产业内不同区域(即细分市场)顾客的消费特点,企业间的竞争动态,及关键成功因素,以及产业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可替代性,并有助于企业确定在产业内不同区域的市场定位和资源配置。

如何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的分析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步骤:识别关键细分变量,构建细分图表,分析细分市场内的结构特点与吸引力,分析细分市场内的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细分市场的定位组合。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市场细分的基础,即识别和确定比较关键和重要的细分变量指标。细分市场的主要差异通常取决于不同的产品和顾客需求的组合。因此,细分变量的选择,需要从顾客需求特点(比如目标用户构成,地理区位差异,购买场所与频率,客户生活方式等)和产品性质特点(比如产品材料,性能,设计,外观,包装,价格,服务,保证等)两方面来考虑。

其次,根据所选择的细分变量,对产业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甄别划分,并以图表方式来呈示。由于三维以上的细分结果可能过于细碎并且难以比较简单的表述,细分市场的划分通常采用两种或三种变量,而最常见的则是二维矩阵。比如,前述的中国白酒市场可以按照地域广度和价格高低两个变量来简要粗略地细分。

再次,分析不同细分市场内的结构特点与吸引力,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相关性,因为这时的竞争焦点和对手分布更加清楚。比如,在整体行业中处于竞争关系的不同的细分市场之间的企业,从产业内层次看,实际上是一种替代关系。一个细分市场内的对手才是直接竞争关系。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一个细分市场还可以再细分下去。比如,在全国平均水平,30元以下可能算是低端,而在某一个地域,30元左右的酒可能已经属于中档,10元以下的酒才真正是低档。具体到某个地方市场的特点,再次进行细分也是可能的,比如低档酒细分市场内,可以更细分为本地品牌(鹿邑)和全国品牌(普通红星二锅头)。细分的方法和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细分市场分析,最重要的作用,也许是对各个细分市场内具体的关键成功因素的探究和把握。笼统地讲白酒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比如,全国范围内高价优质酒市场,茅台和五粮液等企业取得成功,靠的是历史悠久的品牌,独特醇美的口味,以及对高端渠道(比如专卖店)的把持。低端市场上,酿造成本控制,占有低档餐馆等大众渠道则非常重要。而当年秦池借风央视广告标王而横空出世,则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如下的说-法:卖的什么酒本身可能无所谓,全国知名度本身就可以使之逞一时之强,秦池之意不在酒,酒只是借口和托词,是被送来送去或者只送不喝的礼品或代金券,恰如脑白金与黄金搭档。

最后,根据对细分市场的分析和解读,企业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定位,比如对产品线宽窄的选择,或专注本地市场经营,像精品烟台古酿,在本地市场做高端,或像五粮液的宽线系列,在全国范围闯荡,涉及所有地域市场与价格档次,从几块钱的尖庄到几千元的珍藏年份酒,四处出击,当仁不让。当然,市场细分的另外一个潜在的启示是可能发现被忽视的细分市场,无人占据,要么因为大家暂时还没有意识到其潜力或没反应过来,要么说明其潜力可能真是微不足道。

战略群组:企业战略的相似性

市场细分为企业的战略定位提供了有益的基础。而具体考察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特色,以及其战略与哪些企业相似或相近,因而更直接地打交道,则需要我们从供给方面来进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也就是战略群组的分析。

有关战略群组的理论发展与验证曾是产业组织经济学的重大课题。战略群组的研究在战略管理领域中仍然在继续进行。战略群组的发现和概念提出,始自于1970年代有关美国白色家电业和啤酒业的研究。所谓战略群组,指的是一

个产业中采取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战略的一些企业,它们在重要的战略纬度上彼此相仿,比如纵向一体化程度,产品系列宽度,销售渠道组合,技术和质量选择,广告力度等等。同组内的企业非常相似;不同组的企业之间差异较大。

由于战略的不同,不同的战略群组的利润率也被预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并没有明确地支持“战略群组间的利润率差异大于战略群组内利润率的差异”的猜想。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属于同一个战略群组的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市场条件和对手。比如,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可以把各个省本地的单一品牌低档酒厂归为同一个战略群组(长春洮南香和呼市武川纯酿),但它们在当地市场所应对的对手的多样性,可替代产品的多寡,顾客消费水准和竞争激励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同一个战略群组内的企业之间利润率差异可能会很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同一个战略群组内企业之间资源与能力的差异,决定战略实施的成效,但在通常的战略群组划分时并未被考虑进去。如此,战略群组更应该说是概念上的群组,而并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物理现象。但这种群组的划分,可以帮助追求相似战略的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与借鉴。

为了说明细分市场与战略群组视角的不同,我们同样可以选取上述表一中定义细分市场时的两个纬度,即价格定位和地域范围,来从供给的方面看企业如何按照其战略选择被进行分类。我们注意到有些企业只专注一个或极少数细分市场,而有的企业则企图染指所有可能的角落。(参见图一)。

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并有多种品牌与价位的战略群组包括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和全兴等,从其产品的价格跨度我们可以看出其采取的宽线产品战略,涵盖了多个细分市场。原来只有五粮液和尖庄两个品牌的五粮液通过自主开发和兼并,引领产品系列化的潮流,不但拥有全国性中低档品牌浏阳河,也拥有某些地域性较强得的品牌,比如京酒。其老对手茅台,剑南春等也紧随其后,推出多档次系列产品。泸州老窖通过国窖1573,全兴通过水井坊等高端品牌也进入这一群组,形成多品牌和多价位的态势。

湘泉(酒鬼和湘泉系列)和小糊涂仙(小糊涂系列)属于一个主打全国高端市场的群组,有时游走于中高端。而舍得则在一些一线城市独挑高端,特立独行。同样,北京二锅头则在全国低端市场自成一统。另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当地的最低端的品牌而且是单一品种。注重开发本地市场的还有烟台古酿和富裕老窖所属的这样一个战略群组,这组里的企业牢牢地抓住在本地的品牌和人缘优势,也不断推出系列产品,向中高端挺进,借本地顾客好感实现升级。主打中档产品区域性市场的厂商大多是过去有地方特色的名酒或者近些年在多个省份品牌提升势头较快的厂家,比如汾酒和四特,以及宋河粮液。

战略群组与移动壁垒

同细分市场的情形一样,波特的五力分析也可以被用来考察作为产业内部结构要素的战略群组,比如,群组间的替代,流动壁垒,对供给商与购买商的侃价能力,以及群组内企业的竞争手段、关系与模式等。然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分析则聚焦于战略群组之间所存在的移动壁垒。进入壁垒阻碍外来企业进入某一个行业。移动壁垒则阻碍一个行业中某个战略群组的企业进入该行业内另外一个战略群组。移动壁垒的存在,是战略群组稳定性的前提。移动壁垒通常是单向的和不对称的,一个低端群组的企业很难跃人高端群组,一个高端群组的企业可以随时堕落,而被甩人低一级别和层次的群组。比如,过去属于全国名酒的四特和董酒,滑坡以后,很难再次进入比较高端的阵营。广义而言,产业的进入壁垒其实也是一种移动壁垒,因为一个新进入者不是进入一个行业,而是进入一个行业内的某个(或某些)细分市场和战略群组。比如湘泉所在群组的移动壁垒就比洮南香和武川纯粮要高得多。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篇12

家纺即家用纺织品, 又叫装饰用纺织品, 与服装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共同构成纺织业的三分天下。作为纺织品中重要的一个类别, 家用纺织产品在居室装饰配套中被称为“软装饰”, 它在营造与环境转换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国外家纺行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各大品牌相继陷入困境。而相对于国外家纺品牌的不景气, 中国家纺市场更显得欣欣向荣。为此, 国外家纺品牌纷纷入驻中国。本来就异常激烈的国内家纺品牌的竞争, 又恰逢“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 国内各大家纺品牌该如何度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3年呢?理论研究表明,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为工业总量扩张提供了低成本的途径,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越发达, 纺织服装工业经济的市场辐射范围就越广, 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家纺服装市场的影响

家纺品牌同质化现象和山寨之风的盛行导致消费者难以抉择, 更影响品牌的辨识度。在众多品牌都倾向于欧式风格的时候, 走自己品牌的style对家纺企业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国内的家纺行业发展中, 有这样一支力量不容忽视, 那就是雨兰家纺。雨兰家纺一直以来以江西青花的独特产品资源化、以经典内涵的生活方式化, 以青花千年的感情抒发化, 打造以延续和发扬的中国文化家纺定位。在品牌辨识度上为家纺企业树立起了典范。

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横向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的关联度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横向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的关联度。

1、商务功能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商务专业市场

加快传统专业市场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商务、网络、物流、品牌、设计等新经济。通过专业市场产业拉动现代物流和商贸产业, 衍生出新的创意产业, 带动新兴产业, 引发乘数效应。

2、会展经济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商贸型楼宇、会展业综合效益高、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较强, 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

3、楼宇经济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商业地产产业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 把楼宇经济和商业地产与专业市场的发展结合起来。

4、创意产业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品牌时尚产业

创意产业是专业市场业发展的内涵延伸, 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 成为“品牌时尚中心”或“购物旅游区”。

目前, 很多人认为,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是“三不像”业态, 既不像批发市场, 也不像零售卖场, 更不像写字楼的商业中心。其实, 批发市场本身就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过渡性产物, 从市场的外形看,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到底像什么已经并不重要, 我们关心的是,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变化和发展, 其产业链的资源聚集和凝固已经成为专业市场宝贵的资本, 专业市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等成为做好任何商业的基础。

四、小结

1、“新市场主义”的启示

传统的专业市场主要围绕产业开展经营和管理工作, 生产决定市场。如同资本市场一样, 传统的资金是围绕生产来进行的, 有多少产品就需要多少资金, 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衍生, 资金已经脱离生产而独立运行。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产业链已经开始由基于产业阶段逐步向游离于生产产业之外而成为行业新的主体。

2、新市场模式的变化

随着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迅速发展, 人们早已经不能够满足传统的专业市场运营和管理模式, 一些新型市场的创新模式构成了当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靓丽的风景: (1) 新商业业态, 上海服装城——让升级版奥特莱斯成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新业态; (2) 新运营模式, 上海世贸商城——让买家驻进市场, 改变了买卖双方的基本位置; (3) 新产业形式, 上海鹏欣家纺产业园——把产业园建在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区, 使专业市场不再是车水马龙的叫卖场所, 而是第五大道平台; (4) 、新商务业种, 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商不一定非要到市场, 电子商务成为新的选购方式; (5) 新虚拟形态, 阿里巴巴网站——做生意不一定非有建市场; (6) 新物流平台, 由深圳华南城集团投资建设的铁岭东北物流城——不一定非叫专业市场, 但是却具有专业市场功能, 现代物流成为新的批发形式; (7) 新地产投资, 由浙江铁牛集团投资建设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是市场带动地产还是地产带动市场, 建设完了才能懂; (8) 新时尚功能, 北京鹏润时尚中心——是批发市场, 是零售商场, 是时尚中心, 招商以后才知道。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我国家纺行业形势良好。2011年家纺行业1548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97.65亿元, 出口交货值539.11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122.40亿元, 产销率达97.97%。2012年上半年, 全国家纺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出口额达100.5亿美元, 比纺织品服装出口总体增幅高7.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服装类纺织品消费约占总量的65%, 家用纺织品消费仅占23%, 且家用纺织品的人均消费所占消费性支出还不足1%。从国内外家纺用品消费的现实差距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 中国家纺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大家纺”格局和“软装饰”文化的建立以及家纺行业低碳环保的趋势, 加速了我国现代家纺产业的形成、完善与提升。“十二五”时期, 家纺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消费, 积极扩大内需;创新渠道, 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倡家纺文化, 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梯度发展;整合资源, 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强人才培养, 夯实强国基础;践行低碳环保, 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创造良好产业环境。

摘要:通过家纺服装市场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且结合现今市场经济下服装设计开发等方面的描述, 阐明家纺服装专业市场与传统服装市场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论文下一篇:培养中职生责任感